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6204207

作者简介:田静(1971-),女,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教育,比较教育。

刘福军(1957-),男,教育研究所,所长,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200628,8:85288

Higher Agricult ural Education ,200628,8:85288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田 静,刘福军,夏梓祥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对高等农业教育的需求的基础之上,探讨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村容整洁、,全的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亿多,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和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诸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农民收人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科技和教育,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树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站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高度,研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着力点和新途径。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业教育的需求(一)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需要高等农业教育

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但总体而言,当前农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中国有13亿多的庞大人口,每年大约新增1500万人,将近7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约是1.

5亿人。[1]

其次,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下,整体素质不高。资料表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文化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少的

7%2]

,,农,必须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教育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一大批立志农业、安心农村、服务农民的高级人才。因而,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培育需要作为培养和输送高级农业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农业教育的参与。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高等农业教育

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最为艰巨,也是最为伟大的任务,它的成功与中国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展密切相关。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农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全球方兴未艾,且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其综合化程度越来越强,成果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产业升级越来越快,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目前,我国农业还主要是以人畜力为手段、主要依靠经验操作、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生产方式,还未彻底改变以单一的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为特征的低效率和资源要素组合形式。因而,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阐述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中高等农业教育处于核心地位,它培养大量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它全方位的从各方面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决定了高等农

业教育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科技、文化传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动力源。

(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高等农业教育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其中,高等农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为:首先,通过高等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稳定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下,只有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率,积累更多农产品的剩余,城乡统筹发展才有基础。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唯有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惟有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其次,通过高等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业人口多,从最基础的层次上制约了农民增收以及包括农民地位提高在内的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使得农民收入增长必然慢于整个社会的增长。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目前为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吃饭问题之后最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既可以向城市转移,公平地参与城市中的竞争;又可以留在农村,挖掘农村资源开创新的职业,这样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处境,增加他们的收入。高等农业教育是培养和输送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等农业教育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常规的现代农业面临一系列危机的背景下,结合国际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农业的实际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是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所具有的整体性就包容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文环境的优化。为此,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是不言而喻的。就高等农业教育而言,不仅要注重农业科学的教育,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扩充教育的人文内涵,使受教育者获得较为健全的人格。此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人的因素外,还包括自然界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共同基础和前提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不仅是以生命学科为学科基础的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更是高等农业

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动力。可以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需要高等农业教育,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也为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舞台。

二、高等农业教育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学校定位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和第一要务。发展观是对发展问题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水平和后果。[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到2020年实现55%以上的城市化率以后,我国仍将有近7亿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就业人口存量仍然有4亿之多。[5]面向“三农”的高等农业教育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业技术与经济人才,造就众多的现代社会高素质的公民,对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就必须对学校准确定位、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学校发展。近几年各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表明,虽然不同的农业院校有不同的定位和发展道路,但高等农业院校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综合化既是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体现,更是人全面发展的召唤,因而,综合化对于单科性的高等农业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校长M?Peter Mc Pherson 在第二届全球高等农业教育与研究联合会上指出:“发达国家的农业大学已变为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学院,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学院。我们不仅应该鼓励选择这种模式,而且还要特别加强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天所赋予的使命,为了继续保持和获取公众的支持,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拓展其学科、专业、角色和使命。”[6]借鉴国际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实际,其综合化显得更为紧要和迫切。各农业院校要深入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位,或以农科和生物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为发展目标、或以教学科研型大学为发展目标、或以教学型为发展目标等。同时,要按照综合发展的思路来对待每一个学科和每一个专业。

(二)加快农业教育改革,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实用人才

?

