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市场解和政

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市场解和政

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市场解和政
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市场解和政

外部性问题解决的两种方法之比较

许云霄麻志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

[提要]外部性现象是经济学说上的一个长久的话题。对于外部性的解决方法,以庇古为代表的提倡政府解决的方法与以科斯为代表的提倡市场解决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就外部性的概念历史,定义和分类进行说明,并对解决的这两种方法进行评论。从而得出结论:两种解决办法在很多地方是一样的,政府解决的方法在很多时候成本来的相对的较低。

[关键词]外部性庇古解科斯定理

Comparison between Two Ways to Deal with Exteriority Abstract: Exteriority is an influential problem of Economics. To deal with it, there are two ways: one is lead by Pigou who centralized on government interval, the other is from Coase who prefer market action. This article shows you the whole history of exteriority theory and comment on two ways to settle it.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that by far the two ways is same, and sometime government interval may make it cost less.

Key Words: Exteriority Pigou tax Coase theorem

一、外部性问题概述

一般认为,外部性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奠基者西奇威克(Henry Sidgwick)提出的。西奇威克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从“个人对财富拥有的权利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他对社会贡献的等价物”中认识到了外部性的存在。

具体这一概念是1910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他在分析个别厂商和行业经济运行时首创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将外部经济定义为降低了产业内的厂商的成本曲线而带来了的某些类型的产业发展和扩张。马歇尔对外部经济概念的发现和阐发,为公共经济领域中新的理论原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正如鲍莫尔(1982)所说:“尽管马歇尔为正确分析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但他自己并没有发展成一个正当的论证。”

经济学家庇古于1920年以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等概念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基本形成了静态技术外部性理论的基本理论。他提出,外部性反映了一种经济效果传播到市场机制之外,并改变接受效果的厂商的产出和由其操纵的投入之间的技术关系。庇古对外部性这一学说加以了发展,为以后的分析“准备了论证的实质。”,使得这一概念逐渐演变成为与福利经济学有关的外部性概念体系。自此以后,外部性逐渐成为经济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引起了大批经济学家的关注1,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外部性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大大的超出了马歇尔和庇古当初的研究范围,对当代的福利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奈特1924,《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艾利斯与费尔纳1943,《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杜生贝利1949,《收入,储蓄与消费者行为理论》;鲍莫尔1952,《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希托夫斯基1954,《外部经济的两个概念》;科斯1960《社会成本问题》;米德1962,《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戴维斯与惠因斯顿1962,《外部因素,福利与对策论》;布坎南与斯塔布巴因1962,《外部因素》;格林伍德与英吉纳1978,《不稳定的外部性、责任规则与资源配置》。历以宁,吴易风,李懿著《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商务印书馆1984

正如希托夫斯基说的那样:“外在经济概念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1,外部性的定义因为研究角度的差异而多种多样。瓦伊纳指出:“当一个行为个体行动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到另一个行为个体的环境时,我们就称存在着外部性”2。米德认为:“外部经济或者不经济是这样一种事件,它将可以察觉的利益或者可以察觉的损害加于某个人或某些人,而这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和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

(Meade,1973)。道格拉斯·诺斯认为“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者承受一些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Douglass C. North,1973)。平狄克则指出:“外部性是并不直接反映在市场中的生产和消费效应,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来源”(Robert S. Pindyck,1994)。但是总的来说,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附带影响”,“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厉以宁,吴易风,李懿,1984)。通常接受的是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在1962年的题为《外部效应》的论文中对外部性给出的定义:只要一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用函数形式表示就是:

Uj=Uj(X

1j ,X

2j

……X

ij

,Y)

这里,X

i

(i=1,2…,n,m)是指个人j能控制的经济活动。这表明,只要某个经济主体j的效用受到他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Xi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经济活动Y的影响,就存在外部性。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1985)对此活动的定义包括“任何可以计量的人类行为,如吃面包,喝牛奶,向空中喷烟,洒水在马路上,以及救济穷人等”。

因为研究的目的不一样,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外部性分成了不同的类别。1962年戴维斯与惠因斯顿发表了《外部因素、福利与对策论》一文,把外部性分为可分的外部性和不可分的外部性。1978年,格林伍德与英吉纳发表了《不稳定的外部性、责任规则与资源配置》一文,把外部性分为稳定的外部性和不稳定的外部性两类。1962年,米德在《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一文中,把外部性分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无偿的生产要素”和来自环境对于企业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鲍莫尔和奥肯(1985)把外部性分为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但一般的分析会把外部性分成正、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负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为了分析的简单,本文也运用了这样的分类。由于外部性不通过价格变化传导,在私人生产的条件下,企业以自身利益为行为目标,只考虑自己所承担的成本和所得到的利益,并以此来作为生产决策的依据。因此,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外部效应本身不会得到私人

