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绍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城市之一,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湿地资源丰富,昔日?烟水无际,鸥鹭翔集?的大泽气象仍可略见一二。镜湖湿地公园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距越城、柯桥各4公里,距袍江3公里。于2005年5月20日经国家建设部批准,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约23468亩,其中水面8064亩,浅滩地15381亩,东西长约3700米,南北宽约5460米。北侧的犭央犭茶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原有面积4.29平方公里,现存面积2.23平方公里,犭央犭茶湖以盛产犭央犭茶鱼出名,极具地方特色,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有历史沉淀深厚的梅山,还是白鹭集聚栖息地;西邻千年古镇东浦镇南部河湖密布,形态丰富,宛如一片片荷叶地飘浮于水面。

一、水之秀美

——犭央犭茶湖

犭央犭茶湖是湿地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是绍兴平原的第一大湖。因湖盛立黄色无鳞有刺之鱼,越人俗称犭央犭茶而得名,亦作黄鱼桑湖、黄鱼柔湖[1],宋史又有更名王公湖[2]之记载。湖略显长方形,原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俗称直七斜八横三里。水内南浅北深,浅域不足1米,深处在2.7米左右(注:绍兴县文物志讲:平均水深1.06米,本报告讲 2.7米,笔者视见,前者不足,后者不

到,故改为浅域不足1米,深处2.7米更确切一些)[3]。现有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是水乡湿地特色浓缩之精华,水阔浮天,云动虚空,山映碧波,鱼游浅底,兼有蓄水、航运、养殖和捕捞多种动物、青墩、帚头、垂钓、耗螺蛳……白日是三三两两的鱼舟,夜晚是星量点点的渔火,谱就渔歌唱晚上一景,傍湖而居者20余村,周边是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湖南面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恰如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故又称?荷叶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风光旖旎。

——犭央犭茶湖避塘[4]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长七华里,建于明崇祯年代,均以大块石板横铺,舟行塘内,可避风涛之险。其工程浩大、功能显著、形制独特,是绍兴石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嘉庆山阴县志》中记载,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捐资人张贤臣(思溪)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客游京邸,经商致富,归乡后,?性喜施舍,汲汲赈济,凡桥梁道路之缺碍行役者、悉筑砌之?,做了大量的好事。他先后捐资银两六千,耗时七年,建成避塘,从此?舟无覆者?,造福乡里,邑人感其德,建祠纪念,岁时致祭,比之为马、汤两公。避塘上有天济、普济、德济、平济、中济5座石桥及一石亭[5],被称为?水上奇观?,是湿地公园内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点。

二、山之幽趣

——梅山[6]

梅山位于镜湖新区中部,湿地公园东侧,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多两汉、六朝古墓,亦偶见越国时期文物。

梅山(4)的得名,来自于汉代隐居此山的一个叫梅福(字子真)的名士。据《越中杂识》记载,梅山之?梅?,历代皆言来自梅福这样一个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习《尚书》、《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王莽专政,福一朝弃家去,人传以为仙。其后有人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今山阴有梅山、梅墅、梅里,皆以福得名。另据《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梅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巫山?。而这巫山,在《越绝书》上就已有记载:?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据史书记载,梅山西南有本觉寺、梅子真泉、适南亭、竹径、茶坞。

——适南亭[7][8]

北宋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建适南亭于梅山之巅,陆游的祖父、北宋名士陆佃撰写了著名的《适南亭记》。南宋时,郡守汪纲重葺整修。明末,祁彪佳所著《越中园亭记》将其列为北区胜景之一。清代以后,此亭渐圯。

——梅子真泉[9]

梅子真泉,亦系纪念梅福而得名。此泉位于山之西南麓,约三尺见方,水质?甘寒澄澈,珠王非玉雪?。《陆放翁全集》中《梅子真泉铭》中有记载。

——本觉寺[10]

位于城北梅山,汉梅福(字子真)隐居之所,故俗称梅山寺。始建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建于梅山之西南坡,早已不存。寺址附近有关帝庙,系清代所建,现存庙屋两进,基本完好,因属清代建

筑现已列为市文物保护点。

三、王宝和酒坊

王宝和酒坊(非酒厂)位于犭央犭茶湖南岸之林头村,是绍兴历史悠久、商誉良好的大型酒坊之一。该酒坊在乾隆年间(1744年)时出资一万两银始建,并在上海小东门开设王宝和酒店,自产自销,营业兴旺。早在清朝时期,东浦双浜和林头两地以酿酒为生,双浜有十八家酒作坊,林头仅王宝和一家。东浦有民谣:?双浜酒坊十八家,不如林头王宝和。灶前灶后都藏酒,栈店糯米十车箩。?描述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兴旺史。王宝和酒坊是上海王宝和酒店的生产基地,目前仍保留完整的作坊原址,实属难能可贵,该酒坊现已列为绍兴县级文保单位。

