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word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word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word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word教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与技能: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本节教学难点:

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

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

2·8H

2

O+2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

(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学生活动]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学生探究]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

3+NaOH=NaNO

3

+H

2

O,H+ + OH- = H

2

O

HCl+NaOH=NaCl+H

2O,H+ + OH- = H

2

O

HCl+KOH=KCl+H

2O,H+ + OH- = H

2

O

由此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

2

O。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概念引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

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课堂小结]

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为向环境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出向环境吸热。

教学反思: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

意识。

过程与放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电能是现代社会最清洁、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而火力发电又在电能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电能最主要的来源。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提问]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怎样的?火力发电又有

哪些优

点和缺点呢?

[学生讨论、分析]

[激疑]

针对火力发电的缺点,能否通过某些方式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分组实验探究]

锌铜原电池原理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

实验3: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

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教师讲解]

原电池的定义;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设疑]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

[分组实验探究]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思与评价]

在刚才的分组实验中,同伴或其他组的同学的哪些做法对你有启发?你又提出了

哪些好的思路?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你现在还能设计出其它的原电池装置吗?

[课后作业]制作水果电池

[小结]

通过前面的两组分组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学们对于通过实验来进行化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也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需要,科学家尤其是化学家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出了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实用电池,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那么,你所知道的电池有哪些呢?

[学生举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常见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巩固练习]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补充练习

1、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A 镁

B 石墨

C 铝

D 铅

2、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 X 与Y

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 X>Y>Z

B X>Z>Y

C Y>X>Z

D Y>Z>X

3、电工操作规程中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

4、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中含有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启

用前,用塑料袋和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试回答下列

问题:

(1)热敷袋产生热量的来源是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5、生活中,有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表面的光泽,严重的会变得锈迹斑斑影响使用,尤其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试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答案:1.BD 2.C 余略

教学反思: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明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假设你是某合成氨工厂的技术人员,请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如何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益?

[学生讨论]

[教师讲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方面,但应该研究解决的关键是:

1)改变条件,加快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2)改变条件,提高氨的产率。

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呢?这就要研究有关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师讲授]初中物理学习了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同的,有的物体运动相当快,而有的物体运动则相当慢。

[提问]用什么物理量表示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一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授]

运动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单位:m/s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不同的化学反应快慢是否一样?

[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实验2-1。观察放出气泡的量。

[讲授]由实验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要明显比碳酸钙与醋酸的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反应时有快慢之分。在化学中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反应的快慢。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提问]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请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讲授并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增加的量(浓度)

2、表示:v=△C/△t;单位:mol/L.min或mol/L.s

[提问]请指出下列说法所表示的含义:某物质在某一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为0.50mol/L.min。

[讲述]该说法表示该物质在参与反应时,1分钟内物质的量浓度减少(或增加)了为0.50mol/L.

[练习]在A+2B==C的反应中,已知其始时A的浓度为2mol/L,经过2分钟后,其浓度变为1mol/L,求该物质在2分钟内的反应速率。

[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并讲授](内容略)

[设问]在某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是否相同?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练习]合成氨的反应为:N

2+3H

2

==2NH

3

。现往某2L的容器中充

入2mol的N

2和5mol的H

2

,反应5分钟后,容器中N

2

的物质的量减少为1mol。

试求:

(1)5分钟后容器中H

2、NH

3

的物质的量。

(2)5分钟内三者的反应速率各是多少?(3)三者速率是否相等?它们之间有何关系?[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讲评]

(1)H

2和NH

3

的物质的量依次为2mol、2mol

(2)三者的速率依次为0.1mol/L、0.3mol/L、0.2mol/L

(3)不相等;三者之间的关系为V(N

2):V(H

2

):V(NH

3

)=1:3:2

[小结并板书]

3、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不一定相等;它们之间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

[讲解]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同学们还应注意;它用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加来表示,不取负值;而且根据公式可知,所求得的值是指定时间内的平均值。还需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会不同,因此必须指明是那种物质。

