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枣庄三中东校2012届高三复习教学案

专题五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设计人----刘胜勇审稿人---孟宪海使用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学习,认识到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并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2)学会区分“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

(3)了解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2.能力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学会认读卫星影象图,并能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3)在案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减灾效益的基本途径。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志趣,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减灾防灾观念。【教学重点】

“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教学难点】

“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应用的原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有关减灾防灾的著名科技成就事例?试举例。

2.这些著名的科技成就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那些作用?

3.这些著名的科技成就有何意义?

(课件展示)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人工增雨、草障固沙、“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案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9引言内容,结合课件提示内容,分组讨论,总结结果,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1. 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人工增雨、草障固沙、“3S”技术

2.依靠科技进步来减灾防灾,发展科学技术是减灾防灾的必由之路。其中“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使得“减灾防灾”工作变得更有效。

(板书)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一、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课件展示)古代求雨图,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和手段图。

(提出问题)对比两幅图,说明古今灌溉手段不同的主要原因。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古代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现代科学技术显著进步,灌溉设施齐全,给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

1.依靠科技进步是减灾防灾的基本途径

(提出问题)在减灾防灾方面,除了提高减灾防灾的科技水平,我们还必须做哪些工作和努力?

(课件展示)“减灾防灾”宣传、我国部分“减灾防灾”相关法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0以及课件展示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减灾防灾”既需要提高科技水平,更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更多的民众知道政府制定的“减灾防灾”措施,配合政府制定的“减灾防灾”措施的实施。

当然政府为了更好的贯彻“减灾防灾”的一系列措施,需要加强立法,规范法制。把自然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

(板书)

2.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法制建设

(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类型多。

对于自然灾害的治理一般步骤为:一、灾前预防;二、灾中救助;三、灾后重建。

那么我们应该把减灾防灾的工作重点放在哪一个步骤上?

(课件展示)展示我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我国对某些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预报新闻。

(学生活动)思考自然灾害的治理步骤,结合展示引导内容,分组讨论问题,回答所给问题。

(总结归纳)我们对于任何自然灾害的治理,不能等到灾害发生了才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搞好预报和预警,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和对生命的威胁。所以说: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一定要把“预防”放在第一位!

(板书)

3.预防为主

(总结归纳)在国际减灾领域有个“4P”和“4R”原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来认识一下。

(提出问题)“4P”和“4R”原则是国际减灾所遵循的原则,那么如何实施好这个原则呢?我们需要借助什么手段?

(总结归纳)我们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学过“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理信息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答案。

(板书)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提出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部分组成。请同学们回忆必修中所学的知识,再结合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内容想一想:

1.遥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回忆必修内容,阅读教材P81-85,分组讨论,梳理教材内容,总结答案,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1.遥感是重大自然灾害空间监测技术的核心技术。

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监测与控制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近年来在减灾防灾领域应用发展迅速。

例如:救灾车辆在灾区的导航、地震监测方面等等。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与减灾防灾有关的多种数据库和模型库,供决策使用。

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救援与治理、数字黄河、数字长江的建设等等。

(课件展示)高科技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案例、洪灾、地震等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与高科技的关系的案例。

(活动点拨)P81-82活动题参考答案:

1.4-5月,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卫星影像图上白色区域变小;同时,气温回升利于植物生长,绿色区域变大。

2.图中河流左上为其上游。

3.精确、及时(或者观测的范围广,信息的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

(板书)

三、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P85“知识窗”的内容,想一想:激光预测降水技术会为降水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如: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带来哪些福音?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有了激光预测降水技术可以使降水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工作更准确、精确。

本案例给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会大大提高。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得到应用。

3.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从致灾的方向引向造福的方向。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一、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是减灾防灾的基本途径

2.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法制建设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1.遥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三、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会大大提高。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得到应用。

3.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从致灾的方向引向造福的方向。

【布置作业】

分组合作,查阅资料,完成P86“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到了很多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必修中已经学过,但是隔得时间太

久了,很多学生已经遗忘,所以建议在开本节课之前,先把地理信息技术复习一遍,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案例较多,但教材上的案例缺少文字介绍,建议通过课件补[学案设计]

课题: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2.学会区分“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

3.能够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4.树立科学的减灾防灾观念

【知识预习】

(一)情景设置

1.公元132年张衡制成的地动仪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仪器监测地震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比欧洲人制造出功能类似的仪器要早1700多年。(图4—1—1地动仪)2.在干旱易发地区,我国利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图4—2—2人工增雨作业)

3.利用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提供观测的数据,通过电视台、因特网向群众发布灾害预报,有针对性地防灾,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图4—2—3发布灾害预报信息)

(二)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1.通过上述“情景设置”材料,请你总结古今中外减灾防灾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减灾防灾案例,在减灾防灾的其它措施中还有哪些最值得注意?

