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镇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支路)

城镇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支路)

城镇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支路)
城镇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支路)

创新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

《X城市总体规划》(论证稿)(S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西部新城土地利用规划》

业主提供的1:1000电子地形图;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和相关设计要求。

二、设计与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柔性路面设计参数测定方法标准》(CJJ/T 59-9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8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三、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

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2.设计速度:40km/h;

3.路面交通等级:重型;

4.设计荷载:

机动车道:BZZ-100;

5.设计年限:15年;

6.最大竖曲线半径:R=7000米;

7.最小竖曲线半径:R=2000米;

9.最大纵坡:1.494%;

10.最小纵坡:0.3%;

11.最大设计坡长:320m;

12.最小设计坡长:120m;

13.机动车道横坡:1.5%;

14.人行道横坡:2.0%;

15.抗震标准: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

四、工程概况

X创意路(解放路~人民路)工程位于X西部新城,项目区域南起解放西路,北至富民路,为南北走向道路,道路总长4643.440m,道路红线宽20m。项目区域基本为农田,部分穿越村庄以及厂区,相交道路中无现状路,解放路、团结路、光明路、富民路均为拟设计道路。

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监控、给水、排水、照明等工程。

道路工程地质情况详见勘察报告。

五、道路工程设计

1.平面设计:

设计原则:

(1)应满足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接顺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曲线的顺接,并处理好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同时平面设计应满足道路规范。

本次设计起点起于解放路,设计终点止于富民路,道路全线长4643.440m。道路为直线线形。道路沿线分别与解放路、团结路、建设路、光明路、富民路等5条道路相交,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并设置信号灯控制。同时与沿线部分交叉口采用展宽车道,结合周围道路情况,本次设计未设置公交停靠站,在道路交叉口、出入口人行道处设置无障坡道,全线设置盲道。

鉴于沿线地块控制性规划尚未编制,本次设计未预留道口,必须要开设道口的,应由需开设方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协商后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开设。道口内结构层做法参见机动车道结构层实施。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力争填挖土方量接近平衡。方便道路两侧地块开发利用,并结合相交道路的交点高程,与道路平面线形相协调,同时考虑到与之相交道路的交点高程、纵坡。既要满足排水需要,又要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本次设计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道路沿线桥梁的高程要求,设计最大纵坡为1.494%,最大坡长为320m,最小纵坡为0.300%,最小坡长为120m,全线纵坡较平缓。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竖曲线22处,最大竖曲线半径为7000m,最小竖曲线半径为2000m。详见纵断面设计图纸。

3.横断面设计:

设计原则: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其宽度的确定和位置的安排必须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畅通,并要满足各种市政管线埋设的要求。

道路红线宽20.0m,采用单幅路布置:人行道3.0m×2+机动车道7.0m×2=20.0m。机动车道横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度为2.0%(反坡)。路基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为1:1。当地面斜坡陡于1:5时,应采取挖土质台阶,每级台阶一般为2m,其高度为30c m~50cm,且向内倾斜坡度不小于3%。

4.路面结构设计:

设计原则: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就地取材、方便施工、有利于养护的原则。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无详细的交通量调查,结合道路的区域位置、道路设计标准荷载、道路等级、工程地质水文、气候、超载发展趋势及交通量增长率等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路面结构为:

机动车道:4cm厚细粒式SBS(I-D)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下封层+玻纤格栅+透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5.0%)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4.5%)基层+20cm厚10%石灰土底基层。

人行道:6cm厚荷兰砖+3cm1:3水泥砂浆+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3%)基层+15cm厚8%石灰土底基层。

六、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

(一)、路基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用不同类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用同类填料;当用细粒土作填料时,若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应采用晾晒或掺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处理。掺石灰剂量一般为4%~6%,根据现场实测土基含水量可做适当调整。

开挖路槽后选择质量较好的回填土,分层铺筑夯实。如一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如发现与回填道路路基要求不符的土层时,在道路路

基范围内必须全部清除后,再按要求重新换填碾压。施工时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碾压。

挖方、不填不挖、填方高度小于80cm的原地面,如土层压实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须分层压实。挖方、不填不挖路基,须清除杂草、腐植土,其翻挖原地面深度不小于30cm,为了确保路基边坡压实度,其压实宽度每侧应宽出路基50cm,待竣工验收进行削边坡,但路基设计宽度应确保不能变。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时,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等措施。

混凝土管、涵及HDPE塑料管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分层最大的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

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其压实度要求为:

表-1

填挖

类型深度范围(cm)

压实度(%)

填料最小强

(CBR)(%)

机动

车道

人行道

机动

车道

人行

填方

0-30 ≥94 ≥93 5 4 30-80 ≥94 ≥90 3 3 80-150 ≥93 ≥90 3 2 >150 ≥90 ≥87 2 2

挖方

0-30 ≥94 ≥93 5 4

30-80 ≥94 ≥90 3 3

附注:(1)对应表中数字均以重型击实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为100%。

(2)表列深度均为路槽底面算起。

(3)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土路槽(路床)不得翻浆、软弹、起皮、波

浪和积水等。

(4)路基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如不能满足路基模量及压实度

要求,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路基处理设计:

