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问题与对策_张哲

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问题与对策_张哲

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问题与对策_张哲
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问题与对策_张哲

作者简介:张哲(1971-),女,山西大同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和中非经贸关系研究;顾丽姝(1978-),女,云南嵩明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投资学博士研究生,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项目(SKYB201101)“中国对刚果(金)农业援助”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同时为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和浙江师大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6期

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问题与对策

*

哲1,2,顾丽姝

1,3(1.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00;2.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3.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昆明650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中非贸易额不断创历史新高,中国现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随着中非贸

易的深入发展,中非贸易中存在的矛盾与摩擦也明显增多。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中非贸易的发展概况,并归纳了这一时期双边贸易的特点,针对双边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非贸易;问题;措施建议

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表达了进一步加强磋商与合作的愿望。双方创建的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标志着中非经贸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11月,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在会议上确立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非经贸合作规模迅速扩大,中非贸易规模也在扩大,2000至2010年中非贸易额从106亿美元上升至1269.1亿美元。但随着中非贸易额的扩大,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大,所以适当调整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中非贸易进一步发展,互利共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1世纪中非贸易概况(一)贸易额不断增长,增幅趋稳

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持续不断增长,从2000

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之后,一直持续增长,仅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15%的下降,但贸易额依然高达910.66亿美元,2010年是这一时期贸易额的最高值,达到1269.1亿美元,第二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非贸易额从1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的突破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在出口增幅上,中国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仅2009年有6.8%的小幅

回落,其中2003年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增幅为46.3%,即使增长速度最慢的2002年,增幅也为13.1%。在进口方面,除2001年和2009年为负的增长外,其余各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2000年更是飞速增长,增幅为133.9%,2004年的增长幅度也较高,达到87.9%的增长速度。这一时期不论是进出口的增长幅度还是出口和进口的增长幅度都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详见表1)

表1

2000-2010年中国对非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差额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率进出口进口出口2000105.9855.5550.43-5.1263.5%133.9%22.7%2001

108.0

46.9

61.1

14.2

1.9%

-13.7%

19.2%

年份进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差额

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率

进出口进口出口

2002123.8954.2769.6215.3513.8%17.4%13.1% 2003185.4283.59101.8218.2350.4%53.7%46.3% 2004294.59156.46138.13-18.3350.9%87.9%36.6% 2005397.47210.63186.83-23.834.91%34.62%35.23% 2006554.64287.74266.90-20.8440.0%37.0%43.0% 2007733.11362.83370.287.4532.0%26.0%39.0% 20081068.42560.02508.40-51.645.1%54.0%36.3% 2009910.66433.3477.444.1-15%-22.6%-6.8% 20101269.1669.5599.6-69.939.454.525.6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二)中国对非贸易一改以往顺差地位,出现了逆差

2000年中国对非贸易出现了逆差,为5.12亿美元,此后连续三年中国又保持对非贸易的顺差地位。2004年至2006年中国对非贸易连续三年出现逆差,并且逆差的差额较大,超过这一时期中国对非贸易的顺差差额,2004年中国对非贸易逆差18.3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非贸易逆差为23.8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非贸易逆差为20.84亿美元,2010年更是高达69.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详见表1),为这一时期的最大贸易逆差。200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降幅大于出口降幅,中方由逆差转为顺差,顺差额为44.1亿美元。尽管中国对非的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但由于中非之间的贸易额的基数较大,所以贸易逆差占中非贸易额的比重还是较小的。

(三)贸易对象分布具有很大的地域不平衡性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贸易前三位伙伴国(安哥拉、南非、苏丹)的贸易额占中国对非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5%左右,2008年这一比重升至48%。其中,中国对安哥拉、南非、苏丹三国出口占中国对非洲总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23.9%上升至2008年的25.9%,自三国进口占中国自非洲总进口比重则基本稳定在65%左右。这使得我国对非洲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能趋于多样化,也不能充分利用非洲的资源。而且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贸易不平衡现象突出。其中,安哥拉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逆差来源国,其次是苏丹,2010年中国与其贸易逆差分别为207.7亿美元和47.3亿美元;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则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顺差来源国,2010年其与中国贸易逆差分别为56.2亿美元、51.2亿美元和28.2亿美元。(详见表2)

表22010年中非贸易前十大伙伴国(单位:亿美元)

序号进出口进口出口非洲1269.1669.5599.6 1南非256.5148.5108 2安哥拉248.2228.120.4 3苏丹86.366.819.5 4尼日利亚77.710.766.9 5埃及69.69.260.4 6利比亚65.845.220.6 7阿尔及利亚51.811.840 8利比里亚44.20.244

9刚里(布)34.831.2 3.5

10刚果(利)29.624.9 4.7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二、21世纪以来中非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额持续增长,但双方进出口额占各自进出口额比重依然较小

