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党的()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

A.八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应以()为重点。

A.提高效率

B.改善民生

C.发展民主

D.繁荣文化

8.()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A.教育

B.收入分配

C.就业

D.社会保障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政策

B.中国共产党

C.制度

D.干部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12.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发展经济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D.加强社会管理

13.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A.自主创业 B.社会保障 C.教育 D.公平

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B.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C. 实现充分就业

D. 实现共同富裕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16.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A.广覆盖

B. 可持续

C. 高水平

D. 保基本

17.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深化,这三大规律不包括()

A.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9.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坚持()的方针。

①劳动者自主择业②市场调节就业

③政府促进就业④多渠道扩大就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下措施表述最完整的是()

①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必须优化教育结构

③必须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21.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下措施表述最完整的是()

①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②必须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③必须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④必须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

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④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 我国古人()曾经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状态。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2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提高“两个比重”,这“两个比重”是指()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③提高要素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重要

B.本质

C.一般

D.根本

26.党的()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A.十六大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27.党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A.十六大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28.党的()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十六大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29.我国历史上()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二、多选题

1.和谐社会就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E.没有矛盾的社会

2.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

A.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B.城乡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C.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D.地区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E.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要建立的社会管理格局是()。

A.党委领导

B.政府主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

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 坚持科学发展

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加快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

A.教育

B.就业

C.收入分配

D.医疗卫生

E.社会管理、社会保障

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

A.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E.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7.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必须()。

A.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B.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D.要取缔非法收入

E.规范垄断行业收入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A.相互包含 B.相互独立 C.相互分离 D.相互制约 E. 相辅相成

9. 建设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指 ( )。

A.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D.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E.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E.我国的经济实力

11.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和()的社会。

A.公平正义

B.诚实友爱

C.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理

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判断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3.党的十六大把“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作为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

4.促进以就业带动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6.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十分健全。()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9.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坚持治疗为主。()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者是矛盾的。()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

12.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A

3.B

4.C

5.D

6.D

7.B

8.A

9.B 10.D 11.A 12.C 13.C 14.B 15.D 16.C 17.D 18.A 19.B 20.A 21.D 22.C 23.B 24.C 25.B 26.A 27.B 28.C

29.C

二、多选题

1.ABCD

2. BCE

3.ACDE

4.ABCDE

5.ABCDE

6.BCD

7.ABCDE

8.AE

9.BE 10.AB

11、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毛概复习题第十一章测试

毛概复习题第十一章测试 章节测试每个题型随机抽取10道题,请同学们认真答题,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请认真阅读完绪论相关的学习内容再考试。 单项选择题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D、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C 2 知识分子是中国()的一部分。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B 3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属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A、知识 B、劳动 C、创造 D、人才 正确答案:B 4 新时期,统一战线要在()旗帜下,实现最广大的团结。 A、爱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爱共产主义 D、爱和谐社会 正确答案:B 5 ()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民族和谐 正确答案:B 6 ()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心。 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科学化 正确答案:C 7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础之上 B、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之上 C、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D、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B 8 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是() A、参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正确答案:A 9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B、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 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正确答案:D 10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新的社会阶层 D、知识分子 E、人民军队 正确答案:A,B,D 2 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年轻化 B、革命化 C、现代化 D、知识化 E、正规化 正确答案:B,C,E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D、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A,C,E 4 我国知识分子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C、文化、教育、科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D、科技兴国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A,B,C,D 5 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政策是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体是指()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_、啊通择题 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A、2002年六大 B、2003年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六届四中全会 D、 xx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六大作为金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金C、科教更加进步D、社会更加和谐 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B、方针政策C、指导思想D、行动纲领 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 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 A、经济基础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D、社会基础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木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木要求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党的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 A、经济建设的内容 B、政治建设的内容 C、文化建设的内容 D、社会建设的内容 9、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金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1

毛概第十一章教案

毛概第十一章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3、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意义。 学习的重难点: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1、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有关观念。 2、西方学者有关社会和谐的有关观念。 3、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2、邓小平: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手抓、安定团结。 3、江泽民: ①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③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④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4、胡锦涛: ①十七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②十七大五中全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把握和谐社会内涵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1、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 2、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3、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并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完美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实践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3、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4、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11章毛概习题

第十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党的()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 A.八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坚持()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应以()为重点。 A.提高效率 B.改善民生 C.发展民主 D.繁荣文化 8.()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A.教育 B.收入分配 C.就业 D.社会保障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政策 B.中国共产党 C.制度 D.干部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12.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发展经济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D.加强社会管理 13.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A.自主创业 B.社会保障 C.教育 D.公平 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B.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C. 实现充分就业 D. 实现共同富裕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

毛概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选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 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 )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 )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 )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改革开放 ( )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民主法治 ( ) D.坚持科学发展 ( ) 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 C.中共十六大 (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 ) C.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 )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 ) 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发展和谐文化 ( )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 8.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 ) D.发展经济 ( )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 1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 )

