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D )

A、环境功能的不同

B、环境范围的大小

C、环境要素的不同

D、环境要素的形成

2、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C )

A、 1954年制定的《宪法》

B、 1975年修订的《宪法》

C、 1978年修订的《宪法》

D、 1982年修订的《宪法》

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5、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B )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球境基准

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行政处罚规定的最高罚款额为(D )

A、 10万元

B、 20万元

C、 50万元

D、 100万元

7、《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20年

8、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A )

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B、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D、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9、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D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D )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B )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2、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 )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

D、危害大和复杂性

13、《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中规定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包括(C )

A、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

B、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C、易燃气体和氧化物

D、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

14、《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出口(D )

A、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B、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C、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

D、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15、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A )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区

D、四级保护区

16、我国《草原法》所称的草原是指(B )

A、草山、草甸

B、草山、草地

C、天然草地、人工草地

D、草地、草甸

17、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出让给乙企业有偿使用70年。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和采矿权的归属是(C )

A、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B、乙企业拥有7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国家所有

D、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1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C )

A、森林公园

B、风景名胜区

C、自然保护区

D、自然遗迹地

19、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是(A )

A、建设部

B、国土资源部

C、国家林业局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D )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21、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C )

A、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

B、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

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2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B )

A、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

B、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

C、盗伐林木罪

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3、《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C )

A、按相关行政区域分段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B、按多部门共同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C、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D、按流域和季节变化进行统一规划

24、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A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25、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的陡坡的度数是( )

A、15度以上

B、20度以上

C、25度以上

D、30度以上

26、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D )

A.私人所有

B.集体所有

C.开发者所有

D.全民所有

27、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C )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D )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29、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D )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30、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A )

A.公安部门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卫生部门

D.人民政府

3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B )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3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D )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33、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A )

A.生活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用水的需要

C.工业用水的需要

D.航运用水的需要

34、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A )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35、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 A )

A.国务院

B.国家环保总局

C.国土资源部

D.地方人民政府

36、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38、《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D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39、《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D)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40、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D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 D )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42、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43、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B )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4、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 B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45、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 B )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

47、根据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名录》,把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 B )

A.珍稀种,濒危种,稀有种

B.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

C.珍稀种,稀有种,普遍种

D.濒危种,渐危种,普遍种

48、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A )

A.15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49、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C )

A.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

50、环境影响报告书经( ),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A.批准前

B.批准过程中

C.批准后

D. 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

5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 )

A.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B.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C.该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D.该规划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52、不属于编制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范围的是( D )

A、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B、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D、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53、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54、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B ),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A、报送审批后

B、报送审批前

C、报送审批过程中

D、出台后

55、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A),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表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6、不属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的建设项目是(B )。

A、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B、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C、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D、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57、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 D )

A、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

C、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

D、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

58、建设单位报批的( A )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以上所有评价文件

59、(C)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A、国家环保总局

B、地方各级环保部门

C、任何单位和个人

D、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

60、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 B )收费标准。

A、由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

B、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

C、由报告书审批部门确定

D、可以与委托单位协商

6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C)年。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6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D)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C、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6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不包括( A )

A、建设项目主体工程

B、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

C、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

D、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64、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B )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6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不可以主持进行工作是( D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后评价;

C、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

D、排污费核算、征收。

66、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 A )承担相应责任。

A、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

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67、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 C )水源保护区。

A、工业用水

B、农业用水

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D、畜牧业用水

68、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A)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区

