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更新10-11年 初进中

知识更新10-11年 初进中

1. 请简述TRIZ的核心思想和解题模式。

答: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

TRIZ理论的解题模式简单地说:

第一就是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小化,原则是在系统能够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

第二是定义系统的技术矛盾,并为矛盾建立“问题模型”;

第三是分析该问题模型,定义问题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物-场分析法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源;

第四是定义系统的最终理想解。

解题模式应用ARIZ包括以下9个步骤。

步骤1:识别并对问题公式化。

步骤2:构造存在问题部分的物-场模式。

步骤3:定义理想状态。

步骤4:列出技术系统的可用资源。

步骤5:向效果数据库寻想要类似的解决办法。

步骤6:根据创新原则或分隔原则解决技术或物理矛盾。

步骤7:从物-场模式出发,应用知识数据库(76个标准和效果库)工具产生多个解决办法。2. 综合应用题——自行列举生活或工作中的例子,说明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应用TRIZ 理论给出解决办法。

答:现在,住房是一个处于风口浪尖问题,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地产开发商们看到更多的是商机,就因为这样,建筑工地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随着建筑工地而来的不仅是一座座高大的楼房,还有就是日日不断的噪音污染。那么怎样解决噪音污染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运用TRIZ理论中的分割原则来解决,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建筑工地的周围环境,就以我的生活为例,建筑工地旁边有宾馆、住宅小区、公园、社区医疗站等等。我把这一切周围环境和整个建筑工地看成一个整体,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把这个整体中的干扰部分拆除或分离,从而消除噪音污染,当然把建筑工地从这个整体中移走是不现实的,这不仅不利于这个整体的发展,开发商也不会同意。我们可以把建筑工地这个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分割”出来,这个部分和整体的矛盾在于他产生噪音这个不利因素,并不是所有因素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把隔离因素消除。

我们可以从隔音材料入手,针对建筑工地中产生噪音分贝大的机械或作业程序采用隔音设备使之隔离,或者我们可以更大胆一点设想,在们一个建筑工地施工前,根据施工所需使用的空间体积,预先先建立一个隔音透气的的隔音罩,当然为了节约成本,最好这个隔音罩是可拆卸、可从复试用的。这样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可以和不利因素隔离,当不利因素消除时,这个整体还会更向现代化迈进,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整体更加美好。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毯子,但毯子都不会飞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引力,毯子具有重量,而毯子比空气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毯子可以飞翔? 我们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让毯子的重量小于空气的重量,或者希望来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围的环境,会发现这样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空气中的中微子流、空气流、地球磁场、地球重力场、阳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纤维材料,形状、质量等。那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找到一些让

毯子飞起来的办法,比如毯子的纤维与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飞翔,在毯子上安装提供反向作用力的发动机,毯子在没有来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间,毯子由于下面的压力增加而悬在空中(气垫毯),利用磁悬浮原理,或者毯子比空气轻。这些办法有的比较现实,但有的仍然看似不可能,比如毯子即使很轻,但也比空气重,对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继续分析。比如毯子之所以重是因为其材料比空气重,解决的办法就是采用比空气轻的材料制作毯子,或者毯子象空中的尘埃微粒一样大小,等等。

通过上面一个简单分析过程,我们会发现,神话传说中会飞的毯子逐渐走向现实,从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甚至十分有用的创意。即它首先从幻想式构想中分离出现实部分,对于不现实部分,通过引入其它资源,一些想法由不现实变为现实,然后继续对不现实部分进行分析,直到全部变为现实。因此通过这种反复迭代的办法,常常会给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带来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

1.苗圃中常用的育苗技术环节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主要目的;

答:(一)覆盖

覆盖是在播种苗床上覆盖作物秸秆编织物、苔藓、松针、塑料薄膜等覆盖物的技术措施。覆盖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幼苗出土等。

当幼苗出土达到60%~70%时,要及时撤去覆盖物。最好在多云、阴天或傍晚避免环境变化过于强烈,造成幼苗灼伤。

塑料薄膜和土面增温剂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覆盖材料。覆盖增加了育苗成本,加大了劳动强度。因此,中、大粒种子,在土壤水分条件好时,多不行覆盖。

(二)遮荫

一些树种幼苗时组织幼嫩,对地表高温和阳光直射抵抗能力很弱,容易造成日灼伤害,因此需要采取遮荫降温措施。遮荫同时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遮荫的苗木由于阳光较弱,对苗木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能不遮荫即可正常生长的树种,就不要遮荫;需要遮荫的树种,一般在速生期的后可逐渐取消遮荫,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加速苗木的木质化。

(三)松土除草

由于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板结和圃地出现杂草滋生,需要进行松土除草。松土要注意深度,防止伤及苗木根系。土表已严重板结时要先灌溉再进行松土除草,否则会因松土造成幼苗受伤。

(四)灌溉与排水

一般在播种前灌足底水,将圃地浇透,使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促进发芽。播种后灌溉易引起土壤板结,使地温降低,影响种子发芽。在土壤墒情足以满足种子发芽时,播后出苗前可不进行灌溉。

幼苗期,苗弱、根系浅,对干旱敏感,灌溉次数要多,灌溉量要小;

速生期苗木生长快,根系较深,需水量大,灌溉次数可减少,灌溉量要大,灌足、灌透;进入苗木硬化期,为加快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应减少或停止灌溉。

降雨量过大或灌溉量过多时,应及时通过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分排除,避免土壤温度过低、透气性下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

(五)间苗与定苗

间苗是调节光照、通风和营养面积的重要手段,与苗木质量、合格苗产量密切相关。

为保证出苗率,通常要适量增加播种量,致使幼苗过密,如不间苗,将导致苗木生长细弱,

降低苗木质量。

间苗后应及时灌溉,防止因间苗松动松动土壤,根系裸露,失水干燥。

(六)切根

切根控制主根长度,促进侧根生长。

生长后期(秋季)切根控制苗木水分吸收,抑制徒长,促进木质化。

(七)病虫害防治

做好繁殖材料的检疫和消毒;

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

幼苗期,特别注意防治猝倒病。注意及时发现,早期预防,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八)苗木越冬防寒

生理干旱:主要发生在初春。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蒸腾,根系不能吸水,造成苗木水分失调,枝稍干枯或整株死亡。北方常见防止措施为覆土防寒,土壤冻结前,气温稳定在00C左右进行。翌春气温稳定在50C左右时,分两次撤出。

霜冻:分早霜和晚霜。秋季苗木未充分木质化,组织幼嫩,含水量高,但早霜来临时,导致苗木地上部分细胞结冰,组织脱水,结构破坏。预防霜冻应从增强苗木抗冻性和制止霜冻发生两方面着手。

适时早播、切根、减少灌溉次数、适时停止施用N肥、增施K肥和P肥均能有效控制苗木徒长,促进木质化,提高苗木抗冻性。

霜冻即将发生前,进行熏烟和喷灌,可以使近地面层温度提高,有效防止霜冻发生。

2.何谓种子休眠,育苗过程中如何打破种子休眠?

答: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传播、繁衍,在长期的进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以此来适应不利的外部环境。种子在休眠过程中,内部保持着微弱的生命活动。不同植物种子,其休眠原因各异,休眠程度差异很大,有些种子打破休眠比较容易,有些种子则比较困难。

种子催芽是用人工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的过程。催芽还可以控制种子出芽时间,促使幼苗出土均匀,出苗整齐。同时,催芽可以起到种子锻炼作用。

催芽方法很多,有低温层积催芽,变温层积催芽,混雪催芽,水浸催芽,药剂、激素催芽等。生产上常用的是低温层积催芽。

低温层积催芽的使种子在低温、湿润、通气的条件下完成催芽过程。通过层积:软化了种皮,增加了透气性,供应了种子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水分。低温层积过程加强了生命活动,可使内含物质发生变化,既可转化和消除导

致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又可以增加生长刺激素,使种子萌发;一些生理后熟的种子如银杏,可使胚长大,完成生理后熟。低温层积催芽的温度一般在0~5℃、沙子湿度在60%为宜、并且保证通气良好。

生长调节剂处理多种植物生长物质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其中GA效果最为显著。樟子松、鱼鳞云杉和红皮云杉是北方优良树种,把它们的种子浸在100μl?L-1 的GA 溶液中一昼夜,不仅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还促进种苗初期生长。药用植物黄连的种子由于胚未分化成熟,需要低温下90d才能完成分化过程,如果用5℃低温和10~100μl?L-1GA 溶液同时处理,只需经48h便可打破休眠而发芽。

物理方法用X射线、超声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处理种子,也有破除休眠的作用

3.何谓疏伐(生长抚育)?简述4种疏伐方法;

