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心理教研室制订

一、前言 (1)

二、总要求 (1)

三、考试大纲 (2)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2)

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 (2)

第三章行为的动力机制 (2)

第四章自我意识 (3)

第五章认知学习 (4)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4)

第七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5)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5)

第九章教师心理 (5)

四、题库 (6)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6)

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 (8)

第三章行为的动力机制 (9)

第四章自我意识 (11)

第五章认知学习 (13)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5)

第七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16)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18)

第九章教师心理 (20)

五、附录 (21)

1.各章题型分布表 (21)

2.样卷 (21)

3.部分参考答案 (24)

4.课时建议 (34)

5.教学方法 (34)

6.作业设计 (35)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心理教研室制订

一、前言

公共课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基础课,肩负着培养师范学生教育科学素质的使命。为了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其考试命题的标准化、科学化的进程,逐步实施考教分离,我们编制了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学考试大纲和题库。

本大纲和题库与黄希庭教授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心理学》配套使用。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根据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参照全国考委所建题库中有关样卷,紧密围绕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尽量突出了各章的重点、难点,又兼顾了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力争实现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大的题量,既要有一定难度,也要有较好的区分度,还要能够较好地测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其运用能力。

试题覆盖九章内容,含7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概念题、简述题、论述分析题。每份试卷的总题量为52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两小时。

试题所测量的能力(试题的认知层次)分为四个类别:识记、领会、运用、综合分析,各认知层次占分比例约为20:30:30:20;对重点章节和一般章节的考核点点数、考核点的分数也作了适当的调整(各章的题型包括考核点的分布附后);试题内容难度值总体上呈正态分布。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材的宗旨和要求,为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的师范素质服务,除了题库的基础知识以外,还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问题的能力。由于黄希庭教授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内容相当丰富,综合了师范学应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涵盖范围宽,适用面广,故而教学人员在采用本题库组配平行试卷时,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授课时数灵活处理。

当然,本大纲题库作为一种尝试,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从试题结构、内容到题型编制技术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妥、疏漏之处,诚望专家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便将来作进一步修订。

二、总要求

1)识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综合的观点研究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实质。

3)掌握与综合分析人的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等。

4)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学生的某些实际问题。

三、考试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的领域与任务

1、心理学的领域:心理学的定义

2、心理学的任务

二)心理学的观点

1、心理学的诞生

2、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精神分析的观点

5)现象学的观点

3、当代心理学的综合观

1)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2)各种心理学观点的合理因素

三)心理学的方法

1、研究的基本程序

2、基本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

一)人格的概念

1、人格的定义

2、人格的基本特征

3、个性差异

二)人格动机与学校教育

1、人格动机的概念

2、人格动机的类型

3、人格动机差异的教育涵义

三)气质差异与学校教育

1、气质的概论

2、气质类型

3、气质差异的教育涵义

四)性格差异与学校教育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

1)性格特征

2)性格类型

3、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

第三章行为的动力机制

一)行为动力机制概述

1、动机的内涵

2、需要及其种类

3、内驱力和诱因

1)内驱力

2)诱因

4、行为发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5、动机系统

1)动机种类

2)动机系统的静态结构

3)动机系统的动态结构

二)影响行为动力的因素

1、价值观因素:兴趣、信念、理想

2、情感因素

3、认知因素

1)效价和期望评价

2)自我效能感

3)目标意识

4)归因作用

5)认知冲突

4、行为因素

1)对行为动机的强化作用

2)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行为动机

三)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亲和内驱力

4)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2、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四章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涵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

1、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

1)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内涵及其关系

2)自我概念的组成

3)自我评价的途径

4)自我概念的矛盾与统一

5)自我概念的功效

2、自尊感

1)自尊感的内涵及其产生

2)自尊感与自卑感――自我接纳与自我排斥

3)自尊感的功效

3、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1)自我控制

2)自我教育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及其促进

1、自我意识的发生

2、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3、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几点教育建议第五章认知学习

一)认知学习概述

1、认知学习的性质

2、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

3、认知学习的类型

1)发现学习

2)接受学习

二)认知学习过程

1、早期加工

1)感觉记忆

2)注意

3)知觉

2、短时记忆

1)复述

2)编码

3)遗忘

3、长时记忆加工

1)信息的编码

2)信息的提取

3)信息的理解

三)元认知

1、什么是元认知

2、几中常见的元认知

1)元注意

2)元交流

3)元记忆

4)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控

3、理解监控能力训练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内涵

2、问题解决的方法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教学生问题解决的技能

二)创造性

1、创造性概述

2、创造性的评定

3、创造人格特征

1)能力特点

2)人格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促进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

2、增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第七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一)智力概述

1、智力概念

智力的内涵

智力与知识

智力、能力与创造力

2、智力的结构

1)因素理论

2)层次理论

3)认知理论

3、智力的类别

1)液态智力

2)晶态智力

4、影响智力的因素

遗传与环境对智力的交互影响

文化差异地智力的影响

二)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起源

2、斯坦福比奈测验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4、智力测验的编制

5、智力测验在学校教育中的使用

三)智力的发展与开发

1、智力发展的一般概述

2、智力发展的差异

3、智力的开发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的含义

2、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

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

4、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与原则

1、心理辅导的实质

2、心理辅导的目标

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4、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1、心理辅导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法