企业应有的考虑,从

全社会角度看,存在

正外部性的物品,私

人提供过少;而存在

负外部性的物品,个

人提供过多,都会产

生效率的损失。

图1通过几何方

式对负外部性产生的

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

和证明。正外部性同

理可得到。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页

2 Varianhal.R. Mircoeconomics analysis 2nded,w.w.Norton,company1984,p259

图中,MPC、MSC、MR分别表示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的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MD表示边际外部损失。从私人角度,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确定产量,生产者会把产量确定在MPC曲线和MR曲线交点决定的产量Q1上。但从社会角度上看,产量应确定在MSC曲线和MR曲线交点决定的产量水平Q2上。可见,由于负的外部性的存在,私人确定的产量多于全社会要求的产量,存在效率的损失。

二、外部性问题的两种解决办法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常常会导致一种非最优的资源配置,个人与政府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将其内部化。将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私人解决办法,包括(1)慈善行为;(2)道德规范;(3)出于各种私人利益而内在化,利益双方通过谈判签订合约;第二类是公共政策,包括管制、庇古税收或者津贴”。这些办法目前广泛运用于外部现在对于解决外部性的思路(樊刚,1995;刘友之,2001)。其中以庇古为代表的提倡政府解决方法与以科斯为代表的提倡市场解决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就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寻找两者的特点与异同。

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原理》中,庇古从生产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中,论述了“市场失灵”的表现与政府干预的潜在可能性与合理性。庇古认为,当存在正外部性时,要给予补贴或税收上的优惠,鼓励其多生产,而对于存在负外部性时,则需要对企业征以特别的税收,使行为的成本提高,从而使其产品的价格提高,进而减少对这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从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提供社会效率的激励,与任何税不同,它关注受到影响者的福利,它是存在正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曼昆,1999,P208、220)。通过征税与补贴,庇古税将外部性内在化,在某种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外部性问题。

庇古方法的实质是用征税或补贴的方法使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庇古的方法用图二分析。(正外部性的分析类似)。

在图二中,负外Array部性产生效率损失

是由于私人成本与

社会成本相偏离造

成的。即图中MPC

曲线与MSC曲线相

偏离。庇古办法就是

对产生负外部性活

动征收一定的税款,

税款征收的额度以

其产生的外部损失

为标准,即以

MD=MSC-MPC为标准征收。结果,MPC曲线上升到MS曲线的位置,产量由Q1减少到Q2,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庇古的方法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首先,信息不足,计算困难是庇古的方法最常遇到的问题。通常人们对庇古方法的批评也是基于“信息不完备”的假设。在庇古方法的分析中,隐含了这样的假设,即政府知道引起的外部性的大小,并了解与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相关的所有信息,因此能够制定最优的税率与补贴。现实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没有人(包括政府)可以预先知道一项行为所导致的全部效益和全部成本。所以,在实践中没

有人有能力确定地画出图中的那两条边际曲线。这样,政府税收或补贴便因无从确定而变得

毫无意义。奈特(2001)就指出:“庇古教授关于道路的分析从逻辑上来讲是无懈可击。其

弱点则是经济理论化中经常碰到的,也就是假设的关键方面与实际的经济状况相脱离。”。科

斯(1999)也指出:“以税收的手段解决烟尘污染的方法困难重重:计算的问题、平均和边际损害的差异,不同财产的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对政府的怀疑也造成了对庇古解的

批评。公共政策后果的难以预料性、效应的滞后性、间接性和复杂性,都会造成公共政策远

远偏离其目标;在没有竞争机制,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又难以测定的情况下,政府机构缺

乏追求利润,提高效率的动机,会产生“X低效率”;而且利益集团会通过各种途径向政府

机构和政府官员施加压力和影响,使政府的公共政策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使得规制成为利益集团实现各种利益的再分配的工具(施蒂格勒,1996);政府干预也有一定的成本,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甚至政府追求的也是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是什么全民利益;政府

成员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他们也很可能拿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权力去寻求

“租金”(布坎南,塔洛克,1962)。这样,干预非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带来极大

的负作用。

1960年科斯在其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一文指出:通过交易成本的选择和私人谈判,

产权的适当界定和实施可以寻求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斯蒂格勒(1992)根据其想法总结出著

名的“科斯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尽管科斯定理后来有

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思想在于:“若交易费用为零,无论初始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

通过市场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科斯看来,通过立法来定义产权以解决和处理社会产生的各类外部性有两个优点:一是它不受利益集团压力的影响;二是它可以通过审判过程来得

