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永做忠诚卫士争当时代先锋”

——记河北保定消防支队二中队战斗二班副班长周明

周明,男,汉族,1985年1月出生,高中毕业,河北沧州人,2003年12月入伍,现为保定市消防支队二中队战斗二班副班长。

周明自入伍以来,始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了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他一开始在武警部队服役,虽然体能出色但是对消防业务却不熟练。自从2005调入消防部队的那天起他就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消防战士肩上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他把自己当成一名新兵虚心向其他人请教,认真学习各项技能。当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他还独自一人偷偷的在训练场上刻苦练习,反复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成了由一名武警战士到一名合格的消防卫士的蜕变。在进入消防部队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不为人知”的战斗英雄

周明同志是从沧州市消防支队调入保定支队的,刚来时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一名合格的战斗员,凡是灭火救援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各种救援现场,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来”、“我先上”,于

是,中队的战友们都叫他“拼命三郎”。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关心战友、爱护新兵,因为说话风趣,他更是中队的开心果,哪里有他哪里就有欢笑。

正是这样一名中队官兵们心目中的好兄弟,支队领导眼中的好战士,在来到保定将近半年后大家才知道他居然是一名二等功臣,曾参与沧州TDI化工原料厂爆炸的救援任务,在那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身为班长的他冒着随时发生爆炸的危险英勇顽强的战斗在救援第一线,随后他根据指挥员命令带领另外两名战斗顶着高温、冒着危险对泄漏罐爆炸后的泄漏处实施堵漏,由于事故现场泄漏的光气残留液有强腐蚀性,第一堵漏手所佩戴的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口受到严重破坏,无法在继续工作,无奈之下只好退出泄漏范围;此时身为第二堵漏手的周明立刻接手进行堵漏,1分钟、3分钟、5分钟过去了,每一秒钟都伴随着极大的危险。终于,10分钟后,周明终于成功将泄漏点封堵,避免了更大危害的发生。

而这些事,直到他的嘉奖通令下发后中队的战友们才知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周明同志体现了一名当代消防战士的优秀品格。

“危急时刻的救援尖兵”

2008年2月10日晚20时33分,二中队接到指挥中心传警,辖区爱民社区一位老人在成功救助不慎落入化粪池中的邻居后,由于体力不支被困化粪池中,生命垂危。险情就是命令,二中队迅速出警、12名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展开了一场同时间相较量的战斗。

到场后,二中队官兵经过侦查发现井口直径狭小、天色昏暗、井内能见度极低,救援工作十分困难。时值寒冬腊月,气温很低,井内还布满粪便等沉积物,臭气熏天,下到数米深的化粪井中救人是极其危险的。但面对池边痛哭的家人及近百名围观群众的期望,二班副班长周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主动请缨,要求下到化粪井中救人,救援官兵迅速支好三脚架,用吊带将周明固定,逐渐的放入化粪井中。周明冒着严寒和熏天的臭气,借助照明灯在池内巡视一圈未发现落井人员,他示意战友继续往下放绳索,这时污浊的液面已经达到了他的胸部,阵阵的恶臭熏的他头晕脑胀,但他丝毫不顾个人安危,一手抓着绳子,一手在污水中一点点的仔细搜索,经过5分钟左右的搜索,在战友的协助下,他终于将遇难老人救出。现场的群众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许多群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次日,被救老人的家人为消防二中队送去了写有“不为脏险,急人所急”的锦旗和感谢信,对周明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表示诚挚的谢意。周明舍己救人的事迹被保定电视台、日报社争相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他人着想的好兄弟,为人民着想的好战士”

2008年是奥运年,消防部队面对着责任重大的奥运安全保卫任务,为了能让年长的已婚战友休年假,周明同志主动放弃假期,他总是说:“他们是老大哥,又结了婚,家里事比我多”。可谁知道他自己家中也有已经订婚的女友和身患顽疾的老母亲,可就是这样,周明同志自入伍以来仅仅休过一次为期7天的探亲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在得知灾区需要增援时,他顾不上家中身体不好老妈妈,也顾不上已经订婚的女友,他毅然咬破手指,用鲜血和军人的荣耀写下了请战书,这份鲜红的请战书代表着周明同志对人民的忠诚,代表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血性和他自己对于消防部队的热爱。

周明同志用他对部队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书写着自己的军旅生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诉说着自己的一句人生格言——“永做忠诚卫士,争当时代先锋”!