3、辅导会谈的方法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5、促进学生认知改善的方法

第九章教师心理

一)老师的职业角色

1、角色的概念

2、老师职业的特点

3、对老师的角色期望

4、老师角色意识的形成

二)老师的职业行为

1、老师的效能感

2、老师对学生的理解

3、老师对学生的期望

4、老师对学生的指导

三)影响老师威信的心理品质

1、老师威信的概念与作用

2、优秀老师的人格特征

3、优秀老师的教学能力

四、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亚里土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31、在自然情境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32、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式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33、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

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

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9.主张人的所有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的心理学观点是()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10.在觉醒状态下,人们所感觉到、意识到、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

A.个性倾向性B.心理状态C.心理过程D.心理特征

11.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B.心理状态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12.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这类

心理现象称为()。

A.情感过程B.心理状态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

13.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二、多项选择

1.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观点主要有()()()()()。

A.生物学的观点B.行为的观点C.认知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动E.现象学的观点

2.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潜意识D.心理特征E.意识

3.心理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认知过程B.个性倾向性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E.意志过程

4.从觉知性的维度,可以把个体的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潜意识D.心理特征E.意识

5.认知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E.言语

三、填空

1、个体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称为__过程。

2、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__实验两种。

3.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_的心理活动。

4.以提问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此种方法称为__。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心理的事实、规律、机制和__。

6.心理现象产生的源泉是__。

7.心理是__的机能。

四、判断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2.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3.行为能表现心理,这种表现是完全可以觉知到的。()

4.在同一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明了人

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5.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五、解释名词

1.心理学2.认知过程3.情绪过程4.个案研究法

六、简述

1.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复杂性?

2.个体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七、论述分析

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

一、单项选择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A.社会性B.独特性C.稳定性D.整体性

2.我们划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主要是个体的()。

A.血型B.体液比例C.内分泌腺类型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6.心理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称之为()。

A.气质B.能力C.动机D.性格

7.具有“对时间有紧迫感,做事快,争强好胜,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性格特点的人,属于典型的()。

A.内倾性格B.外倾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

73、具有“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一般无时间紧迫感,不喜争强,有耐心,能容忍等”性格特点的人,属于典型的()。

A.C型性格B.外倾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

71、可以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和行为比作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乐团。患者的感觉、记忆、思维和习惯等心理机能虽不致丧失,但已是乱七八糟了,这指的是人格的()。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72、通常,一个外倾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交际,喜欢交朋友校外活动中也喜欢交际,喜欢联欢会;而且不仅在小学、中学如此,在大学时也是如此,这是指人格的()。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二、多项选择

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

A.整体性已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E.生物性

2.不同个体之间最主要的个性差异表现在()()()()()几方面。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E.动机

3.下列动机中属于人格动机的有()()()()()。

A.亲和动机B.觅食动机C.求知动机D.成就动机E.权力动机

4.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按人生追求目标的不同把人格动机划分为下述类型:()()()()()。

A.理论型B.审美型C.权力型D.社会型E.宗教型

5.意志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A.独立性B.自信心C.坚定性D.果断性E.自制力

6.以生活适应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有()()()()()。

A.内倾型B.外倾型C.A型性格D.B型性格E.C型性格

7.A型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A.对时间有较强的紧迫感B.争强好胜C.有耐心,能容忍D.遇到挫折易产生攻击性E.生活和工作中缺乏主意和目标

8.以认知方式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有()()()()()。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内倾型性格D.外倾型性格E.冲动型性格

三、填空

1.从性格结构来看,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个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和.的性格特征。2.文化人类学家把同一种文化陶冶出来的共同的人格特征称为

3.狼孩的例子说明,对婴儿的.剥夺会使人丧失人性,不能形成人格。

4.我们把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各不相同的现象称为一。

5.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是一。

6.个体确定并追求的对其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是。

7.我们把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8.在性格类型的划分中,冲动型和思索型是以.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四、判断

1.气质与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2.人格的稳定性意味着人格一经形成,终生不变。()

3.“秉性难移”是说一个人的气质难以改变。()

4.学生的学业成就是由其智力水平高低决定的。()

5.气质特征依赖于个体的遗传因素,主要是由个体的内分泌腺决定的。()

6.从一个人主动选择的职业活动,我们可以判断其人格动机的类型。()

7.小明做事一贯认真仔细,但昨天下午为了赶时间看球赛,竟然做错了三道很容易的题,这说明他还是有马虎的性格特点。()

五、解释名词

1.人格2.社会化3.人格动机4.气质

六、简述

1.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涵义是什么?

2.个体通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人格动机差异的教育涵义是什么?

七、论述分析

1.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在情感、动作、学习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是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获得良好发展?

2.有些学生受到表扬,学习积极性就高,受到批评,学习积极性就差;还有些学生考了高分,就有学习兴趣,考了低分,就没有了兴趣。试从人格动机培养的角度,谈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第三章行为的动力机制

1.从根本上说,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

A.动机B.需要C.信念D.世界观

2.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

A.兴趣B.价值观C.信念D.需要

3.关于需要种类的划分,影响最大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哈洛B.马斯洛C.班杜拉D.奥苏伯尔丹

4.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

A.愿望B.内驱力C.动机D.意向

5.对于饥饿的个体来说,他所见到的食物是一种()。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诱因D.负诱因

6.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

A.需求的作用B.内驱力的作用C.诱因的作用D.强化的作用

7.为掌握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8.“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81、一个已饱食了的人看到异常精美的点心,仍会忍不住再品尝一下,这主要因为()。

