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

道德

道德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也是道的体现,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叶千华《心灵夜语》中提到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

对于一个学生,对待社会上的一些有不好的现象极为反感,前几年报纸上还登过“摔倒老人,能不能扶”这一类的社会不好的现象。这类现象还有更加严重的—小广告。对于小广告我是十分厌恶的。每当看见宣传栏、天桥栏杆上的小广告我会主动将它私下来,然后堆积起来放在一起扔进标有可回收的垃圾桶里。对于贴小广告的,我会选择不上前制止他。因为我还是个中学生若和一个大人吵起来多多少少会吃点亏。所以我会选择在他后面撕广告,在不同的地方贴小广告的人很多,但是撕小广告的人却很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像我们撕广告一样让我们共同保护我的社会、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有道德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作为一名道德之星,我不但要以身作则,更应该动员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都来认识了解道德,遵守道德,做一个有道德、讲文明的公民!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 道德: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 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 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道德 道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怎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德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 1.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2.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3.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4.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常 仁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 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 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诲是要吃亏的。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 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第一位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 正方一辩在陈词确立了这么几点: 1、确立了核心概念: 温饱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进一步将温饱明确为最低生命线,也就是生存。 2、通过对道德自身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两个方面进一步对必要性进行论证:温饱是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御线:仁人志士之所以讲道德就是为了服务于让天下人实现温饱的这个目的。 4、特别提出的是,正方一辩对温饱和谈道德二者的时间关系还是提出了明确的解释: 因为温饱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谈道德,所以二者的产生是先后条件关系,并且先满足的温饱对后来产生的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反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 反方一辩在陈词中则明确了这么几点: 1、将核心概念温饱定性为:贫困,并不等同于生存线,比生存线的物质条件更高一点,将此与正方的生存严格区分开来。 2、提出了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有理性的人,当然了,这个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这个人是贫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胁的。 3、既然温饱不是生存,那么尽管身处贫困,却无性命之忧,自然温饱和谈道德的关系不是先后条件关系,温饱也够不成对谈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温饱与谈道德二者是可以并存的关系,在贫困的情况下可以谈道德,正方借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请对方提出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当然了,关键还是对温饱这个概念的不同阐释。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在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这很可笑.这是一个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饱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社会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不对他进行教育,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过失就不是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要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方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是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很是有目共睹.这些成绩都是在中国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孙学军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学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道德的一般本质

道德的一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

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密尔认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于乃是追求快乐的工具。而公道与否的外在标准则是功利。人们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往往是人的自由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别得到他应得的东西,或者一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得的东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为恰好反过来:留重别人的自由和财权,获得自己应得的一份,守约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为必需,还在于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制订契约。社会生活关系决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确保这种关系。只有无损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证。 那么,既然人人追求快乐,道德的普遍约束力又从何而来呢?这要靠理性的利害权衡,靠人类以往的全部经验。——这是密尔的所谓“联想原理”。“人类由经验知道各种行为的趋势;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并一切道德上规律都是依据于这种经验的。”通过以经验为依据的理性权衡,我们就能知道获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这个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道德归根到底不过是对最好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和规定。我不说谎,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比说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我不偷窃,因为我知道,偷窃是要受到惩罚的,况且我也有自己的财产要保护;我反对某些个入侵害公氮因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总之,目的论使我知道我该追求什么,理性让我知道我该怎样追求,由此产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

关于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与发展

关于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与发展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偏低(一)教师方面一是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不重视,认为它们是副科骗骗学生而已,随便或没有备课。二是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所体现的新理念没能完全把握,无法理解课本编者的编写意图,认为课本内容简单(图多字少)无法理解,无从入手,不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三是学科教师学历偏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科的科任教师大多是中专学历,缺乏对新时期儿童心理特点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规律的研究,无法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学效果不理想。(二)学科教学方面一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上,没有正确的上课模式,无法掌控正常教学秩序,教师经常通过大吼大叫或发脾气,甚至体罚学生来控制课堂。二是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缺乏层次,学生接受效果不理想。三是不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学科教学方式陈旧,上课形式简单,学生的活动不是太少就是太多,“满堂跑”和“满堂灌”现象严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形式上的“知道吗?”“知道!”“对不对?”“对!”等表面对话。四是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知识,教学语言平淡无力,学生听课没精神,学科教师上课也没激情。(三)学科地位和教师队伍课程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无或极少。除极少部分重点小学外,不设专门教师,由语文课教师或班主任兼任甚至空设。二、产生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第一,开设课程时间短,各项工作仍处于探索之中,没有相应的经验积累和教育研究成果可以借鉴。第二,现行人事编制不利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根据政策,近20个学生配备一位教师,就我们学校来说,一所四百多人的学校最多十几个教师,以30人一班计算,共有十几个班,一个班平均不到两个教师,加上语文、数学是公认主科,不可重叠,于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甚至在农村小学点上小学实行的是一人包班制。如此一来,估计没人会有时间去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了。第三,现今小学教师大部分是中专及大专,极少数是本科以上学历,而且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以上学历者大都不是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更没有相应学科教育专业毕业生,而是近于就业压力由非师或中学教育专业转投而来,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四,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数英学科本位思想严重。不但学校社会不重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就连学生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自己都没有转变观念,从而直接导致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缺乏激情和进取心。第五,学科地位和经济地位、社会待遇较低。对社会甚至对其他学科教师缺乏吸引力和维持力,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流动性大:调年级、调学科、年年调、时常调,以致该课程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经常中断,不能深入。三、促进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措施(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形势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迫切要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如何,既体现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又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深远的影响。少年儿童可塑性强,富于上进,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将后初中,乃至高中、大学教育阶段所不能代替的,少年时期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往往会伴随一生。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而且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首先是校长,我们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小学校长在学校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这一职责要求校长应当成为学校领导班子中团结合作,治校育人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学校中学生听从老师,老师服从校长,要落实教育法规、方针、政策,协同当地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办好学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德育放在首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校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积极倡导和开展德育工作。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针对间题.结合本地实际,做到有的放矢,不走过场,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真正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所以,作为校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校本教研管理。2、进行相关人事调整,并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素质道德名言警句

