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教案

《财务管理》教案

《财务管理》教案

周柯爱主编

主讲:黄海波

财务管理目录

1财务管理概论

1.1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

1.2企业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1.3财务管理的环节

1.4财务管理的环境

2财务价值观念

2.1资金时间价值

2.2投资风险价值观念

3筹资管理

3.1筹资概述

3.2资本金与资本金制度

3.3权益资本的筹集

3.4负债融资

4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4.1资金成本

4.2资本结构

5流动资产管理

5.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5.2现金管理

5.3应收账款管理

5.4存货管理

6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6.1固定资产管理

6.2无形资产管理

7对外投资管理

7.1对外投资概述

7.2证券投资管理

7.3对外直接投资管理

8营业收入和利润管理

8.1营业收入管理

8.2营业利润管理

9财务分析

9.1财务分析概述

9.2财务分析方法

9.3偿债能力分析

9.4营运能力分析

9.5获利能力分析

9.6现金流量分析

9.7财务状况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论

1.1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P2

1.1.1企业财务活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实物商品资金运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对应)和金融商品资金运动(与资本运作相对应)。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回收与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也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其中资金的运用、耗费与回收,又合称为投资。

1.筹资活动

筹资是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资金需求而筹措资金的过程。

企业筹措的资金可分为两类:

一是企业的主权资本,它是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的。

二是企业的债务资金,它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的。

这里的“资金”并不单纯指货币资金(现金),也可以是实物或无形资产。

2.投资活动

投资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如购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及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如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合作联营等);

狭义的投资仅指企业的对外投资。

3.日常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现金收付。

比如,采购材料或商品,支付工资和其他各种费用,需要现金支出;企业把商品售出后,便可形成现金收入;如果企业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便要采取一定的筹资方式去筹集所需资金。这些方面都会产生资金的收付。这些由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称为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为满足日常经营活动的需求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

4.分配活动

分配活动是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分割过程。企业的财务成果表现为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并在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最终获得利润。

广义的分配是指对营业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

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利润的分割。

上述四项基本的财务活动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1.1.2企业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具体地说,企业财务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与出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2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3 企业与国家(作为行政事务管理者)间的财务关系

4 企业与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

5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6 企业与员工间的财务关系

7 企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财务关系

8 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关系

1.1.3财务管理

财务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财务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企业同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简称理财

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资金营运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等部分。此外,企业财务管理还要对一些特殊的财务活动进行运作,如企业并购,企业破产、重整与清算以及集团公司的财务运作等等。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具有特定对象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

其二,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1.2企业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1.2.1企业目标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法人单位,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获利。

1.生存

2.发展

3.获利

1.2.2财务管理目标

1.财务管理目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财务管理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

3)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2.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

1)利润最大化。

2)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3)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

1)企业筹资管理目标。

2)企业投资管理目标。

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目标。

1.3财务管理的环节

1.3.1财务预测

1.3.2财务决策

1.3.3财务预算

1.3.4财务控制

1.3.5财务分析

1.4财务管理的环境

1.4.1法律环境

1.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是通过《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私营企业条例》、《合伙企业法》等进行约束的;企业破产清理是通过《破产法》进行约束的。

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合同法》、《产品质量监督条例》、《技术监督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3.企业财务活动方面的法律包括:《税法》、《证券法》、《票据法》、《结算法》、《银行法》、《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等。

1.4.2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交易的期限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

(2)按交割时间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3)按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4)按交易的对象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等。

1.4.3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呈现明显的周期性,通常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2.通货膨胀

3.市场竞争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通常包括以下四种: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

4.经济发展水平

5.政府的经济政策

第二章、财务价值观念

2.1资金时间价值

2.1.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投资报酬率由三部分组成,即:

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贴补率

2.1.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与应用

1.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

1)复利终值。

复利终值就是一定金额的本金经过若干期以后按复利计算的本息之和。

设本金(即现值)为P,终值(即本息之和)为F,利率为i,期数为n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是:

F=P(1+i)?式中的(1+i)?,称为复利终值系数。

2)复利现值。

复利现值就是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数量的资金,按一定利率复利贴现后的现在价值。其计算公式为:P=F(1+i)-?式中的(1+i)-?称为复利现值系数。

2.年金

年金是指各期等额的现金流量。具有两个特点:间隔的时间相等和每期的金额相等。用符号A表示。

1)年金终值。

年金终值是各期期末等额的现金流量按复利计算的若干期后的本息之和。

设F为年金终值,其计算公式为:

F=A[(1+i)n-1/i]

式中的(1+i)n-1/i称为年金终值系数。

年金终值系数,就是连续的复利终值系数求和。

2)年金现值。

年金现值是若干期每期期末等额的现金流量按复利贴现后的现值之和。

设P为年金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P=A[1-(1+i)-n/i]

式中的1-(1+i)-n/i称为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就是连续的复利现值系数求和。

3)普通年金与即付年金(又叫先付年金)。

即付年金与普通年金发生的时点不一样,也就不能直接套用普通年金的计算公式了,必须进行一些改造才可以使用。

设A为普通年金,R为即付年金,R在期初发生,A在期末发生,只相差一期的利息。所以其基本关系是

R=A(1+i)-1

普通年金扣除一期的利息,就得到即付年金。

4)递延年金。

从第一期的期末(时点1)开始有A,是普通年金;从第一期的期初(时点0)开始有A,为即付年金。如果推后若干期开始才有A,就是递延年金。

3.利率的计算

1)对于一次性的收付款,可根据复利终值公式计算利率:

i=FP1n-1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4.期限的计算P34

2.2投资风险价值观念

2.2.1投资风险

风险是指由于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而使某种行动结果出现的多种可能性。

投资风险,就是由于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某项投资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和偏离程度。1)经营风险。2)财务风险。

第三章筹资管理P44

3.1筹资概述

3.1.1资金筹集的目的与要求

1.企业筹资的目的资金筹集简称筹资,是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而从企业外部或内部筹措资金的活动。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概括起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企业。

(2)扩大经营规模。

(3)偿还原有债务。

(4)优化资本结构。

(5)应付偶发事件。

2.企业筹资的要求

企业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筹资直接制约着投资和分配。具体要求如下:

(1)合理确定筹资金额,提高筹资效果。

(2)及时取得资金,确保资金的投放。

(3)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4)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举债。。

(5)遵守国家法规,维护各方权益。

3.1.2企业筹资渠道

筹资渠道是指企业资金的来源,即可供企业筹集资金的地方。我国企业的筹资渠道通常有以下七个方面:(1)国家财政。

(2)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4)其他企业。

(5)居民。

(6)企业内部。

(7)外商。

3.1.3企业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即企业用什么手段取得资金。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有:

(1)吸收直接投资。

(2)发行股票。

(3)内部积累。指企业通过利润分配形成的留存收益。

(4)银行借款。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各种金融机构借入款项的一种筹资方式。

(5)发行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发行的,承诺按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债券筹资就是指企业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6)融资租赁。租赁是指资产所有者,以收租为条件出让资产的使用权的一种信用行为。融资租赁以租物为手段,达到融资目的的筹资方式,是企业获得长期资产使用权的一种融通资本的重要手段。

(7)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预收货款、延期付款等形式产生的直接借贷关系。

这七种筹资方式,分为两类。前三种方式所取得的资金,构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四种方式所取得的资金,构成了企业的负债。其总和便是企业的全部资产。

3.2资本金与资本金制度

3.2.1资本金的概念与构成

1.资本金的含义资本金是指各种投资者以盈利为目的而投入企业,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资本,即注册资金。它是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初“本钱”,也是投资人用于承担民事责任的资金限额。

2.资本金的意义

资本金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是企业营运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债务资金的风险保障,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1)资本金是企业作为法人存在的前提。

