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MLVSS /MLSS一般0.75左右,SVI =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污泥干重=SV%×10/MLSS(100ML 量筒)

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因素:①溶解氧2mg/l左右为宜②营养物BOD:N:P=100:5:1③PH值6.5-9.0④水温:20-30度⑤有毒物质:重金属、H2S等无机物质和氰、酚等有机物质。会破坏细菌细胞某些必要的生理结构,或抑制细菌的代谢过程。

衡量曝气效果的指标及适用范围:动力效率(Ep)、氧转移效率(EA)对鼓风曝气而言即氧利用率、充氧能力(对机械曝气而言)

活性污泥法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①污泥膨胀:防止办法: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等。解决办法:缺氧、水温高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整PH。若污泥大量流失,则可投氯化铁,帮助凝聚。②污泥解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鉴别是运行方面的问题则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等进行检查,加以调整;如是混入有毒物质,需查明来源,采取相应对策。③污泥脱氮:呈块状上浮,由于硝化进程较高,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解决办法: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岭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④污泥腐化: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气体,从而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防止措施:a、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b、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区;c、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⑤泡沫:原因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措施: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泡剂等。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有过滤田和灌溉田逐步发展来的。废水长期以滴状洒布在块状滤料上,在废水流经的表面上会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成熟后,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摄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作为营养,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即在生物滤池中以一系列转动的盘片代替固定的滤料。

生物接触氧化:就是在曝气池内填充块状滤料,经曝气的废水流经填料层,使填料颗粒表面长满生物膜,使废水和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生物的作用下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水力负荷:q:即每单位体积滤料或单位滤池面积每天所处理的废水量。m3/(m3.d)或m3/(m2.d)。有机物负荷M:即每单位容积滤料每天所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m3。d)。

回流比:高负荷生物滤池回流水量R与原水量Q之比称为回流比。

塔式生物滤池:是新型高负荷滤池。在功能上与高负荷生物滤池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构造、净化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微生物提供的方式不同。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所需氧气一般直接来源于大气。活性污泥法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培养基,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通过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所需氧气是通过曝气装置提供的。所以生物膜法又称为生物过滤法。

普通生物滤池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滤床、排水设备和布水装置三部分。滤床主要充填滤料;排水设备用以排出滤水,且保证滤池通风,包括渗水装置(支撑滤料、排出滤水)、集水沟和总排水渠等;布水设备:布水均匀、使空气在布水间歇时进入滤池。

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机理: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单极和多极生物滤池的主要运行系统:

生物滤池水回流的作用:①稀释进水浓度,使BOD5处于200mg/l以下,并借以均化、稳定水质;②增大进水量,冲刷生物膜,抑制厌氧层的发育,使生物膜经常保持活性;③抑制臭味及滤池蝇的过度滋长。

塔式生物滤池的结构和生物相的特点:①构造:塔身、滤料、布水设备、通风装置和排水系统组成。②生物相特点:自塔顶向下,生物膜明显分层,各层的生物相组成不同,种类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布置形式:构造:主体部分由盘片、转轴和氧化槽三部分组成。布置形式:单轴单级、单轴多级和多轴多级,级数多少根据废水净化要求达到的程度来确定。

生物转盘的优缺点:优点:①操作简单,没有污泥膨胀和流失问题,没有污泥回流系统,生产上易于控制;②剩余生物污泥量小,污泥颗粒大,含水率低,沉淀速度大,易于沉淀分离和脱水干化;③设备构造简单,无通风、回流及曝气设备,运转费用低,耗电量低;④可处理高浓度废水,承受BOD的浓度可达1000mg/l,耐冲击能力强;⑤废水在氧化槽内停留时间短,1-1.5h,处理废水高,BOD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⑥比活性污泥法占地少。缺点:①占地虽比活性污泥法少,但仍然较大;②盘材昂贵、基建投资大;③处理含易挥发有毒废水时,对大气污染严重。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①使用蜂窝式或列管式填料,上下贯通,废水在管内流动,水力条件好,能很好地向管壁上固着的生物膜供应营养及氧,因此生物膜上的生物相很丰富,除细菌外,球衣菌类的丝状菌、多种种属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

②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形成了生物膜的主体结构,有利于维护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还能够提高充氧能力和氧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持高度的生物量。③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的危害,能够保证出水水质,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不产生滤池蝇,也不散发臭气。④具有多种净化功能,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质外,还能脱氮和除磷,用于三级处理。缺点:填料易于堵塞,布气、布水不均匀。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https://www.doczj.com/doc/6511815326.html,/thread-3105-1-1.html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A: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之为表面负荷,以q表示。(数值上与颗粒沉速)

