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2016年上半年《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归纳:幼儿保护模拟试题

内蒙古2016年上半年《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归纳:幼儿保护模拟试题

内蒙古2016年上半年《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归纳:幼儿保护模拟试题
内蒙古2016年上半年《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归纳:幼儿保护模拟试题

内蒙古2016年上半年《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归纳:幼

儿保护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

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

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

2、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3、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____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4、提出了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一个理论是__ A.认知理论

B.联结理论

C.完形顿悟说

D.建构学习理论

5、《蝉的歌唱》的作者是具有“昆虫的荷马”美称的法布尔,他的国籍是____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苏联

6、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7、情境教学法的首创者是()

A:刘京海

B:李吉林

C:邱学华

D:倪谷音

8、”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9、青少年期一般指__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10、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世界教育学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家是__。

A.布鲁纳

B.赞可夫

C.布卢姆

D.苏霍姆林斯基

11、根据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成功可能必性在____时反映倾向强度最大。A:推孟

B:西蒙

C:贾德

D:桑代克

12、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课程标准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13、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

A:奥苏伯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14、是确定教师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

A: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B:具备教师资格

C:具备相应学科知识

D:在教育机构任职

15、()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

A:苛勒

B:西蒙

C:荣格

D:马斯洛

16、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A:六三学制

B:弹性学制

C:交叉学制

D:五四学制

E:九年一贯制

17、()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18、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属于哪种迁移____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9、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A:创造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20、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社会、知识和儿童

B: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C:政治、经济和文化

D:知识、能力和需要

21、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E:重视个别差异

22、最早对学习迁移现象作出系统解释的是____

A:概括说

B:形式训练说

C:相同要素说

D:强化说

E: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2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刻板印象

24、随意记忆属于策略()

A:组织

B:复述

C:精细加工

D:计划

25、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类迁移称为__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27、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__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28、下列儿童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表现顽童母题的是____

A:《堂吉诃德》

B:《小癫子》

C:《天路历程》

D:《一千零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____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它不包括()

A:终身教育的理念

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

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

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

3、我们把海螺壳扣在耳朵上,可以听到像海潮一样的声音,其实这是。

A:风吹进海螺壳的声音

B:颅内血液流动的声音

C:海螺运动发出的声音

D:外界的杂音

4、有A、B、C三种投资产品,其收益的相关系数如下:若必须选择两个产品构建组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

B.A

C.B

D.C

E.A

F.1

G.

H.

I.B

J.0.1

K.1

L.

M.C

N.0.8

O.-0.8

P.1

5、操作技能的特点是__。

A.展开性

B.简缩性

C.外显性

D.客观性

6、、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7、多项选择题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实现。

A:提高人的修养

B:促进社会变革

C: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

D: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

E:可以延续文化的发展

8、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属于__。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9、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但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____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11、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A:巩固知识

B:审美能力

C:接受一切

D:毫无热情

12、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压力主要是。

A:学习内部的压力

B:分数的压力

C:升学的压力

D:教师、家长的压力

13、强涮学科本位的课程是__。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14、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____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1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__。

A.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

B.需要层次的等级是绝对的

C.较低层次的需要占有主导地位

D.人类动机来自对事实的解释

E.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实现。

A.提高人的修养

B.促进社会变革

C.可以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E.可以延续文化的发展

18、教育目的具有__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规范

E.选择

19、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育方法

20、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启示我们,教育应坚持。

A:以实践锻炼为主

B:以情感体验为主

C:以说明教育为主

D:以表扬激励为主

2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____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2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从19世纪初叶起,英、法、瑞士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厂法规,其中重要的条款几乎都涉及童工问题,这个阶段的教育立法属于__

A.零星立法阶段

B.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

C.广泛进行教育立法的阶段

D.教育的综合法治阶段

24、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行为。即____

A:顺从

B:众从

C:从众

D:服从

25、据某知名房产中介机构统计,2010年9月份第二周全国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并且与8月份第二周相比上涨幅度更明显。如果没有某他因素抑制,按照这种趋势发展,9月份将创新政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明确楼市安全回暖,但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____

A:炒房者将大量资金投入楼市

B: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不足

C: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热情没有减退

D: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

2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类迁移称为__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27、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__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28、下列儿童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表现顽童母题的是____

A:《堂吉诃德》

B:《小癫子》

C:《天路历程》

D:《一千零一夜》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清末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2、学前教育政策的含义:p10 3、学前教育政策的特点:目的性、系统性、针对性灵活性 4、教育法规的含义:p10 第二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2、(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艺术领域教师如何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指导p17 4、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第四章《幼儿园管理条例》 1、、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化倾向。 2、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师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分考核合格。 3、(慢性传染病和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4、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五章《幼儿园工作规程》 1、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并符合《幼儿园规程》相关规定。 2、《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每一年体检一次。 3、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它包括:A 、终身教育的理念B、“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三个理念。 2、、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3、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4、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求来确定。 5、托幼机构要保证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全日制儿童每日不少于(2)小时。