答:疏伐(生长抚育):自壮龄林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一个龄级内,为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在林分内定期、重复地伐除部分林木。

(1)下层疏伐法(low thinning)伐除林冠下层濒死木、被压木以及个别处于林冠上层的干形缺陷的不良林木。

技术简单,遵循自然稀疏规律,以人为淘汰代替自然稀疏;

采伐对象来自林冠下层,水平郁闭受影响小,不易产生风倒等危害;

促进保留木生长的效果较弱。

主要应用于阳性树种的针叶纯林中。起源于德国针叶林的经营。

(2)上层疏伐法(crown thinning) 伐除处于林冠上层的林木,疏伐后形成上层稀疏的复层林分。

技术较为复杂,对保留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强;

对树冠的水平郁闭影响较大,间伐强度过大易产生风害和雪害。

主要应用于混交林中,特别是在上层林木价值较低、对目的树种生长构成限制的林分中。起源于法国橡树林经营。

(3)综合疏伐法(selection thinning) 同时在林冠上层和下层选择间伐木,疏伐后形成复层林冠。

技术要求高;

对保留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强。

应用于异龄混交林中。

以上三种方法通称为选择性疏伐(selective thinning)。

(4)机械疏伐法(Geometric thinning)间隔一定距离机械地确定采伐木。采用隔行伐、隔株伐、隔行隔株伐等不同的采伐形式确定采伐木。

适林木分化尚不明显的壮龄林分的第一次抚育间伐。

操作简单,利于机械化作业;

采伐木的选择过于粗放,即采伐了潜在的优势木,又保留了潜在的劣势木,生长总体上可能比选择性疏伐差。

生产实践中,通常根据实际林分状况,灵活结合应用各种方法。

4.为加快幼林生长,通常采用哪些幼林抚育措施?

答:幼林抚育: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幼林采取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两部分。

幼林抚育措施包括林木修枝、摘芽和除蘖等,目的是促进林木生长与提高质量。

(一)林木修枝与摘芽

1、修枝及其意义

自然整枝(Self-pruning):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的下部枝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枯死脱落的现象。

人工修枝(Artificial pruning):人为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

修枝分两种:①干修(dry);②绿修(green)。

摘芽(debud):是整枝的另一种形式,是在侧芽伸长生长前,将其摘除,以省去以后整枝的一种方法。

林木修枝的意义:

(1)提高材质增加无节材比重,减少活节,消灭死节。

(2)提高干材形质。

(3)提高林木生长量修除下部受光差的枝条和竞争枝、促进高、径生长。

(4)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减少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防止次期害虫及立木腐朽病的发生和

蔓延。如红松林内不修枝,林内通风差,湿度大,易生烂皮病。

(二)除蘖

蘖条:当林木被砍伐或火烧后,在伐桩上与根颈处或树根上萌发出一些萌生条。

除蘖就是将伐桩上过多的萌芽条与过密的根蘖苗清除一部分,使留存蘖条更好地生长发育。

除蘖时,对每个伐桩上的萌生条只选留1~2株健壮者(定株),其余全部砍去。根蘖条一般按间距2 m留存健壮萌蘖条。

5.试述混交林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答: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分作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指植物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的方式;

间接作用指树种间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在混交林中的普遍存在是种间作用的主要方式。

(1)机械的作用方式

一树种对另一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如树冠、树干的撞击或摩擦,根系的挤压,藤本或蔓生植物的缠绕和绞杀等,为种间的直接作用。最常见到的机械作用为树冠的摩擦。

(2)生物的作用方式

在近亲种间,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等方式发生的直接种间作用。

通过菌丝桥实现相互作用,相同共生菌根菌的树种间通过根系实现物质共享

活争夺。

(3)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间接作用

一树种在其自身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对其它树种产生影响。

(4)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间接作用

一种树种产生释放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产生的途径枝叶根系分泌、植物组织分解、挥发及伤流等。

水曲柳、椴树与红松,落叶松与水曲柳,杨树与刺槐等存在化感作用。

(5)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间接作用

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的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

包括物理环境(光、水、热、气)、化学环境(土壤养分、pH值、离子交换性能等)和生物环境(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

6.北方地区为保证苗木安全越冬,育苗全过程中应强调的育苗技术有哪些?为什么?

答:生理干旱:主要发生在初春。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蒸腾,根系不能吸水,造成苗木水分失调,枝稍干枯或整株死亡。北方常见防止措施为覆土防寒,土壤冻结前,气温稳定在00C 左右进行。翌春气温稳定在50C左右时,分两次撤出。

霜冻:分早霜和晚霜。秋季苗木未充分木质化,组织幼嫩,含水量高,但早霜来临时,导致苗木地上部分细胞结冰,组织脱水,结构破坏。预防霜冻应从增强苗木抗冻性和制止霜冻发生两方面着手。

适时早播、切根、减少灌溉次数、适时停止施用N肥、增施K肥和P肥均能有效控制苗木徒长,促进木质化,提高苗木抗冻性。

霜冻即将发生前,进行熏烟和喷灌,可以使近地面层温度提高,有效防止霜冻发生。

16.简述混交林相对于纯林的优点,加以简要解释

答:1、混交林的优点(与纯林相比较)

(1)较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不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树种混交,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空间。

(2)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①改善林地小气候

北京沿河沙地杨树纯林因夏日高温、干旱,成为“小老头树”。刺槐改造,迅速郁闭,降低温度,减少蒸发,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抑制阳性杂草竞争,杨树生长得以有效改善。

②维持和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复层林冠,缓冲降雨;根系交错,固土作用强;凋落物丰富、分解速率提高。

(3)促进林木生长,增加产量、品种和质量

充分利用营养和光照空间,改善林地立地条件,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产品种类;种间有益的相互作用,主要树种质量提高。

(4)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A.混交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l 林冠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能力大于纯林;

l 枯枝落叶质量好,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持水能力与透水性较强;

l 根系相互交错,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有利入渗,减少径流和表土的流失。

B.较好地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

类似天然林的复杂结构,为多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繁衍、栖息条件,生物多样性得到了维持和提高。

C.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①控制病虫害发生:

l 生境多样性,有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食物网结构复杂,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制约;

l 食物的复杂性。

②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林冠层次多,枝叶互相交错,根系深浅搭配,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

广东沿海,一些桉树纯林易遭风折,而桉树与相思混交,可减免风害。

在干热季节,林内温度低,湿度大,提高燃点。

2.混交林的问题

混交林的优点是相对的,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优点和作用。

l 树种间关系复杂,且呈现动态变化,不易掌握;

l 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复杂,施工麻烦;

l 目的树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可能较纯林降低;

l 常常受极端立地条件的制约。

17.常用主伐方式有哪几种?试述每种主伐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答:主伐是在森林成熟时进行的采伐称为主伐。

主要采用皆伐、渐伐、择伐。

一、皆伐是将较大面积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保留优良母树),采用人工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主伐方法。

皆伐应用条件:1.优点

①简便易行,作业集中,便于利用机械化,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②无风倒危害,只是邻近林墙风倒危险增加;

③便于人工更新;

④幼林光照充足,生长迅速,成林早。

2.缺点

①环境变化:迹地小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显著变化,对耐荫性树种的天然更新不利。

②生态功能:皆伐不利于保持水土,并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③美学价值:皆伐后形成同龄林,降低美学价值。

④生物多样性同龄林、树种单调、结构简单,破坏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生境,降低生物多样性。

3、选用条件

①皆伐适用于裸地天然更新能力强的天然林和连作产生地力衰退的人工林

l 适于皆伐后,能在裸地上天然更新的树种组成的天然林。如杨、桦、油松、马尾松等种粒小,风播的树种或萌生成林的树种(如山杨等)。

l 适于喜光树种构成的同龄人工林(落叶松、杉木林)。利于轮作栽培,防止地力衰退。

②皆伐最适用于全部是成、过熟木的林分,或需要林分改造的林分。

③皆伐不适用于沼泽水湿地,或水位较高、排水不良土壤上的森林。

④皆伐不应用于生态脆弱带或生态公益林

l 陡坡或处在滑坡危险立地;

l 溪流两岸的森林,保留50~150 m的护岸林。

l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

l 异鸟珍兽经常栖居的地方。

⑤皆伐不应用于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域。

如沿铁路和公路干线两侧,人为干扰大,火险等级高,皆伐产生大量采伐剩余物和环境变化,导致的火险等级提高。

⑥皆伐不适风景林、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

二、渐伐(伞伐法)是在较长期限(1个龄级)分2次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采伐过程中,为更新创造条件,采伐结束,天然更新完成。