到恰当的阐述。但由于法律制度调整权力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外部性,

必须考虑“防止损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

失”(科斯,1990)。

科斯方法的实Array质是用谈判的方法

使外部性内部化,从

而使私人成本等于

社会成本或私人收

益等于社会收益。其

几何分析如图三。

NMR曲线是行

动方的边际净利润

曲线, MC曲线是边

际外部成本曲线,若

把产权确定给行动

方,受影响方则愿意为行动方减少产量而提供补偿,MC曲线实际表示受影响方愿为活动水

平的减少而对行动方支付的边际最高补偿曲线;若把产权确定给受影响方,则MC曲线实际

表示受影响方向行动方要求的边际最低补偿曲线。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这

两种对立的产权分配形式最终都是产量稳定在Q1上,这就说明了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无论产权的最初配置如何,从效率角度讲都是无关紧要的。产权最终都会保留在对它评价最高的人的手中,使帕累托最优得以实现。

尽管科斯的方法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如看到了外部性的相互性等,但也带来了很多的争

议。首先,通常人们对科斯方法的批评是无交易成本的假设,在交易成本不能忽略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指望双方通过协商后一定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况。过高的交易成本会限制了通过市

场谈判来解决问题。而现实中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这项交易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可能有:

信息费用,组织费用,谈判费用,可能诉诸法律的费用,执行费用,监督费用等(张军,1996)。交易费用太高如超过了自己在交易中可能获得的收益或减少的损失,交易就无法进行。加上交易没有制度上的保障,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交易费用的世界就如同物理世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的,科斯自己也很清楚这个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但除非这是法律制度确认的权利的调整,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同样后果的市场费用如此之高,以致于最佳的权利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产值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科斯,1994)。

其次,科斯定理指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前提是界定产权,而清晰的界定产权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很多公共的资源都是共同拥有、共同使用的资源,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存在,无法将这种产权界定给私人,只能建立公共产权。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资源因人们利用能力的提高而变得稀缺和富有价值。以前的无所谓产权界定的资源产生了对产权界定新的需求。原来已清晰界定的产权界线变得不再清晰。新的界定要求出现了,而目标企业的每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都相当于一个由目标企业和主并企业缔结的“契约”,公允价值的某些主观性决定了这些契约的客观的不完备性,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公共领域”(Y.巴泽尔,1997)。公共领域的存在使得产权不可能完全的界定,使得科斯的办法不是很理想。而产权的界定不仅要求对各种权利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还要求已做出规定的权利具有转让性、可转让性和可实施性,所以明确的产权确定是困难的。而且,界定产权的费用也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这使得科斯定理的两个假设出现了矛盾,从而使科斯定理有逻辑上的问题。张五常(1999)在《科斯定理的谬误》中就说:“。。。。。。市场也是一种制度,产权也是一种制度,所以如果产权存在,交易成本就一定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交易成本为零从逻辑上是矛盾的。”

再次,允许产权在当事人之间自由交易这样的条件也是很难满足的,组织成本高或主体不存在可能使得交易无法进行。谈判一方可能因为力量弱小,组织成本高或干脆缺少而使得谈判无法进行下去。奥尔森(1965)指出:在严格坚持经济学关于人及其行为的假设下,经济人或理性人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只有个人的努力会使得个人收益减去其所承担的成本而使收益为正时,人们才会为集团的利益服务。除此之外,罗伯特·库特(1994)还补充了另两种情况:信息交流上的困难与人数很少环境中交易的各方有谋略性行为而掩盖自己的偏好。当行动方和受影响方的人数众多时,将这些人组织起来进行谈判是困难的,组织成本加上搭便车的行为常常破坏内部市场的建立。即使不考虑人数众多的情况,只考虑相关的双方,如果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了解更多信息的一方就有可能从事“败德行为”,对知情较少的一方进行欺骗或者讹诈。还有很多人都指出:科斯理论没有考虑代际之间的效率与公平。假定B的行为使A蒙受损失,但是A这一行为主体可能尚未存在,因而也无法去与B进行交易(平新乔,1995)。最典型的例子是环境保护。由于子孙后代不可能找出代表来和我们进行谈判。使得交易无法进行。另外,价格不确定也使交易存在着不确定性。价格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给机会主义和策略行为提供了空间,也使得交易更不容易达成。因为如果产权的具体归属不明确,任何一方都不能以此为自己的财富向对方提出要价,或者双方都从自己的偏好和利益出发,提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价格,不可能形成使交易得以实现的、双方均能接受的均衡价格(R.库特,T.尤伦,1994)。即使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货币和物品对他们的边际效用不一样也会使得不同的价格出现。科斯没有回答对客观结果的判断如何体现个人的主观性这一问题,因为“每个人对自己考虑的福利有他自己的理解,这和消费者主权的一般原则相一致,该原则认为,每个人对他的需要、欲望以及他的最大利益所在最有发言权”(约瑟夫·斯蒂格里兹,1988)。科斯把交易背后的个人因素抽象掉了,这是与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相悖之处。而由于交易双方的谈判能力不一样也会带来剥削等现象。科斯没

