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语言艺术论

红楼梦语言艺术论

红楼梦语言艺术论
红楼梦语言艺术论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2012-07-07 15:16:55)

转载▼

标签:

分类:曲苑杂坛

凤姐

中国

《红楼梦》

宋体

人物语言

教育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典范,汉语言艺术的宝藏。“字字看来皆是血”,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红楼梦》宏大严谨,“文备众体”,语言维肖传神,精练准确,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描写连村妇野叟也能娓娓道来。其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言语诗词形神毕肖,“按头制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比喻运用贴切形象,清新工丽,深含哲理,让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作者在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切的生活基础上创作的,是现实生活最典型、最精美、最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它构思精巧而严密,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发展,都置于有机

的整体结构中,没有草率的、多余的、做作的、游离的笔墨,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谣、联、赋、谜、令、方等,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且又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自问世以来,研究者前赴后继、摩肩接踵,多少人如痴如醉、心无旁鹜,作者、版本、思想、人物、语言、诗赋、风俗、建筑等各个研究领域都高手如林、大师层出,“红学”现已成为当今具有相当世界影响力的学问。《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是汉语言艺术的宝藏,对其语言的研究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红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面对这样一部洋洋洒洒、雄踞汉语言艺术塔顶的文学巨著,要想对其语言艺术作一番论述,远非我辈的资历底蕴和一篇本科学业论文所能及。本文只想就《红楼梦》语言艺术方面最为明显、读过或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能津津道来的特点作些粗浅探索。

一、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描写一个人物,最重要的环节是出场,是“第一印象”。人物的出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多种多样,而《红楼梦》描写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神来之笔,无疑是我国古今小说中人物出场的一个顶级经典,不用说读过《红楼梦》的人,就是一字不识的村妇野叟,都说上并能理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词。书中第三回通过贾母淡淡地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位小姐逐一在林黛玉面前亮相,都是简要描述外貌,然后作者是这样写的: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

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一点睛之笔,不仅突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更显示出她在荣国府的特殊地位。对此甲辰本有侧批:“此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此等非仙助即为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特独出熙凤一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也。”

二、人物语言形神毕肖,“按头制帽”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指作者为作品中的人物设计的语言。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和流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由此,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比作者的叙述性语言更能获得逼真、直接的审美效果。《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每一场、每一句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设计,为作品的主旨服务,每一句对话都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当时的环境,用茅盾的话说,就是“按头制帽”。鲁迅在《看书琐记》中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但《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第二十七回凤姐想使唤一个人去对平儿传话,小红便笑着跑过去,凤姐虽然不认识她,她却敢回答凤姐的话:“要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任凭奶奶责罚就是了。”她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兴奋、一种骄

傲,犹如手提尚方宝剑,得意地冲过了别人的阻拦,作者是这样写的:……睛雯一见小红,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弄,就在外头逛!”小红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儿,过一日浇一回。我喂雀儿的时候,你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小红道:“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霞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罢。”小红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逛。二奶奶才使唤我说话取东西去。”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

你瞧这一张嘴!你瞧这副得意相!她向凤姐复命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起来了;……平姐姐叫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几丸延年神验万金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了去。”

这一口气连珠炮式的十八个“奶奶”,只有小红能说清楚,只有王熙凤能听明白,其他的所有听众、读者,都得捋一捋才行。这不仅充分表现了小红的伶牙俐齿,而且把她善于讨好钻营、一心附炎攀高

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样积极奔竞的人物,果然没有被埋没,她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心机,终于如愿爬到了凤姐的身边。

三、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

《红楼梦》语言技巧的运用,与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有密切关系。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特别讲究琢字练句,为了选择或创造一个恰当的词语,作家往往费尽心思。“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莫泊桑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以表现它。”

《红楼梦》在谴词造句上,真正达到了“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的境界!

