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洁修身期末

廉洁修身期末

1.传统文化对反腐的作用和意义

2.从几个角度分析怎么反腐倡廉

3.附加题考这几个她上课讲的关键词

4.如何理解党员不敢贪,也不能贪的深刻内涵?

5.面对当今多元化与多元价值观?大学生如何进行价值取向?

6.公共权力腐败的特点

7.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

8.谈谈你对“裸官”现象的看法

9.谈谈你对“网络反腐”的看法

10.驳“腐败有益论”

11.关于中国实施“高薪反腐”的思考

12.“巨贪该不该杀

13.大陆如何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腐经验

14.谈谈廉洁修身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15.你如何看待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

16.谈谈你对“修身、齐家治国齐天下”的理解

17.“廉洁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18.谈谈你对构建廉洁社会的思考

观点鲜明、论证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顺畅

大学生如何廉洁修身

大学生廉洁修身的维度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廉洁人格的努力去取向。

十二:多元化条件下廉洁修身的价值选择,实际上就是廉洁文化的建设过程。它包括

?2?廉洁修身的社会向度包括三个方面?

关键词:打虎拍蝇,巡视升级,,围剿“塌方式腐败”,查处“小官巨腐”,清理裸官,权力清单,海外追逃,依法反腐

一、谈谈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来进行现阶段的反腐倡廉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约定俗成,相对稳定,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5000多年来已经深入中华民族各个儿女的心中,形成血脉的传承,统一的共识和规范,指导着中华儿女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延续。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传统廉政文化同传统文化一样,必然具有两面性。在积极的一方面, 体现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为政以德、促进社会和谐等,我们应当汲取其廉政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局限的方便一面, 其表现为封建性、落后性和维护专制统治的文化本质。对这些糟粕,我们在丢弃的同时也应了解其历史原因和阶级局限性, 并加以总结, 来提升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和舆论宣传[4],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对腐败现象人人喊打和崇尚廉洁奉公洁身自好的社会氛围,痛击消极文化现象,倡导廉政文化以此来弘扬社会正气进而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

二、 2.简述佳宁案件的现状,并论述对我国反腐倡廉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佳宁案历时17年,涉及款项达66亿港元,诉讼费超过两亿港元。三个和案件有密切关系的人士离奇死亡。而佳宁案的主谋陈松青只被判入狱三年,其中一年多在羁留病房中度过。2000年3月25日,香港历史上缠讼时间最长﹑公帑花费最多的佳宁案,最后一名主要被告袁朗达,被裁定一项收受陈松青450万元贿赂罪名成立,令这宗纠缠15年﹑轰动一时的商业诈骗行贿案终告一段落。

在基层政权中,腐败现象已经是官场的潜规则而且还是一种潜在的官场主流文化。像是官场近亲繁殖现象、官员之间的拜访送礼,都是腐败导致的。虽然党中央的政策中明确规定这选拔干部的规章制度。但是毕竟山高皇帝远,在地方政府里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官官相护使得腐败现象得以滋生。

腐败的现象暴露出了管理制度的漏洞、用人制度的缺陷、日常监督制度以及责任惩治制度的不足。腐败现象的滋生带来的影响绝对是负面的,这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对政府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腐败现象最多出现在官场上,机关政府的腐败会对国家的政治主导群体注入一股寒流,腐化国家的权利机构,对政府和执政党的运作以及对国家的调控造负面影响。腐败现象的频频发生,也会让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越来越不稳

固。从社会方面看,腐败与社会价值冲突。政府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而建立的,腐败却是一些小人利用自己职位的方便,为自己谋取私利。这跟政府的价值相冲突,绝对是社会所不容的。现在社会向着和谐的目标前进,腐败现象的败露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人民群众是坚决反对腐败的。腐败不仅会让他们对一直信赖着的政府失去信心,自己的利益也会被贪婪的官员剥夺。不管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腐败现象对老百姓的伤害是最大最彻底的。

我国在党中央的带领下,高举反腐倡廉的旗帜,坚决打击腐败现象,反腐倡也越来越科学化,政府真正做到执党为公,执政为民。我国进行反腐倡廉意义甚大,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第一,我国反腐倡廉,有利于政府威信的维护。只有国家带头打压腐败现象,人民群众才会信赖政府,政府才能真正取得民心,才能让人民群众死心塌地地跟着党走,跟着政府一起经营我们美好的家园。第二,我国反腐倡廉,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发展。腐败现象是和谐社会里的一剂毒药,如果任由它滋生,最后肯定是毒气攻心。国家反腐倡廉为和谐社会拔掉毒刺,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执政作风,为民众带个好头。第三,我国反腐倡廉为人民谋利益。很多腐败的小人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损害了人民大众的权益。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打击,断绝了他们谋私利的后路,切实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的心安稳下来,更好地向着文明、正义走去。第四,我国反腐倡廉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当今社会是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进程快速发展,我国发生的重大新闻同样也会传到世界各地。如果我国的腐败现象频生,这不仅会让其他国家嘲笑我们国家、我们领导班子的失败,更是会让敌国有机可乘。我国在反腐倡廉上的坚决和举措,不仅能从内部解决问题,还能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并不是好欺负的。我们也在努力强大自身,努力解决根深蒂固的问题。这不仅能让邻国对我国竖起钦佩之情,也能给敌国一个下马威,看谁还敢欺负我们。

我国反腐倡廉的意义深重,但是这不仅需要国家的努力,更需要社会、需要每个人都付诸努力。我相信在每个人都能够进入到监督的这个大范围内,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自我监督,社会的腐败现象才能够被杜绝,我国也将能够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社会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社会的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社会生产力才能更进一步,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陆如何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腐经验

香港的廉政建设,一直以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一个曾经的腐败重灾区,何以在短短的30多年里迅速变成一个以廉洁高效闻名世界的城市?香港政府提倡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度”理念和在该理念影响下建立的廉正公署,在反腐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在廉政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零容忍度”理念的实现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和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做后盾。虽然“零容忍度”也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这种强制性是建立在公务员普遍对法律尊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等内在优秀素质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柔性的“强制力”。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政府的整治,大部分公务员的素质是良好的,但也不排除极少数的害群之马。零星腐败分子的出现无疑是对任何政府公信力的一种藐视和挑战。同时一种理念由外而内的转化是个长期的过程,相关的法律制定和强制执行机关的设置,是理念贯彻得以实现的可靠保证。

1.提高反腐机关的地位,加强其独立性

我国内地应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单位,其内部设置履行调查贪污、预防贪污和教育群众支持反腐败的三大专门部门。应赋予独立的法律地位。它只对内地最高层负责(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受任何其他人的指示和管辖。该独立机构应坚决彻底地贯彻反贪的决心,在体制上实行垂直领导,财政和人事权都直接归属于最高层,机构公务人员不能兼任任何其他机构的任何职务。

