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目录

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 (002)

专题二、新闻阅读与实践 (019)

专题三、经典阅读 (028)

专题四、现代文阅读 (037)

专题五、古诗鉴赏——边塞征战诗 (043)

专题六、语言运用之简明、连贯、得体 (050)

专题七、作文教学 (079)

学期教学总结 (089)

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温习文本,积累文言文的常见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用课本知识学习课外文言

文本、解决课外文言知识的能力。

2、归纳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着眼于名篇名句

[教学设想]

1、讲练结合,配合一定的习题,特别是高考习题。

2、原则上一册一周(包括习题处理),有的文本从简。估计15课时。

3、提要式指导,避免吵冷饭。

[教学内容与步骤]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兰》《赤》《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

一、利用“对文”知识

1、《兰》是骈体文,可利用其“对文”特点。如: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

2、《赤》是赋文,也可利用其“对文”特点,课后有这方面习题,要掌握其方法。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 、一般文言文中也有“对文”现象

轻鲦出水,白鸥矫翼。《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二、触类旁通,理解记忆。

1、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暂:形旁“日”,时间短暂,片刻,一时。“暂得于己”:一时感到快乐。

暑假学过《搜神记·紫玉传》,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和书生韩重生死如一的故事: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何时才把你来片刻忘记。何时能忘你片刻)

2、曾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殊故山殊可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死。由字形可知。又:殊死的战斗。

——差异,不同。“殊途同归”、“悬殊”。“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特别,出众:“殊荣”,“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

——很,甚: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4、矫轻鲦出水,白鸥矫翼。《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把弯的东西弄直。

——矫正,纠正:矫枉过正。枉,弯曲。

——举起,扬起: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矫命、矫诏、矫制。

5、危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高:危楼高百尺

——危险:危言耸听

——正直,端正:古人席地而坐,高就意味着端正、紧张:项王拔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跽谓长跪)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唐浮屠始舍于址:基址,地基——山脚。且可通过语法确定“舍”为动词。

三、强记

1、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骤得:屡次得到,一直拥有。

2、骤——马奔跑——疾行,迅速(暴风骤雨)——???屡次,多次???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翻译为“享受”“享有”,是临时意义。

4、相与

——交往,相处,彼此来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今有:这个人是很难相与的)

——共同,一起,结着伴儿。

山气夕阳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相与为一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2008年上海卷,唐?李翱《杨烈妇传》(今有:大家相与议论)

“相与”的两个意思告诉我们:“与”有相处、同等意思。

相处、交往,帮助,结交:始而相与,久而相信,终而相亲。《吕氏春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连词“同”“和”“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能是夫。臣请入,与之同命。

赞许:吾与点也。《论语》其与能几何也?《烛之武退秦师》

放在句末作语气词。子非三闾大夫与?其可怪也与!《师说》

四、作业

(一)《兰亭集序》句子翻译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

即使没有盛大的管弦合奏,只是饮酒赋诗,也完全可以畅叙人们幽深的情怀。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由,竟像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叹息哀伤一番,不过在内心却弄不明白这缘由。

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二)《赤壁赋》翻译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答案:

(歌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落泪。

知道不能长期拥有(眼前的美景),只得在悲凉的秋风中托寄袅袅的箫音。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竟然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

(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答案:

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我不敢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

此时我独自静坐,僮仆已休息了,我常常回忆往日时光:(我们)携手赋诗,漫步狭窄的小路边,伫立在清澈的流水旁。

(四)《游褒禅山记》翻译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去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尽了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五)翻译《玉堂闲话》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六)《兰》默写10分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七)《赤》默写1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固一世之雄也。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

答案:

"歌窈窕之章"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羽化而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七)《游褒禅山记》默写

1、盖余所至,,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夫,;,。而世之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3、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奇伟、瑰怪、非常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人为可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检测(以测试牵引复习)

(一)《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1、厉王虐,国人谤王。

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

如果堵住百姓的口,那赞许的人能有多呢?

(二)《鸿门宴》翻译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的东西),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会其怒,不敢献。

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

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到厕所去,乘机招呼樊哙一起出去。

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沛公逃身后,(张良估计)他已经从小路回到军营了。张良这时进去道歉……

(三)曹操诗翻译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你们是我心中长久的思念)。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高山不辞土石才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壮阔。

(四)布置作业

上海2008年高考文言文卷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成功的。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叛贼气焰嚣张,将要翻越城墙而攻下项城。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4)侃率之以乘城

坚守——成功——一起——登,防守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也是你的职分。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虽然这样……离职而去……这样(那样)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

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激发出众人士气。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分)

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必修三文言文批注式读书一例

方法:专题指导式

目标:实现举一反三

一、《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古人赠送花草的习俗

古人生活简单而浪漫,送给亲人的礼物往往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有王维《相思》、李白《劳劳亭》等为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的《送别》

(这里的“苦”,是“多,过分”的意思。管子有“用财不可以吝,用力不可以苦”,杜牧有“鹤鸣山苦雨,雨跃水多风”)

(二)好在今天还有流传

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不过前者比较大方,999朵,后者有些象征性,随便几朵就可以让母亲热泪长流。

(三)与之类似而同时的《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两诗何其相似,都是采折芬芳的花朵送远方的所思,而且都是瞎忙活了一阵,于是留下长吁短叹。不同的是:《涉》的抒情主人公立足远方,所爱在故乡;《庭》是抒情主人公立足故乡,所爱在远方。

(四)关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上)

属人生八大苦中的“求不得苦”。

这类苦太常见。特别是在古代,父母包办、交通不便等原因,多少相爱的人饱受这“求不得”滋味。如《搜神记》里咏叹的“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诗里倾诉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宋词里吟唱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民歌里的“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树树树,挽不得郎君住”等。

