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_吉玮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_吉玮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_吉玮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_吉玮

第27卷 第2期2011年3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 ra phy and G eo -Info rmatio n Science V ol .27 N o .2M arch 2011

收稿日期:2010-12-17; 修订日期:2011-02-18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0AA122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972141) 作者简介:吉玮(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E -mail :n tw eiji @yeah .net

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

吉 玮

1,2

,王心源2,郭振亚1,吴海中

1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摘要: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第一次探月高潮、探月相对宁静期和第二次探月高潮3个阶段,对月探测技术也经历了飞越月球、环绕月球、硬着陆、软着陆、无人采样返回以及载人登月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月地形探测、构造特征认识以及资源探测上有了许多重大进步,但仍主要集中在月球表层及次表层。从对月探测技术和研究两方面回顾了月球探测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目前中国“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探测的新技术和其他国家的月球探测情况,在探测手段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未来月球探测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月球;探测技术;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T P79;P 41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1)02-0006-05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完全、清晰地记

录了太阳系45亿年来的发展演变史[1]。在其他类地行星上发生的很多过程在月球上并未出现,月球内部保持了星体进化初始阶段的记录;月球至今仍以最纯粹的形式保持了早期星体地质进化过程的记录。地球和金星由于遍布星体的火山以及风和水的活动,表面性质都发生了改变。月球科学提供了一个地-月系统早期历史的窗口,可以反映别的类地行星,如火星和金星的进化,可以展示太阳系内部的撞击记录,且月球最接近地球,在一定程度上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这是别的行星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月球不仅仅是地-月系统科学的奠基石,在其他科学领域还提供了独特的定位[2]。月球探测是人类了解地球进化发展过程以及地-月系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目前国际上的主要航天大国和组织都将月球探测作为深空探测的起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月球探测高潮[3,4]。

1 月球探测进展

1.1 对月观测

人类对月球的初识是从望远镜出现后开始的。1609年末伽利略用自制的4.4cm 口径的望远镜观测月亮并绘制了第一张月面素描图,之后其他研究者也通过望远镜编制出了更详细的月表形态图,但是这些图件的空间分辨率都大于10km [5]。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始自1959年,至今共进行了126次月球探测活动[6](表1)。20世纪中叶,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

重点的空间竞赛[7]

。1959-1976年前苏联发射了47颗无人探测器,主要有“月球”(Luna )系列、“宇宙”(Cosmos )系列和“探测器”(Zond )系列;美国共发射了23颗无人探测器,主要有“先驱者”(Pioneer )系列、“徘徊者”(Ranger )系列、“月球轨道器”(Lunar Orbiter )系列、“勘探者”(Surveyor )系列以及“阿波罗”(Apollo )系列等[8]。月球探测初期主要采用击中月球(硬着陆)、飞越月球和绕月拍摄月表照片的探测方式;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对月球了解的深入,变为主要采用环月飞行、月面软着陆、自动取样并返回以及载人登月4种方式。这一阶段的月球探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研究数据,人类在月球形状、近地环境、表面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对月球的起源和地-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获得了全新的认识。

表1 1959年以来人类进行的月球探测活动[6]

T able 1 The lunar exploration activities since 1959国家/航天组织

主要探测器系列

次数

美国

前苏联日本欧空局中国印度

先驱者徘徊者月球轨道器勘探者阿波罗克莱门汀月球勘探者

月球宇宙探测器缪斯A (飞天号)月亮女神号智能一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船一号

56

642121

共计:126次

但是从1976年以来,由于冷战的缓和、苏联的解体,空间霸权的争夺有所缓解,同时各国科学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整理、研究已获取的数据资料,再加上各国都在开发新的空间探测技术以期改变前一阶段探测耗资大、效率低、探测水平不高的缺点,月球探测出现了高潮之后的相对宁静期。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Clementine)月球探测器,是继1972年阿波罗登月计划后美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通过环月飞行,“克莱门汀”对月球进行了高精度的摄影测量,获得的数据表明月球南极的环形山中可能有大量的固态冰存在,这一发现大大促进了人类再度探索开发月球的进程[9]。1998年,美国又发射了“月球勘探者”(Luna r Prospecto r)探测器。进入21世纪,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也相继进行了相关的深空探测计划。2003年,欧空局(ESA)发射了首个“智能一号”(SM ART-1)月球探测器; 2007年9月,日本的“月亮女神”(Selene)号探测卫星也发射升空[10];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Chang′E-1)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并已成功返回大量数据[11];印度首颗绕月探测器“月船一号”(Chandrayaan-1)也于2008年10月22日发射升空,并已成功传回月球3D清晰图像[12];2010年10月1日,我国第二枚探月卫星“嫦娥二号”(Chang′E-2)发射升空,并于10月5日传回首批科学数据[13]。

1.2 登月探测

登月探测包括月面软着陆、自动取样并返回以及载人登月探测等方式。月面软着陆可以通过月球车近距离多地点探测,前苏联的“月球9号”以及美国的“勘探者”系列都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并发回了大量照片及分析数据[14,15]。自动取样并返回探测器除了可以实现软着陆之外,还可以将月壤和岩石样本等带回地球进行详细研究,前苏联的“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探测器都对月壤进行了采样并成功返回地球。载人登月则能完成许多无人探测器所不能完成的科学任务,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首次实现了把人类的脚印留在月球上的伟大壮举;随后美国陆续发射的“阿波罗12”至“阿波罗17”探测器,都采用了载人登月的方式并成功带回了月球样品[16,17],这为月球的直接研究提供了实物样本。

2 基于对月观测的月球研究进展

2.1 月面影像制图

从1959年月球探测开始,月球地图和地图集的编制一直是满足人们对月球未知区域的认识以及对已有知识进行总结的有效途径。作为第一次探月高潮的成果,1960年前苏联利用“月球3号”飞行器获取的数据制作了月球背面地图集[18];1969年Lew-is[19]制作了月球正面地图集;1971年Bow ker等[20]利用“月球轨道器”获取的平面图像编制了覆盖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地图集。

1994年第二次探月高潮开始之后,美国发射的“克莱门汀”探测器利用相机获取了覆盖月球表面99%的影像数据[21];1999年Eliaso n等[22]利用“克莱门汀”影像数据制作了月球基本地图;2002年Rosiek等[23]制作了1∶1000万比例尺的“克莱门汀”彩色编码晕渲图;2004年Bussey等[21]利用“克莱门汀”探测数据和后来收集的月球探测信息编制了《月球克莱门汀地形图集》(The C lementine Atlas o f the M oo n),这是第一个用统一尺度和形式展示月球全貌的地形图集,列出了所有的撞击坑和地貌,展示了月球表面的成分和物理性质;2005年月球统一控制网[24](The Unified Lunar Co ntrol Netw ork)的建立为月球制图提供了一个统一基础;2007年Stooke[25]根据“月球9号”数据编制了《月球探测国际图册》(The Internatio nal A tlas of Lunar Explo ration)。