第三回林黛玉进了贾府,王夫人让凤姐拿出两匹缎子给黛玉裁衣裳,凤姐说:“我倒先料着了,……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低头不语”。王夫人从来难得一笑,“低头”、“不语”,淡淡一笔,简约精准,大有微意。凤姐是王夫人的家侄女,又是荣府的当家婆,王夫人明明知道她是在说谎,是在做人情卖乖,但不说破,笑而置之。既显示出作为姑姑对侄女的宽容,也隐隐揭露了凤姐的虚伪。

第八回当贾宝玉和薛宝钗正在互认通灵宝玉和金锁,笑语声喧时,“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摇摇”二字,既鲜明生动,又准确形象,如烛焰轻轻飘逸晃动的样子,用在林黛玉身上非常

传神,活画出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象和神态。脂砚斋旁批曰“二字画出身”。有的《红楼梦》版本将二字改为“摇摇摆摆”,这不成了刘姥姥了。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亲到怡红院阅人,和宝玉同一天生日的丫鬟蕙香“生得十分水秀。”“水秀”二字,何等奇绝,多少娇态包含其中!给人以清秀如水,“晶晶亮,透心凉”的艺术美感。

这样精彩准确、富含神韵的遣词造句例子不胜枚举。曹雪芹善于从种种相似的词汇中挑选出最准确、最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以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真可谓“于细微处见真功夫!”

四、比喻运用贴切形象,清新工丽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贴切、鲜活、雅致的比喻,往往能起到折射事物的本质、反映人物的神髓、表现作者的好恶、揭示一定的道理等作用,使作品更增艺术性和美感。就《红楼梦》而言,比喻无疑是其语言艺术花圃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最大、最深的隐喻。小说第一回的总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是作者真实的内心独白。第二十九回荣国府到清虚观打醮,其中有一出戏《南柯梦》,因是在神前点的,贾母虽有不悦也只得“听了便不言语”。“南柯一梦”,梦醒后孤灯一盏,梦中种种功名荣华都如云烟,这直接指向了小说的主旨问题。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了一番话,

其中有一句“树倒猢狲散”,实质上隐喻着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主题思想。因此《红楼梦》可以看作是一部描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悲壮史诗。

封建家族灭亡的原因,第七十五回曹雪芹借探春的口揭示出来:“一个个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乌眼鸡相斗,你死我活。这个通俗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贾府内部主子与主子之间、主子与奴才之间、奴才与奴才之间尖锐而复杂的矛盾纷争,这是贾府衰败的重要内因。

如此形象的比喻,贾宝玉的腹中也不乏,“他这一下去,就同一盆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这是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后,宝玉对袭人说的一段话,这句话饱含了宝玉对含冤负屈的晴雯的无限深情,他将晴雯比喻成“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非常鲜嫩,美丽可爱,却被送进了“猪窝”,美丑相形,对比鲜明,形象地比喻美将被毁,突出了晴雯正受摧残并将被糟蹋至死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比喻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被描写的人物显得更加丰满、逼真。“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这是第五十二回平儿为掩饰坠儿偷虾须镯的丑事而对麝月说的。作者通过这个比喻,不仅说明平儿不让麝月告诉晴雯此事的理由,而且进一步刻画了晴雯纯朴、耿直、刚烈、嫉恶如仇的性情。读过《红楼梦》的人,没有不对晴雯那爆炭般嫉恶如仇的刚烈性格,留下深刻印象的。第六十五回我们从小厮兴儿口中来看看

探春是怎样的一个人,“三姑娘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刺戳手。”“玫瑰花”有着政治家、改革者的壮志和才情,有着坚持原则的斗争精神,“我但凡是个男人,……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她不仅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而且为了捍卫封建家世的利益,甚至连亲生母亲都不惜刺伤。作者用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而又“有刺戳手”的比喻,把探春那既让人敬又让人畏的复杂性格,刻画得清雅工丽,叫人过目难忘。同样,袭人“是没嘴的葫芦”,李纨“竟如槁木死灰一般”,迎春“浑名叫‘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呦’一声”,王熙凤“辣子”、“猴儿”、“霸王似的一个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平儿“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这些比喻非常贴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还善于用简洁明快的比喻来揭示某些复杂深刻的道理。林黛玉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个比喻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主席就曾借用过这个比喻来形象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比喻觉悟的过来人,不仅形象,而且隽永,给人以不尽启迪。“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钹三千”,就写出了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红楼梦》的比喻俯拾皆是,不拘一格,出神入化,这些比喻看似信手拈来,不雕不饰,其实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安排,是作者丰富生活经验和深厚艺术素养的外现。《红楼梦》的比喻为其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不愧为其语言艺术的明珠。参考文献:

1、《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校,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岳麓书社,1987年版。

3、《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5、《名家正解红楼梦》,胡适等著,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6、《名家品红楼》,蔡元培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版。

