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唐宋词的形式特征

12唐宋词的形式特征

12唐宋词的形式特征
12唐宋词的形式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唐宋词的体制和形式特征。

本章基本为理论介绍,可结合附录中的词谱及例词,进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大致了解词的体制及形式特征之后,如有兴趣,可认真钻研和阅读附录中的词谱及例词,这对于欣赏唐宋词的韵律美会有很大的帮助。

词在形式上与唐代近体诗截然不同,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从诗体演化而来的,但主要还是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的,词的体制要受到乐曲形态的支配和制约。综合来看,词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按谱填词、调名、分片、用韵、长短句、字声这六个方面。

一、按谱填词

按谱填词,实际上不是词的形式特征,而是其创作方式上的特征,

但正是它决定了词体的其他方面特征。作词与作诗不同,一般来说都

必须先制谱,然后依照音乐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配以歌词,

这就叫做"填词"。填词所用的谱有两类,一类叫音谱,一类叫词谱。

音谱也叫曲谱、歌谱,是以乐音符号来记录词调的。每个词调最

初都应该有音谱,唐宋时期,由官方编订了不少这种供乐师伶工演唱

和供词人择调填词的集成性的音谱,民间也有很多通俗音谱,但绝大

《曲律》载《乐府混成集》谱

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敦煌卷子中就有唐五代时的工尺谱和舞谱各一

卷,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音谱,然而目前基本无法认识和解读。南宋官府修订了一部著名的《乐府混

成集》,有上百卷,很可惜明代以后就失传了。南宋姜夔词集中有十七首词,在词句旁边有注音符号即旁谱,这是现在唯一流传的、曲调最多也最完整的宋词音谱,虽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能够认识清楚这些谱字,但由于没有板眼符号,因此仍然无法恢复当时的原貌,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完全不知道这些著名的词在唐宋时是如何演唱的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音谱本来应该是填词时最应遵照的一种谱,但它们失传后,对于后代人来说就只能使用另一种谱即词谱了。

敦煌发现的唐代音谱

词谱和音乐完全脱离了关系,词谱是在唐宋词作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词调的字句声韵总结出来的一套格律,这实际上和近体诗的声调谱已经差不多了。当然在宋代就已经有词人不用音谱填词的,因为按音谱填词,一方面需要词人知音识曲,有较高的音乐修养,但多数词人未必精通音律;另一方面,乐曲本身也在不断变动中,有些词在唐代很流行,如《渔歌子》,但在宋代它的唱法就已经失传,但宋代人照样还在填这首词,不过就是按照唐代人作品的格律依样画葫芦而已,明清以后,更是只能采取这种方式填词了。明代人张綖编了一部《诗馀图谱》,可以算是现存最早的词谱了,他把唐宋词中作品按不同的词调进行比对,总结出一个基本格律,注明平仄,白圈代表平声字,黑圈代表仄声字,半白半黑的表示可平可仄,但他的这部书错误的地方很不少。后来清代人万树编的《词律》就较为完善,它收录了六百六十个词调,订正了前人的很多错误。康熙年间王弈清等人编《钦定词谱》四十卷,收录了八百二十六个词调,在每个词调下注明调名的来源、句法的异同,尽管还有增补的余地,但已经可以说是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词谱了。

二、调名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我们看任何一首词,都知道它有一个题目,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但这个人写《浣溪沙》是这个意思,那个人写的《浣溪沙》又可以是另外的意思,这说明《浣溪沙》并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而只是调名。这里首先要提到两个概念:词调和曲调。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依附于曲调,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但词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一经成体之后,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调名本是曲名,它的作用有的是表示其音乐内容,如《更漏子》,"更"是晚上打更的梆子,"漏"是古代用以计时的用具,"子"就是曲子,说明它最初是一首晚上演奏的小夜曲;又如《浣溪沙》本来也是描写女子溪边浣纱的情景。还有的是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总的来说,调名就是表明这首

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由于每个词调各不相同,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一旦选定,

就必须按照这个词调的规律去填词。因此一个词调的名字就沿用了它的曲调的名字,而不另外

据词意立题。因此调名只相当于是一个表明这首词的形式的符号。有的作家觉得有必要的话,

就在词调名之下加一个说明性的文字,可长可短,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一词在调

名之下就加了四个字"赤壁怀古";姜夔作词则喜欢加一个长达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小序。

三、分片

"片",就是"遍",乐曲一段,叫做一遍。"片"也叫做"阕",是停止的意思,表明一段乐曲的终止。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现代乐曲有两段式、三段式,唐宋时的乐曲也有一段、两段、三段、四段的区别,因此词调也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不同的体式,一首词分成几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调。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曲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单遍。乐曲两段合为一调的,称为双调,这是词的基本形式,其中有的词调前后两段完全相同,有的差别极大。乐曲三段或四段合为一调的,就分别称为"三叠"、"四叠"。其中四叠的词很少,象《莺啼序》长达二百多个字,可算是最长的词调了。正因为词的分片是由乐曲的分段决定的,因此不能根据词意文义随意上下变动。

四、用韵

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诗一般都是两句一韵,这叫隔句押韵,而词则除了隔句押韵外,还出现了其他各种复杂的押韵方式。有的词韵位非常密急,句句用韵,有的词韵疏朗,甚至多达六句才押一个韵,还有的词押韵位置疏密相间,变化繁复。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仍是在于音乐的要求。古代乐曲中有一个基本单位叫"均",乐曲中的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就组成一首乐曲。而词中的一韵,相当于乐曲中的一个乐句也就是一均。由于一个乐句的歌词,可能是一句唱词,也可能是好几句唱词组成的,这样就形成了不同词调或疏或密的押韵位置。另一方面,词中押韵的地方大都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元代有一个歌妓叫李定奴,她在勾栏中演唱《八声甘州》词,这首词共八韵,也就是有八次停顿,当时的听众在她每唱完一韵之后,都要喝采,共喝采了八声。而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所以它们的韵位也就跟着不同。因此一首词中哪里必须押韵,哪里不能押韵,都是规定好了的,这一点欣赏时尤其值得注意。

五、长短句

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虽然也有长短杂言的句子,但五、七言是其基本句式,近体诗中还不能有长短句。词的句子却是长短错落、参差不齐的。词的分句,与曲拍有关,句子的长短、字数的多少,是由曲调的节拍决定的,一般来说,拍缓则字多句长,拍急则字少句短。词适应乐曲的节拍而采用长短句,就比诗句更接近语言的自然状态,适合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它长短错落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我们现在吟诵起来,也仍然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由于曲拍决定句式,古代有些精通音律的词人,在填词时可以按照音乐的需要增加或减少一、两个字,却并不妨碍协律和歌唱,不会破坏词的动听。

六、字声

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基本上和近体诗类似,但词在当时是要唱的,为了演唱的需要,它的字声变化就远远比诗要多、要复杂。诗的字声一般只需分平仄,而有些词调则还要严辨四声阴阳,应用阴平的地方不能用阴平字,该用去声的地方,就不能用上声或入声,反过来也一样。因此填词有"审音用字"之说,用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曲的音调。古代一些号称知音的词人,在这方面就特别讲究,而且越到后来越讲究,发展出辨轻重清浊等一系列规则。

