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罗王冠虫_Coronoceph_省略_nsisWu_1979_的再研究_陈贵英

高罗王冠虫_Coronoceph_省略_nsisWu_1979_的再研究_陈贵英

高罗王冠虫_Coronoceph_省略_nsisWu_1979_的再研究_陈贵英
高罗王冠虫_Coronoceph_省略_nsisWu_1979_的再研究_陈贵英

古生物学报,50(3):284-303(2011年9月)Acta P alaeontolog ica Sinica ,50(3):284-303(Septembe r ,2011)

收稿日期:2011-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18)、广西科学基金(桂科青

0542005)和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桂科能07109011-K006)联

合资助。

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 ,1979)

的再研究

陈贵英

1,2)

 韩乃仁

2)

 罗 瑞

2)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cgy @glite .edu .cn ;

2)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提要 标本采自湖南省永顺县万民乡志留系下部L landov ery 统T elychian 阶秀山组上部,几乎全部为Corono -ce phalus gaoluoensis Wu ,其中有20多块头、胸、尾相连的完整标本。研究发现,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 u 具有十分特殊的头部构造,其面线前支横切头鞍前叶中前部,头鞍前叶前部由两个自由颊额叶和一个双头刺组成,头鞍前叶前侧角在自由颊上。双头刺即背-腹边缘板,位于头甲背面头鞍前部。背沟在头部前侧角与边缘沟弧形相连,无头鞍前沟。头鞍后部收缩、向前膨大并逐渐变平,3对头鞍沟位于头鞍后侧最窄处,其中后2对横越头鞍,前面1对不相连。头甲前部光滑,中后部有稀疏的小瘤,两侧有许多小陷坑,边缘分布有规则的三角形短刺。唇瓣五边形,中心体凸,鼻状凸起明显。胸甲长方形,宽大于长,胸节11节。第7胸肋为大肋节,外端膨大,向后伸出大肋刺。尾甲大,三角形,尾轴分节40节以上,尾肋由15—16个肋节组成。尾肋刺发育,尾腹边缘窄,位于尾肋刺之下,无尾边缘。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的面线型式完全可以与Coronocephalus re x 和“Senticucullus ”对比,属于Encrinuridae 科的特殊亚科。

关键词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 u 三叶虫 志留纪 湘西

作为我国扬子地区志留系Llandovery 统Tely -chian 阶壳相地层的标准化石———Coronocephalus (王冠虫)一直备受关注。迄今为止发表的王冠虫种

有39个(伍鸿基研究认为,多个种属于同义名),但在发表的标本中,多数为分散保存的头盖、尾甲或自由颊,很少保存完整的,保留双头刺的更是极少见到,仅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周天梅,1977,图版78,图8),Senticucullus denticulatus (李善姬,1978,图版113,图1)和Senticucullus elegans (张文堂,1974,图版84,图1)见明显双头刺,Corono -cephalus dentatus (张文堂,1974,图版83,图1)见模糊双头刺。

作者为了收集三叶虫蜕壳标本,曾在桂林瓦窑市场买到王冠虫的蜕壳标本,后来发现了完整的王冠虫标本,甚至畸形标本。经过努力,我们查到了标本的原产地———湖南永顺县万民乡(插图1),并先后于2006年和2008年两次前往标本产地采集化石

标本,测制地层剖面

插图1 化石产地交通位置图

Location m ap

三叶虫标本基本为一个种,即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 ,其中部分标本保存完整,三叶虫各

部分零件齐全。标本采于湖南省永顺县万民乡志留系秀山组上段(亦称吴家院组)。化石保存的底层应为Llandovery统Tely chian阶中上部,即一般意义的下志留统靠近中部的位置(戎嘉余、陈旭,2000),所产化石主要为Coronocephalus,有少量的腕足类Nalivk inia,Striispiri fer及腹足类等化石。

关于秀山组的时代,杨学长、戎嘉余(1982)曾做过讨论,并依据腕足化石组合特征,将传统的下、中志留统分界置于秀山组上段第一组合带与第二组合带之间。王根贤等(1988)曾研究过湘西北秀山组上段的地层和时代,认为应属于志留纪Llandovery世Tely chian期。戎嘉余(1986)认为,“S alopinella-Coronocephalus-S ichuanoceras动物群(简称SCS 动物群)广泛分布于整个扬子区,它们大体相当于BA3的生态位……”。BA3一般生活在位于或低于海浪底的位置,在正常环境下,水深不超过60m(戎嘉余等,1984)。湘西北SCS动物群生活水域水体较静,沉积物颗粒很细,以泥粒级为主(王根贤等, 1988)。说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生活在海浪底附近的浅海,水动力不太强。

系统描述

彗星虫科 Encrinuridae Angelin,1854

王冠虫亚科 Coronocephalinae C hang,1983模式属 Coronocephalus G rabau,1924

讨论 Coronocephalus由Grabau于1924年建立,当时Grabau没有描述,仅有一个可能包含彗星虫及王冠虫的综合素描图(转引自伍鸿基,1990)。1938年,王钰在南京龙潭高家边页岩上部(现坟头组)发现一枚符合Grabau命名特征的完整标本,将其作为Coronocephalus的新模标本(neo ty pe)加以补充描述和图示(Wang,1938),后来则皆以王钰的Coronocephalus rex Grabau新模标本为标准。这些情况伍鸿基(1990)曾详细介绍过。Zhang(1983)建立了王冠虫亚科(Co ro no cephalinae),但在亚科特征中只提了前颊类面线,并没有对自由颊前端截切的形态给予描述,关于腹边缘板(rostral plate)及其连接线与自由颊前端相接的情况,也未做交代。Strusz(1980)在研究Encrinuridae科及相关的三叶虫科时,对Coronocephalus和K ailia,Senticucullus 的形态发育做了示意图,将Coronocephalus rex, Coronoc ephalus ovatus,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以及Coronocephalus badongensis的头鞍前部外侧以虚线连接出一个边缘,可能他认为这几个种的头前部未知。为了方便度量,Strusz(1980)以Encrinurus m itchelli Foerste的形态作了一个模式图,模式图中切过头鞍前叶的面线前有两条竖线,应该是腹边缘板的连接线,但Strusz既未标注,也未度量,在具体属种描述中也未见说明。他在写Encrinuridae科的特征时写道:“Rostral plate usual-ly na rrow,rarely w ide o r absent(but librigenae never fused)”(Strusz,1980,p.7),即“腹边缘板通常窄,罕见宽的或者缺失(但自由颊从不熔合)”。说明他认为两个自由颊之间,至少有一个缝,或者是一个板,因此自由颊从不熔合。从我国报道的Coro-nocephalus各种来看,所有列出的自由颊前端均是截切的,如:Coronocephalus badongensis Chang(张文堂,1974,图版85,图10);C.changningensis Chang(张文堂,1974,图版85,图4);C.fentouensis Lin(林天瑞,1982,图版1,图8);C.simp lex Zho u (周天梅,1977,图版77,图7);C.gaoluoensis W u (伍鸿基,1979,图版Ⅰ,图2);C.hukouensis Chang (张全忠,1983,图版85,图8);C.orientalis Wu(伍鸿基,1979,图版Ⅰ,图8)等。这个截切,代表了腹边缘板的连接线,虽然没有看到腹边缘板的具体形态,但它应该是存在的。同样,Rongx iella g lobosa Chang(杨

家、方德庆,1991,图版Ⅳ,图5)、Rong x iella generalis Yang and Fang(

杨家、方德庆,1991,图版Ⅳ,图12)和K ailia quadrisulcata Chang(Zhang,1983,pl.3,fig.8),也具有与Corono-cephalus相似的前端截切的自由颊,也应具有腹边缘板。但这个腹边缘板有多宽?什么形状?是刺?还是矩形的板(像彗星虫那样)?则需要更多的完整标本来确定。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的完整标本证明,面线横切头鞍前叶中前部,双头刺和自由颊额叶组成头鞍前叶前部,头鞍前叶中后部与双头刺相连,头鞍前叶前侧角在自由颊上。这种特殊的面线前支型式,可能代表了Coronocephalinae亚科的特点,但这还需要Kailia和Rong x iella的完整标本加以证明。属于Co ro no cephalinae亚科的还有Senticu-cullus和Coronocephalina。伍鸿基(1990)在讨论Coronocephalus的分类问题时提出,S enticucullus 和Coronocephalina的大部分种在形态特征上与Coronocephalus re x十分接近,是Coronocephalus 的主观同物异名,应归入Coronocephalus。笔者同意此意见。从Senticucullus elegans Xia的模式标

285

 第3期陈贵英等: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的再研究

本(张文堂,1974,图版84,图1)看,它具有双头刺,自由颊侧缘有10个长刺,其面线型式、头鞍特征及尾刺分布等均十分接近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 u,只是刺长一些而已,应该属于Coronocepha-lus。

Jell和Adrain(2003)在三叶虫可使用的属名一文中,将Senticucullus和Coronocephalina作为Coronocephalus的同义名,而对K ailia和Rong x iella则承认属名,置于Encrinuridae科。Zhou和Zhen(2008)在中国的三叶虫记录中,也同样将Sen-ticucullus和Coronocephalina作为Coronocephalus 的晚出异名,但保留了K ailia和Rong xiella的属名。我们认为,K ailia和Rong xiella尚未发现面线前支与腹边缘板的关系,其属征还不够完善,还应努力去发现面线前支与腹边缘板的关系,以完善属征,更确切地厘定其与Co ronocephalinae亚科各属间的关系。

高罗王冠虫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图版I—Ⅷ,插图2—4)

1977 Coronocepha lus(C oronocepha lina)gao luoensis W u,周天梅等,258页,图版78,图8—12。

1978 Coronocepha lus(Coronocepha lina)gaoluoensis Wu,李善姬, 269页,图版113,图9。

1978 Coronocepha lus(C oronocepha lina)g ao luoensis son gtaoensis Wu,尹恭正、李善姬,582页,图版189,图5,6。

1979 Coronocepha lus(Coronocepha lina)gaoluoensis Wu,伍鸿基, 139页,图版1,图1,2;图版2,图9。

1983 Senticucullus(Coronocepha lina)g ao luoensis Wu,Zhang,p.

213,214,pl.8,fig s.7—9.