无怪乎《西厢记》发出的真诚呼唤: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对于古人,今人就幸运多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路远”或“远道”基本不是问题,父母粗暴干涉子女婚姻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在情爱方面的“求不得苦”无疑少了许多。当然,也还是有一些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他们常常埋怨: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惨不忍睹。据说,此等新新人类稀释该苦痛的办法是:找一个爱我的人做老公,找一个我爱的人做情人。

(五)关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下)

与其媚俗,找一个不爱的人做老公,还不如“同心而离居”。

“离居”有距离,距离对相爱的人是一种折磨,但也产生浪漫、产生美丽。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是明证。况且,“同心而离居”总比“同居而离心”好。前者属“求不得”,它永远有一线希望在前头,让人牵挂,也让人遐想;后者属“怨憎会”,它是一种无奈的苟合,让人绝望,让人索然无味。“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古代女子莫愁,不能和相爱的人结合,最后成了她永远的痛。

二、布置作业

《琵琶行》阅读。要求涉及

1、同类音乐描写的作品

2、与琵琶女一样命运的古代女性

3、作家风格

必修四习题讲评(以习题讲评牵引复习)

第一卷(21分)

一、(6分,各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

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1、B(本项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等语句。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

2、A(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再则,“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把两家学说搅在一起,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二、(6分,各3分)

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3-4题

无故寻愁覓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_____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____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____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

3.文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是()

A. 事奈肖

B.事奈孝

C.世耐肖

D.世耐孝

4.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3.C

4.C

三、课内文言阅读题(9分,5-7各3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

..为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7.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5、C.

6、A.同为判断句。

7、B.“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

第二卷(129分)

四、(32分)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9题:(共6分)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2)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9、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

答:

8(4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9(2分)学习本领不专一(1分);盲目跟随君主的好恶而决定自己的行动。(1分)

10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分)

译文: __________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译文:

11、默写与填空(15分,每空1分)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答: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答:

(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守望长城杏臻

在人生匆匆而又珍贵的细节中,我又一次在这里久久驻足,长城大地之上的苍穹,苍穹之下的桑田,像一部经典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扣人心弦的惊叹。

站在长城之巅,突然涌上了一种难以承受之重的感触。胸中有着一种茫茫的春秋起伏,肩上总负有一种神圣的日月星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吏汇,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接壤,一个眼神便是一页不朽的篇章。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沐浴在秦时明月之中,还是踏上了汉时雄关,拽着唐风宋雨的浪漫情怀,便将自己濡湿得淋漓尽致。在整部人类史中,长城之外还有长城吗?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提起中国北京,人们第一个念到的名字便是这神奇巍峨的万里长城!这蜿蜒于千山之巅、莽莽苍苍的中国的长城,这壮丽辉煌的荣光是祖先赐予我们的永远的精神摇篮。

五千年的白云苍狗,五千年的日出日落,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长城时,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蒙昧时代。而在华夏,在闪光的《诗经》华章之外,在老子已将宇宙和历史融会贯通的“道”中,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金戈铁马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

如今长城横笛竖箫般的静美在古老中国的青春怀里,鼓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奔涌的力和美的精彩组合。

无论是过去的帝王,还是今天的百姓,登临长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视点,使自己内心的飞扬与智慧的灵光奔腾于巅峰状态。透过一砖一石,我看到了从甲骨文演变成方形汉字的中国;穿过蜿蜒流动的城墙,我看到了从丝绸之路驼铃声中走来的中国。此时此刻,我将双臂伸展到不可能再长的长度,渴望拥抱长城,更渴望拥抱今日之中国。登临长城,感受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

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生命高原,我真的很难想像在自己长长的一生中能否开启这万里长城般的胸襟。这份由长城赐给我的属于历史的感觉,是希望和再生的感觉,是属于我个人内心的起伏和超拔。

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一个秦时的女子将自己的胭脂泪点点滴滴地洒在了长城的青砖上,从此凝结在了人类历史的枝头上,今日的明月就是你爱的前身,温婉动人如一支挽歌震颤在长城内外。

遥望曾经是凄风苦雨的山海关,曾经是令人回肠荡气的山海关,在后来者的眼中却是一个曾经浪漫了千年的山海关。到了今天,我情愿把它理解成一对相濡以沫的灵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次真爱就是一场生死。只是如今谁懂呢?谁愿意相信呢?

我唯美的眼光正与一对情侣相遇时,发现他们正向空中随手抛出了两只空空的饮料瓶。

我渴求完美的心灵不禁为之一颤。

是的,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鄙陋继续向前再向前时,你是幸福还是忧伤?会不会有人为之枕着长城的台阶而彻夜无眠?

枕着长城的台阶,我确信历史的存在。它让我明白了个体生命是从怎样的一条抵抗着风雪并荡漾着绚丽浪花的河流里延伸而来。

枕着长城的台阶,它让我充分体验到了在人文空气日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我们的心中还有一点什么没有熄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是我们不变的精神指标。

忘不了,这里曾经承载过太多的苦难。烽火狼烟、朝代更迭、外寇入侵、民族生死,都在那斑驳的墙体和被风雨侵蚀的台阶记录着。中国人曾有的伤疤,应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抚摸,并夜夜牢记。多少年风雨你默默承受,多少年苦难你独自经受,多少年辛酸你都尝过,我知道,没有你就没有我,所以你的未来我愿意肩负。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4分)

(1)鼓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

(2)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19.文章以“守望长城”为题,写作者自己在长城之巅的“感触”。从全文看,写了哪几方面的感触?请概括回答。(6分)

20.文中说“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4分) 21.文中写到“秦时一女子泪洒长城”和“一对情侣随手丢弃饮料瓶”。其作用是什么?(4分)

