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看中国经济:不平坦的L底

十看中国经济:不平坦的L底

十看中国经济:不平坦的L底
十看中国经济:不平坦的L底

十看中国经济:不平坦的L底

一德期货首席经济师郭士英

2012年9月曾在《中国发展观察》发过一篇文章:“中国经济:L型走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今天“L型”已经成为共识而且预计还要持续不短的时间。

今天想说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本已现实而低调的L型,或许并不轻松和平坦,未来很可能呈现一个略微下倾的角度。如果政策出错或房地产泡沫处理不慎,不排除中间还会有深蹲风险。

宏观展望,历来见仁见智。好的方面,例如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和中国经济之韧性,这里就不多说了,它们避免了中国经济的失速性下滑,但尚不足以力挽狂澜。下面从十个主要方面做出说明,意在分析问题、规避风险。

一、货币超发面临阶段性瓶颈并已潜藏危机隐患

全球八大经济体M2自2008年底的38.2万亿美元到2015年12月的63.0万亿美元,七年间总额平均增长超过65%。中国M2则从2008年底的47.5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4月底为144.52万亿元,总额增长200%,全球第一!

粗略统计了一下其它经济体的M2增长情况:

美国M2自2008年底的8.2万亿美元到2016年2月的12.5万亿美元,总额增长52%。

欧元区M2自08年底的8.1万亿欧元到16年1月的10.3万亿欧元,增长27%。

日本M2自08年底的742.0万亿日元到16年2月的919.3万亿元,增长24%。

澳大利亚M2自08年底的1.2万亿澳元到16年1月的1.9万亿澳元,增长58%。

英国M2自08年底的1.8万亿英镑到16年1月的2.1万亿英镑,增长17%。

俄罗斯M2自08年底的13.0万亿卢布到16年1月的34.8万亿元,增长168%。

加拿大M2自08年底的0.9万亿加元到15年12月的1.4

万亿加元,增长55%。

直到现在,欧元区和日本等还在持续货币刺激,但欧元和日元汇率也为此付出了跌跌不休的惨重代价。仅次于中国货币增速的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卢布几近崩溃。问题就在这里,中国作为M2增长最快的国家,人民币反而相对于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不贬反升,自去年“811”汇改以来,对美元也不过贬了约8%。这个问题就是未来的隐患,一旦到达临界点或被突发因素触发,人民币的贬值空间就会被打开。

我们都知道,货币不是越多越好,过多反而会强烈抑制实体经济的正常增长——脱实入虚。但这些年来,各国货币增长普遍高于经济增速,未来几年各国货币政策若不尽快回归正常化,金融波动加剧会严重影响各国央行信誉和全球货币信用。对于中国,这一理论共识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很遗憾的是,这三四年来,理性的呼吁和政策的承诺均被一再忽视和违背,我们在宽松的路上又走了很远。

也许是意识到了总危机倒计时的潜在压力,今年五月,我国宏观政策导向突然逆转。直接原因就是第一季度信贷暴增4.61万亿元,超过了世人瞩目而备受争议的2009年一季度的4.58万亿元。一季度社融规模也创出6.59万亿的历史

新高。与此同时,货币刺激的效应在逐步递减,一季度GDP 增速仅为6.7%。

近年单位GDP增速所需信贷增量持续增加,说明货币刺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持续递减,侧面说明中国的货币扩张基本已经接近了阶段性的天花板——每每这一时期都潜藏着不可忽视、难以超越的危机隐患。2008年我国信贷增量为4.91万亿元,当年GDP总量同比增加4.82万亿元,二者基本是1:1的水平;2015年这一比例是2.87:1,几乎翻两番了。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量4.61万亿元,带来的GDP增量却只有0.9815万亿元,比例高达4.7:1。

二、相当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未见好转迹象

(一)基于盲目投资的全面产能过剩

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56.2万亿元,同比增长9.8%,是GDP的 83%。过剩这一主题就不再详细说了,基本上是全面过剩,而且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为非市场化的主导模式,不适当的货币刺激火上浇油。

中国投资的GDP占比超过全球均值一倍多:2014年中国

投资占当年GDP比重为46%,同期印度为32%,美国19%、德国19%,日本21%,韩国29%、中国香港24%、俄罗斯20%,全球平均水平约22%。

基础设施自2012年大幅增加并持续唱主角,2015年底房地产投资增速见底回升但预计不可持续。

(二)最终消费力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2015年全球各国的最终消费/GDP平均水平大约为70%左右,其中美国82.6%、日本77.5%,但中国只有51.6%。不能简单将这一现象归结为体制原因,因为有些人是死不承认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前提是收入分配的深度改革,很遗憾的是,对这一关键问题认识不清,导致有关改革走走停停、雷声大雨点小。

2008年前后,中国零售商品总销售增速一度保持在20%以上,这些年增速反而越来越慢,至今增速仅约10%。中国储蓄率整体下降及结构性矛盾是内需不足的根源:2008年中国储蓄率52%,现在大约为47%,下降5个百分点。近六七年,储蓄结构发生不利于转型的变化,其中居民存款增速高位震荡,但机关团体存款增速持续上升(财政存款占大头),

从2011年的12.4%上升到当前的16.3%。而且,居民存款中的“五险一金”,不但远高于发达国家缴纳的水平(中国的社保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如美国企业养老金缴费率只有名义工资的6.4%,而中国社保规定是企业最低投入个人工资的35%,个人最低需缴纳个人工资的16%),而且属于强制性存款,不属于居民可支配收入。这既加重企业负担,又不能方便地转化为终端消费力。2014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 之比为43.3%,但美国2014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为69.6%。当前,单就这一结构性失调的趋势走向来看,也不乐观,因为财政收入增长仍高于GDP增速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三)中国债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3月底净债务总额达163万亿元人民币(合25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估算出中国债务与GDP比例为249%,与欧元区的270%和美国的248%大致相当。初步判断,地方债务证券化只能延缓矛盾爆发期。