一、关于宫调

唐宋两代创制的词调数量非常多,根据万树《词律》和王弈清等《钦定词谱》著录,现存的词调至少在一千个以上。这些词调都分属于不同的宫调。宫调是音乐上的一个名词。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五音不全",这五音指的便是古代基本的五种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音乐简谱中的1(do)、2(re)、3(mi)、5(so)、6(la),后来又增加了变徵和变羽,相当于4(fa)、7(ci),这样就形成了七音,这是最基本的音乐单位,代表了音乐声音的高低。七音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只要首先知道了其中一个音的音阶,其余六音都可以推导出来,但这第一个音阶如何确定呢,古人就用十二律来定音阶的高下。这十二律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C调、D调等,在每一律中都可以奏出七音。以宫音与十二律相配,形成十二宫,以其他六音与十二律相配,形成七十二调,合起来就叫"宫调"。因此在理论上,宫调有八十四个。但隋唐燕乐由于主要采用四根弦的琵琶来演奏,这样就只有四音而不是七音,而每根弦上又只可以奏出黄钟、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夷则、无射七个律而不是十二律,因此最多就只有二十八调,这二十八调就是唐宋时实际运用的宫调。它们的正式名称就是大吕宫、黄钟商等,下面只列出它们更常用的通俗名称:(1)宫声:正黄钟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2)商声:越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3)角声:越角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4)羽声: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般涉调、高般涉调。后来到了南宋时候,由于多改用笛子一类的管乐器伴奏,所能使用的宫调更少了,只有七宫十二调,包括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以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商调。每个词调都属于一个宫调,词调就是按照宫调来定律的。宋代不少词人的作品集,或者是在词调下注明宫调,或者干脆就按照宫调顺序来编排,当时对宫调是非常重视的。

二、词调的来源

唐宋时代流传至今的千百个词调,就其音乐成份而言,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当然大量的是出自燕乐系统,此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这些词调的来源是什么?最初的作曲者又是谁呢?一般而言是来自以下六种情况:

1、来自民间

民间流传的一些民歌民谣,经过艺术加工后,就成为词调。最著名的例如《竹枝》,本来就是四川湖南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贬官来到四川巫山县,看见当地的小孩子吹着短笛、打着鼓唱《竹枝》,他觉得符合黄钟羽的宫调,后来他就仿作了几首《竹枝》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它的格律与七言绝句诗一样,所以也被看作是诗。从它情歌的内容、谐音双关的手法等方面来看,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又如《麦秀两歧》这个词调,本也是民间乐曲,后来演奏时要由演员扮作贫苦女子,穿着破烂衣裳,背着小孩,拎着竹筐,一边唱,一边作出拾麦的动作。这个曲子本是描述农民拾麦勤苦的,声音十分凄凉悲哀。民间的这些乐曲,因文人的

喜好,填作词调,就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2、来自外域或边地

唐代时,西域音乐大量传入,这些乐曲传入后,有的沿用了原

来带有异域特色的名称,有的后来改为汉名。如词调中有《望月婆

罗门》、《婆罗门令》、《婆罗门引》等,这些都来源于印度乐曲

《婆罗门》,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有可能也是根据《婆罗门》

加工改制而成的。有些词调就以边塞地名为名,如前面曾提到过的《八声甘州》词,甘州就是如今的甘肃张掖,又有《石州慢》,石州就是现在山西离石,甘州、伊州、凉州、熙州、石州、渭州,大西北的这些地区,位于西域音乐传入中原的通道,这里流行的音乐就带有西域胡乐的成分。还有来自南疆的乐曲,往往以"蛮"字命名,如《菩萨蛮》,据说就本是古代缅甸的乐曲,盛唐时经由云南传入中原,晚唐时极为流行。

3、来自官方音乐机构

汉武帝时设立了一个官方音乐机构,叫乐府

,它的主要职责除了采集民间歌谣之外,就是创制乐曲。唐代和宋代都有教

坊,它们创制了不少供给宫廷需要的新乐曲,这些乐曲有的就转化成为词调。

如《荔枝香》词,就来自唐玄宗时的教坊乐,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

宗派人专门从南方运来,有一年杨贵妃生日,教坊创制了一个新的乐曲,还

没有取名字,正好南方的荔枝运到,因此就命名这首乐曲为《荔枝香》。到

北宋末年徽宗年间,又设置了一个位于教坊之上的音乐机构,叫大晟府,负

责审定乐律,创制乐谱,然后让教坊乐工歌妓们去学习演奏,颁布于天下。

著名词人周邦彦就做过这个大晟府的提举官,另外如万俟咏、晁端礼等词人

也都被任命为制撰官,每月都按照宫调专门制作一首歌功颂德的新乐曲,如

《徵招》、《角招》、《黄河清》等皆是大晟府所制。

4、来自乐工歌妓

乐工歌妓是专业的音乐人,他们都精通乐理乐律,创制了不少词调。如

北宋词人柳永有一首著名的《雨霖铃》词,就是唐玄宗时一位叫张野狐的乐

工所制,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期间逃难到四川,安史之乱平定后,从四川回长

安,途中遇雨,听到雨点淋在马脖子上的銮铃声,想起了已死的杨贵妃,就

让宫廷乐师张野狐制作了这首《雨霖铃》词,后来就在世间流传开了。还有

一个著名的词调《念奴娇》,念奴本是人名,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一位著名的

歌妓,这首《念奴娇》就是她创制的。乐工歌妓所制的词曲,在音律方面非

常精到,因此便于歌唱,流传得也特别广泛。

5、摘自大曲、法曲

大曲和法曲都是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它们一般都是由很多乐曲组成的,结构复杂,演奏起来规模也很大。如唐代的《秦王破阵乐》,长达五十二遍,即是由五十二只曲子组成,全部表演时,需要一百二十八人,穿着铠甲、手持兵器来表演,表演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全都要起立。象这种音乐全部入词自然非常困难,于是后人就从中摘取比较动听而且可以独立演奏的一遍形成词调,如后世的《破阵子》词,可能就是来源于《秦王破阵乐》。这就叫做"摘遍"。多数时候,摘出来的这一遍,与原曲相比总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变化。如《水调歌头》这支词调就出自于大曲《新水调》。唐代著名法曲《霓裳羽衣舞》,后人从中摘出而形成的词调很多,如《法曲献仙音》、《法曲第二》、《霓裳中序第一》等都是这么来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现代人新创的秦王破阵乐舞蹈

6、词人自度曲

唐宋词人中,有不少是精通音律的,如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他们不但能够填词,而且会谱曲、创制词调。他们自制的这些词调就叫"自度曲",或"自度腔"、"自制曲"等。他们本身是音乐名家,有的是先谱曲,再填入词句,也有的是先写词,再谱曲,还有的是根据旧的曲子,稍作修改,使它更动听,然后另外起一个新名字。象姜夔的词集中,《长亭怨慢》、《扬州慢》、《淡黄柳》等自题为"自制曲",还在旁边注明宫调、谱字,都属于这种自度曲。