曝气沉砂池:是一长形渠道,沿渠壁一侧的整个长度方向,距池底20-80cm处安设曝气装置,在其下部设集砂斗,池底有I=0.1-0.2的坡度,以保证砂粒滑入。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

自由沉降总去除率试验的方法及总去除率的确定:将已测定过悬浮物含量的废水搅拌均匀后,同时注入数个沉淀管中,经t1时间后,从第一个沉淀管高h处取出一定数量的废水,同样,经过t2、t3、t4。。。t5时间后,相应地从第2、3、4。。。n个沉淀管中同一高度处取出同样数量的水样,测定其中悬浮物含量分别为c1\c2\c3。。。cn。沉淀率为E=c0-ct/c0,悬浮物经t时间的沉速为u0=h/t。以沉速为横坐标,以沉淀率为纵坐标,能够绘出“沉速-沉淀率”关系曲线。

理想沉淀池的工作过程分析:假定条件为:①池内废水按水平方向流动,从入口到出口,颗粒水平分布均匀,每个颗粒都按水平流速v流动;②悬浮颗粒在整个水深均匀分布,其水平分速等于废水的水平流速v,每个颗粒的沉速固定不变;③颗粒一经沉淀就不再上浮。沉淀池内分流入区、流出区、沉淀区和污泥区四部分。

沉淀池溢流率和颗粒沉降速度的关系:

沉淀池的分类及各自的水流特点:平流式(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在池内流动,从另一端溢出)、辐流式(从中心进入,沉淀后废水从池周溢出,水平流动)、竖流式(从池中央下

部进入,由下向上流动,沉淀后废水从池面和池边溢出)

斜管沉淀池增强沉淀效果的原理和具体方法:原理是理想沉淀池:在理想条件下,分隔成n层的沉淀池,理论上其过水能力为原池的n倍。具体方法:将水平隔层改为与水平面倾斜成一定角度的斜面,构成斜板或斜管。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慢速滤池快速滤池高速滤池

过滤速度:关闭进水阀门后立即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滤池水位下降到排水口附近时止,并记下水位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与滤池水位下降所用的时间即为过滤速度。

反冲洗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料面积上所通过的冲洗水量。(L/m2.s)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滤料的级配)是指滤料中粒径不同的颗粒所占的比例,K80表示:K80=d80/d10

过滤周期:两次反冲洗的时间间隔称为过滤周期;从反冲洗开始到发洗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为反洗历时。

滤池的过滤作用机理:①机械隔滤作用:滤料层由大小不同的滤料颗粒组成,其间有很多孔隙,废水流经时,比孔隙大的被截留在孔隙中,于是孔隙越来越小,以后进入的较小悬浮颗粒也被截留下来,使废水得到净化。②吸附、接触凝聚作用:废水流经滤料层的过程中,要经过弯弯曲曲的水流孔道,悬浮颗粒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很多,在接触的时候,由于相互分子间的作用力结果,出现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尤其是过滤前加了絮凝剂时,接触凝聚作用更为突出,滤料颗粒越小,吸附和接触凝聚作用的效果越好。

滤池的结构和分类:

分类:①按滤速大小:慢滤池、快滤池、高速滤池;②按水流过滤层的方向:上向流、下向流、双向流;③按滤料种类:砂滤池、煤滤池、煤-砂滤池;④按滤料层数: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多层滤料;⑤按水流性质:压力滤池和重力滤池;⑥按进出水及反冲洗水的供给和排出方式: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结构:滤池外部由滤池池体、进水管、出水管、冲洗水管、冲洗水排出管等管道及其附件组成;滤池内部由冲洗水排出槽、进水渠、滤料层、垫料层(承托层)、排水系统组成。

普通快速滤池的工作过程:过滤-反冲洗两个过程交替进行。滤池进水时,废水自进水管经进水渠、排水槽分配入滤池,废水在池内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由排水系统收集,并经出水管排出。工作期间滤池处于全浸没状态。反冲洗时,关闭进水管及出水管,开启排水阀及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水自下而上通过排水系统、垫料层、滤料层,并由排水槽收集,经进水渠内的排水管排走。

对滤料的要求和滤层的结构:对滤料的要求:①滤料的粒径较大、物理强度较高、抗腐蚀性较强,而且成本较低;②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滤层的结构:

快速滤池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①气阻:滤料层内积聚了大量空气,特别是当滤料层内出现负水头时,这部分滤料层内呈现真空状态,使水中的溶解气体逸出并积聚在滤层中,以致滤水量显著减少。冲洗时,气泡会冲出滤层表面,因而出现大量空气,它是形成滤料层裂缝、水质恶化的原因。这中现象叫气阻或气闭。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

②结泥球:由于长时间冲洗不净,使滤料层内逐渐累积胶质状污泥并相互粘结。污泥主

要成分是有机物,严重时会腐化发臭。解决办法:①改善冲洗:检查冲洗时滤层膨胀程度和冲洗废水的排出情况。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另外,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②已结泥球的滤池排除方法:a、翻池人工清洗,并检查承托层是否移动和配水系统是否堵塞;b、滤池反冲洗后暂停使用,然后保留滤料面上水深20-30cm,加氯浸泡12h,以后再进行反冲洗。(加氯量:漂白粉1kg/m2,液氯0.3kg/m2)③跑砂漏砂:由于冲洗强度过大或滤料级配不当,反冲洗冲走大量滤料;冲洗水分配不均匀,承托层会发生移动,促使冲洗水分布更不均匀,最后某一部分承托层被掏空,以至滤料通过配水系统流失。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https://www.doczj.com/doc/6511815326.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5&extra=page%3D1&page=1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均质池:均化水质的调节池。

调节的目的:均化水质或水量。

均量池的结构:P63。

异程式均质池的工作原理:常水位、重力流---沉淀池中每一质点流程由短到长,都不相同,再结合进出水槽的配合布置,使前后时程的水得以相互混合,取得随机均质的效果。

碱性废水: 碱含量大于1%-3%的高浓度含碱废水,称为废碱液。

酸性废水:酸含量大于3%-5%的高浓度含酸废水,称为废酸液。

普通中和滤池:为固定床,水的流向分平流式和竖流式(又分升流式和降流式),滤料粒径一般为30-50mm,不得混有粉料杂质,当废水中含有可能堵塞滤料的物质时,应进行预处理,过滤速度一般不大于5m/h,接触时间不小于10min,滤床厚度一般为1-1.5m。

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水流由下向上流动,流速高达30-70m/h,再加上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作用,使滤料互相碰撞摩擦,表面不断更新,因此中和效果较好。

中和的目的:酸碱中和,以废治废。

投药中和与过滤中和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投药中和原理、适用条件:如石灰乳法是将石灰消解成石灰乳后投加,由于Ca(OH)2 对废水中的杂质具有凝聚作用,因此适用于含杂质多的酸性废水。

过滤中和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是指废水通过具有中和能力的滤料进行中和反应。适用于含硫酸浓度大于2-3mg/L并生成易溶盐的各种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普通中和滤池和升流式膨胀中和滤池的优缺点:P74

混凝:通常把双电层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凝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凝聚,总称为混凝。

双电层:胶核表面拥有一层离子,成为电位离子,电位离子层通过静电作用,把溶液中电荷相反的离子吸引到胶核周围,被吸引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的电荷总量与电位离子的相等而符号相反。这样,在胶核周围介质的相间界面区域就形成所谓双电层。

胶体颗粒的脱稳: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互相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关键在于减少胶体的带电量。这可以通过压缩扩散层厚度,降低ξ电位来达到。这个过程就叫做胶体颗粒的脱稳作用。

混凝剂:能够使水中的胶体颗粒互相粘结和聚结的物质称为混凝剂。

碱式氯化铝:(PAC)是一种多价电解质,能显著降低水中粘土类杂质的胶体电荷。分子量大,吸附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凝聚能力,形成的混凝体较大,凝聚沉淀性能优于其他混凝剂。

助凝剂:废水混凝处理中,采用单一的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投加辅助药剂来提高混凝效果,投加的辅助药剂即为助凝剂。

澄清池:用于混凝处理的一类设备,在其内可同时完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等过程。

混凝的原理:双电层作用(低分子电解质对胶体微粒产生电中和以引起胶体微粒凝聚)和化学架桥作用(胶体微粒对高分子物质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各微粒依靠高分子的连接作用构成某种聚集体,结合成为絮状物)。

胶体脱稳的机理:要使胶体颗粒沉降就必须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促使胶体颗粒互相接触,成为较大的颗粒,关键在于减少胶体的带电量。这可以通过压缩扩散层厚度,降低ξ电位来达到。