6

8

?高 等 农 业 教 育第8期 

田静等 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农业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农业高校输送的人才既懂技术又善管理,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既有理论又能操作,既肯实干又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农业高校必须进行改革,第一,合理设置专业,增加高新科技内容。专业的设置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农业高校作为农业智力资源的产出地,应根据社会需求,主动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具有跨学科、跨专业、交叉性的课程,并开设有关前沿学科的新课程。第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借鉴国外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英国的B TEC 、澳大利亚的TAFE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美国的CBE 等,吸收新的理念,实现对学生复合能力如活动能力、实际操作、管理和社交能力、科研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第三,加强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建立起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校内搞培训示范,校外搞辐射推广,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学校+公司+农户”的新型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基地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立体化服

务。[7]第四,树立科学的人文教育观。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科学活动、经济发展意义的理解,进而增强对人类的行为方式、人生意义及人与人、自然和社会间关系的理性思索,有益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三)加强教育研究,促进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要办好教育,必须研究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和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这与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职能是一致的,只不过是

要求更高、任务更重。[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研究者的辛勤工作,高等农业教育研究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高等农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研究经费投人不足,研究工作难以开展;第二,理论研究薄弱,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第三,研究问题不深人,研究的重

复性较大,缺乏新的突破和创新;第四,研究方式单一,重思辩方法,轻实证研究;第五,研究机构不规

范、不健全,缺乏稳定的制度化组织和人力保证。[9]

加强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利于有效地提高高等农业教育的管理质量,丰富和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理论,推动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客观依据,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四)构建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互动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

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基本理论问题。两者的有效互动,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导向管理)、农业经济发展(物质资本)、农业教育发展(智力资本)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科技成果物化)。这些条件都是制约农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

素。[10]互动机制的构建,第一,有利于将教育与农业两大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资源充分管理和调动起来,形成各种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沟通和交流,实现制度、管理、技术、生产、农户以及人力全方位的资源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将科学技术这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来拉动农业的发展。第二,有利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向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各级政府进行决策。高等农业院校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各级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第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先进实用的配套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现代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紧密相联,科学技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作为研究开发农业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和提升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主阵地,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高等农业教育唯有直接参与全面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农业高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兴建高科技龙头企业,与有关市(县)建立固定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注释:

[1][美]彼得?诺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J ].国外理论动态,2005,(9):31-36.

[2]朱玉,李菲.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EB/OL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f15478459.html,/library/detail.asp ?itemid =2807.2006-03-15.

?

78? 总182期

[3]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阐述[EB/OL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f15478459.html,/html/newcountry/newcountry _zyjs/20060123215949945.htm.2006-03-15.

[4]王善.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15.

[5]吕淼.“三农”问题与高等农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业院校改革发展[J ].高等农业教育,2005,(3):86-88.

[6]M.Peter Mc Pherson :“Opening Keynote Address -G lobaliza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onference Proceedings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 》,G lobal Consortiu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Agriculture ,J uly12-14,2001,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P23-27.

[7]李英,郑铁,徐艳,綦颖,姜军.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思考[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50-51.

[8]黄大乾,杨征,叶晖有.从传统走向现代:新世纪高等农业教育的变革与思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1):148-152.

[9]吴淑娟.关于开展高等农业教育研究的几点思考[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57-58.

[10]王广忠,韩惠鹏,王毅,李国杰,王春平.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互动机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EB/OL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f15478459.html,/new/news/nygz/kjpx/20040211090906.htm.2006-03-15.

Consideration of The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 e w Socialistic Village

TIAN Jing ,L IU Fu -jun ,XIA Zi -Xiang

(Yunnan A g ricult ural Uni versit y ,Kunmi ng Yunnan ,650201,Chi na )

Abstract :The const ruction of new socialistic village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ing a Well -off Society in an All -round Way.The article analyses t he requirement of higher agricult ural education to t he const ruction of new socialistic village ,and talks about develop ment st rategies of agricult ural education in t he const ruction of new socialistic village.