描述 背壳长卵形,前端圆润,后端略尖;虫体长3—8cm,多为5—6cm;头、胸、尾纵向长度之比一般为1∶1.2∶1.6。背沟深窄,轴部凸起,前宽后窄。

头甲半圆形,长宽比约为1∶2.2。背沟窄深,从颈环处向前缓慢收缩,至第二鞍沟处收至最窄,然后与中轴呈约33°交角向前向外伸展,直达自由颊边缘,与侧边缘沟弧形相连。头鞍前宽后窄,向前强烈膨大,直达头前缘,无头鞍前沟;向后收缩变窄,形似漏斗。头鞍前叶缓凸,向前倾斜,凸度变缓,前叶的正前方伸出两个等大的略向上翘的头前刺(图版Ⅰ,图1;图版Ⅱ,图1;图版III,图1,2,4;图版Ⅳ,图1—3;图版Ⅴ,图1;图版Ⅵ,图1,2),称双头刺(即背-腹边缘板)。双头刺两侧、背沟内侧(即自由颊额叶)各有3枚略短的头边缘刺(或称前颊刺),从第一对(最靠近双头刺)至第三对,刺尖由前指转向侧指(图版III,图3;图版Ⅳ,图1,3)。头鞍第一、第二和第三鞍叶(由后向前数,下同)窄(横向),尤以第二鞍叶最窄,第三鞍叶向前则迅速扩大,形成非常宽大的头鞍前叶。头鞍前叶前端最宽处与头鞍最窄处(第二鞍叶)宽度(横向)之比约为4∶1。鞍沟3对,全部位于收缩部位。第一、第二对(由后向前数,下同)横越头鞍相连,中间浅,两端很深;第三对不连续,只在两端形成两个深坑。背沟内侧、鞍沟和颈沟末端各有一对很深的肌肉附着坑。背沟与面线前支相交处见深的前坑,其与第三鞍沟两端深坑之间、背沟内还有一深坑。深坑基本呈圆形,第二鞍沟末端的深坑略大,其余差异不大。第一鞍叶纵向较窄,第二、第三鞍叶略宽。第一、第二鞍叶末端前后各有1对小瘤,第三鞍叶除末端小瘤外,鞍叶中间还有纵向排列的2对或4对小瘤。头鞍前叶中后部分布有许多小瘤点,前部则较稀疏,甚至光滑无瘤(图版Ⅰ,图1;图版II,图1;图版III,图2,3)。颈沟与鞍沟相似,两端深,中间浅,略向前拱,基本平行鞍沟。颈环宽度均匀,略向前拱,长(横向)于第一鞍叶,短于第一胸轴环,宽(纵向)略大于第一胸轴环,后部常被破坏,露出第一胸节的关节半环(插图2)。

关于头鞍前叶,由于过去采到的头部标本多为头盖,缺乏完整的头部,王冠虫研究者以前所指的头鞍前叶只是第三对鞍沟之前、面线前支之后的部分。根据头鞍的定义,Coronocephalus的头鞍前叶应为第三对鞍沟之前、背沟内侧直至头最前缘部分(详见后面讨论),即以前所指的头鞍前叶加上背-腹边缘板和自由颊额叶。由于三叶虫蜕壳时,背-腹边缘板和自由颊极易脱落,因此,大多数Coronocephalus 保存的头甲只是头盖部分,保存的头鞍前叶也只是自由颊额叶和背-腹边缘板脱落后的头鞍前叶,不是完整的头鞍前叶。为了方便区分和描述,我们将自由颊额叶和背-腹边缘板脱落后的头鞍前叶(即过去所指的头鞍前叶)称为小头鞍前叶或狭义的头鞍前叶,通常我们在头盖上看到的头鞍前面部分即为小头鞍前叶或狭义的头鞍前叶。

固定颊窄,凸起,向背沟倾斜,上有稀疏瘤点,内边缘(靠背沟一侧)分布有许多小瘤点。眼叶大,近圆形,垂直突出于颊面(图版Ⅶ,图5;图版Ⅷ,图1),是整个虫体突出最高的,其在外模上与眼一起形成一个近圆形的深坑(图版Ⅳ,图2,4;图版Ⅵ,图1, 2)。后侧翼向外略变宽,外侧有小陷坑(图版Ⅳ,图2;图版Ⅵ,图2)。后侧翼外侧颊面向下弯曲(弯向侧面),与主体颊面形成约120゜的夹角,外缘有2枚

286古 生 物 学 报第50卷

插图2 C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u的背壳

M orphology of ex oskeleton of Cor onocepha lus g ao luoensis Wu

1.背-腹边缘板(dorsal-rostral p late);

2.连接线(connective suture);

3.腹边缘线(rostral su tu re);

4.面线前支(anterior section of fa-cial suture);

5.背沟前端(anterior end of axial furrow);

6.眼(eye);

7.眼叶(palpebral lobe);

8.面线后支(pos terior section of facial su tu re);

9.胸肋前板(anterior band of pleura);10.胸肋后板(posterio r ban d of pleu ra);11.假关节半环(pseudo-articulating h alf ring);12.尾肋刺(pleu ral spine)。

凸出较低的小刺或凸起(图版Ⅱ,图1右侧;图版III,图3左侧),颊角处伸出粗大的颊刺。颊刺长,中空,外形呈厚片状,上有横环纹,与背壳面呈约120゜交角,向后延伸至尾第三、第四肋节外侧,有的甚至直达尾末端(图版Ⅱ,图1;图版Ⅲ,图2,3)。后边缘沟较宽,向后侧方斜伸,内侧(靠近中轴)略深,外侧变浅。后边缘前(靠近边缘沟)低后(后缘)高,向后边缘沟倾斜;内(靠近中轴)窄外(靠近外缘)宽,向后侧方斜伸,覆盖第一胸肋外侧部分,后缘及颊刺内侧有小瘤点(图版Ⅷ,图5)。

面线前支始于眼与眼叶的前端,向内向前与中轴呈30゜—55゜角伸出直达背沟,切过背沟后先向外、后向内向前弧形弯曲,在头鞍前叶中前部会合(图版Ⅱ,图1;图版Ⅲ,图2,3;图版Ⅳ,图1,3)。面线后支在完整头部清晰可见,自眼叶末端水平伸出于头甲侧面(图版Ⅰ,图1;图版Ⅱ,图1;图版Ⅲ,图1—4;图版Ⅳ,图1—4)。

自由颊斜三角形,边缘均匀分布有10枚三角形

287

 第3期陈贵英等: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的再研究

短刺,由前向后排列成锯齿状或城墙状,前面的(靠近背-腹边缘板)较尖锐,略长,尖端前指,向后略变短,尖端向后侧方指,形似城墙状(图版Ⅲ,图2,3;图版Ⅳ,图3;图版Ⅷ,图1—4)。前3枚边缘刺位于背沟伸出处之前,即头鞍前叶外缘,最前面的刺沿轴向向前延伸,与头鞍前端双头刺之间的缝即为腹边缘板连接线(co nnective suture ),其在双头刺脱落后的标本上看得非常清楚(图版III ,图2,3),在完整虫体上也清晰可见(图版I ,图1;图版II ,图1;图版IV ,图3;图版Ⅵ,图1),但自由颊脱落后的头盖上则看不到。后7枚位于背沟伸出处之后,多呈城墙

状,刺外缘平行边缘沟延伸,刺端指向后侧方,其中最后1枚位于面线后支与头甲边缘相交点,是1枚不完整的边缘刺,形似被面线后支切过,大小约为前面短刺的一半。由此,整个头甲边缘共有24枚边缘刺(其中20枚在自由颊上,4枚在固定颊后侧翼上),2枚头前刺(双头刺)和2枚大颊刺。眼外侧的颊面分布有许多小陷坑,背沟前的头鞍前侧角,即自由颊的额叶则光滑无瘤,也无坑(图版Ⅲ,图1—3;图版Ⅵ,图1,2)。自由颊外侧约2/5宽度的颊面向下弯曲(弯向侧面),与主体颊面形成约120゜的夹角(插图3-a )

插图3 Coronocepha lus g aoluoensis Wu 的自由颊、唇瓣和胸节

T he lib rigena ,h ypostoma and th oracic s egment of 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

a .自由颊(li

b rigena );b .唇瓣(hypostoma );

c .胸节(th oracic segment )。

双头刺即背-腹边缘板,是个基部相连的单独的板,其基部略高于边缘刺基部,刺长约为边缘刺的2

到3倍。双头刺本身不在一个平面上,刺前端弧形上翘(图版Ⅲ,图4)。双头刺两侧与自由颊额叶之间的缝即连接线(co nnective suture ),双头刺后缘即腹边缘线(ro stral suture ),其略呈波形,与小头鞍前叶前缘相连(参见插图2)。由于该腹边缘板位于背部,我们称之为背-腹边缘板(dorsal -ro stral plate )。在我们的标本中,有双头刺与小头鞍前叶完好连接的(图版I ,图1;图版II ,图1;图版Ⅲ,图1,4;图版IV 图1,3),也有双头刺向后位移(图版Ⅴ,图4)和脱开移向侧方的(图版Ⅴ,图3),还有不少单独保存的,说明双头刺是经常脱落的。在我们大量的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蜕壳标本中,常见双头刺缺失而两个自由颊均在面线前支不远处的标本(将另文研究),说明双头刺与蜕壳密切相关,可能在蜕壳时双头刺首先脱开并发生位移。三叶虫化石中尸体化石很少,大部分为蜕壳过程或蜕壳后保存的标本,因此,很难保存得十分完整,这也是双头刺(背-腹边缘板)很难发现的原因之一。唇瓣大小不一,大的长1.2cm 左右,小的长0.5cm 左右(可能与虫体大小有关),总体轮廓呈五

边形,但前后不等长,前部宽短,后部窄长。前边缘和前侧边缘较宽,呈宽梯形,前边缘平,边缘沟浅。

后侧边缘相对较窄,后侧边缘沟窄深。后边缘比前边缘宽,舌状,向后呈尖角状,不分叉。唇瓣前翼较大,翼角(前翼两侧边的交角)近90°。中心体近圆形,分为前叶和后叶,前叶较大,凸起明显,纵向长度约占中心体的4/5,后叶则较平,局部凹陷,纵向长度约占中心体的1/5。前叶和后叶之间可见短脊状突起的唇瓣斑,唇瓣斑前有一明显的凹坑,连着弯曲的中沟,凹坑即为中沟的两端,中沟向中间变浅。中心体前叶被纵向分为几乎均等的三部分,中间的鼻状凸起(rhy ncho s )明显高于两侧,前末端不超越前边缘沟。中心体后叶的后缘有时有一脊状突起(插图3-b )。值得注意的是,唇瓣的大小不同,其形态也略有差异,如个体较大的唇瓣其中心体前叶的鼻状凸起较高,而个体较小的唇瓣的鼻状凸起则相对略低一些,另外,唇瓣斑的突起程度和翼角的角度也略有差异。这是否意味着三叶虫在生长过程中,唇瓣的形态也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我们收集的标本中,有多个单独的唇瓣,说明唇瓣是极易脱落的。将没有自由颊和背-腹边缘板

288古 生 物 学 报第50卷

的蜕壳标本的头鞍刻掉后,没有见到唇瓣,说明唇瓣的脱落可能与蜕壳有关。

为了弄清背-腹边缘板(双头刺)与唇瓣的关系,我们将双头刺没有位移的完整背壳的头鞍刻掉,发现了它们的相对关系,也弄清了唇瓣与头鞍的关系。唇瓣位于头鞍相对应的虫体腹面,其中心体前叶与小头鞍前叶基本对应,唇瓣前边缘位于背-腹边缘板(双头刺)基部之下,背-腹边缘板在腹面略伸入唇瓣

前边缘之下,在背壳长37m m 、唇瓣长9m m 、前边缘宽1.5m m 的标本上,背-腹边缘板伸入唇瓣之下

约0.5mm 。也就是说,背-腹边缘板基部呈不对称的U 形,其在腹面与唇瓣略有重叠,唇瓣在上,腹边缘板在下,背面位于小头鞍前叶之前,唇瓣前边缘之上(插图4,沿背-腹边缘板、小头鞍前叶中线纵切剖面)。唇瓣后侧边缘与背沟相对应,后缘位于颈环之下,前翼位于自由颊额叶之下

插图4 Cor onocepha lus g ao luoensis Wu 背-腹边缘板与唇瓣关系示意图

Sketch show n relationship b etw een d orsal -ros tral plate and hypos toma of Cor onocepha lus g ao luoensis Wu a .背-腹边缘板基部(bas e of dorsal -rostral plate );b .小头鞍前叶(frontal glabellar lobe );c .鞍沟(glab ellar furrow s );

d .唇瓣前边缘(an terior b order of hypos toma );

e .唇瓣中心体(central body o

f hypostoma )。

胸甲长方形,宽大于长,长宽比一般为1∶1.7

左右。背沟窄深,中轴凸起,高于两肋。胸轴较窄,两端收缩,中间略宽,最宽处约为肋叶宽(横向)的2/3。胸节11节,轴环节中间向前拱曲,两侧向后,半环和关节沟清晰。胸肋水平向外延伸,后末端向后向下弯曲。由于头后边缘向后延伸,第一至第三肋节外侧向后挤压叠覆。轴节两端和肋节始端各有一对纵向排列的瘤点。肋节被肋沟分为前板和后板(插图3-c ),前板窄,约占肋节宽(纵向)的1/5,微凸;后板宽,圆凸,约占肋节宽(纵向)的4/5,构成肋节的主体。后板后缘有一细线状的凸缘(图版Ⅰ,图1;图版Ⅴ,图3;图版Ⅵ,图4)。肋沟窄,基本平行肋节前缘,自背沟向外延伸至肋节外缘,但不切穿肋节。第7肋节为大肋节(图版Ⅰ,图1;图版Ⅱ,图1;图版Ⅲ,图2,3;图版Ⅳ,图1;图版Ⅵ,图1—3),肋节外端膨大,明显宽(纵向)于其它肋节,末端伸出一大肋刺,长达尾甲,略短于颊刺。除大肋节外,其它胸肋末端钝圆,未见肋刺。