3.请你列举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法规:

4.读P81“知识窗”内容,简要说出减灾措施的“4P”和“4R”具体指什么?

(三)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1.阅读P81教材,结合必修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的“3S”具体指什么?

2.遥感技术在灾害空间监测系统中的地位:

[探究]:读P82“图4—2—5易贡地区滑坡灾害卫星监测”。

(1)1月和4~5相比,卫星影像图上的绿色和白色区域变化很大,原因是:

(2)被滑体阻断的河流其目标方向在:

原因是

(3)请以该案例总结“卫星遥感监测自然灾害”的优点:

3.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读P82~83教材内容:

(1)列举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2)根据教材图文,试总结全球定位系统的用途和工作特点:

4.地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减灾中的应用,读P83-85教材内容:

(1)“防讯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基础是:

(2)分析图4—2—7“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总结该系统有哪四项基本功能:

(四)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读P85教材知识窗的“激光预测云层降水”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读P85教材内容,总结人们对灾害的预警能力迅速提高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有哪些?

【精讲点拨】

1.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①预防为主②灾难救助为主③协调人地关系④安置和重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分析: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灾前措施。

本题中①③属于灾前措施,②④属于灾后措施。答案C

2.在遥感技术中,可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分析:(1)根据图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0.6~0.8微米左右,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4~0.76微米,而波长大于0.76微米的是红外线。(2)从图中信息可知,植物生物状况不同,其反射率不同,依此推理,树木生长状况不同其反射率必然不同,运用遥感技术当然可以对其监测;作物亦属于植物,其生长状况亦可遥感监测,根据其生长状况,就可以估计粮食产量,而植物类型不同其生长状况相似,以及土壤类型不同,其干湿状况相似,生长在其上的植物生长状况相似,其反射率相近。(3)水体污染与否,城市大气质量状况均属于“地物的不同状况”,所以它们的反射率也不相同。

答案:(1)AC (2)CD (3)AC

【达标检测】

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等。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盖区及新疆、内蒙古浩瀚无限的戈壁沙漠地带,人们难以到达,利用遥感技术有助于掌握这些地区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积、水量、水质、水文资料等。

下图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A)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B),而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的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

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

(4)卫星遥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此判断采用的方法是(5)导致雪线上升的环境问题是

第二节科学技技术与减灾防灾答案

二、(二)1.依靠科技进步

2.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动减灾防灾工程建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治沙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

4.4P:计划规划,预测预报,预防,应急准备;4R:救难、救济、安置、重建;4P。

5.坎儿井是新疆的引地下水灌溉工程,地下水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水工程分竖井、斜井、蓄水池等部分,它充分利用当地地形特点,解决了当地干旱、灌溉缺水的问题。

(三)1.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

2.核心技术:(1)1月份尚未出现山体滑坡现象,白色区域比4~5月小,绿色区域较大。4~5月的影像是山体滑坡后的影像,滑坡堆积体覆压植被,使绿色区域变小;高山积雪冰川顺坡下滑,使白色区域变大(把六幅图联系起来,便可得出上述结论)。

(2)被滑坡阻断的河流,其上游方向在西北方。4月13日~5月9日处在扩大之中,说明河流从西北方注入易贡湖(由中间大图可得出此结论)。

(3)该案例可充分体现了卫星遥感在监测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观测范围广、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的优点,尤其是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体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

3.(1)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

(2)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确定位置和方向,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4.(1)GIS技术,目前一般多是建立在网络GIS(WEBGIS)基础之上。

(2)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

(四)1.说明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有重要作用(高科技如激光、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

