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烈推荐)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强烈推荐)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开项目可行性报告

工作项目名称: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工作项目负责人:

承担单位名称:

计划项目名称:

实施单位名称:

日期:2010年4月20日

新开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

一、概况

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2、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

二、项目起止时间

1、项目起止时间

2、项目所属计划项目的工作周期

三、立项依据和背景

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六、技术路线、技术方法

七、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

八、预期成果

九、主要实物工作量

十、质量保证

十一、组织管理

十二、经费预算(按总概算和年度预算分别编制)十三、单位资质情况

十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十五、附表和附图

(附初审意见书)

一、概况

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

承担单位:长安大学

2、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

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东天山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

实施单位: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项目起止时间

1、项目起止时间:2010年5月-2013年6月

2、项目所属计划项目的工作周期

三、立项依据和背景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总体方案、相关计划项目总体方案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技术、预算论证与评估有关要求等。

从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经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中天山构造带-觉罗塔格构造带-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到吐哈地块的穿越东天山的南北向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还没有完全完成,此项目填补了该带的空白。

调查区位于古亚洲成矿域(Ⅰ级)之塔里木成矿区(Ⅱ级)内的艾尔宾-帕尔岗铁锰铜金多金属成矿带(Ⅲ级,包括在东天山成矿带内),其成矿亚带为干草湖金铁锡多金属成矿亚带(Ⅳ级)。在该成矿亚带上已有沙窝北山地区的两个中型金矿和一个小型金矿,在测区内有一个小型铁矿、锡

矿,并有四个1:20万化探异常区域。本次工作是寻找这些矿产的有效方法。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疆自治区项目),找到了花梁子金矿、沙尔德兰铜矿、石西萤石矿等多处矿产资源。

调查区地质背景:

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之塔里木微板块内的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内,南邻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测区南部受库鲁克塔格地块影响,区域构造线呈东西向展布,测区北部受中天山和那拉提带影响呈北西向展布。变形构造以断裂为主,次为褶皱,断裂以脆性逆断裂为主(图1)。

调查区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南天山地层分区艾尔宾地层小区。调查区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碎屑岩、灰岩、大理岩、斜长斑岩、霏细斑岩、凝灰岩、硅质岩、片岩;上泥盆统破城子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凝灰砂岩、灰岩、大理岩、斜长斑岩、霏细岩、石英角斑岩;下石炭统干草湖组,岩性主要为砂岩、粗砂岩、砂砾岩,偶夹火山碎屑岩;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岩性为灰绿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煤层,可细分为阿合组、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另有少量古近系地层。

在调查区中南部有大量更新统新疆群、乌苏群及全新统风积层分布。

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为石炭纪花岗岩和闪长岩。呈岩基出露。

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解放前调查区内地质研究很少,仅有E·诺林1921年在干沟进行了1∶50万路线地质调查,E·格鲁木1941年沿干沟进行了1∶50万路线地质调查。另外,П·К·克兹洛夫的地理调查工作。

解放后,涉及调查区的系统地质工作始于1957年。40余年来,先后

有众多地质单位相继投入工作,使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逐步提高。其中,上世纪50年代末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80年代的区域物化探扫面工作,90年代以寻找金、铜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区调、化探普查、矿产普查、异常检查及各类专项科研工作都为本次调查积累了重要的地质资料,对深入研究本区地质矿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地质调查历史简表(表1)、地质研究程度图(图2))。

(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大规模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为本区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的研究奠定基础。现按调查年代先后分述如下:

行了1:20万奥图拉托格拉克布拉克幅(K-45-ⅩⅩⅣ)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后经新疆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七分队于1964年检查补课,于1966年出版了相应的成果。随后,新地质部十三大队于1958年在辛格尔幅

(K-45-ⅩⅩⅡ,1965年出版),疆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分别于1958年在底格尔幅(K-45-ⅩⅧ)、新疆地质局第一区调大队1960年在阿奇山幅

