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一、立题理由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示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太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遇失败时,家长或教师大多是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共同配合,引导幼儿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就像小时候学走路一样,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磕伤、爬起才获得成功的,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太过脆弱的人必然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故而实行挫折教育又有其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优越了。然而,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

我们可以先看看下面的一些事例。

某大学一位女生因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唱歌走了调,引起观众的哄笑,竟于当晚跳楼自杀!1995年9月,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15 岁女生因为议论老师“长得肥”,受到批评,自杀未遂,导致终生残疾。

最近,还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 %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等等。

上面这些真实的事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在幼儿园对幼儿实行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奋斗目标

1、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2、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3、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4、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良好心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与平衡)。

(1)教幼儿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

(2)教幼儿不要害怕受挫。如:要让幼儿自己发现错误;要遏止幼儿的逃避行为。(3)让幼儿正确的接受自我。

(4)教幼儿学会自我鼓励。

(5)成人也可以教幼儿想象自己是一位胜利者。

四、制定对策措施:

我们于2007年3月对本园2—6岁100名幼儿在抗挫折教育进行了近一年的跟踪观察、调查、分析与、研究发现:孩子在两岁起已经出现了独立性的要求,在幼儿独立活动的时候,一旦遇到突发特殊情况事件就很容易产生不安情绪,产生挫折感,从而对成人产生依恋,对自己产生怀疑。然而幼儿期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期,一旦对某种特殊情况教育不当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掌握分寸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敢于面对挫折是非常必要的,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出培养幼儿抗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2、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人帮助到自己做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在一次美工活动时,有个幼儿选择了双面胶的粘贴工具,但他并未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技巧,于是他感到使用起来很是困惑,这时,我只是帮助他了解了一下使用方式,并鼓励他继续自己尝试,使其在过程中强化她的使用技能,让他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让我的帮助变成替代,培养他克服困难的意识,破除他的依赖性,要让他再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幼儿园里每天都有这样重复的一幕:(例)每次午睡时排队去厕所,为了能排在最前面,当老师一宣布去午睡时,幼儿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小便然后跑过去排队,与此同时矛盾也

就产生了。老师我先到的”“不对,是我先到的”。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个不停。只可惜这里不是奥运赛场,老师不是裁判,也没有秒表。如何公正解决?通常会采取的措施:“那你们自己想个好办法解决一下吧”。当然他们的办法也不赖,最常见的办法是“石头、剪刀、布”。这时总会有个输赢。可是,在对待输赢的问题上,孩子们的态度就千姿百态了。

第一种:是承受能力较好的孩子,他会接受事实,低着头很不自愿地排到后面去。

第二种:是不愿接受事实,并会耍小手段。如,这次不算吗?再来一次,可是又输了,他还会说,再来一次,这时对方也会反对,可他就说,来三次嘛?这是最后一次,有时真可谓是老天爷和他过不去偏偏还是他输,他就是不认输,还要和对方再次决斗。这时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就此激化。

第三种:是不接受事实,而且表现得也很直接,干脆不排了,自己到一边生气去。

第四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直接对打起来。

据调查结果统计,第一种情况比重只占8%,大部分属于第二、三、四类型,显然大部分孩子由于认识能力的不足,对挫折(失败)的反应比较强烈,在行为上也就表现出失控、攻击、压抑、回避等反应。一个人面对挫折(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哲学家叔本华说过:“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诗人惠特曼也说过:“让我们学着象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暗、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既然挫折是一生必经的一道坎,就必须让孩子明白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接受挫折中成长。抗挫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得到培养、提高。