D、重点保护区

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 及参考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或教师( )责任。 A.完全不承担 B.几乎不承担 C.承担部分 D.承担全部 2.在学校事故中应负法律责任的学校,如果不具备法人资格,应由( )承担赔偿责任。 A.校长 B.教师 C.上级主管部门 D.学生本人 3.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 年年年年 4.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表现在法律上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权益得到补救,即为( )。 A.学校事故 B.法律救济 C.法律责任 D.法律义务 5.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6.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______法律责任。 A.行政 B.民事 C.经济 D.刑事7.1980年,我国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8.1986年颁布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10.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中,比部门教育法低一层次的是()。 A.政府教育规章 B.教育行政法规 C.部门教育规章 D.教育基本法律 11.学校事故就其性质而言,主要适用()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 C.过错推定 D.公平8 12.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确定的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教育法》 D.《义务教育实施细则》 13.199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 A.《义务教育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______年。 B.1986 C. 1998 D. 1995 15.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_____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A.职业教育 B.专业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年,我国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经济法律法规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经济法律法规》期中试卷 1、下列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 A 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B 人身关系 C 财物赠与关系 D 财产继承关系 2、经济法属于()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经济基础 D 不属于上层建筑 3、下列不构成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 主体 B 客体 C 目标 D 内容 4、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它主要包括() A 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权利、经济义务 B 宏观调控、市场管理、经济监督 C 审查权、批准权、确认权 D 财产所有权、生产经营权、承包经营权 5、下列关于公司法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 B 有利于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步伐 C 有利于加快市场体系的培养和完善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D 以上选项都是 6、公司法是调整公司设立、组织及其对内对外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主要规定公司的() A 种类、设立条件和程序、公司组织机构 B 公司内外部的权利、义务 C 公司在变更、解散和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 D 以上选项都是 7、在我国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下列不属于公司法定分类范围的是() A 有限责任公司 B 人合公司 C 股份有限公司 D 两合公司 8、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 股东大会 B 董事会和监事会 C 经理 D 以上选项都是 9、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中属于经营决策机关(执行机构)的是() A 股东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经理 10、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该法律规范属于为()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现行主要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设立学习及其他交易机构,必须具体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

年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或教师( )责任。 A.完全不承担 B.几乎不承担 C.承担部分 D.承担全部 2.在学校事故中应负法律责任的学校,如果不具备法人资格,应由( )承担赔偿责任。 A.校长 B.教师 C.上级主管部门 D.学生本人 3.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4.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表现在法律上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或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权益得到补救,即为( )。 A.学校事故 B.法律救济 C.法律责任 D.法律义务 5.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6.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______法律责任。

A.行政 B.民事 C.经济 D.刑事7.1980年,我国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8.1986年颁布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10.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中,比部门教育法低一层次的是()。 A.政府教育规章 B.教育行政法规 C.部门教育规章 D.教育基本法律 11.学校事故就其性质而言,主要适用()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 C.过错推定 D.公平 12.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确定的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教育法》 D.《义务教育实

经济法律法规试题A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经济法律法规》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 法的主要形式是() A 法律 B 宪法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2、法律的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的意志,下列属于法律的规范主要包括() A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B 强制性规范 C 任意性规范 D 以上选项都是 3、下列不构成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 主体 B 客体 C 目标 D 内容

4、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它主要包括() A 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权利、经济义务 B 宏观调控、市场管理、经济监督 C 审查权、批准权、确认权 D 财产所有权、生产经营权、承包经营权 5、下列关于公司法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 B 有利于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步伐 C 有利于加快市场体系的培养和完善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D 以上选项都是 6、公司法是调整公司设立、组织及其对内对外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主要规定公司的() A 种类、设立条件和程序、公司组织机构 B 公司内外部的权利、义务 C 公司在变更、解散和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 D 以上选项都是 7、在我国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下列不属于公司法定分类范围的是() A 有限责任公司 B 人合公司 C 股份有限公司 D 两合公司 8、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

A 股东大会 B 董事会和监事会 C 经理 D 以上选项都是 9、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中属于经营决策机关(执行机构)的是() A 股东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经理 10、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万元 A 10 B 5 C 15 D 20 1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主要包括() A 发起设立 B 募集设立 C 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 D 以上选项都不是 13、根据双方当事人是否互付给付义务合同分为() A 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B 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教育法律法规要点整理

