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汾市规划2001-2020

临汾市规划2001-2020

临汾市规划2001-2020
临汾市规划2001-2020

临汾市规划2001-2020

第一章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区域位置

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

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

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代地貌的基础。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

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

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主要河流流向大体上与两侧山脉走向一致,山脉的脊线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6.自然资源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3万km2,其中耕地面积5308.87km2,素有“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不仅矿种多,分布广,且开采历史悠久。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其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二位,矿产潜在价值量居全省之首。尤其铁矿是临汾市重要的矿产资源,其富矿比例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市域境内植物资源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市之一,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三种,

其中褐马鸡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0年底,临汾市GDP达170.33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11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在全省11个地市中分别位居第3、4、4、5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115.2%。在中西部地区18个省、自治区219地市中,临汾市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分别位居第78、131、75位。

临汾市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三次产业比例为13.1:52.1:34.8;工业以煤炭、焦化、冶金、铸造、建材、纺织、机械为支柱,重型化特征明显,轻重比为1:9。

市域地形呈两山夹盆地分布的“凹”字形态,煤、铁等矿产蕴藏丰富。区域内地域差异明显,中部南同蒲、大运沿线为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密集地带,17县市(区)中平川7县市GDP 占79.9%,东西两山则贫困落后。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总人口395.03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1.27%。其中城镇人口106.15万人,城镇化水平26.87%。中心城市

——临汾市市区城市驻地人口31.6万人。

[Page]

三、历史沿革

临汾市位于晋南北部,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尧都平阳”的历史传说。“丁村遗址”的发现更有力地证明了临汾从远古时代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春秋时期,晋国初定都于翼城,韩国定都于平阳。秦至唐,临汾为郡的所在地,宋、金、元、明、清临汾均为府或路的所在地。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后,初设市,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1950年1月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专署驻临汾)。1971年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1978年改为临汾行政公署,全区辖17县市。

2000年8月撤销临汾行政公署,设立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二市十四县。

第二章规划回顾与规划背景

一、规划回顾

1958年,临汾县首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贡献是搭起了城市的道路骨架。1960年,对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1971年设市建制后,于1973年至1976年曾多次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但因客观原因都半途而废。1981年,由临汾市建委和同济大学规划工作组编制新一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由临汾市建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对总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上报审批。1992年,市政府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完善。

(一)一九八一年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及评价

1.原规划简介

(1)城市存在问题分析

规划对当时城市存在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①城市东西向架子较长,予留用地多且不规整,工业布局不够紧凑。尤其污染大的工业较分散,不能集中进行污染治理,同类的工业又无法进行协作生产。仓库数目众多,内容重复,

地、市、县三级自成体系,部分特殊仓库混杂于工厂、居住用地之中。

②城市用地过大,用地比例失调。工业用地人均38m2,居住生活用地人均47.6m2,而公共绿地人均仅1.6m2,道路广场人均7.04m2。

③城市道路功能不明确;城市道路负荷不均,主要交通干道的线型和路面质量差,机动车道窄;铁路干线分割城市;城市交通管理不善。

④住宅建设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公建分布不均匀,项目不全,标准低。

⑤水源开采过量,环境污染严重。

(2)规划方案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规划根据临汾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物产、工业发展状况和人口规模,确定城市性质为:“临汾市是临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机械、冶金、纺织工业为主的小型工业城市。”此次规划重点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规划控制区分为汾河以东和汾河以西两片,控制区面积为170km2。河东为城市中心,河西为工矿企业和水源地。

②规划预测1990年市区人口为15万人,用地规模为18km2,2000年市区人口为18万人,用地规模为22km2。

③确定中心城市用地向东发展,以同蒲铁路为界,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主要为生活居住、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用地。东部主要为冶金、纺织、造纸等大中型工厂企业。

④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网的布局形式,形成道路骨架。规划中调整道路为分类分级的布置,开辟贯通南北的货运交通干道和联系东西的生活性干道。