1.优点

①保证天然更新、促进幼林生长丰富的种源和上层林冠对幼苗的保护,更新更有保证;

②缩短轮伐期,同时保证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水土保持功能;

③促进保留优良木的进级生长提高木材利用价值;

④火险等级现对较小采伐剩余物较少,遮荫条件-温度和湿度条件。

2.缺点

①保留木和幼树的损伤率较大(采伐和集材);

②作业成本高采伐、集材费用高于皆伐。第一次采伐收益小(劣等木)。

③技术复杂每次采伐木与保留木的确定以及采伐量的计算,要求较高的技术,对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林分状况与幼苗、幼树生长状况的深入了解。

④保留木易受风害采伐强度过大时,容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梢等现象。

3.选用条件

①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相对同龄成过熟林更新受上层木影响,更新困难;

②皆伐更新困难对日灼、霜冻、杂草竞争敏感的树种更新,需要遮荫;

③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立地(陡坡,土层薄、植被稀疏);

④大量前更幼树的森林根据林下更新的数量,相应采取不同次数和不同强度,促进更新或加快幼苗生长。

三、择伐是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连续进行的,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1.优点(集约择伐)

①择伐作业保持森林的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

森林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内的树木,有的在新生,有的在成长,有的在衰老,有的在死亡,但不是所有的树木在同时新生或死亡,因此,森林本身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

②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更新过程择伐作业在采伐成熟木的同时,实现保留木尤其中小径木的抚育,改善林分结构与卫生状况,促进小径木生长。

③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④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最好

择伐可以保证林地上永远有森林植物的庇护,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同其它采伐方式相比,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⑤择伐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林,比皆伐、渐伐形成的同龄林具有更好的抵抗风倒、风折与病虫害的能力;

⑥更新有保障,更新费用降低;

择伐林内存在着永久的母树种源,幼苗又可以得到林冠的庇护,不易遭到日灼、霜冻、风暴等的危害。

⑦美学价值维护好择伐林的林木具有大小参差不齐的多层性,并有单株与群团采伐后形成的林隙,它可以有美化风景的作用,并有更好的旅游。

2.缺点

①成本高由于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采伐分散,除采伐老龄木外,还兼顾抚育中、小径木,因此采伐集材都比较费工,生产成本高。

②对保留木破坏严重伐倒木很容易砸坏中小径木与幼树,在10%左右。当用机械集材时,破坏更为严重。

③技术条件高

要按照树种、立地条件及林分状况与林种要求来决定采伐强度与间隔期,使伐后的林分能变成平衡异龄林状态,因此选择采伐木需要十分慎重的考虑。同时,还要考虑现有幼苗幼树能否达到更新标准,是否需要补植,补植点需要多少以及补植什么树种。

④不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与成长,大的林隙中,喜光树种可更新。

3、选用条件

择伐作业应用的很广,除了强喜光树种构成的纯林与速生人工林外,其它的林分都可采用择伐。其主要的应用对象为:

①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择伐是异龄林的惟一可采用的采伐方式。

②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构成的复层林,针阔混交的复层林。

③生态公益林所有陡坡、土薄、岩石裸露、河流两岸,进行强度很小的单株择伐,较好地维持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④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区的大面积森林,为了维持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能,以及其风景价值,只适宜采用小强度的择伐。

⑤雪害与风倒严重的地区,采用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单株择伐;采伐后引起沼泽化或草原化的林分,采用择伐则可防止林地环境恶化。

18.造林前进行迹地清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造林地的清理在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及采伐剩余物(枝桠、梢头、伐根、站杆、倒木)包括伐桩的工序。

主要目的:

l 改善造林地的卫生状况;

l 为土壤翻垦、种植、幼林抚育等创造条件。

在植被稀疏、低矮,剩余物数量不多时,清理可与土壤翻垦一并进行。

19.营造混交林时,如何充分发挥种间有益作用,避免有害作用?

答:混交树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发挥混交作用及调节种间关系的主要手段,对保证顺利成林,增强稳定性,实现培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混交树种选择不当,可能压抑或替代主要树种,或者被主要树种从排挤出去,使培育混交林的目的落空。

①与主要树种的矛盾不易过大混交树种应该与主要树种之间在生态位上尽可能互补,种间关系总体表现以互利或偏利于主要树种。

②具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

③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

④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经济和美学价值。

⑤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以利采种育苗、造林更新,调节种间关系。

做法:在主要树种确定后,根据混交的目的和要求,参照现有树种混交经验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借鉴天然林中树种搭配的规律,提出混交树种。

主要树种的混交比例应大些

一般,在造林初期伴生树种或灌木树种的混交比例,应占全林总株数的25%~50%。

混交林树种间关系调节技术-兴利避害

(1)造林前慎重选择主要树种和混交树种,确定混交方法、混交比例,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确保较长时间地保持有利作用;

(2)造林时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措施

(3)生长过程中采取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平茬、修枝、抚育伐等措施调节,也可以采用环剥、去顶、断根和化学药剂抑杀等方法加以处理。

20.造林施工时,强调的“五不离水”分别是什么?

答:“五不离水”:圃地假植不离水、包装不离水、运输不离水、林地假植不离水、植苗罐不离水。

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征。

答: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战略,以科技创新能力构成其竞争优势的国家。其具体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在发展动力上,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推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比传统的以从事生产链最低端工作为主的国家要高得多。主要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竞争优势,以此来发展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科研、教育、人才培养上有更大的投入。

其二,在发展资源选择和对外依赖程度上,创新型国家与资源消耗型国家不同。资源消耗型的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外资依赖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凭借自己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广大的人口构成的消费市场,通过招商引资金,搞所谓的“三来一补”来发展经济。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知识和技术来增加国民财富,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均在30%以下。

其三,在战略设计和发展的特色上,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实现、不断向目标逼近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都开始重视科技进步,创新型国家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一些国家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而一些创新型国家也可能由于科技发展竞争力的下降达不到创新型国家的标准,退出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之路不是简单的模仿。中国建立的创新型国家必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而不是盲目的模仿和照搬他国模式。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不同,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模式,以及创新型国家建立后的未来发展模式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各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的基础是不同的,面对的国家环境和国际地位也不同。因此模式可以借鉴但绝不可以照搬。

从定量角度看,创新型国家大体具有以下这些基本特征:

其一,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方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

其二,创新资金投入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目前的创新型国家,研究与发展(R&D)资金投入占GDP总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以2002年为例,日本和美国的R&D投入分别占其GDP 的3.35%和2.79%,瑞典和芬兰也都超过了3%。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

其三,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目前的创新型国家,对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均在30%以下,创新能力指数超过25。

其四,专利数量大、质量高。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数(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数量的绝大多数。世界公认的20个创新型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全世界的99%,而仅占全球15%人口的富国却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科学成果在世界级科技出版物中占的比例高达87%左右。

2、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征。

答: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将新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为目的的行为。事实上,熊彼特并没有对创新进行深入剖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括各种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创新活动,有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也有管理和组织创新,这些活动多数与技术有关,但也有的与技术无关。熊彼特去世后,其主要追随者从不同角度将创新理论扩展为西方经济学的两个独立分支,一是技术创新学派,二是组织创新学派。同时,他的创新概念也在不断地被推广和引申。在当代中国,人们往往使用创新的广义概念,即创新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自主创新其特征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主创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从创新成果的拥有性质上看,自主创新是创新者自己占有这些创新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往往体现在专利、商标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上。也就是说,自主创新者享有这个成果的知识产权,这是自主创新最核心的特性。产权是一个严格的法律学概念,所谓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指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总和,产权是所有者对财产的四个权利的排它性独占权。拥有某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主体,就像拥有房子一样,拥有了这样一个财产,只有他自己(即所谓的排他性)有这个权利来处置这个财产,不论从中获得多大的收益,或遭遇到多大的损失,都要由他自己承担。也正是由于知识产权可能要比房地产有更大的增值性,才有那么多人争着获得这种产权、争着去交易这种产权。目前自主知识产权又扩展到技术标准上,出现了所谓“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创新模式。现代的成功企业是一批能够创造和

制订标准,让别人去追随、去遵循的世界级领先企业,是能成熟地对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商业化运作的行家。目前流行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就反映出拥有自主标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

