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摘要: 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本文从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控制理论如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生物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人脑大约含1012个神经元,分成约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102~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虽然都十分简单,但是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同时,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与外部感受器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也蕴含了变化莫测的反应方式。 图1 生物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为多输入、单输出,神经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来看,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主要发生在突触附近,当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前膜的脉冲幅度达到一定强度,即超过其阈值电位后,突触前膜将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传递的化学物质,突触有两

神经网络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010-11-11 18:30:0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浏览:47 网友评论条点击查看 摘要: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调整、自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由PLC控制实现的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器。实验表明,该技术对于提高控制精度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在调速系统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PLC;PID控制器;神经网络;直流调速系统 一、引言 虽然目前的交、直流传动系统都有较成熟的控制方案,采用线性PI或PID 调节器可以取得基本满意的控制效果。但是,常参数的PID调节器只对线形系统有效,它们的控制性能因为系统的非线性而降低。在电力传动系统中,虽可以建立电机模型,但是电机本身和负载的一些参数(如交流电机的转子电阻、拖动负载的转动惯量)是无法确定的、时变的。电气设备的机械饱和特性,开关的失控时间、控制延时都是不能精确建模的非线性因素。然而将模糊与神经网络技术引入电力传动系统设计智能控制器却可以很好地克服电力传动对象变参数、非线性等问题,大大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引入模糊与神经网络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过程的复杂模型,而且适应性强,容易实现。 本文是将PID控制规律融进神经网络[3]之中,实现神经网络与PID控制规律的本质结合,共同完成PID自适应调节,并用PLC实现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确保电力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二、PID自适应控制器 常规PID控制算法为: (1) 用求和代替积分,微分用有限差分代替,即上式为: (2) 式中T为采样周期,KP是比例系数,KI=KP/TI是积分比例系数,KD=KPTD是微分比例系数。 根据上式,组成由两层线性神经网络构造的控制器,如图1所示。它是由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单元组成的一种动态前向网络,各层神经元个数、连接方式、连接权值是按PID 控制规律的基本原则和已有的经验确定,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快速收敛。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的设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的研究与 实现 课程名称:人工神经网络

目录 前言 (3) 一、BP神经网络 (4) 二、模拟PID控制系统 (5)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 (6) 四、仿真程序 (10) 五、运行结果 (17) 六、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前言 人工神经网络是以一种简单神经元为节点,采用某种网络拓扑结构构成的活性网络,可以用来描述几乎任意的非线性系统。不仅如此,人工神经网络还具有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各种智能处理能力,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存储和检索的功能。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对人工神经网络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内容,并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来说,人工神经网络的魅力在于:①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形成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以表示某种被控对象的模型或控制器模型;②能够学习和适应不确定性系统的动态特性;③所有定量或定性的信息都分布储存于网络内的各神经单元,从而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④采用信息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可以进行快速大量运算。对于长期困扰控制界的非线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来说,人工神经网络无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把人工神经网络引入传统的PID 控制,将这两者结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PID 调节器不易在线实时整定参数、难于对一些复杂过程和参数慢时变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不足。