7、《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传神文笔足千秋》,李希凡等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9、《红楼梦新论》,刘梦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0、《俞平伯说红楼梦》,俞平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1、《红楼梦研究》,何永康等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解读红楼梦》,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13、《红楼十二层》,周汝昌著,书海出版社,2005年版。

14、《红楼梦》百家汇评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5、《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16、《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

17、《何其芳论红楼梦》,何其芳著。

18、《红楼梦论稿》,蒋和森著。

19、《红楼梦鉴赏辞典》,孙逊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分享:

5

喜欢0

赠金笔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瓶梅》所写的生细节,欠选择提炼,对描写人物性格不都有意义的,更严重的是,人物性格前后分裂,矛盾不统一,这又大大落在《水浒传》后边。曹雪芹吸取了《金瓶梅》以来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又继承了前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再加上他对诗、词、戏曲、绘画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方法。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

红楼梦与园林艺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作者:燕亚飞, 李东升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洛阳,471003 刊名: 现代园艺 英文刊名:MODERN HORTICULTURE 年,卷(期):2010(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2条) 1.陈植园治注释 1988 2.曹雪芹;高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 199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谊.LIU Yi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2.段聚佳《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10(8) 3.邵锋.宁惠娟.贾培义.章茜茜.SHAO Feng.NING Hui-juan.JIA Pei-yi.ZHANG Qian-qian《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植物造景特色[期刊论文]-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 4.刘艳大观园的建筑意境美[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16) 5.胡晓明.HU Xiaoming大观园的文化旨意[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5) 6.林亦农大观园的美学价值[期刊论文]-理论界2009(5) 7.牛坚.NIU Jian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大观园三个主要院落的景物布局与人物[期刊论文]-河北林果研究 2005,20(4) 8.周虹冰.欧阳雪梅.ZHOU Hong-bing.OUYANG Xue-mei大观园的造园艺术解读[期刊论文]-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4) 9.吕宣北京大观园的总体布局解析[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 10.陈永生.吴诗华.刘泉.CHEN Yong-sheng.WU Shi-hua.LIU Quan曹雪芹及其古典园林艺术杰作--大观园[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 引证文献(1条) 1.段聚佳《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916426975.html,/Periodical_jiangxyy201001017.aspx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总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只有切合语境的言语交际才是得体的。得体的言语交际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得体性原则是语言交际的最高原则。《红楼梦》中的人物都非常善于根据语境选择不同的话语。其中王熙凤的言谈是其典型代表,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 一、引言 著名的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凤姐即王熙凤,她并非《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人公,但在《红楼梦》中有着一种支柱作用。红学家吕启祥曾这样评价:“假如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如果没有王熙凤这个形象,《红楼梦》就不成其为《红楼梦>。”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是最生活化的一个人。王熙凤文化水平不高,其言语大多来自生活,通俗易懂而不俗气,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不仅征服了贾母,也令她在贾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语言交际才能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无人能敌。她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能应付自如,表现得不卑不亢。她高超的语言技巧一直为读者所钦佩,老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令许多人为之赞叹。 二、王熙凤初次登场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 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引自《红楼梦》 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 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画笔,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接着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 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在这庄严的气氛下,当