注释:

[1]陈桥驿主编《浙江古今地各词典》

犭央犭茶湖,与东浦相邻,越人俗呼黄色无鳞有刺之鱼曰犭央犭茶,是湖多出此鱼,故名,亦叫黄鱼桑湖、黄鱼柔湖。《方舆纪要》卷九二:?犭央犭茶湖……周广十余里,俗称黄鱼桑湖。舟楫往来之道也。?属深湖。

[2]《宋史卷四百》

起知湖州,信未涉州縣,據桉部析,敏如流泉。擢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奏免逋官钱十四万、绢七万匹、锦十万五千两、米二千万斗。山阴境有犭央犭茶湖,四环皆田,岁苦潦,信创启斗

门,导停瀦注之海,筑十一坝,化匯浸为上腴。民绘象以祠,更其名曰王公湖。

[3]录自《绍兴县文物志》P103《犭央犭茶湖避塘》

?位于绍兴城西北15公里的央茶湖上,乾隆《绍兴府志》卷十四:央茶湖《万历志》:在府城北十里,约广十余里,又呼黄鱼桑湖,是舟楫往来之道?。央茶是一种黄色无鳞有刺的鱼,因此湖盛产此鱼,故名。湖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2500米,总面积6425亩,平均水深1.06米,最深2.1米,湖的东、西、北三面与数条河湖相通,是绍兴的水路交通要道。

[4]《嘉庆山阴县志》

?犭央犭茶湖塘——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1642)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赀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塘内舟行,既可避风涛之险,兼以捍卫沿湖田囿。邑人感其德,为立祠塘南,岁祀之。?(旧志参考府志)

[5] 录自《绍兴县文物志》P103《犭央犭茶湖避塘》

犭央犭茶湖湖面辽阔,来往船只每遇风浪,常使舟翻人溺。乾隆《绍兴府志》卷十四:?犭央犭茶湖塘,《闸务全书》:犭央犭茶巨湖屡遭履舟之患,崇祯十五年邑人张贤臣捐资六千两,于湖西一带建塘六里,舟行塘内,以避风涛,且沿湖田囿,无免水激岸坍,并筑桥曰‘天济’,往来便之?。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湖周回四十里,傍湖居者二

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从此,舟行塘内,可以避风涛之险,亦免受浪涛激岸,捍卫沿湖田园。厥后,塘有倾圯,子孙即起而修之,以承前志。据犭央犭茶湖避塘北端西侧湖口庙壁间镶嵌的咸丰元年八月吉旦司事公立《捐修塘碑》记载:?道光己酉、庚戌年,连遭大水,塘桥俱坍,吾等重修。自北首湖梢起,至南首中济桥止,共修塘路三百八十四丈。兼修三眼普济桥东西桥堍,又修通济桥一,加扶侧石,并造浪桥四,并接修南塘……?。此后,未见重大修理。塘上共建有石梁桥六座,分别取名为天济、永济、中济、平济、通济、普济。1969年,当地围湖造田时,永济桥被拆除。文革时,除天济、普济桥未改名外,永济、中济、通济分别改名为群建桥、金光桥和朝阳桥。1975年,犭央犭茶湖乡政府对天济桥、朝阳桥及金光桥进行维修。1991年,绍兴县文物部门对塘上石亭按原状作了修缮,并树立永久性石刻标志。1996年县文物部门又恢复了石亭以南塘路八十余米及部分路面石板。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程保护范围,南起林头村北首天济庙旁的天灯下藕池头,北至七里江村平风湾,全长3.5公里,其中南段约2公里,1969年围湖造田时,已改变成为堤岸,北段约1.5公里仍两面临水,破水而筑,保持原状。今塘上有凸起石桥5座,平桥三孔,石亭1座,塘身稍弯,北端弯度较大。其砌筑方法大部分用长约2-2.3米,宽厚

0.3-0.4米的条石实叠砌筑,自下而上逐渐收分。面宽2米多,高1.6-2米左右。塘面上铺有长1.7-2.3米、宽0.95米的石板,石板之间用凹凸榫卯相衔接,下有小石块垫搁,以防松动。南端林头村一段采用条石间丁石叠砌,塘面石板块与塘身宽度基本一致,塘上五座石桥自南而北,依次为天济桥、群建桥、金光桥、普济桥和朝阳桥,形制如下:

天济桥——位于避塘南端西侧,东西走向,平面与塘堤呈丁字形交接。原是三孔石梁桥,文革时被拆毁,后改建成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全长43米,桥面宽2.3米,桥孔净跨27.2米,桥面两侧用水泥扶栏,东西桥堍用条石间丁石砌筑,桥坡上各有踏跺18级和16级,坡两侧各臵拦板三块,间望柱四根。