红门虎将火场尖兵——记广东优秀共产党员陈敏强

陈敏强,男,汉族,福建漳浦人,1984年7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现任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茂名市支队茂西大队河东中队装备器材维护修理技师,中士警衔。入伍以来,该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训练标兵,曾获得全省消防部队首届“十佳技术能手”、“茂名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表现突出不折不扣的训练尖子

陈敏强同志自入伍以来,思想积极向上,苦练军事技能,表现十分突出。在各项训练中,他总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人技能训练达标后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可陈敏强就爱钻“牛角尖”,一定要让自己的技能训练达到最好水平。一遍不行,那就两遍;两遍不行,那就三遍、四遍……他用他执着的精神改写了中队一个又一个训练记录,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

每年新同志下队后训练的时候,做动作示范的总是他,他总是能够深入浅出、不耐其烦地向新同志讲授业务训练的动作要领、技巧。中队组织训练碰到了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陈敏强,在担任班长期间,陈敏强带出的兵个个是业务尖子,他高超的训练水平得到了领导和战士们的高度评价。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个“热心肠”。谁有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一提到陈敏强,战士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由于在各方面表现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可是他从来没有骄傲自满,他经常说:“是部队培养了我,我就要回报部队!”

冲锋在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陈敏强同志在参加各类灭火救援灾害处置中,总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认真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

2005年2月6日凌晨2时45分,中队接支队调度室命令:茂名市永业集团公司油库发生火灾。在火灾扑救过程中,他与中队指挥员一道进行火情侦察,协同本班战斗员落实指挥员战斗意图,将水枪阵地架设在有利地形上,多次根据中队指挥员的命令,及时调整、转移进攻路线,冒着浓烟、高温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始终战斗在灭火第一线,一步一步向火点挺进,逐个将火点消灭,为成功扑灭火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得到了全体指战员的一致肯定,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还在广州支队特勤二中队实习的陈敏强同志主动请战,积极参加到抗震救援队伍中去。陈敏强到达灾区后,先后转战都江堰、绵阳市平武县重灾区,连续奋战六天,熟练利用手中器材,在四周的楼层都严重倾斜、塌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情况下,挖出五名遇难者和五万元现金、给灾民搭建了25顶帐篷、运送了大批救灾物资,出色的完成了领导分配的任务,表现十分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2009年3月19日上午10时37分,茂名市站前一路果菜保鲜加工公司发生氨气泄漏并引发火灾,情况万分危急,危机一触即发。陈敏强到达现场后迅速穿着重型防化服原地待命。从搜救人员、灭火、冷却稀释、安全转移危险品、关阀堵漏到清理现场,他始终参战在最前线。在战斗过程中,他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临危不惧,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这种舍生忘死为人民的行为得到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0年9月21日,茂名市遭受超强台风“凡亚比”的侵袭。期间,陈敏强家中也被洪

水侵袭,受灾严重。正整装待发的他突然接到远在福建的邻居打来电话:“娃,你家房子被洪水冲垮,你妹妹的手也被砸伤了”。陈敏强回忆起当时情况时说:“两年前我父母双亡,妹妹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很想回家看望,但想到这边有那么多的群众被困,更需要专业的救援,我去就可以多救几条命,我决定还是留了下来”。正像陈敏强说的,他毅然把对亲人的牵挂埋在了心底,将悲伤化作与洪水搏击的强大力量,在高州的风口浪尖与洪流搏斗,徒步四个多小时深入重灾区,营救出5个被困群众。从救灾到复产,连续十七天他都坚持一线作战,等到队伍撤回途中他才给家中发了询问的短信。

