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第一课时)word教案

第五单元第三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规则的概念和有关规则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制定规则的名称、目的、要求、程序、结果、违背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这是学好本章至关重要的一课,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讨论制定该游戏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了解规则的含义存在的形式及其作用,从而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程序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尝试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方法

做中学(玩中学)。

教学准备

鼓和鼓槌、塑料花一束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

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圆、画得方,比较规范;没有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既不方又不圆。

【提问】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教学)

【提问】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

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

【提问】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

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

【归纳】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

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

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儿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

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儿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

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

【承转】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最初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

【展示】

材料一:《红楼梦》中击鼓传花的故事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里生动地描述了贾府里的一场击鼓传花游戏:“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

团围坐。……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于是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鼓声两转,恰恰在贾政手中住了,只得饮了酒。”这场游戏接着又把花传到了宝玉和贾赦手里,接着又传到了贾环手里……

材料二:5~6岁幼儿集体玩击鼓传花游戏

目标:学习共同叙述一件事。

准备:花(或手帕或其他便于传递的小道具、小物件)、小鼓(或者是可以敲击的器械)。

过程:教师与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击鼓传花。击鼓者蒙眼坐在圈中。大家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教师先说一句,花落到谁手里,谁就接着说下句。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往下传。

建议:接话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提示帮助幼儿想出内容,说出完整句。必要时,教师帮助幼儿修正语句,还可让幼儿讨论怎样说得更好。

材料三:“夸夸你自己”

1.夸优点:我们都知道老师、爸爸妈妈、同学等很多人喜欢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那么我们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以黑板刷代花,用老师的掌声代鼓,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等“鼓”声停“花”落在谁的手上,谁就要站起来大声说说自己最大的优点。

学生展示优点后,教师示意学生用掌声鼓励后,继续进行游戏。

2.表演特长:刚才我们夸优点的游戏做得很好,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优点。那么你的特长是什么呢?接下来的击鼓传花游戏请传到花的同学表演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展示你们准备好的作品或照片。同学们一定要把自己最突出

的才能表演出来。

【提问】这三份材料中提出的游戏规则与我们刚才玩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共同的规则是什么?不同的规则是什么?

【归纳】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都有三种角色:

抽象传花者,定义出参加游戏的“传花者”要遵守的规则。

具体传花者,每一个“传花者”都知道下家是谁。若是惟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的话,就很快地把花向下传;若是更富表演欲的话,就会把手中的花故意延迟一下,或是在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故意把花掉到地上,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此时大家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最“坏”的结果就是由他来执行“酒令”。无疑,这些极个别的同学才是游戏中的强者,他们是在支配游戏,而且在真正体会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击鼓手,即负责击鼓之人。击鼓人要用布蒙住眼睛,背对大家,或者干脆到隔壁房间去敲。他(她)总是把鼓点击得由缓而急,由轻至重,似停非停,若悠忽灭,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场上的紧张程度。每当鼓声越来越急时,总是会有同学变得紧张而手忙脚乱。这时候,心情最好的当然是击鼓手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鼓点将在什么时候停下来。

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游戏规则不同。

【讨论】什么是规则?游戏规则应由谁来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规则呢(或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

【板书】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

度或章程。

【叙述】(1)社会团体和制度或章程都是广义的概念,社会团体大到整个社会和各个国家,小到学校班级和一个家庭;制度或章程可以是全球规则和国家法规,也可以是校规班规和游戏规则

(2)当社会团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出现问题或矛盾时(如我们刚开始玩击鼓传花),或产生某种需要时(如贾府里为玩得热闹而又紧张、幼儿园为帮助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叙述一件事情、老师为让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就想到玩游戏搞活动,并根据自己的目的制定规则。

(3)规则由社会团体的核心成员制定,并经社会团体成员讨论通过。或经社会团体成员讨论后,由社会团体的核心成员制定。

(4)规则制定出来后,社会团体成员必须遵守

【承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社会团体都会有各自的问题、矛盾或需要,解决和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准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