1)根据道路所在片区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地基岩土构成分析,场地土层(1)层为

杂填土(耕土),施工前应将其清除不用。

2)路基处理:

机动车道路基施工时,道路沿线表层土清除后,采用40cm厚6%石灰土(场伴)

改良路床。施工时严格按照现行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分层压实,再进行路面结构层

的施工。

3)沟塘段:

道路路基范围内有小水沟、水塘等分布(约11940平米),表层含有淤泥土层,道

路施工时,首先应将水抽尽,彻底清除淤泥,然后将沟塘堤埂地段开挖成宽度不小于1m,

台阶高度不大于30cm,向内倾5%的台阶。沟塘回填采用碎石,其厚度为50m,再采用土

质良好的素土回填分层夯实至路床改良层底面,再进行路床改良层及道路结构层的施工。

施工时必须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分层碾压,其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另外,所有植被、

荒草等均应予以清除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

(三)、道路基层、底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集料压碎值≤30%。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骨架密实型水泥

稳定类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集料级配范围见下表。

表-2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19.0 9.50 4.75 2.36 0.6 0.075

100 68~86 35~58 22~32 16~28 8~15 0~3 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宜取标号32.5级)。机动车道剂量为5%、4.5%、,具体剂量可根据试验结果适当调整,均不得小于4%。对于集中厂拌法增加0.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机动车道)7天浸水抗压强度3.0MPa~4.0MPa,其重型击实压实度为≥9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人行道)7天浸水抗压强度≥1.5MPa,其重型击实压实度为≥97%。

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或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振动羊足碾与三轮压路机配合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加;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下层宜稍厚。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基层必须保湿养生,一般基层与底基层养生期应大于7天,面层未铺筑前严禁车辆通行。

石灰土底基层材料及施工要求

1.石灰:石灰采用Ⅲ级以上的石灰,技术指标如表:

表3

类别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

指标等级

项目I ⅡⅢI ⅡⅢI ⅡⅢI ⅡⅢ有效钙加氧化

镁含量(%〕不

小于

8

85

8

80

7

70

8

80

7

75

6

65

6

65

6

60

5

55

6

60

5

55

5

50

未消化残渣含

量(5mm圆孔筛

的筛余,%)不

大于

6

7

6

11

5

17

6

10

5

14

5

20

含水量(%)

不大于

6

4

6

4

5

4

6

4

5

4

5

4

0.71mm方孔

筛的筛余

(%)不大于

1

1

1

1

1

1

1

1

0.125mm方

孔筛的筛余

(%)不大于

1

13

2

20

-

1

13

2

20

-

-钙镁石灰的分

类界限,氧化镁

含量(%)

≤5 >5 ≤4 >4

2.石灰应符合GB1594规定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标准,CaO+MgO的含量≥65%.

3.土采用塑性指数在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石灰土基层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4.凡饮用水(含畜生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土施工。

5.石灰土底基层7天浸水抗压强度≥0.8MPa,压实度≥96%;石灰土掺灰剂量:塑性指数小于12的粘性土为8%~14%;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性土为5%~11%,施工时应根据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或最佳的石灰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6.石灰稳定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重冻(-3∽-5℃)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应避免雨季施工石灰稳定土层。

7.石灰土层施工时,应遵循下列规定:

1).细粒土尽可能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2).配料应准确。

3).路拌法施工时,石灰应摊铺均匀。

4).洒水、拌合应均匀。

5).应严格控制基础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6).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压实要求。

7).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当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下层稍厚。碾压时,应先轻型后重、先静后震、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原则,二轮压路机前后轮迹须重叠2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压实,其分层厚度一般为10~20cm,必须要是为妥。

8).灰土底基层碾压结束后,应进行保湿养生,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石灰土底基层碾压结束后,应进行不少于7天的养生期,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

(四)道路面层沥青结构材料组成设计

本次设计路线处在夏炎热冬冷湿润区,面层应具有一定抗滑、平整、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性能,具有抗水害以及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沥青等级均为A级沥青。沥青标号采用70号。

1、改性沥青:机动车道的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沥青用量应根据马歇尔试验及动稳定度等其他路用性能试验确定。当集料黏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在沥青中加消石灰或抗剥落剂,以提高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改进沥青面层的抗水害能力。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

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表-4

技术指标单位

SBS(I)

I-D

针入度(25℃,100g,5s)最小0.1mm 40~60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0

延度5cm/min,5℃不小于cm 20

软化点T R&B不小于℃60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 3

闪点不小于℃230

溶解度不小于% 99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75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RTFOR

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1.0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65

延度(5℃)不小于cm 15

2、普通沥青:沥青采用标号70号,沥青等级为A级,其技术要求见下表: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5

试验项目单位70号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针入度指数PI -1.5~+1.0 软化点(R&B) 不小于℃46 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 180 10℃延度不小于cm 20 15℃延度不小于cm 100