[板书]4、(1)反应速率不取负值,且表示指定时间内的平均值。

(2)必须指明所对应的物质。

[讨论]请同学们谈谈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小结]由于有的反应速率很慢,现实生产生活中要加快,如钢铁冶炼、合成橡胶;而有的反应速率很快,现实生产生活中要减慢,如钢铁生锈、橡胶老化。这对提高生产效益、减少浪费等都有现实意义。研究它们,就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实现加快或减慢的目的,因此很有意义。

[教师讲授]本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研究反应速率的意义。学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反应速率是表示反应快慢的物理量,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表示,单位为mol/L.s或mol/L.min;

(2)用不同反应物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相等;但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

(3)反应速率是一个平均值。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练习]

1、课本习题:1,2

2、合成氨的反应为:N

2+3H

2

==2NH

3

。现有3个合成反应的速率值:(1)V(N

2

=0.06mol/L.min;(2)V(H

2)=1.5mol/L.min;(3)V(NH

3

)=1.1mol/L.min。

试比较三者所表示反应的快慢顺序。

3、往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

2、4molH

2

进行合成氨反应。该合成反

应5分钟内的速率V(NH

3

)=0.02mol/L.min。试求反应进行5分钟时,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作业布置]

1、预习下节内容;

2、根据下图填空:

(1)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

(2)在2分钟内A、B、C三者的反应速率值各是多少?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

教学过程:

[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组成微粒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也就是说,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2HBr+Cl

2=2HCl+Br

2

反应中,H—Br、Cl—Cl断裂,形成H—Cl、Br—Br。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实质及条件:

1、化学反应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提问]上述反应中,H—Br、Cl—Cl的断裂是否是自发产生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分子中化学键并不会自发断裂的。只有分子间相互碰撞,化学键才可能断裂,反应才能发生。

[板书]2、反应物微粒间的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先决条件。

[提问]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学键断裂、化学反应得以发生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碰撞与打篮球相似。正如图2-2所示。图(1)表示能量不

够;图(2)表示虽能量足够,但是没有合适的取向;图(3)则表示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于是发生有效碰撞。

[板书]

3、必须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映。有效碰撞的条件是:

1)微粒要有足够的能量;

2)有合适的取向。

4、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讲解]由于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时,化学反应才能发生。因此,改变反应体系中的活化分子数目,就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接下来一起研究外界条件改变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引起速率改变的原因。

[板书]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2-2]

[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现象]

[总结现象]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而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气泡很慢。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并归纳]

[教师讲解]浓度大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比浓度小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大。因此,由此实验推知,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设问]该结论是否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下列实验。

补充实验:往装有1ml的0.05mol/LNa

2S

2

O

3

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0.10mol/L、0.50mol/L的H

2SO

4

(尽量做到同时加入)

[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现象]

[讲解]浓度大的硫酸与Na

2S

2

O

3

混合后先有沉淀产生;而浓度小的硫酸与Na

2

S

2

O

3

混合时产生沉淀的现象要来得慢。由此可以证明,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小结]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提问]为什么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先思考讨论]

[讲解并板书]原因: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思考]某一密闭反应体系中有如下反应:N

2+3H

2

==2NH

3

。现往体系中再充入一定

量的N

2、H

2

,该反应的速率将有何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讲评](内容略)

[提问]如果对上述反应体系进行压缩,反应速率是否回改变?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压缩体积,使得反应体系内的压强增大。这一过程如图2-4所示。压强增大一倍,其体积将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而体系内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因此其结构也就使得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增加一倍,换句话说,就是各物质的浓度增大一倍。浓度增大,反应速度也就增大。

[小结并板书]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实质:压强改变,引起浓度的改变。

适用范围:仅适用与体系中有气体物质的反应。

[讨论]往上述反应体系中充入适量的He,体系的压强如何改变?反应速率是否改变?为什么?