三、词调的分类

词调都是由曲调转化而来的,词调的类别也应根据曲调的类别划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唐宋词调主要可分为大曲与杂曲两类。大曲包括大曲、法曲和曲破。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合而成,往往多达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体制宏大,所以叫大曲。法曲是大曲中融合了佛教或者道教音乐因素的一些曲子,它的体制结构与大曲基本相同。一首大曲中,音乐节奏最快、乐声最繁杂、往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做"破",大曲进入"破"之后的部分就叫曲破,它可以单独拿出来演奏。但是由大曲、法曲、曲破形成的词调并不算太多,与唐宋词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杂曲,它包括令、引、近、慢四类,它们有些本也是从大曲中演变来的,但后来可以相对独立了。有些我们熟悉的词调如《十六字令》、《隔浦莲近拍》、《石州引》、《木兰花慢》,就标明了它们的音乐类别。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扬州大明寺

扬州御码头

扬州瘦西湖

1、令。令又称为小令、令曲、歌令。它来自唐代的酒令。古人宴会时一般都喜欢行酒令,他们往往利用当时流行的小曲、杂曲,填入词句制成酒令,由擅长歌舞的歌妓在一旁行酒令,输者罚酒。下面这首《卜算子令》词就可以看出当时是如何行酒令的,首先取一枝花拿在手上,口里唱词,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动作稍有不对,就要罚酒。先唱"我有一枝花",先指自己,再指花;再唱"斟我些儿酒",指自己,让歌妓倒酒。再唱"唯愿花心似我心",指花,指着自己心头。又唱"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满满泛金杯",指着酒杯。"重把花来嗅",作出鼻子嗅花香的动作。"不愿花枝在我旁",准备把花交给下一位。"付与他人手",然后把花递给下家。这种在酒宴歌席中使用的酒令,后来就演变成为词调中的令词。令词多是五、七言的句子,因为唐代文人写惯了五、七言诗,写这种句子最为得心应手。令词一般节奏较快、调短字少,不过调短字少的不一定就是令词,反过来,小令也有字数很多的,现存最短的令词是《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最长的是分四段的《胜州令》,居然长达二百一十五个字。

2、引。引本是古代乐曲的一种名称,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最初是称呼琴曲的,后来各种乐府歌曲也常以引为名。唐宋时的大曲有很多部分,最初演奏的是序,序之后就是引,起到引起下面乐曲的作用,相当于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独立出来形成的词调就以引命名。因此词中的引曲,大都是出于大曲,截取了大曲前面一段的某一遍而制成的。例如有一首大型歌舞曲叫《柘枝舞》,一开始时有一批跳舞者在音乐的伴奏下入场,这一部分后来就演变成词调《柘枝引》。引曲最短的是《清波引》,四十个字,最长的是《梅花引》,一百十四个字。

3、近。近,又叫做近拍,如《隔浦莲近拍》、《郭郎儿近拍》等。它指的是大曲中快要接近"破"的时候演奏的乐曲,即接近入破的意思。近和引一般都比令词长,比慢词短,后人往往称统称它们为中调。其实近与引在大曲中处于不同乐段,它们的节拍也有区别,当时是不允许混淆的。近词中最短的是《隔浦莲近拍》、《郭郎儿近拍》,都是七十三个字,最长的是《剑器近》,九十六个字。

4、慢。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它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悠长,音乐变化繁多,悠扬动听。慢词一般字多调长,因为它的声调延长了,相应地字句也就跟着加多加长了。但是慢词也有比较短小的,慢词与长调两者并不完全等同。过去常以为北宋词人柳永开始创制慢词,实际上慢词在唐代就有了,有的截取自大曲、法曲,有些来自民间。敦煌词中已有不少慢词,晚唐五代文人创作的慢词也流传下来了一些,柳永只是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作家,对于发展慢词有很大贡献,后来苏轼、周邦彦等则进一步推进了慢词的兴盛。总体上来说,晚唐五代和宋代初年,词的创作多为小令,北宋中期以后新创制的词调,则多为慢词了。这里还有必要提一下小令、中调、长调这三个概念。明清时代的人把词调按字句多少分为这三类。认为五十八字以内的就是小令,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词属于中调,九十一个字以上的称为长调。但是五十八字与五十九字到底有多少区别呢?可见这种分法,显得过于机械,而且也不符合词调来自曲调的性质。但是它们已沿用

了很长时间,而且也比较通俗易懂,我们现在仍

用它们来概括词调的分类,也未尝不可,只是要

注意这不过是大概而言的,不能太拘泥于字数。

四、词调的变格

词调在流传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将

原来的词调改变其宫调、旋律和节奏,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词调,这对于丰富乐曲、增强乐曲的表现力,推动乐曲的多样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调。转调又叫转声,就是转变宫调的意思,如原来是属于中吕宫的,可以转成黄钟宫来演奏。转调之后,有的字句还与原调相同,如《转调蝶恋花》与原调《蝶恋花》就完全一样。也有的是变动了字句的,如《踏莎行》,原调是五十八个字,《转调踏莎行》则有六十六个字。还有的转换宫调之后,字句不变但是用韵有所变动,如《满庭芳》本来是押平声韵的,《转调满庭芳》则改为押仄声韵了。

2、犯调。犯调与转调不同,转调是整个曲子由一个宫调转为另一宫调,犯调则是在演奏一首乐曲时,中途改换宫调,也就是说一个曲子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宫调来表演。不同宫调的音高是不一样的,所以叫犯调,演奏歌唱这种乐曲的难度都比较大,但它可以增加乐调的变化,提高音乐表达的效果。犯调有一定的规则,不能随便乱犯,一般以宫犯商、商犯羽的比较多。以上讲的是宫调相犯,还有一种情况是词调相犯,即把不同词调的句子集成一首词,相当于诗中的集句诗一样,例如《江月晃重山》,就是如《西江月》和《小重山》两个词调合成的,这种情况在宋词中比较常见。

3、偷声减字。偷声减字是指把原来的词调加以简化,减少字句,从音乐的角度讲叫偷声,从词句的角度讲叫减字。这里我们用北宋词人张先的下面两首词作为例子看一看:

青钱贴水萍无数。临晓西湖春涨雨。泥新轻燕面前飞,风慢落花衣上住。红裙空引烟娥聚。云月却能随

马去。明朝何处上高台,回认玉峰山下路。(《木兰花》)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

上宫花颤未休。(《减字木兰花》)

后面这首《减字木兰花》就是把原词上下片的一、三两句由七字句改为四字句,并由原词通篇押仄韵,改为两句一转韵,形成仄平仄平交替押韵的新词调。另外还有《偷声木兰花》,则又是把原词上下两片的第三句分别改为四字句,其他仍旧与原词相同。

4、摊破。摊破与偷声减字正好相反,是指添声增字,对原词在音乐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词上增多字句,从而形成新调。例如下面两首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徘徊。(晏殊《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

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李璟《摊破浣溪沙》)

后者就是在前词的上下片末尾各增加了一个三字句,所以叫摊破。

5、叠韵和改韵。

叠韵就是将原词再重叠一遍,原来是小令的,经过重叠后就变成了一首长调词。如下面这两首词:晓风酸。晓霜干。一雁南飞人度关。客衣单。客衣单。千里断魂,空歌行路难。寒梅惊破前村雪。