一、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有隐含层的多层前馈网络,其结构如图1-1所示。如果把具有M个输入节点和L个输出节点的BP神经网络看成是从M维欧氏空间到L维欧氏空间的非线性映射,则对于具有一定非线性因数的工业过程被控对象,采用BP网络来描述,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在BP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多采用S型函数作为活化函数,利用其连续可导性,便于引入最小二乘学习算法,即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使网络的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边向后传播边修正加权系数,以期使误差均方值最小。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可分为前向网络计算和反向误差传播——连接加权系数修正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相继连续反复进行的,直至误差满足要求。不论学习过程是否已经结束,只要在网络的输入节点加入输入信号,则这些信号将一层一层向前传播;通过每一层时要根据当时的连接加权系数和节点的活化函数与阈值进行相应计算,所得的输出再继续向下一层传输。这个前向网络计算过程,既是网络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也是将来网络的工作模式。在学习过程结束之前,如果前向网络计算的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存在误差,则转入反向传播,将误差沿着原来的连接通路回送,作为修改加权系数的依据,目标是使误差减小。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器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器 摘要:本文将神经网络控制器应用于受限非线性系统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中,控制规则用一个神经网络函数逼近器来表示,该网络是通过最小化一个与控制相关的代价函数来训练的。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构造任意结构的控制器,如减速优化控制器和分散控制器。 关键字:模型预测控制、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 1.介绍 由于非线性控制问题的复杂性,通常用逼近方法来获得近似解。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即模型预测控制(MPC),这可用于解决在线优化问题,另一种方法是函数逼近器,如人工神经网络,这可用于离线的优化控制规则。 在模型预测控制中,控制信号取决于在每个采样时刻时的想要在线最小化的代价函数,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受限的多变量系统和非线性过程等工业控制中[3,11,22]。MPC方法一个潜在的弱点是优化问题必须能严格地按要求推算,尤其是在非线性系统中。模型预测控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线性MPC问题中[5],但为了减小在线计算时的计算量,该部分的计算为离线。一个非常强大的函数逼近器为神经网络,它能很好地用于表示非线性模型或控制器,如文献[4,13,14]。基于模型跟踪控制的方法已经普遍地应用在神经网络控制,这种方法的一个局限性是它不适合于不稳定地逆系统,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优化控制技术的方法。 许多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应用在优化控制问题方面,该优化控制的目标是最小化一个与控制相关的代价函数。一个方法是用一个神经网络来逼近与优化控制问题相关联的动态程式方程的解[6]。一个更直接地方法是模仿MPC方法,用通过最小化预测代价函数来训练神经网络控制器。为了达到精确的MPC技术,用神经网络来逼近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且通过离线计算[1,7.9,19]。用一个交替且更直接的方法即直接最小化代价函数训练网络控制器代替通过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来逼近一个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这种方法目前已有许多版本,Parisini[20]和Zoppoli[24]等人研究了随机优化控制问题,其中控制器作为神经网络逼近器的输入输出的一个函数。Seong和Widrow[23]研究了一个初始状态为随机分配的优化控制问题,控制器为反馈状态,用一个神经网络来表示。在以上的研究中,应用了一个随机逼近器算法来训练网络。Al-dajani[2]和Nayeri等人[15]提出了一种相似的方法,即用最速下降法来训练神经网络控制器。 在许多应用中,设计一个控制器都涉及到一个特殊的结构。对于复杂的系统如减速控制器或分散控制系统,都需要许多输入与输出。在模型预测控制中,模型是用于预测系统未来的运动轨迹,优化控制信号是系统模型的系统的函数。因此,模型预测控制不能用于定结构控制问题。不同的是,基于神经网络函数逼近器的控制器可以应用于优化定结构控制问题。 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应用于非线性优化控制问题的结构受限的MPC类型[20,2,24,23,15]。控制规则用神经网络逼近器表示,最小化一个与控制相关的代价函数来离线训练神经网络。通过将神经网络控制的输入适当特殊化来完成优化低阶控制器的设计,分散和其它定结构神经网络控制器是通过对网络结构加入合适的限制构成的。通过一个数据例子来评价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性能并与优化模型预测控制器进行比较。 2.问题表述 考虑一个离散非线性控制系统: 其中为控制器的输出,为输入,为状态矢量。控制