21世纪初,欧盟的“智能一号”和日本的“月亮女神”号等都在数据覆盖范围和分辨率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截止2008年7月1日完成了全月数据的获取;李春来等[26]基于“嫦娥一号”探测器上的三线阵CCD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和激光高度计测高数据等进行了全月影像图的制作以及定位精度分析。此外,随着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如Goog le M oon等月球电子地图。

2.2 月面形貌的探测与可视化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月球立体成像是探月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基于图像数据制作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可以进行月球表面地貌单元的划分、月球三维地形图以及相关专题地图的编制;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环形山、辐射纹的形态、大小、分布特征等信息的提取,为未来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可靠信息[27]。

目前常用的月面形貌探测方法有星载激光高度计、地基雷达干涉测量、立体照相和月球边缘测量等[28]。国际上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第一个全月球模型G LTM2是基于“克莱门汀”激光测高数据的72阶次球谐函数展开模型,但是该模型的缺陷是局部数据覆盖不全面[29,30]。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克莱门汀”提供的内插数据产品得到了180阶次球谐函数

7

第2期 吉 玮等: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

展开模型NLT180A[31]。M argo t等[32,33]利用地基雷达干涉测量得到了Tycho撞击坑的地形模型,但其与“克莱门汀”得到的模型有近3km的误差。平劲松等[34]利用“嫦娥”卫星两个月正飞阶段的激光观测数据得到了第一个月球全球地形模型C LTM-s01,该模型在数据覆盖和精度上较“克莱门汀”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有效地分辨出月球的各类地形特征。李春来等[35]利用“嫦娥一号”搭载的激光高度计获取的约912万个探测数据,采用规则格网模型制作了空间分辨率为3km的全月DEM模型,清晰表达了月表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形细节。

2.3 月面信息的提取

对月球表面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的分析能加深对月球起源的理解,对研究其他类地行星也具有积极意义[36]。构造特征主要指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的几何形态及分布等。撞击坑作为环形构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数量一般和月球表面的年龄成正比,因此,识别月表某个区域的撞击坑数目即可判断出该区域的地质年龄。Saw abe等[37]对“阿波罗”照片上的撞击坑进行了自动识别提取,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应用在“克莱门汀”影像中;岳宗玉等[38]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根据大小、形状、权重等对“克莱门汀”影像中的撞击坑进行了自动识别,经人工修订得到了撞击坑的个数,并通过了经验公式的验证;周增坡等[39]基于“嫦娥一号”获取的遥感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月表形貌特征分析,并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了月海和月球高地的自动提取,提取结果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全月球地质数据有较高的一致性。

2.4 月表相关参数反演

2.4.1 月壤厚度的反演 月壤即月球表面由岩石碎屑和尘埃组成的风化层,是由无数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厚度达几米到几十米[40]。月壤厚度的研究对地-月系统起源、演化的理解都有重要意义,对其厚度分布的研究也是估算月球表面资源(如3He等)的前提条件。回顾月球的探测历程,月壤的研究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方法就是如“阿波罗”和“月球”计划中对月表进行深入钻探试验来确定月壤厚度[41],间接方法主要是基于分析环形山形态及直径的实验室研究[42,43]。Shoemaker等[44]利用间接方法确定了月壤厚度的分布函数,估计了“勘探者7”着陆点的月壤厚度;Shkuratov等[45]利用地基雷达对月球正面的观测数据反演了月球正面月壤厚度;金亚秋等[46]提出了可见光与被动微波遥感相融合的探测技术,通过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反演整个月球表面月壤厚度的分布以及对月壤中3H e含量分布进行了定量估算。

2.4.2 辐射亮温的反演 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在地球上观测月球的辐射亮温,但是受技术和地基观测的影响,只能给出月球正面的平均辐射亮温,无法提供月球背面的相关数据[47,48]。王振占等[49]通过“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数据对全月的亮温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微波亮温尤其是昼夜温差直接反映了月壤厚度和表面介电常数等信息;雷利卿等[50]对月球的微波辐射特点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姜景山等[51]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全月微波亮温分布数据,创建了“微波月亮”(Microw ave Moon),为月球科学研究、月球资源研究及应用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2.5 月表矿物、岩石探测

月表矿物空间分布的探测是研究月球起源演化等问题的重要信息之一。目前可用于矿物分布探测的传感器有美国“克莱门汀”搭载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仪、日本“月亮女神”搭载的光谱剖面仪、中国“嫦娥一号”搭载的成像光谱仪以及印度“月船一号”搭载的成像光谱仪[52]。Lucey等[53]利用“克莱门汀”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仪数据完成了全月矿物填图中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以及斜石的分布。闫柏琨等[54]基于H apke模型与光谱线性分解的方法,利用“克莱门汀”搭载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数据完成了月表单辉斜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斜长石及钛铁矿的百分含量分布。李泳泉等[55]利用“阿波罗”和“月球勘探者”γ射线谱仪获取的10种元素分布图以及之前的融合数据,获得了玄武岩、斜长岩、K REEP岩和富镁岩石的类型分布图。

我国研究人员利用“嫦娥一号”获得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取了月表三维影像、月表某些元素的分布图以及月壤的厚度信息,进行了月球轨道空间环境探测以及实施了撞击月球的轨道试验[56]。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并已向地面传输了大量科学数据,这标志着中国的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3 未来研究展望

人类对月球科学探测的50多年来,探测方式从早先的飞越环绕月球、硬着陆发展为后来的软着陆、月球车月面巡游以及宇航员实地考察;探测技术从早先的可见光、红外发展为现在的全月微波探测;探测体制由最早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发展为现在的多个国家(航天组织)齐头并进、部分成果

8

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27卷

共享,共同进步。结合当前在对月观测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月球探测中,以下几方面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1)月球数据处理与制图技术亟待提高。当前月球影像图的数据处理和成图仍按照先制作单轨月面图像再进行镶嵌的传统流程,图像的匹配耗时长,未来将致力于采用新的处理流程和制定新的制图标准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发展自动制图。

(2)探测技术向多光谱多传感器方向发展。当前月表物质的探测主要利用探测器上搭载的光学传感器实现,难以满足月球研究的需要,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等成熟技术将会逐渐成为探测月表物质的重要手段。

(3)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登月探测将仍以软着陆为主。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月球及深空探测将继续以发射月球车和自动机器人实现月面软着陆为主,通过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和现场采样分析,在月面环境、地形等方面为以后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可靠信息,待登陆技术和月球基地建设成熟之后,仍需宇航员实地对月球深层结构进行探测分析。

(4)在对月观测的同时也需要开展基于月球的对地观测。由于月球表面的微重力方便安装大型望远镜,且月球处于超高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吸收、反射与散射,各种波长的仪器均可以取得最佳观测效果等星基、地基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建立月-星-机-地多平台优势互补的综合对地观测体系可以作为传统观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实现以全球变化现象为代表的地球表面大尺度、动态自然现象的观测。

(5)加强对月表形貌及其内部构造和月球演化机理的研究。由于当前研究存在成果分散、探测范围有限以及仍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等缺点,在后续的研究中除了继续对月表地貌分析、月球岩石类型等月表环境以及内部层圈结构的划分等月球内部结构现象进行更详尽的描述和解释之外,更应加强机理的解释,力图形成对月球起源和演化模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认识,建立月球起源和演化的概念性模型,为人类提供行星与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各阶段的过程和年龄的科学依据,同时满足人类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和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RONCA L B.An introduction to the geology of the m oon[J].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Ass ociation,1966,77(1):101-125.

