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

作者简介:陈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内容摘要:网络成瘾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际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引发了青少年各种犯罪行为。必须强化网德建设、网络监管、网络信息筛选、网络文化建设和规范网吧经营,积极引导教化网瘾青少年,变网瘾青少年为网络技术人才,不断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负面影响;对策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大扩展了青少年的信息量,开拓了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孩子迷上网络,不懂自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甚至因此患上了“网络综合症”。其具体症状有抑郁、失眠、精力难以集中、狂躁等,在行为上,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导致各种犯罪行为的发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最近对工读学校调查发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各类案件中,有六至七成的少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沉迷网络[1]。由此可见,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本文试图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所

引发的犯罪问题与对策。当然,这里的犯罪首先是

指社会学中的失范行为,其次是指刑法里的犯罪

行为。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2],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最早提出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是纽约精神病学家高登伯格(Coldberg )和匹兹堡大学的杨(Young )[3]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对网络的依恋,就会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患有“网瘾”的人,往往只有通

过长时间地上网才能激起兴奋,也就是“嗜网如命”,欲罢不能。从生理角度来看,“网瘾症”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它损害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可使其严重紊乱失调,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恶果。同时还可致人情绪急躁、抑郁和食欲不振。长时间上网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使人不愿与外界交往,行为孤僻怪诞,从而丧失了正常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对上网者,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由于青少年是网络最主要的用户

群之一,所以,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感人群。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网络游戏成瘾。玩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约占40%以上的青少年上网纯粹

是为了打游戏,他们长时间沉迷于网上游戏,以至

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无法停止。二是网络聊天成瘾。一些青少年通过上网聊天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聊而不能自拔。三是网络色情成瘾。有的青少年长时间漫游于黄色网站的图片影像之中,沉浸于

意乱情迷的幻像中不能自已[4]。四是网络制作成瘾。新闻媒体大肆渲染网络精英,极少数人通过互联网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无数

热点透视

DOI:10.13583/https://www.doczj.com/doc/6d14628295.html,ki.issn1004-3780.2009.05.006

青少年视其为偶像,跃跃欲试,从而一步一步踏入网络制作世界。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目前,由于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各有不同,至今学界对网络成瘾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精神分析学和人格心理学的解释,社会文化学的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以及生物医学的解释。但总的来说,一般倾向于从网络成瘾的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进行概括。

(一)网络的固有特性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客观诱因

首先,网络的新奇性。网络是人类创造的新产品,在网络上总能发现新的东西,内容一次比一次有趣,游戏一个接一个地诞生,画面一次比一次亲切和人性化。网络的这些新异性和变化性,拨动着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们探新、猎奇。其次,网络的可操作性。网络能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其控制欲。如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失败和各种规则的束缚,能够做很多现实社会所不允许的事情:对打、杀人,随心所欲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拼杀最后达到胜利的宝座——

—称王称霸。这种满足青少年成功欲望的游戏让他们玩起来过瘾。再次,网络的交互性。网络的交互性为青少年网民提供了同步通信环境。“同步空间虽然不是唯一的强迫性网络环境,但它确实是引起互联网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5]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流与面对面的交流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同步性的聊天或者网络游戏具有的即时性使自己的行为立刻得到回应,这本身就是对该行为的一种强化,因为每个人都愿意重复被表扬的行为。非同步的论坛也容易让青少年着迷,青少年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加入不同的论坛进行平等的交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论坛,不少青少年就是在发帖和跟帖的过程中对网络上瘾的。最后,网络的去抑制性。去抑制性是指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而形成的自我约束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使网上行为无拘无束,使个体深藏在潜意识中的不为正常社会意识所允许的各种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从而网络容易成为问题青少年的“心灵避难所”[6]。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管理薄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部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在国外上网成瘾的主要群体是家庭主妇、残疾人、退休人员等,而非青少年群体。对于国外的网络世代来说,“数字媒体强迫性使用现象非常少,即使有,大多是暂时性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像滥用药物或吸烟的有害活动,再者,网络世代显现出极佳的修正能力。”[7]但是,在我国目前上网成瘾的主要是青少年。“上网成瘾是个社会现象,但中国的未成年人上网成瘾却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其特定的成因。它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一个‘果’。”[8]“孩子‘网瘾’毒发,该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和老师。”[9]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需要反思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讲,家庭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性格及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普遍对他们缺乏关心、理解,管教过于严格,惩罚过于严厉,对他们的要求甚至一些合理要求拒绝频繁。这可能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很需要父母的关心、理解与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如果父母做出相反的行为,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网络便成了他们寻求支持和逃避生活的一种方式[10]。从学校方面讲,学校教育管理薄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直接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完善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平台。但是,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不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有些学生因厌学而迷恋于网吧;再加上校方的管理不善,致使青少年容易接近网络,沉溺于网络。从社会方面讲,虽然目前社会各界十分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世界性问题,也采取了相当多的措施进行相关防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校园外大小网吧星罗棋布,这无疑是对青少年的巨大诱惑;另一方面,目前整个社会给青少年施加的压力过大,使他们无法承受而选择了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

