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管理世界 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_杜洪涛

2014年管理世界 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_杜洪涛

2014年管理世界  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_杜洪涛
2014年管理世界  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_杜洪涛

摘要:虚拟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体系,以提高应对能力。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的建设重点包括完整的应对流程、专门的执行机构、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应对机制与应对模式,同时应注重外部保障条件的建设。建立完备的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科学应对虚拟社会风险事件,才能保证虚拟社会健康运行。

关键词:虚拟社会风险网络舆情治理应对体系(一)引言

虚拟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命题和管理挑战。在国外,“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等事件对英、美等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暴露了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在国内,互联网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越来越深入的介入到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中,已成为蕴藏巨大能量的公共领域。近年来发生的“郭美美事件”、“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延安城管打人事件”等无不掺杂了虚拟社会的影响。

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裂变式传播行为不仅会激发和助推虚拟社会风险事件,而且会使虚拟社会风险事件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王飞跃等,2010)。虚拟社会风险事件不但能对虚拟社会秩序及网民正常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更能对现实社会的价值、秩序和管理造成严重冲击。党和政府高度强调了有效管理虚拟社会的紧迫性,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网络谣言及网络推手等各类虚拟社会风险的应对处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媒体的关注(曾润喜、徐晓林,2012)。随着虚拟社会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有关部门对符合中国国情的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二)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能力的现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①。

根据上述决定,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互联网信息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提高了对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相关信息的监测分析能力,为应对虚拟社会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适用于虚拟社会风险防控的应对体系尚不够完善,虚拟社会风险的应对能力亟待提高。

在突发性网络舆情等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防控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机制不强,应急体系缺乏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决策过程。在虚拟社会风险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方面,仍然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体系为模板,缺乏针对虚拟社会风险特点的应急处置策略。各级政府对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等虚拟社会风险事

件的应急准备仍不够充分,缺乏完备的应对机制和科学的治理方法(王娟,2013)。在突发性网络舆情等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引导策略方面,对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及时通过有效途径发布权威信息的机制(肖文涛、范达超,2011)。另外,保障虚拟社会健康运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三)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的建设重点

突发性网络舆情等虚拟社会风险事件具有衍生效应和次生效应,在虚拟社会风险的应对实践中,需加强对虚拟社会风险事件复合性的认知,从多方面入手,建立科学完整的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

1.构建虚拟社会风险应对的完整流程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中,需构建完整的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快速响应和事后评估流程,并着重加强风险态势研判、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体系的建设(见图1)。

(1)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监测预警。通过政府监督部门的主导,借助信息报告员等力量,在新闻站点和网编人员的协同下,建立完善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分析体系,及时获取虚拟社会中的信息动态,从而掌控互联网中风险信息监管的主动权。(2)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信息报送。依托统一规范的预警信息报送系统,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分类型、分级别的风险预警信息报送,完成各级监管部门的信息实时报送工作。(3)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快速响应。充分借鉴中宣部、国信办等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在风险研判标准体系建设、风险指数推演、风险态势分析等方面形成针对各类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研判能力,并依托态势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机制和手段,减少响应时间、提升处置效果。此外,对虚拟社会风险事件不能只堵不疏,既要加强行政监管,也要确保主流信息对网络公众的引导作用。(4)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事后评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指出,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都要进行预案的重新评估和修订②。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工作中,考虑到虚拟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目标事件的处置效果,对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等环节进行重新评估并加以修订,以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保证风险应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设立虚拟社会风险应对的专门执行机构为保证有效应对虚拟社会风险事

件,需设立专门负责风险应对工作的机构。该机构平时负责互联网风险信

息的监测分析工

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

*

杜洪涛

徐晓林

王君泽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11&ZD033)的研究成果。王君泽为本文

通讯作者。

图1虚拟社会风险的应对流程监测预警

信息报送应急响应

事后评估态势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反

馈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研究短论

-

-178

《管理世界》(月刊)