设置挫折情景,主要是指成人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帮助孩子挫折疏导的对策,步骤是“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心理释放(说出心中的愉快或不愉快,用相应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 心理疏导(转移注意----找孩子的长处,鼓励自信----延伸其它活动,让孩子产生新的希望----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进行抚慰)”。具体说来,如果一个孩子画画的很好,但老师并没有表扬他,孩子就很沮丧,不愿参加下面的活动。用上面疏导法,我们可以走到他的身边,与他一同谈谈老师为什么没有表扬他,这里的原因可能多种,可能有的孩子画画进步大,可能这个孩子画画技能较好但创新不够,也可能是孩子上课时违规了,这些都可能是老师不表扬的原因。如果我们与孩子一一分析了,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接下来,要让孩子心理宣泄,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不高兴,可以大声喊一喊,也可以皱皱眉,或者做一个怪脸,把不高兴赶走”。然后,我们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你的画大家都很喜欢,老师也经常表扬你的画,下次画画时要听清老师的要求,就会画得更好”。最后,我们可以抱抱孩子,让他知道大家很喜欢他,他是受大家欢迎的。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方法和途径可以增强孩子抗挫力,如让孩子帮助成人做家务,使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独立生活能力,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等,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孩子或者通过一些古典人物抗挫的故事情景等来引发教育孩子。

3、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幼儿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幼

儿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和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4、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独立行走,自主进餐,自己盥洗,独立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穿脱鞋袜,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能帮助成人做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必须在幼儿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幼儿成长目标,帮助幼儿设置“跳一跳,摘一桃”的具体目标。如果幼儿经常遭受挫折,极不利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效果检查

在进行挫折教育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能自我服务,能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心态,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六、社会效果

挫折教育重在生活的每一天,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慢慢培养和引导。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的幼儿在这些困难面前就自然的会产生『逃避』的念头,那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挫折。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让幼儿通过动手和动脑,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七、巩固发展成果打算

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活动实践中,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还有少数因幼儿的性格因素,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多,使得个别幼儿独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不能敢于面对挫折。幼儿的可塑性强,我们将把现在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一如既往地开展这项活动,寓教于乐,贯穿在每天的一日生活之中。耐心细致的做好家长工作,调动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挫折教育,在点滴小事上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得他以后在困难的面前,有着一股坚韧的意志,能够最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我相信,将来他的世界会更美好。

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幼儿学会面对挫折,有利于克服独生子女的娇气和骄气,淡化其“小公主”“小皇帝”意识,有助于培养幼儿坚强的毅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应不断加强,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事。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人在一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是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基础。

现在,我们会经常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人在工作岗位上与人争吵感到委屈后就跳河自尽;某某孩子由于成绩落后被老师或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等等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当今独生子女的身上,那么终究其原因就是:这些独生子女从小被宠着,他们都是在赞美和表扬的迁就和溺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和挫折。可是现实的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随你的意愿而改变的。在生活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现在的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世界的人们必须学会竞争才能生存,而面对竞争只懂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他们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要充满自信,有适应社会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就引起我们大家重视挫折心理教育,从而避免将来出现更多的人为的悲惨事件。因此,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时代发展的要求看: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二,从当今幼儿教育的现状看:由于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的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

第三,从幼儿成长的需要看: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幼儿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挫折,

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幼儿应付挫折能力强,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就容易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自觉性、生动性得以发挥,而这种内在动机是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从幼儿时期开始对他们实行挫折心理教育呢?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幼儿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桑树枝条从小掰,因为幼儿小,整个身心处在未成熟阶段,他们对事物认识、意识较模糊,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意识就像一张洁白的纸,这时有意识地让他们受点"苦和累",经历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俗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岳母刺字励子,孟母断织训子,历史佳话不胜枚举。可见,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从小小挫折中不断地汲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应对困难的勇气。但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来达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挫折教育呢?

