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危险驾驶罪

论危险驾驶罪

论危险驾驶罪
论危险驾驶罪

论危险驾驶罪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围绕本罪名是否应当设立,本罪的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等内容,学者们产生了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本罪的客体应当是交通安全,追逐竞驶是对一切不符合日常惯例、习惯、交通规则的一类行为的统称,主观方面应当为故意,并且只能为直接故意,?但书?的规定不应当作为本罪的出罪的规定,判断本罪的共犯应当注意协助人的意志因素。

根据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一、是否有必要设定危险驾驶罪

(一)观点综述

学界对是否有必要设立危险驾驶罪存在较大争议。支持者普遍具有这样的观点。

一是民意的要求。?许多民众对于那些危险驾驶的行为极为不满,该行为也引发了社会极大的恐慌。例如杭州?飙车案?,许多网民在网络中情绪表现激烈,对交通安全感到担忧?。1

二是确有必要,认为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犯罪化,能够起真正到遏制危险驾驶行为。?近几年来,我国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特别是醉酒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已经成为……将一些严重危及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作为具体的危险犯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将醉酒驾驶行为作为抽象的危险犯予以特别规定。这样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2?增设危险驾驶罪可以提高危险驾驶者的违法成本,顺应人民平安出行的呼声,填补了我国立法空白,综合平衡了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畸轻畸重的

1“危险驾驶罪”的法理分析蔡露现代商贸工业

2我国刑法应增设危险驾驶罪朱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量刑标准。3

三是能够严密法网。首先是形成了严密的针对危险驾驶行为的法律网络,认为对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将会形成针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刑事、行政、民事法律处理体系,其次,严密了刑事法网,认为设立本罪,在以过失为条件的交通肇事罪之外,对于故意的危险驾驶行为也进行了规制,完善了刑事法网,加大了对行为人的威慑和惩处。

四是国外立法有先例。认为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于此罪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立法例,我们应当学习借鉴。

反对者不赞同设立本罪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有违刑法的谦益性,?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转向行动以来,酒后驾驶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3%,其中,城市道路上酒后驾驶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1.7%。这就说明通过行政处罚等相关非刑罚手段已能较好地防范此类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如何将相关非刑罚处罚措施用好、用足。?4?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惩治危险驾驶乃至交通肇事案件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个从罚款、拘留等行政措施到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一整套衔接紧密的法律规范体系,不能说法律规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规定该种犯罪。?5有学者认为,危险驾驶入刑存在执行难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已3刑法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性探析胡亮2011 年6 月法制与经济

4醉驾入罪,就能管住醉驾吗?黄明儒余运红

5王政勋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

经分别对违规和违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如果将危险驾驶但尚未造成任何后果的行为也规定为犯罪,有以刑罚处罚取代行政处罚之虞。6

二是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产生其他一些问题。?将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定性处理完毕的行政处罚问题复杂化,转而花费至少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几十个月的时间才可能处理完毕?7?在我国并没有将其规定为特别的犯罪,犯罪分子也要经过与其他犯罪相同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程序,可能这些时间就已经超过了对其判处拘役的刑罚期限了。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这一短期自由刑后,与其他犯人关押在一起,并没有得到针对交通犯罪的教育和改造,反而有可能受到其他犯罪分子的感染而堕落,正可谓?因为偷了一根针进去,出来时却杀人、放火、抢劫什么都学会了。?8三是条件不具备,难以执行。?在日本,交通犯罪有一个单独的体系,有专门的法院、法庭和关押场所,能够快速审结交通犯罪案件,并对其单独实施处罚,进行改选和教育?9

四是有损刑法的权威。?一个人是否属于醉酒驾车,将取决于他什么时候被警察发现,如果发现的晚他就不构成犯罪,发现的早他就构成了犯罪,犯罪是否成立取决于他运气

6增设危险驾驶罪之不必要性探究———以孙伟铭案罪与罚的困境为视角胡春妮《学术交流》2010,10

7醉驾入罪,就能管住醉驾吗?

8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和《刑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顾肖荣陈玲政治与法律2010第10期9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和《刑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顾肖荣陈玲政治与法律2010第10期

的好坏而不是行为危害程度的高低……这将增加刑法适用的偶然性,从而严重损害刑法的权威。侥幸心理是刑法适用效果的大敌,刑罚严厉不如刑罚必然,提高刑罚的分量不如破除人们的侥幸心理———使所有的犯罪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实践中以我国的警力、技术手段和现实状况,不可能使多数酒驾行为受到刑罚制裁,这必然进一步增加人们的侥幸心理,谁运气不好谁倒霉,这对刑法权威性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10

(二)观点评述

(1)对反对者观点的评析

反对者的理由有一定道理,但值得商榷。

首先,对于刑法谦益性的论述并不充分。

就刑法的谦益性而言,只有说明将某一行为犯罪化后没有效果或者是与非犯罪化后的效果相差无几时才能说明违反了谦益性。就危险驾驶罪设立的效果而言,只有证明危险驾驶罪设立后的效果与不设立危险驾驶罪的效果相近或者是相比较差或者是无效果才能说明危险驾驶罪设立的不必要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设立后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11目前的情况来看,正是因为触犯危险驾驶罪后的成本较高,如有备案制度,使行为人终生有污点,因此,才形成了较大的威慑力。

10王政勋

11立法后的效果统计

其次,不能简单的将法律效果问题来倒推立法的问题

法律效果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的因素,涉及到司法体制、法官素质、社会效果等综合因素。一个罪名设立后,执行效果到底如何,不仅与法律的具体规定有关,还与相关的司法体系有关,但是相关的司法体系存在问题并不能说就不立法。盗窃成为了罪名已经很久了,但是盗窃的发案率并不低,难道我们能说因为盗窃罪的法律效果不佳而将盗窃行为非犯罪化吗。与某些法律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立设立危险驾驶罪的相关条件相较而言是比较不充足,但这并不成为我们不能成为将此行为非犯罪化的理由,能或不能和条件具不具备是两个范畴的事情。这方面更多的应谈到的是司法的事情而不是立法的事情。

(2)对支持者观点的评析

支持者的理由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然不够充分。支持者的论述出发点是民意,并以民意为基本立足点展开论述,但是并不充分。

单独的民意说辞并不能说明立法的必要性。诚然,在民主制国家中,都是通过代议制的机关进行立法,从而达到能够反映民意的效果,然而,刑法的制定与民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民主制的国家立法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程序,刑法有其特有的理论和立法技术,对某一行为是否进行犯罪化,并不只是民意的结果。但是就此行为而言,单单网络上的民意

并不能代表充分的民意。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犯罪化会完善法网也并不能说明是否贯彻了刑法的谦益性,因为,现行的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业已比较全面,处罚也还可以,不能说明设立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性。外国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好的,还要考虑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还要考虑法律移植的问题。

