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1)

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1)

下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由研究生院安排教室,在统一时间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两次作业质量以及上课考勤情况。

下面是考试复习题。

第一讲:导论

讲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主要内容、历史发展以及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定义: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内容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等的广泛领域,这些领域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出发,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科学、技术、工程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就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辩证地发展变化着的,要把这一辩证的规律从自然界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抽象出来,就必须概括和总结各门实证科学已经取得的成果。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认识的进步、为丰富和深化我们对自然界的哲学认识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本书在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自然观的变迁,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现代自然观产生的影响,并对当代工程技术产业活动与人类自然观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

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已发展为大科学,技术已发展到高技术,工程和产业更是对现代社会表现出巨大的改造作用。现代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的革命,一方面使科学技术变成日益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建制,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广泛应用到社会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急剧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面貌,这也要求人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的性质、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的价值,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的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的互动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做出更加深刻的反思。

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活动中的普遍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现代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在现代科技工程产业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各类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研究方法作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中的系统方法论、基本系统方法、综合集成方法,以及产业化方法等新学科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本书这一部分试图遵循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按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工程方法论、产业方法论的顺序展开。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既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有着各自的特点、社会作用和运行机制,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和从技术到工程和产业的转化,所以,从科学方法到技术方法再到工程方法和产业方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着创造方法的运用。

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互动影响,追求五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需要高度的人文关怀,这使得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并在七十年代围绕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始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且一致认为,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是社会的活动而非个人的活动。20世纪90年代后(STS)演变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S&TS)。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关系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产业。本书沿着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社会功能、社会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影响、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伦理规范、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等问题展开,涵盖了STS的基本领域。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及其方法、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概括总结,

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科学技术工程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他们科学技术工程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工程思想的凝练和精髓。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科学技术工程思想,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的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论,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有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才有了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辩证法。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产业观与产业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社会论,它是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主要就是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形成和完成的。因此,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重要成就,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进行科学总结中,认识到“在自

然科学中,形而上学观点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已经站不住脚了”,自然发展史,即自然界从天体、地球、生命到人类的发展的图景,是辩证发展的,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以及自然科学也是辩证发展的,从而人们的思维方法、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应该是辩证的,即需要辩证法、辩证思维。“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它们实质上可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在建国时期,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学习从教育界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一些积极分子学习了一批论科学技术的著作,通过学习,开始注意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学术问题。

在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被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50年代初,我国在自然辩证法领域中大量翻译介绍了苏联研究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和各门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的文章,制定了自然辩证法发展远景规划,将自然辩证法在全国推广,在技术发展的辩证规律中,提出了研究科技理论和观点与方法。

在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有了新发展,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办自然辩证法节习会,设计数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以及自然辩证法理论和历史等方面,对新的历史时期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如何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然辩证法在新技术革命挑战形势下蓬勃发展,把研究扩展到科学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等重大课题上。在当代,自然辩证法课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依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况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有:(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它先于人而存在,是“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历史性属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它不断地“生成着和消逝着”以及循环着,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遵循客观规律且相互转化,其“运动的量是不变的”。(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它反对孤立的、“非此即彼”的认识方法,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界。它“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实践性。它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实践对认识自然界起到决定作用。(2)历史性。它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认识自然界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3)辩证性。它以实践论为基础,达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4)批判性。它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三)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的物质形态都处于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之中,而系统就是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以系统或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形式存在着和运动着。自然界系统是简单性与复杂性、构成性和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的物质系统。自然界系统根据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的系统: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第二,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所谓线性作用是指相互作用的量之间有比例关系,各个作用彼此独立,作用可以叠加,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必然性。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如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线性函数和线性方程等。非线性主要是指相互作用的量没有比例关系,变化不均匀,各个作用彼此相干或交叉,作用不可叠加,结果具有随机性和多元性。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实际上都是非线性的,线性是非常少的,线性作用公是在一定条件下实际情况的近似,自然界是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非线性作用居于主导地位。“蝴

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对非线性作用的生动描述。自然界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自由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动态性(系统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处于演化的过程中)、整体性(整体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和层次性(自成系统成为互成系统中要素,即系统既可以作为系统存在,同时也作为互成系统中的要素存在)等特点。