2. 民众广泛参与是反腐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反腐倡廉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社会过程,需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共同协调治理。公民举报是公民直接参与反腐反贪斗争最便捷有效的形式。“在现代国家中,鼓励和处理群众举报并广泛为此所采取的纠正行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揭露和纠正不正派行为本身,而在于这是关系到公众对政府及其正派作风的信仰的问题。”

鼓励民众通过直接面陈、热线电话、邮寄信函、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举报。我国现阶段应充分保护匿名举报人的合法利益,接受匿名举报,积极查实匿名举报有关线索,并及时对有关进展情况进行反馈。以树立民众对于反腐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3.严格执法,依法问责,确保反腐制度有效执行

对待地方的财产申报制度持观望态度,多流于形式。有法不依,有纪不行,民众对此没有形成强烈的利益诉求和社会氛围也造成了部分官员有令不行。总之,有关部门所进行的反腐制度设计和制度推进首先要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度一旦形成法律、政策,就必须严格执行,未严格执行的必须要依法问责。

4.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树立民众反腐败意识,降低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度,为反腐法律制度的执行提供良

好的社会环境。

反腐部门应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向公众宣传腐败的危害性,了解反腐机构的工作,增强对打击腐败的信心。要在全社会形成腐败耻辱的风气,尤其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建设,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认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香港“零容忍度”的反腐败理念对于内地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把握“零容忍度”精神实质,加强法律法规制定的预见性和执行的彻底性

“零容忍度”治贪理念的优点更多体现在政策制定上预见性和执行的彻底性。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带有很明显的滞后性,还处于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缺乏预见性,可能导致行政行为的拖沓和判罚标准认定的混乱,以及人为因素造成对不同当事人事实上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二)加强反腐防腐调查机关建设,保证其在执法过程中的公正与活力

香港的廉正公署直接受港府最高行政长官的指挥,依照法律具有相当大的独立调查的权力。反观内地的反贪污贿赂局,在工作中除了要受上级党委和检查机关领导之外,还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直接领导。这虽然在主观上可以让上级尽快了解案件的进展,但在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反贪局的工作效率。

(三)强化反腐防腐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民众在反腐防腐工作中的积极参与性

三、 3. 面对当今多元化与多元价值观?大学生如何进行价值取向?

多元化条件下廉洁修身的价值选择,实际上就是廉洁文化的建设过程。它包括

(1)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2)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廉洁修身思想得合理成分。

(3)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观,增强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

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的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科技教育为先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中国特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和性质?关系到中华文明达到的层次和境界?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团结。只有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指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大学校园了?在允许其他文化存在的条件下?要坚持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廉洁修身思想的合理成分。

坚持我国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开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发展。这两者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需求?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内在要求?缺一不可。廉洁修身要坚持继承中华传统和吸收外界成果相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能够也不应该抛弃中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和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道德资源?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服务。

三、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观?增强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面对着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西方文化进入大学校园以来?部分大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的文化观?而对西方文化中的不良的部分产生崇拜的心理?认为凡是外来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都是好的。因此?有些大学生一位沉迷于发财梦?金钱至上的观念让他们做一些事情都以金钱来衡量。而在一些国家机关也存在着一种“26 岁腐败”的现象?这些人大多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单位经受不起诱惑而贪污腐败走向犯罪的道路的。而我们现在对大学生提出廉洁修身的要求?是为了增强大学生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从几个角度分析怎么反腐倡廉

四、 5.如何理解党员不敢贪,也不能贪的深刻内涵?

从“不敢贪”到“不能贪”再到“不想贪”,是一个由非常手段到制度反腐再到以德立国的漫长过程。中国这些年腐败的速度远远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源于我们对反腐败制度的缺失,而自欺欺人的喊“为人民服务”的空口号。结果造成今天中国的官员“都想贪”“都能贪”“都敢贪”,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的争取贪。

中共十八大后,习李高举反腐的大旗,剑锋所指,无论是现国家级的苏荣,还是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纷纷落马!显然,这是治标。是让中国官员“不敢贪”,而不是抓住所有的贪官。很简单,如果抓了所有的贪官,中国的行政岗位恐怕无人了!习李不能成为孤家寡人,还得靠这些官员做事。以前贪了的,只要没有大案涉及到,不可能也不会查处每一个官员,只要官员以后“不敢贪”就行了!

如何让官员“不敢贪”呢?一是反腐的力度要大。对仍然贪腐的官员绝不姑息,该判死刑的就得判死刑。不能为了政治妥协而伤害了司法独立。像刘志军刘铁男贪污那么严重,居然没有判死刑。相比以前的胡长清,他们该枪毙几次了!二是反腐面要广。不能只打老虎不打苍蝇。老虎一个又一个被关进了笼子里,而我们周围的苍蝇每天都扑面而来。如果不打苍蝇,老百姓不会感受到反腐的直接作用。他们像看戏一样看打老虎,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反腐的手段要多样化。不能仅仅靠中央巡视组或者中纪委,应该让老百姓和中央互动,

让媒体自由的曝光,鼓励和保护举报人。只有在全中国形成一个反腐的天网,官员才“不敢贪”!

“不能贪”才是一个文明国度的真正标志。只有完善反腐的制度,才能让官员“不能贪”。什么是反腐的制度呢?仅仅是规定官员的吃饭用车吗?显然不是。反腐制度应该是将官员的权利关在笼子里,是对官员权利的约束监督。所谓绝对的权利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约束和监督的官员都可能变成老虎和苍蝇。什么是反腐制度呢?就中国现行的体制,首先人大代表应该直选,共产党员应该退出政协。其次司法必须独立,不能让司法成为腐败官员的保护伞。另外新闻媒体必须自由,自由的媒体像一面照妖镜,任何腐败分子都难逃他的透视!

所谓“不想贪”,那只是一个理想的政治生态环境。人都有善恶两面,扬善抑恶是靠制度,而不是靠觉悟。大约只有修行多年的高僧和虔诚的基督教才能做得到“不想贪”,硬说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拒绝制度的约束和监督,那一定是政治的谎言!