(三)青少年自身特点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

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以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这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

热点透视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即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希望得到理解、渴望交友和人际交往障碍之间的矛盾突出。青少年属于特殊人群,其心理发育呈现不成熟、不稳定等特点,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内心很容易产生不安、恐惧、孤独和焦虑的情绪,特别需要友情和亲情的温暖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与父母、朋友、同学的交流产生障碍,他们就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但在虚拟的网络里则不同,他们强烈的交友愿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于是在多次重复网络行为的条件下,若缺乏外在的监督和内在的自省,部分青少年网民也就被网络俘虏了。此外,人格特质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的青少年容易网络成瘾。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的青少年,也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所引发的犯罪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为青少年带来了机遇,帮助青少年步入成长和发展的“快车道”,但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在网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破坏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容易引发各种犯罪行为。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危害

1.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长时间地端坐于电脑前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玩网络游戏时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玩者就很容易感到异常疲劳,甚至出现神经衰弱,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其次,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也会导致眼睛疲劳,眼花、眼干、眼涩、眼胀,严重的会导致角膜炎、暂时性失眠、青光眼、白内障等。最后,过度沉迷网络还会使人产生幻觉和幻想,反应能力迟钝。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就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与吸毒上瘾极其相似。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各地青少年通宵上网导致发病猝死的现象屡见不鲜。

2.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沉溺于网上交往者会逐渐脱离现实,发生人格障碍,引发心理疾病。青少年在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情景中交替出现不同的性格特性,网上网下行为缺乏同一性,从而导致多重人格障碍。而多重或双重人格障碍是由人格分裂引发的一种心因性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同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身份,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由于网上交往的隐蔽性、自由性,因而青少年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的改变自己的角色。他们出于好奇常以与现实相反的性别角色出现于网络中,为了不被识破而尽力去掩饰、模仿。然而,一旦不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转换时,就会出现认知不协调和心理错位,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11]。

3.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由于上网占用网瘾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这部分网瘾者无心向学。即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旦染上网瘾,最终也会荒废学业。调查显示,如今光顾网吧的多是大、中、小学生(约占70%),大专院校周围可达90%。上网者年龄大多在14~15岁之间。这些在校学生一旦上网成瘾,就会忘记了学习,整日泡在网吧,逐渐荒废了学业。2006年在北京市所有高校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中八成染有网瘾。去年上海市也强行劝退83名大学生,他们也都因沉迷网络而导致门门功课亮起了红灯[4]。

4.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网络的互动交往主要通过文字进行,缺少面对面的相互间语言的交流。长期下去,会使人离开人群,产生孤独、苦闷、压抑、消沉等情绪,人际关系淡漠。此外,由于网络具有广泛性、安全性和间接性等独特的优势,青少年在网络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终极关怀,与这种虚拟的世界相比,现实世界的缺陷十分明显。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12]结果导致青少年逃避现实,减少与周围人群的交往和接触,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造成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使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交往能力下降,出现情感冷漠、心理错位、行为失调等人际交往异化现象。

5.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发展。网络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主流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恐怕莫过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具有高度