尾甲较大,近正三角形,最大宽度在尾前缘,向后呈锥形收缩。中轴缓凸,向后变窄,不达尾末端。背沟窄深,向后变浅,至最后3—4个肋节处消失,肋

节直接与尾轴相连。尾轴分节40节以上,前3节略宽(纵向),接近后末端分节微弱。第一尾轴节前端有关节半环,后端见假关节半环(Pseudo -articula -ting half ring )(图版Ⅰ,图1;图版Ⅵ,图3,4)。轴节沟两侧深、中间浅,前12节中间向前拱曲,略呈“人”字形,向后逐渐变平,分节变弱。尾肋由15—16个肋节组成,肋节始端窄,末端宽,表面光滑无饰,由前向后肋节由近平伸逐渐转为向后侧方伸出,无肋沟。肋节外侧向侧面弯曲(图版Ⅰ,图1;图版Ⅶ,图2,3),末端伸出细而尖的尾肋刺,但最后2—3节无刺,形成光滑、尖钝的尾末端。尾肋刺明显上翘(图版Ⅳ,图2,4;图版Ⅵ,图2),而非平伸,采集时极易断落,这也是不少标本未保存尾肋刺的原因。部分标本尾肋刺剥落后露出较窄的尾腹边缘,其位于尾肋端内侧,为一弧形窄条。由于是内模标本,尾腹边缘为内核,填充物比较疏松,很容易被破坏或随尾肋刺一起掉落,因而见到的常常是尾腹边缘外模(图版Ⅲ,图1;图版Ⅴ,图3;图版Ⅶ,图1,4)。有些内模标本,尽管尾肋端和尾刺保存完好,在尾肋近边缘处仍可清楚看到尾腹边缘外缘的印痕。 讨论 周天梅等(1977)引用伍鸿基尚未正式发

289

 第3期陈贵英等: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 ,1979)的再研究

表的Coronocephalus(Coronocephalina)gaoluoen-sis时,描述为“头鞍长、棒状,向前扩大,前叶近似圆形”,其所谓的前叶应是指面线后面的部分。“假头鞍前区和头鞍前叶融合在一起”意思不是很清楚,“假头鞍前区”指哪里?如何融合?Zhang(1983)在对Coronocephalus dentatus Chang的描述中,提到自由颊上的轴沟变浅变宽,切过面线前支,但没有谈及面线前支是怎样切过头部的。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的面线前支非常特殊,它自眼叶前端向内向前与背沟相交,进入背沟内侧后略向前转呈微弧形,至头前部后向内转,最后,两面线前支在头鞍前叶中前部会合,与腹边缘线(rostral suture)重合。由于这一特殊的切过头鞍前叶中前部的面线,造成过去王冠虫研究者认为面线就是头鞍前缘。而大部分王冠虫种的依据,仅是头盖或尾甲,所描述的头盖上的头鞍前叶,或头鞍顶部,实际上是被面线横切的头鞍前叶的中前部,而不是前缘或前端。关于头鞍的概念,Whittington和Kelly在《Treatise o n Inver-tebrate Paleonto logy》中的定义是:“Axial por tion of cephalo n,bounded by axial and preg labellar fur-row s”(Whitting to n and Kelly,1997,p.319),即“头鞍是头部的中轴部分,以轴沟和头鞍前沟为界”。Coronocephalus没有头鞍前沟(这可从大量完整的头部标本证明),头部背沟由后向前向外扩大,到达近边缘处与侧边缘沟会合,弧形相接。没有头鞍前沟的头鞍前叶向前膨大,宽度接近头部的2/5,双头刺及其两侧各3枚边缘刺(或称前颊刺,因为没有边缘沟)均属头鞍范围(图版Ⅲ,图1;图版Ⅳ,图1,3)。头甲背沟前1/3长度在自由颊前部,自由颊前部则有约1/3的部分为头鞍前侧角。自由颊前端的截切线是与背-腹边缘板(do rsal-rostral plate)相毗连的连接线(conective suture)。Strusz(1980)认为, Coronocephalus的各种头前缘,还有别的构造,必须有完整的个体标本才能认识清楚,而且必须头前部分保存完整。如果是蜕壳标本或蜕壳后的三叶虫零件,则看不到头鞍前侧和前端的情况,仅能从完整的自由颊上了解一些局部信息。周天梅等的Corono-cephalus(Coronocephalina)gaoluoensis(周天梅等,1977,图版78,图8)为一个完整的头部,可见面线以及自由颊顶端与双头刺之间的连接线。尹恭正等的Coronocephalus rong xiensis Chang(尹恭正、李善姬,1978,图版189,图2)可看到自由颊边缘刺向前逐渐变小,背沟前端与侧边缘沟弧形连接。由颊边缘刺向前变小,是否可推测其背-腹边缘板无刺?

三叶虫的腹边缘板在背方是有记录的,南非早泥盆世的B urmeisteria和英国早泥盆世的B urmei-sterella,属于Calymenina亚目的H om alono tidae科(H arring ton et al.,1959,p.458—461),其腹边缘板位于头甲背面前端,腹边缘线基本是直的,腹边缘板具短的钝刺。Ho malonotidae科的Dip leura,其腹边缘板在背部有一窄边缘,大部分呈倒水滴状弯向腹面,腹边缘板的连接线斜向内侧,是自由颊在腹面的前端(H arring ton et al.,1959,p.459,fig. 360-5a,b)。

华南常见的Ovalocephalus的腹边缘板在腹面,呈扇形,其自由颊在头鞍的侧面,近乎垂直,前端在头鞍前侧腹面与腹边缘板相接,腹边缘板的后面有与唇瓣相接的唇瓣槽(韩乃仁,1980)。Corono-cephalus的腹边缘板在背面,双头刺的位置,前缘刺状,腹边缘板连接线是一对平行中轴的纵向线,连接线的两侧是自由颊的截切式前缘。腹边缘线与头鞍前叶中前部横切的面线重合。H arring ton等(1959)关于腹边缘板的定义指出,腹边缘板是位于头甲中部腹面的板,大小和关系变化较多,前部由一条横向的腹边缘线、两侧由一对连接线限定,H om-alo no tidae科的腹边缘板部分在背面。W hitting to n 和Kelly(1997)关于腹边缘板的定义也指出,腹边缘板是位于头甲中部腹面的腹边缘,大小和关系变化较多,其前端由腹边缘线、两侧由一对连接线限定, H omalono tidae科的腹边缘板部分在背面。Coro-nocephalus的腹边缘板符合前面的定义,只是其前端为刺状,且位于背方,较为特殊而已。

面线前支横切头鞍的三叶虫尚未见报道,但面线前支切过头鞍前叶的例子是有的。H arring to n 等(1959)曾报道玻利维亚中泥盆统的Schizosty lus (H arrington et al.,1959,O487,fig.385-3),其面线前支切过头鞍前叶的前侧角,也切过头鞍前沟,在头鞍前刺的下方会合。另外,巴西下泥盆统Calm o-niidae科的Paracalmonia(H arrington et al., 1959,O486,fig.385-2)和Calmonia(H arring to n et al.,1959,O484,fig.383-1),也是前颊类面线,面线前支略切过头鞍前侧角,然后在前方与头鞍前沟重合,切过头鞍前刺。头鞍向前扩大的三叶虫,如dalmanitid类,面线前支大多围绕头鞍边缘,但不切过头鞍。面线切过头鞍的例子极其少见。

Encrinuridae科三叶虫的面线前支一般在头前或头前下方绕过头鞍,在头鞍前下方中间位置,常有

290古 生 物 学 报第50卷

矩形的纵向延伸的腹边缘板,被夹在两个自由颊前端之间,这可在Encrinurus和E ncrinuroides看到(Ha rring to n et al.,1959,O447,fig.350-4a, 7b)。S trusz(1980)在插图1中的Encrinurus m itchelli Foe rste的背视图上也画出了这个在头背侧的小矩形腹边缘板,但没有标注它是什么。他的图版4,图9a,b显示了三叶虫头腹面的腹边缘板与唇瓣的关系,但它的腹边缘板有些像caly menid类的,与Encrinurus punctatus的小矩形腹边缘板不太一样。

Zhang(1983)描述的Coronocephalus dentatus Chang(pl.8,figs.1,2),可以看到其头部背沟末端(头甲侧面)向外向后弯转,没有头鞍前沟,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完全一样。其头前部虽保存不太好,仍可看到双头刺比前颊刺略长,双头刺中间并没有小矩形的腹边缘板(即Zhang,1983,插图6表示为RP的细条),可能是围岩充填于双刺中间。因此,我们认为,Coronocephalus dentatus Chang的面线型式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是一致的。

Zhang(1983)图版1,图1列出的Senticucullus elegans Xia,头部背沟向外向后弯转,与边缘沟相接,没有头鞍前沟,面线型式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完全一致,只不过头边缘刺较长而已。根据伍鸿基(1990)的讨论,应该属于Coronocepha-lus(Coronocephalus)组合。

从王钰采自南京的Coronocephalus rex Grabau (Zhang,1983,pl.5,fig.1;pl.6,figs.1,2)看,其头部是强烈上凸的,以致自由颊在背视方向看不完全。从背面看,头鞍前叶向前凸,背沟弧形外弯,无头鞍前沟。在其侧视图(pl.6,fig.1)上可以看到,头最前部分的壳缺失。其自由颊(pl.6,fig.2)也反映了背沟前端有一多凸出的部位,自由颊的前端则是截切的。Coronocephalus re x qianjiangensis (Zhang,1983,pl.4,fig.8,也即Wang,1938, pl.1,fig.4)的自由颊也可以看到背沟与边缘沟弧形连接的情况,其自由颊的前近1/3部分是头鞍前侧叶,带有5个瘤状短刺,前端也是截切的。说明Coronocephalus rex的面线前支可能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的相似。Coronocephalus rex 也应该有背-腹边缘板,是否也是双头刺则需要用标本来证实。

伍鸿基(1979)列出了Encrinuridae科6种不同类型的自由颊(p.140,fig.2),前3个为王冠虫类,分别为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 Chang,C. gaoluoensis Wu和S enticucullus sichuanensis Chang(伍鸿基认为应归入Coronocephalus),其自由颊前端均是截切的,且自由颊前端与面线前支均呈近直角相交。现后两者已发现双头刺为背-腹边缘板,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是否也与它们相似,具有双头刺的背-腹边缘板?后3个分别为Encrinuroides changningensis Wu,K ailia(P ara-k ailia)lata Wu和K ailia quadrisulcata Chang,两个K ailia的自由颊前端截切非常明显,可能也有背-腹边缘板,而不会是中沟(middle furrow)。Enc-rinuroides的自由颊前端则没有截切的特征,推测可能没有背-腹边缘板。

Zhang(1983)曾指出,从保存良好的Encrinu-rus v ariolaris的唇瓣位置(T ripp et al.,1977,pl. 113,fig.10)判断,唇瓣的前边缘和前侧边缘应与头甲的前缘相一致,这里所指的头前缘应是指小头鞍前叶的前缘。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的完整标本看,唇瓣中心体前叶与小头鞍前叶的位置基本对应,唇瓣前边缘位于背-腹边缘板基部之下,前翼位于自由颊额叶之下,唇瓣后侧边缘则与向前向外伸展的背沟基本一致(图版Ⅴ,图1)。