2014年第1期

作,承担应急培训及演练、日常办公和信息发布等职能。当虚拟社会风险事件发生时,该机构即成为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应急响应流程,调度多部门协同配合应对,以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可以通过该机构对各个跨地域、跨级别的监管部门之间已有的指挥系统进行集成,以消除地域差异和职能差异,促进信息在各部门间的高效流动和处理,实现各部门中虚拟社会风险应对平台与其他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该机构部署指挥处置和协同管理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报送系统,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完成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汇集及报送、分析研判、快速响应和事后评估等工作。

3.强化技术手段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工作中的应用

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升级,是规范虚拟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谢俊贵,2010)。在虚拟社会治理过程中,应重视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以有效提升虚拟社会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信息过滤技术,可以对危害社会稳定、煽动敌对情绪、蓄意激化矛盾等不良言论以及网络谣言等加以屏蔽;利用技术跟踪手段,可以定位网络谣言及反动言论的始作俑者,对其进行及时处理;通过加强网络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研发,将通管、公安、宣传等部门的网络管理职能加以联动,可以实现对各主要网站信息的有效监管和有害信息的即时删除等功能。

4.确立虚拟社会风险应对工作中的“软引导”机制

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中,除了注重“硬控制”之外,还应注重“软引导”的力量。除了对具有危害性的突发性风险事件加以及时有效的控制,还需对表现为常态的社会矛盾加以疏导和化解,并对网络舆情的伦理规范加以宣传,注重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防止负面信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在平时为网络公众提供理性表达个人价值观和态度的场所,组织力量对舆论加以引导,杜绝或减少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收。当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在信息公开的渠道、信息公开的步骤和策略方面应注重技巧,发布权威信息,以确保事态的稳定(徐晓林、王子文,2010)。

5.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虚拟社会风险应对模式

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中,应依据中国虚拟社会的特点,加强工作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虚拟社会风险应对模式。可以借鉴网格化城市管理方式,推行虚拟社会的网格化管理。依托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网络中各虚拟社区进行联动,确定互联网风险信息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目标站点,定位各网络社区中的意见领袖、媒体人以及微博社区中的高影响力用户等重点监控人员,打造虚拟社会网格化管理的“经线”;同时,将各风险防控点细化提炼成监测关键词,建立相关数据信息库,加强对敏感信息、实时信息的掌握,打造虚拟社会网格化管理的“纬线”。基于上述策略可以编织成一张针对虚拟社会风险的监测网络,提高互联网风险信息监测的针对性,增强虚拟社会风险事件的防控能力。

(四)中国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的外部保障

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既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条件。

第一,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面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过

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不断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

体系的建设,并适时推出与中国虚拟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虚拟社会管理法律法规,规范中国虚拟社会中的信息传

播行为,以便更有效的应对虚拟社会中的潜在风险。另外,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有助于保障信息汇总分析过程中的

责任法制化,并有利于规范互联网等新型传媒的行为。

第二,财政资金的稳定投入。虚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

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有必要将虚拟社会风险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信息

的报送等平台的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编制

及演练等相关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注意与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财政资金方面保障虚拟

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建设工作的持续有序进行。

第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仅依靠各种互联网信息

监测工具和舆情分析软件,无法应对虚拟社会中的各种复

杂情况。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工作中,起主导地位的仍然

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的相关人才。为此,应通过开

展相应的培训、考核以及认证等工作,加强虚拟社会风险

应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第四,专家顾问团队的参与。在虚拟社会风险应对工

作中,要注重“外脑”的应用,加强同专家顾问团队的交流。利用专家知识对国内各类重要网络舆情案例,特别是

微博等社交网站中的案例加以整理分析,深入开展针对虚

拟社会风险事件规律性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舆情案例库,为应对指挥工作提供参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专家系统,以辅助风险研判、处置、引导和决策工作。