2000-2009年中非贸易额年均增长为30.0%,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000亿美元,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经过连续10年的增长后,中非贸易额在2009年出现下降,但降幅逐步收窄,年底开始恢复。2010年中非进出口额再创新高,达1269.1亿美元,再次成为非州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截至目前中国已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但在中非贸易额增长的同时,中非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仍很有限。以2005为例,中国贸易额在2005年超过14000亿美元,其中对非贸易仅占总额的3%,远低于亚洲(57%)、欧洲(18%)、北美洲(16%)和拉丁美洲(4%)所占的比重。在非洲的53个国家中只有1/4左右的国家同中国双边贸易额超过5亿美元。另一方面中非贸易额在非洲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较低,以2004年为例,中非贸易额在非洲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7%。

(二)中国对非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中国从非进口商品中原油所占比重较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工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中国优质的高附加值产品在非洲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如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通讯设备等,中国的集装箱检查设备、新舟60飞机、铁路机车等也开始进入非洲市场。这些产品性价比高,受到非洲市场的欢迎。目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比例已超过50%。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等战略性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目前中国原油的进口占非洲原油出口量的比例约为13%,这样的比例足见非洲石油对中国的重要性,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对非洲的石油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近年来,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制成品对中国出口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中国免关税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非洲的农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南非的红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也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所熟悉和喜爱。

(三)中国对非贸易不再保持以往顺差地位,中非之间贸易摩擦问题增多

自1949年中非贸易以来,中国对非的贸易逆差仅出现在1965年以前,1950年到1964年中有10个年份中国对非保持着贸易逆差,其中1960年对非贸易逆差最大,达4289万美元。自1965年到1999年,长达34年的时间里中国对非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而且随着中非贸易额的不断增加,中国对非的贸易顺差也保持着不断增长态势,1998年顺差最大达25.8亿美元。

随着中非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对非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剧,这种贸易摩擦主要来自于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非洲当地同类商品企业的冲击,引起相关国家的重视。

此外由于对非原油及矿产品需求增加,中国对非进口迅速增加。继1964年后我国对非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以来,我国于2000年首次对非贸易逆差,当年逆差额为5.12亿美元,2004年贸易逆差额上升为18.3亿美元,2005年上升为23.8亿美元,2006年有所小幅回落,为20.8亿美元,2010年又上升为69.6亿美元,(详见表1)中非贸易逆差持续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自非洲进口产品主要以原材料资源类商品为主,因此这种逆差并非一无是处,某种程度上可以缓冲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

(四)中非之间的贸易政策日益丰富,推动了中非贸易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边重征税协定》。①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货物原产地规则》,共有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项下

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2006年又增加了3个国家享受此待遇,至2009年底受惠商品增加到478个税目(中国税则8位编码计)。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口受惠商品快速增加,2005年当年即增长132.9%,2005-2009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84.4%。截至2009年底,中国从非洲进口零关税项下的商品货值共计44.5亿美元,主要包括农产品、矿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其中享受零关税待遇的商品货值为10.8亿美元,中国减免关税额共计7.1亿人民币。这一优惠关税措施与其他贸易政策一起,不断推进中非贸易额的扩大。

三、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非产业结构趋同,导致中非之间贸易摩擦屡有发生

中国和非洲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都比较充裕,中国先非洲一步已经建立起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世纪90年代非洲各国在对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也选择了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非之间雷同的产业结构削弱了中非贸易中的互补性,对中国和某些非洲国家的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北非,一直是棉花的主产区,所以以轻纺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内产品多年来一直受到政府保护。而中国向非洲出口的产品正好主要是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而且出口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机电产品已经占到中国出口额的50%以上,由于中国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对非洲国家的相关产业产生冲击,使当地同类产品失去了国内市场,以至于生产企业倒闭。

同时,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与非洲同类的商品竞争,进一步削弱了非洲的出口能力,间接损害了非洲相关产业,影响了国际资本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在这种形势下,当地的一些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力图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从而引发了贸易摩擦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摩擦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无序竞争,个别中国企业甚至扰乱当地市场价格,引起东道国民间层面的抵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非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

(二)西方媒体宣传“中国威胁论”,这种人为制造的麻烦给中非贸易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实行了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建立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对中非关系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开始鼓噪和散布“中国威胁非洲论”,以发泄他们的不满。“中国威胁非洲论”的内容繁琐,主要包括所谓的“政治体制威胁论”、“经济制度威胁论”、“软实力威胁论”、“援助方式危害论”、“资源掠夺论”、“环境破坏论”、“军事威胁论”和“经济威胁论”。②上述这些观点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给非洲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而近年来随着中非贸易关系的不断增长,西方国家在“中国威胁论”的基础上,又抛出中国对非洲的“新殖民主义论”,他们所认为的中国对非洲的“新殖民主义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对非洲加大投入是基于对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原材料的需要,是为了掠夺非洲能源;第二,中国的廉价商品,特别是纺织品对非洲国家的大幅度出口增长,严重冲击了当地的纺织业发展,所以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用廉价商品占领了非洲市场;第三,中国向非洲国家推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他们所认为的所谓“无赖”国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是不利于西方国家在非洲推动他们所认为的民主、人权事业以及反专制和反腐败运动的进展。尽管“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新殖民主义论”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在实践上也毫无事实根据,但是由于西方媒体在非洲不断的宣传下,它还是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一些非洲居民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把中非贸易关系中出现的一些暂时和局部的矛盾和冲突与“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新殖民主义论”挂起钩来,造成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这对中非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中国发展对非贸易关系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第一,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近年来随着非洲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非洲国家的经济逐渐走出低谷,GDP保持较高的增长,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的非洲又重新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1998年4月,美国提出了《促进非洲经济增长和机会伙伴关系计划》,鼓励美国公司加大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由于历史原因非洲一直是欧洲国

