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选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铜选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

1 前言 (4)

2 总则 (6)

2.1 编制依据 (6)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0)

2.3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13)

2.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19)

2.5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0)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2)

3.1建设项目概况 (22)

3.2工程分析 (42)

3.3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7)

3.4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48)

3.5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49)

3.6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 (55)

3.7 厂址可行性分析 (56)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0)

4.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 (60)

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3)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0)

5.1大气环境预测与评价 (70)

5.2水环境预测与评价 (71)

5.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4)

5.4声环境预测与评价 (76)

5.5生态环境预测与评价 (78)

5.6尾矿库的其他影响 (80)

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81)

6.1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1)

6.2措施建议 (82)

6.3结论 (82)

7 环境风险评价 (83)

7.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83)

7.2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83)

7.3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 (83)

7.5小结 (88)

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89)

8.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论证 (89)

8.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90)

8.3水土保持方案 (96)

8.4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98)

9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100)

9.1清洁生产要求 (100)

9.2清洁生产指标 (100)

9.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103)

9.4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103)

1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06)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7)

11.1 社会效益分析 (107)

11.2 经济损益分析 (107)

11.3 环境效益 (108)

11.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评价结论 (109)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10)

12.1 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110)

12.2 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110)

12.3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111)

12.4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 (111)

12.5 环境监控计划 (115)

12.6 环境管理措施及环保行动计划 (116)

12.7 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 (117)

13 公众意见调查 (119)

13.1调查方式 (119)

13.2调查对象 (119)

13.3调查内容 (119)

13.4调查结果 (125)

13.6公众参与结论 (137)

14 建设环境合理性与方案比选 (138)

14.1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 (138)

14.2 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41)

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3)

15.1建设项目概况 (143)

15.2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 (143)

15.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144)

15.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结论 (145)

15.5综合评价结论 (147)

15.6建议 (147)

1 前言

(1)建设项目特点

铜矿一直是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与人类社会关系非常密切,被广泛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铜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铜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也较高。虽然铜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近50年铜工业才得到发展。2010年由于需求的增加,全球铜供给将出现4.4万吨的缺口,并且在2011年有扩大趋势。从全球铜需求地区看,中国依旧占据全球铜第一消费大国地位,需求量约占全球总需求的30%,国内需求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适应我国各领域及各行业地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对铜、锌的需求,充分利用ss的铜、锌矿资源,1996年5月ss工企矿冶有限公司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经营铜、锌矿石开采、精选、加工、销售及普通运输,主要产品铜精矿和锌精矿,铜精矿由本地关联企业ss中企铜业有限公司进行冶炼加工,联合形成采、选、冶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公司内设有行政人事部、工程技术部、矿山部、选矿厂、销售部、财务审计部、档案数据室。机构设置完善、管理阵容强大。

公司从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已建设过三座日处理量分别为200吨、500吨的铜选厂和1500吨铜锌选厂,并成功投产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公司具有比较丰富的选矿厂建设经验,针对小热泉子铜矿矿石特性有较高的工艺技术及生产管理水平,与西北矿冶研究院、ss有色金属研究所、招远市黄金机械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设备厂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小热泉子铜矿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ss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拟建60万吨/年铜选矿项目,该项目位于ssss市东南直距约80km处,与公司下属小热泉子铜矿直距1公里,处理矿石能力60万t/a(2000t/d)。服务年限16年,工作制度300天,每天3班。选矿工艺采用铜矿浮选,通过二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工艺流程产出铜精矿,尾矿经过干排排至尾矿库堆存。选矿厂处于设备调试运行阶段,主要原料来自小热泉子铜矿矿石探矿过程挖掘的工程矿。

因本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对尾矿库进行初步设计,后续将进行

建设,本次为补做环评,评价重点为建设期和运行期间环境影响以及需要完善和补充的环评措施。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受ss工企矿冶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了“ss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铜选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组立即编制工作方案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主要工作过程:接受委托后成立项目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现场踏勘—工程分析—影响预测—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等,按照导则要求编制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完成的环评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

工作期间,我们得到了ss地区环保局、ss地区环境监测站、ss市环保局及建设单位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选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措施等;

②选矿水重复利用、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③尾矿库选址的合理性;

④原矿堆存、运输装卸、破碎扬尘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4)主要结论

ss工企矿冶有限公司铜矿选矿工程采用二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产出铜精矿,尾矿通过干排工艺后排至尾矿库堆存。

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修正本)中“高效、节能采矿、选矿技术”范围的矿业开发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较成熟,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率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效益明显。本项目属于生态破坏型项目。项目位于人类较少活动的低山丘陵区,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生态环境。本环评针对项目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项目严格实施后,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项目可行。

2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13修正),2003年3月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

(14)《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

(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35号,1998年11月29日;

(1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1号,2011年12月1日;

(1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文,2000年11月26日;

(18)《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令。

2.1.2部门规章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3)《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

(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6)《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04年4月;

(7)《“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8)《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4]24号,2004年2月;

(9)《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

(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

(1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 225号。

2.1.3地方法规依据

(1)《ss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环保局〈ss贯彻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2]03号;

(2)《ss环境保护条例》,ss人大常委会,2011年10月(2012年2月1日执行);

(3)《关于修改〈ss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ss人大常委会,1997年10月;

(4)《关于修改〈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ss人大常委会,1997年1月22日;

(5)《ss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6)《ss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8—18号文,1994.9.24;

(7)《ss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8)《ss关于西部大开发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新政发【2002】82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148号文);

(10)《ss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7年11月8日。

2.1.4技术规范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1]125号(2011.1.30);

