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10 日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年级08春层次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姓名廉利萍题目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框构涵顶进施工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本论文文献材料收集详实,所得数据合理,图表运用得当,数据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

评阅教师

意见评阅教师:

年月日

答辩小

组意答辩小组负责人:

年月日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级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设计(论文)题目: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一、设计(论述)内容:

结合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针对立体交叉框构涵顶进施工的特点,研究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如何组织好框构涵施工顶进,保证立体交叉框构涵施工科学合理。

二、基本要求:

从工程实际出发,通过对框构涵的自然状况,工程概况的了解,对框构涵施工提出人力组织要求及职责、施工方法和各项保证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从而保证框构涵合理工期内,安全、高质的完成施工,并且保证投资合理性。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结合施工实际,研究框构涵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重点是施工、顶进过程中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施工中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如何保证营业线施工安全、行车安全。

四、主要技术指标: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2.开题报告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

3.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搞要、关键词(3至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5.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慨述等)、论文主体、结论。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文字应在15000字以上;

6.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

7.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有关图纸、计算机源程序,如果安排有毕业实习,需提供毕业实习报告等。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论文要用统一的毕业论文用纸,用中文打印(B5)或手写。手写每页20行,每行20-22字,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

对字体和字号的要求如下:题目用一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黑体字;第一层次(一)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一))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1)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1))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以下标题和题序与第四层次同。

下达任务日期:2010年01月19日

要求完成日期:2010年05月10日

答辩日期:2010年06月5日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题目: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报告人: 2010年2月26日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兴起,列车速

度越来越快。为了不影响行车,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原有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立体交叉改造施工框构涵顶进是主要的施工方法。合理框构涵顶进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框构涵涵体质量,保证行车安全上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工程概况,对框构涵顶进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人员组织机构及职责,顶进框构涵的施工方法,及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保证措施。重点是涵体预制、涵体顶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及保证行车安全的保证措施。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在框构涵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描述,对施工作业起到个了指导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施工组织者合理的调配人员,指导作业人员按照科学标准的施工方法施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合理,从而保证工程在合理的工期内,安全、高质的完成,保证投资最合理化。

三、研究方案

本毕业设计研究框构涵顶进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涉及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框构涵预制、顶进的施工施工方法,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保证措施。

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项目部所需人员,并对各岗位人员提出岗位职责。

2、对底板和后背墙,箱体的底板、边墙、顶板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等的技术要求,以及既有线路加固,顶级等整个过程提出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3、对涵体预制和顶进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既有营业线行车安全、施工进度、文明施工等作出各种保证措施。

四、进度安排

1月19日-2月2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月26日-4月19日

划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撰写论文。

4月20日-5月10日

划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五、指导教师意见:

题目符合当前铁路的发展要求,研究方案可行,进度安排合理,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

指导教师:赵莉

中期报告

题目: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报告人:

一、总体设计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在既有线平交道口改成立体交叉,为保证铁路运营的正常进行和行车安全,预制框构桥顶进是主要的施工方法。针对立体交叉框构涵顶进施工的特点,研究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如何组织好框构涵施工顶进,保证立体交叉框构涵施工科学合理。重点是施工、顶进过程中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施工中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如何保证营业线施工安全、行车安全。

二、框架(框图)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述

3、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责任和权限

4、施工进度安排

5、施工方法

6、管理措施

7、各种图表

三、进展情况

已经完成框构涵预制、顶进等施工方法,其他部分还在进行资料搜集汇总,基本部分成形,后面还需继续努力。

四、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按照进度计划进行,确定的整体思路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框架结

构合理,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

结题验收

一、完成日期

2010年5 月10 日

二、完成质量

论文基本上符合要求,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铁路企业特点完成论文,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如能多增加实际运用中具体案例说明问题会更好。

四、结论

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态度较认真,基本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总结现场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与老师联系、沟通。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初稿的写作,并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基本上达到了论文的写作要求。经检查可以结题。

指导教师:

2010年5 月10 日

中文摘要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在既有线平交道口改成立体交叉,为保证铁路运营的正常进行和行车安全,预制框构桥顶进是主要的施工方法。

框构涵中心定至辽溪线DK27+737.709,下穿既有辽溪线,对应既有辽溪线里程为K24+090.509。本段线路位于辽溪线辽阳至安平区间。框构涵为1-5m,全高6.68米,顺公路方向主体长12.4米。框构涵主体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筋用HRB335(Ⅱ级)钢筋及Q235(Ⅰ级)钢筋。工期为采用C

35

2010年3月10日至2010年6月30日。

涵体预制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涵体的施工质量。选择合理的顶进设备,通过对线路进行加固,顶进挖土时合理组织保证顶进不至于“扎头”“抬头”,保证顶进安全,行车安全。通过对框构涵的自然状况,工程概况的了解,对框构涵施工提出人力组织要求及职责、施工方法和各项保证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从而保证框构涵合理工期内,安全、高质的完成施工,并且保证投资合理性。

关键词: 提速平改立施组质量安全

English Abstract

China railway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railway six times greater speed, train faster,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ingJiaoDaoKou instead of existing in PingJiaoDaoKou interchanges, interchanges, to ensure the change of

normal railway operation and safety, prefabricated frame structure bridge into is the main construction method.

Fixed frame culvert Center to the Liao Xi line DK27 + 737.709, under the Liao Xi lin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Liao Xi routes to K24 + 090.509. Frame culvert to 1-5m, 6.68 meters Road in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long 12.4 m. The frame of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s: use of the culvert C35 concrete, reinforced with HRB335 (IIB) reinforced and Q235 (reinforced). For the 2010 March 10 to 30 June 2010.

The constru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culvert metho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ensuring tha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Selecting the right equipment, by jacking on line for strengthening, of jacking digging time reasonable guarantee jacking not "tied up" a " survey of understanding, on frame construction proposed organization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construction design content, thereby ensuring that frame culvert reasonable duration, security, , and ensure that investment.