四大名著艺术特色

九年级优生培训(四) (四大名著专题) 班级姓名 一、四大名著艺术特色 一、《西游记》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吴承恩作。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西游记》,真可谓述变幻恍惚之事,寓玩世不恭之意,使人陶醉。 二、《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长篇小说。曹雪芹作。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创作的巅峰之作。它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这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作者语言艺术的高度运用,使人物具有更为丰富的生命和内容。《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它高妙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浸透并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 三、《水浒传》中国明代长篇小说。施耐庵作。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和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壮士形象。 四、《三国演义》明代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作。 《三国演义》反映了公元三世纪前后黄巾起义与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具体的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政治集团内部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历史情况。《三国演义》并不是简单的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智慧先知的诸葛亮;奸诈雄霸的曹操;忠贞勇毅的关羽;胸怀大志的刘备……这些英雄人物形象都融汇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认清这些艺术形象反映的实质,才能将《三国演义》理解得更透彻。而《三国演义》就是这样,将英雄本色诠释地淋漓尽致。 二、四大名著常见题目及答案 ⒈《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欲请出诸葛亮,它最初由徐庶推荐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徐庶,同时他也是进曹营一言不发的人。 ⒉《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是中了周瑜的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雅俗文化的艺术精品。《红楼梦》用简洁准确的白话文描写了众多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以凡人俗人,日常生活,爱情婚恋,人情百态,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作者在描写贾府这个诗书礼家、百年望族的日常生活画面时,以其非凡的才能做到小说的“文备众体”,并使这些韵文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描述的需要,成为小说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这部小说中,可以欣赏封建贵族士大夫的儒雅风流的生活,观瞻至情至性又不失瑕疵的大观园女儿 ,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风俗。《红楼梦》在诗性的高雅和小说的“俗性”的融合与升华中,永远焕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关键词: 诗词曲赋诗情通俗文雅 正文: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传统文学的百花园中,《红楼梦》无疑是开的最为绚丽的鲜花之一,是融合雅俗语言文化的艺术精品。 一、通俗易懂的《红楼梦》 《红楼梦》语言方面有意使之通俗化,形成“文不甚深,语不甚俗”风格。纯熟的白话,简洁、准确、文雅、优美,“即村妇顽童从旁听之,亦有点头会意处”说起《红楼梦》的通俗,读者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基本上读明白故事,弄清主要人物关系,也就能够读读红学著作了。 1、人物形象描写,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据统计《红楼梦》共写了480个人物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没有十全个美的人,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坏蛋。诚如薛宝钗语:“这些人物都是百个里挑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妙处,因此“家家喜闻,处处争购”。

贾宝玉对女儿有特别的偏爱,高举“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两种思想旗帜,对女奴的人格十分尊重,对她们的命运十分关心。鼓励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忘了自己被雨淋而提醒画“蔷”的龄官赶紧避雨,为保芳官和五儿瞒赃,祭金钏,吊晴雯;但一会儿贾宝玉又会因开门迟了一点而踢袭人;为跌扇子骂晴雯 ; 为碗枫露茶逐茜雪;甚至在金钏被打的严峻时刻。“一溜烟跑了”,自个儿到大观园里遛达:又与薛蟠鬼混,做贾芸的干老子…… 薛宝钗的礼仪端庄、贤淑能干,在大观园女儿中数第一,但她却嫁祸于黛玉。为逼死金钏的王夫人出谋划策,对哥哥卑劣行径的颠倒是非。特别当黛玉死后,众人都瞒着宝玉,宝钗却毅然决然说破,使宝玉放声大哭而昏死过去。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刘姥姥这个老村妇,满眼里珠围翠绕似画,新奇巴物念佛,倚老甘当女清客惹笑,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如“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声响就没了”——土话俚语,机智诙谐,似被众人笑,实质耍了大家,活脱脱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从事劳动而精通世情的农村妇女。 小跟班焙茗是个货真价实的“俗人”,打起架来,满口粗话,一口一个茗大爷,随着宝玉找祠堂、寻袭人、祭金钏,上学堂,成日价跟着宝玉跑腿打杂,做保镖,其所做所言,在别人眼里都是″没规距”,然而正因为把焙茗的俗语、俗情写活了,显示出一种净化人物心灵的“滑稽美”①。 2、叙事性语言,纡徐从容,款款道来。 写黛玉初进贾府,因尝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此后便以黛玉为中心。写贾府各层人物。写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写探春等姐妹相见,再写与王熙凤的相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浓墨重彩地渲染贾府这个实权人物。 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 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

浅谈《红楼梦》的艺术创新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的创新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为什么《红楼梦》会有如此高的评价?《中国小说史略》如此说来着:“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这说明创新是红楼梦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就《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将诗词赋予作品中、以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来阐述该作品艺术手法的创新。 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最突出的是“白描”。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是大量描写战场厮杀的场面,却极少运用到心理描写。曹公就在这方面大大的突破了传统的写法,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请看宝玉、黛玉的一次口角之后——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时刻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了。”宝玉是这个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呢?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无毫发私心了。怎么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的念头,我一提,你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因你立刻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

