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U-GMP欧盟GMP中文pdf版

EU-GMP欧盟GMP中文pdf版

EU-GMP欧盟GMP中文pdf版
EU-GMP欧盟GMP中文pdf版

欧盟药品管理规则

第 4 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98 版

前言

欧洲共同体制药工业在药品的开发,生产和控制过程中保持高标准的质量保证。

上市许可系统保证由有能力的权威机构对药品的安全,质量和有效性是否达到相应的规定进行评估。生产许可系统保证在欧洲市场上获准销售的药品是由授权的生产商生产,其日常活动由权威机构定期检查。无论是在欧共体之内销售,还是在欧共体之外销售,所有欧共体的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通过生产许可。

有两个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和指南来源于两个指导原则, 一个是人用药物指导原则(指导原则 91/356/EEC)

一个是兽用药物指导原则(指导原则91/412/EEC),这两个指导原则1991年被欧共体采纳。

根据这些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用于对申请生产许可的企业进行评估和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的基础。

GMP的原则和详细的指南适用于需要按照第16条75/319/ EEC和修改的第24条81/851/EEC要求认证的所有的操作。也与所有其它大规模药品生产过程,诸如医院负责的临床试验用药的制备有关。

所有的成员国和工业企业本身都同意GMP适用于人用药物的生产,也适用于兽用药物的生产。

在两个附录中对兽用药品和兽用免疫药品的GMP指南做了详细的调整。

指南用章来表述,每章用标题来概括章节的原则内容。第一章质量管理列出了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后续各章的原则列出了质量保证的目标和提供了足够的让生产商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所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

这一指南除了在9个章节中表述了GMP的基本要素外, 还包括一系列附录提供了与之有关的活动的特定范围的细节。有时几个附录同时使用,如关于无菌制剂,辐射性药物,生化药物的附录。

在附录后还列出了这一指南所使用的术语表.

指南的第一版在 1989 年出版, 包括一个无菌药品生产的附录。

第二版在1992 年1月出版; 欧共体指到原则包括给人用药品和兽用药品的GMP提供原则和指南的欧共体于1991 年6月 13 日颁布的91/356指导原则和1991 年7月 23 日颁布的91/412指导原则。第2版还包括12个附录。

第三版中指南的基本要求无修改,增设共14个附录。

附录1 无菌药品的生产有修改。附录13 关于临床试验用药的生产,在第2版中未收载,在该版中修改录入。附录14关于用人的血液和血浆制备的药品,第二版中未收载,收载在该版中,1998年更改。

该指南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的安全方面的内容。这在某些药品如高活性,生物制品或放射性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尤其重要,但这方面的问题有专门的国家法律和其他共同体部门负责。

该指南说明了上市许可与产品质量、安全和疗效的联系及与获得生产许可的生产企业的所有的生产、控制和放行销售的系统的协调和合作的要求。

药品的生产多年来是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来进行的,药品生产不是由 CEN/ ISO 标准来管理。欧洲标准组织可能采纳统一后的标准用于药品部分关于质量体系的执行的工具。CEN/ ISO 标准正在被考虑但其标准的术语尚未在该指南第3 版中执行。

公认有一些可接受的方法,在该指南叙述的内容之外,可以满足质量保证的原则。该指南不是用来限制经过验证和能够保证不低于该指南的质量保证水平的新概念和技术的发展。

该指南定期校订。

目录表

序 (iii)

指导原则 (1)

欧共体1991 年6月 13 日颁布的指导原则91/356/ EEC指导原则

制定人用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原则和指

南 ............................................................................................. . (3)

欧共体1991 年7月 23 日颁布的指导原则91/412/ EEC指导原则

制定兽用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原则和指

南 ............................................................................................. .. (1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

基本要求 (21)

第 1 章: 质量管理 (23)

原则 (23)

质量保证 (2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4)

质量控制 .............................................................. (25)

第 2 章: 人员 (27)

原则 (27)

一般要求 (27)

关键人员 (27)

培训 (29)

人员卫生 (29)

第 3 章: 厂房设施及设备 (31)

原则 (31)

厂房设施 (31)

一般要求 (31)

生产区域 (31)

储藏区域 (32)

质量控制区域 (33)

辅助区域 (33)

设备 (34)

第 4 章: 文件 (35)

原则 (35)

一般要求 (35)

必需的文件 (36)

质量标准 (36)

原料和包材的质量标准 (36)

中间体和半产品的质量标准 (36)

成品的质量标准 (36)

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 (37)

包装方法 (37)

取样 (40)

检验 (40)

其他 (40)

第 5 章: 生产 (43)

原则 (43)

一般要求 (43)

交叉污染的预防 (44)

验证 (45)

原辅料 ................................................................................................................... (45)

生产操作: 中间体和半产品 (46)

包装材料 (46)

包装操作 (46)

成品 (48)

不合格品,返工和退货 (48)

第 6 章: 质量控制 (49)

原则 (49)

一般要求 (49)

实验室管理规范.......................................................................................... .. (49)

文件 ........................................................................................................................ . (50)

取样 (50)

检验 (51)

第 7 章: 委托加工和检验 (53)

原则 (53)

一般要求 (53)

委托方 (53)

受托方 (54)

合同 (54)

第 8 章: 投诉及产品召回 (55)

原则 (55)

投诉 (55)

召回 (55)

第 9 章: 自检 (57)

原则 (57)

附录 (59)

附录1 无菌药品的生产 (61)

原则 (61)

一般要求 (61)

隔离技术 (64)

吹/填充/密封技术 (64)

最终灭菌产品 (65)

无菌制备 (65)

加工 (68)

灭菌 (70)

热灭菌 (70)

湿热 (71)

干热 (71)

辐射灭菌 (71)

环氧乙烷灭菌 (72)

在最终容器中不能灭菌的药品的过滤 (73)

无菌产品的完成 (73)

质量控制 (74)

附录2 人用生物制品的生产 ................................ (75)

范围 (75)

原则 (75)

人员 (76)

厂房设施和设备.......................................................................................................... . (77)

动物房和饲养 (78)

文件 (78)

生产 (78)

原辅料 (78)

菌种批和细胞库系统 (79)

操作原则 (79)

质量控制 (80)

附录3 放射性药物的生产 (81)

原则 (81)

人员 (81)

厂房设施和设备.......................................................................................................... .. (81)

生产 (82)

质量控制 (82)

销售和召回 (82)

附录4 除免疫药品外兽用药品的生产 ........ .. (83)

药用和食品混合品的生产.................................................... .. (83)

外寄生虫杀灭剂的生产 (84)