群建桥——为单孔石梁桥,在避塘中部偏南,南北走向,全长15.1米,桥孔跨径5米,桥两侧金刚墙用条石错缝间丁石砌筑,桥面用三根条石直铺。通面宽2.1米,一侧臵实体拦板一块,另一侧拦板已佚,南北桥坡各有12级。

金光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位于避塘稍北,全长16米,面宽2-12米,桥孔净踌5.05米,拱券呈半圆形,用条石作错缝并列砌筑,两侧桥堍先用四层条石间丁石叠砌,其上再加块石斜砌,石缝间勾出水泥线条,桥面用水泥铺面,两侧各设实体石栏板、石望柱、中央栏板外侧刻?金光桥?三字,楷书,南北桥坡各臵13石级,两旁设垂带。

普济桥——为三孔石梁桥,坐落在避塘北面,东西走向,平面与

塘堤呈?T?形。桥全长27.6米,中孔跨径5.4米,东西两边跨径均为4.3米,桥墩用条石错缝叠砌,桥面用三根条石平铺,通宽1.8米,桥两侧有实体栏板间望柱围护,桥中央栏板外侧阴刻?普济桥?三字。石级桥坡,东西各12级、13级。该桥1992年被船只撞损,同年维修,98年又遭船撞,残破较甚。

朝阳桥——单孔石拱桥,在避塘北面、南北走向,全长20.6米,桥孔净跨5.2米,桥面宽2.1米。两则桥墩先用四层条石间丁石叠砌,其上再用块石斜砌。石缝间勾水泥缝,桥面用水泥,两侧臵实体栏板间石望柱,桥中间栏板外侧阴刻?朝阳桥?三字,石级桥坡,南北分别为18级、19级,两旁设带。

此外,在避塘北端和朝阳桥之间还臵有南北走向平桥三孔,跨径分别为1.9米、3.1米、2.1米。桥墩用长约2-2.3米,宽和厚均为0.3-0.4米条石作?一顺一丁?实砌,桥面架石梁,其中第一孔三根,第二三两孔多为二根,其高低与塘堤相一致,桥面宽1.05米。又在避塘南端群建桥与金光桥之间,建有石亭一座,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3.6米,进深2.8米,屋面硬山造两面落坡,后檐石板墙封顶,前檐石板墙至高0.78米设槛枋,以上为窗口。南北山墙中臵石柱,柱以东石板封砌,柱以西为行人通道。亭内设长条石凳,供行人休息,现尚存二方石刻题记。

[6]巫山《绍兴县文物志》

?越绝书卷八:‘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一统志》:山阴县北十八里,一名梅山。乾隆《绍兴府

志》,‘巫山一名梅山,朱育对濮阳兴曰‘越王翳,逊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薰而出之’。查今梅山,在绍兴城北梅山乡,因四面积水,当地俗称‘浪网山’,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多汉,六朝古墓,亦偶见越国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残片,山西南坡原有金牛洞,能容数人,后开山取石时被毁。?

[7]摘自陈桥驿著《绍兴地方文献考录》适南亭

《嘉庆山阴县志》卷七引《於越新编》云:?适南亭在梅山顶,宋熙宁中,郡守程师孟创,陆佃有记。?撰者,字师农,熙宁三年(1070)进士,山阴人,即陆游祖父,《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8]《四库全书》、《陶山集》卷十一适南亭记

会稽为越之绝,而山川之秀,甲于东南。自晋以来,高旷宏放之士,多居于此。至唐,馀杭始盛,而与越争胜,见元白之称。然杭之习俗华媚,善占形胜,而丹楼翠阁辉映湖山,如画工小屏,细巧易好故四方之宾客,过而览者往往后越。夫越之美,岂至此而穷哉?意者江山之胜虽在,而昔贤往矣。距今千岁,幽深寂寞,殆有郁而不发者也。熙宁十年(1077),给事中程公出守是邦,公,吏师也,所至辄治,故其下车未几,弗出庭户之间,而政成讼清,州以无事。乃与宾客沿鉴湖,上蕺山,以寻将军、秘监之迹,登望稍倦,未惬公意;于是有以梅山胜告公者,盖其地昔子真之所居也。今其少西有里,曰梅市,其事应史,公闻往焉。初届佛刹,横见湖山一面之秀,以为未造佳境也,因至其上望之。是日也,天和景晴,竹茎尚径疏,木叶微合,峰峦如削,间见层出。公曰:?此山之佳处也。?已而北顾,见其烟海