(3)笔者的观点

其实,笔者认为,支持者的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是理由却是不充分的,某一行为是否应当犯罪化,关键点还是应当考虑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如果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就应当犯罪化,如果只是具有轻微的社会危害性,则可以不进行犯罪化。进行犯罪化与否还应当考虑现行的刑事政策,与现行的刑事政策相吻合。

考虑某一行为是否应当设立为犯罪,一是考虑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可以对其进行犯罪化,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二是考虑刑法的谦益性,合理的确定刑法规制行为的边界,是刑法谦益性的重要功能。在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前提下,还应当考虑到刑法的谦益性,这是某一行为能否犯罪化应该考虑的东西。刑法是双刃之剑,用之得当,则两受其益,用之不当,则两受其害。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判断是立法者根据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来判断的。公民的生命权

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重要的权利,是法律所重点保护的对

象。

从本罪而言,从客观方面来看,不论是追逐竞驶的行为还是醉酒驾驶的行为,都有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侵害,从行为人的主观上来看,对表达了行为人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漠视,体现了行为人对公众生命的一种漠视。无论是就客观的后果——公共安全而言,还是行为人主观上的恶性——对生命财产的一种漠视或者轻蔑的态度而言,综合起来就具备了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具备了将本行为进行犯罪化的前提条件和可能。因为,危险驾驶行为本身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已经对公共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险犯,只要行为人有危险驾驶的行为,并且威胁到公共安全,即使没有造严重后果的,也构成犯罪。12因为,危险驾驶行为本身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已经

将危险驾驶行为进行犯罪化,是当前的刑事政策指导的必然结果。刑事政策是指导刑事立法的重要依据,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必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下去。?而在刑法领域,民生刑法概念的诞生,也是一个历史标志。它反映了刑法正在由传统的国家专政机器、?刀把子?向法益保护工具的角色转变,反映了从单纯强调打击犯罪、惩罚犯罪人向保护社会、保障人权的功能转变。刑法

12评析《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危险驾驶

罪及完善建议

李文英蔡文锐陈思

理论界关于刑法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从国权刑法向民权刑法演进的说法,基本都在诠释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刑法这个原先血淋淋的以刑为主的惩罚法,正在日益变成一个温情脉脉的以保护为主的保障法!13?

法律所追求的是一种秩序,秩序是生产力。危险驾驶行为必定会使人民群众生活没有安全感,而秩序是法律的基本追求,因危险驾驶行为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这就是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应当进行犯罪化。

最后,设立危险驾驶罪可以从预防层面上减少危险驾驶的社会危害性。刑法的终极功能永远不是刑罚,而是预防。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刑法所追求的理想价值。通过单列危险驾驶罪的方式,对交通行为的参与者以强烈震慑,可以有效的动摇危险驾驶者的心理动机,从而达到预防危险驾驶罪发生的目的。目前?代驾?的兴起和?酒后打车?现象的普遍化正是该罪预防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最好反应。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

(一)犯罪客体

有学者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为?交通安全和秩序?,14有的学者将本罪的客体界定为?(道路)公共安全?,?鉴于我国刑法分则是将具有相同或相近法益的犯罪归为一章的体例安排,危险驾驶罪被放在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13加强对民生的刑法保护———民生刑法之提倡卢建平法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14危险驾驶罪研究

全的犯罪,故认定其犯罪客体为(道路)公共安全没有疑问?。15有的学者认为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危险驾驶罪的目的,是将生命、健康、财产等个人的法益抽象为社会利益作为保护对象,所以应当重视其社会性……只要行为危害了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仅仅侵犯了特定的少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的,则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16有学者认为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应该是道路交通安全?。17

本罪与交通肇事罪同一法条,由此看来,本罪具有侵犯公共安全的属性,然而,公共安全毕竟是本章的同类客体,直接将同类客体用作直接客体,不是很恰当。

(道路)公共安全的范围比较广泛,而本罪只对追逐竞驶行为和醉酒驾驶行为进行规制,保护的只是这两种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而这两种社会关系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一定要比道路公共安全要狭窄,将本罪的犯罪客体界定为(道路)公共安全也不妥当。

安全不应当成为本罪侵犯的客体。

首先,从实证的角度而言,进行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造成对交通安全的侵犯,只是对公共交通

15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和界限张龙学术探讨2010年6月

16论危险驾驶罪———兼析《刑法修正案(八)》对危险驾驶罪规定之不足李成福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1期

17https://www.doczj.com/doc/6d15846723.html,/newLSsite/BlogShow.aspx?itemID=f278ac33-ae1c-4fa5-a967-9ee800b28c75&user=9898

安全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不能因为进行某种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而将本行为的客体认定为公共安全,而是应当根据刑法设定的具体的目的和打击对象来确定。

其次,本罪并没有将引起的结果作为本罪的构成要件,即只要进行了追逐竞驶并情节恶劣和醉酒驾驶行为,就可能构成本罪。换个角度来讲,若构成本罪,其不需要有犯罪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发生,而只需要有两种行为就可。在此,公共安全被排除在了构成本罪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三,本罪在立法上有意的进行了限制,本罪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此,法律进行了转化,转化成了其他犯罪,公共安全的部分被其他犯罪所代替。

第四,将安全逐出本罪的客体有利于本罪的统一,当安全成为本罪的客体后,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对于犯罪故意和过失的规定,主观罪过上必定会出现故意或者过失的状态,同一个罪名,既有过失犯,又有故意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笔者认为,将本罪的犯罪直接客体界定为道路交通秩序较为恰当。对于在道路上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造成了对交通秩序的破坏,其侵犯的是道路交通秩序。

(二)客观方面

本罪设定了两种行为方式,一种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

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另一种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1、关于?道路?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对于那些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乡间路段来讲……在其上?追逐竞驶?或?醉酒驾车?的行为是否就一定具备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就是不无疑问的。据此,笔者认为,对本款规定的?道路?还是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的规定来理解?。18

对此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本罪状道路的含义应当超过《道路安全法》规定的道路的范畴。

刑法的解释首先应当遵守的是文本的原文之意。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道路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既然本罪状这样进行描述,我们对其进行本意解释,符合解释的一般原则。

2、对于机动车的认定

根据《道路安全法》的规定,所谓?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臵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臵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

18危险驾驶罪探析

王志祥敦宁

具。因此,驾驶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等非机动车的,既是符合本罪其他构成要件的,也不构成本罪。

3、如何理解?追逐竞驶?