新兴市场国家私人债务(包括公司和居民债务)普遍增长很快,从2006年占GDP的50%增加到2015年的120%。中国私人债务增速最快,主要是房地产在拉动。近期“去库存”

的房地产出现了不可理喻的价格上涨,这是短期的货币现象,但一旦发生市场不测,最终遭受损失的恐怕还是家庭投资。

有人统计过90年年代日本危机、98年东南亚危机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的债务增长情景,有一个简单的共同点:危机发生前七、八年债务持续增长,危机发生时负债率大都在200%以上。很明显,中国当前的债务状况符合这一条件。数据还表明,经济危机前八年国家债务累计增长情况如下:日本54%、泰国102%、韩国41%、美国45%、英国46%,而近八年中国债务增长至少是80%。

债务增加与GDP增速不匹配的程度也比较突出,单位GDP 增长所需债务额猛增,从五六年前的2-3到目前的5-6个单位,增加一倍多。可见这种举债维稳的方法也是得不偿失、不可持续的。

IMF警告: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债务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升至创纪录的237%。中国相当于GDP的145%的企业债务“按任何标准衡量都属非常高的水平”。

三、中国WTO红利快速缩减且外汇储备持续减少

这两者存在因果相关性,所以放在一起来说。

次贷危机后至今,国际贸易增速呈现下降趋势,至今增速几乎为零,全球化也出现退潮迹象。期间中国进出口增幅由多年保持20%以上,下降为如今的负增长。与此对应,我国外贸收支对应的外汇储备额于2014年5月的4万亿美元开始见顶回落,最低减少近1万亿美元。

2015年中国资金开始大量流向境外——私人投资者购买国外资产(或降低对外负债),资金流出6730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IIF)预计2016年中国资金外流规模还将达到5380亿美元。但若对人民币无序贬值担忧重现,以及考虑美国加息周期正式启动,未来中国资金外流速度或再度加快。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已经不得不延迟实施,或者说,客观进度开始缓慢了。

而人民币汇率,随着中国制造业式微和资金逆流,长期走贬的预期将一再被唤醒,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若干年持续存在和难以摆脱的阴影。

四、四年前已见拐点的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有长期负面

影响

2012年中国劳动力人口(16-60岁)比上一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系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至今四连降,预计未来25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将每年平均下降0.46%——日本自1990年到2015年平均降幅为0.41%。

这一宏观因素,对中国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薪资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并削弱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比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公共开支大幅增加,比如住房购买力有可能逐年下降等等。

五、中国房地产泡沫已是岌岌可危

中国房地产是政府的暴利产业:2015年商品房8.7万亿销售额,土地出让金占37%,其他税收约占25%,可见房价的62%是地和税。

政府控盘是泡沫难以破灭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意味着不会破。中国土地由政府绝对掌控,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保驾护航,估计还会推迟房产税以延缓房地产爆发的系统性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风险在降低,随着房价的上涨,风险正慢慢接近危机爆发临界点。

中国房地产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因为城市化率56%(真实数据可能是40%),不过,后期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产阶层财富积累水平以及三四线居民和广大农民收入改善情况。然而,这几个条件似乎很难在最近两三年有明显改观。

必须明确地说,短期来看,中国楼市正在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重大威胁,有关部门和投资者都需要高度警惕经济下行中的过度炒作风险,直面泡沫化房地产市场出现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明后年是关键窗口期。

RET睿意德中国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写字楼平均空置率18%,商铺空置率高达30%。按照国际同行惯例,商业地产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

昂贵的房地产正严重影响中国一二线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的竞争力。最近华为是否出走深圳成为热议焦点,让我们重温任正非的大白话:“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担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深圳的房地产太

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高楼价已是中国经济的万恶之源——经营和生活成本大幅上升,耗费宝贵资金并拉升市场利率。严重过剩一旦遭遇流动性紧张,楼市在劫难逃。基本看法是: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前不大可能见到本轮经济调整的周期底。[page]

六、中国银行业贷款不良率逐步攀升且有可能日益显化

银行仍是中国的金融中枢,未来几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将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所谓繁荣是继续疯狂还是走向崩溃——这是一个即将给出答案的世纪之谜。

一直不相信银行业不良率仅为约1.75%的公开数据,因为隐瞒数据和政策博弈已经成为行业惯例。IMF:中国银行业不良企业贷款的潜在损失达到GDP的7%是保守估计,未将“影子银行业”的敞口考虑在内。法国兴业银行的预计更是悲观,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约为15%,规模大约15万亿,约占GDP22%以及银行总资产的7.5%。

这里用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乔治-马格努斯的话敲

敲警钟:“如果没有政策转变,中国可能会遭遇比最近经历的更严重的金融问题。这种金融问题也许不会在今年年底以前发生,但也不会等到三年以后。而其主要结果很可能是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的增长中断,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必须为这一结果做好准备。”

七、中国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下降

中国一直在通过基础设施而持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但是经济增速却顽固下行,问题就在于民间投资积极性在持续下降。

2005年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3年民间投资增速曾达23.1%,高出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缓降至20.9%;2015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降至13.6%,仅超出全社会投资0.1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民间投资急速跌至5.7%,大幅落后全社会投资近5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这一数据跌至3.9%。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有三大主要原因:投资渠道狭窄,综合成本上升,投资信心不足。这些都不可能在近期有明显改