[2] Committee on th e Scientific Con text for E xploration of the

M oon,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The Scientific Con text for

E xploration of the M oon:Final Report[R].W ashington D 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

[3] ZH ENG Y C,OUYANG Z Y,LI C L.China′s lunar exploration

p rog ram:Presen t and future[J].Planetary and S pace S cience,

2008(56):881-886.

[4] 欧阳自远.我国月球探测的总体科学目标与发展战略[J].地球

科学进展,2004,19(3):351-358.

[5] 欧阳自远.月球探测的进展与中国的月球探测[J].地质科技情

报,2004,23(4):1-5.

[6] 陈俊勇,章传银,党亚民.月球航天探测和月球测绘[J].测绘学

报,2005,34(3):189-195.

[7] 邓连印,崔乃刚.月球探测发展历程及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5-19.

[8] M IS U T,H ASH IM OTO T,NINOM IYA K.Optical guidance

for autonomous landing of spacecraft[J].IEEE T ran saction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s,1999.445-473.

[9] C OOK A C,W AT TE RS T R,ROBINS ON M S,et al.Lu nar po-

lar top og raphy derived from clem en tine stereo-im ages[J].Geo-

phy s.Res.,2000(5):12023-12033.

[10] KA TO M,SASAKI S,TANAKA K,et al.The Japanes e l unar mis-

sion SELENE:Science goals and presen t status[J].Ad vances in

S pace Research,2008(42):294-300.

[11] 欧阳自远,李春来,邹永廖,等.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研究进

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5):530-536.

[12] VIGH NESAM N V,SONNEY A,GOPINA TH N S.India′s

firs t mission Chandrayaan-1initial phase orbit determination

[J].Acta Astronautica,2010,67(7-8):784-792.

[13] http://w https://www.doczj.com/doc/6913207484.html,/mil/zt/2010che/.2010-12-31.

[14] ELPHIE R C.Lunar Fe and Ti abundance comparis on of lunar pro-

spector and cl ementine data[J].Science,1998(281):1493-1500.

[15] M EDITCH J S.On th e problem of optimal th rust program-

ming for a lun ar soft landing[J].IEEE T rans.on Automatic

Con trol,1964(4):477-484.

[16] S H U J R,SAW A I.Obstacle detection an d avoidance fo r land-

ing on lunar s urface[J].Avoidances in the Astronautical Sci-

ences,2002,110(2):35-45.

[17] FINZI A E.Au tomatic op timu m moon lan ding[A].48th Inter-

national As tron tical Congress[C].Italy.IAF-97-A.7.05. [18] AKADEM IA N,BARABAS HOV,NOKO LAI P,et al.Atlas

Obratnoi Storony Luny[M].M os kva:Izd-vo-Akademii Nauk

SS SR,1960.

[19] LEW IS H A G.The Times Atlas of the M oon[N].Lon don:

Times New spapers,1969.

[20] BOWKE R D E,H UGH ES J K.Lunar Orbiter Ph otographic

Atlas of the M oon[M].H ou ston:Lunar and Planetary In stitu-

te,1971.

[21] BUSS EY B,S PUDIS P.T he Clementine Atlas of the M oon

[M].Camb 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 s,2004.

[22] E LIASON E,ISBE LL C,LEE E,et al.T he Clem en tine UV-

VIS Global Lu nar M osaic[M].H ou ston:Lunar and Planetary

Ins titu te,1999.

[23] ROS IEK M R,KIRK R,H OW ING TON-K RAUS E.C olor-co-

ded Topograph y and Shaded Relief M aps of the Lunar H emi-

sp heres[R].33rd Lu 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H ous ton:Lun ar and Planetary In stitute,2002.

[24] ARCH INAL B A,ROS IEK M R,KIRK R L,et https://www.doczj.com/doc/6913207484.html,pletion

of The Unified Lunar C on trol Netw ork2005and T opographic

9

第2期 吉 玮等:对月探测技术研究回顾及展望

M odel [R ].37th Lunar and Planetary S cien ce Conference .Hous ton :Lu 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2006.

[25] ST OOKE P J .Th e In ternational Atlas of Lunar Exploration [M ].C amb 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26] 李春来,刘建军,任鑫,等.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

像制图[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3):294-306.

[27] 葛之江,殷礼明,林宗坚.月球遥感立体测绘技术的发展[J ].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5,26(2):11-21.

[28] 崔腾飞,陈圣波,王景然.基于“嫦娥”卫星三线阵CCD 立体相机的月球表面三维建模[J ].国土资源遥感,2009,82(4):31-34.[29] S M ITH D E ,Z UBE R M T ,NE UM ANN G A ,et al .Topogra -phy of the moon from the Clemen tin e Lidar [J ].J Geophy s Res ,1997,102:1591-1611.

[30] ZUBE R M T ,S M IT H D E ,LEM OINE F G ,et al .The sh ape

and intern al s tru cture of the moon from the Clem en tine M is -sion [J ].Science ,1994,266:1839-1843.

[31] PING J S ,HEKI K ,M A TS UM OTO K ,et al .A degree 180

spherical h arm onic model fo r the lunar topography [J ].Adv .S pace Res .,2003,31(11):2377-2382.

[32] M ARGOT J L ,CAM PBE LL D B ,J URGENS R F ,et al .The

topography of Tycho Crater [J ].J .Geoph ys Res .,1999,104:

11875-11882.

[33] M ARGOT J L ,CAM PBELL D B ,JU RGENS R F ,et al .T o -pography of the lu nar poles from radar interferometry :A su r -vey of cold trap location s [J ].Science ,1999,284:1658-1660.

[34] 平劲松,黄倩,鄢建国,等.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激光测高观测的

月球地形模型C LTM -s01[J ].中国科学G 辑,2008,38(11):

1601-1612.

[35] 李春来,任鑫,刘建军,等.嫦娥一号激光测距数据及全月

DEM 模型[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3):281-293.

[36] 金丹,朱培民,刘江平.相干算法提取嫦娥数据月表地质特征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2010,35(2):277-282.[37] S AWABE Y ,M ATS UNAGA T ,ROKUGAWA S .Automated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un ar craters using multiple ap -p roaches [J ].Ad 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6(37):21-27.

[38] 岳宗玉,刘建忠,吴淦国.应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月球撞击

坑进行自动识别[J ].科学通报,2008,53(22):2809-2813.

[39] 周增坡,程维明,周成虎,等.基于“嫦娥一号”的月表形貌特征

分析与自动提取[J ].科学通报,2011,56(1):18-26.

[40] M CKAY D ,HEIKEN G ,BAS U A ,et al .The lu nar reg olith

[A ].HEIKEN G H ,VANIM AN D T ,FRE NC H B M .Lunar

S ource -Book :A User ′s Guide to th e M oon [C ].New York :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285-356.