?追逐竞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笔者认为,应当按照文义解释的原则对其进行严格解释。追,本意为追赶,追逐,意思为追赶,追击。竞的本意为比赛,互相争胜,驶,本意为马快跑,泛指迅速。?追逐竞驶?即相互追赶。本罪用这四个字对发生在道路上的非正常的、不符合一般惯例的和有违法律法规规定的驾驶行为进行了描述。

追逐竞驶者必须对追逐竞驶行为有认识,若行为人没有认识,即使事实上发生了追逐竞驶的事实效果,也不能称其为刑法意义上的追逐竞驶。

进行?追逐竞驶?的行为者之间可以有意思联络,也可不需要有意思联络,只要在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追逐情形,就可以构成本罪的?追逐竞驶?特征。

?追逐竞驶?行为可以是双方之间的追赶和竟驶,也可以是一方不断的追赶和竟驶,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是形成了客观上的追赶,就构成?追逐竞驶??追逐竞驶?没有速度要求,只要是驾驶机动车辆相互追赶,无论速度如何,都构成追逐竞驶。?追逐竞驶?行为不等于?高速行驶?,高速危险驾驶行为并不一定具有追逐

竞驶的特征,?高速行驶?构成追逐竞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于追逐竞驶的认识,二是相互追赶的客观事实。

?追逐竞驶?的对象应当没有特殊的要求,不论对象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只要行为人事实上形成了追逐竞驶,就应当认定为追逐竞驶行为。

4、醉酒

我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g/100?1的驾驶行为。所以?没有喝醉,不会被判刑?、?干喝不醉,驾车无罪?的理解是错误的,是否醉酒驾车与人的意识清晰程度、控制能力无关。

5、何为情节恶劣

有学者认为,对与本罪中所规定的情节恶劣,应当?应当从犯罪的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19。笔者赞同这种观点,首先,将主客观因素都包括在内符合刑法的解释逻辑,其次,也符合现实的各种实证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为寻求刺激、炫耀车技或发泄怨气等而追逐竞驶,并对公共交通安全形成较大危险的行为,认定为属于?情节恶劣?是没有问题的,但对那些主观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追逐竞驶行为,尽管其也可能对公共交通安全造成较大危险,却不宜一概认定为属于?情节恶劣?。

19危险驾驶罪探析王志祥敦宁

(三)主观方面

1、对于本罪主观方面的讨论

对于本罪的主观方面,学者们争论比较大。有的学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应为一种间接故意,?危险驾驶罪旨在保护交通秩序及公共安全,醉酒驾驶人显然是将自己的行为对上述法益的威胁臵于一种放任的态度,仅对因其危险驾驶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等后果持反对态度,而这些后果并不是构成危险驾驶罪所必备的。?20有的学者认为本罪兼有故意内容和过失内容,21。也有学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应为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都可以,?危险驾驶罪的罪过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危险驾驶行为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而臵这种公共交通风险于不顾,仍然故意实施之。本罪主观上不要求其行为具有明确目的,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均可?22

过失犯罪以结果的发生为条件,不发生结果的,不构成犯罪。本罪是危险犯,没有规定具体的危害结果,若主观方为过失,显然违反了过失犯罪的构成方式。

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意志因素是放纵。本罪的主观方面也不应为间接故意。

从实证的角度而言,放纵驾驶的行为是没有可能的,驾驶行为都是行为人自身的行为,不存在意志上放纵的可能

20论刑法修正案(八)的危险驾驶罪史晓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8期

21危险驾驶罪相关问题浅析韩梅辽宁警专学报2011年第5期

22论危险驾驶罪的认定丁世界基础理论研讨

性,,因为驾车是主动的过程,没有放任的可能,不采取主动的形式,追逐竞驶和驾驶行为不可能发生。

从法理的角度而言,根据本罪的罪状规定,第一种行为的认识因素为两项,一是在道路上,二是驾驶机动车辆,意志因素是进行追逐竞驶。第二种行为的认识因素为两项,一是在道路上,二是醉酒状态,意志因素为进行驾驶。就这两种行为而言,两种行为结合在一起,危害结果的认识上是有自己认识的,不存在放纵的可能。

学者们之所以产生间接故意、过失的观点,是明显的将意志的内容搞错了方向,将意志的内容指向了因追逐竞驶或者是醉驾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上了,

?事实上,在刑法学界和司法机关对上述案件如何定罪的争论中,双方都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即双方都把行为人在饮酒阶段的饮酒行为所具有的‘故意’或‘过失’,直接套用到无意识以后驾车肇事这一行为上,以饮酒行为的?罪过?替代驾车行为的罪过?23。任何正常的人都是不希望不好的结果发生的,在这种逻辑下,当然的可能为间接故意或者是过失了,但是本罪的意志因素显然针对的是认识状态下的驾驶行为而不是其后产生的结果。

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且只能为直接故意。

23醉酒后犯罪罪过问题的解决令普玉松西南则经大学马克思卞义学院

2、本罪有客观归罪的嫌疑

对于本罪规定的第二种行为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人对自身是否醉酒的状态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本罪的主观方面的形成。在第三、第四、第五种情形下,行为人对于是否醉酒都没有认识,有的甚至对于是否在道路上都没有认识,这应当属于无意识。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认定犯罪时,不仅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或威胁,而且要求行为人有刑事责任能力和主观罪过(故意或过失);否则,就不可能构成犯罪。在本罪中,由于对醉酒状态的认定采用了客观主义的,导致了行为人无论是否对自己处于醉酒状态有认识,都构成本罪。

每个人的生理特征是不同的,对于酒精的忍受程度也不是相同的,饮同样的酒量,有些人可能具有完全的责任能力,有些人的则完全不具备的了责任能力,?危险驾驶行为是危

险犯,只有出现了法定危险行为才能构成犯罪,而对于酒量大的人来说即使超过客观标准也未出现该危险,对于酒量小的人来说即使未达到客观标准该危险也早已出现,采取客观标准难道不是会导致司法运行违背立法初衷的结果吗??24鉴于本罪中,采用客观主义对醉酒状态的进行认定,认定结果直接关系到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本罪,?我们认为,危险状态的判断必须坚持在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客观基础上,从一般人的立场判断危险状态是否存在。毕竟,危险驾驶罪中醉驾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基础,势必与危险状态的客观属性相违背;而从一般人的立场之上结合特定的时间、空间因素来判断,则避免了这一问题。?25笔者赞同此种观点。

(四)主体

本罪的犯罪主体应当为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应当注意的是,本罪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在此种情形下,发生了犯罪的转化,行为主体可能为年满十四周岁的人。

三、本罪的其他情况

(一)罪与非罪

1、追逐竞驶行为的罪与非罪

确定追逐竞驶行为的罪与非罪,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

24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王政勋

25赵秉志:醉驾入罪的法理分析

是行为人是否具有追逐竞驶的认识,不具备追逐竞驶的认识的,不能因为在事实上形成了追赶的局面而认定为追逐竞驶,二是要正确认定行为是否属于追逐竞驶,不是追逐竞驶的,不构成本罪,三是要把握好情节恶劣的标准,在道路上进行追逐竞驶的行为,情节恶劣的构成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本罪,而作相关行政处罚或者是无罪处罚。