Keyword:speed , Flat change made,Construction group known design,Quality,safety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 -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 - 1 -2.1工程概况 .................................................................................................................... - 1 -2.2自然地理特征............................................................................................................. - 2 -2.3主要工程数量............................................................................................................. - 2 -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和权限 ........................................ - 3 -3.1组织机构表:............................................................................................................. - 3 -3.2项目经理部人员职责及权限..................................................................................... - 3 -3.2.1 项目经理职责及权限............................................................................................. - 3 -3.2.2 项目副经理职责及权限......................................................................................... - 4 -3.2.3 技术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 4 -3.2.4 安全、质量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 4 -3.2.5 物质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 4 -3.2.6 设备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 5 -3.2.7 计财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 5 -

3.2.8 工(班)长职责及权限......................................................................................... - 5 -3.2.9 操作人员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 5 -第四章施工进度安排..................................................................... - 6 -

4.1 开、竣工日期............................................................................................................. - 6 -4.2 总体进度安排............................................................................................................. - 6 -第五章施工方法 ............................................................................ - 6 -

5.1 施工准备 .................................................................................................................... - 6 -5.2 基坑开挖 .................................................................................................................... - 7 -5.2.1 工作坑开挖 ............................................................................................................ - 7 -5.2.2 基坑降水 ................................................................................................................ - 7 -5.3滑板及后背.................................................................................................................. - 8 -5.3.1 滑板 ........................................................................................................................ - 8 -5.3.2 后背 ........................................................................................................................ - 9 -5.4 框构涵涵身预制........................................................................................................... - 9 -5.4.1 底板 ........................................................................................................................ - 9 -5.4.2 边墙 ...................................................................................................................... - 10 -5.4.3 顶板 ...................................................................................................................... - 12 -

5.4.4 施工缝 .................................................................................................................. - 13 -5.4.5 框构涵混凝土养护............................................................................................... - 13 -5.4.6 框构涵防水层施工............................................................................................... - 13 -5.5 线路架空 .................................................................................................................. - 14 -5.5.1 挖孔桩施工 .......................................................................................................... - 14 -5.5.2 便梁安装 .............................................................................................................. - 15 -5.6 顶进施工 .................................................................................................................. - 17 -5.

6.1 千斤顶的选用....................................................................................................... - 17 -5.6.2 顶进设备安装....................................................................................................... - 17 -5.6.3 试顶 ...................................................................................................................... - 19 -5.6.4 顶进前准备 .......................................................................................................... - 19 -5.6.5 顶进 ...................................................................................................................... - 20 -5.7 线路恢复 .................................................................................................................. - 22 -5.8 附属工程 .................................................................................................................. - 23 -第六章管理措施 .......................................................................... - 23 -6.1 质量管理措施........................................................................................................... - 23 -6.1.1 组织保证措施....................................................................................................... - 23 -

6.1.2 严格执行标准方针............................................................................................... - 23 -6.1.3 过程控制 .............................................................................................................. - 24 -6.1.4 检验与实验措施................................................................................................... - 24 -6.1.5 强化施工管理措施............................................................................................... - 25 -6.1.6 重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26 -6.2 安全管理措施........................................................................................................... - 27 -6.2.1 安全目标 .............................................................................................................. - 27 -6.2.2 安全生产保证系统............................................................................................... - 27 -6.2.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7 -6.2.4 工程施工安全要点............................................................................................... - 28 -6.2.5 行车安全 .............................................................................................................. - 29 -6.2.6 人身安全部分....................................................................................................... - 29 -6.3 工期控制措施........................................................................................................... - 30 -6.4 环境保护措施........................................................................................................... - 31 -6.4.1 环境保护措施....................................................................................................... - 31 -6.4.2 地下、下上管线及电缆保护措施....................................................................... - 31 -6.5 文明施工措施........................................................................................................... - 32 -

6.6 雨季、夜间保证措施............................................................................................... - 32 -附表1 ..................................................................................................................................... - 34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 - 34 -附表2 ..................................................................................................................................... - 35 -施工任务划分及劳力配置表................................................................................................. - 35 -附表3 (36)

施工进度横道图 (36)

参考文献 (3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依据沈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辽溪线DK27+737.709平交道口改建框构涵施工图设计》文件;

2. 依据铁道部《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3. 依据铁道部《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4. 依据铁道部《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5. 依据铁道部《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6. 依据铁道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7. 采用铁道部《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

8. 采用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9.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10.《沈阳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化办法》(沈铁总发[2009]75号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 工程概况

1、框构涵位置:框构涵中心定至辽溪线DK27+737.709,下穿既有辽溪线,对应既有辽溪线里程为K24+090.509。既有线为II级铁路。本段线路位于辽溪线辽阳至安平区间。

2、框构涵结构形式:框构涵为1-5m,全高6.68米,顺公路方向主

体长12.4米。

3、框构涵主体建筑材料:采用C

35

混凝土,钢筋用HRB335(Ⅱ级)钢筋及Q235(Ⅰ级)钢筋。

4、施工方案:框构涵采用现场预制,架设加固线路,顶进就位的方法施工。

2.2 自然地理特征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坡积与洪积地层,主要地层分三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黑色,多以粉质粘土为主,硬塑状态,包含物多为建筑与生活垃圾,絮状结构,此层底埋深在0.3~1.1米间,此层分布普遍,厚度不均匀。

2、粉质粘土:黑色,湿,硬塑状态,包含物为少量砾石与植物腐蚀根须,絮状结构,无光泽反映,干强度较大,中等韧性,此层底埋深在1.0~1.7米间,此层分布普遍,厚度不均匀。地基承载力σ0=120kPa。

3、圆砾:黄色,卵石和砾石含量大于50%,各种粒径齐全,级配良好。此层顶面埋深在1.0~1.7米间,分布普遍,此层较稳定。地基承载力σ0=350kPa。

2.3 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里程

孔径

(m)

涵长

(m)

顶进长

度 (m)

涵身砼

C35(m3)

备注

1 DK27+737.70 5 12.4 18.877 147.95

9

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和权限

3.1 组织机构表: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物质负责人

计财负责人

设备负责人

3.2 项目经理部人员职责及权限

3.2.1 项目经理职责及权限

具体执行质量体系要素与质量活动内容,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对项目经理部的单项工程及特殊过程的产品生产、负责按施工指导文件,施工规范标准,合理配备所需资源,对生产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责生产所需机具设备的平衡管理,保证生产正常有序进行;负责安全质量管理及安全技术装备的使用管理;负责产品交付前的防护及保修期间服务;负责提报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计划。