善。市场仍然浮躁,资本还在投机,政策继续摇摆、楼市泡沫风险也还在凝聚......如此境况,基本可以断定,民间投资在三两年的短期内难以明显回升。

八、中国国企质量与改革前景扑朔迷离

(一)低效的国企

当我们把经济增长和改革的期望寄托在国企身上时,发现也很难乐观起来。

国企的盈利率一直偏低,近年来,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一直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数据表明,2008年以前,差距是1-2%,之后到现在差距扩大到了3-4%。最近的十五年来,扣除补贴后的国企资产回报率,除了2005-2007年的三四年是正值以外,基本都是负回报。

IMF进过评估认为:国企在中国经济产出中仅占22%,而且“基本靠救助维持”,但其债务规模却占企业债务总额的55%。

中国石油最近给出了不给力的证明,在去年全年净利润

“腰斩”之后,今年一季度巨亏138亿元,是该公司自200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一季度亏损。群众都在长期忍受成品油的高油价,换来的却是垄断油企连续巨额亏损,个中道理不言而喻。

(二)国企改革推进缓慢

国企普遍债务负担沉重,年内一度寄希望于债转股,但权威人士的访谈基本宣布这一计划已经夭折——也好,所有的国企改革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僵尸企业”怎么来的?以后如何避免?我们必须要支持经济正义,防止道德风险和避免救助僵尸企业而导致资源继续错配。剩下的,就阵痛难免了,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据了解,所谓的混改,推进难度也比想象中巨大——体量不匹配、国企没诚意、民营不放心。人们不禁担心:这轮改革走下来,会不会导致国进民退?我们不说体制的必然,但是很多人心中是有答案的,尤其是基层一线人员。不过,永远不要忘记,民营经济不兴旺,整个国家是很难走出困局的,或许永远都不可能。

最近观察下来,发现国企央企又被一个新问题所困扰,

那就是过度政治化倾向。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不多说,身在其位的心知肚明。总之,这不利于改革、投资和发展,但愿这只是短期因素。

(三)利在长远的供给侧改革构成宏观收缩的短期利空

坚决拥护供给侧改革,利在长远、功在千秋!从提高供给品质而言,应当严查环保和医药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和保持社会稳定。

不过,就一两年的短期来看,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供给侧改革确定属于宏观利空,结合“三去一降一补”的“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更是如此。因为会减少过剩开工和盲目投资,就业和财政压力也因而加大,会加快实体经济收缩,减少原材料消耗,不利于国际大宗工业品市场。如果产量缩减计划如期实施,则可对部分低价工业品构成利好。

(四)关键是如何市场化

中国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欧元区的表决评价已经给出了回答,中国还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市场化”不是叶公好龙,骨子里不相信市场,反而过度崇拜权利和政

策,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政府很多时候不淡定,总喜欢越俎代庖、指手画脚;市场涨也紧张,市场跌也着急;不涨不跌,那叫市场吗?至于说波动过大,根源还是在货币超发和政策多变。这些年自己又不晓得自我约束和主动控制,反而一再指责市场、乱改交易规则、戕害了多少投资者!其实,不必感叹什么“左右为难”、“两难”、“多难”,管住那只闲不住的手,就不至于“自受其乱”。

九、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股市正处在尚有重大不确定性的宏观下行周期中,人为的牛市则在去年演变成股灾,而且今年初在注册制压力下再跌一千点,有人说是二次股灾。总体来看,人气不足,需要休养生息。

中国股市一向躁气较重,海外上市资产纷纷回归,就是估值水平过高的最好证明,从与国际接轨的视角看,A股还需要适当冷静的价值回归。

法制条件尚不具备的注册制,一定意味着重大利空,在注册制正式推出前,中国股市可能不会有特别好的大牛市。

信用水平较差是中国股市历来就有的硬伤,过度融资和包装作假屡禁不绝,反映的是我国资本市场法治水平亟待提高,包括政策的成熟性和规则的稳定性。这是后续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这个短板必须补,否则即便今后有牛市,估计也还是快速而短促的投机市,不久又会一地鸡毛。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有互动性,未来可将股市景气看作宏观和商品市场的风向标。

十、中国的外部环境充满挑战

全球来看,正值多事之秋,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外部环境很不理想。许多国家面临不同的问题,过去的积弊太多,决定了这决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进取时代,随时都有意外风险发生。

时间和篇幅原因,只列举一些主要热点问题,不一一阐述。

1、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比较纠结,有合作有遏制。例如重返亚太战略和南海问题,估计持续构成中国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干扰因素,最近美国还积极推进与越南的双边关系,

意味深长。朝鲜也是个不确定因素,未来一两年,美国或许有机会在朝鲜问题上大动干戈。

美联储率先实施信用收缩,预计一两年内欧盟和日本会跟进,全球信用收缩是未来数年的经济主题......当然,美国经济状况被世界过分高估——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经济增速创两年最低,出口下降2.6%,一季度PMI跌到7年前低点,目前处于荣枯分水岭的关键期。建立在股市泡沫基础上的消费和楼市复苏仍然十分脆弱。美联储过频加息会酿大错......无法排除美联储决策刻意针对中国的可能性,那么中国房地产和汇率市场,一两年内需要重点防范强劲的外部冲击。