(2)资本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

(3)资本金是决定企业偿债能力,承担债务风险的最低限度的担保。

(4)资本金构成是确定投资者权益的主要依据。

3.2.2资本金制度

资本金制度是国家关于企业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资本金筹集方面的有关规定

(1)资本金的筹集制度。

(2)法定资本金。法定资本金是国家规定的各类企业资本金筹集的最低限额。

(3)资本金筹集的方式。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采用吸收货币资金方式,也可采用吸收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

(4)资本金筹集的期限。

(5)验资及出资证明。

(6)投资者的违约及其责任。

2.资本金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

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管理上有许多方面的要求。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在管理上的要求也不一样。主要包括资本保全及投资者对其出资所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这两方面的内容。

3.3权益资本的筹集

3.3.1吸收直接投资

1)吸收现金投资。

2)吸收实物投资。

3)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是指所有者以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作价投入的资本。

2.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

1)确定吸收直接投资的资本数量。

2)选择吸收直接投资的具体形式。

3)签署合同协议等书面文件。

4)按期取得资本。

3.吸收直接投资的计价

1)吸收现金投资的计价。

2)吸收非现金流动资产的计价。

3)吸收固定资产的估价。吸收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等。

4)吸收无形资产的估价。吸收的无形资产投资,主要有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租赁权、版权和土地使用权。

3.3.2发行股票

1.股票的概念和种类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权益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股票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股东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的主要权利有:

(1)经营管理权。

(2)盈余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

(4)剩余财产分配权。

(5)转让股份权。股东有权依法在证券市场上转让所持有的普通股。

5.股票的发行价格P56

股票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以下三种:

1)等价。

2)时价。

3)中间价。

理论上,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有未来收益折现法、市盈率法等多种方法。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是以“市盈率”法定价的。所谓市盈率,就是股价与每股利润的比值。

3.4负债融资

3.4.1银行借款

2)短期借款银行信用条件。P64

(1)授信额度。

(2)周转信贷协定。。

(3)补偿性余额。P64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经常性保持按借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的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会提高借款企业的实际利率。(4)贷款抵押。

(5)偿还条件。借款的偿还有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每月、季)等额偿还两种方式。

3)借款利率。

(1)优惠利率。

(2)浮动优惠利率。

(3)非优惠利率。

4)借款利息的支付方法。

(1)收款法。

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通常按单利计算。

(2)贴现法。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到期时贷款企业只需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额是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小于其借款的数额。贴现借款的实际利率要高于其名义利率。

(3)加息法。

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之中,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数额。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贷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半数,却要支付全额利息。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往往要高于名义利率,通常为名义利率的两倍。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利息借款额÷2

5)短期借款的优缺点。

(1)短期借款的优点。

在短期负债融资中,短期借款的重要性仅次于商业信用。对于临时性和突发性较强的资金需求,银行短期借款是最简洁、最方便的途径。短期借款具有较好的弹性,借款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灵活安排借款数额、贷款时间,并在资金需要减少时提前归还贷款,特别是授信额度和周转信贷协定为企业的资金使用提供更多的弹性。

(2)短期借款的缺点。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短期借款的突出特点是成本较高。同时,银行借款受到的限制较多,如银行要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之后,才能决定是否提供贷款,有的银行还要求对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要求企业把流动比率、负债比率等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5.长期银行借款P67

1)长期借款的种类。目前各金融机构的长期借款主要有:

(1)按照用途不同,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更新改造借款、科技开发和新产品试制借款等等。

(2)按照提供贷款的机构不同,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等,此外,企业还可从信托投资公司取得实物或货币形式的信托投资贷款、从财务公司取得中长期贷款等。

(3)按照有无担保,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指不需企业提供抵押品,仅凭其信用或担保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抵押贷款指要求企业以抵押品作为担保的贷款,长期贷款的抵押品常常是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股票、债券等等。