第三,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演化过程不可逆性主要是指自然界演化过程不能反转,演化状态不可回归的运动形式。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卡斯蒂认为突现是一种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孤立行为中无法预测,甚至于无法想像的行为。哥德斯坦认为,突现是指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奇的和相干和结构、模式和性质。可以认为,突现是指由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和结构。分叉主要是指自然界系统在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的突然的跃迁和爆发,这种突然的跃迁和爆发是通过演化中的分叉而走上复杂性的道路。系统演化中的分叉点就是突变点。在自然界系统演化的过程中,其演化的机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其中开放性是系统进化的条件,远离平衡态是有序之源,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第四,“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序是表述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包括有序和无序。事物的序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和时空序。从字面意义上讲,混沌与无序是紊乱、混乱和杂乱的意思。但作为科学概念的混沌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确定性系统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性;初始条件经过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会产生有重大区别的结果。当然,混沌也不是绝对的,只能说确定性的过程中蕴含着不确定性的因素,即随机性因素的非线性作用。但同时,在系统演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确定性的因素,进而可以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化。当然,这里的混沌和有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混沌,也没有绝对的有序,事物的混沌和有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混沌到有序,从有序到新的混沌,从新的混沌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体现了在演化的过程中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混沌与有序的辩证统一。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自组织理论就是关于这一方面问题的科学研究。

2.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从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中可以概括出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第一,系统性。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恩格斯曾经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系统自然观将“系统”的概念提升到哲学的层面“联系”,阐述了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表明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同时,系统科学的发展也为自然界的系统性提供了科学证明,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

第二,复杂性。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复杂性通过许多形相呈现,每一形相都呈现了复杂性某一方面的本质特性,复杂性就是这些呈现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复杂的事物具有简单性,简单的事物具有复杂性,但简单性毕竟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为复杂性研究提供了前提。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演化性。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等价性和同一性是自然界的特殊形态,非等价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界的一般形态。既然自然界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必然导致竞争,竞争的存在将会引起更大的差异和非平衡性,因此竞争成为系统演化不可或缺的最为活跃的动力。协同是系统演化的另一个关键要素,通过协同,形成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即系统形成的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序参量一经形成,就会支配系统的演化过程。自然界是存在与演化、等价与非等价、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第四,广义性。针对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系统自然观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不仅揭示了天然自然系统的存在及演化规律,也揭示了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存在及其演化规律,超出了纯粹天然自然的狭义性,具有广义性特征,揭示了自然界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的物质形态都处于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之中,而系统就是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以系统或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形式存在着和运动着。自然界系统是简单性与复杂性、构成性和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的物质系统。自然界系统根据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的系统: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第二,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所谓线性作用是指相互作用的量之间有比例关系,各个作用彼此独立,作用可以叠加,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必然性。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如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线性函数和线性方程等。非线性主要是指相互作用的量没有比例关系,变化不均匀,各个作用彼此相干或交叉,作用不可叠加,结果具有随机性和多元性。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实际上都是非线性的,线性是非常少的,线性作用公是在一定条件下实际情况的近似,自然界是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非线性作用居于主导地位。“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对非线性作用的生动描述。自然界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自由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动态性(系统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处于演化的过程中)、整体性(整体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和层次性(自成系统成为互成系统中要素,即系统既可以作为系统存在,同时也作为互成系统中的要素存在)等特点。

第三,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演化过程不可逆性主要是指自然界演化过程不能反转,演化状态不可回归的运动形式。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卡斯蒂认为突现是一种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孤立行为中无法预测,甚至于无法想像的行为。哥德斯坦认为,突现是指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奇的和相干和结构、模式和性质。可以认为,突现是指由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和结构。分叉主要是指自然界系统在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的突然的跃迁和爆发,这种突然的跃迁和爆发是通过演化中的分叉而走上复杂性的道路。系统演化中的分叉点就是

突变点。在自然界系统演化的过程中,其演化的机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其中开放性是系统进化的条件,远离平衡态是有序之源,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第四,“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序是表述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包括有序和无序。事物的序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和时空序。从字面意义上讲,混沌与无序是紊乱、混乱和杂乱的意思。但作为科学概念的混沌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确定性系统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性;初始条件经过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会产生有重大区别的结果。当然,混沌也不是绝对的,只能说确定性的过程中蕴含着不确定性的因素,即随机性因素的非线性作用。但同时,在系统演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确定性的因素,进而可以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化。当然,这里的混沌和有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混沌,也没有绝对的有序,事物的混沌和有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混沌到有序,从有序到新的混沌,从新的混沌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体现了在演化的过程中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混沌与有序的辩证统一。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自组织理论就是关于这一方面问题的科学研究。

2.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从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中可以概括出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第一,系统性。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恩格斯曾经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系统自然观将“系统”的概念提升到哲学的层面“联系”,阐述了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表明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同时,系统科学的发展也为自然界的系统性提供了科学证明,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

第二,复杂性。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复杂性通过许多形相呈现,每一形相都呈现了复杂性某一方面的本质特性,复杂性就是这些呈现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复杂的事物具有简单性,简单的事物具有复杂性,但简单性毕竟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为复杂性研究提供了前提。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演化性。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

