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化学电源的发展及展望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目标导航] 1.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2.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一、常见的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1)结构: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MnO2和NH4Cl作电解质。 (2)原理: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MnO2+2NH+4+2e-===Mn2O3+2NH3↑+H2O。 (3)缺陷与改进:锌锰干电池电量小,而且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会导致电器设备的腐蚀。改进措施:①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制成防漏电池;②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进行改进,制成碱性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 (1)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反应物,使充电、放电可在一定时间内 放电 电能。 循环进行。充电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是:化学能 充电 (2)常见的充电电池 ①铅蓄电池 负极是Pb,正极是PbO2,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溶液,常作汽车电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 ②镍镉电池 以Cd为负极,NiO(OH)为正极,以KOH为电解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但

镉是致癌物质,废弃镍镉电池如不回收,会严重污染环境。 ③碱金属中的Li是最轻的金属,活泼性极强,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3.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是通过燃料与氧化剂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燃料电池与火力发电相比,其燃料的利用率高、能量转化率高。与干电池或者蓄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等。 (3)以30%的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H2+4OH--4e-===4H2O(氧化反应); 正极:O2+2H2O+4e-===4OH-(还原反应); 总反应:2H2+O2===2H2O。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2)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3)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上被氧化。() (4)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答案(1)×(2)×(3)√(4)× 二、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先判断负极材料,然后再分析其反应特点,并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 (1)锌锰干电池(Zn—C—NH4Cl)的负极是Zn,其负极反应特点是锌本身失去电子生成Zn2+,Zn2+与电解质溶液成分不反应,负极反应式是Zn-2e-===Zn2+。 (2)铅蓄电池(Pb—PbO2—H2SO4)的负极是Pb,其负极反应特点是Pb失去电子生成Pb2+,Pb2+与电解质溶液中的SO2-4反应生成PbSO4,负极反应式是Pb -2e-+SO2-4===PbSO4。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 武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