pid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

第三章 PID 神经网络结构及控制器的设计 在控制系统中,PID 控制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控制方式,具有直观、实现简单和鲁棒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智能控制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种控制系统中。智能控制方法以神经元网络为代表,由于神经网络可实现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函数,并具有自学习功能,因此适用于时变、非线性等特性未知的对象,容易弥补常规PID 控制的不足。将常规PID 控制同神经网络相结合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 3.1 常规PID 控制算法和理论基础 3.1.1 模拟PID 控制系统 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它以算法简单、鲁捧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而梭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中。 PID 控制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模拟PID 控制系统结构图 它主要由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所组成。而PID 控制器则由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组成。它的数学描述为: 1() ()[()()]t p D i de t u t K e t e d T T dt ττ=+ +? (3.1) 式中,p K 为比例系数; i K 为积分时间常数: d K 为微分时间常数。 简单说来,PID 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主要控制作用如下: 1.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 t ,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2.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i T ,i T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微分环节能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具体说来,PID 控制器有如下特点: (1)原理简单,实现方便,是一种能够满足大多数实际需要的基本控制器; (2)控制器能适用于多种截然不同的对象,算法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很多情况下,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摄动不敏感。 3.1.2 数字PID 控制算法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是数字PID 控制器,数字PID 控制算法通常又分为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和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 1.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 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故对式(3.1)中的积分和微分项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按模拟PID 控制算法的算式(3.1),现以一系列的采样时刻点kT 代表连续时间t ,以和式代替积分,以增量代替微分,则可以作如下的近似变换: t kT = (0,1,2,3...)k = ()()()k k t j j e t dt T e jT T e j ==≈=∑∑? ()()[(1)]()(1) de t e kT e k T e k e k dt T T ----≈= (3.2) 式中,T 表示采样周期。 显然,上述离散化过程中,采样周期T 必须足够短,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度。为了书写方便,将()e kT 简化表示()e k 成等,即省去T 。将式(3.2)代入到(3.1)中可以得到离散的PID 表达式为: 0(){()()[()(1)]}k D p j I T T u k K e k e j e k e k T T ==+ + --∑ (3.3) 或 0 ()()()[()(1)]}k p I D j u k K e k K e j K e k e k ==++--∑ (3.4) 式中,k ——采样序号,0,1,2...k =; ()u k ——第k 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机器人神经网络控制

第一部分 机器人手臂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机器人是一具有高度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近年来各研究单位对机器人智能控制的研究非常热门,并已取得相当丰富的成果。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给定各关节的驱动力矩,使得机器人的位置、速度等状态变量跟踪给定的理想轨迹。与一般的机械系统一样,当机器人的结构及其机械参数确定后,其动态特性将由动力学方程即数学模型来描述。因此,可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设计机器人控制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工作者很难得到机器人精确的数学模型。 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可实现对机器人动力学方程中未知部分的精确逼近,从而实现无需建模的控制。下面将讨论如何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和李雅普诺夫(Lyapunov )方法设计机器人手臂跟踪控制的问题。 1、控制对象描述: 选二关节机器人力臂系统(图1),其动力学模型为: 图1 二关节机器人力臂系统物理模型 ()()()()d ++++=M q q V q,q q G q F q ττ (1) 其中 1232 232232 22cos cos ()cos p p p q p p q p p q p +++??=? ?+??M q ,322 3122312 sin ()sin (,)sin 0p q q p q q q p q q --+?? =???? V q q

41512512cos cos()()cos()p g q p g q q p g q q ++??=??+?? G q ,()()0.02sgn =F q q ,()()0.2sin 0.2sin T d t t =????τ。 其中,q 为关节转动角度向量,()M q 为2乘2维正定惯性矩阵,(),V q q 为2乘2维向心哥氏力矩,()G q 为2维惯性矩阵,()F q 为2维摩擦力矩阵,d τ为 未知有界的外加干扰,τ为各个关节运动的转矩向量,即控制输入。 已知机器人动力学系统具有如下动力学特性: 特性1:惯量矩阵M(q)是对称正定阵且有界; 特性2:矩阵 () ,V q q 有界; 特性3:()()2,-M q C q q 是一个斜对称矩阵,即对任意向量ξ,有 ()()()2,0T -=ξ M q C q q ξ (2) 特性4:未知外加干扰d τ 满足 d d b ≤τ, d b 为正常数。 我们取[][]2 12345,,,, 2.9,0.76,0.87,3.04,0.87p p p p p kgm ==p ,两个关节的位置 指令分别为()10.1sin d q t =,()20.1cos d q t =,即设计控制器驱动两关节电 机使对应的手臂段角度分别跟踪这两个位置指令。 2、传统控制器的设计及分析: 定义跟踪误差为: ()()()d t t t =-e q q (3) 定义误差函数为: =+∧r e e (4) 其中0>∧=∧T 。 则 d =-++∧q r q e