18.(1)指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成为本民族标志的长城

(2)为美好人性的衰缺而痛惜(共4分,各2分)

19,对历史长城的精神的感叹:对现时人文缺失的忧患:对未来责任的思考

(6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形象地写出了登临长城钓深刻意义。登临长城是精神的洗礼。给人以希望和再生的感觉;使人寻找到新的视点,让内心与智慧处于巅峰状态;使个人内心起伏和超拔。

(4分,有具体阐述。有欠缺酌扣)

21 对美好人性的颂扬,对人性缺失的忧思。同时引出下文的思考。(4分)

六、语言表达:(10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2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3.下面是某校黑板上的一篇报导,划线句在用词、语法、连贯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四处加以修改。(4分)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展开讨论2。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3,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不重视这一点,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正4。大家踊跃发言5。

1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4分)(“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纵”(仄声)对“抒”(平声)可,若对“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每改对一处得2分。)

21.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24.1可改为:15名与会者(到会的15名团干部)(赘余)2可改为: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的问题展开讨论(成份残缺)3可改为:说话做事前(在说话做事前)(介词搭配不当)4“改正”改为“改进”(主谓搭配不当)5语句不连贯,可调整至2后(或“有人说”前),也可删除。修改正确每一句给1分,共4分。

七、作文(7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透露,今后我国将把“幸福指数”纳为新的统计内容。这是一个综合考量,它有若干个指标,比如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作文例文

幸福

那一日,去看望爷爷奶奶。一如既往地,一番寒暄之后,开始吃饭。菜很丰盛,男人们开始喝酒。这本来是没有什么特别可写的,但是偶一抬头,我看见了这样一番景象:

许是酒喝多了,爷爷的脸很红。于是奶奶问他:“怎么脸这么红?别喝太多了,当心身体!”说着,奶奶伸出手,轻轻地摸了一摸爷爷的脸。爷爷抓住奶奶的手,宽慰地说:“没事!”

很平常的景象,却突然让我有一阵触动。就是奶奶那一下轻轻的抚摸,让我蓦然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爱怜、柔情和爷爷奶奶之间经历了几十个年头的感情。我忘不掉奶奶那个时刻的表情和那个很平凡的动作,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感动充斥在我的心房。

其实,这样的一个动作真的很平常,在这个时代。有太多太多的“现代爱情故事”在不断上演,看了很多的花前月下、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年轻人的相依相偎实在比这个动作要亲昵许多。但,偏偏,就单单被这个动作感动了。再轰轰烈烈的感情,当开始被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取代,当开始被漫漫的时间长河冲刷,故事就开始平淡无奇、寡淡无味了。也许,许多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当初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如今,只是烟消云散。

所以,当我看到已是满头白发的奶奶,即使是这样一个平常的动作,我都会感动不已。这才是幸福,两个人相依相携,走过长长的几十年,还要继续走下去,走完长长的人生之路,也许他们的感情不曾花前月下,不曾山盟海誓,不曾海枯石烂,但是,那是一份真真实实的感情,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

想起《诗经》里有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写的就是这般的天荒地老。

分析:

这一篇《幸福》写了奶奶轻抚爷爷,爷爷抓住奶奶的手这样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作者由此生发开来的聿福观显得很朴实,其中与“现代爱情故事”的花前月下的比较,使作者的幸福观更显朴素无华。

幸福

那天,一个男孩很认真地对我说:“在我眼里,你是最幸福的女孩子。”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居然重重地撞击着我的心。

我无语地微笑,继而感激。

幸福是什么?我曾像一只微弱的萤火虫,在无尽的黑夜里久久寻觅生命的亮点,每次都以为自己找到了,突然间又化为泡影。有人说,你原来想要的东西得到了,这就是幸福。不,我固执地摇摇头。这不是真正的幸福,这只是一种欲望的满足,只能得到暂时的欢愉,它无法企及幸福的高度。幸福来源于对整个生命的感知与热爱,幸福乃是整个心灵的宁静。

不是吗?因为我曾经不懂幸福为何物,所以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空愿跋山涉水去追逐那些虚无;因为我不懂,所以才会心浮气躁,才无法摒弃虚荣。于是,那些虚而不实的华丽的表象蒙蔽了我的眼睛,于是,我便不懂珍惜,不知究竟何为真的幸福。

幸福的感觉好比喝茶,一口一口地品尝,在夏天令人感到凉爽,在冬天使人感到温暖。这时,你的心是庄严而平静的,如同一缕阳光静静地泻在荷叶上。有了这份心境,我才会心平气和地审视这个世界,才懂得“人间有味是清欢”背后的真正蕴意。

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比如居住的环境,比如曾经受伤的过去,但只要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怀有一份深深的热爱,我们照样会在漫漫长夜里点亮心中的灯,从一种幸福抵达另一种幸福。有一次一个朋友对我说起晚上的噩梦,看她紧张的样子,我也跟着惊慌起来,可她又突然露出微笑说:“幸好只是个梦,我真幸福。”我释然。是啊,用梦来观照现实,这不正是一种幸福吗?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逃避,应努力在现实生活中持久地保持心灵的温暖与平静,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一切,体味到了生命清明的滋味,我们便体味到了幸福的滋味。

感谢曾经给我关爱的人,感谢那个男孩的提醒,我明白,无声的幸福正如丝雨般的空气弥漫着我,我是个幸福的女孩子!