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历史的回顾 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它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中孕育出生而成长起来的。生理学之父法国拉瓦锡(Lavaisier 1743-1794)在恐怖政权迫害之下,敢于冒天下之大不匙.首先提出了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正确概念。这就给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莫定了良好的基石.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莱比锡(Liebig)在拉瓦锡学派影响下,开始注意动植物机体的化学组成成分。他Ai慕尼黑建立了第一个类似生物化学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来到莱比踢的实}fL室学习因而形成了慕尼黑学派。学派中伏依提(Voit)提出了营养和能量代谢的重要性。这些冲国学者回到本国后都成为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当时这些学者和他们的学生的工作特卢、,是在理论的塞础上创立了许多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际上著名的我国生物化学家即孙弗林的亲宇学生和同工者,他们在血液分析方法中作出了巨大贡敲.文献中以弗林一一吴(Fol inwu)法名之。 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万斯赖克(Vanslyke)在弗林的鼓舞下对血液气沐介析、氛毯陡分析等方法不出了很大贡献。万氏在二十年代曾来中国任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化学系教授兼主任。1.123年吴宪教授自哈佛大学回国后即继承万氏职务。我国在廿年代尚无生物化学专业教学和杆研机构r仅少教医学院设有生物化学系。在30年代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秉志教授主持之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由怅宗汉教授筹备成二了生理学研究室,由郑集教授筹备生物化学研究室.这个研究室可算是我国第一个生物飞学专业机构0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入侵我国叶,中央大学医学院及生物研完室的两个生物化学实脸室均迁入成都华丙大学校园继续工作,齐晋大学同时亦迁入华大佼地,于是提供了学术合作的良好机会。这不(q 4-现在教学科研上,还体现在生物化学的学术活动上。例如由郑集倡导之“生物化学报告讨论会”和约同成都 生物化学及营养工作者组织之“成都生物化学会”,以及生物化学文献讨论会。这些学术活动对发展我la生物化学起了一定的良好作用。当时的“成都生物化学会”是我国第一个生417 St学专业的学术组织。1948牟郑集教授约同林国fl,,、万听等倡汉组织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并推万听、林国镐、李纷文、郑集、il f-树模、刘思职、兰天鹤等七人为筹备委员。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即将全而胜刊,学会茧未正式成立但已有萌芽。郑集教授于1940年在中央天学医学院于成都布后街成立生物化学研完听‘这是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研完沂,先后培养硕士级研完生川余名、其中有国内冲知名之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1947年兰天鹤留美归国,随身带回友人赠之一批生物化学基本仪器,即在华丙大学成立生物化学研究听。这是在郑集教授影响下医学院内设立之第二个生物化学研究所。除上述两个研究所冲.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还有一个小的生物化学研究室。英国在上海设立之雷士德研究所(Listerinstitute)在侯祥川教授主持下,对我国生物化学及营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我国没有一本中文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和实验教程。1938年郑集编写了“生物化学实p1手j}j,l (A Laboratory Manual of Biochemistry)正式在.成都华英书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手册。 12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报告简介 【名称】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 【编号】1373722 【价格】纸质版:19000元电子版:20000元纸质+电子版:21000元 【优惠价】¥13600 元 【电话】400 612 8668、、传真: 【邮箱】 【网址】-04/HuaXueGuanJiangDiaoChaFenXi.html 【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向客服咨询。 《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是专门针对化学灌浆产业的调研报告,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对化学灌浆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为客户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本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化学灌浆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谢意。 中国市场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学灌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版)首先介绍了化学灌浆的背景知识,包括化学灌浆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产业链结构,国际市场动态分析,国内市场动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形势对化学灌浆行业的影响,化学灌浆行业国家政策及规划分析,化学灌浆产品技术参数,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成本结构等;接着统计了中国主要企业化学灌浆产能、产量、成本、价格、毛利、产值等详细数据,同时统计了这些企业化学灌浆产品、客户、应用、产能、市场地位、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最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化学灌浆产能市场份额,产量市场份额,供应量、需求量、供需关系,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等数据统计,同时介绍中国化学灌浆行业近几年产能、产量、售价、成本、毛利、产值等,之后分析了化学灌浆产业上游原料、下游客户及产业调查分析,并介绍化学灌浆营销渠道,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建议,最后还采用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化学灌浆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及SWOT分析。 第一章化学灌浆产业概述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浅析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张友均 摘要:本文主要简要回顾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简述了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史;电力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1 引言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舞台,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究竟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呢?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下设的电力电子学会对“电力电子技术”的阐述是:有效的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设计理论以及分析开发工具,实现对电能高效能变换和控制的一门技术。对电能的高效能变换和控制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或波形等方面的变换。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自动化及各种电源系统等工业生产和民用部门。它是介于电力、电子和控制三大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遍及电力、汽车、现代通信、机械、石化、纺织、家用电器、灯光照明、冶金、铁路、医疗设备、航空、航海等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新的理论、器件、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与微控制器技术的日益融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必将不断地得以拓展,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智能电力电子时代。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2.1 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 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 、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是将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业化学相结合的学科,不仅是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成熟基础学科,也是充满朝气、与时俱进的学科。 1 化学工程的兴起 几千年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在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操作都是规模很小的手工作业。化学工程这一学科,是在19世纪后期随着大规模制造化学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发展而诞生的。 19世纪70年代,各种基础化学品的生产等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化学工业有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如索尔维法制碱中所用的纯碱碳化塔,高20余米,在其中同时进行化学吸收、结晶、沉降等过程,但是人们还没有从其中找出共有的规律。1880年,“化学工程”第一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Davis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课程,标志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1915年,本文由收集整理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提出了“单元操作”,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即使是不同的工艺,只要是相同操作单元就遵循的相同原理。 192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从化学系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1923年华克尔、刘易斯和W.H.麦克亚共同写的

