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梨园百花

梨园百花

梨园百花
梨园百花

梨园百花(讲稿)

一、教学内容说明

中国的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我们细细听去,也回荡着悠扬的胡笳和戏曲的韵音。

我国的戏曲艺术在中国的古老而沧

桑的土地上,以极强的生命力,顽强地

生活着,我们的祖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

努力和发展,创造出了极其辉煌的戏曲

文化。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

奇葩,它将音乐这一要素渗透于戏曲的

每个构成要素中,不论文场、武场,不

论唱腔或念白都是音乐。中国戏曲又是

世界艺术宝库中音乐最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全国三百多个剧种,数个不同的曲牌、唱腔,丰富极了。可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戏曲艺术不景气。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大力扶植戏曲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口述非物质遗产”中就有中国的昆曲。所以,对我未来的中国新一代进行戏曲知识的宣传、引导、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戏曲丰富多彩,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要在短短的一节课或两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我们根据课本所提供的戏剧素材,以国粹京剧为重点,对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行当等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的戏曲艺术,并对这一古老的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及相关资料

1、什么是戏曲?

戏曲,一门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戏曲艺术重要是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

2、戏曲的历史

中国戏曲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1)、戏剧的起源

我国的戏曲产生在十二世纪的北宋宣和(1119-1125年)到南宋绍兴

(1151-1164年)间,到今天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2)、戏曲的发展

当我们的民族还处在奴隶社会的时候(殷代),歌舞就相当丰富,大致不外两类。一是模仿生活的。如打猎,打什么就模仿什么。二是模仿战事的。戴铜面具,装着羽毛和兽尾。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为兴盛,仍以歌舞、音乐、竞技、滑稽为主,称为杂技或百戏

南北朝以后有三样东西值得注意,即“大面”。“大面”又称“代面”,现在湖南人还是把“大”读作“代”字音。“大面”始于北齐,北齐兰陵王貌美,打仗时恐怕震不住敌人,就戴了一个狰狞可怖的头套或面具,作威武之状。它是戏曲艺术的脸谱雏型。

正式的戏曲是产生于宋代,因为当时正式的戏曲已具备三个条件:

a:化装演唱。

b:用当场人物的口吻来唱,即第一人称来演唱,不能用说书人的口吻。

C:戏曲已具备一定的故事性(这个条件最重要)。

戏曲是综合的艺术,它的来源也是有许多头绪的。主要是演出、

歌唱、故事这三项的结合,这结合是古代艺人们的最大贡献,也是他

们的智慧的结晶

3、戏曲的特点

(1)、戏曲是以行当的唱、念、做、打为其表现手段,行当有其表演程式,唱、做、念、打也有其程式。戏曲把古代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归类,概括而为行当,生、旦、丑、净各有严谨规范的程式,戏曲就是从行当出发,运用唱念做打去创造舞台形象的。所以,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不能只是演程式和行当,而是要把不同人物演得像、演得活,也就是说演员要进入角色,心里要有戏。只有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方能塑造出独立的、具有某种具体思想感情的舞台形象。

(2)、戏曲的虚拟性。戏曲表演动作既由一整套程式组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虚拟性。许多“虚拟”动作,它是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以点代面、以局部来表现整体。例如:划船、骑马、上山下山、上楼下楼、上轿下轿、过桥、开门关门、开窗关窗等等,舞台上没有一点实物,而是通过演员各种外形动作表现出来。此外,还有“哑语”动作,它通过演员的身段、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等代替了语言,尤其是眼神的运用,加上音乐的配合辅助,说明了一切。例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娇(花旦)拿米喂小鸡、数小鸡,又在绣花时,因精神不集中,手被刺出血来等“哑语”动作,都是戏曲特有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功能。这些虚拟动作,较之那些过于写实的表演给观众的形象感受,往往更逼真、更美,而且启发

观众的想象力。

4、戏曲的种类

全国戏曲种类繁多有京剧、越剧、豫剧、粤剧、彩调剧、藏剧、潮剧、楚剧、凤阳花鼓戏、广东汉剧、桂剧、汉剧、黄梅戏、徽剧、荆州花鼓戏、柳子戏、吕剧、山东梆子、绍剧、四川曲剧、甬剧、云南花灯、壮.剧等300多种。

京剧(重点)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京剧起源: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2、京剧唱腔:京剧中的唱占首要位置,其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一

般来说,西皮善于表现活泼、欢乐,而二黄则以表现悲哀咏叹为主。两种唱腔都有很多板式,构成优美的唱腔。西皮:在胡琴上,外弦基调是”3”,内弦基调是“6”。

有倒板、摇板、散板、慢板、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

怎样区分“西皮”与“二黄”

“西皮”和“二黄”本是两种不同的声腔,如果从调式、调性、旋律结构、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不免有些过于繁难,而使初学者感觉过于复杂,难得要领,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既简便又清楚地区分出“西皮”与“二黄”呢?简而言之,不妨从京胡的定弦入手。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尔后逐渐深入,再从理性上加以消化,那样,你就会感到辨别它是如此的轻而易举。

“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gol~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gol”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