如何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一、关注人性,有力构筑“不想腐”防波堤

1、合理满足党员干部基本诉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人性。在权力运行中一味的强调人必须讲付出,把所有的人当圣人,是不科学的,更不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唯物观点。而当前困扰党员干部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没有合理的薪酬激励和向上晋升的价值实现机制。在反腐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中,对党员干部合理的、对社会有促进作用的需求应予以满足,使之对有归属感、成就感,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经典论述的精神。

2、思想教育以信仰教育为根本。

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说教,不是言之无物的煽情,信仰是对内心深处理想信念的执著,是对公平正义平等规则的敬畏。而每一个腐败分子无一例外信仰缺失,要么迷恋于权力,要么执著于金钱,要么沉迷于女色,要么三者兼而有之,对公平正义平等规则却是熟视无睹,随意践踏。思想教育,必须要以信仰教育为根本。在选人用人上,必须讲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优先选用那有坚定的信仰,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人。在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中,加强信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自己的选择,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对公平正义平等规则铭记于心。

3、不让老实人吃亏是最有力的激励。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往往导致更大的腐败,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是对老实人最大的伤害,老实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这些人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勤奋努力,不察颜观色,敢于负责,勇于争先,锐意进取,不畏首畏尾,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不计较个人名利,不跑不送,不找不要。老实人是干部队伍的主流,也是推进事业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是对老实人的最大支持,弘扬了用人的正气,袪除了用人的歪风,投机钻营没有市场,是最有力的激励,是最好的反腐形式。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风气的最好净化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的社会生活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私欲膨胀、社会责任感丧失,腐败充斥着社会各个层面。官风是民风的投影,争官、跑官、买官、卖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现象屡见不鲜、禁而不止,为官不正、不廉又进一步使社会风气败坏。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是当前社会风气的最好净化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也会进一步净化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灵。

二、立体推进,精心编织“不能腐”防护网

让领导干部“不能腐”,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完善现有制度入手,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畅通群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尽快形成使腐败分子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整套“不能腐”的制度体系,使其难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1、狠抓落实,严防执行制度走形。现有制度体系是经多年的反腐实践才建立起来的,但在反腐工作,有些制度却成的摆设,执行时变样走形。如选人用人时,虽然我们有民主推荐,群众投票制度。但有的单位,却不当场唱票,最后候选人的确定由少部分人决定,民主投票只是个摆设,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群众意见很大,损害了选人用人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成了腐败高发区。我们要以现有的基本制度为基柱,纵向到底,深入地层,严防执行制度走形,有力支撑反腐防护网。

2、畅通渠道,妥善引导人民反腐。腐败之所以是党之大敌,是因为腐败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损害

了人民的利益,威胁着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是建立在百姓中间的,最好的监督员不是监督部门,而是基层百姓。党员干部服务百姓,干得好不好、清不清廉、腐败没腐败只有百姓最清楚,也只有百姓说了才算。要加强老百姓的监督力度,为老百姓的监督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如“两会说吧”、“民声通道”“反腐信箱”等,要横向到边,通过电视、电话、报纸、微信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让百姓特别是来自基层老百姓吐露心声,这样那些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党员干部,做了什么事也逃不过亿万老百姓的眼睛。在这过程中也要通过法律安排使无中生有、恶意污告、借机整人等消极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3、合理布局,创新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纪检监察资源和力量,不按行政区划一级政权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配置,在省委领导下设立大区纪检监察局,或设巡回监察机关,消除省以下地方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干扰和影响。对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人员、经费等实行专项管理,并通过网络报纸等进行公开,公开接受评议,从而打通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通道。创新纪检监察管理的同进,加强对纪检监察队伍的监督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体制,防止纪检监察部门成为凌驾于其它部门之上特权阶层。

4、防微杜渐,实行反腐预警分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的发展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要把腐败的打击在苗头初始阶段,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抓早抓小,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真正做到治病救人的功效。

三、依法惩处,从严打造“不敢腐”高压网

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党员干部“不敢腐”。“杀一儆百”,免职的官员永不再用,对违法犯罪的官员要严肃处理,从严惩处,不能让官员有侥幸心理。

1、严厉惩治腐败,增大腐败成本。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形成高压震慑,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一查到底、严惩不贷、决不手软,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做到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不敢滥用权力,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使党员干部“不敢腐”。

2、提高惩处效率,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严格查办案件程序,严明办案纪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举一反三,堵塞漏洞。

3、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和完善立项督查制度,对干部群众举报的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查核,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让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研究完善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方面的法律规定。

4、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着力找准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严守政治纪律、履行职责使命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积极回应职工关切,注重找准和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提出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

五、 6.谈谈廉洁修身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大学乃培养人才之殿堂,大学生是社会上佼佼者的过渡,社会上有太多背后的金钱交易啦,上至官员,下至黎明百姓,贪腐,讲人脉,已经是社会的“惯例”。别说社会,就连在这纯洁的大学校园也是存在贿赂,拉关系等陋习。以前在小学中学并不觉得校园有那么的黑暗,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接触社会越多,自然而然就会发觉廉洁修身特别重要,就算一个人文化水平有多高,面对金钱的诱惑,特别是不劳而获,一次之后,就像上瘾一样无法挣脱,当初的理想、抱负如粉笔字一擦而过不留痕迹,对金钱的欲望已超出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了。讲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明廉洁修身对大学生很重要,对有抱负的人更是至关重要的。

廉洁才能让你一心一意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创佳绩,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修身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廉洁的前提。修身就好像面对诱惑时的盾牌,把一切不符合道德的行为排除在外。

六、7. 如何看待我国反腐工作

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权力太大、太多。制度法规跟不上是产生腐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各种制度流于形式。无论官员还是人民都对制度防腐反腐不习惯。这是由于我国几千年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形成人治而非法治的文化传统造成的。往往是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迎合上级检查,领导赞扬,让人参观、让人模仿。但在在行使职权时,千方百计绕过

制度,以特事特办寻找违规理由,以协调关系为由降低标准,以获取自身利益滥用职权。常常是以服从大局、照顾关系、领导干预、自身利益为由越过红线,践踏规章,不按制度办事,为腐败盛行、权力寻租打开方便之门。缺乏监督也是腐败的重要原因。监督就是制约制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规则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现在对腐败的监督类型很多,有法律监督、纪委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领导监督。然而这些监督真正要起到作用却很困难。法律和制度需要人去制定和执行。纪委人大监督也需要人去执行,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太小。我国有句话叫官官相护。这句话在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到。尤其是抱团腐败集体腐败时更是将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监督方面,就出现了上级监督太远,难以发现;同级监督太软,不敢碰硬;群众监督太难,不知底细的问题。所以,职务越高,级别越高,层次越高,背景越深,查处越难,阻力越大,干扰越多,处理越难。影响了反腐败的深入和力度。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得不提的腐败原因。从家庭环境看,贪官背后不是有一个贪老婆,就是有一个甚至好多个贪情人。从社会环境看,中国是一个重视人情的国家人现在办什么事都讲究潜规则,给回扣,托人情,找关系。潜规则越来越深,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盛行。这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不是什么好文化,但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糟粕。受传统封建文化负面影响,官本位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代代相传,普通人一边恨着贪污腐败一边又渴望着做官每年千军万马争相报考公务员的情景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讽刺。