兽用药物的生产 ...................................................................... .. (84)

样品的留样 (84)

无菌兽用药品 ..................................................................................... (84)

附录5 兽用免疫药品的生产 ............................. (85)

原则 (85)

人员.................................................................................................................................. .85

厂房设施 (86)

设备 ............................................................................................................................... ..88

动物和动物房..................................................................................................... .. (90)

消毒–废物处理 .................................................................................................. (90)

生产................................................................................................................................ (90)

原辅料 .................................................................................................................... . (90)

质量控制 (93)

附录6 药用气体的生产 (95)

原则 (95)

生产和质量控制 (96)

标签 (98)

储藏–放行 (98)

附录7 植物药品的生产 (99)

原则 (99)

厂房设施 (99)

储藏区 (99)

生产区域 (99)

文件 (99)

原辅料的质量标准 (99)

生产方法 (100)

取样 (100)

质量控制 (100)

附录8 原辅料和包材的取样 (103)

原则 (103)

人员 (103)

原辅料 (103)

包装材料 (104)

附录9 液体制剂,乳剂,软膏剂的生产 (105)

原则 (105)

厂房设施和设备 (105)

生产 (105)

附录10 压力定量计量吸入气雾剂的生产 (107)

原则 (107)

一般.要求 (107)

厂房设施和设备 (107)

生产和质量控制 (107)

附录11 用计算机处理系统 (109)

原则 (109)

人员 (109)

认证 (109)

系统 (109)

附录12 离子化辐射生产药品.................... .. (113)

介绍 (113)

职责 (113)

放射量测定 (114)

过程的验证 (114)

厂房设施的确认 (115)

一般要求 (115)

伽马射线辐射器 (115)

电子光束辐射器 (116)

再确认 (117)

厂房设施 (117)

生产 (117)

伽马射线辐射器 (117)

电子光束辐射器 (118)

文件 (118)

微生物监测 ...................................................................................................... (118)

附录13 临床试验药品的生产 ............................................... .. (119)

介绍 (119)

术语 (120)

质量管理 (121)

人员 (121)

厂房设施和设备 (121)

文件 (122)

订单 (122)

产品质量标准文件 (122)

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 (122)

包装管理 (123)

标签管理....................................................................................................... (123)

生产和包装批记录 (124)

生产 (124)

原辅料.............................................................................................................. .. (124)

生产操作 (124)

比较用产品的原则 (125)

随机化编码 (125)

质量控制 (125)

批放行 (126)

自由移动 (126)

委托加工和检验 (126)

投诉 (126)

召回和退货货 (127)

运输,退货货,和销毁 (127)

运输 (127)

退货 (127)

销毁 (128)

附录14源於人血液或血浆产品的生产 (129)

原则 (129)

质量管理 (130)

厂房设施和设备.......................................................................................................... ..130

血液采集 (130)

生产和质量控制 (131)

分离/纯化程序 (132)

a) 沉降方法 (132)

b) 固相和过滤方法 (133)

样品的留样 (133)

细胞的产品和全血 (133)

术语 (136)

第 1 章质量管理

原则

生产许可的持有人必须生产适用于最终使用目的的药品,符合上市许可的要求,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质量和有效性。达到该质量目标,需要公司管理人员行使其职责和各阶层各部门所有职员以及公司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参与和承诺。达到该质量目标必须有一个综合设计和正确执行的贯彻GMP精神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按其实施,,应记录齐全和有效监控。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部分应配备有能力的人员,足够的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设施。对生产许可持有者和具备资格人员有另外的法律责任。

1.1 质量保证,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控制的概念互有联系。在此说明,以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它们对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保证

1.2 质量保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方面。它是系统的组织的活动的总和,目的是保证生产的药品质量符合最终使用的要求。质量保证因此包括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及该规范外的其他内容。

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应保证:

i. 药品生产和开发应考虑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和好的试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

ii. 符合GMP,明确规定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操作;

iii 管理责任人职责明确。

iv. 对正确的包装材料,原辅料的生产,供应和使用做出适当的安排。

v. 对中间产品,中间过程控制,验证等应有必要的控制。

vi. 成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生产和检查。

vii. 只有在具备资格人员证明药品按照上市许可要求和其他与药品生产控制和放行的法律要求,进行生产和控制的产品批,才能放行销售。

viii. 为药品在有效期内能保持其质量,对药品的储存,分发和后续处理应尽可能做出合理的安排。

ix. 有自检和质量审计程序定期评价质量保证系统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1.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保证药品符合上市许可和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持续达到满足最终使用目的的质量标准。

GMP 关系生产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GMP 的基本需求:

i. 所有的生产过程有明确规定, 经验上系统回顾表明能保证持续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

ii. 生产过程的关键步骤和工艺上重大变化要经过验证。

iii.为 GMP提供的所有必需的要素包括:

a. 具备相应资格而且经过训的人员;

b. 适当的厂房和空间;

c. 适当的仪器和服务设施;

d. 正确的物料,容器和标签;

e. 批准的程序和方法;

f. 适当的储藏和运输;

iv. 方法和程序以指令的形式编写,语言清楚,内容明确,适用于相关的设施。

v.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且操作正确。

vi. 生产过程中要有人工或设备的记录来证明执行了规定程序和指令要求所有的步骤,并且产品达到预期的数量和质量。所有明显的偏差应全部记录且进行调查。

vii.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等使整批产品具有可追踪性,记录以便于检索的方式留存。

viii. 销售(批发)产品应使质量风险最小化。

ix. 应建立一个系统,能够从从销售和供应渠道召回任何一批产品。

x. 上市产品的投诉要检查,质量缺陷要调查,采取合适的步骤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质量控制

1.4 质量控制是GMP 中关于取样,质量标准,检验,组织,文件和放行程序的部分。主要是保证必要的相关的检验工作准确进行,在检验合格之后,物料才能放行使用,产品才能发放或销售供应。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

i. 配备适当的设备、经过培训的人员、批准的操作规程进行取样、检查和检验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产

品、包装前产品和成品,按GMP 规定进行环境检测。

ii. 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包装前产品和成品的取样由QC批准的人员和取样方法取样。

iii. 检验方法经过验证。

iv. 关于取样,检验和检验过程的记录,无论是手工记录或设备记录,应准确。任何偏差都要完整记录并进行调查。

v. 按上市许可的要求,成品含有的主药的定性和定量组成符合规定。达到规定的纯度,在最终容器中包装且标签完好。

vi. 记录包括:原辅料、中间产品、包装前产品、成品按质量标准检验的记录,产品评价包括对产品生产文件的审核和评价和与标准的偏差的评估。

vii. 只有按上市许可的要求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发证后产品才能发放销售或供货。

viii. 原辅料和产品应留取足够的样品供将来考察。产品应以最终包装形式留样,大包装除外。

第 2 章人员

原则

令人满意的质量保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药品的正确生产,依靠人的工作。为此生产企业必须配备足够的合格的人员来完成各种工作职责。个人的工作职责明确且建立记录。所有人员应了解GMP的原则,为此要进行与之有关的最初和后续的培训,包括相关的卫生培训等。