3.2.2 项目副经理职责及权限

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组织与过程管理,并对施工生产的指导、协调、平衡、确保质量要素得到正确执行,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负责施工组织与方案的执行,协调工区班组生产衔接,监督工区操作质量与作业纪律的管理。

3.2.3 技术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负责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按施工设计,文件图纸做好现场调查,实际测量、定位,技术交底,下达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方法,负责执行结果及原始资料记录的填写;负责各工序的衔接,跟踪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有权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对施工生产过程形成的成品、半成品,项目经理部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制定搬运方案。

对违反规范要求,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有权制止或越级上报。

3.2.4 安全、质量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具体安全质量标准的检验与监督;负责生产过程中检验和试验、检查、测量和试验设备;检验状态的具体操作控制,填写各种记录;对发现不合格报单,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3.2.5 物质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负责所辖范围内物质管理工作;按各自分工权限负责物资采购工作;负责产品搬运,贮存及不合格品的管理,并对产品验证检验,计量及可追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拆除铁路既有盖板箱涵原位顶进框构桥施工技术 摘要:铁路提速引起既有线进行改造,既有桥涵因标准低和年久失修,需要进行更换,拆旧涵顶新桥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施工,本文介绍了黑宝山站至黑金站间拆除既有2-4.8米盖板箱涵顶进新的1-8米框构桥施工,施工中克服了线路加固、拆除旧盖板涵顶进中的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既有线路拆除盖板涵框构桥顶进 1、工程简介 该工程是嫩江至黑宝山货运专线工程,为依科特车站改造增加到发线而设。框架桥位于嫩黑线GK106+346处,因原位处2-4.8m涵洞盖板受损严重,该涵已被嫩江铁路公司列为危桥无法进行接长施工而更改为1-8.0m钢筋混凝土框构顶进。 2、顶进施工组织 2.1 路基防护桩 新框构桥顶进时不拆除既有涵两侧边墙,因框架桥桥体预制时距既有涵较近,且框构桥桥体顶进时工字钢横梁未搭在框构主体前,为防止既有涵洞入口两侧的翼墙发生塌方,在顶进前端路肩左右两角做防护桩。防护桩每侧3根,防护桩桩径1.25米,靠近线路侧两根桩桩长15米,桩中心距不大于1.5米,桩中心距既有线路中心4.0米。靠近既有涵防护桩桩中心距既有涵洞基础边为0.75米。防护桩桩顶设置冠梁。线路加固前,路基防护桩要制作完成,并保证达到设计强度。 2.2 线路加固 本桥须穿越嫩黑线4股道,铁路线为曲线,Ⅰ道曲线半径为990m,Ⅱ、3、4道曲线半径为1000m。 本工程线路加固采用横抬纵挑法进行加固,采用3-5-3扣吊轨梁和I40b工字钢横梁、I45b工字钢双根一束纵梁结合的加固方法。为防止桥体顶进施工期间线路横移,桥体主体后端预埋牵拉地锚。横抬纵挑法加固后的线路组成完整的加固体系,保证线路加固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加固范围为I40b工字钢横梁加固至边墙外6米。I45b工字钢纵梁采用两根一束,以不侵限为原则。扣轨长度按横梁外侧3m考虑。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施工方案 (1)

一、工程概况 K181+910 1-4×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右幅路线中心线与路线正交90°,涵长50m;K182+029 1-3×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右幅路线中心线与路线正交90°,涵长47m。台基础为C20混凝土,台身为C25混凝土,台帽为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0混凝土现浇。 二、材料及施工场地准备 1、施工准备:钢筋、水泥、石子、砂子必须经实验合格后方准进场使用,焊条、焊剂符合设计及产品合格证明,钢筋加工场地应平整并且用水泥硬化15cm。钢筋机械完好,运作正常;钢筋配料人员熟悉图纸,正确填写钢筋配料单。 2、钢筋操作工艺流程:钢筋清洁除锈、钢筋调直。钢筋下料、钢筋成型、半成品检验堆放。先清除钢筋表面泥土、浮锈,然后用调直机进行调直,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等,伤痕不使钢筋截面减少5%;钢筋下料时根据其编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长后短,减少接头,以节约钢材,钢筋切断保证断面平整;钢筋成型时在弯折处用石笔画出位置,校核无误后弯曲成型,尺寸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半成品按钢筋规格、形状、使用部位分别进行堆放,并采用标识牌进行标识。 3、钢筋成品保护:按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并且垫起离地50cm,挂号标识牌,置于钢筋棚内,防止日晒、雨淋。 三、具体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施工程序为:测量定位放样→基础开挖→基底验收、处理→基础施工→台身施工→台帽施工→盖板施工→沉降缝、防水层施工→附属工程施工。 1、测量定位放样 涵洞开工前,要对涵洞的中心位置及轴线进行定位放样,现场核对图纸所示的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与既有沟槽、排水渠道的连接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监

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目录 目录?1 一、编制依据、原则及目的......................................................... 3 1、编制依据?3 2、编制原则?3 3、编制目的 (3) 二、工程简介?4 1、项目概况 (4) 2、主要工程数量表?4 三、施工总体部署?5 1、施工准备 (5) 2、施工工期安排................................................................... 5 3、施工指挥组织体系 (7) 4、劳力组织情况................................................................... 7 5、物资准备 (8) 四、施工方案及工艺?9 1、施工程序?9 2、施工方案?9 3、施工工艺....................................................................... 9 4、施工防护及监测................................................................ 18 20 五、施工安全措施? 1、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 20 2、防止挖断光电缆措施 (21) 3、防设备及车辆侵限安全措施?21 4、大型设备防倾覆预防措施?22 5、吊装安全措施?23