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

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了解了它们不同的风格属性和京胡定弦后,在欣赏与演唱过程中,你就不难抓住容易区分二者的另一个特点--过门儿。以〔原板〕的起首过门儿(也就是演员准备开唱前的前奏)为例,无论它以什么样的方法开起,在过门儿结束处,“西皮”过门儿总是归到“1、6”这两个音上,而且用一个起于“do”音又止于“la”音的箭头连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下滑的落音,然后演员起唱;而“二黄”过门儿的结束又总是另外一种形式,即归到“565 561”这几个音上,三、四两个“gol”音用一条连线连接起来,随之进入唱腔。尽管京剧的唱腔、过门、板式等有着极丰富的变化,但只要记住“1、6”和“565 561”这两个特性音调,一般情况下就能比较容易地辨别“西皮”与“二黄”这两种声腔,而不至将二者混淆了

3、京剧行当(重点):大体分为生旦净丑4个行当,每一个行当还都可以细分,如生分为老生,演中老年男性;小生,演青年男性;娃娃生,演小男孩;武生,演武戏中的男性。小生中又可分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穷生等。旦行中分为花旦、青衣和老旦。武戏中有武旦和刀马旦。一般情况下,各个行当有其相对应的角色。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胡须的颜色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

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

和明亮。例表示了人物的年龄"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饰演大

图三图四

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

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

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

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图四)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

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

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

《红娘》中的红娘。(图五)

"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

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

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

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图六)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

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图七)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

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

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

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

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图九)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

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

笑声。(图十)

"丑"分"文丑"和"武丑"两

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

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

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

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

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图

十一)

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期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物的内在特征,把

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的,是京剧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重

要特征。

5、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

并茂。(同上)

6、京剧的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管弦乐器习称文场;打击

乐器习称武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

A: 文场 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

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包括的乐器

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笛、笙、唢呐、海笛子、云锣

及后来加进来的中阮、大阮等

B: 武场 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称为武场。打击乐器虽然只能奏出一个固

定高低的音,但音响强烈,节奏感鲜明,一般重武打的戏,以打击乐伴奏为主,因此传统习惯称打击乐为武场。武场的基本乐器包括: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单

皮鼓两件乐器,因由一人掌握,故合称为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四件乐器。

鼓板在京剧乐队中是起指挥作用的乐器等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7、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图

《京剧脸谱》阎肃作词,姚明作曲的《唱脸谱》是运用京剧音乐创作的一首通俗歌曲,全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按通俗歌曲的常规写作手法,运用节奏的变化,将词拉长或紧缩,并将常见的英语词汇揉入其中,很有幽默趣味;第二部分音调上升四度,基本上是京剧《西皮流水》流水的音乐,间奏既是《流水》似的过门,唱词也是京剧腔调,两部分有内容联系,又有对比,特别第二部分即“京歌”,整首歌曲诙谐风趣,引人入“境”。

8、四大名旦: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图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

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

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图

《贵妃醉酒》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贵妃即杨贵妃,名玉环。因她长得倾国倾城之貌,誉为国色天香,被唐明皇(玄宗皇帝)召进宫,封为贵妃,得明皇专宠。“贵妃醉酒”说的是安禄山叛乱之初,唐玄宗准备御驾亲征。大臣杨国忠与常侍为阻皇上亲征,编造边关假捷报呈唐玄宗御览,玄宗看了捷报,掀髯大笑,命摆酒庆贺。席上笙歌饮宴,十分热闹。杨贵妃观玄宗兴致勃勃地看霓裳衣舞,逐提起娇脆的喉咙唱曲助兴。一曲歌罢,玄宗斟酒劝杯,杨国忠等也向贵妃敬酒。一时饮多,贵妃酩酊大醉。玄宗怜惜万分,命扶入宫歇息。欣赏

9、现代京剧

文革十年,有八个样板戏唱红了中国大地,可以说是国人皆知,老少皆唱。称之为样板戏不够准确,严格的说应该叫做现代京剧。现代京剧的出现,即使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一改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统治舞台的局面,现代人的生活进入了京剧,同时,也大大满足了当代人的欣赏口味。后来有人批评,说现代京剧过于程式化、脸谱化,不知言者可否知道,京剧本身就是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所以,在京剧的基础上又有了脸谱学,学问也是很深奥的,人物一上台,便知道或好或坏、或奸或忠,京剧靠对白、身体语言来刻画人物,也许正是由于其程式化的魅力,京剧历经两百年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代

京剧是老式京剧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如果不具备这个特点,就不成其为京剧了。特别是它优美的唱腔,合辙的对白,把京剧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是题外话,属于专业人士讨论的问题。倒是现代京剧对中国人的影响,的确是很深远的,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如果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会哼上两句现代京剧,应该说是很落伍的。更叫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代京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紧跟时代步伐,鼓舞着国人无私无畏的去建设自己的国家,人们学英雄,学模范,很具体,很实在。比如,杨子荣上得威虎山,献上联络图,接过土匪的庆功酒,那个唱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敢洒热血写春秋!”仰面长笑,一饮而尽,很是振奋人心。一个英雄主义的形象傲然而立,满足了人们的英雄情结

现代京剧的主要剧目:《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龙江颂》等

《智取威虎山》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优秀唱腔,该剧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而成,故事讲的事: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为巩固后方,发动群众,以少剑波为首组成的剿匪小分队,在东北某山区与土匪周旋,最后一举歼灭以座山雕为匪首的“一旅”匪军的英雄事迹。《迎来春色换人间》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孤身深入匪巢的一段