(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3)《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局令第11号发布)。

2.1.5相关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2.1.6相关政策及规划

2.1.6.1国家和部委政策及规划

(1)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2)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7.3);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令(2008.8.15);

(6)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ss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规定》国发[2007]32号文件;

(9)《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工信部联规[2010]174号);

(10)《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2005年8月;

(1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HJ651—2013), 2013年07月23日;

2.1.6.2地方性政策及规划

(1)《ss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2.12);

(2)《ss生态功能区划》(2006);

(3)《中国ss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12);

(4)《关于开展近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新环委办〔2013〕1号;

(5)《s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规定(试行)》(新环评价发〔2013〕488号);

(6)《ss人民政府关于全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2000年10月;

(7)《ss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ss国土资源厅;

(8)《ss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十二五”规划》,ss国土资源厅;

(9)《ss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5月1日;

(10)《s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规定(试行)》(新环评价发〔2013〕488号),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11)《ss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试行)》(新环发〔2014〕59号),2014年2月21日。

2.1.7相关文件及引用资料

(1)ss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ss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签定的《ss 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铜选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2)《ss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铜选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ss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4月;

(3)《ss番工企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工程初步设计》,ss兴矿矿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11月。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2.1评级因子

根据分析,结合项目所在区环境现状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2.2-1。

2.2.2评价标准

2.2.2.1环境质量标准

(1)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范围内近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远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2.2-2。

3

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仅对地下水做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2-3。

表2.2-3 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标准单位:mg/L(PH除外)

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特征,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详见表2.2-4。

2.2.2.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铜矿选矿项目的生产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GB25467-2010)矿石采选颗粒物排放限值,见表2.2-5。

3

(2)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生产废水全部循环使用,不得排放,如因特殊原因排放,执行《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中表2的直接排放废水的限制。

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只产生一定量生活污水和少量厂房冲洗排水,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2.2-6。

3

(3)噪声排放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2.2-7。

(4)固体废物标准

固体废物鉴别执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鉴别》(GB5085.1—2007)和《危险

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浸出液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见表2.2-8。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关规定。

2.3 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

2.3.1评价等级的划分

2.3.1.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

本项目有破碎、筛分等干选工艺,因此本次大气评价等级划分取破碎工段产生粉尘进行估算,大气污染物源强的确定是按照该项目实施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根据类比、计算而得。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规定的方法确定,即选用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选择筛分工段粉尘为主要污染物(由选矿厂破碎、筛分、粉矿仓工段产尘点源强特征表可以看出,筛分工段产尘量最大),计算最大落地浓度的占标率和地面最大落地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然后按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见表2.3-1)确定评价等级。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000?=

i

i

i C C P 式中:P i —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 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 3;

C 0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

0i

一般选用GB3095中1

小时的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根据HJ/T2.2-2008中推荐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污染源的源强及预测参数见表2.3-2,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见表2.3-3:

由表可知,破碎工段的下风向最大浓度为0.01005mg/m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1.12%,即:P max<10%,参照HJ/T2.2-2008中的等级划分原则,确定本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3.1.2水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生产用水水源为地下水,因此本项目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影响的建设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下面分别按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划分评价等级,取等级高的确定为本项目评价等级。

①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3-4。

表2.3-4 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

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结合本项目废水排放情况、项目场地水文地质资料,项目区工作等级判定见表2.3-5。

表2.3-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

评价等级为三级。

①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3-6。

表2.3-6 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

文地质资料,本项目选厂用水量1029.56m3/d,需供水规模为小,含水层影响半径<1.5km,本项目区地下水环境不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矿田范围内无地下水饮水点,因此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弱级,项目区工作等级判定见表2.3-7。

表2.3-7 II类区分级判定指标及分级情况表

评价等级为三级。

由上可知本项目按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为三级,Ⅱ类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最后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3.1.3声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

项目区较为空旷,四周无噪声影响敏感目标,且项目规模不大,实施前后区域声环境容量变化不大,变化幅度小于3dB(A),且项目区附近无居民点分布。施工噪声,声级值一般在76~100dB(A)之间。矿区周边空旷,没有常住居民,受影响人口少,主要受影响人群为矿区职工,选矿厂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和设备噪声,大多数设备设置在厂房内。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考虑建设项目周边情况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等级确定原则,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3.1.4生态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矿区范围0.397km2<2km2,属于一般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判为三级,评价工作级别的判定依据详见表2.3-6。

表2.3-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判定

本项目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中不使用、不产生《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中的危险物质;尾矿库小于库容1000万m3和坝高60m的规模,尾矿库不属于重大危险源。项目所在地根据目前公布的《ss生态功能区划》不属于《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属于非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3.2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性质及其排放方式、排放特点,结合选矿工程周围环境

特征以及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以尾矿库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的影响以主,在项目工程分析方面,重点评价建设项目的选矿工艺特征和完善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全厂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的可靠性分析及相应保证措施。

2.4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2.4.1评价范围

评价区范围如表2.4-1和图2.4-1。

2.4-1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及环境功能类别

图2.4-1 评价范围

2.4.2环境敏感点

根据现场调查与勘探,该区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常住人口,5km范围内无常驻人口。本选矿区内有工人住宿区,故住宿区作为环境敏感点。具体保护目标与矿山的位置关系见表2.4-2。

表2.4-2 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目标

2.5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ssss市东南直距约80km处,与公司下属小热泉子铜矿直距1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于ssss市。厂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9°32′10″,北纬42°18′11″,区域相关规划见表2.5-1。

表2.5-1 区域相关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