[学生讨论]

[讲评]充入He,体系的压强增加。但是,体系压强的改变并未引起各物质浓度的改变,因此反应速率将不会发生改变。请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对于压强的改变,只有引起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才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 巩固练习]

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体系中发生反应:N

2+3H

2

==2NH

3

。现采取下列措施:(1)

往体系中充入一定的氢气;(2)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3)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e;(4)压缩容器使体积变小。哪些措施能够使反应速度增大?为什

么?

2、讨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温度较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更低,原因是什么?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内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高中新课程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教案

必修1 函数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整体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整体化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和方法,难点是形成整体认识。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归纳,典例训练。 本章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归纳:

1、 在学习函数映射的概念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一) 自然定义域:注意常涉及以下依据 ⑴ 分母不为零⑵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⑷实际问题 要考虑实际意义 (二)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g x D ∈得定义域为D ,则函数[]()y f g x =的定义域要由 ()g x D ∈的求解 3、 函数值域的求法:要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决定作用。 ⑴直接观察法⑵配方法⑶换元法⑷判别式法⑸单调性法(6)图象法等 4、 函数的解析式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复合函数的解析式⑶换元法或配凑法⑷实际问题中 利用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题型1:函数定义 例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2x y x y ==与 B.2lg lg 2x y x y ==与 C.23 ) 3)(2(+=--+= x y x x x y 与 D.10==y x y 与 答案:B 题型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例 函数322 -+=x x y 在区间[-3,0]上的值域为( ) A.[-4,-3] B.[-4,0] C.[-3,0] D.[0,4] 答案:A 题型3: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例 画出函数x x y -=2 的图象,并 指出它们的单调区间. 解:22110124 110124 ()()()()() x x x f x x x ?--≤≥??=??--+<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乙 醇 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 乙 醇 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资料〕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 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 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 —H 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 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 H C C O H H H H H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 ... 20 第三节化学键 ....................................................................... ...........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 量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3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 ?<≥-==)0()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1,,,0(* >∈>= 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R s r a ∈>; (2)rs s r a a =)( ),,0(R s r a ∈>; (3)s r r a a a 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 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 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2)a b b a log 1log =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 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 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实验验证乙醇的性质,从微观上分析乙醇的结构;掌握乙 醇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乙醇结构、性质的学习,学会“实验探究,分析物质的性质,推测结构特点”这种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 意识和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2.通过乙醇用途的学习,掌握乙醇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 中的应用。 二. 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用诗词歌赋导课 教师: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诗词,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准。【明月几时有, 问青天。借问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歌,人生几何?何 以解忧?唯有。】 学生:。。。。 教师:播放音频 【设计意图】从大家熟悉的诗词歌赋引课,并以比赛的形式展示,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欣赏完这些优美的诗词,下面我们从化学的角度来品一品“酒”。首先我们来做一个趣味游戏: [趣味游戏] 1.用中性笔在手上写下“化学”两个字。 2.用棉签蘸取试剂“神奇的液体”清洗手上的字迹。 教师:请同学们猜想这个“神奇的液体”是指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对的,就是医用酒精。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家的医用酒精来和老师一起完成趣味实验。在实验时,请充分利用感知觉,归纳总结得出其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应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新课讲授]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特殊香味 ?状态:液体 ?密度:比水小,200C时密度为0.789g/cm3 ?挥发性:易挥发,沸点78.5 ℃ ?溶解性:和水任意比例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设计意图】应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 为什么乙醇能清洗手上的字迹? 2.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 学生:。。。 教师:乙醇清洗字迹是利用了乙醇的溶解性,乙醇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乙醇易挥发。那乙醇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简单的实验探究,并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乙醇的结构 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请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1、已知函数,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 C.?????? ? D.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1时,f(x)=x2,则f(2015)= ( ??) A.-1?? ??? ??? B.1 ??? ??? ??? ??? C.0 ??? ??? ??? ??? ??? D.20152 4、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 ????? B. ????? C. ?????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0、? 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1 、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 ??? A.6????????? ? ??? B.8????????????? ? C.9???????????? ?? D.12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必修一第二章--2.3函数应用-含答案