2、欧元区:衰退压力不减的欧元区遭遇难民潮,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分歧加大可能进一步破坏欧元区的稳定性。近期还要面对英国脱欧公投,一旦脱欧,负面影响需要至少一两年的修复期。即便本次英国不脱欧,双方的裂痕对整个欧洲也难以在短期内弥合。

3、日本:安倍经济学随时可能宣告失败,货币刺激反而带来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左右为难,经济复苏难度超过预期。

4、俄罗斯:4月份的预算赤字已经达到GDP的8.6%。

5、印度:目前以7.9%的速度领跑全球,但体量太小——仅为中国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但同时,印度崛起对中国制造也是某种潜在威胁,复苏后的全球投资热点很可能不再是中国而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6、委内瑞拉:经济崩溃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或有损失,包括债务和烂尾高铁,提示中国对外投资和“一路一带”必须更加谨慎。

7、沙特:财政危机一触即发,原油价格因而仍有可能再次回跌。

8、衰落的香港: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4%,同比从上季度的1.9%滑落到了0.8%。种种原因,香港的经济和楼市,不大可能在短期内逆转颓势。预计会在明年影响到深圳乃至全国的楼市。

2016年5月北京

十分钟让你看懂中国经济

十分钟让你看懂中国经济 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但金银携带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什么是通货膨胀?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块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房价能绑架中国经济吗?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等于把那颗石子投进了海里,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似房价与石子毫无相干,可是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就是价格和价值严重的背离。实际上房地产的崩盘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而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为什么政府迟迟没有把房价降下来,不是降不下来,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是后果谁能承担,严重通货膨胀谁来负责?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是无可置疑的,是客观实在的,没有人能改变。可更棘手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果降房价,面对的是马上的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去何从?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这个逻辑。

(1)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摘要: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尽管经济在复苏,但现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中国未来更长时间复苏和进入下一轮稳定增长的状态。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已不是人们直观可以认识的,面对又好又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的抱怨情绪和对市场的盲目性认识的蔓延似乎与现实的主流向好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对当前经济的形势作出正确而全面的清醒认识。 关键词:出口投资消费经济 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尽管经济在复苏,但现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中国未来更长时间复苏和进入下一轮稳定增长的状态。 1.1我们过去的繁荣建立在出口高增长和投资高增长之上 这个高增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的高增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能,特别是制造业,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产能非常大。这一次保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把这些落后的产能淘汰。保增长已经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效应就是我们还是继续过度依赖于投资,投资依然带来产能的扩张,产能扩张就会带来麻烦。 1.2资产泡沫问题 今年的GDP总量增长大概是1.6万亿,但是我们今年的信贷增长是10万亿。这就意味着我们信贷扩张的产出效应是很低的,但产生另外一个效应很高,就是资产泡沫,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了之后还是会拉高。 1.3国际贸易摩擦集中爆发 中国未来面对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会非常复杂、非常冲突,摩擦将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增长恢复了,反而放手,采取很多对中国不利的政策,造成价格的上升、下降,美国可能会采取抑制中国的政策,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包括可能造成价格的波动。而且还有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像这样的因素,美国明年可能不断地打这些牌,核心要务是抑制中国。 二、从经济结构简单分析国内经济 2.1出口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浪费基础上的低附加值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这是一次痛苦的转型,如果成功,中国出口经济将更加健康、更具有活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美国还未从次贷危机阴影中走出,欧元区多数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因此,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中国出口受挫。 2.2投资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看法6页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看法 《罗马帝国兴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在论及人们解释罗马帝国衰亡的诸多不同观点时,曾慨叹道:“我们对于人类事物的理解,走极端易,持中庸难。然而,真理似乎总是蕴涵于中庸之道。 人类社会从属于我们赖以存在的大自然,那么其必然也得遵循于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什么是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呢,天有阴必然有晴,有黑夜必然有白天,有生必然有死,这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故此我个人认为,经济有繁荣,那么必然有萧条,有上涨也必然会下跌。如果一个社会其经济有好有坏,有繁荣有萧条,我们认为这充分的说明了它是依循自然规律运行的,是正常的。反之,我们才应该视之为非正常。同理,我们可以大胆放言的是,这个世界不会存在只升不跌的房地产市场。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想当然的认为中国的房价将会下跌这也是一个极端愚蠢的念头。马克思教导我们: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我们姑且抛开迷信GDP的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依赖这一要素,单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就可告诉我们,中国的房价15年内的大趋势只会看涨。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四个条件:资本、市场、技术、管理。首先,中国现在资本充足,民间资本力量雄厚,正在寻找出路;政府投资保持相当大的比重,外商看中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前景是看好的。第二,中国有最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产品价格低廉,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是有销路的。在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有不少生活用品,销量不会大变。第三,中国正在鼓励自主创新,同时从国外继续引进技术。最后是管理,这是中国的弱点,但近年来也有很大改进。中国

的创新型企业家虽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已有较快增加。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的关头倒也是事实。”至于加速朝好的一面发展还是朝坏的方向发展,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是否采取了正确而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譬如社会收入更公平的分配,譬如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譬如引进韩国的一户一制度或新加坡的组屋制度等等。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回顾今年走过的历程,我们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底,国民经济实现了V型的复苏,在全球经济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一至三季度下降了2.4%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可以保持8.3%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实现这样一个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 一是体现了中国经济对国际的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抗击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今年我们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经济8%以上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做不到。前三季度我们出口下降了20%,过去连续的五六年时间内我们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出口一上一下,波动的幅度就在40%以上,40%以上相当于多大的数字呢?相当于我们GDP的13%左右的总需求。没有扩大内需的政策,没有投资的快速增长,我们的经济可能会下降到1%、2%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中央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通过财政的投入、引导贷款的增加,通过扩大内需,弥补了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我们通过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就

