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这是六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这位情歌大师写了数百首情诗,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细腻的诗歌来。

事实也是如此,诗风与环境相关。这位六世**出生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的“山南”地区。山南与林芝地区是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东西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翘,与高大的伯舒拉岭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巨大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长驱直入,在此留下来丰沛的降雨,因此这块土地像江南一

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惟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我们环绕着大香格里拉考察,当到达西藏的林芝地区,深入到察隅时,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察隅河的上游桑曲河水量很大,波涛滚滚地向南流淌,两岸点缀着平坝稻田,桃花掩映的村庄。从然乌湖去察隅,一路在浓郁的森林中穿行,时见雪峰直插天表。路边有红红的草莓一样的野果惹得我们一路采食。

虽然在地图上,察隅离中印边境线还很远,但来察隅却要办边境证了。当我们经过一处处哨卡,进入下察隅镇时,便被告知不能前行了。

在察隅或墨脱这一带,地图失灵了。你不能按照地图行事。因为这一带有两条线,一条是我们地图上的中印边境线,一条是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这中间是一个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区域,被印度占领和控制着。

看一下中国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地图,你会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奇怪的空白区,那上面竟没有地名,与周边密集的地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区域并非空白,而是人口稠密。印度政府向此大量移民,据说已移民很多。可见这个地方的肥沃和巨大的人口承载力。

这不能不提1962年那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当时中国军队已收复了这片土地,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收复失地的胜利之师却突然退回了麦克马洪线。

借机印度大肆移民,把我们的失地变成了居住区,并且成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这使我想起,清朝宣统二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派遣后营管带程凤翔率兵进驻察隅、下察隅时的情形。那时,这一带还见不到一个印度人的影子。

程凤翔一路考察,在他写给赵尔丰的长禀中,对这一带的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盛赞不已。他评价这一带说:“雨多晴少,而壤黄沙

细,土性最宜漉水,雨虽多而不害稼,且温和无殊内地,沿途多野产香椿、芭蕉、小竹、藤竹等物,又有兰草海棠等花,是盖天地中和之气酝酿而成,此其地之所以宜稻也。至土壤沃美,气候之和平,不特巴塘乡城不能及,即置之内地,亦上上之区焉。”

尤其是对地广人稀,他发出由衰的感叹:“就所经之地论,其土壤之膏腴,水适之便利,林木之蕃盛,地势之平衍,随处皆是。……百余里之沃壤,沦为旷土而不耕,岂夷民尚农不辨地土之肥硗乎?良田地广民稀,人为弗能遍及也,若得人招来垦夫,提倡农政,则六百余里之旷野,可置良田数万顷,并可添富民数千家。……察隅上下两村,沿聋曲东西两岸,萃族而居,户口不可谓不多矣。

然地大物博,旷土尚三分之二。……”。

程凤翔的公文不仅读起来是美文,更重要的是程管带的建议直至今天都有意义。

印度在我们收回又退出的领土内移民了数百万。然而今日我们的察隅仍旧是地广人稀也。

从察隅县城去下察隅镇,一路向南,沿着察隅河前进,路程大约60多公里。一路上我的确欣赏到了程凤翔管带所描绘的景观。但遗憾的是我们竟没有遇到过一辆车,碰见过一个人。

去察隅须到当地的边防局办理相关手续。去下察隅镇,要经过两处哨所关卡。我们做考

察的去尚且如此,那么经商务农者一定畏而不往也。这么一片好土地,却控制着百姓前往务工、经商、移民,那么肥沃的土地别人必然去占领。

由此,我想到了墨脱,墨脱也毗邻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墨脱是中国惟一没有通公路的县,但我没有见到任何关于墨脱东西南北皆不能修公路的研究论文。如果我们考虑到墨脱毗邻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这样一个现实,墨脱无论怎样都应该通公路。实际上在民间有许多传统的道路去墨脱和察隅,可惜我们的学者不研究这个。我们对青藏高原曾经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考察没有人文学者如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参加,因此对这一带的历史、民俗、

宗教、地名和行政沿革缺乏必要的研究。

这又使我想起清末民初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说的一句话:“不知边境之事,焉争边境之界?”原来他看到一份来自朝廷的批文,将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名字误认为是两个地方,还把青海省的一片膏腴之地当做不毛之所,由此而感叹之。

当我要告别下察隅镇时,我又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ARUNACHAL PRADESH(所谓的阿鲁纳恰