三。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措施

我国的腐败形势如此严峻而腐败的产生的原因如此复杂。这必然导致我们国家的反腐工作困难重重,然而我们看到十八以来,我们国家的反腐措施是十分强力并且全面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我国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力度是空前的,我们看到,除了党和政府机关制定并实行了反腐措施外。司法监督网络监督等也一并加入反腐阵列。党中央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陆续采取了遏制节日腐败。创新党内巡视制度。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整顿会所歪风等一系列措施。让人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决心。让人们对反腐充满了信心。

七、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一、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基于反腐倡廉工作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原则,有必要了解当前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首先“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反腐倡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延伸了这一新任务,即“两个一百年”,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概括的说就是“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是中国梦的前提,并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切实履行从严治党职责,扎实推进廉洁政党建设,不断强化中国梦的领导核心。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5+1”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改革的广度之宽、力度之大、深度之深,在我党改革开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就是在更深层次上、更彻底地开展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只有与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发挥保障改革、推动改革的巨大作用;彻底反腐倡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则既可以为改革清淤排阻又可以为改革保驾护航。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必须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完善制度,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千方百计遏制贪污腐败现象发生。

二、面对新形势下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在立足于国情的前提下,合理吸收国外的反腐经验,为我所用,力争走一条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之路。

1、明确一个方针:就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西方单纯依靠法律手段,反腐成本高、效率低。如果没有法律证据,对于显而易见的腐败行为也往往无可奈何。

中国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把教育和惩治、打击和挽救、德治和法治、治标和治本等几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作到全面反腐。

2、明确一个目标:即做到“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就是要求干部清廉

公正;政府清廉,就是要求人民赋予的权力廉洁规范运行;政治清明,就是要求有法度、有条理,执政环境和社会环境风清气正,要求国家和社会实现法治有序、公平正义、政通人和、弊绝风清。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过程中,这“三清”既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又环环相扣、递进发展。干部清正是政府清廉的基础,政府清廉是政治清明的前提,三者统一于廉洁政治。建设廉洁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应有之意,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权力约束制度新的提法,更是中国共产党对加强自我约束机制的认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建设廉洁政治从反腐倡廉出发,归结于社会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它不仅仅是对反腐的要求,更是对现代吏治、干部作风、民主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是对执政党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真正实现“三清”,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一个新境界。

3、构建一个体系:就是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包括推进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治这六项具体工作。

首先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廉洁教育。国外反腐倡廉中,把教、防惩措施相互结合,特别注意教育预防。比如芬兰的年轻人进入公务员系统,第一项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从政的清廉,弄清楚腐败的界限。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发过等国家都有完善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培反腐洁观念,进行廉政宣誓。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廉政教育和从政道德的培养,要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大力创建廉政文化,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大局意识等,做好廉洁自律工作,使清风正气得以弘扬。

其次必须加大制度反腐的力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现存问题,还得靠制度。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要通过有关改革各方面的制度设计,织密、织牢制约权力的制度笼子,规范改革过程中各项权力的正确运行。因此一方面要重视立法,建立协调完善的制度,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建立和完善政治公开透明制度、新闻独立和新闻监督制度、官员责任追究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等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另一方面要以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切实加强反腐倡廉的法律体系建设和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4、抓好一个机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机制,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动用所有政治资源,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通过资源整合,有效形成政府各部门、社会各层面协同作战的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用全社会力量来根除腐败。西方国家的反腐败一般依靠国家监督体系,而在我国,除了国家监督体系外,各级政府部门都设有监督制约体系;司法、行政、党内均有专门监督机关;社会层面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建立和健全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加强舆论监督。总之反腐败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把立法、执法、监督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实行综合治理,要认识到人民是反腐倡廉最强大的动力。

如何做到全民参与反腐,构建廉洁政府

反腐败,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预防,如何预防?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做好预防就要使当权者“不想不能不敢”去腐败。所谓不想,就是要加强官员的教育提高党性,使当权者认为腐败是可耻的不符合他的价值观的行为。打心里不认同腐败。所谓不能,就是各种监督措施要到位,各种制度不能是一纸空文,必须切实起到规范,制约的作用。各阶层的监督要起到作用,尤其是群众的监督。必须想办法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能起到作用。所谓不敢,就是要对腐败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任何腐败人员和腐败行为都要严肃处理,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该没收的没收,该清算的清算。用严厉的手段震慑那些想腐败的人。让他们承担不起腐败的后果。当然。反腐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长久的工作,想要更好地反腐,就要做到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现在有了各种举报电话和网站,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这些监督工具。作为大学生,我们也要经常关注时政关注身边的时事。对身边的腐败坚决说不。

期末复习——廉洁修身思考题

一、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流于形式的原因分析

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界定不一,欠缺独立的管理机构,违法申报的惩罚措施作用不大等方面的阻碍。

(1)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缺乏关于财产申报制度的正式法律规定。现有的有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规定属于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做后盾。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上升到法律

的高度短时间内仍难以实现,还需各方面不断地磨合与努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无

法可依,影响了工作人员执行工作的权威性,将成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发展的一大阻碍。

(2)申报主体、申报财产范围界定不一。就目前出台的政策性规定以及局部地区的实践看来,该制度涉及到的申报主体、申报范围不尽一致,各地区考虑的本地实际,推行适合本地的实践方案,导致我国官员财

产申报问题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增加了该制度全面推广的难度。作为民众,在财产申报制度落实之际,

希望借此彻底了解官员及其家庭的财产状况,然而,面对我国当前庞大的公职人员群体,如何界定其家

庭成员的范围也是极为复杂的问题。

(3)财产申报核查困难。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要求官员自觉申报收入状况及财产拥有情况,然而对受理机构而言,核查官员财产申报的真实性却困难重重。在我国,资产的转移较为容易,海外开户的防治手段也并

不完备,加之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官员信用意识的缺失,更是加剧了财产审核的困难,也就增加了官员财

产申报制度有效实施的阻碍。

(4)是违法申报的惩罚措施作用不大。我国目前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不明确,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特别是惩罚制度。实践过程中,也尚未出现官员因财产申报的不充分、不真实而被处分甚至被免职的情况。这样

一来,容易使官员产生侥幸心理,并且比较制度中规定的对违法乱纪官员所受到的批评教育与其申报不

法财产后所受到的社会舆论及严惩措施,批评教育的惩罚力度之轻易于掂量,很容易使得部分官员产生

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的做法。

(5)理性“经济人”的弊端。行政人员作为一名理性的“经济人”,他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能否理性的看待利益问题,考验了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从不利的方面来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维

