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开题报告2)

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开题报告2)

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开题报告2)
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开题报告2)

华中师范大学

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

研究生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系所

专业

研究方向

入学时间

毕业时间

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近几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使用汉语、进行汉语学习的国家和人也越来越多。汉语作为中国的主要语言,目前逐渐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与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开展了大量的文化、科学技术、商贸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语言作为中韩两国交往、交流的主要桥梁,在开展各项事务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中国与韩国各种人文文化交流过程的不断深化、交流内容的增多,更多的韩国人加入到汉语学习的大流中。韩国初级生作为韩国刚开始学习汉语的主要人群,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尤其是汉语存在着表现形式多样、语境语义复杂等问题,给韩国初级生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课题研究意义

本文以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为题,开展韩国初级学生针对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工作,通过查找中韩两国在疑问句表达形式、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提出韩国初级学生在开展年龄类特指疑问句教学上的相关建议,为强化两国语言交流与合作、提高韩国人学习的热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中国学者针对汉语疑问句相关的研究

刘志成在《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中指出,疑问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留学生现实生活交际中的常用句式。在对外汉语疑问句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对疑问句的掌握不尽如意,主要表现在疑问句习得顺序的不同和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那么我们对留学生疑问句习得与偏误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疑问句教学中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好疑问句教学。

谭轶操在《现代汉语疑问句语用研究》中指出,通过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预设、焦点、会话结构、言语行为等,尝试探究了疑问句的部分语用现象,从中概括出一些基本规律。

陈香兰在《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的语境观与高层转喻机制》中,将语境因素考虑在内,从认知高层转喻角度,探讨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的程度和偏

离背后的认知机制。

周丽华在《现代汉语特指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调查研究》中,基于学界对现代汉语特指问句的各个方面研究的状况,着重梳理了特指问句的句法结构、语义和语用分析,并通过考察相关的大纲、教材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期使人们在对现代汉语特指问句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了解留学生在习得现代汉语特指问句时出现的偏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中国学者对年龄称谓方面的研究

3.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疑问句方面的研究

杨眉在《韩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系统的习得研究》中指出,疑问句的本体研究经过多年地发展已经得出很多优秀的论文著作,理论成果。但是本体研究对于疑问句对外教学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汉语疑问句系统的教学和习得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汉语疑问句为调查对象,研究韩国初级中级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的教学和习得情况。

黄娟在《初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代汉语疑问句的四大类,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以汉语学习时间三个月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初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情况。

金旿卿在《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中通过对两名韩国儿童进行了为期近五个月的跟踪调查,采用个案跟踪语料,探索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的习得发展过程与机制。

丁银贞在《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中指出,鉴于当前韩国国内有关汉语语法偏误的现状,以“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为题,调查、分析韩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语法难点有哪些,并且将它们按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汉语初级阶段的语法强化教学方案并应用到实际授课中去,再通过调查,检验语法教学的效果。

4.针对国外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疑问句方面的研究

祝逸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中指出,通

过对留学生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偏误进行考察和分析,找出个中的缘由,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疑问句教学事半功倍。

蔡建丰在《以英语为母语者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研究》中指出,通过选取了10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作为研究样本,调查他们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情况,结合认知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汉语实际的交际语言进行比较,描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习得汉语疑问句式的过程,得出了这个过程的基本习得顺序与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外汉语疑问句教学建议。

苏薇丽在《老挝语汉语疑问句对比研究》中指出,以老挝语和汉语疑问句的句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老挝语疑问句的句式分类同汉语的分类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

廖伟在《泰国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偏误研究》中指出,汉语与泰语疑问句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点,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不可避免地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偏误,而对这种偏误的分析和纠正有利于学生汉语的学习。

金媛在《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中对西班牙语和汉语疑问句的对比,研究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旨在为母语为西语的拉美地区的疑问句教学提供教学参考,为今后在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拉美地区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提供鲜活的素材和第一手资料。

5.韩国学者开展汉语学习方面的研究

Park Woo-seong在《韩国初等、高等中学第二外语教育政策方向性探索》中对中对韩国中学第二外语教学政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

朴惠原在《大学教养中国语教学活性化方案研究》中通过对韩国大学内教养汉语教学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养汉语课程的问题及师生对教养汉语课程的要求,提出了改善方案和长期发展方向。

郑梦娟在《汉语国际传播: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从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的角度,阐述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四)参考文献

[1] 杨眉.韩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系统的习得研究[H].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

[2] 黄娟.初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研究[H].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6.