(五)结论

在虚拟社会管理过程中,应以“体系完整、突出重点;软硬并重、应对规范;注重外脑、防控结合;循序渐进、先易

后难”等思想为指导,建立上下级政府机构纵向、同级政府

机构横向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倡导党、政、军各

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科学完整的虚

拟社会风险应对体系,并为其持续高效运行创造保障条件,以全面提高虚拟社会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对各类虚

拟社会风险事件加以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坚决保证中国

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稳定有序运行。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

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党建》,2004年第10期。

②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17期。

参考文献

(1)王飞跃、曾大军、毛文吉:《社会计算的意义、发展与研究状况》,《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第2期。

(2)王娟:《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理论导刊》,2013年

第1期。

(3)肖文涛、范达超:《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中国行

政管理》,2011年第12期。

(4)徐晓林、王子文:《关于把握网络舆情主导权问题研究》,《管

理世界》,2010年第4期。

(5)谢俊贵:《网上虚拟社会建设:必要与设想》,《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6期。

(6)曾润喜、徐晓林:《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虚拟

社会安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

-179

我国社会管理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管理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1、关于“社会管理”的理解 ?西方社会所说的社会管理并不必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乃至第三部门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在中国,对社会管理的理解带有强烈的“国家(或政府)中心论”色彩。直接或间接把社会管理等同于“政府的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直接或间接对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一是社会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或国家外,还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 ?二是社会管理不仅包含政府利用行政法律等强制手段进行的管制、约束和规范,更包括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的自我管理。 ?李学举:“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何增科:“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在现代国家和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管理有两个基本内容: ?一是实现和维护公民的社会权利; ?二是把多元化的社会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构化。 2、社会管理的提出 ?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十六届六中全会:“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十七大:再一次明确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二五”规划: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五个方面对社会管理领域提出了整体部署

中国CRM厂商十大排名

中国CRM厂商十大排名 一、社交型CRM 八百客800APP-CRM 致力于向客户提供以Platform-as-a-Service(PaaS)管理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八百客的"社交企业"使用全新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实现交流与协作。提高企业协同办公效率。 二、云计算XTools CRM XToolsCRM是“帮助企业优化销售过程,管理销售团队,提升销售业绩的工具”。比较适用于快速成长的企业,无论何时何地,用电脑或手机通过互联网登录专属帐号轻松实现业务管理。2012年,XTools形成了以CRM软件为核心、综合电子账本、来电精灵和销售自动化软件群,并推出行业极具代表性的移动产品随身行和打天下。 三、PaaS CloudCC CRM CloudCC是业界领先的中国信息化领域前沿技术与服务的供应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在国内拥有3000+企业客户,在IT高科技、管理咨询、教育、医疗器械、医药保健、餐饮服务、家居、净水、传媒、汽车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已为华胜天成、励展集团、汇丰银行、三精药业、智德盛投资、黑弧奥美、香港科技大学、中闻律所、莫尼塔咨询、李宁、雅玛多物流、北极星Polaris、中和资本、苹果电脑、顾家家居等行业先进企业提供了专业化行业解决方案,受到业内广泛好评。 CloudCC全方位CRM客户解决方案,由CloudCC第三代PaaS平台提供支持,凝聚了内存计算、云计算、企业移动应用和协同等强大功能,帮助企业超越传统客户关系管理(CRM),革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同时,借助由CloudCC第三代PaaS平台提供支持的内存计算平台的强大功能,进行端到端的客户互动,企业能够实时处理和分析不同数据源的海量数据,随地获取实时的、可执行的、真正360 度全方位的客户洞察力,帮助企业提高营销效果,改善销售业绩,提升服务质量,并实现客户资源利用最大化。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3、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过程中的现有成效 3.1.1国家的反腐倡廉的宣传,已形成了有效预防腐败的思想教育体系; 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加大了反对腐败的力度,大力倡导廉洁办公,在党内努力建设廉正的风气,坚持不懈的与腐败作斗争,党中央会议一致认为针对反对腐败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十分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成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能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农村是宣传反腐倡廉基层基础工作的排头兵,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出新的方法将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有效的宣传下去,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同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农村基层建立起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的思想教育体系。 3.1.2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源头纯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不仅是领导农村居民进行生产的组织者,同时在宣传、推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党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农村基层干部能将广大的农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紧密的连接起来,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因此,怎么选好基层的干部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事关党的十七大指定的路线、方针能否在农村有效的执行,能否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重于选拔干部人才的方法,建立合适和完整的一系列制度用于在农在村选拔和任用基层工作的干部。建立完整的监督基层干部和考核基层干部的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充分的调动农村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成立完整的制度,进行激励保障。不仅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严格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关心和爱护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在激励的同时,将保障工作做到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采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能动性,使每个干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基层干部的潜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工作。在提高政策的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

