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作业(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井下作业(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BA001 新井通井当通井至人工井底以上( C )左右时,应减慢下放速度。
(A)30m (B)50m (C)100m (D)150m
2.BA001 通井规下入井后,油管的下放速度应控制在( B )。
(A)5~10m/min (B)10~20m/min (C)20~30m/min (D)30~40m/min
3.BA001 一般特殊作业井的通井规长度应大于下井工具的最大直径( C )。
(A)5~15mm (B)15~25mm (C)30~50mm (D)50~100mm
4.BA002 对有射开油层的井,通井时要做好( B )工作。
(A)防污染 (B)防井喷 (C)防火灾 (D)防爆炸
5.BA002 通井中途遇阻或探人工井底,加压不得超过( C )。
(A)10kN (B)20kN (C)30kN (D)40kN
6.BA002 通井中途遇阻或探人工井底不得猛顿,探人工井底要连探( B )次。
(A)二 (B)三 (C)四 (D)五
7.BA003 反替泥浆结束前测清水密度,要在进出口水性一致,密度差小于( B ),且无杂物时停泵。
(A)1.5g/cm3 (B)2g/cm3 (C)3g/cm3 (D)4g/cm3
8.BA003 替泥浆过程中,准备清水用量为井筒容积( C )倍。
(A)1.0~1.5 (B)1.2~1.8 (C)1.5~2.0 (D)2.0~2.5
9.BA003 反循环替泥浆施工时,接好进、出口管线,( A )装单流阀。
(A)进口需要 (B)出口需要 (C)进、出口都需要 (D)进、出口都不需要
10.BA004 反循环压井前用清水对进口管线试压,试压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A )倍。
(A)1.2~1.5 (B)1.5~2.0 (C)2.0~2.5 (D)2.5~3.0
11.BA004 反循环压井,压井液用量为井筒容积的( B )倍。
(A) 1.2 (B) 1.5 (C) 1.8 (D) 2.0
12.BA004 反循环压井停泵后应观察( B )进出口均无溢流、压力平衡时,完成反循环压井操作。
(A)20min (B)30min (C)60min (D)90min
13.BA005 正循环压井前用清水进行脱气,清水用量为井筒容积的( B )倍。
(A)1~1.2 (B)1.5~2.0 (C)2~2.5 (D)2.5~3
14.BA005 正循环压井前对进口管线试压,试压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A )倍,5min无渗漏为合格。
(A) 1.5 (B) 1.7 (C) 2.0 (D) 2.5
15.BA005 正循环压井结束前只有进出口密度差小于( C )时方可停泵。
(A)1.5% (B)1.8% (C)2% (D)3%
16.BA006 挤压井前要对进口管线试压,试压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B )倍,5min不刺不漏为合格。
(A)1.2 (B)1.5 (C)2.0 (D)2.5
17. BA006 挤压井后要用( A )油嘴控制液压,观察30rain油井无溢流无喷显示时,完成挤压井操作。
(A)2~3mm (B)3~4.5mm (C)5~6mm (D)6~7mm
18.BA006 挤压井时进口管线靠井口端要安装( D )。
(A)针型阀 (B)

闸门 (C)单流阀 (D)高压单流阀
19.BA007 循环压井的进口排量应( B )出口排量。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20.BA007 反循环压井对地层的回压( A )正循环压井对地层造成的回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21.BA007 压井地面罐必须放置在距井口( C )以外。
(A)10~20m (B)20~30m (C)30~50m (D)50~100m
22.BA007 挤压井时,要先泵人隔离液,压井液挤至油层顶界以上( B ),要防止将压井液挤入地层,造成污染。
(A)20m (B)50m (C)100m (D)150m
23.BA008 无特殊要求,替喷一般采用( A )方式。
(A)正替喷 (B)反替喷 (C)先正后反 (D)先反后正
24.BA008 若油层口袋较短,长度在100m以内,应将替喷管柱完成在距井底( B )的位置。
(A)0.5~1.0m (B)1.5~2.0m (C)2~5m (D)5~10m
25.BA008 替喷时如出现( C ),说明地层油气已进入井内,是井喷预兆。
(A)泵压不变,进出口排量一致 (B)泵压下降,进口排量大于出口排量
(C)泵压上升,进口排量小于出口排量 (D)泵压上升,进口排量大于出口排量
26.BA009 替喷作业前要制定好( D )措施。
(A)防井喷 (B)防火灾 (C)防中毒 (D)防井喷、防火灾、防中毒
27.BA009 替喷进口管线要安装( B ),并试压合格。
(A)压力表 (B)单流阀 (C)针型阀 (D)闸门
28.BA009 对( A )必须采用二次替喷法替喷。
(A)高压油气井 (B)低压油井 (C)低压气井 (D)低压油气井
29.BA010 气举完毕后,若用油嘴控制放气,最好选用( A )油嘴。
(A)2mm (B)3mm (C)5mm (D)8mm
30.BA010 使用油嘴控制放气,一般使放气速度控制在每小时压降( A )为宜。
(A)0.5~1.0MPa (B)1~2MPa (C)2~3MPa (D)3~4MPa
31.BA010 关于气举法错误的是( C )。
(A)对于深井或需要排出大量液体的施工井,气举管柱不是光油管而是带有气举阀
(B)一般气举施工放气速度在每小时压降为0.5—1.0MPa为宜
(C)一般气举施工若采用油嘴放气宜选用3mm油嘴
(D)气举时对气举管线试压,试压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为宜
32.BA011 气举设备要停在井口上风处,距井口和计量罐要超过( D )。
(A)5m (B)10m (C)15m (D)20m
33.BA011 气举施工前必须先放掉井筒内气体,使用( B )为介质。
(A)空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34.BA0ll 气举时人要离开高压管线( B )以外。
(A)5m (B)10m (C)15m (D)20m
35.BA012 分离器量油前应打开分离器底部排污闸门,检查水包内是否装有清水,若水包内无清水或清水量太少则应灌人( C )清水,关闭排污闸门。

(A)20~30L (B)30~50L (C)40~80L (D)80~100L
36.BA012 使用分离器量油时依次打开( A )闸门,再缓慢打开井口生产闸门,使油气通过分离器正常生产。
(A)放空闸门、出油闸门、进油闸门,关闭捷道闸门
(B)进油闸门、出油闸门、放空闸门,关闭捷道闸门
(C)出油闸门、进油闸门、捷道闸门,关闭放空闸门
(D)捷道闸门、放空闸门、进油闸门,关闭出油闸门
37.BA012 分离器量油时,( A )。
(A)应先开量油管上流闸门,再打开下流闸门 (B)应先开量油管下流闸门,再打开上流闸门
(C)上流、下流闸门打开无先后次序 (D)上流、下流闸门应同时打开
38.BA013 使用分离器量油时,分离器上压力表的压力不得超过分离器的( B )。
(A)最大工作压力 (B)正常工作压力 (C)工作压力 (D)最小工作压力
39.BA013 使用分离器必须遵守( D )原则进行操作。
(A)先开后关 (B)先关后开 (C)先关后开不憋压 (D)先开后关不憋压
40.BA013 对于分离器量油技术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量油前,要检查分离器水包内是否已装满清水,以防止在量油时,油进入量筒内
(B)量油完毕后,必须将量油管内的液面降低至标高线以下
(C)分离器安全阀必须校正,确保安全可靠
(D)如果量油管内水面上升缓慢,可断定是放空闸门没有完全打开
41.BA014 当油气分离器处于量油状态下,要使上流压力表的压力值控制在( C )。
(A)0.01~0.03MPa (B)0.03~0.06MPa (C)0.083~0.4MPa (D)0.4~0.62MPa
42.BA014 使用临界速度流量计测气时,要使气流通过挡板的速度达到临界速度,则挡板后
的下流压力与挡板前的上流压力比值不小于( B )。
(A)0.346 (B)0.546 (C)0.625 (D)0.654
43.BA014 用温度计测量气流温度时,每( B )记录一次压力,计10个点,求出平均压力。
(A)10或20s (B)30s或lmin (C)1或2min (D)3min
44.BA015 采用垫圈流量计测气,气产量要( B )8000m~/d。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45.BA015 采用垫圈流量计测气时,测气管线必须平直无弯曲,长度不小于( C )。
(A)2m (B)3m (C)5m (D)8m
46.BA015 临界速度测气时注意分离器油标上升情况,防止分离器压力( C )。
(A)上升 (B)下降 (C)过高 (D)过低
47.BA016 使用水银压差计垫圈流量计测气,计算气产量公式是,式中的D是挡板直径,T,ΔH,和ρ气分别代表( D )。
(A)标准温度、平均压差和气体密度 (B)标准温度、平均压差和空气密度
(C)绝对温度、平均压差和空气密度 (D)绝对温度、平均压差和天然气密度
48.BA016