K ey w ords :higher agricult ural education ;t he const ruction of new socialistic village ;requirement ;st rategy

(责任编辑李国杰 责任校对孙科)(上接64页)到,在“找关系”、“走后门”的过程中,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非处于强势,而是处于劣势。调查显示,仅有27%的学生对家庭经济情况做“很好”、“好”的评价,做“一般”和“很不好(贫困)”评价合计高达73%。因此,与其求别人,不如求自已;与其消极等待,不如积极进取;与其立足劣势,不如力争优势。农科大学生应从现在做起,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从“等、靠、要”的观念走出来,主动参与就业竞争,才能成为就业市场的强者。

(四)就业竞争观上,从狭隘排外心理转向开放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断推倒地方保

护主义的篱笆,不断扫清人才市场中的歧视性规定和

不合理限制。农科大学生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一要强化法律、规范意识。作为就业市场主体的农科大学生,要了解规则,尊重规则,按规则办事;任何企望地方政府违反规则制定地方保护措施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规的。二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市场经济倡导有序和开放。作为有序的市场,必然要求市场进入者按统一的规则参与竞争,部分农科大学生存在狭隘的地方保护思想,无助于竞争能力的提高,有违市场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因此,农科学生要从狭隘的排外心理转变为开放心理,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刘治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 ].高教探索,2005,(2).[2]周兰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5,(9).

[3]徐艳丽,张建军.新形势下农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探索[J ].中国农业教育,2004,(1).[4]翁礼成.大学生转变观念的动力与方向[J ].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责任编辑与校对 孙科)

?88?高 等 农 业 教 育第8期 

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篇

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篇 2020 Research Report 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2、篇章2:某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XX

年6月24日至 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 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 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 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 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 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 菜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06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2]。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1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臵,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

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1.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1.3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1.4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

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产线进行半

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村级文化是农村文化的主体,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对繁荣农村文化,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继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xx区4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比例达到了95%,发展农村文化在全区文化建 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xx区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区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文化四大工程建设,不断深 化立足区情、下移重心,服务基层、快乐群众的文化工作理念,全区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一)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开通流动舞台车,成功举办市农家乐大篷车首 场演出和两周年四百场演出活动,深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近三年累计送戏415场、送电影3200场,惠及群众80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 文化生活,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每两个月演一场戏的目标。同时,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农村,服务农民,重点实施种文化工程,一大批农村文艺人才和农村特色文艺团队得到发现、扶持与培育,如云溪乡王车塘村恢复组建了十番锣鼓队和舞龙队,村民自编节目三句半上台表演;高家镇欧塘村村民组建了业余婺剧团,自编婺剧《杨炯断案》在当地演出,深受群众好评。 2、群众文艺汇演掀起新高潮。相继举办全区文学艺术作品系列大赛、全区戏曲大 奖赛、全区军旅歌曲演唱赛、全区腰鼓表演赛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吸引了众多农民的积极参与。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群众文艺汇演,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的大舞台,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一台戏的目标。各地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樟潭街道乌溪桥村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喜庆党的十七大的生动场面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3、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推进文艺创 作与指导工作,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演群众看得懂的戏。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如《屋顶人家》、《xx水涟涟》、《创卫歌》、《中界线》、《道情唱廉政》、《大爱无边火中行——赞颂和谐卫士胡建嵩》、《计划生育人人夸》、《合作医疗好》等等,充分展示了xx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文汇报》等媒体相继予以报道。 (二)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 充分利用农村老祠堂、闲置校舍、村级办公场所等资源,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使之成为群众施展文体才能的重要舞台。全区已建成面积100㎡以上村级文 化活动室135个,占全行政村总数的26%。深入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送书 下乡等工程,相继建起民工图书室、军民共建图书阅览室等。组织开展市民齐捐书,