热点透视

的综合性,它超越了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它的直接化、形象化将导致青少年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并诱导青少年习惯于用“看”而不是用“想”来认识世界;这必然会使青少年逐渐形成放弃思考、放弃追问本质的思维习惯。它使青少年思维方式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不能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将大量的时间投入网络而减少了阅读的时间,许多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不平衡,文字及书写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写作水平下降,常常提笔忘字。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除了对其自身造成严重危害外,还容易引发各种犯罪行为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曾透露,在被抓获的青少年罪犯当中,有近80%的人通过网络受到诱惑,这些人因为沉湎于网络,作案甚至作大案,进行诈骗、强奸、抢劫、抢夺的犯罪比例非常高[13]。青少年一旦网络成瘾,其自制力比较弱,再加上网上众多不良信息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江苏警官学院的周桂琴总结出网络成瘾所引发的犯罪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4]:

1.网络成瘾引发的侵财犯罪。从根本上讲,产生犯罪意识的基础在于人对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需要。犯罪意识包括了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决意等心理因素,它是行为主体产生无法满足的需要,试图通过社会不认可的方式来满足的一种心理动机[15]。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体,其在衣食住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需要与成年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对需要的正当性评价及追求需要的满足方式的选择上,较成年人来说显得稚嫩、冲动。青少年缺少自己挣钱的能力,上网的诱惑又很大,当日常的零花钱不能满足其上网需求时,很多青少年就会使用其他的手段,比如盗窃、拦截比自己小的孩子进行敲诈勒索,甚至合伙抢劫等来获得上网费用。

2.网络成瘾引发的性犯罪。互联网上色情信息的刺激和诱惑,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性意识。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这其中必然充斥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黄色、淫秽信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在性教育方面严重滞后,这导致青少年在性的问题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严重缺乏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难以抵制互联网上各种淫秽色情信息的诱惑,青少年只要上网就无法避免会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在接触网络色情信息后,容易产生性犯罪的病态心理,诱发其实施卖淫嫖娼、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据调查,北京市青少年犯管教所关押的因网络直接导致犯罪的61名青少年中,强奸犯有14人,占23%[16]。

3.网络成瘾引发的人身伤害犯罪。互联网上的暴力内容,特别是网络暴力游戏,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暴力犯罪心理。现在网上流行的暴力游戏有“反恐精英”、“杀人游戏”、“魔兽世界”等,这类游戏的内容充斥着血腥味。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都有好奇、好胜心理,通过操纵暴力性质的游戏,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青少年过度沉迷其中,就会迷失自我,对现实与虚拟环境的认识模糊不清。网络暴力游戏不仅向青少年熏染暴力内容,更是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一种心理暗示。青少年精力充沛,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受到暴力内容的渲染,而其社会阅历比较浅,意志力薄弱,使得青少年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摈弃暴力内容的影响。青少年正是在操纵网络暴力游戏时,不断地进行模仿,慢慢形成了暴力犯罪的心理取向,从而引发暴力犯罪[14]。

4.网络成瘾引发的黑客犯罪。这类犯罪主要以信息攻击和破坏为主。在这类犯罪中,犯罪分子攻击和破坏的主要对象是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如私自穿越防火墙侵入计算机系统、以程序设计的方式消灭或更改原有的资料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等,尤其以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和破坏最为严重。一些青少年不仅能使用熟练的电脑技术入侵信息网络窥视用户资料,破坏公共秩序和扰乱公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能把黑手伸向国防事务、国防建设和尖端科技领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14]。

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之后危害确实很大,不仅对青少年自身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引发各种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面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使青少年走上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

(一)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网

网络道德建设是开展青少年网络保护、培育与强化青少年网络“免疫力”的基础性工作。在网络安全立法尚不健全的今天,提倡网络道德尤其必要。

热点透视

网络道德建设的重任应当主要由学校来承担:1.培育青少年的道德鉴别能力。即培养青少年对网络资讯的识别、判断、鉴赏、批判的能力,识别良莠,从而形成网络自理能力与网络自律精神。2.加强青少年的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身的“免疫力”。3.建立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校园网,学生网站要加强服务力度以增强吸引力,可以通过竞赛、交友、论坛、心理访谈、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网页内容也要注意宣传青少年人际交往知识,不良情绪的调节及对挫折如何应对的内容等等。4.建立一支懂得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通过建立一支信息网络技术政工队伍,改变传统价值观教育中过于简单化、行政化的状况,实现从“观念灌输”到“信息引导”、“信息分析”的转变,不断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高效性、及时性[12]。