杳冥,风帆隐映,有魁伟绝特之观,而高情爽气,适相值也。夕阳在下,不得已而后去。其山之僧用和者,契公之意,因高构宇,名之曰适南,盖取庄周大鹏图南之义。暇日,以众饮而赏焉。水转挹转清,山转望转碧,而俯仰之间,海气浮楼台,野气堕宫阙,云霞无定,其彩五色,少顷百变,殆词人画史不能写也。于是阖州以为美观,而春时无贵贱皆往。又其风俗洁雅,嬉游皆乘画舫,平湖清浅,晴天浮动,及登是亭,四眺无路,风轻日永,若在蓬莱之上,可谓奇矣。然则所谓余杭者,未必如也。公,苏人也。自其少时已有诗名,咳唾成珠,人以传玩,则摹写物象,道所难言,其在公赋之乎。虽然,公之美志,喜于发扬幽懿,岂特贲一山而已。凡此乡之人,藏道蓄德,晦于耕陇、钓濑、屠市、卜肆、鱼盐之间者,正仰天子仁圣,拔用忠贤,梦想多士,斯可以出矣。庶几托公之翼,搏风云而上哉。(陆佃撰)

[9]《陆放翁全集》上册《梅子真泉铭》

距会稽城东北七里有山,曰梅山。山之麓有泉,曰子真泉。游者或疑焉,智者及道人求笠泽渔父为之铭。铭曰:?梅公之去汉,犹鸱夷子之去越也。变姓名,弃妻子,舟车所通,何所不阅。彼吴市门人偶传之,而作史者因著其说。倘信吴市而疑此山,不几乎执一而废百。梅公之去,如怀安于一方,则是以颈血丹莽之斧钺也。山麓之泉,甘寒澄澈,珠王非玉雪与子徊徘。酌泉饮之,亦足以尽公之高而叹其决也。

[10]《绍兴佛教志》

本觉寺——在城北梅山,汉梅福(字子真)隐居之所,故俗称梅

山寺。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节度经略副使谢无恭舍宅建(初号静明寺)。寺有云峰堂,以宋曾几诗得名,有曾几手书行记;寺后有适南亭,可以望海,北宋熙宁(1068-1077)末知州程师孟(字公辟)建,尚书左丞陆佃作《适南亭记》,又有子真泉。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知府汪纲(字仲举)以其为梅子真故居重加修葺。明万历(1573-1620)间重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又重修。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有寺屋几十间,另有堂、亭、厅等,还有明万历间匾额存寺,50年代仍有佛事活动,60年代中寺废。留存寺屋移作他用。

诗辞部分资料

梅山

元〃戴表元

梅尉功成后,安知不此来?路逢耕者问,山是化人开。樵陇低通海,茶树暖待雷。玄谈亦可隐,不用垦蒿莱。

镜湖

元〃陈孚

镜湖八百里,水光如镜明。偶寻古寺坐,便有清风生。天阔雁一点,山空猿数声。老僧作茗供,笑下孤舟轻。

梅山

元〃于石

梅山如积翠,的白乐手堪捧。遥遥仙人尉,盘盘故时陇。丹泉清可鉴,石乳甘于氵重。。行将解尘缨,于焉滔高踵。

梅子真丹井

清〃王本

佛头浓共晓山青,读尽黄庭一卷经。洗药水常含蜃气,烹茶烟亦带龙腥。时闻地籁潮生浦,曰睹天花雨散汀。不识先生何处去?他年相遇话浮萍。

梅山

明〃陆相

一峰寒影堕江天,花落层崖泣杜鹃。却笑子真原未隐,尚留名姓在山川。

本觉寺

明〃王守仁

春风吹画舫,载酒入青山。

云散晴湖曲,江深绿树湾。

寺晚钟韵急,松高鹤梦闲。

夕阳催暮景,老衲闭柴关。

本觉寺

明〃镏绩

梅福多年寺,停桡试一来。

路缘青嶂入,门对白云开。

野蔓藏千片,山茶荐客杯。

平生耽胜赏,日暮未言归。

梅山

明〃陆相

一峰寒影堕江天,花落层崖泣杜鹃。

却笑子真原未隐,尚留名胜在山川。

游梅山寺

宋〃杨侃

出廓尘路断,登舟鹫岭通。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石磴斑春藓,松门韵晚风。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竹径连茶坞,山亭对药丛。却输湖畔叟,朝夕访支公。