在英雄唱歌之前,设计了一段管弦乐队与打击乐的引子,这段引子为英雄出场起了极重要的烘托作用。第一句唱腔使用传统的《二黄导板》,紧拉慢唱,展现了杨子荣骑马奔驰在林海雪原的英雄形象,第二句(四龙)(即第二句唱词)的字安排为前紧后松,将唱腔转入抒情段落,从(二黄原板)到“急令飞雪化春水”,悠扬的长笛陪衬着“迎来春色换人间”明朗清新的旋律,犹如一幅春意盎然的修理景象,这是英雄的理想,要实现这理想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进行斗争,所以,第二部分将抒情的二黄腔转为刚劲有力的西皮腔,速度转快,旋律激越,一气呵成,“定叫它地覆天翻”的后四个字为散板,拖腔中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音调,揭示了杨子荣作为解放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境界。欣赏。欣赏

豫剧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

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图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锣鼓喧天齐把道喊》

豫剧《七品芝麻官》是整理改编的新剧,曾于1979年拍成电影,在全国反响强烈。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梆子戏是我国北方很流行的剧种,有陕西梆子(秦腔)山西梆子(晋剧)、河北梆子、同洲梆子、蒲洲膀子、山东膀子等十余种,因演唱时用梆子敲击节奏而得名,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戏文比较通俗,曲调平淡。

《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县审诰命》,剧中唐知县的座右铭“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言,这正是此剧的现实意义所在。剧情说的是:

明嘉靖年间,严嵩之妹诰命夫人依仗权势,纵子程西牛横行乡里,欲抢占民女林秀英为妻,并将林父打死。秀英表兄杜士卿闻听非常气愤,与程西牛辩理,程被同伙误刺而死却栽赃他人......保定府清苑县令唐成下乡查看民情,途中林秀英拦道喊冤,唐成让其先到按察院告状,按察使令东司审理,东司装病,命西司审理,西司批转给知府,状纸最后传给唐成。唐成官职虽小,却系定国公徐延昭之妻弟,海瑞之门生,他不惧权势,秉公办案,机智灵活,借娘娘提林秀英之懿旨,摘去严氏的诰封,拷审严氏,替民申冤。西乐侯程世道领兵替子报仇,被徐延昭擒拿归京。该剧情节生动,幽默风趣,是一出寓意深刻的喜剧。

《锣鼓喧天齐把道喊》是唐成被低授于保定府清苑县令时打马上任的一段叙述性唱段,唱词中讲了他多年苦读,因不给严嵩行贿,来到小县城,但表了他的决心:

大官们犯法要不惩办,

我怎当百姓的父母官。

我宁叫南牢的草长满,

不叫我的老百姓受冤屈。

林秀英的拦轿告状声打断了他的思路,结束了这段唱腔。整段唱腔高亢嘹亮,豫剧风味浓郁,配合身段的表演,苦涩中别有一番情趣。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主要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1995年,黄梅戏《天仙配》拍成戏曲电影在全国放映,反响很大,使黄梅戏一下子风靡全国。其实,黄梅戏就是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山歌、小调流行到邻省安徽的安庆后,逐渐成熟,由二小戏(小生、小旦)、三小戏(生、旦、丑)发展而成为有“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的地方戏曲,由于它的旋律流畅优美,大多用本嗓演唱,易学易唱,所以戏迷遍布、全国各地城乡。

越剧(略)

锡剧(略)

川剧(略)

三、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教材所选的戏曲唱腔,体味戏曲音乐的魅力。

2、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唱腔、京剧乐队、特点等知识,积极参加戏曲

音乐的探究活动。

3、重点学习京剧艺术的行当、乐队、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

京剧艺术。

4、要求学生学唱简单的戏曲唱段,提高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设计建议

1、(书)本课设计为一课时。欣赏我国的戏曲音乐可以从听赏(或跟唱)《唱脸谱》切入。尔后,欣赏梅兰芳的代表剧目《贵妃敬酒》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至于豫剧《七品芝麻官》、黄梅戏《天仙配》和湖南花鼓戏《补锅》等地方选段,各位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欣赏。也可以选一至两个本地区的地方戏唱段进行欣赏。

2、因为京剧俗称“国剧”,建议将京剧的发展的历史线索作为故事想同学们简介,另外,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及梅兰芳建立的“梅派”在世界上的影响可扼要进行讲述,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像《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及杨子荣的英雄实际等也要作简洁的介绍,这样,方能引领同学们进入“角色”,体“味”京剧的音乐魅力。

3、黄梅戏、花鼓戏等地方戏曲的学唱不像京剧、豫剧那么难,在欣赏后可要选择地学唱其中的一段,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有这方面爱好的同学进行排练‘

4、(补)本课也可以设计为两课时。戏曲知识丰富多彩,就京剧一门艺术,仅仅用一节课是不够的,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在课前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在课上,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们的资料,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学习探究戏曲的起源、发展、特点等知识,通过学唱简单的戏曲唱段、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老师要了解学生课前作业准备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收集资料,可将戏曲知识分成三方面的研讨主题(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的种类;京剧艺术和梅兰芳的故事);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请各组选择一题作为课前作业,并请各小组选一代表在课上进行交流和陈述或展示他们各自汇总的资料。老师也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以作课上补充和说明。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见上简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了解戏曲的历史、发展、起源等知识。重点了解戏曲的