6、线路施工行车安全措施? 23 24 7、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8、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25 9、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25) 六、质量保证措施 (27) 1. 质量保证体系 (27) 2. 质量保证措施.................................................................. 28 七、环保措施 (29) 29 1、环境保护? 2、水土保持?31 3、文明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31 八、应急预案?33 1、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 (33) 2、应急处理工作流程?34 3、应急处理措施?34 4、项目救援预案? 36 十二、附件?37 1、施工平面布置图 (37) 2、施工指挥体系图?38 39 3、施工工艺流程图? 4、施工安全关键卡控表 (40) 5、支墩检算书?42 6、模板检算书?43 7、施工进度横道图................................................................ 51

箱涵顶进施工方案-常州五一路

目录 一、工程概况2(一)概述 2 (二)工程地质条件 2 二、施工方案2(一)总体方案 3 (二)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4 三、进度计划12 四、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3(一)人身安全13 (二)便梁支座14 (三)便梁养护14 (四)纵移便梁14 (五)箱涵顶进15 (六)线路防护15 (七)装卸便梁安全注意事项15 (八)凿除顶进箱涵前钻孔桩16 五、应急预案16(一)材料设备保障16 (二)人员保障16 (三)技术措施及抢修方案17

箱涵顶进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概述 本工程位于京沪铁路下K1298+026.4处,与即有京沪铁路夹角15。11’17”,该工程由四孔箱形框架桥和一孔套涵组成,组合形式为4x9.3m+4.55m并列组成,桥长69.87m,分三段施工(甲段顶进施工,长度为43.53m;乙段、丙段现浇施工,长度分别为18 m和8.3m),工作坑在铁路南侧,箱涵编号从南京向上海方向依次为甲1、甲2、甲3、甲4、甲t。先顶进上海方向套涵,然后顶进甲4箱涵,再顶进甲1箱涵,最后顶进中间两孔甲2、甲3箱涵。本工程共需5孔D24便梁和3孔D16便梁,施工区域内京沪铁路上、下行线间距为4.85m,铁路线路为直线段,满足便梁架设要求。(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现场勘测资料,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层填土,杂色,松散。层厚0.6~1.6m。 ②层粘土,软~硬状,含铁锈斑点,层厚4.4~5.2m, σ0=180KPa。 ③层粉质粘土,褐黄~灰色,软塑状,中等压缩性, 层厚7.2~8.0m,σ0=110KPa。 ④1层粉土,灰绿~褐黄色,硬塑状,夹少量粉性土, 中等压缩性,σ0=200KPa。 ④夹层粉土, 褐黄~草黄色,饱和,稍~中密,夹粘性土,呈透镜体状,σ0=100Kpa ④2 层粘土, 褐灰~灰色,软塑状,夹少量粉性土,中等压缩性,厚度 2.1~ 3.7m左右,σ0=100KPa ④3 层粘土, 暗绿~灰褐,软~硬塑状, 中等压缩性,σ0=190KPa。 fi=12KPa 框架底面标高为北侧-2.818m,南侧-2.349m,处于③层,承载力为110KPa。 2、地下水

框架涵施工工艺设计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涵底板施工材料准备 桥面系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顺接 防水层施工涵身及顶板施工端翼墙施工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顶进涵施工防护方案1-8米框构桥12页word

顶进涵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一、工程概况 JK695+855.75 1-8.0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小桥,采用新建框架结构小桥顶进施工技术。1-8.0m新建框架部分斜长31.03m、斜角47°,顶程 53.77 m、顶力2804吨.穿越既有线推送一线、推送二线、下转场线三股道。 二、施工防护措施 (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用密目网钢管支撑进行封闭作业点,并派防护人员24小时进行全程监护。开挖工作坑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工作坑的开挖尺寸,在工作坑周围及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识牌和各项工种操作规程牌共计*个。靠近既有线侧基坑开挖边线距既有路基路肩坡脚安全距离为1.5m。工作坑开挖的同时,及时做好排降水处理,避免雨季施工,并做好汛期防洪准备工作。在基坑四周设一条蓄水槽,并挖两口直径为50cm、深1m的蓄水井,并派专人看守,用污水泵随时抽取地下水。 两处框架涵施工现场安排防护员分班轮流进行值守。并设置驻站联络员,随时进行联系。 防护人员上岗前,必须带齐防护用具(测速仪、防护旗、信号灯、响墩、火炬、对讲机、道尺等)作业期间要做好列车开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上岗作业,不得擅自离岗或迟到早退。下一班次人员未到,上一班次人员不得离岗,违者追究责任,给予重罚。 (二)重要环节、关键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签订安全协议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中始终把既有线安全放在首位,

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及兰州铁路局颁布的有关施工安全规则和施工安全的规定。为保证施工安全,切实做到杜绝既有线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既有线行车和设备的安全保证方案: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项目(副)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总工程师、技术、安全、材料、综合等部门主管组成,对既有线旁施工作业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各作业队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上至下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既有线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部通过定期举办安全技术培训班、定期开展既有线施工安全大检查等诸多有效手段,提高全员既有线行车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 (2) 签订配合安全协议 开工前由项目部提报施工方案,报铁路局主管部门审批。 实施前与相关设备管理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运输与施工的安全。发生事故按《事规》处理。 2、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严格执行既有线安全施工十不准:即没有签订安全协议不准施工;没有制定安全防护措施不准施工;隐蔽设备没有查清不准施工;准备工作补充分(到位)不准施工;无设备监管人员不准施工;没有在车站登记不准施工;防护人员物资质不准施工;无相应职级的人员带工不准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施工;无突发事项处理预案不准施工。四杜绝:即杜绝违章违纪、超计划、超范围或无计划;杜绝材料机具侵限影响行车;杜绝施工挖断光电缆影响行车运输;杜绝因施工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在既有线旁施工,严格执行《兰州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兰铁办[2019]105号文,并设置工地防护员和驻站联络员,利用对讲机、电话等通讯设备随时和车站保持联络,在列车将通过前及时通知施工现场施

施工方案(盖板涵)