(二)强化网络监督管理,坚持依“法”治网

尽管网络世界是一个完全虚拟、高度自主与积极开放的活动空间,但是作为人类的活动社区并且日益占据人类生活的制高点,网络社会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游戏规则。法律就是规范网络生活最为刚性、最具权威的游戏规则。就我国来看,目前关于互联网信息安全监管的立法主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全国人大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补充的计算机犯罪条款。此外,《国家安全法》、《人民警察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散落着网络安全监管的法律规范。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部专门化的青少年网络保护立法,这不能不说是立法的滞后与空缺。因此,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坚决打击和惩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行为。目前,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另外,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草案)》,已把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概括为四类15条,基本上涵盖了违法行为的全貌。显然,这些法律法规为加强网络监督管理提供了保障,但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的法制建设还相对落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信息网络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力度,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筛选优化网络文化,坚持以“建”治网

这里的“建”是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互联网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网络是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信息库,但也是鱼龙混杂。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网站、各网吧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要围绕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活动,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让学生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重点推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积极开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不断更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社会主义的理想、观念占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阵地,以此抵御外来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进而牢牢把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此外,各高校还应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的整体范畴之内,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每一位学生以当家作主的身份来对待网络文化。高校校园网应注重对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报道。学生的参与不仅能丰富网络文化,还能强化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四)强化网吧规范经营,坚持以“管”治网

这里的“管”是指加强网吧管理。网吧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安机关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警察队伍,强化网吧日常监督和管理,加大对网吧的管理力度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1)加强对网吧经营的管理,严格杜绝网吧放任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公安机关应指派专门警力对网吧进行管理,从严处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放任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2)加强对网吧内容的管理,严格把关网吧上网内容的健康性。公安机关应督促网吧经营者禁止用暴力、色情性质的游戏吸引青少年上网者;严禁网吧通宵营业,引导青少年从单纯的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中摆脱出来。(3)加强监督,严惩不规范经营的“黑网吧”。对网吧经营者放任、引诱或唆使青少年浏览有害信息网站的,给予停业整顿或查封。此外,还要加强校内网吧的管理。校内网吧通常由校园网接入,学校必须归口管理,建立“绿

热点透视

色网吧”,明确责任单位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同时要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五)强化网络信息防范,坚持以“技”治网

这里的“技”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管理。网络信息防范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需要软件开发、技术应用、行政控制等多种手段的紧密配合。为了净化网络信息环境,政府部门要强化入境防范意识,严格把好信息入口关;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努力当好“把门关”,切实做好网上把关工作。科学界应当致力于不断研发更为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如信息锁定、信息自动过滤、不良网站提醒或屏蔽、监视记录访问网站、卸载保护、访问时间设定、网址禁止、网址过滤、预设定及升级信息自动更新等功能,从而防止对青少年危害极大的网络色情、赌博、暴力等有害信息及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的侵入,全方位地为青少年网上健康之行护航。

(六)强化引导积极教化,坚持以“化”治网

这里的“化”是指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引导和教化。积极争取网瘾青少年的转化,变网瘾青少年为网络创造型人才。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王鸣认为,网络游戏玩得好的孩子,大部分都天资聪慧,完全有可能将其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她说,香港青少年协会通过多种措施,在全港各区成立“社区技术及学习中心”,减少青少年单独在家或在其他地方沉溺于网络的机会,成效明显。2006年,该协会还联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举办“中国青少年网络文化创意大赛”,共同推动“数字虹桥公益计划”等,激发广大青少年网络创造活力。对于因黑客犯罪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特别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应注重对其进行认知、心理和行为倾向的改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黑客犯罪对犯罪人网络技术的要求相当高,一般进行黑客犯罪的青少年在网络上都很有天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作是“天才”[14]。所以,只要对这部分青少年强化引导积极教化,使他们摆正自己的心态,给他们一个发挥自己技术特长的空间,致力于我国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这也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专家建议网络分级制,www.thebeijingnews. com来源:新京报,2009-6-1,2:17:49.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6d14628295.html,/news/guonei/2009/06-01/008@ 021749.htm.