【思考建议】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X月X日至X日,中青二班一支部全体学员赴XX保税区、珠澳口岸人工岛、横琴新区、斗门区白蕉镇南澳村等参观调研。在本次参观调研中,斗门区白蕉镇南澳村新农村建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南澳村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下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其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保留乡村特色风貌,集体研究规划,提出“一河两岸”设计、村道沿线景观设计等。二是上下联动,共商共建。集市、区、镇、村联运机制,上级部门给政策、资金支持,并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村挂点领导,更好指导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四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计生、劳保、信访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村民再也不用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镇政府办事了。五是发展特色产业,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村固有的稻米、水产、果林等产业,大力开发、发展旅游业,引进龙头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村产业建设,拓宽产业渠道。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新时代的要

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通过本次南澳村新农村建设的参观调研,结合十九大报告和我个人对农村的一点了解,谈谈我对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调动农民积极性,让经营权活起来,盘活土地的有效利用。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要立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切实做好农村宅基地、农地的确权登记管理,妥善处理农民土地纠纷。 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等。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入社,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和产出能力低下等问题。引进民间资本,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投入只增不减,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探索扶贫的财政补助资金、各级财政投入到村集体的建设项目中;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确保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一: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XX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XX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全面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一、认真谋划,确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XX县认真汲取江西赣州经验,结合实际,提出把四有一新作为XX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即:有一个富民的主导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一个科学的村镇规划,通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逐步将目前1万多个自然村落优化成600多个农民居住集中区;有一个民-主的治理制度,通过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等各项村民自治制度,形成布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四清、四改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基本实现试点村镇环境整洁,各项公共设施配套;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使每户农民至少把握一门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每户转移12名劳动力。明确把三年打基储五年见成效、力争十年提前达小康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三年打基础就是两年内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三年内示范村镇工程和村庄整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五年见成效就是通过五年的实施,全县50的村镇基本达到文明村镇标准;力争十年提前达小康就是到2015年左右,全县80以上的村镇实现农业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农村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现代服务业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二、以示范村镇建设为重点,制订配套措施强力推进。XX县选择了秦栏、汊涧2个镇和28个行政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村镇,制定了具体的示范村镇建设推进机制和配套政策。一是在领导力量上推进。县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对试点村镇实行一名县级领导牵头,3个县直部门帮扶,1-2个重点企业支持,并从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担任指导员,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二是在宣传发动上推进。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方案,并在县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了新农村建设宣传专栏,由县委党校、农委、讲师组等部门组建宣讲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巡回宣讲活动。三是在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房的前进步伐。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某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某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 考 近年来,**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措并举,广泛动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至今日,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如何,面临哪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一直让我们关注。20XX年*月初,我带领**市委办综合组的同志,深入到**、**、**、**、**、**、**等乡镇办事处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感觉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有喜有忧。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群众参与热情高。通过宣传动员,各示范村的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积极踊跃,尤其是今年“**市片”和“**沿线片”等两个示范片的群众积极性高,许多在外打工的听说搞新农村建设要集资,立即汇款回家。各乡镇的经济能人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支持,纷纷解囊相助,前两年民间捐资达***余万元,其中捐资**万元以上的1人,**万元以上的10余人。**村致富能人**为该村捐资**万元。各示范村在工作组的引导下,均成立了以群众为主的专项理事会。从调查中看来,理事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筹集资金、组织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镇**村成立了“三清”、房屋粉刷等4个专项理事会,发动群众集资3万元,整修路

基XXX米;**乡**村理事长**为了该村新农村建设尽快启动,带 头捐出5吨水泥,并为本村特困户垫付集资款,免费提供修路设备。 (二)各方扶持力度大。近年来,我市对示范村实行联乡市级领导与乡镇党委书记共同挂点制,同时明确一名乡镇副职驻示范 村工作,大部分乡镇都是由人大主席或政协主任驻示范村;实行 后盾单位责任制,每个村明确4-6个后盾单位,并明确一个牵头 后盾单位,由该单位的驻点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各村也明确新 农村建设工作机构,构建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后盾单位十分重视联村建设新农村工作,均派出工作多年、有农 村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干部驻村办点。各工作组严于律己,坚守岗位,帮助示范村组建了理事会,理清了工作思路,制订了工作计划,指导村民作好了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办事处边实践边探索,建立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运作模式,加快了建设步伐。有的制订自 己的奖补办法,如**办事处对**村建养殖小区补助XXX万块红砖,**镇**村工作组对建鸡舍补助3XXX元/栋,拆除空心房给予5元 /m2的拆迁补助等等,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项目建设进展非常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致富门路亟待拓宽。现代农业难发展。**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市,全市人口***万人,其中XX%以上是农民,全市耕地面积**.**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亩。近年来,

