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师考试课件法律2

审计师考试课件法律2

审计师考试课件法律2
审计师考试课件法律2

第四部分法律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1.法的概念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系统(或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通常在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与“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1.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归纳:

法的概念法的特征法的本质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系统(或行为规范的总和)①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③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④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价值

从法理学上概括,法律基本价值是确认和维护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益。

(二)法律理念

1.法律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2.法律理念作为一种理性,来源于法律实践,又反作用于法律实践。

3.法律理念是推动法律制度进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体表现: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文件。

在我国,根据制定机关的权限和效力,法律的形式可以分为:

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

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它们的效力仅次于宪法。

3.行政法规

它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效力及于全国。

4.地方性法规

它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适用于本地方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以上4、5、6所指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只及于该地方,并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7.国际条约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即法的系统化,是为保证法的系统性而把现行的规范性文件纳入统一、协调、完整的体系的活动。其方法主要有两种:

1.法律汇编

2.法典编纂

(二)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

1.宪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各种根本制度、原则、方针、政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各主要国家机关的地位、职权和职责等。

2.行政法

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调整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之间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民法

民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经济法

它是调整经济领域中的市场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5.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科教文卫法

科教文卫法是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资源环境保护法

资源环境保护法是关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维护生态平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刑法

刑法是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诉讼法

诉讼法是有关规范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亦称诉讼程序法。

我国的诉讼法主要由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构成。

10.军事法

军事法是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第二节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由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就是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表现为权利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在一个法律关系中最少要有两个法律关系主体,否则就无关系而言。

1.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2.就公民而言,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指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资格。未达到成人年龄的人和精神病患者都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他们的权利请求和义务承担要由其监护人来代为行使或承担。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在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1.物,即可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一切物质财富。

2.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如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发现权和合理化建议等科技成果权。

3.行为或劳务,如选举中的选民选举活动、客运中的运送旅客的行为、雇用合同中雇工的劳动行为等。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权利----指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的享有者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

义务----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履行的某种行为,表现为要求负有义务的人

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

三、法律事实

(一)事件

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时间的流失、地震、海啸、战争等。

(二)行为

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1.按其意识形式可以分为积极行为(作为)和消极行为(不作为)。

订立合同的行为就是积极行为,它使合同法律关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

2.按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可以将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合法行为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很普遍的,如依法订立合同、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等。

违法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行为,如遗弃亲子的行为、欠债不还的行为。

【例题1·单选题】(2008年试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而不属于行为的是:

A.签订合同

B.地震

C.立遗嘱

D.结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B项属于法律事实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第三节法律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广义上理解,作为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是法律行为。

狭义上理解,法律行为是指民法学上的法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

本节所述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例题2·单选题】(2009年试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

B.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C.企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D.公司之间依法订立合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签订合同、订立遗嘱等。

民事法律行为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为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只有民事主体实施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才为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意思表示----指行为人把进行某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民事行为的当事人实施某一民事行为,必须将该意思表示出来。

3.民事法律行为应是合法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人必须具有预见其行为性质和后果的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一项民事活动,必须以行为人具有实施该项法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要件。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其意思的表示行为。

它包括两方面: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自愿,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强迫行为人实施或不实施某一民事行为;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是真实的,即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外在的意思表示一致。

3.标的合法

标的是行为作用的对象。标的合法是指标的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4.标的须可能和确定

(1)标的可能,是指民事行为的标的可能实现。

民事行为的标的不可能实现称为标的不能。

(2)标的确定,是指民事行为的标的自始确定或能够确定。

(三)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条件,并且把条件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可以分为:

(1)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2)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

2.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可以分为:

(1)始期与终期;

(2)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

(四)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6.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等。

(五)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因欠缺有效要件,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2.显失公平的。

(六)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会发生以下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七)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尚不确定,只有经过特定当事人的行为,才能确定生效或不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经同意权人同意后,其效力溯及行为成立时。经同意权人拒绝后,其效力确定自始无效。同意权人拒绝追认,该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

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以下类型: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欠缺、处分权欠缺、代理权欠缺、债权人同意的欠缺。

二、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1.法律责任----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2.法律责任不同于其他社会责任:

其一,它的范围、性质、大小、期限都在法律上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其二,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只能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来进行;

其三,法律责任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

3.按违法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

违宪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4.追究法律责任

(1)首先需要坚持合法、合理原则

(2)民主、公正原则

(3)及时原则

(二)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人所采取的惩罚性强制措施。法律制裁分为违宪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第二章审计法

第一节审计法概述

一、审计法的概念、渊源和审计法律关系

(一)审计概述

审计----指独立的审计机构依法或者接受委托对被审计人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或允当性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法定机关或委托人报告的活动。

审计实质是由专业性的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根据审计的主体和性质的不同,审计可以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类。(二)审计法的概念

审计法是调整审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审计法仅指调整国家审计关系的法;

广义的审计法是指调整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内的各种审计关系的法。

本章中除有特别指明的以外,论述的是狭义的审计法。

审计法的渊源包括:

1.《宪法》中关于国家审计的规定,我国l982年《宪法》规定了国家审计监督制度;

2.法律,主要指《审计法》;

3.行政法规,指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或者由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国家审计的规范性文件;

4.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制定的关于审计的规范性文件;

5.地方审计法规,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审计法规。

199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该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审计法律。

l997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法的实施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对审计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根据新修订的审计法,2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定于5月1日起施行。

(三)审计法律关系

审计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

1.审计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和第三方,第三方是指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审计法律关系的客体----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具体反映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中。

3.审计法律关系的内容----指主体在审计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这些权利义务由审计法明确规定。

二、审计监督的原则

1.依法审计原则

2.独立审计原则

三、审计机关及其负责人的任免

1.中央审计机关的设置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

审计署在部分城市设立了特派员办事处。

2.中央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审计署审计长由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人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人选,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任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审计长。审计署副审计长由国务院任免。

3.地方审计机关的设置和领导体制

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4.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关系

国家审计又称为政府审计----指由专门设立的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指由各单位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率、经济活动或经营活动的效益等进行的审计监督。

社会审计----指由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客观和公允性实施的审计。

第二章审计法

第二节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一、审计机关的职责

1.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3.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4.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5.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

6.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7.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8.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9.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10.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审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11.审计机关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二、审计机关的权限

1.要求提供资料权

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例题1·单选题】(2007年试题)按照法律规定,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是:

A.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

B.被审计单位负责人

C.审计人员

D.审计机关负责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2.检查权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3.调查取证权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4.制止权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转移、隐匿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对其中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予以冻结的,应当向人民法院

提出申请。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

【例题2·单选题】(2008年试题)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冻结时,应当向法定机构提出申请.该机构是:

A.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

B.被审计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

C.上一级审计机关

D.有关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冻结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5.处理处罚权

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权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予以处理、处罚的权力。分为审计处理权和审计处罚权。

(1)审计处理权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审计机关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处理权。

审计处理的措施:

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其他处理措施。

这些处理措施的目的是纠正错误,不属于行政处罚。

【例题3·多选题】(2009年试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审计处理措施的有:

A.冻结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

B.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

C.责令被审计单位退还违法所得

D.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E.对被审计单位给予警告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审计处理的措施有: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他处理措施。这些处理措施的目的是纠正错误,不属于行政处罚。

(2)审计处罚权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除了可以采取前述的处理措施外,还可以依法给予处罚。

审计处罚权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所以审计机关行使审计处罚权时,还必须遵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6.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

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7.建议权

审计机关的建议权包括建议给予处分、建议纠正违法规定两种。

(1)建议给予处分

①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2)建议纠正违法规定

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例题4·多选题】(2007年试题)审计机关的下列权限中,属于审计处理措施的有:

A.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B.建议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纠正不当规定

C.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D.制止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E.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B项为建议权,D项为制止权,E项为调查取证权。

三、审计管辖

(一)审计管辖的概念及确定审计管辖权的原则

审计管辖是关于审计机关的审计权限分工的制度。

审计管辖原则:

即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原则;指定管辖原则。

1.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

某一部门的财政关系隶属于哪级政府,某一单位的财务关系隶属于哪级部门,则该部门、单位就是该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