2010年11月,茂名支队接到省公安消防总队的抽调命令,抽调消防“蛙人”陈敏强赶赴广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消防安保工作任务。亚运会开幕式前10个小时,他就“全副武装”登上广州消防支队“珠江号”消防船,全程护航45艘“花船”巡航路线以及沿江消防安全。开幕式开始至结束,他“全副武装”站在值勤岗位,重点守卫45艘“花船”及沿江的消防安全。虽然只睡3个多钟,但是他始终目光如炬,紧紧盯住“自己的地盘”。从登船那一刻起,就守护在现场未离开半步,即使在放烟火的时候。因为他身处焰火燃放的核心区域执勤守护,在焰火燃放的过程中,他穿着战斗服在“自己的地盘”上枕戈待发。因表现十分突出,他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业务过硬技术骨干作用明显

2009年4月,陈敏强同志参加了总队举办的装备器材维护修理技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上课做好笔记,下课自学、实践,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跑到训练场熟悉装备器材;在别人业余活动的时候,他端着课本背诵器材参数。在这样的努力之下,陈敏强先后创下了培训班的记录,拆装机动链锯、无齿锯的最快的总是他,仅仅用了6分钟,一个个机动链锯、无齿锯就在他的手下变成一堆零件又变成一个完好的器材。在各种故障排除训练中,他总是能够第一个发现问题。8月底,陈敏强同志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装备器材维护修理技师培训。

回到中队后,陈敏强同志积极将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中队器材日常管理、维护、修理上去,主动向其他同志传授器材的维护保养知识,教授他们如何正确的保养、使用手中的器材。他常常说:“器材就是我们最可靠的兄弟,在火场上,除了战友,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们”。中队的器材一旦除了问题,他第一个跑上去检查,熟练地拆装、维修,及时解决故障,为支队节约了大量器材维修经费。凭着过硬的技术水平,陈敏强同志先后获得总队首届“十佳技术能手”、2009年度“茂名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因其表现突出,在2009年年终评比中荣立年度个人三等功一次.在备战广州亚运会期间,陈敏强深知部队要“拉得出、打得赢”,就得向器材装备要战斗力,所以在亚运会之前,他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严从细,严格对照车辆器材维护保养制度进行普及清查,对车辆的油、水、电、气、照明、制动系统和官兵的防护装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对液压破拆工具、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装备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安全测试。凡是在测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立即进行整改、及时维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则停止使用确保无“病车”执勤、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陈敏强同志的辛勤努力,获得了上级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他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牢记使命,用“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实际行动,为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河南鹤壁韩全利:刻苦钻研中的成才标兵

韩全利,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97年12月入伍,鹤壁市消防支队浚县大队四级警士长,代理排长。2010年10月被河南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由他发明“深井救援打捞器”,在全市消防部队推广应用,先后帮助30余名受困群众从绝境中安全脱险。韩全利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我爱发明》、《科技博览》等节目专题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展现了新时期消防官兵勇于奉献、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形象。忠于使命科技创新催生救援神兵

韩全利同志是一名热爱钻研,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消防战士。2003年消防装备技术革新中他发明的水带背架,获得了科技发明三等奖;2006年他考取了基层中队灭火指挥长助理资格。2007年他发明了“深井救援打捞器”,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

韩全利所在的河南浚县是一个拥有60余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农村灌溉机井多,井度深,井口小。在日常的灭火救援工作中,每年深井救人的情况都要遇到十几起,尤其是夏秋两季,草木疯长,井口隐蔽,到处都是吃人的黑洞。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能不能用一种工具能快速救人,又能代替战士下井救人呢?成为韩全利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天早上,他在用大剪刀修整花草,他突然有所感悟,可以设计一对像剪刀一样的“飞抓”,让它能合拢并有力夹住东西。构思形成后,韩全利便马不停蹄地动手制作。他自掏腰包买来所需的钢板,跑到驻地附近的一个电焊门市部,把自己的思路一句句说给老师傅听,但他比划了半天,老师傅不知所云。于是,他只好自己用三合板做了一个模型,老师傅这才比葫芦画瓢做出来个样品。为确保新发明的实用性,韩全利和战友们来到建筑工地上给人家做“义工”,通过免费帮建筑队往楼上吊水泥袋来体验“深井救人打捞器”的效果。为保证生死关头的万无一失,减少对被困人员的伤害,他充当“被救者”亲自感受自己的发明对被救者身体造成的不适。几个战友用他自己的发明反反复复地将他上上下下的提放。终于在经

