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论文

女性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论文

女性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论文
女性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论文

女性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2008年我院所收治的98例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其中72例糖尿病,26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

【关键词】糖尿病;无症状性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6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年6月-2009年6月的5年间的住院患者98例女性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98例病人年龄45—7o岁。72例糖尿病人,糖尿病诊断及类型: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1~22年,另外26人无糖尿病。98例病人中并存心血管疾病者41例,妇科疾病者14例,呼吸道疾病者9例,消化道疾病者3例,其他5例。无症状性尿路感染诊断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1]无全身及任何泌尿道感染症状,连续≥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措施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本章主要叙述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后者主要指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感。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2)血行感染: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 (3)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但罕见。 2.机体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①排尿的冲刷作用;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⑤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⑥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任何妨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等均可导致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肾组织结构快速破坏,因此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 (2)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输尿管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DOI:10.16658/https://www.doczj.com/doc/6212907692.html,ki.1672-4062.2017.13.033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医师治疗尿路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128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结果,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患者抗菌药使用种类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4例患者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率30.1%;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50.5%)。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喹诺酮类;用药频度前6名的药物中,药物利用度>1的有1个,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多样,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提示在抗感染治疗领域需尽可能行细菌培养,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标签:糖尿病;尿路感染;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 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全身各系统感染,在胰岛素使用之前,感染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尿路感染即是其中常见感染之一,且常为多药耐药菌感染,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增加、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1]。通过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探讨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临床科室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2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50:78,年龄35~89岁,平均69岁。行患者晨尿中的清洁中段尿培养。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1.2 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对所抽查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频度(DDDs)为2013 年1 —12 月期间某种药物消耗总量(g)除以其相应的DDD 值。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判该院对某一具体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DUI 即该药物用药频度(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若DUI>1.0,说明医生使用该药物的日剂量大于限定日剂量(DDD),用药不合理。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

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 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加上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特别是高血糖时,血细胞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下降而易于感染[2]。因此血糖的水平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有关。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这种疾病来讲,很多人对它的症状并不了解,所以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使得病情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女性尿路感染的症状: 首先,妊娠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膀胱和输尿管,使尿流缓慢或者形成一种轻度的积液,此种情况会利于细菌侵入和繁殖而致病。女性尿路感染症状的阴道分泌物偏碱性,又缺乏抗炎因子,故难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尿路感染。 其次,女性尿路感染症状之所以爱在夏季找女性的麻烦,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有一定关系。因为女性的尿道天生较短,尿道口在会阴部和肛门附近。细菌本来就容易侵入尿道,加上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女性的外阴部汗腺又特别丰富。 然后,月经和性活动也很容易引起女性尿路感染症状。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导致女性会阴部细菌繁殖。性交活动可以把前尿道的细菌通过机械性的推挤动作推进后尿道和膀胱。有很多慢性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及附件炎等),其分泌物等可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 男性尿路感染的症状: 男性尿道口是人体器官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组织,即是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不管是泌尿还是生殖系统的疾病都和尿道(尿道口)会有一定的关系,而尿路感染更是牵扯到很多疾病的导火索。为了避免病情泛滥成灾,了解男性尿路感染的早期症状是很有必要的。 1、尿道口分泌物(流脓或滴白):尿道口分泌物主要见于性病,如有白色的物质溢出,或有一些粘稠的液体粘滞在尿道口周围。主要见于淋病,尿道炎、炎炎等。这种情况一般表明处于感染或者明显的炎性期,是治疗的关键时刻。 2、尿道口红肿:是指尿道口发红而且肿大,有的甚至外翻的一种病理特征。也可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说明当前处在某种泌尿生殖感染疾病的炎性反应阶段,是治疗的关键阶段,必须要积极有效的就诊和治疗。如淋病、非淋、艾滋病等。 3、尿道口疼痛:尿道口疼痛一般和其它症状一同出现,疼痛可以是刺痛,或者钝痛,或隐痛,有时候还可以牵扯会,或者向里面放射。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前列腺炎,睾丸炎,包皮炎,尖锐湿疣、梅毒、生殖器疱疹等疾病。 4、尿道口溃烂:尿道口溃烂一般见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多伴有分泌物,刺痛等症状。以非淋,慢性尿道炎,以及淋病,包皮炎等居多。此期应该加强护理,加强卫生,积极治疗