唇瓣总体形态与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 Chang的唇瓣(Zhang,1983,p.200,text-fig.4-5,pl.7,fig.9)比较接近,但鼻状凸起(rhy ncho s)不超越前边缘沟,后边缘稍尖。

杨家、方德庆(1991)研究江南古陆北侧的秀山组上段时,列出了Coronocephalus(S enticucul-lus)orientalis Wu(图版II,图4),Coronocephalus (Senticucullus)apodemes Yang and Fang(图版II,图13),Coronocephalus(Senticucullus)serratus Yang and Fang(图版III,图3)和Coronocephalus (Senticucullus)f lammus Yang and Fang(图版III,图13)的4个自由颊,从自由颊的外形和截切的前端、刺瘤的大小和分布看,4个自由颊均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的自由颊相似。推测它们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和“Senticucullus”一样,具双头刺,也即有双头刺的背-腹边缘板。

周天梅(1977)描述的Coronocephalus simp lex Zho u(图版77,图7)的自由颊前端也是截切的,头前背沟也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相似,弧形后弯并与边缘沟相接。尹恭正、李善姬(1978)在图版189,图14列出了一个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songtaoensis,其头前部面线、背沟前端后弯及尾刺均

291

 第3期陈贵英等: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的再研究

非常清楚,但头前刺不清楚。

周天梅(1977)引用伍鸿基尚未发表的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描述胸节时提到“间肋沟不显”;伍鸿基(1979)描述Encrinuroides属的特征时,提到“间肋沟和肋沟重合”。上述两句关于“间肋沟”的提法不妥。因为间肋沟(interpleural furrow)的定义是“Transverse g roove ex tending from axial furrow acro ss pleural region of pygidium,indica-ting bo undary o f fused pleurae”(H arring ton et al., 1959,O121),即“从轴沟伸出的横向的沟,越过尾肋部,表示肋节融合的界限”。也就是说,它只存在于尾甲。而且,所谓“沟”,应是下凹但不分离,而胸肋之间是分离的,只是在活着时由肌肉连接排列在一起而已,死后肌肉腐烂,肋节也就分开了。因此,胸甲没有间肋沟。

伍鸿基(1979)在描述Coronocephalus changning ensis Chang时以1块标本为基础描述了“第5及第7对肋叶末端伸出一条长大的肋刺,刺的末端长达尾板的后缘”。在我们的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标本中,几乎所有完整标本的第7胸肋均可见大肋刺,仅保存状态有差异而已,但第5胸肋未见大肋刺。此种差异是种间差别还是与性别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Zhang(1983,p.200,fig.5)以肋沟为界,将肋节划分为前肋带(anterior pleural band,或称肋节前板)和后肋带(po sterior pleural band,或称肋节后板)。经仔细观察,在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的后肋带之后还有一细线状的窄条,应为凸缘(flang e)。前肋带较窄,背视时常呈一条细带;后肋带较宽,为背视时胸肋的主体部分;凸缘呈细线状(由于标本保存原因,有时凸缘不太清楚)。这样的胸肋特征在Coronocephalus rex上也可以看到, Zhang(1983)的图版5,图1的第4—8胸肋可清楚地看到凸缘。Coronocephalus ovatus Chang (Zhang,1983,pl.9,fig.1)的左胸肋上也可见到凸缘。说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的这一特征在Coronocephalus的其它种也有表现。尾肋则只有第一节有前肋带,相当于关节面,三叶虫卷曲时,可滑动至前面的肋节下面。

Coronocephalus rex的尾甲应该是有刺的。Zhang(1983)的图版5,图1右尾肋第2、4、5、6肋条及左尾肋第6肋条末端可见明显的断刺根,可能是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被弄断了,而不是本身没有刺。伍鸿基(1990)曾图示Coronocephalus re x的3个尾甲,其中的图版I,图2右侧第4肋节见清晰尾刺,左侧则见明显的折断刺根。因此,Coronocephalus rex 应该是有刺的。推测Coronocephalus re x可能与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一样,尾刺是上翘的,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因而采到的标本中少见尾刺。

综上所述,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与Corono-cephalus rex的主要区别是:Coronocephalus rex头鞍较凸,头边缘刺为瘤状;头部多瘤,且瘤较大;尾甲较小(略短于胸甲),末端较尖。Coronoc ephalus gaoluo ensis则头鞍凸度相对较小,头边缘刺三角形(或长方形);头部两侧有许多小陷坑,头盖前部光滑,后部有小瘤但不密集;尾甲较大(长于胸甲),相对圆润。其它特征则较相似。

很多已发表的Coronocephalus的尾肋端截切无刺,很可能是因为采集化石时将尾刺和肋端震掉了,因此看上去光滑无刺。尾刺和尾肋端剥落后,常可看到尾腹边缘或尾腹边缘外模。如本文图版Ⅲ图1,图版Ⅴ图3左侧及末端,图版Ⅶ图1左侧及图4尾部,均保存了尾腹边缘外模。同样,有些标本,如Coronocephalus changningensis Chang(张文堂, 1974,图版84,图10),尽管未保存尾肋刺,但可看到肋端以及其上的断刺根,且在肋端下面露出了尾腹边缘的边缘,说明尾刺可能在近腹边缘处被破坏了。Kailia quadrisulcata Chang(张文堂,1974,图版85,图12)在左肋第7—10节肋端下面露出了尾腹边缘的外模,其右侧第7节之后也露出了尾腹边缘外模,这在Zhang(1983)的图版3图10看得更为清楚。Zhang(1983)的图版4,图10的K ailia sp.则可看到尾右肋第5节之后的肋节比前面短了一截(横向),第7肋节之后则有一清楚的尾腹边缘外模;尾左侧第1、2、3肋端外面露出了下面的尾腹边缘外模。说明Coronocephalus和Kailia虽然在尾甲形态上有差异,但其尾肋端与尾腹边缘的关系是一致的。Rong xiella li xiensis Zhang Q C(Zhang, 1983,pl.3,fig.6)也可隐约看到尾肋端下面的尾腹边缘外模,其截切的尾肋外缘可能也与尾腹边缘有关。

我们的标本中,有不少尾部第一轴环节之后有一明显的假关节半环。W hitting to n和Kelly(1997)在《Treatise on Inve rtebrate Paleontology,Part O》327页列出了这一术语,名为“Pseudo-articulating half ring”,解释是“前尾轴环节之间的透镜形或亚矩形中间凹陷,由轴环节后边缘弯入形成,并导致内

292古 生 物 学 报第50卷

环节沟变宽”。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的尾甲上,第一轴节后的假关节半环非常清楚,第二轴节后尚有一点痕迹,到第三轴节则仅是轴节沟略宽而已(图版Ⅰ,图1;图版Ⅵ,图3,4)。Whitting to n和Kelly(1997,p.67)还列出了一个Greenops struvei M orzadec的尾部,其假关节半环非常清楚。Dalm a-nitidae科的许多属,尤其是A steropy ginae亚科的三叶虫,如P seudocry phaeus,G ourdonia,N eo-metacathus,以及Comura等泥盆纪三叶虫,均有假关节半环,而Encrinuridae科则报导不多。

致谢 在标本收集和采集过程中,龙炳荣先生给予很大帮助;陈建平、唐启亮、刘敏、胡正华、周又敏、陈聿啸等在野外化石采集和剖面测制过程中给予大力帮助;陈建平帮助化石照相,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H an Nai-ren(韩乃仁),1980.On the exos keleton of Hammatocne-

mis.Geological Review(地质论评),26(3):183—189(in Chi-nese).

H arrington H J,Henning smoen G,How ell B F et a l.,1959.I n:

M oore R C(ed.),T 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Part O,A rth ropoda1.Geological S ociety of America and Univers ity of Kansas.445—449.

Jell P A,Adrain J M,2003.Available generic names for trilobites.

M emoirs of the Queen sland M u seu m,48(2):331—553

Li Shan-ji(李善姬),1978.Trilobites.In:Sou th west Ins titu te of Geosciences(ed.),Palaeontological Atlas of Southw est C hina, Sichuan Volume(1).Beijing:Geological Publis hing H ouse.

179—284(in Chinese).

Lin Tian-rui(林天瑞),1982.T rilobite fauna from the Fentou Fo r-mation(M.Silu rian)of Nanjing and its geological age.Acta Palaeon 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21(4):449—455(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 stract).

Ron g Jia-yu(戎嘉余),1986.Ecos tratigraphy and comm unity analy-sis of the Late Ord ovician and Silurian in Southern China.Con-tributions to the13—14th Convention of PSC.Hefei: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 lishing H ouse.1—2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su mmary).

Ron g Jia-yu(戎嘉余),Chen Xu(陈旭),2000.C om nen ts on Silu-rian chronostratig raphy of China.Jou rnal of Stratig raphy(地层学杂志),24(1):27—3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 stract). Ron g Jia-yu(戎嘉余),Johns on M E,Yang Xue-chang(杨学长), 1984.E arly Silurian(Llandovery)sea-level chan ges in th e up-per Yangzi region of central and southw estern Chin a.Acta Palaeon 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23(6):672—694(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 stract).

Strus z D L,1980.T he Encrinuridae and related trilobite famil ies,

w ith a des cription of Silu rian species from sou theastern Austral-ia.Palaeontographica Ab teilung A,168:1—68.

Tripp R P,T em ple J T,Gas s K C,1977.The Silurian trilobite En-crinulus vario laris and allied species,w ith notes on Fram mia.

Palaeontology,20(4):847—867,pls.113—115.

W ang Gen-xian(王根贤),Geng Liang-y u(耿良玉),Xiao Yao-hai (肖耀海),Zuo Zi-bi(左自壁),1988.Geological age and depo-sitional featu re of upper Xiu shan Formation and Xiaoxiyu For-mation of northw estern Hu nan.Journal of Stratig raphy(地层学杂志),12(3):216—225(in Chinese).

W ang Yu,1938.The lower Silu rian trilobites Encrinurus(Corono-cep halus)rex,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s tratigraphical p os ition.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 hina,18:9—32. W hittington H B,Kelly S R A,1997.M orphological term s applied to T rilobita.In:Kaesle R L(ed.),T 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 tology,Part O,Arth ropoda1.T rilobita(Revised)Vol-um e1.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nd University of Kansas.

0313—0329.

W u Hong-ji(伍鸿基),1979.Silu rian Encrinuridae(Trilobita)from southw es tern China.Acta Palaeon 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18(2):125—150(in Chines 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W u H ong-ji(伍鸿基),1990.On genu s C oronocepha lus G rabau, 1924(Silu rian trilobite).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29(5):527—547(in Chin ese w ith English summary). Yang Jia-lu(杨家),Fang De-qing(方德庆),1991.New material of early Silurian Encrinuridae from Upper M ember of Xiushan Formation in northern Jiangnan Old Land.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30(2):246—264(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 stract).

Yang Xue-chang(杨学长),Rong Jia-yu(戎嘉余),1982.Brachio-pods from the Upper Xiushan Formation(Silurian)in th e S i-chuan-Guiz hou-Hunan-Hu bei border region.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古生物学报),21(4):417—435(in Chinese w ith

E nglish abstract).

Yin Gong-z hen g(尹恭正),Li Shan-ji(李善姬),1978.Trilobites.

In:Guiz hou Geological Team of Stratig raphy and Palaeontology (ed.),Palaeontological Atlas of S ou thw es t China,Guiz hou Volu me(1).Beijing:Geological Publis hing House.385—595 (in Chinese).