神经网络控制完整版

神经网络控制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摘要: 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本文从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控制理论如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生物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人脑大约含1012个神经元,分成约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 102~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虽然都十分简单,但是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同时,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与外部感受器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也蕴含了变化莫测的反应方式。 图1 生物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为多输入、单输出,神经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来看,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主要发生在突触附近,当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前膜的脉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第一章前言 1.1 课题的意义: 本毕业设计旨在学习并比较各种自适应控制算法,掌握matlab语言,利用simulink对自适应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自适应控制是人们要求越来越高的控制性能和针对被控系统的高度复杂化,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人工智能渗入到应用科技领域的必然结果。并在常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智能控制技术和远程监测技术继续飞速发展,逐渐被应用到电力、交通和物流等领域。从卫星智能控制,到智能家居机器人;从公共场所的无线报警系统,到家用煤气、自来水等数据的采集。可以说,智能控制技术和远程监测技术己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自适应控制的研究以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系统学、语言学和哲学为基础,有效的把数字技术、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语音与听觉、机器人学、过程控制等技术有机的结合,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 自适应控制是在人们在追求高控制性能、高度复杂化和高度不确定性的被控系统情况下产生的,是人工智能渗入到应用科技领域的必然结果,并在常规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主要研究对象从单输入、单输出的常系数线性系统,发展为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理论的产生为解决复杂系统控制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当下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热点。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943年,心理学家W·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W·Pitts在分析、总结神经元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沿用至今,并且直接影响着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因而,他们两人可称为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先驱。1945年冯·诺依曼领导的设计小组试制成功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1948年,他在研究工作中比较了人脑结构与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根本区别,提出了以简单神经元构成的再生自动机网络结构。但是,由于指令存储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迫使他放弃了神经网络研究的新途径,继续投身于指令存储式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并在此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冯·诺依曼的名字是与普通计算机

神经网络控制修订稿

神经网络控制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摘要: 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本文从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控制理论如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生物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人脑大约含1012个神经元,分成约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 102~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虽然都十分简单,但是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同时,如此大量