如中央各部门的财政关系隶属于中央财政,则是审计署的审计管辖范围。省级各部门的财政关系隶属于省级政府财政,则是省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

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原则

无主管部门的国有企业,与政府及部门不存在财政、财务上的隶属关系,不能用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确定审计管辖,但其国有资产接受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的监督管理,这就形成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3.指定管辖原则

是指两个以上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的划分发生争议时,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管辖的原则。

(二)审计管辖权的转移

审计法规定,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但是应当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的事项是有限制的。

审计署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事项、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的审计事项,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事项,不能授权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第二章审计法

第三节审计程序

一、审计准备

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确定被审计单位,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3日前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二、审计实施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必须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做出详细、准确的记录,并注明资料来源。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的重要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

三、作出审计结论

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2.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3.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5.上级审计机关认为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例题5·单选题】(2009年试题)审计决定生效日是:

A.审计决定作出之日

B.审计决定送达之日

C.审计结果通报之日

D.审计结果公布之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第二章审计法

第四节法律责任

一是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

二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责任。

1.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审计法规定的行为,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审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2.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理、给予处罚。

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审计法规定的行为,或者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审计法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行政法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关系----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行政相对人不仅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定情况下还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针对特定人或事做出的特定处理。

目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只限于受理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法的特征

1.内容的广泛性

2.形式的多样性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合法产生,不经合法产生的行政职权不能构成合法行政的基础。

2.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实施行政行为,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3.行政机关必须对违法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依法接受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监督。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什么是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thePrincipleofReasonableness)是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又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

违反合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理性原则便将导致行政不当。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根据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和存在的。

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

行政合理性原则(thePrincipleofReasonableness)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因为要求法律对所有的行政行为都予以具体的详细的规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样,行政机关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行为。但仅以行政合法性原则限制自由裁量权是不够的,必须以行政合理性原则限制。一般认为,行政合理性要求: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行政行为必须有合理的动机;行政行为应考虑相关的因素,而不考虑无关的因素。

3、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凡有悖于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行为。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活动时必须出于公心,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

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原则。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我国行政法学家王周户在《行政法学》中对这一原则的论述为: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政府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意图或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这里的“理”不是指“社会道德”“伦理”而是指法的精神,即法理,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政府的行政行为应符合法律的立法目的。

②政府的行政行为应有正当的动机。

③政府的行政行为应考虑相关因素。

④政府的行政行为应符合客观规律。

⑤政府的行政行为应符合公正法则。

总之,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机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有三种:

①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②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法律的合理解释,在不违背常规情况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③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幅度和方式,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第三章行政法

第二节行政处罚法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种类有:

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例题1·多选题】(2008年试题)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A.警告

B.罚款

C.吊销营业执照

D.责令停产停业

E.行政拘留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在行政法学理论上,一般把行政处罚划分为四种----申诫罚、财产罚、能力罚和人身自由罚。

(1)申诫罚也称声誉罚,如警告;

(2)财产罚----剥夺违法当事人某些财产所有权的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能力罚----剥夺或者限制违法当事人某些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如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

(4)人身自由罚----一定期限内剥夺违法当事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如行政拘留。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

《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设定作了下列规定:

1.法律的设定权

2.行政法规的设定权

3.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

4.国务院部委规章的设定权

5.地方政府规章的设定权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1.行政机关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3.行政机关所委托的组织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关注: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关注: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3)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三、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的管辖----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分工,即某个行政违法行为应由哪一个行政机关实施处罚的法律制度。

关注:《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21条规定:“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这一规定确立了行政处罚在管辖上的下列原则:

l.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地域管辖

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违法行为的实施地、经过地、危害结果发生地等。

2.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级别管辖和职能管辖。

3.除外原则

4.指定管辖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原则

1.行政处罚与责令改正并行原则

2.一事不再罚原则

3.行政处罚折抵刑罚原则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罚代刑,放纵犯罪。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4.行政处罚追诉时效原则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三)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三种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1.不满l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

1.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3.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5.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四、行政处罚的决定和执行