⑤城市南部工业区有待进一步发展,只要条件成熟,机场应予以搬迁。

2.评述

此次规划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诸多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符合临汾市当时的发展需求,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很多问题已经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首先,从城市发展方向看,确定中心城市向东发展,并将东部定位为以冶金、纺织、造纸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区。这在当时河西已分布了众多的工矿企业,靠近大运路,运输方便,且不穿行市区,更易于建设的条件下是值得商榷的;其次,保留并发展城南工业区,使城市核心处于工业区的包围之中,对城市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从长远来看,也不符合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第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机场截至目前仍未搬迁,而且在可见的未来机场的搬迁也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Page]

从目前实施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1)仍有部分大型仓库位于旧城居住区内,造成不同程度的扬尘污染和交通组织上的困难。

(2)公建设施,尤其是商业金融用地度高集中于鼓楼南北街、平阳路和解放路中段两侧。

(3)住宅开发建设仍以分散的单位自发建设为主,成片的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开发建设规模仍很小。

(4)城市道路系统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车行道断面窄,交通管理欠合理,造成了交通较为混乱、拥挤。由于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市中心,进出车流量较大,使部分道路负荷过重。(5)缺乏城市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城内生活垃圾全部堆放于汾河滩地上,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质影响较大。

(6)铁路和临钢厂区周边缺乏防护林带,汾河、涝氵巨河沿岸缺乏生态防护绿地。

(7)旧城改造忽视公众利益,而过于顾及开发商的利益,严重破坏了旧城环境和旧城特色,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缺乏相应的地方法规和具体措施。

(8)对城中村的改建力度不大,且缺乏具体措施,不利于改善城市景观和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城中村在城市中是规划建设的集中难点问题。

划中提出的步行商业街尽管在基础设施上具备一定的条件,但缺乏相应的交通组织,也有超前之嫌。

(4)城市用地:用地比例失调,居住用地比例过高,土地利用率低,绿化用地少,环境绿化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有待加强。

(5)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在不明确机场何时搬迁的前提下,城市向南发展是不可取的。将滨河地段开发成居住区是值得商榷的。

(6)对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和自然地形地貌特色重视不够,城市特色不突出。

综观历次规划,均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符合城市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规划预测和实施力度之不足,使城市在一些历史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的同时,又暴露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二、规划背景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0)98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撤地建市后认真搞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临汾地区在撤地设市后,这一行政体制的改变,为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更好地协调城镇的发展,完善城市结构和创建良好的生态体系创造了条件。

?1992年的临汾市(县级市)的总体规划已经到期。面向二十一世纪,大临汾市的建设方向何去何从是临汾市委、市政府和临汾市人民所关心的焦点。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倾斜,国内外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临汾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些都必将促进临汾的发展。

?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的发展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城市密集区的出现已成为现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现象,一河两路城市带的发展,需要临汾市在更大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职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今后20年内,临汾市城市人口规模将突破50万人,现状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已不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城市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建设来看,保护城市特色,理顺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解决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第三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及规划重点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

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8号文);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7.《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

8.《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0年);

9.《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2—2000)

二、规划原则[Page]

1.区域性原则

从区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促进市域城

镇体系的协调发展。

2.动态性原则

规划放眼未来,充分考虑临汾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尊重城市建设动态性的原则,使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保持规划的弹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整体和综合的观念,注重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临汾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5.有序健康发展原则

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6、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1.促进市域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

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导效应、组织效应和集聚效应,实施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战略,逐步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原则、城镇化推进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城镇化质量。

2.确定

(二)一九八五年调整规划(1985—1990)及评价

1.原规划简介

规划方案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1985年调整规划基于临汾的实际情况,对上版近期建设发展进行了调整。

①以南同蒲铁路和汾河为界,把市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铁路东为旧工业区,汾河西为新工业区,中部为政治、文化生活、商业贸易和科技区,简称为“三块一体”。三个区功能各异,自然划分,为编制和实施分区规划的理想前景。

②河西工业区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及交通运输情况,结合现有厂矿企业,分三片布置,以污染工业为主。