过无数次的“改进——试验——改进”后,“深井救援打捞器”获得了成功。据统计,自2007年4月这种新发明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帮助30余名受困群众从绝境中安全脱险。

创优争先消防斗士练就过硬本领

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韩全利就深深知道,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化解危困。“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就是他的座右铭。

2006年,总队举办合同制队伍执勤岗位业务大比武,作为代理排长,组织实施训练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身上,为了让战士们尽快掌握训练技巧,他潜心研究训练科目,编写简明易懂操作规程,并始终坚持第一个做示范,第一个完成训练科目,他带的队员也总是进步最快,完成训练任务最好。为了保持充沛的体能,一向以训练刻苦著称的他又给自己加码,制定了“三三一”计划,即每天坚持三百个俯卧撑、三百个仰卧起坐和一个五公里。别人问他:“在合同制中队,都是三期的老同志了,干嘛还这么拼命?”他却开玩笑地回答:“雄关漫道真如铁,天天都要从头跃”。

春风化雨合同中队谱写以情带兵

合同制队员管理的难点是他们在思想上始终认为自己是在消防部队上班,思想松散,而很难将自己等同于部队的一员,真正做到以队为家。作为代理排长,他和中队干部积极探索合同制队伍的管理方法。

2006年春节期间,他发现合同队员赵智勇闲暇时间老是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抽闷烟,经过深入的思想工作,赵智勇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赵智勇是春节前结的婚,这是他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本该合家团圆的日子,他却因部队战备而不能回家。韩全利了解之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毕竟合同制队员与现役官兵是不同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势必影响队员工作的积极性。韩全利马上找到中队干部商讨此事,认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稳定队员的情绪。最终中队制定了新的春节战备值班制度,允许已婚的队员在保证执勤力量的情况下跟家人团聚。他的努力使队员们切实感觉到部队就是自己的家,干部都是自己的贴心人,为队员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赤子真情红门卫士无悔青春献警营

十三年前,韩全利离开了老家,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来到了这美丽的第二故乡——鹤壁。他深深地热爱着消防事业,热爱着承载他梦想的军营,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献给了消防事业。

作为代理排长,他是队里的主心骨,可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更是一家人的脊梁。奥运安保期间,3岁的儿子得了急性肺炎,高烧不止,母亲也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无助的妻子打电话告诉了他,希望他能回去一趟。可他却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一直到了奥运安保工作结束,才心急如焚地踏上回家的路。推开家门,看到的是妻子通红的双眼以及憔悴的脸庞,七尺男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任由泪如雨下。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使他始终把部队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在一次次重大任务面前,总是把士兵的责任放在第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革命圣地消防中队的领头雁许培炜

许培炜,男,汉族,福建永定县人,1984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福建省上杭县消防大队第二中队排长兼十四级技术员,负责古田消防中队工作。任职一年多来,他能够带领官兵立足本职,扎根驻地,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完成消防安全、礼仪保卫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5月,古田中队团支部被总队评为“红旗团支部”。