[2]Y.Amichai-Hamburger.Internet and persoility [J].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18(2002):1-10.

[3]J.Morahan.Martin,P.Schumacher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dr,16(2002):13-19.

[4]刘佰运,周奎英.当代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对策探析[J].中国教师,2008(4):24-26.

[5][美]Patricia Wallce.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李芳,曹瑞.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68-72.

[7][美]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

—网络世代的崛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陶宏开.孩子都有向上的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9]汪爱兰.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4(4):26-28.

[10]张武装,李福东,等.浅议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08(10):168.

[11]刘进锁.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5(7):40-42.

[12]旷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5):30-32.

[13]网络犯罪诱因,北京娱乐信报.http:// www1jkr3651com/2006-3-28.

[14]周桂琴.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5-29.

[15]张伟,李玫瑾.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探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5(6):51-54.

[16]倪小峰,贾献红.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思考与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7):76-78.

(责任编辑:吴冬华)

热点透视

网络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症

网络安全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 成瘾症” 背景: 随着电脑家庭化的日益盛行和互联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诚然,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但对于好奇心、模仿力极强的青少年来说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主要表现在:许多青少年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上聊天和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把“家”搬进吧,有的学生陷入恋的阴影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模仿上行为,搞犯罪

活动,结果沦落为少年犯。大量的青少年遭遇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来为青少年的络安全保驾护航,从而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教学目的: 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络游戏。促使中职学生自觉树立络安全与道德意识,提高利用络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创建文明健康的络风气。 教学重点: 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络,预防患上“络成瘾症”。 教学内容: 1,分析“络成瘾症”成因。 2,怎样预防青少年患上“络成瘾症”。教学过程: 一,“络成瘾症”成因

是什么让青少年在络中迷失自己,患上“络成瘾症”而发生悲剧,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自身原因:络因其开放性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络释放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摆脱现实中的约束、孤独,在轻松、安全中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同时,络也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实现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 家庭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对孩子上的“失控”。 学校原因: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放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现实中很多学校还是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学习成绩这一头,而忽略了道德训诫、性格养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案例一: 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 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四:一群少年成为大盗 4月28日,阿城市打掉一个盗窃犯罪团伙。案破了,按说民警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们反而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抓获的“飞檐走壁大盗”竟是4个未成年的毛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只有8岁。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他们在民警面前没有犯罪感,没有恐惧感,一会儿摸摸民警的警服,一会儿看看办公桌上的照片,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事情从4月初开始,家住料甸乡的那某、赵某、关某、李某几个小孩子嘴馋,想吃好东西,又没有钱买,几人商量偷东西换钱买好吃的。他们把目标定在金项链、金戒指和现金上。他们选择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家庭。踩好点后,便让最小的孩子望风,较大孩子攀爬到屋顶,钻入天棚,跳入屋内翻箱倒柜。他们将偷得的价值上千元的金银饰品以三五百元低价卖出,然后吃喝、玩游戏机。 (在外又吃又玩,有时几天不回家,父母却从不寻找或报案。家长的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案例五:疏于管理门窗被盗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瘾个案的研究找出网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网瘾个案描述 案例一:某初三男生 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等到有一天,孩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孩子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孩子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为了让孩子重返学校,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与此同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案例二:某大二男生 大学里读的是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像很多大学生一样,进了大学后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网吧里。大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宽松的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直接的监督,电脑一直玩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丽妮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为此,我们应当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措施 【Abstract】21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time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tacts mean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ir daily life, study and work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convenience to you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many young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For this, we shoud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and t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 health personality, and guide teenagers grow healthy and to make teenager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 measures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导读: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将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400万。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均来自网络。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 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发起“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 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因此,如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1 学年至2012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2012年6月27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外因,如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因,即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网络成瘾宜疏! 不宜堵! 疏导青少年网络成瘾,关键在父母。网瘾难戒,面对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防治措施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因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等受损的行为。网络成瘾又叫网络性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网络依赖等,是由美国学者Goldberg 在1986 年首先提出来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 台湾学者周倩( 1999)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是由于个体缺乏自制力,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个体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性,为了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而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为了上网甚至不惜对身边的人撒谎,下网后感觉不快、焦虑和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而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等问题。 二、网络成瘾成因的分析 其实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通过对已有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现状之青少年网络犯罪

