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程题库

教育学教程题库

一、单项选择(共计143题):

第一章:

1.中等教育学研究我国现阶段中等学校教育中的(),提示中等教育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A、现象和问题

B、教育和教学

C、质量和效率

D、管理和教学

答案: A、现象和问题 (P1)

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 ( )。

A、萌芽状态

B、体系化阶段

C、独立形态

D、深化阶段

答案: A、萌芽状态 (P4)

3.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16世纪

答案: A、 17世纪 (P4)

4.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

A、《论语》

B、《六经》

C、《学记》

D、《大学》

答案: A、《论语》(P4)

5.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

A、《论语》

B、《六经》

C、《学记》

D、《大学》

答案: C、《学记》(P5)

6.?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出自()。

A、《论语》

B、《六经》 C 、《学记》 D、《大学》

答案: C、《学记》(P5)

7.我国古代专讲大学教育的专著是()。

A、《论语》

B、《六经》

C、《学记》

D、《大学》

答案: D、《大学》(P5)

8.()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思想。

A、康德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 B、赫尔巴特(P7)

9.()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A、卢梭

B、柏拉图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 C、杜威(P8)

10.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品是()。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大教学论》

答案: C、《民主主义与教育》(P8)

11.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柏拉图

D、杨贤江

答案: B、陶行知(P9)

1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布卢姆

答案: C、布鲁纳(P10)

第二章:

13.?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

C、《六经》

D、《学记》

答案:A《孟子〃尽心上》(P15)

14.()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教育

B、广义的教育

C、狭义的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 C、狭义的教育(P15)

15.我国在夏朝就已经存在的教育机构叫()。

A、学

B、辟雍

C、泮宫

D、庠

答案: D、庠(P19)

16.前苏联教育史学者沙巴也娃在她的《论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产生的问题》中,详细论述了学校教育的()。

A、目的

B、现状

C、起源

D、发展

答案: C、起源(P19)

17.()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1985年

B、1995年

C、1986年

D、1992年

答案: C、1986年(P22)

18.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叫()。

A、体育

B、知育

C、德育

D、美育

答案: D、美育(P26)

19.秦汉以后,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也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

A、东序

B、塾

C、成均

D、太学

答案: D、太学(P29)

20.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具有研究性质的高等学校()。

A、书院

B、官学

C、私学

D、太学

答案: A、书院(P30)

21.在西方奴隶社会学校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是()和雅典教育。

A、奴隶主

B、斯巴达

C、宫廷

D、僧侣

答案: B、斯巴达(P30)

22.?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说明古代教育有严格的()。

A、阶级性

B、等级性

C、平等性

D、政治性

答案: B、等级性(P31)

23.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进行的是()为主,?七艺?为辅的宗教教育。

A、伦理B、哲学C、神学D、文学

答案:C、神学(P32)

第三章:

24.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学校教育与()的关系。

A、社会发展

B、学生个体发展

C、经济发展

D、科技发展

答案: B、学生个体发展( P62)

25.()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A、遗传( P39)

26.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

A、可塑性

B、发展过程

C、差异性

D、发展的可能性

答案: B、发展过程(P40)

27.?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实践决定论

答案: B、遗传决定论(P42)

28.古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强调()对人的影响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师

D、朋友

答案: B、环境(P44)

29.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虽不能起决定作用,但对人的发展仍起重大的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性主观能动性

答案:B、环境(P44)

30.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C、教育(P45)

31.被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是?第二次断乳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是()

A、8-9岁—11-12岁

B、14-15岁—16-17岁

C、11-12

岁—14-15岁 D、5-6岁—7-8岁

答案: C、 11-12岁——14-15岁(P56)

32.人的身体的发展又出现类似婴儿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骨骼系统迅速发展,肌肉力量大大增加的年龄阶段是()。

A、8-9岁—11-12岁

B、15-16岁—17-18岁

C、11-12

岁—14-15岁 D、5-6岁——7-8岁

答案: C、 11-12岁——14-15岁(P57)

33.有意注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能够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年龄阶段是()。

A、8-9岁—11-12岁

B、15-16岁—17-18岁

C、

11-12岁—14-15岁 D、5-6岁—7-8岁

答案: C、 11-12岁——14-15岁(P58)

34.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是个体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中等教育中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是()。

A、8-9岁—11-12岁

B、15-16岁——17-18岁

C、11-12

岁——14-15岁 D5-6岁——7-8岁

答案: B、15-16岁——17-18岁(P60)

35.理想和世界观形成的关健时期是()。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答案: D、青年初期(P62)

第四章:

36.人口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知识分子比重等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一个国家的()的客观指标。

A、人口结构

B、社会结构

C、人口质量

D、教育程度

答案: C、人口质量(P67)

37.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的变动。

A、出生率

B、死亡率

C、社会构成

D、教育构成

答案:C、社会构成(P69)

38.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被称作()。

A、人口的自然变动

B、人口的社会变动

C、人口的时

代变动 D、人口的结构变动

答案:A、人口的自然变动(P69)

39.政治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

A、社会基础

B、统治基础

C、管理基础

D、意识基础

答案: A、社会基础(P75)

40.教育的()是其诸多功能当中,为人们认识最早、并最受重视的一项。

A、社会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 C、政治功能(P75)

41.文化()是指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

A、创新

B、选择

C、继续

D、保留

答案: B选择(P79)

42.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就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产生。

A、私塾

B、大学

C、大学

D、太学

答案:C、学校(P82)

43.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发展的关系是()。

A、完全同步

B、不完全同步

C、教育思想落后于社

会 D、教育思想超前于社会

答案:B、不完全同步(P83)

44.当前我国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

A、东部地区

B、城市地区

C、西部地区

D、农村地区

答案: D、农村地区(P87)

第五章:

4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无目的。

A、杜威

B、萨特

C、洛克

D、康德

答案: A、杜威(P93)

46.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理论 D、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答案: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P93)47.教育学中研究的教育目的一般是()。

A、国家的

B、社会的

C、学校的

D、家庭的

答案: A、国家的(P94)

48.教育目的是什么样的,完全取决于()的初衷。

A、国家

B、学校

C、社会

D、教育者

答案:D、教育者(P94)

49.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们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

A、教育目的

B、受教育者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答案: A、教育目的(P96)

50.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哪种身心素质的人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

A、政治

B、社会

C、文化

D、生产力

答案: D、生产力(P98)

51.关于教育目的应追求、体现受教育者个人价值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体论

B、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理论

D、实用主义理论

答案:A、个人本体论(P101)

5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A、1986

B、1995

C、1985

D、1982

答案: D、1982 (P105)

53.我国以教育基本法的形式阐明我国的教育目的时间是()年。

A、1957

B、1982

C、1986

D、1995

答案: D、1995年 (P106)

5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的教育目的的保障。

A、综合发展

B、全面发展

C、社会发展

D、人的发展

答案: B、全面发展(P107)

第六章:

55.双轨制的典型代表是()的学制。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瑞典

答案: C、英国(P116)

56.单轨制学制的主要特点是()。

A、一个系例

B、多种分段

C、阶级性

D、一个系例、多种分段

答案: D、一个系例,多种分段(P116)

57.按()划分,可以分为幼儿教育、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级教育机构。

A、教育手段

B、教育程度

C、教育场所

D、教育程度

答案: B、教育程度(P117)

58.实施()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弹性学制

D、癸卯学制

答案: C、弹性学制(P123)

59.我国的近代学制开始于()。

A、清朝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答案: A、清朝(P127)

60. 1862年,清政府设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式学校

A、京师大学堂

B、天津师学堂

C、京师同馆

D、福建军政学堂

答案: C、京师同馆(P127)

61.1898年,()成立,明确规定大学、中学和小学,分级分科,逐渐递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我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京师大学堂

B、天津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福建军政学堂

答案: A、京师大学堂(P127)

62.()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学制,清末学校的创设即以此为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卯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癸卯学制(P128)

63.癸卯学制和壬寅学制一样,都是参照()学制制定的。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瑞典

答案: A、日本(P129)

64.强调学制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及?谋个性之发展?思想的提出于()。

A、壬子癸丑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B、壬戌学制(P130)

65.()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因为它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学制。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B、壬戌学制(P130)

66.普通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年。

A、5年

B、6年

C、7年

D、3年

答案: B、6年(P133)

第七章:

67.?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

A、《春秋》

B、《诗经?小雅?巧言》

C、《尚书》

D、《学记》

答案:B、《诗经?小雅?巧言》(P137)

68.国外,?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

A、《普通教育学》

B、《理想国》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大教育学》

答案: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P137)

69.课程概念的最传统的理解是()。

A、课程即教育者的经验

B、课程即上课

C、课程即

学习的进程 D、课程即学科或科目

答案: D、课程即学科或科目(P137)

70.著名课程论专家()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A、杜威

B、卡斯威尔

C、坎贝尔

D、福谢侬

答案:D、福谢侬(P138)

71.主张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儿童中心课程论

C、学问中心课

程论 D、问题中心课程论

答案:A、学科中心课程论( P139)

72.主张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用儿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儿童中心课程论

C、学问中心课

程论 D、问题中心课程论

答案:B、儿童中心课程论(P140)

73.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学科界限,从问题出发,把两三门学科结合起来构成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儿童中心课程论

C、问题中

心课程论 D、学问中心课程论

答案: C、问题中心课程论(P141)

74.对于课程,从不同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以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为逻辑范畴,可将课程划分为()。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学

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答案: C、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P 141)

75.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指()。

A、教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C、课程标准(P148)

76.()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A、1912年

B、1915年

C、1913年

D、1914年

答案:A、1912年(P149)

77.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体系的严密性,也是最原始的教材类型是()。

A、范例式教材

B、知识中心式教材

C、社会中心式教材

D、经验中心式教材。

答案:B、知识中心式教材(P150)

78.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为基本成分,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是()。

A、教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答案: A教材(P150)

第八章:

79.最早的有关教学过程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答案:A 、孔子(P160)

80.()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A、《中庸》

B、孔子

C、孟子

D、《大学》

答案:A、《中庸》(P160)

81.在西方,对教学过程的注意始自()。

A 、苏格拉底 B、赫尔巴特 C、巴班斯基 D、凯洛夫

答案:A 、苏格拉底 (P160)

82.()明确而具体的提出了摹仿-讲述-练习三个循序渐进

的学习过程理论。

A、昆体良

B、孔子

C、苏格拉底

D、维果茨基

答案:A 、昆体良(P161)

8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答案:D、巴班斯基(P163)

84.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是遵循()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学整体性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答案: B、教学整体性(P166)

85.()是为处理好教学中词、概念和事物及其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A 、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教学最优化原则D、启发性原则

答案:A、直观性原则(P167)

86.()能够在较短的单位时间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系统知

识。

A、谈话法

B、参观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答案:C、讲授法(P169)

87.最先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答案:A、夸美纽斯(P172)

88.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

A、京师同文馆

B、太学

C、北京大学

D、国学

答案:A、京师同文馆(P172)

第九章:

89.()制约影响着德育的全过程。

A、德育的内容

B、德育的方法

C、德育的途径

D、德

育的目的

答案:D、德育的目的(P191)

90.1995年颁布的()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总目标。

A、《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

《教育法》

C、《中学德育大纲》

D、《义务教育法》

答案:A、《中学德育大纲》(P191)

91.()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注意到了

初中和高中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与各科学习内容的实际配合。

A、《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B、

《教育法》

C、《中学德育大纲》

D、《义务教育法》

答案: D、《中学德育大纲》(P194)

92.德育的基础内容是()

A、教会学生做人

B、提高学习成绩

C、热爱中国共产

党 D、热爱祖国

答案:A、教会学生做人(P195)

93.()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

A、世界观

B、人生观

C、道德理想

D、集体主义

答案:C、道德理想(P202)

94.说服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

A、榜样

B、陶冶

C、说理

D、活动

答案:C、说理(P204)

95.()是从个别性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结论。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逻辑推

答案:B、归纳推理(P205)

96.()是一种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体的德育方法。

A、说服

B、示范

C、讨论

D、角色扮演

答案:C、讨论(P212)

97.教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A、说服

B、示范

C、讨论

D、角色扮演

答案:D、角色扮演(P215)

第十章:

98.美育作为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是()提出来的。

A、席勒

B、蔡元培

C、王国维

D、赫尔巴特

答案:A、席勒(P219)