[3] 金旿卿.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H].北京语言大学硕

士论文,2009.

[4] 李胜男.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的韩国语疑问终结词尾教育方案研究[H].山东

大学硕士论文,2013.

[5] 李吉子.汉语“什么”和韩国语“(?)”对比[H].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2.

[6] 河晰兰.韩国语疑问代词“??”和汉语疑问代词“谁”的语法对比研究[H].

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5.

[7] 焦坤峰.韩中口语中疑问表达方式对比研究[H].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017.

[8]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H].华东师范大博士论文,

2010.

[9]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H].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10]谭轶操.现代汉语疑问句语用研究[H].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

[11]蔡建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疑问句系统考察[H].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报,2009-03-20

[12]祝逸灿.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 [H].苏州大学

硕士论文,2016.

[13] 陈香兰.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的语境观与高层转喻机制[H].外语学

刊,2012-11-05 .

[14]金旿卿.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H].北京语言大学硕

士论文,2009.

[15]周丽华.现代汉语特指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调查研究[H].广西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2014.

[16]张云芳.汉语特指疑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H].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3.

[17]张红欣.外国留学生疑问句系统习得顺序的考察[H].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

[18]牛长伟.汉语疑问词的语义解读及其应用[H].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5.

[19]祝逸灿.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H]. 苏州大学

硕士论文,2016.

[20]蔡建丰.以英语为母语者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研究[H].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

文,2003.

[21]苏薇丽.老挝语汉语疑问句对比研究[H].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7.

[22]廖伟.泰国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偏误研究[H].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7.

[23]金媛.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H].广东外语外贸大

学硕士论文,2016.

[24]金美顺.韩国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试论[H].韩国外国语大学硕士论

文,2012.

[25]孟柱亿.韩国中国语教育环境变化及指向方向[H].韩国中国语言研究,2009

年.

[27]盂柱亿.对建设中国语教育学的研究[H].韩国中国语言研究,2009年.

[28]李姬玉.韩国中国语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展望[H].韩国庆熙大学硕士论文,

2001年.

[29] Park Woo-seong.韩国初等、高等中学第二外语教育政策方向性探索[H].

韩国首尔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30]朴惠原.大学教养中国语教学活性化方案研究[H]..韩国成均馆大学,2010

年。

[31]郑梦娟.汉语国际传播:主要问题及其对策[H].江汉大学学报,2006(06).

[32]贺阳.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H].语言文字应用,2008(02).

[33]陈永莉.汉语国际传播的制度建设问题[H].暨南学报,2009(01).

[34]陈永莉.试论对汉语国际传播机遇期的把握[H].江淮论坛,2009.

[35]滕亚丽. “多少”一词的用法探究[H].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

[36]陈杰. 副词“多少”的研究[H].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5.

[37]黄珊. “多少”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H].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8]齐晓峰. 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H].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4.

[39]葛舒菲. 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H].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4.

2014-05-01

硕士

2004-05-20

硕士

1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以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为题,开展韩国初级学生针对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工作,通过查找中韩两国在疑问句表达形式、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提出韩国初级学生在开展年龄类特指疑问句教学上的相关建议。

2)研究内容

本文拟定五个章节进行论文内容的论述,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内容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现状,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相关概念介绍,为保证论文论述过程的完整性,本章对论文论述过程中相关专业词汇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介绍。

第三章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查阅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韩国初级生开展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对韩国初级生在开展年龄特指疑问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四章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问题原因分析,本章基于调查研究法,对韩国初级生对汉语中年龄特指疑问句的相关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建议,本章是基于前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机制改进方面的建议。

第六章结语,本章是对前六章内容的汇总与总结。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通过研究解决目前困扰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在学习上的困扰问题;

②研究中文老师在开展汉语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本人阅读和查阅了涉及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理论书籍。通过在网络上查阅“汉语疑问句”、“年龄汉语特指疑问句”等相关关键字,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中外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询数据库上查阅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近百余篇。

问卷调查法:在文献资料查阅以及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困难问题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汉语、韩语在特指年龄类疑问句情况调查的问题上,又专门定制了调查问卷,为提供真实、系统的调查问卷提供基础,并为后期问题分析提供依据。2)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