《化工原理》一书出版,奠定了化学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的基础。 2 化学工程的发展 2.1 20世纪前叶,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在20世纪前叶,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许多化学工艺的问世,如美国用丙烯合成出异丙醇,被誉为是石油化工的开端。这些化学工艺的出现,许多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控制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相继诞生。 2.2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 三传一反 传递过程中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热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传热学,质量传递的理论基础是传质学,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将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引入传递过程的研究,使传递过程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1957年在第一届化学反应工程会议上确定了化学反应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范围,从而确定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概念。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三传一反的过渡。 20世纪60年代以后,化学工程的各个主要部分,石油化工,煤化工,有机合成,工业催化等蓬勃发展,化学工程作为化学工艺和化学工业的理论指导,化学工艺对化学工程的过程体现,化学工业对化学工程的广泛应用,三者相互促进,化学工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3 20世纪末至今,化学工程与新技术学科和计算相结合

化学电池发展现状

化学电源发展现状: 化学电源通常称为电池,其中包括原锂电池、蓄电池、贮备电池和燃料电池。当今,化学电源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如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办公和工业自动化等方面)、人民日常生活以及卫星、载人飞船、军事武器与装备等各个领域。化学电源技术以新材料科技为基础,与环保科技相关联,与电子、电力、交通、信息产业相配套,与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相适应,特别是作为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 接关系到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化学电源技术与产业已成为全球关注与致力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 电池工业和电池市场的发展。2000年1月20日,中央电视台广播了一条消息,我国 年生产电池已达140亿只,国内年消费电池量也达到了60亿只,人均消费量为5只,由此奠定了中国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进而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设备等的巨大需求,我国电动车锂电池工业,特别是新型、小型二次电池生产迅速崛起。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随身听、学习机、电子按摩器、助听器、美容器、电子温度计、电子血压计、电子玩具等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对电动助力车、电动摩托车、混合电动车及纯电池或燃料电动车辆的市场正在形成和逐步扩大,为其配套的新型电池将向 小型、轻便、高能、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内地的电池制造商数量 超过了3000家,2005年度各类电池出口数量总值为222亿只以上,同比增长4%, 创汇额超过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电池制造商正在更新其生产技术并更新其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以满足20%~60%的预期出口增长,中国也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进出口大国。化学电源产业在我国 迅速崛起,势头必将在“十一五”持续下去。 从市场分布看,最大的电池市场在美国、日本、欧洲,约占全球电池市场的60%。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电池市场有了很大增加。近几年来,全球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 约为5%,我国约为15%。一次电池中,碱性锌锰电池增速最快,二次电池中,普通 铅酸电池和镉镍电池的增速趋缓,密封铅酸蓄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增速最快。 此外,新型高能电池发展很快,例如燃料电池、电化学电容器、锌镍蓄电池、金属燃 料电池等依然受到极大的重视,并不断取得技术进步。

化学发展简史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关于化学的进展,我国古代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体现在冶金、造纸、陶瓷和中草药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中国化学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成果,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下面按时间前后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化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1.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先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2.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

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3.蔡伦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4.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5.华佗 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6.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HgS 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

化学电源结课论文.

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摘要:质子交换膜一直以来都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研究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质子交换膜的种类不断增加,其性能也不断提高。目前,质子交换膜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全氟磺酸(PFSA)型质子交换膜及其改性膜;(2)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3)磷酸掺杂聚合物膜;(4)基于聚苯并咪唑的质子交换膜,本文对这几种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改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bstract: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has always been a research focus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In the past decades,the number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has increased and its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constantly.At present,the type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1)perfluorosulfonic acid(PFSA)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its modified membrane;(2)sulfonated polyme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3)phosphoric doped polymer film;(4)based on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of polybenzimidazole,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se several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Keywords:proton exchange membrane;The modification;Research progress.