闪点不小于℃26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2

密度(15℃)g/cm3实测记录溶解度不小于℃99.5

TFOT(RTFOT)后

质量变化不大于% ±0.8

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 61

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6

残留延度(15℃)不小于cm 15

3、面层用的粗集料:机动车道的上面层采用玄武岩集料,机动车道中、下面层采用石灰

岩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耗的

性能,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近立方体颗粒),集料应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禁止使

用颚式破碎机。上面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并应严格控制细

长扁平颗粒含量。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表-6

指标单位

要求值

表面层其它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2.50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对沥青的黏附性不小于% 4 4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15 18 其中粒径大于9.5mm 不大于% 12 15 其中粒径小于9.5mm 不大于% 18 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 40 40

4、沥青面层用的细集料:

应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置的人工轧制的米砂,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能很差的天然砂及用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石料破碎的机制砂或石屑不得使用,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及规格见表。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表-7

指标单位要求值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12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3

砂当量不小于% 60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8

规格

公称粒径

(mm)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填料:

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拌合机回收的粉尘不准使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

沥青面层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表-9

指标单位质量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不小于t/ cm3 2.50

含水量不大于% 1

粒度范围<0.6mm(%) % 100

<0.15mm(%) % 90-100

<0.075mm(%) % 75-100

外观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1

塑性指数<4

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6、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密级配沥青砼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表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砼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表-10

混合料类

型公称最大

粒径

(mm)

用以分类

的关键性

筛孔

(mm)

粗型密集配细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筛

孔通过率

(mm)

名称

关键性筛

孔通过率

(mm)

AC-25 26.5 4.75 AC-25(C) <40 AC-25(F) >40

AC-16 16 2.36 AC-16(C) <38 AC-16(F) >38

AC-13 13.2 2.36 AC-13(C) <40 AC-13(F) >40

AC-10 9.5 2.36 AC-10(C) <45 AC-10(F) >45

沥青各种结构层的矿料级配范围见表。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表-11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沥青用

量(%)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0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4-8 4.5-6.5

AC-13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4.5-6.5

AC-16 100 90-100 76-92 60-80 34-62 20-48 13-36 9-26 7-18 5-14 4-8 4.5~6.0

AC-25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12-33 8-24 5-17 4-13 3-7 4.0-6.0

7 沥青砼技术标准

本次设计的沥青面层均采用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标准见表。

表-12

试验项目单位沥青面层

击实次数次双面层各50

试件尺寸mm φ101.6mm × 63.5mm

空隙率VV 深约90mm以内% 3~6 深约90mm以下% 3~6

稳定度MS 不小于KN 5 流值FL mm 2~4.5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8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5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次/mm 1000

改性沥青混合料次/mm 2800 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με2000

改性沥青混合料με2500

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不大于ML/min 120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FA及VFA技术要求(%)

设计空隙率

26.5

2 % 10

矿料间隙率VMA(%)不

3 % 11

小于

4 % 12

5 % 13

6 % 14

沥青饱和率VFA % 55~70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路表渗水系数(ml/min)技术要求

级配类型渗水系数要求(ml/min)试验方法普通沥青路面,不大于300 T 0971

改性沥青路面,不大于200 T 097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要求:横向力系数SFC≥50;摆值Fb(BPN)≥45;构造深度TC(mm)≥0.50 (竣工验收值)

沥青面层施工要求:

1、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稳定℃表-13

沥青加热温度160-170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

集料加热温度190-220

混合料最高温度195

混合料贮存温度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

开发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14

沥青加热温度155-165

间隙式拌合机集料加热温度165-195

矿料温度

连续式拌合机矿料加热温度160-175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存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废弃温度195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

正常施工不低于135 混合料摊铺温度

低温施工不低于150

正常施工不低于130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低温施工不低于145

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 碾压终了表面温度

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

振动压路机不低于70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2、混合料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

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楼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运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帆布或棉被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遭受雨淋时不得铺筑使用。

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

防止硬结。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①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选用性能良好的沥青摊铺机摊铺,且采用两台摊铺机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

②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③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活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折。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宜放慢到1~3m/min。当发现混合料明显的离折、波浪、裂缝、托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④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直接接触式的平衡的轮子不得黏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⑤摊铺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①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以实验室标准密度为标准,应为≥97%,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应≥93%,平整度(δ≤1.2mm,IRI≤2.0m/km)的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不大于300ml/min,改良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不大于200ml/min。

②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5台。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薄层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

③路面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定,可参考下表选用。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表-15

压路机类

初压复压终压

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

钢筒式压

路机

2-3 4 3-5 6 3-6 6

轮胎压路

2-3 4 3-5 6 4-6 8

振动压路

2-3

静压或振动

3

静压或振动

3-4.5

(振动)

5

(振动)

3-6

(静压)

6

(静压)

④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堆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边缘、接头等,应采用小型的振动压路机或手扶振动夯趁热压实,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⑤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顿。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5、施工接缝的处理

①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折;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200mm(热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②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好的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③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

④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

⑤平接缝宜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出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进行。刨除或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五)透层、下封层、粘层

1、透层: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沥青用量一般为0.7~1.5L/m2。其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表16。