企业管理专业全国排名

最新企业管理专业全国排名2009-04-23 1 A++ 西安交通大学 2 A++ 浙江大学 3 A++ 清华大学 4 A++ 北京大学 5 A++ 武汉大学 6 A++ 南京大学 7 A++ 中国人民大学 8 A+ 上海交通大学 9 A+ 中山大学 10 A+ 复旦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上海财经大学 13 A+ 天津大学 14 A+ 华中科技大学 16 A 南开大学 15 A 四川大学 17 A 东南大学 18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 A 吉林大学 22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 A 南京农业大学 24 A 北京师范大学 25 A 湖南大学 26 A 同济大学 27 A 武汉理工大学 28 A 中南大学 29 A 中国农业大学 30 A 大连理工大学 31 A 暨南大学 32 A 华中农业大学 33 A 东北财经大学 34 A 山东大学 35 A 华南理工大学37 A 西南交通大学36 A 苏州大学 38 A 东北大学 39 A 华东师范大学 40 A 中国矿业大学 41 B+ 重庆大学 42 B+ 南京财经大学 43 B+ 南京师范大学 44 B+ 华中师范大学

45 B+ 安徽财经大学 46 B+ 上海大学 47 B+ 浙江财经学院 48 B+ 浙江工商大学 50 B+ 北京交通大学 49 B+ 陕西师范大学 51 B+ 湖北大学 52 B+ 西南财经大学 53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4 B+ 湖南师范大学 55 B+ 山西财经大学 56 B+ 山西大学 57 B+ 郑州大学 58 B+ 深圳大学 59 B+ 云南大学 60 B+ 福州大学 61 B+ 山东农业大学 62 B+ 合肥工业大学 63 B+ 电子科技大学 65 B+ 云南财贸学院 64 B+ 江西财经大学 67 B+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企业十大管理难题