规则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课本。大家用5-8分钟时间,仔细看课本第34、35页“关于规则的故事”和图7-l“表妹身边的规则”的四幅插图,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类型和规则的适用范围。

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感知、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全班的描述与概括,得出结论。

【板书】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

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如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制定或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或标志性符号(必须遵守──维护正常生产、

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需要)。

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多是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守,变成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重、理解、学习、有选择地借鉴)。

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

【总结】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一般包括禁止性规定和非禁止性规定;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团体里,要过好生活,就离不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业】规则无处不在,它时时处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同学们在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内容完成你的自选作业

1.尝试制定活动规则(满分为15分)。

以小组为单位(3-5人),首先选择一项你们认为社区或学校、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选择一项你们最喜欢的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然后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或进行活动的规则。

制定规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制定此项规则或组织此次活动的名称、目的、规则内容(制定的规则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或活动目的的实现,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操作方式和评价结果)、违背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

2.看课本第36页方案二:制定考试规则(满分为5分)。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制定考试规则。制定该规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考试的重要性、考试应注意的问题、考试采取的形式、考试应体现的原则和必须遵守的规则、违背考试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

3.人们共同制定规则,往往会意见不一致,这又需要制定规则的规则。谁

能举例说明这样的规则?(满分为5分)。

4.剖析1-3条约定俗成的规则(满分为10分)。

分组列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及规则要求,或说出自己家里、学校、当地有哪些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则。简介这些规则与人们的宗教信仰、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等有什么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的进步,这些“规则”是被发扬光大,还是逐步消失?

5.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满分为5分)。

一天中,你曾经经历过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用、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6.交通规则(满分为10分)。

查找10个以上的交通标志,简单介绍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意思?违背这些规则可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假如你居住在城市中,请了解一下,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则又有什么新的规定?

7.喜爱足球的同学可以选择课本第37页活动题。对法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课

本第38页活动题,并简单介绍有关法庭和法律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满分为5分)。

8.收集一些有关太空探索、太空交通规则方面的资料,并简单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变化原因(满分为5分)。

●教学提纲

第三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

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团体成员必须遵守

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入乡随俗

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

●问题研讨

关于规则的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结合参考资料中的内容加以解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不需让学生死记硬背。但需要在课上通过各种体验性活动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更需要创设学生参与和运用这些概念的情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制定规则,体验任何规则的制定都是有目的和要求的,都是为一定目标服务的。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案集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几个过程及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地图名称。 (2)常见的地图种类和形式。 (3)地图与人类生活的实际联系。 (4)地图的基本三要素。 (5)地图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世界地图发展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地图与人类生活实际联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3)通过介绍历史上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前人学习的意识。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能力。 (3)通过比例尺公式的学习,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三者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图的种类 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地图三要素 难点:地图三要素的换算和实际运用 地图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1.结合书上的“读与思”,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地图分析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2.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3.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 4.结合书上的地图资料和地图册上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一种情感。 5.结合练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单词】 世界地图 the Map of the World 公元前 BC 电子地图 electronic map 比例尺 scale 方向 direction 【板书设计】 §1 世界地图的变化 一、历史发展 遥远的古代 (古希腊人)(中国)(托勒密) 帛地图经纬线 现代 ) 二、地图类别 1、纸制地图 2、立体地图 3、影像地图 4、电子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上学期,我们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 这学期,我们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年,在自然地理中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和地球的知识

word公式计算教案

Word表格数据计算——求和 【教学目标】: 1.掌握在word中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使用函数、运算符在word表格中求和。 【教学重点】: 1. 单元格地址 2. 表格中利用函数求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对话框进行数值运算和函数运算 突破难点的方法:1演示强调公式以“=”开头; 2师生共同分析如何表示函数运算范围。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Word素材文件、教材、粉笔。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1、复习:展示效果图,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成绩统计表 2、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问:如对每个同学的总分进行统计?——引入WORD表格公式计算 二、WORD表格计算——求和 (一)单元格 word表格的每一个单元格以A1、A2、B1、B2的形式表示。其中字母A、B、C、D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行号。 (二)使用WORD公式命令求和 选择【表格】----【公式】菜单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进行输入公式。且公式必需以“=”开始 1、SUM函数--SUM( ) SUM是一个表示求和的函数,括号中是运算的范围。 (1)SUM(Above):对光标上方的连续数值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和 SUM(Below):对光标下方的连续数值单元格中的数据求和。 SUM(left)、SUM(right) 以“学生成绩统计表”为例演示使用上述方法求和。 (2)SUM(单元格范围) 连续区域范围----以:隔开