表演特色。

第二课时学习京剧艺术,重点了解京剧的行当。

教学准备:1、教师将戏曲知识点分成三方面作为研讨主题(1、戏曲的起源、

发展;2、戏曲的主要特点;3戏曲的种类(音像资料)。请学生自

由组合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题作为课前研究内容,并要求每组

将资料进行汇总,待课上研讨交流。同时请每组学唱一段简单的

戏曲唱段,以备课上戏曲演唱比赛。

2、老师广泛收集多种戏曲文字和音像资料,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掌握

资料的情况,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音乐欣赏《京剧的行当》

特级教师钱逸瑞提供

教学过程

一、从音乐情境入手导入

播放《京调》音乐,投影“中国京剧”四个字。

1.简介京剧,导入课题

京剧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戏剧剧种,是中国的“国粹”,两百多年来京剧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它不仅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让德国来我校的同学们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我来给你们作些介绍。京剧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京剧的历史、唱腔、流派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京剧的行当。(投影课题及人物)

2.讲解京剧行当的概念及分辨的方法

京剧的行当就是指京剧演员的分类。你们猜猜看,投影的四个人物分别代表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划分行当,对演员来说,可按行当的特点和要求,集中学习某种行当的表演;对观众来说,京剧的行当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容易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了解行当的特点后,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京剧的各种角色。

那我们又如何区分京剧的行当呢?应从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扮相、性格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

二、从观察入手学习“生行”

1.提出问题

首先我们来学习“生行”。京剧的行当以“生”为首,“生”在京剧中扮演什么性别的人物?常见的“生”有几种?他们有各有什么特点?

2.观看三个“生行”人物录像分辨是何种生角?

请观看三个“生行”人物的录像,分析三个人物的年龄、扮相、身份、及表演特点,分辨是种哪种生角?

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空城计》中的孔明;《吕布与貂禅》中的吕布;《独木关》中的周青。(看一个分析一个)

孔明——中壮年,挂黑须,穿八卦衣、持鹅毛扇;三国时刘备的军师、充满智慧的文人;以唱为主、真声为主。是老生。

吕布——年轻,穿蟒装,插雉尾;三国时董卓手下的将领;唱以假声为主,是小生。

周青——大唐元帅薛仁贵的结义兄弟;戴扎巾、穿箭衣、着薄底靴、手持棍,表演以武打为主,是武生。

3.归纳、讲解

从上面的三个人物的分析可见,“生”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

“生行”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还有娃娃生)

(投影各种生行人物并讲解)

老生——“老生”中有儒雅机智、以唱为主的文老生;有文武兼备的武老生。(从唱做的轻重上分“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老生的共同点①皆为中、老年人;②挂须;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胡须的颜色表示人物的年龄,中年为黑色,老年为白色。所以老生又称须生或胡子生;

③用真声(本嗓子)演唱;④大多属正派、理性、善良的人物,所以又称正生。

小生——指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有头戴纱帽的官生;有手持扇子、头戴文士巾、风流儒雅的扇子生;有穷酸潦倒的穷生;有插雉尾、能文能武、身居显位的雉尾生。小生的共同特点:①年轻;②化妆、服装较艳丽;③演唱以假声为主;④在个性上有忠良、淳厚之士,也有奸诈刻薄之辈。

武生——有武功的青壮年男子、豪杰或武将皆为武生。他们都以格斗为主,着重武打。穿箭衣、着薄底靴、戴扎巾,用短兵器、木棍的,生手矫健的为短打武生(如《夜奔》中的林冲);戴盔、着厚底靴、扎靠、用长柄武器的为长靠武生,不但武功好,还有大将的风度。(如《长板坡》中的赵云)还有一种不说话,专门翻跟斗或以跌扑为主的叫跌扑武生。

4.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

下面我们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段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被国民党收编的东北土匪座山雕一伙,潜入威虎山负隅顽抗,解放军某部参谋长少剑波率领小分队进山围剿。侦察排长杨子荣乔装奶头山残匪胡彪,只身打入匪窟,与小分队里应外合,歼灭了顽匪。“甘洒热血写春秋”是杨子荣打虎上山、假献联络图,取得座山雕信任后所唱,表现他为革命甘洒热血的雄心壮志。

杨子荣是现代京剧中的英雄人物,文武双全,是文武老生,但现代京剧中“生”不再挂须了。

三、从演唱入手学习“旦行”

1.简介

“旦行”在京剧中扮演什么性别的人物?旦行演员是男还是女?