A.需要B.内驱力C.正诱因D.负诱因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0.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1.在韦纳归因理论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中,下述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

12.在韦纳归因理论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中,下述属于内部的、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

12.认知内驱力在个体身上最初表现为()。

A.理解事物的需要B.掌握知识的需要C.探究的需要D.解决问题的需要

13.个体由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所产生的内推力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亲和内驱力D.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二、多项选择

1.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可划分为()()()()()。

A.维持功能B.调节功能C.指向功能D.计划功能E.激发功能

2.下列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有()()()()()。

A.依恋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运动需要E.交往需要

3.下列属于基本社会性需要的是()()()()()。

A.依恋需要B.探究需要C.交往需要D.朴素的美的需要E.成就需要

4.下列属于高级社会性需要的有()()()()()。

A.求美需要巨求知需要C.交往需要.D.成就需要E.贡献需要

5.影响行为动力的价值观因素主要有()()()()()。

A.兴趣已归因C.目标意识D.理想E.信念

6.影响行为动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

A.归因作用B.效价和期望评价C.自我效能感D.信念E.目标意识

7.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有()()()()()。

A.适当性B.平衡性C.原因源D.稳定性E.控制性

8.依据奥苏伯尔的看法,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应包括的内驱力成分至少有()()()()()。

A.自我提高内驱力B.亲和内驱力C自我价值感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E.学习目的内驱力

三、境空

1.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

2.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叫一。

3.体内食物缺乏会导致个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由此而引起的旨在恢复平衡的内在推这’咱称为。

4.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立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叫做‘。

5.能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为‘。

6.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

7.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理紧张和不平衡,这种现象称为。

8.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活动的胜任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9.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称为‘。

10.由于其呈现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

11、.由于其撤除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

12.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一个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属于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四、判断

1.在现实生活中,决定个体的比较重要的行为的,常常不是一个单一的动机,而是一动机系统。()

2.高级社会性需要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3.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4.自我效能与自信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

5.行为动机与行为结果是相互影响的。()

五、群挥名词

1.动机2.需要3.价值观4.兴趣5.双重趋避冲突

六、简述

1.强化物与诱因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不同标准可把动机区分为哪些类型?

3.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4.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5.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七、论述分析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水平相当的双方进行比赛中,一方由于想赢的愿望过分强烈反而遭到失败。请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第四章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

1.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称为()。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一D.理想自我

2.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属于“尖子学生”,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称为()。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3.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

A.自主B.自立C.自制D.自信

4.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

A.自信B.自立C.自尊D.自豪

5.在生活中,有的人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地提高其自身水平。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称为()。

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控制D.自我教育

6.“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

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评价D.自我体验

二、多项选择

1.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觉知D.自我表现E.自我调节。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下述方面:()()()()()。

A.镜中自我B.社会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E.理想自我

3.既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前提,又反映个体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是()()()()()。

A.自我感觉B.自我观察已自我图式D.自我概念E.自我评价

4.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自我概念通常可分为()()()()()。

A.现实自我B.社会自我C.理想自我D.心理自我E.镜中自我

5.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

A.使用代词“我’”B.一使用代付‘他”C.使用代词“他’D.用自己的名字表达要求E.使用物主代词“我的”

6.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有()()()()()。

A.评价的独立性B.评价的概括性C.评价的适当性D.评价的广泛性E.评价稳定性7.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有()()()()()。

A.体验的丰富性B.体验的深刻性且体验的稳定性D.体验的概括性E.自尊感突出

三、境空

1.詹姆斯(1890)把“我”分解为主体的我和__。

2.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称之为__。

3.米德认为个体脱离__就不可能形成自我。

4.·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反省思维和__等机制而形成的。5.自我教育的心理实质是__

6.当个体对自己作负向评价即过低地评价自己时,就产生了__

四、判断

1.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的觉知属于生理自我的范畴。()

2.自我意识属于认知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3.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好跟品行端正的人为友,而有的人则好跟崇尚哥儿们义气的人为伍,这主要是因自我意识对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发挥了选择作用而造成的()4.“小红打算成为一名教师”。这种对想象的我的认识称为心理自我。()

5.一般来说,人们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也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这就产生了自尊心理。在这里,自我承认往往I社会承认更重要。()

6.自尊感的产生是个体对自己持有的某些特质的反映。()

7.意志力与自制力是一回事。()

五、解释名词

1.自我意识2.自我认识3.自我体验4.自尊感

六、简述

1.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个体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3.自我概念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4.为什么说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关键?

5.根据青少年自我控制的特点,分析为什么说初二的学生最难管教?

七、论述分析

1.小民在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各项活动非常积极,进了大学后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环境,渐渐地有点跟不上了。他明知如此,但碍于面子,不肯公开承认自己的弱点,更不肯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讨教。后来,他的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同学关系紧张。他自己非常烦恼,感到做什么都没有意思,自暴自弃,自我消沉。请你根据此事例做如下分析:(1)小民的这种自尊心理正确吗?

(2)自尊心对他的发展将产生什么作用?

(3)应该怎样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自尊心?

2.怎样深刻理解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3.小王是数学系大二的学生,连续两次在全校外语竞赛中名列前茅,对此他感到十分得意,认为自己很聪明,有前途,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外交家。可令他烦恼的是自己不喜欢数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数学成绩仍然不理想,对此他无可奈何。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学了,持混日子的态度,甚至连自己喜爱的外语也难逃此厄运。请你从自我的角度分析小王苦恼的原因以及怎样帮助他摆脱这种窘境?