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等价性和同一性是自然界的特殊形态,非等价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界的一般形态。既然自然界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必然导致竞争,竞争的存在将会引起更大的差异和非平衡性,因此竞争成为系统演化不可或缺的最为活跃的动力。协同是系统演化的另一个关键要素,通过协同,形成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即系统形成的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序参量一经形成,就会支配系统的演化过程。自然界是存在与演化、等价与非等价、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第四,广义性。针对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系统自然观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不仅揭示了天然自然系统的存在及演化规律,也揭示了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存在及其演化规律,超出了纯粹天然自然的狭义性,具有广义性特征,揭示了自然界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生态自然观对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依照生态自然观,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生命,应该遏制损毁或侵占生命存在环境的技术行为;应该通过发明和创新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技术使自然过程在人类社会生态系统中继续,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出现,是地球上产生了人类社会生态系统,这是宇宙的演化过程、生命进化过程、技术的发展过程。这里的技术,其主体是人,是人针对自然,与自然发生联系的“自然技术”,它不仅促进人类社会这个生态系统有效运行,更要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一致。这就是生态技术的本质。以生态技术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生态自然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庞大的人口数量却面对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物种生态濒危等问题。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全面、不和谐、不可持续的方面,因此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符合生态自然观。我们所追求的发展,

不是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指导。按照生态自然观的要求,要建设生态社会,需要依靠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来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要为创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进行生态的文化建设并促进社会的有机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的重大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必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自然观,认识人工自然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树立生态自然观。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重点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及基本动力。

第二节:概述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重点讲授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

思考题: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1.对科学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和解释,是实验的科学和真正的知识。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写道:“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实验的科学建立在感性和自然基础之上。“感性(见费尔巴哈)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现实的科学首先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建立在实践和自然基础上的科学,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意识形式,就成为人们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

2.科学的分类与统一

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研究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

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学科划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这里的“历史”,即指“人类史”也包括“自然史”。作为唯一科学的“历史科学”,不是狭义上的“历史学”,而是指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各种人文学科)。马克思指出了科学具有统一性,“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近代哲学家进行哲学思考的动因,并不仅仅是精神的和思想的力量,自然科学和大工业才是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恩格斯说:“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一个时代的哲学,也影响科学理论的发展。尤其一个科学学科在初创期,它的基础和边界是靠哲学来建立和规定的。恩格斯批评过一些科学家,科学想脱离哲学和抛弃哲学是一种幻想。“问题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4.科学也是生产力

马克思首次提出,科学作为要素参与了生产力的构成。“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力也以知识形态显示出来。“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直接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

5.科学发展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不是靠自己本身来向前发展的,以机器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是推动自然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因。马克思说:“自然科学本身[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的发展,也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

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恩格斯阐述了,社会生产在技术和知识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引擎。“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6.科学的社会作用

(1)科学是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自然研究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2)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物,成为协助资本压制工人的手段。“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2.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如何认识的?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思想文化条件和过程

今天理解的科学诞生于欧洲的16-17世纪。在欧洲的中世纪末期,发生了著名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运动。文艺复兴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宣扬世俗人性,批判教会神权。但丁、达·芬齐、莎士比亚、彼德拉克、塞万提斯、拉伯雷等,是其代表人物。人文主义是与当时教会人士所研究的神学、经院哲学以及以神学为依据的学问相对立的一种世俗学问,研究世俗学问的人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思潮从十四世纪意大利开始,十五、十六世纪扩展到荷兰、英国、法国、波兰,最后遍及全欧洲。人文主义者一切以人为本,提出了现代色彩很浓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观念,以对抗教会对人的束缚和压制。宗教改革是反对罗马教廷的基督教内部改革,主张成立“新教”.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是其代表人物。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为广大的底层群众的世俗化打下了基础。

为现代主义思想奠定基础的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尔和英国的F·培根。F·培根是归纳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蜜蜂”比喻中已经提出了实验与推理结合的方法论原则。F·培根的同时代人笛卡尔对演绎方法十分推崇,并发明了解析几何,积极地把数学方法引入到物理学研究中。尤其是笛卡尔提出的理智四条研究原则中的第二条:“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对科学有深远影响,这被认为是支配现代科学研究原则的还原论的经典表述。

西方哲学界一般认为笛卡尔完成了近代哲学的转向,他对知识确定性和基础的寻求开创了哲学认识论,而在他以前的哲学被认为是本体论的。笛卡尔从怀疑一切出发,最后发现无可置疑的是怀疑本身,进行怀疑的他,不可能对他的怀疑发生怀疑。于是,笛卡尔得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结论,对“自我”的存在确定不移,由此揭开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的序幕。笛卡尔的自我确定性为“主体—客体”研究方法提供了基础,理性成为人的确定的可靠的认识能力,人成为与客体对立的主体。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现代主义的宣言,理性和科学(知识)成为人类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手段。

