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25人,学生自控力比较差,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这段数学旅途中,教材里既要有大数的感受,又要有数学规律的探索,还要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3.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4.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6.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7.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了解这两种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

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注重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时间,享有广阔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5.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6.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六、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七、教学进度安排:。

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8课时

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2课时

确定位置…………………………………………………………5课时

三角形……………………………………………………………6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0课时

综合应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2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统计………………………………………………………………8课时

综合应用:我们长高了…………………………………………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练习课……………………………………………………………8课时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用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用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法=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3、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二)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公式:(a+b) +c=a+(b+c) (三)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a×(b-c) =a×b-a×c (四)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六)探索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 2.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就扩大两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倍数的乘积。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学校:班级:姓名: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⑵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⑶在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1、乘除法的关系: ⑴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⑵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⑶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2、乘法运算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⑴两个数相乘,交换这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⑵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⑶除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表示为:a÷b÷c=a÷(b×c)。 ⑷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 三确定位置 1、⑴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近往远数。 ⑵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是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数写后,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⑶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列。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行。 四三角形 1、⑴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内角,3个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不易变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垂线,这个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与它对应的高互相垂直。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过每个顶点都可以画对边的高,所以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⑵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根据两点之间,

【2020】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20】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从这些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概念的理解过于肤浅,运用也欠灵活,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和题目,作图不用直尺等,还有极个别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 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 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 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 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 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第5题第2个空2分,共20分) 1.()、()、()、()统称为四则运算。 2.计算25÷5×6和36+15-28计算时,计算的顺序都是按从()往()进行的。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4.计算15×4-36÷3的步骤是:第一步,计算(),求();同时计算(),求()。第二步,计算积-(),求()。 5.要使算式470-420÷5的计算顺序为先算减法,应该使用(),算式改为:()。 6. 在含有两种括号的算式里,运算的顺序是先算(),再算(),最后算()。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2.18×5+(36 - 12 )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49×[(15+13)÷4]的运算顺序是先乘,再除,最后加。() 4.算式5÷0没有商,算式0÷0有无数个商。() 5.四则运算中,列综合算式都要用到括号。()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A.(900-224)÷4=169 B.900÷4-224=1 C.900-224÷4=844 D.(900-224)÷4=194 2.252加70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A.(252+70)÷14=23 B.252+70÷14=23 C.252+70÷14=257 D.252÷14+70=88 3.120减15乘6的积,差是多少?() A.120-15×6=40 B.120-15×6=30 C.120-15×6=630 D.(120-15)×6=630 4.81加54的和再除以27,得多少?() A.81+54÷27=5 B.81÷27+54=57 C.81+54÷27=83 D.(81+54)÷27=5 5.576除以12的商再乘6。积是多少?() A.6×(576÷12)=288 B.576÷12×6=28 C.576÷(12×6)=8 D .576÷12÷6=48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2-32)×72×23= (13×5×0)÷7= 28+32÷8= 12-45÷5+3= 23×2-0×50= 42÷7÷6= [(48+32)÷5] ×0= 52-14×3= 76×(2-0)×5= 125×8= 2.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5100-736÷4×25 (28+17)×(50+16)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三、确定位置 四、三角形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八、统计 九、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2010年修订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 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

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 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 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 +18 27÷9×6 100-15×6 200÷8+10 反馈时,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齐读。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20×7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有做?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 (4)尝试解答 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 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 请一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5)反馈 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 小结: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今天学习的有三步运算。教师揭