游梅山寺

宋〃释仲林

世读香灯演圣言,再新华构称凭轩。阴阴松色连僧阁,瑟瑟波声入寺门。飞鹭衔鱼离浅濑,残云带雨渡遥村。沃洲相较应相近,树杪啼烟只欠猿。

次程给事游梅山寺

宋〃赵扌卞

上方金碧冠诸峰,知是蓬莱第几宫?画舫去寻湖面阔,危亭登望

海门通。梅仙旧说为真隐,佛子新传倡祖风。我意前春曾遍览,至今来往梦魂中。

游梅山

明〃谢迁

野寺晴钟出远林,仙家遗迹古犹今。断桥对峙清溪曲,小径斜通绿树阴。望入市门劳企想,坐来丹井动豪吟。卜居便欲从兹始,且共山僧话洗心。

梅山

清〃施闰章

遁迹闻吴市,声名占越山。幽寻不惮远,高卧岂知还?海色登峰见,江云入袖闲。唯余炼丹井,积冷照人间。

早春送颜主簿游越东兼谒元中丞

唐〃皎然

轻舸趣不已,东风吹绿萍。

欲看梅市雪,知赏柳家春。

别意倾吴醑,芳声动越人。

山阴三月会,内史得嘉宾。

送李评事游越

唐〃张籍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

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

梅市道中

宋〃张良臣

连雨疏篷不耐关,修眉如失更晴悭。越王故国无人问,艇子穿花自往还。

梅福

元〃张养浩

忠言无路彻宸聪,说服深藏吴市中。只道世间无白雉,岂知天外有冥鸿?

梅山

老尉鸿飞隐市门,千年犹有旧巢痕。陆生于此寓棋局,曾丈时来开酒尊。渺渺帆墙遥见海,冥冥蒲苇不知村。数僧也复投诗杜,零落今无一二府。

夜宿梅山寺

宋〃王遂

山寺逢晚秋,郊原带雨馀。

禾收将有耳,民病化为鱼。

阴沴何当扫?兵氛苦未除。

岂无吴市隐,封事至公车?

梅福

宋〃陆□

及虏鲸鲵世共仇,汉公勋业过伊周。市门洒洞尘埃里,谁与朝廷植委裘。

梅福里

清〃刘文蔚

梅尉寻仙地,青山带若耶。

至今丹灶畔,只见绛桃花。

竹路通烟雨,林亭抱石斜。

殷勤觅遗井,来就野人家。

梅山谒子真先生像

清〃沈炜

子真高隐处,山泊水云滨。

图画开生面,林泉远俗尘。

结龛栖宝相,拾级拜纶巾。

旧社衣冠会,歌追汉腊春。

薄暮舟过梅山访梦赉

清〃王霖

落日放船好,春流泯泯清。

茅斋依橘柚,环堵但柴荆。

宅入先贤传,书从稚子擎。

相看过半百,何得尚浮名?

题适南亭呈程给事二首

宋〃陆佃

子真仙去学乔松,华宇经营得我公。海近蓬瀛全仿佛,山径楼阁半虚空。一千里地檐前月,九万程天座上风。从此鉴中登望好,却应浑胜水晶宫。

参陪初见剪蒿莱,顷刻疏红户牖开。贺老湖光浮枕簟,梅家山色染楼台。翠微已借云根筑,青琐仍供月影来。闻说紫泥追诏近,使星躔次傍三台。

适南亭

宋〃华镇

子真埋照地,千载委榛莽。

知音久未会,遗踪寂谁赏?

华堂始基构,皂盖日来往。

高风邈已远,兹焉竞长想。

送僧住梅山

宋〃韩驹

寺门岑寂知何许?想对千岩万壑开。待得梅山梅子熟,不辞先寄一枝来。

近闻僧说宜黄寺,一道松门夜不关。投老有禾三百把,亦随君去住梅山。

梅山

宋〃刘一止

伊昔市门隐,山今尚姓梅。

危言关社稷,仙迹混蒿莱。

此事谁云者?斯人安在哉?