家的传统市场,1975年的《洛美协定》就规定了非洲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以不限量地免税进入欧共体国家,同时欧共体国家的商品进入非洲国家则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不享受免税待遇。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后,为争夺非洲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美、法、英、日、德等西方大国调整对非政策,纷纷出台新措施,要与非洲国家建立“战略新伙伴”关系,以确保自身在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美国国会2000年5月4日通过了AGOA法案(即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此法案为48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提供单方面贸易优惠,凡符合条件的非洲国家8年内可按最惠国待遇向美国免税出口4650种商品,另外来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700种商品也可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向非洲示好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面临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非洲市场上的正面竞争。而美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先进,他们与非洲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使它们之间在经济、语言、留学生、信息联络、文化等方面联系较为密切,这使他们在抢夺甚至垄断非洲市场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中国尽管与非洲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的贸易关系,但中国在语言、文化、资金、技术、和地域等方面均呈劣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非之间的贸易关系。随着非洲在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非洲的贸易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第二,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非洲的资源性优势越来越显著,印度、俄罗斯、韩国、巴西、土耳其等纷纷进入非洲。③2008年印度在新德里举办了首届“印非高峰论坛”,会议通过了《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991年印度对非贸易额不到10亿美元,2007年就上升至300亿美元,是1991年的30倍。2006年韩国在首尔举行了韩非首届论坛,通过了《首尔宣言》,2009年又举办了第二届韩非论坛,发表了《2009首尔宣言》,韩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对非援助,以此平带动韩非贸易。2008年土耳其和非洲也举办了合作论坛,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确定了双方主要合作领域。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商务论坛,为双方经济界人士提供商务交流的机会。巴西在2009年举办的“巴西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农业发展论坛会”上,决定加强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进出口方面非洲加大了对巴西矿产品等原材料的出口,而巴西向非洲出口的汽车配件、陶瓷产品和冷冻食品也有所增加。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出于各自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非洲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进一步发展对非贸易,这势必使各国在非洲市场的竞争趋于激化。而中国如何在这种境域中崛起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和深思的问题。

四、解决中非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目前,中非贸易已经进入“快车道时期”。中非已经互为各自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是随着中非贸易的深入发展,双边贸易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而且这些矛盾和摩擦还会不断的增多。为了保证和促进中非贸易在新世纪实现持续、健康、深入的发展,中国政府现阶段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中非应一如既往地积极发展双边友好的政治关系

共同的政治意愿是中非开展贸易合作的基本前提,而良好的政治关系是双方贸易进一步合作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同属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中国把非洲视为战略同盟军,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保持了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的对非政策也是连续的,不可动摇的。周恩来总理在60年代访问非洲时,提出了同非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和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时,又提出了面向2l世纪同非洲各国发展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国家关系的五点原则建议。尽管国际局势、非洲局势以及中国的情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长期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符合中非发展的共同利益。

非洲有53个独立国家,拥有联合国近1/3的席位,占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一半,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积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同属发展中国家,中非对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经常持相同或相近的立场。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非洲国家就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年会上,中国在非洲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下,连续9年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使他们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

惨遭失败。

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下,中非双方应一如既往地发展友好政治关系,使之成为发展贸易关系的重要保证。中非双方应进一步加强高层交往,特别是中非国家领导人之间互访,有助于加深双方了解,巩固合作基础,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经常就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磋商,争取达成共识,在利益趋同下共同应对各类挑战。如在WTO贸易框架下,有关农产品协议各成员国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在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农产品贸易的保护程度依然很高,平均约为工业品的四倍多。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对农业实施很高的保护政策,严重扭曲了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不仅导致了资源的错配,对发展中国家农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还威胁到他们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历时九年至今仍未完成谈判目标,给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蒙上了阴影,在这种形势下,中非作为发展中国家利益是趋同的,中非应联起手来应对发达国家在制定贸易协定方面的强势地位,为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争取一个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贸易环境。

(二)从中非贸易发展大局出发,适当调整中非贸易结构

引起中非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向非洲国家大量的出口,影响了非洲国家相同产业的发展,所以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就应适当调整中非贸易结构。首先,应加快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中国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由生产粗放型、低附加值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变,为非洲国家的相关产业让出一定的生存空间,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对非产品出口中尽量避免出口对当地民族工业有冲击的产品;其次,为了尽量避免中非双边贸易摩擦,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我国有优势的企业到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将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当地有一定市场空间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转移到非洲,这样即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又解决了贸易摩擦;再次,要积极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进口非洲商品,为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争取到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为了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经开始对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部分商品实施了免关税待遇,此举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国家向中国的出口。