3.4.2发行债券P69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债务资金而发行的,约期还本付息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由企业发行的债券称为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这里所说的债券,指的是期限超过1年的公司债券,其发行目的是为建设大型项目筹集大笔长期资金。

1.债券的种类

1)按债券上是否记有持券人的姓名或名称,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2)按能否转换为公司股票,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3)按有无特定的财产担保,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

4)按是否可参加公司盈余的分配,分为参加公司债券和不参加公司债券,债权人除享受到期向公司要求还本付息的权利外,还有权按规定参加公司盈余分配的债券,为参加公司债券;反之为不参加公司债券。

5)按利率的不同,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6)按能否上市,分为上市债券和非上市债券。

7)按照偿还方式,分为到期一次偿还债券和分期偿还债券。

8)按照其他特征,分为收益公司债券、附认股权债券、附属信用债券等等。

4.债券的发行价格P71

债券的发行价格是每张债券可募集的资金,亦即投资者购买债券时为每张所支付的金额。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通常有三种:平价、溢价和折价。

一般计算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面值×(1+票面利率)n(1+市场利率)n

(2)每年付息,到期还本,其发行价格可定为多少?

一般计算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面值(1+市场利率)n+面值×票面利率×1-(1+市场利率)-n市场利率

5.债券的信用等级P72

6.债券筹资的特点

1)债券筹资的优点。

(1)资金成本较低。与发行股票相比较,债券的发行费用较少,利息在税前支付,有一部分利息实际上由国家负担了。

(2)保障控制权。债券持有人无权参与发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发行债券筹资,公司的所有者不会损失对公司的控制权。

(3)可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无论公司的盈利多少,债券持有人只收取固定的有限收入,而更多的收益可用于分配给所有者或用作留存,扩大企业经营。

2)债券筹资的缺点。

(1)财务风险高。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定期支付利息,要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在公司经营不景气时,也需向债券持有人付息还本,这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财务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破产。

(2)限制条件严格。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比借款、股票都要多而且严格,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和以后的筹资能力。

(3)筹资数量有限。利用债券筹资的数量,通常受到一定额度的限制。

3.4.3租赁筹资

租赁是指资产所有者出让资产的使用权,在使用期间按期收取租金作为报酬的一种经营活动。租赁是企业中期融资的重要方式,主要用于设备和其他资产的融资。

1.租赁的种类

租赁,可以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两大类。

1)经营性租赁。

2)融资租赁。

(3)杠杆租赁。

3.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1)融资租赁的优点。

(1)租赁融资方式灵活,限制条件少。

(2)避免资产过时的风险。

(3)是小企业的一种较好的资金来源。

(4)提供100%的融资。

(5)迅速获得所需资金。

(6)均衡各期财务负担,减少破产的风险。

(7)税收负担轻。由于租金在税前列支,且一项设备的租金支出总是大于购买设备所计提的折旧费,所以,可以享受税收上的利益。

2)融资租赁的缺点。

(1)资本成本较高。

(2)不利于设备改造。

(3)可能丧失资产的残值。

(4)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3.4.4商业信用P76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行为。商业信用是商品交易中钱、货在时间上的分离而产生的。

1.商业信用的形式

1)赊购商品。

2)预收货款。

3)商业汇票。

2.商业信用条件P76

所谓信用条件是购销双方在进行商品交易时对付款期限和现金折扣所作的具体规定,如“2/10、n/30”,便属于一种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预收货款。

2)延期付款,但不提供现金折扣。

3)延期付款,但提前付款有现金折扣。这种方法是企业为了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如买方提前付款,卖方可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如买方不享受现金折扣,则必须在规定时期内付清账款。如“3/2、n/30”便属于此种信用条件,其含义是买方在2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现金折扣,付款时间在2~30天内则没有折扣。在我国,现金折扣一般为发票金额的1%~5%。

3.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

现金折扣成本是指在赊购商品时,若卖方提供现金折扣,而买方由于放弃折扣而发生的机会成本。在采用商业信用形式销售产品时,为鼓励购买单位尽早付款,销货单位往往都规定一些信用条件,这主要包括现金折扣和付款期间两部分内容。