我看中国经济发展

我看中国经济发展 文章部分引用博客中国:经济学家周其仁:远看与近看中国经济发展 我认为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远看,放在大局里看大势,看整体,今天中国的经济是不能离开世界这个环境来看的。二是近看,看细节,特别是看关键的细节,看经济存在的内在矛盾。查阅最全面的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外汇、农信社、城商行、外资银行)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看的经济,因为这个经济远看和近看差距很大,中国经济会引起很多矛盾的判断、看法。 一、经济快速增长 先远看中国的经济。没有人可以忽略当今中国在世界经济上的表现。从总量看还不大,中国这么多人口,这么一个大国,占世界GDP总量的比例大概是4%,这里当然有汇率误差的问题。调整以后这个比例不是很大,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看,这是不相称的。但即便这样,中国也已经是当今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过去三年内,中国GDP的增量占全球GDP增量的1/3。一个总量比例这么低,增量比例这么高的国家,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一定会变成世界的头等经济强国,或者站在前沿的经济大国。 制造业号称“世界制造工厂”,这恐怕不是徒有虚名,不像过去的年代带有宣传甚至吹嘘的意思。我们有很多实际的产品制造商,在世界上确实有重要的地位。大概2/3的电视机、微波炉都是中国生产的,2/5的计算机是中国生产的,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上占第一位的可以数出很多。最近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对中国的反倾销已经越来越多。像西班牙烧中国的鞋,并不是因为鞋的质量不好,而是与西班牙国内同价格的鞋相比,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受到了西班牙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其鞋厂和制造商受不了,所以就要用社会运动、政治、法律、政府行动来遏制中国产品进来。制造业方面的话题,很多人都很熟悉,例如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可以让世界刮目相看。 中国加入WTO的时候,从上到下都担心农业问题,担心这么多农民,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竞争力。但是从加入WTO两年来看,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也超过很多人的预想,尤其在劳动密集型方面的产品,像水产、水果等。今年农民收入创收,政策是一个因素,世界市场的是第二个因素。亚洲、新加坡这一带,原来都是美国的市场,今年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势头非常好。 中国的服务业有更高的附加价值,这种转移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苗头,中国现在比印度要高度重视这一点,从官方到民间都在看,都在琢磨,都在赶,这方面有一个后起优势,会在今后几年出现。从买方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大买家,中国的一举一动,包括宏观调控,全世界都要紧张,因为它会影响世界市场,影响其它国家的出口,这些方面的例子非常多。因此,很难探讨中国经济。 今年《华尔街日报》对还健在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调查,问“75年以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国家是谁”。其中有一位说是美国;一位说如果俄罗斯进入欧盟,75年以后最大的应该是俄罗斯,如果俄罗斯不进入欧盟,可能就是日本;一位说是欧盟。除此之外,另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异口同声说是中国。

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首先,我来提一个问题:中国经济靠什么来发展?相信我们都会这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靠的是现代化技术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技术的发展靠什么?最根本是靠人。目前,最盛行的就是各种现代化工业产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都成为每家每户的必须品,就是私家车,多得数也数不过来。各类电脑,价格便宜,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但是,可给人们食用的食品类的价格却一直暴涨,确实让人头疼。 中国的经济虽然处于上升状态,人均生活水平提高,那也只不过体现在:1。买到房子;2。可以供孩子读书;3。买到电脑等电子产品。事实上随着食品价格上升,实际生活水平并为得到真正提升,个人认为,现在的食品价格与十年前的电子类产品价格互换了。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成一条食物链,那么,人类就在最上层,食品比重必须高于现代化工业产品,一旦现代化工业产品高于食品,那么地球就要面临饥荒。处于最低层的就是植物,无论在什么时候,植物是人类的重要依靠,他为人类及地球制造氧气,阻挡风沙,是人类及地球不可缺少的精灵。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经济体系中,食品类集团公司占1/5,并且有一大半为加工食品集团公司。其他集团公司多为商业公司。在各个大学里,只要是本科的,其专业多为商业与工业类的,少数农业与林业大学有农业和林业类的,沿海及内陆城市的毕业生,很少会去那里读农业和林业类专业的,他们大都喜欢商业或工业类就读。大概是很多人都认为商业读出的前景好,致使农业没有人才,得不到发展。当农业得不到发展,食品紧张,价格就暴涨。 因为商业与工业吸引很多人,环境污染;农业人员不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农业产品紧张,食品价格一上再上,就如现在的猪肉每斤也要12元。如今,一头猪相当于一台电脑,也许将来,一头牛抵得上一幢大厦。

最新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看法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 势看法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看法 《罗马帝国兴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在论及人们解释罗马帝国衰亡的诸多不同观点时,曾慨叹道:“我们对于人类事物的理解,走极端易,持中庸难。然而,真理似乎总是蕴涵于中庸之道。 人类社会从属于我们赖以存在的大自然,那么其必然也得遵循于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什么是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呢,天有阴必然有晴,有黑夜必然有白天,有生必然有死,这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故此我个人认为,经济有繁荣,那么必然有萧条,有上涨也必然会下跌。如果一个社会其经济有好有坏,有繁荣有萧条,我们认为这充分的说明了它是依循自然规律运行的,是正常的。反之,我们才应该视之为非正常。同理,我们可以大胆放言的是,这个世界不会存在只升不跌的房地产市场。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想当然的认为中国的房价将会下跌这也是一个极端愚蠢的念头。马克思教导我们: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我们姑且抛开迷信GDP的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依赖这一要素,单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就可告诉我们,中国的房价15年内的大趋势只会看涨。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四个条件:资本、市场、技术、管理。首先,中国现在资本充足,民间资本力量雄厚,正在寻找出路;政府投资保持相当大的比重,外商看中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前景是看好的。第二,中国有最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产品价格低廉,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是有销路的。在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有不少生活用品,销量不会大变。第三,中国正在鼓励自主创新,同时从国外继续引进技术。最后是管