有充分认识到“……使富人更富同时不改变穷人生活水平的变化仍然是帕累托改进。……扩大贫富差距……将引起令人担忧的社会紧张。”(约瑟夫·斯蒂格里兹,1988)。

三、两种方法之比较

首先,外部性问题说到底是利益的分配问题,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对利益的再分配的制度。

外部性问题具有相互性,制止甲对乙损害的行为,会对甲造成损害。在解决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的时候就是在回答谁有权得到这个利益,是把利益分给甲还是分给乙这样的问题。“外部性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不管它们的现实表现多么繁杂多样,都可以一无例外地归结为产权与产权相互交叠冲突所导致的利益冲突问题。”(詹姆斯·E·米德,1970)。外部性是利益的冲突,则解决外部性的办法就是解决利益冲突从新分配利益的方法。在庇古的方法中有着明显的财富效应,在科斯方法中,也一样的有着财富效应1。对此,波斯纳在分析产权制度的分配效应时就指出:“既使在零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初始的权利规定不影响最终的效益结果,它也会对当事人的相对财富产生影响。”

其次,在两者的思路中,政府(或类似政府的机构)都是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寻租问题。

两种方法都几乎承认政府的存在是市场有效的必要条件。同时,两者也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政府的弊端。在庇古解中,政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科斯方法中也暗含着政府对权利的肯定作用。因为即使崇尚自由的个人主义者也会承认:“霍布斯哲学中的无政府状态的自然秩序不会使个人评价极大化,而大概会使它接近极小化。”(布坎南,1989,P127)。外部性的产生关键在于产权没有很好的界定,如果要借助于外部性牵涉到的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来解决产权界定的问题,就有人有动机来贿赂这个界定产权的人或机构,不管这个权利对于他来说有没有很大的用处,他能够知道这个东西在市场上的价格。那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产权界定者那里拿到这个权利再到市场上去卖是其较好的选择,而这个界定产权的机构就有机会从中拿到租金。如果这个机构是政府,那么科斯的分析方法和庇古的方法就可以说没有什么区别了。产权的界定最后还是需要法律的保护才是真正的有效。如果产权交易不是自由交易而是存在强制时,政府就有必要去充当产权交易的裁判员。从这个角度上说,国家在产权的界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从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排除政府对经济行为人的约束与对违规者的惩罚,我们所得到的只是野蛮的无谓的纷争,而市场最发达的地方可能也是政府监控最发达的地方。我们可以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程分为两部分:即事前的法律产权界定与事后的产权协调介入,两者不过是在不同的阶段进入而已。

第三,两者采用的效率标准是一样的。帕累托效率可能不是最好的结果,两者的结果可以说是一样的。

在庇古那里,政府显然运用的是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上的效率标准,追求所谓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在科斯那里,其实也是一样的:“当经济学家们在比较不同的社会安排时,适当的做法是比较这些不同的安排所产生的总社会产品,而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比较则是题外之语……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科斯,1990),可见科斯用也是这一效率标准。尽管科斯在很多时候论述时追求的是交易的结果,运用帕累托效率这一原则,但是这是和他的论点的逻辑不一致的地方,其方法论上的矛盾带来了效率标准的含混(黄少安,1995)。布坎南也反对科斯的这一客观主义的效率标准,而主张用主观主义的方法进行评判。

1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给一份权利就相当给予一笔财富。因为不管他是不是拿到市场去交易。根据戈森第二定理。他能从他的货币边际效用和权利的边际效用中得到这笔权利值多少钱的结论。把权利分给谁都会改变原有的财富而对交易产生影响。

如果交易最后的结果是帕雷托效率,则交易成本变得不再重要了,在现实经济中帕累托最优是处处满足的,在交易成本很高时我们不进行交易也是帕雷托最优。张五常(1999)说:“如果将所有细节都考虑进去,那么世界任何的一个切面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帕累托最优的观念,是一种同义反复。如果我们说某种状态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话,那么我们必定省略了某些约束条件,在忽略了这些约束条件时,我们考察的对象确实没有达到最优状态,确实出现了浪费和损失。然而,一旦我们加上这些被忽略的条件,那么帕累托最优就达到,浪费和损失就消失了。”布坎南(1989)也这样的论述着:“交易者之间的自由交易将保证资源用在价值最高的用途上”。他认为自由的或一致同意的交易是有效率的交易,至于这种交易的结果是否有效,是否一致,是不需要检验的。在此基础上,布坎南否认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相关,“在复杂经济中,资源配置的许多类型都是有效的,每种类型都包括了一种在社会的人们之间相对不同的效用分配,试图将各种有效的选择结果规范的排列起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契约曲线上的帕雷托效率点是由于不同的信息和外部环境会带来的,我们可以认为。在一定的信息下人们交易的帕雷托效率点在另一个信息与外部环境下可能就不再是交易的结果。