99.在我国教育领域,?美育?一词的流传应当归功于近现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

A、陶行知

B、蔡元培

C、王国维

D、黄炎培

答案:B、蔡元培(P219)

100.在美育中,()居于核心地位。

A、体育教育

B、艺术教育

C、情感教育

D、道德教育

答案:B、艺术教育(P225)

101.审美()能力是审美能力的萌芽与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渡过这所桥梁,人们才能进入审

美过程,才能获取审美感受。

A、创造

B、鉴别

C、感受

D、欣赏

答案:C、感受(P222)

102.美育的核心内容是()。

A、信息输入、信息通道的建立

B、进入审美状态、纯化

审美意识

C、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D、提高全面素质,实现

人格完善

答案:C、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P224)

103.()是美最直接的存在形式,是现实生活美的最主要、最集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社会美

D、内在美

答案:C、社会美(228)

104.()是中等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也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A、课外活动

B、教学

C、优美的环境

D、教师的示范

答案:B、教学(P228)

105.()是进行智育的物质基础。

A、美育

B、德育

C、情感教育

D、体育

答案:D、体育(P231)

106.中等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

行思想教育 D、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A、增强学生体质(P232)

107. 中学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使机体受到损伤,因

此,要注意体育锻炼的()。

A、适量性

B、差异性

C、全面性

D、经常性

答案:A、适量性(P234)

108.中学女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已具有许多不同于男生的特点,如肌肉力量一般比男生小,耐力也比男生差,因此中等学校体育要注重体育锻炼的()。

A、适量性

B、差异性

C、全面性

D、经常性

答案:B、差异性(P235)

109.我国1951年8月颁布了(),此后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设臵校医,在师范院校开设学校卫生课,普通中学开设生理卫生课。

A、《中小学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

B、《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C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D、《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答案:D、《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P236)110.实现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要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必须保持中学生每天有()小时的睡眠时间。

A、6-7

B、7-8

C、 8-9

D、9-10

答案:C、 8-9 (P238)

111.在教学中最主要的卫生问题是预防学生过度疲劳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持续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应超过()小时。

A、6

B、8

C、9

D、10

答案:B、 8 (P239)

112.实施()是组织学生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

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D、劳动技术教育(P242)

第十一章:

113.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A、《教育法》

B、《宪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答案:C、《教师法》(P252)

1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A、长期性(P253)

115.教师劳动的内容决定了其具有()的特点。

A 多方面性

B 个体性

C 延时性

D 创造性

答案:A 多方面性(P254)

116.教师劳动的职业要求决定其具有()的特点。

A、长期性

B、集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D、示范性(P254)

117.教师劳动的效果决定其具有()的特点。

A、多方面性

B、个体性

C、延时性

D、自觉性

答案:C、延时性(P254)

118.()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灵魂,也是每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拼搏精神

D、奉献精神

答案:B、时代精神(P256)

119.()是现代教师素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它素养的基础,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A、职业道德素养

B、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身心素养

答案:D、身心素养(P257)

120.()是学校教育承上启下的实施者,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者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

A、校长

B、教学主任

C、班主任

D、课任教师

答案:C、班主任(P259)

121.在班主任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自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被称为()。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行为训练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答案:D、指导自我教育法(P263)

122.新课程倡导师生的新关系,新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答案:A、合作模式(P274)

123.师生关系的基本性质是()。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平等的关系

C、知识的授受

关系 D、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答案:C、知识的授受关系(P274)

第十二章:

124.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除了课堂教学,()也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A、体育运动会

B、课外活动工作

C、学校工作计划

D、教师总结

答案:B、课外活动工作(P280)

125.对课外活动的意义,在我国古代教育著作()中就已有这样的论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A、《左传》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试题:B、《学记》(P281)

126.()是学校重要的宣传工具,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阵地。

A、冬令营

B、夏令营

C、运动会 D 、墙报、黑板报

答案:D、墙报、黑板报(P286)

127.()是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

A、个人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小组活动

D、文娱体育集会

答案:C、小组活动(P287)

128.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受活动的性质与内容制约,一般由()组成。

A、 5-15人

B、 15-20人

C、 2-3人

D、 3-5人

答案:A、 5-15人(P287)

129.课外小组活动时间应列入学校统一安排的日程表,每次活动一般不超过()。

A、 2小时

B、 3小时

C、 4小时

D、 5小时

答案:A、 2小时(P287)

130.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体现了中学课外活动的()。

A、多样性

B、全面性

C、自主性

D、目的性

答案:D、目的性(P290)

131.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贯彻()原则。

A、全面性

B、普及性

C、因材施教

D、计划性

答案:C、因材施教(P292)

132.()是课外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所在。

A、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B、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C、面向全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D、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答案:D、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P292)

133.校家长会与班家长会要求家长全体参加,一般一学期召开()。

A、 1-2次

B、 2-3次

C、 3-4次

D、 4-5次

答案:A、 1-2次(P295)

第十三章:

134.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看,学校领导体制的最佳模式是()。

A、党委书记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校董事会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负责制

答案:B、校长负责制(P299)

135.中等学校管理过程中,()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始环节。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定期检查

D、做好总结

答案:A、制定计划 (P302)

136.()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它使计划变为现实。

A、汇报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答案:B、实施(P303)

137.()是推动学校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考核教职人员工作成绩的重要方式,也是改进管理的重要途径。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定期检查

D、做好总结

答案:C、定期检查(P303)

138.()是中等学校管理的首要原则。

A、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B、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原则

C、民主管理原则

D、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原则

答案:A、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P304)

139.()要求学校管理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把各项工作全面组织起来,发挥学校整体功能。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B、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原则

C、民主管理原则

D、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原则

答案:B、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原则(P304)

140.()要求学校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和学生,把他们当作学校的主人,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管理。

A、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B、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原则

C、民主管理原则

D、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原则

答案:C、民主管理原则(P305)

141.()是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学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A、人员管理

B、教学管理

C、财务管理

D、行政管理

答案:B、教学管理(P305)

142.()是我国教育法律的最高层次。

A、宪法

B、教育基本法

C、教育部门法

D、单行教育法规

答案:B、教育基本法(P315)

143.()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律,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P317)

二、多项选择(共计94题):

第一章:

1.中等学校教育学的具体内容包括()。

A、中等学校教育学的概念

B、中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C、中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D、中等教育的目的

E、

中等学校教育的制度

答案:A B C D E (P1)

2.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学思想主要见于他的()。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雄辩家》

D、《伦理学》

E、《大教学论》

答案: B D (P5)

3.古希腊?三杰?分别是()。

A、苏格拉底

B、西赛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E、昆体良

答案:A C D (P5)

4.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有()。

A、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

B、阐明了人类认

识的能动性 C、启发了一种对科学的教育学研究方向

D、继承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E、使教育学从哲学中脱离

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答案: B C (P 7)

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几大类。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心因动作领域

D、思想领域

E、信息领域

答案:A B C (P10)

第二章:

6.在研究教育的起源问题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社会实践

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E、物种起源论

答案:A、B、C、D (P16)

7.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特征。

A、目的性

B、实践性

C、双边性

D、三要素

E、多功能性

答案:A、B、C、D、E (P 17)

8.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指()。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媒介 E、教育目的

答案:A、B、D (P18)

9.中等教育的特点有()。

A基础性 B、全面性 C、义务性 D、阶级性 E、实践性

答案: A、B、C (P20)

10.教育内容的主要包括()。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A、B、C、D、E (P26)

11.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政策是()。

A、养士

B、愚民

C、五经

D、六艺

E、神学

答案: A、B (P31)

第三章:

1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是生理前提,为人发展提供可能性

B、制约着人身心

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C、遗传差异性对人发展有一定影响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E、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 A、B、C、D (P39)

13.下列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A、?生而知之?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一两的

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D?性相近,习相远? E、?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够创造天才?

答案: A、C (P42)

14.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教育应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教育活动要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C、教育要与环境影响取

得协调 D、教育要适应政治的需求 E、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答案:A、B、C、E (P47)

1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科技

E、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A、 B、C、E (P50)

16.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E、社会性

答案: A、B、C、D (P54)

17.少年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错综矛盾的时期。

A、目的性

B、依赖性

C、全面性

D、幼稚性

E、自觉性

答案: B、D、E (P56)

第四章:

18.影响范围比较广泛的人口要素是()。

A、人口的数量

B、人口的质量

C、人口的结构

D、

人口的地域划分 E、人口的变动

答案: A 、B (P67)

19.教育结构主要包括()。

A、教育纵向结构

B、教育横向结构

C、地区教育布

局结构 D、教育综合结构 E、教育活动结构

答案: A、B、C (P68)

20.()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A、人力

B、时间

C、生产力

D、科学

E、教育者

答案:A、B (P70)

21.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还决定()。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的支配权

C、教育的目的

D、

教育的内容 E、教育的性质

答案:A、B、C、D、E (P73)

22.教育具有的文化功能包括()。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创新功能

D、融合功能 E批判功能

答案: A、B、C、D、E (P78)

23.中等教育对人员的分流形式,使之成为教育体系中最灵活的一环,促进了教育结构向()方向发展。

A、多样化 B综合化 C独立化 D、协作化 E系统

答案:A、B (P85)

24.社会的文化制约着教育的()。

A、内容

B、方法

C、制度

D、目的

E、水平

答案: A、B、C、D、E (P77)

25.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传递和保存人类的()。

A、文字

B、语言

C、思想

D、文化

E、文明

答案: A、B、C、D、E (P78)

第五章:

26.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有()。

A、人的主观意志

B、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C、社会

历史发展状况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E、社会本位论

答案: A、B、C (P97)

27.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孔德

C、裴斯泰洛齐

D、康德

E、福禄培尔

答案: A、C、D、E (P101)

28.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孔德

B、卢梭

C、涂尔干

D、凯兴斯泰纳

E、斯宾塞

答案: A、C、D、E (P102)

29.全面发展教育包括:()。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A、B、C、D、E (P107)

30.在实现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A、片面追求开学率

B、职业高中、技术和中专学校的教

育质量 C、中途辍学 D、美育问题 E、体育问题

答案:A、B、C (P110)

第六章:

3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依据()。

A、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和科技的发

展水平 C、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D、教育事业自身

的发展 E、参考以往的学制和国外先进经验

答案: A、B、C、D、E (P118)

32.高等教育属于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A、职业教育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

研究生教育 E、师范教育

答案: B、C、D (P117)

33.现代中等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A、实行弹性学制

B、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

育的沟通 C、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D、积极发展职业

技术教育 E、推迟文理分科,改革高制度

答案:A、 B、 C、 D 、E (P122)

34.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优越性,表现在()。

A、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B、缩短了学习时间

C、加强学

校与社会的联系 D、有利于因材施教 E、重视学生个

体的发展

答案:A、 C、 D、 E (P124)

35.癸卯学制的实施,其意义有()。

A、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现代化的转轨

B、促进了新

式学堂的发展 C、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D、给女子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E、促进了教育平等

答案: A、 B、 C (P129)

36.壬戌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主要特点有()。

A、修业年限较短

B、中学分级分科

C、大学不设预科

D、中学实行?三三制?