一种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

一种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 毛六平,王耀南,孙 炜,戴瑜兴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构造了一种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FNN ),该RFNN 利用递归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推理,并通过在网络的第 一层添加了反馈连接,使网络具有了动态信息处理能力.基于所设计的RFNN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案,在该控制方案中,采用了两个RFNN 分别用于对被控对象进行辨识和控制.将所提出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并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递归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交流伺服中图分类号: TP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2112(2006)1222285203 An Adaptive Control Using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 M AO Liu 2ping ,W ANG Y ao 2nan ,S UN Wei ,DAI Y u 2xin (College o 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China ) Abstract : A kind of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 (RFNN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re 2alize fuzzy inference temporal relations are embedded in the network by adding feedback connections on the first layer of the network.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RFNN ,an adaptiv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 ,in which ,two proposed RFNNs are used to i 2dentify and control plant respectively.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made by applying proposed adaptive control scheme on AC servo control problem to confirm its effectiveness. K ey words :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 ;adaptive control ;AC servo 1 引言 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神经网络用于辨识和控 制动态系统[1~3].神经网络在信号的传播方向上,可以分为前馈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前馈神经网络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的连续函数,但是前馈神经网络是一个静态的映射,它不能反映动态的映射.尽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延时环节来解决,但是那样会使前馈神经网络增加大量的神经元来代表时域的动态响应.而且,由于前馈神经网络的权值修正与网络的内部信息无关,使得网络对函数的逼近效果过分依赖于训练数据的好坏.而另一方面,递归神经网络[4~7]能够很好地反映动态映射关系,并且能够存储网络的内部信息用于训练网络的权值.递归神经网络有一个内部的反馈环,它能够捕获系统的动态响应而不必在外部添加延时反馈环节.由于递归神经网络能够反映动态映射关系,它在处理参数漂移、强干扰、非线性、不确定性等问题时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然而递归神经网络也有它的缺陷,和前馈神经网络一样,它的知识表达能力也很差,并且缺乏有效的构造方法来选择网络结构和确定神经元的参数. 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FNN )[8,9]是一种改进的递归神经网络,它利用递归网络来实现模糊推理,从而同时具有递归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优点.它不仅可以很好地反映动态映射关系,还具有定性知识表达的能力,可以用人类专家的语言控制规则来训练网络,并且使网络的内部知识具有明确的物理意 义,从而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网络的结构和神经元的参数. 本文构造了一种RFNN ,在所设计的网络中,通过在网络的第一层加入反馈连接来存储暂态信息.基于该RFNN ,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在该控制方法中,两个RFNN 被分别用于对被控对象进行辨识和控制.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将所提控制方法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并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2 RFNN 的结构 所提RFNN 的结构如图1所示,网络包含n 个输入节点,对每个输入定义了m 个语言词集节点,另外有l 条控制规则 节点和p 个输出节点.用u (k )i 、O (k ) i 分别代表第k 层的第i 个节点的输入和输出,则网络内部的信号传递过程和各层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可以描述如下: 第一层:这一层的节点将输入变量引入网络.与以往国内外的研究不同,本文将反馈连接加入这一层中.第一层的输入输出关系可以描述为:O (1)i (k )=u (1)i (k )=x (1)i (k )+w (1)i (k )?O (1)i (k -1), i =1,…,n (1) 之所以将反馈连接加入这一层,是因为在以往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中,控制器往往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及其对时间的导数来决定控制的行为,在第一层中加入暂态反馈环,则只需要以系统的误差作为网络的输入就可以反映这种关系,这样做不仅可以简化网络的结构,而且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使 收稿日期:2005207201;修回日期:2006206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6007500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 o.06JJ50121)   第12期2006年12月 电 子 学 报 ACT A E LECTRONICA SINICA V ol.34 N o.12 Dec. 2006

神经网络的控制设计模板

x=0:0.01:3 y=3*sin(x)+0.1*rand(1,length(x)) 针对前述函数, 建立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3层BP网络, 并撰写报告, 激励函数等可自行选择: 要求: 神经网络输出与函数输出的误差应小于某小值; 由于所给函数x取值范围是[0 3],而题目要求输入输出样本集x 取值范围应该覆盖0度到360度。因此x在[3 2*pi]内, 应观察已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是否满足目标函数, 以此检验训练完的网络。 建立网络与参数设置 一、先分析几个常见的激励函数 (1)logsig对数S型(sigmoid)传递函数, 它能够将神经元的输入范围是(-∞, +∞)映射到(0,1)的区间上, 它是可微函数, 其表示式为: y=1/1+e-x。 (2)tansig双曲正切S型(sigmoid)传递函数, 它能够将神经元的输入范围(-∞, +∞)映射到(-1,+1)的区间上, 它是可微函数。 对logsig传递函数而言, 输出范围是(0,1), 对tansig传递函数而言, 输出范围是(-1,1)。如果是purelin型神经元, 则整个网络的输出能够是任意值。 对三层BP网络而言, 如果最后一层是sigmoid型神经元, 那么整个网络的输出就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我们选择purelin函数作为输出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 tansig函数作为隐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

二、学习算法 BP算法的主要缺点是: 收敛速度慢, 局部极值、难以确定隐层结点个数。改进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采用启发式学习算法, 另一种是采用更有效的优化算法。 启发式算法主要体现在函数梯度上, 包括有动量的梯度下降法、自适应lc的梯度下降法、有动量和自适应lc的梯度下降法和能复位的BP训练法。 基于数值优化的训练方法有三种: 共轭梯度法、高斯牛顿法和Levevberg-Marquardt法。 由于trainlm具有收敛快,误差小的优点, 且本实验中数据量不算大, 故我们这里采trainlm学习算法。,误差小的优点, 且本实验中数据量不算大, 故我们这里用trainlm学习算法。各个算法特点见表1 表1