4.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缺点

1)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点:

(1)筹资便利。

(2)筹资成本低。

(3)限制条件少。

2)商业信用融资的缺点:商业信用的期限较短,数额有限。

第四章、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P82

4.1资金成本

4.1.1资金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1.资金成本的含义与构成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

筹资费用指企业在资金筹措过程中付出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或债券筹资,需要发生验资费、律师费、申请审核费、公关费、公告费、印刷费、销售费等等。筹集费用一般在筹措资金时一次性支付,在以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因此,筹集费用在计算资金成本时,通常从筹资总额中直接扣除。

资金占用费是指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而付出的费用,如股票的股利、银行借款和债券的利息等。正常情况下,资金占用费是企业在使用资金过程中按一定比例、一定方式不断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

2.资金成本的基本算式

资金成本通常用相对数,即资金成本率来表示,其一般算式如下:

资金成本率K=资金占用率/筹资总额-筹资费用×100%

算式的分子——资金占用费,是按年计算的,有时是预计数。算式的分母——筹资总额扣除筹资费用,是筹资净额。资金成本率是按年计算的预计数,并且往往是近似值。

3.资金成本的作用

1)资金成本是选择筹资方式的重要依据。

2)资金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经济标准。一

3)资金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

4.1.2个别资金成本率的计算

1.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企业银行借款成本是指借款利息和筹资费用。按照国际惯例和各国所得税法规定,借款的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盈利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为:

利息×(1-所得税税率),因此,负债的利息可以起到抵税作用。

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率K=借款额×利率×(1-所得税率)/借款额-筹资费用×100%

多数情况下,银行借款的筹资费用为0或者可忽略不计,本式子可简化为:

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率K=利率×(1-所得税率)

4.普通股资金成本P85

由于普通股每年现金股利多少,是不确定的。所以,普通股资金成本的确定,有多种估计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预计未来股利折现法。

普通股资金成本率K=(预计第一年股利/发行价-发行费用)+预计以后每年股利增长率

5.留存收益的资金成本

4.1.3综合资金成本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不可能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为了正确做出筹资和投资决策,必须计算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平均成本,通常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故也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它由个别资金成本和权数两个因素决定。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资金成本率×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用符号表示为:=∑KW

4.2资本结构P88

4.2.1资本结构的概念

就是企业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

4.2.2负债在资本结构中的意义

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合理地安排负债资金,对企业有重要影响。

1.适度的负债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2.负债筹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3.负债资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4.2.3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

1.资产结构

企业的筹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结构。一般的说,企业固定资产占比重较大时,其自有资金可多一些;如果企业流动资产占比重较大时,其借入资金可多一些。

2.企业管理人员的态度

保守者倾向更低,激进者倾向于再高些。

3.经营杠杆

4.市场利率

5.风险。

6.企业盈利能力

7.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别

8.所得税税率

9.信用评估机构和贷款人的态度

4.2.4财务杠杆见P90

1.财务杠杆原理

由于固定的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效应,称为财务杠杆。2.财务杠杆利益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负债经营而引起的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利润)的不确定性。

4.财务杠杆系数

4.2.5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

1.最优资本结构的概念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金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的目标是:合理确定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关系,使资金成本最低,财务风险最小以及对普通股股东管理权的影响最小,并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最优资本结构的评价标准为:

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财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②综合资金成本尽可能地低;

③资产有较好的流动性,并使其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

2.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1)比较资金成本法。见P93

2)无差别点分析法。

第五章流动资产管理P100

5.1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5.1.1流动资产的概念和构成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有价证券投资)、应收款项和存货等。

现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价证券)是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它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5.1.2流动资产的特点

企业以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商品等,流动资产从货币形态转变为存货形态;企业实现销售,流动资产又从存货形态通过结算过程再转变为货币形态。流动资产的不同形态相继转让,周而复始地循环,称为流动资产的周转。流动资产周转具有如下特点:

1)周转期短。

2)流动性好。

3)变现能力强。。

4)波动性大。

5)增值性强。

5.2现金管理

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具有可以立即支付的特点。一些企业除拥有一定量的现金外,还拥有一些交易性金融资产,如国库券、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等。它是现金的一种变换存在形式,目的是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点闲置资金的收益。作为现金的替代品,它是一种准货币,因而流动资产管理中往往将其视为现金的一部分。

5.2.1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现金是非收益性资产,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就增大,资金使用效率就降低。那么企业为什么又要持有现金呢?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4.其他动机

5.2.2现金成本

1.持有成本持有成本是指因持有现金而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即现金的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平均持有额×机会成本率

2.转换成本

3.短缺成本

4.管理成本

5.2.3最优现金持有量的确定见P104

为应付各种现金支出的需要,企业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但过多地持有现金,会使机会成本增加;过少的现金余额,又会使短缺成本上升。为此,企业应该确定最优现金持有量。这里只介绍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分析模式两种。

1.成本分析模式

,即最优现金持有量。该法适用的前提是允许短缺,且短缺成本能准确测定。

5.3应收账款管理P108

5.3.1应收账款及其功能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这是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应收账款则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账款管理是当前流动资产管理的焦点。

1.促进销售

2.减少存货

5.3.2应收账款的成本

赊销方式在对生产经营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即为应收账款的成本。具体包括:

1.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

3.坏账成本

5.3.3信用政策的制定

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发生和收回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项内容。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的制定,可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1)信用标准的定性分析。首先,分析客户方情况。客户的资信程度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前提条件。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一般通过“5C”系统进行。“

品质(character)是指客户对于付款义务履行的“态度”,它决定着债务人未来付款的可能性。

能力(capacity)是指客户偿还债务的能力。

资本(capital)是与能力相关但又有自己特殊意义的一个衡量指标。是指客户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

担保(collateral)是客户对所承担的付款责任的一种保证,由客户提供或指定的资产予以体现出来。

情势(conditions)是指可能影响顾客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因素。一般取决于宏观经济状况,所处行业、地区,企业应变能力等。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购货款的条件。它由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率几个部分组成。如信用条件为“2/10,n/30”表示企业给出的信用期限是30天,如果在现金折扣期10天内付款,则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

1)信用期限的确定。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延迟付款的最长期限。

2)现金折扣政策的确定。现金折扣政策由现金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率两部分组成。企业可以制定单一的现金折扣政策,也可以制定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折扣方式的现金折扣政策。

如“3/10,2/20,n/45”,

5.4存货管理P115

5.4.1存货及其作用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生产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

1)存货在时间性方面的作用。

2)存货在不连续性方面的作用。

3)存货在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

4)存货在经济性方面的作用。

5.4.3经济批量P122

1.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量是存货总成本最低的每次订货量。

1)存货相关成本。确定存货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时间、订货间隔,关键在于如何做到既能满足生产(销售)需要,又能使存货上所耗费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存货所耗费的总成本,包括购入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个部分。

(1)购入成本。

(2)订购或生产准备成本。

(3)储存成本。亦称持有成本,是指为保证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物品所发生的成本。

(4)缺货成本。

它的计算公式则为:

全期存货总成本T=购入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2)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T=D/QK+Q/2C

Q=2KD/C

这一公式称为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3)批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见P124

第六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P139

6.1固定资产管理

6.1.1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特点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它是企业资产的主要项目,包括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等等。与企业的其他资产相比,固定资产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专用性强,变现能力差。

2)收益能力强,风险较大。

3)价值双重存在。

4)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

2.固定资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 按使用情况不同,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1)正确预测固定资产的需要量。

2)合理确认固定资产的价值。

3)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4)正确计提折旧,确保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