使用分离器测量的产量计算公式是Q=86400H*ρ水*D2×10—2/t,式中的t是油玻璃管上升标高的平均时间,H,ρ水,D分别表示( B )。
(A)玻璃管水柱上升高度、水的密度和分离器外径
(B)玻璃管水柱上升高度、水的密度和分离器内径
(C)玻璃管水柱上升高度、水的密度和玻璃管外径
(D)玻璃管水柱上升高度、水的密度和玻璃管内径
49.BA016 某井用水银压差垫圈流量计测气,孔挡板直径d=20mm,U形管水银柱平均压差为87mm,天然气温度为25℃,天然气相对密度为0.65,该井日产气量为( B )。
(A)3000m3/d (B)3006m3/d (C)3008m3/d (D)3010m3/d
50.BA017 插接后的钢丝绳强度相当于原钢丝绳的( D )。
(A)50% (B)60% (C)70% (D)80%
51.BA017 直径为φ25mm的钢丝绳其插接头长度应为( C )。
(A)5m (B)8m (C)12m (D)15m
52.BA017 直径为φ19mm的钢丝绳,其插接头长度应为( B )。
(A)3m (B)9m (C)lorn (D)12m
53.BA017 直径为φ16mm的钢丝绳,其接头长度应为( B )。
(A)5m (B)7.5m (C)9.5m (D)10.5m
54.BA018 常规试油一般经过( C )几道工序。
(A)施工前准备、射孔、替喷、放喷、测试及资料录取
(B)施工前准备、替喷、放喷、测试及资料录取
(C)施工前准备、射孔、替喷、诱喷、放喷、测试及资料录取
(D)施工前准备、射孔、替喷、诱喷、放喷
55.BA018 下述四种试油中,其工序最简单的是( B )。
(A)常规井试油 (B)地层测试 (C)水平井试油 (D)出砂井试油
56.BA018 试油按工艺方法可分( B )。
(A)常规井试油、水平井试油、出砂井试油 (B)常规井试油、地层测试、特殊井试油
(C)常规井试油、中途测试、定向井试油 (D)常规井试油、探井试油、老井试油
57.BA018 试油的目的之一是查明油气层含油气面积及油水边界、油气藏的储量和( C )类型。
(A)带动 (B)推动 (C)驱动 (D)鼓动
58.BA018 探明新区、新构造是否有工业性油气流,最终只有经过( D )验证、落实,才能确定是否有工业性价值。
(A)测井 (B)钻井 (C)地质录井 (D)试油
59.BA019 普通通井规的长度大于( D ),特殊井可按设计要求而定。
(A)500mm (B)700mm (C)l000mm (D)1200mm
60.BA019 某井选用直径为102mm通井规通井,则该井套管规格为( B )。
(A)114.30mm (B)127.00mm (C)139.70mm (D)146.05mm
61.BA019 特殊井作业通井时,选择通井规应( C )下井工具的最大直径和长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小于或等于
62.BA020 普通井通井时,通井规的下放速度应小于( A )。
(A)0.5m/s (B)0.6m/s

(C)0.7m/s (D)0.8m/s
63.BA020 老井通井至射孔井段、变形位置或预定位置以上( D )时,要减慢下放速度。
(A)30m (B)50m (C)80m (D)100m
64.BA020 老井通井时,通井规的下放速度应小于( B )。
(A)0.3m/s (B)0.5m/s (C)0.6m/s (D)0.8m/s
65.BA021 水平井、斜井通井,当通井规下至45°拐弯处后,下放速度要小于( B )。
(A)0.2m/s (B)0.3m/s (C)0.4m/s (D)0.5m/s
66.BA021 水平井、斜井通井至人工井底时,加压不得超过( C )。
(A)l0kN (B)20kN (C)30kN (D)50kN
67.BA021 水平井、斜井通井,起出通井规,纯起管的速度应控制在( A )。
(A)10m/min (B)15m/min (C)20m/min (D)30m/min
68.BA022 裸眼井通井,通井规的下放速度应小于( C )。
(A)0.3m/s (B)0.4m/s (C)0.5m/s (D)0.8m/s
69.BA022 裸眼井通井,通井规距套管鞋以上( B )左右时,要减速下放。
(A)50m (B)100m (C)150m (D)200m
70.BA022 筛管完成井通井,通井规的下放速度应小于( B )。
(A)0.4m/s (B)0.5m/s (C)0.6m/s (D)0.8m/s
71.BA023 对于井内有管柱的低压油气井,压井时应选择( B )压井。
(A)灌注法 (B)循环法 (C)挤压法 (D)二次压井
72.BA023 对于井内无管柱、地层又漏失的井,压井时应选择( A )压井。
(A)灌注法 (B)正循环法 (C)反循环法 (D)挤压法
73.BA023 对于自喷井和动液面恢复较快的油井一般适合采取( B )法压井。
(A)灌注法 (B)循环法 (C)挤压法 (D)以上三种都适合
74.BA024 挤压井时一般要求是压井液挤至油层顶界以上( B )。
(A)30m (B)50m (C)80m (D)100m
75.BA024 洗、压井进出口罐,必须放置在井口的两侧,相距井口( C )以外。
(A)10~20m (B)20~30m (C)30~50m (D)50~70m
76.BA024 下面对于压井的注意事项,说法不恰当的是( C )。
(A)出口管线用钢质硬管线,不允许有小于90°的急弯。
(B)压井时,应用针形阀控制出口流量,采用憋压方式压井,待压井液接近油层时,保持进出口排量一致。
(C)进口管线必须在井口处装好针形阀,出口管线安装单流阀,防止天然气倒流至水泥车造成火灾事故。
(D)压井时必须严格检查压井液性能,不符合设计性能要求的压井液不能使用。
77.BA025 在以下四种压井液中,( D )是有固相压井液。
(A)清水 (B)盐水 (C)汽化水 (D)泥浆
78.BA025 低固相压井液是指压井液中固相含量低于( C )。
(A)10% (B)8% (C)5% (D)1%
79.BA025 在下列压井液中,( D )最容易造成固体颗粒堵塞油层。
(A)清水 (B)盐水 (C)卤水 (D)泥浆
80.BA026 某井油层