近代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经过哥白尼、开普勒的先驱性工作,经过伽利略的奠基,在牛顿的综合下完成了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与教会主张的地心说对立);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并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发现并证明了落体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还给出了探索自然法则的方法论程序;牛顿力学统一了地上和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提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使科学知识成为可靠的解释和预言的工具,自然科学理论成为人类理性成就的典范,完成了知识的世俗化,自然科学

从神学和哲学的笼罩下独立出来。

2.科学的本质

英文中的“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静观的知识”,这种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相区别。日本人在19世纪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主要是基于西方的“Science”都是“分科之学”。后来,康有为将这一翻译做法引入到中国。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科学”这这种译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验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与此同时,从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这表明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和工业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

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而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就是科学的社会实践本质。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一种涉及到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组织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的知识生产过程。

马克思指出,科学同技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由此形成的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3.科学的基本特征

(1)理性化的实证知识体系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证知识体系。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i因此,科学具有理性和可证实性的特征。

(2)以感性基础的生产知识的活动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客观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生产知识的社会劳动。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生产知识的活动。知识

生产必定是以感性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界的一切秘密都是通过感性机制向人们呈现的。马克思说:“感性(见费尔巴哈)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因而,科学实践是以感性和实验为基础,认识自然界并生产知识的基本活动。

(3)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科学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科学作为理性化的实证知识体系,是一般生产力。科学也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

(4)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双刃剑作用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科学,一旦与资本结合起来,就发挥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而与劳动相对抗的作用。“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科学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成为控制人的一种力量。“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5)是一种社会建制和文化现象

从人类文明史和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又扎根于文化之中。

早期的科学只是单纯的认识自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科学潜在应用价值的出现,科学开始出现组织化和社会化,企业、集团、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研究之外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用社会的组织形式来协调科学活动,使科学研究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

(6)具有多种普遍的属性

科学与其他知识相比,具有几种普遍的属性。如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等。

3.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动力是什么?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

1.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是同一学科体系的进化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和理论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新原理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从自然科学发展史来看,每一学科都经历了渐进的累积发展和飞跃的革命阶段,而且是两种形式交替发生。例如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就是一个从知识的积累的渐进发展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从沃尔弗第一次但对物种不变开始,又通过奥肯、拉马克、贝尔纳等人的研究工作,经过100年的研究历程,才在达尔文那里最后完成。

2.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同类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发展,或统一的事物演变成有差异的不同部分的事物。综合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或体系。

自然科学研究最初是以自然界整体为对象,探讨自然界的普遍特性和普遍法则,第一个成熟的学科是普遍(机械)力学,即牛顿力学。以后又逐渐分化出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力学、量子力学等学科。光学最初是以光的微粒说为基本理论,后来又分化出光的波动说,最后综合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后来,光学与电磁学也实现了综合统一。

恩格斯以将在电学和化学这两门学科的边缘出现电化学的预言,也说明了科学发展的综合趋势。在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为数并不多,但恩格斯却敏锐地认识到,这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他提出:“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双方都宣称与己无关,但是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可望取得最大的成果”。自然科学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恩格斯这一预见的正确性,后来果然在电学和化学的接触点上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电化学。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突出的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3.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累积性。只有继承已经发现的科学事实和已有理论中正确的成分,科学才能不断完善、发展、继续前进。但同时,只有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科学是人类的事业,每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是众多科学家集体合作辛勤探索的结果,科学家们合作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牛顿力学的建立,就是在继承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牛顿本人的综合和创新,完成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随着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的进展,科学理论总会遇到不能适应不能解决的新课题,科学就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发展。科学史上的拉瓦锡氧化说取代燃素说、达尔文进化论取代创世说和物种不变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都是科学创新的典范。

(三)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1.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

科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学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并从科学外部输入各种资源。科学外部的动力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层面的科研需求,社会生产需求,技术仪器和技术问题,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教育和人才培养,文化价值观和人文传统等。

2.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来源于科学系统内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与热情;科学问题历史和科学实验提供的题材;科学实验(事实)与科学理论(假说)的冲突,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冲突;科学学科的分化和专门化,从原来的学科中逐步分离出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新学科研究对象范围变小,认识层次更深入,从而使得科学向纵深发展;不同研究团体学术观点的论争等。科学系统外部的动力要与内部的动力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4.科学方法论的立场与原则。

(一)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其对象主要是自然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它本身是无阶级性的。但社会意识形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自然科学出现社会化趋势。而且,科学研究实质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包括科学研究的主体、客体及科学过程。以研究主体为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中的人。”科学研究主体的思想观点是在一定社会历史

文化环境中形成,既要受已有科学思想成果的影响,也要受社会的哲学文化思潮等意识形态的影响。恰如恩格斯所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是受到好的哲学支配还是坏的哲学支配。其次,自然史和人类史是统一的。“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把历史归结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认为两种历史是有机统一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基本问题。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使用,也出现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审视和思考。