宪法 1.《宪法》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目标:(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途径:(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制度: (①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②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2.《宪法》规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①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②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指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宪法》中规定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劳动前进行的就业训练权利; 残疾公民也具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公民具有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文化活动的权利; 国家对于那些有益人民利益的创造性工作应给予鼓励和帮助。) 5.公民受教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育法 7.《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实施。共有十章八十四条) 8.《教育法》宗旨:(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9.《教育法》根据(《宪法》)指定。 10.《教育法》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 11.《教育法》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12.《教育法》规定的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教育法》规定受教育公民权利的公平性:(A.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B.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C.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D.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E.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14.(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15.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1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17.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18.(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19.教育的基本制度:(①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③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④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⑤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⑥国家实行学位制度;⑦国家实行扫除文盲制度;⑧国家实行教育监督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 20.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具备的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设施、设备等;④有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1.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权利:(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学籍管理及奖惩;⑤颁发学业证书;⑥聘任教职工及实施奖惩;⑦对本单位设施及经费使用和管理;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2.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第一节教育政策 一、什么是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二、教育政策的类型? 1.根据主体的制定范围不同:a.政党的教育政策 b.国家的教育政策c.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a.总政策 b.基本政策c.具体政策 3.根据范围效力不同:a.全局性总政策 b.区域性总政策 4.根据政策的作用不同:a.鼓励性政策 b.限制性政策 5.根据适用时间不同:a.短期政策 b.中期政策c.长期政策 三、教育政策的体系结构? 指政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的存在极其表现形式。 结构分为:横向结构:不同领域内的教育政策,如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和成人教育政策、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残疾人教育政策。 纵向结构:指依照教育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的纵向排列。依照空间的系列划 分有教育总政策、基本教育政策和一般教育政策;依照政策阶段性过程;来划分 的有长期教育政策、中期教育政策、短期教育政策和即使教育政策。 四、什么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教育政策制定是判定教育政策问题和对策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分为五步:a.认定政策问题 b.确定政策目标c.拟定政策方案d.选择方案e.颁布方案。 五、确定教育问题目标一般要考虑那些因素? 确定教育问题目标一般要考虑一下因素:a.方向正确 b.抓住要害 c.适度d.具体 六、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依据? 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依据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看:a.经济 b.政治 c.技术d.实施条件 七、拟定教育政策的任务和阶段? 任务:为实现教育政策目标寻找途径和办法。 阶段:a.调查研究 b.预测 八、教育政策方案颁布要经过哪些程序? 教育政策方案颁布要经过一下程序:a.领导和专家意见 b.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c.模拟试运转d.正式提请上级部门批准 第二节教育法规 一、什么是教育法规? 指有关教育方面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以国家机器为后盾而实施的,对人们接受教育权利和义务起着保护和规范的作用。 二、教育法规的类型有? 1.从方式上分为:a.成立法:规范性法律文件 B.非成立法: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具有法律效力

经济法律法规习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一、填空题 1.制定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还包括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企业组织管理市场管理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经济保障 3.法律关系主体可以作出或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 4.要求法律关系主体应当从事一定行为的规范 5.要求法律关系主体不应当从事一定行为的规范 6.规定人们必须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规范 7.规定一定范围,允许人们在这一范围内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或不为的方式法律关系中的具体权利义务内容等的规范 8.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促进对外经济联系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二、判断题 1.x 2.x 3.V 4.x 5.x 6.x 7.V 8.x 9.x 10.V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C 4. C 5. D 6.D 7. B 8. D 9. A 10. C 11. D 12. C 13. D 四、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CD 3. ABCD 4. ABC 5.ACD 6. AD 7. ACD 8. ACD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一、填空题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 在参加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以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2.主体客体内容 3.决策主体管理主体运行主体消费主体监督主体 4.宏观协调行为、宏观协调行为所及的物、科学技术成果 5.国家机构依法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行使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时所享有的经济管理权力和经济管理责任 6.宏观调控权市场管理权经济监督权 7.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8.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意志无关的客观情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标准答案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作者:————————————————————————————————日期: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P11-13页)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和“行业依法而治”的口号,国家管理的法制化必然要求教育也要依法而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依法行政面临着许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P20-22页,共7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P56-60) 答: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P73-85) 答: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8、拒绝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权; 9、其他合法权益。 高等学校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