幼儿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教育法律法规

幼儿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教育法律法规 导语: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考点1: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教育法规的类型包括: (1)根据教育法规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为普通法、单行法。 (3)根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考题预测】 ()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C 考点2: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 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类型包括: (1)根据制定政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考题预测】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A.教育政策 B.教育法规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6.《刑法》是规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

(完整版)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法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教育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3)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2、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一些特殊情况。 (3)可以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机关众多。 (4)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需要依据行政程序。 3、幼儿为本 幼儿为本即幼儿本位之意,本可以解释为基础、主体、根本、本原、本质、出发点、目的等。幼儿为本一般是相对于设计本位或成人本位而言的,两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毫不考虑教育对象的极端的社会为本的教育,不仅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根本不能被称之为教育;同样,完全脱离所处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所谓遗世独立的幼儿为本的教育也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倡导的幼儿为本,绝不是反对幼儿教育为社会的需要服务,而是通过培养身心协调、全面发展的幼儿,在既体现幼儿教育的人本取向的同时,又体现幼儿教育自身的社会价值。 4、教育法律规范 每部具体的教育法都是由若干行为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个行为规则就是一个教育法律规范。也就是说,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5、正式解释 正式解释又称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答:(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该条新增“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 2、教育法的适用。 答:教育法的适用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现行主要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设立学习及其他交易机构,必须具体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幼儿教育法律法规

幼儿教育法律法规 本节通过举要的形式,具体介绍两部教育法律、一部教育行政法规中规定的违法行为和由谁来追究这些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帮助幼儿园园长增强守法意识和提高依法维护幼儿园权益的能力。 一、违反《教育法》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有关教育经费规定的法律责任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 行为分析: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国办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是教师工资的主要来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不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的本级人民政府的预算内容,向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核拨相应的教育经费。或者擅自调整更改教育预算支出。这种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和《预算法》。 法律责任主体:主要包括参与教育经费预算核拨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教育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等。 执法机关及处理:根据情节和危害后果,予以以下处理:

(1)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 (2)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不及时足额核拨教育经费,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拒绝、拖延执行同级政府限期核拨的要求等情况的,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经手、参与的直接负责人员,由主管部门或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适用《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对国营企业职工适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2.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 行为分析:这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管理、经手或其他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教育经费归个人或集体进行其他活动或非法活动等,克扣教育经费集体私分或为个人非法占有的,是贪污行为;违反有关规定,将教育经费挪作他用,无论是公用还是私用,都属于挪用行为。挪用教育经费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属贪污罪。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试题及答案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a)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 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d)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b)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c),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 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a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学前教育法规

昆明学院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共三十六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论》课程系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开设本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构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内教育法的基本精神,明晰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立法原则、基本规定和主要内容,具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领域内涉及法律实务的基本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价值。(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较系统地了解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立法原则、基本法律规定和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注重学生法律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涉法教学案例和解决法律实务的初步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领域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领域中依法治园、依法治教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增强学生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精神,较系统地掌握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政策、法律和法规的立法原则、基本法律规定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涉法教学案例和解决法律实务的初步能力,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领域中依法治园、依法治教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学生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 (由课堂讲授,师生讨论,习题课,课内实验等组成) 本课程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对法律学科的兴趣和内驱力为出发点,

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律概述 (一)教育法律的涵义 教育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系统的行为规则。 (二)教育法律的特征 1.实质上的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的统一; 2.对象上的确定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3.形式上的分散性与集中性的统一; 4.内容上的稳定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二、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 1.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 ⑴宪法 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 原则和任务;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等. “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规定了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基本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 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教育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 教育方针:“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受教育权:”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教育单行法。 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 律 。 (4)教育行政法规 是国务院依据教育法和教育法律,为实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而制定或发布的规范性

文件。 教育行政法规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条例、规定和办法等。 (5)教育行政规章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教育行政规章 (6)地方性教育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订或批准的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 2.我国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一教育基本法律的统领下由六个部门法(单行法)构成,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颁布,200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 三、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的涵义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 义务的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①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公民的权利能力指的是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 公民的行为能力指的是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完全行为能力人 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以及年满16周岁、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答案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答案 作业一 一、选择题 1、教育法律是(D)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法规。 2、(B)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 3、取消资格属于(B)。 4、(A)可以与当事人协商解决。 5、(B)是一种惩治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 6、(D)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 7、学前教育法规的特点有(C) 8、1949年12月23-31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学前教育方针核心 精神是借助(D)的教育模式。 9、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C)的教育指导思 想。 10、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幼儿教育行政法规是(A)。 11、(D)年《儿童教育公约》在我国生效。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出现一种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早期(D)开发的倾向。 13、学前教育的“三个学会”(C)、学会求和学会关心。 14、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C)中获得的。 15、全面促进学前儿童素质的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D)。 二、判断题 1、教育政策强制力比法律弱。(√)