一般要求

2.1 生产企业应配备足够的具有必要资格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每人的工作职责适当,不得影响产品的质量。

2.2生产企业必须有组织结构图。在负责岗位上的人员应有明确的成文的工作职责,并具有履行职责的权限。他们的职责可由相应资历的指定的人员代理,但在执行GMP 方面工作相关的人员的工作职责之间的衔接不得有空缺或重叠。

关键人员:

2.3 关键人员包括生产负责人,质量控制负责人,至少其中一人不负责

75/319/EEC指导原则中22条所给出的具备资格人员的职责。. 一般关键岗位人员都是全职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应彼此独立。在某些大组织机构中有必要分别授权 2.5,2.6 和 2.7中的一些职能。

2.4 指导原则75/319/EEC的22条中,全面描述了具备资格人员的工作职责,概括如下:

(a) 在欧共体之内生产的药品,必须有一具备资格人员,保证每批产品均按照指导原则和上市许可的要求经过生产,检验或检查。

(b) 在欧共体之外生产的药品,必须有一具备资格人员,保证每批产品在进口来源国进行了22条第一节b 中的检验。

(1) 依照指导原则 75/319/ EEC 和欧洲法庭的规定(情形 247/81)

在欧共体内由一具备资格人员检查很好的药品,无必要由欧共体内其他成员国重新检查或控制。

(c) 具备资格人员必须签发证书或相当的文件,证明每批产品都符合22条的规定,然后才能放行。

具备资格人员

承担这些职责的人员必须符合该指导原则的23条中关于人员资历的规定,他们应持续不变地为上市许可生产许可持有者行使其职责。他们的职责可以由他人代替,但代替者也必须是具备资格人员。

2.5生产部门负责人通常有下列职责:

i. 保证按相关的文件的规定生产和存放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

ii. 批准生产操作指令并保证操作严格执行。

iii. 保证批生产记录有授权人员评价和签字,然后才能送QC部门。

iv. 检查生产部门厂房设备维护情况。

v. 保证进行了适当的验证。

vi. 保证部门人员经过入职和后续的培训并能适应工作的需求。

2.6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通常有下列各项职责:

i.根据情况,否决或放行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包装前产品,成品。

ii. 评价批记录;

iii. 保证所有的检验工作已完成。

iv. 批准质量标准、取样指南、检验方法和其他的质量控制规程。

v.批准和监控所有的委托检验人员

vi. 检查本部门的厂房设备维护情况,

vii. 保证进行了必要的验证工作。

viii. 保证部门人员经过入职和后续的培训并能适应工作的需求。

质量控制部门的其他责任在第6章中概述。

2.7 生产部负责人和质量部负责人对保证产品质量分担责任,按照国家规定,这些职责包括:

—书面的程序和其他的文件的批准,包括更改的内容,

—生产区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工厂卫生;

—过程验证;

—培训;

—物料供应商的批准和监控;

—合同生产商的批准和监控;

—物料和产品储藏条件的设计和监控;

—记录的保存

—对符合GMP 要求的执行情况的监控;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的监控,包括检查,调查,取样等。

培训

2.8 生产商应该给在生产区工作的人员和在受控的试验室工作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清洁人员)以及其他工作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人员进行培训。

29 对新进的人员除了进行GMP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培训外,还要进行与所承担的工作直接相关的培训。培训应该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并需要定期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评估。应制定培训计划,并由生产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批准。培训活动要进行记录。

210 在污染高危区域工作的人员,如洁净区或处理高活性、毒性、感染或过敏性材料的区域,需要进行特别培训。

211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最好不要进入生产区或质量控制区,如果不可避免,他们必须事先进行培训,特别是针对人员洁净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面。同时陪同他们进行密切指导。

212 对质量保证的概念,和所有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应用的方法,都应该在培训中进行全面的讨论。

人员卫生

213 应建立详细的卫生清洁程序,适用于工厂的各种需要。应包括健康、清洁方法和工作服使用方面的操作程序。在生产区或质量控制区工作人员必须对这些程序理解并严格执行,卫生规程必须由管理层进行审定,并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广泛的讨论。

214 所有人员必须自招聘开始进行健康检查。生产商必须根据自己的产品情况,制定相关的人员卫生要求。在首次健康检查之后,还要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或个人健康状况需要的时候进行检查。

215 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保证参与药品生产人员没有传染病和体表暴露伤口。

216 每个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与生产操作相适应的工作服。

217 在生产区或储存区吃、喝、嚼或吸烟,或在上述区域储存食品、饮料、香烟或个人药品都是不允许的。218 应避免用裸手直接接触暴露的药品或与药品有直接接触的设备的表面。

219 要对人员进行洗手设施使用方面的培训。

220 对不同类型产品的特殊要求,例如无菌制剂,在附件中分别说明。

第 3 章厂房设施和设备

原则

设施和设备的选址、设计、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适应预期的运行的需要。布置和设计必须立足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的风险,保证有效的清洁和维护,以防止交差污染、粉尘和污物的累积,广义上讲,任何对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

设施

一般要求

31 工厂要建在合适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生产操作,将对原料和产品的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32 对设施必须进行认真维护,保证维修和维护操作不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任何影响。必须按照详细的书面规程对设施进行清洁或必要时消毒。

33 必须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保证其无论直接地或间接地,都不会对产品的生产和储存带来负面影响,或设备的正常功能。

34 设施在设计上和在措施上,都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

35 应该有适当的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对生产区、储存区和质量控制区,非在此工作的人员不得穿过。

生产区

36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交叉污染造成的严重医疗问题的风险,特殊产品,例如高过敏性材料(青霉素)或生物制剂(生物活体组织制品),要有专用设施。其他产品例如抗生素、激素、毒素、高活性或非医药产品的生产,不应在同一厂房进行。对这些产品,在特殊情况下,按照阶段性使用的原则,在采取特别预防措施和进行充分验证后,可以在同一厂房内进行。毒性物品如杀虫剂和灭草剂不得在药品生产的厂房内生产。