~ §函数的应用(I) 课时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方法解决模型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解决问题. 几类常见的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f(x)=kx+b (k、b为常数,k≠0); ] (2)反比例函数模型:f(x)=k x +b (k、b为常数,k≠0); (3)二次函数模型:f(x)=ax2+bx+c (a、b、c为常数,a≠0); (4)分段函数模型:这个模型实际是以上两种或多种模型的综合,因此应用也十分广泛. 一、选择题 1.某公司市场营销人员的个人月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没有销售量时的收入是( ) A.310元B.300元 { C.290元D.280元 2.某商品价格前两年每年递增20%,后两年每年递减20%,则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B.增加% C.减少%D.不增不减 3. 某工厂的大门是一抛物线型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度为8m,两侧距地面3m高处各有一个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m,如图所示,则厂门的高为(水泥建筑物厚度忽视不计,精确到0.1m)( ) A.6.9mB.7.0mC.7.1mD.6.8m ¥

4.国家购买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为120元/担,某征税标准为100元征8元,计划可购m 万担.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决定税率降低x个百分点,预计收购量可增加2x个百分点.则税收f(x)(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A.f(x)=120m(1+2x%)(8-x)% (0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能与热能3

化学能与热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 (2).通过逐步深入的讨论交流建立知识结构。 (3).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践中获得学习成果,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2).共享信息,形成互助的学习氛围,提高个体学习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 难点:从本质(微观结构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24 实验内容现象结论 CaO与H2O Zn与盐酸 Ba(OH)2·8H2O与NH4Cl NaOH溶液与盐酸 【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 第二阶段:预测分析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储存的化学能不同。 ..........................看书33页图示: 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当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总能量(E生)、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放热反应中: 吸热反应中: 练习:H2和Cl2反应生成HCl是放热反应,比较反应物H2和Cl2的总能量(E反)与生成物HCl 的总能量(E生)大小关系: 2、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酸与碱发生 生成称为中和热。 3、大胆预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从哪里来? ............. 请你以H2和Cl2化合生成HCl的反应为例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拆开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E拆)、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E成)与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第三阶段:实际应用 【思考】:阅读课本34~36页,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第四阶段:一试身手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B.状态(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C.化学键(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D.原子核(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开始时都需要吸收能量 C.E(拆键)< E(成键),则反应放热 D.可逆反应若正向放热,则逆向一定吸热 3、资料:拆开1molH2吸热436kJ,拆开1molCl2吸热243kJ,形成1molHCl放热431kJ。请你算一算“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简单说说你的依据。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全部教案 第一章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 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 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 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 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 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 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 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 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 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 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 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 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 服务。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2节 乙烯教案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2、能写出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能说出乙烯的物理性质 4、能写出乙烯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3 ~ 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提问] 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板书]一、乙烯的来源和用途 1、主要来源:石油 2、用途:(1)植物生长调节剂 (2)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投影]课本制取烯烃装置图 [演示实验] 1、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点燃,观察现象。 [提问] 现象? [板书]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提问] 由实验现象可知,乙烯有着与烷烃不同的性质,这是什么决定的呢?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 [观察]乙烯的分子模型 [提问] 乙烯的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板书]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 C2H4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空间构型: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120° [小结] 1、烯烃的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叫做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 )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 )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讲解] 说明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试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氧化反应 (1)被氧气氧化(燃烧) O H O H C 2224222CO 3+??→?+点燃 (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CO 2 2、加成反应 [观看动画]模拟加成反应 [讲述]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板书] [讨论]1、与H 2、HCl 、H 2O (H-OH )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加成,得到什么产物呢? 3、加聚反应 [板书] [实践活动] 乙烯的催熟 [小结] [作业] 【当堂检测】 1、在1.01×105Pa 、150℃条件下,某烃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发生变化,该烃可能是( ) A.CH 4 B.C 2H 6 C.C 2H 4 D.C 2H 2 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最好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 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3、由乙烯推测丙烯(CH 2=CH —CH 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 B. 能在空气中燃烧 C. 能使溴水退色 D. 与HCl 在一定条件下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4、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 3CH 3 B. CH 3CHCl 2 C. CH 3CH 2OH D. CH 3CH 2Br 【答案】 BC 、B 、B 、 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人教版数学高一-人教数学A版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基础训练(含详细解析)