2.自然灾害发生机制和预测理论研究,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灾害预测预报技术。

3.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设计的雨洪调蓄方案应注意因地制宜,并且做到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假如你在山区,为防御山洪,可在河流峡谷处修建水库,有灌溉、发电之利;假如你在我国北方缺水的城市,可修建雨洪调蓄池,即能缓解雨涝危害,又成为城市提供水源;假如你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可以修建水窖(贮水池),即能抵御旱灾,又可以解决人畜饮水短缺问题,等等。

五、学以致用

(1)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2)温带大陆性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3)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4)对比分

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5)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因为位于滑坡体西北方的易贡湖水面从

2016考研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作用。本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发展并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对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发展防灾减灾的科学理论、设计技术和工程处理方法,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灾后重建、经济恢复和发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胜任与防震减灾工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岩溶、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关的预防、设计、治理的结构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抗灾防灾、灾后重建方面的技术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学科立足我国西部、面向全国,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防灾减灾工程、防护结构工程及地质工程坚实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科学知识;具备应对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要求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毕业后能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或相关学科的工程技术工作。 3、专业方向 01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02振动控制与试验分析 03城市地震危害性评价和综合抗震减灾 04岩土地震工程和减灾工程 05基于断层的强地震动与建筑物抗震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51结构力学或950材料力学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蒙受自然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且不说历史上的大地震和洪水给我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就近几十年而言,各种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年年有之。全球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洪涝干旱和飓风等气象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在我国都是相当严重的。就以地震海啸而言,虽然还没有像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这样大的劫难记载,但近代也遭受过多次地震海啸的袭击。 总之,我们的国土不是平静的,我们人民生活的家园不是安然无恙的,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目前地质灾害与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这方面力度在加大,比如抗震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该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三、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都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具备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又各具所长,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四、职业规划 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有关的考试为: 注册安全工程师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课题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震,这次地震破坏程度之、波及范围之广、人员伤亡之惨重以及救援难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当看到在这次地震中受伤的或失去生命的人们时,我为之流泪,心痛和惋惜。于是,结合人教版选修5地震知识的内容设计了这节特殊的地理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地震的原因并了解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②运用地图,了解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③了解地震灾害的特点; ④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从图片、视频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为学习《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2008年我国地震灾害的视频: 5.12四川汶川地震。 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那么如此可怕的地震灾害是谁“惹的祸”?在全球范围之内分布在哪里啊? 学生: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地震灾害都是板块“惹得祸”)教师:那么最主要的两大的地震带知道在哪里吗? 学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测试题

安全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每年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A. 4月20日 B. 5月12日 C. 7月15日 D. 9月1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起施行。 A. 2000年12月1日 B. 1998年3月1日 C. 2003年5月1日 D. 2007年8月10日 3. 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 A. 最近的建筑物内 B. 空旷地蹲下 C. 高楼 D. 立交桥 4. 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避险。 A. 倚靠鱼缸 B. 躲在床下或桌子下 C. 倚靠书柜 D. 站在房中央 5. 闻到有浓烈的煤气异味,应立即。 A. 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 B. 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 C. 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 D. 打电话报警求助 6.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 A. 建筑物倒塌 B. 地震的余波 C.地震引起的火灾 D.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