E、男女同校

答案: A、 B、 C (P130)

第七章:

37.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的几种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儿童中心课程论

C、学问中

心课程论 D、问题中心课程论 E、人本主义课程论

答案: A、B、C、D、E (P139)

38.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上主要有()。

A、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B、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

C、

注重创造性性思维的培养 D、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

育E、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答案:A、B、C、D、E (P144)

39.主导当代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A、全面发展的思想

B、教育民主化思想

C、回归

生活的教育哲学 D、建构主义思想 E、后现代思想

答案: B、C、D、E (P145)

40.终身教育思想提倡()。

A、无人不学

B、无处不学

C、无时不学

D、人文科学

E、人本主义

答案:A 、B、C (P145)

41.我国中等学校课程编订的原则主要是()。

A、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原则

B、适合身心发展原

则 C、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 D、统一性与多样性相

结合的原则 E、综合化和系统性结合的原则。

答案; A、B、C、D、E (P146)

42.中学教材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A、知识中心式教材

B、校本教材

C、范例式教

材 D、经验中心式教材 E、社会中心式教材

答案:A、C、D、E (P151)

第八章:

4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

A、明了

B、联想

C、系统

D、方法

E、综合

答案: A、 B、C、D (P161)

44.席勒和莱因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A、分析

B、综合

C、联合

D、系统

E、方法

答案:A、B、C、D、E (P161)

45.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等。

A、谈话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读书指导法

E、讲授法

答案:A 、D、E (P169)

46.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等。

A、实习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E、作业法

答案:A、B、C、E (P170)

47.目前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A、班级授课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合作教学

E、综合教学

答案:A 、 B 、 C (P171)

48.教学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目标来分可分为()。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综合评价

E、小组评价

答案:A 、 B、 C (P174)

49.教学评价经常使用的工具有()。

A、考试

B、测验

C、座谈

D、问卷

E、测量

答案:A、 B、 C、 D (P174)

50.科学的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完整性和()。

A、一致性

B、多渠道性

C、指导性

D、计划性

E、发展性

答案:A、B、C、D、E(P175)

51.中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A、备课

B、上课

C、家访

D、课外作业的布臵

E、约家长来学校

答案: A、 B、 D (P175)

52.学业成绩评定的方式主要有()或测验等。

A、课堂表现

B、日常检查

C、考查

D、作业完成情况

E、考试

答案: B、 C、 E (P182)

第九章:

53.()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的德育目的。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个性

答案:A、 B、 C、 D、(P191)

54.()是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A、《中学生守则》

B、《中学德育大纲》

C、《日常行为规范》

D、《义务教育法》

E、《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答案:A 、C、(P195)

5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包括()

A、爱?祖国?与爱?国家?

B、?爱国?与?爱人类?

C、爱国与改革开放

D、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E、爱党与爱社会主义

答案:A、 B、C、 D、(P198)

56.()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中心内容和根本任务。

A、世界观

B、人生观

C、理想教育

D、爱国主义

E、爱党和社会主义

答案:A、 B、 C、(P201)

57.()实际是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的核心问题,是人们

行为的出发点,也是道德教育必备的理性基础。

A、世界观

B、人生观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E、

正义

答案:A、 B、(P202)

第十章:

58.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学校通过开展()等方面的

审美活动,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A、自然

B、生活

C、艺术

D、社会

E、科学

答案: A、 B、 C(P219)

59.中等学校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

A、感受美

B、欣赏美

C、鉴别美

D、创造美

E、唱歌绘画

答案:A、B、 C、 D(P222)

60、中等学校美育的内容有()。

A、自然美的教育

B、形体美的教育

C、社会美的教育

D、艺术美的教育

E、劳动美的教育

答案:A、C、 D (P227)

61.文学艺术课主要包括()等课程。

A、语文

B、音乐

C、美术

D、书法

E、手工

答案:A、 B、 C 、 D、E(P228)

62.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包括()等。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优美的环境

D、教师的示范作用

E、社会活动

答案:A、 B、C、 D(P228)

63.除了文学艺术课和美学课外,还有()等课程也含有审美因素。

A、数学

B、地理

C、政治

D、体育

E、生物

答案:A、 B、 C、 D、E(P229)

第十一章:

64.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E、自觉性

答案:B、C、(P253)

65.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决定的。

A、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B、教育任务的复杂性

C、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D、教育方法的复杂性

E、教育手段的复杂性

答案:A、B、C、D、 E、(P253)

66.中等学校教师的劳动价值最终体现在()。

A、高考升学率

B、开启心智

C、塑造人格

D、形成学生的劳动技能

E、开发学生的智力

答案:B、C、(P255)

67.教师劳动的价值从内容上看可划分为()等。

A、对国家的价值

B、对受教育者的价值

C、物质价值

D、

精神价值 E、对教育者的价值

答案:C、D、(P255)

68.教师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具有劳动成果的()等特点。

A、隐含性

B、奠基性

C、滞后性

D、外显性

E、即时性

答案:A、 B、 C、(P255)

69.中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包括()。

A、职前培养

B、非定向师范教育

C、在职提高

D、定向师范教育

E、开放式师范教育

答案:A、C、(257)

70.教师的职后教育一般有()等形式。

A、定向师范教育

B、非定向师范教育

C、在职学习

D、脱产进修

E、岗位锻炼

答案:C、 D、 E、(P258)

71.中等学校班主任的任务包括()。

A、搞好班级日常管理

B、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D、关心学生的身心健

康发展 E、提高升学率

答案:A、B、 C、 D、(P260)

7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C、做好个别

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E、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A、B、C、D、E、(P260)

73.中学生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A、中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B、中学生是社会关系中的

人 C、中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D、中学生是文化中的人

E、中学生是法律中的人

答案:B、 C、D 、E 、(P266)

74.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综合性

E、集体性

答案:A、B、C、(P269)

75.学校教育过程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A、教师

B、校长

C、学生

D、教育管理机构

E、教育措施

答案:A、C、E、(P268)

76.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或基本任务就是()。

A、教师正确、有效地传递知识

B、塑造学生性格

C、

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 D、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E、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答案:A、C、(P274)

第十二章:

77.中等学校课外活动的意义包括()。

A、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B、发展学生的

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 C、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D、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增长才干

E、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答案:A、 B、 C、D、E(P281)

78.中等学校课外活动的任务有()。

A、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B、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创造才能C、陶冶思想情操 D、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E、指导学生职业选择

答案:A、B、C、D、 E、(P284)

79.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有()几种类型。

A、群众性活动

B、民间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家务劳动

答案:A、 C、 D、(P285)

80.群众性的课外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A、报告会、座谈会

B、文娱体育集会

C、墙报、黑板

报 D、参观、访问 E、社团、协会活动

答案:A、 B、C、D、E、(P285)

81.()是组织学生进行群众性实地学习的良好形式。

A、座谈会

B、参观

C、访问调查

D、旅行活动

E、墙报、黑板报

答案:B、 C、 D、(P286)

82.个人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A、写读书心得

B、制作模型

C、采集标本

D、阅读书籍

E、游泳

答案:A、 B、 C、 D、 E、(P287)

83.校外教育机构主要指()以及其他活动组织机构等。

A、少年宫

B、少年之家

C、少年科技站

D、各种业余体校

E、夏令营

答案:A、B、 C、D、(P288)

84.家庭开展的课外活动包括()。

A、家务劳动

B、座谈会

C、家庭体育锻炼

D、家庭特长训练

E、参观、访问

答案:A、C、D、(P289)

85.学校与家庭进行个别联系的方式包括()。

A、家访

B、书面联系

C、教育讲座

D、约请家长来校

E、开放日活动

答案: A、B、 D、(P294)

86.家长会有()几种形式。

A、家长委员会

B、校家长会

C、班家长会

D、家长座谈会

E、家长学校

答案:B、C、 D、(P295)

第十三章:

87.中等学校的行政组织机构包括()。

A、决策机构

B、咨询机构

C、执行机构

D、反馈机构

E、学术机构

答案:A、 B、 C、 D (P300)

88.中等学校行政组织机构中的执行机构一般有()。

A、校务委员会

B、教导处

C、教研室

D、工会

E、学生会

答案:B、C (P300)

89.中等学校行政组织机构中的反馈机构一般有()。

A、校务委员会

B、教导处

C、教研室

D、工会

E、学生会

答案:A、B、C(P300)

90.在下列机构中,同时属于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的是()。

A、团组织

B、校务委员会

C、教导处

D、工会

E、教研室

答案:C、E (P300)

91.学校的非行政组织机构包括()。

A、教导处

B、工会

C、学术组织

D、学生会

E、团组织

答案:B、 C、 D、E(P300)

92.建立学校组织机构,应该做到()。

A、结构合理

B、一种固定的模式

C、职能明确

D、校长专制

E、运转优化

答案:A、 C、 E (P300)

93.中等学校的管理过程包括()。

A、制定计划

B、组织实施

C、定期检查

D、组织汇报

E、做好总结

答案:A、 B、 C、E (P302)

94.检查常用的方法有()。

A、观察

B、谈话

C、资料分析

D、参加会议

E、质量评估

答案:A、B、 C、 D、E、(P303)

三、判断(共计73题):

第一章:

1.中等学校教育学可以等同于学科教育学。(×)(P1)2.中等教育是指整个中等学校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P2)

3.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P5)

4.捷克的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部著作。(×)( P6)

5.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P8)

第二章:

6.心理起源论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P16)

7.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P23)8.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P24)

9.体育教育就是指学校体育。(×)(P26)10.教育内容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是中外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P32)

第三章:

11.《行为主义》一书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洛克的著作。(×)(P44)

12.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成熟起始年龄早2-3年。(×)(P57)

13.理想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少年期。(×)(P62)1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的。(√)(P63)

15.青春初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P65)

第四章:

16.人口对教育系统最直接的制约,就体现在教育要受学龄人口数量的影响。(√)(P68)

17.教育生产劳动能力,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支持。(√)(P72)

18.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P73)19.?政治社会化过程?是指通过教育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的过程。(√)(P75)

20.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P80)

21.教育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P89)第五章:

22.教育目的只是学校教育的目的。(×)(P94)

23.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制定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成为制约和决定教育目的的最终力量。(√)(P99)

24.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方向。(√)(P100)

2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P103)26.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P103)

27.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P113)

第六章:

28.英国的双轨制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歧视性?。(√)(P116)

29.阶级社会里学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P118)30.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P119)

31.目前许多国家的普高与职高的比例逐渐缩小,日本、法国已调整为5 :5。(×)(P126)

3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分布的学制系统。(×)(P128)

33.壬子癸丑学制是一个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学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起到了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P129)

第七章:

34.在国外,?课程?一词源于法语,意为?跑道?。(×)(P137)

35.?课程即目标?的观点,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生最终能力的发展。(√)(P139)

36.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缺点是根据学科组织教材,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P140)

37.后现代思想试图使教育、教学、课程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即时性、境遇性、模糊性。(√)(P145)

38.课程标准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在?废科举、兴学校?的近代普及教育运动期间。(√)(P149)

39.教材是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为基本成分,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P150)

第八章:

40.在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P165)

41.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P169)42.几乎所有其他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法相配合,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发挥应有的功能。(√)(P169)

43. 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以班级授课为主。(×)(P173)

44.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主要是依据教师自身素质进行选择。(×)(P171)

45.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评

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每个评价对象达到这个客观标准的程度。(×)(P174)

第九章:

46.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它往往是历史上传

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P195)

47. 因为结果论和非结果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伦理思维方式,所

以在说服学生时只能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一种。(×)(P207)

48. 说服中的情感因素会产生长期的效果。(×)(P208)

49. 说服不是说教。(√)(P209)

50. 教师称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中的人物,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也

有示范作用。(√)(P211)

51. 德育方法很少单独使用。(√)(P215)

第十章:

52. 美育对其它各育没有什么影响作用。(×)(P220)

53. 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艺术家、创造艺术品。(×)(P222)

54. 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属于现实美,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艺

术美,则是意识形态的东西。

(√)(P228)

55. 美育主要教育学生要注重形体、服饰等外在的美。(×)(P227)

56. 体育运动量越大越能增强学生的体质。(×)(P234)

第十一章:

57. 教师是专业人员。(√)(P252)

58. 教师劳动的实际价值可以直接表现出来。(×)(P255)

59. 我国的师范教育属于非定向师范教育。(×)(P258)

60. 班主任是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而产生的。(√)(P259)

61. 了解和研究学生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本人。(×)(P260)

62. 中等学校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主体。(×)(P267)

第十二章:

63. 课外活动会耽误学生的课堂学习。( ×)(P280) 64. 课外活动可以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德育。(√)(P281) 65. 课外活动就是指由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 ×)(P285) 66. 群众性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 ×)(P287) 67. 家务劳动也是一种课外活动。(√)(P289) 第十三章: 68. 校长负责制不是校长专制(√)(P299) 69. 学校的性质、任务、规模、环境不同,组织机构的设臵就应该有所差异。(√)(P301) 70. 学校的组织机构形式最好为一个模式,不要轻易改变。( ×)(P301) 71. 教职工工作的考核,主要包括政治考核和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两个方面。( ×)(P307) 72. 社会经济基础是决定法律体系的主要因素。(√)(P314) 73. 教育基本法的法律地位要高于教育部门法。(√)(P315) 四、辩析(共计31题,每题5分): 第一章: 1.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答案:错误。(2分) 关于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还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至今仍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2分) 这个问题可以留给研究教育史的专家们去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都属于非常重要的地位。(1分) (P6)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答案:正确。(2分) 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2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现象变得更加复杂,新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拓展,并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如教育由阶段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并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1分) (P11) 第二章: 3.教育作为人类共有的现象,不带有任何阶级性。 答案:错误。(2分)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1分) 反映的是社会的要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必然带有阶级性。(2分) (P17) 4.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答案:正确。(2分)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1分)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2分) (P35) 第三章: 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答案:错误。(2分) 影响人的发展的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2分) 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来研究和把握各个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1分) (P50) 6.少年期性成熟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它会影响少年的体态和心理的变化,所以教师和父母应该让他们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 答案:正确。(2分) 少年期性成熟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它既影响体态的变化,也影响心理的变化。(1分)由于性开始成熟,使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并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对异性,对书籍和电影上的的相应的内容感兴趣,这些都应视为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要使这种兴趣染上不健康的东西,教师和父母应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指导,向少年传授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让他们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2分) (P57) 7.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不必借助教育者的帮助,他们就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世界观。 答案:错误。(2分) 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但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处于形成时期,所以还不成熟、不稳定,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2分)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水平,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指导和帮助青年初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1分) (P62) 第四章: 8.国际上通常采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答案:错误。(2分) 国际上通常采用一些比较客观的指标,如人口文盲率(1分)、义务教育普及率(1分)、知识分子比重(1分) 等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质量。 (P67) 9.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答案:正确。(2分) 第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2分) 第二,教育生产劳动能力,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提供支持。(1分) (P72) 10.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因此要坚持?教育救国?。 答案:错误。(2分) 教育政治功能的发挥是有限度的,因为教育不可能直接推毁旧政权,改变社会性质,(2分) 教育只是在一定范畴内发挥着影响和作用,政治问题的真正解决要通过政治手段。(1分) (P76)

1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答案:错误。(2分)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非完全同步。(1分)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落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起滞后或延缓的作用,(1分) 一种是教育走在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前面,起促进的作用。(1分) (P83)

12.中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开放程度非常强、最复杂的部分。 答案:正确。(2分)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中等教育是联结教育链条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教育结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等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联系越来越直接,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开放程度非常强、最复杂、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分。(1分) 中等教育的分流形式,使中等教育成为教育体系最灵活一环,促进了

教育结构向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1分) (P84) 第五章: 13.教育目的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的需要来制定。 答案:片面。(2分) 这是就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个人

本位论者所持的观点。(1分) 这种观点主张从受教育者本性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个人的价值、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是正确的,但它忽视社会的需要,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则是不可取的。(2分) (P101) 14.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 答案:片面。(2分) 这是就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社会本位论者所持的观点。(1分) 这种观点主张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的价值,认为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是有道理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忽视个人发展的需要,否定个人的价值,仅把人作为教育加工的原料来看待未免也有些偏激。(2分) (P102)

15.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答:正确。(2分)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的一个要点。是就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科学论断。(2分)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承担者,其对自身个性发展的追求及追求的实现,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人的再生产的活动,

是与总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1分) (P103) 第六章: 16.《壬寅学制》为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学制。

答案:错误。(2分)《癸卯学制》为我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学制。(3分) (P128) 17.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轨?,极大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 答案:正确。(2分) 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一样,也是参照日本制制定的,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属性。(1分)癸卯学制虽然也末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但毕竟比壬寅学制有了很大的改进,它奠定了近代教育发展方向,同时,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对课程设臵和教育内容变革在制度上的保障,促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思想

学说在中国的传播。(1分) 总之,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的转轨,极大地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1分) (P129) 第七章: 18.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传统的观念相比,课程的

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趋势:即从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到强调学科知识;从强调过程本身到强调目标、计划、结果;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材、人与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到强调显性课程。 答案:错误。(2分)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传统的观念相比,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趋势:即从强调学科知识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1分);从强调目标、计划、结果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材、人与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1分);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1分) (P139) 19.教学大纲是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为基本成分,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 答案:错误。(2分) 教学大纲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1分)。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1分)。 但不是提供给学生的育人媒体。(1分) (P150) 第八章: 20.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要以教师为主,不必重视学生。 答案:错误。(2分)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 ,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2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1分)(P165) 21.学习准备就是传统的?预习?。 答案:错误。(2分)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对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适应性,它不同于传统的?预习?。(1分)传统的?预习?是围绕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系统的知识积累的过程。(2分)(P179) 第九章: 22.社会生活实践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品德发展水平上有不同要求。 答案:正确。(2分)社会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2分)现生活中,初中学生出现了道德上的某些不当或失误,人们也许能够理解他,但同样是这些失误,如果发生在高中生身上,人们也许就不会持宽容的态度了,甚至可能会批评他。(1分)(P193) 23.说服学生,应该向学生采用提供正面论据的方法。 答案:错误。(2分)道德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领域,任何道德判断几乎都可以找到支持和反对它的论据。(1分)很多教师习惯用正面论据说服学生,其实,反面论据在说理中也可以收到特殊的说服效果。说服学生,既可以仅向学生提供正面论据,亦可同时提供反面论据。采取何种策略,依具体情况而定。(2分)(P207) 第十章: 24.在中等学校美育中,艺术教育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课外活动不必进行美育。 答案:错误。(2分)课外活动是学生校内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寓教于乐及发展学生多种爱好的美育,课外活动是美育的最好途径。(1分)由于学生兴趣、特长及艺术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情况,仅靠艺术课进行美育是难以实现美育目的的,虽然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但它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要全面实施美育,必须解决艺术课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问题。(2分)(P225) 25.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其他劳动,能创造经济效益,改变办学条件,应大量进行。 答案:错误。(2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开展勤工俭学的目的培养人、教育人,不能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应该处理好教育意义与经济意义之间的关系。(1分)一方面,要看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就必然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学校增加经济效益这一客观存在。(1分)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创收?和增加经济效益不是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它应服务和服从于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1分)(P248) 第十一章: 26.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指它的工作能力。 答案:错误。(2分)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1分)这些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认识过程的认识能力结构,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1分)二是在认识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教育劳动特点的实际操作能力结构,如教育工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信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1分)(P257) 27.师生关系是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 答案:正确。(2分)师生之间合作的工作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分)它的根本特征就是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共同参与教育活动。(1分)师生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教学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

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分)(P273) 第十二章: 28.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两个相辅相承的教育渠道,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答案:正确。(2分)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和范围,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和体力、

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有固定的班级,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的安排进行。(2分)课外活动则是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一方面密切配合课堂

教学,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可以根据当前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爱好专长,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1分)(P280) 29.开展课外活动只依靠校内的教师、团、队组织的支持就

足够了。 答案:错误。(2分)开展课外活动只依靠校内的教师、团、队组织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2分)学生家长中有各种人才,可争取他们来做辅导工作;校外教育机构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阵地,所以,学校开展活动应该取得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儿童剧院等的支持与配合。(1分)(P293) 第十三章:

30.学校党组织不应干涉教育行政和教学事务。

答案:正确。(2分)我国中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党组织领

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体现了党对学校的领导,但容易产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所以,学校党组织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上来,注意管理党的内部事务。(2分)应大力

支持校长的工作,不干涉教育行政和教学管理事务。(1分)(P300) 31.我国目前的教育立法已经很完善。 答案:错误。(2分)目前我国在教育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

成绩:制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教育法律;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提高,法律效力增强;教育法质量高,稳定性强,并逐步形成系统。(1分)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教育立法尚有空白的地方;现有的一些法律规定不具体,有漏洞;条文空洞,不利于执行等。教育立

法还不够完善,有待立法机构进一步完善。(2分)(P313)

五、简述(共计37题,每题5分): 第一章: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案: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分),但出现了丰富的教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董仲舒、韩愈、朱熹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从社会、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2分) 在西方,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古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古代罗马的教育家西塞罗和昆体良等。(2分) (P4) 2.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主张有哪些? 答案: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他继承了康德的

教育学的讲座,拜访过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1分) 他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

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该书在教育学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3分) 他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努力使教育学成为有严密体系的理论,而在他之前的教育学著作则多是以笔记、散文或小说的形式出现的。(1分) (P6) 3.杜威的教育观点有哪些?

答案: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哲学家,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1分) 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1分)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品,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的论点来概括,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

不断的改组改造?。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的观点。(3分) (P8)

第二章: 4.怎样理解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答案: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界都不存在教育现象。(1分)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服务的。(2分) 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动物上虽有与人类的抚育子女相类似的地方,但它不属于教育,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社会生产劳动。(2分) (P15) 5.简述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 答案:我国中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布局趋向合理,我国普通中学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不是。(2分) 普通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6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3年,(1分)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修业年限2-3年不等。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也有的是4年,5年,(1分) 有的中专也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年,职业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2-3年。(1分) (P20) 第三章: 6.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2分)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离开周围的环境人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个体,获得一定生活知识经验,形成各种思维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可能不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2分) 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说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为环境是由人来创造的,除了环境,其他因素,如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对人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1分) (P43) 7.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1)应该根据客观规律不断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的需要。(2分) 2)所提的要求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2分) (要对各个观点适当展开)(1分) (P50) 第四章: 8.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2分)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离开周围的环境人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个体,获得一定生活知识经验,形成各种思维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可能不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2分) 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说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为环境是由人来创造的,除了环境,其他因素,如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对人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1分) (P43) 9.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1)应该根据客观规律不断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以引起受教育者的需要。(2分) 2)所提的要求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2分) (要对各个观点适当展开)(1分) (P50) 第五章: 10.教育目的有何意义? 答案:是教育作用统一性与一贯性的保证(2分);是教育的社会价值的最集中的体现(2分);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1分) (P95) 11.教育目的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答;教育目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哪种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智力、知识、品德、体质诸方面需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2分);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哪种社会价值作出规定(1分),即指明受教育者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2分) (P105) 第六章: 12.《壬戌学制》的主要等点有哪些? 答案:修业年限较短,中学分级分科(1分),大学不设预科(1分),整个学制富于弹性,有较大的伸缩余地,这些对普及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和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都是有利的。(1分)壬戌学制框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蓝本。因为它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学制。(2分)(P130)

13.美国的学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美国的学制也是典型的单轨制,它是在双轨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北美大多数地区最初沿用的都是欧洲的双轨制,美国独立后很长时间内教育上也没有什么变革。(2分)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公立学校迅速地发展起来。美国公立学校的建立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1分)1852年至1853年,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相继发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美国的小

学、中学规模空前高涨,在美国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使得原来双轨制中面向上层社会的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单轨制。到了19世纪末,美国基本上确立了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 (2分) (P117) 第七章: 14.简析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 答案: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优点是:从儿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学习活动是积极的,活泼的(1分);注意将学习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将生活、经验、社会课题和其他丰富的内容吸收到学校课程中来,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1分);注意

从活动、经验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1分)。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分) (P140) 15.简析学问中心课程论优缺点。 答案:学问中心课程论有如下优点:在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将比较容易理解学科的内容,而且便于记忆(2分)。如果理解了基本的科学概念,那么就能恰当迁移到理解其他概念和领域,像科学家进行探究那样进行学习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学问中心课程论的缺点是:它过分强调学术课程,忽视了实用,因而不能适合相当一部分将来不能成为科学家而准备就业的学生的要求。(1分)

(P140) 16.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在理念上有哪些趋势?