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其次是获得高于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是越多越好,也就会陷入贪污受贿的沼泽

之中,只会越陷越深。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维护自身的利益是正当的,行政人员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是正

当的,但是从作为一名行政人员来说,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就是作为一名“公共人”,需要以人

民的利益为己任,舍小家而保大家,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合法利益,行政人员是否会选择如此行

为难以下定论。

(6)风险意识的制约。指行政人员犯罪的风险,从理性的“经济人”角度考虑,行政人员对于自身的利益有一个衡量标准,那么他们也会有一个犯罪的风险衡量标准,。当这个风险性变小时,那么行政人员介

于理性“经济人”的弊端就会选择贪污受贿来保证自身获得更多的利益,进而产生腐败意识。如果这种

风险很大,风险意识高,或者是行政人员基于理性“经济人”原理,不会产生腐败的意识,或者说是产

生贪污受贿的心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把这种风险性给扩大了很多倍,这样,行政人员在行政时就难以

借助职权谋取私利,同时也保障了我国政府机关人员的廉洁性。

二、关于中国实施“高薪反腐”的思考

(1)国家财政的负担。由于我国政府机构众多,冗官冗员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庞大的人员基数造成了国家财政在支付公务员薪酬方面的巨大压力,高薪更是需要雄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此外,由于公务员薪酬

支出的特殊性,政府即其雇主,如果国家财政更多地投入到公务员的薪酬支付中,势必会挤占国家财政

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研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

(2)薪酬管理的混乱。尽管我国2005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制度设计中,依然带有很浓厚的品位管理色彩,同工不同酬。此外,公

务员实际收入由其账面工资和配套福利组成,而配套福利衡量难以把握。上述公务员薪酬管理的现状,

对于“高薪反腐”的推行造成了很大不便。

(3)监督监管的缺位。“高薪”只能解决公务员“不想贪”的问题,而并不能处理公务员“不能贪”“不敢贪”的问题,这还是由于我国制度建设不健全而导致的监督缺位造成的。就我国缺乏强大的监督机制来约束政府

及公务员的行为。内部监督主体独立性不高,监督能力有限,而人大、政协、人民群众等外部监督群体

的监督权力,更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4)普通民众的抵制。公务员阶层的高薪与普通公民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冲突,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时,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政策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疏漏,给了公务员等公权力掌握

者以机会进行寻租腐败。当前,甚至有的官员特权思想、官僚作风严重,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此番公务

员的加薪,有可能成为触发社会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完善措施:

(1)精简公务员队伍。针对“高薪反腐”制度将会造成巨大财政压力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精简行政机构予以缓解。借着“大部制”改革契机,推行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整合。同时,与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在传统

型政府向企业型政府的转型过程中,建立起公务员的淘汰与退出机制。上述整合,必将伴随着行政人员

的逐渐缩减,支付基数的减少将有助于缓解“高薪”政策对政府财政造成的压力。

(2)健全薪酬管理制度。推行“高薪反腐”政策的前提是将公务员的各种收入都透明化,使之在阳光下运作。

需要重新审视公务员工资和福利的地位,努力矫正福利收入喧宾夺主的现象,并且严格实行公务员财产

申报制度。同时,加快推进公务员职位管理改革,薪酬支付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事”为中心。同时将

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引入到薪酬管理制度中来,用竞争机制来唤醒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3)健全监督监管体系。监督的完善应该从制度上着手,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惩戒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将问责细则统一起来,推进风暴化问责向制度化问责转变;在机构完善,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起多方位

立体监督体系。一方面,在国家机关内部,逐渐改变监察机关既接受上级监察机关领导,又接受同级政

府领导的双重领导现状。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鼓励公众对政府提出质疑,拓宽舆论监督

渠道。

我国实行高薪反腐制度,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至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腐败的重任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较好地完成,严酷的刑罚、严明的法律、简单的道德教育和提高公务员薪资、公务员心理健康等等,这些制度只能作为促进廉正的条件之一,只有他们一起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地有效地防止腐败的产生。但笔者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把高薪反腐制度与中国的其他制度完美地结合,在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中国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完成添一把火。

三、谈谈你对“修身、齐家治国齐天下”的理解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

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

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四、谈谈你对中国构建廉洁社会的思考

廉洁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主体的大众性,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公务员能恪守宗旨,执政为民;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构建廉洁社会是反腐倡廉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付诸努力。

建设廉洁社会要注重顶层设计

人性假说是社会管理的基石。借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笔者提出“新人性假说”:“本我”是本能欲望之我,表明人是自然人、生态人、情绪人,以生理需要、感官快乐的满足为行为标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自我”是自我意识之我,表征人是有角色定位的社会人、情感人,它以社会需要、现实规则为评价标准,人的社会化、教育的现代化能使人性在环境中获得塑造,逐步走向理智、成熟;“超我”则是超越本能之我,是自我实现之我,它标明人是理想人、理智人,说明人根据理智要求来指导自我抑制和排除“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其特征是追求完美,即追求“真善美”。注重顶层设计就是要求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出台政策、完善制度来引导调控社会个体克服“本我”,展示“自我”,实现“超我”。要加强监督管理,抑制公职人员“本我”的人性之恶;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公职人员塑造“自我”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公职人员“超我”的境界。

建设廉洁社会要加强中层管理

建设廉洁社会,就要规范权力,让权力运转公开透明,让权力真正的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为个人谋私利。

顶层设计对于权力的规范只提供一个总体的框架,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制度配套来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权力的运行,确保建设廉洁社会的可操作性。建立廉洁承诺制。公职人员对社会的廉洁承诺是政府与群众契约关系的制度化表现。建立信息公开制。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权力运行,使权力运行步入法治化、科学化的轨道。

要加强民调中心的建设,可与有关电讯公司合作在各市(州)及县(市)建立民调中心,创造条件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保障群众的评议监督权,对党委、政府工作进行评议,加大群众评议在党委政府工作及领导干部考核中的权重。民调过程中需纪检、监察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以确保民调结果客观公正。建立督促检查制。必须强化督促检查手段,实行跟踪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乱作为或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相关责任。

建设廉洁社会要突出基层治理

最好的制度设计,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只能是一纸空文。建设廉洁社会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关键在于基层。因此,建设廉洁社会要引导和强化基层治理。

近些年来,攸县通过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来推动廉洁社会建设的工作思路,值得推介。为此,要始终做到责任分解系统化、廉政教育多样化、队伍管理规范化、村务管理阳光化、监察问责经常化。