透层宜在基层碾压成形后表面稍干,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用沥青撒布车喷洒透层沥青,洒布的透层沥青应渗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应在表面流淌,并不得形成油膜,渗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气温低于10℃时,不宜浇洒透层沥青。浇洒透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应采取防止污染路缘石及人工耕植造物的措施,浇洒透层沥青后应立即撒布2~3m3/100m2石屑或粗砂,并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在铺筑沥青面层前,当局部地方有多余的透层为渗入基层时,应予清除。

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表-16

类型透层(PC-2)

破乳速度试验慢裂

粒子电荷阳离子(+)

筛上剩余量不大于(%) 0.1

粘度道路标准粘度计C

25.3(S)

8~20

恩格拉度E

25

1~6

蒸发残留

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50 针入度(25℃)(0.1mm) 50~300 延度(15℃) 不小于(%) 40 溶解度不小于(%) 97.5

储存稳定

性5d 不大于(%) 5 1d 不大于(%) 1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

2、下封层:待透层沥青完全下透后,再喷洒封层沥青,下封层沥青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稀浆封层(ES-3型),厚度≥8mm。下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矿料级配范围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附录B表B.3的规定。

3、粘层:在各沥青层之间,应浇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基质沥青与面层所使用的种类标号相同,乳化沥青用量及稠度应通过试洒确定,其用量一般为0.3~0.6L/m2。用沥青洒布车喷洒粘层沥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气温低于10℃时,不宜喷洒粘层油,当路面潮湿时亦不得喷洒粘层油。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带状,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应补洒,过量处应刮除。在路缘边沟侧面应用刷子进行人工涂刷。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待乳化沥青破乳、水份蒸发完成后,应立即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改性乳化沥青质量技术要求详见表:

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表-17

试验项目单位

品种及代号

PCR 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

粒子电荷—阳离子(+)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0.1

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

25,3

s 8~25

恩格拉度E

25

—1~10

蒸发残留物性质

含量不小于% 50 针入度(100g,25℃,5s) 0.1mm 40~120 软化点,不小于℃50 延度(5℃),不小于cm 2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储存稳定性5d 不大于(%) % 5 1d 不大于(%) % 1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

为了减少反射裂缝,在下面层底部满铺自粘式玻璃纤维格栅,能减少温度荷载产生的应力,减缓反射裂缝的出现。采用的玻纤格栅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拉弹性模量,较低的延伸性,并和沥青混合料层整体受力,共同工作。玻璃纤维隔栅的规格为自粘式双经双纬、孔径不大于25x25mm(抗拉强度经50kN/m,纬50kN/m)。

玻纤格栅物理力学性能要求表-18

项目标准值

断裂强度(kN/m)

经向≥50

纬向≥44

断裂伸长率(%)经向≤4

纬向≤4

单位面积质量(g/cm2)≥440

经向≥19.0

网眼尺寸(mm)

纬向≥19.0

(六)道路结构层竣工验收弯沉值汇总如下:

机动车道: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LS= 21.9(0.01mm);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cm)LS= 24 (0.01mm);

3 水泥稳定碎石(18cm)LS= 28.2(0.01mm);

4 水泥稳定碎石(18cm)LS= 50.3(0.01mm);

5 石灰土底基层(20cm)LS= 134.7 (0.01mm);

6 土路床≥40Mpa LS= 179.2 (0.01mm);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标准轴载当量轴次为1.7×107次,道路顶面设计弯沉值(单位0.01mm):Ld=23.63(0.01mm)

七、无障碍及盲道设计

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2、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和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杆拉

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

1)在距人行道外边缘0.5m处设0.5m宽的盲道,沿线交口、道口均设置无障碍斜坡道以方便残疾人出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公交站台应设置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3)行进盲道触感条和圆点规格应符合现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

八、环境工程设计

1、道路绿化应在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强、便于养护、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

2、施工和各种临时设施及场地,如堆料厂、材料加工厂、混凝土厂等,均宜远离居民区,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3、施工材料运输,宜采取防止尘土飞扬的措施。

4、在推进机械化施工的进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九、施工注意事项

1、路基范围内的淤泥、杂草、树根及表层耕植土必须全部清除。

2、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度,一般路段路基两侧应各加宽50cm的碾压宽度,待竣工之前进行削坡,但是路基设计宽度应保持不变。

3、道路基层及面层施工前应对路基作全面的检查,其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值等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4、每一建筑块的摊铺压实工作须连续进行,不应中途间隔,如遇特殊情况被迫临时停工半小时以内,已摊铺的混合料应用麻布覆盖,以防干结。

5、路基施工应与排水管线及其他其他市政管线密切配合。按照先深后浅、由地下至地上、从下游往上游的顺序施工,避免各种市政管线敷设时二次开挖。

十、其它

1、具体施工前,建设方应结合规划设计线形,对现场杆线、树木进行迁移,以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2、如受拆迁和征地影响,不能满足道路路基边坡要求时,请及时通知我院,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3、沥青路面施工时,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0℃,同时不得适雨施工。