(一)行政处罚决定的原则

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大全

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一、单项选择( 每题1 分,共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面对于德治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治与德治一样,都属于政治文明; B 、法治与德治一样,同属于精神文明; C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 D 、法治属于精神文明,德治属于政治文明 2 、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甲公司不承担责任; B .甲公司应与丙公司分担损失; C .甲公司应负主要责任; D .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果 3 .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后甲发现,向乙追索。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 B .奇石属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 C .乙因加工行为取得奇石的所有权; D .甲乙共同拥有奇石的所有权 4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取回砒霜。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5 .王先生驾车前往某酒店就餐,将轿车停在酒店停车场内。饭后驾车离去时,停车场工作人员称:“已经给你洗了车,请付洗车费5 元。”王先生表示“我并未让你们帮我洗车”,双方发生争执。本案应如何处理? A .基于不当得利,王先生须返还5 元; B .基于无因管理,王先生须支付5 元; C .基于合同关系,王先生须支付 5 元; D .无法律依据,王先生无须支付5 元 6 、由法律规范所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形或现象是 A 、法律事件; B 、法律行为; C 、法律事实; D 、法律规范 7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普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 、6 个月; B 、1 年; C 、2 年; D 、20 年 8、合同法的核心内容是

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 第一节法理学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 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某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 上述各种法的渊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们的效力等级又是有差别的。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最新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试题

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自()起施行。 (A ) 2、黄某2001年10月因医疗事故受到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 2002年9月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重新注册。卫生行政部门经过 审查决定对黄某不予注册,理由是黄某的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 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B ) A. 1年 B.2年 C.3年 D.4年 3、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 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相关部门是:(C ) A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 地方人民政府 C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4、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法定义务。 不属于法定义务的是 (B ) A. 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B.参与所在机构的 民主管理 C.遵守职业道德 D.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A 2003年6月16日 C 2004年1月1日 B 2003年7月16日 D 2004年7月16日

5、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谁?(B)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分管废物处理的主要负责人 D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6. 医疗事故是指(C) A.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B. 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C.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D. 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 7、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A )。 A《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B《卫生许可证》 C《医疗机构登记证》D《工商营业执照》 &《邹平县打击非法行医网格化监管方案》中四级网格指的是那些 医疗机构?(D) A、市卫生局 B、县卫生局 C、镇办卫生院 D、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暂停期限为(C) A.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半年至1年 C.1年以上,1年半以下 D.半年以上,3年以下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4年审计师考试真题与试题答案: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 A.公债 B.税收 C.行政性收费 D.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2.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属于: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投资银行 D.政策性银行 3.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形成的失业,属于: A.自愿失业 B.摩擦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4.采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建造住宅的支出属于: A.消费 B.投资 C.净出口 D.政府购买 5.在财政支出中,行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政府投资性支出 D.社会消费性支出 6.某人将10 000元存人银行,年利率为10%,该笔存款2年后的复利终值是: 000元 B.11 000元 000元 D.12 100元 7.在成本按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系列预算的方法是: A.固定预算法 B.定期预算法 C.弹性预算法 D.滚动预算法 8.某股票上一年的每股现金股利为元,预计未来每年增长率为6%,假设该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12%,则该股票的价值估计是: A.10元 B.元

C.20元 D.元 9.与债券筹资相比,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是: A.发行成本相对较低 B.股利支付具有抵税作用 C.无固定到期日且不需偿还 D.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10.下列有关资本成本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低于普通股资本成本 B.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越高,资本成本越低 C.各种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例会影响综合资本成本的高低 D.从构成内容看,资本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两部分 11.在保证流动资产正常需要量和正常保险储备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部分额外的储备量,这种资产组合策略是: A.适中的资产组合策略 B.保守的资产组合策略 C.冒险的资产组合策略 D.激进的资产组合策略 12.某企业按年利率8%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银行要求维持贷款额20%的补偿性余额,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是: A.% B.8% C.% D.10% 13.某上市公司2013年度税后净利润4000万元,2013年资本结构和2014年目标资本结构均为:负债资本40%、股权资本60 010,2014年度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如果该公司采取剩余股利政策,那么2013年度可用于分配现金股利的净利润是: A.1000万元 B.2200万元 C.2800万元 D.4000万元 14.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是: A.宣告日 B.股权登记日 C.除息日 D.股利发放日 15.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比率是: A.总资产周转率 B.股东权益报酬率 C.销售净利率 D.资本增长率 16.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2017宪法和公共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定稿---含答案)