第五章认知学习

一、单项选择

1.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

A.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B.心算不熟练C元注意水平低D.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

2.我们从电话簿上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这个

电话号码了,这种记忆类型是()类型。

A.感觉记忆B.长时记忆已短时记忆D.动作记忆

3.知识经验在人脑中记载或表达的方式称为()。

A.编码B.表征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4.下列哪种心理活动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A.注意B.知觉C.记忆D.思维

5.我们认出正在阅读的字母是“T”,或听清某同学说话发出的声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记忆B.知觉C.感觉D.想象

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7.上课时,你为了对老师的讲解听得更清楚些坐到前面几排,这是元认知活动中的()。

A.元注意’B.元交流C.元监控D.元记忆

8.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前提是()。

A.恰当的编码己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C.好的提取线索D.解码

9.短时记忆中表征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

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表象编码D.语义编码

10.学习英语新课文时,学生先列一张生词单,这种元认知活动是()。

A.元注意B.元交流C.元监控D.无记忆

二、多项选择

1.能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变化C.刺激物的新异性D.人的需要和兴趣E.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2.认知学习过程的早期加工包括()()()()《》。

A.感觉记忆B.注意C.知觉D.短时记忆E.长时记忆

3.认知学习过程包括的心理活动有()()()()()。

A.感觉记忆B.注意C.知觉短时记忆E.长时记忆

4.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包括()()()()()。

A.封闭原则B.相似原则C.接近原则D。、好的连续原则E.同命运原则

5.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主题B.先前的知识C.图式D.活动E.先前的观点

6.短时记忆包含的加工有()()()()()。

A.感觉登记B.元水平加工C.复述D.编码E.遗忘

7.为了帮助学生将信息编码,使它们进入长时记忆,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是()()()()。

A.活动B.组织C.维持性复述D.精细制作E.记忆术

8.影响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有()()()()()

A.恰当的编码B.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C好的提取线索D.组块的数量E.干扰

9.几种常见的元认知有()()()()()。

A.元注意B.元交流已认知风格D.无记忆E.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控

三、填空

1.学习过程中信息的加工、贮存和提取,涉及到的心理过程主要是短时记忆和__o

2.按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哪一种成分为主,可粗略地把学习分成__学习、运动技能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__。

4.注意具有__和强度两个特征。

5.认知学习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学习者对新信息通过内部加工,获得意义和表象,从而形成或重新组织__的过程。

6.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__知识。7.元认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__、对加工的认知和体验与运用自我调节机制控制加工的能力。

8.元认知对认知加工活动的有意调节,集中反映在学习策略的__上。

9.元认知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对认知加工活动的__、调节和评定。

四、判断

1.先学汉语再学英语,已进行的汉语学习干扰了后来的英语学习。这种干扰效应称为倒摄抑制。()

2.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把学生中常见的认知学习方式区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孩子会走路,这完全是学习的结果。()

4.短时记忆中不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5.“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类知识是陈述性知识。()

6.对于学习材料意义的理解,完全取决于输入材料的性质。()

五、解释名词

1.程序性知识2.发现学习3.元认知4.前摄抑制5.表象

六、简述

1.发现学习具有哪些优点?

2.接受学习具有哪些优点?

3.如何才能保持有意注意?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信息?

七、论述分析

1.一位大学生在中学实习期间,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l)走进课堂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2)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3)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突然停讲或提高声音。请用所学过的心理学原理解释分析上述做法。

2.结合实际的学习活动,谈谈你对几种常见的元认知的理解。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

1.儿童在用积木搭建房屋的游戏中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2.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A.爬山法B.算法式已逆推法D.启发式

3.在那些从初始状态出发虽可以有多种走法但只有一条路能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中,较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4.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技能C.习惯D.定势

5.“数字系列任务”(如“72 43 90 71 47 85 7051 80”)的思维训练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辩证性D,独特性

6.卢钦斯的量水实验说明了解决问题思维中的()。

A.动机。B.问题表征C.酝酿效应D、定势

7.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想象B.智力技能C.创造性思维D.智慧水平

8.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称为()。

A..比较B.联想C.类比D.综合

9.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已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0.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1.作家在写作时,头脑中构成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12.阅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阿Q形象”的过程称为()。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13.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联想、B.综合C.类比D.想象

14.人们提起天安门就会想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联想主要属于()。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

二、多项选择

1.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间接性B.直接性C.形象性D.概括性E.目的性

2.从逻辑分析来看,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阶段有()()()()(八

A.收集资料B.理解问题C.设计方案D.执行方案E.评价结果

3.人类解决问题中的搜索策略有()()()()()。

A.爬山式B.算法式C.逆推式D.启发式E.类比式

4.解决问题的方法有()()()()()。

A.爬山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启发法E.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5.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

A.流畅性B.直观性C.灵活性D.独创性E.抽象性

6.创造性个体常具备的能力有()()()()()。

A.敏锐的感知能力B.协同能力C.捕捉机遇的能力D.语言表达能力E.中等程度以上的

智力

7.促进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有()()()()()。

A.联想B.类比C.直觉,D.灵感E.想象

8.人们借助于飞鸟和鱼的原型发明飞机、轮船的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是()()()()()。

A.定势B.联想C.类比外直觉E.灵感

三、填空

1.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是增近学生思维的__。

2.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关键是__。

3.创造性行为是以思考和执行的新奇性和__为特征的。

4.鼓励两个或更多的人尽可能地提出多种不同的主意,而不对它们的价值作出评判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是__。

四、判断

1.分析、抽象、分类、比较、判断、推理等心智操作都是思维过程。()

2.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对问题的表征。()

3.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比集中性思维更重要。()

4.动机强度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5.许多研究表明,高智力是创造性所必须的充分条件。()

6.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其知识结构是由大量的“组块”和一系列产生式系统构成的,记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且不易出错。()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更近了,如此进行,直到11题得以解决为止;。此种方法是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五、解释名词

1.思维2.问题解决3.功能固着4.直觉思维5.灵感思维

六、简述

1.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什么区别?

