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中学生体育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普通中学生体育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普通中学生体育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普通中学生体育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普通中学生体育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前,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体育课中的学习气氛不太活跃,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规定进行练习,忽视从学生个人特点和爱好出发,教学方法死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改进教学手段,克服学生各种不良心理影响,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厌学分析及对策

一、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主观原因

1.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

体育活动与劳动的区别就是体育运动的娱乐性与让人心情愉快的特点。这容易使得学生把体育理解成为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现实的体育课是教育,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如果此时教学勉强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突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感到生疏和失望,从而播下“厌学”的种子。

2.灰心自卑、腼腆

中专学生的体育素质普遍较差,有极少数学生甚至连一些体育器材都不认识。因此,在练习信心不足,灰心自卑,怕丑退缩,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笨”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体育运动还与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密切关系也会造成—些学生因身体形态的不适而产生的一些尴尬。

3.怕苦、怕累、怕脏、意志薄弱

体育运动却需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有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上课时怕苦怕累。体育教学目的最重要一条就是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勇于拚搏的精神,一个动作的掌握往往要通过无数次的练习。这样就需要有坚强的毅力,不厌其烦的精神,但在体育课练习中,有些学生意志薄弱,敷衍了事。

二、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客观原因

1.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的原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这和其它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吻合。因此,“低水平重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各年级所教的内容重复太多,水平相似:只教单个技术没有实战自主权:只教技术不教给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全霞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

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3、研究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新形势下各年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4)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5)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为此,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中学生的厌学心理从社会、家庭、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分析,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放松,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结果很是令人担忧。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中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注意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二、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百丈高台,始则一石”,西方哲人柏拉图也明确指出:“一切事都在开头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年幼的。”为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闪光,必须重视中学生厌学现象,卢梭有句名言:“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厌学辍学的结果,就意味者永远匍匐在这个暴君脚下。 中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年华,不读书,不上学,又不到能完全承担成人工作的年龄,到了社会上也难以谋生。他们的前途何在?事实告诉我们,几条路都行不通:一是出走,流浪街头,生活无计。二是闲居难耐,寻求刺激,无事生非,自甘堕落。三是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自觉不自觉的走上犯罪道路。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严重的厌学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1)、对社会认知的偏差 受就业难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不想用功读书,认为读书既吃苦又没有什么前途。社会生活就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新的刺激,强烈的诱惑,让人抵挡不住。“吃有异国风味,“穿”有世界名牌,“用”有高档消费,哪里有精力去读书?“打牌”已成全民活动,“赌博”令人心痒难耐,游戏卡种类翻新,“追星”似为时尚先锋……哪一样也比读书“有劲儿”!于是,读书成了痛苦的事、无聊的事、没味的事,书本成了这些学生最好的催眠工具。 (2)、不良的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处在网络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的、消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不良信息的干扰。社会上营业性舞厅、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给广大中学生带来很大的诱惑,使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又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又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庸俗的思想文化和行为容易接受和模仿。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少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生活,或苦于家长由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严苛要求,或不满家庭中冷漠的人际关系,或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或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因而觉得家庭无温暖,自己无责任,或苦恼,或忧虑,或麻木,或敌对。这些情绪及观念一旦移到学习上,就会认为学习无用、无趣、无所谓,不仅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甚至经常逃避学习,导致厌学。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小学赵福云 摘要: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那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加强家校联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上好学习心理课、指导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1、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网络文化的欣赏之中。据调查发现,厌学症患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2、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2、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初中生厌学个案分析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案例分析 初中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生的问题。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 影响,学生本人也有责任。因此,要解决初中生厌学情绪问题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1、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全德教育网阅读小提示: 在这个个案例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

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二、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 三、师生关系不良;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那么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 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是产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没有减弱的趋势。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 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 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关心和辅导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现在农村大部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一起,还有的将孩子托付亲戚、朋友。这些孩子他们得到的仅仅是生活上的一些帮助,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也有一些家长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长在外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如今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3月——9月我谈话,问卷调查等有效渠道,对众多在校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是好的,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观方面的原因为主导因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会因素。主要有: 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知识分子就业难的现状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有: 1、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

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主要有:1、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的教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就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沉重的学习负担。现在,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校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 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 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目的: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对象:中学的厌学学生十人左右(学生自愿报名,心理老师经过全面的了解,以组建同质性团体辅导小组的原则筛选确定) 指导者:心理辅导教师 时间:每次50分钟,第一、二、三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一周,第三、四、五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两周。 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学海相识 目的:1、澄清本辅导小组的活动目的,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2、促进本小组组员间的相识,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 3、为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团体合约。 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开场白 1、辅导老师自我简介:姓名、职务、专业背景等等。 2、本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激发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认识上的误区、情绪上的困扰等等。本小组首先是在大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的,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这个小组中,我会带大家做一些练习和活动,通过我们的参与和彼此的分享与支持,达到澄清认识、解除困扰、获得方法和动力