在帕雷托效率以外还有其他的效率标准。如果是按照庇古的方法的话,政府一般是在其掌握的信息下根据其效率标准和价值标准界定好产权,找到产值最大化的解来补贴受害者。并使产出大于帕雷托效率的情况。而按照科斯的方法,正如史晋川(2003)所指出的那样:“产权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坚持不同于正统经济学的效率标准,主要的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而是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上的效率标准,……按照这一效率标准,在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如果那些从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人,只要其所增加的利益足以补偿(这并不要求实际补偿)在同一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所受到损失的人的利益,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第四,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两者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信息不足与交易成本高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意思。如果信息完全,政府能够预先知道一项行为所导致的全部效益和全部成本。那么他就能很好的解决外部性问题。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则政府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摸索而把这些收益和成本完全的找到。而如果信息完全,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价格也是一定的,一般均衡能够很好的达到,谈判双方的交易成本可以下降很多,甚至到零。其实在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那个被一般化了的“交易”概念中,两种行为都是交易的具体方式。按照他的分析,科斯解不过是个“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易);而庇古解是“管理的交易”(即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的不平等交易)与“限额的交易”(政府对个人的关系)而已。

第五,两种办法并不能解决外部性的全部。政府活动时派生的新的外部性已经被人们所熟悉,市场派生新的外部性的情况也很多。有的外部性可能两种方法都没有效果,比如说一个大型商场的建设能给旁边的门面带来正的外部性,但是政府很少进行补贴让原来的生产者再建一个商场,旁边的门面的经营者也很难和与商场的生产者进行谈判让他再造一个商场。庇古方法和科斯方法都有这样的前提:外部性的生产者能够调整自己的生产,修改自己的行为,并且补贴和谈判的收益能对其生产形成有效的激励。如果这两个条件达不到,那么税收、补贴还是谈判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四、结论

外部性问题是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的突出表现。以庇古为代表的提倡政府解决的方法与以科斯为代表的提倡市场解决的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庇古的定税过程和科斯的确定产权的过程的作用是一样的。两种方法采取一样效率标准,面临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不过是选择在不同的时机进入解决,而成本在以庇古为代表的提倡政府解决的方法中表现为决策成本,而在以科斯为代表的提倡市场解决的方法中表现为交易成本。在实际的生活中,政府在减少成

本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的地方尽管自由主义的言论盛行但政府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原因。相对市场而言,政府的相对优势在于:政府是具有暴力权力的垄断组织,具有凌驾于平等交易之上的权利,决策的成本相对低。而且它能代表某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更关注长期的利益,保持必要的公平。斯蒂格利茨指出:相对于私人组织,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有四大优势: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交易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分散化基本定理”,即没有政府干预,就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布坎南和塔洛克也认为,政府在处理外部性问题上与私人处理相比有比较优势。可以说,一个有效的政府是解决外部性的必要条件,相对于市场,它有着自己的优势。越发达的市场机制越要求高效率、高素质的政府调节。可以说政府作用的日益加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鲍莫尔,1982,《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郭家麟郑孝齐译,商务印书馆。

布坎南,塔洛克,2000,《同意的计算》,陈光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布坎南,1989,《自由、市场和国家》,平新乔,莫扶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巴泽尔,1997,《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斯,1999,《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

科斯,1994,《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陈郁译,上海三联书店。

科斯,1990,《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译,上海三联书店。

樊纲,1995,《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三联书店。

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少安,1995,《产权经济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库特,尤伦,1994,《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康芒斯,1997,《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

历以宁,吴易风,李懿著,1984,《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商务印书馆。

刘友芝,2001,《论负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经济评论》第3期。

刘宇飞,2000,《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米德,1970,《外部经济效应理论》载于《效率,公平与产权》。

曼昆,1999,《经济学原理》,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

平新乔,1995,《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1997,《微观经济学》,张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沈满红,何灵巧,2002,《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浙江大学学报》第1期。

萨谬尔森,1999,《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

盛洪,1995,《盛洪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施蒂格勒,1996,《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施蒂格勒,1992,《价格理论》,李青原等译,商务印书馆。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92,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斯蒂格里兹,1988,《政府经济学》,曾强等译,春秋出版社。

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F·赫伯特,2001《经济理论与方法史》,张凤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史晋川,《法律和经济学派》,载于https://www.doczj.com/doc/6615366995.html,w-economics.ory 。

张军,1996,《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五常,1999 ,《科斯定理的谬误》,北京大学讲演。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14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问题 1.外部性的产生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是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有些场合,一些人的经济活动,会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或损失,那些得到收益者无须付费,而蒙受损失的人也无法得到补偿,这样外部性就产生了。 (2)外部性的分类 ①按照外部性结果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a.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而得到收益的人无须付费,这种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b.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损失,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这种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②按照影响范围,外部性又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a.当一个生产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他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生产的外部性。 b.当一个消费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消费的外部性。 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就意味着某种收益或成本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当中,从而导致价格扭曲,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2.外部成本 (1)单个企业的外部成本和产出 由于外部成本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它会成为经济无效率的一个原因。图14-1(a)显示了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决策,图14-1(b)为假设整个行业都产生相似的外部性时的市场供求曲线。同时假设该行业的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的。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习题 答案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 到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亚当·斯密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最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观点被称为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