SUM(A1:B2) 表示求A1+A2+B1+B2的和。 ◆不连续单元格范围----以,隔开 SUM(A1,C2) 表示求A1+C2的和。 ◆一整行或一整列 SUM(c:c) 表示求第c列的和。 以“学生成绩统计表”为例演示使用上述方法求和。 2、运算符“+”计算 =A2+B2+C4 表示求A2、B2、C4三个单元格的和 以“学生成绩统计表”为例演示运算符的使用。 (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 步骤: (1)选择【表格】----【绘制表格】菜单命令,弹出【表格和边框】对话框 (2)光标定位至求和的单元格,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可快速求出表格中 某一行或某一列中的数据之和。(使用此方法时最好从下至上求和。) (3)例:宁达电器公司2009年销售统计 三、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如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同学们应多加练习,灵活应用。 四、课堂延伸 1、小技巧:在输入公式后,可按下F4以复制公式。 2、思考:在word中如何进行数据的减法、乘法以及除法运算? 五、作业布置: 1、请写出word表格中计算B1:E4的和的几种方法。 2、实训课完成P113 第6题计算“合计”。 六、板书设计 1、单元格:以 A1、A 2、B1、B2的形式表示 2、【表格】——【公式】 (1)SUM函数--=SUM( ):SUM(left)、SUM(A1:C3)、SUM(A1,C3)(2)运算符“+”计算:=A1+B1+C2 3、“自动求和”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年级:八年级下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电子工业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作表的编辑和美化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公式,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帮助老师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本资源,从单纯学习信息技术处理技能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使学生在独自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既满足对新知的渴求,又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中公式运算的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细心认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尝试操作探究相结合;体验Excel中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式的概念及输入公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创建、修改公式,正,能结合数学内容理解公式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创建和编辑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和“试试看”练习体会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提示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互助,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懂得寻求协助,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在电子表格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如何操作,以及对知识点枯燥地讲解,而是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动手做,从中观察、体会、理解、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善于抓住典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和“小博士”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任务、完成任务。 教学方法: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到个人和社会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它是学好其他两课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教学准备 一杯水、一张生活流程图。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一】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 ○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 ○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 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Excel公式计算教案 excel 公式计算