K61+691盖板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涵洞为钢筋砼盖板涵,中心桩号为K61+691,交角45度,跨径为4m,净高3m,涵长47.42m,进出口为挡墙。 二、计划施工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 6 月 25 日, 计划完工日期:2009年 7 月 30 日。 三、主要材料 采用预制圆管与盖板。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一)、施工准备及放样 施工前按设计图纸复核放线,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检查新建涵洞位置是否正确,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图纸所描述相符,避免因标高、位置和地质情况上的不符而对结构物的总体各项指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正式施工前清除基础上的植被及附着物,清除完成后根据设计盖板涵及通道的位置进行基础的定位放样。 (二)、基坑开挖 根据测量人员放出的基坑开挖线进行开挖(根据土质及开挖深度确定放坡率),一般情况每边应多挖0.5~1.0m。开挖采用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运至弃土场,如基坑开挖较深时分台阶开挖,挖至离基底15cm时采用人工清至设计标高,防止扰动基底及超挖,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出基坑外,保证基底不受水浸泡。基坑开挖完成后检测基底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与设计不符及时向关部门汇报,以便妥善处理;符合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基础施工。 (三)、基础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检验合格后,测量人员放出基础线,支立模板,模板采用钢模板,支立模板要稳固,接缝严密、平顺,测出基础砼的浇注高度标线。基坑内必须保证无积水、无杂物。基础模板支立完毕后,在浇注基础砼前,及时涂

刷脱模剂,并且用清水把基础底面湿润。在浇注基础砼时,倾落高度大于2米,应通过串筒或滑槽设施下落,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内,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米。砼由砼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送。滑槽或吊车吊装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严防过振或漏振,保证砼外露面光滑、平整、美观。拆模后及时洒水养生,不少于7天。基础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立即拆模,拆模时要轻敲轻打,以免损伤主体砼或砼表面出现划痕。 (四)、台身施工 基础砼施工完成并且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台身施工,弹出台身位置线,人工凿除台身位置内的基础表面浮浆,并清扫冲洗干净,然后支立台身模板。模板采用钢模板,采用钢管脚手架支立,在支立墙身模板时,脚手架必须支立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面上,防止支架沉陷,使浇筑混凝土结构变形。模板支立要牢固、稳定,接缝严密、平顺,模板支立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在模板支立完毕后,按规范要求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几何尺寸。 砼浇注时派专人看护模板防止跑浆、跑模。砼由砼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送。采用吊车垂直运输,串筒配合入模,分层浇注,每层浇注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振捣时振捣棒扦入下层5~10cm,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严禁过振或漏振,保证砼外光、内实。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养生。拆模后应及时洒水养生,保证砼养生湿度,确保砼质量。沉降缝按图纸设计要求每4~6mm设沉降缝一道,沉降缝衬2cm厚沥青松木版,缝宽2cm,并用沥青麻絮将其沉降缝填塞10cm深,用15号水泥砂浆沟缝,厚为2cm。 (五)、台帽施工 盖板涵台帽所用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下料、加工,现场绑扎,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转序。支立模板时要准确测量出两台背墙之间净距,使空心板能够顺利吊装。然后支立模板,采用吊车垂直运输砼,从一端向另一端一次性浇筑砼。 (六)、盖板施工 1、采用钢筋砼现浇,砼采用集中拌和,所有砼均由拌和站供应,砼采用输送车运输到位后直接浇注。 2、盖板现浇模板采用钢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架支撑方案。 3、盖板钢筋采用在加工棚统一加工成型后拉至现场安装,钢筋加工及

框架涵施工工艺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与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得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得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得施工作业场地与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得规定,混凝土与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得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与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与必要得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得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边翼墙,中墩距设计中心线位置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涵底板施工材料准备 桥面系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顺接 防水层施工涵身及顶板施工端翼墙施工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现浇盖板涵施工方案

太行山高速公路邢台段 现浇盖板涵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复核 编制 河北省高速公路总承包部一分部一标段 二○一七年二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编制依据 (1) 1.2 工程概况 (1) 2 工程概况 (2) 2.1 施工准备 (2) 2.2 施工安排 (2) 2.3 施工进度安排 (2) 2.4 资源配置 (3) 3 施工技术方案 (4) 4 主要施工保证措施 (13) 4.1 进度保证措施 (13) 4.2 质量保证措施 (13) 4.3 安全管理措施 (14) 4.4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4) 4.5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15)

1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国家和当地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卫生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有关规定要求;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太行山高速公路邢台段项目建设《两阶段施工图纸设计》(第四册第十二分册第六册第二十八分册); 1.2工程概况 本标段通道涵9道,其中现浇整体板8道、钢筋混凝土拱1道,通道涵设置伸缩缝,缝宽2cm,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内填沥青麻絮,缝线要直顺,缝面沥青要均匀;基坑开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检查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K1+132、K6+786、K9+981、K12+984板式涵洞以及K1+295、K5+632、K7+336、K12+160板式通道,盖板采用C40混凝土现浇,台身、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洞口八字墙基础、墙身均采用C30混凝土,洞口铺砌采用M10砂浆砌MU30片石,截水墙采用M7.5砂浆砌MU30片石;K7+261钢筋混凝土拱通道均采用C30混凝土。其中HPB300钢筋约26.6吨,HRB400钢筋约300.2吨,C40砼约870m3, C40防水砼8.8 m3,C30砼5620.8m3,M7.5砂浆90.9 m3,M10砂浆999.9 m3。 K1+132板式涵洞,涵身每隔4~6m设沉降缝一道,填石抬高基础时不得大于4m,填挖交界处设置沉降缝,缝宽1~2cm,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内填满沥青麻絮,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fa]≥160KPa,其中HPB300钢筋约1.2808吨,HRB400钢筋约38.5787吨,C40砼约109.3m3, C30砼575.2m3,M7.5砂浆7.2 m3,M10砂浆19 m3。

顶进涵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模板

顶进涵施工方案组 织设计

新建铁路新街至恩格阿娄工程DK21+377 1-4m 顶进框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⑴新建铁路新街至恩格阿娄工程DK21+377 1-4m顶进框架桥设计文件、图纸等。 ⑵《既有繁忙干线桥梁改造暂行技术条件》( 铁道部工务局工桥( 1998) 2号文件) ; 《铁路桥涵涉及规范》( TB10002- ) 系列;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1- ) ;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 )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 )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T50467- )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 )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TJ37-90) ; 《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 铁科技【】61号) ;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74-99) ;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及铁道部颁布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其它相关建筑施工资料。 ⑷经过现场核对、咨询的有关资料。 ⑸本公司拥有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历年来在同类工程施工中积累的经验。 2、编制原则 ⑴认真贯彻执行施工合同中工程质量、进度要求, 坚持在实事求是