(K-46-ⅩⅨ)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工作,于1965年出版了地质图、矿产图和说明书。同时期,新疆地质局第二区调大队三分队于1959年完成了秋格明塔什幅(K-46-ⅩⅢ)、康古尔塔格幅(K-46-ⅩⅣ)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但其地质、矿产图和说明书没有正式出版。上述成果初步系统地奠定了测区及东天山地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分布的基本格局。东天山地区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分布及时代归属均为此时代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运用“槽-台”理论对东天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划分,称为天山地槽系。并划出了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中天山隆起带和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等构造带。中天山南、北缘断裂(相当于今天所称的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和中天山南缘断裂)的确定亦是这一时期的成果之一。

同时,将该地区的侵入岩划分为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γ2)、晚古生代侵入岩。其中晚古生代侵入岩又分为早石炭世灰色中—细粒闪长岩(γ42-1A)、次火山石英斑岩(π41-3D),中晚石炭世花岗岩(γ42-3C)黑云母钾长花岗岩(γ42-3D)及晚二叠世以后的小型斑岩、玢岩。

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在测区附近进行了零星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2003年以后,新疆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使测区周边的地区基本都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这些工作在东天山的地质矿产研究中都取得了大量的重要成果,对测区的地质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3~2009年长安大学与新疆第一地质大队先后在工作区北东和北西地区开展了三个项目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东天山地区的地层、火山岩、侵入岩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同位素年龄样。

(二)物化探工作

1982年,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对全疆进行了1∶200万布格重力测量,本次调查区位于东天山布格重力异常区,北西向横跨了库鲁克塔格重力高值带和阿拉塔格重力低值(负)带。区内处于由西向东的布格重力由低到高的递增梯度带内,布格重力值处于-260—-120×10-5ms2之间。库米什—庙尔沟—黑鹰山重力高值带和阿奇山重力高值带之南。该带是东天山地区的主要铁矿和金矿分布区,这些类型的矿多分布在低重力、高重力区的边缘。

1983年,地矿部航测大队完成了全疆1∶100万航磁测量。本次调查区位于张郭庄高磁异常区与群岭低负磁异常区的边界(过渡)的梯度带上。

1991-1993年,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在底坎儿幅、奥图拉托格拉克布拉克幅进行了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测区内有多处远

景较好的成矿区。

1978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地质总队九O二队对吐鲁番地区进行了1∶5万航空磁测工作,圈定了151处磁异常,提出了六个找矿远景区。其中测区内有多处异常,两个找矿远景区通过本区。

(三)矿产普查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有记载的矿产普查工作主要集中在铁矿等黑色矿产上;到了七十年代在该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铁矿普查;有计划的矿产地质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305项目启动后,多家地质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对工作区及周边的矿床、矿点进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技术方法,并在与工作区相同地质构造背景的东部沙窝北一带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科研成果

1990年,张良臣等在《新疆的宝藏》一书中以板块构造理论对新疆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文中将调查区归属于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Ⅲ级)。

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志》、《新疆岩石地层》等著作,均涉及到本次调查区地层的厘定,本次调查区地层单元划分以《新疆岩石地层》地层清理结果为主要参考标准。

2002—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调院完成的《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对天山地区的构造、地层、岩浆岩及成矿规律、成矿区划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大大提高了天山地区及测区的研究程度,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参考资料。

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证

1、目标任务

(1)目标:

通过l∶5万区域地质填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图区内前人圈定的重要化探异常进行查证;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开展l∶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充分应用地、物、化综合信息,采用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开展找矿和新矿点的初步评价工作。以金、铁、锡等矿产为重点,兼顾一般矿产,了解其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标志、矿产颁布规律、矿(化)体特征,进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预测,圈出找矿靶区,提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本项目调查的工作重点是:

1)对测区甘草湖组(C1g)和克拉苏群(J1-2K)进行祥细划分,并开展祥细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综合分析其沉积时的大地构造背景;对测区破城子组(D3p)和阿拉塔格组(D2a)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形成时代,合理划分地层单元,并对其中的火山岩进行深入研究。

2)对区内各类侵入体,深入研究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等特征,探讨其就位机制,确定其形成时代。

3)加强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和沉积、岩浆、变质等建造的研究,确定构造运动时期,探讨构造演化过程,总结大地构造分区与属性。