理,这是中国的弱点,但近年来也有很大改进。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家虽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已有较快增加。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的关头倒也是事实。”至于加速朝好的一面发展还是朝坏的方向发展,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是否采取了正确而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譬如社会收入更公平的分配,譬如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譬如引进韩国的一户一制度或新加坡的组屋制度等等。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回顾今年走过的历程,我们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底,国民经济实现了V型的复苏,在全球经济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一至三季度下降了2.4%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可以保持8.3%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实现这样一个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 一是体现了中国经济对国际的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抗击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今年我们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经济8%以上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做不到。前三季度我们出口下降了20%,过去连续的五六年时间内我们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出口一上一下,波动的幅度就在40%以上,40%以上相当于多大的数字呢?相当于我们GDP的13%左右的总需求。没有扩大内需的政策,没有投资的快速增长,我们的经济可能会下降到1%、2%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中央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通过财政的投入、引导贷款的增加,通过扩大内需,弥补了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我们通过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就业的大体稳定,保持了社会的大体稳定,改善了民生,因为我们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里面相当大一部分投入用于保障房的建设,保障房是用于社会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城市里的棚户、矿区煤炭塌陷区的职工的住房、林区的棚户的住房,以及草原上游牧民的定居住房,中国将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这部分人居住条件还没有改善,现在通过我们扩大内需,帮他们把房子建起来,使他们也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符合我们全国人民的心愿。另外,扩大消费实行了一系列刺激政策,这也有利于改善民生,特别是住房、汽车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为我们留下一笔优良资产,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扩大内需,建成了我国高速公路的框架体系,从1997年开始我们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现在我们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居世界第二位,我们现在出行很方便了,高速公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摘要: 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相对萧条,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股市,房地产泡沫等表面增长。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倾向于保持经济增长,取得GDP的稳定增长。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实现了保八的经济指标。如今房价过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单一的GDP增长模式,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信息,能源,电子,生物,汽车等作为战略性产业。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未来会比较艰难,政府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引导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走向正常,稳定。 关键字:中国经济汇率GDP 房地产增长模式 正文: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 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人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美国人大幅降低消费,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人消费降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过,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政府将资金注入银行,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大量地贷款用于买车和其他消费。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不无道理,同时这与美国政府自身的调控和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的钢筋水泥企业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可是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会再去重复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于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其投资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价必然不会低,有些线路价格将逼近机票的价格,使得很多路线的乘客往往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对资源的二次浪费。 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此之低?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

(周健良)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1]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班级:室内一班姓名:周健良学号:38 摘要: 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相对萧条,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股市,房地产泡沫等表面增长。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倾向于保持经济增长,取得GDP的稳定增长。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实现了保八的经济指标。如今房价过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单一的GDP增长模式,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信息,能源,电子,生物,汽车等作为战略性产业。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未来会比较艰难,政府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引导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走向正常,稳定。 关键字:中国经济汇率GDP 房地产增长模式 正文: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 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人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美国人大幅降低消费,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人消费降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过,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政府将资金注入银行,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大量地贷款用于买车和其他消费。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不无道理,同时这与美国政府自身的调控和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的钢筋水泥企业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可是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会再去重复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于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其投资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改革开放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处于合理区间中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依然偏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多月同比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金融风险。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 70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70%;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 1.8%,增加 307 万人。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大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各个月份基本上是在 1.8% 和2.5% 之间平稳运行,远低于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目标。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 5% 以上。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没有影响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8527 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 元,同比名义增长 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9%。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986 元,同比名义增长 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3120 元,同比名义增长12.1%。9 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797元,增长10.0%。 外贸出口将温和回升。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逐步改善,温和复苏有望延续。美国下半年在就业和房地产回暖驱动下有望加速复苏。欧洲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欧元区将延续复苏势头。日本将在国内消费和投资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年初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金融动荡后,经济形势趋于稳定。我国出口环境有所改善,国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也将减轻贸易企业负担,外贸出口有望保持回升走势。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结构 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周期性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外需明显不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大幅升值进一步抑制出口增长;企业盈利前景不佳以及去库存化等因素导致投资出现减速;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市场调整导致消费稳中略降。 从中期结构性因素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