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原则, 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 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动态管理。 ⑵施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确保人身安全和施工生产安全。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新建铁路新街至恩格阿娄DK21+377处, 线路呈西南—东北方向, 轨道类型60kg/m, 钢筋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桥上最低轨面高程为311.55m, 结构顶距最低轨底面高差为0.8m, 保证尽量减短对行车的影响时间, 采用在铁路旁预制桥体, 并一次顶进的方式施工, 框架桥中线与铁路线正交, 该桥建筑使用年限1 。 2、工程地质情况 ⑴地质岩性 细砂: 黄褐色, 松散, 稍湿,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表层可见植物根系, 厚度约1.0~2.1m。 ⑵地层基本承载力 框架底板位于细砂层, 地基承载力为80Kpa~100 Kpa。 ⑶地下水 地下水位约为0.4~0.6m, 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3、框架桥设计 ⑴主要结构尺寸 顶板: 400mm; 底板: 400mm; 边墙: 400mm; 结构全跨度: 4800mm; 桥体总长度: 9000mm; 地道结构总高: 4800mm; 结构净高: 4000mm。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

目录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2.1线路概况 (1) 2.2主要技术标准 (3)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 3.1自然特征 (3) 3.2交通运输情况 (3) 4施工进度计划 (3) 5临时设施布置 (4) 5.1施工用水 (4) 5.2施工用电 (4) 5.3施工便道 (4) 5.4砼拌合站 (4) 6施工工艺流程 (5) 6.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 (5) 6.2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 (5) 7施工方案 (6) 7.1总体施工方案 (6) 7.2框架涵施工方法 (6) 7.2.1基础施工 (6) 7.2.2涵身施工 (7)

7.2.3涵洞沉降缝 (10) 7.2.4涵洞防水层 (10) 725翼墙施工 (11) 726出入口铺砌 (11) 7.3盖板涵施工方法 (11) 7.3.1基础施工 (11) 732涵身施工 (12) 733盖板施工 (14) 734涵洞沉降缝 (15) 7.3.5涵洞防水层 (15) 7.3.6翼墙施工 (15) 7.3.7出入口铺砌 (16) 8涵洞进口集水井施工 (16) 8.1集水井施工流程 (16) 8.1.1测量放线 (16) 8.1.2基坑开挖 (17) 8.1.3垫层铺筑 (17) 8.1.4钢筋加工 (17) 8.1.5模板安装 (17) 8.1.6混凝土浇筑 (18) 9涵洞与路基过渡段施工 (18) 10劳力组织 (19) 11物资供应情况 (20) 12机械设备配置 (20) 13雨季施工安排 (20) 14质量保证措施 (21)

顶进桥施工中轨道的加固方法[详细]

摘要:本文阐述了既有线框构桥顶进施工中,轨道加固的三种基本方法:扣轨与纵横梁组合加固、D型便梁加 和工便梁的加固方法,从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加固安装顺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目前由于铁路线上 动车组的运行,各路局工务段对线路的加固措施要求愈来愈严格,扣轨与横纵梁组合的加固方法在正线上已逐步 被D便梁和工便梁取代。 关键词:顶进;既有线;轨道加固 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及地下工程交通网日益形成。为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营,且又不致影响在建工程的正常施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下穿或上跨铁路的桥涵结构,其中铁路既有线顶进桥涵由于其造价低廉,工艺 简单,自然而然地成为横跨铁路之首选。而在顶进桥涵作业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既有线的轨道加固。其作用就是控制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的变形,减少对路基的动载作用。确定轨道加固的形式应视铁路线路的状况、既有线的运输能力、顶进桥涵处地质、地下水情况及结构的尺寸、刃脚构造、覆土厚度、施工季节等情况综合考虑。目前顶进桥涵施工轨道加固常用方法有三种,即扣轨加纵横梁加固方案、D便梁和工便梁加固方案。 1扣轨与纵横梁组合加固 1.1单一的扣轨加固方法 当顶进桥涵涵箱身孔径小于3m(一般用于圆涵顶进),处于直线地段,运输不甚繁忙,路基土质较好,且涵顶有较厚密实的覆土,刃脚安装良好,可采用单一的 扣轨加固方法进行线路加固。扣轨若用43kg/m或50kg/m旧钢轨,组合方式有 3-3-3-3、3-5-3或3-7-3,即每组(束)3根4组、每组3根2组配每组5根1组 或每组3根2组配每组7根1组进行线路加固,扣轨组数可通过计算决定。轨束分开铺设在钢轨的内外侧,3-5-3或3-7-3中间那一束铺设在两钢轨的中间。轨 束长度需伸出框构两侧至少5 m,轨束与枕木的交叉点全部用“U”型螺栓与 “︹”型扁铁制成的扣板连成一体。扣轨离开主轨垫板5 cm,每束扣轨两端设木梭头,扣轨接头相互错开,相错量大于1m。 1.2吊轨横梁或吊轨纵横梁加固方法 当顶进桥涵箱身孔径较大,箱顶无覆盖土,线路加固可采用扣轨横梁或扣轨纵横梁加固方法。

盖板涵的施工方案

盖板涵施工技术方案 1、总则 1.1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1.2工程概况 K14+842涵洞设计为4*4.5的盖板涵,涵洞轴线与道路中线法向夹角为0度。涵长为59米,基础为厚0.9米整体式基础,墙身厚度为1.1米。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图纸复核 ⑴组织技术人员加强设计图的复核工作,主要复核涵洞(通道)进出口标高、涵洞长度、进出口形式,尤其是斜交涵洞(通道)八字墙或端墙要进行仔细计算复核,确定无误方可施工。 ⑵加强实地调查,特别是实地调查地方道路、水系,进一步复核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与现场情况不符,则应对涵洞通道的位置、型式、跨径等方面进行调整。 2.1.2施工方案拟定 ⑴涵洞基础、盖板部位施工采用跳段施工,即每个部位进行间隔施工,墙身部位施工采用滑模施工。