智能控制大作业-神经网络

智能控制与应用实验报告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一、实验内容 考虑一个单连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可以描述为: Mq + 0.5mgl sin(q) = r y = q 其中M = 0.5kgm2为杆的转动惯量,“7 = 1kg为杆的质量,/ = \m为杆长, g=9.8/n/52, g为杆的角位置,刁为杆的角速度,刁为杆的角加速度,丁为系统的控制输入。具体要求: 1、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对期望角度进行跟踪。 2、分析神经网络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在神经网络控制和PID控制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加参数不确定)、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抗时滞的能力(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4、为系统设计神经网络PID控制器(选作)。 二、对象模型建立 根据公式(1),令状态量得到系统状态方程为: r 一0?5 水〃?g/*sin(xj Af 山此建立单连杆机器人的模型如图1所示。 x2

图1单连杆机器人模型 三、系统结构搭建及神经网络训练 1 ?系统PID结构如图2所示: 图2系统PID结构图 PID参数设置为Kp二16, Ki二10, Kd二8得到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q 0.5 A mgl

1.4 0.4 ? 0.2 ; ? Q } r r r 「 「 r r r r 0123456789 10 t/s 图3 PID 控制响应曲线 采样PID 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进行神经网络训练 p 二[al' ;a2, ]; t 二b ,; net=newff ([-1 1;T 1;T 1], [3 8 16 8 1], {' tansig" ' tansig 5 1 tansig , logsig , ' pure 1 in 1}); 产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如图4所示: 图3神经网络工具箱 训练过程如图4所示: 1.2 Custom Neural Network

神经网络及其控制

第一章 神经网络计算 §1-1神经元模型 一、概述 神经网络的特点 1. 定义:用于模拟人脑神经元活动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贮和搜索过程。 2. 特点 (1) 信息分布式存贮 (2) 信息的并行处理与推理 (3) 信息的自组织、自学习 二、神经元的模型特征 神经元——多输入单输出的信息处理单元 膜电位——细胞内部和外部具有不同的电位,当外部电位为零时,内部电位称为膜电位。 ωi >0 —— 兴奋性神经元的突触 ωi <0 —— 抑制性 ωi =0 —— 第i 个输入信号对该神经元不起任何作用 神经元具有以下特征: 1. 时空整合功能: (1) 空间总和: 定量描述为:整个神经元的膜电位(状态变化)与输入信号与其权重的线性组合: 1 n i i i x ω=∑ 是线性相关的 (2) 时间总和:不同时刻的输入信息对神经元的影响会重叠,加起来,同时起作 用。 (3) 时空整合: 根据空间和时间总和,神经元对不同时刻和不同部位的输入进 行处理,该过程称之为时空整合作用。 定量描述为:设第i 个输入信号t 时间后对膜电位的影响为ωi (t ′(t)),则在t 时刻,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与下式有关: 1 ()()n t i i i t t x t dt ω-∞ =-∑? ’’’ (1—1)

式中 ()i x t ’——第i 个输入在时间t ′时的输入信号 2 阈值特性 神经元的输入输出之间为非线性,如图1—2所示: 图1—2 阈值特性 即: _0y u y u θθ ?? >==?∞时,无论输入信号多强大,也不会有输出信号。 4. 突触结合的可塑性:即权重ωi 是实时变化的。 二、 神经模型