影响混凝的因素:a、PH值。B、温度(35-40最佳)c、药剂种类和投加量;d、搅拌:适当。

混凝剂的分类及大致的应用范围:无机类和有机类。

混凝过程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作用;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混合阶段作用是将药剂迅速、均匀地分配到废水中各个部分,以压缩废水中胶体颗粒的双电层,降低或消除颗粒的稳定性,使这些颗粒能互相聚集成绒粒。反应阶段作用是促使失去稳定的胶体粒子碰撞结大,成为可见的矾花绒粒。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原水的动能,在水射器的作用下,将池中的活性泥渣吸入和原水充分混合,从而加强了水中固体颗粒间的接触和吸附作用,形成良好的絮凝体,加速沉淀速度,使水得到澄清。

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称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称化学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吸附称离子交换吸附。

吸附平衡:如果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当废水和吸附剂充分接触后,一方面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另一方面一部分已被吸附的吸附质由于热运动的结果,能够脱离吸附剂的表面,又回到液相中去,前者为吸附,后者为解吸,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吸附数量等于解吸数量时,则吸附质在液相中的浓度和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而达到吸附平衡。

吸附容量:指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吸附质:废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静态吸附操作:废水在不流动的情况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动态吸附操作:废水在流动条件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吸附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物理、化学、离子交换。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吸附过程的操作条件。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https://www.doczj.com/doc/6511815326.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5&extra=page%3D1&page=1对吸附剂的要求:多孔或磨的很细的物质,有很大表面积。

吸附操作的形式和各自的特点:静态(间歇式操作)、动态(固定床为半连续式,移动床和流化床为连续式)

离子交换剂:无机和有机两类。无机的有天然沸石和人工合成沸石。有机的有磺化煤和各种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特性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是一种疏松的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球形颗粒)。

离子交换容量:是树脂交换能力大小的标准。可用重量法(单位重量的干树脂中离子交换基团的数量)和容积法(单位体积的湿树脂中离子交换基团的数量)来表示。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水中各种离子吸附的能力并不相同,对于其中一些离子很容易被吸附而对另一些离子却很难吸附,被树脂吸附的离子在再生的时候,有的离子很容易被置换下来,而有的却很难被置换。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的这种性能称为

选择性能。

单床离子交换器:使用一种树脂的单床结构。

多床离子交换器:使用一种树脂,由两个以上交换器组成的离子交换系统。

复床离子交换器:使用两种树脂的两个交换器的串联系统。

混合床离子交换器:同一交换器内填装阴阳两种树脂。

联合床离子交换器:复床与混合床联合使用。

顺流再生与逆流再生:再生阶段的液流方向和交换时水流方向相同为顺流再生,反之为逆流再生。

离子交换的用途和特点:用途:用于回收和去除废水中金、银、铜、镉、铬、锌等金属离子,对于净化放射性废水及有机废水也有应用。特点:主要吸附离子化物质,并进行等当量的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a、按选择性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B、按活性基团中酸碱的强弱分为强酸性阳、弱酸性阳、强碱性阴、弱碱性阴。

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相对密度、溶胀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

柱式离子交换法的操作步骤和各步的作用:反洗(起除微粒及疏松树脂层的作用)、再生、正洗(清洗树脂颗粒表面及内部再生剂)、交换、洗脱(应用于回收操作)。

离子交换柱的装置类型和特点:单床、多床、复床、混合床、联合床。

混合床离子交换柱中交换剂的再生过程:再生前必须将树脂先分层,通常用水力反洗分层法,即借助于水力使树脂悬浮,利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比重及膨胀率不同,因而沉降速度不同而达到分层目的;分层后自上部注入再生液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流出,下部注入再生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流出,各自获得再生。

捕收剂:能够提高颗粒可浮性的药剂。

起泡剂:作用在气液界面上,用以分散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泡的物质。

调整剂:为提高浮选过程的选择性,加强捕收剂的作用并改善浮选条件的物质。

加压溶气浮选: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而在常压下析出。

溶气真空浮选:空气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而在负压条件下析出的方法。

布气浮选:利用机械剪切力,将混合于水中的空气粉碎成细小的气泡以进行浮选的方法。

电解浮选:对废水进行电解,在阴极产生大量的氢气泡,直径20-100um,它们起着浮选剂的作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在氢气泡上随其上浮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浮选的原理和用途:原理:向废水中通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气、水、颗粒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和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用途:用来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药剂的种类和作用: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抑制剂、活化剂、介质调整剂)其中抑制剂降低物质可浮性,活化剂消除抑制作用,介质调整剂调整废水PH值。