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如何治理市场失灵: 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无法有效调节市场的运行,因而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及时干预,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政府的价格管制。直接的价格管制是刚性较强的行政干预措施,因而这一措施在市场极度混乱的非常时期是完全应该使用的,但在轻度的市场失灵中则不宜使用,至少不宜较长期、大面积使用,因为它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有较大的损害作用。 2、组织货源增加供应。这是一种对市场势力釜底抽薪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能迅速平抑市场,而且没有负作用,这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协作,齐心协力,既要对市场加以辅助又要出台硬性的规定加以支持。 3、通过官方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媒体的报道澄清事实,消除谣言,这正是改变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消费者的心理,达到调节过高需求的作用,从而降低物价的哄抬力度,让市场趋于稳定;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消费者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的工作还需跟上,进一步规范市场。 4、政府强制要求企业等盈利性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其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的外部性,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以非典时期为例,政府相关部分强制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例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例 市场失灵外部性概念:①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②指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③指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 市场失灵外部性分类: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此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危害。此时,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3)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自动培训雇员。 (4)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5)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 (6)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支付。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事例: 生长在黄海中的黄鱼以其肉嫩味美而闻名于世,但市面上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无锡太湖的银鱼也是一道佳肴,但餐桌上越来越难见其“身影”。究其原因,那就是人们无节制地滥捕。那人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池塘里滥捕,而在黄海和太湖中滥捕呢? 近三十年来,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们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之严重过度放牧,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草地已经严重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正在逐年扩大。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1947年全区草原总面积为0.87亿公顷,有牲畜773.7万头;1985年发展到3204.9头,草原面积却减少到了0.79亿公顷。70年代末,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地面积占全部可利用面积的35.6%,而到1995年已扩大到了60.1%,其中过多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比例约占30.1%。为什么草原上会出现过的牲畜呢? 这些显然与黄海、太湖、草原的产权特征有关。为了解释清楚产权与

第10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习题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 二、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 A.市场机制没能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B.价格机制不能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C.根据价格所作的决策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 D.以上都是 2.一个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是由( )负担的。 A.经济中的所有人 B.生产该产品的厂商 C.生产该产品的厂商的客户 D.除了生产该产品厂商的客户外的经济中的所有人 3.在做消费决策时,单个消费者考虑的是( )。 A.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和社会成本 C.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D.积极的和消极的外部性 4.假如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得更糟的情况下,使自己的状况变得更好,那么我们可以说( )。 A.实现了资源的配置B.反映了收入分配不公 C.存在市场失灵D.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5.下列可能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 A.收费的高速公路B.收费的学校C.公共路灯D.私人经营的商店6.如果市场上有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社会最优产量而言相对不足,则说明市场上存在( )。 A.正的外部性B.固定成本C.信息不完全D.负的外部性 7.可用( )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 A.外部不经济B.外部经济C.外部损害D.以上都不是 8.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 ) 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等于C.小于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当正的外部性发生在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时,( )。 A.太多资源被分配给该产品的生产B.社会边际收益超过私人边际收益C.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边际收益小于私人边际收益 10.以下( )不是公共产品的特征。 A.非排他性B.竞争性C.外部性D.由政府提供 11.对于一项交易的双方来说,一般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可能交易的买方对交易对手的情况不了解,那么原因可能是( )。 A.买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 B.交易对手有意隐瞒 C.对于买方来说,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D.以上都有可能 12.按照科斯定理,对作为公共财产的资源配置产权,( )。 A.不是有社会效率的 B.导致资源的有效分配 C.意味着自身利益不再指导人们的决策 D.对资源分配没有影响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4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什么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P V 、S V 和P C 、S C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S P V V >、,但又有P P S V C V <<,则此人显 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S P P P V V C V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S P V V -大于私人从事这 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P P C V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 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P S C C <,再假定S P P C V C >>,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 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S P P P C C V C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 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2.政府解决外部经济有哪些方法?解决外部经济只能靠政府干预吗? 答:(1)政府解决外部经济的方法有:庇古税收方案、标准方案和许可证方案。 ①税收手段。税收手段是指政府向制造污染的企业征收排污费。税收方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来的,庇古认为,如果要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极大化,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必须相等。因此,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对带来外部成本的当事人征税,税收额等于边际外部成本。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政府可以给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四)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6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1.市场完全性假假设 (1)竞争的完全性。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主体会毫不受约束地自行其是且没有任何垄断行为。还有市场价格可以自由地、充分地按照供求规律变动。 (2)信息的完全性。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各方面信息,特别是各种价格及其变动具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作出正确的预见。 (3)不存在“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也就是说,在私人或企业之间的“议价”过程是不必费时、费力、费钱的(这一假设的意义也在于它保证对任何一种物品都能存在一个市场)。 2.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而导致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主要有:垄断的存在、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二、垄断与市场失灵 1.垄断的含义 垄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唯一卖者的市场结构。广义的垄断,即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2.垄断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垄断者在定价时要高出边际成本,即P MC >。假定某经济中只生产两种产品X 和Y ,且X 由竞争性市场生产,Y 由垄断性市场生产,从而有: X X X P MC MR ==;Y Y Y P MC MR >= 因此,可得: X X X XY Y Y Y MC MR P MRT MC MR P = => 根据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即/A B XY XY XY X Y MRT MRS MRS P P ===,所以如果存在着垄 断市场,帕累托生产和交换最优条件不能得以满足,从而在配置生产资源时是缺乏效率的。 3.垄断与市场失灵的图形分析 社会总效用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社会福利最大化点,亦即整个社会实现帕