2、醉酒驾驶行为的罪与非罪

区分醉酒驾驶行为的罪与非罪,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区分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区分的关键在于血液中酒精的浓度。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g/100?1的为醉驾行为。

二是把握好?但书?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26

有的学者认为,?但书?的规定应当成为本罪的出罪功能,?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醉驾入刑?的条款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提条件,但也不是醉酒驾

262011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同志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正确把握危险驾驶罪构成条件时指出:?5月1日后,各地公安机关已陆续查获了一批醉酒驾驶犯罪嫌疑人,很快将起诉至人民法院。各地法院具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慎重稳妥,不应仅从文义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认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要与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街接。也就是说,虽然《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追究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提条件,但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此外,对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注意与行政处罚的街接,防止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的行为,直接诉至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犯罪,只有醉驾危害社会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醉驾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27?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除了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加以认定外,还必须考虑包括犯罪情节在内的所有要素对相关法益所造成的侵害或威胁是否符合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本质特征,?醉驾能否一律入罪?也不例外。?28有的学者认为,?但书?的规定不能成为本罪出罪的规定,醉驾行为作为没有规定情节严重的限制条件,作为出罪的功能有违罪刑法定原则,本罪罪状的解释空间也很小,没有解释的空间。有的学则基于?行为犯?的角度对本罪状进行了解释,认为本行为是行为犯,只要行为成立,机构成本最,有的学者则认为,即使是行为犯,行为的完成也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也有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问题。29

学者们的观点见仁见智,笔者赞同?但书?不应当成为本罪的出罪功能的观点。

首先,从刑法的基本理论而言,犯罪构成是判定所有犯罪的唯一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总则的规定,虽然对分则的规定具有指导作用,但是,?犯罪概念不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标准……司法机关只能根据刑法规定的

27https://www.doczj.com/doc/6d15846723.html,/news/11077678.html

28https://www.doczj.com/doc/6d15846723.html,/newLSsite/BlogShow.aspx?itemID=f278ac33-ae1c-4fa5-a967-9ee800b28c75&user=9898 29不宜将但书规定作为醉驾免罪依据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民检察院吴飞飞

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

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 --刑法施行现状调查 《刑法修正案(八)》自去年5月1日施行一年来,各政法机关一直保持“醉驾”的高压态势,“醉驾入刑”的威慑力初见成效,但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数量仍居高不下。本文对涪陵区法院审理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明析该类案件的特点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旨在减少“酒驾”、“醉驾”以及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在全社会形成安全、文明的交通秩序。 一、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犯罪数居高不下,月收案波动较大 一年来,涪陵区法院共受理危险驾驶犯罪案件145件145人,占刑事收案总数的4、32%,已审结125件125人次。从每月收案情况瞧,每月收案不均,且波动较大,自2011年7月受理第一例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起,7月、8月与9月的收案数分别就是8件、1件与9件,但10月收案数陡增为26件,环比上升188.89%,11月、12月与今年1月又急剧下降为6件、7件与9件。从今年2月起,3月、4月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收案数又大幅上升,分别为19件、35件与25件。 (二)大多数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判处拘役且并处罚金 一年来,涪陵区法院审结的125件125人次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给予刑事处罚112件112人,所占比例高达89、6%,判处1个月至6个月不等拘役且并处1000元至6000元不等罚金84人,实刑适用率高达75%;判处拘役缓刑28人且并处1000元至20000元不等罚金,缓刑适用率为25%;免于刑事处罚13件13人次,仅占10、4%。 二、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的显著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犯罪主体 1、农民成犯罪“主角” 已结案125件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全部为男性。从被告人的身份统计,农民70人,无业人员17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14人,居民10人,驾驶员9人,工人3人,个体工商户2人。由此可见,涪陵区法院审理的危险驾驶案件男性100%的犯罪率绝对高于女性犯罪率,且犯罪主体身份分布较广,但以农民为主,比例高达56%。 2、犯罪年龄多集中在30至50岁 从被告人的年龄统计, 125名被告人中20岁以下4人,占总人数的3、2%;20岁至30岁18人,占总人数的14.4%;30岁至40岁47人,占总人数的37.6%;40岁至50岁52人,占总人数的41.6%;50岁以上4人,占总人数的3、2%。故犯罪年龄主要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共99人,犯罪比例高达79、2%。 3、犯罪主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从被告人的文化程度统计,在125名被告人中,小学文化26人,初中文化70人,

浅析危险驾驶罪入刑的情节限制及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15846723.html, 浅析危险驾驶罪入刑的情节限制及意义 作者:冯志恒 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23期 【摘要】通过将危险驾驶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本罪是过失犯罪,同时又是危险犯罪。实践中应以危险结果的有无来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本罪,行为危害显著轻微的不应当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本罪法定刑设置较轻,是对交通肇事罪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改善公共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不能仅依靠本罪。 【关键词】危险驾驶罪过失犯罪危险犯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我国在刑事立法上第一次引入了危险驾驶罪,认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该罪,法定刑为拘役,并处罚金。危险驾驶罪一经设立便在各地引起了一场打击“醉驾”的热潮,但是针对该罪也存在各种争议,本文拟就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是故意还是过失,该罪是否存在一定的情节限定这两方面进行研究。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是故意还是过失 一个犯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主要取决于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产生的法益侵害结果的主观态度,判断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可以从本罪所侵害法益、本罪的法定刑设置两个方面来入手。 本罪所侵害的法益,是公共道路交通安全,即多数人或者不特定人在公共道路环境下的生命财产等权益的安全。对于该法益的保护,刑法上还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同样是危害到公共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主观上对此危害后果持追求或放任的心态,则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上对此危害后果持反对的心态,但因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则属于交通肇事罪。现在刑法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假定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驾驶机动车辆追逐竞驶,或者醉酒驾车的行为会对公共交通安全造成危害,且追求或者放任这一危害后果的发生,那么这样的行为已经符合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危险犯,不需要发生对人生命健康或者财产法益实际的侵害结果,只要对法益造成了现实的危险状态,就已经构成犯罪,因此以故意的心态实施危险驾驶罪所规定的行为,就既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又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由此,根据特殊条款优于一般条款的原则,对行为人按照危险驾驶罪来定罪处罚;但是另一方面,即便在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定刑已经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远远高于危险驾驶罪仅为拘役的法定刑,同样是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下,对于行为人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比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要轻得多,这样的结论显然背离了立法者希望通过新法来改善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现状的立法本意。

危险驾驶罪罚金标准是怎样的

危险驾驶罪罚金标准是怎样的无限额罚金制指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总则根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比例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百分比决定罚金的数额;倍数罚金制。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犯危险驾驶罪的人来讲,法律规定的处罚是处拘役,并处罚金。而这里并没有具体规定罚金的数额标准是多少,这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 下面,带来危险驾驶罪罚金标准的内容,帮助你了解相关知识。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而这里的罚金是需要按照《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内容进行确定的,而具体的罚金数额则是由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确定。 1.无限额罚金制。