[41] OBERBEC K V R ,Q UAIDE W L .Genetic im plication of lunar

regolith thickn es s variation s [J ].Icarus ,1968,9:446-465.

[42] Q UAIDE W L ,OBERBECK V R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s of

the lunar su rface layer from lunar im pact craters [J ].Geophys -ical Research ,1968,73:5247-5270.

[43] SH OEM AKER E M ,BAS TON R M ,H OLT H E ,et al .Ob -servation s of the lun ar regolith and the Earth from Th e televi -sion camera on surveyo r 7[J ].Geophysical Research ,1969,74:6081-6119.

[44] SHOEM AKER E M ,MORR IS E C ,BASTON R M ,et al .Tele -vision Observation s from S urveyo r [R ].Su rveyor Project Final

Report .Part 2,JPL Technical Report 32~1265,1968.21-136.

[45] SH KURATOV YU G ,BONDARENKO N V .Regolith layer

thickness mapping of the moon by radar and op tical data [J ].Icarus ,2001,149:329-338.

[46] 金亚秋,法文哲,徐丰.月球表面微波主动被动遥感的建模模拟与反演[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22(2):129-134.[47] KEIH M S J ,LANGSE TH M G .M icrow ave emis sion spectrum

of the moon :M ean g lobal heat flow and average depth of the regolith [J ].S cience ,1975,187:64-66.

[48] KEIH M S J ,LANGS ET H M G .Lunar microw ave brigh tness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reevaluated in the light of Apollo p rog ram findings [J ].Icaru s ,1975,24:211-230.

[49] 王振占,李芸,张晓辉,等.“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数据处

理模型和月表微波亮温反演方法[J ].中国科学(D 辑),2009,39(8):1029-1044.

[50] 雷利卿,姜景山,张晓辉,等.月球若干地区微波辐射特征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4):423-434.

[51] 姜景山,王振占,张晓辉,等.微波月亮—人类对月球的全新视

角—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若干探测结果[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4):409-422.

[52] 熊盛青.月球探测与研究进展[J ].国土资源遥感,2009,82

(4):1-7.

[53] LUCEY P G .M ineral maps of the moon [J ].Geophysical Re -search Letters ,2004,31:1-4.[54] 闫柏琨,甘甫平,王润生,等.基于光谱分解的Clementine UV /

VIS /NI R 数据月表矿物填图[J ].国土资源遥感,2009,82(4):19-24.

[55] 李泳泉,刘建忠,欧阳自远,等.月球表面岩石类型的分布特

征:基于Lunar Prospector (LP )伽马射线谱仪探测数据的反

演[J ].岩石学报,23(5):1169-1174.[56] 欧阳自远,李春来,邹永廖,等.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3):261-280.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Moon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nd Researches

JI W ei 1,2,WA NG Xin -y uan 2,G U O Zhen -ya 1,W U H ai -zho ng 1

(1.College o f National Territorial Resource &T ourism ,Anhui N orma l Univ ersity ,Wuhu 241000;2.K 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Earth Center f or Earth Observ ation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 ing 100094,China )A bstract :T he moo n ex plo ratio n is no t o nly the impo rtant appro ach and means to understand the Earth ′s evolution process a nd the Ear th -M oon system ,but is a concrete embodiment o f a co untry ′s co mprehensive natio nal strength .Since the past more than half centur y of the scientific moo n ex plor atio n ,it ha s ex perienced thr ee stage s re spectively ,the first upsur ge ,the re lativ ely quiet period ,and the second upsurg e .M ea nw hile the moo n o bser vatio n technolog ies have developed fro m ov er the moon ,aro und the moon ,har d landing ,soft landing ,lunar ro ver and the a st ronaut field trip ,the level has risen g radually .T he mankind has made much sig nificant pr og ress in the whole lunar ter rain detectio 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 ce explora tion ,but it w as still mainly co ncentra ted o n the lunar surface and subsurface .Rev iewing the dev elo pment of lunar explo ra tion abo ut obse rvation technologies and researches ,also according to the new lunar e xplo ration technolog ies of the cur rent Chine se ″Chang ′E -1″,″Chang ′E -2″and the situa tion of the other countries ′lunar ex plo ratio n ,the future moo n ex plo ratio n about the explo ration tech -nolog ies and re searches ha s been pro spected .Key words :mo on ;ex plo ratio n technolo gy ;retro spect ;pro spect

10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27卷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的各个地区逐渐增强了对城市地下管线的重视,地下管线的探测与管理技术也不断地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本文分别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与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不论是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面临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高效地应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技术,实现地下管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管理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对城市地下管线重要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演变 获取城市地下管线的重要环节就是地下管线的探测,我国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经历了由开井调查——物探技术——“内外业一体化”探测技术。 开井调查主要是通过整测已建地下管线、测量新建地下管线的方式对城市的地下管线进行集中式普查,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采取开井调查的手段对地下管线进行过普查。由于城市的地下管线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因此,开井调查这种手段获取的信息不够准确,资料不够完善。开井调查探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探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简陋,而且相关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研究在我国并没有兴起,地下管线的探测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在当时的条件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人员只能通过开挖样洞和开井的方法调查,并测绘出城市地下管线的三维坐标,如果是新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则主要通过施工阶段的设计图纸为依据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反映。 探测技术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使用,随之地面测温法、雷达探测法以及电磁感应法在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地下管线探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探测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不断得到了提高。C扫描法、闭路电视声呐法等在不同的底线管线行业和不同的城市投入使用,并在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评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和战略抓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总结其得失.明确其方向和目标,对于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恢复重建、改革调整、基础教育全方位变革三个阶段。 (一)恢复重建阶-陵(1978年一1985年) “文革”后.我国教育事业干疮百孔,百废待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事业进入了复苏期。同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8门课程;中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农基’、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14门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以“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打好基础和彻底消除‘文革’的不良影响”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清除了极“左”思想的影响.并注意用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在课程实施方面,规定中小学必须根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提出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等等。此次课程改革恢复了基本学科应有的地位.突出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性质,对结束课程教材的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针对学科设置的不足.1981年3月教 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 订草案)》。增设了思想品德课,在四、五年级 恢复了地理、历史课。同年4月,发布了《全日 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 修订意见》,增加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时, 并提出逐步在高中开设选修课.以劳动技能 课代替农q瞄錾础课。这次课程体系的调整,一 方面为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提供了标准:另一 方面也适应了当时高考的需要。 这一时期.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文革” 中被否定的学科教材体系萤新得到确立.基 础教育课程步入了正常发展轨道.为基础教 育课程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奠定厂基础。 (二)改革调整阶段(1986年一1998年)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草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普及义 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 入到依法治教的新阶段。自此.我国基础 教育课程开始以“义务教育一高中”两阶 段的设计取代“小学一中学”的传统分段 设计。同年10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 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 行草案)》。学制分五、四制和六、三制两 种;课程结构方面,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 程两大块.初中开设少量的选修课程:课 程管理方面.除了国家统编教学计划、教 学大纲和教材外,北京、上海、浙江可以编 写地方通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988年5月.国家教委在山东省泰 安市召开全国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 正式确立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 改革方向.我国中小学多样化课程方案 与教材体系的格局初步形成.昔日“大一 统”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有了根本性的变 化。其间.国家教委组织力量编写了8套 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教材.并进行了大规 模的试验。1992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 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 学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秋季起在 全国逐步试行。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将“教 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将活动与学科 并列为两类课程。1994年又将“活动”调 整为“活动类课程”.1996年国家教委颁 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验)》,规定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 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 分成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3种。该 课程计划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 计划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规定普通高 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这一时期的课程改革在教育体制改 革的大背景下展开.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为核心.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强调了对知识的 尊重并提出了发展人的较为全面的素质 的要求。但是。由于受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影 响和冲击.课程评价过于侧重结果、轻视过 程.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基础教育全方住变革阶段(1999 年一至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不断深入。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 的问题、弊端日益凸现出来。1999年《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 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符 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 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 动。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发布了一系列教材管理 的文件.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 18种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审定了20个学 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中小学课程 实验教材。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国家 级实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中小学阶段 各起始年级原则上全部进入了新课程。 2003年3月.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 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发。 <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中小学环境教育指 4