③发挥城市绿化特点,增设公共绿地,改进道路绿化布局,使临汾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花果城。同时,针对河西工业区污染源较多的具体情况,重点搞好防护隔离林带

划中提出的步行商业街尽管在基础设施上具备一定的条件,但缺乏相应的交通组织,也有超前之嫌。

(4)城市用地:用地比例失调,居住用地比例过高,土地利用率低,绿化用地少,环境绿化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有待加强。

(5)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在不明确机场何时搬迁的前提下,城市向南发展是不可取的。将滨河地段开发成居住区是值得商榷的。

(6)对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和自然地形地貌特色重视不够,城市特色不突出。

综观历次规划,均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符合城市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规划预测和实施力度之不足,使城市在一些历史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的同时,又暴露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二、规划背景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0)98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撤地建市后认真搞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临汾地区在撤地设市后,这一行政体制的改变,为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更好地协调城镇的发展,完善城市结构和创建良好的生态体系创造了条件。

?1992年的临汾市(县级市)的总体规划已经到期。面向二十一世纪,大临汾市的建设方向何去何从是临汾市委、市政府和临汾市人民所关心的焦点。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倾斜,国内外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临汾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些都必将促进临汾的发展。

?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的发展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城市密集区的出现已成为现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现象,一河两路城市带的发展,需要临汾市在更大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职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今后20年内,临汾市城市人口规模将突破50万人,现状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已不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城市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建设来看,保护城市特色,理顺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解决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等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第三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及规划重点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

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8号文);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7.《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

8.《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0年);

9.《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2—2000)

二、规划原则[Page]

1.区域性原则

从区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

2.动态性原则

规划放眼未来,充分考虑临汾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尊重城市建设动态性的原则,使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保持规划的弹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整体和综合的观念,注重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临汾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5.有序健康发展原则

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6、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1.促进市域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

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导效应、组织效应和集聚效应,实施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战略,逐步加快全市城镇化进程。遵循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原则、城镇化推进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城镇化质量。

2.确定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解答题 (共2题;共19分) 1. (8分) (2020七下·宁波期中) 古诗词填空。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 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中的风花雪月皆是诗人描绘的对象,请写出连续两句带“雪”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 2. (11分) (2017九上·南平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这学期,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语文之旅,我们在北国(甲)惟余莽莽的雪景,在静谧的深夜qīng听星星变奏曲,在傅雷的家中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在雨果的故乡欣赏伏尔泰ruì智的微笑……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彩的风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qīng ruì 静谧舐犊________听________智 (2)在语段“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A . 领略 B . 寻找 C . 瞻仰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3. (12分)(2020·安徽模拟) 校社团开展“奋斗有我,为梦发声”系列比赛活动。请你参与。 (1)文学社举办《校园诗词大会》比赛,你抽到了下面的题目,请按要求答题。 ①请根据下面的图画答出三句宋词。 ②请根据以下线索答出两句唐诗。 A.诗句中有一位风流多智的才子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临汾城镇体系规划-文本101027

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8) 第四章城乡人居空间发展规划 (10)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3)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15) 第七章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规划 (22) 第九章空间管制规划 (25) 第十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城镇密集区协调发展 (29) 第十二章重点城镇建设引导 (41) 第十三章实施政策与行动建议 (43) 第十四章附则 (4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修编背景与目的 为落实国务院和山西省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资源 型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利用新的 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 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促进临汾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编制《临汾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 第2条指导思想 对接省域城镇体系布局,依据临汾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对市 域发展空间格局进行整体性重构,促进人口、经济要素和各项设施的 合理分布。将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做为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枢纽,整合 重组资源型企业,大力调整资源型工业的空间布局,推动循环经济和 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平川主要城镇集聚,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3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第4条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5)《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 (6)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 1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19-2020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19-2020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能用于酿酒的是() A. 酵母菌 B. 青霉 C. 曲霉 D. 根瘤菌 2.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 细菌和真菌都进行孢子生殖 B. 细菌为分裂生殖,真菌主要为孢子生殖 C. 细菌和真菌都进行分裂生殖 D. 细菌为孢子生殖,真菌主要为分裂生殖 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蝴蝶和蜻蜓的() 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 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①保护生物的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建立自然保护区④保护濒危物种. A. ③ B. ④ C. ①② D. ①③ 5.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 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吸收作用; D. 呼吸作用。 6.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是由两类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的联合体,这两类生物分别是 A. 细菌和藻类 B. 根瘤菌和真菌 C. 细菌和真菌 D. 真菌和藻类 7.当我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收缩和舒张状态时,表现出来的动作是() A. 屈膝 B. 伸膝 C. 曲肘 D. 伸肘 8.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岳麓山的管理人员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避免发生松毛虫 虫害,这体现了动物具有() A. 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B. 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C. 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 9.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成形的细胞核 10.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关于临汾规划三街的技术要求