2.创造过程的阶段有哪些?

3.思维流畅性的训I练方法有哪些?

4.思维变通性的议I练方法有哪些?

七、论述分析

1.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2.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3.举例说明增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第七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一、单项选择

1.回答“正方形有几条边”这一问题,主要运用()。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2.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微机打字,这种进行操作和实践所需要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3.为了在学习中更好地加强记忆,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有关记忆的()。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4.就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来看,在智力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前三种都是

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6.“甲比乙白,乙比丙黑,三人中谁最白?”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才能成功地回答这一问题?()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已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有关智力结构的探讨,心理学家最早是从下述哪个角度进行的?()

A.因素分析B.性格特点C.学习动机D.气质特点

8.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是()。

A.智力水平B.性格特点已学习动机D.气质特点

9.从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来分析,“让儿童把看过的图形的名称默写出来”的智力活动的方式是()。

A.评价B.思维C.记忆D.认知

10.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并能被测量的个人特征是()。

A.言语能力B.动作的灵活性C.社交能力D.学习成绩

1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二、多项选择

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的维度包括下述方面:()()()(:()。

A.内容.B.操作已加工D.认知E.产物

2.“智力三无论”认为,智力的成分包括下述方面:()()()(()。

A.成分性智力B.经验性智力C.情境性智力D.言语性智力E.操作性智力

3.下列因素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性影响的是学生的()()(()()。

A.性格类型B.智力水平C.原有知识基础D.创造性水平E.学习动机

4.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A.发展水平的差异B.智力结构的差异C.表现方式的差异D.发展早晚的差异E.发展方

向的差异

5.卡特尔根据智力功能上的差异,把智力分成以下类别:()()(()()。

A.成分性智力B.经验性智力C.液态智力D.晶态智力E.情境性智力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的核心包括()()(()()。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语言能力D.创造能力E.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述与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A.成败经验B.智商水平C.归因方式D.年龄E.元认知技能

三、填空

1.广义的知识包括__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和__所构成。

3.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称为__。

4.智力发展的速度不仅表现在__发展的趋势上,而且智力中不同成分的发展速度也有差异。

5.智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__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6.在智力测验中,反映个体与同年龄组人的智力分布相比较所处的水平位置的是__智商。

7.在智力测验中决定测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指标称之为测验的__。

四、判断

1.智力测验只能比较同年龄儿童之间的差异,对年龄不同的儿童则难以准确比较。()2.传统的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商不能代表斯登伯格智力三无论中的情境性智力。()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具备守恒概念。(”)4.一些学校按能力分班教学,这是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5.人生早期是语言和感知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儿童进行大量识字教育,可发

J

展儿童智力。()

6.只要孩子喜欢,给他们提供大量玩具,对发展其智力就是必要的。()

7.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可逆性是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根本区别。()

五、解释名词

1.比率智商(含公式)2.离差智商(含公式)3.自我效能感4.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六、简述

1.智力发展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

2.在开发儿童智力的早期教育中,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3.智力超常者有哪些突出的心理特点?

七、论述分析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亲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人们对知识积累与智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已形成共识,所以,我们教学的主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这样,就能使其能力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一、单项选择

1.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了减轻由此带来的自责而相信同班大多数同学都在作弊,这种防卫机制称为()。

A.转移作用B.幻想作用C.投射作用D.否认作用

2.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暖”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A.合理化作用B.转移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3.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

A.否认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4.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属于心理辅导会谈中的()。

A.反映B.面质C.倾听D.询问

5.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

A.代币奖励法B.行为示范法C.行为塑造法D.强化法

6.心理辅导会谈中,当发现受辅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时,向他提问,以协助他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方法称之为()。

A.澄清B.询问C.面质D.倾听7.

7.们常说的“眼不见为净”,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

A.转移作用B.幻想作用C.投射作用D.否认作用

二、多项选择

1.下述心理辅导会谈方法中,常用的有()()()()()。

A.倾听B.鼓励C.询问D.面质E.自我开放

2.使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示范法E.处罚法

3.下述属于心理防卫机制的有()()()()()。

A.压抑作用B.合理化作用C.幻想作用D.强迫作用E.转移作用

4.心理辅导会谈的主要过程是()()()()()。

A.预备阶段B.探索与回应阶段C.追踪阶段D.行动阶段E.反馈阶段

5.适当的心理辅导目标应符合下述几条原则:()()()()()。

A.辅导人员能代学生解决问题B.受辅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C.必须是具体的、可评估的D.必须是可行的E.应兼顾社会与个人的需求

6.师生间形成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A.同理心B.等重C.理智D.真诚E.公正

7.确定心理是否健康,常依据的标准有()()()()()