(三)中国企业自身要注意提高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目前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对非贸易和投资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非洲穷国比较多,人均GDP比较低,购买力水平差,在对其贸易时不考虑商品的质量和品牌问题,而忽视了许多非洲国家的市场是开放的,进入这些国家的中国商品,既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竞争,又要与发达国家的商品竞争,在商品质量和品牌上没有下足功夫,而失去了一些传统的市场。中国企业要克服自身观念和经营思路上的问题,要清楚虽然商品有高中低档之分,但我们要做到同一档次的商品质量最好,树立商品的良好信誉和形象,同时从长远考虑,要有品牌意识,中国企业要加大对自身品牌的宣传,并重视商品的售后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在非洲的竞争力。

(四)中国政府应在宏观政策方面加强对中国企业的指导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中国对非的贸易政策也应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有差别的国别政策,以适应不同国家市场的变化。中国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国内企业了解非洲市场的特点以及非洲国家的政策法规,从而减少中国出口企业在非洲市场上的风险。为了维护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形象,维护中非正常贸易关系,中国政府还应整顿和规范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非洲的竞争行为,对于故意扰乱出口市场、低价竞销的企业则给予严厉查处,规范和引导企业走良性竞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为中非贸易活动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五)中国企业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扩大对美欧市场的出口

尽管非洲的投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不尽完善,局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但在非洲投资的回报率却很可观,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出,非洲是全球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回报率是发达国家的四倍,是亚洲国家的两倍。所以为了鼓励和推动中国企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中国政府应该加强与非洲国家政府的合作,为中国企业提供安全保护和指导。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解决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建设中缺乏资金的问题,还能够提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竞争力,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双赢问题。

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还可扩大对美欧市场的出口。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了改

善与非洲的关系,获取非洲更多的市场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非洲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如美国国会2000年5月4日通过了AGOA法案(即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此法案为48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提供单方面贸易优惠,凡符合条件的非洲国家8年内可按最惠国待遇向美国免税出口4650种商品,另外来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700种商品也可免税进入美国市场。中国政府可以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引导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然后通过非洲市场,向美欧市场出口,这不仅有利于转移和分化部分行业,如纺织品服装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中国在欧美市场的贸易摩擦压力,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中非贸易合作的领域,推动双方经济的稳步发展。由此中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为中国企业在非投资提供更多的有利政策和条件。

(六)中国应加大对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关注

由于内部部族、宗教等社会矛盾根深蒂固,再加之经济贫困落后,非洲局部地区形势仍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上个世纪9O年代以来,局部地区的冲突有增多趋势,尤其是为争夺国内政权、国际矿物资源等政治、经济利益而引发的国内和国家间战争越来越多。这些国家的内部冲突和战乱尚未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在其《1998-1999年度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到,撒哈拉以南非洲45个国家中就有2O多个国家卷入到了地区冲突或受到地区冲突的影响。仅刚果(金)冲突就涉及到了周边9个国家,使中部非洲的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实施建设均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当前非洲国家不断的内外冲突使受到冲突影响的相关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许多非洲国家还面临争取和平与安全的问题,给未来中非贸易的稳定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无和平与安全就谈不上合作与发展,基于这一理念,中国一直以来参与并解决了多起非洲冲突事件,为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付出了努力。但作为世界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可以为非洲的和平与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除了直接参与非洲冲突国家的和平进程外,还可以利用联合国等国际场所介绍非洲国家的真实处境和现实要求,代表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有利于非洲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没有非洲的和平与稳定,就谈不上世界的持久和平;没有非洲的振兴和发展,也就没有世界的繁荣和发展。一个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非洲将更加符合中非合作与发展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进入21世纪中国和非洲经济的发展速度都较发达国家快,中非双方贸易快速增长,中非贸易商品结构不断调整,逐渐趋于合理,但贸易中存在的摩擦还是随着双方贸易量的加大而有所上升。基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力度的加大,中国商品出口非洲市场以及以非洲市场为跳板进而向美国、欧盟出口的贸易战略模式尤为重要,21世纪的前十年中非贸易取得了很好的开局,相信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进一步加深,中非贸易合作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Z].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

[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Z].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1995.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Z].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4]舒运国.论中非经贸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贺文萍.聚焦中非关系发展[J].瞭望新闻周刊,2006(11).

[6]周金红.中非经贸关系浅析(1992-2007)[J].宜春学院学报,2008(3).

[7]詹世明.西亚非洲所主办“中非经贸合作前景研讨会”[J].西亚非洲,2003(6).

[8]邹晓兵.中非经贸合作前景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

[9]高云、李红梅.中国与非州经贸关系发展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1).

[10]宋志勇.试析中非贸易摩擦[J].西亚非洲,2006,(8).

[11]贺文萍.面向21世纪的中非关系[J].西亚非洲,1999(10).

