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五.实施步骤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实践过程

1.查阅资料

2.实地考察

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

三.改造意见

第三部分:感悟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描述,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胡同这种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实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状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不只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来获取经济利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北京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2.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

3.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北京胡同现状,深入北京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从而了解胡同对北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

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1.上网查找资料

2.采访胡同居民

3.实地考察

4.阅读文献资料

五.实施步骤

1.查找关于胡同的资料

2.实地考察、采访

3.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实践过程

1.查阅资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在实地考察中面对问题更加应对自如,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

2.实地考察:

第一站:八大胡同

介绍:八大胡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

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

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

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

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感想: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八大胡同

-曾经的风月场所。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无法与我心目中的风月场所想比。蜘蛛网般的裂缝爬满了围墙,稻草也不甘落后疯狂的爬上了屋顶,多家房门多张贴了重点防火场所,曾经的风月场所已然变成了一片破败!

逛完整个八大胡同,不得不慨叹昔日的胡同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路人之间的冷漠写在了脸上,年轻的小情侣嘴尖飘过的是胡同什么时候拆迁啊,能得到多少钱啊,曾经的遛鸟人也没有了闲情逸致,仅在家门口摆着几个孤零零的鸟笼,各种名牌小车挤满了本就狭窄的街道,亮丽的车色与破败的围墙形成鲜明地对比。

民声:“这些房子早就该拆,每年都得修房顶,下雨院子积水,

在这住了二十多年,经常修房。”

“过去这不是什么正经地方,来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保护它们干嘛?赶紧拆了吧。”

“这段历史不是什么光荣的历史。”

第二站:西交民巷

介绍: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北京最长的胡同,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西交民巷是晚清以来到二十世纪后期约一百年的金融街。

感想:借助路牌很轻松地找到了西交民巷,这里的情况与八大胡同完全不同,墙壁明显经过统一粉刷,有一定的绿化,胡同里有不少聊天的居民,邻里气氛融洽。公共厕所的质量之高让人惊叹,厕所里

铺的瓷砖一看就是经常擦洗,十分干净,还设有为残疾人方便而设的把手,并且没有任何异味儿,可见政府建设时十分之用心。这里的居民多为中老年人,大都已在胡同居住30年~40年,普遍反映喜欢居住,对胡同居住条件比较满意。

民声:在胡同中还偶遇了两位老人,她们向我反映了很多胡同普遍都存在的问题:路边有许多摆摊的人;胡同里房屋紧贴道路以至于没有人行道,容易发生事故;许多废物堆在路两旁导致道路变窄;政府的很多资金都用于外部修缮,对于胡同房屋内部情况并不关心……

第三站:南锣鼓巷

介绍: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

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这里也烙上了

许多名人的印记,后圆恩寺13号是矛盾

的故居,可园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

花园,圆恩寺胡同7号曾是蒋介石的行辕。

而酒吧街则是南锣鼓巷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里也有许多的特色小店,像若水堂油纸

伞、文宇奶酪店等。

感想: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步行几百

米后终于到达了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站:南锣鼓巷。不巧,那时候的南锣鼓巷牌坊前正在施工建地铁,周围一片凌乱。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施工方已经特地避开牌坊以示对胡同的保护。站在南锣鼓巷的入口处,宛如站在了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维度的交界处。身后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是古色古香的老北京胡同。深入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南锣鼓巷并不是只有一条胡同。南锣鼓巷呈南北走向,在东西方向上却延伸出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胡同。一路上我仔细观察,发现胡同大体的建筑保护的比较到位,大部分胡同都保持完整的结构。然而,胡同里实际居住的人数却是少得可怜。很多四合院实际上已是人去院空。有些四合院被改成学校,车库,私人场地等等。我不禁感叹,胡同虽在,胡同文化何在呢?

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

1.基础设施落后,与现在生活格格不入,无法吸引住在其中的人。原来的胡同生活充满了吸引力,住在胡同里的居民都不愿意搬家,有一住几年甚至是几辈子的。即便是旧房檩、断砖墙的旧屋.即使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破房,他们也舍不得“挪窝儿”,因为就像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所说的那样----“破家值万贯”。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种情况却在悄然发生改变,很多人对胡同生活不再留恋。一方面,很多胡同由于年久失修日渐破败,而且胡同里的公共设施很不完善,尤其是胡同的民房中没有门家的上下水,导致蜷居在胡同和大杂院中的居民们不得不围着一个公用的水管淘米洗菜,排

着队如厕涮盆;另一方面。住在胡同

里的大都是北京最底层的老百姓,他

们的生活仍然相当拮据,与当今的现

代化生活有很大距离。于是胡同牛活

就成为一种落后破旧的生活方式,不

仅年轻人不愿意在胡同咀住,就连生

于胡同、长于胡同、老于胡同的老人也都不愿意继续住下去了。

2.风风雨雨七百年,胡同损坏的太严重了。裂缝密集的分布在墙壁上,杂草也不甘示弱,争相爬上了屋顶,陈旧的瓦片给人不堪一击的感觉,行走过程中,忍不住拍打了几下墙壁,呼啦啦掉落的灰尘给人不真实的感觉,贴着重点防火场所的房屋数不胜数,胡同已经经不起风吹雨打了。

3.胡同无法抵挡经济大浪的冲击。拿北京胡同举例,可以说北京胡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北京胡同占了大量的黄金地段,就以北京的低价来看,如果全部推翻,换成商业街,或者居民楼,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巨提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当今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胡同的破坏只是个价钱问题。照实说,现在胡同还有剩余,只是房产商们与某些人还没有达成双方都喜欢的价格而已。

当然胡同的现状如此之坏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说胡同的治安状况不好,交通不便,通信不便等等,然而胡同文化毕竟是我国的

文化遗产,许许多多的人都对胡同充满了不愿割舍的感情,很多的人

还是希望让胡同文化永存,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胡同文化遗产呢?