A.统计常摸B.社会规范C.生活适应D.心理成熟状况E.生理指标

8.训练学生社交技能应注意的方面是()()()()()。

A.询问已请求C.推倭D.拒绝E.表达

9.在理解心理辅导的实质时,应注意辅导的涵义是()()()()()。

A.辅导是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B.辅导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C.有独特的目标D.以心理疾病患者为主要目标E.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

三、填空

1.某人在临近考试时,表现出心情极度紧张状态,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失败。这属于典型的___。

2.面对生活压力,主体调节压力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的重要变量是人对压力情境的___和其应对资源。

3.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___。

4.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学会调适和__两方面。

5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一种合作式的、__的协助过程。

6.人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通常有两种,即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和__。

7.抑郁症是以___为特征的神经症。

8.在对压力源的反应中,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关键在于当事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刺激事件作出___。

9.在行为改变的角色扮演法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表演心理剧,另一种形式是__。

四、判断

1.矫治恐惧症常用的有效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2.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是询问。()

3.当压力变成一种持续存在的感受时,就叫做生活压力。()

五、解释名词

1.自述法2.冲突3.同理,4.应对

六、简述

1.信心训练法的步骤是怎样的?

2.对中学生进行生活辅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简述角色扮演法的主要过程。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5.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是什么?

七、论述分析

1.西方曾有这样的谚语: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却不能强迫它饮水。请据此说明,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坚持什么原则?理由何在?

心理学考试试题

管理心理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心理学试题三

公共心理学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个2分) 1、动机 2、意志 3、能力 4、思维 5、注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脑是心理的,心理是脑的。 2、分析器由、和。 3、吃过梅子的人一听到“梅子”这个词就会分泌唾液。这属于第 信号系统。 4、中枢在大脑的颞叶;中枢在大脑的额叶。 5、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属于注意的;走神属于注意的。 6、“自知之明”属于知觉;“度日如年”属于。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 性。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属于知觉的;蓝光下的国旗我们仍然知觉为红色,这属于知觉的。 9、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它包括、、或三个基本环节。 10、情绪发生快而多变的人是的气质类型,情绪发生慢而弱的人是的气质类型。 11、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的道德感、 的道德感和道德感。 12、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叫迁移。习惯于右脚起跳的人在学习左脚起跳的撑竿跳高就不容易,这是迁移,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摩托车相对较容易,这是迁移。 三、选择题(共15分,前7题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后4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叫()。 A、热情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2、用粉笔在黑板和墙壁上画同样一个圆,但我们看起来黑板上的圆清楚分明,墙壁上的圆模糊不清,这说明了我们的知觉具有()这一特性。 A、整体性 B、理解性 C、相对性 D、恒常性 3、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的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这种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 B、试误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4、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遇到高兴的,往往使人精神愉悦,心情激动;如果身体不适,情绪往往就不好,这表明 () A、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心脏 B、人的心理与生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C、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 D、人的心理活动是通过人的言行来表现的 5、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表象比知觉() A、更具体 B、更形象 C、更清晰 D、更概括 7、人的性格的形成,主要由哪种因素决定。() A、遗传 B、社会环境 C、家庭 D、学校 (多选题) 8、按照记忆的时效可分为哪几种记忆()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运动记忆 D、长时记忆 9、请选择人与动物皆具有的心理现象。() A、感知觉 B、第二信号系统 C、情感 D、意志 E、情绪 F、具体思维 10、请选择下列现象那些是条件反射。() A、酸食物入口,唾液增多 B、小明家的小狗一听喊小虎就跑过来 C、谈梅生津 D、对钱的喜好。 11、下列哪些心理特征属于先天性的。 A、气质 B、素质 C、能力 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四、实例分析(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为什么A组的八条线段会感觉为四组,而B组的却首先知觉为三个长方形? 2、在我们背诵比较长的文章时,那些部分容易记,那些部分不容易记,为什么? 3、一些现代派的雕塑,有时刚开始看不出是什么,但当人家告诉你是什么时,你便会越看越像。

公共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2015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现代关系之父,艾维李1903)的学科性质:公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提升和理论化。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状态及其规律、信息沟通的现象与规律、公关活动策划、实施的方法和规律(四步工作法: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公关心理学是研究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关实践的主客体特有的心理状态及其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公共关系心理:指的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三要素即公关活动的主体(社会组织心理)、客体(公众心理)、沟通传播(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和沟通心理)。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公共关系主体:组织团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或称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公共关系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具体表现为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环节。公关心里学的特征:普适性、交叉、应用、发展。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公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口头调查和问卷调查)测验法、实验法、案例法。公关心里学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理论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实践任务是(首要)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公众:指与某一个公关体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关活动中的承受者。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公众心理具有一致性,关联性,利益性。公众心里特征:指公众在各种心理过种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稳定性、经常、根