Zhang Quan-z hong(张全忠),1983.Trilobites.In:Nan j 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 ineral Resources,Chinese M inistry of Ge-ology(ed.),Palaeontological Atlas of E as t C hina.Beijing:Ge-ological Publis hing Hou se.28—254(in Chinese).

Zhang W en-tang(张文堂),1974.Silu rian trilobites.In:Nanjing In stitu 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Chin ese Academy of S ciences(ed.),A H and Book of S tratigraphy and Palaeontolo-gy of S ou th west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173—187(in

C hinese).

Zhang Wen-tang,1983.On th e subfamily Coronocephalinae(T rilo-bita).Palaeontologia Cathayana,1:195—257,9p ls.

Zhou Tian-mei(周天梅),Liu Yi-ren(刘义仁),M eng Xian-song

293

 第3期陈贵英等: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的再研究

(孟宪松),Su n Zhen-h ua(孙振华),1977.Trilobites.In:Hu-bei Institute of Geos cien ces et a l.(eds.),Palaeontological At-las of Central South C hina.Beijing:Geological Pub lishin g

House.104—266(in Chinese).

Zhou Zhi-yi,Zhen Yong-yi,2008.Trilobite Reco rd of China.Bei-jin g:Science Pres s.1—402.

RESTUDY OF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

CH EN Gui-ying1,2),H AN Nai-ren2)and LUO Rui2)

1)Faculty o f E arth S ciences,China Univers ity o f Geos cience,Wuhan430074,China,cgy@g https://www.doczj.com/doc/6213117083.html,;

2)C o llege o f Earth Sciences,Gu ilin University o f Tech no logy,Guilin541004,Guang xi,Ch ina

Key words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t rilobite,Silurian,western H unan

Abstract

Amo ng st new specimens co llected from the upper part o f the Telychian Xiushan Forma tion of Llandovery(Lo wer Silurian),at Wanmin to w n in Yongshun County,w estern H unan,nearly all are assigned to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M ore than tw enty are w hole and articulated specim ens, thus providing a sound basis for the study presen-ted here.The cephalon o f this trilobite is very pe-culiar.Its anterio r sections of the facial sutures traverse across the g labella at the mid-anterior part of the fro ntal lobe.The anterior po rtio n of the frontal g labellar lobe comprises tw o fo re parts of librigenae and a dual frontal g labellar spine.The dual frontal glabellar spine,i.e.,the dorsal-ros-tral plate,is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the glabella on the do rsal shield.The axial furrow s join the m ar-ginal fur row at the antero-lateral edg e of the ceph-alon,lacking the preg labellar furrow.The glabel-lar is co ntracted at its posterior,but the anterior is ex panded and flattened.In the posterior part o f the glabella,there are three pairs o f g labellar fur ro w s, of w hich the tw o posterior pairs g o across the gla-bellar and the anterior pair is disco ntinuous.The cephalon is smoo th anteriorly,tuberculate pro xi-m ally and pitted laterally,w ith regularly triang ular shor t spines o n the m argin.The hy po stoma is pen-tago nal in o utline,w ith a convex median body and distinct rhy nchos.The tho rax is quadrate in o ut-line,w ider than long,and com po sed o f11seg-m ents.T he7th segm ent is a macro pleura which ex pands distally and ends in a po steriorly e xten-ding m acropleural spine.T he pyg idium is com par-atively large and triang ular in outline,w ith mo re than40axial ring s and about15—16pleural ribs.

A nar ro w doublure lies under the fine posterior pleural spines,lacking a m arginal borde r.The present 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in terms o f its pattern of facial suture,is almo st identical w ith Coronocephalus re x and Senticucullus.They may all be assigned to a distinctive subfamily o f Encrin-uridae.

图版说明(Explanation of Plates)

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全部标本产于湖南永顺志留系秀山组上部[All s pecim ens are s tored in th e Palae-ontological C ollection s of th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 t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IGPAS).They w ere all collected from u pper part of the Telychian Xiu shan Formation,Llan dovery(Low er Silurian),at W anmin,Yon gshun Coun ty,w estern H unan.Collec-tion Num ber is prefix ed by W M;Registration Num ner is prefixed by NIGPAS]。

图版Ⅰ(PlateⅠ)

1.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完整内模标本。头、胸、尾原位相连,除自由颊边缘刺未保存外,其余保存完好。采集号:W M0060;登记号:NIGPAS123261。

294古 生 物 学 报第50卷

图版Ⅱ(PlateⅡ)

1.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完整内模标本。头、胸、尾原位相连,面线清晰可见,大肋节及大肋刺保存完好。采集号:W M0264;登记号:NIGPAS123262。

图版Ⅲ(PlateⅢ)

1—4.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1.几乎完整的内模标本。头、胸、尾原位相连,双头刺及三对前

颊刺保存较好,部分自由颊边缘刺及尾刺未保存。采集号: WM0051;登记号:NIGPAS123263。

2.几乎完整的内模标本。头、胸、尾相连,除缺失双头刺外(但见

双头刺腹面外模),其余保存完好,大肋节及大肋刺保存较好。

采集号:WM0062;登记号:NIGPAS123264。

3.几乎完整的内模标本。头、胸、尾相连,胸节及胸尾略有错动,

除缺失双头刺外,其余保存完好。采集号:W M0259;登记号: NIGPAS123265。

4.内模标本。头、胸相连,胸、尾略有错动,尾甲后部未保存,可

见双头刺弧形上翘。采集号:WM0238;登记号:NIGPAS 123266。

图版Ⅳ(PlateⅣ)

1—4.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1,2.同一个体的内外模,头、胸相连,胸、尾略有错动,尾甲右后侧未保存,面线及双头刺清晰。1.内模,采集号:W M0052;登记号:NIGPAS123267。2.外模,采集号:WM0207;登记号:NIG-PAS123268。

3,4.同一个体的内外模,头与尾分开,缺失胸甲,双头刺及自由颊边缘刺保存很好。3.内模,采集号:WM0030;登记号:NIG-PAS123269。4.外模,采集号:WM0064;登记号:NIGPAS 123270。

图版Ⅴ(PlateⅤ)

1—4.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1,2.同一内模标本的背视和前视,将头、胸、尾相连、双头刺原位保存的完整标本刻去头鞍,露出其下的唇瓣。采集号: WM0294;登记号:NIGPAS123271。1.背视,示唇瓣位置。2.

前视,可见腹边缘板伸入唇瓣之下。

3.几乎完整的内模标本。头、胸、尾相连但略有错动,缺失自由

颊边缘刺。双头刺脱落后保存于头前右侧,尾甲左侧边缘及末端可见尾腹边缘外模。采集号:WM0063;登记号:NIGPAS 123272。

4.内模标本,头、胸、尾裂开并错动,缺失双头刺、自由颊边缘刺

和部分胸节。采集号:W M0070;登记号:NIGPAS123273。

图版Ⅵ(PlateⅥ)1—4.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1.完整外模标本。头、胸、尾原位相连,双头刺保存完好,小头鞍

前叶后部及后侧翼后缘瘤点清晰。采集号:W M0263;登记号: NIGPAS123274。

2.完整外模标本。头、胸、尾原位相连,双头刺保存完好,小头鞍

前叶后部瘤点及颊面外侧小陷坑清晰,尾刺上翘。采集号: WM0061;登记号:NIGPAS123275。

3.蜕壳内模标本。头盖与胸甲相连,尾甲断开并略向左位移,左

侧自由颊位于头盖左侧,右侧自由颊缺失。大肋节、大肋刺、颊刺、尾刺保存好(大肋刺、颊刺和部分尾刺为外模)。采集号: WM0058;登记号:NIGPAS123276。

4.蜕壳内模标本。头盖与部分胸节相连,部分胸节和尾甲断开

并错位,自由颊缺失。颊刺长(外模),尾刺(外模)保存好。采集号:WM0065;登记号:NIGPAS123277。

图版Ⅶ(PlateⅦ)

1—5.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1.不完整尾甲内模。左侧尾刺脱落后见尾腹边缘外模。采集

号:WM0287;登记号:NIGPAS123278。

2.基本完整尾甲内模。尾刺保存好,可见尾刺略上翘,最后3个

肋节无刺。采集号:W M0082;登记号:NIGPAS123279。

3.基本完整尾甲内模。尾末端保存好,可见尾轴沟不达尾末端,

最后3个肋节无刺。采集号:W M0083;登记号:NIGPAS 123279。

4.基本完整内模标本,头、胸、尾相连。后视,可见完整尾腹边缘

外模。采集号:WM0469;登记号:NIGPAS123280。

5.内模标本,头、胸、尾相连。侧视,示眼和眼叶垂直颊面,眼台

发育良好。采集号:W M0442;登记号:NIGPAS123281。

图版Ⅷ(PlateⅧ)

1—9.C oronocep halus gaoluoensis W u,1979

1.为图版Ⅶ图5的局部放大,示眼、眼叶、眼台和面线。采集号:

WM0442;登记号:NIGPAS123281。

2.右自由颊内模。采集号:WM0443;登记号:NIGPAS123282。

3.左自由颊内模,边缘刺保存良好。采集号:W M0444;登记号:

NIGPAS123283。

4.左自由颊内模,边缘刺保存良好。采集号:W M0297;登记号:

NIGPAS123284。

5.颊角及颊刺内模。采集号:WM0426;登记号:NIGPAS

123285。

6.唇瓣内模。采集号:W M0270;登记号:NIGPAS123286。

7.唇瓣内模。采集号:W M0447;登记号:NIGPAS123287。

8.唇瓣外模。采集号:W M0237;登记号:NIGPAS123288。

9.唇瓣内模。采集号:W M0275-1;登记号:NIGPAS123289。

295

 第3期陈贵英等: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的再研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找规律——《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教学内容: 以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为载体,通过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寻找宝石王冠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表示规律,发展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充当小小侦探,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描述、表示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大鼻子侦探,他带着他的助理——迷糊虫,遇到了一个难题,博物馆里面的王冠丢失了,你能来帮助他们一起去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吗? 前几天,他们一起来到博物馆参观,来到一顶王冠前,大鼻子突然说:“这顶王冠是假的!”迷糊虫吓了一跳,惊讶地说:“不会吧,这是国家博物馆,谁敢这么做?”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顶王冠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我们一起去问问博物馆馆长吧! 二、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大鼻子侦探和迷糊虫来到馆长办公室告诉他王冠被掉包的事情,馆长很沮丧,他无奈地叹口气说:“其实王冠几天前就被偷了,我一直不敢公布这件事,而我们的调查没有一点进展。”大鼻子侦探表情严肃地问道:“罪犯留下什么线索吗?”他们走到一个有很多柜子的储藏室里,捡到了一张纸条。 1、图形、数字的规律。 小侦探们,你们能和大鼻子侦探一起帮助博物馆找回宝石王冠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字条。 字条上画的的火柴有一定的规律,是按六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正方形这样的顺序在不断的重复,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们把它的边数记下来,那同样的,三角形有几条边?把所有的图形用数字记录下它的边数,635463546354……以6354这组数字在不断地重复,看来6354这个数字很特殊。博物馆里有什么与6354有关呢? 博物馆馆长站出来说,博物馆里有一幅画正好是6354号。一起去看看吧! 2、位置的规律。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虚拟与现实范文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虚拟与现实范文昨夜星辰,勾勒出我无暇的明天,今天的我不愿活在已逝的幻想中。收集了虚拟和现实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 2016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9日举行,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已经公布,考生可在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中查看或点击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查询!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浙江卷的语文作文,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范文】