尔邦,1987年由印度非法成立)约90000平方公里

(台湾才70000平方公里),此区是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最肥沃的一块土地,雨量充沛,亚热带气候,

经印度多年不懈的移民,现有人口100多万,几乎是西藏的一半,最上的转角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转弯,

南迦巴瓦峰(Namcha Barwa)就在中国实控区的一侧。印度实控边境线其实离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生命线很近。

怪不得我国要尽快把铁路从北边的青海尽快修到西藏去,这可是事关战略部署的要害啊,1962年我国对印作战,

在已把该区全部控制后又因为雨雪季的来临,就是因为后方的交通线路不济,无法保

证后勤,而无奈的退出该区的。

不公平的是,我发现国际上的地图大都把该区绘在印度一侧,确认是印度的领土了

泪望藏南

麦克马洪阴谋线,窃走墨脱江南地。

藏南自古中华域,岂容他人侧卧酣。

王师直指藏南日,中华儿女笑开颜。

中華人方秦隋元拙筆sunvaster

中印边界地区现状: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①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

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②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

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我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极大耻辱。

据报道,印度将向其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增兵近6万,并增加火力修建机场。印度所指的阿鲁纳恰尔邦,就是中国在西藏南部一块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相当于江苏省,这是中国西藏较为肥沃的土地,能养活700万人的好地方,上世纪中叶被印度占领。

对于此次增兵和修建机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周士新分析,印度不会有大的战略,这次增兵可能只是想稳住目前的战略利益,当然,我们也要警惕印度的长期战略动向。

增兵建机场对中国威慑力小印度大选刚刚结束,在这个时候增兵或许只说明了辛格政府上台伊始想表明新政府对涉及国家安全

利益的重要问题还是有主见的,强硬的,不妥协的。周士新认为,目前来看,在短期内,印度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做出与中国发动战争的决策,一个民族再“伟大”,而不会狂妄到去做两败俱伤的事。如果中国希望在短期内解决藏南问题,印度增兵从战略上看,增兵6万没有多大意义。从战场地理学上说,印度是一个容易攻击的国家,中国空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到达新德里的上空,印度的任何空中预警基本上都难以发挥效用。另外,中国的短程导弹可以使用群狼战术在短时间内摧毁印度首都新德里及其北部多数中心城市。

周士新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中印边境,中国这边是高耸入云的世界着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连绵不断的海拨3000至5000米的青

藏高原,而印度那边是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海拨500米以下的世界着名的大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中国西藏与印度核心地区之间的距离太近,约400公里,而到北京的距离,是4000公里,约在十倍左右。这意味着印度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将吃很大的亏:中国的短程战术导弹对印度来说就成了战略导弹,印度要想抗衡,就必须部署足够数量且能够精确制导的战略拦截导弹才行,这可能耗费印度强大的战略资源,削弱其与中国对抗的政治意志。

双方动武将为下下策不久前印度国内流传10年内中印必有一战的说法。如今印度的边境动作,是否是印度开站剑拔弩张的一种表示?周士新认为,中印边界双方力量的首要功能是防御,而不是进攻。鉴于印度对中

国既有的战略恐惧、近年来印度发展大大落后中国以及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大大提升,印度政府不会幼稚到他有资本与中国决战,并可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现代大国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况且是两个核大国,印度近期不会主动对中国动武的,当然中国也非常重视印度的发展潜力,但双方的“战争”应当是在经济与科技领域及国际贸易等方面,使用武力对双方来说都是下下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另一专家王伟华也认为除非一方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否则双方不太可能因为边界问题而开战。同时中国也没有已经准备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迹象。不只是印度,在近来摩擦更为剧烈的南沙,中国也不可能会进行大的军事行动。中国现在有比战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而且也有手段有能力去做,没有必要通过战争转嫁这些问题,所以,战争手段不是中国解决问题的优先考虑,而中国的国力增长这么迅速,对于周边国家来说,没有人愿意以卵击石。

若边境擦枪走火中印都不会动用核武周士新在肯定中印战争可能性小的情况下说,“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印边界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因此,中国需要对战略形势做出更细致的判断,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效地打击印度试图永久占有中国藏南地区的幻想。我想军队对此早已经有无数个兵棋推演了。”常规战争印度难以对中国形成优势,非常规战争对中印构成的损失都很大。因此,在核威慑面前,常规威慑微不足道,而印度希望依赖常规战争突袭性占有战场优势的可