答案:呈现如下趋势:一是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1分);二是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1分);三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分);四是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1分);五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1分) (P144)

第八章: 17.简述中等学校的教学任务。 答案: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1分) 第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1分) 第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2分) 第四,发展学生的体力,培养健康体魄。(1分) (P158) 18.教学中怎样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案:第一,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分) 第二,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分) 第三,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2分) (P167) 第九章:

19.划分德育目的层次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第一,依据社会生活实践对不同年龄学生品德发展水

平的不同要求。(2分) 第二,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2分) 第三,德育工作实际的需要。(1分)(P193) 20. 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对于学校德育来说主要应当做好

哪方面的工作? 答案:一是大力进行民主与法制教育;(2分)二是做好与民主法制教育相关的学校纪律教育。(3分)(应适当展开论述) (P200) 21. 学校德育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第一,要教会学生采取一种积极的集体主义立场。(2分) 第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采取集体至上的原则。(3分)(应展开论述) (P197) 22.德育过程中教师运用说服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说理的逻辑、(1分)结果论与非结果论的推理方式、(1分)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的论证方法、(1分)说服中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1分)说服与说教等几方面问题。(1分)(P204)

第十章: 23.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美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对德育能够以美储善,(1分)对智育能够以美启真,(1分)对体育能够以美助健,(1分)对劳动教育能够以美益劳。(1分) (P220)

24.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2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1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1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1分)(P222)

25.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增强学生体质、(1分)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分)进行思想教育。(2分)(P232)

26.简述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

答案:使学生认识卫生的重要意义,具有基本的学生知识和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分)按照卫生的要求,正确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2分)加强防病措施,矫治学生常见疾病,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正常发育生长。(2分)(P237)

第十一章:

27.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答案:第一,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1分)第二,教师劳动的质量决定其劳动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1分)第三,教师劳动的方式决定其劳动具有个体性和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1分)第四,教师劳动的内容决定其具有多方面的特点。(1分)第五,教师劳动的职业要求决定其具有示范性的特点。第六,教师劳动的效果决定其具有延时性的特点。(1分)(P253)

28.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第一,搞好班级日常管理;(2分)第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分)第三,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1分)第四,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1分)(P260)

29.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1分)第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1分)第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分)第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1分)第五,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分)(P260)

30.中等学校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其依据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过程中,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客体。而教师是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教学活动的发起人,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2分)从中学生自身情况来看,首先,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容易接受各种各样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其次,中学生具有向师性。(2分)总之,中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地位,是由师生双方的主客观因素造成的,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1分)(P267)

第十二章:

31.课外活动在中等学校中有什么意义?

答案:课外活动在中等学校中有重要意义。(1分)它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1分)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起着重要作用,(1分)是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1分)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增长才干的重要措施。(1分)(P281)

32.课外活动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1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才能;(1分)陶冶思想情操;(1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1分)指导学生职业选择。(1分)(P284)

33.实施课外活动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案:中学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问题复杂,各方面具体要求很多,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1分)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分)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1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1分)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校内外的积极因素。(1分)(P290)

第十三章:

34.中等学校校长的职责有哪些?

答案:依法治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上级的有关决定、指示;(1分)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领导和组织教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对教职工进行考评;(1分)负责办好校办企业,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并注意保护他们的健康;(1分)管理学校的校舍、设备和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1分)做好对外联系工作,争取社会对学校的支持。(1分)(P301)

35.对中等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开拓精神,应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新时期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具有时代观念,不因循守旧,要勇于改革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开拓新局面的魄力和能力;(2分)要

热爱教育工作、忠于职守,精通教育行政业务、掌握教育管理的

理论和方法、能科学地管理教育行政工作;(1分)组织和指导学

校工作向良性的方向发展;(1分)能自觉地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

法令等。(1分)(P301)

36.简述中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其方法。

答案:抓好教学组织工作;(1分)领导好教研组工作;(1

分)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1分)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1分)(各个要点适当展开论述)(1分)(P305)

37.简述中等学校学生管理及其方法。

答案:思想品德的管理:学校应该制定学生品德教育计划,

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要求、具体步骤和措施,统

一全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来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2分)学习、课外活动的管理:首先要抓好课堂管理。此外还

应管理好学生的档案、学籍、成绩等等。在课外活动方面,要提

出要求、制定计划,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开展好各项活动等

等。(3分)(P307)

六、论述(共计50题,每题10分):

第一章:

1.怎样理解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关系。

答案要点: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

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解决了教育学研究对象中关于教育现象和

教育问题的争论。(2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是教育现象。近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教育学以教育现象为研

究对象的提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教育学的对象是

教育问题,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并被意识到的涵盖教育事实

和教育价值之统一的教育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只能从研究现

象入手,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即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3分)

因此,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现象,把教育学的研究任

务定义为把握教育的规律,其目的是指导教育实践,应当是合乎

逻辑的,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教育问题,(2分)仅就词义来说,

并不是矛盾的。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事物无不存在着矛盾,矛

盾就是问题,科学就是研究这些矛盾,探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

法,即把握规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是实际存在着的教育问题,而不应该把二者对立起来。(3分) (P1)

2.试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7世纪,虽然它

有着不长的历史,但它却有着漫长的过去,在科学教育学产生之

前就有丰富的教育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大多夹杂其他学科的论述

中,直到17世纪,一些教育家才将这些丰富的教育思想系统化、

理论化,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社会的条件的改善和研究的

不断深入,教育学不断地发展和分化,形成了具有一系列分支学

科的学科群,理论水平各阶层得到空前的提高,教育学的发展过

程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时间经验的丰富积

累以及人们对教育现象认识的深化。(3分)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出了丰富的教育学思想。在西方,许多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

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还有古代罗马的教育家西赛罗和昆体良等。(3分) 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独立出现是近代的事,教育学进入的独

立形态阶段。17-19世纪,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资本主义大

工业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

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

资产阶段教育家积极研究教育理论,并投身教育实践,提出了许

多新的教育主张。(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学的蓬勃发展时期。此时,科学

技术飞速成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学科的不断发展,给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益的借

鉴。教育学一方面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

也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是实证的方法,一些教育家

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摆脱了传统的演绎

的思维方式,不局限于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

从教育的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学

向着实证的方面发展。由于方法的革新,教育学的研究新成果不

断出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

学,形成了众多门类,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多样化阶段。

进入20世纪50年代,教育对经济、政治、社会的作用日益

增强,各国普遍把发展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不断地进行教育改

革,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统

的产生和发展,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教育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深化。(2分) ( P4)3.试论中等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

答案要点: 1)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2分) 2)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分)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2分) 4)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2分) (每一点要做适当说明)(2分)(P2)4.试分析教育学为什么形成于17世纪?

答案要点:17-19世纪,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是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业生产,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2分)_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积极研究教育理论,并投身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主张。(2分) 洛克对如何培养年轻的绅士提出了系统的建议。(2分) 卢梭用小说的形式抒发了其憧憬的教育理想。(2分)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都在从事着实际的教育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他们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些教育学著作,使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分) (P6)第二章:

5.怎样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答案要点:一要转变观念。(2分) 二要切实采取措施巩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2分) 三要尊重学生。(2分) 四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2分)(要对各个要点展开论述)(2分 ) (P25)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第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2分) 第二、教育内容的贫乏性。(2分)

第三、教育的平等性。(2分) 第四、教育方法的单调。(2分) (要对各个要点展开论述)(2分) (P27)

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要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矛盾的双方,他们之间的相互运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2分)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并非绝对的。其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表现为:在教育活动中,尽管他们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内容来讲,都是人的因素,都处于主体地位。(2分) 就二者关系来讲,他们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他们共同的客体是教育影响,由于教育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受教育者是他认识、塑造的对象、客体,也是他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3分) 从学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却成为受教育者认识的对象。从事学习的条件和客体之一。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和结果,也对教育者的教起部分调节作用,引起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3分) (P25)

8.现代教育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要点:一是教育与生产日益结合;(2分) 二是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对象不断扩大;(2分) 三是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2分) (要对各个要点展开论述)(4分) (P32)

第三章:

9.为什么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答案要点:(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在与生俱有的个体特质中,遗传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遗传对人的发展有影响已是公认的事实,人的遗传素质只是人在发展生理方面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人的遗传素质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如没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实践活动,这种可能性就不会转化为现实。(2分) (二)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人的身体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是随年龄而发展,逐步成熟的。这种逐步成熟的变化过程为一定年龄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2分)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与具体的机能性质有关。从动态角度来看,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机体的成熟,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人的活动水平的提高,影响会减少。另外,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与人自身否处于常态有关。(2分)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人的遗传素质是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作用于自然和社会,创造新自然环境和社

会,而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本身的遗传素质会

逐渐地发生变化。实践表明,人在实践中,总是在一方面改造着

环境,创造新的环境,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2分) 综上

所述,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制约着人的身心发

展的过程,因此,不能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

遗传的作用,?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

育?,都是遗传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宿命论的观点。(2分) (P39)

10.为什么说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比起环境的自发影响来说,教育对入的发展、特

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校教育作为专门培养

人的社会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明显的目

的性和方向性。(3分)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

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一般环境(除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环境)对

人的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盲目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从

理论上讲能排除和控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给人以正面教育,

使受教育者朝着既定方向发展。(二)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

性。(3分) 一般环境对人的影响常常是自发的、偶然的、片面的,

而教育这一特殊环境只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教育的组织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就是由专门机关组织的;

另一方面,学校的机构、教育和教学活动等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

组织性。(三)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学校教育是根据

一定的社会需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

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4分) (P45)

11.如何科学地认识人生阶段的划分?

答案要点:(一)划分人生阶段的标准是多样的,但他们之

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2分)(二)无论是从有关人的发展观念

的变化考虑,还是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育中终生教育理想的

提出考虑,我们都应该把人生阶段的划分问题扩展到生命的全过

程,而不局限于从出生到青春期。(3分) (三)参阅以有的关于

人生阶段划分的各种观点,认为人生的分期为:乳儿期(出生—1

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

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

15岁—17、18岁);青年后期(17、18岁—25、30岁);成年期

(25、30岁—55、60岁);老年期(55、60岁—死亡)。(5分) (P51)

12.试述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答案:中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

年初期的发展阶段。(2分)(一)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少年时期1l、12岁起至l4、15岁,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

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错综矛盾的时期。

首先,少年期学生生理发展特征与教育。这—时期的少年开始进

入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身心状态的巨

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

年期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特征。骨骼系统迅速发展,但是,脊柱胸

廓、骨盆和四肢尚为完成骨化的过程。少年期学生的肌肉也在很

快发展,肌肉力量大大增加,但发育尚未完善,还不能适应长期

的紧张工作。循环系统日趋成熟,心脏活动也增强了,但心脏的

成长赶不上身体的增长,心脏的负荷增加,所以要注意少年体力

劳动的负担问题。另外,少年期学生神经系统结构在形态上业已

完备,大脑的机能有显著的发展,能进行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

学习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少年的大脑的工作耐力还较差,

兴奋和抑制的调节机能还不完善,要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文体

活动和休息安排得当,使他们健康成长。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

学生,在生理方面不只是长高、长大,而且在体态上出现了性特

征。这是体内性机能萌动并趋向成熟的表征。其次,少年期学生

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在感知觉方面,少年期学生各种感觉的发

展已完善,感受性水平已达到成人水平。在注意能力方面,少年

期学生有意注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能够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注意。在记忆能力方面,少年期学生的有意识记忆在教学的影

响下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但刚上初中的学生,机械识记还占很大

比重。在思维能力方面,少年期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的作

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很大成分上属于?经验型?,应在此基

础上逐步向?理论型?思维过渡。在情感方面,少年期的学生富

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但学生的情感容易接受外界刺激

的影响,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在自我意识方面,少年期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性、自觉性和自

我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少年期是开始掌握观念、原则和思维

概括性加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丰富少年的精神生活,加强对少年的心理指导、咨询,对于少年心理成熟步伐的加快和心理健康具有决定的意义。教育者应为少年提供丰富的刺激,促使他们运用小学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的知识,寻求事实背后的规律、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并体验自己发现、获取知识的惊喜与满足。能否取得少年期学生的信赖与尊重,是教育者能否对他们产生教育影响的前提条件。作为教育者要主动调整与少年的关系,不以权威自居,不对少年采用粗暴的手段以求得他们的服从。要努力建立起师长与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3分) (二)青年初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青年期可分为初期、中期与晚期,分别与学校教育中的高中阶段、大学本科阶段及大学后教育或参加工作后的最初阶段相对应。中等教育中的高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处于青年初期(15、16 —17、18)的学生。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首先,青年初期学生生理发展特征与教育。青年初期学生是人的身体发育达到基本成熟的时期,其发展速度开始进入到相对平缓阶段。作为教育,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处于这一时期的健康的青年人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往往不知疲倦的滋味,无论男女都展现出一种青春的美。其次,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青年初期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复杂化及自觉性的提高,他们的心理水平得到了新的发展。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接近成人的水平。在感知觉方面,与少年期的学生相比,青年初期的学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在注意能力方面,青年初期学生的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新发展,能很好地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对一些感兴趣而又重要的材料,能保持高度集中和稳定的注意;在记忆能力方面,记忆已经达到成熟水平,能自由地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并能很好地把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结合起来。在思维能力方面,青年初期学生的发展水平更为突出。首先,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形成理论思维能力。能从一般的理论和原则出发,进行判断、推理,做出结论。其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另外,青年初期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富有创造精神,不满足于现成的解释,积极进行独立思考,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对此,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生硬,急于求成,要细致耐心地进行疏导。在情感方面,青年初期学生情感丰富、强烈、富有激情,但是有两极性。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3分)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青年初期学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他们的理想已经能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处于形成时期,所以还不成熟、不稳定,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水平,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有意义的时间活动,以此来指导和帮助青年初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分) (P56)