⑵盖板根据场地条件和涵洞形式采用搭设支架间隔现浇施工。 2.2现场调查 ⑴依据设计资料及定出的涵洞中线,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认真核对施工范围内是否有对施工有影响的构造物、树木、地下管线等,如有则及时联系有关单位解决。 ⑵对应设计图调查实际的地方道路、水系、基础地质情况,作出合理临时改道、改沟等分流方案和具体措施,以施工期间不妨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为原则。 2.3施工场地平整 施工前应对涵洞位置场地合理规划,大致整平并做适当的硬化处理,涵洞基坑四周设置截排水措施。 2.4测量准备 ⑴按涵洞(通道)设计尺寸放出涵洞的纵、横轴线和开挖轮廓线。 ⑵基坑四周设置控制桩控制基坑方位、尺寸、标高,轮廓测量应根据涵洞基础尺寸、基坑开挖深度、施工襟边宽度、坡度综合考虑,控制桩应设置在比较稳固的位置,防止毁坏,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核。 2.5模板机具准备 ⑴涵洞墙身采用大块钢模板施工,每块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面板厚度不小于6mm,刚度不小于1/400,拉杆排列整齐规则,模板分块合理,横、竖拼缝整齐。 ⑵进行涵洞(通道)主要施工机具有:挖掘机、装载机、吊机、钢筋加工机具等。 ⑶各种模板、机具设备配置齐全,性能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3 施工工艺

穿越省道箱涵顶进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施工…标《招标文件》; (2)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施工…标《投标文件》; (3)已批复的…标《施工组织设计》; (4)穿越S219省道顶管工程施工图纸: (5)现场实际地形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施工…标段为35号口门输水干线,位于鹤壁市浚县境内,起点桩号K28+500,终点桩号K33+。 本标段管线下穿省道S219公路,为不影响公路正常交通,采用预制箱涵顶进施工方案,输水管道架设其中。施工方案采用管棚箱涵顶进法。 预制箱涵采用钢筋砼结构,设置支墩架设PCCP输水管道。箱涵断面外部尺寸*(宽*高),箱涵孔内断面净尺寸*(宽*高),内设倒角。箱涵顶高程为,箱涵底高程为,箱涵顶距路面厚度为。 省道S219箱涵顶进长度55m,共设4节,节长,砼浇筑量774m3。 2、相关参数 S219省道穿越处路面宽度为15m,与管道交叉角度为87°,穿越的省道运营桩号为61+680。

交叉地点位于…县…区秦禹庄村西北,管道埋深,管径为3m,管壁厚度,输水主管线的管内工作压力为 MPa。 3、地质概况 1)地质概况 位于…县禹庄西北,中心桩号为K29+。勘察区地貌单元属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路面宽约15m,施工场地开阔,交通便利。场区地层结构为粘砂双层结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alplQ41)细砂、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和((alplQ42)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 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质结构为粘砂双层结构。建基面位于第①层低液限粘土((alplQ42)、①-1、①-2层低液限粉土和②层(alpl Q42)低液限粘土中。勘察期间地下水位高程为,位于管底面以下,不存在施工降排水问题。地基承载力相对较低。低液限粉土、低液限粘土工程分级为Il类土。采用顶管施工。工程场区土对钢结构腐蚀等级为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均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工程量表 工程量表

暗涵施工方案

钢筋砼盖板暗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合同文件及施工设计图。 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现行的技术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管理部及总监办各类文件。 二、工程概况 K38+500钢筋砼盖板暗涵,单孔1-1.0×1.5m,交角90°,涵洞全长18.25m。设计要求承载力250Kpa,基础为分离式基础。主要工程量有基础C20砼21.9m3 ;涵身C20砼 21.17m3 ,盖板C30砼5.6m3 ;台帽C20砼11.28 m3 ;Ⅰ级钢筋255.3Kg;Ⅱ级钢筋566.15Kg。 三、施工准备和临时设施 1、盖板涵测量放样工作已完成,并经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 2、盖板涵施工所用的场地已平整。 3、施工需要的机械(发电机、搅拌机、电焊机、弯曲机、切割机、挖掘机等)已进场。 4、施工用模板,支撑钢管、木材等已准备齐全。砂、砾石、水泥、钢材等已进场,并经试验检验合格。 5、施工用水采用附近河水,水质良好,可以用于混凝土拌合、养护等。 6、施工人员已全部到场安排就绪。 四、施工组织和计划安排 该项工程计划投入人员20人,项目部机械、人员投入情况详见进场设备一览表及进场人员一览表。施工工期安排计划于2008年4月5日开工,于2008年5月24日完成盖板涵施工。 五、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工序见附图工艺流程图 1、施工测量 由测量班根据设计图纸和变更图纸,负责对涵洞的轴线,基础边线,台身轴线等的施工放样,还负责基础、台身、盖板的主要标高测量。在施工中,测量班要对基础、台身等的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尺寸、位置准确。 2、基坑的开挖及支护 开挖前准确放出基坑的平面位置,并报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进行基坑的开挖,基坑采用机械开挖,由人工配合清底刷坡。开挖前应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减少水对基坑的危害。挖掘机挖基时应预留工人作业面,每侧约1米,边坡根据土质情况按一定坡度进行放坡。同时开挖过程采取必要的支挡措施,防止基坑边坡坍塌和滑坡。机械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改用人工清基。清基时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和排水,基坑支护可采用砂袋、木桩、木板等支护坑壁,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用以排水,并在坑角(地形下坡方向)挖集水井,集水井的大小应能够满足排水水泵的需要。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底承载力,如果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整平基坑,抹5~10cm 砂浆作为工作面,然后可以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如果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尽快申报变更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基坑开挖严禁超挖回填虚土,只能使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 3、浇注基础砼 基础施工按照沉降缝分段浇注,沉降缝处用泡沫板填塞。根据基础放样点,拉线立基础模板,基础模板用钢管或方木进行加固,设有拉杆和顶托,间距不大于1米,确保模板稳固,模板之间用密封条和密封胶密封,防止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先由质检员检查标高、支撑稳定性、模板的垂直度、模内尺寸等,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砼浇注。浇注过程中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时,应及时调整纠正。混凝土进行