(二)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关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普遍适用于自然及社会历史领域,对各门科学都具有指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实践也是科学认识、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在科学实践中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问题的解决也是在实践中完成的。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而科学方法本身也是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主体,就无所谓方法。方法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现代科学与现代实践的发展中,勇于发现,勇于探索,不断提出新观点、新课题,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2.客观性原则。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社会科学研究不同,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自然科学家不是研究对象的参与者。自然科学是无阶级性的,其是非评价往往有着客观标准可循。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决定了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客观性原则。科学研究应坚持客观性原则,摒弃先入之见、权威之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现实出发,直面客观事物本身。“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

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4年省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2014?)哈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为2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A.5℃B.6℃C.7℃D.8℃ 2.(3分)(201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927 000正确的是() A.9.27×106B.9.27×105C.9.27×104D.927×103 3.(3分)(201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a﹣2a=1 B.a2+a5=a7C.a2?a4=a6D.(ab)3=ab3 4.(3分)(2014?)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5.(3分)(2014?)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围是() A.k>1 B.k>0 C.k≥1 D.k<1 6.(3分)(2014?)如图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B.C.D. 7.(3分)(2014?)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连接OC交⊙O于点D,连接BD,∠C=40°.则∠ABD的度数是() A.30°B.25°C.20°D.15° 8.(3分)(2014?)将抛物线y=﹣2x2+1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到的抛物线为()A.y=﹣2(x+1)2﹣1 B.y﹣2(x+1)2+3 C.y=﹣2(x﹣1)2+1 D.y=﹣2(x﹣1)2+3 9.(3分)(2014?)如图,在Rt△ABC中,∠ACB=90°,∠B=60°,BC=2,△A′B′C可以由△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其中点A′与点A是对应点,点B′与点B是对应点,连接AB′,且A、B′、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A′的长为() A.6B.4C.3D.3 10.(3分)(2014?)早晨,小刚沿着通往学校唯一的一条路(直路)上学,途中发现忘带饭盒,停下往家里打,妈妈接到后带上饭盒马上赶往学校,同时小刚返回,两人相遇后,小刚立即赶往学校,妈妈回家,15分钟妈妈到家,再经过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小刚始终以100米/分的速度步行,小刚和妈妈的距离y(单位:米)与小刚打完后的步行时间t(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下列四种说法: ①打时,小刚和妈妈的距离为1250米; ②打完后,经过2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 ③小刚和妈妈相遇后,妈妈回家的速度为150米/分; ④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2550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武汉大学2014-2015学年度数字电子技术试卷A

武汉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逻辑函数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的四种为(),(),()和()。 2、(25.7)10=()2=()16。 3、可以实现线与功能的逻辑门电路包括(),()和()。 4、JK触发器若J=K,则可实现()触发器的功能;若J=K,则可实现()触发 器的功能。 5、5位环形和扭环形计数器,若初态均为10110(低位在左),则26个CP后环形计 数器的并行输出为(),扭环计数器的并行输出为()。 6、128K×16的只读存储器,其寻址地址线数目是()根,字长是()位,字数是 (),总容量是()。 7、可以实现更大规模逻辑电路的可编程器件主要包括()和()。 8、设四位D/A转换器的满刻度输出电压30V,则输入数字量是1011时的输出模拟 电压为()V。 二、单项选择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编码(11111100.11010100)2421对应的十进制数为()。 A.97.64B.86.54C.96.74D.85.74 2、逻辑函数F=A B C ?+且BC=0的卡诺图中,最小项和无关项个数分别为()个。 A.4,2B.3,2C.3,3D.2,4 3、下列说法正确的共有()个。 (1)按制造门电路晶体管的不同,门电路可分为MOS型和双极型; (2)TTL电路相对CMOS电路的特点是速度快,但功耗大; (3)CMOS电路的静态功耗很小,主要是动态功耗; (4)TTL器件驱动CMOS器件主要需要校验灌电流是否满足要求; A.1B.2C.3D.4 4、已知题2.4图中的门电路是74系列的TTL门电路,则电路的输出电平是()。 A.高电平B.高阻C.低电平D.无法判断 5、要将方波脉冲的周期扩展10倍,可采用()。 A.10级施密特触发器B.10位二进制计数器 C.十进制计数器D.10位D/A转换器 第1页共4页6、用4片4K×16的RAM构成4K×16的存储器,扩展后地址空间最高的一片4K×16