7.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 A.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以静制动 D.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 8. 夏天高温天气,从外面大汗淋漓回家,应。 A. 用冷水冲洗降温 B. 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C. 喝冰镇饮料降温 D. 将空调开到最大吹风 9. 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缓解症状。 A. 用热毛巾敷脸 B. 用冷毛巾敷脸 C. 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 D. 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 10.外出旅游入住旅馆后,应该首先。 A. 了解附近的商场 B. 留意察看逃生通道、安全门,最好试走一次 C. 了解景点 D. 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遇到大风,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遇到地震,如何逃生?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科概况 由于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防灾减灾研究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百年历史的土建工程领域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我校最早获批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六个硕士点的学科方向中也一直含有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群体支持防灾减灾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雄厚力量。1997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该学科隶属的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和相关的交通运输工程在我校均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本学科还可以在上述两个一级学科所设的博士后流动站中招收博士后人员。这样逐渐形成了培养土木工程减灾防灾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目前,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我校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重要陆地交通干线建设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灾害现象,以工程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常见灾害的形成条件、成灾模式、预测预报、防治工程优化以及防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课题,提高交通干线的抗灾能力。本学科有一支由年轻的博士、教授为主组成的充满朝气的研究队伍,由于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研究队伍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研究领域偏重于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理论研究。本方向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特等奖1项,其中“南昆线”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加固与计算方法研究,将长大隧道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到国内领先水平。“广大线”九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隔震研究,为世界首例,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工程中。长大隧道火灾分析与评估加固技术、瓦斯隧道封闭结构形式及降压措施研究、电力牵引瓦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研究等,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物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中,首次在地下工程结构物变异程度的分级及其评定中引入健全度的概念并与结构动态可靠度相联系,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长大隧道岩爆、大变形机理研究成果,在秦岭隧道(铁)、夹竹箐隧道(铁)、二郎山隧道(公)、华莹山隧道(公)、太平驿输水导洞、锦屏电站18km导洞等工程中的应用,使这些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泥石流及其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是本方向的一个亮点,有关泥石流预测预报及信息开发系统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近来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铁道部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尤其是通过成昆、宝成、南昆等铁路干线和川藏公路、西攀高速等公路干线灾害防治的生产科研实践,在铁路、公路工程灾害防治技术与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1、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什么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目的是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常见的灾难性天气有哪些 主要有台风、暴雨、雷电、寒冷、冰雹、地震和高温等。 3、如何应对台风的来临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应急措施:(1)在台风来临前,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要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他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2)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穿出海;(3)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撤离;(4)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4、如何应对暴雨 暴雨,特别是大范围的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城市内涝,使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对城市交通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应急措施:(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者堆砌土坎;(2)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3)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4)驾车经过深积水区,应尽量绕行。 5、如何应对雷雨天气 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者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措施:(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关闭家用电器,拉开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在低洼处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动;(6)如果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靠紧,以防被雷电击中后电流互相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往年试卷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A卷(开卷)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成绩_________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一、填空题(1ˊ×15=15ˊ) 1.常见的建设工程施工伤亡事故有、、、 和等五种。 2.我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贯坚持的方针是。3.我国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模式为。 4.我国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是。 5.建设工程中能识别危险因素的常见方法有、、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列表法等。 6.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包括评价、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中,我国首次提出了工程监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责任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说明事故统计特性的1:29:300事故法则是由()提出的。 A.Kerr B.Heinrich C.Haddon D.Gibson 3.下列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煤气 B.炸药 C.防火墙 D.运动中的机械设备 4.我国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于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界定是()。 A.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5-9.999千万元 B.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4.999千万 C.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1- 4.999千万元 D.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5-9.999千万元 5.用于寻找主次因素的安全管理工具图是()。 A.控制图 B.因果分析图 C.排列图 D.分层法6.高处坠落的“基准高度”是指()。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一、概述 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1]。 2.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它涵盖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监测和预报、工程防治和灾时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按现行学科体系来说,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地质、气象、地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管理等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 二、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防灾减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 ②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 ③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问题风险分析与防灾决策可靠性研究,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耦合分析及其在工程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等。 ④大型结构物抗风与抗震,针对工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造成风害和震害的机理,寻求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着重进行大型结构物风致响应与地震反应的预测及评估、大型结构物环境振动抑制技术、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设计等理论及应用研究。 三、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习题精选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 B.滑坡 C.火山 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二、综合题 8.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ab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__________。 (3)c点所受的影响和破坏比f点____________,从图上可看出的原因是c点的___________比f点小。 (4)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小到大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面上的三角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______________。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会 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 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 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 【参考答案】 一、 1.AC 2.AB 3.AD 4.D 5.BC 6.CD 7.B