即指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总则确定的原则——根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在无限额罚金的情况下,根据前引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2.限额罚金制。 即指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例如,刑法第170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类似规定在刑法分则中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 3.比例罚金制。 即以犯罪金额的百分比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58条规定,对虚报注册资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4.倍数罚金制。

危险驾驶罪分析及案例说明

危险驾驶罪分析及案例说明 永城看守所孙文化本罪构成 犯罪客观方面,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罪为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本罪。 量刑要求 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 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认定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之处:三个罪名既然都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就是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三者之间的区别。其区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观方面不同。正如前所述,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意义上过失犯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是故意,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为过失。 其次,在行为方式上不同。危险驾驶罪只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交通肇事包括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要求实施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但犯危险性相当的危险行为。不应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的行为。 立案 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对当事人被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应当立案侦查。当事人经呼气酒精测试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在提取血样前脱逃的,以呼气酒精含量为依据立案侦查。 规范相关行为、规避犯罪: 一、提速超车时,首先要观察和判断后面行驶的情况,在确定后面没有车辆欲超自己的情况下再观察和判断前方的情况。 二、光滑的路面应学会用好挡位来控制车辆行驶。 三、开车行驶时,除了保持与前后的安全距离外,还应尽量避免与左右侧的车辆保持并列行驶,通过提速超车或放慢速度来错开并列行驶者。并列行驶的最大坏处是分心,容易使注意力从前方分散到左右,对初学驾驶者更容易造成紧张不安的情绪。 四、拐弯或并道时,应先扭头看一下车的后面再看反光镜。因为,有时反光镜调节得不好会有死角现象,此外,转向灯打开后会使靠近自己的车辆增加提速或放慢的几率,仅从反光镜不能完全判断正确性。

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及其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及其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如何理解本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如何处理本罪与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分为追逐竞驶与醉酒驾驶两个类型。 (一)追逐竞驶。一般来说,追逐竞驶,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频繁、突然并线,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的危险驾驶行为。追逐竞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犯,但刑法没有将本罪规定为具体的公共危险犯,而是以情节恶劣限制处罚范围。换言之,只要追逐竞驶行为具有类型化的抽象危险,并且情节恶劣,就构成犯罪。第一,本罪行为不要求发生在公共道路(公路)上,只需要发生在道路上。在校园内、大型厂矿内等道路上,以及在人行道上追逐竞驶的,因为对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产生危险,依然可能成立本罪。第二,追逐竞驶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高速、超速驾驶为前提,低速驾驶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但是,单纯的高速驾驶或者超速驾驶,并不直接成立本罪。换言之,不能将本罪等同于国外的超速驾驶罪。第三,追逐竞驶要求以产生交通危险的方式驾驶,行为的基本方式是随意追逐、超载其他车辆,频繁并线、突然并线,或者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第四,追逐竞驶既可能是二人以上其于意思联络而实施,也可能是单个人实施。例如,行为人驾驶机动车针对救护车、消防车等车辆实施追逐竞驶行为的,也可能成立本罪。第五,成立本罪要求情节恶劣。情节恶劣的基本判断标准,是追逐竞驶行为的公共危险性。对此,应以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多少、驾驶的路段与时间、驾驶的速度与方式、驾驶的次数等进行综合判断。在没有其他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追逐竞驶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情节恶劣。追逐竞驶的罪过形式为故意,不要求行为人以赌博竞技或者追求刺激为目的。因为基于任何目的与动机的故意追逐竞驶行为,只要产生了抽象的公共危险且情节恶劣,就值得科处刑罚。 (二)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是指在醉酒状态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故意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即符合本罪的犯罪构成。本罪是抽象的危险犯,不需要司法人员具体判断醉酒行为是否具有公共危险。因此,一方面,抽象的危险犯实际上是类型

危险驾驶罪

关于危险驾驶罪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的两种情形,即“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并规定其刑事处罚为拘役并处罚金。笔者就该罪的司法认定及其刑事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认定主观形态:“隔夜醉驾”不能客观归罪。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危险驾驶罪的两种情形一般认为是故意犯罪,这种故意表现为机动车驾驶人在明知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下不顾他人和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追逐竞驶或醉酒驾驶并放任这种危险状态的存在。就违反交通法规而言,机动车驾驶人是明知故犯,表现为一种直接故意,就因其自身行为而造成的对公共交通秩序的危害和由此而形成的危险状态而言,机动车驾驶人则表现为一种放任或过于自信的过失。由于我国目前认定醉酒的标准是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标准,那么机动车驾驶人前一天晚上由于饮酒过量而致使第二天早上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并达到醉酒标准的驾驶行为应否认定为危险驾驶罪?这既涉及到机动车驾驶人的认识因素,又涉及到机动车驾驶人的意志因素。一般而言,在上述“隔夜醉驾”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人认识不到自己是在醉酒驾车的,即驾驶人正常驾驶车辆且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的,不应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将有客观归罪之嫌。但是,如果驾驶人明知自己仍处于醉酒状态而执意驾驶车辆的,则应按危险驾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追逐竞驶及其情节恶劣的认定。何谓追逐竞驶?查现代汉语词典,追逐的意思为“追赶”,竞为“竞赛、竞争”。追逐竞驶就是驾驶车辆相互竞赛、追赶。就刑法意义而言,笔者认为追逐竞驶的特征有二:一是超速驾驶,这是形成追逐竞驶的前提条件;二是有不顾他人和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竞赛性超速驾驶、追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当如何认定?这应当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晰。目前,结合实际,笔者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恶劣:1.因追逐竞驶而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较大人身财产损失(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2.追逐竞驶车速达到或超过行驶路段的规定车速的1.5倍的;3.在闹市区或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追逐竞驶造成交通阻塞半个小时以上的;4.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三、因危险驾驶而构成其他犯罪的认定与处理。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

危险驾驶论文:危险驾驶入罪浅析

危险驾驶论文:危险驾驶入罪浅析 提要自2011年5月1日以来,《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已施行一个多月,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带来哪些影响,司法实践中又碰到哪些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危险驾驶的相关规定,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观点。 关键词危险驾驶入罪影响认罪标准行为范围 一、三个“明显”——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影响 (一)交通秩序:醉酒、酒后驾车下降明显 豍 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5月1日至5月15日,全国共查处醉酒驾驶203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5%。全国因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37.8%和11.1%。相对于醉酒驾车,酒后驾车数量的下降更为明显。从各地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酒后驾车行为下降尤其明显,其中北京酒后驾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2.2%,浙江下降了77.2%。可见,醉驾入罪在某程度上从法律规制层面起到了很好的威慑效果,从源头上减少了危险驾驶行为,大大改善了交通秩序。 (二)司法审判:有法可依,但疑问明显 2009年,杭州、南京等地连续发生几起交通事故,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判处结果差距较大,公众对严惩酒后驾车的呼声一浪盖过一浪。如今,修正案八的出台为醉酒驾车等危