2、教育法律一般情况下其适用范围比教育法规要狭窄。(×) 3、行政处罚是对犯有违法失职行为或违反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的一种制裁。(×) 4、学前教育政策是实施学前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以及行动过程和归宿。(√) 5、学前教育政策有稳定性的特点。(×) 6、1985年日本召开的国际幼教会议呼吁早期教育从智力中心转向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7、“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核心要求,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8、在发展儿童知觉的过程中要尽量提供主动的活动,让儿童主动操作而不要被动地灌输。(√) 9、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物质环境。(×) 10、活动区的创设不利于幼儿个体的充分发展。(×) 三、问答题 1、学前教育启蒙性质的特点有哪些?P55 答:特点:第一,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关于数量、时空等概念,发展其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 第二,对幼儿认知的要求虽是粗略、浅易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辨证的。 第三,学前教育的方式应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并要求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集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开放的教育环境。 第四,强调学前教育不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

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归纳

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考点归纳 1.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3.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政策 1.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 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类型包括:(1) 根据制定政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 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 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 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 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 政策。 二、教育法规 1.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2.教育法规的类型包括: (1)根据教育法规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 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师法》等为普通法、单行法。 (3)根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三、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包括: (1)诉讼渠道:诉讼救济,也称司法救济,是指相对人就特定的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救济,人民法院依法对纠纷做出公正裁决,为相对人提供救济。 (2) 非诉讼渠道:①行政救济渠道,主要是指行政申诉和行政复审制度;②其他救济渠道,主要是指 在人民调解制度的基础上,随着教育法制的健全,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的基本精神,正在逐步建 立校内调解制度。 法律法规条款内容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条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教育法》 本法。

幼儿园国务院法规

国务院法规(1996)幼儿园工作规程 【颁布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 【颁布日期】 19960309 【实施日期】 19960601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第三条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条幼儿园适龄幼儿为三周岁至六周岁(或七周岁)。 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亦可设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幼儿园。 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第六条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七条幼儿园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等。上述形式可分别设置,也可混合设置。

【章名】第二章幼儿入园和编班 第八条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平时如有缺额,可随时补招。 幼儿园对烈士子女,家中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子女和单亲子女等入园,应予照顾。 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设置的幼儿园,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外,有条件的应向社会开放,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园。 第十条幼儿入园前,须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 幼儿入园除进行体格检查外,严禁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第十一条幼儿园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 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三至四周岁)二十五人,中班(四至五周岁)三十人,大班(五周岁至六或七周岁)三十五人,混合班三十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四十人。 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 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章名】第三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 第十二条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幼儿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其他有关卫生保健的法规、规章和制度。 第十三条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三小时半。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第十四条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并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 应注意幼儿口腔卫生,保护视力。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计划免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习题:教育 法律法规 单项选择题 1.鹏鹏12岁,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班主任唐老师因有感触,在微博中描述了此事,并采用了鹏鹏的真实姓名。唐老师的做法()。 A.合法,微博是唐老师的个人空间,有发表的自由 B.合法,唐老师的做法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教育的作用 C.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参考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结合题干,本题选C。 2.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B.我国基本国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教育内在规律 【参考答案】D。只有依据教育的内在规律来确立有关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教育部

【参考答案】B。平权型的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属于平权型的教育法律关系。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参考答案】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故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材料分析题 丁老师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所民办学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学校地处市郊,实行封闭管理,平时不能外出且教学任务很重,不过每月有3 000元的收入,比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高出很多,这使她很欣慰。然而,随着寒假的到来,她才知道,学校有一个规定:寒暑假期间不上课,每人每月仅发500元的生活费。丁某很是不解,为什么公办教师可以带薪休假,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就不可以呢?500元的生活费甚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该学校的做法违法吗?丁老师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1)该校的规定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第二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第三十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该材料中,丁某虽然是民办学校的教师,但是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应该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 (2)丁某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综合素质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 附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第五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选) 第六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 第七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颁布时间: 1995年3月18日 实施时间: 1995年9月1日 立法机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地位: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 “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确立了我国的教育性质和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四章教师和其他工作者 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六章教育与社会 第七章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八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一章总则 教育的地位、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与国家利益、汉语语言文字、管理体制 第四条【教育的地位】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六条【教育的基本内容】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十二条【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 第十四条【管理机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二章基本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 第十七条【义务教育】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九条【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办学条件、学校管理体制、学校法人 第二十七条【办学条件】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把合格改为优秀x)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记忆小口诀:有钱、有地、有人、有制度 第三十一条【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学校法人】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习题: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习题:教育法律法规单项选择题 1.鹏鹏12岁,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班主任唐老师因有感触,在微博中描述了此事,并采用了鹏鹏的真实姓名。唐老师的做法( )。 A.合法,微博是唐老师的个人空间,有发表的自由 B.合法,唐老师的做法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教育的作用 C.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参考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结合题干,本题选C。 2.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 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B.我国基本国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教育内在规律 【参考答案】D。只有依据教育的内在规律来确立有关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教育部 【参考答案】B。平权型的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属于平权型的教育法律关系。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参考答案】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故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材料分析题 丁老师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所民办学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学校地处市郊,实行封闭管理,平时不能外出且教学任务很重,不过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比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高出很多,这使她很欣慰。然而,随着寒假的到来,她才知道,学校有一个规定:寒暑假期间不上课,每人每月仅发500元的生活费。丁某很是不解,为什么公办教师可以带薪休假,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就不可以呢?500元的生活费甚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该学校的做法违法吗?丁老师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1)该校的规定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