三.改造意见

第一,小规模微

循环的方式保护与

修缮胡同四合院。小

规模的修缮从来没

有停止过,在东四、

西四文保区、什刹海

地区、南锣鼓巷等地

区都有不少四合院

的修缮工程。当前多种方式的个体修缮四合院的市场早已打开,需要跟踪该市场发展,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房屋产权是调动社会积极修缮四合院的关键。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修缮房屋,主要是产权问题。产权是自己的,在明确了胡同四合院保护不再大拆大改的今天,自然房屋产权者会考虑自己住房的修缮。

小规模微循环的前提是要逐渐疏散人口。目前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造成房屋难以彻底修缮,即使修缮了,院落拥挤,居住环境仍较差。为此对愿意迁走的居民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是移地搬迁等政策及早安排疏散人口,若一个院的户数适当搬迁,改善居住环境,修缮工作就好办多了。为了落实小规模微循环修缮工程,还重点研究和落实了

有关技术问题。

第二,研究不同居住条件和多功能利用四合院。经调研,目前四

合院的功能已从过去以纯居住为主的功能,转向多功能发展,有居住、旅馆、餐饮、办公、文教等多功能的规划设计。通过实地调查,发掘出目前四合院的实际应用模式,为今后保护性修缮及多功能使用提出设计方面的意见。

关于传统住宅通过改变功能而新生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成功得到启示。“新天地”地区原来是上海市中心一片破旧、拥挤的石库门式居住区,鉴于其重要的区位和特殊的街区风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保留其街巷格局与建筑特色、转变其使用功能的改造方式。改造后的这一地区,功能从居住为主转变为以休闲、购物、旅游为主。不仅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困难,改变了市中心区的面貌,也为辖区政府和开发单位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对于那些质量较差的北京传统四合院,可以通过转变功能来避免其被拆的命运。参考上海的经验,是否也可以在北京的一些平房区(如什刹海、前门外、东直门内等地),有选择地改变部分四合院的功能,使之成为适合当地环境与传统特色的餐饮、购物、旅游设施呢?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

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境和御花园。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改造利用方式也值得考虑,如将部分四合院改造整修后作为自助式的青年旅馆、前店后厂式的传统商品商店、独院式的小型办公设施等。

第三,对胡同的交通问题提出规划改善设想。胡同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宽取直;为了消防安全,死胡同要打通;整治胡同的各种障碍物;不设便道但要用不同材料或地面画出步行线;划出沿胡同停车位,居民近期夜间以胡同停车为主,结合单位大院停车为辅,逐步向地下停车库和外围停车场过渡。

第四,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方案。课题组、市规划院、市政管理处、市自来水公司、市供电局等有关市政设施部门进行了座谈研究,讨论了胡同市政设施的现状和更新改造方案。在保护胡同肌理前提下,对不同宽度的胡同规划设计了管线埋设断面图。对四合院燃料结构、改善居民卫生条件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问题,都提出适合胡同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改建方案。

第三部分:感悟

曾经是北京城市重要象征的胡同、四合院,狭窄、拥挤,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交通不便,街区各种生活设施落后,公用服务跟不上,成为胡同和四合院难以根治的顽症;而扩宽街道,危房拆迁改造,莫不涉及胡同和四合院。胡同之没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留恋

曾有的岁月,怀念邻里情谊、大家庭般的温暖,但是这些温情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

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

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

胡同文化会转移、分解、传承到新的载体上。

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造新的文

化,也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胡同

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汪曾祺曾在《胡

同文化》有如下概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等。可以说胡同文化也是良莠不齐,应该有弘扬,也应该有抛弃。

胡同文化,并不是仅局限

于住在胡同内四合院里的

人。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

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

许多人搬进高楼大厦,住上

宽敞的公寓,甚至拥有私家别墅,但是胡同文化的传承仍表现在他们的身上。富裕的现代生活,并没有隔绝他们和胡同文化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如楼里一个小伙子

打了开电梯的姑娘一个耳光,而同楼住的两个老北京却说“忍着吧!”胡同文化的根性,仍然深植在这些人的心中。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俗文化。王皮的胡同,狗尾巴胡同,胡同名等不了大雅之堂;杀棋,聚酒,会鸟,胡同的事算不得惊天动地;窝头,萝卜,熬白菜,胡同人这般的易于满足。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妙手点化更能突显出北京文化的精义。

我们希望现状得到改变,但任何的改变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与现实的历练,有些事我们觉得已经离自己远去,但相反地,也许它早已扎根我们的心中。就让我们静候变化的发生,那些真正的精髓一定会在辈辈人的努力下沉淀下来并得到永久的传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