险驾驶行为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弥补了法律的这一空白。但是修正案八正式施行以来,新的讨论也随之而来:醉驾是否一律定罪、如何正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对不起诉情节显著轻微如何确定、危险驾驶行为定罪标准如何细化、如何区别于其它罪名……可以说,这些争论能否及时解答对危险驾驶罪今后的量刑适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影响:犯罪烙印明显 修正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之所以引起公众如此高度的 关注,究其原因是该规定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刑法毕竟不同于一般规定,一旦触及便会戴上一生的犯罪烙印,对犯罪行为人的人生自由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公务员招考一般也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 员不得报考。另外,很多企业招聘中也将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排除在外。可以说,危险驾驶行为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二、三个“如何”——司法实践中碰到的问题 (一)如何把握醉驾的处理力度 对醉酒驾车行为是否应当从严关系到危险驾驶犯罪今 后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对醉驾行为处理从严是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刑法修正案(八)“危险驾驶罪”之具体认定

刑法修正案(八)“危险驾驶罪”之具体认定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对于其中“追逐竞驶”、“道路”、“醉酒”及其他危险驾驶行为的认定,需要做进一步解读,以保证“危险驾驶罪”的准确司法适用。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前列,其中醉酒驾车、飙车等行为是人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鉴于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公共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称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 一、飙车行为的理解与认定 “飙车”是公民对高速危险驾驶行为的俗称,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关于飙车行为的界定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该条中特别使用了“追逐竞驶”一词,因此需要注意并非日常所有的“飙车”行为均纳入刑法,两者具有一定差异。 首先,追逐竞驶行为发生的场所是“道路”。该条并未使用“公路”,证明追逐竞驶行为不一定局限于通常的街道、公路、高速路等。该条文中的“道路”应当解释为只要是供不特定人、车等使用的可通行路段均可纳入“道路”范畴。刑法修正案(八)之所以将追逐竞驶的区域扩大为“道路”是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迅速,许多非“公路”性质的道路其路况标准也在提升,为追逐竞驶提供了条件。虽然目前“飙车”行为主要发生在城市公路上,但不排除以后该类行为会发生在非公路上。我国许多高校校内的道路和城市公路相连接,车辆可以较为方便地进入校园,而高校校园又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在校园内追逐竞驶其威胁较之在公路上更大。同时,类似的还包括许多单位道路、社区道路、“限行”道路、景区道路、农村道路等。发生在校园内、施工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往往由于法律的空白而无法及时处理,从立法与司法角度讲,使用“道路”对我国交通刑事法规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追逐竞驶”行为不等于“高速行驶”。高速危险驾驶行为并不一定具有追逐竞驶的特征,其可以在没有追逐竞驶对象的情况下单独完成;而追逐竞驶则必须要求有一个以上的追逐竞驶对象,至于驾驶者之间有无事先的意思联络在所不问。如数名司机商定驾驶自己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玩“飙车”,如果在有意思联络和追逐竞驶状态下,且情节恶劣即可以按照本罪处罚。而通常的追逐竞驶者并没有与追逐竞驶对象的意思联络,我们认为只要驾驶者意图使自己的车辆超过其他车辆或者行人,而采用违反相关交通管理法规的方法实施且情节恶劣的即可构成“追逐竞驶”。要严格限定追逐竞驶的行为模式,并不是所有高速行驶的车辆均构成本罪,以免造成打击面过大。 再次,追逐竞驶行为须“情节恶劣”。并非所有的追逐竞驶行为都以犯罪论处,还必须考虑行为人所处的环境、潜在的危险性、行为人心态等情况。若驾驶员以高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其主观上并没有刻意追求超越其他机动车的意思,但由于车速快客观上形成了“追逐竞驶”的状态。从表面上看似乎符合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但由于主观恶意很弱,并且加之所处环境并没有对其他法益造成紧迫危险,一般不宜认定为犯罪。另外,由于车辆运送紧急病人、处理特殊紧急事务等情况也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各种因素,不应一概以犯罪论。 二、醉酒驾驶行为的认定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关于醉驾的界定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对于“醉驾”的认定并不是根据行为人的意识状态,而是根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定。 首先,对“醉酒驾驶”的理解。目前法律中所认定的醉酒并不是根据行为人的意识状态确定,而是依赖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我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

犯危险驾驶罪最轻判多久

犯危险驾驶罪最轻判多久 危险驾驶罪最轻判1个月拘役。按照《刑法》中的量刑标准来看,在我国行为人被认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一般是处拘役,同时还要并处罚金。但因为对拘役刑的刑期一般规定为1-6个月,所以对于犯危险驾驶罪的,通常就是在1-6个月之间判处拘役。 一、危险驾驶罪最轻判多久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第四十四条【拘役刑期的计算和折抵】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二、危险驾驶罪从轻处罚情形 对于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量刑情节的设置和运用,我们认为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1)既往驾驶记录良好,没有违章记录的; (2)驾驶行为发生在乡村道路、公共停车场或者其他交通流量较小的路段、时段的;

(3)驾驶距离较短,如驾驶车辆刚起步的、在公共停车场停车的; (4)发现自己不能安全驾驶后,及时停止驾驶行为的; (5)积极赔偿损失的。 现如今可以认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行为已经增多,不仅仅再是之前的醉驾和飙车两种行为了,如果校车有严重裁员或者超载行为的,那么也可以认定校车司机构成此罪。而要是因此发生了严重交通事故的话,则一般不会按照危险驾驶罪来定罪处罚,而是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此罪的量刑标准来追究刑事责任。

警示教育典型案例之十九-危险驾驶的安全总监

【警示案例】 危险驾驶的安全总监 ——中铁某集团某公司下属项目部原安全总监庄某醉驾判刑案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纵使你有千万种理由。有时你的一念之差,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光和代价。 庄某,山东省枣庄市人,中共党员。1998年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中铁某集团公司某公司工作,历任工人、材料员、安全员、项目分部安质部长、副经理、项目部安全总监。正是由于庄某十几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与努力,使他逐步走上了项目部的领导岗位。 2016年3月19日,是庄某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庄某受到了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因醉酒驾驶,犯危险驾驶罪,庄某被判处拘役一个月,缓刑二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同年5月13日,经中铁某集团某公司、某公司党委研究决定,给予庄某开除党籍、行政留用察看一年处分。 一念之间,一念之差 2015年1月6日晚,庄某驾驶其私家车外出参加应酬。22时许应酬结束,由于时间较晚,回项目部也太远,庄某在应酬期间亦饮酒不少,考虑到酒后不能驾车,庄某决定找代驾送其回家。当代驾司机驾车行驶至济南市历下区黄台南路附近时,代驾司机