能性也微乎其微,所以对印度来说,它不敢用核武器打中国,中国也没有必要使用核武器。如果印度首先动手的话,其对中国发动闪电战一时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它必将处于绝对劣势。

中印边境问题可以借鉴黑匣子岛的处理方式印度“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 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存在争议,超过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印度实际占领。藏南谷地拥有巨大资源,是一个能养活700万人的好地方。周士新说,从目前来看,中国尚未将解决藏南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实施,而是将藏南作为一个问题,由中印之间协商解决,也就是说,藏南问题可以成为中国始终向印度要求归还领土的一张牌。因为目前印度没有归还藏南的意愿,中国又不愿放弃藏

南,因此中印谈判必将继续下去。而印度当前增兵6万也可能与中印一直为藏南问题谈判有关,想造成既成事实,赚取政治资本。但中国永远不会承认既成事实的,如果双方都不妥协,藏南问题仍将继续下去,印度会暂时享受到占有藏南的好处,但受到中国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对于应对措施,周士新认为,中国有必要让印度明白,印度仍欠有中国的领土债,成为中国向印度施加政治压力的一项重要理由,牵制印度在南亚的政治行动。当然,藏南问题可以参照中俄黑匣子岛的解决方式,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中印各自的底线是什么,因此每一方最终能得到多少还取决于谈判结果。

王伟华也赞同借鉴黑匣子岛的解决方

式,同时他强调边界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有其历史的特殊性,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只有互谅互让,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通过对话、谈判来解决,才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否则,边界问题很难得到妥善的解决。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_1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

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土是不可分的。1993 年9 月中印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只有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落实这一原则,才能促进中印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三)加强高层互访,为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稳固的政治平台与其他大国和周边国家的交往相比,中印两国交往还十分不够。就边界问题的协商也仅仅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中印两国需要高瞻远瞩,进一步推进两国高层互访,加强两国高级首脑往来,通过外交途径密切两国政治关系,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1)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 (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 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本文由收集整理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 (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 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

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 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 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 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 (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

地图上的空白-中印领土争端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这是六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这位情歌大师写了数百首情诗,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细腻的诗歌来。 事实也是如此,诗风与环境相关。这位六世**出生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的“山南”地区。山南与林芝地区是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东西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翘,与高大的伯舒拉岭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巨大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长驱直入,在此留下来丰沛的降雨,因此这块土地像江南一

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惟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我们环绕着大香格里拉考察,当到达西藏的林芝地区,深入到察隅时,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察隅河的上游桑曲河水量很大,波涛滚滚地向南流淌,两岸点缀着平坝稻田,桃花掩映的村庄。从然乌湖去察隅,一路在浓郁的森林中穿行,时见雪峰直插天表。路边有红红的草莓一样的野果惹得我们一路采食。 虽然在地图上,察隅离中印边境线还很远,但来察隅却要办边境证了。当我们经过一处处哨卡,进入下察隅镇时,便被告知不能前行了。

在察隅或墨脱这一带,地图失灵了。你不能按照地图行事。因为这一带有两条线,一条是我们地图上的中印边境线,一条是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这中间是一个九万二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区域,被印度占领和控制着。 看一下中国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地图,你会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奇怪的空白区,那上面竟没有地名,与周边密集的地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区域并非空白,而是人口稠密。印度政府向此大量移民,据说已移民很多。可见这个地方的肥沃和巨大的人口承载力。