2014年哈尔滨市中考道外区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道外区二模参考答案 三.解答题 21.解:原式=2)2)(2(25(23+-+-+÷++a a a a a a =29)2(32 +-÷ ++a a a a =a -31 ∵a =2sin60°+3tan45°=2×2 3+13?=3+3 ∴ 22.⑴正确画图 (2)正确画图 23.解:(1)4+6+8+7+5+2=32(名) ∴该中学参加本次数学竞赛的有32名同学 (2) %10032 2 57?++=43.75% ∴该中学参赛同学的获奖率是43.75% 24.解:(1)作PH ⊥AC 于点H 由题意可知∠PAB =30°,∠PBC =60° ∴∠PAB =∠APB =30° ∴AB =BP =60× 3 2 =40 ∴客轮在B 距灯塔40海里. (2) 由题意可知∠BPH =30° ∵cos ∠BPH = BP PH =2 3 ∴ 2 3= BP PH 33 3331-=+-=原式 ……3分 ……3分 ……2分 ……2分 ……2分 ……3分 ……2分 P A B C 60° 30° H ……1分 ……1分 ……2分

∴PH =203≈34.64 ∵34.64>30 ∴客轮继续向东航行无触礁危险。 25. 证明:∵OA 、OD 为⊙O 的半径 ∴OA =OD ∴∠OAD =∠ODA ∵AD ∥OC ∴∠OAD =∠COB ∠ODA =∠COD ∴∠COD =∠COB 在△CDO 和△CBO 中 ?? ? ??=∠=∠=CO CO COB COD OB OD ∴△COD ≌△COB ∴∠CDO =∠CBO =90° ∴OD ⊥CD ∴CD 是⊙O 的切线 (2)设OA =OD =x 在Rt △EDO 中,ED 2+OD 2=EO 2 ∴22+x 2=(x+1)2 解得:x = 2 3 ∴AB =2AO =3 ∴AB 的长为3 26.解:(1)设种蔬菜x 人,种烟叶y 人,则种小麦(20―x ―y)人,根据题意得 2x +3y +4(20―x―y)=50 解得y =30―2x , ∴20―x―y =x ―10 ∵每种农作物都种 ∴?? ?>->-0 100 230x x ∴100, ∴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14时,w =24900最大 ……1分 ……1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数电试题及答案

数电试题及答案

通信071~5 班20 08 ~20 09 学年第二学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试卷试卷类型: 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总 成 绩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8421BCD码01101001.01110001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c ) A:78.16 B:24.25 C:69.71 D:54.56 2、最简与或式的标准是:(c ) A: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多,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B: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少,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 C: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少,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少D: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多,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 3、用逻辑函数卡诺图化简中,四个相邻项可合并为一项,它能:(B )

A:消去1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B:消去2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C:消去3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表1 D:消去4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4、已知真值表如表1所示,则 其逻辑表达式为:( A ) A :A ⊕B ⊕C B :AB + BC C :AB + BC D :ABC (A+B+C ) 5、函数F(A ,B ,C)=AB+BC+AC 的最小项表达 式为:( B ) A :F(A,B,C)=∑m (0,2, 4) B :F(A,B,C)=∑m (3,5,6,7) C :F(A,B,C)=∑m (0,2,3,4) D :F(A,B,C)=∑m (2,4,6,7) 6、欲将一个移位寄存器 中的二进制数乘以(32)10需要 ( C )个移位脉冲。 A :32 B : 10 C :5 D : 6 7、已知74LS138译码器的输入三个使能端 (E 1=1,E 2A =E 2B =0)时,地址码A 2A 1A 0=011, A B C F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哈尔滨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市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卷 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6.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80℃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可达30m/s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 B. 手影的形成 C. 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 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19.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C.汽油机消耗的汽油可循环使用,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D. 热机的使用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20.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1.下列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的电路是( )

22.下列对应图示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 ) A.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 B.远离有此标志的设备 C.雷雨天不在树下避雨 D.家庭电路中安装熔断器 23.如图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加速下滑过程中动能增大 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处于静止状态 C.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因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而增大了摩擦力 D.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的 24.如图,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线圈转动,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B.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引,说明玻璃棒有磁性 D.给导线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5.电饭锅是常用的家用电器,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B.工作时,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C.工作时,通过热传递使食物温度升高 D.与其它家用电器是串联连接的 26.小聪测量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将钩码分别 匀速竖直提升h1和h2的高度(h1>h2).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量进行比较,正确的 是(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为动滑轮上升的高度)( ) A.s1=s2 B.H1=H2 C.η1=η2 D.W有用1=W有用2 27.L1灯规格为“6V 3W”,L2灯规格为“3V 3W”,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与L2灯丝电阻之比为2:l B.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L2灯两端电压为3V C.两灯并联,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另一个灯的电流为1A 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4 三、非选择题(38题~53题,计46分) 36.(2分)哈夏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

2015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历史(word有答案)