中国企业十大管理难题(2002年) 第1大管理难题:怎样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表明: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绩效管理。然而,对自己公司的绩效考评不满意似乎是个普遍的情绪。据调查,只有不到5%的经理和员工对其公司现有的绩效考评流程感到非常满意。这也是绩效考核成为10大管理难题首位的原因。 绩效是企业永远的重点,没有绩效,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每个管理者必须时刻关注整个企业以及每个人的绩效。 绩效管理是中国企业培育出世界级竞争力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成为摆在每一位老总案头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一、难题诊断:为什么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第1大难题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需要妥善处理绩效差的员工 三、抓住核心员工的绩效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2大管理难题:怎样有效地激励和留住人才 人员激励是最古老的管理难题之一。现在,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留住人才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管理的顽症,乃至成为当前困扰企业的最大的管理难题。 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不管你采用哪种激励手段,取得的效果都差强人意,用了一大堆激励方法却一点也不奏效,无法阻止员工离开的脚步。即使留住了员工的人,也留不住员工为公司全力以赴的心。 企业管理者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找到并解决激励无效的根本原因,充分满足员工的真正需要,合理运用激励因素,才能有效解决企业激励和留住人才的管理难题。 一、难题诊断:寻找激励无效的主要原因 二、发现员工的真正需要是激励的关键所在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吸引和留住企业人才 四、合理运用激励因素,有效解决激励和留住人才的难题 第3大管理难题:怎样制定合理的员工薪酬体系 21世纪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界公认的难题,其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是如何利用薪酬这把双刃剑做好对人的激励。可以说,薪酬分配是每位管理者最关心的工作,同时也是每个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那么对企业而言,如何进行薪酬设计?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薪酬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是对企业主以及职业经理人的挑战。因此,分析清楚产生这些难题的原因以及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真正意义搞好和完善企业的薪酬设计系统,才能彻底解决当前企业在薪酬方面的难题。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 一、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宏观层面,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密不可分,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正是为了商业银行自身更好地发展。从微观层面,小到一线从业人员大到行长董事,任何一个职位都需要清晰认识风险控制在我们从事的行业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作为现代商业银行,其合规风险管理目标不仅是管住风险,而且必须与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与股东权益长期提高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即风险控制要服务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核心目标,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收益。 二、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风险和收益的管理衔接性不够;粗放型规模扩张依然存在等等,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加以完善、规范。 三、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全力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灵魂,通过营造合规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及时准确把科学的风险理念传导给每一位员工,形成惯性思维,是做好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风险回报的差异,对不同的客户、业务、产品发展战略进行量化的比较和选择,在经营工作中正确处理资本。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确保风险和收益应匹配。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各种风险。 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应包括: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在贷款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贷谁收;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的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 (三)调整业务结构,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 首先,对现有业务进行在全面考察、充分估计风险因素后,进一步明确业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要大力发展负债业务,努力调整存款结构,降低协议存款等高成本存款的占比,大力发展储蓄存款业务,发展其他资产业务,也可以将吸收的资金上存上级行,既不增加经济资本,又可获得稳定的利润。其次,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无资产占用的中间业务、少占用经济资本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如全额保证金的承兑业务等等。最后,在发展资产业务时,不能因经济资本约束而减缓业务的发展,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经济回报水平高的项目,虽然占用一定的经济资本,只要风险可以控制,仍然可以进行贷款支持,以扩大资产业务,抢占客户空间。 (四)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奠定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 人又是风险管理实践的首要对象,人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要求,各业务条线负责人对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4全过程工程咨询风险管理 4.1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各阶段的主要风险 4.1.1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由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及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对市场供需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价格走势及对竞争力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市场调研报告(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市场竞争策略、营销策略等内容)及其论证或者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所引起的风险。 4.1.2技术风险 1工艺技术选用,在先进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风险。 2由于对产品品种、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和建设地址的选择报告(包括建设条件、资源状况、材料来源与供应、总平面布置、环保、安全、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其论证或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引起的风险。 4.1.3筹、融资风险 由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渠道与筹措方式不合理或不可靠引起风险。

4.1.4环境风险 由于建设地区的社会、法律、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环境因素对项目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所引起的风险。 4.1.5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项目成立后到承包合同签订之前,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1招标风险:风险承担人是项目主办人(单位)。 2投标(报价)风险:风险承担人是承包商。 3合同风险:风险承担人为双方,但主要是承包商。 4.1.6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承包合同签订后,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1勘察设计风险 1设计风险 2采购风险 3项目管理风险(质量、安全、费用、进度等风险) 4.1.7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风险 1合同收尾 2管理收尾 此阶段的风险承担人主要是项目业主。