市场分析-中国化工的长期发展趋势doc12)(1)

市场分析:中国化工的长期发展趋势 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和产品价格的回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行业利润率稳步提高,未来仍是逐步消化现有产能的过程,我们判断化工原材料行业景气周期总体处于上升阶段。 特殊化学品仍是中国化工的投资热点 中国现阶段投资的最主要逻辑之一是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而特殊化学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里最符合这两大投资逻辑的子行业。改性塑料、增强复合材料、有机硅、MDI的行业发展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于材料品质要求的提高,染料助剂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于纺织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资源类股票我们继续看好钾肥 资源类股票具有良好的投资属性:模式简单而稳定。但由于油价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下游发展空间,我们在资源类股票中主要看好盐湖钾肥( 39.71,-1.26,-3.08%);磷化工和其他资源类化工行业仍略逊一筹。 提高化工原材料行业评级至“谨慎推荐” 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自身结构性的转变,整个行业盈利能力表现出好转的迹象。 电石法PVC表现出很强的成本竞争力;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纯碱行业的经营趋于好转;而氨纶、粘胶等化纤随着前期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之下,行业景气向好。我们提高化工原材料行业评级至“谨慎推荐”,继续推荐受益于氨纶行业强劲复苏的BDO龙头山西三维( 24.33,-1.10,-4.33%)和受益于技术进步的柳化股份( 17.40,-0.29,-1.64%)。

继续维持特殊化学品“推荐”的投资评级 对于突破周期性局限,具有典型技术进步特征的优质特殊化学品企业,我们认为其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具有成为中国市场上Tenbagger的潜力。我们继续维持特殊化学品子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并重点推荐特殊化学品领域的金发科技、新安股份、烟台万华、传化股份、德美化工等。 摘要 07年下半年,我们的整体思路仍是寻找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同时照顾到化工原材料领域景气周期向上的现实,重点关注了其中的阶段性投资机会。同时我们关注到无论是特殊化学品还是原材料领域,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都已成为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 化工产业链两端的特殊化学品制造业和钾肥仍是良好的投资标的。特殊化学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里最契合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两大投资逻辑的子行业。改性塑料、增强复合材料、有机硅、MDI的行业发展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于材料品质要求的提高,染料助剂的发展则取决于人们对于纺织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钾肥行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对自然资源的垄断,其业务模式简单、稳定,未来成长性明确。 对于化工原材料,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自身结构性的转变,氨纶、差异化高档化纤等在06年已逐步开始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氨纶的强劲复苏又带动了上游BDO生产企业;氯碱、纯碱等大宗原材料的周期也已开始向上,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论文 0808030317 刘玉涛

燃料电池发展及应用 刘玉涛0808030317 摘要:介绍了燃料电池的性能特点,简述了日本、美国和中国燃料电池研究发展状况,展望了燃料电池在电站、微型电源及车辆、航天航空和海洋潜艇动力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健词: 燃料电池、性能、应用前景 燃料电池是继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方式,是电力能源领域的革命性成果,其显著特点是发电效率高,可长时间连续工作,无污染,无噪声,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还具有工作温度低、无烟雾排放、伪装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军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及精神文明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与日俱增。开发新能源须考虑到能源的高效使用和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燃料电池发电效率高,不产生C02等温室气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清洁能源。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这一技术。 1燃料电池的特点 燃料电池(Fuel Cell )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连续地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由于大多数电池包括各种原电池、蓄电池和储备电池等,都只能用于短时间、小范围、低电压、小电流的局部供电,不可能发展成发电设备;而燃料电池却展现特殊的发展前景,其燃料和氧化剂分别储存在电极之外,使用时只要连续不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供给燃料电极和氧化剂电极,它就可以不断工作,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用作,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主要有氢、甲醇、联氨、甲醛、煤气、丙烷和碳氢化合物等,用作氧化剂的有氧、空气以及氯溴等卤族元素。 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等组成。它的主要优点是:1)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0%一80%; 2)洁净,无污染,噪音低,隐蔽性强; 3)模块结构,适应不同功率要求,灵活机动; 4)比功率大,比能量高,对负载的适应性能好;5)可实现热、电、纯水联产。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用电化学 论文作业 题目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制药134班 姓名郭莹莹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展燃料电池对于改善环境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燃料电池的优点,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转换装置应用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燃料电池( Fuel Cell,FC) 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按电解质分类,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磷酸燃料电池( 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碱性燃料电池( Alkaline Fuel Cell,A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及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Fuel Cell,MCFC) 等。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主要部件包括: 膜电极组件(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双极板及密封元件等。膜电极组件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阴阳极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电解质隔膜组成。电解质隔膜两侧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与氧还原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反应产物为水。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节单电池工作电压仅为0.7 V 左右。为了满足一定应用背景的功率需求,燃料电池通常由数百个单电池串联形成燃料电池堆或模块。因此,与其它化学电源一样,燃料电池的均一性非常重要。燃料电池发电原理与原电池类似( 见图1) ,但与原电池和二次电池比较,需要具备一相对复杂的系统,通常包括燃料供应、氧化剂供应、水热管理及电控等子系统,其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类似。理论上只要外部不断供给燃料与氧化剂,燃料电池就可以续发电。 图1 PEMFC 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从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100 多年的历程。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