大数据时代下的现状之xx网络犯罪 xxxx中学xxxxxx 因特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先进工具,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吸纳、交换、传递、品味信息和分享文明进步的大平台。目前,因特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又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冶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给xx带来的犯罪隐患现状。 网络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据2009年CNNIC第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有1.6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有9.72%的人有网瘾,也就是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大约87%的网瘾青少年是对网络游戏成瘾。 农村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达65.4%,农村未成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高达61.6%。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青少年不能健康上网所带来犯罪情况的担忧。 当前,网吧已由信息服务场所发展成为公众娱乐场所,上网人员逐渐呈现出多层次、流动快的特点。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健康上网的青少年数量庞大,这些数据会让我们触目惊心。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的同时,1 也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安宁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非常多,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青少年网络犯罪之多,危害之重。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教学提纲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 策和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2 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延伸,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直接媒介,在方便人们生活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因其自身的一些不可制约性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制约。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诱因、危害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阐述,意图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一部分群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拓展,就计算机而言,在促进人们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让人们容纳了一些不利的信息,尤其是是青少年对计算机的痴迷,达到了成瘾的地步,就计算机本质来说,在很多方面的确促进了青少年的心智开拓,但部分青少年却由于对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掌控的缺失,造成了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网络成瘾这样一个事实。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到现实的考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大了青少年认知世界的范围,但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笔者在本文中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成因、危害及改善措施来展开阐述,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做出一定的修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心理障碍,指的是对互联网过度依赖造成的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些生理不适。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

于重复使用网络而造成的周期性或慢性著迷状态,并带着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对上网的快感存在心理和生理依赖。这种现象通常在青少年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其主要表现或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互联网,但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或者是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网络成瘾符合以下症状: 1、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有着强烈的渴望或者是很强的冲动; 2、减少或者短时间内不上网的情况下,会出现感应不适、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睡眠等情形; 3、下列所属情况至少有一种符合: (1)为达到心理满足感而不间断的使用网络甚至增加网络使用时间和投入程度; (2)无法控制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并不能自觉的控制持续时间,在一些方面即便是明白这种危害但无法实现自我调整; (3)明白网络的危害性,也清楚自身需要做出调整,但无法停止使用,甚至是不顾其明显的危险后果; (4)过度使用网络,不自觉的减少了社交活动、其他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 (5)将网络使用作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和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法或者措施; (二)严重程度标准 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学习能力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它给人们带来的改变已不可想象,但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带给我们的危害也在日益突显,尤其是在犯罪领域,而且对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犯罪危害更是巨大。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而这不仅仅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使其性格孤僻,学业荒废,家庭抵触现象日益增多,而且使青少年心理发生扭曲,喜欢暴力,致使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当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上升,网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网络究竟是如何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呢?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其网络消费攀升,诱发其勒索、抢劫、盗窃等。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出人网吧,必然要花费许多的钱,以及由此带来的食物、饮料还有网游装备的消费更是巨大。而青少年又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当然父母是不会给孩子更多的钱来让他们消费于网吧的。因此这样长期此以来出现经济危机是迟早的事,如果法律意识不强的话,勒索、抢劫、盗窃无疑将成为他们的首选方式来解决危机而保证能够继续进入网吧。2012年5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就对两青年李某、陈某提起公诉,原因是他们由于没钱上网而在网吧殴打、威胁、抢夺他人现金800元。 沉迷于网游,导致青少年暴力倾向严重。如今大多数网络游戏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元素,无不是以刺激的画面带给玩家快感来吸引广大的游戏玩家的。而青少年心志尚不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尚不完全