(编辑校对:韦群跃孙黎波)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一直处于稳固增长状态。然而,这其中依旧存在如出口种类单一、出口市场集中、低价竞争等诸多咨询题。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引出了产生这些咨询题的缘故。提出了应该加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调整好出口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规范为先、品质为本,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固的进展的差不多应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国,现状,应计策略,前景展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domestic productive f orces level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come maturi ng day by day,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re both in continuously growth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questions, such as the exportation types are rare, the markets of exportatio n are centralism, the low price competi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 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and the c omparison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drew out the reason of there q uestion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 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 adju sts the exportation structure well, displays own comparison advantage full y, take standard and qua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setting up good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王爱虎,李燕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中非贸易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近年以40%左右的增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低、中国与各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从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国际贸易统计年鉴(2009)》和国家统计网得到的权威数据数据,从总体贸易水平、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等方面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揭示了中非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关键词:中非贸易;进出口结构;贸易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1956年埃及率先与中国建交以来,一大批非洲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国家政治、经贸合作的新纪元。在政治友好的基础上,双方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和深入,受到历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非贸易往来,从最初中国单方面向非洲提供发展援助,到更多的强调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更平等的贸易往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即使在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新形势下,这一合作也保持了稳定增长。2000年10月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将新形势下中非伙伴关系推上了全面、快速、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开展中非合作有助于双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起到明显的“双赢”效果。一方面,非洲素有“世界资源宝库”之美誉,黄金、天然钻石、铝矾土、铂、钯等的储量世界第一,铬、铜、钴、二氧化钛等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另一方面,非洲还是个拥有8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丰富的资源加上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中国的海外资源获取和商品销售来说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仅能够提供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品、技术和管理,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中国日益增长的对非投资对于资金严重匮乏的非洲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可以说,中非贸易已成为双方经济和利益的重要依托。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中非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局限于中非关系和中非贸易两方面。但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中非问题和中非贸易必将受到更多、更全面的关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从总体贸易水平和进出口结构对中非贸易进行分析,并找出与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非洲国家,同时也揭示了中非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中非贸易往来 非洲大陆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共包括了5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十分鲜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资源丰富的少数国家占据着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大部分。中国与非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也呈现出贸易水平不均衡,进出口结构单一的双重特征。 1.总体贸易水平。2008年,中非贸易额已达到10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其中中国对非出口504.8亿美元,从非进口560.0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6.3%和54%。亚洲作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非洲第三大出口地区、仅次于欧洲的非洲第 修改日期:2012-4-5 作者简介:王爱虎(1969-),男,河北承德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品开发管理、运作管理和工业工程等。李燕(1988-),女,四川绵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

_开题报告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未付款买家论文曝光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院(系)_经济与管理学院__ 专业_国际经济与贸易_ 班级____ 一班 __ 姓名_____许泽浩 __ 指导老师_____ 董鸿飞_____ _ 2014_ 年___9 月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大为好转及其入世步伐的加快,对俄经贸合作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对象,两国有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又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广泛深入的开展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10余年来,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与时俱进的稳步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在中方经济改革逐步深入、俄方经济转轨政策多变的客观条件,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自1999年以来,贸易额连续7年以年均近30%的增幅稳步增长,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7. 1%。尤其是为了推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两国决定互办“国家年”,双方决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必将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向前发展。但从中俄贸易总体上看,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目前仍处在规模小、层次低、不规范的水平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地区作为亚太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我国的黑龙江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开发的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长达3038公里,是我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最长的省份。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俄罗斯的近邻,在经济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情况下,我省应抓住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充分依托口岸的便利条件,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对俄农产品出口的步伐,带动我省经济的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论文的研究将对黑龙江省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俄农产品出口提供蓝本和框架,为积极开展中俄农业经贸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贸易和对俄贸易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我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涉及到相关省份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就更少。本论文拟以相关理论及知识为基础,通过结合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省农产品对俄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挥我省相对于俄罗斯农业的比较优势,针对俄罗斯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出口对策和措施。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使国际贸易理论从应用的层面上得到检验:在实践上,力争使我省对俄农产品出口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并为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事实材料和参考借鉴。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浅析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双边贸易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使双方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展望未来中非贸易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在很长时期内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与发展潜力,在中非关系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但是,中非贸易短期内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会遇到较大困难,并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关键词】中非贸易双边贸易问题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非之间就有间接的贸易往来,唐宋时期,中非贸易扩大。新世纪中非贸易的迅速发展可以用一系列的数字来体现,中非贸易额从1950年的1200万美元跃增至2010年的1296亿美元,2013年更突破了19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中非经贸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非贸易关系良好,中非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但在中非贸易发展迅速的同时,中非贸易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中非双边贸易水平低 虽然中非贸易发展迅猛,2008年中非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中非贸易总量达到1000多亿美元;2009年,中国在非洲的所有贸易国中贸易额居第一。2011年中非间贸易又取得跨越式发展,中非贸易总量达到了1600多亿美元。但中非双边贸易水平仍然较低,中非贸易总额占双方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很低,虽然中非贸易总额在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在增加,但一直小于3% ,而中非贸易在非洲贸易的水平和比重也很低,也一直不超过 2.5%。这种状况对于快速发展的中非关系来说很不相称。并且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总量居于世界前三。但中非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如此之底,这与当前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分量十分不相称。所以中非贸易发展水平底的问题非常严重。 (二)中国对非出口商品的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差 目前,欧美国家主要对非出口高档产品,已经占据了非洲高档产品进口市场。然而非洲的机电产品以及纺织产品等中低档产品却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产品在非洲已经被打上劣质产品的烙印。并且中国在非的经营形式也不合理,不像欧美国家的超市,高档连锁店等形式,中国多采用以小型批发和零售为主的华人街等小型实体。另有一些企业对非洲出口产品不合格、质量不好、品种单一、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也跟不上,使非洲国家的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由于以上因素,中国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遭到了非洲国家消费者的质疑,使中国产品打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利益的。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经贸关系机遇与挑战 中国与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双方的经贸往来可追溯到公元九、十世纪的唐、宋时期,至今已具逾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数非洲国家仍未获得独立,仅有埃及和摩洛哥同中国有经贸往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为中非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使得中非经贸合作得以稳步发展并初具规模。1980年—199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非经贸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在非洲的十一国建立了“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为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各类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关系多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地区政局总体稳定,经济继续好转,这个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世界第二大洲,曾被世界忽视的大陆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关注的地方。中国与非洲几十年来奠定的友好与合作的基础,使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目前中国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涉及33个项目的优惠贷款框架协议。为扩大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自2005年起,我国就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方又将受惠商品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为进一步向非洲商品开放市场,增强非洲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2010年之后的三年内,中国政府将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中国首先开始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免关税受惠商品由此前的478个税目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中非经贸关系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间援助向形式多样、互利合作的方向发展,中非贸易额也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我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然而,在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双方贸易也潜伏着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于解决。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表现出贸易额增长趣闻、贸易结构稳定、投资规模增长、投资领域拓宽、经济技术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等特征。 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及非洲独立解放运动后,虽然偶有局部动荡,但和平的经济建设是世界发展的主基调;中非贸易互补性强,双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 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 目录 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 3 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 4 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4 农产品企业融资难 4 农产品企业规模小 5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 5 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绿色壁垒 6 技术壁垒 6 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7 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