中部深度2000m,测得地层静压30MPa,若附加量取15%,则应选用相对密度为( C )的压井液。
(A) 1.33 (B) 1.56 (C) 1.76 (D) 1.95
81.BA026 如果用H表示油层中部深度(m),p表示地层压力(MPa),k表示附加量,压井液密度ρ计算公式为( A )。
(A)ρ=(1+k) (B)ρ= (C)ρ= (D)ρ=H
82.BA026 某井油层深度为1000m,静压为11MPa,按公式计算应选用压井液相对密度为 ( C )。
(A) 1.00~1.10 (B) 1.10~1.15 (C) 1.20~1.25 (D) 1.25~1.30
83.BA026 选择压井液密度的依据是( B )。
(A)地层压力系数 (B)地层压力 (C)地层深度 (D)地层性质
84.BA027 如果用r表示套管内径半径(m),h表示人工井底深度(m),k表示附加量(取50%~100%),则压井液用量V计算公式为( C )。
(A) V=πr2h*k (B) V=πr3h*k (C) V=πr2h*(k+1) (D) V=πr3h+k
85.BA027 洗(压)井液用量多少根据( A )而定。
(A)井筒容积 (B)地层压力 (C)井内套管内径 (D)井内油管内径
86.BA027 某井深2500m,通井后上提油管,最底部通井规深度为1000m,如果油管体积为1.1L/m,此时应向井内灌压井液最少是( C )。
(A)800L (B)1000L (C)1100L (D)1500L
87.BA028 作业施工现场常用于降低泥浆密度的材料是( A )。
(A)清水 (B)水泥 (C)重晶石 (D)CMC
88.BA028 作业施工现场常用于增加泥浆粘度的材料是( C )。
(A)清水 (B)盐水 (C)CMC (D)重晶石
89.BA028 泥浆气侵后其密度( B )原浆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90.BA029 替喷前要对进口管线进行试压,试压压力为预计工作压力的( C )倍,稳压5min不刺不漏为合格。
(A) 1.2 (B) 1.3 (C) 1.5 (D) 2.0
91.BA029 二次替喷是先将替喷管柱下到油层以下( B ),或人工井底以上2~3m。
(A)10m (B)20m (C)30m (D)40m
92.BA029 除特殊情况外,替喷施工必须连续进行,且一律采用( A )。
(A)正替喷 (B)反替喷 (C)二次替喷 (D)正反替喷都可
93.BA030 气举阀用于分段( B )井筒压力。
(A)升高 (B)降低 (C)平衡 (D)既不升高也不降低
94.BA030 混气水排液是利用汽化了的水来顶替井内液体,利用气体膨胀后的( C )带出井筒内已泵人的清水,最终达到排出井筒内液体的目的。
(A)体积增大 (B)压力增大 (C)高速上升 (D)压力减少
95.BA030 在井内液面相同、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正举比反举的产液量( B )。
(A)多 (B)少 (C)相同 (D)无可比性
96.BA031 对于凝析油气井、气井和预计有较大天然气产出的井的排液最好采用( D )排液。
(A)气举 (B)气举阀 (C)混气水 (D)液氮
97.BA031 (

D )排液,是一种最安全的排液方法。
(A)气举 (B)气举阀 (C)混气水 (D)液氮
98.BA031 液氮排液是通过液氮车把罐内的液氮泵人井内,由于( A )作用,液氮变成氮气,顶替出井内液体。
(A)减压升温 (B)增压 (C)减压 (D)增压升温
99.BA032 通过计算能做出液氮排液的施工设计,若用p表示施工压力(MPa),p′表示环空排液深度H对应的压力(MPa),ρ1表示排液前井筒内液体密度(g/cm3),ρ表示清水密度(g/cm3),则施工压力计算公式为( A )。
(A)p= (B)p= (c)p= (D)p=
100.BA032 若用v表示环空中排出体积(m3),H表示排液深度(m),S表示环空容积 (L/m),则环空排出体积计算公式为( B )。
(A)ν=H×S/100 (B)ν=H×S/1000 (C)ν=×1000 (D)ν=/1000
101.BA032 若用表示环空内最大排液深度(m),表示井筒内(下入油管)容积(L/m),S表示环空内容积(L/m),则环空内最大排液深度为( B )。
(A) =××S (B) =×/S
(C) =×S/ (D) =×S/
102.BA033 注氮气施工前液氮泵车要停放在进口和储液罐的上风口,距井口大于( C ),距储液罐大于30m。
(A)5m (B)10m (C)15m (D)20m
103.BA033 注氮气时要调整好排量和氮气温度,氮气温度为( A )。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104.BA033 注氮气前进口管线试压,试压压力高于设计工作压力( C )。
(A)0.5倍 (B)1.0倍 (C)1.5倍 (D)2倍
105.BA034 注氮气施工的进出口管线必须用硬管线连接,并用地锚固定,每( C )有一个固定点。
(A)5m (B)10m (C)15m (D)20m
106.BA034 注氮气停泵后,要用油嘴控制立即放压,油嘴尺寸不大于( B )。
(A)2mm (B)3mm (C)4mm (D)5mm
107.BA034 关于注氮气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D )。
(A)注氮停泵后,要用油嘴控制立即放压,油嘴尺寸不大于2mm
(B)注氮停泵后放压,当压力降至3MPa后,要更换油嘴,采用5~7mm的油嘴继续放压
(C)注氮施工排液时,出口管线必须连接节流装置
(D)液氮泵车应停放在井口和储液罐的上风口,距离井口大于15m,距储液罐大于30m
108.BA035 液氮排液工艺与( A )排液工艺大体相同。
(A)气举 (B)气举阀 (C)混合水 (D)替喷
109.BA035 液氮排液具有排液快的特点,排液2500~3000m施工时间可在( C )左右完成。
(A)50min (B)60min (C)90min (D)120min
110.BA035 液氮排液施工工艺特点有:施工安全、( B )、( )、可排任意深度。
(A)排液快、成本低廉 (B)排液快、工艺简单
(C)排液慢、工艺复杂 (D)排液慢、成本低廉
111.BA036 目前在施工中常用的分离器为( D )分离器。
(A)两相 (B)三相 (C)多相 (D)两相和

三相
112.BA036 分离器是借助流体彼此间( B )不同而达到分离油气、水的目的。
(A)重量 (B)密度 (C)质量 (D)溶解度
113.BA036 关于分离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目前施工中常用的分离器为两相分离器
(B)目前常用的是立式三相分离器
(C)在分离器中油和水靠重力和离心力双重作用分开
(D)分离器是一种在其内部能够将互相溶解的流体分开的装置
114.BA037 自喷水层或油水同层,排出井筒容积( C )倍以上液体后,经化验水性证实为地下水,等水性稳定后即可求产。
(A) 1 (B) 1.5 (C)2 (D)2.5
115.BA037 自喷井求产是在一种工作制度下,日产量小于20m3,连续求产2d,波动小于( C )便可交井。
(A)5% (B)10% (C)15% (D)20%
116.BA037 合理的自喷井生产工作制度是使生产压力( D )地层饱和压力。
(A)小于 (B)等于 (C)小于或等于 (D)大于
117.BB001 防喷器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 D )防喷器。
(A)环形、闸板两种 (B)环形、防喷抢装短接两种
(C)闸板、防喷抢装短节两种 (D)环形、闸板、防喷抢装短接三种
118.BB001 国产防喷器型号2FZl8—21表示( D )防喷器,通径( D ),工作压力( )。
(A)环形、18cm、21MPa (B)单闸板、18cm、21MPa
(C)单闸板、21cm、18MPa (D)双闸板、18cm、21MPa
119.BB001 锥形胶芯环形防喷器的组成部件中( C )是其核心部件。
(A)活塞 (B)壳体 (C)胶芯 (D)壳体和胶芯
120.BB001 快速防喷装置的主要构成中不包括( D )。
(A)带控制阀的提升短节 (B)防喷油管挂 (C)快速连接捞筒或捞矛 (D)锥阀总成
121.BB002 对于环形防喷器的功用说法错误的是( C )。
(A)当井内有管柱时,能用一种胶芯封闭管柱与井口形成的环形空间
(B)空井时能全封井口
(C)遇严重溢流或井喷时,用来配合闸板防喷器及节流管汇实现硬关井
(D)在减压调压阀或小型储能器配合下,能对18°接头进行强行起下钻作业
122.BB002 对闸板防喷器的功用说法错误的是( C )。
(A)当井内有管柱,能封闭管柱与套管形成的环空 (B)能封闭空井
(C)封井后,不可进行强行起下作业 (D)在必要时用半封闸板能悬挂钻具
123.BB002 关于环形防喷器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B )。
(A)环形防喷器是靠液压驱动的
(B)环形防喷器进油接头采用上关下开布置
(c)关井时,胶芯在顶盖的限定下挤出橡胶进行封井
(D)当需要打开井口时,胶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形,井口打开
124.BB003 环形防喷器处于封井状态时,( B )。
(A)只允许转动钻具而不许上下活动钻具 (B)只允许上下