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这一段心里对白将封建贵族公子、小姐的性格特征刻画的细腻,生动,栩栩如生。 《红楼梦》所写不同于《水浒传》,粗人多,细人少,说话做事粗言村语、直来直去者多;《红楼梦》中是贵族之家,在主子中,识文认字的多,不识字的是极少数。因此,说话、做事拐弯抹角的,逗心计的,心里想的多,自然心理活动就多。尤其是宝玉和黛玉这两个男女主人公,恋爱的途程上,障碍多,曲折多,风波也多,宝钗和宝玉的“金玉”,就是制造摩擦的最突出的一个“尤物”。曹雪芹设计得很巧妙,“宝玉”、“金锁”不是在宝玉和黛玉手中,而是在宝玉和宝钗手中,于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就不断发生冲突,一提…金玉?,黛玉就像刀戳心窝子一样不痛快。其实,宝玉和黛玉始终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但中国封建社会的男女受封建意识和观念的影响,心里话是不可能随便说出口的,因此就引起了多层次的猜忌和误会,上面所引这段话,就是彼此猜忌所引起的。二人心里所想是一样的,面对面反而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心理上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人物性格上的一个特点。 又如《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段心理描写“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想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哪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厉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着?自己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曹公寥寥数语,

《红楼梦》中的的语言初探

《红楼梦》中的的语言初探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11级研究生李晓晓111017002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它的主体文字是北方白话,但又吸呐了一些文言文及其他多种文体的长处,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又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谣、联、赋、谜、令、方等等,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且又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拟写小说中人物所吟咏的诗词戏话,都能“按头制帽”(茅盾的评价),一一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且维肖传神,各不相犯,足见作者具有超级的忠实模写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红楼梦》蕴藏的方言 作为一部惊世之作,《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影响颇深,它不仅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语言文化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方面也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方言例证。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因其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兼容性特点而大量存在。关于《红楼梦》的语言问题,戴不凡曾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一文中指出,《红楼梦》一书不止使用了大量的北方方言。而且还运用了数量可观的吴语词汇。 《红楼梦》中的方言现象:方言的界定和判断历来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话题。虽然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对《红楼梦》中的方言属性有所了解。 (一)语音层面 语音是区分方言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拥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写作规范,正是由于发音习惯的不同,各类口音的存在使得方言有了存在的条件。语音层面的区别主要是指音调,韵母,声韵方面的差异,具体到《红楼梦》中则主要是指南方下江官话(扬州,南京附近)的使用。林黛玉是从南方迁到北京的,尽管在北京长居生活习惯等均有所改变,但至此带来的乡音却仍存在于活生生的对话中。作者曹雪芹也有意通过某些特定的语音技巧来刻画这个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红楼梦》。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叙事风格、艺术语言;《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代表;《红楼梦》的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红楼梦》蕴涵的丰富寓意;《红楼梦》的神话色彩;《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典小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上是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用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来引导读者认识生活。我们对古典小说所叙写的人物和事件很难指实,尤其是对那些历史现实和英雄传奇作品,由于讲说形式的深远影响,古典小说在刻划环境和人物时,很小用静态描写的笔法,而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状物写景,刻划人物性格。在叙事观点上,古典小说很难用第一或第三的叙事人称来限定,使用的是一种模糊叙事的手法,不同于现当代西方小说,而这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传达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讲求情节的奇险和完整,在风口浪尖上塑造人物,达到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也是古典小说的艺术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红楼梦》—即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通价值的少有杰作之一。《红楼梦》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 《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阅、研究,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的艺术特色、个性何在?这就必须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的内容简要以及写作主线。 一、《红楼梦》内容简析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蕴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很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济学家看《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悱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社会上还有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说法,自《红楼梦》出世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爱情婚姻悲剧说”、“四大家族心衰说”、“政治历史说”等等。但总的概括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二、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三、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四、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了解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写作主线: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鲁迅先生虽然非红学专家,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边就有一篇专讲《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它是人情小说,“人情”两个字就抓住了《红楼梦》的精神中心,然后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艺术他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即伏结,而且他还评论说《红楼梦》续本的好坏是经符不符合原著的伏线为标准的,何为伏线?就是书一开头处处句句里边有埋伏,里边藏着东西,它表面上是一层意思,但一细想,它是指的后边。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一个《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它的第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其实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这里面每一个埋伏,指的是后面一个人,而这个伏线一直贯穿着全书。 在运用伏线上,曹雪芹在布局上也是别具匠心,我们可以想一想,进怡后院的外人,只有贾芸和刘姥姥,而这两个人物重要无比,她们除了进怡红院还都找过王熙凤。而在《红楼梦》的最后,贾芸和刘姥姥都分别去狱内探望宝玉和凤姐,刘姥姥还救了巧姐,这两个人物构成了《红楼梦》最重要的收场人物。 总的来说,《红楼梦》的布局结构是两截,前边54回写的是过除夕,祭宗祠、家庭的盛会、荣国府的那重排场,一过54回,笔墨马上变了,家庭主要是写小姐、少奶奶、后半扇真正占据艺术舞台的已经不是那些人了,是那些各层各级的大丫环、小丫环、无名的女儿前半扇你看到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最后也是为了反衬后边的。 通过以上对《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思想及写作伏线的了解,本文再就《经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谈一