最新土木工程(房建方向)考研专业院校排名,包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及岩土工程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结构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119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 1 1 119 3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119 4 清华大学5★ 1 1 119 5 大连理工大学5★ 1 1 119 6 浙江大学5★ 1 1 119 7 广西大学4★ 1 1 119 8 北京工业大学4★ 1 1 119 9 湖南大学4★ 1 1 119 10 天津大学4★ 1 1 119 11 中南大学4★ 1 1 119 12 东南大学4★ 1 1 119 13 华南理工大学4★0 1 119 14 北京交通大学4★0 1 119 15 兰州理工大学4★0 1 119 16 合肥工业大学4★0 1 119 17 上海交通大学4★0 1 119 18 河北工业大学4★0 1 119 19 上海大学4★0 1 119 20 河海大学4★0 1 119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8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85 3 湖南大学5★ 1 1 85 4 浙江大学5★ 1 1 85 5 中南大学4★ 1 1 85 6 清华大学4★ 1 1 85 7 长安大学4★0 1 85 8 重庆大学4★0 1 85 9 东南大学4★0 1 85 10 武汉大学4★0 1 85 11 华中科技大学4★0 1 85 12 中国矿业大学4★0 1 85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0 1 85 14 大连理工大学4★0 1 85 15 河海大学4★0 1 85 16 北京交通大学4★0 1 85 17 西南交通大学4★0 1 85 18 北京科技大学3★0 1 85 19 武汉理工大学3★0 1 85 20 广州大学3★0 1 85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

鼓楼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 一、居家防火 防止易燃气体泄漏引起火灾。使用煤气等可燃气体,室内应具备通风条件。发现漏气现象,切忌使用明火寻找漏源,也不要开灯、打电话,应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二、安全出口 进入建筑物时先观察安全出口(紧急通道)位置,尤其是到达住地或下榻酒店时,应首先确认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位置,确认紧急通道畅通,以便紧急情况下自救和逃生。 三、预防触电 家用电器、电源设备等出现故障时,尽虽寻求专业人员修理,避免自行带电维修。勿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勿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四、居家防宙 打宙时,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更不能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雷电一旦击中电视天线,会沿电缆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身安全。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应在雷电过后在拨打,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入侵,造成人员伤亡。不要靠近窗户,或把头、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以防受到雷击。 五、野外防宙

若在路上、田野等处遇到雷雨天气无法躲避时,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好,人体与地面接触越小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线越远越好。迅速关闭手机,不拨打或接听手机。 六、中毒救治 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赴医院寻求专业救治,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饮水、催吐、导泻等方法进行自救。 七、遭遇有毒气体袭击 尽可能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手帕、毛巾、衣物等遮掩口鼻,避免或减少毒气侵害。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尽快寻找安全出口,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虽逆风撤离。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并进行必要的自救互助,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排除。 八、地震时 在室内如何应对 (1)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 (2) 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或者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 (3) 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04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安全疏散设施的建立,其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条件等。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和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进行维护管理与检查,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安全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要的疏散设施和管理要点如下: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疏散楼梯间和楼梯,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和疏散走道、安全出口以及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广播、救生设施等。超高层建筑还应包括避难层(间)和直升机停机坪等。 一、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选修5第四章 防灾减灾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讲义)

1. 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2. 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重大减灾项目。 难点: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 一、我国主要重大减灾工程 1. 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 1989年4月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91年以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二、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 2019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我国政府做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建水利等重大决策,治理后长江下游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2. 主要措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有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措施;在上游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全面地改善了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状况。 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达407万平方千米。 2. “三北”部分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从而产生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等。 3.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1978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 淮河治理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采取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一是支流多;二是落差小;三是河道弯曲狭窄;四是湖泊淤积;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土木建筑行业是高风险性行业? ①当前建筑施工呈现出以工业建筑为主向以民用建筑为主转变,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建筑施工又以产品固定、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产品多样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规律性差、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且事故多发的行业。 ②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离散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工程建设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其中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工人文化素质低,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总体上不安全因素多,安全事故多发。 2、为什么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发生几率最高?五大伤害类型是哪些? 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1)高处坠落多发于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脚手架、吊篮处、试用梯子登高作业时,在“四口”“五临边”处或轻型屋面处的施工,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这些高空作业环境的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也增加;2)实际工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经常未按标准搭设,施工设施落后;同时高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教育不足导致安全知识缺乏,使得高坠发生率很高。 ②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电击伤害事故 3、上网学习事故案例,思考事故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哪些? 应包括: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4、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总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包括哪些? 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整理五组安全科学名词术语 答: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安全生产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 护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开设院校: 门类/领域代码:08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14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405 二级学科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作用。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防工程和人防工程的防护能力。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各种灾害的认识,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在近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现代化城市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掌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个交叉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近几年地震发生的频率相较前些年比较高,再就是季节性的自然灾害也时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