素质道德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素质道德名言警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10、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11、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12、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13、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14、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1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

难。 16、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1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8、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1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21、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3、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24、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25、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 2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2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8、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29、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3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道德对于现代企业文化文化的影响

道德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用人都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凡是有才华的人,大多数都具备良好的道德。德是帅,是核心。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绝对不会拥有众多的客户,拥有成功伟业。 一个没有道德统帅的企业文化,是行尸走肉,没有凝聚力,迟早会分崩离析。 道德,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道德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勤奋、敬业、忠诚是现代企业员工的道德要求。在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内容。苦干、勤奋、主动、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同情、理解、谦虚、感恩、诚实、热忱、坚韧。 谦虚使人进步,一个谦虚的人,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能获得他的教诲。在一个企业里,谦虚的员工,会主动向同事请教,向老板讨教。对待老板的批评,他会心平气和地接受,并乐于接受领导的批评,同事的意见。他会进步得的很快。 一个忠诚的人,有患难与共的朋友,也会有荣辱与共的老板。员工对老板忠诚,可以增强老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以增强集体的意识,使公司兴旺发达。 “追求尽善尽美”值得作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格言。一个企业追求尽善尽美,就会创出品牌,获得荣誉,发展壮大。由于疏忽、敷衍、偷懒造成的悲剧不胜枚举。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已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这种道德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一个企业的员工都能敬业,这个企业将是生机勃勃的企业。 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贪图安逸将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一个拥有勤奋员工的企业,会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并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企业将获得发展的动力。 海天文化的精神“认真、细心、乐善、感恩”都反映了海天对于员工的期望和要求,具备这八字的海天精神是海天建立现代企业文化,实现自主化管理的精神支柱。它是一种道德要求,是对人的品质要求。认真、细心可以使工作做得趋近尽善尽美。 还有“乐善、感恩”,有些员工不知道感谢同事、领导的帮助,无视他们的友情,结果人际关系不和睦。有一句话“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彼此尊重、理解、感恩的基础上。 海天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海天公司总经理魏双根在总结了多年的经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认真、细心、乐善、感恩”是海天人的道德标准。在这一良好道德的统帅下,相信海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饲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自由辩

马斯洛需求理论 1、按照联合国温饱标准,人均每天收入不足五元就是不温饱,那您觉得他是应该先去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去谈道德? 2、要用五块钱度过一天生活的人,他有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谈道德? 3、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需求的实现是要一个一个来的,先解决最基本的。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没有温饱时,是没有精力思考其他的问题的。 1.94年宁夏固原由于人们吃不饱饭,发生了动乱,但政府没有去跟百姓推行道德,而是先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对方辩友怎么看? 2.2015年安哥拉动乱,人们生活得水深火热,他们喜欢敲诈游客,这里为什么没办法推行道德,谈道德?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府都要优先解决温饱问题,而没办法置温饱于不顾的谈道德。 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1、今天对方辩友试图证明有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什么温饱就不可以是 必要条件呢?难道不能二者都是吗? 2、少吃饭是减肥的必要条件,就因此得证多运动不是了吗?显然不能。请对方 辩友接下来正面论证温饱和谈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 区分有道德与谈道德 天性驱使下的道德 1、人只要做出能体现道德的行为这就是在谈道德吗? 2、帮助他人是有道德行为,今天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下意识地跳水救了一个落水的儿童,这是不是在谈道德? 追问:本能地跳水救人这也是在谈道德吗? 3、今天我尊重生命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在高速路上突然看到一只狗