具备,再加上游戏对他们的巨大吸引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非常严重。而这些暴力画面则使他们性情变得暴躁,喜欢用暴力方式来解决矛盾,再加上青少年对游戏角色较强的模仿,而导致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这也是青少年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残忍化的重要原因。 网络色情文化传播,导致青少年性犯罪增多。网络使当今社会成为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迅速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色情信息也早已借助网络广为传播,其中青少年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由于青少年生理的早熟,心理的不成熟,而又急切的想了解性,在其他渠道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了。因而不自觉的接触到了许多不良信息,而这又进一步其对性的渴望,进而导致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网络虚拟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犯罪平台。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隐瞒了许多个人信息的世界,而且其便捷、高效的方式也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也是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青少年也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许多90后的青少年对计算机比较的感兴趣,对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精通,因此通过网络技术犯罪也备受许多青少年的青睐,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据一项调查显示30﹪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表示羡慕黑客,并想成为一名黑客。 网络社交使得青少年的社交群体日益复杂化。网络的发展,想结交天南海北的朋友已变得相当的简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同类群体,这就使得青少年所接触到的人群变得相当的复杂。而

浅谈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也如日常品一样渐渐的进入普通人家,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方便迅捷的优点,但网上信息也具有良莠不齐的缺点,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区分是非善恶,所以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发展。 第一章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述 网络违法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违法犯罪,现实生活中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客体而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制造、传播网络病毒、进行网络欺诈、侵犯他人隐私权;另一方面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大多是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所造成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和应收惩罚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 2.1 对世界、人生和现实生活的认识方面 通过我国司法机关对很多网络犯罪的青少年的调查与分析现实,大多数犯罪的青少年的心理都比较空虚,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物质的享受远远超出对精神丰富的追求,而现实的生活的平淡与无奈,使他们更加的无聊,而虚拟的网络所呈现出的魔幻与色彩使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但又由于生理和心理以及年龄的缺陷使其不能正确的辨别网络信息,所以,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他们利用网络犯罪手段来挑战权威,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从而在心里上得到被承认的满足。 2.2 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方面 随着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加重和考学压力的加大,学校和家长都将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唯一依据,而对青少年上网的时间和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使得青少年在上网时间上存在两个极端,有的青少年由于家长疏于管理而终日沉迷在网络中,有的青少年由于家长的管理过于严格而不得不偷偷摸摸的上网,而不是在父母的引导下有计划的进行,而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绝大数的父母都存在不足,着主要是由于父母对于子女的上网内容不甚了解,也不知如何去指导子女正确的接触网络,此外,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有的学校单方面的追求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采取不闻不问或勒令退学等措施,使得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在进入社会后,往往沉迷于网吧的场所,又由于缺乏必要的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近日,广州举行第十一届“穗港台澳新”青年辅导研讨会,调查显示,80.68%的广州市中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年期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网络,笔者就此走访了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慧腾戒网瘾学校甘灵杰老师。 甘老师表示,青少年对网络的病态依赖,会导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甚至消极自杀。 首先,影响人际交往。青少年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得了特殊的体验并产生快乐和解脱的感觉,这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依恋,逐渐脱离现实世界,进而可能直接用网络虚拟人际关系来取代现实人际关系。处于社会性发展高峰的青少年应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真切体会生活。但是,大量时间使用互联网,直接减少了与父母、同学、朋友的交流时间,形成对现实情感交往的冷落。网络交往阻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不适应,反过来更加依赖互联网,此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影响人格发展。青少年时期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人格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认知水平有限并且协调能力较差,有时难以顺利地进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网络虚拟的角色常会与现实脱节,很容易出现人格的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而这种长期的角色混乱会使得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格发生转变,形成抑郁、封闭、情绪化、低自尊的网络化人格特征,甚至最终导致诸如分裂型人格、癔病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等人格变异。 最后,引发道德问题。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法律、道德的约束,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放松了对自己的束缚,责任感减弱并且自由意识泛滥。此外,青少年还缺乏一定的辨别和自控能力,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会对他们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长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会使青少年迷失自我,并丧失一定的道德规范。诸多游戏中,攻击、暴力等成分可能会让一些青少年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那些行为也是合理的,从而产生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另外,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使他们开始关注性问题。而网络上存在大量不健康甚至色情的内容,受到这些内容影响,青少年的性观念非常容易被误导,以致出现性犯罪。青少年经济没有,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网瘾需求,还会产生盗窃、抢劫等许多不法行为。 网络为何对青少年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甘老师从个体、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做出了如下分析。 网络成瘾者往往敏感、抑郁、低自尊、喜欢独处等。此外,青少年网瘾的部分动机是对消极生活事件的逃避,如学业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淡漠、有情感问题等。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低效、情感反应淡漠、介入行为控制方式粗暴单一等都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相关。当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过于粗暴时,子女会逐渐减少寻求家人支持,转而求助于网络。父母不良的婚姻质量会导致孩子低自尊、抑郁等问题。这些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导致了网瘾的形成。网瘾认同很重要,家长与孩子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把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讲给他听,而不是逼他接受,成立家庭俱乐部,这样戒除网瘾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独生子女成为青少年的主体人群,一些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交往,导致孩子生活圈封闭,也就造成了青少年孤僻、封闭的心理。另外,以考分定终生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父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使孩子产生逆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赣南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 姓名:王淼生 学号:200930040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09级公管本科班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到8月10日 指导教师:陈匡明