扎实工作,忠诚可靠

2010年6月,许培炜同志担任上杭大队古田中队负责人,负责中队全面工作。古田中队是一支驻扎在闽西革命圣地古田会址的消防部队,是一个新组建还不到一年时间的新中队,各项基础设施和器材设备都还比较欠缺,很多工作都要从头开始。许培炜同志扎实工作,放手大胆管理,积极争取驻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迅速改变了中队的落后面貌。他清醒地认识到,从排长到中队负责人的岗位转换,既是组织和领导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自己必须忠于职守,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的培养。自担任中队负责人以来,许培炜同志紧紧围绕中队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中队基础设施不齐全,给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他多次向上级请示汇报,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及时为中队添置了照相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还专门设立了一间接待室,配齐电视、沙发座椅等生活设施;建队之初,人员不足,中队政治工作、军事业务档案不健全,资料内容不齐全,他经常加班加点,对各种本簿和台帐的格式、内容进行规范统一,提高了部队工作效率;中队经费保障不足,官兵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特别拨款补贴中队战士的伙食开销;冬季来临,战士们单薄的被褥难以抵御严寒的冬季,他及时向大队汇报,为战士们添置了毛毯和取暖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许培炜同志的不懈努力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中队的基础设施已基本配齐,有效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今,新消防车辆的购置以及新营房的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爱岗敬业,服务人民

礼仪接待是古田中队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标准高,要求严,不仅要求礼兵有较强的体能素质,还要求有良好的队列素质和作风养成,军姿、队列成了官兵们必须掌握的“招牌动作”。为此,许培伟同志积极发动官兵集思广益,创新礼仪队列训练方法,并以身作则与战士们一起训练,斗严寒、战酷暑,持之以恒。通过官兵们的不懈努力,中队官兵的礼仪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受到了公安部张新枫副部长、省厅现役办陈荣和主任、总队唐忠林政委等领导的肯定。许培炜同志还立足古田会址的消防安全需要,成立了“消防服务队”,维护古田会议旧址群和古田镇的防火安全。每到旅游旺季,许培炜同志就会带着战士们拿起消防宣传资料来回穿梭在游客中间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并通过悬挂条幅,分发消防知识手册,解答防火常识性问题等形式,积极向游客宣传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有力地推动了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让游客们在旅游的同时也学到了消防常识。许培炜同志还能立足驻地实际,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和捐资助学。他带头联系资助了古田中心小学两名的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每逢周末节假日,他总会抽空去看望资助的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驻地的老红军、老地下交通员等“五老”人员也是中队的帮扶对象,中队官兵经常会带着日常生活用品去慰问到老人,并帮助打扫卫生、冲洗地板,帮助老人们安享晚年。

英勇顽强,竭诚奉献

许培伟同志积极带领官兵们做好驻地灭火应急救援工作,积极有效地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任职以来,他先后带领官兵参加火灾、抢险救援等各种灾害事故处置30余起,抢救遇险群众20多名,参加各种大型保卫任务50多次,组织承担礼仪接待任务120余次。2011年1月14日,上杭古田镇往连城新泉镇方向走马岭路段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两辆30多吨水泥罐车碰撞翻车,1名司机受伤严重并被困在驾驶室内,其中一辆槽罐车侧翻并压在旁边一辆小轿车车顶,小车内有4名乘客被困,生死不明。许培炜带领中队5名战斗员,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利用手动液压工具、撬棍、绝缘剪、老虎钳等简单的工具展开救援,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 5名被困人员都被成功救出。他经常教育中队官兵说,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竭尽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人民群众有危难,我们一定要冲在最前面。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多年来,许培伟同志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在每一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庄严地履行了一名消防战士、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赞扬,树立了闽西消防部队的光辉形象。

陈志宏:红门英雄河北骄傲

陈志宏,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出生于甘肃省陇西县,1998年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后入伍,现任张家口市消防支队桥东区大队大队长。该同志在2005年获“张家口市优秀人民警察”,2006年入选荣获首届“河北骄傲”、“河北省2006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十佳基层干部”、“河北省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党员”,2008年获得“全国消防部队优秀消防卫士”光荣称号、“河北省消防总队奥保先进个人”,2009年1月获全省消防部队“十佳优秀警官”,2010年被评为消防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六次。

携笔从戎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陈志宏主动要求到二中队锻炼。经过几年的打拼,带出了一只能打大仗、打恶仗的素质过硬的队伍。