第二,自主创新是可获超额利润,同时又具有高风险性的创新。从创新成果的收益上看,或从创新目的看,自主创新往往可以获得比其他跟进者更大的利润。正是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才会使投资者敢于投入,创新者敢于尝试。以专利为例,自主创新者拥有了某项技术的专利后,在专利保护期内,它可以独家享有这个技术,因此可以将这个新产品定出很高的价格,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可以以某种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把这种技术专利的使用权加以转让,可以采取独占许可证、排它许可证的形式转让给一家买主,也可以以普通许可证的方式转让给多家买主。在高技术领域,这种特征就更加明显。一些领域高技术的利润比传统产业高30%~50%。有人统计,微软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4.5%,英特尔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3.8%。第三,自主创新是具有连续性、系列性和扩张性的创新。从创新成果产生的相关性上看,由于自主创新或者原始创新都集中于开发能力比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研究开发力量雄厚、资金雄厚、技术储备雄厚。为了长期独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市场调研、开发战略等项目管理经验。正是由于开发战略的指导,自主创新的连续性、系列化就表现得极为突出。这正是人才、技术基础、创新成果和创新文化继承及一脉相传的结果。

第四,自主创新是以自己为主而有独创性的创新。从创新活动的执行者角度看,自主创新强调创新主体以自己为主,从创新思想产生到研究和开发,主要靠自己(当然不排斥合作和部分借鉴他人的技术,但必须保证由此创造的知识产权是属于自己的,可制约别人而不是受制于人)。按照我国推动自主创新活动的规划,自主创新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两者都是在合作和借鉴他人技术基础上的再创造,以获得优于原有技术的新技术。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

答:

在新的世纪,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一浪高过一浪的世界潮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许多新的问题。实践表明,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间传统的竞争优势已被自主创新优势所取代。要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以自主创新为主题来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并掌握核心技术,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然而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瓶颈。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汽车制造领域,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507万辆,在各项技术中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被进口产品长期占据着。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凭着一纸技术合同,就拿走了我们的大部分利润。我国出口DVD每台的价格是32美元,其中13美元是加工成本,18美元是支付给掌握核心

技术的海外企业,真正获得的利润是每台1美元。这样一种表面繁荣而实际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在我国并不是少数。工人们说:“人家动脑我卖力,人家赚钱咱出汗”,“不自主创新,就会被别人卡住脖子;不自主创新,科教兴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可见在经济发展或者是在招商引资中,我们如果不去关心是否得到了核心技术,是否在合作过程中培育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发展思路,到头来还是受制于人,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而实践又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自主创新虽然最初成本较高,但却避免了引进技术时要支付的高昂代价,避免了投产后需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对方。从长远看,我们只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我们只有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的发展命运。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虽然创造了经济持续保持在9%以上增长速度的奇迹,但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国外技术和生产要素驱动。随着经济转型期到来,这种增长方式愈来愈显示出自主创新不足的弱势。这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广东发展到今天,据2005年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0多;财政总收入4432亿元,占全国l/7,应该说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已不复存在,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广东的产业结构已得到很大调整,高新产业产值占全国第一位,但大部分产业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控制在国外企业手里,利润空间小。实践证明,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从满足于技术引进的短平快、拼资源、拼劳动力和资本依赖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从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成、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哲学,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灵魂,亦称民族意识。当今世界,无论任何国家,都注重培养和提倡本国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对自己的民族、民族国家或多民族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对国货的热爱,这一点韩国人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对国货的执著可谓“狭隘”,韩国民众包括那些有能力消费进口车的富裕而有影响力的民众,都执著于国货。韩国人也正因为这种“狭隘”,其自主创新之路才走得那样坚定。民族精神体现一个民族的凝聚能力,这种民众对创新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积累了强大的推动力。反过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国家的巨大发展进步,又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4、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和已有的基础。

答:3.1.1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

第一,从国际环境看,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一浪高过一浪的世界潮流。2l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人类财富形成的

主要源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的共同选择和追求目标。美国政府把保持美国在科学知识的领先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目标;英国政府提出必须确保科学基础的优异和强大,并把创新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快经济增长的核心;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韩国政府提出必须在国家层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为国家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第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2006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当前和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处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改变靠增加投资、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上来。

3.1.2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有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已经为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05年我国GDP约合2.25万亿美元,在世界GDP总量44万亿美元中占5%,居世界第四位。从发展潜力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可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之一,并已呈现出创新型国家发展初期的规律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第一,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丰富的智力资源是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目前己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将不断培养出新的科技创新人才。并且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和重视教育的民族传统,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为我国未来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第二,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已形成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承担创新风险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环境逐步改善。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像华为、奇瑞、海信、中兴等,他们中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占领了国际市场;有的坚持在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打造自主品牌,跻身世界,占领市场。

第三,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资金基础日益雄厚。2000年我国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GDP的1%,其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并且企业投入大幅度上升,达到R&D投入总额的60%以上。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的R&D 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后,其科技投入将会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期,即进入科技起飞阶段。2004年达到1843亿元,2005年已超过2300亿元,占当年GDP的1.3%,而且这种增长势头还会保持下去。

第四,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如生物、纳米、航天等,我国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虽然

200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700美元,但科技创新的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五六千美元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创新能力指数已接近20(超过25即被认为是创新型国家),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第五,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并拥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日益深入人心。充分认识和利用以上综合优势,将大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鼓舞我们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5、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答:在看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2006年1月8日,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对“新华视点”记者谈到,当前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少面临九大挑战。

挑战一:1.5%目标迄今未实现,科技投入难以大幅增长。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l998年为0.69%,2O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

挑战二: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不少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许多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挑战三:自主产品“叫好不叫座”,政策很难营造一片天空。“国外的再贵也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许多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步履艰难。自主产品缺乏政策环境支持,成为阻碍创新型国家战略落到实处的一个重大问题。

挑战四: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承担创新重任。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已近6千万,但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风毛麟角。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担任主席的仅占1%。

挑战五:管理评价体系简单僵化,创新指标难以成为科研指挥棒。长期以来,许多单位以论文数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导致科研人员片面追求论文数量,花大量时间跑课题、要经费、写总结。论文质量却无法让人乐观:1993年至2003年,世界各学科领域按照作者统计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被引用次数,前20名没有中国学者,前l00名仅有2人。

挑战六:浮躁之风挥之不去,创新文化难觅一方净土。目前,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观还较为严重,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尚未成为普遍风尚。“官本位”等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科研成为一些人追名逐利的工具。传统教育体制和方法也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趋同一致,轻标新立异。

挑战七:仅万分之三有核心技术,不易成为创新主体。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企业难以掌握核心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397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61亿元,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

挑战八:资源分散重复、忽视绩效,创新精神很难觅得培育空间。目前,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仍然存在着薄弱和分散等突出问题,成为科技、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只有2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170%到200%。

挑战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瓶颈,关键技术不能提供支撑。资源环境瓶颈需要科技攻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科技的贡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需求,科技能否提供坚实支撑?在众多科技领域中,应怎样有所为有所不为?新的“两弹一星”离我们有多远?上面这些挑战,归结起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投入不足,拔尖人才比较匮乏,重大创新成果甚少。我国R&D投入占GDP的比例1995——2000年在O.6%~1%之间,2003年达到1%。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1.23%和1.3%,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仍有差距,更是远低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3%~5%的水平。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其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O.3%。我国4000多家重点企业中,技术开发费占销售输入的比例在1%以下的占75%,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是5%~10%。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投入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O.71%。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但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风毛麟角。

第二,发明专利数量少,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我国在专利技术和国际标准上明显落后。在制造技术领域,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韩国的四十分之一。据瑞士管理学院调查,每万人产出专利,我国为lO.8件,而日本、德国、韩国和印度分别超过我国的160倍、140倍、50倍和40倍,美国则更高得多。在国际标准方面我国拥有数不多,而欧盟拥有10余万个,仅德国就拥有工业标准约1.5万个。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中7l%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技术开发活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近年来,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在IT方面,我国自己申请的专利只占8%,92%都是外国申请的。2005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前三位的领域是中药、软饮料、食品,这三个领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占90%以上;而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电视系统三个领域,国外申请的发明专利所占的比例均在90%以上。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企业在技术引进之后,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充分地对引进技术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技术体系,进而向外输出。目前,我国企业每花l元钱引进技术,只用0.07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而工业化成长时期的日本、韩国,则是花1元钱引进技术、花5~8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陷入了两个反复循环的怪圈: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能力越弱越依赖,越依赖能力越弱。而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由于缺乏政策环境支持,往往“叫好不叫座”,在市场上步履艰难。因此,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均是“依附型”的。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90%已被跨国公司所占领,通用汽车、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产量分别占其总产量的3%和14%,但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却分别是其利润总量的25%和80%。

第三,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创新资源分散重复、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约33%集中在事业单位,仅有约67%在企业。同样,国家的科研项目和投入约70%投向事业单位,而只有约30%投向企业。发达国家这类情况正好与我国相反。这样一种结构性缺陷,加上目前我国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关联度不高,直接影响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功能,实际上也影响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分别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科教分家、军民脱节,各成体系、交流不畅,也造成了本来就短缺的创新资源分散和重复,绩效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大型科研装备利用率仅为2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170%~200%。