山东省水利厅 2017年宪法和公共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X”。每题 1.5分,20道题,共30分。) 1、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答案: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错误 3、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答案:正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 大相同。() 答案:正确 5、国务院的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许可 事项。() 答案:错误 6、行政机关举行行政许可听证活动的费用由参与听证 的当事人分担。()

答案:错误 7、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一定的变通规定。()答案:错误 &行政许可听证的主持人,即本案的调查人员。() 答案:错误 9、结婚登记属于行政许可。() 答案:错误 10、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答案:正确 11、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答案:正确 12、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公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 裁定书,供公众查阅。() 答案:正确 13、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 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答案:正确 1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正确的处理方法为,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答案:正确 15、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案:正确 16、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标注“暂行”、“试行” 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1年。() 答案:错误 17、受委托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在委托的范围内,以自己 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案:错误 18、行政机关调查取证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 答案:正确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为部门规范性文件。()答案:错误 20、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制登记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答案:正确 二、单选题(每题1.5分,20道题,共30分) 1、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职位由全国

最新2019年《保密法》法律法规知识完整题库500题(含答案)

2019年《保密法》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 答案] 一、选择题 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ABC)处分。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开除 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 C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A.国家公务员 B.共产党员 C.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 3.国家秘密信息不得通过下列哪些渠道传递:(ABC) A.手机短信 B.互联网电子邮件 C.普通传真机 4.某部干部李某为方便加班,用个人优盘从单位涉密计算机中拷贝了大量涉密文件带回家中,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并进行处理,致使优盘中的涉密文件被窃取。李某的哪些行为违反了保密规定:(ABC) A.使用个人优盘拷贝涉密文件 B.将存有涉密信息的优盘带回家中 C.将存有涉密信息的优盘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 5.淘汰处理的涉密存储介质和涉密计算机.传真机.复印件等设备的信息存储部件,应当严格履行清点.登记手续,送交(AB)销毁。 A.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销毁工作机构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承销单位 C.废品回收单位 6.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要求:(AC) A. 通过邮局邮寄 B.统一登记.编号,保密件保管 C.随意交由他人使用 7.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下列哪些设备:(ABC) A.无线键盘 B.无线鼠标 C.无线网卡 8.关于涉密计算机身份鉴别方式,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保密规定:(ABC)

A.秘密级计算机口令设置长度不少于8位,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月 B.机密级计算机采用IC 卡或USBKEY与口令相结合的方式,且口令不少于4位;如仅使用纯口令方式,则长度不少于10位,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星期 C.绝密级计算机采用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等)等强身份鉴别方式 9.涉密信息设备改作非涉密信息设备使用或淘汰处理时,应当(C )。 A.删除涉密文件 B.格式化存储部件 C.将涉密信息存储部件拆除 10.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应经过(B )审查批准。 A.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主管领导 11.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系统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C )确定系统密级,并按相应密级的涉密信息系统防护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A.最低密级 B.大多数文件的密级 C.最高密级 12.当本单位需要将涉密文件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换时,下列交换方式中不符合保密要求的是 ( AD ) A.如果外单位带涉密U盘来,在专用的供涉密文件交换的涉密转换计算机上进行杀毒处理,再将涉密文件拷至对方U盘 B.在专用的供涉密文件交换的涉密转换计算机上采取刻录光盘的方式 C.在专用的供涉密文件交换的涉密转换计算机上将文件拷贝至本单位专供信息交换用的涉密U盘 13.涉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存储数据的恢复,必须到( B)进行。 A.销售单位 B.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涉密数据恢复资质单位 C.原生产单位 14.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 A),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涉密载体应当编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 附答案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 一、的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法治是我们的目标"。╳ 3.我们的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界碑。√ 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的战略。√ 10.维护宪法、的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 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 1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1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协调统一的有机体。╳ 1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1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2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 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的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违法必究。╳ 二、的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无产阶级专政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公务员考试法律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客观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是()。 A.国家政策 B.国家法律 C.社会道德 D.组织纪律 1.B. [解析]根据定义,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2.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 A.假定条件部分 B.法律原则部分 C.纪律规则部分 D.法律后果部分 2.A. [解析]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所以正确选项是A选项。 3.行政主体不能成为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纠纷的裁决者的规定,体现了()。 A.依法行政的原则 B.正当程序的原则