从经济学的维度看中国经济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总第79期) 从经济学的维度看中国经济 李晓军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在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时代,政治经济学与经济科学曾经是同义语,自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经济学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21世纪全球大经济、 大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时代,从科技、经济、社会的互相联系中研究经济学,是一种必然 的趋势。中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距离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差的很远,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经济学;中国经济;多重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13)01-0102-04 一、对经济的相对理解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 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 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同时,经济学既是 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宗教力量和经济力量共同塑造的世界历史政治 经济学或者经济学,是对人类一般生活的研究,是对个人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使用保证生活安康 物质必需品的最密切相关的部分的研究。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类在社会 中获得或使用财富的过程以及二者的联系。 本文试图从研究人的行为的角度,做一点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是研究人在特定约束条件下,选择使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行为的学问。当然,关于经济学的界定,十个经济学家可能 有十种不同说法。但不管说法多么不同,都离不开“人的行为”这个关键词。由此,对人的行 为的理解,是理解经济学的起点。 亚当·斯密关于人的论述,有三个特征最值得去研究:其一,人是自私自利的,他的决策总 是先考虑自己与其家人的利益,这一点与别的动物没有差异。其二,人是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 笔者以为,法律尤其是道德约束,是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分界线之一。动物界也许有自己的法律,但没有道德,不受道德约束。因此在斯密看来,道德是人与禽兽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当然 还有别的标准)就这个意义推而论之,不讲道德的人无异于禽兽也!其三,人具有交换的偏好 和才能。交换是人类共同的天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在别的动物种群中看不到的。亚当·斯密写道,“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偏好,是所有人的共同禀赋,但在别的动物种群中看不到。”因此,交换不仅是人与别的动物的一条重要分界线,而且还是文明与野蛮的重要分界线之一。野蛮社会奉行的原则是弱肉强食,文明社会奉行的原则是等价交换。从这一点可做如下引申:借助市场配置资源,简言之: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而且还是一种 [收稿日期]2012-12-19 [作者简介]李晓军(1978—),男,甘肃玉门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从衣食住行看中国经济发展

从衣食住行看武汉发展 武汉是一座大城市,中国的城市中能够超过武汉规模的最多不超过3个。然而作为一个中部城市的武汉,却连续错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导致整个城市建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也难怪有人戏称武汉市是“最大的县城”。 在新世纪初期,武汉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机遇——“中部崛起战略”。我在武汉生活了18年,也看到了她这些年来一步一步的变化。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但是事在人为,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武汉经济、文化都将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衣 从衣的方面来看,其实近些年也没有很大变化。只是近年来很多国际高端品牌,例如:LV,GUCCI等的入驻显示出武汉作为中部重要城市的崛起。当然,经济水平的上升不能仅仅从奢侈品牌的进入来反映,但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武汉的百姓的购买力,也只有生活水平提高,百姓才会舍得花钱。 ●食 武汉一向以小吃多而闻名,特别是早餐的时候,热干面、豆皮、油条、糯米鸡等,可以让你一个月的早餐完全没一天是重样的,而我也很欣慰的看到时至今日这些小吃仍然为大家所喜爱,甚至都成了武汉的招牌。近些年来,更是有一些小吃走向了全国,比如说精武鸭脖,而当我在校园里看到一家周黑鸭时,更是让我感到惊喜。但是物价的上涨却在食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记得上小学时牛肉粉3.5元一碗,一直到初三也还比较稳定,也就是在通货膨胀比较厉害的那一段时间,隔几天牛肉粉就涨一次价,一直涨到现在的7,8元,而在那一段时间的疯狂涨价过后现在价格也渐渐稳定了下来。总的来说武汉的饮食在近年来除了价格上涨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住

1、房价上涨 近年来房价的猛涨,从2000年初的1000元/平,到如今5000元/平,虽然不及那些大城市的发展那么快,但是同样能从侧面体现出武汉整体经济的发展。 2、经济适用房的政策 武汉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宣布,对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作重大调整,由此前面向中低收入群体,转向低收入群体,确保住房最困难家庭尽快受益。 同时,扩大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发放范围,首次从最低收入家庭(即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受惠家庭从2万户增加到4万户。 今年内,将通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双限房、进城务工人员住房等四大举措,在该市形成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改善。 我一位同学在寒假做了关于武汉的社会调查:他同学的妈妈是谌家矶的书记,这次寒假也特地邀他去他们村看了一下,并给他介绍了村里的变化。他说农村的新面貌确实是让他很没有想到,村民们大都住进了高档的小区,一点也不像村子,这也说明武汉的“城中村”计划还是进行得很顺利。 行 交通可以说一直都是武汉的一个大问题,早高峰晚高峰也总是令人感到头疼。近年来政府一直都在努力想改变这个问题。十二五计划也将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面。武汉一直处于到处在挖到处在建的状态,几年下来,天兴洲大桥,二七长江大桥,过江隧道,轻轨,地铁,三环全线贯通使得武汉的交通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据报道,长江隧道通车后,分流长江一桥二桥车流11%,均衡交通压力。最显著的贡献是将我市流量1.5万辆的路口从3个减到1个。减少的两个路口分别是解放大道黄浦路口和解放大道三阳路口,是流量与过江桥梁紧密联系的两个路口。分别与长江二桥和长江一桥相联的武昌中南路和武珞路,最大断面高峰流量为5000辆/小时和6000辆/小时,比2008年减少15%——20%。徐东大街流量减少15%左右。 武汉交通最大的变化应该体现在轻轨的修建完成。目前武汉只有轻轨1号线,于2004年9月开通第一期。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全长10.6公里。刚开通时确实方便了不少人,我有不少同学由于家里就在轻轨线上,每天上学也节约了不少时间和花费。 但是由于路线的单一坐轻轨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武汉轻轨开通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亏损运行。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分东西两段,已于10年7月28日开通,是轻轨1号线的延长线。正线全长18.25公里,其中西段工程从宗关至吴家山,长11.26公里; 东段工程由黄埔路至堤角,长6.99公里。目前,国内轻轨线路并不多,线路都不长,长度均在20公里以下。而二期工程的建成也象征着武汉的轨道1号线,已经成为国内营运线路最长的轻轨,并且轻轨全线贯通后,最大日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尽管如此,却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三阳路站,与周边公交车站之间尚未做到“零转乘”,在此坐轻轨并不方便。轻轨车站未配套建设公厕等公共设施,商业设施也很少,市民上个厕所,顺手买点东西都有点难。轻轨造价虽比地铁便宜,但其高架在半空,列车几分钟往返一趟,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噪声污染。目前,轻轨已采用减轻列车重量,增加减震设施,架设隔音板等措施,但仍需继续想办法,把噪声降到最低。但轻轨的建成仍给武汉交通和生活带来了根本上的变化,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是武汉崛起的一个有力象征。 与此同时,武汉市在2009年建立816个绿色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站点,投入21500辆自行车,办理免费租车卡32万张。按主城人口450万计算,平均每100人中有7人持免费租车卡。绿色自行车每天为市民提供10万人次的服务。据介绍,武汉每天有220