扮演女性人物,旦行演员有男有女。解放前戏剧演员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条件差,男女一起外出演出多有不便,所以旦行演员多为男性人物,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都是男的,解放后演员社会地位提高,生活条件改善,旦角改由女性扮演。

2.观看录象

(1)观看(听)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沙奶奶演唱的“军民鱼水情”片段。(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某部十八名位伤病员,在地下党联络员阿庆嫂和沙奶奶为代表的乡亲们的掩护下,隐蔽在沙家浜芦苇荡中坚持斗争、消灭敌人、胜利归队。)

沙奶奶为何旦角?用何种声音演唱?(老旦、真声……。)

(2)观看《红灯记》片段。《红灯记》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共产党员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保存党的机密,前仆后继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李玉和的女儿李铁梅的唱段

请同学们分析铁梅的年龄身份、性格和表演特点,属何种旦角?(十七、八,

装扮艳丽,性格活泼,花旦。)

3.介绍各类旦行

除花旦、老旦外还有哪些旦角?(投影人物,介绍各类旦行。)

青衣——扮演端庄、正派的中青年妇女,一般为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因常穿青色或紫色的衣服而得名“青衣”。表演庄重娴秀雅,以唱为主,声音委婉。(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泼辣的青年妇女,衣服色彩鲜艳,表演以做工和念白为主。性格一般较活泼、开朗,动作较敏捷、伶俐。(如《红娘》中的红娘)武旦——勇武女性,个性外向,有特技,穿短衣,一般不骑马,重在武功,重在说白。(如《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

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扎靠,顶盔贯甲,有雉尾,一般骑马,拿着一把尺寸较小的刀,所以称“刀马旦”。表演兼唱、念、做、打,以靠把舞蹈见长,开打主要在马上技巧高于武旦。(如《扈家庄》中的扈三娘)花衫——糅合青衣、花旦之长创造的一种俱唱、做、表演于一体的角色。(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老旦——老年妇女,身份不限,大都手拄拐杖,走路迈沉稳的横八字步,唱、念都用真嗓;按其扮演人物的身份、地位不同服饰也不同。皇后穿蟒,老夫人穿刺团花或寿字帔;一般老百姓后家境贫寒的穿紫花老斗蓬。(如《钓金龟》中的康氏,《李逵探母》中的李母。)

以上各类旦行,初老旦演唱以真声为主外,其余皆以假声为主。

四、从脸谱入手学习“净行”

1.投影“净”行人物,提问其面部化妆有何特点?属何种行当?(脸上画有五颜六色的图案,是“净”行。)

2.简介“净”与脸谱

“净”又称花脸。在京剧中脸面勾五颜六色的图案,在性格、品质、相

貌上有特征的男性人物称“净”。

投影各种脸谱讲解:“净”用一定的颜色,按一定图案勾脸,在颜色上以红为忠,粉红为健,,紫为耿直,黑为正,蓝为威猛,黄为残暴,绿为义侠,白为奸,金为神仙,银为鬼怪。脸谱即脸上有谱,一看就能分辨忠、奸、善、恶。

3.看脸谱分析人物

请同学们看看带来两个脸谱,有什么特点?画的是谁?

勾黑脸,用白色勾画眉眼的是刚正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包拯。

黑脸表现他刚直、铁面无私,额上白色湾月表示他的品质高洁如月。以包拯的脸谱命名的净,称“黑头”。

勾白脸,用黑色勾眉眼、三角眼,是阴险狡诈的曹操。三国戏里的曹操是“奸白脸”的代表。

4.投影人物,介绍各类净行

净行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

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豪迈。净行用夸张的脸谱、夸大的动作和宽阔洪亮的声

音来表现,演唱用真声。净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和武净三类。

铜锤花脸——又名为大花脸,是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端庄、威严的人物,以唱为主,唱工细腻,又称唱工花脸。(如《二进宫》中的徐彦昭手持御赐的铜锤,“黑头”属于“铜锤”之中。)

架子花脸——又称二花脸,是性格粗犷、豪爽的正面人物,也有阴险、狡诈的反面人物,重身段功架,行腔棱角分明,有炸音。如“黑旋风”李逵。“奸白脸”归于“架子花脸”之中。

武净——又称摔打花脸。以跌、扑、摔、打为主。

5.观看《唱脸谱》录象

五、介绍丑行

1.观察丑行脸谱。

提问此脸谱有何特点?还属“净”行吗?(在鼻梁和眼窝间勾画一小块白粉,属“丑”行。)

2.观看投影人物,介绍各类丑行。

丑行又称“小花脸”。只在鼻梁上抹一块小白粉,有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但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象夸张的漫画。丑角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出场时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角有男有女,也并不都是反派人物。

文丑——武夫以外的各种诙谐人物,正反派都有,念白较多。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

武丑——机警幽默,武艺高超,又称“开口跳”。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

彩旦——滑稽、诙谐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年轻的称“丑丫头”,年长的称“丑婆”。(也有的将其归入“旦”行中)

六、反馈练习

1.归纳:刚才我们观察、分析了京剧各行的人物,这些行当主要指传统京剧演员的分类,现代京剧根据剧情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有所变化,如:生不挂须,净不勾脸……

2.复习各行当的各种类别。

生行——男性人物,有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行——女性人物,有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花衫、老旦。

净行——男性人物,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

丑行——男女皆有,文丑、武丑、彩旦、丑婆。

3.观看录象,思考剧中人物所属的行当

4.说出属于本行当的人物、类型及理由。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京剧行当的知识,初步学会分辨京剧的行当,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多了解京剧,热爱中国的京剧艺术。

高中音乐《梨园百花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梨园百花-走进京剧教案 梨园百花-走进京剧 课型:音乐鉴赏 年级:高二年级 课时:1 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⑴. 听歌曲:《唱脸谱》(出示课件)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

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 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 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角色。