37 厂房的布置,应该按照使各生产工作的场所,按照生产操作的顺序,和洁净级别的要求进行安排。

38 操作场所和中间暂存要有足够的空间,便于设备和材料合理地放置,最大限度降低产品之间或原材料之间混淆的风险,以避免交差污染,同时避免遗漏或错误执行生产或控制步骤。

39 在原材料、内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或半成品暴露的地方,房间的内表面(墙、地面和吊顶)应光滑、无裂缝和开口的连接,不脱落颗粒,便于清洁和必要时的消毒。

310 管道、灯具、通风点和其他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必须避免难清洁的死角。从维护的角度,他们应尽可能地方便从生产区外面进行维护。

311 地漏应足够大和有密封圈,尽量不设开口水槽,如确实必要,必须浅且容易清洁和消毒。

312 生产区应有有效的通风和控制设施(包括温度、湿度和过滤),适应产品和操作的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需要。

313 原材料的称量通常要在独立的房间内进行。

314 在产生粉尘较多的地方(如取样、称量、混合和生产操作、干燥产品的包装),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交差污染和利于清洁。

315 药品的包装区应进行专门设计和布置以避免混淆和交差污染。

316 生产区要有充分的照明,特别是要进行在线目检的生产区。

317 生产区可以有过程控制,但避免给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储存区

318 储存区要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有序地储存各类原材料和产品: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和成品,待验品、合格品、不合格品、退货或召回产品。

319 储存区的设计和安装要保证良好的储存条件。特别重要的是,要清洁、干燥和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时(如温度湿度),应该提供、检查并控制。

320 原料和产品的接收、发放装卸台,要有防止天气影响的设施。接收区的设计和建造应能对来料在入仓前进行外部的清洁。

321 待验品分区存放以明确其状态,这些区域必须明确标记,且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可以进入。任何改变这种物理隔离的做法都要同等保证待验品的安全。

322 原材料一般都要有一个独立的取样区,如果要在储存区内取样,其方法必须能够防止污染和交差污染。323 不合格品、召回或退货的产品或原材料,应该在隔离的区域存放。

324 高活性的原料或产品,应该储存在有安全保护的区域。

325 印刷包装材料被认为是保持产品一致性的关键,要对其储存的安全和保护特别注意。

质量控制区

326 通常质量控制试验室要和生产区分开,特别是生物、微生物和放射检检验验室,也要互相分开。

327 试验室的设计应与其内部运作相适应,应该有充分的空间以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应有足够的空间储存样品和记录。

328 精密仪器可能有必要放在专用房间内,以防止震动、潮湿和电磁干扰。

329 处理特殊物品如生物和放射性物,要有特殊的要求。

辅助区

330 休息和进餐房间要和其他区域分开;

331 更衣、洗衣和厕所等设施应方便使用,大小与人数相适应。厕所不要和生产区或储存区直接相连。332 维修间要尽可能与生产区分开。储存在生产区内的零件和工具,要存放在专用的房间内或锁在柜内。333 动物房要与其他所有区域分开,有分开的入口和空调系统。

设备

334 生产设备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与操作使用相符合。

335 修理和维护不应给产品质量带来任何危害。

336 生产设备的设计必须容易进行彻底清洁,必须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进行清洁,并储存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

337 洗涤和清洁设备必须正确选择,保证在使用时不会带来污染。

338 设备的安装的方式,必须是能够防止任何差错和污染的风险。

339 生产设备必须不给产品带来任何危害,与产品接触的设备部件,必须是不反应、不吸附、不黏附以至会导致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给产品带来危害。

340 生产和质量控制中使用的天平和其他测量仪器,必须有适当的量程和精确度。

341 测量、称量、记录和控制仪器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在规定的期限内校验和检查。

342 固定安装的管道必须清楚标记内容物,可能的话表明流动方向。

343 蒸馏水、纯化水或其他的水输送管道,应按照书面的、对微生物污染有控制限度的、以及控制措施的操作规程进行消毒。

344 废弃的设备可能的话要离开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至少应该清楚标明。

第 4 章文件

原则

好的文件管理,是质量保证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清楚的书面描述避免了口头传达产生的错误,并形成可追踪的批产品历史。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说明、程序和记录必须是正确无误和书面备查的。文件的清晰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要求

41 质量标准,是对产品或所用原料或中间产品所必须符合的要求的详细说明。这是质量评价的一个基础。生产处方,生产和包装说明,规定了所有使用的原材料,确定了所有生产和包装的操作。

规程,是对某一项工作的说明,如清洁、更衣、环境控制、取样、检验、设备操作。

记录,是形成每一批产品的历史,包括发送给客户,也包括其他相关的可能会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因素。

42 文件的设计、编写、审核和发放必须认真对待。他们应与生产和上市许可授权的相关文件相一致。

43 文件必须是批准的,由适当的授权人签署名字和日期。

44 文件必须有清晰的内容,清楚说明题目、内容和目的。版面必须是规范和容易查看的。复印件必须清晰可读,工作文件由原版进行复制,复制过程必须保证不产生任何错误。

45 必须对文件进行定期审核,以保持即时有效的版本。当一个文件进行了修订之后,必须有系统保证,过期的文件不会被使用。

46 文件不能是手写的,有时日期是手写的,此时要保证其书写清楚可读、不易涂抹。签字的地方要留有充足的空间。

47 任何修改必须有签名和日期,修改后原内容必须清楚可读。必要时要对修改原因进行说明和记录。

48 记录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即时填写,所有的与产品的生产有关的活动都是可追踪的。记录要至少保留到超过产品效期一年后。

49 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图象或其他可靠的手段来记录数据,但是应该有所采用的系统的详细工作程序,并对记录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如果记录采用电子数据处理方法处理,只有授权人才能进入电脑或在电脑中修改数据,并且要对更改和删除做记录;系统要有密码或其他方法才能进入,而且输入关键数据的结果要另外独立的检查。对于电子化的批记录要有转移至磁带,胶卷,纸张或其他手段的备份来保护。在保存期内能容易地获取储存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的文件

质量标准

410 应该有经过授权的现行有效的原材料、包装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应该有中间产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标准。