中印边界问题谁吃亏了地图示意图战争

中印边界问题谁吃亏了地图示意图战争 中印边界之战,我们真的吃亏了吗?回答为否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西段长600公里,争议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此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南下至***阿里地区与印辖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处接壤为止。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 中段长450公里,北起西段的南端,往东南至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里普列克山口,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英印政府于1919年侵占了边界中国一侧的葱沙和桑两地。 东段长650公里,西起中、不(丹)、印三国交界处,东到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的库阳山口,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东段通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麦克马洪线、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印度是最早给予承认的国家,这一点,***政权始终心存感激。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中国总理周恩来表达了"让东不让西"的意思。中、东段争议区9200平方公里,相对富庶,西段争议区3.35万平方公里,是为高寒无人区,为何"让东不让西"?原因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新疆-***公路的必经之地。但是印度在这一问题机械而又僵硬,他们把中国的退让当成软弱,不仅不顾历史事实,毫不让步,还为了自身利益,支持西***立,大大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1959年3月17日,武装叛乱失败的***喇嘛带领8名随从逃离拉萨。31日傍晚,这位宗教领袖进入了印度。印度政府准予他避难,中印关系急转直下。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争,战争是以领土争端的形式开始,以印度人失败而告终的。中国军队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高原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在那场实际上不超过10天的闪电战中,印军死、伤、失踪、被俘6000余人。被俘者中包括一名准将。 那次战争之后,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神仙湾、空喀山口、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中方设立了哨所。印度在这些哨所的对面设立了哨所。双方的军人为了各自国家、民族的利益,几乎同时进驻了生命禁区。 退让总是会被当成软弱。1962年中国军队单方面无条件停火并后撤之后,印军迅速卷土重来,在东线,不仅全部占领了在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还不断对中方领土进行新的蚕食。 中印边界问题谁吃亏了地图示意图战争,一、东线***麦克马红线附近 这里的战争是在自西向东的三点进行:亚东、达旺、下察偶 历史上,中、印在这里从来都没有进行过边界划分,是一笔糊涂帐,我国声称拥有的邦迪拉、德让宗等地,虽然有藏民居住,在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也没有在那里设过政府机关。外交争端涉及9万平方公里,但双方打仗争夺的地方是不到4万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麦线的划分,我们的边境除达旺一带外,包括亚东等地都要给印度,印度的领土主张实际到了我们***的错那县这里。我们能答应吗?亚东、下察偶等地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着。至于很多人说的水草丰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谱儿这块地方,那里几千年来始终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说那是我们的地方吗?我们所说的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在谈判中增加筹码而已,是人们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实际上,很多地方,属不属于我们,我们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战争后,我们只是在主战场达旺一带后撤了,撤到了战前实际控

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 一、中印边界争端的情况和由来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1.东线争端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境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2.西线争端及约翰逊线的由来 西线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到新疆作探险旅行,此人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朝政府,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二、印度在东西两线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殖民当局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开始蚕食中印边境东段藏南地区。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政权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扩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50年初,印度军队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1949年后,新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不得不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具体说就是外交上保持沉默,军事上没采

中印边界争议

浅议中印边界争议问题 中印边界分为西、中、东三段,全长约2000公里。西段指的是中国西藏和新疆同克什米尔印度管辖区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中段指的是西藏同现在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安恰尔邦(2000年前为北方邦)接壤的边界;东段指的是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中印边界争端是一个历史问题,主要是由英帝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向外扩张势力,觊觎中国西南边疆,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上瓜分出去而造成的。在中印边界西段,英印政府曾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所谓的边界线,在东段,制造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这些成为印度政府对边界主张的主要依据。印度还举出历史上的所谓“1684年条约”、“1842年条约”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甚至认为中方曾对“麦线”有默认,后又以禁止反言原则指责中国。 国家边界的确立基本来自两种事实,一是基于传统习惯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条约来划定。印方认为,中印边界线已清楚地划定,是为许多条约和协定以及相关文件所支持的。尼赫鲁总理认为,印度的地图所发表的他们疆界的画法不仅是根据天然的和地理的特点,而且也符合传统,并且一大部分是为国际协定所肯定的?是没有怀疑余地的。既然边界已定,也没有理由举行全面的边界谈判。方认为,印方所举的条约在划界问题上是效或非法的,两国间历史上并没有划界协定,所以两国边界没有正式划定。中方还认为,中印双方对传统习惯线看法各不相同,也并不认可印方所谓由自然特征决定的边界,因此有必要通过谈判和实地勘察来正式决定边界所在,并用条约来明白确定,然后在地面上标定。我们可以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对中印边界的争议进行法律分析。 首先,中国以先占和有效管辖取得对西段地区的主权的。西段边界争议地区,不管是新疆段还是西藏段,从未经条约划定。历史上中国人最先进入这里并开始生产生活活动,从而获取了对该地区的主权。中国在进入以后就再未退出,不问断地、持续性地活动,补充、巩固和完善了初始权利,形成了中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中国历史上的活动是符合先占”概念的。根据法国国际法学家范威奇的观点,国际法上的“占领”,指一个国家旨在将某一至今尚未明确归属的地区纳入其领土并对其行使主权的行为。将要被纳入的地区在法律地位上应为“无主地”,即并非是无人居住地,而是没有别的国家或民族的政权对其已经实行占领并要求得到承认的土地。20世纪后,中国在这一地区确凿、一贯地继续行使所有权,并大大加强了民事活动和行政管辖,使原来的所有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全满足国际法对领土控制的要求。在印度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时,中国明白无误地享有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反观印度方面,除在提出领土要求后试图强行进入并占领该地区,在这段时间内,无任何证据表明其在该地区实行过有效管辖。印方除20世纪前曾零星进入过该地区外,再也举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由以上可以看出,西段的中印争议领土一直由我国控制,印度在历史从未有效统治过这一地区。因此,我国在边界谈判中只需利用实效原则就能证明我国所提的西段划界主张具有合法性。 其次,对于中印边界的东段争议是最大的,这也是我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法律应对的重点问题。在东部地区,麦克马洪线是否合法是中印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印方认为,麦克马洪线是1914 年英国、中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参加希拉姆会议产生的。因此,麦克马洪线是合法有效的。而中方认为,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的。经过查阅资料,理性思考,我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根据国际法规定,只有国家、国际组织和民族解放组织具有缔结条约的权利。西藏政府只是在中国主权之下的一个地方政府,非经中央政府授权,不能单独与他国缔结相关条约。1914 年西藏地方政府参加三方会议是由于中方受到了英方的强大压力,加上袁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对之中印边界冲突的一些探讨 此次印度侵扰边界事件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而由于历史遗 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也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 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 实因素。从国际法来看: 首先,我国所占有的领土,边界,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古我国就对其拥有着国际法上的主权。中印这类边界线又 称历史边界线,同时,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 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 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 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我们都知道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 其次,“麦克马洪线”是违反国际法的,确立国家边界主要 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 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 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 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 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 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 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就被麦 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 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中国历届 政府也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 最后,对之中印边界问题,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1)中印双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基本要求。“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