最新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案例

外部性事例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举出日常生活中外部性问题事例,讨论它如何导致市场失灵。 2.为什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是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内容?

公共物品事例 外地人开车进出泉州市,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景象:两座过江大桥并行相隔,其中一座刺桐大桥与泉厦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但伸向高速公路的连接道却孤零零地断在半空,成了“断头路”;另一座相隔较远的泉州大桥则花费巨资,修建了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连接线对车辆进行“引导”。这一断一连,经由泉州市区的车辆要想驶上高速公路,至少要多花15分钟的车程。 当地的市民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告诉记者“前者是民营的,后者是政府收费的”。 作为民间资金率先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示范项目,泉州刺桐大桥几年中的尴尬遭遇和现实窘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反映出的深层问题耐人寻味。 全国首创:民资进入大桥建设 1994年,为缓解交通负荷,泉州市决定在市区边缘再造一座过江大桥。因政府财力不足,而外商投资条件苛刻,大桥建设计划一拖再拖。 这时,由泉州市15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请缨”加入。在获得批准后,“泉川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名流公司控有60%的股份,政府资金占少量股份。 1996年底,投资总额为2.5亿元的刺桐大桥建成通车。按照约定,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叫做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1.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少数经济主体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即由少数市场的参与者影响或决定市场价格。一个市场的有效运转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操纵者,但事实上,市场上却存在着许多操纵价格的生产者,例如垄断厂商和寡头等等。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还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这种广泛存在的市场势力对整个经济是一种损害,致使生产无效率,使得帕雷托生产最优遭到破坏,出现市场失灵。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直接效应。其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类型。正外部性是指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以教育为例,由于教育存在正的外部性,所以体现在供给和需求曲线上是需求曲线会右移,即使得此时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发生变化,若市场依旧按照没有进行过调整的需求曲线进行资源配置,就会出现市场失灵。同理,若商品存在负的外部性,由于社会成本的增加,其供给曲线会左移,导致市场失灵。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使所有消费者都得益而市场不能供给或供给不足的物品。公共物品有非排他性也非竞争性的特点。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一些人“不付费便可消费”,而非竞争性是指不增加成本,即可增加对它的消费。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导致其供给量很少即死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但同时这种物品又是必须的如国防等。它几乎影响到所有的居民,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其供给的问题,如果政府不加以管制,会出现大量的搭便车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存在,不能到达帕累托最有效的供给水平,导致市场失灵。 4.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信息成本高昂,信息不能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力量,以影响消费者福利为代价谋取垄断利润。不完全信息使得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其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得多,这会导致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更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即市场失灵。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1.什么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P V 、S V 和P C 、S C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S P V V >、,但又有P P S V C V <<,则此人显 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S P P P V V C V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S P V V -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P P C V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 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

经济法如何解决因外部性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

经济法如何解决因外部性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 外部性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经济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交易向对方意外的第三人的利益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以存在某种法律关系为前提,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如果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称之为“负外部性”,反之,如果没有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则称之为“正外部性”。经济外部性有以下特点:1,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2,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之外派生出来的影响。3,外部性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一种非市场联系,这种联系往往并非有关方面自愿协商的结果,或者说菲一致同意而产生的一种结果。4,外部性有正有负或为零。5,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一般认为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废止资源的缺陷之一:正外部性虽然能给第三人带来收益,但在某种情况下,它可能会给生产者本人产生一些负面效果。当今社会这类实例不胜枚举。像陕西靖边县治沙劳模牛玉琴领着三个孩子省吃俭用,自筹资金,种树治沙,却因是生态林政府不许其砍树建房。诸如此类,负外部性存在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从现实上讲,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仍是一个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也就是说,存在外部性时,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该适度的干预。国家应如何干预?干预后的后果又将会是怎样?等等,这些问题民商法,行政法解决不了,只能由经济法来解决。 碰到此类状况,牛玉琴因如何运用经济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先要充分了解经济法内涵及作用,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干预包括政府管制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政府管制是以法律的强制性为特征,以微观经济主体为直接对象,通过法律规范限定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界限活动。而宏观调控是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来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和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了政法对市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正外部性时,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例题1·单选题】(2007年)