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411 原料、内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应该包括:

a)原料的说明包括

— 正式名称和内部编号

— 参考的药典

— 批准的供应商,或产品的原生产商

— 印刷包装材料的样品

b)取样和检验程序,或参考规程

c)定性和定量要求及其接受限度

d)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e)复检前的最长储存期

中间产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标准

412 在中间产品或半成品是外购或外销,或中间产品的数据用于最终产品的质量评价时,要有中间产品或半成品的质量标准。此标准应该类似于原材料或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413 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应包括

a)产品正式名称,必要时连同其参考代号

b)相应的处方资料

c)关于药物剂型和产品包装情况的说明

d)取样和检验方法,或参考的规程

e)定性和定量要求,以及接受限度

f)储存条件,必要时对特殊要求进行说明

g)有效期

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

应该有每个产品的正式批准的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以及生产的批量。通常这些内容可以放进一个文件里。414 生产处方应包括

a)产品名称,与产品质量标准相一致的产品代号

b)对药物剂型、剂量和产品批量的描述

c)所有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每种原料的正式名称、专一代号和需要的数量,对那些在生产过程中消失的原

材料要予以说明。

d)对产品收率的说明和可接受的限度,必要时也说明中间产品的收率。

415 生产方法应包括

a)对生产场所和主要生产设备的说明

b)用于关键设备准备的方法或参考方法(如清洁、装配、校验、灭菌)

c)对各个生产步骤的详细说明(如对原材料的检查,预处理,加入原料的次序,混合时间,温度等)。

d)中间过程控制的操作程序和接受限度

e)必要时,要有半成品的储存条件,包括容器、标签、和要求的特殊储存条件

f)需要注意的其他特殊事项

包装方法

416 每个产品都应该有正式批准的包装方法、包装规格和类型,应包括如下内容或有相应的参考:

a)产品名称

b)药物的剂型,必要时说明剂量

c)对最终包装的产品,用数量、重量或体积表示的产品包装规格

d)一个标准批次产品包装所需要的所有使用的包装材料的列表,包括数量、规格和类型,以及与包装材料

的质量标准相对应的代号

e)应包括一个示例或包装材料的一个复印件,用一个样品说明产品批号的打印及有效期的打印

f)应该包括特别注意事项,包括在包装操作前认真检查工作场所和设备,确认清场已经正确完成

g)对包装操作的说明,包括一些重要的附加操作和设备操作

h)详细的过程控制,包括取样方法和检查项目的接受限度

批生产记录

417 每一批生产的产品,都要有一份批生产记录。它必须是根据现行的批准的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中的相应部分编写。这样一份文件的编写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信息传递产生的错误,批记录必须有所生产的产品的批号。

在任何一批产品开始生产前,必须对设备和生产场所进行检查和记录,保证没有上一批生产遗留的产品、文件或原材料,以及本批产品生产不需要的其他材料,还有设备是清洁的,符合使用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下列信息必须在操作中即时记录以及在完成后进行记录,记录必须由生产操作的负责人签名认可。

a)产品名称

b)每个重要的中间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生产完成的开始时的时间和日期

c)每个重要生产步骤的生产负责人

d)每个重要生产步骤的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包括复核(如对重量)人员的签名

e)每个原材料的批号、质量控制号和所用的实际数量(包括加入的回收或返工的原料的批号和数量)

f)所有的生产操作步骤和主要使用的设备

g)中间过程控制记录,包括执行人员的签名和检查结果

h)各个生产步骤的产品收率

i)特别问题的说明,包括详细的内容,任何与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有偏离时要有授权人的签名

批包装记录

418 每一批或一批的一部分产品的包装,都要有一份批包装记录。它必须是根据现行的批准的包装方法中的相应部分编写。这样一份文件的编写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信息传递产生的错误,批包装记录必须有所包装的半成品的批号和数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批号和预期的产品数量。

在任何一批产品开始包装前,必须对设备和包装场所进行检查和记录,保证没有上一批生产遗留的产品、文件或原材料,以及本批产品包装不需要的其他材料,还有设备是清洁的,符合使用要求。

在操作过程中,下列信息必须在操作中即时记录以及在完成后进行记录,记录必须由包装操作的负责人签名认可。

a)产品名称

b)包装操作的时间和日期

c)包装操作的生产负责人

d)每个重要操作步骤的操作人员的签名

e)中间过程控制记录,包括对产品标识和与包装方法一致性的检查和过程控制的结果

f)所有的包装操作步骤的详细说明,包括与所使用的设备和包装线有关的内容

g)可能的情况下,留取印刷包装材料的样品,包括批号、有效期和其他内容的打印的样本

h)对特别问题或异常情况的详细说明,任何与生产处方和生产方法有偏离时要有授权人的签名

i)所有印刷包装材料和半成品发放、使用、报废或退回仓库的数量、代号或标识,以及最终产品的数量,

以提供足够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检查。

规程和记录

接收

419 对每次送到的原材料、印刷包装材料和内包装材料,都要有接收记录,同时有书面的操作规程。

420 接收记录应包括

a)货物运单和货物包装上的品名

b)货物的内部名称和代号

c)接收日期

d)供应商名称,可能的话著明生产商名称

e)生产商的批号和代号

f)收到的包装数和总量

g)接收后给定的内部批号

h)其他有关说明(如包装情况)

421 应该有原材料、包装材料和其他材料的内部标识、待验、储存的书面操作规程。

取样

422 应有取样的书面规程,包括指定的取样人员、方法、使用的设备、取样量和其他防止对原料产生污染或影响其质量的注意事项(见第六章,13条)

检验

423 应有书面的操作规程,说明检验的方法和需要的设备,用于检验原材料和不同阶段生产的产品,检验结果要进行记录(见第六章,17条)

其他

424 应有书面的规程,用于原材料和产品放行和不合格的判定,特别是由具备资格的人员,按照指导原则75/319/EEC第22章的要求进行的最终产品销售的放行

425 每个产品的每次发放都要进行记录,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对产品进行追回(见第8章)

426 应该有关于下列方面的书面操作规程和相应的记录,以记录有关的工作活动和结论:— 验证

— 设备安装和校验

— 维护、清洁和消毒

— 人员管理包括培训、更衣和卫生

— 环境控制

— 昆虫控制

— 投诉

— 产品召回

— 退货

427 有关于生产和主要检验仪器的清楚的操作规程。

428 应有主要或关键设备的使用日记,用于记录验证、校验、维护、清洁和修理的操作,包括日期和实施操作的人员。

429 设备使用日记应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主要或关键设备的使用,以及产品生产的地点。

第 5 章生产

原则

生产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的规程。这些规程必须与GMP的原则相符,以保证达到要求的质量,与生产和销售批准文件要求相一致。

一般要求

5.1 生产应由合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5.2 所有物料和产品的处理,例如接收、待检、取样、储存、标识、配料、加工、包装和分发都应按照书面的规程和指令进行,必要的时候进行记录。