分析:

第二篇《幸福》写了“我”由不幸福到幸福的转变,在转变前后的对比中,作者对幸福观作了一番剖析,之后在平实生活的体验中感受了幸福,“体味到了生命清明的滋味,我们便体味到了幸福的滋味”,这种幸福观是值得赞赏的。

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提要

(一)《滕王阁序》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奴隶家中的总管,卿大夫家臣——地方官吏(县令)——宰相——主宰

2、宾主尽东南之美/四美具,二难并。

美:美好的人或事。

东南之美:东南一带的俊杰。四美,四种美好的事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命运多舛,君子见机。(-2段)

4、宁移……

5、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6、恭疏短引

(二)《逍遥游》

方式:建议背一些喜欢的句子。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无乃——乃今——而后乃今

5、抢天呼地

6、何以家为?——以家为?

7、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三)布置作业

高三语文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游弋胆怯哀声叹气良晨美景

B. 迁徙债券无耻滥言不辨菽麦

C. 沉缅压榨记忆犹新鼓噪而进

D. 因缘噩梦出奇制胜无精打采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忽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

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

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

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

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奠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陶渊明在《》中写道:“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秋水共长天一色。”“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出自庄子的(篇名)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都陪着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他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郎中都不下药了。见此情况,他的侄子们便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窝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奶妈抱着孩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伸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乱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只是摇头否定。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5、这段中如果不写两个侄子和奶妈的问话,直接写赵氏的言行是否显得简洁些?为什么?

答:

6、“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

7、刻画严监生主要写了什么?刻画赵氏用了哪三种描写方法?

答:

8、对于“赵氏分开众人……登时就没了气”!这一节描写的主要意图,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说明严监生与赵氏长期共同生活,相濡以沫,彼此十分了解。

B.说明只有赵氏了解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C.说明严监生和赵氏生活期间,一贯十分吝啬。

D.说明赵氏是十分细心、观察力很强的人。

E.说明严监生对赵氏一向十分吝啬。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玛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城里,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穿着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很难过!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快崩溃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用鞭子抽打我的马,可到家时,已经是半夜了,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蚌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用手掌拍着地板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我的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踏着街上空荡荡的

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9、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上下文及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析概括“夜间马车夫”的两个特点。

答:

10、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答:

11、简答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具有什么特点?

答:

(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

答:

12、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以这句话为引发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

答: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 “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出批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②之而还诸鲁。

既反,盂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④,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谋求为……用。②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③让:责备。④抵时:抓住机会,乘机。

14、孟氏的两个儿子和施氏的两个儿子所学相同,但结果有什么不同?

孟氏儿子:

施氏儿子:

15、作者在文中借施氏父子的话要说明的道理是:

答: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译文:

(2)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译文:

必修五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2. A 3.B 4归去来兮辞落霞与孤鹜齐飞《逍遥游》

二、阅读欣赏

(一)古典小说

5、不是如果这样:①情节发展便少了铺垫②无法通过严监生死前牵挂内容(心理活动)的比较来展示人物特征③无法在动作上进一步刻画严监生。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6、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回。②结束本回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7、手、头和眼睛。语言、动作、神态。 8、 A、D

(二)外国小说

9(1)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2)车破马瘦,因当局禁止或自惭形秽而不在白天出来

10(1)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2)马车夫的话语也表现出悲伤,(3)马车夫的动作也表现出悲伤痛苦。

11、(1) 玛莎年轻健壮,具有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

(2)突出表现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

12、同情下层百姓,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

13、 D、E (A. 错误,因为丈夫的介绍并未能“具体形象地”表现玛莎的特点。 B. 错误,小说并未表现自然环境,“霍乱病”仍属社会环境。C. 错误,小说主要表现马车夫对亡妻的感情,并未对马车夫的思想觉悟表示什么态度。)

(三)文言文

14、孟氏儿子:到处碰壁,遭受酷刑施氏儿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15、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意思相近即可)

16、(1) (他们的)俸禄让他们的家里富裕了,(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禄”、“爵”、“亲”是使动用法) (2) 凡是抓住了时机就能兴盛,错过时机便会招致灭亡。

【附】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他,小国家我们则安抚他,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

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

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总是这样的,也没有

总不是这样的。以前采用的东西,现在有的已经抛弃了;现在丢弃的东西,后世可能又会加以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是没有一定的。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如果你智力不够,即使像孔丘那样渊博,像吕尚那样富有谋术,

又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听了,心情开朗,消除了怒气,说:“我们懂了,你不必再讲了。”

专题二、新闻阅读与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新课程中关于“实用文体”部分的

阅读。

2、归纳一些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高考试卷中的有关语言表达题目。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知识,分析新闻的结构。

[教学设想]

1、举一反三。认真解剖一两道题目。

2、讲练结合,注意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注重讲评。

3、专题式

4、4--5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辩论说理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某县有个分房小组负责人,在分房会议上振振有词地讲:这次分房的原则是县委常委定的。分新房,就要交旧房,先交旧房钥匙,才能领取新房钥匙,等等。他的话还未讲完,人们就窃窃私议起来:“他自己没交旧房就住了新房,说一套做一套咋能服人啊!”原来,这位干部不但未交旧房,还在外单位又占了一套,加上县委分的一套,一家六口人就占了三套房。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常常可以见到:一个人在台上讲的和他在实际中做的不一样,结果就会导致“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场面。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叫台下做到的,台上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当他在台上讲的时候,就不仅难以制止台上他讲,台下讲他,而且有损于党的原则的严肃性。如果在台上只背“台词”,和自己的行动是两码事,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

“台上”“台下”寓领导和群众,“他讲”和“讲他”揭示二者关系。标题极富魅力。

以“声”作则似神来之笔,取成语的谐音,准确表意,形象生动。

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琅琅上口,只在群众面前表“演”“党员”这个角色,并不能以身作则。同时,又提醒这些人:群众眼睛雪亮,台上的表演,台下看得懂。

5、布置作业

就近期的一则新闻,写100字评论

第二课时:如何写新闻之间过渡语

(一)高考试题回放

1、2004年高考全国卷Ⅲ24题

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衔接词。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华商晨报》)