关于临汾规划三街综合管廊工程 燃气管线建设的技术要求 根据综合管廊工程燃气部门与设计单位沟通的要求,结合规范与规划并考虑后期用户发展、燃气管网安全运营、维护、检修等功能要求,为配合山综合管廊工程主体结构建设,提出技术要求如下: 一、支线预留洞口要求: 1、G309国道、规划六路、2个景观大道、规划十二路预留DN400支线; 2、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规划三路、纬八路、规划五路、规划六北一路、规划七北路、规划七路、站前北路、站北路(原站前路)、站南路(原规划八路)、规划八南路、规划十一路、规划十路预留DN200支线; 3、规划四路、规划九路预留DN300支线; 4、支线预留均考虑设置阀井(内设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紧急切断阀);具体位置详见燃气管线专业施工图。 二、支墩设置要求: 1、管廊土建主体建设时燃气主线支墩设置以150米一个固定支墩设置,以方形补偿器为中心主管道支墩间距左右空3米,其余按照9米均匀设置(见大样图),燃气管道现场安装时燃气施工单位可根据燃气专业施工图增加支墩或相应的固定措施; 2、支墩做法详见燃气管线专业施工图中的支墩大样图; 3、管廊的起点和终点支墩推力为10吨,其余所有支墩推力为6

吨 三、阀井设置要求: 1、燃气阀井长x宽x高=4.8米x3.3米x2.4米; 2、阀井均应考虑防水,通风功能,且阀井考虑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 3、管廊监控中心应考虑阀井的远传控制功能接口; 4、管廊每2公里处设一个分段阀井; 不采用规划道路支线处阀井; 5、阀井做法详见燃气管线专业施工图中的阀井做法大样图。 四、其他要求: 1、燃气管道穿过舱内防火隔墙设置套管,燃气舱内防火隔墙应预埋套管; 2、主线套管公称管径为DN600;套管采用无缝钢管且采用3层PE 加强级防腐; 3、燃气进、出管廊管道预留孔洞应考虑燃气管道防腐层厚度(燃气管防腐为3层PE加强级防腐),且应考虑防水、防差异沉降功能。 4、燃气舱内地面因采用防火花材质的地面。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燃气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10月10日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临汾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临汾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临汾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临汾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临汾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临汾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临汾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临汾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山西省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山西省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 版

前言 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粮食播种面积,谷物播种面积,谷子播种面积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 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真 实状况,趋势、规律,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临汾尧都区谷子播种面积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临汾尧都区粮食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3) 一、临汾尧都区粮食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3) 三、临汾尧都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统计 (3) 四、临汾尧都区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临汾尧都区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临汾尧都区粮食播种面积同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临汾尧都区谷物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7) 一、临汾尧都区谷物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谷物播种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临汾尧都区谷物播种面积占全省谷物播种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临汾尧都区谷物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临汾尧都区谷物播种面积(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谷物播种面积(2017-2019)统计分析 (9)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 访问次数:8028 字号:[ 大中小 ] 2014-09-25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定贵阳市城市性质 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 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加强城乡统筹,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1.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产业、用地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2.城乡统筹策略 (1)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城乡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加快建立面向“三农”、适当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城市经济、科教、文化、卫生、人才等资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2)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针对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