excel 公式计算课题:Excel公式计算使用教材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二)》及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名称教学理论课□实验课? 课型技能课□其它□教学目标教学课时 2 1:掌握Excel2010中数据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Excel2010中常用函数。教学重点 1:掌握Excel2010中数据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Excel2010中常用函数。教学难点 1:掌握Excel2010中数据的计算。 2:理解和掌握Excel2010中常用函数。学情分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于Excel的学习具有畏难情绪,学习比较吃力,并且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差异性较大,所以在教学时应合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对比学习法 1:浏览教材,了解各个知识点,标明什么是重难点。教学准备 2: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及相关拓展知识。 3:做好相应的课件。 一、导入环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数据的输入。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Excel的重难点,我们要来学习Excel中数据的计算以及常用函数的学习,跟以前小学学习数学计算一样,我们先来认识运算符,再开始学习简单的计算。二、学习新知: 1. Excel2010数据计算的认识公式语法=数据对象+运算符这里数据对象可以是常量、单元格、单元格区域,而运算符也有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引用运算符,下面我们将具体的来认识各个运算符及其用法。注意:等号一定不能省略,如果省略掉等号计算机则无法判断进行的是运算,只会将输入的公示当字符串处理。 2. Excel2010中运算符的认识 1)算术运算符教学过程算术运算符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是一致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中乘和除的运算符号与平时我们学习和接触的有一些不一样,但是用法都是一致的。例如:如果要计算三乘以二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3*2回车即可。 2)比较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我们也是比较熟悉的,主要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后一个不等于符号的书写。比较运算符的计算结果是一个逻辑值,即:true或false。 3)文本运算符文本运算符以前没有接触过,它的作用是将两个文本值连接或串联起来产生一个连续的文本值。例如:“Love”&“China”代表的就是将LOVE与China 两个字符串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符串结果为:LOVEChina,字符串一定要用引号引起来。注意:文本运算符除了连接字符外还可以连接数字。 4)引用运算符引用运算符可以将单元格区域合并计算,它包括冒号,逗号和空格。其中冒号是基础,它代表引用两个单元格之间的区域。 3. Excel2010中单元格的引用 1)相对引用:是指当把一个含有单元格地址的公式填充到一个新的位置或者用一个公式填入一个区域时,公式中的单元格地址会随着改变。 2)绝对引用:是指在把公式复制或填入到新位置时,使其中的单元格地址保持不变。 3)混合引用:指在一个单元格地址中,既有绝对地址引用又有相对地址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之间是可以转换的,通过在单元格地址中插入”$“符号来实现,或者利用F4键来切换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4. Excel2010中函数的理解和学习函数的基本语法:=函数名(参数列表)注意:语法中等号是必须的,这里主要讲解下图所示的8个基本函数,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如何查看函数的帮助文档,学会自学。 1) 求和函数 ? SUM直接求和函数:SUM(number1,number2,…) 表示求函数所有参数的和,其中参数可以是单元格、单元格区域或数字。例如:SUM(2,3,5)结果为10。? SUMIF单条件求和函数:SUMIF(range,criteria,wem_range) 即SUMIF(条件区域,条件,实际求和区域) 这个函数运用要比直接求和运用的更加广泛,它只求满足条件的某些单元格值的总和,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学习认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教 学 过 程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案)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案) ——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执教人:信息技术教研组王荔虹) [课题]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内容] Excel数据的函数运算 [教学对象] 1、子江中学初一(1)班。 2、对Excel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组成和使用方法; 2、掌握SUM、A 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3、了解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基本方法; 4、学会利用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Excel运用公式与函数运算的对比,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何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情感目标:体验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感受计算机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SUM、A 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函数的参数和函数参数的格式。 2、函数中的选定数据范围(包括连续和不连续)。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教师创设好Excel的故事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讲授法:通过有趣的游戏环节,讲解Excel中什么是函数,通过故事内容中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公式运算与函数运算。 3、任务驱动法:根据布置任务的具体要求,利用习得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4、自主探究法:分小组结合书本、教师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提供Excel运算的辅助材料,如练习、导入材料等。 2、学生准备:课前分好小组。 3、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历史与社会教案

大洲与大洋 景宁中学杨雷英 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世界自然及人文地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由于初一学生在小学就接触了课本中所涉及到的部分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所以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迁移运用能力将成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同时依据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的学情。在学习目标上作如下的设置: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能正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材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和画地理简图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的观念。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难点:分析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通过填图、画图、读图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摄取能力,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提升学生对初一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2.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充教学容量,便利又直观的呈现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采用实物投影、板画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实现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依据课标与教学目标我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课前准备 分发一份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熟知并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逻辑结构 ◆新课学习 一张地图看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和名称、洲界、轮廓) 一支妙笔描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一条航线走世界(海峡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一句言语悟世界(树立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的意识)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呈现自转的地球模型,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色彩上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设问:从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整个地球表面大致由哪两部分组构成?蓝色代表什么?然后承接说“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人们将陆地和海洋来划分七大洲和四大洋,今天我们将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来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讲课教案

一、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 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 【板书】1.社区 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Excel公式计算》教学设计