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袁振龙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这表明,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总体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没有根本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更加严峻繁重的任务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这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引发的社会心理失衡现象突出 如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改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第一,资源配置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资源配置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方式导致人们利益直接受损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第二,市场经济主体的多样化导致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带来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收入差距,由不合理收入分配方式造成的收入差距日益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重要因素;第三,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要素日益多样化,目前劳动要素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引发了占劳动就业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对社会的强烈不满;第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导致一部分职工下岗分流甚至权益受损,引发了分流下岗职工及其家庭对社会的不满;第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外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日益扩大,由此可能引发员工权益保护和大规模失业等社会问题,一旦应对不及时,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合理维护,就可能引发社会不满甚至酿成事端。种种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会聚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社会心理失衡,进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甚至可能酿成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因此,如何及时了解、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引导人们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通过正常合理的途径反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凝心聚力抓管理求真务实促转型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科学平衡根据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4年我行“战略转型,提速发展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要求全行牢固树立“效益、风控、和谐”三大观念,围绕战略抓落实,加速发展增效益,在继续深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全面开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运营管理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承担着过程控制的关键职责,是全行的服务支撑部门。我部将围绕”防风险、促转型、优服务”三大主题,按照“运营有序,保障有力,风控有效,服务有名”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以人为本,技术领先,价值创造,科学布局”的运营理念,完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强化集中管理,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设施,扎实的服务管理、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行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做好保障支持工作,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闸口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加快促进转型升级,筑牢科学发展机制。 一、充分认识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科学平衡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 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特殊行业,如何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银行业的典型问题。业务发展应该是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理性发展,风险防范是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风险

管理。加快业务发展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风险防范是为了保持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业务运行的同时,既要有效控制风险,又要确保提高业务发展速度,从而最终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商业银行的价值和收益直接体现在对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上。寻求保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相对平衡,以最小的风险代价换取最大程度的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是指因内控、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包括办理业务时出了差错、内部人员的作案、外部欺诈、各种系统发生的故障以及不可抗力等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分布广泛、涵盖全部业务、隐蔽性较强的特点,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 每一名员工都是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业务操作上的违规,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以及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要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各级支行及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我行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农信社时期较为单一的业务种类不同,产品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系统、新设备也不断上线,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也相应随之更新,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刻不容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行柜面业务操作不断规范,内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违规操作仍时有发生,部分内勤员工操作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业务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内控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要以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优秀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独特风格,当然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出现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冲击。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时,可以发现以下六类主要隐患,这要求在企业高层在以后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多加注意。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 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 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 IS09000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 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 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幸易 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

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 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图强; 我们需要的是长期 发展,不是短期效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 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 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那些不断跟踪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价值,还建立了最可宝贵的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4、人治还是法治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评选出各种头衔的企业家,从 国家大奖到省市地区的小奖。因此中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然其领导风格与个性也对他所管理的 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本人的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影响力如何),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到 了对其决策无人置疑的程度,而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虽然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这种集权和独裁在许多时候是有效的,但面对未来多 变复杂的环境人治将很难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人治色彩的浓厚,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 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发展当务之急),在企

中国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探索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中国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探索 白 彦,李国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政社分开”,这为今后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开启了难得的“政策窗口”。一方面,“政府 失灵”所引发的对政府单一化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社会各界期待“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新一届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决心,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了契机。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优势,唯有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结构。 关键词: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政社分开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4)05-0079-05 ①所谓“政社分开”就是:“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收稿日期:2014-04-05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制度和模式研究》,编号:13BSH089 作者简介:白彦(1964-),北京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李国正(1986-),北京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4年5月 (第5期,总第205期) May,2014(No.5,G eneral No.205) 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之后的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的单一化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渐显,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呼声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中的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政治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也逐渐具备,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这一主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首先需要政府转变职能,下放权力,明确界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等权力和责任;其次还需要社会组织能够尽快的自己改革和完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换言之,政府敢于放权、大胆放权,社会组织也要能够承接政府下放的职能。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实现的政企分开,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政府职能在不断转变。基于良好的行政 改革基础,十八大后,“政社分开” ①成为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一、社会组织的依附式发展问题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主要分为“人民团体、自治团体、行 业团体、学术团体、社区团体、社会团体、公益性基金会” [1]等七种类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组织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多元化、 非盈利性、志愿性等优势,使得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于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都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社会组织一般都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庞大的会员人数。就以工会为例,截至目前,中国工会会员已经超过了2亿。如此庞大的社会组织,如果能够使其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潜在的作用的发挥将不亚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中国工会在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推进革命走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琴陈柳钦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和分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传统风险管理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中着重介绍了风险的各种成本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交易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文章的的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介绍,不仅对国内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还对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认可、应用比较多的COSO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新的整合型避险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学巨著《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中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①。然而,在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风险管理各方面概念的理解不清,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怀疑,甚至认为风险管理相关费用的支出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相矛盾的现象。基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增强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入手,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新型的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认知。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无论在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关于风险的定义,比较常见的定义涉及到不确定性、概率、损失、波动性、危险等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⑴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等同于结果的不确定性②。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不能确切知道或掌握,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缺乏信息与控制力。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的最终结果又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好的,即潜在损失与盈利机会并存。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美国的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我国保险界对风险的定义也大都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如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则风险越大。卓志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魏华林等编著的《保险学》也给出了类似定义。(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风险与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有着必然的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年11月22日17:04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8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中国社会研究--社会管理