市综合整治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设计书

天津医院35千伏变电站电源线 路径规划工程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设计书 Xx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二○○八年九月 XX市XX综合整治工程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盖章):XX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编写人: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审核人: 年月日 1 工程概况 1.1 任务概述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大动脉。XX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下管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为了准确掌握

本市的地下管线现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需对改建道路的地下管线进行普查,以期通过物探的方法探测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建立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为道路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及时、适用的基础设施信息保证。 我院承担了XX市XX路的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工程。本次地下管线普查工程是对XX路沿线埋设的给水、雨污水、燃气、电力、电讯、热力、路灯、交通信号灯、工业管道及其它地下隐蔽工程等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高程、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埋设时间和权属单位等进行全面的探测与调查。按照《XX市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技术规程》,将所有普查成果转入XX市自主研发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并且按规程要求绘制综合地下管线图、专业地下管线图和结点放大示意图,建立相应比例尺的管线图形数据库。 1.2 测区概况 测区内管线种类齐全,大多埋设在道路两侧的慢车道、便道或绿化带内。作业区内交通繁忙,车流量较大,给普查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3 预计工作量 经过到测区现场踏勘,本测区道路全长约9公里,预计本测区管线总长度约140公里。 2 主要的技术依据及采用的基准 2.1 主要的技术依据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61—2003);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方法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方法 文章来自赣州宇辉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6913207484.html, 中心议题: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方法 解决方案: 地下管线探查 地下管线测量 利用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1、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简介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已应用多年。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人们为了寻找战争遗留的地雷和其他未爆炸物而试图将物探技术应用于实际,但当时只有一些常规物探方法,由于分辨率低、抗干扰能力差,效果不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者们采用新型磁敏元件、新型滤波技术、天线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使这类仪器的信噪比、精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且更加轻便和易于操作,实现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又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使得探测数据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了一项适用技术。 1.1、地下管线探查 地下管线探查是指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对地下管线进行定位、定走向、定埋深。它的原理是:地下管线的存在会改变天然的或人为产生的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即产生异常。研究这些异常的形态、分布、形状可获得地下管线位置的有关资料。常用的地下管线探测方法有两种: (1)充电法。对地下管线施加直流电,在地面上观察电磁场的异常,以确定地下管线所在的位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仪器轻便、方法简单、定位精度高,在地下管线密集的区域有较好的分辨率,但使用条件必须有可供充电的出露点,在地层电阻串低时效果差。 (2)电磁感应法。是观察地下管线在一次电磁场作用下,利用发射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对金属管线感应所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变化规律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需出露点,在地下管线比较少的情况下效果好。

为克服这些缺点,国外已研制出具有仪器输出阻抗与被测管线阻抗自动区分信号的探测仪,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测管线的电磁信号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可见,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理论、仪器装备、电算解释应属物探理论及技术范畴,但又不同于常规的工程物探;应用领域应属于工程测量,又与常规的工程测量不一样,它是运用物探的原理对地下隐蔽体进行准确测量的技术。 1.2、地下管线测量 地下管线测量是指对管线点的地面标志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连测;计算管线点的坐标和高程、测定地下管线有关的地面附属设施和测量地下管线的带状地形图,编制成果表。 地下管线测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控制测量,已有地下管线测量,地下管线定线与竣工测量,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控制测量应在城市的等级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方法为现有的成熟的测量方法均可采用。如电磁波导线,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GPS测量。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可采用GPS测量、导线串联法或极坐标法等。 1.3、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地下管线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探明查清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和属性,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能处理的介质上,实现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实用、信息规范、运行稳定,信息现势性好,技术先进。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1)地形图库管理功能; (2)管线数据输入与编辑功能; (3)管线数据检查功能; (4)管线信息查询、统计功能; (5)管线信息分析功能;

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时期新开局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最终迎来新世纪新契机,始终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的方式展开,基本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为终身教育奠基的课程框架,带来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深层变革,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破解当前困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系列难题,需要认真反思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历史,廓清课程改革的文化历史语境,健全幼儿园课程管理体系,发挥地方课程管理的中介作用,在理论与实践阵营之间重建互惠关系,以中层理论提升课程实践智慧,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政策评估三位一体的系统中重构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体系,实现从编制到理解的课程范式转换。 [关键词] 课程编制;理解课程;幼儿园课程;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围绕幼儿园保教质量和课程持续开展过程性改革,事实上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新开局,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最终迎来新世纪新契机,奠定了管理体系、价值核心与基本框架,引发了教学方式深层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确立,也因为幼儿园课程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时间不长而存在突出问题。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本文试图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重新梳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在把握40年课程改革时代特征与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当下桎梏课程改革的系列现实问题,展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前景。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绵延不绝的历史进程,犹如曲折蜿蜒终能百川入海的溪流,难以时期框定。倘以课程政策沿革与相应课程理念更迭为据,其发展脉络或可梳理如下。 (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新开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下,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呈现出新时期新开局。

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

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 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报告【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 工程编号:ds- 工程负责: 工程审核: 工程审定: 上海汇源测绘院 资质证书:乙测资字 2010年01月27日 目录

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一.任务来源及探测区域概况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重 要基础资料。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 个基本内容。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调查和不同的探测方法探 寻各种管线的埋设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上设立测量点,即管线 点;地下管线测绘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 置和高程进行测量,井编绘地下管线图。 为配合古楼公路设计,了解地下综合管线清况,特委托上海汇源测绘院进行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位于松江区泗泾镇古 楼公路,(从嘉松公路至沪松公路)。现场踏勘有上话井、电信 井、自来水井,电力入地、燃气井等。 我院自2010年01月21日开始收集资料,到2010年01月28日内外业全部结束。共完成如下工作: 1、测区地形修补测两处,共93120平方米; 2、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及管线特征点测量共计136067平方 米。 二.作业依据 1、座标系统:上海城市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2、DGJ08-85-2000《地下管线测绘规范》; 3、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报告 【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 工程编号:ds-20100127 工程负责: 工程审核: 工程审定: 上海汇源测绘院 资质证书:乙测资字 2010年01月27日