数学1(必修)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1)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 下列函数与x y =有相同图象的一个函数是( ) A 2 x y = B x x y 2 = C )10(log ≠>=a a a y x a 且 D x a a y log = 2 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的有几个( ) ①11x x a y a +=- ②2lg(1) 33 x y x -=+- ③x y x = ④1log 1a x y x +=- A 1 B 2 C 3 D 4 3 函数y x =3与y x =--3的图象关于下列那种图形对称( ) A x 轴 B y 轴 C 直线y x = D 原点中心对称 4 已知1 3x x -+=,则332 2 x x - +值为( ) A B C D - 5 函数y = ) A [1,)+∞ B 2(,)3+∞ C 2[,1]3 D 2(,1]3 6 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 A 60.70.70.7log 66<< B 60.7 0.70.76log 6<< C 0.7 60.7log 66 0.7<< D 60.70.7log 60.76<< 7 若f x x (ln )=+34,则f x ()的表达式为( ) A 3ln x B 3ln 4x + C 3x e D 34x e + 二、填空题 1 985316,8,4,2,2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2 化简11 410 104 848++的值等于__________ 3 计算:(log )log log 22 22 54541 5 -++=

4 已知x y x y 224250+--+=,则log ()x x y 的值是_____________ 5 方程 33131=++-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 6 函数121 8 x y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7 判断函数2lg(y x x =的奇偶性 三、解答题 1 已知),0(56>-=a a x 求x x x x a a a a ----33的值 2 计算100011 3 43460022 ++ -++-lg .lg lg lg lg .的值 3 已知函数2 11()log 1x f x x x += --,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讨论它的奇偶性单调性 4 (1)求函数 2()log x f x -=的定义域 (2)求函数)5,0[,)3 1(42∈=-x y x x 的值域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今天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提问]:投影元素周期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 [学生回答]:112种,那么元素周期表是谁发现呢? [指导阅读]:门捷列夫图象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这个表要称为元素周期表呢?对“周期”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回答]: [讲解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1636页解释,“事物在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 [讲解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创了化学历史新纪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思考与教流]: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设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学生回答]:(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教师精讲]: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5的有关内容。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 数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0。 注意:(1)n a = (2)当 a = ,当 n 是偶数时,0 ||,0 a a a a a ≥?==?-∈>且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_1(0,,,1)m n m n a a m n N n a *= >∈>且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0,,)r s r s a a a a r s R +=>∈ (2)()(0,,)r s rs a a a r s R =>∈ (3)(b)(0,0,)r r r a a b a b r R =>>∈ 注意:在化简过程中,偶数不能轻易约分;如122 [(1]11-≠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x y a =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即 a>0且a ≠1 2a>1

注意: 指数增长模型:y=N(1+p )指数型函数: y=k a3 考点:(1)ab =N, 当b>0时,a,N 在1的同侧;当b<0时,a,N 在1的 异侧。 (2)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由底数决定的,底数不明确的时候要进行讨论。掌握利用单调性比较 幂的大小,同底找对应的指数函数,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插进1(=a 0)进行传递或者利用(1)的知识。 (3)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可将底数去掉只看指数的式子,值域求法用单调性。 (4)分辨不同底的指数函数图象利用a 1=a,用x=1去截图象得到对应的底数。 (5)指数型函数:y=N(1+p)x 简写:y=ka x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 a N =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 ( a— 底数, N — 真数,log a N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1;2. 真数N>0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2、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10log lg N N 记为 ; (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log ln e N N 记为. 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log x a x N a N =?=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a → 幂底数 对数← x → 指数 真数← N → 幂 结论:(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