当一股种菜风扫过全国时,我们听到一些人的抨击和批驳,也有拥趸们不以为然的我行我素和乐此不疲。 依我看,口水战是不用打的,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横加干涉费力指责。但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是种菜,或是打游戏的人,难道你的人生也能虚拟? 虚拟的农场永远不能找到温煦的阳光,虚拟的侠客永远得不到线下同样的欢呼与崇拜,虚拟的生活永远抵不上真实的人生。我们真实地活在当下。 当人们忙于种菜偷菜时,是否留意过真实的田园已被春风抚绿,没有看客的蝶儿在寂寞的舞蹈?“当我从书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哲人,当我从大自然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孩子”,托尔斯泰如是说。真实的自然,不止有树,有菜,有花,有草,更有泉水淙淙,鸟儿啁啾,有雾霭虹霓,有风雨雷电。当你偷完菜走回来时,试问你成了什么?上帝给予我们双手去掬一捧泉水,给我们眼睛去找寻星座,给我们肌肤去感觉风的抚摩,雨的滴落……我们的手指绝不仅仅为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我们的眼睛绝不是为荧光屏忠实的看客。 当人们忙于扫罗网络上的速食文字或是在某款游戏中奋斗时,是否知道线下的人生更精彩?是否留意自己的心灵已一片荒芜?为什

面对现实生活,摆脱虚拟世界作文800字优秀版

面对现实生活,摆脱虚拟世界作文800字 每当准备坐下身认真做件事情,往往会被好友发来的消息所打搅,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手上做着正经事,心中却念着网上的消息。互联网的吸引力已大到至此,在不知不觉间侵入我们的生活,使其变得碎片化。 互联网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可使我们的知识面广且杂,也可与亲朋好友远距离联系。但正因互联网多彩的功能,我们的现实生活将会被打搅,从而使其变得碎片化。就如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好友发来的消息将会打断思路,不得不多次的重新思考,或是拼接上之前所思考的内容。而我们所遇上的碎片化的生活许是在不停地在互联网与现实社会中徘徊,这使我们的思维在不断地被打断再拼接上,久而久之思维变得混乱且麻木,从而导致什么都不能发挥出真实水平。 互联网向我们展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而其中的诱惑也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时常会被吸引,大信息使其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与思考,常常草草了事,久而久之,概括总结的能力变低,思想变得浅薄,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粗鄙浅显的乐趣。 互联网使我们的思维被打断,使我们变得浮躁且浅薄,因此摆脱互联网的支配与碎片化的生活是有必要的。 余秋雨曾认为互联网会打搅他的创作而不去使用电子产品。我们也可以尽量去改变离不开电子产品的习惯。虽然平常生活中不得不用到电子产品,但我们可以在工作或闲暇时尽量将电子产品远离我们的视线,从而达到眼不见为净的效果,手也不再会不受控制的伸向它了。时日久了,便也就习惯成自然。 有时不得不用上互联网去查找资料与信息。这时就需要下定一个小目标与决心去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就比如“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这项工作。”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与针对性,在快被互联网上的引人注目的信息诱惑时,这个目标就如悬在头上的警钟,不断促使自己不被吸引,而保持在工作时的全神贯注。这样时间就不会变得支离破碎,工作能够被完成地更好。 互联网的诞生应为我们所用,为它而使我们的生活碎片化、质量降低是件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事情。我们需要为摆脱互联网的支配与碎片化的生活而努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知道可以从颜色、形状、方向、大小等方面去找规律。 2、通过寻找宝石王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有逻辑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 能从具体的问题中找到相应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颜色、形状的教具,学习单。【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引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上一节不一样的数学课。你们都知道名侦探柯南吗?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大鼻子侦探”。我们一起跟着他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第

一幅图) 师:大鼻子侦探和他的助手来到了国家博物馆。看看博物馆里有什么?你们觉得在博物馆里还会有什么? 生:雕像、画、镇馆之宝…… 师:想象力都很丰富,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看到了画的上面有一些数字,应该是作品的编号吧!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猜想的也很合理。 师:是啊!博物馆里有这么多好东西,还真得仔细参观啊!走着走着,大鼻子侦探走在了宝石王冠的上面,大喊一声:“这个王冠是假的!” 师:同学们,静静的观察,你们觉得王冠是假的吗?为什么?(学生汇报) 生:真的是假的!我发现了,王冠的第四层有一颗红宝石和钻石的顺序反了! (黑板上贴出第四层宝石的规律) 师:你打算怎样动一下?(学生上台调整)为什么改动后就有规律了?你觉得什么叫规律? 生1:改动后就都按照钻石、红宝石、钻石红宝石……的顺序排列了。 生2:规律就是有一组图形重复出现。

虚拟与现实(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虚拟与现实(500字)作文 两年前,我沉迷于网络小说的世界。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对于很多字我都非常陌生,甚至不知道这个字的寓含着什么,尽管如此,我还是固执的敲打着键盘,开始了漫长的网络写手生涯。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这句经典的成语,曾经让我一度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可以在写作上成为笔尖上的导演。直到他问我小说可以满足你一时的兴起,可你能坚持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一辈子?我突然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想想这两年,尽管小说带给了我在现实生活无法实现的虚幻,可也因此付出了代价,我并不快乐,甚至连脾气也变得暴躁了起来。望着镜中那头长发,一根根银丝在黑发中显得格外抢眼,瞬间让我看上去老了好几岁。打开那一篇篇历经数十个月完成的小说,我却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成就感。打开手机联系人,寥寥无几的电话号码让我的心一下子空了。我用了两年的时光,写下了数十部长篇言情小说,直到最后一部,我还是在原地踏步。当我决定放弃小说生涯,勇敢踏入社会,仅仅半年时间,我意外的收获了赞扬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有那份久违的成就感。一缕温暖的光芒从窗外洋溢了进来,那一刻,我的心燃烧起了那久违的激情。初一:琉素素 篇一:虚拟与现实——高三优秀作文 人生不虚拟 当一股种菜风扫过全国时,我们听到一些人的抨击和批驳,也有拥趸们不以为然的我行我素和乐此不疲。 依我看,口水战是不用打的,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权横加干涉费力指责。但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或是种菜,或是打游戏的人,难道你的人生也能虚拟? 虚拟的农场永远不能找到温煦的阳光,虚拟的侠客永远得不到线下同样的欢呼与崇拜,虚拟的生活永远抵不上真实的人生。我们真实地活在当下。 当人们忙于种菜偷菜时,是否留意过真实的田园已被春风抚绿,没有看客的蝶儿在寂寞的舞蹈?“当我从书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哲人,当我从大自然中走来时,我彷佛成了孩子”,托尔斯泰如是说。真实的自然,不止有树,有菜,有花,有草,更有泉水淙淙,鸟儿啁啾,有雾霭虹霓,有风雨雷电。当你偷完菜走回来时,试问你成了什么?上帝给予我们双手去掬一捧泉水,给我们眼睛去找寻星座,给我们肌肤去感觉风的抚摩,雨的滴落……我们的手指绝不仅仅为点击鼠标敲打键盘,我们的眼睛绝不是为荧光屏忠实的看客。 当人们忙于扫罗网络上的速食文字或是在某款游戏中奋斗时,是否知道线下的人生更精彩?是否留意自己的心灵已一片荒芜?为什么会有网瘾症?因为一些人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得到肯定,得到尊重与成功,而沉溺于网络中,或许精神上得到了抚慰,但这种行为实则饮鸩止渴——现实越来越荒芜,落差越来越大,终于再也无法回到现实。 当人们忙于即时交友的方便快捷,是否晓得有人在你的身后忧虑担心,有人多久没有听到你用真实的声音讲话?一日的网友抵过几十年生养的父母,一日的网恋可以比得上相濡以沫的发妻?现代人感叹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交往有隔膜,抱怨自己缺少关怀与爱……殊不知,需求时应先施与,不要在虚拟生活中找寻不可靠的慰藉,却失去近在手边的幸福。 想到今日网上爆红的宁波乞丐“犀利哥”网民们皆以国人

高中语文 虚拟与现实作文素材

虚拟与现实 我们生活在这个忙碌而又激情澎湃的世界,高度发达却又瞬息万变的时代,充满机遇却又布满喜怒哀乐的赤色空间内。这就是我们的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残酷的现实生活就在我们面前。或许说:生活就像不停转动的皮带,而它越转越快,我们就是上面跑着的人,稍慢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而且,代价会很大,也会很残酷。 在另一个地方——因特网里,存在有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的个性会表现的无比突出。人的主观思想可以主宰客观事实……,但是,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虽然美仑美色却可望而不可即,它不会存在于春天百日之下,更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这就永远的注定了这个空间的属性——虚拟世界。 作为二十世纪的主打歌——网络在二十一世纪亦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它那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人,他们当中有年长的、男的、女的、年少的,他们沉溺其中。因为在这个世界时,你的个人主观思想会如此精彩的奔放演绎,你的个性会如此的得到表现。在这个世界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所有是如此的精采。而且,在这个漂渺的世界里你不用对任何人负责,也无需去承担什么责任,因为根本没有人会让你去承担什么,你所有要做的不过是用力的放松,用力的疯,用力的让你的个人世界天昏地暗……,虚拟世界,的确是一个奇妙梦幻的晴空,也的确是一方众人钟爱的乐土。 现代的人们,生活压力大,人们的情绪就会很大程度的压抑。此时,到虚拟的世界里找一些激动人心的方式去宣泄一下,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你可以杀人,赛车,可以打家劫舍,可以无恶不做。但这也只能局限在娱乐放松上。万不可把网络上的东西搬到实际中来,也万不可沉醉于其中的纸醉金迷,更不可爱上那种虚幻,让自己受制于它,是每一个接触虚拟世界人的必备的心理能力与原则…… 或许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会打垮一个人,也或许虚拟世界的魅力会深深的吸引某个人,也或许你在两种世界间徘徊,内心在激烈的争斗,但不论如何,我们都要确定自己的路线,不要迷失自我才好。

虚拟世界的真实营销

虚拟世界的真实营销 “第二人生”,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几乎将整个现实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了网上,为人们开辟了人生的第二战场,也开辟了第二商战场。美元与虚拟货币的可兑换性,让虚拟店铺也成为一种营销渠道,而越来越多的人气,则吸引了许多世界著名财团和企业,甚至传媒在这里筑巢引凤,大发横财。 今年夏天,加拿大电信公司Telus准备新开张一家手机店。同其他手机零售商开店前做的事情一样,Telus为新店做推广,并开展促销活动,还在当地媒体上发布这一消息。新店铺开张当日,Telus举行了一个庆典,并赠送T恤衫给顾客。这些营销活动很奏效。Telus前四天共卖出了100部手机,包括最时尚的摩托罗拉Razr手机和三星的A950。然而,这一切却不是真实世界里的事情,Telus赚的也不是真金白银。它发生于一个名叫“第二人生”的网络游戏中。 三个月过去了,Telus宣布这家店非常成功,主要是因为它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都带来了很好的口碑效应。现实中,Telus并没有为开设这家虚拟手机店召开记者招待会。但是,博客和报纸关于此事“铺天盖地”的报道,一时间让许多消费者都知晓了此事,无形中提升了对Telus是一家技术领先公司的品牌认识。 虚拟世界的真实人生 上面提到的“第二人生”网络游戏是美国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在线MMORPG 游戏(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它是由总部在美国旧金山的LindenLab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目前用户已逾百万。在这个MMORPG游戏中,玩家可以随意扮演自己的角色,使用虚拟货币“LindenDollars”购买物品,置办产业,和虚拟世界中的其他角色发生各种关系,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能实现的梦

