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守信仰 坚持信念 坚定信心

坚守信仰 坚持信念 坚定信心

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

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

一、坚守信仰,常修为政之德

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生发展的方向。人一旦树立了信仰,也就树立了价值罗盘和人生航标。那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仰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理想缺位,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变质、贪婪、堕落和腐化。回看那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把共产党人的信仰抛到了九霄云外,“骨头”变软了,最后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才能永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赶考路上,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扭住“总开关”,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一是要补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来不会自发产生。修炼“金刚不坏之身”,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切实以理论上清醒保证信仰上坚定。当前,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与读经典学哲学结合起来,切实掌握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锐利武器,提高明辨是非美丑的实际能力,始终保持不可动摇的政治立场和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

二是要树党员之魂。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身份,党龄往上涨、党性往下滑。党员意识淡薄,是党员思想上的“水土流失”、精神上的“麻痹颓废”,任其发展、危害甚大。我们每位同志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不能忘了入党誓言、不能忘了党员标准、不能忘了党员义务,要经常想一想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做了什么、将来给党留下什么,真正以实际行动为党员这一称号增光添彩。

三是要立道德之本。德是百行之首、立身之基。毛主席讲,“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可见,党员干部讲道德,既是立身做人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需要。然而道德塑造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长期积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道德修养作为终身课题,用德给言行上把锁、加道岗,以德律己、以德砺行、以德服人,切实当好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向导和道德模范。

二、坚持信念,常立奋进之志

哲学家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说,头顶的星空,是信仰;而心中的道德,便是信念。信念是信仰的外在保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会坚持追求、永不言倦;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救死扶伤是医生坚持的信念,传道授业是教师坚持的信念,保家卫国是军人坚持的信念。正是信念的支撑,进一步推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要做到坚持信念、常立奋进之志,从你我而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为党尽忠。忠诚不是空洞口号,为党尽忠不是虚幻的、缥渺的、遥远的,而是现实、直接的、具体的,它体现在“四个全面”的重任上,体现在对岗位职责的敬业奉献上。我们要在风险考验面前敢冲锋、重大任务关头敢担当,以奋进状态狠抓各项工作求实落实。二要为民尽心。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追求。能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时刻谨记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要为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职责铭记于脑、牢记于心。我们要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就是错”的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既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又当好推进建设发展的“拓荒牛”。

三、坚定信心,常存为先之念

信心是对信仰、信念的自觉体认与坚守。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曾经说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向所底乎。”信心是激发干劲、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动力所在。而我们的信心是从何而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并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之相对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活生生的实践之上,展示了中国人的底气、志气和勇气。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志气、底气和勇气,更要将其当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工作实践。

其次,让我们从自身思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坚定信心,增强自信,率先垂范,发挥表率作用。第一,精神状态要好于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什么事情都无从谈起。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要干出点名堂来,创出点业绩来,吃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吃得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冲劲、闯劲、拼劲、韧劲。第二,能力素质要高于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就要做到对上当好参谋,对下做好服务,对外搞好协调,对内带好队伍。“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心”。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第三,自身要求要严于人。20岁时,曾国藩立志修身,改名“涤生”,意谓洗涤改过重生。为了“涤生”,曾国藩一生都在用几近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更有信心做好分内事、当好领路人。

信仰是一种方向,信念是一种执着,信心是底气。坚守正确的方向,坚持前行的执着,坚定为政的底气,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

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就是单位;所谓的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个人的私立在任何时候都要受到限制,不是谁想干嘛就干嘛。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个别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养不高,党员宗旨意识淡漠,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大降低,在面对利益诱惑之下,个人私欲在逐渐膨胀,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松懈,对待公与私的问题上,天平倾斜,心理扭曲,公的概念模糊甚至消失,导致逐渐走上贪污腐化的道路。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不时刻在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在对待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一时的私欲而断送其一生的前程。当然,在可能的条件下,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在公与私利益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以公为重、以公为先、舍私为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职工、为社会、为单位多做好事。

如何正确对待义与利的关系。义与利具有统一性,义与利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与利不能同时兼得。但是义与利并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的。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问题在于当遇到利益冲突时如何对待,以什么原则来解决冲突。

对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一定要完全服从组织,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事情往往事与愿为,有些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欠缺,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斤斤计较,拈轻怕重,或者挑挑拣拣,这些都是每个党员今后所要加强的地方。

总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自己举起拳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端正了,行为自然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一、要充分认识“站稳党和人民立场”的重要意义。站稳党和人民立场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基本内涵。二、站稳党和人民立场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时刻在心中划清公与私的红线,时刻拿好丈量公与私的尺子,恪守公与私的底线。二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把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三是处理好“官”与“商”的关系。官员与商人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因“避险”而疏于往来,懒得服务甚至拒绝服务,为官不为;企业更不能投机取巧,靠权钱交易,谋取自己发展之需。三、要自觉站稳党和人民立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心中有党。要把牢政治方向,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要强宗旨,心中有民。做工作要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敢担当,心中有责。做到心中有责,要有担当精神,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存敬畏,心中有戒。只有对人民心存敬畏,对权力的神圣性心存敬畏,才能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