关于推进中非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中非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非贸易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为中非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非贸易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9 年)、逐渐提升阶段(1990~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4年)和波动与恢复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石油、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非洲各国经济增速放缓,中非贸易结算额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17年中非贸易结算额开始呈现回升趋势(图1),虽然当年的贸易结算金额距历史峰值仍有较大差距,但回升反映中非贸易正在逐渐走出低谷,正处于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

一、中非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贸易平衡关系因时因地差异显著 从时间上看,中非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基本平衡阶段(2000~2009年),中非贸易为小额顺差或逆差,10年间中方累计逆差16.3亿美元。二是大额逆差阶段(2010~2014年),中方连续5年逆差,累计逆差894.9亿美元。三是大额顺差阶段(2015~2017年),由于原油价格下跌,中方累计顺差933.4亿美元(图2)。 图2 中国对非贸易差额情况(2000-2017年)亿美元 从国别上看,非洲国家众多,中国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差额变化较大。中方顺差较大国别包括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肯尼亚等,2017年,中国对尼日利亚和埃及的顺差分别为105.3和81.5亿美元;逆差较大的国别包括南非、

安哥拉、刚果(布)、赞比亚、刚果(金)等,2017年,中国对南非和安哥拉的逆差分别为180.9和95.2 亿美元。(二)贸易国别分布不均衡 200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前十大贸易伙伴贸易额约占中非贸易额的70%,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南非和安哥拉约占40%,而超过六成的国家与中国贸易额较小,占中非贸易额的比重仅为16%左右,包括喀麦隆、乌干达、纳米比亚等35个国家。2017年,中国对非前十大出口目的国分别为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表1),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67.9%;中国从非进口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前十大来源国占中国从非进口的84.4%,前两名的南非和安哥拉合计占比达59.3%。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 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中非友好也给中

国带来了实际利益。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由原来的政治、经济主导向全方位发展。 1. 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和非洲的双边贸易额已由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 986亿美元,12年

中非贸易摩擦现状和措施

中非贸易摩擦现状和措施 摘要:中非贸易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非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也迎来发展的黄 金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中非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的摩擦。本文分析了中非纺织服装贸易的前景,并对纺织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贸易纺织摩擦 一、中非纺织服装贸易现有水平 非洲纺织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 型的产业和工业化先导产业。增强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升纺织工业的整体实力,非洲一些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非洲市场占我国服装进出口市场的2.84%,而占我国纺织品进出口市场的6.09%,在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市场中所 占的比重都不是很高。中非间纺织贸易以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满足非洲消费市场的大