伤今更怀古,老意独悲哀。

宋〃孙觌

潭潭云幕垂,杪树秋罄发。

飞仙驾青鸾,通籍在金阙。

遥见切云寇,尚想凌波袜。

殷勤小梅花,独照黄昏月。

生绡湿香雾,翠袖卷烟雪。

忽然东风恶,一夜吹石裂。

九日同尤司户舟行梅山

宋〃喻良能

令节逢重九,相携鉴上游。

扁舟浮舴艋,左手把蝤蛑。

红叶明青眼,黄花重白头。

晚来风色好,归棹得夷犹。

寄题梅山

宋〃喻良能

平生满耳说梅山,十里荷花缭绕间。宫女三千颜绰约,绣衣十万彩斓斑。濒江景好图难尽,飞鹭待工语莫删。定约后期穷胜景,不辞和月棹船还。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x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XX年11 月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组成有名的白龟沙洲。北岸绿荫丛掩映着工人疗养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筑依山临水,风格迥异,颇具水乡风味。 (三)自然资源分析 平西湖周围环境绿化面积 大,湖内鱼类品种繁多,根据对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 第二条规划成果…………………………………………………… 第三条规划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五条规划依据…………………………………………………… 第二章旅游发展条件与背景…………………………………………第六条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七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 第八条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 第三章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第九条国内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条入境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一条旅游经济总量与贡献……………………………………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数量与结构…………………………………… 第十三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第十四条绍兴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十五条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十六条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十七条旅游目的地性质与功能定位…………………………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二十条近期发展的预期指标…………………………………… 第五章旅游品牌与产品体系…………………………………………第二十一条旅游目的地主题品牌………………………………… 第二十二条旅游目的地营销口号………………………………… 第二十三条旅游目的地重点支撑品牌…………………………… 第二十四条旅游节事产品开发…………………………………… 第二十五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第六章旅游空间组织与重点旅游区………………………………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镜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镜湖湿地公园 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绍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城市之一,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湿地资源丰富,昔日?烟水无际,鸥鹭翔集?的大泽气象仍可略见一二。镜湖湿地公园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距越城、柯桥各4公里,距袍江3公里。于2005年5月20日经国家建设部批准,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约23468亩,其中水面8064亩,浅滩地15381亩,东西长约3700米,南北宽约5460米。北侧的犭央犭茶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原有面积4.29平方公里,现存面积2.23平方公里,犭央犭茶湖以盛产犭央犭茶鱼出名,极具地方特色,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有历史沉淀深厚的梅山,还是白鹭集聚栖息地;西邻千年古镇东浦镇南部河湖密布,形态丰富,宛如一片片荷叶地飘浮于水面。 一、水之秀美 ——犭央犭茶湖 犭央犭茶湖是湿地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是绍兴平原的第一大湖。因湖盛立黄色无鳞有刺之鱼,越人俗称犭央犭茶而得名,亦作黄鱼桑湖、黄鱼柔湖[1],宋史又有更名王公湖[2]之记载。湖略显长方形,原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俗称直七斜八横三里。水内南浅北深,浅域不足1米,深处在2.7米左右(注:绍兴县文物志讲:平均水深1.06米,本报告讲 2.7米,笔者视见,前者不足,后者不

到,故改为浅域不足1米,深处2.7米更确切一些)[3]。现有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是水乡湿地特色浓缩之精华,水阔浮天,云动虚空,山映碧波,鱼游浅底,兼有蓄水、航运、养殖和捕捞多种动物、青墩、帚头、垂钓、耗螺蛳……白日是三三两两的鱼舟,夜晚是星量点点的渔火,谱就渔歌唱晚上一景,傍湖而居者20余村,周边是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湖南面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恰如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故又称?荷叶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风光旖旎。 ——犭央犭茶湖避塘[4] 犭央犭茶湖避塘全长七华里,建于明崇祯年代,均以大块石板横铺,舟行塘内,可避风涛之险。其工程浩大、功能显著、形制独特,是绍兴石文化中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嘉庆山阴县志》中记载,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辙遭覆溺。捐资人张贤臣(思溪)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客游京邸,经商致富,归乡后,?性喜施舍,汲汲赈济,凡桥梁道路之缺碍行役者、悉筑砌之?,做了大量的好事。他先后捐资银两六千,耗时七年,建成避塘,从此?舟无覆者?,造福乡里,邑人感其德,建祠纪念,岁时致祭,比之为马、汤两公。避塘上有天济、普济、德济、平济、中济5座石桥及一石亭[5],被称为?水上奇观?,是湿地公园内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点。 二、山之幽趣 ——梅山[6] 梅山位于镜湖新区中部,湿地公园东侧,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多两汉、六朝古墓,亦偶见越国时期文物。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课题编号: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少年似乎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家乡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美德,对历史课堂失去信心甚至讨厌历史课堂。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情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们周围的学生对对家乡文化资源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塑造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明确“家乡处处有历史,身边事实有历史”。 一、调研对象及调研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问卷在高一级80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60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39份。二、调查情况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统计: 1.对鄜州文化了解程度和认为有没有必要时,有83%学生认为了解很少和不知道是否要学习家乡文化,13%只了解一般。 2、有81%的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不满意,77%不知道家乡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7%对家乡文化的未来不好说。 3、87%的学生对家乡的文化遗址很少了解。 4、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97%的学生认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对历史课的学习。更加热爱家乡。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大家对富县乡土文化资源还是不了解的,像秦直道,直落战役,开元寺塔,富县熏画,黑陶等文化的了解人15 %左右。 四、本次调查结果呈现的特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1、对学生而言,对我们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及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不多。 2、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有着较高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但更多的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比了解。但在价值和情感上,更多的学生还是略倾向于乡土文化资源。 五、发现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对富县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缺乏了解。