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析

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 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妇科尿路感染护理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DM)老年患者居多,发生感染几率高,妇科手术后以尿路感染最常见,成为多数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的老年女性妇科疾病合并DM,术后尿路感染患者38例,现就其感染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20例妇科肿瘤,18例阴道前壁膨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27例。术前均诊断DM,DM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年龄52~70(平均58.9±3.5)岁,DM病程4~27(9.1± 2.9)年。入院时空腹血糖在7.0~8.9mmol/L者10例,9.0~10.9mmol/L 者8例,11.0~12.9mmol/L者10例,1 3.0mmol/L者10例。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 4.48~6.72mmol/L。全部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痛,尿频,排尿不畅,尿道口瘙痒等症状。患者清洁中断尿化验

结果:细菌定量分析105/ml,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尿细菌培养结果:大肠杆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类链球菌5例,链球菌3例,其他5例。 1.2 用药情况术后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类等两种以上抗生素者30例,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者8例。使用口服药物稳定血糖者13例,另25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方能使血糖良好控制,感染症状消失。全部治愈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老年女性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分析其原因如下:(1)老年患者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低下,尿路上皮细胞糖原含量下降,pH值上升,抵抗力差,菌群失调,致病菌过度生长;(2)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吞噬,体液自净等功能下降;(3)老年患者盆腔组织松弛,张力低下,盆腔器官脱垂,妇科肿瘤压迫,压力性尿失禁。排尿自控机制障碍,易发生尿潴留;(4)老年患者DM病程长,缺乏系统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因此多合并神经性膀胱等,反复导尿易发生感染;(5)老年患者思想保守,有尿路感染症状时难以启齿,延误治疗。 2.2 血糖因素总结本组资料发现,血糖越高,感染的几率越大。究其原因可能是血糖高,尿液中的含糖量自然会高,因此尿道pH失常,这样,吞噬细胞的功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道的廓清、自净能力减弱。本组25例在加用胰岛素后感染尽快得以控制也说明高血糖是本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0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大、女性、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留置导尿、合并其他疾病为感染危险因素,尿培养显示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气肠杆菌。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同等重要。适当的选择敏感抗生素,尽量避免导尿,定期检查尿常规。 糖尿病和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尿路感染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情严重,病程长,不易控制。积极预防及及时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0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2~20年。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龄40~80岁,平均(61.9±10.3)岁,留置导尿患者12例;尿频53例,尿急39例,尿痛34例,腰痛15例,肉眼血尿5例,发热23例,无症状菌尿18例。全部病例均常规留清洁中段尿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例,表皮葡萄球菌24例,其余为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血糖7.0~15.0 mmol/L 65例,>15.0 mmol/L 35例。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细菌尿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 l,如无临床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1]。本院采取第一种方法。 1.2治疗方法 1.2.1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主要使用胰岛素,59例患者因合并不同其他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13例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其余4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两次(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早晚各1次);其余41例采用口服药治疗,将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 1.2.2抗感染首选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如头孢曲松钠)抗生素,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为敏感抗生素,同时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对症治疗。严重感染采用联合用药,并加强营养支持。疗程7~21d。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转阴,尿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菌落计数减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转阴,尿菌仍阳性;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反而加重,尿菌检查达不到正常标准者。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患者血糖控制在 6.0~7.8 mmol/L。治愈68例,显效28例,好转4例。其中年龄大、女性、病程长、糖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43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43题) 一.单选题(11题) 二.多选题(12题) 三.填空题(7题) 四.判断题(10题) 五.简答题(3题)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作者曾邦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浏览2171 发布时间11/02/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下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