活动钻具而不许转动钻具
(C)既允许上下活动钻具也允许转动钻具 (D)既不允许上下活动钻具也不允许转动钻具
125.BB003 防喷器安装后,应保证防喷器的通径中心与天车、游动滑车在同一垂线上,垂直偏差不得超过( B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126.BB003 进行常规井下作业,安装双闸板防喷器组且防喷器顶部距地面超过( D )时,应采用4根直径不小于( D )的钢丝绳分别对角绷紧、找正固定。
(A)lm、9.5mm (B)1.5m、12mm (C)lm、12mm (D)1.5m、9.5mm
127.BB003 为了确保闸板的浮动密封性能和再次使用灵活,锁紧和解锁手轮均不得扳紧,扳到位后要回转手轮( B )圈。
(A)1/3~1/2 (B)1/4~1/2 (C)1/4~1/3 (D)1/5~1/2
128.BB003 对于双翼单闸板防喷器使用要求说法不准确的是( D )。
(A)正常起下时,要保证处于全开状态
(B)开关半封时两端开关圈数应一致
(C)芯子手把应灵活,无卡阻现象,要求能够保证全开或全关
(D)使用时尽量不要使芯子关在油管接箍或封隔器等下井工具上
129.BB003 SFZ防喷器的注明关井圈数为( A )。
(A) 14 (B) 15 (C) 16 (D) 17
130.BB004 对于环形防喷器的维护保养说法错误的是( D )。
(A)必须保证胶芯完整无损,更换胶芯时,要在胶芯与活塞锥面配合处涂些黄油
(B)壳体与顶盖密封面、螺栓等安装时要涂防水黄油,液缸、活塞和密封填料靠液压油润滑
(C)应适时检查防尘圈、活塞、壳体上的密封圈,若有损坏、老化则应进行更换
(D)对于环形防喷器允许打开来泄井内压力,同时允许修井液有少量的渗透,这样渗出的修井液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延长胶芯使用寿命的作用
131.BB004 对于闸板防喷器的维护保养说法错误的是( C )。
(A)打开井口后,必须到井口检查防喷器是否全开,以免起下钻具时损坏闸和钻具
(B)对于旋转式侧门闸板密封胶芯是防喷器能否封井的关键部件,出现密封损坏,必须及时更换
(C)井中有管柱时,不得用全封闸板封井,必要时可用打开闸板的方法来泄井压力
(D)闸板防喷器闸板总成、闸板顶面及底部滑道、侧门与壳体密封面及螺栓防水黄油润滑,液缸、活塞;密封填料靠液压油润滑
132.BB004 井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小修井每口井检查、保养一次,大修井搬上安装后( C )检查、保养一次。
(A)每口 (B)两口 (C)每周 (D)一个月
133.BB005 说法错误的是( B )。
(A)环形防喷器,非特殊情况不允许用来封闭空井
(B)检修装有铰链侧门的闸板防喷器或更换其闸板时,两侧门需同时打开
(C)手动半封闸板防喷器操作时,两翼应同

步打开或关闭
(D)当井内有管柱时,不允许关闭全封闸板防喷器
134.BB005 闸板防喷器封闭不严的应( D )。
(1)检查闸板前端是否有硬东西卡住。(2)检查两块闸板尺寸是否与所封钻(管柱)尺寸一致。(3)检查花键轴套、滑套是否卡死。(4)检查两闸板封闭处具有无缺陷(如不圆)。(5)检查胶芯是否老化。(6)检查液控压力是否低。
(A) (1)(3)(4)(5) (B) (1)(2)(4)(6) (C) (1)(2)(3)(3)(6) (D) (1)(2)(3)(4)(5)(6)
135.BB005 闸板防喷器封井后井内介质从壳体与侧门连接处流出,可能的原因是( D )。
(A)防喷器侧门密封圈损坏 (B)防喷器侧门螺栓未上紧
(C)防喷器壳体与侧门密封面有脏物或损坏 (D)以上三种情况皆可能
136.BB005 上提管柱时,产生的抽汲力能导致井底压力(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为零
137.BB006 如果发现井侵或溢流,应( D )。
(A)上报队干部 (B)报公司领导 (C)观察井口情况,等候处理 (D)立即报警实施关井
138.BB006 发生溢流关井后,当井口压力不断增大而达到井口允许关井套压时,应( C )。
(A)敞开井口防喷器 (B)开井循环 (C)节流泄压 (D)继续观察
139.BB006 当井口硫化氢浓度达到( B )的阈限值时,启动应急程序。
(A)l0mg/m (B)15mg/m (C)20mg/m (D)30mg/m
140.BB006 实现一次井控就是指仅用( B )就能平衡地层压力的控制。
(A)防喷器 (B)井内液柱压力 (C)简易防喷装置 (D)内防喷工具
141.BB006 井场的风向标可以用( A )代替。
(A)红旗 (B)标语 (C)云彩 (D)作业机的烟
142.BB006 一旦收到HSE监督的疏散通知,所有不必要的人员应( C )。
(A)做好灭火准备 (B)做好通风准备 (C)迅速撤离井场 (D)通知附近居民
143.BB006 发生溢流关井后,( D )读取关井油、套压值较为合适。
(A)1~2min (B)3~5min (C)7~9min (D)10~15min
144.BB006 地层压力是确定压井液( A )的重要依据。
(A)密度 (B)粘度 (C)失水 (D)切力
145.BB006 在溢流量相等的情况下,最容易诱发井喷的溢流流体是( C )。
(A)油 (B)水 (C)天然气 (D)油气混合物
146.BB006 压井管汇所有部件的额定工作压力应( A )井口装置的额定工作压力。
(A)等于 (B)小于 (C)大于2倍 (D)大于3倍
147.BB006 压井管汇的功用是:当封井后,钻具内( D ),通过压井管汇泵人加重修井液,达到控制井内压力的目的。
(A)能够正常循环时 (B)有回压阀时 (C)无回压阀时 (D)不能正常循环时
148.BB007 压井液密度设计时需要另加一个附加值,油水井的附加值为( C )。
(A)0.01~0.02g/cm3 (B)0.02~0.05g/cm3