寒鸡

啼破西楼月。酒肠宽。酒肠宽。家在日边,不堪频倚阑。(万俟咏《梅花引》)

花如颊。梅如叶。小时笑弄阶前月。最盈盈。最惺惺。闲愁未识、无计定深情。

十年空省春风面。花落花

开不相见。要相逢。得相逢。须信灵犀,中自有心通。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花阴边。柳阴边

。几回拟待、偷怜不成怜。伤春玉瘦慵梳掠。抛掷琵琶闲处著。莫猜疑。莫嫌迟。鸳鸯翡翠,终是一双飞。(

向子諲《梅花引》)

两词名字相同,后者只是将前词叠唱了一遍。

改韵就是更改押韵的方式。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词本身就可平可仄,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如《声声慢》、《忆秦娥》等词调就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种就是直接改动旧韵,如《满江红》,本来应该押入声韵,属仄声,但南宋词人姜夔觉得押入声韵不好听,就写了一首押平声韵的《满江红》,此后平韵《满江红》也有不少人去填写了。上述这些词调的变格,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体现了作曲和演奏技法的改进,为词调的丰富多彩开辟了一个新的来源,其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五、词调的异体

词调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值得我们稍作了解。

1、联章词。联章词是一组词构成的,它由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缀起来,歌咏一个带有连贯性的故事或者是相联系的题材。这些词可以是由同一词调组成,也可以是由不同词调组成。

例如下引五代词人韦庄的两首《女冠子》词: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

,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这两首词描写了一对情人两地相思之情,第一首写女子回忆去年离别情景,是女子忆念男方,第二首则反过来写男子忆念女方,分别写他们在梦中相会。这两词就好象是双方的对歌,如同一个简单的歌剧,这种就是比较典型的联章词。此外联章词中还有鼓子词、转踏等不同的形式,属于说唱文艺或歌舞表演形式,与此虽不尽相同,但性质基本类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2、调名的同异。有些词调在它的流传过程中,产生出了不只一个的别名,实际上在字句格律方面是完全相同的。词调别名往往来源于前人的名作,例如《卜算子》,苏轼作过一首,其中有"缺月挂疏桐"一句,于是就有了《缺月挂疏桐》的别名;秦观的儿子秦湛也填过这首词,其中"极目烟中百尺楼"的句子,于是又名《百尺楼》;宋代有个和尚叫皎然,他填这首词有"目断楚天遥"之句,于是又名《楚天谣》;还有一位宋代的无名作家写过"蹙破眉峰碧"的句子,又名《眉峰碧》。又比如《念奴娇》这个词调,是我们很熟悉的,苏轼《念奴娇》第一句就"大江东去",于是这个词调又被叫做《大江东去》;苏词的末一句是"一樽还酹江月",

遂又称《酹江月》;苏轼这首词是在黄州赤壁所作的怀古词,便又被称为《赤壁谣》。此外它还有《百字令》、《百字谣》、《大江西上曲》、《湘月》、《寿南枝》、《壶中天》、《淮甸春》、《无俗念》、《庆长春》等二十多个别名。

有些词调名称相同,实际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调。其中有的是两词的别名相同,如《相见欢》、《锦堂春》两调截然不同,但它们的别名都叫《乌夜啼》;《少年游》、《眼儿媚》两调的别名也都叫做《小阑干》;《浪淘沙》、《谢池春》的别名都是《卖花声》。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首词的别名是另一首词的本名,如《菩萨蛮》别名是《子夜歌》,而《子夜歌》本身却是另一首词调的正式名称;《新雁过妆楼》别名《八宝妆》,而另有《八宝妆》正调;《眉妩》别名《百宜娇》,另有《百宜娇》正调。还有一些词调名看起来很象,实际上也不是一个词调,如《巫山一段云》与《巫山一片云》就完全不同;《极相思》与《酷相思》也不是一调。象这些情况,欣赏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不能混淆。

3、词调别体。古代人编词谱,是先把前人的作品放到一起来比较,如果所有人填这首词的句法格律都相同,自然就没有问题,可以定下来了,但有些词唐宋词人填写的字句格式有所差异,于是便往往把时代最早的、或者是被采用得最多的格式,作为正体,把后来稍有不同的格式,称作别体。例如《一落索》这个词调,王弈清等编《钦定词谱》时就列入了晏殊、李甲、柳永、周密等十四个人的词,其中把最早的晏殊词的格式作为正体,把其他人的格式就作为别体。这是因为唐宋时的词人有很多都懂音律,他们的填词的时候,只根据音律的需要来填,假设有一小段乐曲,一般是用一句七字句来填入的,但填入八个字,演唱的时候吐字稍微快一点,也是完全符合音律要求的,这样就和原来的词在字句上并不完全相同了,于是造成了别体。这种情况在唐宋词中是比较多的,有的词调甚至有几十个别体。

分片,是词与诗之间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近体诗或为八句的律诗或为四句的绝句,本来就不分段,有的古诗写得很长,象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有一百句,五百字,但不管多长,总归是一首,内容上虽可以分段,但形式上是中间不分段的。词由于音乐因素的影响,多数是分片的。这里主要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词的几种分片形式。

片,也叫遍,也叫阕,一首词分两段的,我们一般把第一段叫做上片或上阕、前阕,把第二段相应地叫做下片或下阕、后阕。一阕有时候也可以指整个一首词,"填词一阕",就是指填了一首词。词的分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单调

单调就是音乐只演奏一遍,也就只有一段。单调词一般都是小令,字数比较少。单调词多产生于词的早期,和近体诗也比较接近,如中唐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完全象是一首七言绝句诗。又如白居易填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愔。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另外还有的词调叫《一片子》、《独脚令》,从调名都可以看出它们是单调词。此外《竹枝词》、《十

六字令》、《八拍蛮》、《调笑令》、《如梦令》也都是单调的。

二、双调

双调就是由两段乐曲构成的一首词。双调词在全部词调中占绝大部分,令、引、近、慢各体中都有双调词,可以把它作为词的基本形式。双调词分上、下两片,并不是说就变成了两首曲子,而是由两个乐段合成一曲,上、下片之间在音乐上有个暂时的休止,是乐段之间的间歇,排印时一般在上、下片之间空两格,来表示这个间歇。

按照上、下片之间形式上的关系,可以把双调词分为两类:一是上、下片完全相同。当然这指的是音乐、格律、句式的相同,而不是文辞相同。如《蝶恋花》、《浪淘沙》、《浣溪沙》、《卜算子》、《虞美人》、《南歌子》、《生查子》、《渔家傲》等。这里举一首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为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下片的格律、字句完全相同,都是五句,在一、二、三、五句尾押四个平声韵。这实际上就是同一首音乐演奏两遍,但歌词不同而已。另外也有一种情况,把一首单调词加倍,重叠一遍,就变成了双调词。例如前面引了白居易的《忆江南》,宋代人填《忆江南》就多用双调,如苏轼的这首: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上、下片全都是五句,二、四、五三句押韵。二是上、下片不同。这大多是慢词,它们占词调的大多数,如《满江红》、《永遇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这其中也可分为两类:

(1)上、下两片完全不同。如下面这首周邦彦的《六丑》: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

国。钗钿墮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更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

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敧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上片和下片之间就找不出什么共同的地方。但这类词并不多,更多的倒是两片之间有同有异。

(2)上、下两片部分不同。先看一首王诜的《人月圆》: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这首词上片和下片字数相同,都是二十四字,但分句不同,上片为七字句、五字句和三个四字句,下片则全为六个四字句。又如苏轼的这首《行香子》: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上片和下片句法完全一样,但押韵不同,上片五韵,下片过片两句均不押韵,这样只有三韵。又如晏殊《凤衔杯》:

青苹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

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空憔悴。

上片的"无限个"以下几句和下片的"锦书细"以下几句是相同的,但头尾却不一样。又如柳永的《河传》: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上片结句"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和下片的"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两句相同,但其他部分不同。

双调词一般来说上片较短,下片略长,仅有个别词调是上片长于下片的,如柳永的《引驾行》: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

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

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上片七十四字,下片仅有五十一字。另外如《多丽》等也属于这类。

还有一些双调词,本来也有同名的单调词,但并不是如前所述由单调重叠一遍而形成的,如下面两首晚唐五代时的《诉衷情》词:

月胧明。何处按歌声,轻轻。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韦庄《

诉衷情》)

桃花流水漾纵横。春昼彩霞明。刘郎去,阮

郎行。惆怅恨难平。愁坐对云屏。算归程。何时携手

洞边迎

。诉衷情。(毛文锡《诉衷情》)

两词名字一样,实则从乐曲到格律、句式,都很

不相同,正是属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名同而实异的一

宋词

类。

这里还要介绍三个概念:一是"换头"。双调词上、下两片首句的句式、格律不同的,下片的首句或首韵(有可能不只一句)称为换头,就是说换了一个开头的意思。如上引毛文锡《诉衷情》词中"愁坐对云屏"一

句,就是换头。二是"过片",也叫"过遍"、"过拍"。凡是分片的词,下片的首句或首韵,叫过片。因为乐曲

已换了一段,由前遍进入了下一遍,过片就在这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填词中过片之处非常重要,有很多的讲究,以后我们还会从创作的角度来谈。换头和过片虽然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但换头是上下片首句

不同的双调词所特有的,而过片是除了单调,其他形式的词都具备的。三是"歇拍",也叫"煞拍"、"结拍",是指一片或一首到此结束,节拍停歇,一般都是指一片词或一首词的末句或末韵。

三、三叠

乐曲由三段构成一调,称为三叠,也就是分三片的词,只不过我们一般对三段、四段的就不用上片、中片、下片的说法,而是习惯按顺序称为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依此类推。称为"阕"、"段"自然也都是可以的。三叠的词调从形式上分为两类:

(1)双拽头双拽头,是指三段中前面两段字句、格律全同,这两段往往分别比第三段都要短,仿佛是用以引出第三段的两个前头曲,所以叫双拽头,拽就是牵引的意思。又因为它有这么两个前头曲,所以也叫叠头曲。在格式上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前面两段是平行关系,共同引出第三段。例如下面这首柳永的《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声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第一、二两阕,字数完全相同,都是五句二十八字,在押韵上,第一阕的"久"、"秋"、"眸",与第二阕的"偶"、"洲"、"悠"分别也都是对应的。是一首十分标准的双拽头词。此外如《瑞龙吟》、《绕佛阁》、《塞翁吟》等也都属于双拽头。

(2)非双拽头的三叠词

这种类型的三叠词,结构上就是三段完全平行。

如柳永的《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

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

,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

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

晓,抱影无眠。

三段之间长短不齐,格律上也完全不同。

四、四叠

乐曲四段而成一调的,称为四叠。四叠的词非常少,如郑意娘《胜州令》,有二百十五个字。下面这首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莺啼序》,二百四十个字,是现存最长的一首词了。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

纨金缕。暝隄空,轻把斜阳,总归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翻风雨。长波妒盼,遥

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贩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

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第一、二两段比较短,三、四两段比较长。三叠和四叠的词调因为太长,唐宋时演唱起来不方便,除了一些特别精通音律的词人以外,填的人也很少。常用词谱

简明词韵

《祝福》课后练习

《祝福》课后练习 祝福 作者:鲁迅 设计者:南海狮山高级中学潘千飞 一、课文学习跟进练习 (一)练习题组(一):选择题 1、课文内容以及关联词语考查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四婶,﹙﹚后来雇佣得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 B.只就是由于非就而且因此 C.只有因为或还或者所以 D.只就是由于或或而且因此 2、课文内容以及句子衔接考查题 下面句子横线处应填得一句话就是﹙﹚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就是逃出来 得。”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得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得女人进来了,说那就是祥林嫂得婆婆。 A.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就是逃出来得。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就是逃出来得。 C.她诚然就是逃出来得,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她诚然就是逃出来得,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3、课文分析以及文意理解考查题 细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文意理解最准确得一项(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得爆竹声惊醒,瞧见豆一般大得黄色得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得鞭炮,就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就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得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得浓云,夹着团团飞舞得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得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得疑虑,全给祝福得空气一扫而空了,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与香烟,都醉醺醺得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得人们以无限得幸福。?A、嘲弄鲁镇得人们沉浸在迷信得、落后得、麻木得生活状态中。 B、揭示出沉重得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得社会现实。 C、暗示这种虚伪与残酷得社会现实不会维持多久得时间。 D、悲愤地控诉祥林嫂得死在鲁镇活着得人们中没有引起一点反响。 4、课文理解以及人物形象考查题 下面这句话中画线得文字表现了这些老女人( )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得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段悲惨得故事。 A、发自善良本意得同情 B、把咀嚼别人得痛苦当成开心得事 C、同情就是主要得,好奇心就是次要得 D、好奇心就是主要得,同情就是有限度得 5、课文探究以及小说主题考查题 小说以《祝福》为题得深刻寓意就是( ) A、“祝福”就是全文故事发展得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得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就是“祝福”,内容就是祥林嫂得悲惨遭遇,富人得“福”与穷人得“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得主题。 (二)课文学习跟进练习题组(二):简答题 1、环境描写以及审美鉴赏题题 “冬季日短,又就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雪花落在积得厚厚得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这就是课文描写雪得一处,请联系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课文理解以及人物形象分析题

唐宋词与人生模拟考试2019-4

一、单选题(共50.00分) 1. 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A. 范成大 B. 黄庭坚 C. 辛弃疾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2. 《花间词》是第一部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A. 文人词 B.