目录 一.任务来源及探测区域概况 (3) 二.作业依据 (3) 三.探测内容及探测方式 (4) 四.控制测量 (5) 五.地形图修测 (5) 六.管线调查与探测 (6) 七.数字化综合地下管线图 (7) 八.遗留问题及说明 (8) 九.人员和设备 (10) 十、提交资料 (10)

古楼公路(嘉松公路—沪松公路)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技术报告一.任务来源及探测区域概况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 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 料。地下管线探测包括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测绘两个基本内容。 地下管线探查是通过现场调查和不同的探测方法探寻各种管线的埋 设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上设立测量点,即管线点;地下管线测绘 是对已查明的地下管线位置即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测量, 井编绘地下管线图。 为配合古楼公路设计,了解地下综合管线清况,特委托上海汇源测绘院进行该区域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位于松江区泗泾镇古楼公 路,(从嘉松公路至沪松公路)。现场踏勘有上话井、电信井、自来 水井,电力入地、燃气井等。 我院自2010年01月21日开始收集资料,到2010年01月28日内外业全部结束。共完成如下工作: 1、测区地形修补测两处,共93120平方米; 2、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及管线特征点测量共计136067平方米。二.作业依据 1、座标系统:上海城市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2、DGJ08-85-2000《地下管线测绘规范》; 3、CJJ 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4、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设备解读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设备 2012年8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下管线探测的特点及其工作原则,阐述了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主要技术方法、特点及其工作原理,介绍了地下管线探测相关设备。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非金属管线的使用对于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关键词:管线探测技术;电磁法;探地雷达;管线仪 1 引言 地下管线是城市最重要基础的设施,长期以来,它担负着传输信息,输送能量及排放废液的工作。它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保障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神经和血管,因此被称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网分布资料不全,管线档案管理不规范。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因损坏管线而引起的停水、停电、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在许多城市屡见不鲜。因此探测地下管线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营和改扩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发展简介 使用物探方法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我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获取地下管线资料的手段主要以向管线权属单位搜集已有的管线资料和开经调查为主,这时期获取的管线资料准确性、全面性都比较差。 进入90年代,我国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地下管线普查工程中逐步使用了“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和探测技术,一批专业化的探测

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1994年原冶金部组织制订的《地下管线电磁法探测规程》YB/I9027—94和1995年颁布实施的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推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开始走向规范化,标志着以物探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开始走向标准化和应用推广阶段。1996年成立了原建设部科技委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为我国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内外业一体化”探测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和应用推广。这一时期我国许多城市均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探测技术组织进行了地下管线普查,提高了探测作业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普查工作成果的质量。2003年修订后的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CJJ61—2003,系统总结了“内外业一体化”技术经验和成果,为规范和统一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3 地下管线探测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3.1 地下管线探测的特点 (1)工作环境复杂,地下管线探测不仅受管线本身材质影响,同时也受到当地的埋设状况等地质条件影响; (2)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主要有:给水管、排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和路灯电缆、电讯电缆、供热管道、人防通道等。由管线所形成的物理场的种类和变化较大; (3)对探测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满足规程的需要。既要经济实用,能够对管线进行连续追踪,快速、准确定位、定深;同时要具备多种频率,适用不同的工作环境,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应用 摘要:区块链诞生自中本聪的比特币,自2009年以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比特币的数字货币,都是基于公有区块链的。区块链技术就像一个公开透明 的可信赖的帐务系统,但它的意义之重大,用途之广泛,一旦你意识到你定会 激动万分。区块链行业目前发展迅速,是全球各大顶级银行和金融机构大力投 资和追逐的新兴领域,正在革新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是未来五年有前景的行业 之一。区块链技术使得DAC成为可能,而DAC是一种能够从根本上颠覆人类社 会组织模式的东西,将来对社会的影响力,可能会不亚于工业革命,成为互联 网给世界带来的最为深刻的变革。它来源于比特币,却也成就了比特币,超越 了比特币。可以这样说,没有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可能要晚很多年才可能出现;第二是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工业化最成功也是目前最成熟的一个例子,当然, 它也未必是最好的,因为它有公有链,基于代币的pow的公有链。那么,面对 当今格局的风云变幻,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竞争,区块链技术未来又将具体 用在哪些方面呢?据调查研究分析,区块链技术未来可能会对我们的货币贸易、资产和数据、股权等进行改革。 关键词:帐务系统、人类社会组织模式、变革、竞争。 (一):区块链技术的工作原理 区块链的机制目前主要分为两类: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和 pow(proof of work ) 工作量证明机制。 中本聪要在这个支付系统中自证其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双花,即重复 支付的问题。正如现在的法币系统中,如何杜绝假币的问题,主流社会的做法是: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法规,通过强制力迫使人杜绝制造假币,而中本聪则用 区块链系统本身杜绝了人为因素,完全依靠技术解决双花问题。而比特币采用 的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则是按照做工作量的多少来获得奖励。 区块链有以下特性: 1:随时提取————去中性化特性 2:不可伪造————集体维护监督 3:不可撤销————开源即匿名性 4:可验证性————可分数据存储 首先我们来看基于公有区块链讲解的两张图

(精编版)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地下管线探测和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血管”、“神经”和“生命线”。准确掌握城市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和翔实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是保证城市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工作,近期,市建委组织力量对市区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999至2001年,由市政府组织、市建委牵头、市城建档案馆具体承办,开展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规格、材质、管径及地上建筑物、道路、绿地等情况的数据、图表,全部输入数据库,并由二维平面显示提高到三维立体显示,地下管线排列的层次从各个角度清楚可见。至2008年7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共录入地形图2400多幅,共形成地下管线图2600幅,共录入地下管线总长2497公里,其中:电力125公里、热力230公里、

天然气200公里、供水400公里、雨水230公里、污水250公里、路灯230公里、交警30公里、网通450公里、联通100公里、有线电视252公里。 (二)健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和动态管理机制。2000年,市城建档案馆组建了专业测量队伍,并取得国家丁级测绘资质,配备了静态全球定位仪、全站仪、水准仪、探管仪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车辆,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标准化、动态更新资料入库、系统运行与维护。近10年来,坚持对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力、热力、天然气、供水、雨水、污水、路灯、交警、网通、联通、有线电视等11种地下管线进行跟踪探测。目前,动态探测范围覆盖市中心区和两个开发区,并向东至延伸华能电厂、向南由江家寨立交桥延伸到温泉镇大部,向西南延伸到鹿道口,向西延伸到张村镇驻地以西。协调接收了供水及天然气两种地下管线的档案资料。坚持及时更新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较好保证了地下管线数据信息的完整、准确。 (三)完善了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法规依据和程序。2000年12月31日,市政府颁布《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明确由市建委负责本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城建档案馆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市城建档案馆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工作程序,即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

城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

城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

摘要 随着城市的日益繁荣和发展,作为市政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管网变得日趋复杂,为了给城建部门提供准确的地下管线分布资料,就迫切需要利用物探技术对城市复杂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探测。 地下管线探查是指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对地下管线进行定位、定走向和定埋深。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有现有资料调绘、探地雷达(GPR)、声学探测、红外线成像、钎探、电磁法。 地下管线探测的基本程序包括:接受任务,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和方法试验,编写技术设计书,实地调查,仪器探查,地下管线点测量与数据处理,地下管线图编绘,编写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