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的简单运算 王西中学许贺琼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中的相关概念,并能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对于填充柄、单元格地址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引导启发为主。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电子表格软件,但是作为Office办系统成员之一的Excel,学生有了Word的操作基础,应该能够轻松的掌握相关的操作,也会通过迁移的操作完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公式的作用、掌握常见算术运算符的表示 2、熟练掌握公式的编辑,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用函数法求和、平均值等简单运算 4、运用公式和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Excel数值计算的强大优势,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式的编辑、常用函数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三、教法设计: 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Excel中数据计算的方法,掌握用计算处理数据的地般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软件:Excel2003 五、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任务驱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能过小组合作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实践,一个个任务迎刃而解。在课堂中学生处于动脑、动手、交流的状态,学习氛围体现出了和谐高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 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 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 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所谓历史,就是指记录下以前所发生的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有一个真相。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1: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小学信息技术《四则运算-用公式计算》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则运算-用公式计算》教 案 小学信息技术《四则运算-用公式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公式的含义和构成,能够在Excel中输入及修改公式。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使用公式,体会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并能够对Excel的公式活学活用。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体会Excel公式的重要性及便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Excel公式的输入及修改,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将数学公式转换为Excel公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想利用Excel尽快将每名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哪位同学们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这项工作?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成绩表”。 学生:用计算器将各科成绩相加,计算出每名同学的总

成绩,再录入。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准确。其实利用Excel中提供的公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完成计算任务。 ——引入新课——四则运算-用公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 教师先介绍公式是一种以“=”开头的数学算式,例如,“=B3+100”就是一个公式。Excel规定用+号表示加、用—号表示减、用*号表示乘、用/号表示除。公式中只可以使用小括号,Excel计算公式的值与数学中的运算顺序相同。将没有进行总成绩核算的成绩表发给学生,让大家来计算总分。 任务一:公式的输入 引导学生练习使用运算符将数学算式变换并输入到Excle中。首先将算式(34+56)×0.2+35÷56在Excel中表示出来。然后在选定单元格中输入公式:=(34+56)*0.2+35/56,再敲回车键。让学生观察单元格中显示的数据。根据学生的操作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结输入公式两种方法: 1.在单元格中输入=(34+56)*0.2+35/56。 2.在编辑栏中输入=(34+56)*0.2+35/56。 输入完成,敲回车键得出结果。 任务二:用公式计算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 《中华文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课标: -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1-3: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文明起源的标志及文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的最后一课,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渊源。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来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

尤其是本课的框《中华文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和其他三大古文明起源放在一课,同属于“大河文明”。现在把其他三大古文明放在前,而中华文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文明渊源。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文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文字萌芽 阶级分化文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文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文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文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

Excel公式计算教案

课题:Excel公式计算

一、导入环节: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以及数据的输入。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Excel的重难点,我们要来学习Excel中数据的计算以及常用函数的学习,跟以前小学学习数学计算一样,我们先来认识运算符,再开始学习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Excel2010数据计算的认识 公式语法=数据对象+运算符 这里数据对象可以是常量、单元格、单元格区域,而运算符也有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引用运算符,下面我们将具体的来认识各个运算符及其用法。 注意:等号一定不能省略,如果省略掉等号计算机则无法判断进行的是运算,只会将输入的公示当字符串处理。 2.Excel2010中运算符的认识 1)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是一致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中乘和除的运算符号与平时我们学习和接触的有一些不一样,但是用法都是一致的。 例如:如果要计算三乘以二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3*2回车即可。 2)比较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我们也是比较熟悉的,主要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后一个不等于符号的书写。比较运算符的计算结果是一个逻辑值,即:true或false。 3)文本运算符 文本运算符以前没有接触过,它的作用是将两个文本值连接或串联起来产生一个连续的文本值。例如:“Love”&“China”代表的就是将LOVE与China 两个字符串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符串结果为:LOVEChina,字符串一定要用引号引起来。 注意:文本运算符除了连接字符外还可以连接数字。 4)引用运算符 引用运算符可以将单元格区域合并计算,它包括冒号,逗号和空格。其中冒号是基础,它代表引用两个单元格之间的区域。 3.Excel2010中单元格的引用 1)相对引用:是指当把一个含有单元格地址的公式填充到一个新的位置或者用一个公式填入一个区域时,公式中的单元格地址会随着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冷战的具体表现“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 77国集

团、石油 危机)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