2006年5月2日,宣化吉龙天天特价商城发生火灾,经过自救后11名被困人员仍有5人身陷火海,生死不明。陈宏宏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三进三出从火海成功救出5名被困人员。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公安部《中国警务报道》、《人民公安报》、河北省电视台《警方报道》、湖南卫视、《河北法制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广泛报道,并光荣的被评为首届“河北骄傲”。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06年6月,陈志宏主动要求到尚义县大队任副大队长并主持工作。尚义地处坝上地区,2006年财政收入仅三千八百万,属于国家级特困县,被郭庚茂省长喻为“河北省的阿里地区”,省委书记白克明来尚义视察后不无感叹地说,在这种地方工作本身就是奉献!

当时大队仅有200平米的的简易消防站,办公条件简陋,办公设施陈旧,大队除2张床、1台电脑,1部使用了15年的消防车,3盘水带,一根铁挺,别无其他。大雪封山时,他只能靠方便面充饥,由于路面结冰好几次差点掉下悬崖,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现状,陈志宏在当年没有建站任务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消防站建设工作。由于涉及经费数额较大,一开始连县公安局也不支持此项工作。县公安局张富局长对他说:“尚义一年的公用事业经费才100万,让县财政拿出近200万来建设消防站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我是县长也不可能来完成这项工作”。陈志宏并没有气馁,几乎天天一上班就跑政府,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后来连门卫都不用他登记,甚至会告诉哪个领导在哪个领导不在,有一次得知高县长上班了,他顾不上想爱人小产住院需要陪床,顾不上想儿子支气管炎输液需要照顾,迅速动身就去找他。可是县长屋里有人,想去别的屋取取暖,又怕被别人捷足先登。他只好跺着发麻的手脚,迎着肆掠的寒风,搓着冰冷的双手在门口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他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县领导,最终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08年10月20日,一座占地17亩,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附属设施齐全,器材装备完善的消防站在尚义拔地而起,结束了该县多年无消防站的历史。高领县长对陈志宏扎实的工作作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半开玩笑说,要把他“挖走”当办公室主任。

消防站建设完成后,他又集中全力投入到乡镇“四有”消防队伍建设当中。由于尚义经

济落后,有的乡镇连个小饭店、小旅馆都没有,再赶上金融危机和五十年不遇的旱灾,县政府的抵触情绪甚至超过“三基”建设。为推动此项工作,他在一个月时间里不回家一趟,却跑遍全县14个乡镇,大力宣传建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他得到的答复大同小异:一是乡镇没钱,二是乡镇没有精力,三是没有必要。有两个镇书记甚至明确表态,就算县里买车他们也不要,因为养不起!

为了落实此项工作,他几乎每周两次跑县政府,有的领导一听他来了都躲着不见。一天,他又一次走进常委副县长王锐峰的办公室,没等他开口,王县长无奈的地说:“还是那事吧?以后进门不用打敬礼了,咱们都成朋友了,不用那么客气”。经过不懈努力,尚义县乡镇“四有”消防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8个乡镇全部投入执勤。

2010年,在陈志宏的带领下,大队共争取各类经费101万元,购置水罐泡沫联用车1部,水罐消防车1部,抢险救援车1部,新添装备15万元。其余5个“四有”消防站全部投入执勤,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全部达标,农村消防得到加强,新增合同制消防员全部到位。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队为家视驻地为故乡

为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他带领官兵亲自种树种草,绿化营区,刷写标语,美化环境。为了让官兵吃上可口的饭菜,他和教导员乘回家之机每周轮流从市里采购新鲜的蔬菜。为了丰富文化生活,他把自家的 VCD、吉他拿到单位,还把朋友送来的52寸电视搬进大队活动室。士官梁林母亲被查出尿毒症,他立即拿出2000元钱寄到梁林老家。在“一帮一”活动中,他除每月给尚义县安宁街小学四年级学生侯健生活费外,还多次给他买文具、买衣服和鞋,买没吃过的零食。当得知陈志宏将要离开尚义县时,侯健流着泪抱着陈志宏说“陈叔叔,我舍不得你走”。陈志宏告诉他,就算离开了尚义,他也会永远资助他。