的目的。 本小组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每一位成员所获得的的成效不但与我这个领导者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每位成员的开放度、真诚度,以及彼此之间的接纳、尊重和理解。投入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二、促进相识和信任的活动 活动一:“让你知道我是谁” 大家围圈而坐,轮流让每个人回答如下问题: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名字,如果可以改动,你会给自己另取一个什么名?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组员更深刻地理解、记忆相互的姓名,同时还可能简单了解一些组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人在名字上透射出的对孩子的人生期待以及该家庭的文化色彩,也可能会了解到组员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以及对家长期待和家庭文化的接纳程度。 活动二:“疾风劲草” 一位同学站在中间做“劲草”,其他同学在“劲草”周围围圈而站,“劲草”双臂交叉抱在胸前,闭上双眼,接受周围任一同学对他胸前双臂、肩、背等部位的推击,要求“劲草”在受到推击时脚不能动,那么他的身体会歪斜,要求周围人保证在他歪倒前再推击他使他不歪倒。周围人对“劲草”的任意推击就像八面“疾风”,这就要求“劲草”对“疾风”要信任,“疾风”对“劲草”要负责。 这项活动既刺激、有趣,又可以让组员体验对他人的信任和负责精神,有利于一个密切相融的团队的形成。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分析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力的产物。厌学的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解决有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有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不能自暴自弃,要鼓起勇气,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勇敢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主动认真地改正厌学态度。 关键词:自信意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教学艺术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为此,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基础与保证;教师要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指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还是厌学,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学校为教与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然而却有许多学生厌学、消极对待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也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自己学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这个问

题的解决对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厌学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厌学原因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在个体整个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其学习兴趣浓厚、态度断正,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与坚实的基础,否则,若出现厌学等负面现象,则会对以后学习起到消极影响,影响以后学习潜能的发挥。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学习的黄金阶段,只要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认真学习,就能在老师的教导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无穷的学习乐趣,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智力,并且可以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中学生的厌学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细致观察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学生自身因素与非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是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同时体现出个体的学习差异。学生自身因素又包括智力性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其中非智力性因素是主要的,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智力极好与极差的都是极少数。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的智力性因素:我们通过细致观察研究,发现在厌学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太高,较普通学生低一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歧视这些学生,而是说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对于这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二、案例分析 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若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老师曾多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多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老师的几分敬仰。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三、如何矫正小张这种自卑的厌学症。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强的父母多次沟通之后,其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态度渐渐的有所改观,同时张强父母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 (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

农村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丹凤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本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基于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厌学这个概念仍需推敲,应考虑厌学能否涵盖荒学,逃学,辍学,拒学这几个相近概念。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 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倾向或者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中小学生严重厌学并且沦落为“差生”,不少教育者一味责怨学生,嫌弃厌学者,缺乏人性理解和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需要探明问题症结,总结客观规律和寻求有效对策的科学研究,进而开展教育价值观的反思批判。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通过研究,找出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为教师寻找应对学生厌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在校巩固率,使广大农民兄弟能安心生产或外出打工。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的研究发现,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教师,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与逃学有显著相关。国内的研究中,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专家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10%左右。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悲剧。 本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习材料(2011年6月)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 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特别爱学习,可上了中学后有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倾向。这个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外部因素。 1、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无奈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3、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4、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向。有的家长忙于挣钱,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只管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却从来不问他们用钱干什么。这些孩子吃喝玩乐,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 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得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5、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摘要】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外在原因 1.1 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1.2 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的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1.3 学生心理压力太重。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1.4 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有些家长在平时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孩子学习上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1.5 教师原因。常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也有厌其师而倦其道。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家庭原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危害分析及对策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成增长之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全国20多个省市1万余名小学生的调研表明:我国四成小学生有厌学倾向;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显示,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新华网报道北京中小学有三成学生厌学;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人数呈增长趋势,显性和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30%。可见,“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之说不是空穴来风。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厌学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有趣,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操作的能力有所差异。自2005年成为一名德育处工作人员之后,更多的接触的是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影响班级课堂纪律,有的是上花课或逃课,有的是向家长撒谎多要钱用于去网吧、买零食吃、甚至发展为吸烟、打架等行为。通过与班主任用家长的沟通了解,发现这些学生的问题虽然表现不同,但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 一、厌学的危害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厌学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在校生逐渐脱离,厌学情续更加严重,对学校、老师越发心理排斥,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于最后辍学,提早进入社会。而又由于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不良的引诱,或因一点点蝇头小利的诱惑,进而走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我所接触过的问题学生中,有一位王同学,单亲家庭,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由于到外地做生意,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身体不好,姥爷又管不了他,从小学起这个孩子就是学校的有名的问题学生,学校老师拿他没有办法。进入中学后,在校行为习惯极其不好,不仅课堂上影响班级纪律,班主任和科任管不了,而且经常影响学校的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在校内多次强抢强借、打架、吸烟,给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初二下学期,这名同学开始经常逃课与校外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成了常事。 因此厌学情绪是学生向问题学生转变的起始,又是问题学生越滑越深的加速剂。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开始不及时消灭这种不良的情绪,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法逆转的伤害。 二、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