第四,创新制度建设滞后,法治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文化亟需加强。目前,激励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不够协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敢为人先、敢冒风险、鼓励竞争、宽容失败、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亟待进一步形成和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缺失,是我国与世界典型创新型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第五,发达国家的科技打压。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由于发达国家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他们借用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等进一步打压发展中国家生存空间,使自己成为向全球供应知识、技术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迫使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接受知识、技术和思想的“躯干国家”。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资金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国投资的直接动机,我国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外国投资在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实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希望的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不但没有出现,而且相反,国外技术控制目趋加强。OECD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贸易是中国科技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但是其作用是相当地有限。在我国的外资企业只是从事了低水平的研发活动,它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很有限。“外资企业中只有1%有研发部门,其中50%资金不稳定,1/3不能正常从事研发活动,40%缺少必要的实验和试验设备。而且当它们获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时,通常关掉了中国伙伴公司的研发设施。”事实上他们只是把我国作为他们全球战略系统的生产加工基地。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购买、内部消化我国某些科技成果等方式,打压国内相同行业的竞争者,或者当我国国内企业有了替代技术和生产工艺出现时,他们借助于强大的资本实力,采用降低成本等方式,相对提高国内竞争者的技术应用的成本,限制国内企业技术扩散。外企购买我国国内某些技术研发机构或者是技术人员,通常造成我国产业技术研发出现断层,切断我国内产业技术链条,从而加大了我国产业整体上对外国的技术依赖。更为重要的是,有些国家对我国技术管制非常严格,不准许重要先进技术出口到我国,如1949年《美国出口管制法》明确规定:“凡是对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冷战虽早已结束,但冷战思维、冷战行为犹在,美国国会的亚太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认为,“如果让中国的技术发展起来,将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损害。”美国政府对我国计划实施的W API技术标准坚决反对,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一旦实施该技术标准,国内外任何厂家的WLAN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加入中国的加密算法模块。这一规定直接消除了AT&T、IBM等公司的技术优势,这就意味着这些公司将无法获得基于原有标准的垄断利润。2003年9月出台的《威胁韩国IT技术的中国》报告可谓是韩国“反对技术外流”声音的代表。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控制的加强,我国不能够及时和世界最先进技术实现对接,在创新路径上无径可依。我们买到的技术,都是处于技术生命衰退期的技术,如日本就规定凡卖给中国的技术必须是在新的技术出现后即将淘汰的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技术创新落后于发达国家。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

从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这一概念出发,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

1.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无机及有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或影响)和生物

对环境的反作用(或改造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与发展,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种内种间关系及其调节过程,种群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对策及其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特征,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生物群落的分布;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进化与人类的关系。

2.以人工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即受人类干扰或破坏后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污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被污染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质量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等。

3.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入手,系统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代谢,发展演化及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能流和物流特点,以及高效农业的发展途径等;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人类面临的生态学问题等社会生态问题。

(2)当代生态学有哪些新的特色?

答:随着生态学的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

(一)相关学科之间合作更加紧密。生态学不仅与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进化论等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领域,并且与数学、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甚至超越自然科学界限,与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科学相结合,生态学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接的真正桥梁之一。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极大扩展。在生态学建立时,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几个宏观层次。而当前生态学研究对象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多层次发展,小自分子生态、细胞生态,大至景观生态、区域生态、生物圈或全球生态,虽然宏观仍是主流,但微观的成就同样重大而不可忽视。

(三)国际合作研究空前加强。很多生态学问题往往是全球性的,二次大战以后,有上百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研究计划一个接一个。如IBP(国际生物学计划)、MAB(人与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DIVERSITIES(生物多样性计划)等。

(3)阐述生态学目前优先研究的领域。

答:生态学目前优先研究的领域:

(一)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气候、大气、土壤和水化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学原因及后果。

(二)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遗传、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的改变;决定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后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全球及区域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sustainable ecological system):探索自然和人工经营生态系统的压力;受害生态系统的重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经营;病虫害的危害;生态学进程与人类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4)从结构与演替角度对比农田、森林生态系统的异同点。

答:(一)从结构上看它们的异同点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物种类较少,群落的机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

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据优势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森林生态功能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多种需要,具有实用性。如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增加蓄水,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功能,可以为人类提供空气新鲜、优美宜人的环境条件,为人类生活、休闲娱乐、疗养、旅游提供良好的场所等等,具有使用价值。因此,森林生态功能具有商品属性。世界上一些林业先进国家,已经对森林生态功能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或正在进行计量调查研究。

从方便理解和操作的角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可以概略地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生态系统产品,主要是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等可以商品化的功能;第二类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功能,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合成有机物质、净化环境、其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进化的功能等;第三类是为人类娱乐、美学、科学、教育、精神和文化方面提供自然环境的社会价值类型,主要是游憩和科研等。

(二)从演替的角度看农业与林业的区别

农田的经营实际上是与自然规律对着干的,也可以说违背自然规律。打个比方,这块地以前是森林,后来被改造成了农田。大自然则在努力恢复本来面貌,一直在播撒种子,种草种树。但是为了收获,农民在一直除草,阻止自然进程。所以说农民当然很辛苦。当然,如果采用机械化,喷洒农药、除草剂等会大大减轻劳动量,但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深远的。

但是森林的经营则相反,森林在自然规律的推动下往前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态功能加强,与经营者的目标一致。所以单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讲,经营者是不应该辛苦的,因为自然力在帮助经营者。如果一个人经营森林特别辛苦(不包括防火防盗等),可以说这个人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因为他可能过多地干涉了森林。

(5)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他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你家乡所在地区存在哪些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该怎样解决?

答:(1).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4,49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9.5%,其中耕地流失面积29,848平方公里,占耕地总面积的32.3%.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由开发初期的4~6%下降至3~5%,水土流失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2).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

由于毁林开荒、毁草种田,以及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地的沙化和盐化。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沙化面积为37.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8%全省土地盐化面积24.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5%,其中盐土13.2万公顷,碱土11.1万公顷。

(3).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可采资源趋于枯竭

建国初期全省活立蓄积量18亿立方米,目前活立木蓄积量15亿立方米,减少16.7%;成熟林现在只有7亿立方米,与建国初期对比减少8亿立方米,降低了一半左右。我省森林总局40个林业局中,可采资源枯竭的有11个,占27.5%,可采资源接近枯竭胡19个,占47.5%。(4).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衰退

森林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一是珍贵的树种减少,如红松、樟子松、水曲柳和黄菠萝等;二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天然林、混交林、成熟林比例减少;

三是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比例增大,相对单一,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每公顷平均林分蓄积下降近一半。森林质量下降导致其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林区内气候逐渐呈干旱趋势。

(5)草原面积逐年减少,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

黑龙江省建国初期有草原1066.7万公顷,目前已减少到753.2万公顷,仅为建国初期70.6%。平均每年减少6.4万公顷。建国初期全省草原平均每公顷产干草2250~3750公斤,目前正常年份每公顷产干草525~1125公斤,低者仅为300余公斤。

(6)草原退化速度大于草原建设速度

全省每年草场退化面积达13.3万公顷,而每年改育建设面积只有10万公顷,退化大于建设,情况十分严重。

(7)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生态质量降低

三江平原自50年代起开发了大面积湿地,截止1998年底,平均每年以5.3万公顷的速度锐减。湿地面积减少,生态调节功能退化,导致地方小气候恶化。工农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未被吸收的农药和化肥排入湿地中,造成湿地的主要生态因子———水体的污染,降低了湿地生态质量。

(8)水体功能降低,湖泊、泡沼富营养华趋势加快

全省主要江河、湖泊有机物的污染非常严重,有的达到重污染的程度,有些有机物的单项指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水体污染直接危害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由于江河湖水被水污染,改变水生生物原来的生存条件,使其生长、繁殖受到影响,重都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全省湖泊、泡沼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

(9)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黑龙江省由于生态质量的下降,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和生长环境,便野生动物各类为寻找生存环境而转移,有些动植物已濒临灭绝。许多药用植物因乱挖滥采,数量越来越少。

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及措施:

(1)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森林资源的开发应坚持生长量大于采伐量的原则,由于该省部分禁区过量采伐,林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部分林区可采森林资源已处于接近枯竭的状态,对这些地区应停止森林资源的开发,封山育林,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严格制止毁林开荒,对林区在搞多种经营时毁林开荒的耕地和废弃地限期全部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及特种林、天然林等,要严加保护,严禁随意开发;大幅削减商品木材的开采量,林木的采伐要选择适宜的地区和方法,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凡采伐后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2)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资源开发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耕地总量与质量的动态平衡。

(3)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治理草原“三化”(退化、碱化、沙化),加大草原改育建设的资金投入,使草原改育建设的速度大于草原退化的速度。

(4)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现有湿地要严加保护,严禁随意随意开发,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开展湿地生态监测指标的研究,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湿地资源要全面规划,按不同地区,不同保护类型,提出最佳的保护措施。

(5)水资源开发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省是全国的主要缺水省份之一,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必须提高认识,认真搞好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实行计划水。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

控制开采地下水。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有偿、高效利用。加大水污染的治理力度。

(6)矿产资源开发应保护生态环境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严禁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对不具备综合利用技术和开发条件的,应停止或暂缓新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已开发的矿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落实相关的生态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林地、草地、湿地和耕地的破坏以及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污染。

(7)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资源的开发要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特种的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实施保护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和管理,落实和完成各项保护目标和任务,抓好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严厉技击一切猎杀和买卖濒危野生动物的活动,取缔非法交易市场。开展人工养护与繁育,逐步恢复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与数量。

(12)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问题有哪些?