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标题: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摘要:IUPAC从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化学界的一种权威,尤其是它制定的命名规则更是化学界的法则,而中国化学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也是成果斐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中国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化学界和IUPAC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两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使化学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果! 关键词: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IUPAC)中国化学共同发展

一、IUPAC的简介 (一)IUPAC的成立与发展 IUPAC 成立于1919 年,它是由世界各国化学会或科学院为会员单位组成的一个非赢利性质的学术机构。现在有会员国43个。还有一些观察员国家(并非IUPAC 正式成员组织,不交纳会费,也没有选举权,如罗马尼亚化学会、保加利亚化学会、巴基斯坦化学会等16 个国家的化学会) 。另有31 个附属机构和大约250 个企业会员。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3M 公司、契巴-加基公司、以及中国的上海石化都是它的企业会员。 IUPAC是顺应国际社会对于化学方面日益强烈的标准需求而诞生的。由于19 世纪后期全球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化学物质的原子量、测定方法、化合物命名及符号等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早在1860 年Kekule 就倡议组织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这些会议的结果就是1892 年的日内瓦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进入20 世纪后,化学家的国际合作更多了。在1911 年, 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合会( IACS) 在巴黎开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元素和有机物的命名、原子量标准、物理常数标准、编辑出版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关于出版格式的标准、关于防止同一文章重复发表的办法。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1919年于罗马正式成立了IUPAC。 百年来, IUPAC 把全世界化学工作者团结在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赢得了声誉,大家熟悉的IUPAC 命名法、IUPAC 原子量国际标准都是在化学界具有立法性质的规定。IUPAC是隶属国际科联( ICSU) 的一个专业国际性学会(另外还有IUPAP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学联合会; IUPAB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学联合会等等) ,它团结、组织了全球化学家,是在各国际专业学会中组织较为完善,活动较好的一个。IUPAC 还向其他国际组织如WHO(世界卫生组织) , 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 ISO (国际标准组织) 等提供有关化学方面的建议和标准。 (二)IUPAC的组织介绍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又译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化学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各国化学会的一个联合组织。以公认的化学命名权威著称。命名及符号分支委员会每年都会修改IUPAC命名法,以力求提供化合物命名的准确规则。 IUPAC 也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会员之一。 IUPAC是非政府、非营利、代表各国化学工作者组织的联合会,其宗旨是促进会员国(Member Countries)化学家之间的持续合作;研究和推荐对纯粹和应用化学的国际重要课题所需的规范、标准或法规汇编;与其他涉及化学本性有关课题的国际组织合作;对促进纯粹和应用化学全部有关方面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实现上述宗旨中尊重非政治歧视原则,维护各国化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权力,不得因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而遭受歧视 联合会由理事长领导,下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并由秘书长和司库组织秘书处。理事会领导七个专业委员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化学委员会。 其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由理事长、秘书长、司库、前任理事长、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不少于十名的当选理事组成。理事长任期两年,任满后由副理事长升任,副理事长由选举。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用电化学 论文作业题目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制药134班 姓名郭莹莹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展燃料电池对于改善环境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燃料电池的优点,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转换装置应用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燃料电池( Fuel Cell,FC) 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按电解质分类,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磷酸燃料电池( 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碱性燃料电池( Alkaline Fuel Cell,A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及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Fuel Cell,MCFC) 等。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主要部件包括: 膜电极组件(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 、双极板及密封元件等。膜电极组件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阴阳极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电解质隔膜组成。电解质隔膜两侧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与氧还原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反应产物为水。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节单电池工作电压仅为0.7 V 左右。为了满足一定应用背景的功率需求,燃料电池通常由数百个单电池串联形成燃料电池堆或模块。因此,与其它化学电源一样,燃料电池的均一性非常重要。燃料电池发电原理与原电池类似( 见图1) ,但与原电池和二次 电池比较,需要具备一相对复杂的系统,通常包括燃料供应、氧化剂供应、水热管理及电控等子系统,其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类似。理论上只要外部不断供给燃料与氧化剂,燃料电池就可以续发电。 图1 PEMFC 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从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 100 多年的历程。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点问题。近20 年以来,燃料电池这种高效、洁净的能量 转化装置得到了各国政府、开发商及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便携式电源、分散电站、航空及水下潜器等民用与军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电站及便携式电源等均处于示范阶段,在商