4)在对矿(化)点、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成矿条件,确定找矿、评价工作方案,运用成矿新理论,开展矿(化)点预查、物化探异常查证。

(2)任务:

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545 km2,主攻矿种:火山变质型金矿、铁矿、锡矿。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矿化信息或矿产(地)1~2处。

2、实现的可行性论证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具有区域地质调查甲级资质,产学研技术力量雄厚,长期在在秦岭、扬子地块西北缘、祁连山、东昆仑、天山等造山带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不仅培养了一批从事区调填图、区域地层和区域构造研究的人才,而且也获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优秀成果。

近20年来,累计完成1:5万填图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1:25万填图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曾在横穿秦岭的1:5万地质走廊研究中获得了最终验收五幅全优的成绩。1997年在昆明全国图幅展评的7个1:5万特优图幅中我院独占3个,位居全国第一。有3幅1:5万区调图幅获1998年获国土资源部勘查成果二等奖,占当年度全国获奖图幅之首。近年来获得近40个图幅获得省部级优秀图幅奖。

项目负责人苏春乾教授,从事地质教学和研究近三十年。在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长期讲授岩石学、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等课程。参与《国土资源调查方法》教材和《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和讲授。从1989年开始长期从事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曾先后主持完成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累计10项,图幅达18个标准图幅,参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一项。其中12幅最终验收获优秀,一幅获全国优秀图幅。近7年来,连续在新疆天山造山带从事三个项目10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东天山基础地质和找矿方面有较大突破,2008年所主持完成的亚尔沙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最终评审在30多个项目中被评为第一。并在黑龙江省浅覆盖区主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一项(两个图幅)。

在岩石学报、岩石矿物杂志、中国地质、中国区域地质等刊物发表地学论文40余篇。

六、技术路线、技术方法

1、技术路线:

调查区位于艾尔宾-帕尔岗铁锰铜金多金属成矿带(Ⅲ级)之干草湖金铁锡多金属成矿亚带(Ⅳ级)。区内侵入岩、沉积岩、火山岩都非常发育,构造演化史复杂,有许多潜在的地质找矿信息,为确保任务书下达的找矿指标特提出以下技术路线。

(1)1∶5万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路线

1)调查区地质填图以《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1991),火山岩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提南(198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与管理要求汇编》为准则。矿产调查按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执行。

2)利用地、物、化、遥多技术手段综合调查,加强综合研究,广泛及时交流沟通成果信息,研究进一步工作部署,提高地质找矿效果。

3)广泛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地质调查和找矿水平。调查区应广泛采用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

4)详细收集调查区1∶50万编图、1∶20万区调、1∶5万邻区区调、1∶20万化探、1∶10万航磁、重力和该区域成矿带研究专题成果资料以及民间采矿信息,提出调查区主攻矿种和找矿方法,圈定重点找矿工作区,制定有针对性的找矿工作方法和合理的工作部署(方案)。

根据调查区已收集到的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确定调查区主攻矿种为金、铁、锡等。

5)在重点找矿靶区,着重研究和填绘对成矿作用有重要贡献的地质体,如接触带、复杂构造带(应细分出不同动力变质变形的构造岩相)、蚀变岩带、(细分出不同蚀变岩亚相)侵入岩相分异带、脉岩带、矿石矿物组

合突变带等,图面上应以非正式填图单元标注或扩大示意性的标注,以指导地质找矿和研究。

(2)异常查证、矿产检查技术路线

在充分分析和利用已有地质、物、化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异常理论及其他新的成矿理论,分析其特征、找矿方向和前景,确定适当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对异常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查证与评价工作。

矿产检查主要是从设计任务书确定的主攻找矿方向入手,结合本区实际,开展适当的矿产检查与评价工作。已有矿点的检查主要以路线观察形式进行;新发现的则在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适当合理安排地、物、化、工程等综合手段,加强、加快其检查评价工作。