(C)0.05~0.10g/cm3 (D)0.08~0.12g/cm3
149.BB007 井控装置的试压规则要求试压时间不少于( B ),允许压降不大于( )。
(A)5min、0.3MPa (B)l0min、0.7MPa
(C)15min、1.0MPa (D)30min、1.5MPa
150.BB007 对于使用无钻台防喷器,当起下管柱时,发生溢流其关井程序正确的是:( B )。
(1)发出信号。(2)抢装管柱旋塞。(3)停止起下作业。(4)关防喷器、关内防喷器。(5)认真观察,准确记录油管和套管压力以及循环罐压井液减量,迅速向队长或技术员及甲方监督报告。(6)关套管闸门,试关井。
(A) (1)(2)(3)(4)(5)(6) (B) (1)(3)(2)(4)(6)(5) (C) (1)(2)(4)(6)(5)(3) (D) (1)(2)(4)(5)(6)(3)
151.BB007 抢喷装置必须摆放在距离井口( B )以内便于操作的位置,并且要保持清洁灵活好用。
(A)lm (B)2m (C)3m (D)5m
152.BC001 刮削器下到设计要求井段前50m时,下放速度要控制在( A )。
(A)5~10m/min (B)10~20m/min (C)20~30m/min (D)30~40m/min
153.BC001 刮管中途遇阻,当负荷下降( C )时应停止下管柱。
(A)5—l0kN (B)10—20kN (C)20—30kN (D)30~40kN
154.BC001 套管刮削过程中接近刮削井段前应( D )。
(A)始终保持反循环洗井 (B)始终保持正循环洗井
(C)正循环和反循环交替洗井 (D)一刮到底,中间不得洗井
155.BC002 某井套管外径是177.8mm,应选用( D )型号刮管器。
(A)GX—T140 (B) GX—T146 (C)GX—T168 (D)GX—T178
156.BC002 某井选用型号为GX—T127的刮管器,则该井的套管外径为( B )。
(A)114.3mm (B)127mm (C)139.7mm (D)146mm
157.BC002 刮削管柱遇阻最大加压不得超过( B )。
(A) 20kN (B)30kN (C)35kN (D)40kN
158.BC003 刮削器下井时,刀片向内收拢压缩胶筒或弹簧简体最大外径应( B )套管内径,可以顺利人井。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159.BC003 刮削器组配后,刀片、刀板自由伸出外径比所刮削套管内径大( C )左右。
(A) 1~2mm (B)2~3mm (C)2~5mm (D)8~10mm
160.BC003 选用套管刮削器时,其外径应比井内套管内径( A )。
(A)大3~4mm (B)大5~6mm (C)小2~3mm (D)小3~4mm
161.BC004 规格型号为GX-T114防脱式套管刮削器的刀片伸出量为( B )。
(A) 10.5mm (B) 13.5mm (C) 15.5mm (D)20.5mm
162.BC004 规格型号为GX-T178防脱式套管刮削器的外形尺寸(外径×长度)为( D )。
(A) 129mm×l443mm (B)133mm×l443mm (C)156mm×l604mm (D)166mm×l604mm
163.BC004 某井使用外形尺寸为156mm×l604mm的防脱式套管刮削器,它的规格型号是( C )。
(A)GX-T140 (B) GX-T146 (C)GX-T168 (D)GX-T178
164.BC005 规格型号为GX-G127胶筒式套管刮削器的外形尺寸为(外径×长度)(

B )。
(A)112mm×1119mm (B)119mm×l340mm (C)129mm×l443mm (D)115mm×l350mm
165.BC005 规格型号为GX-G178胶筒式套管刮削器的刀片伸出量为( D )。
(A)13mm (B)15.6mm (C)18.5mm (D)20.5mm
166.BC005 规格型号为GX-G114胶筒式套管刮削器的外形尺寸为(外径×长度)( A )。
(A) 112mm×lll9mm (B)119mm×l340mm (C)129mm×l443mm (D)115mm×l350mm
167.BC006 刮削套管作业必须达到( B )要求。
(A)甲方 (B)设计 (C)满足施工 (D)射孔
168.BC006 使用刮削器刮削液面以上井段时,每下人( D )油管,要反循环洗井一次。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169,BC006 刮削套管应取全取准的资料为( D )。
(A)刮削器的型号、外形尺寸、泵压、排量、该井深度
(B)刮削套管深度、遇阻深度、泵压、排量
(C)洗井时间、泵压、排量、出口返出物描述
(D)刮削器型号、外形尺寸、刮削套管深度、遇阻深度、指重表变化值、洗井时间、洗井液量、泵压、洗井深度、排量、出口返出物描述
170.BC007 套管刮削过程中应采用( B )洗井。
(A)正循环 (B)反循环 (C)正反交替 (D)不洗井
171.BC007 使用刮削器刮削射孔井段时,刮削器下放速度不大于( A )。
(A)0.1m/s (B)0.2m/s (C)0.3m/s (D)0.4m/s
172.BC007 关于套管刮削的安全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作业时要安装经过鉴定、符合要求的指重表和井控装备
(B)刮削管柱不得带有其他工具
(C)刮削过程中,必须注意悬重变化,一般悬重下降最大不超过20kN
(D)严禁用带刮削器的管柱冲砂
173.BD001 冲砂时,如有进尺则以( C )的速度缓慢均匀加深管柱。
(A)0.2m/min (B)0.3m/min (C)0.5m/min (D)0.8m/min
174.BD001 冲砂时,每冲完一根要循环洗井( B )以上,以防在接单根时砂子下沉造成卡管柱。
(A)l0min (B)15min (C)20min (D)30min
175.BD001 冲砂时,每连续加深5根油管后,必须循环洗井( A )周以上,再继续冲砂至人工井底或设计深度。
(A) 1 (B) 1.2 (C) 1.5 (D) 2
176.BD001 冲砂至人工井底或设计深度要求后,要充分循环洗井,当出口含砂量小于( B )时停泵,起出冲砂管柱。
(A)0.1% (B)0.2% (C)0.3% (D)0.4%
177.BD002 冲砂过程中,若发现出口返液不正常,应立即停止冲砂,迅速上提管柱至原砂面以上( D ),并活动管柱。
(A)10m (B)20m (C)30m (D)40m
178.BD002 在进行混气水或泡沫冲砂施工时,井口应装( D )。
(A)单流阀 (B)针形阀 (C)封井器 (D)高压封井器
179.BD002 冲砂一般要冲至人工井底或油层底界以下( D )。
(A)5m (B)l0m (C)15m (D)20m
180.

BD002 用油管探砂面时,其悬重降低( A )即可。
(A)5~8kN (B)8~lOkN (C)12~15kN (D)15~20kN
181.BD003 冲砂液沿冲砂管内径向下流动,在流出冲砂管口时,以较高流速冲击砂堵,冲散的砂子与冲沙液混合后,一起沿冲砂管与套管环形空间返至地面的冲砂方式是( A )。
(A)正冲砂 (B)反冲砂 (C)正反冲砂 (D)冲管冲砂
182.BD003 先采用正冲砂的方式冲散砂堵,并使其呈悬浮状态,然后改反冲砂,将砂子带出地面的冲砂方式是( C )。
(A)正冲砂 (B)反冲砂 (C)正反冲砂 (D)冲管冲砂
183.BD003 采用小直径的管子下入油管中进行冲砂,清除砂堵的冲砂方式是( B )。
(A)正冲砂 (B)冲管冲砂 (C)反冲砂 (D)联泵冲砂
184.BD003 在油层压力低或漏失严重的井进行冲砂施工时,将两台以上的泵联用,进行施工的冲砂方式是( D )。
(A)正冲砂 (B)反冲砂 (C)正反冲砂 (D)联泵冲砂
185.BD004 φ39.7mm以上套管,可采用( D )方式,并配合以大排量。
(A)正冲砂 (B)反冲砂 (C)冲管冲砂 (D)正反冲砂
186.BD004 采用正反冲砂方式,在改反冲砂前正洗井应不小于( C )。
(A)l0min (B)20min (C)30min (D)60min
187.BD004 冲砂完毕后,要上提管柱至原砂面以上( B )。
(A)10m (B)20m (C)30m (D)40m
188.BIX)04 冲砂完毕后要沉降( C )后,复探砂面,记录深度。
(A) 2h (B) 3h (C)4h (D) 5h
189.BD005 造成油层出砂的地质构造原因不包括( D )。
(A)地层疏松引起出砂 (B)油层构造变化引起出砂
(C)油井出水时引起出砂 (D)地层的渗透率过高引起出砂
190.BD005 油层出砂的危害包括( D )。
(1)原油产量、注水量下降甚至停产、停注。(2)地面和井下设备磨损。(3)套管损坏、油水井报废。(4)修井工作量增加。
(A) (1)(2)(3) (B) (2)(3)(4) (C) (1)(3)(4) (D) (1)(2)(3)(4)
191.BD005 说法不准确的是( B )。
(A)正冲砂冲砂液上返速度小,携砂能力差;反冲砂液体下行时速度较低,冲击力小,易堵塞管柱
(B)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渗透率较高,岩石强度较强,地层则容易出砂
(C)油井长期出砂与射孔炮眼产生摩擦作用,使炮眼孔径变大,壁厚变薄,抗拉强度降低,导致套管损坏
(D)由于油层大量出砂,致使井筒附近油层逐渐被掏空,造成局部垮塌,使地层与套管接触面的保护作用削弱,造成套管损坏,甚至导致油井报废
192.BE001 关于油井出水的原因,错误的是( C )。
(A)射孔时误射水层
(B)固井质量不合格,造成套管外窜槽而出水
(C)水的流动性好
(D)套管损坏使水层的水进入井筒
193.BE001 生产压差( B )会引起