新农村建设论文

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如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工作汇报电力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汇报范文_0642

2020 工作汇报电力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汇报范文_0642 EDUCATION WORD

工作汇报电力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汇报范文_0642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为了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由温州市农办、市经贸委、温州电力局三家单位联合下发了《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市新农办牵头,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温州市政府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中。温州市政府还大力支持新农村电气化工作,对路灯、表后线等建设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合计奖励20万元。电气化村的建设热情持续升温,各乡(镇)积极发动,各村主动提出要求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村民的呼声很高。在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中,许多乡村通过举办文艺晚会、贴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成效,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温州电力局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对各县供电局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每年年初联合市经贸委、市农办,到各县(市、区)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现场办公,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推进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每年召开“温州市新农村电网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半年度工作汇报会”和“新农村建设进度督导会”,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能圆满完成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计划。为了巩固农改、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以来的“五制”管理成果,防止工程管理松懈,电力局组织营销、发策、财务、审计、档案等处室,对各个县局定期开展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并印发《温州电力局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为了及时把握各地新农村建设动态,及时向社会公布温州电力系统在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事迹,开通了“新农村电网建设信息网”,坚持每月定期出刊《新农村电网建设简报》。 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温州电力局首先通过增加变压器容量、增大导线截面积消除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完善农村和城镇电网供电网络,彻底解决农村和城镇中存在的各类用电问题,满足农村和城镇用电需求的增长,使农村和城镇的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温州电力局始终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如:非晶合金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有效地降低了中低压配网的损耗,使

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思考3200字

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思考3200字 摘要:分析了当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落实支农政策、创新投资机制、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2]。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新村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4.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思考

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04-16T20:17:47.15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天翔张亚利 [导读] 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孟天翔1 张亚利2(1.尉氏县工业局 2.尉氏县建设局,河南开封 475500)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31-02 在《城乡规划法》颁布以前,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乡村建设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制约着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1.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中原地带人口多而耕地少,我省更为突出,虽然各地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且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有限。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收入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尽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总体上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还是严重不足。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落后,导致水资源浪费;没有科技服务活动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3.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发展阶段。片面地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更无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4.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5.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农居大多是随处而建,无规划,安全系数不高。农户没有环保意识,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6.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普遍有“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7.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就会有可能返贫,医疗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乡镇既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城乡规划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目标要求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而全面准确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是保障城乡规划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面对新的形式和要求,我们要精心组织、务实创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城乡规划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科学规划。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也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的法定依据。发挥规划引导,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把城乡规划落到实处,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城市、乡村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载体深入宣传该法的立法背景,重点内容,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情,促进该法的各项规定和内容,真正落到实处,使该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加强规划编制,完善规划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生态环保、惠民利民、城乡统筹的规划理念,加强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性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力争形成详细规划全覆盖。科学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其次要严格管理。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审批、备案和调整程序。对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一书三证”作为规划执法的主要依据,严格执法,从严管理。 1.积极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参与规划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的新机制,实现规划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有效地保障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规划执行体系,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决策、规划落实和监督管理各项制度建设,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执行体系,促进规划实施,要充分利用《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坚持“城乡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实施规划建设,从严治法,严格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最后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统筹中心城市、县城、乡镇的协调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生态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法律依据。 1.发挥规划引导与控制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贯彻《城乡规划法》,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强园林规划,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打造生态易居、和谐美丽的城市。 推进城市一体化发展,要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新农村建设行动在村,主抓靠县,以城带乡效果明显。 2.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步伐,力争做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全覆盖。依据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保障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魅力农村。 以科学进步为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强化建设规划,抓好示范村建设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实质性的促进。 总之,在现阶段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抓好科学规划,把我国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环境优美、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诚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全面启