梨园百花——京剧

梨园百花——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 (学生答:京剧) 2、出示课题:梨园百花——京剧 二、新授: 师:你们喜欢京剧吗? 生:不喜欢。 (课件出示:讨论:我们中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京剧?)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分析学生不喜欢京剧的原因: 师:是由于我们对京剧了解太少了的原故,就象我们不认识、不了解的人我们自然不会喜欢他。其实,只要我们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就会喜欢上京剧。 三、京剧的形成: 师:说到京剧,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行当的划分: 戏曲的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高中音乐《梨园百花》 (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梨园百花——京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学习初步分辨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通过落实欣赏——模仿体验——讨论归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实践之中。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能辨别京剧二黄、西皮两种声腔,能 辨别京剧伴奏主要乐器的音色,能辨别京剧的四大行当。 2、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欣赏和模仿,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3、了解京剧的三大艺术特色,提高学生欣赏京剧的能力。 4、培养学生聆听中国戏曲音乐的习惯,能从中感受、体验中国的民族文 化特征 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京剧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二)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唱脸谱》。 师:观看《唱脸谱》,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俗歌曲的写法,它的第二部分和哪种戏曲形式有关? 生:京剧。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第四节梨园百花 --- 中国戏曲中的京

剧。 二、授新课 《唱脸谱》是运用京剧音乐创作的一首通俗歌曲,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通俗歌曲,第二部分基本上是京剧的西皮流水,间奏是《流水》似 的过门。 (一)京剧的产生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又称国剧。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了。京剧源于安徽,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乾隆皇帝80 大寿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yì)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二)京剧的行当划分 (1)京剧行当又称角色, 1、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 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 为女性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 转腾》:播放视频梅兰芳演出的片段 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厅赴宴,谁知唐明皇却爽 约去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在太监及宫女的进劝下,她豪饮至醉,难以自持,以至失态。这是一段唱与身段表演并重的戏,音乐委婉动听,优美典雅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 干净,故反其意为‘‘净”。京剧的脸谱艺术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

最新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精品版

2020年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 精品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以它独有的魅力享誉海内外。本课时我从“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了解到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学情分析: 学生不是专业学者,京剧艺术有博大精深,这堂课在知识了解上内容不能太多,专业性也不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能太难,教法要新鲜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乐体验。 教学目标: 1、让知目标:了解京剧的常识,如:行当、四功、唱腔、脸谱 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 能够自信自如地演唱和表演。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京 剧艺术,让学生意识到这份宝贵遗产,需要不断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 教学重、难点:通过“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的欣赏方式,了解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让学生子主动学习中设想出延长国粹京剧的艺术生命力,吸引更多青年观众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号!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了课前音乐,知道老师要和大家讨论什么话题吧? 生:京剧 师:你对京剧了解有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京剧艺术的风采。 新课教学 (一)、四大行当: 师:做为国粹之一的京剧艺术非常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比如说,京剧里把演员分为四类,也就是四大行当。你们知道哪四大行当吗? 生:生、旦、净、丑。 师:好,咱们来认识一下 A、生:是指剧中的男性形象,脸部化妆为淡妆,根据年龄、身份 不同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B、旦:指女性形象,面部化妆进行了浓浓的勾描,显示出中国女 性的古典没。分为花旦、青衣、老旦、武旦。 青衣: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女性。 花旦:天性活泼,直率爽朗。 武旦: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 老旦:老年妇女。 师: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同学们知道不知道?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梨园百花教案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 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 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一一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一一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一一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一一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一一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 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 学习目标: 1、|认真聆听教材所选的戏曲唱腔,体味戏曲音乐的魅力。 2、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唱腔、京剧乐队、特点等知识,积极参加戏曲音乐的探 究活动。 3、学唱简单的戏曲唱段,提高我们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学习重点: 1、了解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等知识,重点了解戏曲的表演特点。 2、重点学习京剧艺术的行当、乐队、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激发我们热爱京剧艺术。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___歌曲。 2、它与我国___艺术形式有关? 二、新课: 1、戏曲的历史: 中国戏曲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___、____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2、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 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3.戏曲的特点: (1)综合性(观看视频)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2)虚拟性 中国戏曲在剧情安排和舞台调度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夸张手法,通过身段动作予以象征性的表现。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例如: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 4、戏曲的种类 全国戏曲种类繁多有京剧、越剧、豫剧、粤剧、楚剧、凤阳花鼓戏、广东汉剧、桂剧、汉剧、黄梅戏、徽剧、荆州花鼓戏、柳子戏、吕剧、山东梆子、绍剧、四川曲剧、云南花灯、等300多种。 京剧(重点)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京剧起源: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__、__、__、__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2)京剧唱腔:京剧中的唱占首要位置,其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 (3)京剧行当(重点) 生:小生、武生、老生 旦:花旦、正旦(青衣)、老旦、刀马旦 净:铜锤花脸、架子花脸 丑:文丑、武丑 四大名旦:___、___、___、___。 (京剧诞生后的早期,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 (4)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 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常遇春; 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梨园百花教案 (1)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4.两大唱腔:二黄、西皮 5.总结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认知吗? 六、布置作业,下课 1.预习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搜集通俗歌曲中具有京剧元素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学生和京剧的接触面太窄,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京剧咿咿呀呀的不是很好听,他们更加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故在教学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教案Word版

梨园百花 一教学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 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四)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