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2017年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千呼万唤的2016年347心理学专硕考试大纲在今天终于发布了,勤思老师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们详细解读大纲变化,点拨复习要领。 特别说明:应用心理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又称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大纲发布以来,至今教育部没有发布过新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依然以2011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版本为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目前部分院校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先选择好学校,参考招生专业目录,确定好报考学校是否有自己制定的参考书目。关于报考院校、参考书、报录比等考生疑惑,勤思347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课程老师已经录制的专业的解析课程,欢迎广大考生们免费索取。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Ⅱ、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公共心理学题库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单项选择题 1、()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 B、1789 C、1689 D、1979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 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 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 A、注意 B、感知 C、思维 D、想象 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需要 B、兴趣 C、性格 D、动机 5、有人的粗暴急躁,有的人安祥平和,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 是人们在()上的差异。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生观 6、()不属于行为的表现形式 A、内在生理性的反应 B、外在的躯体性运动 C、人的言语活动 D、应激 7、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两部分 A、大脑和小脑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脑干 D、脑干和大脑 8、反射是通过()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A、脑 B、大脑 C、神经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 A、能动性 B、社会文化制约性 C、观念性 D、主观性 10、神经系统可分为() A、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神经纤维 D、大脑和小脑 11、1879年()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华生;B斯金纳;C詹姆斯;D冯特 12、“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13、“刀子划玻璃,感觉到冷”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联觉 14、“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强度 15、以下哪个是内部感觉: A皮肤觉;B听觉;C运动觉;D视觉 16、根据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长时记忆。 A 情景记忆; B情绪记忆; C 短时记忆; D 感觉记忆 17、不属于知觉特征的是: A选择性; B个别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同样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暗些,放在黑色背景下则显得亮些”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强度 19、“从太阳底下走进黑暗的房子里,开始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又能隐隐约约看见东西”以上生活现象属于感觉的: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强度 20、下列哪些不属于情绪() A 愉快 B 悲伤 C 恐惧 D 想象 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情感不依赖情绪 B情绪不是情感的表现 C 情绪依赖情感

心理学总复习教学内容

2015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 广义而言:心理现象既包括人的心理,也包括动物的心理;既包括个体的心理,也包括团体的心理;既包括正常的心理,也包括变态的心理等等。 狭义:我们一般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①心理过程和②个性心理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2、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3、个性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1、亚里士多德写的《论灵魂》,探讨肉体和灵魂的关系,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5、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1)基础领域研究:①普通心理学、②发展心理学、③比较心 理学、④实验心理学 (2)应用领域研究:①教育心理学、②管理心理学、③医学心 理学、④军事心理学 三、生活中的心理学(理解)(案例题)(P20) 1、定势思维: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 动作用。 2、逆反心理: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 态。 3、首因效应:在心理学上又称为第一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对彼 此的印象。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 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第二章感知觉与记忆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理解) 二、视觉现象(掌握) 三、知觉特性(理解) 四、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理解)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 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 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 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时数:3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概况 一、心理学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三、心理学的体系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学生用)

一、论述题 1、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2、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并说明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4、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5、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6、以自身为例,分析自己性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请论述并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8、试述品德不良学生的成因与矫正。 9、为什么说情绪和情感是特殊的心理过程?请举例说明 10、谈谈自己的性格,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11、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12、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不良情绪,请列举出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1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14、请举例说明学生的认知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15、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6、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17、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18、学校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9、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2、联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事例分析题 1、试分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是什么心理现象?举例子说明。 考点: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 答: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由于感觉适应导致感受性下降从而不能闻到香味。 例如,白天从阳光灿烂的大街,走进黑暗的电影厅,开始时会什么也看不见,慢慢才能辨认出过道和椅子的轮廓这是对弱光的适应,称“暗适应”,是弱光的持续作用引起感觉能力的提高;反之,从黑暗的电影院走出来,强烈的阳光几乎使人睁不开眼,过了一会才感到不眼花,这是对强光的适应,称“明适应”,是强光的持续作用引起视觉感受性的降低(明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适应现象。“戴着眼镜找眼镜”是触觉适应现象。厨师由于连续的品尝,到后来做的菜会越来越咸,这是味觉适应现象。 2、为什么某些人被称之为“神童”或者“英雄出少年”,而另外一些人被称为“大器晚成”,试从能力的角度说明并举例子。 答:这就是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性.大器晚成的人可能是由于早年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也有可能是早期生活道路的坎坷,又或者可能是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而英雄出少年则可能和教育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系,所以,能力反站是有其早晚的差异的考点:能力个体差异中的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021年《公共心理学》题库

公共《心理学》课题库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 1、感觉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内部感觉分为:运动觉、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3、外部感觉分为:视觉、听觉、________、________和肤觉。 4、知觉分为:时间知觉、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二、概念解释 1、感觉: 2、知觉: 3、感受性: 4、观测: 三、选取 1、黑板上写白字,符合________规律。 a、适应 b、补偿 c、感觉对比、 d、联觉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________ a、感觉对比 b、适应、 c、后象 d、互相作用 3、一支白粉笔,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人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特性称之为知 觉________ a、选取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人在知觉时,从背景中选取出对象特性称为知觉________ a、理解性 b、选取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5、军人迷彩服运用了知觉________规律 a、理解性 b、选取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6、一副浮雕图,虽然图自身是平面,但采用它时,总会产生很强立体感,这是由于知觉

具备________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取性 7、电扇有四片叶子,转动时,咱们看到是一种圆盘,这是由于感觉________在起作用 8、蓝色墙围会使狭小房间有扩大感,这是________现象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遗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B) A、选取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下列哪种是内部感觉?(C) A. 味觉B.皮肤觉C.平衡觉D.嗅觉 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强度能力是:(A)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与知觉区别在于感觉是对客观事物:(C ) A、整体反映 B、综合反映 C、个别属性反映 D、直接反映 一支白粉笔,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特性是知觉() A、选取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四、判断 1、“月明星稀“是视觉适应() 2、“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对比现象() 3、感觉是人们结识世界开端() 4、知觉是在感觉基本上产生()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大。 胖人穿竖条纹或深色衣服显得瘦,这是错觉。 五、问答