既有线涵洞顶进施工技术

既有线涵洞顶进施工技术 【摘要】涵洞对于铁路工程来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涵洞顶进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涵洞施工技术更加的安全、可靠并且对于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影响更小。本文以施工现场K28+854新增框架桥的涵洞顶进施工为例,对涵洞顶进施工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与分析,并且针对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对既有线涵洞顶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既有线路;涵洞顶进;施工技术 引言: 在既有线路上进行新建涵洞施工时,为了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营,传统的涵洞施工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而使用顶进技术进行涵洞施工则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涵洞顶进技术施工首先要在保证既有线路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线路进行加固,随后在路基的一侧挖掘基坑并安装相应的设备装置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进行顶进。如此往复循环便可以将顶进箱体推送到设计位置,从而完成涵洞施工工作。 一、工程概况 K28+854新建框架桥位于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扩能改造工程中成都南至双流区间。桥梁孔径为1-8m*3.5m,框架的总长度为16.02m,主要功能为行人通行。框架桥与既有线路之间的正交区域均采用顶进施工,顶进出土总量为208立方米。需要进行施工的路段为一条直线,纵向坡度为1.1‰的下坡。两侧有接触网杆两根,距框架中心距离分别为25.5m、33.9m,无分相。线路加固采用D24型便梁,D便梁支墩为1.5×1.5m矩形桩,桩长11m。通讯电缆在既有线左侧有7根。地质情况为从上至下为地面至2m间为人工填土、2-5m间为松软土,5-10m间为卵石土、10m以下为W2泥岩。 二、主要施工技术 在本次涵洞顶进施工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的施工工作包括硬隔离设施的安装及拆除;框架桥预先制作;无缝线路应力放散;D便梁支墩人工挖孔施工;工作坑及后背墙施工;D便梁安装及拆除;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等[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工程项目极为复杂,同时既有线路通车频繁,这些情况无疑提高了施工的难度,也加大了施工的安全风险。为了确保本次涵洞施工的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必须要严格遵循既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各项工作,将安全摆在第一位,逐步推进工作进度,化整为零。 1、工作基坑挖掘 由于该涵洞施工范围为临近既有线和既有线施工,因此在施工区域的地下可能存在较多的既有线缆和油气管线。为了避免由于路基工程施工损坏既有设备,影响行车,在施工之前需要先利用相关仪器对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数量进行探查、做好标记并通知各个施工部门加强施工管理。在做好相关既有设备的调查之后,便可以进行工作基坑的挖掘。首先,架子队需要在铁路的路基右侧设置工作坑,修筑滑板,在滑板顶面上铺设隔离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身涵节,安装顶进设备。为了减小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铁路行车带来的影响,需要根据铁路局施工批复提报施工计划,办理相关手续将既有铁路限速45km/h,进行支墩施工。在支墩的强度达到了预期要求之后,便可以假设D便梁,对既有线路进行结构加固,随后便可以正式进行顶进工作。当工作坑挖掘出的高度达到标准之后,由于路基应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边坡可能发生滑落或倾塌。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需要对边坡采取防护措施,一般施工中多使用挂网与喷浆保护方式。之后便可以预制混凝土滑板,在严格控制滑板表面平整程度的同时于滑板内部设置锚梁,避免顶进施工时滑板被一同顶进。

盖板涵施工工艺标准

13.4 盖板涵施工工艺标准 13.4.1工艺概述 盖板涵指采用整体或分离式基础和涵身结刚,盖板与涵身铰接的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路基覆盖前明开挖作业的盖板涵施工。盖板涵结构要素见图13.4.1。 盖板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 图13.4.1 盖板涵结构要素 13.4.2作业内容 盖板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及涵身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盖板预制和吊装、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4.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盖板涵各部位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4.3-1和13.4.3-2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4.3-3的规定。 2、涵身直顺,盖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沉降缝应设在盖板的接缝处,盖板不得搭压边墙的沉降缝。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长度0,-10 尺量检查不少于2处 2 宽度0,-10 尺量检查不少于4处 3 厚度+10,-5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对角线差< 5 尺量检查不少于2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件检查不少于1件。

框架涵施工工艺

框架涵施工工艺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3.4.3-2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 差(mm) 检验方法 1 基层平整度 3 1m靠尺检 查 2 卷材搭接宽度-10 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5处。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框构桥(涵)顶进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目录 一、顶进施工工艺 (1) ㈠、顶进顺序 (1) ㈡、工艺流程 (1) 二、顶进施工方法 (2) ㈠、施工准备 (2) 1.技术准备 (2) 2.机具设备准备 (3) ㈡、试顶 (4) ㈢、顶进作业 (4) 1.顶进方法 (4) 2.顶进过程注意事项 (5) 3.桥(涵)体顶进的轨迹 (5) 4.顶进方向和高程的控制 (6) 三、质量标准 (6) ㈠、主控项目 (6) ㈡、一般项目 (7) 附页顶进记录表 (8)

框构桥(涵)顶进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顶进施工工艺 ㈠、顶进顺序 桥(涵)身开始顶进时,对单孔、双孔或三孔连续框架结构,没有顶进的先后次序问题。对双孔不连续结构,只要两箱身保持一定的搭接长度,谁先谁后都可以。对三孔不连续结构,在路基内顶进时,必须保证中孔领先顶进。 ㈡、工艺流程 1.当箱身在工作坑底板上移动时,不论孔跨多少,其工艺流程都相同。 底板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2.当箱身与路基接触后,增加挖运土方工序。

路基顶进施工工艺流程 二、顶进施工方法 ㈠、施工准备 顶进作业开始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全面检查顶进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做好施工调查、核对设计文件,认真审核并热悉设计图纸,做好定位复测工作。(2)检查桥(涵)身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 (3)计算顶程以及观测人员的组织和仪器装置。 (4)检查线路加固、后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掌握《铁路桥涵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 (6)根据顶力选择顶进设备。 桥涵顶进时,必须克服箱身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阻力及端部刃脚切土的抗力,这些阻力的总和即为桥涵顶进时的顶力,顶力根据顶进长度、土的性质、地下水情况、桥体外形及施工方法等因素,按下列计算式计算: P=K[N1f1+(N1+N2)f2+2Ef3+R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