量需求为主要方式。2000年中非间纺织贸易额仅有不N15亿美元,2005年已接近50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幅达N28~/o。~12007年前4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非洲达到1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6%,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市场有5个,分别是南非、埃及、摩洛哥、贝宁和多哥,实现了平稳增长,但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重并不高。:人口超过9.2亿,纺织服装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自2005年1月1日起,单方面对非洲最不发达的国家的部分输华产品实施 特惠免关税政策,是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免关税待遇,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目前自身经济能力,以积极的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所做出的重要承诺。免税政策规定项下所涉及的190种受惠商品目录,是以同中国建交的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际进EI262个税目的商品清单为基础,并排除了2004年已享受特惠关税的商品、关税配额商品和部分其他商品制定的,这190种商品中就包括了棉、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发展战略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 介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深入研究问题,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战略 前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许多农产品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趋成熟,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然而,。因此,研究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制定和选择中国农产品出口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缓慢,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下降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农产品产量第一大国,但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到2007年也只是增长到17.9%。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比例也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6.3%下降到2008的2.8%。 (二)农产品加工不合理,初级产品比重远高于深加工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初级产品比重达到80%,深加工产品只有20%。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的比列分别为25%和75%,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厄尔中国农产品加工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造成中国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品质和收益。随着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也逐步提高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比如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提高到31.4%。 此外,中国相对应发达国家比较落后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设备问题,增加了中国农产品的成本,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连续五年出现逆差 中国农产品贸易自2004年起连续5年出现逆差。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2009年1-4月,中国宁产品贸易逆差仍大幅下降,为3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2%。 二、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围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 随着中非经贸近60年的发展,中非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都日趋紧密。本文从中非经贸关系着手,回顾近3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概述中非经贸关系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外媒的评述理解现阶段中非经贸发展的概况,分析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非经贸合作;历程与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洲大陆越来越引起大国关注。非洲凭借其优厚的能源与资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共同建立了第三世界。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中非的经济不断发展,中非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双方从政治到经济的合作都不断加强。中国非常重视同非洲的经贸合作,加强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对于经贸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资源与市场的利用、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与变化 1.中非经贸关系加速发展阶段(1980-1999年) 20世纪8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非洲国家逐渐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中非经贸关系逐渐步入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中非经贸特点主要变现为:双方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产品多样化,贸易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非洲。贸易方式不断增多,一般贸易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方式相结合,经济效益取得很大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非洲国家的经济一直到70年代末都处在增长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对非政策用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中国根据非洲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符合双方实际的贸易合作。在非洲总体贸易出现负增长的局势下,中国同非洲的贸易却在显著增长。其中中国出口额年均增长4.2%,进口年均增长3.6%。 在整个80年代,中非贸易额虽然略有起伏但总体保持着增长趋势。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迅速增长,进口则有所下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非洲经济困难,出口产品减少而且单一,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进口来源增加。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外贸体质改革和外包经营的发展实施,我国开始重视对非经贸合作,将对非经贸合作确定为外经贸的战略重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中非之间的合作。1993年南非独立之后,中国同南非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1999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有14个,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其中南非为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分析: 如表1所示,2001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进口额为113.8亿美元。 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为180.4亿美元。 2003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03.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农产进口额189.3亿美元。 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 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275.8亿美元,进口总额287.1亿美元。 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 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 入世以来削减关税、扩大市场准入等进口促进措施的实施,极大改变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由于进口快速增加而出口增长缓慢,2004年我国农产品首次出现46.4亿美元逆差,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9.03%。2005—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表现为逆差,但逆差规模相对较小。 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主体贸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剧增,远远超过此前各年的逆差水平。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31%。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回落明显,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52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4%;贸易逆差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6%。

中非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 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具有适合非洲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而且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此外日益增长对非州投资对于严重缺少资金的非洲国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本论文正是基于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通过对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等四个部分,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分布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寻找中非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更好的促进中非贸易之间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非洲,中国,贸易,发展