2 、技术方法

本次地质矿产调查以实测为主,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成果资料,从1∶5万基础地质调查填图入手,重点收集矿产信息。重点找矿靶区首先是充分收集调查区及邻区相同成矿带上已发现的典型矿产资料及1∶20万区域化探、矿产资料,通过对已知典型矿床成矿条件的对比分析,建立金、铁、锡等矿床的找矿标志,优选重点找矿靶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按照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地质剖面测制和地质填图,但把工作重心放在矿产信息的收集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上,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地质矿产综合路线调查

原则上地质找矿路线调查包括填图和找矿工作任务,分为穿越地质找矿路线与追索地质找矿路线。路线布设根据调查区地层、构造展布特征、遥感解译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复杂程度、通行状况因地而宜。总体上以穿越地质找矿路线为主,辅以追索地质找矿路线。追索地质找矿路线安排于重要的地质界线和矿化带及有利的矿化线索地段,所以更具针对性、地

段性、灵活性,不按常规路线受密度、岩层走向等因素控制。

野外矿产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路线记录采用前进法,每一观察点,采用GPS定位,详细记录点性(界线点、岩相点、岩性点、断层点、矿化类型等)、露头类型、点及两侧地质现象、矿化特征,并对点间地质、矿化特征如实归纳和概括描述。对重要地质及矿化地段应有地质素描图或摄影图,对矿产路线调查发现的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层(带)、矿(化)体要进行认真追索,圈定并定点控制。并根据情况采集必要的样品,初步确定矿(化)体规模及含矿性。

(2)、剖面测制

1)、剖面测制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①、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图单位、进行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要求进行详细分层、描述,收集沉积序列资料,系统采取岩矿、粒度分析、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等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样品进行重矿物组合特征研究,有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的各种地质特征、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以及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打下基础。

②、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测制侵入岩剖面,其目的是确定侵入时代及其顺序,研究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和侵入体的就位机制。在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

③、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研究火山构造。在剖面上应详细研究火山岩石、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列、喷发旋回及喷发韵律等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样品,有选择地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

2)、剖面布设的原则

①沉积岩剖面位置应分别尽量选择在地层(或单元、岩石组合)出露较全,露头连续性好,接触关系和标志层、相带清晰,构造相对简单的地段;侵入岩剖面应选择在同源岩浆序列中各种地质体出露较齐全的地段;火山岩剖面应选择在岩相较全地区,并尽可能通过机构中心。剖面总体方位原则上与区域构造线夹角应≥60°,在综合考虑地形、地层、区域构造线走向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剖面与地层、地质体、构造走向的垂直。

②对每一岩石地层单位都要有2—3剖面控制,同时考虑到最终编写单幅说明书的要求,尽量做到每幅图的填图单元都有1—2条剖面控制。

③对浮土覆盖或露头不清楚的关键地段(如接触关系或矿化地段)应布置工程揭露或在剖面两侧用短剖面进行补充,但要有标志层控制(此原则也适用于侵入岩和火山岩),对露头孤立无法连续,或者地形复杂人员难以通行的地段,可采用短剖面拼接的方式,但要注意层位及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遗漏或重复地层,为确保剖面精度,凡剖面线上浮土掩盖较多,且又难以短剖面平衡拼接时,应使用必要的工程予以揭露。

④剖面比例尺不小于1∶5000。

3)、测制剖面的一般方法

①剖面线选定后,应先沿线踏勘,确定剖面的总方位,起点以及终点,剖面平移位置,对需进行拼接的剖面,则要确定拼接的层位。

②沿剖面线用定地质点的方法控制剖面的起点,终点、转折点、重要的地质界线、接触关系、构造和矿化有利地段,各类特殊样品采集地,化石采集地,都要标绘在手图或航片上。

③导线号和分层号应用红漆在露头上标写清楚,以便在检查和补充工作时准确地查找。

④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的测量采用半仪器法。

⑤实测剖面图的编绘采用展开法,图式以《区域地质图图例》为准。

⑥对产状的测量以能控制地质构造形态的变化为原则。

⑦剖面上应视需要采集各类样品。

4)、剖面文字记录格式(以数字填图格式进行)

(略)