红楼梦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等描写,都具有很强的可信性。它还表现了作者对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等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和精到见解。《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红楼梦》对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丰姿,绝不限于文体和文学本身,各种姐妹艺术,包括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游戏,以及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服饰艺术、陈设艺术、编织艺术、风筝等手工艺术,至于茶文化、酒文化、果品、点心、菜肴、烹调等综合而成的饮食文化等,无不在书中有精妙卓绝的反映。举凡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与物质文明相伴而上升为某种文化形态、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事物,几乎都被博学多识、才艺绝伦的作家收入笔底、活现纸上,令后人赞叹不已。今天,“红楼文化”已伸展、渗入到各个文化艺术和生活领域,《红楼梦》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技巧和文化的结晶。 《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的成熟。在艺术上,她不仅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相媲美,而且可与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小说名著并列而无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同时代人早已发出了“传神文笔足千秋”的赞叹;脂砚斋等对这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之点和独到之处不乏有价值的评点;戚蓼生在为之作序时以“一声两歌,一手两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等评论,很有见地地道出了小说神妙的艺术手腕。鲁迅在概括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时更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给予高度的评价。《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无论是她的整体还是细部,都能引人入胜,开人心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探讨这部杰作的艺术经验、概括其艺术成就,成为红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热点,大致涉及到下述诸方面。一、从总体上看,《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她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红楼梦》是一部以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但并非作家的自传实录。从生活到艺术,期间经过了极大的提炼、改造、增删、虚构,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小说虽则是为“闺阁昭传”、写儿女真情,却展开了极其广阔繁富的生活画面。从贵族世家、宫闱内廷、官衙寺庙,到市井闲人以至村野细民,一幅幅生活图景联缀交织、剪接生发,要耗费作家多少心血!历来对于《红楼梦》的“百科全书”之誉,不过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赞叹描摹生活的丰富精微;实际上艺术创作更有其特殊艰辛之处,一切都要经过作家感情的熔铸、心灵的孕育,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小说所呈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人文景观,无不灌注着作家的血泪辛酸、人生体验。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血泪凝成、苦心经营的书,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红楼梦》就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与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与体现。“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与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就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就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就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与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就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就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就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她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就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就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就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与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就是:通过人物的行动与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就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就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就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就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就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与林黛玉。她俩的出身与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与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就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就是因宝玉就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就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就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与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得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特点鲜明突出。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大批,如迎春与探春,尤氏姊妹等。小说中,作者以特殊复杂的对比手法,同中求异,重复中求不重复,塑造了一大批外部相似却实质迥异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人物主导性格的手法,她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并不就是从个人好恶出发,随意将某个人写成好人,