C.讲求效率的原则 D.执法合理的原则 3.B. [解析]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遁正当法律程序。正当程序的内容包括:第一、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第二、说明理由;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5.在我国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 A.1988年《宪法修订案》 B.1993年《宪法修订案》 C.1999年《宪法修订案》 D.2004年《宪法修订案》 5.D. [解析]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8.在我国,可以对河流拥有所有权的是()。 A.某渔民 B.某航运公司 C.某合伙企业 D.国家 8.D. [解析]依据《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15.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不属于当事人的是()。

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复习题

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复习题 1.建设法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规范指导建设行为 B.保护合法建设行为 C.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D.以上三者都对 2.建设行政法规由( )制定并颁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建设部 3.按照施工合同文本的规定,承包人负责设计的图纸经工程师审查批准使用后,出现因设计责任的质量事故,该项损失应由( )负责。 A.发包人 B.工程师 C承包人 D.承包人与工程师共同 4.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之间的代理关系是一种( )代理。 A.委托 B.法定 C.指定 D. 无权 5.因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无效、终止将导致( )无效、终止。 A.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B.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C.建设工程分包合同 D.建设监理委托合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颁布,主要是为了加强对( )的监督管理。 A.建筑活动 B.工程质量 C.工程安全 D.建筑市场 7.下列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工图设计文件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都是设计单位编制的 B.施工图设计文件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都是施工单位编制的 C.施工图设计文件与施工组织设计文件都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查方可使用 D.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才可以交给施工单位使用 8.根据有关规定,( )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后方 可投人使用。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设计单位 9.根据我国《建筑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分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承包单位可以将其承包的工程全部分包 B.分包单位仅对总承包单位负责 C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D.根据需要,分包单位可以适当将其分包工程的部分内容再分包 10.按照我国《建筑法》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 ),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A.工程总承包 B.施工承包 C.勘察设计承包 D.监理承包 11.按照我国《建筑法》规定,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的责任为( )。 A.各负其责 B.由第三方承担 C.由联合体主办方承担 D.连带承担 12.按照我国《建筑法》规定,下列关于工程监理单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程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B.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 C.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承包单位不得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监理单 位的有关人员不得在承包单位兼职 D.工程监理单位可以适当转让部分监理业务 13.按照我国《建筑法》规定,下列关于分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分包单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要求,承包单位可以将施工任务全部分包 B.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C.分包单位的资质要接受施工单位的审查 D.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承担连带责任 14.( )规定对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A.设计规范 B.《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及答案(2)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及答案(2) 2020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社会审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审计组织应该保持独立性 B、我国注册会计师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C、事务所经济上需要依赖国家和其他行政单位,实行有偿服务、依法纳税、具有法人资格 D、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所规定的审计法律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法律责任 B、它是因实施审计监督产生的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 C、它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D、它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3、下列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偿服务,自收自支 B、独立核算 C、依法纳税

D、不具有法人资格 4、下列不属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处罚的是: A、罚款 B、批评教育 C、行政处分 D、移交司法机关 5、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的应当是: A、本单位的财务经理 B、本单位的财务部门 C、本单位的监事会 D、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 6、下列不属于内部审计的法律责任的是: A、批评教育 B、行政处分 C、移交司法机关 D、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7、在现行国家审计管理体制下,我国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的机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8、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是: A、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C、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9、对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作出具体规定的主要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0、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所负的审计责任是: A、建立健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B、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C、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D、编制财务报表