2015年新课标1文综历史(word有答案)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两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是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北京交通大学14年电信数电期中试题(1)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期中)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A)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14L126Q 开课学院:电信学院出题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一、概念题(每空3分,共30分) 1. 一组合逻辑电路输入信号的变化顺序有以下三种情况,当顺序为时,将可能出现竞争冒险。 (A)00→01→11→10;(B)00→11→10→01;(C)00→01→00→10。 2. TTL与非门的灌电流负载发生在输出电平情况下,负载电流越大,则输出电平越。 3.CMOS门电路与TTL门电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A)传输速度快;(B)功耗低;(C)功能全;(D)价格低。 4.能实现线与功能的门电路有;能实现总线连接方式的门电路有。 (A)与非门;(B)异或门;(C)三态门;(D)OC门。 5.图1所示电路的逻辑表达F= 。

F 图1 图2 6.图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是 。 7.如图所示逻辑电路的表达式F = 。 8.如图所示逻辑电路的表达式F = 。 A 0A 1 二、分析题(共30分) 1.分析图示集成逻辑门电路功能。(10分)

2.分析图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图中74HC85是比较器,74CH283是加法器。(10分) 3 2 1 3.试分析图示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10分)

(a ) S Q (b ) X CP Y 三、设计题(共40分) 1.分别用3—8译码器和2—4数据选择器及适当的门电路,实现下面的逻辑表达式。(10分)(10分) BC AC AB F ++= 2.如图(a )所示电路,当其输入信号如图(b )所示,画出S 和Q 的波形。(10分)

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 C D . 5.(3分)(2014?哈尔滨)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 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 6.(3分)(2014?哈尔滨)如图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 C D . 7.(3分)(2014?哈尔滨)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连接 OC 交⊙O 于点D ,连接BD ,∠C=40°.则∠ABD 的度数是( ) 2

9.(3分)(2014?哈尔滨)如图,在Rt△ABC中,∠ACB=90°,∠B=60°,BC=2,△A′B′C可以由△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其中点A′与点A是对应点,点B′与点B是对应点,连接AB′,且A、B′、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A′的长为() 10.(3分)(2014?哈尔滨)早晨,小刚沿着通往学校唯一的一条路(直路)上学,途中发现忘带饭盒,停下往家里打电话,妈妈接到电话后带上饭盒马上赶往学校,同时小刚返回,两人相遇后,小刚立即赶往学校,妈妈回家,15分钟妈妈到家,再经过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小刚始终以100米/分的速度步行,小刚和妈妈的距离y(单位:米)与小刚打完电话后的步行时间t(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下列四种说法: ①打电话时,小刚和妈妈的距离为1250米; ②打完电话后,经过2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 ③小刚和妈妈相遇后,妈妈回家的速度为150米/分; ④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2550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1.(3分)(2014?哈尔滨)计算:=_________. 12.(3分)(2014?哈尔滨)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3.(3分)(2014?哈尔滨)把多项式3m2﹣6mn+3n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___. 14.(3分)(2014?哈尔滨)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__. 15.(3分)(2014?哈尔滨)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1=0的一个解,则m的值为_________. 16.(3分)(2014?哈尔滨)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地摸取一个小球记下标号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取一个小球记下标号,则两次摸取的小球标号都是1的概率为 _________.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新课标1卷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图1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答案】1、A 2、C 3、D 【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 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C耕地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4.D 5.B 6.B 【解析】 4.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选D。 5.从图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为盆地内部,而兰新线位于盆地边缘,所以最可能是距离城镇远。该地位于西北,降水少,所以洪水灾害威胁小。从图中看出,该铁路线没有穿越等高线,所以工程量不大。B对 6.该地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所以选B。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 9.D 【解析】 7.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①对。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 8.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

2014年全国新课标1

2014年全国(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 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

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 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数电试题及答案