陈志宏虽然对工作、对群众可以坦言说一声无怨无悔、问心无愧,但对自己的妻子,他没有尽到一名丈夫的义务;对自己的儿子,他没有履行作为父亲的职责。2008年3月27日,陈志宏的妻子在一次车祸中左腿开放性骨折。为了不耽误工作,陈志宏“狠心”将她接回家

中,第二天便回到工作岗位。妻子不得不扶着双拐动手洗衣做饭,不知摔了多少跤。由于没法再下楼买菜,她流着眼泪吃了三天方便面。由于妻子生活不能自理,他不得不把六岁的儿子接到单位。由于没时间照看,儿子有一次差点淹死在臭水沟。从那以后,他只好把儿子锁在了办公室。2010年12月7日,他参加完支队的会议后又急忙驱车130公里赶到单位,部署市政府验收和冬防工作,一直忙到夜里一点,第二天早上胃部一阵痉挛,一口血吐了出来,次日晚上又是一口,但他直到把工作处理完才去医院就诊。道路用人民的满意铺就,人生用忠诚的信念书写,他始终默默奉献、不断超越,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把消防人的爱奉献给驻地百姓,用满腔热血,筑起一道让人民满意的平安长城。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有的人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荒费青春;而有的人却积极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以不懈的追求、辛勤的汗水演绎青春。现任海南省三亚市消防支队政治处组干科科长的林累果同志就是把金色年华献给消防事业、大笔书写火红青春篇章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

爱岗敬业,扎根基层钻业务

2001年7月,怀着对部队的崇敬与热爱,林累果同志大学毕业从戎,在自己的要求下亦然进入琼中、保亭国家级贫困县消防大队工作,一干就是5年多。2005年3月,他主动要求下到基层中队锻炼,面对崭新的岗位,他毫不畏惧,积极主动转换角色,置身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期间他认真钻研新时期带兵艺术,撰写的多篇论文,所制作的政治教育课件在海南省公安厅、海南省消防总队组织的评比活动中分别获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此外,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他报名参加了南京政治学院公安消防系统首期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7年林累果同志调任三亚亚龙湾中队任职,中队驻在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中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意识到中队形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消防部队的形象,是消防部队窗口,为此紧紧抓住支部建设这个根本,围绕“硬件建设创一流,软件管理上台阶”的目标,积极倡导“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团队精神,认真开展“争建优秀警种、争创优秀警队、争当优秀官兵”等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严管厚爱,文明带兵用真情

青春在磨砺中闪光—“全国优秀消防卫士”林累果

作为一线带兵干部,在从严治警的同时,林累果同志坚持以情带兵,严管厚爱,他始终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需,解官兵之所难,做官兵的“贴心人”。在战士病了,他总是亲自带领战士去看。在战士家里有事,他亲自给战士家里打电话询问情况。在新兵下队后,他坚持给新战士的家长写一封信,介绍部队的基本情况和新战士的现实表现等情况,让新战士家长有所放心,其中河北籍战士小李父亲的回信中说道“有这样关心体贴的领导是我们没

有想到的……”。

林累果同志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一方面正确引导战士树立正确的入伍动机,另一方面也为他们考学“铺路搭桥”,注意培养战士的管理能力并将他们放到班长岗位上进行锻炼。同时利用自己是地方大学生的优势,为考学战士耐心辅导。在任职期间,他先后成功转化了3名后进战士,所在中队先后有4名战士考取部队院校,无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行政责任事故、

警民纠纷和刑事案件。

蹈火赴险,服务为民写忠诚

“消防军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中队指挥员,关键时刻要冲锋在前。”林累果同志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党和人民的消防战士,忠实地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年来,林累果同志参与火灾扑救66次,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12次,抢救出被困人员13人,疏散人员21名,带领官兵成功处置了2009年“5?26”压缩天然气槽罐车倾覆事故和抗击“康森”台风抢险救灾,圆满完成了博鳌旅游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活动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群众的充分肯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