下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 下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就是排尿的时候出现异常,但是患者也需要注意,这种疾病还会有其他的症状存在,比如说在早上的时候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存在,但是和排尿异常的情况不同的是,这种症状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存在的。如果女性出现了以下的情况,就需要注意是否患上了下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 ★一★、尿道炎 急性尿路炎在男性病人中主要是有较多的尿道分泌物,开始为粘液性,逐渐变为脓性,在女性尿道中分泌物少见。无论男女,排尿时尿道均有烧灼痛、尿频、尿急,尿液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慢性尿道炎分泌物逐渐减少,或者仅在清晨可无第一次排尿时可见在尿道口附近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排尿刺激症状已不像急性期显著,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二、膀胱炎 ★ (一)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可突然发生或缓慢发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有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全身症状轻微或缺如,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发生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 ★ (二)慢性膀胱炎 膀胱刺激症状持续存在,且反复发作,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

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故非单纯性膀胱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三、肾盂肾炎 ★ (一)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为活动性化脓性感染,常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及局部体征三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多数起病急骤,寒战,发热,病人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血中性粒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或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 2.局部症状多数病人有一侧或双侧腰痛,为胀痛或酸痛,重者可向病侧腹部、会阴及大腿内侧放射。因肾盂肾炎多伴有膀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 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加上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特别是高血糖时,血细胞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下降而易于感染[2]。因此血糖的水平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有关。 本组54例患者中有明显尿路刺激征5例,余多数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菌尿患者,在诊断方面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故应仔细询问排尿特点,进行尿液相关检查,对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本组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生素对控制感染有效,但继发真菌感染明显增加[3]。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行尿液

尿道有灼热感,警惕尿路感染

尿道有灼热感,警惕尿路感染 如果尿道有灼热感,那么就要警惕是尿路感染了,这一现象在女性中最常见,常见的尿路感染有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不要过于紧张,可以谨遵医嘱治疗,注意饮食。 ★一、尿路感染的症状 1、膀胱炎: 即通常所指的下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2、急性肾盂肾炎: 表现包括以下两组症状群:①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或)下腹部痛。②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一般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3、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程经过很隐蔽。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类:①尿路感染表现:仅少数患者可间歇发生症状性肾盂肾炎,但更为常见的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和(或)间歇性尿急、尿频等下尿路感染症状,腰腹不适和(或)间歇性低热。②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如高血压、多尿、夜尿增加,易发生脱水。③慢性肾脏病的相关表现。 ★二、尿路感染对症护理

1、高热、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体温在38.5℃以上者,可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肌肉注射柴胡等降温药。按医嘱服用碳酸氢钠可碱化小便,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2、给予足够热量、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保证入量,使患者多排尿,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 3、用药前,先做中段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利合理使用抗生素。最好取清晨隔夜尿,以膀胱穿刺法取尿标本为最理想。 4、注意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 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病人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有的不重视,不按医嘱要求治疗,有的过度紧张,精神压力大。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发表时间:2015-08-10T13:21:32.5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志勇 [导读]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糖尿病已不再威胁人类的生命,出现酮症酸中毒、感染。 陈志勇 (漳浦县医院感染病科室 363200) 【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1年到2014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80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不出现尿路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为1170例;而试验组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为410例。两组选取部分患者进行尿检,记录检测到的病原菌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特点和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在接受尿液检查的患者中,试验组病原菌检测大肠杆菌占的比例(58.3%)高于对照组(2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的158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老年发病率为28.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血糖水平、体重情况、肾功能方面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患者的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以老年出现尿路感染最常见,以无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为主,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与患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血糖水平、体重情况、肾功能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肠杆菌;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1-02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糖尿病已不再威胁人类的生命,出现酮症酸中毒、感染、昏迷等并发症的情况在逐年下降。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治愈率大幅度下降,尿路感染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感染中的第二大杀手[1-2]。我院选择2011年1月到2014年9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选择2011年到2014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合并尿路感染,为1170例,男514人,女656人,患者年龄42~83岁,平均(65.7±7.12)岁,而试验组患者合并尿路感染,为410例,男203人,女207人。患者年龄40~85岁,平均(63.4±8.63)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肾功能等,制成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老年发病率 调查的158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老年457人,发病率为28.9%。 2.2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 表1结果显示,试验组接受尿检的患者中,共查出病原菌159株,革兰阳性菌29株,革兰阴性菌119株,真菌11株,大肠杆菌株数最多,为93株,为58.3%;对照组接受尿检的患者中,共查出病原菌67株,革兰阳性菌14株,格兰阴性菌50株,真菌3株,大肠杆菌为14株,所占比例2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 2.3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表2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人数为410例,所占比例为25.94%出现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患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血糖水平、肾功能等。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53例临床分析_林彬