6.1.3固定资产折旧管理P146

1.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服务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一部分价值仍然留在固定资产上,在会计上称为固定资产净值;另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产品或劳务中,通过产品或劳务的出售而收回,称为折旧。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折旧方法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平均折旧法,如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

一类是快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6.2.1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等。

第七章对外投资管理P168

7.1对外投资概述

7.1.1对外投资及其种类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直接投资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1.按投资的性质不同,分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混合投资

2.按投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3.按投资方式不同,分为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

7.1.2对外投资决策程序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外投资决策的失误,须遵循一定的投资程序。

1.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明确投资目的

2.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科学选择投资对象

3.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特点,正确选择出资方式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投资资产的价值

5.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6.认真评价投资业绩,及时反馈各种信息

7.2证券投资管理

7.2.1证券投资的种类

1.按证券的发行主体,可分为政府证券、金融证券和公司证券政府证券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证券,包括公债、国库券等。金融证券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筹措中长期贷款的资金而发行的证券。

公司证券又称企业证券,是指各类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证券。

2.按证券的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证券和长期证券

短期证券是指期限短于一年的证券,如短期融资券、银行承兑汇票等。长期证券是指期限长于一年的证券,如国债、公司债券、股票等。

3.按证券的收益状况,可分为固定收益证券和变动收益证券

4.按证券体现的权益关系,可分为所有权证券、债权证券和混合证券

7.2.2证券投资的目的

1.短期证券投资的目的

企业从事短期证券投资的目的可能是:

1)处理暂时闲置的资金,获取投资收益。

2)为将来的特定需要而积累货币资金。

3)套期保值。

4)投机活动。

2.长期证券投资的目的

与短期投资不同,长期证券投资的目的可能有:

1)控制乃至并购其他企业。

2)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

3)分散投资风险。

4)实现地区或产业的转移。

5)买壳上市、借壳上市。

7.2.3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1.证券投资风险

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遭受损失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1)违约风险。

2)利率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

5)汇率风险。。

2.证券投资收益

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证券投资的收益可用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方式表示,实际工作中通常用相对数即收益率表示。证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S1-S0+P/S0×N×100%

式中,R为证券投资收益率;S0为证券购买价格;S1为证券出售价格;P为证券投资所取得的股利或利息;N 为持有时间,以年表示。

这是进行证券投资的基本公式,各种证券的报酬,都可根据这一基本公式计算,具体可因证券种类和期限长短不同、资金时间价值考虑与否等而有所不同。

7.2.4债券投资

1.债券投资的特点

1)本金安全性高。

2)收入稳定性强。

3)市场流动性好。

4)购买力风险较大。

5)没有经营管理权。

2.债券的估价

1)每年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估价模型。每年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估价公式为:

P=F/(1+K)n+∑nt=1I(1+K)t=F(1+K)n+∑ni=1i\5F(1+K)t

式中,P为债券价格;i为债券票面利息率;F为债券面值,I为每年利息;K为市场利率或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率;n为付息期数。

3.债券投资收益率

企业进行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债券投资收益包括按期收取的债券利息收入和债券出售价格与购入价格的价差。在只有一种债券可供选择时,如果债券收益率高于债券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则可以购买该债券;若有多种债券可以选择,则应投资于收益率最高的一种债券。

1)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率。

短期债券投资由于期限短,所以一般不用考虑投资时间价值因素,因此,短期债券收益率的计算相对比较简单,可用基本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

R=S1-S0+P/S0×N×100%

2)长期债券投资收益率。P174

长期债券因期限较长,所以要考虑投资时间价值因素,并按复利计息,此时债券投资收益率是指能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的贴现率。未来现金流入包括每期获得的利息、债券到期时收回的本金或在中途出售而收回的资金。

长期债券投资收益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I/(1+i)1+I/(1+i)2+…+I/(1+i)n+F/(1+i)n

式中,P为债券的购买价格;I为每年获得的固定利息;F为债券到期收回的本金或中途出售收回的资金;i为债券投资的收益率;n为投资期限。

7.2.5股票投资P175

1.股票投资的特点与债券投资相比,股票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1)股票投资是权益性投资;