《红楼梦》的诗意空间 聆听曹立波解读黛钗

[讲坛]《红楼梦》的诗意空间聆听曹立波解读黛钗 来源:交大日新网作者:曾华秋刘垚摄影协会发布时间:2010-11-26 https://www.doczj.com/doc/6916426975.html,/html/news/kongmuhu/20101126/22307.html 本站讯(实习记者曾华秋记者刘垚报道)11月25日晚,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曹立波女士做客第256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红楼人物的诗意空间——以黛玉宝钗为中心”的讲座。 曹立波女士谈红学。 曹立波以《红楼梦》在小说艺术、成书类型、人物塑造、描写重心、小说结构、思想认识和对传统婚恋观的挑战等七个方面的突破为索引,简要概述了《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她说,《红楼梦》不仅实现了由线性到立体网状的结构上的转变,更从思想上打破了之前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中“好人绝对好人,坏人绝对坏人”的观念束缚,实现了小说在思想层面上的历史性转变。此外,曹立波还引用书中原文“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并据此认为《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首部肯定与歌颂女性的书籍,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讲坛现场座无虚席。 (图片来源摄影协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立波认为,曹雪芹把自己的诗论附加在了“黛钗”身上,因为原文有这样一句话:“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义。若要随人脚踩而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而红楼的诗境空间亦是以“怀金悼玉”为主旨的。怀金即指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而悼玉则是指黛玉“没有婚姻的爱情”。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却同样有着凄凉不幸的境遇,不可不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人面桃花相映红梨花一枝春带雨 《红楼梦》中关于人物容貌的描写并非无中生有,究其文化渊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书中两大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以西施和杨贵妃为原型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正是《红楼梦》对林黛玉面部容貌的诗意描写。在宝玉眼中,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在此句中,“病”就是“美”的化身,病得重意味着美得多;而在他人眼中,黛玉同样是“多病西施”,“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第65回——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贾府裙钗)“……真合(自羡)压倒桃花”(第34回——黛玉题帕),因肺病及相思引起的发烧,在曹雪芹笔下便是“艳若桃花的病态美”,情到深处时,黛玉的桃花之美更是到达极致。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美则如梨花,丰润而淡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宝钗体态丰美,宛若杨贵妃。而在衣着打扮上,宝钗不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目录 摘要 (3) 一、《红楼梦》独特的语言,鲜明的个性 (4) (一)林黛玉独特的语言及鲜明的个性分析 (4) (二)贾宝玉独特的语言及鲜明的个性分析 (6) (三)薛宝钗独特的语言及鲜明的个性分析 (7) (四)王熙凤独特的语言及鲜明的个性分析 (8) 二、《红楼梦》精彩的语言,现实的生活的需要 (10) (一)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姥姥一进荣国府》中的片段赏析 (10) (二)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除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的片段赏析 (10) 四、《红楼梦》多种语言融会贯通,增强趣味性 (11) 五、《红楼梦》对话描写细腻,展现人物风采 (12) 六、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 (15)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典,它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更是我国汉语言艺术的宝藏。《红楼梦》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在雪芹笔下,其语言显得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故语言独特、维肖传神、精炼准确是其《红楼梦》语言的主要特点。代表我国古代小说最高艺术成就的《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家高度的语言艺术更博得了一代代读者的真心称道。在此文中首先探讨了《红楼梦》中典型人物丰富的语言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其次我着重分析了《红楼梦》精彩的语言中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最后欣赏了《红楼梦》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 关键字:《红楼梦》,语言,独特化,现实化,趣味性

雪芹是我国伟大的语言大师,文学大师。他的著作《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其艺术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出其右。其书将艺术表现力与思想容完美结合,将封建贵族的生活画面一一勾勒,将衰落的经过娓娓道来。在其语言艺术上,更是集百家之长,融各文学形式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为此,一部不朽之作将留于世人,独特的语言,鲜明的人物个性也将永存于你我心间。 一、《红楼梦》独特的语言,鲜明的个性 (一)林黛玉独特的语言及鲜明的个性分析 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我认为她真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美誉”。她虽然生活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深受礼教的压迫,但她依旧抬起高昂的头,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追求心中神圣的爱情。但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独特的语言及鲜明的个性。 在她的语言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她的尖刻。在第八回中这样写道: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寒酸中,黛玉的丫头雪雁给黛玉送手炉时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可以看出黛玉说话一语双关,讽刺了宝玉和宝钗,足见黛玉的语言尖刻。 从其形象上看,林黛玉首先是个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红楼梦艺术特色范文

红楼梦艺术特色范文 一、真实的艺术 《红楼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些除了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外,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 盾的关系;围绕着宝、黛的爱情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浑然天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读来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曹雪芹对人物的塑造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传统写法,他笔下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而且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览全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

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线索贯串始终。但作者不是用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l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二、对比鲜明的世界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巧妙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大观园以贾宝玉、林黛玉和一群处在被压迫地位的丫鬟为主,包括年轻的小姐们在内,是一个自由天真、充满了青春的欢声笑语的女儿国;而与之对立的男子世界,则在权威和礼教的外衣下,处处都是贪婪、腐败和丑恶。这男子世界以男性统治者为中心,还包括掌权的贵族妇人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以及执行统治者使命的老妈子等人。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又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以各个人物的主观思想形成的两股对峙势力:贾宝玉、林黛玉追求个性自由,背离封建礼教;薛宝钗、袭人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这两种势力的斗争反映了社会上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但是,薛宝钗、贾探春、袭人等又不同于一般统治者,尽管她们在主观上站到了封建势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