经济法律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它是以作为调整对象的。 2.经济法律关系是一种带有、具有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以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包括、、。 4.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是指经济法律规法所确认的的经济职权、经济权利和。 5.经济诉讼是在的主持下,依照严格的诉讼和诉讼进行的。 6.在市场经济中,我国公司的形式主要有公司和公司。 7.《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元整。 8.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由组成,是公司的,决定公司的重大问题。 9.股份有限公司有设立和设立两种形式。 10.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体现为形式。 11.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该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 12.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 13.合伙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能力即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能承担。 14.合伙的财产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的财产和的财产。 15.中外合资企业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 16.合营企业属于的合营,合作企业属于的合营中外合作各方不得以投资数额、股权等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而是通过具体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17.外资企业清算结束,其资产净额和剩余财产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视同,应当依照中国税法缴纳。 18.合同法必须以为目的。 19.依双方当事人是否负有给付义务,合同可以分为合同和合同。 20.合同的订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法就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 21.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是指周岁以上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 为主要来源的人。 22.合同订立的程序通常包括和两个阶段。23.合同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履行。 24.合同成立的方式有成立、成立、成立。 25.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无权要求,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定金。 26.合同的转让是合同的变更,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法律关系的和 的变更。 27.承诺应以方式,承诺生效,合同。 28.当事人因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义务的,可以免除其全部或部分责任。 29.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30. 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核心。 3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行为。 32.限制政府机构的竞争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33.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不得作虚假的宣传。 34.消费者协会不得从事和,不得以牟利为目的。 35.我国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制度。 36.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是保证销售产品质量的,可以使销售者检验所进产品的质量,。 37.生产者不得伪造或冒用标志、标志等质量标准。 3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所还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年。 39.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具有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和。 40.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 承担责任。 41.工业产权是一种,它与版权统称为。 42.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43.按商标的使用对象划分,商标可以分为和。 44.会计年度从起至止。 45.会计凭证包括凭证和凭证。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复习时要侧重时间、部门、法律责任和具体数字。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教育法规概述 一、内涵:教育法规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 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具有共同目的,都决定与上层建筑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不同点:两者主体不一样,执行 方式不相同;法规效力比较强,政策适用比较广;法规 政策有区别,解决问题不一样 二、类型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 2、根本法和普通法(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 a、《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 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根本法也叫基本法 b、《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 的根本法、基本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法规的内容) 4、一般法和特殊法(适用范围) 三、体系结构(纵向结构) 宪法(根本大法、母法);教育基本法(教育宪法、教 育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教育单 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2006 年修订;教育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教师资格条例》《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地方性教 育法规(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河 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教育法规的层级