五、谈谈你对“高官无隐私”的理解

“高官无隐私”,这是人们对西方国家政府官员隐私权的一种通俗描述。用来印证这一说法的最好例子,自然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与莱温斯基的不正当关系虽说是两人之间的隐私,但由于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和媒体紧紧咬住不放,使其陷于极为尴尬的地位。堂堂一国总统,连自己生活作风中这点招蜂引蝶的小事也未能摆平,这恐怕是许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

在人权观念发达的今天,隐私权的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新闻自由与官员隐私权的矛盾,西方学者认为:公职人员尤其政府高层领导人,应该是社会的楷模,在民主政治社会里,这些人的一切言行和品德,理应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因此,这些人私生活领域中某些有可能影响其正常履行公务的言行,不应属于受保护的隐私权范围,即所谓的“高官无隐私”。

中国的情形又如何呢?中国迄今没有明确规定保护隐私权。为了实践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四十条中灵活解释了关于名誉权的条文,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不过,对于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的官员的隐私,如官员的品行或其财产收入情况,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通常看法是认为不在隐私权的保护之列。这其实正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则:个人隐私应受法律保护,但当个人私事甚至隐私与公共利益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私事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它不受隐私权的保护,而应成为新闻报道不可回避的内容。

六、谈谈你对“网络反腐”的看法

有人说,利用网络反腐败虽不是万能的,但它的透明度无疑使它成为腐败的一大克星。应该看到,利用网络舆论监督来推进反腐败工作的方式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具有强烈的感官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对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在反映民意、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特点。因此,网络反腐也具有与其他反腐方式不同的特点。(一)公开性、透明性这是网络反腐最大的优点之一。(二)快捷性、高效性(三)隐蔽性、低成本(四)直观性、互动性

三、网络反腐好处:政府反腐的有效、有益补充目前,我国的网民数已近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

国家。随着网民人数的迅猛膨胀,网络监督力量势不可当。纵观网络反腐事件,网络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纪检部门介入后,网民关注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各种跟帖、评论报道也是铺天盖地,无形中增加了纪检部门的压力和动力,推动了整个事件的进展。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反腐是政府反腐败工作的有力助手。(一)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二)网络反腐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对问题官员起到了巨大震慑作用(三)网络反腐充分调动中国国民参政议政的主动意识

四、网络反腐的弊端: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通道,还没有规范化,必然存

在着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为:(一)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二)网络反腐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

五、完善、引导网络反腐的对策建议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是总体而言,网络反腐

的利大于弊。只要政府对其进行合理必要的管理和引导,网络反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

一项以人为基础高效运作的系统,一定要具有两个要素:一是组织;二是纪律。网络反腐的发展与规范也不例外。因此,网络反腐制度的完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组织建设政府组织专门的反腐网站.网民也可自发成立反腐组织(二)法律建设完善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关于网络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网络具有无穷的力量,网络反腐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为民间反腐提供制度性出口,使其与现有的反腐机制良性互动,完成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链接,还需要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从而将网络反腐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七、“巨贪该不该杀”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贪官应该不被视作一个特殊的群体单独拿到法律上考虑,应该视为自然人。在此,我想说,确实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立法的漏洞。我以为,官这种一种行业就已经独立于一般的自然人而存在,因为他们有不仅有权利,而且有权力。其次,基于他们有责任并被赋予权力,他们的行为已不仅仅代表的是他们个人,而是国家政府,是一种公信力。第三,贪官贪的这一行为已不是他个人致富的不当行径,而是对国家政府形象的破坏,是对公信力的一种颠覆。第四,贪官这种直接对公信力的颠覆性行为,直接的后果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包括生命的、财产的)的巨大损失,而且后果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绝对不是他们所得非法收入的那般表露出来的直接明了,这不是你贪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的事情。

其次,生命权高于财产权。这涉及到整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亦赞同这样的价值理念,毫无非议。但是,错就错在他们单独的将一个高官所得非法收入的数额与一个高官的生命和生命权与财产权的问题等同起来考虑。

现在的问题不是人民为了金钱非得要一个贪官死不可,而是人民为了自己的生命与财产赋予法律权力惩处罪恶。

说白了,根本不在于一个贪官的命值几个钱,而是人民的命在贪官那里反倒不值钱,而法律还不能够发挥其作用,民愤怎能不四起?好,退一万步说,人民是人,贪官也是人,人的生命权高于财产权,但我们放眼到实际生活中,一个民工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赔偿五万;一个矿工在开矿过程中被活活埋死了,赔偿八万;一个女大学生在校被强奸至死,赔偿二十五万……看到这些活脱脱的数字,谁还能说生命它真是无价的?如果说人民的生命一直在这样被有价赔偿着,凭什么到了那贪官、巨贪那生命反倒成了无价的呢?任何一个有理性、有良知的人,看了这样的比较之后,都该是含泪痛心:杀,该杀,当杀必杀。、

第三,要少杀、慎杀,否则不利于社会稳定;死刑用到的几率微乎其微,所以废除。慎杀,我同意,至于少杀,就目前情况看,当杀则杀,从高官抓起,否则,法律的抚慰的作用缺失,民怨四起,才不利于社会稳定。

基本上,民怨会如此沸腾,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两个官贪的问题,抑非贪几千几万的问题,“罗马不是一天建立的”,值得深思,当断即断。关于死刑的风险低问题,这本身不是死刑本身的问题,而是你连抓都抓不到,何其谈判不判死刑。就死刑自身而言,它的创立本就不是为了泛用,死刑的威慑力正在于它用到的几率很低,不仅仅对于贪污罪,而是对于任何一种罪都如此,所以,无需在此特殊提及。

第五,引渡外逃的贪官,追回资金。如果中国政府有政治的决心,可以先就在逃的贪官先搁置,不急于追回眼前的一些个数字,毕竟,更多的贪官该是在国内呆着,他们手上的金额也绝对不会低。就实际操作上说,是近在咫尺的好抓,还是远在海角的好捕?!

第六,与国际接轨。从机构部署上,我国香港廉政公署、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廉政公署法国预防贪污腐败中心、美国联邦政府道德署、马来西亚国家反贪污局,这些都是独立的监督预防机构;从道德约束上,有信仰、有是非观、有荣辱观,建立透明的社会环境,以廉洁为荣、以贪污可耻,这样的信念要深深扎根于人们心底,也如“罗马城非一日之功”般,这更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以教育背景作为基础,社会风气的养成很重要;从制度上,比如:财产申报制----1883年英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财产申报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通过的《政府行为道德法》成为当前最为完备的财产申报法,也被称为“阳光法案”。

还有比如:高薪反腐制、官员问责制、税收征管制度等等;从媒体监督上,从早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到克林顿总统的“莱温斯基桃色风波”再到台湾璩美凤“光碟风波”。公众的知情权未能够彻底得到……

所以,重点先别顾着看别的国家没有什么,重点先看我们能够先建立什么,先别忙着废除什么刑罚,而应该先看我们需要立什么法!!!