②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解放日报》)

③发生在广东揭阳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12师的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新华社)

2、答题特点

简短扼要(不宜太长,以免喧宾夺主)

语言通俗(是口头播报,所以要:双音节词、短句)

评价中肯(传媒要得当得体)

衔接自然(和谐过渡,避免生硬和牵强附会)

3、答题要求

第一:分析“同”与“不同”,找准衔接点。

(1)词、句的衔接。

(2)逻辑衔接:类别、性质、对比、联想

(3)情感衔接

(4)点评衔接

其中(3)(4)点比较好操作,大家练习这一着即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第二:“××报道”的字样最好置于衔接词的最后。

参考答案

(1)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系统提供了方便,而生活在信息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了。据《解放日报》报道……

(2)今天的好消息还不只这些。下面关于扑灭禽流感疫情的消息想必是大家更关注的。据新华社报道:……

解剖:(1)是词、句衔接。(2)为情感衔接。学习(2),实用简单。

(二)学生操练

请你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 1 )阿富汗一客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 3 名美国乘客在内的 104 人无一生还。客机失事可能是恶劣的天气所致。(据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

( 2 )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 3 )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答案

(1)那 104 条宝贵的生命在动荡的阿富汗意外地遭遇了不幸,他们随风远去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中国的女博士在号称法律完备、高度尊重人权的国家被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2)今天的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下面还有让人喜悦的消息,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

(1)是逻辑衔接(根据类别、性质、对比、联想来组织答案)(2 )为情感衔接,简单易行。大部分同学应该学习。

(三)方法总结——答题套路参考

1、同类新闻之间的过渡语

都是正面的、让人振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还不只这些(下面这则消息与XX有关,可有可无)。据《》报道……

都是反面的、让人气愤使人悲伤的——无独有偶(或:这条消息实在让人不快),在XXX处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据《》报道……

2、异类新闻之间的过渡语

由好过渡到坏——同样的事情发生在XXX地方(身上),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报道…… XXX 是幸运的,另一个人就遇不到这样的好事了。据《》报道……

由坏过渡到好——(都说这个世界好人多)类似的事情在另一个人身上(另一个地方),就显得很幸运了。据《》报道……(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或:俗话说苦尽甘来。)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则轻松一点的消息。据《》报道……

(四)解决高考问题

题目1(青海卷)的答案也可以这样组织:

(1)今天的好消息不只这条。下面是关于灾害天气预警信号的。据《解放日报》报道

(2)今天真是好事绵绵的日子。下面在给大家介绍一天好消息。据新华社报道:……

题目2答案可以这样组织

(1)这则消息让人痛心(或:不幸的事总是让人痛心)。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竟然还发生在美国。据新华社报道。

(2)阳光总在风雨后。两则不愉快的消息之后,就应该“苦尽甘来”了,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则喜庆的消息。据《城市晚报》报道。

(五)课堂练习

请大家将下列三段新闻衔接起来,尽量注意通俗易懂,贴近观众

1、今天是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去世34周年。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独自驾驶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飞上了太空,绕行地球一圈后安全返回了地面,从此人类与太空有了更多的联系。1968年3月27日,

加加林在一次驾驶飞机训练时遇难。

2、1960年,一位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开始用射电天文望远镜搜索宇宙无线电波。40多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有60多家相关的研究观测机构加入这一行列,然而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听到外星人的呼唤。

3、3月23日,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队员们来到北京,他们是来招募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的,一共要100名。赶来报名的人很多,还有专程从外地来的,仅第一天报名的就有150多人。

参考答案1

(1)人类探索太空,是为了了解未知的世界,揭开宇宙的秘密,另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希望能在太空中找到朋友。

(2)如果有了朋友,遥远的外星也许就不遥远了。我们在找外星朋友的时候,也不该忘了身边的朋友。如果您有过帮助藏羚羊这些动物的念头,那么可别错过下面这个好机会。

参考答案2

(1)这则消息听了让人心情沉重。是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总是布满了荆棘,充满了艰辛。下面是一则与此类似的新闻。据报道。

(2)前面两则消息听了让人伤感,但接下来的这则消息却足以让我们笑逐言开。据报道。

(都说世上的困难阻止不了人们前行的脚步。下面让我们听一则轻松一点的消息。据报道。

不能满分,可以八九不离十。

(六)补充:考题如果变形或发展三、开头和结尾怎么办

如果要开头,一般是:新闻天天有,视角各不同。今天要给大家报道的,是发生在XX地方的XX事情。

如果是结尾,可以:今天的事就说到这里,明天的事留待明天再说吧。

(七)课后作业

1、请用衔接语将两则消息衔接起来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他有一次和朋友外出,因意外情况不得不紧急刹车,和后面一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破口大骂,并在他面前挥动着双拳,大有想把对方一拳打倒之意。乔·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再无一语。乔·路易的朋友事后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狠狠揍那人一顿,乔·路易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春节期间,有关部门摆放在积水潭路口,用于装饰街道的花束屡屡丢失。花篮摆放之初,姹紫嫣红煞是好看,但是没过两天就开始有人抽取花篮里的花,现在只剩下两束塑料花,还有路人丢弃的垃圾。

2、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新闻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睛24-32℃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12-24℃

(2004年高考广西、海南、内蒙古卷第23题)

方法:逻辑衔接。类别、性质、对比、联想。

参考答案:

拳王在面对生活中的冲突时,表现出了超人的素质。那么,回看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又表现出了怎样的素质呢?据报道。

拳王的风度无疑让人拍手称快。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就让人高兴不起来了。据报道。

参考答案:

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请您一定不要忘了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

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而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一定会流连忘返。不过提醒您别忘了带上雨伞。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