《公共心理学》总复习题

《公共心理学》总复习题 1.什么是心理学?(第18页)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那些方面?(第18页) 3.心理学研究中的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第18页) 4、谈谈你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一命题的理解。(第42页) 5、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第42页) 6、什么是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42页) 7、什么是感觉和知觉?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知觉的规律。(第108页) 8、什么是记忆?记忆有哪几种类型?(第108页) 9、遗忘的规律是什麽?如何防止和克服遗忘?(第108页) 10、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几种类型?(第108页) 1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108页) 12、试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108页) 13、什么是想象?想象有哪几种类型?(第108页) 14、试分析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及其与教学的关系。(第108页) 15、什么是注意,它可分为哪几种?(第126页) 16、注意的品质是什么?(第126页) 17、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126页) 18、什么是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第150页) 19、情绪和情感有哪些种类?如何控制消极的情绪和情感?(第150页) 20、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第150页) 21、什么是意志?它和认识、情绪的关系如何? (第172页) 22、为什么说意志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 (第172页) 23.试分析意志行动的过程。(第172页) 24、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类型。(第172页) 25、什么是挫折承受力?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第172页) 26、怎样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意志品质?(第172页) 27、什么是智力?(第212页) 28、试述典型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特征。(第212页) 29、什么是性格?性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212页) 30.什么是调查法、情绪记忆、遗忘、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发散思维、应激、心境、道德感、气质?(第212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第1、2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3.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4.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Y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Y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Y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N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N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Y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Y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Y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N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N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N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N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N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Y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Y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并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A)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79 B、1789 C、1689 D、1979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人的心理现象 B、人的行为 C、人的心理活动 D、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活动规律 3、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B) A、注意 B、感知 C、思维 D、想象 4、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c)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c)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B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D)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A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a )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三章-认知过程)

《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第二章认知过程 关键术语 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主要是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能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个固定比例对不同感觉是不同的,用K表示,通常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具有两种基本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注意的起伏:注意短时间内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试题解析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 、填空 1、人的活动可以分为 个体心理 和 社会心理 两个方面。 2、 个体心理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 和个性心理 。 3、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4、机能主义是由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 立的。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6、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 描述和测量 、解释和 说明 、预测和控制 。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 确定研 究对象、界定概念及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 结果并作出推论 。 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实验法 。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行为还包 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二、选择题 詹姆斯 在20世纪初创 马斯洛和罗杰斯

1、构造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是(B )。 A观察法B测量法C调查法D内省法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铁钦纳B詹姆斯C华生D弗洛伊德 3、认为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格式塔学派 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实验法 5、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实验法 三、多选题 1、人的意识活动包括(ABCD )。 A对外部事物的觉知B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C对自身的觉知D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差异 3、心理过程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有()。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绪 4、下列属于社会心理研究范畴的是(ABCD )。 A人际关系B个体社会化C团体的动力与特征D人际互动 5、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C )。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doc

0矗絆範乂孳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学院名称(盖章):心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5日

《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FI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而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 3.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 ) 个案法 (四)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3.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屮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

公共心理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质: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 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3、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 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以对缺乏的感受体现出来。 4、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原因。具体说,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 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二、填空 1、在心理学历史上,一般把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 度学习。 3.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4、个性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结构成分。 5、注意是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从信息加工理论观点看记忆包括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 提取三个基本环节。 7、_定势_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8、注意的品质主要注意的稳定性、__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___注意的转移。 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脊髓_ 和___脑___两部分。 10、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月儿弯弯照九洲”说明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2、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 13、班杜拉将期待分为两种:一种结果期待,另一种是效能期待。 14、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 度学习。 15、注意的品质主要注意的稳定性、__注意的广度_、___注意的分配___、注意的转移。 三、选择题 1.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很酸,这是()。 A.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后效 D.感觉的相互作用2.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最重要的方法是()。 A.进行复述 B.加大记忆组块 C.把记忆单元化小 D.避免干扰 3.做文字校对工作的人,有时难以发现句中的个别漏字或别字。这符合知觉的()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库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映的是感觉的哪种规律…………………………()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 、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看到绿色使人感到凉爽,这一现象被称为……() A、对比 B、联觉 C、适应 D、后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 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5、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6、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时,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慢慢地才能看清,这时 人的感觉的()的例子。 A.对比 B.明适应 C.暗适应 D.疲劳 7、下列哪一项不是需要的特征………………………………………………………() A、集中性 B、对象性 C、动力性 D、社会性 8、甜甜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现象的…………………………………() A、对比 B、联觉 C、适应 D、后像 9、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有时人们觉知月亮在云中穿行,好象云彩没动似的,这是… () A、真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诱导运动 D、自主运动 10、欢乐嫌时短,寂寞夜更长,这现象属于……………………………………………() A、运动错觉 B、图形错觉 C、时间错觉 D、空间错觉 1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2.刚刚能感觉到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是………………………………………()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13、煤不管多强的光照射它,我们也认为它是黑的;粉笔在黄昏时看也是白的,说明知 觉具有…()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4、上课时,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这种活动中体现了的注意品质的………………()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15、“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反映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集中性 D、指向性 16、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17、“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属于………………………………………()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8、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苹果很甜,这是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