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城镇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色城镇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1〕125号 浙江省绿色城镇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委〔2010〕6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1〕42号)精神,推进城镇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战略为龙头,按照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特色的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规划、建设、管理齐抓并进,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联动,引导、扶持、保障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人居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机制健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城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需要,统筹城镇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以人为本,务实发展。注重完善城镇功能设施,注重改善人居环境,注重优化政府管理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环境优势,充分体现各地自然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促进城镇特色发展。 ——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着力探索建设绿色城镇的新方法新手段,在改革创新中促进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制度全面落实;率先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率先实现供水、供气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城乡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率先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设备体系和标准制度体系;率先建立市县镇三级园林城镇体系,园林城镇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率先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发展体系,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任务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202年),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2000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

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

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绍兴东浦黄酒特色小镇 一、镇域概况 东浦镇位于绍兴市区西郊,地处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中心,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绍兴镜湖湿地公园区域之内,距离高铁站绍兴北站不到5公里,站前大道、杭甬铁路、104国道、杭甬运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古镇核心保护区3平方公里,传统风貌延伸区9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万。 二、东浦古镇主要特点 东浦是如诗如画的水乡。东浦以江南水乡名镇着称。境内湖泊棋布、溇浜密集,着名的犭央犭茶湖、古鉴湖、青甸湖、瓜渚湖如硕大明镜镶嵌在田畴绿野中,鉴湖之水汇聚会稽群山36条溪流,水色澄碧、水质清冽、资源丰富。东浦以河流为骨架,街坊临河,宅第傍水,水、桥、路、埠、建筑等巧妙地融为一体,街随河走,河连桥路,村民沿河而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沿廊,构筑起一道独特的水乡风景线,显示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 东浦是独具魅力的桥乡。境内遍布,共有216座,仅集镇内就有37座。犭央犭茶湖避塘、青甸湖泗龙桥等不少桥梁因为古建筑成了名胜景点。特别是,由于江面开阔,设计独特,桥型壮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绍兴水乡、桥乡的代表作,成为东浦桥梁的一个骄傲。 东浦是闻名于世的酒乡。鉴湖水为酿酒提供了独特水源,东浦因而成为绍兴黄酒的发祥地,素有“醉乡”、“酒国”之誉。自古至今,东浦酒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享誉海内外,手工制作酿酒更是东浦古镇一绝。1915年,云集信记“周清酒”作为的代表,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东浦酿造厂、鉴湖酿造厂生产的“越宫牌”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6)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市**新区湿地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 **市**新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山东省及**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 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 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 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 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 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 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 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 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 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 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 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 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 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 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 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 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 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 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 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 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 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 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 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 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 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 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 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 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 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 条宽度分别为2.5m、 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

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华光庙前古井、娘娘庙内古井等,不少古井都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3口古井在使用。 3、街巷凝香。旧时作为提督学院所在地的学院街,在这片并不算宽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精典的名称,形成独特的老街文化。街道范围共有街巷76条,60%以上还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凤栖园巷、墙畔祠巷、、百花村巷等,这些街道名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长沙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状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金融83 张航 0812208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它西依军嶂山,东邻大学城,北连蠡湖,南靠太湖,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2005年5月建设部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是全国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建设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06年建成开放的介于石塘桥至长广溪桥300米段,是拟建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试验段,该段除以湿地为灵魂的环境公园外,还将建有湿地解说中心,展示湿地常识、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长10公里,占地约260公顷。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目标为: 1、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 2、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 3、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 4、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 5、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目标外,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将成为无锡市及蠡湖新城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旅游点,并对无锡经济发展及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有力的贡献。 一期300米湿地公园示范段位于石塘大桥以南、长广溪大桥以北、山水东路以东、金石路以西的范围内,占地约5.6公顷。园内通过采用雨水净化及洪水防治的示范措施以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建设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示范区、自然教育基地、旅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休憩、科普学习的场所。一期工程作为示范段将为整个长广溪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长广溪的历史:无锡的西南有太湖,“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清史稿》)。长广溪自古以来一直是外太湖经五里湖进入无锡城的水上捷径,名称取“溪阔水长”之意。北起五里湖口的石塘桥,流经东(土夅)、雪浪、南泉等地,转西经吴塘门入太湖,全长12.73公里,面宽15-40米,枯水期高1.3-1.7米。溪河水来自溪西雪浪山等诸山以及附近河浜,不过由于围湖(溪)造田,水域面积数度缩减。 长广溪也称“百脚港”,说的是这里河道纵横密布,有河庄浜、雪浪浜、畅墅浜、许舍浜、洪邱浜、吴塘浜等无数条。天雨,四镇之水,流入长广溪,汇人太湖;天旱,溪浜的水灌溉两岸万亩粮田。 长广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军事、政治上的需要,于吴嘉禾三年(234)分吴郡以西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并置毗陵(古郡名,今常州,辖无锡等县)典农校尉,专门负责屯田垦殖。吴赤乌八年(245),典农校尉陈勋领兵3万歇驻赤马嘴,疏导长广溪,拓宽和开通河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所以,赤马嘴古代又称“歇马墩”。 对于长广溪的湿地净水过滤系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水源污染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净化的目标水源分为雨水及河川原有污水两种。一般人认为雨水是洁净的水,未经处理便就近排放至至河川中。然而事实上,除了落在植被的雨水不会造成污染,其它都吸收了空气中的脏物,尤其都市化的发展,令硬铺地面冲刷下来的雨水更为污染。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的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重金属粒子、沙土等等,长久以来对河川生态造成严重的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等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字:武夷山文化遗迹宗教历史名人民俗饮食 一、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其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其文化遗产主要如下: (一)古越闽文化与其遗迹 闽越是族称,系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也是国名,通常指西汉初年中央王朝在秦闽中故地对先秦延续下来的闽越政权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历92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10年)。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1."架壑船棺"、"虹桥板"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形制最古朴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2.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m2,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位居全国同类文物的前列,如全国最大的花纹空心砖,全国最长的铁矛头,有全国最重的铁犁,有全国最重的铁门臼、户枢,有全国最早的铁鱼叉、顺形陶水管道、宫中豪华浴池;同时期仅见的铁五齿耙,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博大精深的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60余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富含历代人政客留下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山川赞词、游记文赋、楹联诗刻、以及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刻词等,更是武夷山璀璨的理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及其独特的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 责任单位:XX 项目地点: 项目投资:9874.53万元 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X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XX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XX生态带建设在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容。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