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某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答疑编号91105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

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B.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C.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 D.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E.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答疑编号91105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E 【例题3·单选题】(2008年)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答疑编号91105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共13页文档

第十章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垄断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掌握信息不 对称下的行为,了解政府失灵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垄断如何导致低效率及其相应的管制政策,外部性如何导 致资源配置适当及其相应的治理政策,公共品领域的市场失灵及最优提供机制, 信息不对称及其危害,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其治理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内容]: 市场失灵的含义: 1.狭义的市场失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C P XY XY MRT MRS =),要素的使用效率未能充分发挥。 2.广义的市场失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包含3方面的内容,即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与市场不能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1776年,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是和谐的,人们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之下,不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还能充分利用资源,极大地增加社会福利。 一般意义的市场失灵是指狭义的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用公式表示就是: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不完全信息等四个。 第一节 垄断及其对策 一、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1.垄断条件下,MC P ,产品生产太少,减少社会福利 垄断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时的XY XY MRT MRS MC P ≠→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无法实现。具体地说,由于X X X X MC MU MC P →(没有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 10—1所示。 图10—1 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Q P 0P 10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就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就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就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与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与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就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例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 例 市场失灵外部性概念:①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 带来的影响。②指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③指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 市场失灵外部性分类: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 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此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危害。此时,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3)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自动培训雇员。 (4)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5)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 (6)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 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但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支付。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 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 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 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 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 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事例: 生长在黄海中的黄鱼以其肉嫩味美而闻名于世,但市面上越来越少、 越来越贵;无锡太湖的银鱼也是一道佳肴,但餐桌上越来越难见其“身影”。究其原因,那就是人们无节制地滥捕。那人们为什么不在自己 的池塘里滥捕,而在黄海和太湖中滥捕呢? 近三十年来,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们轻视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建设,加之严重过度放牧,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 草地已经严重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正在逐年扩大。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1947年全区草原总面积为0.87亿公顷,有牲畜773.7万头;1985年发展到3204.9头,草原面积却减少到了0.79亿公顷。70年代末,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地面积占全部可利用面积的35.6%,而到1995年已扩大到了60.1%,其中过多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比例 约占30.1%。为什么草原上会出现过的牲畜呢? 这些显然与黄海、太湖、草原的产权特征有关。为了解释清楚产权与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范文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二、名词解释 ★1.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2.社会成本 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 ★3.信息的不对称性

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 ★★4.外部性 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5.公共物品 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6.代理成本 指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有承接契约的费用,如交易费和信息费等。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视为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 ★★7.市场失灵 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8. 隐藏行动 指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的信息给对方带来损失的行为,比如偷懒或不尽力行为。隐藏行动是信息不对称的一种特殊情况,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隐藏行动容易导致“道德风险”。 三、重点剖析

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的原因

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的原因 所谓市场失灵时滞市场机制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效地配置资源,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无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就需要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以到达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关于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 1、垄断 由于资源配置的稀缺性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作用,市场往往有一个或者几个厂商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厂商利用其市场控制力,制定与均衡价格相背离的价格,以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由于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导致了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从而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而生产者剩余增加,资源的配置难以达到帕雷托最优的状态。 还有一点就是存在垄断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寻租比单纯的无谓损失大得多。 政府可以采取的对垄断企业进行价格管制,通过限定价格或收益率来规范垄断企业的行为,也可以从法制上对垄断进行管制。此外政府还可以讲垄断企业作为公共企业来经营,从整个社会福利的角度来制定其产品价格。 2、公共产品 公共物品是指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某件物品并不妨碍其他人同时使用该物品。非排他性是指技术上无法将不为之付费的人排除在该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内。公共物品在现实经济中是广泛存在的,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消费者都想无偿使用这些产品,于是就出现了“搭便车”现象,即不支付成本但获得利益的行为。产品的提供者无法收回其成本,就会丧失提供产品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生产的萎缩。这些特点使得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受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偏离,从而导致了市场的失灵。由于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的配置公共物品,这就需要政府介入公共物品的供给。 3、外部性 外部性也称作外部效应,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给社会上其他成员造成影响而又不承担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成本或利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也称作外部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负的外部性也称外部不经济,指的是个体的经济活动或行为使其他社会成员受损,但他自己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 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存在正的外部性,私人产量就会小于社会产量。 存在负的外部性,私人产量就会大于社会产量。 所以产生了资源的配置不当。 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政府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对于具有负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征税,税额的大小应该等于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对于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给予补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