新农村建设的感想与体会

新农村建设的感想与体会 铁岭县文家沟村大学生村官 今天我阅读了《大学生村官报》上的一篇文章,名为《天下第一村掌门人的睿智心得》。作者搜集整理体现吴协恩书记个性特点的创新妙语,从中感悟他在实践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发展中创新,在思辨中进取的心路历程。看过之后我颇有感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农村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工作中的实践和锤炼。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对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和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让我知道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必将成为我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动力。 一、以村官角色为契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我们应该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抓住工作岗位的特点,虚怀若谷地学习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农村改革发展,从而树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工作中的难题,要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了解问题本质,经常总结反思,开阔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时提醒自己,要从眼高手低的现状中解放出来,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加大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

习,虚心向老前辈和同事学习,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积极、主动、负责地工作,为村领导当好参谋,为村农村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支撑,提升工作效益 结合我村实际,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决议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梳理村级管理流程,细化农村条线工作的管理要项,不断地建立和健全村级管理制度,使其形成一套管理体系,狠抓重抓三个方面工作: 1.组织管理。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而我作为组织条线的负责人,一定要全力贯彻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效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致富,形成组织牵头,干部带头,群众响应的良好氛围。有计划的培养一批青年党员骨干,以发展致富创业型和知识型党员为主,充分调动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旗帜高举在时代的最前列。 2.行政管理。从日常工作抓起,从重点项目抓起,有重点有目标推进各项行政行工作。以有效、可行的制度来管理人、规范人;用实用、简单的办法来引导人、指导人。运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先从身边的人管起,从身边的事抓起,坦然处理各种问题,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百姓放心。 3.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我们大学生村官懂电脑,懂管理,懂法律的特点,抓实推进财务制度建设。第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

推荐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推荐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 考和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先后召开了相关工作座谈会议,并组织镇级领导、办事处书记和32个重点村支部书记到龙口市南山集团和章丘市双山街道三间溪村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的工作热情,从而在全镇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下面结合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和看法,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有x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近x万人,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前期,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法,选择了各方面条件较好的x村、x村、x村、x庄村先行试点。试点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村容村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们在全镇还大力实施了“强基固本”、“综治固垒”两大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以农村“三职”干部工资发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双向”考核规范化管理和推行“五民主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整治后进村班子为重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

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村综治办主任工资发放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建、管、述、评”、“三五”百分考核管理机制和试点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基层组织基础稳固,社会政局稳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目前,大蒜基地达到了x万亩,路林、丰产林达到万亩,奶牛养殖突破1000头;完成了坦山片区3000亩退耕还果基地完成苗木更新和新品种引进,新引进大蒜深加工企业2家,总投资500多万元,年加工大蒜2400吨;新发展浅水藕池10处;新嫁接核桃1000亩;新发展大蒜协会、供水协会各1家。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撑。 (20XX年投资1100万元,力争完成20XX年上报计划50公里,目前,所有道路全部开工,已有4个村完成计划,其他村正在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村文化大院、街心公园建设力度,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x庄村街心公园已完成规划,翟庄村敬老院正在建设,完成后可容纳160位老年人居住。全镇x个村全部安装了科普宣传栏,30多个村完善了文明一条街建设,实现了主干道绿化、亮化。五是新发展“一池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村30个,生态示范户1500户。目前,示范村、示范户已全部落实。六是城镇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投资40万元,在商业街两侧各完成了宽米,长2000米的花砖人行道;对商业街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规范了广告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