疑问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语境理解不透彻汉语疑问句的分

类理解不透彻

汉语疑问句的句

式理解不透彻开展问卷调查

调查群体基本情况分析中韩年龄类特指疑

问句的差异性分析

汉语教师教学水

平的差异性分析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3)可行性分析

①本人有多年的汉语教学经验,了解和熟悉目前汉语中疑问句的学习难点,为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

②本人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大多为韩国学生,有较好的调查研究条件,为开展数据调查分析工作创造了条件;

③学校的教育网和公众网很容易获取到与本论文相关的相关文献,为开展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创造了条件。

3.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方面的文献没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了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疑问句一直是汉语学习的难点,而汉语存在的语言丰富性、表达形式多样性又增加了疑问句学习的难度。中国历来是一个尊老爱幼、崇尚美德的国度,不同年龄阶段年龄询问及表达形式又增加了疑问句的复杂程度,因此做好开展好汉语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外国学生对汉语疑问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整体提升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论文研究进展:

成果:形成硕士论文一篇

三、论文大纲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

2.1 文献资料法

1.4.

2.2 问卷调查法

1.4.3 研究内容

2 相关概念介绍

2.1 疑问句的定义

2.2 疑问句的分类

2.3 特指疑问句

2.3.1 特指疑问句的概念

2.3.2 特指疑问句的构成

2.4 汉语中年龄称谓的发展演变

2.5本章小结

3 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 韩国开展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

3.2 韩国初级生在开展年龄特指疑问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2.1 对汉语语境理解不透彻

3.2.2 对汉语疑问句的分类理解不透彻

3.2.3 对汉语疑问句句式的理解不透彻

3.2.4 对汉语年龄称谓掌握不到位

3.3 本章小结

4 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问题的分析4.1 调查情况介绍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4.1.2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4.1.3 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情况

4.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4.2.1 调查群体基本情况分析

4.2.1.1 个体性别的调查结果分析

4.2.1.2 个体年龄段的调查结果分析

4.2.1.3 对中文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4.2.3 对不同年龄段人的称谓分析

4.2.3.1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70岁以上老年人称谓的分析

4.2.3.2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小孩称谓的分析

4.2.3.3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同龄人称谓的分析

4.2.4 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2.4.1 不同年龄段人对中年妇女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2.4.2 不同年龄段人对中年男士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2.4.3 不同年龄段人对青年男士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2.4.4 不同年龄段人对青年女士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2.4.5 不同年龄段人对小孩的年龄疑问句分析

4.2.5 年龄疑问代词分析

4.2.

5.1 “几”的年龄疑问代词的分析

4.2.

5.2 “多少”的年龄疑问代词的分析

4.2.6 从出生年份推算年龄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2.7 从年龄差距推算年龄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建议

5.1 强化汉语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

5.2 强化韩国初级学生对汉语语境的理解

5.3 强化韩国初级学生对疑问句句式的理解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五、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

年月日六、导师组意见

导师组各位老师签名:学科组长:

年月日七、所在培养单位意见

培养单位公章:培养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注:开题后本报告需交一份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备案。6

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问卷调查

开展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使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学习情况,了解韩国初级生在开展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为了达到最佳的的调查效果,请单独、认真作答。

一、调查人员基本信息情况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学习汉语长时间了()

A.1年

B.2年

C.3年

D.3年以上

3.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

B.20到30岁之间

C.30岁到45岁之间

D.45岁以上

二、年龄特指疑问句中年龄称谓选择题

4.小王:你()?小李:我十二岁了。

A.几岁了?

B.高寿了?

C.多大了?

5.小王:你家孩子()?小李:我家孩子才八个月。

A.多大了?

B.高寿了?

C.几岁?

6.小王:您()?老李:我八十二岁了。

A.多大了?

B.高寿了?

C.多少岁了?

三、年龄特指疑问句中人称代词选择题

7.小王:()高寿了?老李:我七十八岁了。

A.你

B.您

C.你们

8.小王:()几岁了?张明:我刚刚八岁。

A.你

B.您

C.你们

四、您对汉语老师的需求

9.您希望您的汉语老师是()

A.韩国人

B.中国人

C.随便

10.您希望您的汉语老师教学()

A.一问一答式

B.主讲教学式

C.情景模式

11.您学习汉语的目标是()

A.能实现简单对话

B.能满足读写的要求

C.随便学学

五、其他问题

12.您对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上还有什么其他需求?