七年级美术下册《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沂市凤凰岭中学七年级美术下册《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作者、年代等)。掌握画面中每个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非写实画风,通过欣赏《格尔尼卡》学会从构图、造型灯基本美术语言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多媒体,运用大量直观的图片和音画结合的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并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一同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通过作品感受法西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对生命热爱与尊重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作品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收集《格尔尼卡》相关资料;铅笔、橡皮、美术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集中学生精力。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看在这样两幅画,分别为《一班的自习课》和《二班的自习课》告诉我。从画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看后回答,一班的纪律好,二班的自习课纪律差。 师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到纪律好或者是不好呢? 生回答:一班的是直线,画面平静,二班的线条乱,不平静。 师:非常好,同学们不光观察力很好,想问题的角度也很不错。看一幅画,不光是美丽的好看的,还有值得我们思索的。下面我在给同学们看一幅画,记住,从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或者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一年级看图写话教案(一)

一年级看图写话(一) 教学目标: 1、培养、扶植,引导学生爱说乐说 2、提高学生造句能力,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会说完整的话 教学内容 一、常见的句式练习 1 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 “三素句”——谁在哪儿干什么 “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五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写作内容是学生的生活,这样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练写10种句式 即“……有……”“……在……”“……听……”“……看……”“……是……”“……把……” “……被……”“……感……”“……想……”“……说……”例如: (1)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3)我听见了一阵敲门声。 (4)我看见他把地上的纸捡了起来。 (5)我是小学生。 (6)老师把作业判完了。 (7)陈乐乐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 (8)今天听写我全对,我感到很高兴。

(9)我心想:我们班一定要的第一呀! (10)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真棒!” 二、提供丰富资料,创设直观情景。 一年级学生大都六七岁,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情景,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说和写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说话、写话训练收到实效。由于图片能展示一 定的生活场景,比较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利用图片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 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所以要让孩子作文有进步,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搜集一些主题鲜明的图让 他们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三、充分利用教材,适时进行写话训练。 一年级的教学以识字为主,在识字的同时积累词汇,学生除了会读会写之外,还应该注意积累、运用,进行仿写训练,在仿写中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所以开 始先由老师用出现的词说一句话,学生写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同时,说的句子 都与身边的人或事有关,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话,写诚实的话。 四、鼓励写日记。用几句简单的话把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写出来。 优秀例子 (1)今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流鼻血了,我好怕呀!很替他担心。下课老师带她去医院了,回来后,他爸爸把他接走了。我祝他身体健康起来,快点儿回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学习。 (2)今天,老师说:“做好事的同学有一颗火热的心,做坏事的同学有一颗冰冷的心,火热的心一定会融化冰冷的心。”我一定会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3)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呀!我闻闻这朵,问问那朵,觉得一朵比一朵香。有个小女孩想伸手去摘花,她妈妈告诉她,这些花是给大家观赏的,不能 随便摘。 总总之,一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应在学生不感到有负担的前提下完成,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2 [1500字]

高考作文特训:表述观点与文段写作专题训练 一 一、训练重点: 1、领会规范文段的写法。 2、学会正确表述观点。 二、训练过程: 1、典范文段的学习: 曾有多少燃烧着渴望卓越之火的灵魂在年少时意气奋发,慷慨激昂;但却被生活的惊涛骇浪溅湿了理想的柴薪,窒息了进取的火焰。只有那些勇于追求、全力以赴的人才可以架起不沉的方舟扬帆前进,到达更广阔的天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09届高三学生刘天相,被三个国家的三所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录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的申请材料中讲述到的一次实验。一次他做化学实验时被硫酸灼伤,但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这件事为何会被名校看重呢?我想,这件事将刘天相身上的那种全力以赴的做事投入的精神体现非常充分。因为全力以赴,做事投入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甚而顶尖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专注,就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格尔尼卡教案

案例名称《格尔尼卡》 教学对象初一 科目美术 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付媛媛 一:教材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2)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课前准备 教师:电脑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五、教学过程

(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作背景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选自动画片《再见萤火虫》的短片,看完后请大家谈谈视频中传递了哪些信息?这节课凡是回答的问题的同学,课结束后来我这拿小奖品和平鸽。生1: 师:恩残酷的战争殃及无辜百姓。在1937年,同样的场景在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上演,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 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 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赏析的 画作就是《格尔尼卡》。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一页。(板书:格尔尼卡) (过程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知识 二、画家简介。 师: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PPT 显示毕加索肖像)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他从19世纪末从事 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 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 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 赏析的《格尔尼卡》。 三、画面内容分析(分组比赛法、表演法、问题引导法) 表情、特征代表的含义 灯 牛、 马 抱孩子的女人 躺地上的战士 举灯的女人 奔跑的人 从楼上跳下来的人 1、学生对画面的最初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画,给你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生1:乱。生2:丑。生3、灰。 师:对于画面来说,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些情感,那具体画面中表现了哪些形象

看图写话教案

二年级《看图写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清楚表达图意。 2、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并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清楚表达图意。 课前热身:看图猜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刚才你是怎样猜出字谜的?(板书:看、想) 2、养成边看边想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可有帮助啦。今天我们就边看边想,学习写话。(板书:看图写话) 3、我们学过很多看图的方法,谁还记得? (课件出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人到景……) 二、看懂图意。 1、那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图画,稍停顿,给学生预留观察的时间)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幅图画就是告诉我们大象背着小白兔过河采蘑菇。 4、如果我们能给这个句子加上时间、地点,就更具体了。 出示句式: ,在,背着。 (时间)(地点)(谁)(谁)(干什么) 谁来试试? 三、编故事。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这么短的时间就看懂这幅图的意思了。现在我们仔细地再来观察这幅图,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一)看图,了解故事梗概。 1、了解图画故事主要意思。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编故事了。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故事会具体一点:想想大象为什么要背小白兔过河?他们是怎样过河的?结果怎样?(板书:为什么过河怎样过河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说图意。 (二)看图,指导编故事过程。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看谁把故事变得更生动! 1、想象故事起因:大象为什么要背小白兔过河? (1)创设情境,说心理活动。