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系统 姓名: 学号: 日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监视控制系统的原理,并阐述了几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现状,通过实例来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发展;应用 一、引言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神经网络控制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适合于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因此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利用物理器件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具有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结构一般由几个神经元组成,每一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但可通过连接的很多其它神经元,获得有多个连接通道的输入,每个连接通道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其发展历史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启蒙时期 启蒙时期开始于198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James关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结束于1969年Minsky和Papert发表的《感知器》(Perceptron)一书。早在1943年,美国神经生物学家W.S.McCul-loch和数学家W.Pitts合作,采用数理模型的方法研究脑细胞的动作和结构,以及生物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征,提出了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即神经元的阈值元件模型(M-P模型),并指出:即使是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从原则上讲也可以进行任意算术或逻辑函数的计算。该模型把神经细胞的动作描述为:神经元的活动表现为兴奋或抑制的二值变化;任何兴奋性突触有输入激励后,使神经元兴奋与神经元先前的动作状态无关;任何抑制性突触有输入激励后,使神经元抑制;突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突触从感知输入到传送出一个输出脉冲的延迟时间是0.5ms。可见,M-P模型是用逻辑的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概述

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摘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监视控制系统的原理,并阐述了几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 最后展望了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监视控制系统;智能控制; 1引言 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NCC).神经网络控制是一门崭新的智能信息处理学科,研究非程序的、适应性的、大脑风格的信息处理的本质和能力。它的发展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非线性科学、认识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模式识别、脑神经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交叉学科,它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大规模自适应动力系统,具有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智能处理能力,并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存储及检索功能。同时,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等特点,因此在智能控制、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自适应滤波和信号处理、非线性优化、自动目标识别、连续语音识别、声纳信号的处理、知识处理、智能传感技术与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适合于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因此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利用物理器件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具有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结构一般由几个神经元组成,每一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但可通过连接的很多其它神经元,获得有多个连接通道的输入,每个连接通道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2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43年,美国神经生物学家W.S.McCul-loch就与数学家W.Pitts合作,采用数理模型的方法研究脑细胞的动作和结构,以及生物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征,提出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即神经元的阈值元件模型(MP模型),并指出:即使是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从原则上讲也可以进行任意算术或逻辑函数的计算。1949年,D.O.Hebb提出了改变神经元连接强度的Hebb规则,其正确性30年后才得到证实,至今仍在各种神经网络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7年F.Rosenblatt提出并设计制作了著名的感知器(Perceptron),从而掀起第一次研究神经网络的热潮。1960年B.Windrow和M.E.Hoff提出自适应线性单元(Adaline)网络,这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以顺序离散符号推理为基本特征的AI途径完全不同,因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同时也引起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的争论。1969年M.Minsky和S.Papert编写了影响很大的《Perceptron》一书。

神经网络PID毕业设计完整

摘要 目前,由于PID具有结构简单,可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取得基本满意的控制性能,广泛应用在电厂的各种控制过程中。电厂主汽温的被控对象是一个大惯性大迟延非线性且对象变化的系统。常规汽温控制系统为串级PID控制或导前微分控制,当机组稳定运行时,一般能将主汽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但当运行工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却很难保证控制品质。因此本文研究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非线性和不依赖模型等特性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充分利用PID和神经网络的优点。本处用一个多层前向神经网络,采用反向传播算法依据控制要求实时输出Kp、Ki、Kd,依次作为PID控制器的实时参数,代替传统PID参数靠经验的人工整定和工程整定,以达到对大迟延主气温系统的良好控制。对这样一个系统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整定PID控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对大迟延和变对象的系统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主汽温,PID,BP神经网络,MATLAB仿真

ABSTRACT At present, because PID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be adjusted proportional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to satisfactory control performance,,it is widely used in power plants of various control process. The system of Power plant main steam temperature is an large inertia、big time-delayed and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Conventional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dopted cascade PID control or the differential control of lead before, when the unit is stable, general will allow the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in the range ,but when operating conditions changed greatly, it is difficul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trol. This article studies PID control based BP neural network . Using such characteristics of neural network self-learning, nonlinear and don't rely on model realize PID parameters online auto-tuning. It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PID and neural network. Here,we use a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using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and based on control requirements.This net can real-time output Kp, Ki, Kd as the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inste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PID parameters determined by experience. So it can obtain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such a system ,we can simulate in MATLAB simulation platfor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D control based BP neural network has good adaptive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For the system of large delay and free-model can obtain good control effect. KEY WORDS: main steam temperature ,PID ,BP neural network,MATLAB simul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