(一)、把握教育孩子与疼爱孩子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应教育孩子克服畏难思想和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一跤,有的家长往往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哄孩子说:"这路真不好走,让宝宝绊一跤,来,让我们打它。"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如孩子生病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儿都不疼,好像是蚊子咬了一口似的,过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会拒绝打针了。我们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向孩子解释产生挫折的原因,并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同时,也要把未经历之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他,让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每遇到上述情况,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打针有一点儿疼,吃药有一点儿苦,但打了针、吃了药,病就会好了。"我想孩子在思想上有了这种准备后,就不会因为摔跤而大哭不起,也不会因为吃药、打针而犯难。这样的教育机会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若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及时的引导甚至严肃的批评孩子,并要帮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委,使孩子改正错误,不但愿受表扬还能够勇于接受批评。如今在生活中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嘘寒问暖,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是爱的表现,但过度的关爱和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接受困难的机会便更少,其生活经验也会更少。记得孩子在刚入园的午睡起来,我及时提醒他们别把鞋子穿错了,有的孩子穿好了马上跑过来让我检查,虽然有几个穿错了,但他们听了我的话还是高兴地把鞋又重新穿好。这时,我发现一个孩子还呆呆地坐在床上。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还不下来,他只是摇摇头,我说:"你不会穿鞋?"他点了点头,我又说:"你在家里从来没自己穿过鞋?"他又点了点头。我说:"

你现在仔细看着,老师帮你,明天你可要自己穿哦。"第二天,这个孩子虽然动作很慢,但他还是把自己的鞋给穿好了。看着他那股高兴劲儿,我由此想到: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关爱,使孩子对成人形成了依赖思想,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成人,而没有自己克服的意识和勇气。因此,我们爱孩子应该有理智的爱,不能迁就孩子,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机会,表现自我,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现在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差,每当孩子看到别人买了好吃好玩的东西而心动时,我们认为家长应以适当的方式把家中的困难告诉给孩子,让孩子也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让他们逐渐认识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并非事事都一帆风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做为家长不要不切实际地满足孩子们提出的各种要求,那样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孩子正视现实的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时,做为父母更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二)、从多种形式的教育中体验到挫折教育。

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孩子仿佛是温室中的花朵,极少经历风吹雨打,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我们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设置难度不等的情景训练,而我们仅充当配角鼓励支持孩子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如,大班幼儿在看图书时把它撕碎了,我们应该让他把图书修补好,并告诉他应爱护图书。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这样能更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在这些独立的活动中,孩子能够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无论孩子做事成与败,都要给予正确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儿,怎样改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1、利用言传身教给幼儿做好榜样。

通常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和老师都很高大,无所不能。因此,成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幼儿期是孩子最喜欢、也最擅长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自己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医院挂吊瓶;孩子遇到点什么事就不知所措,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幼儿,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我想作为家长,应该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丧气的样子。家长的冷静、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以信心,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有的家长在家务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参与讨论,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挫折教育中,我们更应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2、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战胜挫折。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其次,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或幼儿读物,与幼儿共同欣赏,通过故事中角色战胜挫折的经历,来感染熏陶孩子,使他们懂得只有克服苦难,战胜挫折才能进步,才会成功。最后,可以进行体能上的磨练。我们平时适当给幼儿实施点劳累刺激,磨练他们的意志。例如,在幼儿园可鼓励幼儿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点事;带幼儿在种植园地进行拔草、采摘活动;冬天天气很冷,鼓励幼儿早起晨跑、晨练,磨练他们与严寒做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幼儿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

3、适当的鼓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当孩子有了很好的榜样后,加上鼓励性的语言会更加自信。鼓励孩子时,也应注意言语,都应以客观公平为原则,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对与错。我班的俞烨青,她的爸爸妈妈经常以激励教育为主,很少批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一点批评也受不得。一次她上课不认真听,小手在下面做小动作,我批评了她几句,第二天她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了。激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好处,但一味地夸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容易导致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极差,听不得一点批评,在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甚至选择偏激的做法。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客观,在给孩子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批评,让他们体会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幼儿期正是一个人个性心里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心里品质,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对幼儿的教育更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对孩子固然要多鼓励,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欢乐和自信,但应该实事求是,也要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就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

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