【浅谈中印领土问题】 -形势政策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论文名称浅谈中印领土问题 年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徐永健 完成时间 2013.10.13 成绩

浅谈中印领土问题 内容摘要: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一条国际边界是不能仅仅由相邻国家一方的行政法令来确定。至少双方都必须参与,而且为实现它们领土之间的一项可接受的划分,它们的共同努力是必须的。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具体形象地说,就是三条线之争。 关键词:领土争议、边界问题、竞争与合作、解决之道 一、争议领土 中国和印度的争议区是藏南地区。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引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 中印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万5千平方公里。其中东段(藏南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阿里地区)约2千平方公里,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约3万3千平方公里。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象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北京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许会提早好多年。争的阴影犹存,但两国目前都以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为重,维持和平的外交环境是当务之急。 展望未来,中印仍将维持复杂的关系型态:合作与竞争并存。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对中国而言,强调和平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主轴,该战略隐含着中国成为强国是不可挡的趋势,各国均需接受并调适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 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界问题等。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

印边界争议地区示意图 中印争议地区示意图

印边界争议地区示意图中印争议地区示意图 中印边界东段态势,红框内有三个地名:扯冬、兼则马尼、达旺。1962年边境战争,即是由印军在扯冬附近建立哨所引发。解放军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曾收复达旺,但后来主动撤军,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现在达旺为印度所控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林雯欣8月7日报道据《印度人报》7日消息随着明年中印双方高层互访计划的确定,中印两国特别代表戴秉国和纳拉亚南在本周五、周六两天将会面,讨论双边、区域和国际问题,以及就领土争端进行第二阶段的会谈。

与戴秉国一同参加第十三轮边境问题会谈的,还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边境和海洋事务部总干事宁赋魁和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印度方面,以纳拉亚南为首的代表团将包括外交部长拉奥(NirupamaRao),总理办公室联合书记潘卡·萨兰(PankajSaran )和外交部发言人普拉卡什(Vishnu Prakash)。(本文来源:环球时报。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6e12059899.html,/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01767&PostID=18410587 编辑词条 达旺

[编辑本段] 简介 达旺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是被印度非法占领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州”的行政区划,在中国的区划下达旺是属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错那县。达旺州的面积有2,172平方千米。是南藏门隅地区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首府达旺城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出生地。达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900米,有大片的丛林和灌木。达旺镇的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一条大河(即达旺河)在该镇的南面流过。由达旺向东南可以到达申隔宗、德让宗和邦迪拉,这里只有一条公路直通印度的边境城市——提斯浦尔。 目前,该区是中国和印度边界问题有争议的一部分的地区。门巴族占达旺一大部分的人口。本区的主要旅游胜地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树立的达旺寺。达旺寺是属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教派。 中国击败印度光复达旺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侵入达旺,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赶走,达旺沦陷。他们在这里推行奴化教育,语言同化,广泛使用印地语、英语和阿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