答:水的安全一直是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整体上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缺水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增加;我国的农业自然灾害中70%是水旱灾害,水旱灾害中旱灾又占到70%,90年代平均每年干旱面积3.8亿亩;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水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每年损失2000多亿元。一方面水资源短缺问题相当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大江大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使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增加,排水、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抗洪防洪能力减弱,对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这类问题如果持续大范围发生,该区域的百姓将会丧失生存条件,谈不上安居乐业,也许还需要大规模搬迁,就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生态安全急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而不能拖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13)谈谈你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认识。

答:在我国目前市场条件下,森林的直接功能—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由于其“有形”,易于计量,已进入市场。而森林的生态功能,因为其产品“无形”、计量困难等原因而没有进入市场,一直为社会无偿享用,森林经营者不能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只要深入到森林生态功能内涵,就不难发见,森林生态功能因为难于计量,好象“无形”,而其作用的结果,最终输出的是物化的、“有形”的产品。例如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它作用的结果是蓄水保土。据测定,3333hm2的森林蓄水量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日本学者研究表明:日本如果不造林,每年修水库需要13亿日元,修坝防洪需要183亿日元,两项合计196亿日元。造林绿化,利用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就可节省这笔巨大的投资。由此可见,森林生态功能的价值是巨大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森林生态功能具有以下特性:森林生态功能是森林经营者通过经营管理,投资投劳生产的森林成果的一部分,同木材及林副产品一样,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是劳动的结晶。因此具有价值。

森林生态功能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多种需要,具有实用性。如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增加蓄水,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功能,可以为人类提供空气新鲜、优美宜人的环境条件,为人类生活、休闲娱乐、疗养、旅游提供良好的场所等等,具有使用价值。因此,森林生态功能具有商品属性。世界上一些林业先进国家,已经对森林生态功能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或正在进行计量调查研究。

2011年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作业参考答案

2011年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作业参考答案(2011-05-15 12:58:10) 本答案仅供参考。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4.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及可以尝试解决的方法。 5.案例题: 江苏省苏州市某省级实验小学教师在接受教育研究者访谈时说:“实事求是说,教研活动主要借助学校行政的力量,主要搞的是常规的项目。如果没有学校的规定,老师自发的相互听课一般不大会有。你想,一个人在教室里上课,一方小天地,来了个外人,多不自在。对于去听别人课的老师也不自在,平常上课,哪会像公开课那么精彩,难免会有尴尬,被自己撞见多不好意思。大家有这样一种心理,都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最好还是各归各。”请结合案例从形式或者内容的层面剖析当今基础教育传统教师文化的现实。 6.案例题: 上海市郊农村的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个“青兰工程”,该校有一个老师说:“这工程只是个样子,师父不愿教,徒弟就只能自学。其实,老教师不愿带新教师也是有苦衷的。一个物理老教师带了个徒弟,两人一开始关系挺好的,徒弟经常去听师父的课,然后自己再去上。结果成绩比师父考得好,师父就不满意了。他经常给人家说:‘我有时候要辛辛苦苦算一个下午才能弄清一个问题,被他(徒弟)一听就去讲给学生,简直不劳而获嘛!’后来徒弟如果提出要听课,师父往往要找个借口就不让进教室了,实在挡不住师傅就不讲课,让学生做题。” 以上案例反映的是教师文化建设中哪种策略面临的现实难题,你认为怎样做可以克服这一难题,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 第一题: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病理现象上—— 现象之一:很多学校教师评价的内容基本都是德、勤、绩、能四个方面,操作上制定一个比较详细、全面的指标体系,把德、勤、绩、能细化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指标,每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试图把教师的全部工作及素质量化。评价时依照指标体系给教师逐项打分,最后给出一个总分,以此决定对教师的奖惩。这种评价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以及劳动对象的特点等不符。 现象之二:有些学校评价教师仅仅依靠学生给教师打分,按照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的高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doc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 1、公司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加培训,实现公司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和提高,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让新加入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办法。 3、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技能: A: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的衡量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完成工作量来衡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工作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成绩。B: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人是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更无发展前途可言。C: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成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

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D: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E:较强的沟通技巧。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由于不善于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二、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所承包项目的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 3、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情况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奖金挂钩,实现技术人员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常见问题答疑

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常见问题答疑1、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选题申请时间? 答:一般是每年12月份左右,具体时间查看知识更新工程网站以及各省市人社局的通知。 2、如何申请高级研修项目? 答:各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帐号密码,登录平台后申请,并讲纸质文件邮寄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具体要求根据当年人社部下发的通知而定。 3、高级研修项目具体流程是什么? 答:各承办单位向上级部门申请――上级部门审批――人社部审核通过――平台上传办班通知――人社部审核通知――办班――上传学员名单、办班总结和经费――生成证书编号。请务必提前上传办班通知,否则无法继续后面流程,办班总结和经费可在办班结束后上传。 5、高级研修班审批完成是什么时间? 答:高级研修班审批需要多方协调和配合,一旦审批完成,管理员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具体时间需要请注意平台上的通知公告。 6、三级用户具有哪些只能? 答:三级用户只能进行高级研修班初报和相应的查询统计,开班通知和学员名单得上传等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 7、忘记了密码怎么办? 答:请联系客户或者平台管理员处理。 8、上传通知或学员名单时没看到具体菜单或“上传”项? 答:平台经过不断升级,目前已经兼容IE8.0以上办班。由于上传通知需要浏览器的插件,当你登录平台后发现上述问题,请更换浏览器或者联系平台客服。建议使用兼容性强的谷歌浏览器。

9、为什么无法上传学员名单? 答:请先下载学员名单模板,里面格式已经设计好,您只需往里面输入相应的内容,请不要对格式做任何添加或者删除。 10、上传学员名单时为什么出现错误? 答:如果提示“身份号已存在”,则表示你第一次上传已经上传成功;如果提示“身份证号码有误”,则说明您的学员身份证号码错误,系统能识别真假身份证号码,采集信息时请务必提醒学员,以免增加您的工作负担。 11、如果有建议或意见如何反馈? 答:如果有意见或者建议,请登录平台网站在首页“意见反馈”栏填写相关内容,我们会及时跟你联系。

知识更新学习心得体会

知识更新学习心得体会 本人从2011年5月份起,开始在网络上按黑龙江大学的网络教学课程安排在网上在线学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课程的全部内容。 1、公需科目:TRIZ理论知识,TRIZ理论是最先进的创新理论知识。TRIZ理论是人类已有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方法的完美结合。它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更深入和系统的揭示,为更好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积极开展和加强对TRIZ理论的培训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青年优秀人才成长的最佳途径。一旦中国现有的高校师生和科技人员都能学会运用TRIZ 理论,国家提出的“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创新,民族要复兴,国力要崛起,要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宏伟目标必将迅速成为现实。 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保障上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状况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创新意识差。职来院校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都很缺乏。二是创新能力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有三点:(1)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目前,我校倡导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法,既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2)创新型教学队伍不成熟。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不足。尽管一些教师具备创新实践的经验,但将创新实践内化为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却不足。(3)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院校各级领导及教师对创新教育还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许多途径开展工作。而且,课堂教学创新永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但是,这种层面上的教育过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创新的技法及创新的规律。TRIZ理论在科技界盛行,为创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系统的方法。 笔者认为,TRIZ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点主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指“教师”,又是指“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掌握创新技法;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阵地,直接决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程度。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中怎样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一般以专业课渗透TRIZ理念,选修课和社团课系统学习TRIZ方法论。 “学”同样也有两个意思,既指“学生”又指“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受教者,接受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发散思维,甚至需要“异想天开”。同时,系统学习TRIZ 理论时,更应耐心品味,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实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既在创新思维上得到训练,又在创新方法上得到提高。 2、专业科目:中等职业教育的近代历史及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新趋向、外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技术培训方案