2016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2016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核心概念界定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 1.家庭因素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2.学校因素1)、教学思想上发生的偏差,不能做到因材施教2)、编制紧,师资不足。 3.学生因素1)、不良的学习习惯。2)、缺乏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3)、意志薄弱,缺乏毅力。4)、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困生的障碍: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弱、焦虑程度高、且缺乏毅力而不能持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过滤程度高,语言输入量小,输入效果差的现象。转化:是指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学困生思想意识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差的现状,使他们发展成为合格的小学生。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外语是一门兼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但是,总有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这些学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贪玩、胆怯、缺乏自信、密切合作等良好情感态度。通过对我校英语学困生的家庭访问、日常观察和平时教育,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基础不扎实,甚至没有基础,接受能力差,反复失败,导致内在动力丧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主动,缺乏自制力;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因材施教。基于以上种种,我们英语组深入研究这些英语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并共商其转化对策,让这些学困生能在思想上有大的转化,再加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也能不断提高。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辩证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排除情感障碍之“纲”,带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之“目”,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目的。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为提高学生英语教学质量,不少教师从思想教育着眼,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教改入手,目标教学,分层教学,创新教育;从常规做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辅导。但种种方法,收效都不大,学生厌学情绪依然严重,无精打采,无动于衷,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使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情感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许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情感障碍,若不及时消除,将会产生越不懂就越不愿学,越不愿学就越不懂的恶性循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情感障碍对英语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要激发其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为人类所独有,它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它是指外语学习者愿意去学他认为有价值的外语,并力求要把它学好,取得好成就,而取得好成就又进一步强化了其成就动机。一般来说,外语成就动机与外语学习动机成正比例,外语成就动机强者其外语成绩就好。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技能的把握,交际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四、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目标:通过对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障碍的研究,发现原因,对症下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减少焦虑程度,并能持之以恒,切实从思想上转化他们,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内容: 1.小学英语情感障碍的成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2)。期望值过高,评估方法一刀切。3)。教育方式不合理。 2.转化工作:1)。尊重和信任----师生合作的基石。2)。对症下药----排除情感障碍的良方。3)。有

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那么我们中学生消费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消费”这一概念还不是非常明确,从而导致不能合理消费、正确消费。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消费状况,并为同学们提出一些合理消费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消费认知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 (三)采访法:对同学们进行采访。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良好的实施方案。同时小组成员自筹经费由组长保管。 (二)实施阶段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1.图书馆、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制定调查问卷,设置采访问题,对问卷调查和记录采访做好准备; 2.到学校发放调查问卷; 3.负责采访的同学深入学生进行采访,根据设置的采访问题对一部分同学进行实际采访。捕捉真实信息并随时记录采访的信息; 4.从小组成员处将填好的问卷和采访途中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5.把数据交由组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三)总结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讨论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得出结论,由组长负责将讨论的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七、条件分析 (一)主观条件:全组成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二)客观条件:成员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实验器材容易找到,实验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我们。 (三)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由小组成员自筹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该怎么写呢?给大家介绍几篇范文。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1)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孩子的教育无疑是重中之重。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平稳。小学是人一生的起点,更是基础之年,因此根据以人为本,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小学的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是孩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所以小学阶段存在的“学困生”的改变及提高,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上课,学习,学好基础的课程,进而爱上学习,并由学困生成为合格生及优等生,从而健康成长。 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学生来源复杂,外来打工子女、留守学生多,现有123名学生,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占22%。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三)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导致了孩子不爱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因为进城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亲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虽然“学困生”在每个班级里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因此,抓好“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开题报告 班级:初三(2)班 研究人员: 指导老师: 选题依据: 良性的阅读能提高人们的修养。对正处于心理塑造期的学生,阅读尤其显得重要。然而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阅读情况究竟如何?什么书籍更受他们的青睐?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选择课外书?为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及相关人士有所启发,为中学生的良性课外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预期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由于初、高中生在阅历、时间等方面有差异,将分别分析他们的阅读状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2.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3.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4.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阅读量很多多一般较少少 初中生 0 50% 50% 0 0 高中生 7.1% 7.1% 73.1% 7.1% 5.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适中,“很多”和“一般”各占50%,而高中生的阅读量差距很大。“很多”占7.1%,“少”占5.6%,而“一般”则占73.1%,约是“很多”的10倍。然而每个中学生的自我要求不同,他们判断阅读量多少的参照物也各不相同,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对比性,但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局限性。 从调查中得知,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时间的限制都成为他们课外阅读最大的一个障碍。它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只容深困其中的中学生观看稀疏的星。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的学业繁重,书山题海之外,他们可以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高三学子来说,课外阅读被家长禁锢,被高考封锁,成为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整体来说,家长普遍支持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这个以学习、知识为主流的社会,阅读是必需品,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再调查中还反映出,部分初中生的家长不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因为家长认为,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这种现象就像极光,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二、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初中生: 书籍种类励志类名著类青春类青年杂志及漫画科幻及武侠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的开题报告写作指导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的开题报告写作指导 一、基本信息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最新)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最新)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一、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2、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只要掌握住了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既是一所城中村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543名学生中有261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4%。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由于我区的地理原因,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因此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便准的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