(一)课前准备活动 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 1、竞猜活动(播放音乐,让学生竞猜戏曲种类); 2、探究戏曲化妆、服装特点与塑造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示所收集的戏曲服装、人物造型等图片并将其对比); 3、戏曲化妆实践活动; 4、戏曲表演的动作模仿和设计; 5、用戏曲念白或唱腔来表现生活情景活动; 6、探讨对戏曲的展望。 三本课教案 本课课题:梨园百花 教师准备:打击乐器若干、戏曲服装、戏曲道具、戏曲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戏曲的资料及学唱一些戏曲片段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四种不同的戏曲的欣赏、对比、表演、实践和展望等,使其能对中国戏曲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对戏曲的鉴赏力、表现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戏曲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对中国戏曲有自己的见解及有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舞台”竞赛活动 导言: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种类就有三百多个剧种,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曲牌、唱腔,丰富极了。我依照流传面、影响面和音乐风格选取了大戏(京剧和豫剧)、小戏(黄梅戏和花鼓戏)等剧种,让同学们初步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1、分组听辨戏曲片段及抢答戏曲剧种 《唱脸谱》京剧 《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 《刘海砍樵》花鼓戏 2、教师范唱片段并简述四种剧种产生及流行的地区,地方语音特点 二戏曲视听与研究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 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 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 生答

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 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 A、《女驸马》 B、《天仙配》 C、《孟丽君》 生答 师:正确答案是B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天仙配》中的选段《路遇》,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听一听: 1该选段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2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唱词 欣赏完《路遇》后请学生回答 (由第一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伴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以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由第二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的语言:唱念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 念一念: 董永:但不知大姐家住哪里?要往哪道而去? 师:通过念白同学们体会了黄梅戏语言的韵味,接下来老师演唱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3教案

梨园百花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音乐的体裁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加深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了解,能分辨京剧和花鼓戏的风格特征。 ⑵、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能与同学一道参与表演活动。 2设计思路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戏曲种类繁多,艺术性强。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节课选取了京剧、花鼓戏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浓厚兴趣,拓展其艺术视野,让学生感知、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 环节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老师演唱两个片断: ①西洋歌剧《我要跳舞,我的小 伯爵》 ②京剧《说唱脸谱》 提问:老师演唱的两个选段分别属 于哪种艺术形式,并说出两者有什么 共同点? 认真聆听老师的演 唱,并思考老师所提 出的问题 1、导入新课 2、让学生了解京剧有 “北京歌剧”之称。 京关于京剧的知识点: 1、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2、京剧行当 ①提问:京剧有哪四种行当? ②展示八张京剧人物图片,请学生辨 别其各属哪个行当。 ③京剧行当是依据什么来划分 的? ①根据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回答老师的 提问。 ②京剧有生、旦、净、 丑四大行当。 ③京剧行当是依据 人物的身份、职业、 性别等方面来划分 的。 ①了解京剧形成与发 展的一些知识。 ②加强学生对京剧行 当的了解和分辨能力。 3、京剧的表演形式 A:有唱、念、做、打四种形式 B:视频欣赏《玉堂春》和《三叉口》 片断,分别展示京剧四种表演形式。 C:老师示范表演京剧中的“念”和 “做” D:请学生一起表演“做戏” ①认真欣赏京剧 ②根据老师的提示, 大胆地进行“念”和 “做”表演。 ①将直观感受与自身 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充 分体会到京剧表演的 丰富内涵 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 们大胆的进行表演。

第5单元 梨园百花(三)