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 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 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班级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的学生,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020】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0】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从这些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概念的理解过于肤浅,运用也欠灵活,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和题目,作图不用直尺等,还有极个别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1、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 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2、狮子今年28岁,大象今年的岁数比狮子的3倍小25 岁,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 3、师徒两人工作147个零件。徒弟每时做12个,师傅每时做18个。师傅做27 个后,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 4、剑兰花每支18 元,水仙花每支85 元,李阿姨买8 支剑兰花和 1 盆水仙花。付出250 元,应找回多少元 5、一条跑道长60 米,我每次跑7 个来回,我每次跑多少米 6、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00 米,平时走12 分。一天他有急事,平均每分比平时多走15 米,这天小强用多少分从家走到学校 7、胜利小学四年级有25个小组,每组 4 人。 (1)如果每人植树8 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2)如果四年级共植树900 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8、某公园:成人票40 元/人;儿童票半价。两种票各买14 张。一共需要多少钱 9、每张桌子65 元,每把椅子35 元。够买40 套桌椅要多少元 10、冰冰冷饮部的牛奶雪糕:批发60元/箱,零售3元/支。李阿姨批发3箱牛奶雪糕,每箱30 支。如果按零售价全部卖完,可以赚多少钱 11 、余刚和苗苗约定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少年文化宫。余刚每分走75 米,苗苗每分走60 米。经过 5 分两 人正好在少年文化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 千米,乙车每时行52 千米, 两车开出 3 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个工程队修复一段510米长的公路,甲队每天修45米,乙队每天修40 米。两队同时各从一端开工。8 天能否修复这段公路 14、两辆货车运化肥,小货车每次载重3吨,大货车每次载重6吨。如果两辆车都运了24 次,共运化肥多 少吨 15、少先队员植树,第一组平均每人植树11 棵,第二组平均每人植树13 棵。如果两个组都有10 人,第二 组比第一组多植树多少棵 16、一辆客车以每时40千米的速度从汇东车站早上6时出发,一辆小轿车以每时80 千米的速度从双凤车站早上8 时出发。两车中午12 时相遇,汇东车站和双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17、王兰有158 元,李丹有126 元,她们各买了一个价格相同的包。她们两个的钱合在一起刚好可以买两个。李丹应还王兰多少钱 18、兰兰和亮亮要完成297 张图片的设计任务。兰兰每天能设计15 张图片,亮亮每天能设计18 张图片。他们10 天后能完成任务吗 19、两辆货车同时从一个商场出发,向背而行。一辆车每时行42 千米,另一辆车每时行48 千米。经过多 少时间,两车相距270 千米 20、爷爷奶奶今年估计能收200 千克梨,还养了23只母鸡,一只母鸡一年约产蛋8 千克。爸爸每月给他们 300 元赡养费。如果鸡蛋每千克8 元,梨每千克 5 元的售价计算,预算爷爷奶奶今年的收入是多少 21、用 1 根长30 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三角形。 (1)如果围成 1 个等边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如果围成 1 个底边长是8 厘米的等腰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腰长是多少厘米 (3)能围成一个两条边长分别是16 厘米和9 厘米的三角形铁框吗 22、1 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 5 厘米,另一条边是 4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00 千克小麦能加工75 千克面粉。 1 千克小麦能加工多少千克的面粉 24、如果把10 万张相同的宣传卡片一张一张的相连成“长龙” ,你知道这条长龙能排多远吗(一张卡片的长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经典练习题

第四讲小数除法(1) [知识点] 基本知识: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子,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a×b) ×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 ×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一、填空题。 1、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2、在3.333 3、7.8484……、5.9090……、3.1415926……中,有()个循环小数,有()个无限小数,有()个有限小数。 3、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4、在里填上“< = >”。 1.377÷0.99 1.377 2.85÷0.6 2.85×0.6 1.377÷1.9 1.377 3.76×0.8 0.8×3.76 5、用148.8元买了12支相同的钢笔,每支钢笔()元。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7.9,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20倍,那么所得的商是()。 7、面粉每千克2.45元,买3.5千克面粉应付()元,49元钱能买()千克面粉。 8、已知912÷24=38,那么9.12÷0.24=(),0.912÷2.4=()。 二、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5—0.25)×0.8 0.86×15.7—0.86×14.7 14—7.32—2.68 2.64+8.67+7.36+11.33 2.31×1.2×0.5 (2.5—0.25)×0.4