高三语文“下定义”专题教学案(语言文字运用) 苏教版优秀版教案

高三语文下定义”专题教学案 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刘凤宝 一、考纲要求解读 最新《考试大纲》规定: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属于语言的表达应用能力,能力层级为级? 下定义可以归入压缩语段这一类,也有归入句式变换中的,但最新的高考趋势是把它作为一道语言综合运用题,除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外,还包括信息筛选、内容整合等,所以又考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句的扩展”考查的是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语句的扩展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洁?凝练,信息量不足?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题型有可能是:①增添情节,补充细节;②有的是突出场面,描绘景物;③写出人物心理;④延续论证得出结论?“语段的压缩”考查的是提炼内容? 二、高考题例 、(·高考江苏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个字)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地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就快,发展就快? “洼地效应”指 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字)(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三、方法指导 、牢记一个公式: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多采用判断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集体备课个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指导思想 从课程改革“一切为了民族的振兴,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出发。⒈注意打好基础。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话等重点,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础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⒉培养良好的习惯⒊渗透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1、2、5、6)、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四、教学目标

一年级看图写话教案 ()

一年级看图《小兔采蘑菇》写话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看懂图意,知道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写出一两句话。 2、能够合理展开想象,有条理、通顺、连贯地讲述事情经过,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3、能够把事情经过写下来,格式正确,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图画写一两句话。 难点:能根据图画内容合理写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平时帮助过小伙伴吗?你帮助过谁,帮他干什么了?学生交流。你知道吗?小动物之间也能互相帮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写一写他们之间的故事好吗?(板书:看图写话) 二、引导看图: 1、阅读相关要求。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写话之前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吗?(学生交流) 对,写话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读明白写话的要求。下面,我们就先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写话要求好吗?(出示要求;学生自读写话要求)。谁想把写话要求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要求。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写话要求,要求中一共有几个问题?谁想来读一读第一个小问题?

指名读问题 1.读完第一个问题,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师板书:谁。那第二个问题谁想来读?读完这个问题你又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总结: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中包含两个小问题,那就是,我们要写明白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板书:地方干什么 2、看图交流 师:读明白了要求,我们再一起来看图。 (1)?你在图上都看到了谁? ( 2 )主要人物我们非常轻松地就找到了,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他们这是要去什么地方呢?他们是怎么去的?(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 (3)?他们要去干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你觉得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什么时间?(师板书:时间)学生依次交流。 三、想象交流: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么现在你能不能把大家交流的这些答案连起来,用一两句话连贯地说一说呢? (1)同桌间互相交流。(要求:) 1、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看谁说得清楚、明白。 2、听的时候要认真,同桌有说的不好的地方,可以帮帮他,说得好就表扬他。) (2)指名交流。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场面。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初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欣赏方法的指导,甚至仍然用像不像来评价作品,加上欣赏时不会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艺术风格来分析,所以常常看不懂,看不出好在哪,甚至还认为“难看”。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创造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分表现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结合的表现形式。认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时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术作品。 2、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情景教学法,

看图写话教案

看图写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如何观察由多幅图构成的看图写话。 2、培养孩子如何正确条理说话。 3、认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准确书写。 教学重点: 1 、如何观察由多幅图构成的看图写话。 2 、怎样条理表达。 教学难点: 1 、结合图片及生活经验准确书写表达。 教学用具:PPT课件及日常教具 教学程序: 一、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语:“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由谜底眼睛导入今天的看图写话标题的关键词“眼睛” ,适时出示看图写话图片,让同学们整体观察,给看图写话取个与眼睛有关标题,如:《小兔近视 了》。

二、启发谈话,导入相关爱眼注意事项。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眼睛呢?? 1 、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2、不要近距离的看电视。 3、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或弱光情况下看书。 4、不要用脏手擦眼睛等等。向孩子介绍生活中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用眼常识,为孩子看图写话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 三、再由生活经验转入图片观察,出示问题。 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说一说 1、图中都有谁?什么时间?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基本要求)? 2、周围环境怎样,想想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各自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结果怎样(拓展要求)? 四、请同学站起来说说,相机输入相关词语。小兔,一个清新的早晨,天气晴朗,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青的草地,(柔软的草地)。 看了一会儿书,小兔累了,就躺着看起书来。山羊公公见了, 说:“”。小兔 怎么做的?((由第三幅可以知道小兔是坐起来看书了)。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发出耀眼的光芒),(太阳高照,小兔在太阳的直射下看得入了谜),小兔正看得入迷,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你还有什么样的好说法? 谁来了?她又说了什么?(这时候,小鹿姐姐见了,说了什 么?(根据小鹿姐姐的动作和神态猜想,小兔子又是怎么做的?) 最后呢?小兔有什么变化?(由第一、二、三幅图对比可知 小兔带上了厚厚的眼镜,小兔近视了,由图可以看出,他的表情是难过的。他在想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小兔再想想,这时候他的心情如何?(后悔、难过),他会说些什么? 亲爱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以后,你又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给看图写话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则更好! 五、互助交流、练习说话。 1、前后四个一组互相交流讨论,分角色练习图中人物的说的 话,然后试着说一段完整的话。 2、请同学整理好大家的说话,派代表上来说一段流利完整的话, 老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范例 《小兔近视了》 星期天的一个早晨,小兔来到美丽的森林里面看书。天气很晴朗,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嫩绿的草地软软的,空气非常清新。小兔把书放在一个树桩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课题:诗歌专题复习学案(一)——表达技巧 上课日期:月日星期:节次:复习目标: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一. 知识归纳: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 “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 托物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用典抒情, 以景结情)两种。描写手法主要有:(1)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 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 白描(4) 扬抑(5) 象征(6) 高低远近结合(7) 动静结合(8) 点面结合(9) 声色光味结合(10) 渲染(11) 借古讽今(12) 对比(14) 正侧结合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反复、互文、借代、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样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并加以分析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答案: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答; “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答: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答、“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