考试大整理部分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考试大整理部分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一)判断题 l.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通过出让、划拨、转让等方式交由用地者使用。() 2.所有权制度与所有制有密切的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所有权制度是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 3.集体经济组织一般都直接对所有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也可以依法出让、转让、抵押和租赁。() 4.土地使用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权利。它具体表现为土地使用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出租权、转让权和抵押权。() 5.国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使用。() 6.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町以依法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 7.确定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也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8.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协调,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9.按照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10.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付给本人,均由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和安排多余劳动力的就业以及作为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占有。() 11.重复划拨或重复征用土地的,原则上按目前实际使用情况或根据第一次划拨或征用文件确定使用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加强土地的管理,()年8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A.1986B.1997C.1998 D.1999 2.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所有权为()所有。A.国家B.全民 C.集体 D.全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土地管理部门D.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 A.国务院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D.B和c 5.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 A.惟一性B.统一性c.广泛性D.一致性 6.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初级审计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初级审计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2016初级审计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1、A公司2010年购买商品支付500万元(含增值税),支付2008年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50万元,2010年发生的购货退回15万元, 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A公司2010年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接受 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应填列()万元。 A.535 B.465 C.435 D.500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A.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B.清偿应付账款支付的现金 C.偿还债券利息支付的现金 D.清偿长期借款支付的现金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A.支付给提供劳务人员的工资 B.支付在建工程人员工资 C.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 D.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到的现金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A.对外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B.实际收到应收票据利息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C.购买办公用品产生的现金流量 D.偿还短期借款产生的现金流量 5、下列各项中,会引起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发生变化的是()。 A.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 B.支付在建工程人员工资 C.转让股票投资取得的收入 D.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6、下列各项中,不应在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列示的是()。 A.对外出租无形资产摊销额 B.对外捐赠支出 C.对外出售商品成本 D.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成本 7、某企业2010年2月主营业务收入为2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2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0万,管理费用为5万元,销售费 用为3万,制造费用为4万,资产减值损失为2万元,投资收益为 1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当月的营业利润为()万元。 A.62 B.70 C.71

医院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和答案

科室: 姓名:得分:____________ 医院法律法规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A、鼠疫、艾滋病 B、鼠疫、霍乱 C、鼠疫、霍乱、艾滋病 D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 E、鼠疫、霍乱、艾滋病、伤寒或副伤寒 2、一女病员因不孕症、闭经、伴厌食、消瘦就诊。妇科做了各种常规检查后,决定行腹腔镜检查,通知病人准备。病人不知该检查如何作,便随医生进入处置室检查,检查中发现作了切口。病人及家属均不满意开刀,向院方提出赔偿要求。行腹腔镜检查如何决定为合理 () A、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B、可以征得患者同意 C、可以由医生决定 D必须由医院决定 E、可以由医院或科室决定 3、必须由病人及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签字同意的诊疗行为包括() A、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B、除门诊手术以外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C、除表皮手术以外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D手术、非常规性的检查、特殊治疗 E、手术、创伤性检查、实验性治疗 4、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不满二年的() A、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B、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C、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D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E、注销执业医师注册 5、医生白某因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经营,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白某被判刑后其执业 () A、可以不门受限制 B、在监管部规定范围内执业 C、注销注册 D服刑期间不允许执业,服刑期满可再执业 E、终止医师执业活动 6、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 病的医源性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等。这些单位是() A、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B、医疗机构、保健机构 C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D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E、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7、医师发现或怀疑胎儿异常时,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 A、孕妇健康诊察 B、胎儿发育诊察 C、胎儿先天性缺陷诊断 D对孕妇进行遗传病诊察 E、对孕妇进行传染病诊察 8、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 () A、一至二个月 B、一至三个月

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10) 满分:100 分时限:120 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 得分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在机读答题卡上将你认为 正确的答案的字母涂黑,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 题,每题1 分,共30 分。) 1 .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 )责任。 A .有限 B .无限 C .无限连带 D .按份 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人民币( )元的,为不正当销 售行为。 A .2000 B .3000 C .4000 D .500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并将每年( )定 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 .3 月6 日 B .3 月12 日 C .3 月20 日 D .4 月12 日 4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A .14 B .15 C .16 D .18 5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 年,自( )起计算。 A .发明创造完成之日 B .申请之日 C .专利管理机关受理申请之日 D .专利管理机关核准申请之日 6 .在代理制度中,无行为能力的被代理人如果取得或者恢复行为能力,将导致( )终止。 A .委托代理 B .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 C .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 D .法定代理或委托代理 7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为( )。 A .6 个月 B .1 年 C .2 年 D .4 年 8 .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是( )。 A .合伙企业 B .国有独资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 .股份有限公司 9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事人一方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 B .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C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 .当事人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向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0 .在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 A .季节性降价 B .因清偿债务降价销售商品 C .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 D .为与对手竞争、扩大销售、占领市场而降价销售 11 .由我国《公司法》规范的企业是( )。 A .合伙企业 B .外国公司 C .个人独资企业 D .有限责任公司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 年7 月 1 日正式施行。