5.3 所有收到的物料都要进行检查,保证货物与采购要求相一致。要对容器进行清洁,并贴上规定内容的标签。

5.4 物料的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会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都要进行调查、记录和向质量控制部门报告。

5.5 来料和成品在收到或生产完毕后,应立即以隔离控制的方式或管理程序控制的方式储存在待验状态,直到被判定合格,可以使用或发放。

5.6 外购的中间产品和半成品,应与原料一样进行接收管理。

5.7 所有原料和产品都应储存在适当制造商要求的环境条件下,并以有序的方式存放,保证批与批之间的分离和储存周转。

5.8 应进行收率和数量平衡检查,以保证没有超出限度的缺陷。

5.9 不同产品生产不能同时或连续在同一个房间内进行,除非没有混淆和交差污染的风险。

5.10 在生产的每一个阶段,产品和原料都应进行保护,防止微生物和其他的污染。

5.11 加工干燥的原料和产品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粉尘的产生和扩散。这一条特别适用于高度活性和高致敏性的原料。

5.12 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所有原料、半成品的容器、主要设备、以及必要的房间应进行标识,标明生产的产品或原料、剂量(如果有)和批号。可能的话此标识应说明生产的阶段。

5.13 用于容器、设备和设施的标签应该清楚、不易混淆,并按照公司统一的格式。除了文字以外在标签上采用各种不同颜色,有助于标识不同的状态(如待检、合格、不合格等)。

5.14 应对从一个区域将产品输送到另一个区域的管道和其他连接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起连接正确。 5.15 应尽可能地避免偏离生产方法和规程。如果有偏差,应由合格的人员的书面批准,必要时要有质量控制部门的参与。

5.16 只有获得许可的人才可以进入生产区。

5.17 通常,非药品产品不能在药品生产区域,和使用药品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生产中交差污染的预防

5.18 一定要避免一种原料或产品被另一种原料或产品污染。这种交差污染的风险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或产品、设备上的残留、操作人员的衣服上没有得到控制散发的粉尘、气体、蒸汽、喷洒或微生物。问题的严重性根据污染的种类和被污染的产品而定。其中最严重的污染包括:高致敏性原料、含有生物活体的生物制品、激素、细胞毒素、以及其他高活性原料。存在最严重的污染后果的产品包括注射剂、大剂量药品或长时间用药的药品。

5.19 应采取技术上的和管理上的措施防止交差污染,例如:

a) 生产要在隔离的区域(要求的产品包括青霉素、活性疫苗制剂、活性细菌制剂和一些基因生物制品),或彻底清洁后阶段性不同时间生产;

b) 有足够的气闸室和排风;

c) 尽可能减少由未处理的回风或处理不彻底的回风带来的污染;

d) 在存在交差污染风险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保持穿戴工作服;

e) 使用已知效果确切的清洁和去除污染的规程,因为设备清洁不彻底是交差污染的经常来源。

f) 在生产中使用封闭系统。

g) 对设备进行残留检验,并使用状态标签。

5.20 防止交差污染的方法和其有效性应定期根据预定的规程进行审核。

验证

5.21 验证研究应该支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其结果和结论要进行记录。

5.22 当一个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方法被采用时,要采取一定的步骤证明其适合常规生产。规定了所使用的

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方法,必须能证明可以持续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5.23 对生产方法的重要的修改,包括物料和设备的变更,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或生产过程的重现性,应进行验证。

5.24 工艺和规程应对关键项目进行定期再验证,以保证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

原料

5.25 原料的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由对供应商专门和彻底了解的人员参与完成。

5.26 原料只能从批准的符合相关标准的供应商采购,可能的话从生产商直接采购。建议对所建立的标准,由制造商和供应商进行讨论。制造商和供应商,对有疑问各个方面,包括处理、标识和包装要求、以及客户投诉和不合格处理程序等方面进行讨论,是非常有益的。

5.27 对每一批收到的原料,应检查包装和密封的情况,检查运单和原料标签是否一致。

5.28 如果一次收到的原料包括几个批次,每批都要分别取样、检验和放行。

5.29 在储存区内的原料应明确标识(见第5章第13条),标签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 物料名称和内部代号(如需要)

— 内部批号

— 如需要,质量状态(如待验、在检、合格、不合格)

— 对适用的物料,要标明效期或复检期

如果采用了计算机物料管理系统,所有上述内容不必要全部出现在标签上。

5.30 要有明确的规程或措施,保证原料容器上的标识清楚。原料药取过样的容器要特别标识(见第6章第13条)

5.31 只有质量控制部门放行的和在效期之内的原料才可以使用。

5.32 只有指定的人员才可以进行配料工作,要按照书面规程,使用正确的材料,经过精确的称量,放在洁净和正确标识的容器内。

5.33 每个配好的原料的重量或体积要由独立人员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工作。

5.34 每批产品配料,要集中放在一起,并明确标识是该批产品的配料。

生产操作:中间产品和半成品

5.35 在开始任何生产活动之前,要首先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没有非本批产品需要的原料、产品、产品残留、文件等。

5.36 中间产品和半成品要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5.37 关键生产步骤要进行验证(见验证章)

5.38 任何必要的过程控制和环境控制都要执行和记录

5.39 任何与预期结果的显著偏差都要进行记录和调查。

包装材料

5.40 内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采购、处理和控制,应按照与原料相一致的要求。

5.41 对印刷包装材料应特别注意。要储存在足够安全的条件下,比如只有授权的人才可以进入。单张的标签或其他散装的印刷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用密闭的容器,以防止混淆。包装材料的发放要由授权的专人,根据批准的书面操作规程进行。

5.42 每一次来料,或每一批印刷包装材料,或内包装材料,都要单独给定一个参考号码或识别号码。

5.43 过期或废弃的内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要销毁,并进行记录。

包装操作

5.44 在设计包装操作的程序时,特别应注意尽可能减少交叉污染、混药或错用的风险。不同的产品不能在相临的场所进行,除非有有效的物理隔离。

5.45 在包装操作开始之前,要采取措施保证该区域、包装线、打印机以及其他设备清洁。移走与当次操作没有关系的上批遗留的产品、物料或文件。应按照规定的检查表进行清场。

5.46 在包装的各个工作场所和包装线上,都要明确标识所包装产品的名称和批号。

5.47 所有的产品和包装材料,在送往包装部门前,都应检查数量和标识,以及与包装指令是否一致。

5.48 在灌注前必须保证包装容器的清洁,要注意避免或清除例如碎玻璃和金属片等杂物的污染。

5.49 通常,在灌注和密封之后,立即加标签。如果不能做到,要按照适当的操作规程保证不会混淆或贴错标签。

5.50 正确进行打印操作(如代号,效期),无论分别打印或在包装线上打印,都应进行检查和记录,特别对手工打印,应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复查。