ABSTRACT For African countries, China is not just a commercial partner that provides goods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also expanding it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Africa, with massiv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ebt forgiveness, new loans, and increased resources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volum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It can be divided in four parts.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 the problems, the reasons that causes these problems, I suggested some solutions tha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trad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The research has been made by comparing merchandise exchanged volume, trade system, type of trade made, political system and culture. This method helped me to have a good approach of the problems and therefore to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For the best of Sino-African trade, and its rapid growth. KEY WORDS: China , African , trade, development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_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 !!!" !" 经济纵横 2013年8月(总第356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8,2013(Cumulatively,NO.356)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4年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并且持续扩大。我国农业还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仍然面对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比较优势理论、绿色贸易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思路与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 的稳定与发展。从2005年起,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市场风险日益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更是不断提高,贸易格局逐步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相关发展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中国农产品国际化的步伐。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二)绿色贸易理论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 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初级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很难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平,许多国家处于保护其国内市场的考虑便以此为借口处处设置障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对的机遇性环境因素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呈良性互动局面。首先,近年来我 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双增长”,2001年到2011年出 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4.9%,进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3.0%。其次,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使我国农业保持了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粮食连年增产,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也均居世界首位。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利用好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历史机遇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性环境因素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首先,区域贸易一体化在带来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带来贸易转移;其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势力不强,跨国涉农产业巨头正在加紧登陆我国;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首先,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合作化程度低等特点,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在发展生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使得“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其次,我国入世承诺的关税水平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有限;第三,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缺乏品牌 品牌本身也代表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品牌也意味着良好的信誉,信誉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品牌可以带来的效应是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必争利益。 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品牌,这使得我国的一些优质的产品无法在交易中获得最优的价格。 (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 由于我国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结构较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受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落后、农业经营成本的高涨、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低下。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四)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出现逆差。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超过出口增长,2004年仍保持逆差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张雨晨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129) 84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入 手,在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中国农 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为实现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一、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从世界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美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的位置,但其出口占世界的额度却在下降,从1980年的17%下降到2004年的10.2%,200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为795.67亿美元,中国名列第十(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则中国排名第五),出口额为241.21亿美元,占3.1%。总体来看中国的出口地位是上升的,占世界出口比例从1980年的1.5%上升到2005年的3.6%,排名从第9位上升到第5位。 从世界农产品进口格局来看,美国和日本一直是两个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市场。2004年美国进口额881.12亿美元,占11.2%;日本进口额654.27美元,占8.3%;中国名列第七,进口额422.79亿美元,占5.4%。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更快,从1985年占世界

的1.6%上升到2005年的4.5%,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市场。 另外,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区的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91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只有80 亿,到了2009 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至2130.11 亿美元,增长了26 倍。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一直呈现的迅速增长的总体趋势。2004年以来进口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到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9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985.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7.0%,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3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出口5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进口8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贸易逆差为297.5亿美元,同比扩大48.2%。 我国对东盟农产品的大量进口是造成我国农产品在全球贸易中处于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我国对东盟总体平均税率由9.8%降为0.1%,东盟对我国的平均税率则由12.8%降为0.6%,双方90%以上的商品实现零关税。通过一年来“零关税”运行,东盟自贸区对我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已十分明显,其中对农产品的影响是:关税降

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_赵颐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6月号下(总第443期) [提要]近年来,中非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带动了中非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本文分析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非;进出口贸易;对策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31日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分析。199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仅为567,30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74%,2000年增长到1,059,708万美元,是1997年的1.87倍,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2.23%。21世纪以来,随着双方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商品贸易额进一步扩大,非洲在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增至4.18%。2000~2010年间中非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2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年平均增长率。这表明中非商品贸易增长势头迅猛,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图1、图2)尽管中非商品贸易总体呈增长的态势,但是发展并不平稳。1997~2010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最高值为2000年的63.28%,最低为2009年的-15.06%,波动达78.34%。1998年、2001年、2009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分别出现三个极小值:-2.48%、1.91%、-15.06%,其中1998年是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则是受到欧洲经济机构调整、“9·11事件”冲击及美国经济复苏延迟的影响,全球贸易水平降低,中非商品贸易也受到冲击;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刚刚开始消退的背景下,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2009年的最小值说明中非贸易还存在着一些 潜在问题,其抗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二)中国对非洲贸易地理方向分析。2010年中国在非洲前十名的贸易伙伴分别是南非(2,570,310万美元)、安哥拉(248,1941万美元)、苏丹(862,670万美元) 、尼日利亚(776,847万美元)、埃及(695,890万美元)、利比亚(657,692万美元) 、阿尔及利亚(517,732万美元)、利比里亚(441,937万美元)、刚果(布)(347, 609万美元)、摩洛哥(293,750万美元),以上十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当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的75.93%。区域贸易差距仍旧显著,2010年中国和南部非洲的贸易额约是与东部非洲的4.42倍,贸易极差达到198.91亿美元,体现出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极不平衡性。西非和北非是我国对非洲出口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2010年中国对两地出口额共计398.5亿美元,占对非出口的66.47%。中国对非洲的货物进出口 有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中国有重点地同非洲展开合作,然而也增加了贸易风险,影响到中非全方位多角度合作关系的展开。(表1) 二、中非商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中非贸易合作机制尚不成熟,非洲对于欧美经济依赖性仍较强,故当全球性危机出现时,中非贸易容易受到冲击,例如2009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了60%之多。 (二)贸易不平衡。1997年至今,中国对非洲净出口整体上逐渐缩小,贸易平衡 性向好发展,但最近4年又出现大幅震中非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文/赵颐淇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河北·石家庄) 14000000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进出口总额 年份 图1中非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万美元) ◆ ◆ ◆ ◆ ◆ ◆ ◆ ◆ ◆ ◆ ◆ ◆ ◆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0.70.60.50.40.30.20.10-0.1-0.2 ◆年增长率 图2中非进出口总额增长率 区域北非 南非西非中非东非其他总计 总额3139714257031031667293246458581189202 12704602 出口总额1753271107998622320084237735061672005995405 进口总额138644314903249347212822685750222 6709196 表12010年中国与非洲各区域贸易额(单位:万美元)市场/贸易 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