1、教育法规的纵向层级: a、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b、《教育法》:1995年由全国人大制定, 又称“教育母法”或“教育宪法” c、部门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单 行法律 主要法律及时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全国人大通过的,2006年人大常委 会修订,地位稍高)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教 育法实际操作的主体,内容多;有细则、 条例、规定等 e、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 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省、直辖市、省 会、较大的市),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备案 f、教育行政规章:最低级别的法规 教育法规体系结构:“一最高,二基本, 三单项,四行政”(《宪法》是教育法 律法规的最高层次,教育基本法是《教 育法》人大常委会指定的单行法律。国 务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规) 2、横向结构: a、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 b、基础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1986年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 1)“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 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会员培训。 2)提出把育人为本教育工作作为基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强大 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 核心任务。 3)提出三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习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 施教。 4)到2020年,我们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 力资源强国。 5)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 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师德是教师考评的底线,可以一票否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 4.《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 养学生的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5.《未成年人保护法》: 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公益性、统一性、强制性(义务性) 6.《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 8.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2)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3)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学方法 4)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5)“两全”:全面发展。全体学生; 9.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严谨治学。 10.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 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11.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应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12.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越轨行为即违规、违纪。 13.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要用教育法律条文来表 现。是属概念,包含在教育法概念的外延之中。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而不是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14.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核自发性的,主要是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 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15.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律救济途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非诉讼的调节与仲裁。 16.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17.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8.《国务院办公厅源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到2020年,要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互扶、文化引领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2、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A) A、9小时以上 B、9小时 C、8小时以上 D、8小时 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A)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不满十六周岁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不满十八周岁 D、已满十八周岁 4、新《未保法》中规定学校要履行以下义务:(ABCD) A、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义务 B、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 C、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D、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义务 5、教师私自拆学生信件并偷看了学生信件内容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 A、通信隐私权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自由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6、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该保障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低于 7、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途径或手段是进行教育法律救济。教师适用的教育法律救济途径包括:(ABC) A、公力救济 B、私力救济 C、公助救济 D、其他救济 8、未成年人是指未满(C)周岁的公民。 A、14 B、16 C、18 D、20 9、江西省某中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民主选差生”,当选者要向学校交500元押金。如当选者有违反校纪的情况,要么被没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学。该中学的行为违反了新《未保法》(D)的规定。 A、第5条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练习题第一章-经济基础知识Word版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失业率 C.通货膨胀率 D.国际收支 2.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的经济指标。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3.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A.14周岁以上 B.16周岁以上 C.18周岁以下 D.18周岁以上 4.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 A.全国范围内的国民失业率 B.全国范围内的公民失业率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的百分比 5.在经济周期()阶段,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使消费支出增加,社会购买力上升 兴旺,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A.繁荣阶段 B.衰退阶段 C.萧条阶段 D.复苏阶段 6.在经济周期()阶段,失业人口增加,消费需求开始减少,商品滞销,生产缩减 资金周转困难,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严重下降。 A.繁荣阶段 B.衰退阶段 C.萧条阶段 D.复苏阶段 7.农、林、牧、渔业属于()。 D.第四产业 A.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8.下列属于国民经济第二产业的是()。 B.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A.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D.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C.住宿和餐饮业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 A.经济增长 B.教育平等 C.充分就业 D.物价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2.下列关于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不正确的包括()。 A.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B.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C.衡量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指本国居民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E.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下列关于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有()。 A.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B.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C.经常项目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 D.资本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 E.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4.下列属于经常项目的有()。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直接投资 D.政府和银行的借款 E.企业信贷 5.下列属于资本项目的有()。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直接投资 D.政府和银行的借款 E.企业信贷 6.下列属于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的包括()。 A.自然条件 B.自然资源 C.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 D.技术 E.区域基础设施 三、判断题(对以下各小题的描述作出判断) 1.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的百分比。()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考点归纳: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考点归纳 1.了解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重点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 根据20XX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模拟试卷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2010年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尽管教育法律的内容是广泛的、复杂的、易变的,但其调整和规范的对象是明确的,调整的始终是国家机关、政府及其教育行政机关、学校以及其他办学组织、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各种教育关系。 2、一般认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创设必备的活动区;二是加大幼儿园绿化程度;三是充分开发幼儿园空间潜能。 3、《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行政事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园长负责制、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对幼儿园园舍环境的要求等。 4、幼儿园教育评价具有三个功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 5、《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的性质作为明确的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6、国有民办园的经费来源有举办者投入,家长交纳的保育、教育费,社会捐助和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幼儿园工作规程》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⑴关于保教结合原则;⑵关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⑶关于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⑷让幼儿主动活动、有充分的探索操作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⑸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任职条件和幼儿教师素质;⑹关于幼儿游戏;⑺幼儿园管理;⑻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⑼附则。 2、园长通常会通过建立哪些制度来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有⑴安全检查制度;⑵健康教育制度;⑶安全教育制度;⑷幼儿园生活制度;⑸卫生保健制度;⑹幼儿园管理制度;⑺班主任教师工作制度;⑻幼儿园财政管理制度;⑼奖惩制度等。 3、幼儿教师应如何有效地组织教育内容? 答: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强化目标意识,确立“儿童发展目标”这本的意识与实践行为,明确儿童发展各方面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指导全面分析本班儿童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以确定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