摘要: 本文通过各国专家研究的可靠数据真实的放映了当今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并通过一份关于网瘾的社会调查报告体现。同时列举了网络成瘾实例,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最后针对着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使用程度、网络被害、网瘾解决措施 一、导言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至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忍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二、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⑶网民中18~24岁的年青人所占比例高,达到37.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8%),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三、各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者金.S. 杨(K.Young)在1996年有开拓性的研究,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析,在496例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成瘾用户。Young进一步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美国针对277名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有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澳大利亚“网络依赖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成因”研究课题,被调查的217名大学生中有4%的人网络成瘾,27.9%的人属于程度较轻的网络依赖。2005年韩国网络用户中受网瘾影响的人数比例为12.6%,少年儿童受网瘾影响的比例为15.3% 。2000年台湾一项名为“台湾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程度、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的研究,调查了台湾12所大学的910名大学生,网络成率为5.9%。台湾对8所大学的752名大学生的测试,网络成瘾率为 11.7%。 四、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调查数据 福建省林绚浑等人对310名大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率为9.6%。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对北京市602名中学生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4.8%。上海师大心理系顾海根教授,2005年对上海市8所大学3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2.9%。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成瘾率从7.6%到20.5%,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也很大,从11.1%到39.6%,

中学生网络成瘾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概述,并结合网络的固有特性与中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对策,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问题的提出: 1、4月7日凌晨,深圳光明新区初二男生周荣猝死在距离一家黑网吧不远的路上,事发前周荣多个晚上通宵上网。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湖北谷城县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连捅制止他上网的父亲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 2、据中国中学生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与此同时,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在青少年的犯罪中,约7成与网络影响有关。 3、重庆市12355中学生服务台2008年下半年所接听的5000多例热线求助电话中,超过40%都是关于网络成瘾的求助。 4、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2010年7月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青少年占据网民规模的一半左右,上网成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全国至少有600万中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并且一周内玩游戏在5小时以上的有72.9%。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网民普及率呈偏态分布,其中10-29岁上的分布更为集中。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群体。暑假就要到了,又将有很多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终日浪迹网吧,多少家庭又将伤心欲绝。网络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危害之大有目共睹。作为一名中学信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论文解读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心理学思考西南大学2012级心理学师范班陈妮莎学号:222012306011017 摘要:网络成瘾即“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 IAD),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明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身心都有不可小觑的伤害,青少年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对于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矫正已经迫在眼前。本文介绍了心理学工作者对网络成瘾所做的一些理论及实践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认知需求 网络这一人类近现代的伟大发明已经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给青少年的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广泛的乐趣,还可以在网络世界中享受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但网络作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沉溺于网络而患上了“网瘾综合症”,不仅给家庭而且给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还深深影响着青少年本人的发认知与人格发展。从心理学方面研究网络成瘾的成因、发生机制、表现以及探讨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即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网络一直存有生理及心理依赖②。总的来说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

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二、网络成瘾的表现 网络成瘾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 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影响青少年的正常认知,扭曲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会使人产生反社会人格倾向。 三、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内因) 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生理及人格: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3、需求: 3.1安全感需要,在网上可以随便发表意见,表达好恶情感,而不必担心受到指责、限制或承担责任。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正式“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2002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患上IAD 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率达到81.3%,有7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上聊天,有4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 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有哪些青少年因痴迷于网络而走进少管所,请列举几个 案例一: 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 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陈某因怀

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