我认为,文明的社会不需要死刑,极度的文明社会连法律都不需要。一旦,人们的自觉性已达到可以自己克制自己的时候,一部法律的使命就完成了,也该消失了,但绝对不是现在。死刑在别的国家现在不需要,在以后的中国可能不需要,但在现在的中国绝对需要。

八、试论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腐败,一个社会的沉重话题。纵观时间长河和世界区域,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国家,腐败如影随形。

腐败就像一颗毒瘤,附在社会这个大躯体里,扩散在社会这个躯体的四肢百骸,直至躯体无行动和运转能力,直至坏了经脉,烂了躯体。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根据现在社会的腐败现象,一般将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分为公共权力型腐败和非公共权力型腐败。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它给社会的带来的影响绝对是凶多吉少。那么下面就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腐败社会矛盾加大,影响社会稳定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

是影响社会不稳定以致引发动荡的主要因素,历史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早在古代秦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暴政,官员横征暴敛,陈胜、吴广会愤而起义?他们是社会的农民阶层,处于最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忍无可忍就放手一搏。而观现代社会,常常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往往是这几个高频词汇,拆迁户不合作誓当钉子户,下岗工人无处谋生,白领阶层却成房奴,农民工活得卑微至极,打工青年缺少社会保障等。在这些社会现象中,无不充斥着腐败的影子。腐败致使社会出现剧烈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 2、腐败使法律形同虚设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平的有力工具,然而当法律被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踩在脚下,做着权利和利益的不齿行为,只为一己私利时,它就形同虚设了。有多少官员是做着这种不法勾当,最后在公众目睹下暴出来了,免不了一场牢狱之灾。这种想象在现今社会绝对不少,久而久之,腐败一多,权在法上,法律还有容身之地吗? 3、腐败使民心涣散,难以站到统一战线当腐败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当权力和利益充斥在官场里,普通老百姓成了腐败现象下的牺牲品。有多少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拿着纳税人的钱来满足一己私利。他们所来的不法钱财归根结底不是老百姓辛苦钱吗?老百姓心里不平,致使对政府失去信任,在一些国际与地区的态度上,自然难以站到统一战线,例如台湾统一问题、扼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到那时候就是民心涣散,一盘散沙了。 4、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能担任官员职位的人本应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精英分子,道德素质较一般老百姓高。然而当利益侵蚀了官员的思想,腐蚀了信念,原本的道德原则早抛至九霄云外,当腐败充斥官场,这时“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就会潜移默化中影响老百姓的行事作风。于是,假冒伪劣产品出来了,地沟油混在了饭桌上的菜盘里。这样一来,社会还剩多少道德底线与良知?

三、反腐措施这个社会还是我们正在生存的社会,还存在着有道德底线和良知的人,在腐败充斥着社会

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抵制它,引导社会往正常轨道行走。在这里提出几点反腐措施: 1、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专门的反腐机构必须具有独立从事调查活动的权力和自由,才能对腐败案件一查到底。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的专门反腐机构-香港廉政公署。 2、完善反腐败的相关法律。制定关于反腐败的严苛法律,加强贪污收获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会扼制腐败产生,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用手段。 3、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把自己的各类财产暴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监督。 4、加强国际反贪污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既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那些贪污受贿的人出逃国外,使他们落于法网,也能形成世界性反贪污氛围。

九、驳“腐败有益论”(参考10)

腐败历来是人类制度文明的死敌,是扼天下治乱的“阀门”,吏治清廉则天下太平,吏治腐败则天下无宁日。故无论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无论欧、美、非、澳、英还是美利坚;也惶论封建制度与民主制度。国家之兴莫不始于吏治清廉,国家之患莫不源于吏治腐败失治!腐败是一种从内部蚕食破坏销蚀合法制度规则的病毒,腐败引发的政治动乱是国家最大的祸水,鼓吹“腐败有益论”是对人类创造的所有制度文明的反动,与人类天性道德良知水火不容。

就常识来说,“腐败有益论”也有悖于经济学基本原理。从微观上对一个企业来说,花几百万上千万行贿几个官员,批一块价值过亿的土地或一大笔贷款或上市圈钱额度,或许对他自己确实是一种节约成本的高效率“投资”,但从宏观上这是在破坏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腐蚀官员从而引发政权腐败、社会动荡,由此引起的非法致富示范效应、路径依赖,破坏法治秩序,这些“负外部经济”恐怕是毁灭性的!所以说“腐败有益论”是一种极端自私利己主义思潮沉渣的泛起,他们取得利益的前提是建立在损害社会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上的。

包括潜规则在内的腐败文化泛滥起源于“腐败有益论”。“腐败有益论”使腐败获得了一种文化理论上的支持,渗透到一些人的思维习惯和日常行为模式之中,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深处,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一种腐败激励机制、腐败辐射机制和腐败凝聚机制,形成腐败群体窝案。权力和

利益交换的现象绝不是偶发的孤立事件,成为一种习惯势力,而是带有普遍性的时候,这就是腐败文化。而文化一旦形成,个人将很难摆脱它的纠缠和羁绊。腐败的土壤让每个人做每件事都首先考虑运用规定之外的、见不得阳光的潜规则,寻求超越规定的关系和特权,成为这种腐败的施予者。无论大事小情都得找“路子”送“人事”,否则就寸步难行,痛不堪言,使党和国家的好方针好政策被架空扭曲变形。

一旦触犯了某些腐败群体利益,破坏了他们的某种潜规则,他们就会群体无意识地自觉联合起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压力,使自律抵制腐败的廉洁干部群众被孤立、被周围人所不容、与周围气氛“格格不入”,受到排斥和打击,想清廉都难!