2021年有关阅读开题报告

有关阅读开题报告 所谓拓展性课外阅读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也就是说拓展性阅读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学文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旨在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实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精神的建构,让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渗入每个孩子的精神,成为他们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终身需求。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阅读引领成长”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 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策略的研究。 1、拓展性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就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2、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拓展性阅读,教师课内教给方法,提供范例,课外组织有计划的读书积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开题报告-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研究

附件B: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研究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1)课题目的 大学生群体在社会消费群体中占非常大的比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教育统计,2014中国在校大学生有2468.1万人,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一,每年大学生消费达800多亿,高学历、广博的知识面、复杂知识结构和多层次的理论水平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是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易受时尚潮流影响,接受新兴文化最快的高智力群体。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由于生活方式的多变和多种消费文化的影响加之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超前消费,月光族,享乐主义等都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者们探讨和研究的话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趋势,目前大学校园中的消费结构复杂,名目繁多,从基本日常消费、人情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以及各种考证等,而且在消费中追求标新立异、争强好胜、表现自我的心理,希望以标新立异的形象,向周围的人展示自身的魅力和树立区别于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形象,来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新的消费趋势又将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自己的家庭,所在的学校,以及自身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影响。而且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消费时非常注重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反应了现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健康状况和校园消费文化。 因此,选择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研究这个课题是非常有意义,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其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达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的目的。 (2)选题意义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了解大学生消费健康状况,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积极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方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可进行个性化修改和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辅助系统。它不但要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要能够便捷地为师生提供有结构的教与学的材料、辅助教师备课、支持教学实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应该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它既可以用来上课,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的课堂。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沃土良田,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全力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课堂教研”新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小学科学课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农村小学教

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很强的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资源。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研究也不得力。科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校外资源的闲置浪费,课堂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堂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外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

最新-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精品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 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与代数”这方面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成绩,提高学生困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意义1:通过提取一至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台阶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顺利的开展。 课题的意义2: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成绩困绕着我们数学教师的心,我们行政及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未能很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此课题很好地从学生计算题方面进行研究,从最简单的式题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成绩的真正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的意义3:也许我校地处偏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上级部门足够的重视,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教师很难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们的共同愿望。近一两年来很荣幸得到教研室的帮助,在第二次课题的申报中得到审批,希望在教研室教研员及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老师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依据:

大学生消费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 论文标题:西北地区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 例一、选题理由 1.选题背景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大学生达2900多万,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一,每年大学生消费达800多亿,他们有较高的学历,较广博的知识面,较复杂的知识结构和多层次的理论水平,他们是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易受时尚潮流影响,接受新兴文化最快的高智力群体,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由于生活方式的多变和多种消费文化的影响加之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超前消费,月光族,享乐主义等都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者们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趋势,目前大学校园中的消费结构复杂,名目繁多,从基本日常消费、人情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以及各种考证等,而且在消费中追求标新立异、争强好胜、表现自我的心理,希望以标新立异的形象,向周围的人展示自身的魅力和树立区别于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形象,来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新的消费趋势又将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自己的家庭,所在的学校,以及自身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影响。而且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消费时非常注重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反应了现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健康状况和校园消费文化。 2.选题目的

当前对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大学生消费结构和大学生消费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研究,对于形成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且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专科院校及本科院校教师的研究,多以期刊的形式发表, 内容大同小异,重复性较高,收集的数据有限,且不存在区域差别。没有考虑区域经济和文化因素对该区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初步预测西北地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根据相关分析对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文化和合理的消费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选题意义 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了解大学生消费健康状况,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积极倡导合理、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形成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养成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生力军,要坚持健康的消费行为,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这不仅有助于对自身的素质和健康的生活,同时大学生最终会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对社会上健康的消费文化起到推进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文化,势在必行。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018-03-10 题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 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 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 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

(完整版)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

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 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下文是课题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

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