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专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1新人教版24

【教育专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1新人教版24

【教育专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1新人教版24
【教育专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1新人教版24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听写生字词,部分学生学生在黑强调、朗读课文。

础上从文本中学习目标。

积累

、指导诵读,帮助学生学会文,感知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11 《论语》十二章 课题《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 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 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 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一词多义 课 前 预 习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练习

导学案 11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知识链接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学法指导: 1.先秦文言文诚然不好理解,但同学们要学会迎难而上,首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再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论语》十二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需要反复咀嚼,直至领会。 3.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当代人的个人修养,认真思考在这瑰丽的传统思想中,哪些是我们该接受的。 2.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字,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学派创始人。 2.解释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君子 ..乎 (3)吾日三 ..省.吾身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不逾矩 .. (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 (8)人不堪.其忧 (9)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0)曲肱而 ...枕之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子在川上 ..曰 (13)逝.者如斯.夫 (14)匹夫 ..不可夺志也 (15)博学而笃.志 (16)切问 .. ..而近思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论语》十二章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阐述。 【文意梳理】2.你认为学习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你从孔夫子的论述中学到了什么?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它出生在两千年前,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那么我今天对其进行学习,又具备怎样的意义呢?请同学们合作交流,找出我们学习《论语》的现代意义。 2.请同学们合作交流,关注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强调个人修养的,作简要概括。 知识能力运用 【文言语法】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解释。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论语》十二章第十二课 高素萍远襄镇一中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讲解每一则的意思 2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四十二不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逾矩()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_______的意思,是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1、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解决生字词,读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译文】孔子说: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难点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课型预习展示测评1课时 步骤: 一、自学导航 (一)教学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知识超市】 1、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 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 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2、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共 二十篇。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二、对学群学 三、分组展示 四、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的收获: 达标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1、回顾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章的意思并背诵前六章 2、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 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名 ,字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传说有千弟子, 贤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和《》、《》、《》合称为“四书”。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 .. ..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 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饭疏食 ...,.饮.水.()()()() (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

(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19)匹夫 ..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 () (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9)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 6.理解运用 (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是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乐趣;“,”是与人交往的态度。(2)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第11课《论语》十二则 【文海拾贝】: 1、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 2、《论语》中并非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_________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4、“四海之内皆兄弟”。______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4、积累成语、格言。 5、学习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字仲尼。我国_____(朝代)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 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3、《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课堂研讨重点学习1-6则。 (一)课文内容 1.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前六章。 ②理课文前六章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呈现目标 1.导入新课 2.出示目标 3.作者、作品简介 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其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 /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 逾.矩()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笃.() 一箪.食()曲肱.() 为.人谋而不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案) 1.朗读前六章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解释重点的字词,并小组合作翻译整个句子。 (1)要求:准确、通顺。 (2)方法: 对译---一一对应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删减——删除省略无意义词保留---直译专有名词 增补----成分补充调整-----调整语序 示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作:学习后再按时温习知识,不也很愉快吗? 2.用课文中前六章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做人上有哪些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3.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四、当堂检测: (一)对于学习和思考,孔子阐述了两者怎么的关系? (三)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2)择其善者而从之。(3)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二章学案答案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的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以()体为主,记录了()的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篇,五经是指《》、《》、《》、《》、《》。简称为:、、、、。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国人,著名的()家、()家、()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子与战国时期的孟子并称为“” 二、字音、字形、字义: 1、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曲肱.()一箪.食()不逾.矩()好.之者()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笃.志()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4)吾日.三省 ..吾身()()(5)为人谋.而不忠.乎()(6)与朋友交而不信.()(7)传.不习乎()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9)三十而立.() (10)四十而不惑.()(11)不逾矩 ..() (12)温故.而知.新()( ) (13)可./以为 ..师矣()()()(14)一箪.食()(15)学而不思则罔.() (16)思而不学则殆.()(17)人不堪.其忧() (18)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19)饭.疏食 ..饮.水.()()()() (20)曲肱.而枕之()(21)于.我如.浮云()() (22)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逝.者如斯夫 ..()()()(25)不舍.昼夜() (26)三军 ..不可夺志也() ..可夺.帅()()(27)匹夫 (28)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3.通假字

初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

10课《论语》十二章答案 1、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达标 1、为:当、做替 知:了解懂得 其: 它的他人 2、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过关,三合一

NO.10 桂凤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课时: 3课时 班级:七()班小组:组内学号:姓名:学号: 10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名丘,字_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入仕。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环节一:问题预习——我学习,我快乐。(10分钟)(独学)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环节二:交流展示——我展示,我自信(30分钟)(对学)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 ..() ..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饭.疏食 ..饮.水.()()()()(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19)匹夫 ..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 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过关三合一

10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名丘,字_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入仕。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环节一:问题预习——我学习,我快乐。(10分钟)(独学)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 环节二:交流展示——我展示,我自信(30分钟)(对学)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 ..()() ..吾身 (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 (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饭.疏食 ..饮.水.()()()() (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19)匹夫 ..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 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 十二章 导学案

12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预习检测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孔子: 2、《论语》: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一)注音 说愠省逾罔殆箪堪肱笃论 二)重点词语 时习:愠: 信:传: 立:天命: 耳顺:罔: 殆:逾: 川:乐(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笃: 自主学习 一、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二、解疑释惑。 小结检测 一、填空 《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 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lùn”。()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三、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A.必须 B.一定 C.必然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参考答案

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远襄镇一中高素萍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讲解每一则的意思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言的论纂”,也就是_______的意思,是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1、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解决生字词,读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 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附答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事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曾.(zēng)子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罔.(wǎng) 殆.(dài) 一箪.食(dān)曲肱.(gōng)笃.志(dǔ) 2.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过关_三合一

NO.10 板江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主备人:王琼课时: 3课时 班级:七()班小组:组内学号:姓名:学号: 10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名丘,字_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入仕。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环节一:问题预习——我学习,我快乐。(10分钟)(独学)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环节二:交流展示——我展示,我自信(30分钟)(对学)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 ..() ..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饭.疏食 ..饮.水.()()()()(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19)匹夫 ..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 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论语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2.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背诵,默写《论语》。 4.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选读】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自主学习】 1.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简介孔子: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时期_____国_____、_____家, 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与_____并称“孔孟”。 2.《论语》是一部________(体裁)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3.注音:罔_____ 殆_____ 诲_____ 悱 _____ 隅_____ 愠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12《<论语 >十二章》 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 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预习检测 一、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 孔子: 2、 《论语》: 二、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一)注音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一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箪 二)重点词语 时习: 愠: 信: 传: 立: 天命: 耳顺: 罔: 殆: 逾: 川: 乐(之者): 曲肱: 于我如: 焉: 斯: 笃: 自主学习 一、读注释翻译全文, 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6.子曰: 回也。”一一 子乎?” 堪 肱

7.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二、解疑释惑。 小结检测 一、填空 《论语》 是一部 ________ 体散文集 , 是孔子的 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________________ 》 (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 所辑录的孔子及其 》合称为“四书” 。 孔子,名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 ______ 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 ______________ ,政治上主张 ________ ,鼓励人们 _______ , 即“出来做事” 。开 ______________ 讲学的风气 ,传说有弟子 __________ 人, 身通六艺者 ____________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判断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 .表示多数C .表示少数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 A.必须B .一定C .必然 (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A.时间B .逝者C .河流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 A 书信B .相信C .信实,真诚 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 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论语》的“论”读“ I U n ” “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 哲学家、教育家。 。 ( ) 必”的意思是 不舍昼夜 ! ”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 信”应取哪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