民间词 C. 词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3. 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A. 张先 B. 晏殊 C. 宋祁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暂无 4. 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 夏承焘 B. 陈寅恪 C. 唐圭璋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5. 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

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 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6. 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A. 蒋捷 B. 赵孟頫 C. 王沂孙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的人生

《唐宋词与人生》 题目:《李清照的词与人生轨迹》 论文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历史中,李清照以一女子之身跻身于中国“一代词宗”,可见其诗词成就之大非同一般。影响其成就的既有她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有后来国家动荡的大环境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她在文学史上的第五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关键词:词风,人生轨迹,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泱泱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文明,在三千年诗史上,出现过灿如星群的诗人。若要说女诗人,可谓太少了。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中成就最高者。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梁衡先生誉之为“乱世美神”。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其诗词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我们姑且就以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词作内容格调。 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北京大学里边担任教授,李格非后来还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从小就受到了专门的文化教育,才学出众,知识精深。诗词歌赋、

唐宋词鉴赏13到16

十三 1.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从军报国的壮志和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 2. 豪放词的第一首是苏轼(填作者)的《江城子》(填词牌名)(密州出猎),把原本只有在诗中表达的题材写进了词。 3.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多选题 (1 满分) 4. 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人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B.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C. 词人以汉文帝时冯唐自比,在此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D. 这首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行程豪放风格,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_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多选题 (1 满分) 6. “把酒问青天”的“问”字关合的句子有(AB ) A. 明月几时有 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文字填空题 (5 满分) 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_ 、_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了鼎足对。 9.“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绕”读上声。 10.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多选题 (1 满分) 11. 关于《蝶恋花》(花褪残红)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的上片说的是一片春夏之交的光景,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的为夏天的青草葱葱所代替。 B.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C. 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D. 苏轼的这首词也是言志,表达了他对自己满腔抱负,忧国忧民,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却屡遭迫害的悲惨命运的自嘲。 单选题 (1 满分) 12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苏轼“进”与“退”之间的徘徊与矛盾A A.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71689教学提纲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笔毫不离开纸面并且书写出由粗到细变化的线条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顿笔后,笔毫不提不按,只做微小的位置移动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笔画组成部分的是 A、起笔 B、提笔 C、行笔 D、收笔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顿笔用笔时比较轻而蹲笔比较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颜勤礼碑》是初学楷书书法的人很好的范本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麻姑仙坛记》点画用的最多的一种写法是 A、左侧点 B、右侧点 C、短横点 D、短竖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 《麻姑仙坛记》是谁的作品 A、柳公权 B、褚遂良 C、张旭 D、颜真卿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在《麻姑仙坛记》中主要采用篆法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在永字八法中被成为勒的笔画是()。 A、点画 B、竖画 C、横画 D、撇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在《麻姑仙坛记》中横画起笔为方笔,收笔为圆笔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A、圆折 B、方折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麻姑仙坛记》中楷书字体哪个部分比较密集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折画的表现形式的是 A、内外皆圆 B、外圆内方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勾画在永字八法里称为趯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麻姑仙坛记》中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唐朝建国初,书法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中唐后才逐渐得到重视并将书法作为国学之一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柳公权最初是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 A、唐宪宗 B、唐穆宗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六章苏轼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六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苏轼的豪旷词:烟雨平生的处世态度 兼论苏轼与张孝祥 第一节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其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千古风流人物”,乃苏轼词之名句,亦可用来妙题苏轼自己。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五朝,荣辱迭起 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 苏轼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其诗词文,均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一、广博的学识 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元·元怀《拊掌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惜,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好多遍。每读完一遍,就再三嗟叹,至夜犹不寐。有二位老卒皆陕地人,随侍东坡身边。坐久了,不堪其苦。一人长叹一声,用西边口音说:“知它有什么好处,夜长很冷,就不肯睡觉!”连续发出怨苦声。 苏轼贬谪海南时,无书可读。偶得柳子厚文集,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每个字都反复玩味。 二、超逸的襟怀 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苏轼正是用胸中万卷书,滋育出一种不为外物尘俗所累的超逸高妙襟怀。 苏轼为什么号“东坡居士”?

唐宋词鉴赏-词与近体词和古体诗的区别

课题1:词与近体诗、古体诗的区别 这里根据课堂讲解、推荐书籍和个人见解,简单回答了词与诗的一些区别。我国的诗词文化的发展都曾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并且历经千年而流行不衰,下面就具体由定义、内容、题材、流行时间四个方面对它们的区别分别展开探讨。 ?定义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百度百科) ?内容 1. 语言特色 词作为诗歌的发展,来源于宴饮之时,起初只起到助兴、娱乐的作用。因此词在语言要求上是和音乐、朗朗上口的。词作为这样的文学,一方面固然没有诗那样教化人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生活化、接地气,更流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有呈现社会百态,传递喜怒哀乐,引起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共鸣的效果。 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这一点与词比较类似,另外,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体现普通人民感情生活和《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样返璞归真的诗句。 近体诗在格律的要求就更加的严格了,《人间词话》中有言:“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在对规则的要求更加严格后,诗人创作的方向比较固化了,不能再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就在深度上多做文章,比拼在思想感情上谁更高尚、更深远。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样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诗句。 2.思想感情 词在思想感情上以境界为上,王国维言: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例如苏轼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语言精美,意境旷远。在语言的华丽精致方面,柳永当属大家,《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用华丽的语言,流畅的笔调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而李煜的赤子之心和才华横溢则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l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故言: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古体诗语言精练,善于从极简的文字中展现无穷的意境,风格含蓄隽永,《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笔法多变精炼,表现出强烈的忧伤。 近体诗,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还把我国古代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题材 发展到宋代,词的类型大概可分为两种:豪放派和婉约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的豪放派将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报国热血融入词中,语言大气,格局广阔,“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组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姜夔、陆游的词相对好学,而学南宋辛弃疾宏大壮阔的格调却十分不易。故又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参见《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期末考试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漫画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不包括()。 (1.0 分)
1.0 分
?
A、
忌“简单”
?
B、
忌“啰嗦”
?
C、
忌“直白”
?
D、
忌“老实”
我的答案:A
2
漫画按照创作工具分类不包括()。(1.0 分)

1.0 分
?
CG 漫画
A、
?
B、
铅笔漫画
?
C、
水墨漫画
?
D、
硬笔漫画
我的答案:B
3
()是中国漫画装饰风画派的开创者。(1.0 分)
1.0 分
?
叶浅予
A、
?
张光宇
B、
?
黄尧
C、
?
朋弟
D、

我的答案:B
4
普劳恩《父与子》系列漫画中不包含()。(1.0 分)
1.0 分
?
A、
《理发》
?
《马》
B、
?
C、
《有趣的书》
?
D、
《恶作剧》
我的答案:B
5
()不是几米的作品。(1.0 分)
1.0 分
?
A、
《月亮忘记了》
?
B、
《地下铁》
?
C、

《光头神探》
?
D、
《布瓜的世界》
我的答案:C
6
()是多人合作创作的动漫形象。(1.0 分)
1.0 分
?
A、
大力水手
?
机器猫
B、
?
史努比
C、
?
蓝精灵
D、
我的答案:B
7
()不是漫画标题所应该具有的特征。(1.0 分)
1.0 分
?
浅显
A、