技术培训计划 1、概述 人员培训作为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得到日常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 项目建设最终系统将交付用户使用,项目培训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培训对业主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使业主单位人员达到能独立进行管理、故障处理、日常测试维护等工作,以便于我方提供的软、硬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培训的总体目标: 1、管理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管理员。 培训目的:可以独立完成本单位行政执法的日常维护,解决一般问题。 培训内容: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1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使用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一般使用人员。 培训目的:熟练掌握所涉及部分的操作。 培训内容: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培训对象 如果项目是一项综合型的项目,系统使用范围广,用户层次多,不同用户层次使用的系统角色不相同,使用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在项目中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层次提供针对性的用户培训,保障培训效果,使各层次的用户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相关的知识。

2.1、普通用户层 普通用户层是应用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涉及到系统的各方面功能,是对系统功能理解最深、业务最熟悉的用户群,然而普通用户层由于覆盖的面广,各部门主要使用的功能模块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于普通用户将按照不同的部门的侧重点进行分期培训,组织类似业务部门或单独部门进行培训,以便于各部门对各自业务系统使用的把握,以达到各用户能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2.2、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是业主单位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的主要人员,这一用户群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针对应用系统管理员和平台维护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主要侧重于系统的建设原理和规划,总体架构,常见问题的解决,系统安装配置等内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对应用系统较熟悉,并且能处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对于软件维护人员和管理员将采用共同参与项目维护和实施的方式,从长期实践中逐渐掌握系统维护知识,提升其技术技能和对系统的认识。 2.3、技术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主要是指业主单位具备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用于系统上线后对系统的需求变动进行二次开发和修改,以及系统扩展能力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用户群,将着重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原理、开发工具、系统架构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系统二次开发技术,为今后系统升级改造、功能扩展储备技术力量。 3、培训课程 3.1、应用系统使用培训 课程名:系统应用。 课程内容: 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方法;系统基本功能介绍;业务流程规范;系统使用方法。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653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管理 【发文字号】国人部发[2006]122号 【失效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第二批宣布失效和废止文件的通知 【发布部门】人事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6.11.16 【实施日期】2006.11.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的意见》的 通知 (国人部发[2006]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市人事局,“653工程”各牵头部门、协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各理事单位,有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人事(继续教育)部门: 现将《关于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人事部

二00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关于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的意见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是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对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实施以来,在各级人事和相关部门、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各领域和部分地区制定了实施办法,建立了工作机制,一些重点培训项目相继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不同行业领域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加快实施“653工程”,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国人部发[2005]73号)的总体要求,针对实施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实施“653工程”的总体要求 加快实施“653工程”,要认真贯彻工程确定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组织方式和职责分工。当前,尤其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加快工作进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实施中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653工程”专业领域宽、影响面广,需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要紧密结合各行业领域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培训工作。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施“653工程”,需要各级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协调推进工作,也需要各行业部门发挥好行业管理和专业优势。要

2016年春《员工培训》作业

一、试述学习兴趣的主要规律 一、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挥它对认识活动的推动作用。成功的经验是发展儿童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一切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开动脑筋,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比赛、游戏、参观、义务劳动、游览等活动,把校内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二、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不同学科出现兴趣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原因主要取决于教师讲课的好与不好。可见,教师教学的水平,是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由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苦练教学的基本功;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学习形式变化感兴趣的特点,巧妙地围绕教学内容来变化学习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处理好教与学中的各种关系;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搞好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小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如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课外书的兴趣、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对时事政治的兴趣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有多方面兴趣,因为通过广泛的兴趣,才能多方面地获取知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广泛的兴趣基础上,引导和培养他们有一个中心兴趣,即要求对某一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钻研,并使其他各种兴趣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它服务。只有把广泛兴趣与深刻的中心兴趣相结合,兴趣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防止学生的广泛兴趣中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一旦发现,教师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向他们晓以利害,并以积极有效的兴趣代替无益的兴趣。 四、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积极的评价是指当学生取得成功或有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表扬和鼓励,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这种评价能为儿童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但积极的评价也要恰当,表扬、鼓励既不要过头,也不可不足,而且要做到及时。若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与鼓励的方式,所达到的强化效果会更好。 五、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兴趣是可以迁移的。兴趣的迁移是指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使对该事物也发生兴趣。但兴趣的迁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一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二是,教师应寻找到要使学生感兴趣的新事物或活动与学生原有兴趣的相同点;三是,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对新事物与活动的认识需要,并把这种需要转化成强烈的动机。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将学生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转化到对学习的兴趣上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迁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试述如何做好培训规划的沟通与确认 第一,培训规划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导出企业各层次员工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从核心能力出发设计培训课程。比如企业提出“由全行业竞争转变为大型企业间的竞争”战略,可以设计“打造领袖企业核心竞争力”治疗的课程; 第二,培训规划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操作层,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比如针对决策层设计行业分析、战略管理、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等课程,针对中层管理者设计组织行为学、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针对操作层可以设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课程; 第三,培训规划需要考虑岗位类别的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职系,针对各职系员工的不同的综合与专业能力要求,设置培训内容。比如将企业内的岗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营销职系、服务职系。针对管理职系可以设计管理技能、识别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课程;针对技术职系可以设计课程让他们了解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使他们能从整体出发共同合作;针对营销职系设计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最新产品知识、进行分析市场、消费者需求分析能力、提高营销技巧;针对服务职系可以设计课程帮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班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人员 【发文字号】苏人社函[2016]111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6.03.28 【实施日期】2016.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 班项目的通知 (苏人社函〔2016〕111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 为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根据《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有关工作安排,现就申报2016年专业技术人员省级高级研修班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范围

(一)围绕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 (二)以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为主,兼顾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 (三)注重为我省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苏北地区发展服务。 二、申报程序 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上述选题重点,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提出研修选题,并按要求认真填写《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项目申报表》(见附件)。我厅将根据申报情况确定25个左右选题,并制定下发2016年度全省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计划。 三、有关要求 (一)研修对象要面向全省相关行业领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期学员100名左右。 (二)每期研修时间一般不少于12学时,主要采取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 (三)省级高级研修班经费由我厅专项支持,主要用于支付专家授课、学员食宿、场地租用等费用。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高级研修班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填写项目申报表,并于2016年4月15日前将纸质材料加盖申报单位印章后,连同申报函一并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同时报送申报材料的电子版。 联系人:黄文娟 联系电话:(025)83236065(兼传真)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公需课作业

1、结合案例分析网络游戏装备是否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 经法院审理认为,玩家与网络游戏运营商双方形成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由于原、被告之间没有签定其他的合同文本,双方之间所形成的消费者与服务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应适用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被告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欠缺,应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应的法律后果。 审理法官还认为,关于丢失装备的价值,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玩家参与游戏需支付费用,可获得游戏时间和装备的游戏卡均需以货币购买,这些事实均反映出作为游戏主要产品之一的虚拟装备具有价值含量。 案例分析:本案纠纷虽然是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决的,但前提是网络游戏的装备属于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 2、什么是著作权?公益性广告的广告词有无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著作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者均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广义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狭义著作权仅指作者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公益性广告的广告词有著作权。 3、什么是邻接权?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权,是指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邻接权体现了对传播作品过程中付出的创造性劳动的保护,具体包括表演者的权利、音像制作者的权利、广播组织者的权利和图书出版者的权利。 4.谈谈商标山寨现象背后的我国商标权保护? 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行政查处程序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1)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 (2)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3)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653 工程”)实施方案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653 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人事部决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简称“ 653 工程”)。 一、指导原则 按照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一些重要专业技术领域,以提升能力和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以重点行业领域的中高级人才培训为重点,带动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分行业、分地区组织实施,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大力宣传现代继续教育理念,推动全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创新继续教育施教模式和管理方式,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任务 人事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于2005 年至2010 年 6 年间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 5 个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培训300 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专项继续教育,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加快建立和健全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与制度体系,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丰富和充实教学资源,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活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本需要,经专家论证,开设相关的继续教育公共课程,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修。通过实施公需科目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拓展学识,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整体能力。 (二)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五个行业专业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 1 、现代农业领域。围绕我国现代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培训农