(完整版)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一)集体备课:实行“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二)浅谈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在当今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1、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有一位专家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一样,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交流就是两个观点,甚至是更多更好的观点。”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收获,共同成长。 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集体备课恰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分工合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等。 3、团队协作、轻松愉快。 哪一位教师准备优质课评比,这一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会一起备课。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从整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细节处理、板书设计、标点符号、普通话音准等等分工明确每个人盯住一个方面,每个环节用多长时间,板书设计、语言过渡、提问题、回答问题评价与……这样的老师出去比赛都能获奖,老师们的相互帮助,出去讲的是一个老师,靠的却是大家的力量。 4、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老师独立备课,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集体备课可以大大的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反复修改。 5、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在发言之前,他(她)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去走进教材、研读课本,最后走出教材,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从学中就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可谓好处多多。长此以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何愁我们的教师不是一支精湛的队伍呢!

初中美术《欣赏课:《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

学 过程4、回答教师的问题:(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5、播放课件,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给你的第一印象和总体感受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乱怕繁灰美丑等) 二、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一)、初步感受《格尔尼卡》 教师抓住“乱”提问:画面是因为什么显的“乱”呢?“看不懂”又是因为什么看不懂呢?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来表现的,画家为什么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引入下一个环节。 学生谈感受:(是因为画中的形象乱) (二)介绍作品背景 1、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它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937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这次空袭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毕加索感到非常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拿起画笔在短短的六周内完成了这幅作品)。 2、学生思考回答。 3、仔细观看这副作品,感受作者和自己对历史和民族的使命,培养了解《格尔尼卡》作品的艺术语言,体会作者的创造性思维,爱好和平的思想。 (三)、深入欣赏分析《格尔尼卡》: 1、画家仅用了6周时间便创作了长7.8米,高3.5米的作品,用艺术方式记录了这场战争,那么画中有哪些形象?他们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学生回答:(有牛、马、母亲、战士、灯等)。 3、出示课件:(分析作品局部) 灯:在混乱中这只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的锯齿状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痛的气愤。 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 马代表痛苦的人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习作:看图写话(教案)

习作《看图写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 【教学重点】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他动物,大多能攀缘上树。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 时发出声响,捕猎时也不会惊跑鼠。行进时爪子处于收缩状态。 板书:习作《看图写话》

创造力,这样的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开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故事。 三、思路导航 这次写话的内容是看图写故事,画面呈现的内容是一只老鼠看到电脑上的一只猫,如果这是故事的起因,那需要我们想象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如果这是故事的经过,那需要我们想象故事的起因和结果。总之,我们可以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思路来写。(板书: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技法点拨 1.认真观察 (1)观察插图中的小老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此时的表情,如:“大吃一惊、吓了一跳”,体会它的紧张、害怕的心情。 (2)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观察图片中猫的脸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2.合理想象 画面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使画面中的动物“活”起来。可以猜测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 3.补充出示故事的开头。 “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请把这段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技法指导,从哪个方面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使看图写话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佳作引路 1.出示范文 一只小老鼠悄悄地从洞里探出头,看到主人的电脑没有关,上面的画面在不停地闪动,便感到好奇。它看到屋子里没有人,便大摇大摆地来到电脑前,它刚刚接近电脑,突然,里面出现了一只猫,猫鼓着大眼睛向小老鼠扑过来。小老鼠大吃一惊,汗像一颗一颗的黄豆滚下来。那只猫好像还说:“小老鼠今天还想玩主人的电脑吗?要不咱俩来一局?”小老鼠吓得都快要哭出来了。小老鼠撒腿就跑,也不知道他绊到了什么东西,猫突然就不见了。“我再也不敢偷玩电脑了!"小老鼠夹着尾巴飞快地跑了。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范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写好小老鼠和猫的表情、动作、心理和语言。 (2)能合理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 (3)注意写话格式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6)(7-9)(10)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

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写话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 图写话优秀教案 一、教材内容:(第六单元——看图说话写句子) Xiǎo huā gǒu bāng zhù shéi guò qiáo 小花狗帮助谁过桥? tā zěn yàng bāng zhù béi rén gùo qiáo 它怎样帮助别人过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图画,抓住图画主要内容,把图画主要意思表达清楚,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重点] 2、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重点、难点] 3、通过写话,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孩子,它呀很喜欢帮助别人,朋友们都很喜欢它,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不过,它有个条件,你们要见它,就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是用词语卡片搭成的,你只要把这些词语卡片朗读出来就能过桥了,你们有信

心过吗?请同学们一起齐读: 2、出示词语:(课件) 小河弯弯曲曲一座木板桥对岸帮助过桥抱着扶着慢慢地小花狗小鸡老山羊 3、出示小花狗图。 你们看,这个好孩子来了!在这好孩子的家旁边有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上有座木板桥呢。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看图说话。 1、出示小花狗抱小鸡过河图。(课件) 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谁啊?” 指导看图并说说有什么,(如:弯弯的小河,小鸡,一座木板桥,小花狗都行。) “小花狗帮助谁过桥?” “它是怎样帮助小鸡过桥的?”(抱着小鸡过桥)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抱”怎么做呀?生做动作。 指名或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句话,但是还没完整,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给它补充完整!可以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好了吗?谁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