接到手机软件提示附近有人下单,在对庄某进行简单观察后,代驾司机向庄某提出:“我看你喝的也不多,意识挺清醒的,这儿离你家也不远了,前面都是小路我也不熟,正好我也又刚接了一单,要不剩下这一小段路你自己开回去吧。”庄某听后先是犹豫,但想到这里离家确实不足几百米,而且自己虽然喝了酒,但意识还很清醒,便一口答应了下来,遂从副驾驶位换到了驾驶位。代驾走后,庄某驾驶其私家车沿济南市历下区黄台南路由东向西行驶不到100米,至花卉市场处时,被执勤民警查获。庄某主动向执勤民警交代了自己醉酒驾驶的事实,经检验,庄某的静脉血中检出乙醇成分,含量为112mg/100ml,系醉酒状态。 公诉机关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庄某醉酒驾驶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2016年3月19日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第一款第(二)项;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三款;第七十三条第一、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判处被告人庄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缓刑二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 法院判决后,庄某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于侥幸,未向单位、组织汇报此事。2016年5月12日山东省纪委按照中央纪委要求在对全省违法犯罪党员处理情况排查统计时,向中铁某集团公司纪委通报了庄某犯危险驾驶罪的事实并且要求限期严

对危险驾驶案件分析

对危险驾驶案件的分析 危险驾驶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自2013年12月5日,江苏省实施《关于办理危险驾驶案件会谈纪要》以来,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的危险驾驶案件54件54人,其中2015年1月—2016年3月共计34件34人,分别占同期受理刑事案件的8%、5.36%,同比上升70%,上升幅度明显。不仅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重大隐患,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产生巨大的挑战。 一、对危险驾驶案件的特点分析 1、案发形式单一。从2015年1月以来我院受理的危险驾驶案件34件34人来看,醉酒驾驶占比100%,无追逐竞驶入罪的案件。 2、案发时间较为集中。根据统计,我院受理的34件危险驾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夜间9点—凌晨2点期间醉酒驾驶的共计26人,占总数的76.5%;下午1—3点的共计6人,占总数的17.6%。(虽有1人是在早晨7点被交警查获,但也是在深夜10点饮酒之后驾车行驶至小区门口,阻碍其他车辆出行后,被群众举报将其查获。) 3、醉驾者以男性为主,且中青年男性的比重大。在涉案的34人中,仅有1人为女性,男性占比97.1%。从年龄分布上,25岁—50岁的共计28人,占比73.5%;51岁—65岁的共计5人,占比14.7%。(25岁—55岁的共计32人,占比94.1%),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61岁。 4、醉酒驾驶车辆全部为非营运的机动车,且无公务用车。其中,小型轿车和SUV共计24辆,占比70.6%;二轮摩托车共计10辆,占比29.4%。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的二轮摩托车属于无驾驶证、无车辆牌照、无年检、无保险的违规摩托车,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5、醉驾者的酒精含量均严重超标。根据《关于办理危险驾驶案件会谈纪要》,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驶。而每100ml

浅析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请浓缩到3500字内) 浅析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从危险犯理论出发 马边法院介洛小明 一、危险驾驶罪之理论属性 危险驾驶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危险驾驶,足以造成严重后果,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对危险驾驶罪的规定精确表述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第二款:“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该条规定结束了醉驾要不要入刑的争论,正式将危险驾驶罪作为一个新罪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其包含了“醉驾”型与“飙车”型两种基本犯罪类型。从犯罪的基本概念来看不难发现,危险驾驶罪是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是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一)危险驾驶罪是一种类型化的抽象危险犯 以行为形成的危害形态为标准,可将犯罪划分为实害犯与危险犯,实害犯是指行为人必须对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客体产生实际损害,才具有成立犯罪的可能。危险犯是指某一犯罪在构成要件设计上无需实际损害结果的发生,只要行为人使对象处于危险状态即成立犯罪。危险犯表现为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两种形态。具体危险犯要求设置犯罪所保护的社会利益存在客体的危险。而抽象危险犯则是法律认为特定社会利益具有典型性危险,直接把行为类型化犯罪构成要件,不需要在具体案件中出现作为结果的危险。对抽象危险犯而言,危险是立法者根据社会风险量化评估后的法律拟制,代表强化社会利益保护的立法动机与社会危害提前控制的政策考量。 所以,抽象危险犯是将特定行为本身作为一般而言包含着侵害社会危险的行为而加以禁止的犯罪类型,[1]是立法者根据社会利益保护与社会风险控制需要,将某些普遍认为是对法益具有典型危险的行为抽离出来,直接对行为内容而非作为结果的为先进行规范勾勒。只要符合构成要件所描述的行为要件,行为即被假设为具有危险性。抽象危险犯属于立法推定的一种表现形式——抽象危险犯的行为与风险之间在立法上无法划清界限,因此 [1] [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戴波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危险驾驶罪如何适用强制措施

危险驾驶罪如何适用强制措施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并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是我国刑法中自然人犯罪唯一没有规定有期徒刑刑罚的条款,但是,正是这样独特的量刑规定,导致司法实务中对危险驾驶嫌疑人、被告人如何采取强制措施产生了诸多疑惑。 一,对危险驾驶嫌疑人、被告人能否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可见,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是采取逮捕强制措施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危险驾驶罪的最高刑期为拘役,显然不符合逮捕的条件。因此,对于危险驾驶嫌疑人、被告人一般情况下只能采取拘留、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措施,而不能直接采取逮捕措施。 二,对危险驾驶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可否直接移送审查起诉? 涉嫌危险驾驶的犯罪嫌疑人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能由拘留后转为逮捕,也不能直接予以逮捕。因此,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不少地方的公安机关在对嫌疑人拘留后,直接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再直接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在拘留期限内完成审

判。诚然,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驶案一般是现场查获,单人单案,案情简单,司法机关在最长7天的刑事拘留期限内完成从侦查到审判的程序也是可能的。况且犯罪嫌疑人常常不是本地人,一旦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往往不能及时通知到案,无法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但是,这样的做法,看似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却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有四种处理结果,其中第(二)项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后,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可见,公安机关对拘留后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措施后,才可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而不能将被采取拘留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直接移送审查起诉。 三,危险驾驶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甚至为逃避法律追究而潜逃,该如何采取强制措施? 对危险驾驶嫌疑人、被告人不能直接采取逮捕措施,但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五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来看,犯罪嫌疑人如果违反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应当遵守的规定,就可以变更为逮捕;特别是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严重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法律只规定了逮捕一种强制措施。可见,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要违反应当遵守的规定,情节严