5)、剖面观察研究内容

①沉积岩区剖面观察研究内容

以岩石地层法测剖面,采用多重划分方法作为综合研究内容。野外观察以基本程序作为细胞,做到详细分层、描述、丈量厚度并采集各类样品,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地层单位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基本层序的研究,为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打下基础。具体地:

a、野外分层标志为垂向上岩性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做为分层标志;

b、分层岩性可用颜色+结构+成分命名;

c、详细地描述每一单层岩石的颜色(原生色、次生色)结构、构造(原生构造,次生构造)沉积物的成分、粒度、形态、磨圆度、分选性、单层厚度及变化、产状等。原生构造包括各类层理(如粒序层理、交错层理等)和层面构造(如泥裂、槽模、生物遗迹等)。原生构造要对其形态规模进行描述,如交错层理要描述系层的大小和系层的交角,波痕要描述类型,波长和波高等,同时要作素描和拍摄照片;

d、当数种岩性韵律性或旋回性变化且各自的厚度较小时,可将旋回或同一韵律结构的岩层作为一个复合层,但旋回或韵律层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必须描述清楚;

e、注意鉴别地层序列中特殊成分和成因的夹层,如生物化石富集层、地球化学异常层、含矿层、古风化壳、古土壤碳酸盐岩系列中的石英砂岩或粘土岩夹层、陆相沉积中的海相夹层、风暴沉积夹层、火山灰夹层等,

有时可利用它们对地层剖面进行定量的时间对比;

f、对含矿层、矿化异常体以及地球化学异常层要重点分出、详细观察描述、系统采集标本样、光薄片样、基岩光谱样、常规化学样、硅酸盐样等,并沿走向进行追索观察、记录描述;

g、对于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要查清其具体特征,对于连续沉积的岩层,要注意岩性如何渐变过渡;对不连续的沉积界面,应注意其形态(平整、起伏、有印模或印痕等),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或古风化壳,是否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及变质现象,并查不连续沉积的原因。怀疑有不整合时,除了接触关系特征外,还要注意在临近界面上下寻找时代依据,遇有重要地质界线,除点上观察,还应沿界面进行适当追索。

,并2公里的1∶1万实测地质剖面测制,研究测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化蚀变等特征,划分地质矿产填图单元,确定地质矿产填图单元。

(4)8-9月完成1:5万地质矿产填图500Km2,并对1: 5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标志进行验证。

(5)10月对前人化探异常区进行调查,完成3公里的化探剖面和100 m3的探槽工作,并对1: 5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标志进行验证。

(6)11-12月,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提交已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12月底提交年度工作总结。

2、2011年工作安排

(1)1-4月,进行资料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编制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图、1:5万地质矿产图及各类相关图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工作成果,圈定找矿靶区,编写本年度工作计划,对矿产检查和异常查证工作进行周密细致的部署安排。

(2)5-6月,利用数字剖面系统,完成剩余80km的地质矿产剖面和1公里的1∶2千实测地质剖面测制,进一步研究测区地层、构造、岩浆活

动、矿化蚀变等特征,划分地质矿产填图单元,对地质矿产填图单元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3)7-8月,完成剩余1:5万地质矿产填图1045Km2,并对1: 5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标志进行验证。

(4)9-10月,对前人化探异常区继续进行调查,完成剩余900 m3的探槽工作。全面进行测区内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工作,对测区重点工作区内的矿点和异常以及在填图中发现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等进行概略检查。通过地表踏勘追索、地化剖面测量、少量槽探工程揭露、地表化学样品采集等技术方法对矿点和异常进行评价,选出有找矿前景和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点进行详细检查。对详细检查区主要通过1:2000地质草测、化探地质剖面和岩石剖面测量及槽探工程揭露等技术方法,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配合一定的物探工程手段,对检查对象的找矿前景作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开展预查工作及工程验证的建议。

(4)11-12月,根据野外验收结果进行野外补课,之后转入室内进行资料综合整理,提交年度工作总结。

3、2012年工作安排

综合研究项目所取得的各类资料和成果,编制各种综合图件,进行地质报告、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及分幅说明书编写工作,6月底提交最终成果验收。

八、预期成果

1.原始资料

(1)各种原始记录本、表格及卡片;

(2)实测剖面资料;