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近郊镇带动边远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优质、高效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福利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由“众星捧月”调整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突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将金阳新区与老城、小河等区域连片发展,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公里(若以国土口径统计,建设用地289.8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320万。 (1)一城(主城):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主城建设用地约204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37万。 (2)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3)多组团:顺应城市自然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天组团。主城周边组团建设用地约9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83万。

临汾市规划三街道路工程运营与维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临汾市规划三街道路工程 运营与维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临汾市规划三街道路工程(以下简称“规划三街”)运营与维护,提高临汾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化发展质量,全生命周期有效监督、监控规划三街运营与维护绩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临汾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临汾市规划三街道路工程运营、维护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临汾市规划三街道路工程运营维护各参与方的定义 (一)甲方:临汾市市政公用局,为本项目实施机构,负责本项目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二)乙方:XX公司,是为运营、维护和移交本项目而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XX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由临汾市市政府授权临汾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政府出资方)与中标的社会资本方共同组建项目公司。 (三)运营维护承包商:项目公司在报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后,按照甲方事先书面认可的遴选方式、资格条件等选

择的专业临汾市规划三街道路工程运营单位,负责本项目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第二章运营与维护绩效考核 第四条基本规定 (一)市政道路的养护应包括道路设施巡查、养护工程和档案资料。道路设施应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路基、分隔带、各种设施井、路灯、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牌、标线及其它附属设施。 (二)市政道路的养护、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道路的养护维修作业应以机械化施工为主。 2. 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部门应备有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及设备。 3. 市政道路上的防眩、防撞、隔离、诱导等设施出现破损、缺失应立即维修、补齐。 (三)市政道路的养护应按养护里程配备养护设备、检测设备及专业养护技术人员。 (四)市政道路养护单位应建立养护技术档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市政道路应以每条道路为单位建立档案。 2.养护技术档案应包括道路的基本技术数据,各类施工技术文件,巡检、年检的检测资料和图片等。 第五条路基养护工作标准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f15049284.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6f15049284.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f15049284.html,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6f15049284.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尧都区来历

尧都区来历编辑词条发表评论(0) 临汾市尧都区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中部,地处临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临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黄河、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向称晋南重镇,现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地名由来 从临汾市尧都区西南行约25公里,就可以看到群峰叠起的神话胜境姑射山。姑射山自古即为著名的道教圣地,早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就描述过这里的神仙,说姑射山中有神人,肌肤如冰雪,神态如处女,不吃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南岸有座古城邑,以在平水之阳,故名“平阳”。 平阳是山西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的古文献中就有“尧都平阳”的说法。尧的传说应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华夏民族文化的产物,到春秋末,儒家又以尧为上古圣王和理想人格的楷模。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尧的美德和功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始祖。 目前,尧都区有关尧的古迹除了大家熟知的尧庙外,还有位于郭行乡的古帝尧陵。尧庙南边的伊村传为尧初生时所寄“伊长儒之家”。村西土丘上存有“帝尧茅茨土阶”碑,这是根据古籍记载有关陶的故事镌立的。相传尧当年住在茅草搭建的宫廷中,在宫前的土阶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草,这种草每月初一开始生长一个豆荚,到月半长出15个,从十六以后又每天落一个豆荚,到月底落完。如是小月29天,那么就只剩一个豆荚焦枯而不落。尧就据此发明了月历和纪年。 在尧都区东还有个村庄叫康庄,也叫康衢庄。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见小孩子们在唱《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兴,于是“召舜,禅以天下”。 在康庄村边还有“击壤台”遗址。原有大碑刻“击壤处”三大字,另有一碑刻《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为颂扬尧时天下太平,壤父击壤于道中的历史故事而建的纪念地。 “尧都平阳”的传说和这里丰厚的尧文化资源,成为今天“尧都区”命名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平阳一带是晋国公族羊舌氏的封地。但随着新兴私家贵族的兴起,代表没落宫室势力的羊舌公族走向衰亡。西汉仍置平阳县,县治在今尧都区金殿镇。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都,郡治在平阳县。晋永嘉三年(309年),汉王刘渊特将国都从蒲子县迁至平阳,并重筑陶唐金城,意在以帝尧自我标榜。这年友人在附近的汾河中得到一方玉玺,刘渊认为是河献祥瑞,故改元“河瑞”。317年2月,石勒攻破平阳,纵火焚其宫室,刘汉都城顿成灰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平阳县治移驻白马城,即今临汾市区。