西师版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计算时要做到一看(符号),二想(顺序),三算(正确),四查(检查)。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中括号“[ ]”,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如果一个算式含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先算第1个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算第2个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同时计算前后两个小括号里面的。 括号的位置不一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括号主要包括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中括号也叫方括号。括号的作用是能改变运算顺序。 火车过桥时,“火车长度忽略不计”时,火车行驶的路程=桥的长度;如果没有“忽略不计”,那么火车行驶的路程=火车的长度+桥的长度。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乘法算式中的积,也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也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验算,除法用乘法验算。 简算: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加多了就减、减多了就加、加少了继续加、减少了继续减;先加后减变成先减后加(换位置方法)。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 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结合 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 =a÷(b×c)。 25×4=100;125×8=1000。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 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 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 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a×c+b×c=(a+b)×c。乘 法分配律对减法的情况同时适用。a×c-b×c=(a-b)×c; (a-b)×c=a×c-b×c。 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单价×数量=总价。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相距路程; s=(v1+v2)×t;工作问题: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 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和;购物问题:在总 价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单价越低,所买到的数量就越多; 反之,单价越高,所买到的数量就越少。 人数最少,就应该是票价高的甲票尽量多卖。人数 最多,就应该是票价低的乙票尽量多卖。 思考题:小狗跑的时间=小强和小华的相遇时间 同时同地、相反方向:距离=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地、相同方向:距离=速度差×时间 同时不同地、相遇:距离=速度和×时间 第三单元确定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 所在的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用数对表示为:(列 数,行数),列数表示第几列,行数表示第几行。 点的位置左右移动,列数变、行数不变:列数左减 右加;点的位置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列数不变、 行数变:行数上加下减(或后加前减)。 第四单元认识三角形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3 个顶点,3条边,3个角。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 间的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高和 底互相垂直。注意:作高使用虚线,并记住标注直角符 号。三角形有3条高,注意底和高一一对应。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 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第三边比两边之 差大,比两边之和小。即: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只要满足较小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 可围成三角形;若不满足,则不能围成三角形。先确定 较小的两根,再找较大的第三根。 确定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测量法,撕拼法,折拼 法。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以量三个角的度数计算, 也可以通过折一折拼成一个平角,还可以把三个内角剪 下来拼在一起是平角来验证。 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 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 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 形是钝角三角形。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大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锐角三角形;最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最 大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只露出一个锐角,无法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但是 露出了两个锐角就能判断了。 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其他三角形。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 2条腰,1条底,2个底角,1个顶角,2条腰的长度相 等,2个底角的大小相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中都有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 形,只有1条对称轴。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都是60°;它是轴 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第五单元小数 像0.7,0.45,0.025,0.107……这样用来表示十分 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就是小数。小数 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间的进率是10。(注意:十分之几用零点几表示,百分 之几用零点几几表示,千分之几用零点几几几表示。)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 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到右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 上的数字。

新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套)

数学四年级(下)过程性教学评估(一) (四则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 一、在〇里标出运算的顺序。(18分) 45 +240 ÷4 ×3 2400 +(104 ×2 -17)〇〇〇〇〇〇 1344 ÷32 +(3500 -3426)(421 +47)÷(357 -345)〇〇〇〇〇〇 15 ×(800 -400 ÷25)450 ÷[(10 +20)×3] 〇〇〇〇〇〇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列出综合算式。(20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三、数学医院。(12分) 72-4×6÷3 25×4÷25×4 =68×2 =100÷100 =128 ()=1 () 四、计算下面各题。(36分) 400-420÷12×6 16×(100-1440÷24)

25164+420×13 (575-255)÷(18+62) 216÷[12×(57-51)] 75×[(470-150)÷80] 五、解决问题。(14分) 1.师徒两人计划生产360个零件,师傅生产了72个后,师徒合做还要多少 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2.小强同学要在七月下旬看完一本245页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前6天平 均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要看多少页才能在计划时间内看完?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班级 姓名 一、填空。(共20分,其中3题1分,7题5分,其余每空1分。) 1.1000是( )的25倍,15的15倍是( )。 2.两个因数的积是230。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

倍,积应扩大()。 3.根据34×8=272,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是 ()和() 4.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a×b=()×a(a×b)×c=a×() a×c+b×c=(a+b)×() 5.在一个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缩小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 6.在式子8×▲+7×▲=▲中,▲表示同一个数,那么▲应是()。 7.根据运算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5×26=26×25×18×4=××18 (30×25)×=30×(×40) 26×5+5×74=(26+)× 8×(125-20)=8×-× 8.找规律填空。 25×60=1500 16×15=240 250×60=()16×75=() 25×6=()4×15=() 250×600=()8×30=()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8分) 1.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2.一个不为0的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不为0的因数扩大10倍,积应该扩大10倍。 () 3.240能被12整除,也就是12能整除240。() 4.125×32=125×8×4运用了乘法分配律。()5.15+37+85+63=(15+85)+(37+63)只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