(3)测试鉴定分析资料;

(4)地质矿产、物化探编录资料;

(5)各种图件:野外地质手图、野外地质图、实际材料图、遥感图象资料、矿产评价图件;化探采样点位图、数据图;

(6)野外地质矿产报告及阶段性简报;

(7)代表性岩石、矿物、矿石、化石等实物标本;

(8)各类数字化资料。

2.成果资料

(1)地质图(全要素)1∶5万,提交彩喷图及带属性的MAPGIS或ARCINFO格式的数字光盘;

(2)矿产图(全要素)1∶5万,提交彩喷图及带属性的MAPGIS或ARCINFO格式的数字光盘;

(3)提交分幅说明书、联测地质报告、联测矿产报告及其数字光盘九、主要实物工作量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545km2;1∶5万遥感地质解译1545 km2;1∶5000地质剖面测量80km;1∶10000地质草测2 km2;1∶2000地质草测 1 km2;1∶2000实测地质剖面40km;1∶1千地化剖面5km;槽探1000m2。具体见表1。

十、质量保证

表1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4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预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项目工作质量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和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承担法人单位、项目分队(项目组)、作业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经常性(个人、小组、大组)、阶段性(项目组)、年度性(项目承担法人

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质量检查工作。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检查制度。为确保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质量,着重把好野外地质资料验收关,保证找矿方面有重大突破,项目采取以下措施:

1、单位级质量管理

(1)按照本次工作设计文件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在项目办的统一领导下,由项目承担法人单位负责组建项目组,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对项目的设计、野外现场作业、原始资料、综合资料、成果报告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其中室内检查不低于阶段总工作量的20%,野外实地检查不低于阶段总工作量的5%。单位定期检查一般在施工前期、中期和项目年度工作结束前对项目组的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进行监理、检查,每年度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其中室内检查不低于阶段总工作量的20%,野外实地检查不低于阶段总工作量的5%。项目管理办公室则在年中和每年野外工作结束时现场监理、验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帮助项目组解决疑难技术问题,提高项目组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的技术水平,督导项目执行月、季、年报及专报等工作汇报制度,按时准确汇报项目进展,以便及时掌握项目基本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项目分队及作业组质量管理

(1)由项目负责人带领的技术质量管理组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各专业组组长为成员的质量检查小组。

(3)野外施工中严格执行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采用的技术规范、规定、规程和工作方法的要求。

(4)经常性检查,要求每人做到每天完成当天联图,对当天所收集的地质、矿产、化探、物探、数字化等各种原始资料进行认真检查、整理,做

到资料扎实可靠、图文并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一个月进行一次资料初步整理,写出整理总结。

(6)阶段工作结束后,在质量检查小组领导下对每个技术人员的物化探资料、路线记录和找矿记录与手图、剖面记录、数据记录、剖面图、实际材料图等资料进行自检、互检及抽检,填写自检互检抽检等质量检查卡片,并将完备的质量检查记录装订成册。

检查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丰富,文图是否一致,并提出修改建议,作者修改完后,检查者再进行一次检查填写修改情况说明,并签字。抽检由质量小组直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作业者改正处理,并由检查者跟踪验证,检查合格后应填写相关改正或补救情况说明,并签名及注明日期,以示标识。自检、互检为100%、抽检不低于30%,野外现场检查工作量不低于5%。各级检查均要有原始纪录,认真填写质量检查卡片。阶段性整理时再对质检卡片进行复查。

(7)每月召开一次技术研讨会,总结该阶段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办法,及时对问题进行补课,研究下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报请项目办批示执行。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新理论的应用分析,研讨会的面要广,所有技术人员均要求参加,并要求每个人都要提出意见和建议。研讨会应形成相应的文字材料或总结。

(8)努力提高各作业组野外地质调查质量,特别要强调地质内容搜集的丰富程度,在联图时应确保野外手图最大信息量的如实反映,删减归并地质体的成图过程须由项目负责人主持。

(9)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全面监控。野外工作结束后,由项目负责组织成员对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定设计是否满足任务书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办及总工办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调整;最终由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家对整个项目进行监理验收,写出验收报告,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