4、路基处理设计的范围,以勘察报告反映的为准,具体处理面积在施工中应结合现场情况综合确定。

5、平面设计图、道路轴线图及有关设计图已有详尽的桩号、坐标、方位角、尺寸等资料,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施工时应上下或左右对照放样,或根据图纸按桩号或按比例放样。

6、与其它相交道路平面与高程的衔接

对于其它相交道路衔接界面,应注意平面与高程衔接的吻合。吻合包括坐标、高程的一致以及平面、纵面线形的和顺。坐标与高程的起算点资料应采用同一系统测量资料。无论是道路中心线或各类边线平面衔接点位置或高程,应待衔接界面两端放样吻合后才可施工。如有偏差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联系找出原因,属于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可采取修正措施调整,衔接吻合后施工。

7、道路施工临时排水

8、道路预埋件

道路预埋件一般包括交通标志、路灯基础、信号灯基础、过街电缆管道等。建议在工程施工中合理安排,避免反复开挖。

9、施工成果保护

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验收、移交前应注意对施工成果的保护,以免对已施工成果造成损坏,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工期。路基施工中应及时压实,形成排水横坡及排水体系,避免雨水积压浸泡。路堤边坡要及时防护,避免雨水冲刷塌损。已形成的沥青路面应禁止履带式机械行走,并注意保洁,防止泥土或机油污染、损伤。道路侧平石不要过早施工,施工后要及时培土,禁止车轮冲撞碾压。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禁止载重车辆驶入或停放,以免压坏等。

10、道路及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安全施工,对上岗职工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知识培训,做到培训上岗。

11、路槽施工与各种地下管线施工时应密切配合,管线施工应按由深到浅,从下游往上游的顺序施工,一避免管线敷设时二次开挖,影响工程质量。

12、道路施工时,公交站台、导流岛行人驻足区、绿化带行人驻足区结构同人行道结构。

13、鉴于道路红线范围内有部分树木,编制预算时应考虑挖树根的工程量。

14、其它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和标准严格实施。

设计:校对:

工程负责人:审核:

审定:图号:路—03~09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为河南驻马店置地·森林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 Y/T5132-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 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5. 业主提供现场资料及设计要求等。 三、设计范围 1.此公园道路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工程: 1)主、次入口道路; 2)公园环道; 3)滨河游道; 4)林荫小道 四、公园道路的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类 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 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人行道宽度一般按1.0~ 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3按面层材料分类 3.1花岗岩:主要用于主、次入口道路地面铺装,一般车行为主时,花岗岩设置为50厚;花岗岩铺装还用于园路镶边及分段,此时花岗岩厚度一般设为20或30厚。 3.2混凝土砖或透水砖:主要用于支线道路铺装,规格为200x100x60,混凝土砖或透水砖必须质地密实,质感细腻。 3.3水洗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一般粒径为?5-8,颜色为米黄色或白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 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最短坡长: 40m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黑洛公路(K590-K593+500)段施 工图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2008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30 日

摘要 黑洛公路是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连接了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采用二级公路设计标准,全长740km。它的建设对完善黑龙江省内公路交通网,促进公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沿边地区早日脱贫致富,促进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市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本设计根据沿线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黑洛公路外业勘测资料,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完成K590—K593+500段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包括:应用纬地道路辅助设计软件HintCAD5.88、绘图软件AutoCAD2004、办公软件Offices2003等,对黑洛公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路面、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平面交叉及沿线设施等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并绘制出相应表格和图纸,确定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结构层厚度,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 路线设计;路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

Abstract Heiluo road is one of the key projec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connects the Heihe city and the Daxinganling city . Its design speed is 40km/h, which adopt three-stage highway design standard. The full-length is 740 km. The meaning of its construction to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is promoting along the route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bringing poverty area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soon, and promoting crosswise relation between the city group of the northea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is significan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field operation survey data, as well as along the route natural condition including geology, terrain, hydrology and the 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 which i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we can complete the K590to K593+500sectio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fully used in this design. This design uses the latitude path assistance design software HintCAD5.8, cartography software AutoCAD2004, office software Offices2003 and so on. Meantime this design also completes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which includes the highway route, the roadbed, road surface, drainage work plan cross ,the attached project and the facility along the route and so on, and draws up the corresponding graph and form. Through to designing of the 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 ensure that thickness on each Structural layer and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by the high-quality, efficient, economic and rational principles. Key words Route design,Roadbed,Asphaltic concrete pavement,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