化学电源的发展

化学电源的发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介绍了化学电源的特点、分类,总结电源发展热点,展望了化学电源应用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化学电源;发展历史;绿色化学电源;展望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消耗能量将急剧增加,而且需要提供能量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化学电源作为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一种装置,不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且可以是再生性能源,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以有着其它能源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化学电源的广泛使用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是人类物质文明提高的需要。二者的迅速发展也促进化学电源的生产与研究的迅速发展。 1.化学电源的发展历史 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常见的电池大多是化学电源。它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日常生活方面均获得广泛应用。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是在1800年由意大利人Alessandro V olta发明的。这个电池由铜片和锌片交叠而成,中间隔以浸透盐水的毛呢。电池的发展史由1836年丹尼尔电池的诞生到1859年铅酸电池的发明,至1883年发明了氧化银电池,1888年实现了电池的商品化,1899年发明了镍-镉电池,1901年发明了镍-铁电池,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处于一度停滞时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池技术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首先是为了适应重负荷用途的需要,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1951年实现了镍-镉电池的密封化。1958年Harris提出了采用有机电解液作为锂一次电池的电解质,20世纪70年代初期便实现了军用和民用。随后基于环保考虑,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镍-镉电池在20世纪初实现商品化以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可代替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自然成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1990年前后发明了锂离子电池。1991年锂离子电池实现商品化。1995年发明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为隔膜和电解质)1999年开始商品化。现代社会电池的使用范围已经由40年代的手电筒、收音机、汽车、和摩托车的启动电源发展到现在的40-50种用途。小到从电子表手表、CD唱机、移动电话、MP4、MP5、照相机、摄影机、各种遥控器、剔须刀、手枪钻、儿童玩具等。大到从医院、宾馆、超市、电话交换机等场合的应急电源,电动工具、拖船、拖车、铲车、轮椅车、高尔夫球运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站用电池、导弹、潜艇和鱼雷等军用电池。还有可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专用电池等。电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2.化学电源的特点 (1)能量转换效率高:如果把化学电源与当今人类普遍利用获取电能的手段——火力发电相比较,其功率和规模确实远不及后者;然而就其能量转换效率而言,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从理论上讲可以达到100%。因为火力发电属于间接发电,能量转换环节多,受热机卡诺循环的限制,效率很低,约有60~70%的热量白白浪费。而化学电源是直接发电装置,以燃料电池为例,实际效率在60%以上,在考虑能量综合利用时其实际效率高于80%。