目录 第1章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简介......................... - 2 -1.1地下管线探查.. (2) 1.2地下管线探测的重要性 (2) 第2章地下管线探测的基本程序....................... - 3 -2.1现场踏勘 . (3) 2.2设置管线点 (4) 2.3地下管线测量 (4) 2.3.1 控制测量 ............................................................................................. - 4 - 2.3.2 地下管线点测量 ................................................................................. - 4 - 2.3.3地下管线数据处理及图形编辑 .......................................................... - 5 -第3章地下管线探测的基本方法....................... - 5 -3.1 现有资料调绘 . (5) 3.2探地雷达(GPR) (6) 3.3声学探测 (7) 3.4红外线成像 (7) 3.5电磁法探测 (8) 3.5 .1 直接法................................................................................................. - 9 - 3.5 .2夹钳法................................................................................................. - 9 - 3.5. 3 感应法............................................................................................... - 10 - 3.5 .4 精确测深法....................................................................................... - 10 -第4章影响地下管线探测精度的分析.................. - 11 -4.1环境因素 .. (11) 4.2人员素质 (11) 4.3设备性能 (11)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设备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设备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探测设备 2012年8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下管线探测的特点及其工作原则,阐述了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主要技术方法、特点及其工作原理,介绍了地下管线探测相关设备。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非金属管线的使用对于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关键词:管线探测技术;电磁法;探地雷达;管线仪 1 引言 地下管线是城市最重要基础的设施,长期以来,它担负着传输信息,输送能量及排放废液的工作。它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保障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神经和血管,因此被称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网分布资料不全,管线档案管理不规范。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因损坏管线而引起的停水、停电、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在许多城市屡见不鲜。因此探测地下管线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营和改扩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发展简介 使用物探方法进行地下管线探测我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获取地下管线资料的手段主要以向管线权属单位搜集已有的管线资料和开经调查为主,这时期获取的管线资料准确性、全面性都比较差。 进入90年代,我国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地下管线普查工程中逐步使用了“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和探测技术,一批专业化的探

测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1994年原冶金部组织制订的《地下管线电磁法探测规程》YB/I9027—94和1995年颁布实施的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推动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开始走向规范化,标志着以物探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开始走向标准化和应用推广阶段。1996年成立了原建设部科技委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专业委员会,为我国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内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外业一体化”探测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和应用推广。这一时期我国许多城市均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探测技术组织进行了地下管线普查,提高了探测作业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普查工作成果的质量。2003年修订后的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CJJ61—2003,系统总结了“内外业一体化”技术经验和成果,为规范和统一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3 地下管线探测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3.1 地下管线探测的特点 (1)工作环境复杂,地下管线探测不仅受管线本身材质影响,同时也受到当地的埋设状况等地质条件影响; (2)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主要有:给水管、排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和路灯电缆、电讯电缆、供热管道、人防通道等。由管线所形成的物理场的种类和变化较大; (3)对探测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满足规程的需要。既要经济实用,能够对管线进行连续追踪,快速、准确定位、定深;同时要具备多种频率,适

2020年继续教育课程《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问题详解

(一) 单选题,共 30 题。 1. 我国预计在()年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C 2022 ) 2. 根据本课程,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决定了社会繁荣。 (C 技术技能 ) 正确答案:C 3. 为了构建自己的网络或者区块链系统,将使用围空在一个公司的围,以此改善()。 (A 可审计性 ) (B 可靠性 ) (C 私密性 ) (D 可控性 ) 正确答案:A 4. 中国发展区块链三部曲包括简易模型、()和转型模型。 (A 复合模型 ) (B 数据库模型 )

(C 深度融合模型 ) (D 发展模型 ) 正确答案:C 5. 根据本课程,英国央行行长2019年8月23日提出()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A “合成霸权数字美元” ) (B “合成霸权数字英镑” ) (C “合成霸权数字法币” ) (D “合成霸权数字日元” ) 正确答案:C 6. 共识由多个参与节点按照一定机制确认或验证数据,确保数据在账本中具备正确性和()。 (A 真实性 ) (B 多样性 ) (C 可靠性 )

(D 一致性 ) 正确答案:D 7. 根据本课程,从1996年到2015年这二十年间,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0.096 ) (B 0.076 ) (C 0.086 ) (D 0.066 ) 正确答案:C 8. 区块链的安全性主要是通过()来进行保证的。 (A 签名算法 ) (B 密码学算法 ) (C 哈希算法 ) (D 共识算法 ) 正确答案:B

9. 根据本课程,目前80%的技能人才布局于()企业。 (A 国营 ) (B 民营 ) (C 集体 ) (D 外资 ) 正确答案:B 10. 区块链的技术分类包括公有链、联盟链和()。 (A 区域链 ) (B 社会链 ) (C 私有链 ) (D 数据链 ) 正确答案:C 11. 中国()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的20%。 (A制造经费

XX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技术总结报告

XX 市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总结 XXXXXXXXXXXXXXXX XXXX年XX月

XX市地下管线探测 技术总结 编写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 编写者:XXX 审批单位: 审批者: XXXX年XX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工程目的 (1) 1.2 工程要求 (1) 1.3 投入技术力量 (2)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第二章技术及精度要求 (6) 2.1 技术依据 (6) 2.2 技术要求 (6) 2.3 精度要求 (8) 2.4 调查区坐标系统及起算依据 (8) 2.5 成图规格 (9) 第三章地下管线探测 (9) 3.1 隐蔽地下管线探查应遵循的原则 (9) 3.2 仪器选择 (9) 3.3 探测工作的展开 (9) 3.4 金属与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10) 3.5 管线点编号及标注 (10) 3.6 探测技术 (10) 3.7 主要疑难管种与疑难地段的探测方法 (11) 第四章地下管线测量 (11) 4.1 一级GPS控制测量 (11) 4.2 高程控制测量 (11) 4.3 图根控制测量 (12) 4.4 管线点测量 (13) 第五章1:500带状地形图修补测 (13)

5.1 基本要求 (13) 5.2 地形测量 (13) 第六章管线图的编辑绘制 (14) 6.1 基本要求 (14) 6.2 管线图编辑 (14) 第七章检查验收 (15) 7.1 全面贯彻质量保证体系 (15) 7.2 认真落实“三检”制度 (16) 7.3 抽查比例 (16) 7.4 管线成果质量检查报告 (16) 第八章上交成果资料 (17) 8.1 技术文件 (17) 8.2 控制测量 (17) 8.3 管线探测 (17) 附录A 地下管线的代号和颜色 (18) 附录B 地下管线探测安全保护规定 (19)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目的 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随着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也越来越庞大。为了查明地下管线状况,实现管线信息数字化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XX市城建档案馆委托XXXXXXX对XX东路、XX改造区域周边道路、XX路3个作业区埋设于地下的各种管线进行探测。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技术要求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技术要求 一、测图比例尺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线路长度在1.0公里以上,考虑图纸使用方便,测图比例尺也可采用1:1000。 二、坐标、高程系统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平面坐标采用泰州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三、图廓要求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图当管线成带状分布时按地形图带状分幅法分幅;当管线成片分布时,按地形图统一分幅法分幅。按带状分幅法分幅时,图中应标注北方向,并均匀标注4个方格角点坐标。 四、测量要求 1、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控制点布设和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用全站仪采用数字测绘法进行。技术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执行。 2、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相对于邻近控制点不得大于5厘米,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不得大于3厘米。 3、实量地下管线埋深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五、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1、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对象为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以及电力、电信电缆。具体要求见下表:

2、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内容为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或高程)、规格(圆管的内直径、管沟的宽×高)、管线类别、材质(铸铁管、钢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石棉水泥管、陶土管、陶瓷管、砖石沟)、载体特征(压力、流向、电压)、管沟或管块中的电缆根数或孔数、管线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等。 3、应测量的管线点包括线路特征点(交叉点、分支点、转折点、变材点、变坡点、变径点、起讫点、上杆、下杆)和附属设施中心点。对巳埋管线不能通过巳有资料查清的应进行探测。 4、实量地下管线埋深时,自流管道量测内底埋深,有压力的管道量测外顶埋深,直埋电缆和管块测外顶埋深,电缆沟道量测内底埋深,地下隧道或顶管工程的地下管线量测外底埋深。 5、各种管线均应按规范进行详细调查,调查项目见下表:

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

(一) 单选题,共 30 题。 1.(中国)以科技、监管以及新的客观经济学与新的市场发展区块链。 2.(联盟链)能够为金融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3.(比特币)是区块链最早的一个应用,也是最成功的的一个大规模应用。 4.(合约层)是区块链最核心的容。 5.(D)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医药供应链参考架构,定义接口和验证算法。 (A) 2015 (B) 2016 (C) 2017 (D) 2018 6.(D)的同步传输指的是以区块为单元的同步传输。 (A) 密码技术 (B) 共识算法 (C) 智能合约 (D) P2P网络 7.2019年8月23日,(英国央行)提出了使用单一的“合成霸权数字法币”。 8.(2019)年,fnality批发数字法币、美元、英镑 9.(2015)英国做数字英镑计划 10.(共识)决定了区块创建方式,因此事区块量的核心构成之一 11.(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G 1.根据本课程,(B)是中国科技重要突破口。 (A) 互联网 (B) 区块链 (C) 超级账本 (D) 以太坊 2. 根据本课程,在工程技术领域要促进高技能人才与(D)人才融合发展。

(A) 学术 (B) 智能发展 (C) 大数据 (D) 工程技术 3. 根据本课程,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关键词是(B )。 (A) 自动化 (B) 智能化 (C) 机械化 (D) 工业化 4. 根据本课程,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B )。 (A) 0.6 (B) 0.7 (C) 0.9 (D) 0.8 5. 根据本课程,区块链中心化计算与处理模式的核心是(D)。 (A) 业务受理系统 (B) 业务接入系统 (C) 业务代理系统 (D) 中心化业务处理系统 6. 根据本课程,总书记提到,(B)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A) 新增长点 (B) 劳动者素质 (C) 技能水平 (D) 产业调整 7.根据本课程,(真链)的协议是加密+拜占庭将军。 8.根据本课程,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关键词是(智能化)。 9. 根据本课程,(C)的协议是中心化一致性。 (A) 真链 (B) 弱链 (C) 伪链 (D) 类似链 10. 根据本课程,区块链可以大幅缩短周期,现在贸易金融周期是(B) (A) 86 (B) 87 (C) 88 (D) 89 11.根据本课程,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C)决定了社会繁荣。 (A) 创新能力 (B) 实践能力 (C) 技术技能 (D) 教育程度 12.根据本课程,英国央行行长2019年8月23日提出(C)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第一节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一、城市地下管线分类和结构 (一)地下管线的分类 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和工业等管线。 也可以按照系统分为:供水系统,中水系统,排水系统,热力系统,燃气系统,电力电信系统,物料系统。 供水系统:自来水经水厂净化消毒后由供水管网送往不同用户。 中水系统:将生产、生活使用过的污水处理成可利用的中水。 排水系统:按污水和雨水分流原则,分别由雨水管沟和污水管道组成。 热力系统:分工业供热和居民供热。又分为蒸汽管和热水管,部分是架空的明管,部分是直埋的暗管或地下管沟暗管。 燃气系统:分为中、低压供气钢管。 电力电信系统:埋地敷设于电缆沟。 物料系统:分原油、天然气、石脑油、乙烯、丙烯、汽油、柴油、液化气和渣油等直埋管线。 (二)地下管线的结构 地下管线包括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前者有水源井、给排水泵站、水塔、清水池、化粪池、调压房、动力站、冷却塔、变电所、配电室、电信交换站、电信塔(杆)等,附属设施包括各种窨井、阀门、水表、排气排污装置、变压器、分线箱等。 地下管线包括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地下管线可抽象为管线点和管线段组成。管线点可细分为:各种窨井、各种塔杆电缆分支点、上杆、下杆、消防栓、水表、出水口、测压装置、放气点、排污装置、排水器、涨缩器、凝水井、边坡点、变径点等。 连接相邻两管线点的部分称管线段,可组成环状网和树状网的复杂网络,有的管线还具有方向。 (三)地下管线的材质 分为三大类: 由铸铁、钢材构成的金属管线;

由钢、铝材料构成的电缆; 由水泥、陶瓷和塑料材料构成的非金属管道,包括钢筋混凝土管、砖石沟道。 管线材质与地下管线探测的仪器和方法密切相关。 二、城市地下管线探测 首先要依据地下管线探测的技术规定确定坐标系统、图幅划分、探测和测量的方法、精度和成果质量检查,进行地下管线图和成果表的编绘等。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基本流程如下: (1)签订合同。接受探测任务,明确测区范围。 (2)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测区控制点成果、地形图、管线图及管线设计、施工与竣工资料。 (3)现场踏勘。了解测区地形、地物、地质、地貌、交通以及管线情况。 (4)编写技术设计书。制定管线探测的技术方法,进行工作进度安排,提出质量保证措施。 (5)对已有管线的现况进行调绘,编制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同时进行管线控制测量。 (6)地下管线探测的实地调查,对明显管线点作调查、记录和量测。 (7)进行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探测,在地面设置标志。 (8)采用数字测绘方法,进行管线测量,绘制地下管线带状地形图。 (9)同时进行地下管线探测和测量的质量检查、编写质量检查报告。 (10)编绘地下管线图。包括综合地下管线图、专业地下管线图、管线横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11)编制成果表。 (12)进行数据处理和转换,建立地下管线网信息系统的管线网数据库。 地下管线外业测量是指对工作区已有和新建的地下管线以及相关的地形、地物进行测量,其主要工作包括:管线控制测量、已有管线测量、新建管线的定线与竣工测量、管线图测绘和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等。 在地下管线探测的同时应采用GIS技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网信息系统,为城市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服务,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网信息科学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