底水侵入而造成油井出水。
(A)过小 (B)过大 (C)适中 (D)较小
194.BE001 ( D )不是油井出水的主要原因。
(A)固井不合格造成管外窜槽 (B)射孔时误射水层
(C)生产压差大,引起底水侵入 (D)洗压井不当造成洗井液残留在井内
195.BE002 在油井出水的预防中,采取( A )来控制油水边界均匀推进。
(A)分层注水、分层采油 (B)笼统注水 (C)分层注水 (D)注蒸汽
196.BE002 在油井出水的预防中,要加强油、水井的管理和分析,及时调整( C )确保均衡开采。
(A)采油参数 (B)分层采油强度 (C)分层注采强度 (D)笼统注水强度
197.BE002 油层出水后,使深井泵的负荷(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减小或不变
198.BE003 判断出水层位的方法主要有( D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99.BE003 关于封隔器找水的优点,正确的是( A )。
(A)工艺简单,能够准确地确定出水层位 (B)周期短
(C)工艺复杂 (D)适用于夹层薄的油层
200.BE003 水化学分析法找水是根据水中游离的( B )含量,判断是地层水还是注入水。
(A)氧气和氢气 (B)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C)一氧化碳和氮气 (D)一氧化碳和氧气
201.BE004 使用封隔器找水中,( A )资料必须齐全准确。
(A)油层测试 (B)井身结构 (C)井场及设备 (D)作业
202.BE004 采用流体电阻测井法找水不适用于( B )层。
(A)低压水层 (B)高压水层 (C)油水同层 (D)浅水层
203.BE004 在使用封隔器找水施工中,下管柱要平稳操作,速度为小于( B )。
(A)0.25m/s (B)0.5m/s (C)lm/s (D)1.5m/s
204.BE005 在封隔器找水施工时,套管刮削器应刮削至油层以下( B ),超过封隔器下人深度。
(A)20m (B)50m (C)80m (D)100m
205.BE005 封隔器找水管柱(自下而上)组配正确的是( B )。
(A)φ73mm丝堵+Y211封隔器+配产器乙+配产器甲+Y111封隔器+油管
(B)φ73mm丝堵+Y211封隔器+配产器乙+Y111封隔器+配产器甲(带堵塞器)+油管+油管挂
(C)φ73mm丝堵+Y111封隔器+配产器乙+Y211封隔器十配产器甲+油管+油管挂
(D)φ73mm丝堵+Y111封隔器+配产器甲(带堵塞器)+Y211封隔器+配产器乙+油管
206.BE005 在封隔器找水管柱中,在上面的是配产器乙,在下面的是配产器甲,那么( A )。
(A)只有甲带有堵塞器 (B)只有乙带有堵塞器
(C)甲、乙都带堵塞器 (D)甲、乙都不带堵塞器
207.BE006 在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法中,对比前后两次测得的曲线,如果后测曲线在某一处放射性强度( B ),说明套管在此处吸收了放射性液体。
(A)异常剧减 (B)异常剧增 (C)平稳无异常

(D)以上都不正确
208.BE006 在流体电阻测井中,抽汲量的大小取决于( C )量的大小。
(A)边水 (B)底水 (C)外来水 (D)油层水
209.BE006 放射性同位素找水只适用于( C )。
(A)注人水侵入 (B)层内底水侵入 (C)套管外窜槽 (D)射孔误射
210.BE007 属机械找水方法的是( B )。
(A)井温测井法 (B)找水仪找水 (C)液体电阻测井法 (D)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法
211.BE007 找水仪找水的特点是( A )。
(A)准确地确定出水层位 (B)对油井测试条件要求不高
(C)不需要一些辅助工序的配合 (D)不能够确定含水油层的持水率
212.BE007 在封隔器找水和找水仪找水两种方法中,它们的共同优点是( A )。
(A)准确地确定出水层位 (B)对油井测试条件要求较高
(C)施工周期短 (D)确定夹层薄的油水层位置
213.BE008 Y111封隔器是靠尾管支撑井底、( A )坐封、上提油管解封的压缩式封隔器。
(A)提放管柱 (B)转管柱 (C)自封 (D)液压
214.BE008 Y111—114封隔器的最大钢体外径为( B )。
(A)111mm (B)114mm (C)116mm (D)112mm
215.BE008 Y111—114封隔器的工作压力为( B )。
(A)5MPa (B)8MPa (C)10MPa (D)15MPa
216.BE009 Y211—114封隔器的防坐距为( D )。
(A)1000mm (B)850mm (C)550mm (D)500mm
217.BE009 Y211—114封隔器的坐封载荷为( A )。
(A)60~80kN (B)80~100kN (C)100~120kN (D)120~140kN
218.BE009 Y211—114封隔器的支撑方式为( B )。
(A)尾管支撑 (B)单向卡瓦支撑 (C)双向卡瓦支撑 (D)无支撑
219.BF001 潜油电泵机组由( C )大部分、七大件组成。
(A)一 (B)二 (C)三 (D)四
220.BF001 潜油电泵机组的井下部分由( A )组成。
(A)潜油泵、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 (B)潜油泵、潜油电机、保护器
(C)潜油泵、潜油电机、分离器 (D)潜油泵、保护器、分离器
221.BF001 潜油电泵机组的中间部分,主要由( A )组成。
(A)油管和电缆 (B)控制屏和潜油电机
(C)潜油电机和变压器 (D)控制屏和变压器
222.BF002 潜油泵将( B )传给井液,提高了井液的压能,从而经油管将井液举升到地面。
(A)动能 (B)机械能 (C)电能 (D)以上均不正确
223.BF002 当电能输给井下潜油电机后,潜油电机将带动潜油泵与( A )一起运动。
(A)分离器 (B)控制屏 (C)分离器与控制屏 (D)以上均不正确
224.BF002 潜油泵的主要参数有四个,( B )不属于潜油泵的主要参数。
(A)排量和扬程 (B)耗电量和排量 (C)扬程和效率 (D)功率和效率
225.BF003 ( A )是潜油电泵管柱的组成部分。
(A)保护器和潜油电机 (B)保护器