5.51 应特别注意使用单页标签以及离线附加打印的情况,成卷标签要比单页标签更容易避免混淆的问题。

5.52 应进行检查,确保诸如电子读码器、标签记数器或其他类似设备运行正确。

5.53 在包装材料上打印和冲压的信息应清晰和防止褪色或模糊。

5.54 在包装过程中的在线控制应至少包括:

a) 包装的整体外观;

b) 包装是否完整

c) 产品和包装材料是否正确

d) 附加打印是否正确

e) 包装线功能是否正确

从包装线取样的样品,不可以返回。

5.55 产品出现过任何异常的情况,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特别检查、调查和批准后,才可以再返回正常生产。这个过程要详细记录。

5.56 在对半成品和印刷包装材料进行物料平衡时,任何显著的偏差或异常问题,都要进行调查,直到有满意的平衡才能放行。

5.57 在一批产品的包装结束时,任何打印过批号而未使用的包装材料,都要进行销毁并记录。在将未打印批号的包装材料退回仓库时,应按照书面的规程进行。

成品

5.58 成品在生产完成后应该控制在待验状态下,直到按照制造商建立的条件进行最后的放行为止。

5.59 在产品放行前,对产品和文件的评价在第 6章(质量控制)中进行了说明。

5.60 在产品放行后,成品应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条件,储存在合格区。

不合格品、返工和退货

5.61 不合格的物料和产品,要清楚地标记,储存在隔离的和限制进入的区域。它们应该被退回给供应商,可能的话返工或销毁。这些措施的采取要由授权的人批准并记录。

5.62 不合格产品的返工仅是例外,只有当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最终产品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达到质量标准,符合规定的和批准的规程才能进行。应保存返工记录。

5.63 在规定的生产阶段,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将返工的同样的一批产品或一批产品的一部分合并进另一批,需要有预先批准。 这种返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在经过风险评估,包括对货架效期的可能的影响的评估后进行。返工应进行记录。

5.64 对返工的最终产品,或有合并回收部分的产品,要由质量部决定增加额外的检验。

5.65 从市场退回的产品,已经超出制造商的控制,应该进行销毁,除非其质量情况绝对令人满意。只有在质量部门按照书面的规程进行严密的评估之后,才可以进行再销售、重新标签或返工。在此评估中要考虑产品的性质、特别的储存条件要求、状况和经历、从发出到收回的时间间隔。有对质量方面的疑问时,应认为不可以再销售或再利用,尽管用化学方法返工回收活性成分是可能的。所有采取的行动都应进行记录。

第 6 章质量控制

原则

质量控制涉及到取样、质量标准和检验,也包括组织机构、文件管理和放行程序,以保证进行必要的和相关的检验,在对质量进行判断和得到满意的结论前,原材料不会放行使用,产品不会放行销售。质量控制不限于试验室工作,还必须包括关于产品质量的各个方面的决定。质量控制和与生产的相对独立,是质量控制能很好行使其职能的重要基础(见第1章)。

一般要求

61 每个获准授权生产的企业,都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部门。这个部门应该独立于其他所有部门,由一个具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人进行管理,可以管理一个或几个试验室。必须有充分的资源,保证所有的质量控制活动得到有效的和可靠的执行。

62 质量控制主管的职责在第2章已经说明,质量控制部作为一个部门还有一些其他的职能,例如建立、验证和实施所有的质量控制程序,物料和产品的留样,保证物料和产品包装的标签的准确性,保证对产品稳定性的监控,参与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投诉的调查等等。所有这些操作都应根据书面的规程执行,必要的时候进行记录。

63 成品的评估应包括所有相关因素,包括生产条件、过程控制的检查结果、生产(包括包装)文件的审核、与最终产品标准的符合、以及对最终产品包装的检查。

64 质量控制人员应该能够进入生产区进行取样和调查。

实验室管理规范

65 控制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应该达到第3章规定的质量控制区通用的和专用要求。

66 实验室的人员、设施和设备,应该满足根据化验工作的内容和生产规模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按照第7章规定的一致性原则,使用外部实验室进行的协议检验,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应该在质量控制记录里进行说明。

文件

67 实验室文件管理应该遵循第4章规定的原则。这些文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与质量控制有关,质量控制部门应具备以下文件:

— 质量标准

— 取样规程

— 检验规程和记录(包括检验记录表格和/或实验室笔记本)

— 检验报告和/或证书

— 环境控制的数据,如有必要

— 检验方法的验证记录,如适用

— 仪器的校验和设备维护的记录和规程

68 任何与批生产记录有关的质量控制文件,必须保存到产品效期后一年,根据(指导原则手册75/319/EEC)第22章至少到发证后5年。

69 有些数据(如分析检验结果、收率、环境控制等),建议将记录分开管理,用于做趋势评价。

610 除了作为批记录一部分的数据外,其它原始数据如实验室记录和/笔记,也要妥善保留备查。

取样

611 取样应按照批准的书面规程进行,包括:

— 取样方法

— 使用的设备

— 取样量

— 关于样品使用分配的说明

— 取样容器的种类和条件

— 取样容器的标识

— 需要注意的特别事项说明,特别是对无菌或毒性物料的取样

— 储存条件

— 取样设备的清洁和储存

612 对照样品应该能代表该批被取样的物料或产品,也可能会取其他样品,用以监控生产过程最严格的步骤(如生产的开始和结束)

613 样品容器应有标签,标明内容物、批号、取样日期和样品取自哪些容器。

614 每批最终产品所取的对照样品,应保留到产品效期后一年。成品留样应保存在其产品的最终包装内,储存在规定的条件下。原料的样品(除溶剂、气体和水外)在其稳定性许可的情况下,应该保留到产品放行后至少两年。这个储存期可以缩短,如果根据其质量标准其稳定差。对物料和成品的照样品的量应足够用于两次全检。

检验

615 应该验证分析方法。所有上市批文中规定的检验操作,都要按照批准的方法完成。

616 要对得到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检查,保证他们的相互一致性。所有的计算都要进行严格检查。