第四章:

13.试述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答案要点: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功能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和生活经验,通过教育教学的形式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继承人类文明,促进人类发展。因此,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3分) 并且籍此实现了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在社会化的转化过程中,学校体现出作为一种专门化的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2分) 此外,教育转化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总是遵循教育活动的自身规律。(2分)(要展开论述)(3分) (P80)

14.试述教育与社会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要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落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种是教育走在了社会诸要素发展的前沿。(3分) 第一种情况的出现,往往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陈旧,导致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发展。(2分) 第二种情况是人们已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理性地预测到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旧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下出现了新的教育思想。(3分) (要展开论述)(2分) (P83)15.中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

答案要点:首先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中等教育是联结教育链条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教育结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 其次,在现代化生产建设中,中等教育是中等熟练水平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3分)(要展开论述)(4分) (P84) 16.试述我国的中等教育改革。

答案要点:中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因其教育体系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如明确中等教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中等教育师资水平等,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2分) 总体来看,二

十一世纪中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体现在:首先,建立合理教育财

政机制促进中等教育的发展(2分);其次,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

转向农村地区(2分);最后,优化中等教育结构,保证可持续性

发展。(2分)(要展开论述)(2分) (P87)

第五章:

17.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要点:(一)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2分);(二)受

受教育者自身特点的影响(2分);(三)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

(2分) (注:每个论点后面要有论述。)(4分) (P97)

18.为什么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

答案要点:(一)人们提出教育目的,并不是人完全凭着主

观的臆想而成的,它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来自于现实的社会

生活,因而,教育目的不是超社会、超历史的,是有其现实的社

会根源的,它是主观的形式与客观的内容的统一。(2分) (举

例说明) (2分) (二)教育目的内容的两个方面,都是受社会

的政治、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制约的。(2分)把受教

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哪种身心素质要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举例说明)(2分)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制定教育目的的直接

依据,是制约和决定教育目的的最终力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具有哪种社会价值的人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

质,在阶级社会里,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举例说明)

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方

向。(2分) (P98)

1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2分);(二)

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2分);(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

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才能达到高度统一。(2分)

(注:每个论点后面要有论述。) (4分) (P103)

20.我国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分);(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分) (注:每

个论点后面要有论述。) (4分) (P104)21.中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对策有哪些?

答案要点:我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既为国家

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向社会输送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力,

又要为高一级的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2分) 为完成这双重的培

养目标,中等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总体对策是:既要保

证中等教育的独立性,使学生接受中等教育后便具有独立工作能

力,能直接为社会服务;又要保证受完中等教育的学生在升入高

一级的学校之前能有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能顺利升入高一级学

校。培养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而教育活动主要

是围绕着课程的设臵来进行的,而课程设臵是按着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进行的(1

分),所以,中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对策是:1)德育方

面(1分); 2)智育方面(1分); 3)体育方面(1分); 4)美育

方面(1分);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1分) (注:论点要展

开论述)(2分) (P106)

第六章:

22.怎样促进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答案要点:中等教育的学制改革要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的沟通,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普通中学或是职业中

学或是职业中专等。(3分) 在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开设专业课程之

外,同时开设普通课程,使学生中等学校毕业时可以升学也可以

就业。(2分) 这样不仅实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

而且使教育与社会之间打破了原来的封闭,实现义务教育、普通

教育、职业教育的动态联系(3分),换句话说,就是学制实现了

更大的灵活性。(2分) (P124)

23.我国现存的中等教育结构有那些问题?

答案要点: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中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比例

为4 :6。(2分) 这一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是为了应

对当时普通高中恶性膨胀,中专、技校极度萎缩,职校学生只占

同层次在校生的千分之几的严峻形式(2分)。现在,社会发展了,

情况变化了,这一比例已显得不够合理、科学,并由此带来了诸

多的问题:第一,职高毕业生就业难(2分);第二,职校生源不

足,难以为继(2分);第三,大批初中毕业生失学。我国中等教

育结构的调整已迫在眉睫(2分),否则,它将严重地影响我国教

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行。

(P125)

24.试述中国近代学制的主要发展过程。 答案要点:我国的近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从190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学制算起(1分),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壬寅学制(1分); 2)癸卯学制(1分); 3)壬子癸丑学制(1分); 4)壬戊学制(1分); 5)戊辰学制。(1分)(要对各个论点展开论述)(4分) (P127) 25.我国现行的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我国现行的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制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分) 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中等和高级中等教育(2分)。初级中等教育是中等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2分),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经有了明显的职业定向,并且出现了普通教育、技术教育的交叉(2分)。中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某些基本的生产技能。由于中等教育的类型不同,不同学校所承担的培养任务也不同。(2分) (P131) 第七章: 26.试述我国中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中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原则。教育目的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并制约着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课程编制的重要原则就是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上会作出不断的调整,这种调整直接影响到课程的编制。(2分) 二是适合身心发展原则。课程编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准是教育学的重要准则,我国课程的编制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在新课程编制中,更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要求在课程编制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基于此,新课程调整了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角度,更为科学地确定了课程的培养目标。(2分) 三是社会化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课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我们国家强调中小学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应当是多数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更强调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培养学生收集和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四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是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的课程编订从过去的强调统一性向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发展。在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下,允许多种教材的开发。将教材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提倡用教材教,使课程更具有地方性和灵活性。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赋予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2分)五是综合化和系统性结合的原则。系统性指依据严密的学科体系组织课程,进行教学。但是,学科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课程综合化成为改革的一个趋势,综合化要求在课程设臵上打破传统课程存在的合理的分界,以便吸收新成果,减少教学科目。我们国家过去更多强调学科课程的设臵,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课程在设臵上在小学强调综合,在初中设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但也适当设臵了综合课程。这种改变充分地反映了当代课程编制的发展与变化。(2分) (P146) 27.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在具体措施上有哪些趋势? 答案要点:有如下趋势:一是课程决策权力走向均权化。(2分) 二是课程内容重视信息技术知识和个人知识,信息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分) 三是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趋向多样化、开放的、发展的课程结构,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课程设臵的目标。(2分) 四是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教师是否忠实地实施了上级提供的课程,忠实程度越高,则教师越成功)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国家、地方与学校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与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创生适合自己需要的自己的课程的过程,国家、地方提供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的选择性的课程资源)所超越。(2分) 五是课程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即合作性意义建构等观念已深入人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方略。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和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2分) (P144) 28.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有哪些新特点? 答案要点:建国5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的教材建设政策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一纲一本教材发展到一纲多本(2分),在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下地方和学校在具有课程开发权利的基础上,具有了教材开发的权利(2分)。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在教材建设也呈现了新的特点:第一,注重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和开放性,力求构筑开放的教材内容体系,改革教材的呈现方式,重新定位知识的价值(1分);第二,加强和更新课程基础,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1分);第三,注意展示和理清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探索创新的教材结构体系(1分);第四,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1分);第五,教材编制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1分);第六,教材编制促进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选择,注意体现学科的思维方法以及学科探究活动的规

律、技能和技巧。(1分) (P151) 第八章: 29.中等学校教学过程存在哪些规律? 答案:第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1分第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1分)第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分)第四,中我只是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分)第五,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相统一的规律。(1分)第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1分)第七,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分)(注:各要点后应有具体论述)(3分)(P163) 30.中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第一,教学整体性原则;(1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第三,直观性原则;(1分)第四,启发性原则;(1分)第五,循序渐进原则;(1分)第六,巩固性原则;(1分)第七,因材施教原则;(1分)第八,反馈调节原则;(1分)第九,师生协同原则;(1分)第十,教学最优化原则。(1分)(注:各要点后应有具体论述) (P166) 31.备课包括那几个阶段? 答案:第一阶段是开学前的备课,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作出通盘安排。(2分)第二阶段是单元备课。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要进一步备课,并制定出单元的授课计划(2分)第三阶段是每节课之前的备课,制定具体的课时计划。(2分)(注各要点后应有具体论述)(4分) (P176) 32.进行教学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第一,以《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2分)第二,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第三,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内容。(2分)第四,以充分挖掘利用课程资源为基础。(分)第五,预设和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2分)(每一要点应展开论述(P177) 第九章: 33.我国中等学校德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第一,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1分) 第二,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1分) 第三,家庭美德教育。(1分) 第四,集体主义教育。(1分) 第五,爱国主义教育。(1分) 第六,民主与法制教育。(1分) 第七,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1分)(各要点应简要论述)(3分) (P194) 34.中等学校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案:第一,说服。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地陈述理由,是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这是道德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说服。(2分) 第二,示范。运用示范法要以德服人,不依靠言辞,也不仰仗武力,而凭借自身的道德表率感化学生,这是道德教育

的最高境界。此外,教师称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中的人物,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示范作用。教师以历史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典范为样板,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效法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是间接示范。(2分) 第三,讨论。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也是一种德育方法。(2分) 第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引导学生担当别我角色的教育方法。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活动学习不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角色扮演可以变换学生的位臵,体会别人的行为造成的后果。(2分)德育方法很少单独使用。单单依靠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足以实现学校教育全部的道德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发展规律,灵活机动的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2分) (P203)

35.情感和理性在说服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说服中的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2分)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种影响往往不能持久;(2分)说服中的理性因素则会产生长期的效果。(2分)说服中的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在改变学生态度上,受到学生成熟程度的制约。(2分)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富于情感色彩的教育内容,而对于有一定抽象思维的学生来说,理性的教育内容更具说服力。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说服开始时动之以情,然后再晓之以理,会产生长久的说服效果。(2分)(P208)

36.道德讨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答案:道德讨论的意义在于:经学生集体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有助于学生个体态度的转变。(4分)它们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承担了执行规定的责任,因而对学生个体会产生约束力。(2分)一旦某个学生出现越轨行为,就会遇到集体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2分)(举例说明)(2分)(P212)

第十章:

37.美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第一,艺术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美育中,艺术教育居于核心地位。课外活动是学生校内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全面实施美育,必须解决艺术课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问题。(2分)第二,掌握艺术内容和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艺术作品的内容问题要求用一定的方法表现出来,而艺术方法总是为一定的艺术内容服务的。(2分)第三,认识和情感相联系。美育中,没有经过具体深切的感情经验的事物,只使从理性上去认识,结果会认识肤浅、印象淡薄。理性认识固然可以指导一个人的情感趣味,但它要真正转化为一个人心灵深处有种的血肉感情,那还必须通过具体感情和真切的生活感受与实际经验。(2分)第四,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真善美只有通过鲜明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才具有巨大感染力与说服力。(2分)第五,内在美育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出来,外在美则受内在美的制约。因此,应把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起来。(2分)(P225)

38.体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第一,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活动能够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体育活动能够提高青少年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体育活动能够提高青少年运动系统的机能。(4分)第二,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体育是进行智育的物质基础;体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有助于美育任务的完成;体育队劳动技术教育也有重要作用。(3分)第三,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础。发展国家体育运动,不论普及还是提高,都离不开学校体育。(3分)(P230)

39.实施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2分)重视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教育;(2分)加强教学卫生管理;(2分)注意学校建筑、设备卫生,排除环境污染;(2分)注重心理卫生;(1分)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1分)(各论点应展开论述)(P237)

40.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具有深远意义。(2分)第一,它是普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必须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2分)第二,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根本途径。(2分)第三,是组织学生创造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国家和地方教育投资的不足,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学生的生活条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2分)第四,是促进学生职业定向的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职业意识,促进他们对某种职业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职业的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毕业时能够适当地选择学校、专业或职业,为升学就业做准备。(2分)(P241)

第十一章:

41.中等学校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答案:第一,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素养。现代意识是指能够适应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思想、知识修养、伦理道德和文化心理素质的总和。它包括法律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科学意识、时效意识和信息意识等。时代精神是指代表某一时代发展潮流的精神。(2分)第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调节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中等学校的教师要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八条内容为:以发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2分)第三,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现代社会的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览。应成为通才行、通识型人才,同时还要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2分)第四,能力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认识过程的认识能力结构,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二是在认识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教育劳动特点的实际操作能力结构,如教育工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等。(2分)第五,身心素养。身心素养是现代教师素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它素养的基础,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身心素养包括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两方面,要求教师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及完美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P256)

42.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第一,自觉性。(2分)中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中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而是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和身心内部的斗争,然后经过其自觉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有选择地吸收和接受。(2分)第二,独立性。(1分)每个指能够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文化素质、人格和尊严。教师对中学生施加的种种影响,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过滤?、取舍才能发挥作用。(2分)第三,创造性。(1分)创造性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最高形式,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推动个性顺应环境、开掘智力、走向成功的内在潜能,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表现。它是中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自主参与、自主认知、判断和选择而对学习内容的本质发现。(2分)(P269)

43.我国中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第一,平等的人际关系。(2分)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互相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同时,师生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较大。另外,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学生的道德观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学生能否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有不容推卸的重要责任。师生人际关系应是宽容与尊重的。师生人际关系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情感互动来实现的。(2分)第二,合作的工作关系。(1分)师生之间合作的工作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的根本特征就是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师生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教学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新课程倡导师生的新关系,新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师生关系模式是合作模式。(2分)第三,授受的教育关系。(1分)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或基本任务就是正确、有效地传递和掌握课程知识。师生关系的基本性质就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即知识的授受关系。(2分)(P271)

第十二章:

44.中等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案: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1分)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形式和社会、家庭组织的教育活动。(2分)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2分)其中,群众性活动主要有报告会、座谈会,文娱集体集会,社团、协会活动,参观、访问调查、旅行活动,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墙报、黑板报等。(2分)社会和家庭组织的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家庭开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民间开展的教育组织形式。(1分)其中家庭开展的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有:家务劳动、家庭体育锻炼、家庭特长锻炼、其他活动如家庭文娱活动、旅游、家庭聚会等。(2分)(P285)

45.中等学校实施课外活动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案:第一,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1分)课外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所以它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将它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使之与其它教学工作相配合,以提高课外活动教育效率和学校教育整体功能。(1分)第二,形

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分)教育活动要避免?公式化、简单化、单一化?,要把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同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出课外活动生动、有效的教育效果。(1分)第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1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两个组成部分。所以,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在教育实际中,我们必须反对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课外活动的课内化倾向,失去了课外活动的固有特色。二是担心开展课外活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课外活动缩手缩脚的倾向。三是以课外活动冲击课堂教学。(1分)第四,面向全体,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1分)课外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它不应只为部分学生服务,而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外活动应具有普及性,在普及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1分)第五,要发挥学深加工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活动是侧重于学生实践的教育活动,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是课外活动能否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所在。(1分)第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校内外的积极因素。开展课外活动,既要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又要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客观条件。开展课外活动只依靠校内的教师、团、队组织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1分)(P290)

46.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案: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主要通过:第一,个别联系。学校与学生家庭个别联系时,可根据学生家庭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家访、书面联系、约请家长来校等。(2分)第二,家长会。学校为广泛地联系家长,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举行家长会很有必要。家长会有校家长会、班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2分)第三,开放日活动。是学校在预定时间进行,有目的有准备地请家长来校参观学生在校的活动和成果,使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表现。(2分)第四,教育讲座。讲座可以请教育专家主讲,也可以请教育子女取得显著成效的家长主讲,讲座的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家长有所收获,获得启发。(2分)第五,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充当学校的参谋;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实践证明,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力量,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分)(P294)

第十三章:

47.管理教育的手段有几种?哪一种更有优势?为什么?

答案要点:管理教育的手段有两种: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2分)

相比较而言,法律的手段比行政的手段更有优势。(2分)

这是因为,法律的手段有如下优势:第一,法律的手段比行政的手段更有权威;(1分)第二,法律的手段比行政手段更有力度;(1分)第三,法律的手比行政的手段明确规范、易于操作;(1分)第四,法律的手段比行政的手段稳定性强。(1分)(各个要点要展开论述)(2分)(P310)

48.教育法治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第一,教育法治是现代国家法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分)第二,教育法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2分)第三,教育法治是我国科教兴国之路的保障。(2分) (各要点应具体论述)(4分)(P311)

49.新中国教育法制的发展历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案:分为三个阶段:(1分)

第一阶段:1949-1966年。(1分)这一阶段,我国各级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曾有不少教育法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对理顺教育关系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法与教育政策处于混淆状态;教育法的数量少,有许多重要的教育法律没有制定出来;教育法的级别太低,法律效力较差;教育法的质量太差。(2分)

第二阶段:1966-1978年。(1分)这一阶段,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教育立法工作全部停止,已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被破坏殆尽,因此,就教育法制建设而言,这不仅是停止的阶段,而且是倒退的阶段。(2分)

第三阶段:1978-现在。(1分)这一阶段,我国重新开始了教育法制建设,并在教育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立法工作的特点是:制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教育法律;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提高,法律效力增强;教育法质量高,稳定性强,并逐步形成系统。不足是:法律规定不具体,有漏洞;条文空洞,不利于执行。(2分)(P312)

50.试述我国现行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内容。

答案:宪法——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根本依据。(1分)就我国教育事业的任务、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管理体制、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

分)

教育基本法——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最高层次。(1分)就教

育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的

基本原则和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形式、教育机构、教育内

容、教师、学生、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2分)教育部门法——我国教育法律的第二级层次。(1分)分两类:

各级各类教育的单项部门法;涉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部

门法。(1分)

单行教育法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三级层次。(1

分)内容涉及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是我国教育执法、监督的最直

接、最主要、最具体的依据。(1分)(P314)

七、案例分析(共计48题,每题10分):

第一章:

1.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

方不致于偏狭。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放在林子里面的鸟,

而不是笼中鸟。教育应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

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1)以上分析体现了哪位教育家提出的什么教育思想?

答案:陶行知 (2分) 生活即教育 (2分)

(2)对其及其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要点:陶行知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著

名的教育家,他们教育思想是在批判旧传统教育中形成的。他师

从杜威、把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他的

?生活教育?理论,(3分) 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

体系。(3分) ( P9)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

(1)以上两句分别出自哪两部著作?

答案:《学记》(2分)、《大学》(2分)

(2)并给予说明

答案要点:第一句话是出自2000多年前的《学记》。它是

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论述了一系列重要

的教育问题。(3分)

第二句话出自《大学》。它是一篇专门论述古代大学教育

的专著。(3分) (P5)

第二章:

3.某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决

定将课程设臵作出调整,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基础专业课、

音乐、美术课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删减,学校作出的此决定得到了

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普通欢迎,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培训上有

利于学生的发展。

(1)对此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职业教育有两方面任务:①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

基础教育,做好与其他教育的协调与沟通 (1分) ②开展一定

的职业技能训练为劳动就业做准备。(1分)

(2)赞同此学校的做法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不赞同。(1分)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一种

类型,必须符合中等教育的特点:①中等教育的基础性(1分) ②

中等教育的全面性(1分) ③中等教育的义务性。(1分) (要对各个要点展开论述)(4分) (P20)

4.小明今年10岁了,和同龄小朋友相比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但是小明从没有在学校上过一天学,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由母亲

或母亲找人来家里教小明。小明每天也有固定的课程安排,而且

小明的学业也非常优秀,每天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小明也很

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有人认为小明母亲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特点,不能称这种做

法为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3分) 只要一种活动包括了以上四个基本要素就可以

称为教育。(2分) 教育不止学校教育一种,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

一种,区别在于教育手段的不同。(2分) (展开论述) (3分) (P23)

5.李刚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放学回家每天都要上网,他妈

妈看见他的举动颇感担心,认为总上网会耽误李刚的学习成绩,

于是偷偷找到了李刚的班主任向她反应情况,老师不但没有批评

李刚,反而向李刚妈妈解释了现代教育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

手段,只凭教师一张嘴是不够的,上网是老师每天布臵的作业,

让同学们去网上找答案,开阔学生的看问题的视野。李刚妈妈终

于放心了。 对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不断扩大,我们的教育不得不注入鲜活感,时代感,而最有效的便是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课堂。(3分)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改变了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使静态的课堂有了动态的美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3分) 我国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方面还处于低级阶段,大多数教育者还是生搬硬套,没有将教育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2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是相互矛盾的,二者合理的配合才是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2分) (P33) 第三章: 6.日本体操家池田夫妇,在东京奥运会体操比赛中曾大显身手。大儿子出生后,他们花费大量心血,教他练习?幼儿体操?。不久。他就能在地上翻筋斗了。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从椅子上跳下来时能翻一个筋斗,显示出在体操方面的超长才能。池田夫妇异常高兴,自信儿子是继承了他们的才能。因此,他们断言能力在于遗传。于是,他们对第二个儿子没有进行任何能力训练。结果第二个儿子什么体操也不会做,更谈不上翻筋斗了。 (1)上述案例中的两个孩子是同父同母所生,有如此大的差异,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要点:本案例说明,体操才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即使有较好的天赋素质,不进行科学的训练,也是一事无成的,后天学习与训练更重要。(2分) (2)你同意这对夫妇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要点:这对夫妇的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是极为片面的观点。(2分)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2分) 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严格的教育与训练才能实现。(2分) (要对各个观点展开论述)(2分) (P39) 7.19世纪初,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对换,3—4岁时,被关进黑暗的低小的地牢里,他可以找到面包和水,但从未见过人,直到他17岁时,才被放出来。经检查,他身高只有144厘米,膝盖已变形,走路如同婴儿学步,目光呆滞、怕光,但暗视觉特别敏锐,黑夜可以看到180步以外的马匹,听觉、嗅觉比较灵敏,但不会谈话,智力如同幼儿,22岁时遇刺身亡。经解剖,他的大脑特别小,没有覆盖住小脑。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要点: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人的发展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制约的,(3分) 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影响,这种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3分) (要适当展开论述)(4分) (P43) 8.通州二中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如重点学校的学生,但学校为各类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了条件:学校在初一建立声乐班,成立百人合唱团,口琴队、舞蹈队;学校还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棒球队;学校还成立了摄影社、文学社、学科兴趣小组。同学们高兴地参加他们喜欢的兴趣小组,确实学得一技之长。他们的才智得到师生们的认可,人格受到尊重,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文化课的学习。 上述案例说明了教育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哪种规律,并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分) 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和所处的环境的差异,以及所受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2分) 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这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分) (要适当展开论述)(3分) (P55) 9. 问:?现在有不少家长和教师过早的让孩子学习素描,在烟台我听说过7岁的儿童就开始素描基本功的训练,您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吗??答:?儿童的发展存在着一条发展轨迹,每个孩子个体虽有差异,但学习过程应遵循这个轨迹,不少教师生硬地把‘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套在孩子们的头上,这不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年龄特点,极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 上述问答说明什么问题,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分) 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分) 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应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去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2分)

(要适当展开论述)(3分) (P54) 第四章: 10.据日本企划厅的报告,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大约60%是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美国从1900年到1959年,由?人力资本?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由物质资本获得的利润只增长了3.5倍,另据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的计算,前苏联国民收入增加部分,大约有30%是由学力构成高度化造成的。受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功效或生产率分别是文盲劳动者的是1.5倍、2倍和4倍。 (1)案例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教育对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改善国家的

经济状况具有重大作用。(3分) (2)在信息化社会中,教育为什么越来越受重视? 答案:信息化社会中,知识快速更新,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对劳动者自身的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越来越受重视。(3分) (要展开论述)(4分) (P73) 11.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及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588亿元,上升到1999

年的82,054亿元,增长约22.87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1978年的81.24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2,287.18亿元,增长约28.15

倍,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1978

年的2.26%升到1999年的2.79%。 案例说明什么问题?请具体分析。

答案:说明了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3分) 经济的发展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对教育的发展有制约作

用。(3分)(要展开论述)(4分) (P70) 12.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二OO 六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治理教育乱收费决不手软,主要要防止出现?吃教育?现象。确保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落实到位,