秋季超星舞蹈鉴赏课后题答案一

可下载文档进行文字搜索,红色字体为错题,最后有标注正确答案。 1 【单选题】()地区的特色舞蹈有“卓舞”。 A、安多 B、日喀则 C、卫藏 D、康巴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以下哪几项属于舞蹈的客观范畴()。 A、生活形态的舞蹈 B、规训形态的舞蹈 C、审美形态的舞蹈 D、作品形态的舞蹈 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答案:abd 3 【判断题】藏舞中,卓表演性组合、弦子表演性组合和依表演性组合是表演性组合的三种形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果谐舞”是康巴地区的一种群体表演艺术形式,意为“圆圈舞蹈”。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云南彝族的“跳菜”舞有着()的目的。 A、祭祀祖先 B、祈求丰收 C、庆祝喜事 D、反抗压迫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规训形态舞蹈的称谓由()而来。 A、奥尔夫 B、车尔尼雪夫斯基 C、福柯 D、形式美学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是生活形态舞蹈的特点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生活形态、规训形态、作品形态这三种形式的舞蹈价值有高有低,且功能不同。我的答案:×

【单选题】中国古典舞大部分的舞蹈场是()。 A、舞蹈学校 B、剧场 C、舞台 D、日常生活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训形态舞蹈的功能()。 A、表现世俗生活 B、表现宗教信仰 C、表现不同主体构造的不同文化 D、表现内隐的主流文化意志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以下描述作品形态舞蹈的特征的是哪一项()。 A、形式单纯,内容简明 B、形式精致,内容模糊 C、形式重组,内容重构 D、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规训形态的舞蹈与生活形态的舞蹈相比,虽然内容却较为模糊,但形式更加精致。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是舞蹈欣赏的主要欣赏对象。 A、生活形态的舞蹈 B、规训形态的舞蹈 C、审美形态的舞蹈 D、作品形态的舞蹈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舞蹈的主观范畴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关注“粗身” B、关注“业身” C、关注“细身” D、关注“内在” 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作品形态的舞蹈的表演场合只有在剧场里和舞台上。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民间舞和宫廷舞属于历史生活舞蹈。 我的答案:√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州市2021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

唐宋词赏析论文

浅谈李清照其人其词 通过本学期对《唐宋词赏析》课程的学习,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每个词人的每首词通过多次学习和思考,总能体会到更多更有深意的不同以往的感觉,也就越发接近词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情绪和思想。 李清照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词人,其词风理所应当地以婉约为主,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虽然她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很多消极、感伤的感情基调,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她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公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但不表示祝贺反而写诗嘲讽他:“炙手可热心可寒。”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 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后,两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两人经常不得已两地分居,因此此时李清照的词多以思念为主。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 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得病去世。李清照惊闻噩耗,悲痛欲绝。在颠沛流离中失去了丈夫,这无疑是天大的打击,这也使李清照的词开始变得凄冷悲怆。在如此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字里行间,让人深深体会到当时她内心的痛苦。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离异入狱的波折,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日益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 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 的情怀。她忍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痛苦,写下了充满伤感和悲愤的词章,并在颠沛流漓之中,带病坚持整理、编著了《金石录》,为世人留下了珍贵文物。 在七十多岁时,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一代女词人落得如此结局,不能不让人叹惋。但是李清照对宋词的巨大贡献必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诗词格律与欣赏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词格律与欣赏 复习题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1 “知人论世”的观点是()所提出的。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我的答案:C 2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点?()?A、用韵 ?B、意境 ?C、平仄 ?D、对仗 我的答案:B 3 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是一首闺情诗。() 我的答案:× 1 陈子昂在他()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 ?A、21 ?B、22 ?C、23 ?D、24 我的答案:D 2 顾况读了白居易的哪首诗之后,便认为其完全能够在长安立足?() ?A、《赋得古原草送别》 ?B、《井底引银瓶》 ?C、《钱塘湖春行》 ?D、《长恨歌》 我的答案:A 3 李白认为的“有唐第一人”指的是()。 ?A、杜甫 ?B、孟浩然 ?C、陈子昂 ?D、白居易 我的答案:C 4 进士考试在审阅程序上采取的是糊名制。() 我的答案:× 5 考明经的难度比考进士的难度高。() 我的答案:× 1 ()认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白居易 ?B、李白 ?C、苏东坡 ?D、陆游 我的答案:C 2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 ?A、孟浩然 ?B、白居易 ?C、杜甫 ?D、汪伦 我的答案:A 3 王维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开山鼻祖。() 我的答案:× 1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中的“谢”指的是()。 ?A、谢道韫 ?B、谢枋得 ?C、谢朓 ?D、谢灵运 我的答案:D 2 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起联句作诗,他的()诗句一出,则无人敢接下句。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D、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我的答案:A 3 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是写于自己求仕失败以后。() 我的答案:×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西方美术欣赏期末考试答案哦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荷马史诗》分为下面哪两部分?()(1.0分) 1.0分 ?A、 《伊利亚特》;《麦克白》 ?B、 《伊利亚特》;《奥德赛》 ?C、 《奥德赛》;《李尔王》 ?D、 《伊利亚特》;《李尔王》 我的答案:B 2 下面哪一个是埃及最大的室外雕像?()(1.0分) 1.0分 ?A、 兽首雕像 ?B、 狮身人面像 ?C、 公主雕像 ?D、 神灵雕像 我的答案:B 3 下面哪一项是法国浪漫主义出现的标志?()(1.0分)1.0分 ?A、 画作《圣母玛利亚》在卢浮宫的出现 ?B、 画作《梅杜萨之筏》在卢浮宫的出现 ?C、 画作《哀悼基督》在卢浮宫的出现 ?D、 画作《国王和王后》在卢浮宫的出现 我的答案:B 4 下面哪一个不是卡拉瓦乔的作品?()(1.0分) 1.0分 ?A、 《召唤使徒马太》 ?B、 《女占卜师》

《多疑的多马》 ?D、 《博士来拜》 我的答案:D 5 绘画中把物体变成几何体的概念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1.0分)1.0分 ?A、 乌切诺 ?B、 马萨乔 ?C、 杜尚 ?D、 塞尚 我的答案:D 6 下面哪一国人的建筑过分使用科林斯柱式?()(1.0分) 0.0分 ?A、 希腊人 ?B、 埃及人 ?C、 罗马人 ?D、 中国人 我的答案:A 7 下面哪一个不是毕加索的作品?()(1.0分) 1.0分 ?A、 《星夜》 ?B、 《母与子》 ?C、 《亚威农的少女》 ?D、 《弹曼陀铃的老人》 我的答案:A 8 库尔贝是()运动的代表画家:()(1.0分) 1.0分

现实主义 ?B、 存在主义 ?C、 古典主义 ?D、 浪漫主义 我的答案:A 9 《走下祭坛的圣母玛丽亚》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1.0分)1.0分 ?A、 乔尔乔内 ?B、 乔托 ?C、 拉斐尔 ?D、 弗朗契斯卡 我的答案:C 10 下面哪一个不是戈雅的作品?()(1.0分) 1.0分 ?A、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B、 《裸体的玛哈》 ?C、 《着衣的玛哈》 ?D、 《农民的晚餐》 我的答案:D 11 下面哪一个不是多立克式的别样称呼? (1.0分) 0.0分 ?A、 多立安 ?B、 陶多丽 ?C、 陶立安 ?D、