617 所有检验都要进行记录,记录至少要包括如下内容:

a)物料和产品的名称,如可能包括剂型

b)批号,如可能,包括制造商和/或供应商

c)有关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的参考

d)检验结果,包括观察和计算,以及相关的分析报告

e)检验日期

f)检验操作人员的签名

g)对检验和计算进行复核的人员的签名,如果有

h)判断放行或不合格的清楚说明(或其他决定),以及负责人的签名和日期

618 所有过程控制,包括由生产区内生产人员所做的部分,应按照质量控制所批准的方法进行,并对结果进行记录。

619 应特别注意实验室试剂、测定体积的玻璃仪器和溶液、对照标准和培养基的质量。它们都应该按照书面的规程进行准备。

620 延长使用的实验室试剂,必须标明制备的日期和制备人的签名。不稳定性试剂和培养基的有效期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包括特别的储存条件。另外,对容量法测定所用的标准溶液,最后的标定日期和最后使用状态应该标明。

621 必要的话,所有用于检验的物品(如试剂和对照标准品)的接收日期,都要在容器上标明。要遵守使用和储存要求。有些情况下要对所收到的试剂,在使用前进行鉴别试验和/或其他试验。

622 用于、物料和产品检验的动物,在使用前应适当地先置于观察状态,应控制和保持其状态,保证其符合

使用的需要。应该明确标识、充分记录和明确其使用历史。

第 7 章 委托加工和检验

原则

委托加工和检验要正确规定、统一和控制,避免由于误解导致产品或工作上的质量问题。委托方和被委托方要有书面的合同,清楚规定合同各方的责任。合同必须清楚说明,由合格的人员,行使产品放行进行销售的所有权利的方法。

注:本章涉及制造商的责任,是针对成员国主管政府机构发出的生产和上市许可。目标是不会影响委托方和接受方对消费者的可靠性,这一方面由欧盟的监督和国家的法律进行管理。

一般要求

7.1 应有书面的合同,包括所协议的生产和/或检验,以及有关的技术安排。

7.2 所有委托的加工和检验,包括在技术和方式方面建议的更改,要符合产品的上市批文。

委托方

7.3 委托方负责评估受托方,成功进行工作的能力,通过合同的方式保证达到本规范所诠释的GMP原则和指导原则。

7.4 委托方应向受托方提供所有正确执行合同的必须、与上市批文以及其他法规要求一致的资料,委托方应保证受托方完全明了与本产品或相关工作有关的问题,例如可能会对他们的设施、设备、人员、其他的原材料或产品带来的危害。

7.5 委托方应保证从受托方送来的所加工的产品和原材料符合他们的质量标准,或产品已经由具备资格的人员放行。

受托方

7.6 受托方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和设备、知识和经验、以及合格的人员来完成受托方要求的工作。委托生产只能由具有该产品生产批文的生产商承担。

7.7 受托方应保证所有收到的产品或原材料符合生产要求。

7.8 受托方在没有经过委托方进行评价和批准前不能将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受托方和第三方之间的协议应保证生产和检验的信息提供方式与原来委托方和受托方确定的方式相一致。

7.9 受托方不得采取任何影响委托方的产品和/或检验质量的措施。

合同

7.10 委托方和受托方要准备一份合同,规定双方在产品生产和控制方面的责任。合同的技术条款要由具备制药技术、检验和GMP知识的合格人员编写。所有关于生产和检验的规定都要与上市批文相一致,并获得双方的认可。

7.11 合同应规定由合格人员将产品放行销售的方法,保证每一批产品的生产和检验都与上市批文的要求相符。

7.12 合同应该清楚说明由谁来负责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放行,生产和质量控制,包括过程控制,谁负责取样和检验。对于委托检验,要说明受托方是否要在生产方的设施内取样。

7.13 生产、检验和发货的记录文件,以及对照样品,要由委托方保存,或方便委托方使用。所有与评价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在针对客户投诉或一个可能的缺陷时,一定要方便委托方使用,并在委托方的缺陷调查或产品召回程序里说明。

7.14 合同要允许委托方查看受托方的设施。

7.15 在委托检验中,受托方要清楚需要接受主管机构检查的责任。

第 8 章客户投诉和产品召回

原则

所有客户投诉以及其他可能与产品缺陷有关的信息,都要必须按照书面的程序认真审核。为了满足处理所有意外事故,和符合(指导原则75/319/EEC)第28章的要求,应设计一个产品召回系统,以便能迅速有效地从市场召回已知或怀疑有缺陷的产品。

客户投诉

81 应该有一个指定的人负责处理客户投诉,并有可以提供足够支持的人协助他作出处理决定和采取处理措施。如果这个人不具备资格,后者应帮助他了解所有的客户投诉、调查或产品召回。

82 应有书面规程说明要采取的行动,包括在客户投诉可能涉及产品质量缺陷的时候,要考虑召回产品。

83 任何涉及产品质量的客户投诉,都应保持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进行彻底的调查。质量控制部门的负责人

通常应参与问题的研究。

84 如果在一批产品中发现或怀疑有缺陷,也要考虑对其它批的产品进行检查,来确定它们是否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如果其他批产品含有缺陷批的返工部分,该批产品应进行调查。

85 所有针对客户投诉作出的决定和采取的措施,都要进行记录,并链接到相关的批记录。

86 应定期对客户投诉记录进行评审,找出特征问题或重复出现的问题,以加强注意或可能对上市产品回收。

87 如果制造商认为可能存在生产错误、产品损坏或其他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应该通知相关的主管机构。

产品召回

88 应该有一个指定的人员,负责执行和协调产品召回,并有提供足够支持的人,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协助其完成有关产品召回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这个负责人必须独立于销售和市场组织机构之外。如果他的不具备资格,后者应帮助他了解所有的产品召回操作。

89 应建立书面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和必要时修订,用以指导产品召回工作。

810 产品召回应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立即启动。

811 如果有产品因为有或怀疑有缺陷要召回,要迅速通知产品销售的所有国家的主管机构。

812 负责产品召回的人要有产品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应包括所有批发商和直接供货客户的所有资料(包括地址、工作时和非工作时的电话和/或传真号码、发货的批号和数量),包括出口的产品和医院样品。

813 召回的产品要明显标识和分开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待作出处理决定。

814 要有产品召回的进程记录和终期报告,包括平衡发出货物的数量和召回的数量。

815 产品召回的程序的有效性应随时进行评估。

第 9 章自检

原则

应进行自检,以便对GMP原则的实施和符合情况进行监控,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91 医药产品生产的人员、设施、设备、文件、生产、质量控制和发货,客户投诉处理和产品召回有关的工作程序,以及自检,都应定期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以确定与质量保证原则的相符性。

92 自检应由指定的公司内的合格人员独立地和详细地进行,由外部人员进行的独立审核也是有效的。

93 所有自检都要进行记录。报告应包括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缺陷,可能的情况下提出改正建议。随后所采取的措施说明也应进行记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