通信071?5 班 20 08?20 09 学年第二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课试卷试卷 类型:A ■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 分) 1、 8421BCD 码01101001.01110001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A : 78.16 B : 24.25 C : 2、 最简与或式的标准是: (c ) A: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多,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 变量个数最多 C: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少,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少 变量个数最多 3、 用逻辑函数卡诺图化简中,四个相邻项可合并为一项 A :消去1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B:消去2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C :消去3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 D:消去4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4、 已知真值表如表 1所示,则其逻辑表达式为: A: A ? B ? C B: AB + BC C: AB + BC D: ABC (A+B+C ) 5、 函数 F(A , A: F(A,B,C)= B: F(A,B,C)= C: F(A,B,C)= D: F(A,B,C)= B ,C)=AB+BC+AC 的最小项表达式为: E m E m E m E m (0, (3, (0, (2, 2, 5, 2, 4, 4) 6, 3, 6, 7) 4) 7) 6、 欲将一个移位寄存器中的二进制数乘以( A: 32 B : 10 7、 已知74LS138译码器的输入三个使能端( E 1=1, 是:(C ) A :::: (c 69.71 ,它能: 变量 32) 10需要 n 1 n = Q ,JK 触发器的J 、K 取值应是: B: J=0, K=1 (B ) B :集电极开路门 D : 54.56 B :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少,且每个乘积项的 D: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多,且每个乘积项的 (B ) (B ) ( C : _ E 2A =E 2B = 0 ) )个移位脉冲。 D : 6 _ _ A 2A 1A O =011,则输岀 丫厂?丫0 时,地址码 8、 要实现Q =Q A: J=0, K=0 9、 能够实现线与功能的是: A: TTL 与非门 10、 个四位串行数据,输入四位移位寄存器,时钟脉冲频率为 输岀。 A : 8ms B : 4ms 11、 表2所列真值表的逻辑功能所表示的逻辑器件是: A B C D (D ) C: J=1, K=0 D : J=1, K=1 C :三态逻辑门 1kHz ,经过 D : CMOS 逻辑门 B )可转换为4位并行数据 译码器 选择器 优先 编码器 比 较器 输入 I 7 I 6 I 5 I 4 I 3 I 2 I 1 12、 A: B: C: D: 图1所示为2个4位二进制数相加的串 11000 11001 10111 10101 接全力X 器逻辑电路图X 运算后 的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X 1 0 0 图 31 0 0 (A )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文综试卷高清重绘及解析

2014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反光板 图1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试题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考查学生结合图文信息调动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能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青藏高原地区强,故太阳辐射能较少,B、C、D错误。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试题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和图片太阳能光热电站是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故不会提高地表温度,A错;聚焦太阳能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故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B错;聚焦太阳能与农作物产量无关,D错;而聚焦太阳能产生的强光和热能可能误伤途径发电站的飞鸟,C正确。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试题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考查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情况:二分日:66.5°,夏至日:90°,冬至日:43°,春秋分日影长不是0,故p不为0,A错;夏至日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5°,影长大于塔高,p>1,C错,D正确。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

(完整版)数电试题及答案

通信 071~5 班 20 08 ~20 09 学年 第 二 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基 础》 课试卷 试卷类型: A 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8421BCD 码01101001.01110001转换为十进制数是:( ) A :78.16 B :24.25 C :69.71 D :54.56 2、最简与或式的标准是:( ) A :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多,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 B :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少,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 C :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少,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少 D :表达式中乘积项最多,且每个乘积项的变量个数最多 3、用逻辑函数卡诺图化简中,四个相邻项可合并为一项,它能:( ) A :消去1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B :消去2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C :消去3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表1 D :消去4个表现形式不同的变量,保留相同变量 4、已知真值表如表1所示,则其逻辑表达式为:( ) A :A ⊕B ⊕C B :AB + BC C :AB + BC D :ABC (A+B+C ) 5、函数F(A ,B ,C)=AB+BC+AC 的最小项表达式为:( ) A :F(A,B,C)=∑m (0,2,4) B :F(A,B,C)=∑m (3,5,6,7) C :F(A,B,C)=∑m (0,2,3,4) D :F(A,B,C)=∑m (2,4,6,7) 6、欲将一个移位寄存器中的二进制数乘以(32)10需要( )个移位脉冲。 A :32 B : 10 C :5 D : 6 7、已知74LS138译码器的输入三个使能端(E 1=1,E 2A =E 2B =0)时,地址码A 2A 1A 0=011,则输出Y 7 ~Y 0是:( ) A :11111101 B :10111111 C :11110111 D :11111111 8、要实现n 1n Q Q =+,JK 触发器的J 、K 取值应是:( ) A :J=0,K=0 B :J=0,K=1 C :J=1,K=0 D :J=1,K=1

2014文综高考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

2014文综高考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2

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Ⅱ)试题和答案_21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理科数学卷(新课标卷Ⅱ) 一、选择题: 1.设集合}2,1,0{=M ,}023|{2 ≤+-=x x x N ,则M N ?=( ) A. {1} B. {2} C. {0,1} D. {1,2} 2.设复数1z ,2z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12z i =+,则12z z =( ) A. 5- B. 5 C. i +-4 D. i --4 3.设向量,满足10||=+,6||= -,则? ( ) A. 1 B. 2 C. 3 D. 5 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2 ,1=AB ,2= BC ,则=AC ( ) A. 5 C. 2 D. 1 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A. 0.8 B. 0.75 C. 0.6 D. 0.45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1727 B. 59 C. 1027 D. 13 7.执行右图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A. 4 B. 5 C. 6 D. 7 8.设曲线)1ln(+-=x ax y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x y 2=, 则=a ( ) A. 0 B. 1 C. 2 D. 3 9.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 ? ??≥--≤+-≤-+05301307y 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10 B. 8 C. 3 D. 2 10.设F 为抛物线C :23y 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0 30的直线交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