阿基米德的故事

精选阅读(一):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另外还有他用镜子烧掉敌人战船。被杀前叫敌人等一等,让他做完一道数学题目的故事也脍炙人口。 (详篇)同事生日祝福语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曾发现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关于他生平的详细状况,已无法考证。但关于他发明创造和保卫祖国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杠杆定律的确立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决心把它解释出来。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最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换句话说,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长力臂就应当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长。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能够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以前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死心的句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谈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从字面上看,虚拟和现实仿佛是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词。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和现实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微博、人人、QQ 等各种社交工具不断涌现。在这些虚拟社会中,人们能轻而易举地创造和他人沟通的平台。各种地域的不同文化观念在这些平台上不断发生碰撞,产生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刷微博,逛人人,QQ 聊天撑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人们在餐桌上,办公室里,课堂上乐此不疲地评论转发各类消息。在此过程中,信息的飞速传播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甚至道德规范的极大改变。正是在这些改变中,虚拟对现实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像电子商务一类的新兴事物,无疑是网络虚拟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但与此同时,一些可怕的事也正在发生。如果说法律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后盾,那么虚拟的社交平台的建立则是言论的解放。在这些社交平台中,言论自由发挥了它强大的功能。在那里,赞美与诋毁并存。而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虚拟社会中的网络诋毁往往更具杀伤力。虚拟的社交平台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发表言论,它的透明性、公开性、平等性造就了网络欺凌。在影片《网络欺凌》中,主人公在一个社交平台上遭到了炮轰式的诋毁,哪些子虚乌有的荒诞言论对她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后导致她试图自杀。虚拟网络世界已经取代校园,成为一些孩子欺凌同辈的空间,尤其是他们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可以走出教师或家长的视线范围。由此可见,虚拟社会中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个人的现实生活并且力量大

得惊人。此外,影片所描述的故事更让人深思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此类网络欺凌?应该怎样看待虚拟对现实的可怕影响? 无疑,应对网络欺凌的最好方法是影片结尾的结果--立法。针对一个个现象,制定合适的法律对虚拟世界人们的行为加以控制,使人们的言论自由的权利达到一个平衡点。在我看来,虚拟和现实真正和谐的关系是虚拟服务于现实。虚拟世界中有各种实用的工具,它们切切实实地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便利;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虚拟世界中由许多信息,让人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种的优点的利用,需要的是人们对虚拟与现实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用虚拟而不是沉溺于虚拟,减少虚拟对现实带来的危害,让虚拟服务于现实,使现实生活更加美好。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优秀范文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优秀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为各位老师家长学生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欢迎下载!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优秀范文篇1:在现实与虚拟之间语文老师曾经和我们讲,写小说的人都是将自己幻想成小说中的人,然后进行自己的创作,我也看过一些所谓的大书。也觉得现实和虚拟一比,之间的差距也是难以跨越的。 现实世界存在得好好的,那怎么会有虚拟世界呢?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虚拟世界不单指是网络世界,还可以包括个人的内心世界,小说电视剧、电影等等虚构的世界。虚拟世界的建立是以现实世界为模板、样本,进行一系列的幻想。一般而言虚拟世界是美好的,是人们比较向往的。 现实是残酷的,无情的,他有许多规则、法律的限制,道德的约束,而虚拟就比较随意,天马行空,我在心里我可以是任何东西,而网络游戏、偶像剧、奇幻小说则是将个人的心里世界拿出来与大家一齐分享,这也可能是网络游戏和偶像剧走红的原因吧。 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好比麻制衣服和丝制衣服,麻制衣服虽然不美丽却很结实耐穿,而丝制衣服虽然美却容易坏。 现实与虚拟的地位是不容混淆的,虚拟永远不可能取代现实,就像电脑永远超越不了人脑。 那我们怎样对待现实和虚拟呢?有人很现实,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好;有人将现实作为主,虚拟为辅,用虚拟世界来放松,劳逸结合,有人总在虚拟:虚拟多美好,现实多残酷。 我觉得是现实为主,虚拟为辅较好,毕竟在现实的社会上,枯燥的生活是日复一日,若是不放松一下,幻想一下,岂不是没有前行的动力了? 我是坚决反对沉迷于虚拟的,曾经看关于网瘾的危害,有两则故事,让我感叹事情的戏剧性也得到震惊:一位同学在桥上想到桥下去,就直接从桥上跳了下去,还有一位是在网吧玩私服传奇,一些装备被同网吧的另一位玩家抢走,竟然的手持长剑,在网吧中将另一位玩家捅死。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阿基米德和王冠

阿基米德和王冠 这是一首关于吝啬的徐拉古王亥厄洛,狡猾的首饰匠,聪明的阿基米德及其好吵闹的妻子,以及浮力定律的诗词----科万佐夫 古老的传说传遍寰宇, 阿基米德怡然沐浴, 猛然发现著名的定律, 随后便是奇异的狂举...... 一个狡猾的首饰匠, 奉诏拜见国王进宫殿. 一项王冠闪金光, 固定在豪华的宫殿里. 国王对金匠说明旨意: "你看这王冠多么神奇. 也给我做这样一顶吧, 假如你真的灵巧又伶俐. 你说需要多少黄金, 我都如数交给你. 假如你不比别的金匠次, 你就可以得到奖励." 要的黄金如数称去, 一切遵旨照办不移. 王冠呈交给徐拉古王, 恰恰是在讲定的日期. 国王对王冠十分满意, 它和泰尔的王冠相似如一. 于是想起自己的诺言, 下令对金匠予以奖励...... 人人对王冠都大加赞赏, 这样的日子还没过去. 却突然产生不安的情绪, 国王的心里发生了怀疑: "金匠的举止象个骗子, 真能具有诚实的心地? 金匠拿去的那些黄金, 真能如约全部用毕?" 怀疑的痛苦折磨着国王, 使他片刻不得安息. 痛苦的恶魔纠缠着国王, 他不吃,不喝,毫无睡意. 国王的富有堪称出奇, 却又生来吝啬无比. 严重的猜疑使他身患重病, 国王不知如何治愈.

国王已经衰弱无力, 令召阿基米德来到宫邸. 痛苦的眼泪一滴一滴, 述说噩梦般的悲惨境遇. 受难者的灵魂得到了安逸, 许多痛苦一时止息. 阿基米德却丢下了一切, 待测的王冠使他入迷. 走路慌张卧不安然, 惆怅地在海边数着沙粒. 徐拉古王冠金光闪闪, 折磨着学者毫不怜惜. "拆开王冠,我没权力, 这是国王下的旨意. 苦哇,苦哇,我的天哪, 可怎知里边藏的东西? 王冠必须保持原样, 始终不能相差毫厘. 甚至不准切下一点儿, 这实在是个太大的难题." 随时想到的所有办法, 伟大的智者都尝试无遗. 王冠依然迷人地美丽, 撩人的是它未知的秘密. 阿基米德忘记了饮食, 忘记了治病和沐浴. 痛苦的诞妄神智不清, 一切努力全都无意. 几周的痴呆招致棒打, 打人的是他凶悍的妻. 智者已经久不沐浴, 此刻被赶进浴室里. 无论是国王,智者或蠢驴, 在悍妇面前都无计; 英雄豪杰和神仙, 也只能沉默,胆怯和泄气. 把自己的骄气压下去, 阿基米德躺进浴盆里. 两眼望着天花板, 加紧思索没解决的问题. 无情的苦恼还在纠缠, 思来想去没有头绪. 沉思默想几个小时, 好似河水白白流去.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探索周期规律》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教材中,主要呈现了图形的颜色、形状等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周期规律,初步感知规律的含义。二、学情分析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熟悉的未必熟知。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些看似熟悉的规律,学生真的熟知吗?于是,我对执教的 2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调研结果:没有发现重复出现的特点能够发现重复出现的特点能用画圈或者小数线的方式表示规律不仅能用画圈的方式表示,而且能用文字描述规律人数50 人 25 人 7 人百分比 61% 30% 9%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欣喜的发现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简单的情境中直观感知规律,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中以组为单位重复出现这一特点,同时学生在表达规律上也是存在困难的。看来,对于看似熟悉的规律,学生并不完全熟知。那么,怎样帮助学生从熟悉到熟知呢?通过对此问题的不断思考,我寻找到了答案。三、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周期规律,初步感知规律的含义,并能用语言、符号等表达规律。 2.在发现规律、表达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欣赏数学的规律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规律的含义,并能用语言、符号等表达规律。教学难点:能用语言、符号等表达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五、教学过程 一、引发质疑,激起兴趣问: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数学绘本,书的名字叫《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我们一起仔细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宝石王冠是怎么消失的?规律和消失的宝石王冠有什么关系?封面上的人是干什么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还有你们会观察的眼睛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中,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绘本封面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二、阅读绘本,探索规律(一)从颜色和形状的角度观察 1.绘本情境:某一天,大鼻子侦探和他的助手迷糊虫来到博物馆参观,大鼻子侦探教育迷糊虫说:要想当一名出色的侦探,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知力,因为犯人的行动通常是有某种规律的。说着说着,大鼻子侦探看到了一顶王冠,然后突然指着王冠大喊这顶王冠是假的!糊涂虫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王冠是假的呢?大鼻子侦探说这顶王冠之所以有名,就是它每一层的宝石都是有规律的。 2.问:你们能看出这个王冠上的宝石有什么规律吗?你能在题纸上圈一圈,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3.学生独立探索。 4.暴露资源,组织研讨:监控: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预设 1:一个蓝色的宝石和一个红色的宝石为一组,一组一组的出现的。预设 2:以八边形和菱形为一组,一组一组的出现的。监控:谁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宝石的颜色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预设:读完一组空一下,读完一组空一下。 5.问:你们不仅从颜色的角度观察找到了规律,还从形状的角度观察找

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影响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联系与影响 调查组员:张坚城(组长)、王灏、吕建城、谈展涛、覃骁麟、卓聪、梁文立、杜康慧、任囿亦、李石雄、毛舒、胡祖祥、梁炜豪 指导老师: 主导课程:社会科学相关课程:历史 本调查报告分为两部分: 一至五:开题报告六至九:研究报告十至十三:结题报告 一、背景说明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计算机网络又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将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汇集于一身,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互动性的、全新的媒体。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奇妙和非实在的世界。在这个非现实的世界里,人们的交流有了不确定性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活动似乎也融入了这个世界,即由虚拟技术、网络系统硬件设备和电流共同产生的虚拟环境和虚拟事物的全体构成的虚拟世界。 那么虚拟化的世界到底带给现实生活什么样的变化呢?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在网上,有人传照片,有人写日记;有人做买卖,有人交朋友。虚拟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当人们在网上畅游的时候,这个虚拟的世界也对一些人的现实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课题目的及意义 1、通过这个研究,进一步了解虚拟世界,感受网络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与联系,并从中学习到课外知识。; 2、把实践和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水平。

3、提高我们的课外实践能力。 三、任务分工 大组共13人(组长张坚城),共2个分组。 第一分组: 组长张坚城,组员王灏,吕建成,任囿亦、胡祖祥、梁炜豪,主要工作:负责整理资料,撰写演示报告,修改并补充数据资料等。 第二分组: 组长谈展涛,组员覃骁麟、卓聪、杜康慧,李石雄、毛舒,主要工作:派发问卷,外出拍照且统计数据等 四、课题研究过程 活动步骤:(资料搜集、实践调查、整理讨论、撰写报告等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4月,查阅相关资料,让各组员充分了解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并制定调查计划,任务分工,现早世界网络的普及和对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制定调查问卷等。 第二阶段:2012年5月上旬,外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虚拟世界的程度和对发展虚拟世界(网络)的评价以及虚拟生活中的优劣;在网络上找寻来自国内各地方人们对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联系与影响的各种不同意见等等。

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关于浮力原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 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小学老师都这么教的,我们也就是这样记住了,阿基米德——称皇冠——洗澡——发现浮力原理。可是,等到学习中学物理时,我才知道什么是浮力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在称皇冠这个故事当中,阿基米德其实只证明了一件事,即相同材质、相同重量的物体所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并不能证明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水的重量,用这个故事根本不能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下文,那个工匠被国王斩首,而阿基米德也得到了国王的嘉奖。若干年后,有一个老妇人前来找阿基米德,老妇人拿出一个黄金的圆球,并请求阿基米德帮忙测试她请人做的这个金球是否被别人偷取了黄金!确定原始总量和金球没有差别后,阿基米德便用以前的排水法测试体积,结果发现按照阿基米德的理论,该金球被惨进了其他成分!就当阿基米德当众公布结果时,老妇人却气愤得将金球一切为二,出人意料,金球是空心的!老妇人是那个工匠的母亲,为了昭雪自己的儿子,她用了数年的时间设法证明阿基米德是错误的。而结果确实被她办到了,阿基米德疏忽了皇冠上的无数金饰件中有许多是空心的,而其结果也直接导致了阿基米德这个方法的狭隘性!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