毛概试题第11章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单选题 1.“四位一体”的“体”指的是C A.与经济相对的“社会” B.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社会” C.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构成的“大社会” D.某一区域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B.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C.坚持以人为本 D.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A A.制度 B.教育 C.道德 D.经济 4.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是在D 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十六大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 5.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是B A.“小康”社会 B.“大同”社会 C.“和谐”社会 D.“太平”社会 6.下列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条件的是D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差别 B.我们可以从古代儒家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中找到现成答案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D.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A A.改革开放 B.生态良好 C.文化繁荣 D.人际关系和谐 8.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的是A

A.魏特林 B.马克思 C.傅立叶 D.欧文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C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D.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10.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D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 B.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三、多选题 1.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变革的特征是BCDE A.政治体制深刻变革 B.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C.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D.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E.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的含义是BDE A.有了党的领导就不需要群众共同努力了 B.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C.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 D.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E.必须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E.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毛泽东关于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有BCD A.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 C.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

毛概第十章和十一章总结

第十章 1、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 时代进步的潮流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四有”之间的关系: (1)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2)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体现; (3)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4)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培育“四有”公民的必要性: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四有公民,提供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概括和提炼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8、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9、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体 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毛概第十一章 复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 B )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 墨子 D.韩非子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 3、党的( B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4、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5、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 C ) A.《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B )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之以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C ) 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 A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公平的教育制度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发展民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毛概》第十一章客观题之欧阳光明创编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欧阳光明(2021.03.07) 自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是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 2.我国历史上提出“兼相爱”、“爱无差”思想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3.发表于1803年的《全世界和谐》一文的作者是 A.傅立叶 B.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 4.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见之于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 B.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著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著作《全世界和谐》 D.毛泽东著作《论十大关系》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 B.基本要求 C.重要表现 D.根本任务 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 A.党的十五大报告B.党的十六大报告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 D.党的十七大报告大 7.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 A.十三届四中全会 B.十六大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毛概第十一章试题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练习题(第十一章) 一、单一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C ) A、社会手段 B、社会计划 C、社会理想 D、社会现实 2、我国古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D ) A、人们的认识太肤浅 B、思想还不成熟 C、生产力水平太低 D、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3、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是( A ) A、毕达哥拉斯学派 B、米利都学派 C、爱非斯学派 D、爱利亚学派 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曾提出过许多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结果只能陷于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B ) A、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探索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B、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C、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代 D、他们的构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5、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 B ) A、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B、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C、人们可以不劳动,随心所欲地享受 D、由社会主义社会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 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的( C ) 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7、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党的( C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党的( D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9、胡锦涛同志的哪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 B ) A、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2005年10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D、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 10、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概念的是( B ) A、2005年10月下旬 ,在朝鲜访问时的一次讲话 B、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

毛概第11章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 A.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摆脱贫穷 2.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农民的支持拥护 B.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新的社会阶层 4.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 A.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B.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 D.我国的领导阶级 5.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其他劳动者 6.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A.国有企业职工 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 C.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 7.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 A.保障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B.维护工人的经济利益 C.稳定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8.()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新的社会阶层 9.(),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和确立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A.50年代初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70年代初期 D.中共十五大上 10.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 A.小资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独立的社会阶级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12.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A.知识 B.人才 C.劳动 D.创造 13.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于坚持()。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群众路线 14.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是()。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重视选拔任用知识分子

毛概第十一章小结

第十一章小结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 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毛概第十一章小结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 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 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

毛概 第十一章 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B )观点 A. 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2、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D )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A. 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制 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 D A.中共更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发展和谐文化 C.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C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C. 坚持改革开放 D. 正确处理改革发稳定的关系 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D A. 《全世界和谐》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C.《论十大关系》 D.《共产党宣言》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D ) A、两者毫不相干; B、两者完全等同;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任务;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D) A、大同社会思想; B、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 C、三民主义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下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C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建设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3、毛泽东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问题》和其它哪部著作里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 A. 《论“十大”关系》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概)概论第十一章试题库

概论第十一章试题库 一、单选题 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二、多选题 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

毛概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 )。 A.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 B.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C.稳定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是】:B 2.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资产阶级 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正确答案是】:B 3.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C.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各自独立 【正确答案是】:B 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正确答案是】:D 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 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 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爱国主义 D.共同的文化传统 【正确答案是】:C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正确答案是】:A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A

8.在“四个尊重”的方针里,核心是()。 A.尊重知识 B.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 D.尊重创新 【正确答案是】:C 9.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民族互助 C.民族融合 D.民族交流 【正确答案是】:A 1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各民族之间消除差别 C.民族地区稳定 D.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正确答案是】:D 11.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D.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C.打得赢、不变质 D.加强战备、服务经济建设 【正确答案是】:C 12.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A.小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一个独立的阶级 【正确答案是】:C 13.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正确答案是】:D 14.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正确答案是】:C 15、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 A.民主集中制

毛概十一章整理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1 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 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 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一).含义: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二).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之道和谐社会。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构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他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无安眠建设小康社会的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