知识点拨 方法导引 列表分析法 本节知识具有关联性,要同时记住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特点又截然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列表方式进行比较,便于掌握。 疑难解析 1.地震 (1)地震的发生: 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①注:地应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它的内部同时产生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力,这就是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2)震源、震中(读图 ) 震源——岩层发生断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中——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 (3)震级、烈度 震级——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左右。 烈度——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某一地区的地面所受的破坏强度,用烈度来表示。 2. 3.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地区基本相同。 滑坡的形成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二是内力,外力和人为作用影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它们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4.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就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基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有时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了推波助浪的复合效应。 ①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多发生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如川、滇、黔接壤地带。 ②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群发性——由原生灾害引发次生灾害,例如天文、气象、水文因子可触发地震;地震可衍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海啸、瘟疫等群灾伴生,以致形成恶生循环的灾害性。 ③地质灾害的社会性——所谓灾害是相对人类这个主群体而言的,如果没有人类这个主群体,便无灾害可言。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在无人区,就只能被视作地质现象,而无灾害的对象了。同时,人类这个社会既是灾害的承受者,又是灾害的制造者。如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量抽取地下水,滥采、滥伐、滥垦、修建水库大坝不注意生态问题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典例精评 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 解析:读图获得信息,川、滇、黔交界处地质灾害的分布地区是一致的。分析可知这是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所致。 答案:(1)川、滇、黔交界处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是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地表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一旦有暴雨,就形成了泥石流。(2)泥石流滑坡 (3)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提高。 知识强化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

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工程抗爆模拟与防护、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及城市防灾减灾。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的抗震、抗爆,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与加固等内容。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检测和监控、爆炸灾害模拟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震灾变与工程抗震Seismic-induced catastrophe and Anti-seismic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爆炸力学与工程抗爆Explosion mechanics and protection of explosion disaster 3、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Base seismic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4、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city disaster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2020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2020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2020新版)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生态建筑、地下建筑及大空间建筑等技术的密集和复杂程度已今非昔比,而建筑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实生活中由于在设计中轻视了建筑安全性问题而导致的建筑火灾事故频频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难以弥补、所以建筑中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建筑物防火知识的了解、建筑物疏散场所的安全设计的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建筑物防火 建筑物起火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由于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生产活动中违规操作引起火灾、化学或生物化学的作用可燃和易燃物自燃,以及因为用电不当造成的电器火灾等。 在生产生活中,因为使用明火不慎而引起的火灾也是较多的,

例如在公共场所乱丢烟头、在厂房内不顾周围环境随意动火焊接、烘烤物品过热、熬油溢锅等等。这些火灾多数都是因为缺少消防知识或防火意识不够造成的。除明火以外,暗火引起火灾的情况也有很多,其中有的是有火源的,如炉灶、烟囱的表面过热烤着附近的易燃结构;也有没有火源的,如大量堆积在库房里的油布雨衣,因为通风不好,雨衣内部发热,以至积热不散发生自燃;还有,几种化学物品相遇发生反应,产生燃烧或爆炸,以及机械设备摩擦发热,使接触到的可燃物自燃起火等等都属于暗火引发的火灾。 一、关于燃烧和火灾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可燃物 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钠、钾、铝等金属单质,碳、磷、硫等非金属单质,木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本课属于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以《中国的地质灾害》这节课的内容为主,结合课标,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关注点,本课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为主线,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联系乡土地理,结合课改精神,关注高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简述地震的成因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 3.理解导致地震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4.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 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地震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它与其他地质灾害之间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地震危害程度还具有地域差异。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以及灾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文字材料,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联系汶川地震背景,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考,再结合对文科班学生的要求,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达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新课教学 本课课题是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所以全课就都以汶川地震为主线进行串联。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利用思考一、思考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础知识,所以先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类型以及相关要素(地震的构造等)。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给出汶川地震的相关材料来启发学生思维,并适时加以归纳总结。 在教授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使学生对地震的分布有总体上的认识,之后利用地图抛出问题——中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结合乡土地理——福建多地震吗,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关注生活,学习地理的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