术后疼痛明显等缺点,尤其是术后复发率较高,成为传统腹外疝修补手术的短板。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仅为1%左右[1]。 另外在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的老年患者腹外疝在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根据循证医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按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分型[2],疝环缺损<2cm的Ⅰ、Ⅱ型患者可以考虑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处缺损在2 3cmⅡ型患者可使用与疝环缺损大小相适宜的网塞;疝环缺损>3.5cm的Ⅲ型老年患者,可使用多网塞缝合固定后填充,以便按要求置入内环。 老年期作为人体生命的一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大多趋于负面,例如: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的变化;对手术和创伤等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减低。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基础性疾病的存在不仅仅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慢性疾病长期发展会导致腹压升高等。一系列损害也增加了腹外疝的发生机会,同时更对疝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使腹外疝发生嵌顿。因此在腹外疝的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同时重视对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总结对比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的在治疗老年患者腹外疝中的临床效果,从中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与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相比,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但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尚需进一步观察。 4参考文献 [1]钱礼,郑树森,张启瑜,等.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 [收稿日期:2012-11-05编校:郑英善]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53例临床分析 林彬(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关。结论:糖尿病易并发尿路感染,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并发症,是防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血糖高为主要特点,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的症状[1]。患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尿路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011年7月 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53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 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21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53例,男41例,女112例;年龄24 81岁;病程1 28年。 1.2诊断标准:目前糖尿病诊断主要按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2]。尿路感染标准为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 1.3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合并了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98%。 2.2糖尿病患者性别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男405例,女616例。在合并尿路感染的153例患者中,男41例,占26.8%;女112例,占73.2%;男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0.12%,女性为18.18%。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 2.3糖尿病患者年龄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2.81?9.52)岁,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45?12.74)岁。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P<0.05)。2.4糖尿病患者病程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10年的有806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3.27%;病程>10年的有215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3.51%。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 2.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8.31?2.47)mmol/L,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10.16?2.58)mmol/L;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为(7.63?2.45),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为(9.28?2.42)mmol/L。随着血糖的升高,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 3讨论 感染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继发感染率为32.7% 90.5%,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尿路感染居第二位[3]。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而感染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使血糖增高,因此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密切。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并发尿路感染;而且糖尿病患者常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膀胱扩张迟缓,造成慢性尿潴留或膀胱残余尿量增多,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的繁殖滋长,从而出现尿路感染。 · 138 ·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 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插管时: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 膜损伤。 2、医务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插管前应洗手或快速手消剂 消毒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含碘消毒剂棉球消毒尿 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插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 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 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 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 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 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

尿路感染病人的健康教育

尿路感染病人的健康教育 一、流行病学: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两者临床表现有时极为相似,故统称为尿路感染。本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以女性多见,未婚少女发生率为2%,已婚女性发生率为5%,男性极少发生尿感,年老后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的尿感,仍以生育年龄的已婚女性多见。 二、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不同的病人表现为轻重程度不一。急性期炎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但在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则通常尿路刺激症状较轻,如轻度的尿频,或尿急,或排尿不适等。 (2)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尤为多见。 (3)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 (4)肉眼可见脓尿或血尿。 (5)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 (6)尿细菌培养阳性。 三、辅助检查: (一)尿液检查:尿液常浑浊,可有异味。 1.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称 为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部分尿感患者有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 红细胞数多为3~10个/HP,呈均一性红细胞尿,极少数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出 现肉眼血尿;蛋白尿多为阴性~微量。部分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可见白细胞管型。 2.白细胞排泄率准确留取3小时尿液,立即进行尿白细胞计数,所得白细胞数按每小时折算,正常人白细胞计数<2×10。/h,白细胞计数>3×10。/h 为阳性,介于(2~3)×10。/h为可疑。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细菌检查:清洁中段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用油镜或不染色用高倍镜 检查,计算10个视野细菌数,取其平均值,若每个视野下可见1个或更多细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