知识更新培训心得体会

知识更新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单位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在老师的讲授和辅导下,学习了,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等方面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我们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讨论,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做好当前阶段的税务工作要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这样税收管理才能出水平、出质量。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几位老师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听过。。。老师的。。。。。。。。我体会到了财务会计知识在税收工作中举足轻重,懂得了做行政就是做证据的执法理念,意识到税收风

险无处不在,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现风险、消灭风险;听了刘秀英老师的,心得体会《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我对所得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所得税核查的方法和技巧;听了秦云芳老师的。。。。。。。。,我对纳税评估模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老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并从工作中不断提升,把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工作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既增长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又学会了诸多工作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我将通过这次培训,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目标

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目标 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和能力,同时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更好的发 挥专业技术对产品研发、生产及技术保障的指导作用,让公司在未来的行业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根据公司要求,结合技术部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技术人员要学习培训,重在学习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尤其是对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前沿知识的学习,以解决安全生产、产品研发实际问题为契机,不断提高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学习培训方式 部门一年2 次培训学习;邀请公司领导、总工程师举办讲座;个人自学、专题研究等。 三、组织人员及参加学习人员 由技术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部全体人员参与。 四、培训时间 1、每年6 月份及12 月份左右进行。 2、邀请公司领导、专业领域专家举办讲座。 五、考核管理 1、培训期间严格实行考勤制度,全员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严格执行公司培训班纪律。 2、学习期间全员必须参加,不准请假,确实因工作原因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并自行完成学习计划,补充学习内容。 3、所有参加学习的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笔记作为考核内容,由总工程师检查。 4、每次固定学习时间不低于4 小时,否则给予扣考勤成绩的5%。公司领导、专业领域专家举办的讲座,技术部全体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否则给予扣除考勤成绩的10%处罚。 5、培训考核成绩分为3 部分:考试成绩占60%,考勤成绩占30%,学习笔记占10%。成绩低于90分的,每降低 1 分给予10元罚款。 6、个人自学情况考核:根据考核目标,逾期未达到要求的,每拖一天给予 50 元罚款。 六、附录 附录1、培训计划表 附录2、培训记录表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文字号】苏人社发[2016]140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6.05.18 【实施日期】2016.05.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 项目计划的通知 (苏人社发〔2016〕140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99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班项目的通知》(苏人社函〔2016〕111号),现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省级高级研修项目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落实。

高级研修项目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以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以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突出高级研修项目的示范性和引导性。要加强组织领导,按计划完成研修任务,认真进行项目总结,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打造精品项目。 一、按计划完成研修计划。各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计划确定的研修选题、举办时间和地点实施高级研修项目。在每期项目举办前,须将研修通知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我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举办时间和地点等事项的,请提前沟通,并将有关情况说明报我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备案。 二、切实保证研修质量。每期高级研修项目研修时间为2天左右,学员不少于100人。学员应面向全省招收,一般应是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要精心设置高级研修项目课程,邀请权威专家授课,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研修。 三、认真进行项目总结。学员结业时,经考核合格颁发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结业证书。高级研修项目结束后,各承办单位要认真总结,提交书面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本期高级研修项目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要成效、经验体会以及下一步打算等情况。总结情况将作为下一年度制定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重要依据。各高级研修项目结束一个月内,应将办班通知、发票、开户行账户信息、总结报告、经费决算单、学员花名册等有关材料加盖单位印章报我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同时提交电子版。 四、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高级研修项目经费由我厅资助,每期4万元。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支付高级研修项目的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等。要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

[员工岗位培训体系]年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作业参考答案

(培训体系)年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作业参考答案

2011年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作业参考答案(2011-05-15 12:58:10) 标签:杂谈 郑重声明: 近期,有网友将以下答案直接粘贴在自己的网络培训平台上提交作业,本人表示不赞成。建议大家用参考的态度来查看我的作业答案,以求实现探讨交流的目的。 中小学教师思考题 (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4.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可以尝试解决的方法。 5.案例题: 江苏省苏州市某省级实验小学教师在接受教育研究者访谈时说:“实事求是说,教研活动主要借助学校行政的力量,主要搞的是常规的项目。如果没有学校的规定,老师自发的相互听课一般不大会有。你想,一个人在教室里上课,一方小天地,来了个外人,多不自在。对于去听别人课的老师也不自在,平常上课,哪会像公开课那么精彩,难免会有尴尬,被自己撞见多不好意思。大家有这样一种心理,都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最好还是各归各。”

请结合案例从形式或者内容的层面剖析当今基础教育传统教师文化的现实。 6.案例题: 上海市郊农村的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个“青兰工程”,该校有一个老师说:“这工程只是个样子,师父不愿教,徒弟就只能自学。其实,老教师不愿带新教师也是有苦衷的。一个物理老教师带了个徒弟,两人一开始关系挺好的,徒弟经常去听师父的课,然后自己再去上。结果成绩比师父考得好,师父就不满意了。他经常给人家说:‘我有时候要辛辛苦苦算一个下午才能弄清一个问题,被他(徒弟)一听就去讲给学生,简直不劳而获嘛!’后来徒弟如果提出要听课,师父往往要找个借口就不让进教室了,实在挡不住师傅就不讲课,让学生做题。” 以上案例反映的是教师文化建设中哪种策略面临的现实难题,你认为怎样做可以克服这一难题,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 第一题: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病理现象上—— 现象之一:很多学校教师评价的内容基本都是德、勤、绩、能四个方面,操作上制定一个比较详细、全面的指标体系,把德、勤、绩、能细化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指标,每个指标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完整版)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 总体目标: 1、公司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加培训,实现公司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和提高,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让新加入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办法。 3、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技能: A: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的衡量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完成工作量来衡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工作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成绩。B: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人是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更无发展前途可言。C: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成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D: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E:较强的沟通技巧。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同事之间、

上下级之间由于不善于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所承包项目的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 3、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情况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奖金挂钩,实现技术人员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在培训形式上,总工要结合公司承建项目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 2、由各专业总工程师定期进行专题技术讲座,进行技术规范、新工艺、新材料及质量管理等专业技能方面的专项培训。路桥方面的专题讲座内容如下:

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综论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5专业技术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职业资格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与从业资格 B、执业资格答案:B 我国博士后制度培养和使用人才具有自己的特色。( )是我国博士后制度迅速形成规模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博士后制度最大的特点 A、国家主导答案:A 迄今为止,法律意义上的“职称”就是( ) A、专业技术职务答案:A 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较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 )标准 B、必备答案:B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原则,搭建高效便捷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A、均等化答案:A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确定200家左右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制定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申报和管理办法,每年由各地各部门组织申报,经审核批准后运行。加强基地承担培养培训任务评估检查,建立( )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B、退出答案:B 要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逐步研究建立( )国家投保制度A、重要人才答案:A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具有( )

B、能动性答案:B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指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或具有( )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C、专业技术职务答案:C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根据地域和领域发展需要,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 ) C、分级分类管理答案:C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 )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C、创造性答案:C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有如下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者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B、三年答案:B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第一答案:B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是在国家( )的总体框架下,与其他各类人才规划相并列,与19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相衔接的一个专项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A、人才规划答案:A

2.知识更新培训内容和课程安排.

附件2 知识更新培训内容和课程安排 一、驾驶专业 日期培训内容主讲/负责人 第一天09:00- 09:30 开班仪式 浙江海事局、部局船员处09:30- 11:30 船员管理业务情况通报 14:00- 17:00 相关法规知识更新:2013年以来生效的 相关法规介绍和解读 葛卫兴 (江苏海事局副处长) (与轮机专业合班) 第二天08:30- 11:30 助航设备、通讯设备 杨建平(船长)14:00- 17:00 内河船员实际操作考试题库研讨 第三天08:30- 11:30 内河避碰规则实践应用 张维俊(船长)14:00- 17:00 内河船员应急应变操作 第四天08:30- 11:30 航道引航、船舶操纵闫俊义(船长)14:00- 17:00 第五天08:30- 11:30 考试部局船员处

二、轮机专业 日期培训内容授课老师 第一天08:30- 09:00 开班仪式 浙江海事局、部局船员处09:00- 11:30 船员管理业务情况通报 14:00- 17:00 相关法规知识更新:2013年以来生效的相关 法规介绍和解读。 葛卫兴 (江苏海事局副处长) (与驾驶专业合班) 第二天08:30- 11:30 量具和仪表的使用与工件测量、常用规范 李土根(轮机长)14:00- 17:00 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管理 第三天08:30- 11:30 机电设备(零部件)的拆装和调试 14:00- 17:00 机电设备故障的判断、分析与排除 黄文生(轮机长) 第四天08:30- 11:30 内河船员应急应变操作 14:00- 17:00 内河船员实际操作考试题库研讨王保红(轮机长) 第五天08:30- 11:30 考试部局船员处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