我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我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大国”“强国”?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话题,历来都会被世人推向世界论坛的顶端。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金融及信用体系不健全,外汇体系的单一,出口拉动型的经济结构, 房产拉动型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的低水平、高能耗,以及最重要的三农问题等。作为河南出生的我,我们农民最关注的是粮食的收成,希望能积攒点钱。农业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生命线。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可是水,化肥的成本又增加。可我们的农民兄弟经济收入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农民工每年依然在增加。大量的农民工能产生吗?由农民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能存在吗?几百年了都说农业是立国之本,可是我们的农民兄弟却在累死累活供自己的子孙摆脱种地的命。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必须要有一个发达的全社会金融及信用体系与之匹配,比如美欧。正如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太多(政策性贷款造成),从西方金融界来看,绝对是资产质量低劣的银行,但由于多年来的思维定式,老百姓都认为国有银行是国家的,不会倒闭,所以才没有造成挤兑。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国际游资的进入,地方政府的“托市”,以及不良开发商的“怪异行为”,进而又更加大了人民的生活压力,但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者是房地产行业,这两年的GDP有很多是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贡献的,

整个行业已出现衰退的趋势,如何在此环境下处理好房地产下跌后的经济运行也是一个难题。另外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也使得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老百姓或企业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这样有时会对他们造成经济上的伤害。此外股市长期的低迷也使得有潜力的企业无法上市融资。最后,信用体系的缺乏(包括个人与企业)使全社会的信用成本太高,使商业模式单一,坏账率过高,这是使中国经济在低水平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外汇体系的单一也是中国抑制经济增长的重要愿意之一。中国执行了相当长的盯住美元政策,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也没有放弃。另外与上面相同的是,中国现在缺乏外汇期货/远期合约等工具,个人及企业的汇率风险无法有效转嫁,成为一个较大的弊病。面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我国采取以下手段来进行调和:(1)首先,中国通过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2)中国通过特殊的外汇市场安排和对外汇市场的频繁干预(实践中,几乎是每日干预),实现了汇率的超稳定。(3)中国通过回收商业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冲销了外部经济给内部经济带来的冲击。(4)中国通过对外币存款利率的频繁调整,加强了境内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表明央行开始重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中国维持贸易顺差已经很多年。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会逐渐将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化药092 涂金煖学号:0904500210 2010年对世界经济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退去,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拉动下,世界经济虽然复苏仍在延续,但却增长乏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通胀越发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仍保持预计高于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造了汇改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了6.6227,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张首次突破4%,其中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在这一年里中国的通胀压力继续增长……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2010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绝对是重要的一年,不会随着新年的钟声,而沉寂。展望2011,中国的经济将会如何走,也许我们不能完全预知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中国的当前经济形势,来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所会遇到的问题。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30年的高速增长,我们会有疑问中国的经济还能增长多久,或者说中国的经济会突然地停止增长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想我们需要分析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人口老龄化 我国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人口红利,由于中国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设立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赚取最大利润这同时也为中国贡献了GDP。然而现在人口红利正在结束,有分析称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将会成位中国经济发展极为沉重的负担,分析称从2013年起,我国的人口抚养比降开始上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人均GDP 就下降0.115个百分点,人口红利瞬间成为人口负债。人口红利的过早结束,对于像中国这样正在发展的国家是致命的,无疑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未来所必须面临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否则经济增长将不再持续,如何避免中国未富先老是对执政者极大的考验。 第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在这些战略的实施中,中央政府通过各种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建设投资社会保障和功过那个服务项目的补贴的等,对中西部提供了大规模投资等财政支持,大幅改变了资源投入的区域配置格局,但是如今东西部的差距仍是明显的西部和中部的人均GDP分别只有东部的44%和51%.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地区的优势将逐渐减落,而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较为东部地区低廉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我认为中国未来20年内的经济的增长将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是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国家经济才能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问题,一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的经济运行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另一个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其次过分依赖外贸,内需拉动不足,再次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协调,投资和消费不协调,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高。最后一点,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以消耗大龄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大家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在这些问题中过分依赖出口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导致我们更多的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的左右,安全风险不断积聚,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许多依赖出口的企业大量倒闭,进而产生了庞大的失业队伍。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摘要: 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相对萧条,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股市,房地产泡沫等表面增长。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倾向于保持经济增长,取得GDP的稳定增长。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实现了保八的经济指标。如今房价过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单一的GDP增长模式,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信息,能源,电子,生物,汽车等作为战略性产业。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未来会比较艰难,政府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引导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走向正常,稳定。 关键字:中国经济汇率GDP 房地产增长模式 正文: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 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人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美国人大幅降低消费,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人消费降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过,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政府将资金注入银行,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大量地贷款用于买车和其他消费。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不无道理,同时这与美国政府自身的调控和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的钢筋水泥企业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可是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会再去重复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于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其投资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价必然不会低,有些线路价格将逼近机票的价格,使得很多路线的乘客往往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对资源的二次浪费。 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此之低?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