物流法律法规知识期末考试试卷考卷及答案

《物流法律法规知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在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物流的分类方式也不同。如果按照从事物流的主体进行划分,可分为()A.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 B.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等 C.区域、国内和国际物流等 D.水路、公路、铁路、管道运输物流 2.下列损失不属于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平安险承保损失的是() A.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全部损失B.因海损事故造成的货物全部损失 C.因海损事故造成的货物部分损失D.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部分损失 3.关于保管合同中寄存人的义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保管合同为有偿的,寄存人则负有向保管人支付报酬的义务。 B.无论保管合同为无偿的或有偿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寄存人都有负担必要费用的义务。 C.如果保管物的毁损灭失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此项风险则应由保管人负担。 D.寄存人因过错未告知保管物瑕疵或者特殊保管要求,致使保管物受损害的,保管人不承担责任;保管人因此受到损害的,寄存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关于租赁合同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租赁合同是实践性合同B.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 C.租赁合同是单务合同D.租赁合同是一种不具有确定期限的合同 5.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北京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还盘:“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关于本案中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同成立并生效B.合同成立但未生效 C.合同成立但效力待定D.合同不成立 6.在承揽合同中,法律对共同承揽人的责任作了规定。关于共同承揽人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承揽人分别对定作人承担责任 B.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 C.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D.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当事人的约定不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7.小李的自行车坏了,送往小王处修理。小王按期修好,修理费50元。但小李取车时不愿支付修理费,于是小王拒绝交付自行车。关于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有权拒绝交付自行车B.小王无权拒绝交付自行车

公务员考试法律专业知识真题

公务员考试法律专业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范是()。 a.国家政策 b.国家法律 c.社会道德 d.组织纪律 1.b. [解析]根据定义,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2.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 a.假定条件部分 b.法律原则部分 c.纪律规则部分 d.法律后果部分 2.a. [解析]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所以正确选项是a选项。 3.行政主体不能成为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纠纷的裁决者的规定,体现了()。 a.依法行政的原则 b.正当程序的原则 c.讲求效率的原则 d.执法合理的原则 3.b. [解析]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遁正当法律程序。正当程序的内容包括:第一、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第二、说明理由;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所以正确选项是b选项。 5.在我国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 a.1988年《宪法修订案》 b.1993年《宪法修订案》 c.1999年《宪法修订案》 d.2004年《宪法修订案》 5.d. [解析]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引下”,增加“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8.在我国,可以对河流拥有所有权的是()。 a.某渔民 b.某航运公司 c.某合伙企业 d.国家 8.d. [解析]依据《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禁止流通物的是()。 a.土地 b.毒品 c.军事设施 d.粮食 9.d.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题库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题库 第一部分<物业管理条例> 1.国务院修订新的《物业管理条例》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2.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 定,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第二条) 3.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第三条) 4.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5.业主是房屋的所有权人。(第六条) 6.业主享有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权利。(第六 条第8款) 7.业主需履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和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义务。(第 七条第4、5款) 8.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第八条) 9.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成立一个业主大会。(第九条第1款) 10.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产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但是,只有一个业主的,或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第十条) 11.业主大会会议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总人数 过半数的业主参加。(第十二条第1款)。 12.业主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第十二条第2款) 13.业主大会决定(1)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2)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由业主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第十二条第3款) 14.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第十二条第4款) 15.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 法院予以撤销。(第十二条第5款) 16.业主大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的规定召开。经20%以上的业主提议,业主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第十三条) 17.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业主。(第十四条第1款) 18.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第十五条) 19.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 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第十六条第1款) 20.管理规约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第十七条第3款) 21.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就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成员任 期等事项作出约定。(第十八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