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三)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音乐最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 戏曲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运用就很必要,学生通过听、看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戏曲艺术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乐意体会戏曲艺术的韵味,对我国戏曲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产生初步兴趣,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2.通过视频观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及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能跟随录音(或视频)演唱戏曲片断,模唱(或模拟演奏)锣鼓经片断; 3.能够体验并简单分析戏曲的主要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了解传统戏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列举出生活中与传统戏曲有关的音乐作品及其它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传统戏曲综合化、虚拟性、程式化的艺术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唱脸谱》) 【设计意图】课间音乐选择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具有戏曲风格特点的通俗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越剧《天上个林妹妹》。 2、欣赏并学唱黄梅戏《还家》。 3、欣赏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几种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越剧、豫剧、黄梅戏,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几种中国地方戏曲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 一、越剧欣赏 1、请学生简介《红楼梦》的故事 2、教师播放歌曲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龄眉》MTV,学生听辨:歌曲唱到的是《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故事? 3、教师播放越剧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生欣赏后回答: ⑴这是用哪种戏曲形式演唱的? ⑵你知道这种戏曲是哪一地区的地方戏曲吗? 4、教师总结,简介越剧 5、学生随MTV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6、学生思考:这一唱段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你能分辨这一唱段中的行当吗? 二、黄梅戏欣赏 1、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还家》(视频),学生分辨其中的行当。 2、学生分辨剧种,教师总结并简介黄梅戏 3、欣赏第二遍,教师启发:这个唱段中哪些地方的咬字吐字与平时说话的咬字有所不同?请学生尝试着学一句。 4、学生学唱《还家》 5、拓展活动 ⑴运用所学过的亮相动作尝试为两个行当的人物设计动作。 ⑵学生演唱并表演展示所设计的动作。 ⑶教师演唱第二声部旋律与学生合作表演 三、豫剧欣赏 1、教师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高中音乐_梨园百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百花》 -----《教学设计》 导入: 播放音频《梨花颂》片段 问题:这首作品的演唱融入了我国哪种艺术元素? 学生回答 新课: 一、京剧属于戏曲的范畴。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表演手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梨园百花》(大屏幕) 在众多戏曲当中被誉为“国粹”的是——京剧。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京戏、国剧等称谓。在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昆曲、汉剧、弋阳等剧种融汇,衍变成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 京剧发展到现在,有四大行当,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大屏幕) 学生回答 问题:他们分别饰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介绍:生:按照年龄和扮相的不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老生一般饰演老年男性,小生扮演年轻的男子形象,武生饰演 旦:女性角色分为青衣、老旦、刀马旦等 青衣:端庄贤淑,严肃的中年女子形象,老旦饰演老年妇女,像佘老太君 刀马旦,长靠武旦,顶盔掼甲,一般骑马,手拿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专门名词“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脸部图案为标志,脸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 丑:是指相貌丑陋的人吗?一般饰演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或者是反派角色。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鼻梁处画一块小白粉,俗称“小花脸”。 问题:我国著名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属于哪一行当? 学生回答 梅兰芳简介: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剧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 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表演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在西方人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 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赏析: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亭赴宴,谁知唐明皇去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在太监和宫女的劝进下,饮酒至醉,唱了这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问题:梅兰芳先生是如何将杨贵妃哀怨、寂寞的心境给演绎出来的?学生回答 二、京剧是一门以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刚才我们欣赏了唱,现在我们来看其他三种表演手段 念:指念白,和唱相互配合、补充,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表现手段,分为带有韵律化韵白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接近生活语言的散白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 一 教学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 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 二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 (一)课前准备活动 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 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 自研式学习 寻找资料激活知识 总结归纳 检验反馈 设置情景 提供资料 活动式授课 创作式结题 巩固迁移 想象创新 讨论学习 体验领悟 教师 学生 启发指导互动操作

新版湖南文艺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八年级音乐学科第五单元教学案

丑(武丑、文丑)净(正净、武净)旦(青衣、老旦)生(老生、小生) 4.图中这位人物是(梅兰芳),他是梅派京剧艺术的创始人。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四、新课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简介豫剧:1.【设计意图:由于是欣赏课,,流行于河南及相近各省的部分地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所以先从背景介绍开始,这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选段内容、“常派”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其中以常 香玉为代表的区,人物唱腔心理,从而更好的展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淳厚,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现人物形象。】 2.简介常香玉: 1951),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3-2004常香玉( 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花代表性演出剧目有“爱国艺人”社号”战斗机一架,有之称。 《人欢马叫》等。《断桥》木兰》、《拷红》、、【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常香玉 3.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大师,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①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学生模简介选段创作背景仿常大师的唱腔吐字、方言咬。剧情讲的 是:南北朝时期,这一唱段选自豫剧《花木兰》字及表演特点来深化学生的其女花木兰女扮男装,花老将军年老子幼,战争频繁。朝廷征兵,表演体验,加深印象,提高学习质量。】代父从军,屡建战功。战后朝廷封赏,花木兰辞官还乡,重着女装,纺织劳作,供奉父母。 《谁说女子享清闲》这段唱腔表述花木兰与战友们在征途之

中,一刘姓偏将觉得自己在前线吃苦多、危险大,对后方家乡的父母颇有微词。花木兰以事实启发战友们,提高了士气,共同英【设计意图:戏曲唱腔和其他的民间音乐一样,都和当地的勇杀敌。这段唱腔的旋律跌宕有致,词曲结合好,河南风味足,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是流行全国的豫剧代表性唱段。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 发展出②教师范唱《谁说女子享清闲》来的。其咬字基本上就是方言,其行腔基本上是 在方言音③欣赏视频《谁说女子享清闲》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形等④教师教唱选段第一句发展而来的。 本案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 7”这个带有前倚音的“注意“”的唱法。“你”的 发音。仿入手,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模仿常香玉表演风格,加动作表演唱4.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要求:每位学生将这位巾帼英雄的光辉形象展现出来,举手匙。】 投足要有英雄气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修改版 梨园百花 中国京剧说课稿

梨园百花——中国京剧(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梨园百花之中国京剧》。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湖南版音乐鉴赏公分五个单元,第五单元分七部分,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四部分《梨园百花》里面的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西方的歌剧和舞剧,有一定的鉴赏大型音乐体裁的能力,根据《大纲》要求,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历史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掌握基本的鉴赏知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历史、发展以及行当、脸谱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魅力。 ②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的融入到京剧艺术中去。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比如京剧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哪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京剧脸谱(红色代表忠勇义烈白色代表奸诈等等) 下面,就以上所说,为了能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上谈一下我的教学思路:一、说教法 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在导入新课和介绍京剧的形成发展、行当及伴奏乐器时,通过和学生交流达到教学目标。 2.情境教学法:学生进教室时创设音乐情境,我选择的音乐是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李玉刚的这种唱腔所吸引,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体多看、多听、多想,从各方面去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模仿表演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杨子荣的唱段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4.多媒体辅助手段:本课内容较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生动的舞台剧照,清晰的脸谱图片。不同的伴奏乐器等),这种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的教学理念,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