“腐败有益论”打着改革的旗号,披着合法的外衣,以相关部门的强制力公开实施腐败行为,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甚至于有时还把它当作所谓的改革经验加以推广,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如果这种“潜规则”状态的腐败文化一旦被形式上制度化,从“潜规则”地下状态走上公开,将是人民、党和国家的灾难。

“腐败有益论“最大的危害在于扰乱了干部的思想,使贪贿者失去廉耻负罪之心,以为自己是什么“改革先锋”、“经济能臣”、“先富表率”;使廉洁者迷惑不定,被认为是什么“做人呆板”、“假装正经”、“不太合群”、“不会来事、不知味”等等,动摇党员干部多年培养起来的政治信仰。

因此反腐败不仅仅是一场严重的政治角力,也是一场严肃的文化角力。一方面,要坚持胡锦涛同志“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的指示精神,坚决打击腐败分子的猖狂气焰;同样,另一方面,对潜规则形态的腐败文化也决不能轻视,决不能手软!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腐败有益论”,伸张正气,打击邪气。使干部群众从思想上划清与腐败分子和腐败文化的界限,澄清各种糊涂认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执政为民的坚强政治信念,净化灵魂,彻底铲除各种潜规则孽生蔓延的土壤。

十、你如何看待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便以心怀天下为理想,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近代以来,我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也一直没有中断,对党和政府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知识分子在民众中最大的作用首先是教育民众和传播知识,让广大民众充分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文明。知识分子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更应当关心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自己的事业定位上应更加关注于怎样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青年知识分子应具有这种服务社会的胸襟。科学是客观的,没有阶级性和地域性的局限,科学成果应为社会服务,而不应该成为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私有品。

因此,只有把科学研究的结果,用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人类,才符合科学的本性。也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无论是青年的教师、学者、科研工作者等等都应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立志服务民众,造福人类。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每个人身上的责任就越沉重,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已经开始淡化,而身为有知识有素养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脊梁。未来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代大学生的努力,奋斗,拼搏!

所谓责任感,是指责任主体在一定责任认识的指导下,对责任对象履行一定的责任,并由此得到相关的内心情感体验,它是知、情、意、形相统一的过程。责任感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倾向。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众多原因造成,而当前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乃至缺乏的内在原因。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居多,

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导致自私自利,个性强。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经不起些许挫折。

(三)学校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责任感教育体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接受的少,使得社会主体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加强。在教学上,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联系相对模糊,使得学生把学习和考试当成了目的,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四)社会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甚至缺乏的重要外在原因。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其次,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高校也要引领大学生树立全面的责任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支配着责任行为。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要提高自己的才能,学会做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是大学生良好品行的道德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年轻一代,应担起身上的重任,为社会做贡献,挑起社会脊梁。

十一、关于廉洁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文化青年,是建设明天社会的主流力量,他们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廉洁教育针对建设明天社会的主流力量,为未来的祖国建设者打上抵抗腐败的“预防针”。,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廉洁修身教育唤醒人的廉洁意识、培反腐洁情感、增强廉洁意志和促使廉洁行为习惯的社会活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大学生入世未深,还没有受到当代社会恶俗风气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对培养他们的廉洁思想有决定性意义。还可以在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二、大学生如何廉洁修身

廉洁教育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精神品格,萃取他们的闪光点,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自强、自立、自信、自助,使他们养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培养、自我修身的良好品质,做廉洁、正直的人,养成勇于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正是这一点,廉洁教育客观上满足了他们的主观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公职人员的主要后备群体,尽快启动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使其尽早形成廉洁意识对抗各种潜在的腐败意识,应是当务之急。因此对大学开展廉洁教育,就如同为他们提前接种“预防疫苗”,使其具有抵御腐败的免疫力,确保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不仅是全社会反腐倡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内在需求。另外,大学生还需要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以指导大学生如何廉洁修身和带领培养大学生的廉洁修身学习工作。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拓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阵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机制。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崇尚清廉、弘扬文明的良好氛围,促使广大师生树立“崇廉憎腐、扬荣拒耻”的价值观念。如何扎实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突出一个主题,形成文化效应

构建校园廉洁文化,首先要突出其“文化”主题,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为思想内涵的一种文化。是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洁文化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同时应包括廉洁内容,廉洁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分成三个层面,营造教育氛围

科学地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分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其中重点是学生层面,侧重于通过学生参与

活动,接受学习和教育,达到提高素养、健全品德、完善人格。学校领导、教师在活动中则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廉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二是作为学生的导师,给学生树好表章,当好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3、坚持三个原则,注重活动实效

(1)正面引导原则,应以正面事例和正面说理为主,以先进和榜样的力量充实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在尊敬的氛围中增强认知能力

2)心理保护原则学生判断是非能力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不应让阴暗的东西过多地占据和影响学生的心灵

3)整体联动原则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主管部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和活力,使各项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

为了阳光灿烂的明天,大学生必须营造伦理气候,形成道德共识,构建校园廉洁文化体系。但是廉洁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所以,大学生要遵循高校的教育规律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进而引导教育工作,形成大氛围。把廉洁意识变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自觉意识、内心需求与行为指针。使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做到廉洁,然后才能修其身,正其道。积极倡导廉洁文化,使廉洁成为校园之风,把校园之风成为社会之风。

当代大学生,倡导的是德才兼备,我们才学智慧已略有所成了,道德修养则是我们大学生现如今急需完备的东西。这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认识理解后,发自内心地,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到廉洁修身。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廉洁修身非常重要,我们要培养公仆意识,不为私心移节;

要提升忧患意识,不为懈怠误事;要增强参与意识,不为应付学习。

十二、8、如何看待实名举报

如何看待“实名举报”

如何看待“实名举报”问题?

刘铁男案之所以能如此迅速、顺利地戳破蒙在真相上的层层伪装,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固然重要,但2012年12月6日,媒体人罗昌平的公开实名举报,无疑是关键点、转折点。和纪检部门、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相比,民间监督固然有专业性欠佳、准确性差等缺陷,却更有许多前者所不能及的先天优势:如可从细微处、日常入手,在看似无破绽的地方发现破绽;如可长期跟踪、持续观察,打“持久战”;又如民间监督者、举报者往往就是被监督、被举报者身边司空见惯之人,警惕性容易放松,观察到关键线索的概率更大。

网络实名举报作为群众参与网络反腐的主要方式,具有直接、快速、公开、互动的优越性,正成为公众表达诉求、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公民只要进入各司法机关或纪律检查部门的网站,再点击举报内容的字样,随后进入实名举报的操作即可完成网络实名举报。而且网络实名举报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因而能得到众多网友的协助,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举报者,又可以促进有关部门对举报内容的重视和回应。

但是网络实名举报并不是绝对有效的反腐利器,需要我们理性看待。

首先,网络实名举报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立案问题,一旦公民进行了网络实名举报,在微博上把自己掌握的情况都公布了,也引起了网民的义愤填膺,但只要有关部门不立案,反腐反贪和维权程序难以启动,那么,举报就难以发挥作用。

第二个问题就是对举报人保护的问题,一般来说,举报者举报的往往都是比自己权高位重者,一旦实名举报了,面临就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持久战。在此期间来自被举报人的、社会的,还有家庭的等种种困难都可能导致举报人陷入困局。因此,政府在鼓励公民实名举报形式监督权的时候,更要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应对举报人的举报,并维护好举报人的权益。

举报者敢于实名举报,是对其本人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形式,是对政府的信任,也是公众法律意识提高和社会法治进步的一种反映。因此,理性地对待网络实名举报、明确公民和公权力主体的责任、完善相应的受理和处置反馈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