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及其展望

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及其展望 摘要:本文从我国海洋化学发展概况、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探究以及我国海洋化学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海洋化学发展状况,为了解我国的海化发展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发展;分析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和匮乏,海洋将成为支撑地球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不可缺的赖以生存环境和资源宝库。而要开发利用海洋,则离不开海洋化学的发展。 海洋化学学科包括了化学海洋学研究和应用海洋化学应用研究两个分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及其与之相关的邻近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化学资源利用技术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中国的海洋化学发展尽管历史可追朔到千年前,但系统发展是近五十年的事情。 海洋化学在我国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理论上,支撑了我国化学海洋学学科的基础体系,促进了海洋科学乃至地球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技术研发上,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物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化学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和关键领域,在解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海洋化学发展概况 我国国内海洋化学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化学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主要分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是当今国际地学的国际前沿。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上,我国有着重要进展,其主要标志是2004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这本专著的研究涉及中国近海主要典型海域的陆架生态系、河口生态系和珊瑚礁生态系,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侧重。渤海主要研究沉积物中氮、磷、硅的迁移、转化特征,黄、东海侧重研究海水中碳、氧同位素的分布变化,生态环境演变和碳源汇的研究,而南海的北部特别是珠江口外研究其生态环境,南沙珊瑚礁生态系则主要研究沉降颗粒物中生源要素与非生源要素的循环过程。

科学家谈化学-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白春礼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中心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一、50年来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中国的近代化学在明末清初由欧洲传入,而明显的发展则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以后。中国现代化学的迅速发展则是建国以后的事。 1.发展历程 我国化学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55年) 1949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的21个研究所中,有物理化学研究所(上海)和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至1956年科学院化学类研究所已有4个,分别是有机所、大化所、应化所和化学所。当时高等院校也有一支研究力量,在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学报》上1954~1957年共发表论文215篇,其中高等院校的成果就有104篇。 新中国成立后,有机化学方面:利用我国生物资源开展天然产物化学(尤其是中草药)的研究、合成抗生素类药物和甾体激素;物理化学方面开展了量子化学、晶体化学、热化学、胶体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的无机合成工作是以工业生产为先导的,1953年对侯德榜改进和发展的制碱法进行了生产规模的设计,1964年开始推广。除了制酸、氯碱和肥料工业获得大规模发展之外,我国已能对60多种元素的化合物进行不同规模的生产,品种近400种。 我国分析工作者在着重建立和改进经典分析方法(化学分析)的同时,开始发展仪器分析方法,白手起家,建成了包括无机、微量有机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内的相当完整的科研体系和有效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建国初期对微量和半微量定性分析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即开始研究超微量分析,同时改进了基于燃烧的各种测定方法。 为了尽快地进行经济建设,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方针指导下,一些新的学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高分子就是一个代表。 1952年,国家交给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两项任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与聚己内酰胺(卡普纶,今名锦纶)的试制与工业化数据。这两项都属于高分子化学,成为中国早期的高分子工业。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全国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委员会,负责规划、安排、协调全国高分子科研和生产工作,并于1954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高分子学术会议,宣读研究论文30余篇。 中国的元素有机化学也是50年代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各高等学校分别担负。在最初几年里,结合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元素有机化学主要在3个方面做了工作。一是结合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制备锑有机化合物,1950~1957年间,先后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患者76万人,治愈率达90%,应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黑热病患者60万人,永久治愈率达97.4%;二是结合农业药剂研究有机磷化合物,1950年北京农业大学合成了1605农药,改良了国际上通用的生产方法,并于1951年进行小批量生产;第三方面是为了满足中国工业生产发展对新材料的需要,开展了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的研究。 解放后开始建立起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有机玻璃的化学工业。 据统计,到1955年,在专门的化学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中,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占48.5%,物理化学占14.2%,分析化学占20.9%,生物化学等占13.4%,而无机化学仅占3%。这些数字反映着当时中国的化学研究在不同领域内大致的发展状况。 (2)第二阶段(1956~1966年) 1956年,国务院着手编制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对我国化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科学院又分别在广州、成都、兰州、新疆、青海、北京、上海、山西、福建等地新建了9个新的化学类研究所。重视基础研究与完成国家急需的重大应用任务相结合,是这一时期我国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