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XX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年XX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 1.3.2 滇池北岸XX带存在问题分析 XX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XX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XX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县是千年XX县,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蕴藏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江南古城,境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是XX市县级保护完整文物保护单位存量最多的一个县,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文化遗存。境内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289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 为全面掌握我县的文化资源现状,为下一步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做好准备,我县精心组织了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特色项目开发利用情况 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化遗址289处,全县主要文化资源有:洪州窑遗址、武阳曹雪芹祖籍曹骆村、幽兰镇东禅寺、地藏寺、龙华寺;塘南令公庙、原828

宾馆、冈上月池“教授”村、道士洲森林公园、蝉师岭风景区;黄马白虎岭风景区、广福永木黎村、唐永王李磷古居、三江后万古村、XX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三国东吴墓、明代皇姑墓、珠子塔、黄巢兵寨遗址等。在全面做好境内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利用了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洪州窑,唐代名窑之一。窑址位于唐洪州一带,故称洪州窑,始于东汉晚期,终于五代。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色调较深沉的发褐色。也有黄褐釉瓷,胎体加工不细,与陆羽《茶经》:“洪州瓷褐”相符。另还有一种青绿釉瓷,色调较深,灰青明亮。洪州窑讲究装饰,多刻印朵花、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目前,我县已开展了多次洪州窑的科考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洪州窑青瓷,并开通了网上洪州窑青瓷博物馆,方便民众的参观及查询。

塘南令公庙座落于塘南镇柘林街,位于抚河支流北岸,依堤傍水,气势雄伟。塘南令公庙是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庙内碑刻记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张巡,河南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他与许远守椎阳,抗击异族侵略,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英勇捐躯,被称为“张令公”。建庙时,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异族的侵略,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先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建立了此庙。初建时,令公庙的规模宏大,观、阁、寺、庙俱全。随着岁月的推移,令公庙几度兴废,庙名亦曾改名为“兴隆庵”。民国已亥年修缮后,恢复了令公庙的原名。抗战时期,令公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杀害我无辜群众见证地,1987年月,省政府把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花溪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潘家青学号: 0920020409 班级: 091 实习性质社会调查实习地点:贵州省黄平县指导教师:王家洪成绩: 黄平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姓名潘家青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091) 1 前言 一、调查时间 2011年8月5至8月26日 二、调查地点 贵州省黄平县 三、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旅游业是当代全球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因此围绕旅游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其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级别,特点,及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规划和合理利用做好准备,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开辟更新更佳的经济收益渠道。以黄平县作为旅游地,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要求 (1)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2)以本地区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且兰黄平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黄平的旅游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五、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网上与图书馆资料查询、人员采访 2 调查点状况 黄平县旅游资源状况 一、黄平县概况 “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黄平是苗族革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革家第一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 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共24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 二、旅游环境 (一)地理概况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 107o35`40"-108o12`48"和北纬26o43`46"- 27o14`30"之间,东界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黔南州翁安县、福泉市,北邻遵义地区余庆县。距省城贵阳196公里,州府凯里54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瓮安、福泉六县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