和控制屏 (C)控制屏和发电机 (D)保护器和发电机
226.BF003 潜油电泵上( C )根油管处安装单向阀。
(A)1~2 (B)3~5 (C)6~8 (D)9~10
227.BF003 潜油电泵标准管柱自下而上依次由潜油电机、保护器、( D )、泄油阀组成。
(A)分离器、单向阀、潜油泵 (B)潜油泵、分离器、单向阀
(C)单向阀、分离器、潜油泵 (D)分离器、潜油泵、单向阀
228.BF004 下油管时,要坚持电缆有一定的拉力,使电缆能( C ),但拉力不能太大,以免扯坏电缆。
(A)贴在油管上 (B)紧贴在油管上 (C)紧贴在油管上,不出现凸起 (D)以上均不正确
229.BF004 打电缆卡子尺度要合适,卡子松紧度以( C )为宜。
(A)勒紧电缆即可 (B)勒紧电缆,镗皮无变形
(C)勒紧电缆,镗皮略有变形 (D)镗皮略有变形
230.BF004 潜油电泵管柱的泄油器是接在( C )。
(A)潜油电泵机组下边 (B)潜油电泵机组中间
(C)下井油管底部的1~2根油管上 (D)下井油管底部的3~5根油管上
231.BF005 电缆滚筒与井口连线和通井机与井口连线夹角为( B ),电缆轴向中心线与电缆导轮、井口在同一平面上。
(A)20°~25° (B)30°~40° (C)40°~50° (D)50°~60°
232.BF005 潜油电泵电缆是由大扁电缆和小扁电缆组成,其中大扁电缆是( A )。
(A)用卡子固定在油管上 (B)用护板和卡子固定在机组上
(C)用护板固定在油管上 (D)用卡子固定在机组上
233.BF005 将油管和电缆全部下人井内时,每下( B )根油管要用万用表检查一次电缆电阻,其电阻大于500MΩ为合格。
(A) 5 (B) 10 (C) 15 (D) 20
234.BF005 将电缆滚筒摆到井架后面的通井机旁边,距井口( C )以外,中间放好电缆防落地支架或垫板。
(A)15m (B)20m (C)25m (D)30m
235.BF006 在卡电缆卡子时,如果1根油管要卡3个电缆卡子,则有1个卡子要卡在油管( A )。
(A)中间 (B)1/3处 (C)3/4处 (D)2/3处
236.BF006 当油管接箍接近井口时,距接箍( B )处卡上第二个电缆卡子。
(A)20cm (B)50cm (C)100cm (D)120cm
237.BF006 油管下到最后一根时,在距井口以下2m处的油管上打( C )个电缆卡子,并将分瓣锥体连同提升短节接在井内最后1根油管上,用管钳上紧。
(A)1 (B)2 (C)2~3 (D)5
238.BF007 潜油电泵机组故障表现一般有五种,常见的是( D )。
(A)砂卡、砂埋 (B)死油、死蜡卡阻 (C)小物件卡阻 (D)电缆脱落堆积卡阻
239.BF007 由于潜油电泵外径较大,与套管环形空间间隙很小,小物件一旦落入环空,将使潜油电泵机组严重受卡阻,这属于哪种故障类型( C )。
(A)砂卡、砂埋 (B)死油、

死蜡卡阻 (C)小物件卡阻 (D)电缆脱落堆积卡阻
240.BF007 潜油电泵机组故障一般来说有五种类型,( D )属于常见的,卡阻复杂,处理起来也较麻烦,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A)砂卡、砂埋 (B)死油、死蜡卡阻 (C)小物件卡阻 (D)套管破损卡阻
241.BF008 在潜油电泵机组故障处理进行压井时应用( A )压井。
(A)循环法 (B)挤注法 (C)灌注法 (D)以上均不正确
242.BF008 潜油电泵机组故障处理时间较长,而管柱的泄油阀深度距油层中部较远,即压井深度不够,因此一般在选择压井液密度时要相对( A )附加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后减
243.BF008 在使用外钩打捞电缆时,在确定钩尖进入电缆鱼顶后,应( C )试提。
(A)不加压旋转管柱 (B)加压不旋转管柱 (C)加压旋转管柱 (D)减压旋转管柱
244.BF009 在潜油电泵机组卡阻处理中,卡阻点以上管柱和电缆处理打捞干净后,大排量正循环冲砂,必要时用( B )冲砂,使卡阻点以上沉砂冲洗干净。
(A)套铣筒套铣 (B)长套铣筒套铣 (C)笔尖 (D)通井规
245.BF009 在打捞潜油电泵机组以上工具、油管时,应注意在潜油电泵机组以上要留( C )件下井工具或油管短节,为下一步打捞震击留有抓捞部位。
(A) 1 (B) 2 (C) 1—2 (D) 2—3
246.BF009 采用活动解卡处理潜油电泵机组被卡时,应( B )。
(A)小负荷、转动管柱、缓慢上提 (B)小负荷、缓慢上提
(C)大负荷、快速上提 (D)大负荷、转动管柱缓慢上提
247.BF010 在小物件卡阻处理中,套铣或震击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时,最后使用( B )方法,除掉小部分机组,为解体或整体打捞创造条件。
(A)冲洗 (B)磨铣 (C)倒扣 (D)活动
248.BF010 在小物件卡阻处理中,用薄壁套铣筒套铣环空卡阻的电缆卡子和小物件,套铣时,每套铣( A ),上提套铣筒一次,但不要提出鱼顶。
(A)3~5m (B)5~7fa (C)7~9m (D)9~l0rn
249.BF011 在套损型卡阻处理中,打印核实套损部位套损的( C )等情况。
(A)程度 (B)深度 (C)程度和深度 (D)以上均不正确
250.BF011 处理套管破损卡阻潜油电泵机组时,应首先捞净卡阻点以上( D )。
(A)电缆 (B)油管 (C)油管和工具 (D)电缆、油管和工具
251.BF011 对于错断状况,视错断通径大小与错断类型适当选用整形器复位或( C )铣鞋修磨复位。
(A)内齿 (B)外齿 (C)锥形 (D)领眼
252.BG001 在油田井下作业中注水泥塞是常用的工艺技术之一,对注水泥塞的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C )。
(A)在新开发区处理钻井过程中的井漏
(B)堵塞报废井及回

填枯竭层位
(C)提供厚壁套管等特殊井测试工具的承座基础
(D)在开发井为了进行回采等隔开封闭某一层段
253.BG001 注水泥塞是根据设计要求,将一定量的水泥浆循环替至套管或井眼的某一部位,使其( A )某井段的工艺技术。
(A)临时封闭 (B)长期封闭 (C)封闭 (D)以上均不正确
254.BG001 按注水泥塞位置来分有( C )。
(A)底水泥塞 (B)悬空水泥塞 (C)底水泥塞和悬空水泥塞 (D)以上均不正确
255.BG001 无特殊情况,注水泥塞的水泥塞设计厚度应大于( B )。
(A)5m (B)10m (C)15m (D)20m
256.BG002 在下钻塞管柱时,下油管5根后,井口装好自封封井器,再继续下油管至螺杆钻具距塞面以上约( A )时止。
(A)5m (B)l0m (C)15m (D)20m
257.BG002 在下钻塞管柱之前,用1200mm管钳固定螺杆钻具壳体,再用900mm管钳卡住转动部分,一只手( B ),能轻动即可。
(A)轻压反转 (B)轻压正转 (C)重压正转 (D)重压反转
258.BG002 将螺杆钻具及辅助井下工具按顺序下入井内,钻具组合顺序自下而上为:钻头+螺杆钻具+( C )+φ73mm油管短节+( )+井下过滤器+φ73mm加厚短节+φ73mm加厚油管。
(A)φ73mm加厚短节、缓冲器
(B)φ73mm加厚短节、滑套短节
(C)φ73mm加厚短节和滑套短节、缓冲器
(D)滑套短节,缓冲器
259.BC003 在螺杆钻具钻完一个单根后,上提下放划眼最少( B )并循环洗井一周后停泵。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260.BG003 在钻水泥塞施工中,水泥车或泥浆泵以( C )的排量正循环洗井。
(A)300 400L/min (B)400—500L/min (C)500~600L/min (D)600~700L/min
261.BG003 水泥塞钻塞完后,要用干净的修井液充分循环洗井( C )周以上,将井内的灰渣全部洗出,结束钻水泥塞施工。
(A) 1 (B) 1.5 (C) 2 (D) 3
262.BG004 在使用修井机转盘钻水泥塞时,探得准确灰面后,在与( A )平齐位置打好记号,将探方入那根钻杆起出,量出方人长度并计算灰面深度。
(A)套管四通 (B)转盘 (C)油管挂 (D)套管短节上平面
263.BG004 钻水泥塞施工,下钻接近塞面( B )左右后缓慢下放探灰面。
(A)5~10m (B)10~15m (C)15~20m (D)20~25m
264.BG004 使用转盘钻塞时,如果钻头是刮刀钻头,其钻压不得超过( D )。
(A)15kN (B)20kN (C)30kN (D)50kN
265.BG005 螺杆钻具主要由上接头、旁通阀、( D )、轴承总成及下接头组成。
(A)定子、转子 (B)定子 (C)过水接头、定子 (D)定子、转子、过水接头
266.BG005 由于转子和定子都采用螺旋线,因而转子绕定子轴线作( C )转动,并以自身轴线作( )转动去带动钻具旋转。
(A)