下意识急转弯,是不是在谈道德? 4、我们不能将天性驱使下做出的个别道德行为与谈道德混同。 外在约束下的有道德 1、喝酒不开车是有道德的行为,如果我今天不酒驾是因为我害怕被关到山上十二天,这是不是在谈道德? 2、不在公共场合抽烟是有道德的行为,但如果我今天不抽是因为这个商场吸烟罚款贰佰元,我是不是在谈道德? ? 3、我们会发现,人在做出一个道德行为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本能,有可能是因为外在约束,所以有道德行为与自觉自愿地践行推广道德的谈道德是不同的概念。 超道德解释 今天对方辩友是给我们举了很多宁愿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都要帮助别人的伟大高尚的例子,但我方已经说明了这些属于超道德,超道德就是指虽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不是普罗大众都能做到的,它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道德范围,所以用超道德的例子并不能证明没温饱也可以谈道德。 谈道德是一种我做我也希望你做,能够被推广的价值。当体现超道德的行为比如见义勇为出现的我们会去赞颂它,但这种价值没有办法普遍推广。就像我们不会去要求体弱的儿童、不健壮的女人有机会就去见义勇为一样。所以说不具有普遍性的超道德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德。 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如果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在大灾大难面前礼让他人,把活下来的机会让给别人,那是不是就没有人能活下来了呢?可见超道德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谈的道德。 对方辩友是否知道我们这个社会弘扬超道德的事迹只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并且它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已,但如果把超道德行为作为一种道德义务的话,这个社会将会不堪重负。 对方辩友,今天我方并不反对超道德的行为,我方同您方一样尊重崇尚这些人和事,但是我们说超道德不属于道德,所以希望今天您方不要再用超道德例子来论证您方立场了。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2)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就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与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与。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与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就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 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就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她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就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就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 道德就是一种实践精神,就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 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 四、道德的基本功能 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一、职业的道德意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原则:为人民服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就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就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就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她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 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就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就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就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3、教育劳动方式与工具的特殊性 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3)教育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4.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 由于人类社会分工与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教师职业道德正就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与形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她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她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三、学习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与历史使命的需要;就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大学精神的概念:就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大学教师就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就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 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她势力的控制与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与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 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与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 其成果的升华。(4)开拓创新精神、就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 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 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 与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学术在本质上必然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就是 学术”。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就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就是指向社会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 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 选择与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与指导意义。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此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 的反映,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 稳定性。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她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 的本质,具有与其她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就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 2、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就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 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原则 依据:教育公正就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就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依法从教原则 依据:依法从教就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与教育人道主义 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与贯彻保证;就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就是教师与学生等各 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就是处理 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 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的态度 等。 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就是核心;心理关系就是重点,法律关系就是条件,人 际关系就是基础。 1、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层次上的差异性 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 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 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教育教学方式云涌不当 缺少必要的沟通 “代沟”与“心理差距”的存在 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就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也就是学校管理活动 的主要对象、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就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友好、平等、信任、自制就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3,对学生 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另 一重要方面。它包括:一就是尊重学生个性,二就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就是 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 2,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的出发点就是爱护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就是一门学问。严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而有理。(2), 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分析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了成员的依赖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教师集 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 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冲突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历史传统与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 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第二节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关心集体 (一)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1)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与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2)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二)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 的具体实现路径(1)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 对待集体的矛盾(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关心教师集 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就是一种真实的集体(2)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 益的实现a,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b,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c,为教 师创造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尊重同事 (一)尊重同事的道德意义(1)尊重同事就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2)尊重同事 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二)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学科的 教师(3)尊重优秀的与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与教育思想的同事(就是办好大学的必 然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式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6)领导与教师 的相互尊重a,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b,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难c,维护领导的威信 领导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事业心、教师的民主权利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的意义: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与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创造性与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促进、 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团结协作的内涵: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行动,学校院系与教研室的团结协作传统,学 校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等。具体地说,要形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又应该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就是处理好教授同一年级以及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二就是处理好从事同一学科与不同学科教学研究 教师之间的关系;三就是处理好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关系;四就是处理好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五就 是处理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高校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维持性团结协作与发展性团结协作 (1)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保持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与气为目标与出发点。 (2)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与出发嗲吧,表现为教师同齐之间为 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与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出当前,“言者无罪,闻者足 戒”,寻求与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在价值取向 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肯定与追求第二种意义上的团结协作 四、有益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1,就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就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 要3,就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 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与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节调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之实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 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社会规范与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这种激励机制大体分两个方面内容:一就是主体的自我激 励二就是客观的外在激励 就内在依据而言,将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设定为规范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就是由道德本然意义上所 具有的抑恶与扬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所要求,所决定的。换言之,就外在保证而言,教师集体道德的实现,既需要 规范机制防范道德之恶,又要求激励机制褒扬道德之恶。 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待教学 的态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教师严谨治学,善于钻研,勤于进取,学识渊博, 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1)教师的业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2)积极的教学 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持(3)“浮躁”之风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做好教学工作就是展现教师的良好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没有工作本领就不能做好工作,没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就不可能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由教师的业务素质所决定。离开了具 体业务,教师道德就失去了载体,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学就会落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第二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