(2)股票投资的风险大;

(3)股票投资收益不稳定;

(4)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大。

2.股票的估价

股票估价就是对股票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决定是否买入。常用的估价方法有预期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盈率法。

1)预期现金流量折现法。

股票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包括两部分:①每期的预期股利;②出售股票时的变价收入。

(1)短期持有、未来准备出售的股票估价模型为:

P=∑nt=1dt(1+K)t+Fn(1+K)n

式中:P为股票的价值;Fn为未来出售时预计的股票价格;K为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投资收益率;dt为第t期的预期股利;n为预计持有股票的期数。

(2)长期持有、股利稳定不变的股票估价模型。这种情况是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计算的,当n→∞时,上式中的Fn(1+K)n→0,而∑nt=1dt(1+K)t可看做是永续年金现值。此时,股票估价模型可简化为:

P=dK

式中:d为每年固定股利。

(3)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估价模型。如果一个公司的股利不断增长,投资人的投资期限又非常长,则股票的估价就更困难了。设上年股利为do,每年股利增长率为g,则:

P=∑∞t=1d0×(1+g)t(1+K)t

代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n→∞时,且K大于g时,有:

P=d0×(1+g)(K-g)=d1(K-g)

式中:d1为第1年的股利。当n→∞,且K小于g时,有P=∞。

3)市盈率法。

市盈率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用市盈率法估计股票的投资价值,是投资者最常用的方法。

股票的投资价值=行业平均市盈率×每股利润

3.股票投资收益率

股票投资收益包括平时的股利收益和转让时的买卖价差。

1)短期股票投资收益率。短期股票投资期限短,可以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此其收益率同样可用基本公式计算:

K=S1-S0+P/S0×N×100%

7.2.6基金投资

1.基金投资的含义基金投资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是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或受益凭证方式,聚集众多的投资人出资,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以投资于证券市场以谋取收益的一种大众化投资工具。

2.基金投资的种类

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封闭型基金、开放型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认股权证基金、衍生金融工具基金

3.基金投资的目标P179

基金投资的目标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资本快速增值目标。

第二,资本长期增值目标。

第三,平衡收益与风险目标。

第四,收益长期稳定目标。

4.基金投资的估价

5.基金投资的特点

1)基金投资的优点。基金投资具有专家理财和规模优势,通过组合投资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所以能够在不承担

太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得较高收益。

2)基金投资的缺点。基金投资的主要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金投资在投资组合过程中,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丧失了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从而无法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二是当证券价格整体大幅度下跌时,投资人得承担较大的风险。

7.3对外直接投资管理P182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以货币资产、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其他企业进行的直接投资。投资行为结束后,企业仍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现代理财的立场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投资报酬,降低经营风险,加快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实现兼并。

8营业收入和利润管理

8.1营业收入管理

8.1.1营业收入及其意义营业收入是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取得的经济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组成。

1)营业收入是补偿耗费、持续经营的前提。企业只有尽快地把产品销售出去,并及时收回资金,才能补偿各种耗费,支付工资、税金和各种费用,再生产过程才能持续下去。

2)及时取得收入,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3)及时取得营业收入,也是实现利润、分配收益的前提。

8.1.2营业收入的确认

企业销售产品时,如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即确认为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8.2.3利润分配

这里的利润分配所指的对象是净利润。为合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正确处理财务关系,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遵循依法分配、分配和积累并重、各方利益兼顾、投资与收益对等、盈亏自负等原则。

1.一般企业利润分配顺序

一般企业利润分配顺序如下:

1)承担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2.股份公司利润分配

股份公司利润分配顺序如下:

1)承担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6)支付普通股股利。

6.股利支付程序

公司决定分派股利后,应由董事会将分派股利的事项向股东宣告,包括股利支付额、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及股利支付日等。

1)股利宣告日。

2)股权登记日。

3)除权除息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