顺时针、逆时针 (B)顺时针、顺时针 (C)逆时针、顺时针 (D)逆时针、逆时针
267.BG005 螺杆钻具结构中( B )的寿命决定了螺杆钻具的总体寿命。
(A)马达总成 (B)传动轴总成 (C)旁通阀 (D)过水接头
268.BG006 大港油田生产的YLⅡ—100型螺杆钻具有三种转速,( D )不是。
(A)80r/min (B)90r/min (C)l00r/min (D)110r/min
269.BG006大港油田生产的YLII—100型螺杆钻具的三种型号最大压差有3种,( B )不是。
(A)1.961MPa (B)2.254MPa (C)2.451MPa (D)2.354MPa
270.BG006 大港油田生产的YLⅡ—100型螺杆钻具中,有一种最大排量为300L/rain,其扭矩为( A )。
(A)225.55N·m (B)274.59N·m (C)325.55N·m (D)374.59N·m
271.BG007 转盘的工作原理是用钻杆携带钻头,用修井机转盘的旋转带动井下整体钻具旋转。由修井机通过( B )带动主动轴旋转,从而带动方钻杆旋转,达到钻塞目的。
(A)轴承 (B)链轮 (C)齿圈 (D)小锥齿轮
272.BG007 常用的修井转盘主要由( D )等部分组成。
(A)链轮、主动轴、轴承、小锥形齿轮、齿圈
(B)链轮、轴承、小锥形齿轮、齿圈、转台、箱体
(C)链轮、主动轴、轴承、齿圈、转台、箱体
(D)链轮、主动轴、轴承、小锥形齿轮、齿圈、转台、箱体
273.BG007 常用的修井转盘按结构形式分为( C )。
(A)船形底座转盘、轴传动转盘 (B)法兰底座转盘、链条传动转盘
(C)船形底座转盘、法兰底座转盘 (D)轴传动转盘和链条传动转盘
274.BG008 对螺杆钻具使用中的故障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压力表压力突然升高 (B)压力表压力慢慢增高
(C)有进尺 (D)压力表压力缓慢降低
275.BG008 在螺杆钻具使用中的故障中,压力表压力慢慢增高,( B )不是可能原因。
(A)钻头水眼被堵 (B)钻杆损坏 (C)地层变化 (D)钻头磨损
276.BG008 钻进中泵压下降,排除地面因素之外,可能是( D )。
(A)钻具刺漏
(B)旁通阀孔刺坏
(C)螺杆壳体倒扣
(D)A、B、C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77.BG009 在使用螺杆钻具钻水泥塞中,压力表压力突然升高的可能原因有马达失速,其处理方法为( A )。
(A)上提钻具0.3~0.6m,核对循环压力,逐步加钻压,压力随之逐步升高,均正常,可确认曾是失速问题
(B)钻头提离井底,压力表读数仍很高,只能提出钻具检查或更换
(C)检查流体流量
(D)可继续钻进
278.BG009 在使用螺杆钻具钻水泥塞中,没有进尺的可能原因有旁通阀处于“开”位,其处理方法为( A )。
(A)压力表读数偏低,稍提钻具,启、停泥浆泵两次仍无效时,则需起出检查旁通阀

(B)压力表读数增高,稍提钻具
(C)稍提钻具,压力表读数低于循环压力则起出检查
(D)以上均不正确
279.BG009 在螺杆钻具钻水泥塞中,有一种故障的处理方法是钻具稍稍提起,如果压力与循环压力相同则可继续钻进,这种故障的可能原因是( C )。
(A)马达失速 (B)钻头水眼被堵 (C)地层变化 (D)钻头磨损
280.BG010 在螺杆钻具下钻至井底或灰面( B )开泵,记录循环正常之后的泵压,随后逐渐加压钻进。
(A)lm (B)5m (C)15m (D)20m
281.BG010 对最优工作压差描述正确的是( A )。
(A)随着压差的增大,马达的工作功率不断上升,当压差达到某一值时,功率曲线变得平缓,不再继续大幅度上升
(B)随着压差的增大,马达的工作功率保持不变
(C)随着压差的增大,马达的工作功率不断下降,当压差达到某一值,功率曲线变得平缓,不再继续大幅度下降
(D)以上均不正确
282.BG010 在螺杆钻进操作中,压差在推荐压差之内,扭矩增加,转速基本保持不变,如有下降,主要原因是( B )。
(A)流体压力上升,压迫定子橡胶,使定子与转子的间隙减小
(B)流体压力上升,压迫定子橡胶,使定子与转子的间隙增大
(C)流体压力下降,使定子与转子的间隙增大
(D)以上均不正确
283.BG011 在螺杆钻进之前,应处理好钻井液,含砂量不得大于( A ),并清除纤维等杂物。
(A)1% (B)2% (C)3% (D)4%
284.BG011 在井眼及钻具准备中,应测量( C )。
(A)井眼起下钻摩阻 (B)循环压降
(C)井眼起下钻摩阻和循环压降 (D)以上均不正确
285.BG011 为了防止钻具水眼中的杂物堵塞螺杆钻具或钻头水眼,应( D )。
(A)保持井眼畅通 (B)处理好钻井液
(C)测量井眼起下钻摩阻和循环压降 (D)用油管通径规对所用油管进行通径
286.BG012 螺杆钻具入井前应检查( D )是否灵活。
(A)旁通阀 (B)旁通阀活塞 (C)芯轴转动 (D)旁通阀活塞和芯轴转动
287.BG012 螺杆钻具钻水泥塞时,开泵的方式是( D )。
(A)先小排量,然后逐渐增大到正常排量,检查旁通阀是否关闭
(B)先小排量,然后逐渐增大到正常排量,检查旁通阀活塞是否灵活
(C)先小排量,然后逐渐增大到正常排量,检查旁芯轴转动是否灵活
(D)先小排量,然后逐渐增大到正常排量,检查旁通阀是否关闭,芯轴转动是否灵活
288.BG012 关于螺杆钻具入井检查说法不确切的是( D )。
(A)检查螺杆钻具旁通阀活塞是否灵活
(B)开泵,先小排量,然后逐渐增大到正常排量,检查旁通阀是否关闭,芯轴转动是否灵活
(C)上提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