路线设计说明 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 (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 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 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长度。 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高铁桥墩及高压线塔 K3+540~段平面线形基本与南侧南绕城高速平行,终点与1号路及109国道相接。K5+230~K6+000段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此段考虑到建设用地要求,经政府部门与电厂相关部门协商,同意将铁塔置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内。因中央分隔带设置宽度10m,能够保证铁塔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沿线前后跨沟五次,相应的布设桥梁。 2、路线采用坐标及高程 路线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平安县城建坐标系,路线高程控制测量采用1985年国家基准 下穿客运专线 高压走廊 南绕城高速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批复等依据文件。 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如有改变初步设计的内容时需说明改变部分的内容、原因和依据。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设计概要 工程范围、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设计横断面及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配合关系。 路基、路面、挡墙及涵洞等工程设计。 1)路基设计及边沟、边坡特殊设计。 2)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设计标准、设计弯沉值、结构组合型式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含主、辅路及人行步道)。 3)挡墙及涵洞采用通用图或特殊设计。 4)雨水口布置及道路路面排水措施。 5)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6)照明工程设计。 7)环境工程设计。 8)其它设计情况。 9)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等情况。 10)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拆迁、征地、迁移障碍物等。 2)管线升降、挪移、加固、予埋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3)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筑物的做法和要求。 4)重要或有危险性的现况地下管线(电力、电信、燃气等应有准确位置和高程),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5)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2 施工图预算 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有无施工图预算委托。 3 工程数量和材料用量表 4 设计图纸 平面总体设计图:比尺1:2000~1:10000,内容同初步设计要求。 平面设计图:比尺1:500~1:1000,包含规划道路中线与施工中线坐标、平曲线要素、机动车道、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肩)及道路各部尺寸、港湾停靠站、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位置尺寸,道路与沿线相交道路及建筑进出口的处理方式,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的位置与尺寸,桥隧、立交的平面布置与尺寸,各种杆、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和尺寸,拆迁房屋、挪移杆线、征地范围等。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说明 1.0 遵循的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10)《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 (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17)《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 (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1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 054-94); (2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 (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 (2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2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98); (24)《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99); (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7)国颁《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 50162-92); 此外,参照执行我院制定的工作大纲及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有关会议纪要、协议。 2.0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依据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同意采用路基两侧加宽的设计方案,每侧加宽8米。加宽后的路基宽度为42米,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八车道。路面结构:4厘米厚沥青玛蹄脂(SMA-13)+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变级配)+8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变级配)+3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进行设计。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采用SMA,符合本项目大交通、重轴载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和优异的抗滑性能;在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的选择上,传统的AC-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具有孔隙率较小,密实性能较好等特性,但由于细集料较多,级配呈悬浮型,高温稳定性较差,同时也易于引起泛油、涌包、车辙等破坏现象。根据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展趋势并结合本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及重载交通的实际情况,虽然Superpave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该设计方法在我省应用还缺乏经验,不宜在本项目中大规模使用,而对传统AC-I型密级配进行改善,适当减少靠近最大粒径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中较细部分的比例,控制矿粉比例,适当增加中间档次的粗集料(如5~10mm、10~15mm)所形成的S型级配属于嵌挤密实型级配,具有适宜的孔隙率,渗水性小,不但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且表面还具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概述 高铁商务区山韵佳苑D区位于山韵路、规划新锡路、镇北路和吼山浜围合的区域,D区共包括16栋18F住宅楼和4栋配套用房。其中D区一期建设10#~16#住宅、配套用房1、配套用房2、配套用房4和车库A、车库D。 根据甲要求,山韵佳苑D区一期室外市政沥青道路及小区部停车位(为沥青路面结构)属于本次设计围,绿地、硬铺装道路部分、人行道及曲径(步道)根据景观设计确定,计入景观施工围。 本图坐标为市城市坐标系,标高采用1985年高程基准。 2、设计依据规 1)《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2012) 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3)《市政工程勘察规》(CJJ56-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CJJ 169-201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J G10-2006) 6)《公路路基设计规》(JTJ D30-2006)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JGJ50-2001) 8)《透水砖》(JC/T 945-2005)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11)《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GBJ50092-96)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标[2000]202号) 13)《混凝土路缘》(JC899-2002) 3、路面 3.1 技术指标 (1)道路性质:场地主要道路参照城市支路标准。 (2)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0年 (3)设计荷载:BZZ-100 (4)路基压实度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3.2 道路横坡 本工程道路横断面路拱分为单向坡和双向坡两种,6m以上(包含6m)的道路为双向坡,路拱横坡坡度1.5%,坡向向路外;6m以下的道路为单向坡,路拱横坡坡度1.5%,具体横断面坡向详见平面设计图。 3.3 路面结构 (1)完全在地下室围外路面结构: A. 6m以上(包括6m)车道结构: 3.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 Ld=45 K≥95%) 粘层油 4.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K≥95%) 0.6cm 油封层 18cm 水泥稳定碎(K≥95%) 18cm 12%灰土(K≥93%) 15cm 5%灰土(Ld=380、K≥92%) 15cm 5%灰土(K≥92%) 15cm 5%灰土(K≥90%) 土基压实K≥87% B. 6m以下车道结构: 3.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 Ld=62 K≥95%) 粘层油 4.5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K≥95%) 0.6cm 油封层 15cm 水泥稳定碎(K≥95%) 15cm 12%灰土(K≥93%) 15cm 5%灰土(Ld=380、K≥92%) 15cm 5%灰土(K≥92%) 15cm 5%灰土(K≥90%) 土基压实K≥87% C、汽车停车位结构: 同相邻车道结构(停车位横坡坡向详见道路平面图)。 (注: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规》CJJ1-2008要求,对路床顶面及各结构层弯沉进行控制。)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6.《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72-2009) 7.《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06) 8.《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XG1—2006) 9.《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25280—2010) 10.《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 11.《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DB510100/T 129—2013) 12.《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 13.《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 14.《成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南》 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08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18.现行有关材料标准 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包含:1、广州路交通工程;2、海口路交通工程;3、海南路交通工程4、兴隆湖十四号路交通工程5、广西路交通工程;以及与本项目相交道路的交叉口100m 范围内的标志牌. 道路等级:1、广州路城市主干路;2、海口路城市支路;3、海南路城市次干路4、兴隆湖十四号路城市主干路5、广西路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安全设施等级按A级配置设计。次干路、支路安全设施等级按B级配置设计。 设计车速:主干路主车道60Km/h,交织段集散车道30Km/h;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支路设计速度30Km/h。 车道宽度:主车道3。5m,集散车道3.25m,交叉口渠化段进口车道3。25m。 2.1交通标志 2.1.1设计原则 1.道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及有关标准,正确地设计与设置 标志。 2.标志的设计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及其构成,计算行车速度,平、纵面线形,桥涵、隧 道等构造物的位置,投资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3.标志的设置不得侵占道路建筑限界。标志牌不应侵占路肩,应确保净空高度。 4.标置的设置数量应平衡、均匀,避免信息过载或疏漏,重要信息可重复设置。在 某些情况下,应根据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划分层次,保障重要标志的位置。在路况较好的长直路段也应设置一些提示性的标志。 5.以不熟悉该道路及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充 分考虑整个路网和该道路之间的关系。 6.在设置交通标志时,应注意与交通标线的配合使用.交通标志的设置还应周围环境 等其它沿线设施的协调配合。 7.道路全线应采用统一的设置标准、版面规格,在特殊情况下,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 与统一性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交通标志的可读性和视认性。 8.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应以驾驶人员在计算行车速度下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信息 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 9.交通标志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考虑美观、统一规格并降 低造价”的原则. 2.1.2设计内容 2.1.2.1交通标志种类 本设计交通标志主要有四种: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实用文档 xxx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标准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平面地形图等资料 3)《全椒县B片区详细性控制规划》 4)《全椒县x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2013.06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CJJ 37--2012)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CJJ169-2012) 8)《无障碍设计规》(GB 50763--2012)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11)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 F10--2006) 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 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JTJ004--89) 1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JTG/T D32--2012) 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8)《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版 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2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GB50318--2000) 2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22)《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 2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CJJ75--97) 2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2设计概要 2.1 工程围、工程规模、测设过程及主要工程容 全椒县地处皖东,江淮分水岭南侧,滁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之间。全椒县域东部毗邻省江浦县,南与和县、含山县隔河相望,西临市、肥东县,北与市南谯区接壤。县城位于全椒东部南屏山下,襄水河畔,北距市区22公里,东距60公里,西距100公里,距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市390公里。 本项目位于全椒县县城西部,包含两条道路:西门街、xxx。西门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花园路,北至本次设计xxx,全长156.64m;xxx为东西走向,西起本次设计西门街,东至前进小学,全长389.379m。西门街、xxx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15m,为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30km/h。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缓,西门街现状为4米宽的水泥路,xxx现状为碎石路,道路两侧主要为房屋,同时在西门街的西侧、xxx的北侧为现状古襄河。 主要工程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 2.2 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本次设计项目包含两条道路:西门街、xxx。西门街南起花园路,北至本次设计xxx,全长156.64m;xxx西起本次设计西门街,东至前进小学,全长389.379m。两条道路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15m,设计时速30km/h。 根据前期方案汇报结果及与建设方沟通确认,西门街、xxx的实施路幅为:9m车行道+3m 人行道×2=15m。 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Ⅰ设计说明 一.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日溪乡党洋村畲族文化公园 二. 设计依据 1. 