2017最新危险驾驶罪处罚标准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6d15846723.html, 2017最新危险驾驶罪处罚标准 危险驾驶罪在《刑法修正案九》当中是进行了修改的,而具体修改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新增了一些具体的犯罪行为。对危险驾驶罪的处罚是没有变动的。接下来,赢了网小编将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为您带来2017年危险驾驶罪处罚标准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2016最新危险驾驶罪处罚标准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

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第四十四条【拘役刑期的计算和折抵】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二、危险驾驶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罪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显然,此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即危险驾驶的行为危及到了公共安全,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即对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的危险。 2、客观要件 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因此构成此罪要求在客观行为方面,要同时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 (1)行为条件: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这里法律条文采用列举的方式,仅将醉酒和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行为入罪。

危险驾驶罪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

危险驾驶罪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 2011-5-17 14:47 来源:法律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 人民法院报 众所周知,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所谓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如何理解本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如何处理本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重 要问题。 一、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分为追逐竞驶与醉酒驾驶两个类型。 (一)追逐竞驶。一般来说,追逐竞驶,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频繁、突然并线,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的危险驾驶行为。追逐竞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犯,但刑法没有将本罪规定为具体的公共危险犯,而是以情节恶劣限制处罚范围。换言之,只要追逐竞驶行为具有类型化的抽象危险,并且情节恶劣,就构成犯罪。第一,本罪行为不要求发生在公共道路(公路)上,只需要发生在道路上。在校园内、大型厂矿内等道路上,以及在人行道上追逐竞驶的,因为对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产生危险,依然可能成立本罪。第二,追逐竞驶以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高速、超速驾驶为前提,低速驾驶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但是,单纯的高速驾驶或者超速驾驶,并不直接成立本罪。换言之,不能将本罪等同于国外的超速驾驶罪。第三,追逐竞驶要求以产生交通危险的方式驾驶,行为的基本方式是随意追逐、超载其他车辆,频繁并线、突然并线,或者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第四,追逐竞驶既可能是二人以上其于意思联络而实施,也可能是单个人实施。例如,行为人驾驶机动车针对救护车、消防车等车辆实施追逐竞驶行为的,也可能成立本罪。第五,成立本罪要求情节恶劣。情节恶劣的基本判断标准,是追逐竞驶行为的公共危险性。对此,应以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多少、驾驶的路段与时间、驾驶的速度与方式、驾驶的次数等进行综合判断。在没有其他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追逐竞驶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情节恶劣。追逐竞驶的罪过形式为故意,不要求行为人以赌博竞技或者追求刺激为目的。因为基于任何目的与动机的故意追逐竞驶行为,只要产生了抽象的公共危险且情节恶劣,就值 得科处刑罚。 (二)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是指在醉酒状态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故意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即符合本罪的犯罪构成。本罪是抽象的危险犯,不需要司法人员具体判断醉酒行为是否具有公共危险。因此,一方面,抽象的危险犯实际上是类型化的危险犯,司法人员只需要进行类型化的判断即可。另一方面,完全没有危险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例如,在没有车辆与行人的荒野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因为不具有抽象的危险,不应以本罪论处。醉酒驾驶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但是,对于醉酒状态的认识不需要十分具体(不需要认识到血液中的酒精具体含量),只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即可。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知道自己喝了一定的酒,事实上又达到了醉酒状态,并驾驶机动车的,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醉酒驾驶

浅析危险驾驶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危险驾驶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自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醉驾入刑”以来,全国 各地检察机关依法起诉涉嫌危险驾驶罪案件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通过以刑罚手段严厉打击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举措,切实发挥了法律的教育惩戒作用,公民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有效遏制醉酒等危险行为驾车多发、高发态势。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成为良性的社会价值观。然而,在司法实践层面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结合所在的辖区办理危险驾驶罪案件呈现出来的一些情况,谈谈危险驾驶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比如醉驾入刑的定罪标准、强制措施的适用,醉驾入刑的量刑、自首情节认定等。 [关键词]危险驾驶;特征;自首;建议 一、危险驾驶罪的解析及危险驾驶案件的特征 (一)、危险驾驶罪的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危险驾驶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罪为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构成本罪,将“飙车”“醉酒”两种行为定为犯罪。 (二)危险驾驶罪案件的特征 自设立危险驾驶罪以来,笔者所在院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危险驾驶罪案件169件173人,其中有1件2人涉嫌危险驾驶罪,有3件3人是与肇事方涉嫌交通肇事罪并案起诉。其特征表现为: 1.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性别上:有172人是男性,有1人是女性;年龄上:18以下的有5件5人,19至30岁的有77件79人,31至40岁的有53件53人,41至50岁的有28件29人,50岁以上的有6件7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149件153人,高中以上的有20件20人,身份上:农民占绝对多数有152人,无业人员和个体工商者18人,教师2人。 2.犯罪行为特征。行为类型上,169个案件均属于醉酒驾驶,主要表现为酒后无证驾驶无牌二轮摩托车或无牌二轮助力车(驾驶汽车的甚少);案件来源上,主要表现为被交警执勤时当场抓获和发生事故后案发两种方式;犯罪结果上,有造成损失的主要是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行人受伤、碰撞东西致损、未造成损失的。 3.案件处理情况。笔者所在院受理的危险驾驶罪案件经审结提起公诉148件152人,有6件6人经通知拒不到案,中止审查,有1人处于精神病鉴定期间。法院判决情况上看,判处拘役一个月有63人,拘役二个月的有44人,拘役三个月有15人,拘役四个月有1人。 二、危险驾驶罪在司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情节、行为不够明确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没有明确涉嫌危险驾驶罪的具体情节、行为,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是否一律构成刑事犯罪、或者何种情节属于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缺乏统一认识,可能造成执法标准不统一。比如最近出现的醉酒驾驶轮船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又如“情

危险驾驶罪刑事判决书(2018)普刑初字第1041号

---------------------------------------------------------------范文最新推荐------------------------------------------------------ 危险驾驶罪刑事判决书(2018)普刑初字第1041 号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18)普刑初字第1041号 公诉机关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宋某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沪普检刑诉[2018]1043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宋某犯危险驾驶罪,现已审理终结。 上述事实,被告人宋某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并有证人证言,《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通警察支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编号为3000020365)、《现场呼气酒精测试记录》、《当事人血样提取登记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公安机关出具的《验伤通知书》、《查获经过》及相关现场照片,相关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宋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与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轻微受伤,且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应予处罚。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宋某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宋某到案后如实供 1 / 7

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对其从轻处罚。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和辩护人的相关辩护意见可予采纳。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宋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罚金款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缴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一份。 代理审判员孟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书记员顾洁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 公诉机关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 上述事实,被告人吕红生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并有辨认笔录及辨认照片,公安机关出具的到案经过,涉案物品价格鉴证结论书,被害人陈述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吕红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吕红生犯盗窃罪罪名成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