《唐宋词鉴赏》14-16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十四章 元丰是(C)的年号,元丰年间,发生了乌台诗案。 2. 御史台官吏拘捕苏轼时,苏轼正在(D)任知州。 多选题 (1/1 分数) 3. 乌台诗案中,弹劾苏轼的几个主要的御史台官员有(ADE) A. 李定, D. 舒亶, E. 何正臣, - 正确 文字填空题 (8/18 分数) 4. 乌台,就是御史台,院中多柏树,较阴森,所以又叫柏台。 史台 - 正确 御史台

台 - 不正确 柏台 5. 经历了“乌台诗案”风波,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州 - 正确 黄州 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于黄州,据“缥缈孤鸿影”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可以推算,此词作于元丰三年二月的初 _七初 __八到初 __ 九这几天。 7.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咏物词,杨花就是柳絮。传说隋炀帝赐柳树姓杨,所以又称杨柳。 絮 - 正确 柳絮 8.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中,“从”和“教”分别是什么意思?从:任,随意__ ;教:使,让。 9.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宋人认为,杨花落入水中,成为浮萍。

10.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活用了唐人金昌绪的《春怨》的诗意,此诗曰:____打起黄莺儿___莫教枝上啼_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11.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化用唐诗人徐凝《忆扬州》的写法:天下三分明月夜,____二分无赖是扬州 __________。 多选题 (1 满分) 12.关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说法正确的是CD A. 上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B. 下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 C. 词人匠心独运地通 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 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D.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 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不正确 A. 上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B. 下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 C. 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D.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唐宋词与人生 期末考题题库

1 汪元量为宋元之交著名的词人,作了不少抚今追昔、感叹国事的 伤乱词,或可当作“词史”来读。孔凡礼《汪元量事迹纪年》称其 词:“凄凉哀怨,令人泣下,乃遗民心声。” 我的答案: 2 宋·王灼《碧鸡漫志》评晏几道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 润秀洁,亦无其比。” 我的答案: 3 柳永的《鹤冲天》:“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现了词人以风流才子自负,藐视功名权贵的傲气和倔强,但与当时统治者的道德秩序、价值观念 相背离。 我的答案: 4 宋代统治者政治上采取偃武修文的策略,上层的崇文风气对文人士大夫阶层影响很大。宋代士人勤于读书,学识广博、学养深厚,多乐此不疲于一盏黄灯、一杯清茗、一卷书册,浸润在书斋化的

生活里。其浓厚的书卷气发显在外,为一种雅而不俗的精神气质 和生活品味。 我的答案: 5 吴文英《疏影》咏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咏昭君出塞有“环佩空归月夜魂”诗句,此二 句化用杜诗,意谓梅花是月夜归来的昭君芳魂所化。 我的答案: 6 李璟《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乍”字突出主观的感受;一“皱”字形象生动,具有画面般的视觉效果,一“乍”一“皱”写出了由静而动的变化过程。风乍起时,晕皱的不只是一池春水, 更是主人公的心境 我的答案: 7 乡野田园的十里稻香、一篱槿花、一树午阴或是一塘春水,范成大都闲逸、安乐于其中。这是他皈依自然,除去尘世牵累,用轻 松化解忧愁,从而超脱纷争现实的一种审美方式和解脱方式。 我的答案:

晏几道描写恋情的词篇,数量占其词总数的十之七八,其中屡屡 写到他与莲、鸿、苹、云四位歌姬的交往,一本《珠玉词》或可当作他的爱情回忆录来读,多以感伤笔调写爱情的聚散悲欢,或 追忆旧踪残梦。 我的答案: 9 苏轼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表现了他旷达人生的处事态度。我的答案: 10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秦观、晏几道的词都来自一片“伤心”,秦观是历阅华屋山 丘的伤心,晏几道则是屡遭失意贬逐的伤心。 我的答案: 11 周邦彦以羁旅行役词名世,《清真集》中叙写旅况凄凉、宦途奔波之作达四十多首,占全集的四分之一多,他将羁旅行役词推上 了艺术的峰巅。 我的答案:

古诗的主旨习题含鉴赏教学提纲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⑴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⑵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五言绝句思乡之情;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②牙璋:玉制的兵符; 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 【参考答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激励声中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西川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清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解:顾炎武,著名学者诗人,反对官宦权贵,清兵南下时,他参加反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朝廷的招纳,流亡中国北方,自称“逐客”。) 1“肝胆”、“阅”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A+C (1)“肝胆“是诗人对故国的忠诚;”阅“的是见证。(2)写出诗人赤胆忠心,诗人自觉江山见证他的斑白双鬓。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以及他对故国的忠诚之情。 2人说,顾炎武诗有杜甫之风格,请分析。(4分)B+A+C 我认为两人风格都有沉郁顿挫的特点;顾诗前四句写出秋日来临,诗人内心因愁苦而两鬓斑白的景象。这与杜诗《登高》中万里悲秋的风格都呈现出沉郁顿挫的基本底色。 这首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一幅由n.n.n.n.等构成的adj.景象 陈伯玑金陵(清)王士禛 东风着意吹杨柳,绿到芜城①第几桥?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注释】①芜城:在金陵附近,作者当时在扬州为官。 作者在诗中巧妙的采用了“东风”“杨柳”等意象,请问表达了何种情怀?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1分 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1.陆游,字__务观____,号___放翁___ 。又晚号龟堂老人。有《___剑南诗稿_____》、《渭南文集》、《南唐书》行世。 2.古代有“ _幼名_ __ ,_冠字_ __ ”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 3.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坚持抗金,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不拘礼法”、“嘲咏风月”等罪名多次遭弹劾免职,晚年心境转而消沉、凄凉。正确错误 4.陆游曾有《梅花绝句》,中有警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__一树梅花一放翁_____________ 。” 5.《卜算子》是词人以梅花精神自喻,借梅花表达了自己凌霜傲雪,不同流俗的情操。正确错误 6.多选题 (1 满分) .《卜算子》一词采用了以下哪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 A. 夸张B. 拟物 C. 拟人D. 象征 7.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上阕写出一种寂寞愁苦的境界,写梅花受世俗的冷落,为下阕申发议论作铺垫,关键词为“__寂寞__”二字。下阕则重在刻画其志趣高洁,不同凡俗,即便遭受再大的挫伤打击也不改其本质,关键词为“____香如故__”三字。 8.陆游写作《秋波媚》时,正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 _四

川_ __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9.多选题 以下哪一项或几项是《秋波媚》一词的艺术特色? A.充满悲壮之情,极具鞭挞之力 B.笔墨形象,感情饱满 C.具浪漫主义情调 D.运用大胆想象与拟人法 10.词的上阕,诗人正面出场,通过“ _悲歌击筑_ __ __ __ ”和“凭高酹酒”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 11.“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是古代都城()的名胜。 A. 开封 B. 杭州 C. 北京D. 西安 12 《钗头凤》是陆游写给前妻 _唐婉_ __ 的一首词。其时陆游在游览 _沈园_ __ 之时,与偕夫同游的唐氏相遇,有感而发。 13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同时为词作增添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正确错误 多选题 14作者连用三个“错”字表达了何种情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