现行国家颁布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类规范、规定与标准。 2. 业主提供的基地现场有关现状基础资料。 3. 业主认可的方案设计有关文件(其中包括业主反馈信息、方案设计与扩初设计评审会意见)。 三. 设计范围 园林景观设计 四. 设计深度 1. 参照“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中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 2. 本设计单位内部技术管理条例中有关规范要求。 五. 一般说明 1. 本工程设计除注明者外,标高采用绝对标高(业主提供),坐标采用何种坐标系,均与标高一致为业主所提供的数据;图纸中所标的尺寸均以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 2. 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设计所指距地高度均指距离完成面高度。 3. 本工程铺装地面的排水坡度应设在1%左右,若出于景观需要,可将排水坡度设定在2%~3%在的范围;景观道路的路面横坡坡度设定在1%~2%,最小纵坡度设定在0.5%以上,以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4. 所有地面工程、墙体工程及综合工程中的驳岸与景石布景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5. 特殊工艺如雕塑、喷泉、艺术假山、钢及膜结构等等,其详细施工图纸与施工安装应由专业队伍负责,但须同时向设计单位提供相关的施工图纸,并由专业队伍派人员赴现场施工或配合土建施工。 6. 各种施工安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部门标准及各项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并与结构、水电、绿化等专业施工图纸密合切地配合。 (二). 图例 本工程设计图纸中总平面图、分区图、铺装平面图、植物配置图、景观灯具及城市家具布置图均示有图例说明。 六. 土建说明 (一). 材料要求 1. 结构材料 1) 混凝土材料: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工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C20,垫层(在钢筋结构下)为C15;钢筋混凝土若用在景观道路与铺地上,预制的为C20,现浇的为C25;若用在构筑物、园建小品及水池等等上,预制的为C15,现浇的为C20~25;钢筋采用HPB235,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2) 砖砌体材料: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工程所用的砌体均为MU10非粘土砖,规格为240×115×53mm,M5砌筑砂浆;如果墙体厚度为1/4标准砖,则采用1:2.5水泥砂浆砌筑;用于基础及承重砌块不得使用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3) 金属件材料: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工程所用的圆钢、方钢、钢管、型钢、钢板等均采用Q235--AF钢;不锈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焊接及焊接材料也应符合国标中的有关技术规定,焊缝应满焊并保持焊缝均匀,无裂缝、过烧现象,外露处应挫平、磨光;焊条用E43系列,焊缝高度6mm,钢与不锈钢之间的焊接采用不锈钢焊条;各金属构件表面应光滑平直、无毛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为交叉口改造项目,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东北侧,伦教镇东侧。主线道路为碧桂路,被交线道路为龙洲路。本工程近期按菱形立交实施,远期为枢纽式立交,其中以碧桂路跨线桥为主体工程。本工程近期实施方案设计范围,碧桂路南起K59+571.497,北止K61+051.497,长1.48km。 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会议于2008年3月14日在顺德区召开。根据评审会意见,我单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认真研究后,对相关章节进行了修改补充及完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期间,业主又先后召开了数次“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协调会”,并形成了《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补充大纲》。本施工图修编设计按照《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及《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及补充大纲等有关文件来编制。 1.1 任务依据 1)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二期工程(SJ2-5合同段)勘察设计招标文件。 2)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二期工程(SJ2-5合同段)勘察设计合同。 3)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7年4月)。 4)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2007年4月)。 5)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方案施工图设计原则(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 线网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体组,2007年12月)。 6)《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函》佛交函【2007】475号。 7)《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一、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导大纲及补充大纲》(佛山市顺德区快速干线网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体组,2008年3月) 8)《佛山市顺德区三洲路口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 9)有关会议纪要。1.2 采用规范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补充设计说明 一、技术规范、标准 1.1 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市政排水管渠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8.《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JTJ017―96)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1.2 技术标准 ◆菱溪路 道路等级:城市Ⅱ级主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 50km/h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标准轴载:BZZ-100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范围及规模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3°13′、东径117°09′—119°13′。行政区域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市境自东南向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毗邻。滁州市临江近海,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京沪铁路,合宁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越市境,待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将在市境内通过,滁河航运直达长江。市区距南京市直线距离约50千米,属于南京都市圈内伙伴城市,一小时车程可达南京禄口机场。 此次设计菱溪路拓宽为城市主干路,南起世纪大道,北至滁来路,道路全长3062.471米,路幅宽50米,快车道宽23.5米,机非分隔带宽4.25米,慢车道宽5.0米,人行道和绿化带宽4.0米。 菱溪路现状路面为18米宽,前身为104国道,是采用公路标准修建,现场踏勘了解,路面破损较为严重,且纵坡起伏不顺,不能满足作为城市主干道的要求,现对整路段旧路面挖除重筑新的沥青路面。 三、路基设计 3.1地质状况 根据补勘的《菱溪路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拟建物位于抗震有利地段。经勘察查明,拟建道路沿线无不良地质作用。拟建道路沿线大部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强度较高,局部地层分布不均匀,强度差异较大。场地内局部存在地下水,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水位埋深在1.0~2.4米之间,主要为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 有地下水的路段:K0+500~K0+540,埋深1.5米左右;K1+300~K1+340,埋深1.2米左右;K1+460~K1+500,埋深1.0米左右;K1+770~K1+810,埋深2.0米左右;K2+600~K2+780,埋深1.5~2.4米左右。 ①层素填土较厚路段:K1+140~K1+340,厚度为1.9~2.9米左右。 3.2路基处理 先对路基施工范围内非现状路面的场地进行30cm清表,再挖除路基施工范围内在设计路床底面以下40cm的土层(含挖除K0+020以后的所有旧沥青路面结构),然后根据所处地质情况及填挖方状况进行不同类型的土基处理。土基处理结束后,整体回填40cm厚6%石灰土,再施工设计路面结构层。 新建的快车道宽度为23.5米,而旧路宽度为18米,即旧路单侧需拓宽至少2.75米,清表及挖土至设计路床底面后,填方路段存在新老路基结合的问题, ◆路基处理方法 填方段清表及挖方段挖土至设计路床底面以下40cm后,以下针对旧路面范围以外的土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