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 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具体分析。 答案:说明政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密切。(3分) 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3分) 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治和法律的力量,并通过政府和政党直接领导教育组织机构,引导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方向,从而影响和控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2分) (要展开论述)(2分) (P73) 1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日前发表《2004年中国人口与

劳动问题报告》统计,城市青少年受教育水平提高9.32%,而农村接近24%。2004年高考,农村考生人数首次超过城镇,占报考

总人数723万人的55%。目前,农村6-17岁人口占全国相应年龄组人口的56%-73%,年龄越降低,农村人口的比例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教育回报率迅速提高,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开

支从3.89%上升到11.06%,其增长速度超过城镇(4.83%),因此,有专家预计,在未来10年内,接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群体将集中在农村,走进高等学府的农村学生比例也会相应扩大。 此数据说明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什么趋势?请具体分析。 答案:中等教育的侧重点应转向农村地区。(2分) 近30年来,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增长速度已超过了城镇。中等教育关注农村地区也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需要。(2分) 农村地区素来以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文化落后等因素而处于贫困状态。(2分) 农村贫困地区的建

设事业依靠的都是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2分) 因此,中等教育要积极面向农村的广大学龄群体,因地制宜地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广泛普及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适宜农村生产,文化发展的技术骨干力量。农村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根基。(2分) (P87) 第五章: 14.某市第一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素以教学质量突出而

闻名。新学期伊始,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你们是学生,学生就得学习,现在社会上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所以,你们应该加倍地用功、努力,什么唱歌啊、踢球啊、画画啊业余爱好,都先放一放,凡是跟高考没有关系的,不管是什么,都要放下,应该把时间、精力全放到文化课上来。另外,我们学校是…所重点中学,我们的学生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成绩怎

么来的?全是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得来的!我们的老师,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到校领着学生上早自习,晚上给学生们补课到八点

以后,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学校已经把能砍的课,如音、体、美等都砍了,能不搞的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等都取消了!学校这样做是为什么?全是为了同学们!为了能给你们

更多的学习时间:为你们考大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辜负学校、老师、家长对你们的期望。我相信,同学们将会在高考时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母校,为母校争光!……?

这位校长是什么作法?这种作法是否正确?

答案要点:这位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有严重问题,这是一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作法,(2分)与我国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相对立;这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方义教育的思想,与我国所提倡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违背;(3分) 这还是一种极其典型的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3分) 这种办学思想是错误的。(2分) (P108)

15.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社会,应当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的身上制定教育目的,人生就有健全的本能,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应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1)此种观点出自哪种理论?

答案:个人本体论。(2分)

(2)对此种理论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主张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个人价值,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正确的(3分),但它忽视社会的需要,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是则是不可取的。(3分) (注:论点要展开论述)(2分) (P102)

16.教育的对象是人,但人都是社会的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社会的制约。教育目的的立足点是社会,而不应是个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而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目的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只能以它能否维持人类的自下而上和社会的繁荣来加以衡量。教育目的应体现的是社会的价值。

(1)此种观点出自哪种理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2分)

(2)对此种理论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主张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的价值,认为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也是有道理的(3分),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忽视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否定个人的价值,仅把人作为教育加工的原料来看待未免也有些偏激。(3分) (注:论点要展开论述)(2分) (P102)

17.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承担者,其对自身个性发展的追求及这种追求的实现,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人的再生产的活动,是与总的历史进程相适应的。它的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

(1)此种观点出自哪种理论?

答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分)

(2)对此种理论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2分)它是马克思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之后所做出的科学论断。它给正确解决教育目地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如下:

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1分)

②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

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很尖锐。(1分)

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才能达到高度

的统一。(1分) (P103)

(注:适当展开论述)(3分)

第六章:

18.本科的学制是几年?浙工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答案:3至8年,浙工大在新学年启动崭新的学制:本科生的修业年限放宽至8年,专科(高职)学生的修业年限放宽到6年,优秀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提前一年毕业,这也是工大即将出台的新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中的重大变化。

(1)案例中提到的?崭新的学制?是什么学制?

答案:弹性学制。(2分)

(2)说明实施此种学制的意义?

答案要点:弹性学制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联系社会、竞争向上的意识和全面素质的提高(2分);弹性学制将改变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效能,改变管理作风,变管理为服务,使我国高校管理向良性的轨道发展(2分);弹性学制还有利

于勤工俭学,加强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联系,有利于学校

走向市场(2分);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结合,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2分) (P124)

19.人大代表朱永新在《我要为教育说两句话》一文中说:?……这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

国际惯例来说美国大学二年级以后,三年级才开始选课的,一个

学文科的人明天可以学计算机了,在中国这是不可能的。更可怕

的是学文科的学生不再学物理、化学了,而学理科的学生不再学

历史、地理了……所以这就成为一个很畸形的社会……?

(1)上述话语说明教育的什么现象?

答案:过早文理分科。(2分)

(2)对以上述现象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推迟文理分科,改变高考制度和高校的教学管

理制度。(2分) 为了使高中毕业能够考高分,各个学校往往在高

中阶段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人为的制造了文理学科间的间隔,

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半个人?,而不懂中国历史和地理的理

科学生则更成了?半个中国人?。(2分) 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至

少应该在进行1-2年的文理综合教育后,再根据学生的意愿,进

行文理分科。我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文理分科所到带来的消

极影响,近年来实行3+X高考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分) 但是,我国的3+X高考是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形式出现,

实际上仍然是一种文理分家,所以必须对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进

行改革。另外,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学生专业

管理制度也应改革。(2分) (P126)

20.初等教育取消蒙学堂,增设学前教育蒙养院。寻常小学

堂改称初等小学堂,修业5年,入学年龄改为6岁。高等小学堂

改为4年,中学堂改为5年。增设译学馆,与高等学堂平行,修

业5年。大学堂增设经学科,改为8科。大学院改称通儒院,修

业5年……

(1)上述规定出自什么学制?

答案:癸卯学制。(2分)

(2)对上述学制进行简单评述。

答案要点:癸卯学制奠定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2分)

它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育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轨(2分),极大地

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最终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的道路。(2

分) (展开论述)(2分) (P129)

第七章:

21.赫钦斯(R.M..Huttchins,1899-1977)在《美国高等

教育》一书中说,?课程应当主要是由永恒学科组成,我们提倡

永恒学科,因为这些学科体现出我们人性的共同因素,因为它们

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和对于世界

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

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

(1)上述说法属于课程理论的哪一流派?

答案:学科中心课程论。(3分)

(2)综合材料试述这一流派课程论的优点及缺点。

答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点是根据学科组织起来的教

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1分);有条理地学习合乎

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充分发展人的智力(1分);大多数教师

习惯于学科课程的组织方式(1分);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

评价(1分)。缺点是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

忆而忽视理解(1分);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忽视获得知

识的方法和过程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

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分);因学科较多,对

学生来说,难以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统一。(1分) (P139)2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他提出?学校即社会?,?教

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儿童中

心?、?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倡

导?生活教育?和?教学做合一?。

(1)上述观点属于课程理论的哪一流派?

答案:儿童中心课程理论。(2分)

(2)简评其优点及缺点。

答案: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优点是:从儿童(学生)感

兴趣的问题出发,学习活动是积极的,活泼的(2分);注意将学

习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将生活、经验、社会课题和其他丰富的

内容吸收到学校课程中来,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2分);

注意从活动、经验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身心得到发展(2分),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2分) (P140)

23.晋元高级中学遵循?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

的办学理论,积极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与生活密切接触的通道、更加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实践课程,督促学生更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方面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人格上,获得更全面地发展。 (1)上述课程类型是哪种类型? 答案:经验课程。(2分) (2)对上述课程进行简评。 答案: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2分),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2分),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2分) (结合材料说明)(2分) (P142) 24.请看图表,并回答问题:

(1)上表表明的是课程的哪个部分? 答案:课程计划。(2分) (2)说明其基本功能 答案要点:①规定课程设臵(2分); ②规定课程的顺序(2分); ③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2分);④规定学年编制和每周每日的活动总量。(2分) (P148) 第八章: 25.学生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前,对于商比除数还大表示难以理解。这时,李老师不像以往那样急于回答,而是请学生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有12个馒头,每人吃了3个,能够分给几个人吃?每人吃2个呢?吃1个呢?吃半个呢?李老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学生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问题:案例中这位教师使用了什么教学原则?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答案: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分)应该做到:一是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2分)二是根据学科的内容、任务及学生特点,正确、恰当地联系实际。(2分)三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努力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2分)(应展开举例说明)(P167) 26.这一堂课我们要学习《鱼》。我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自习观察鱼的形状、鱼身体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我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在水里一动不动地躺着。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问题:说一说这位老师的教学符合什么教学原则?在实践当中,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答案:直观性原则。(4分)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促使学生直接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新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质;(3分)另外还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注意与讲解相结合。(3)(应展开举例说明) (P167) 27.有位教师讲《阿Q 正传》,一上课便崇拜的说:?在本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得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介绍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问题:说一说这位老师的教学符合什么教学原则?在实践当中,怎样贯彻这一原则? 答案:这位教师使用的是启发性原则。(3分)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探求知识,自觉掌握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分)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分)二是要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分)三是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1分)(P167) 28.课堂上,一位教师讲解导管功能,他事先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色溶液里,放在温暖而有阳光的地方晒几个小时。上课时,将枝条一段一段剪下

来,分到学生手里,他一边讲、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他们观察到枝条的皮没有变红,中间的髓也没有变红,而是

木质部变红。学生看了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木质部里有导管,能输送红色溶液。有的同学还看到叶子也变红了。这样,学生就搞清了导管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问题:这位教师使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含义是什么?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案例中这位教师使用的是演示法的教学方法。(4分)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指导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4分)通过演示,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可以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他们生活经验中缺乏但又必须掌握的感

性认识。(2分)(P170)

第九章:

29.初中学生小范,是年级中出名的学生尖子,加上平时对师长彬彬有礼,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为学校中有这类苗子而感到高兴。 可是在第二学期中,竟发生了这样一件意外的事:学校组织学生从校内送粪到农场,规定两名学生抬一桶。小范听了,老大不愿意,后来虽是勉强去了,却带上了口罩和白手套,穿上了雨靴。他和小陈共抬一桶,抬了一阵,小范觉得沉重难受,而且感到又脏又臭,就和小陈商量,先在路上倒掉一半,后来干脆偷偷地把粪桶和扁担扔在路旁的一条小沟里。班主任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位学习尖子身上,在全体师生

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议论纷纷。

问题:结合案例说明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应通过哪些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 答案:小范的做法是不对的。(2分)他不热爱劳动,说明他的思想和学校德育都存在问题。(1分)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1分)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1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1分)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1分)讲科学,不迷信;(1分)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苦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1分)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法、示范法、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1分)(P191) 30.一天,孙敬修老师在楼下散步,两个孩子在摇一棵新栽的小树,一位街道老大妈正在高声训斥进行?镇压?,孩子做着鬼脸还在摇,孙敬修看在眼里,迈不动腿了。他走上去,抱着小

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作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头。?您听什么呢???我听小树说话哪!??它说什么啦???它说你们刚才摇得它难受极了。根都要折了,让我告诉你们别摇了。等它们长大了好给人们遮荫凉,行吗???行!?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老大妈直冲孙老师伸大拇指:?孙老师真有办法!?

问题:孙敬修用了什么样的德育方法?实践当中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什么? 答案:说服法。(2分)说服法的含义、优点。(3分) 教师进行说服时应注意:说理的逻辑、(1分)结果论与非结果论的推理方式、(1分)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的论证方法、(1分)说服

中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1分)说服不是说教(1分)等几方面问题。(注:各要点后应有具体论述)(P204)

31. 我班同学每天早上六点三刻到学校长跑,平时,我总是先到。一天,因备课晚了,早上长跑迟到了,当时我想向同学解释一下,后来一想,要求同学做到的应该自己先做到,任何理由都不能作自己迟到的借口,于是我向同学做了检讨。过后,同学了解到那天,我为了出思考题忙到晚上一点,便说:?老师迟到

完全有理由,你为何不解释呢??我还没有回答,旁边的同学就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必先做到,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行。?听了后,我感到欣慰,同学们的思想在成熟,对自己的要求也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