《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 古城台小学应连兄 教学内容: 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让学生通过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寻找宝石王冠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表示规律,发展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判断真假王冠中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规律。 2、在寻找宝石王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体会数学绘本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描述、表示简单的规律难点:运用认识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绘本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学生:喜欢。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数学绘本故事《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大鼻子侦探和他的助手迷糊虫。有一个星期天,他们一起来到博物馆参观,边参观边聊,听听他们在聊什么呢?大鼻子侦探说到:(学生1)“要想当一名出色的侦探,得有非常敏锐的预知能力,能预先知道犯人的下一个行动是什么。” 大鼻子侦探突然指着王冠大喊说:“这顶王冠是假的!”迷糊虫吓了一跳,惊讶地说:“不会吧,这可是国家博物馆,谁敢这么做?” 老师:孩子们,你们相信这个王冠是假的吗? 出示PP老师:这顶王冠镶嵌了许多宝石,这些宝石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老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宝石的排列规律了吗?王冠上哪里出了问题? 学生:规律是红宝石和蓝宝石交替出现的 学生:第四层有一颗红宝石与蓝宝石装反了。 老师:看来这顶宝石王冠的确是假的。你们真能干,和大鼻子侦探一样观察仔细,看来你们可以成为小小侦探。小小侦探们有没有信心和大鼻子侦探一起找到真正的宝石王冠呢?

数学活动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找出几何图形的规律。 2.能清楚、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破案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关故事的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发现假王冠 1.博物馆有一件宝物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出示皇冠图)我们也来来看看,瞧,这宝物是什么?谁带的?(所以 上面全是珠宝,非常的珍贵) 2.突然有人说道:“这顶皇冠是假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3.我们来仔细看这张皇冠的说明图,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谁看懂了,谁来我们分享下你的发现?(蓝红蓝红、每层逐步增加) 4.通过分析比较,我们看看王冠是否存在问题? 二、寻找真王冠 1.破解“6354”的秘密 (1)原来这是假的王冠,真王冠在哪里你呢?博物馆馆长非常的着急,想请我们来帮助他们破案,你们愿意吗?

(2)馆长拿出一张纸条说到,这是“盗贼”留下来的。他名字叫“黑猩猩”他是一个“怪盗”每次作案会故意留下一些线索。 (3)(出示纸条)仔细观察,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 请你把这些图形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63546354……)这些几何形可能和数字有关。 (3)“6354”这一组数字会和博物馆的什么有关系呢?(幼儿结合生活猜侧)我们问问馆长“博物馆哪里有“6354”这一组数字,(听录音:6354是我们字画展厅的编号,前台上就有“6354”这一组数字。好我们也许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2.解读画家的作品的秘密 (1)怪盗黑星星又留下一张纸“请你破解出这幅作品的秘密”,(出示图形)这幅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请你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在这幅画上做好记录,一会我们来交流。(每一幅画都是左上右下) (2)左上右下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3)王冠是否会藏在这幅画背后吗?我们尝试将这幅按照“左上右下”的顺序旋转,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出示“少女喷泉”图) 3.歌词中的奥妙 (1)少女喷泉在博物馆的广场那,我们迅速赶往那里看看。喷泉里又找到了一张纸条,这上面是写着一首歌谣。“出示歌谣”,你觉得的这歌谣会和少女喷泉旁的什么建筑有关?

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数学史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年生于西西里岛(Sicilia,今属意大利)的叙拉古(Sracusa,—译锡拉库萨);公元前212年卒于叙拉古.数学、力学、天文学. 和其他的古希腊数学家相比,阿基米德的生卒年是比较确实的.J.策策斯(Tzetzes,约1110—约1180)在《史书》(Book of histories)中记载:“智者阿基米德是叙拉古人,著名的机械制造师,终生研究几何,活到75岁”.阿基米德之死,T.李维(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年)策斯等历史学家作了不同的描述,但一致同意他是在叙拉古陷落(公元前212年)时被罗马兵所杀的.倒推回去,应生于公元前287年. 阿基米德是叙拉古统治者海厄罗王(Hiero Ⅱ,约公元前308—前216年,约公元前270—前216年在位)的亲戚,和王子吉伦(Gelon,后继承王位)友善.父亲菲迪亚斯(Phidias)是天文学家. 阿基米德早年曾在当时希腊的学术中心亚历山大跟随欧几里得的门徒学习,对欧几里得数学进一步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那里结识许多同行好友,如科农(Conon of Samos,公元前245年前后)、多西修斯(Dositheus,公元前225年前后)以及埃拉托塞尼(Eratosthenes)等等.回到叙拉古以后仍然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因此阿基米德也算是亚历山大学派的成员,他的许多学术成果就是通过和亚历山大的学者通信往来保存下来的.后人对阿基米德给以极高的评价.数学史家E.T.贝尔(Bell,1883—1960)说:任何一张列出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另外两个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丰功伟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比,拿他们的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普林尼(Pliny,公元 23—79年)甚至称阿基米德为“数学之神”这些过分的赞扬,反映了后世对阿基米德的崇敬. 赫拉克利德(Heraclides)曾写过阿基米德的传记,欧托基奥斯(Eutocius of Ascalon,约生于公元480年)止一次提到这件事,可惜传记已失传.阿基米德的生平事迹,散见于各种古代的文献中. 金冠 维特鲁维厄斯(Marcus Vitruvius Pollio,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约公元前25年)罗马有名的建筑学家,以传世的10卷《建筑学》(De Architectura Libri X)称.这书第Ⅸ卷记述了一段传诵千古的逸事.叙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虚拟,真实2篇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虚拟,真实2篇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篇1:虚拟,真实网络,一个形形色色的虚拟世界。面对这个虚拟世界,许多人慌了手脚,站在尔虞我诈,但又不缺乏真情的虚拟世界中,我这个刚接触网络不久的人还是有些感想的。 网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什么游戏、电影、作文、聊天……只要现实生活中我们体验过,拥有过的东西,几乎在网络上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风靡全国的qq,为人们提供了交友平台。遇到不开心的事,找几个知心又善良的网友诉说,他们不会骂我傻,笑我笨,会静静得听,然后开导我们正确的做法。这样的良师诤友,也许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 再说说游戏,是许多人上网的原因之一。游戏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它拥有生的活力,美的韵味,峰的巍峨,川的柔情;宇宙的空间任它遐想,历史的长河随其奔涌;上古的宝剑斩豪情侠气的绳索,文明的武器炸平战火硝烟的禁锢。身临其境,我穿越时空,形居身外,我品味人生。游戏以其独特的人生模式,独霸一方水土,一片遐想的空间。曾几何时,《移民宇宙》奏响了宇宙间深沉而浩淼的交响乐章;时光越动,《三国志》比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更早地唤醒我傲视三国百万雄兵、骏马宝剑驰聘沙场的冲动;忆叹、经久不衰的《大富翁》系列是怎样巧妙的引导我辩识资本的价值,

金融的玄机。无论是海誓山盟,情真意重的角色扮演类,还是白手起家、纵横四海、叱咤风云的经营经验策略,游戏无一不是浓缩人生体验与磨练。但是,万物具有两面性,沉迷于游戏也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网上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 名著、作文、小说……灌注着网络文学。总是视论坛为家。那是一个心灵的好去处,不必担心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人被他人孤立,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只是属于每个人的家。 在作文网,我喜欢看文,催文,偶尔自己也发几篇“得意之作”上去。我在这里,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不用被死板的老师、父母打低分,反而会得到更多人的鼓励、加油。现在追求创新思维,我们写作找不出创新来,就可以来网上搜搜作文指导,高级教师为我们服务。同时,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厉害写手的作文,也可以增长自己的写作能力…… 网上并非所有人都善良。有些骗子正利用了网民的虚荣心、贪小便宜来诈骗。使网络这片蔚蓝的天空出现污垢。轻信他人的网民便容易受骗,有些厉害的骗子甚至诈骗8、9万元。哎!网络也是勾心斗角的地方。我们要适当地学会伪装自己,做'网"里快乐、健康的鱼。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彼此熟悉,而又互相陌生。在那虚拟的空间中充满了人们真实的情感,于是明白真爱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篇2: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昨夜星辰,

阿基米德原理练习题

1 阿基米德原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浮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B .同一木块分别漂浮在水面和酒精上,在酒精面上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面上的浮力 C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自身的重力决定 D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排开液体的重力决定 2.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将质量为0.5kg 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清水的溢水杯中,溢出0.2kg 的水,则此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g 取10N/kg ) A.5 N B.0.5 N C.2 N D.0.2 N 4.将一重为80N 的物体,放入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 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 A .80N B .30N C .50N D .110N 5.外形相同的4个小球放人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受到浮力最小的 是( ) A .A 球 B .B 球 C .C 球 D .都相等 6.将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都浸没在水中,发现两支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都减少了2N ,那么这两个物体一定有相同的( ) A .密度 B .体积 C .质量 D .重力 7.小明将一个西瓜和一个梨子放入水缸中,发现西瓜浮在水面上,而梨子却沉 入水底, 如图所示。此时西瓜与例子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 A.西瓜受到的浮力大 B.梨子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用线吊着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已 知甲铁球的体积大于乙铁球,那么甲球和乙球所受浮力大小是 ( ) A .甲球大 B .乙球大 C .甲、乙球一样 D .无法比较 9.两手分别拿着一小木块和一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因为木块上浮,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B .因为石块下沉,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小 C .因为木块体积较小,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D .因为石块体积较大,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10.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据,一定能用阿基米德定律计算出浮力大小的一组数据是( ) A .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 B .物体体积和物体密度 C .液体密度和物体所在处的深度 D .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 11.两个物体漂浮在水面上,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则这两个物体一定 ( ) A .密度相等 B .体积相等 c .质量相等 D .露出水面的体积相等 12.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鹅卵石,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 A .脚越来越不疼,因为人越来越轻 B .脚越来越疼,因为人越来越重 C .脚越来越不疼,因为水的浮力越来越大了 D .脚越来越疼,因为水的浮力越来越小了 二、填空题 13.将金属块的一半浸没水中,排开了 0.6kg 的水,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 (g 取10N /kg ) 14.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5 N ,体积为 4 ×l0-3 m 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 , 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g 取10N /kg ) 15.把重17.8N 的实心铜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N ,铜球 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 ,铜球的体积是 ________c m 3。(g 取10N /kg ) 16.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如图所示。“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气囊排开水的体积会 ,受到的浮力会 (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时 重 5N ,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N ,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 的浮力为_________N ,它排开的水重为__________N 。 18.铁球一半浸入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0.8牛,铁球受到的浮力为 牛,当铁球全部浸入水中后,它受到的浮力为 牛。 19.如图所示,将重为2N 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 ,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m 3。(g=10N/kg ) 20.人们游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站立在水中且身体慢慢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假如一位重500N 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受,则人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 ,排开水的体积为 m 3 。(g=10N/kg,,水的密度1.0×103kg/m 3) 21.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 3.由 该物质构成的体积为4×10-5m 3的实心物体,重是 N ,把它浸没 在密度为1.0×103kg/m 3的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 .(g=10N/kg) 22.如图所示是小华利用合金块、水等器材来探究浮力的实验情景。设计甲 乙、丙所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合金块浸 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N ,合金块的体积为 m 3, 其密度为 kg /m 3.(g 取10N /kg) 23.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 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 ,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 N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m 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