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0年8月整理).pdf

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贵阳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除农村个人建房、市区私房修建和临时建设按有关规定执行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 第六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的规定执行,分区规划未覆盖的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建设项目,必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七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附表(一)《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八条附表(一)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容积率和密度指标,按有关专业法规、规范执行。 第九条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独立工矿区和建制镇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照附表(一)中心环路以外的指标执行。 第十条市中心区临商业干道的建设项目,能为社会提供使用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公共停车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增加的建筑面积按下表控制。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的25%? 炎魑趴占涞牟蛔几淖魉鳎坏迷黾咏ㄖ铩? ━━━━━━━━┯━━━━━━━━━━━━━━ 容积率控制指标│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 │增加的建筑面积(M▲) ━━━━━━━━┿━━━━━━━━━━━━━━ 小于3 │2 大于等于3小于5│3 大于等于5小于7│4 大于等于7小于8│5 ━━━━━━━━┷━━━━━━━━━━━━━━ 第十一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一)中公共建筑的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换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10%,或只有底层为商业? 虬旃淖酆献≌醋≌婊扑悖ㄖ莼拾锤奖恚ㄒ唬┲凶≌闹副曛葱小? 第十二条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高出地面标高1.5米以下的半地下室、层高在2.2米以下一面临空的半地下室、层高不大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控制室、屋顶装饰性建筑物以及底层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架空层,其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三条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中高层以下条式居住建筑的间距规定如下: (一)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 在中心环路以内南北朝向0度-30度范围内,以南侧及东南侧的建筑高度计算,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为1∶0.9;等于或大于30度的,以东侧或东南侧的建筑高度计算,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为1∶0.8。在中心环路以外,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为1∶1.0。 (二)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山墙面对纵墙面,山墙不得开窗不得挑阳台,进深不得大于10.5米,建筑间距不得小于8米;进深大于10.5米时,其间距不得小于10米,最大进深不大于12米。临山墙开间不得双侧设置阳台,阳台进深不大于1.5米,阳台设置不大于1/2建筑面宽。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1、当两幢居住建筑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时,按开窗面对开窗面的间距要求,在中心环路以内,两建筑中心间距不小于1∶0.9,中心环路以外,间距不小于1∶1.0,最窄处不小于15米。 2、当两幢居住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45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3米。 3、当两幢居住建筑的夹角等于或大小45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0米。 (四)当建筑布置利用南向、东向或南偏东、南偏西30度以内的坡地高差时,视利用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对间距折减,折减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低层建筑开窗面间距不少于8米。 第十五条中高层以下居住建筑山墙与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6.5米,山墙不得开窗和挑阳台。 第十六条点式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的间距,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高层建筑(含高层居住建筑)与中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除符合日照、采光、消防和视线干扰及省制定的间距规定以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住宅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小于5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不得小于24米,面宽大于5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控制,但最小间距不于24米。 (二)住宅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建筑与东(西)侧住宅的间距不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25倍,并不得小于20米。 (三)高层条式建筑的短边或山墙面与中高层以下住宅山墙面间距不得小于9米,高层点式建筑与中高层的住宅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3米。 (四)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四条执行。 第十八条两幢高层建筑之间的正面间距,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25倍,并不得小于24米;东西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东侧建筑高度的0.20倍,并不得小于20米。 第十九条中高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内天井平面尺寸不小于3.3米×3.3米。 第二十条非住宅建筑的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一条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章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二条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第二十三条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一半或按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4米和满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