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专业:行政管理

分校:彰武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2)

(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3)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3)

(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4)

(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4)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一)政府失灵 (5)

(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5)

(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5)

(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6)

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7)

(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7)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8)

(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8)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8)

结束语 (9)

致谢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后,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

引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经济更是面临着一定的艰难,农民增收困难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存在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安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农业落后则必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脚步。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仍然很大,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文件显示,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50.32%,劳动力市场极为广阔[1]。农村不仅为城市提供必要的粮食、蔬菜、农副产品,而且为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各种资源,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开展,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2]。

(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中国不可或缺,有着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其稳定发展是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新时期新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把我国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落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第一,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流失严重,且对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也不到位;第二,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票据管理混乱不清,资金使用审批把关不严等问题比较普遍;第三,民主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有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3]。

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是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转变农村落后观念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4]。

(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在中国,当工业迈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之时,广大农村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的限制,并没有随之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5]。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结构比较单一,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得不到扩展,市场仍不健全。同时,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无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无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

(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我国人口的长期过快增长,促使我国劳动力大量过剩。据计算, 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产出机会成本相当于我国GDP 的20%~30%, 造成消费机会成本相当于GDP 的2%~10%[6]。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村基本人力资源,其开发力度低,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中国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对各种特定用途劳动力的规模需求,也就不可能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地培训开发和有效使用,而是把他们作为只能从事重体力工作的简单劳动力看待,暂时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简单劳动。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失灵

国家针对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政府扶持力度不大。当前,部分农村党组织不健全、自治组织不正常、合作组织不规范、市场组织不成网,

这是关键性问题。有的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建设发展迟缓。在当前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情况下,各方面齐心协力为村集体加油、鼓劲和“松绑”的形势下,部分村仍然像“扶不起的阿斗”。从目前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主要经验也是选准能人、配强班子,充分发挥好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非均衡性,农业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双重并举的态势。一方面,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飞速提高,各种农业技术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中将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原先从事于农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然而农村经济社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相当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产业选择、资源利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乡镇企业发展的起点和标准更高,对依靠传统的资源支撑发展战略的企业提出新的挑战。而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注重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这给那些规模小、技术装备和工艺比较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的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中央和省的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但到地方,受重工轻农和政绩观的影响,农业投入的概念和范围被扩大化了。一些地方把惠

及全社会的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环境治理等建设项目的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都纳入农业投入,而真正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则增加很少。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农业基础设施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

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不仅要求要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上的融合,也要求实现和保障农民政治上的平等。逐步改变调整现行农村经济政策制度是关系提高农民收入、协调社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

1.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需要政府依法推进,要加快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因此,应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确农村社会保障的地位、对象、资金来源和保障水平,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法可依。并通过立法来规范和强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以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2.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2”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推进制度化管理,例如,探索建立产权登记制度,落实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二是要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运营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三是要不断深化民主化管理,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加强民主理财和推进信息化强监管[8]。

3.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就要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要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强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管理,继续组织实施万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构建

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不断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第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逐步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第二,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改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同时,要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9]。第三,要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首先,要通过在农村适当的地区建立若干个农村工业区,实现农村工业化3,使之充分利用工业区中的各项基础设施,有效的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矛盾,使农村尽快地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进一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其次,要加强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小城镇的综合配套改革。例如,搞好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农村小城镇的管理水平,大力整顿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农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通过农村城市化发展,可以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降低,依靠农业、农村自身是很难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要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投资。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农民出工出力、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评语:选题过大,超过了电大学员的实际研究能力,可以考虑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论点论述,或者联系实际说明。----2015.11.13

注:发邮件用真实姓名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仿真,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铁民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从选题到开题报告,直至论文的完成,他都在每次修改稿中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予我极大支持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的教诲。

其次,感谢我的家人,我永远的支持者,正是你们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学生涯。大恩无以言报,唯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感谢和我共度美好学习时光的2014春行政管理专业全体同学,感谢所有曾支持过我、帮助过我、批评过我、鼓励过我和理解过我的人们。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水平还非常的欠缺。生命不息,学无止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4(28).

[2] 马敏.十八大报告(全文).2012,11.

[3] 徐培华,夏明.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2012,12(4):28~29.

[4] 翟振远.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刘彦随,鲁奇,等.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J].地理科学.2002,22(4):385~386.

[6] 朱元凤.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2007,5.

[7] 董志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变迁[J].中国经济史研

究.2008,3.

[8] 陈克立.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J].农民日

报.2012,3.

1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三资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

3农村工业化是位于农区的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