中国社会研究社会管理

漂族老人和空巢老人 漂族:“漂族”主要来自于农民和农民工家庭,城市的弱势群体,退休、离退休人员,待就业人员的家庭,他们来自的地区主要还是地级市以下的家庭。 漂族成因: 1、大城市的吸引力。 2、中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正经历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 3、中国就业政策的调整。国家就业政策也为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大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4、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大量接受了大学教育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局面。 漂族老人: 背景:2011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10。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城市化的发展,“漂族老人”在这一数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问题: 一、“漂族老人”放弃了家乡熟悉的社交关系,面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一时无法适应。如果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心理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二、“户口歧视”几乎成为所有“漂族老人”难以释怀的心结,使他们很难享受到暂住地的一些服务,因此他们难以找到归属感。 解决方向:应加快完善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统筹政策,为流动老年人创造更多方便。尤其在社区和街道层面,对外来老年人与本地老人应一视同仁,为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提供切实的服务。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首先,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 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其次,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 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再次,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 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1.人性化致命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明的人基本上没有。 3.挥刀自宫的神功 中国的企业非常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 4.领导三拍 有人形容中国企业的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幼稚的管理阶段,往往是抓到一条大腿当大象。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比如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当中小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碰到困难,有的企业把广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过广告来挽救销售。广告对短期产品销售确实有拉动力,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长期稳步的,频繁的广告是中小企业绝对做不到的。中国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太多的点子思维、拍脑袋决策。但是点子思维、雕虫小技都不能使战略得到有效实现。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统化的工作。很多企业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统化的结果。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凝心聚力抓管理求真务实促转型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科学平 衡 根据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4年我行“战略转型,提速发展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要求全行牢固树立“效益、风控、和谐”三大观念,围绕战略抓落实,加速发展增效益,在继续深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全面开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运营管理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承担着过程控制的关键职责,是全行的服务支撑部门。我部将围绕”防风险、促转型、优服务”三大主题,按照“运营有序,保障有力,风控有效,服务有名”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以人为本,技术领先,价值创造,科学布局”的运营理念,完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强化集中管理,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设施,扎实的服务管理、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行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做好保障支持工作,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闸口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规化,加快促进转型升级,筑牢科学发展机制。 一、充分认识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科学平衡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 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特殊行业,如何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银行业的典型问题。业务发展应该是在控制风险前提

下的理性发展,风险防是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风险管理。加快业务发展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风险防是为了保持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业务运行的同时,既要有效控制风险,又要确保提高业务发展速度,从而最终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商业银行的价值和收益直接体现在对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上。寻求保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相对平衡,以最小的风险代价换取最大程度的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是指因控、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包括办理业务时出了差错、部人员的作案、外部欺诈、各种系统发生的故障以及不可抗力等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分布广泛、涵盖全部业务、隐蔽性较强的特点,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 每一名员工都是操作风险防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业务操作上的违规,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以及加强操作风险防意识的重要性。要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各级支行及每位员工的行为规和工作习惯之中。 我行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农信社时期较为单一的业务种类不同,产品业务种类不断推出新,各种新系统、新设备也不断上线,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也相应随之更新,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刻不容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行柜面业务操作不断规,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违规操作仍时有发生,部分勤员工操作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业务操作有待进一步规,控制度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