加压溶气浮选的流程和特点:全溶气(溶气量大、乳化油量最大、池小、动力消耗大)、部分溶气(比全流程的压力泵小故动力消耗低、乳化油量次大、池大小与全流程的相同)、部分回流溶气(不促进乳化、矾花形成好、动力省但池大)。

吹脱:把空气通入废水中,使空气与废水接触,溶解于废水中的气体便从废水传递到空气中,这种解吸过程又称为吹脱过程(解吸过程即废水中溶解的气体由液相传递到气相的过程)。

汽提:把水蒸气通入废水中,当废水中的蒸汽压超过外界压力时,废水就开始沸腾,这样就加速了挥发物质从液相转入汽相的过程。另外当水蒸汽以气泡形式穿过水层时,水与气

泡之间形成自由表面,这时液体就不断地向气泡内蒸发扩散,当气泡上升到液面时就破裂而放出其中挥发性物质。这种用蒸气进行蒸馏的方法称为汽提法。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依靠对水中离子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使离子从一种溶液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另一种溶液,以达到分离、提纯、浓缩、回收的目的。

反渗透:有一种膜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溶质通过,如果用这种半渗透膜将盐水与淡水隔开,则水将从淡水侧或浓度较低一侧通过膜自动地渗透到盐水或浓度较高的溶液一侧,盐水体积逐渐增加,在达到某一高度时边自行停止,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现象为渗透现象。当渗透平衡时,溶液两侧的静水压差为渗透压。如果在盐水上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则发现盐水中的水就会流向淡水侧,这种现象称为反渗透。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https://www.doczj.com/doc/6511815326.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5&extra=page%3D1&page=1超过滤:简称超滤,利用渗透薄膜隔滤分离废水中溶解的物质,主要依靠筛滤作用以分离高分子和低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离子等(溶质分子至少比溶剂分子大十倍)的方法。

吹脱与汽提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都是利用液相与气相之间的传质作用来去除污染气体;区别:吹脱是利用气体在废水中溶解的浓度与其在废水中的平衡浓度来去除污染物质的,吹脱的过程只是曝气,而汽提是利用挥发性物质在蒸汽和废水中的浓度不同而去除污染物质的,汽提过程还要借助蒸汽带走所要去除的污染物质。

电渗析的原理、工作过程及应用范围:①原理: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依靠对水中离子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使离子从一种溶液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另一种溶液,以达到分离、提纯、浓缩、回收的目的。②工作过程:有阴阳两中离子交换膜,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废水中溶解的盐类,其阳离子通过阳膜,阴离子通过阴膜,这样,中间隔室中阴、阳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所要求的含量。③应用范围:可以有效地回收废水中的无机酸、碱、金属盐及有机电解质等,使废水净化。

反渗透的原理和应用范围:①原理:工作压力大于溶液的渗透压,选择性吸附-毛细管流机理,反渗透膜是一种多孔性膜,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当溶液与这种膜接触时,由于界面现象和吸附作用。对水优先吸附或对溶质优先排斥,在膜面上形成一纯水层。被优先吸附的在界面上的水以水流形式通过膜的毛细管被连续地排出。(即界面现象和在压力下流体通过毛细管的综合结果)②应用范围:废水的三级处理和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如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可获得100%的分离效率,达到净化废水和\回收有用物质的双重目的。

超过滤与反渗透的联系和区别:①联系:动力同是溶液的压力,在溶液的压力下,溶剂的分子通过薄膜,而溶解的物质阻滞在隔膜表面上。②区别:超过滤所用薄膜较疏松,透水量大,除盐率低,用以分离高分子和低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离子等,能够分离的溶质分子至少要比溶剂的分子大10倍,主要机理是筛滤作用,工作压力低;而反渗透所用的膜致密,透水量低,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用以分离分子大致相同的溶剂和溶质,所需工作压力高,去除机理是分离过程中伴随有半透膜、溶解物质和溶解之间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构成,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称为活性污泥。

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mg/L)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重量。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污泥容积指数:(SVI)即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

污泥所占的容积(即每单位重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以ml计,即:SVI =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污泥干重=SV%×10/MLSS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即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污泥负荷率:(Ns)实际中F:M值以BOD表示,即Ns=QLa/XV (Q污水流量;La 进水BOD浓度;X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V曝气池容积)

阶段曝气法:(逐步负荷法)污水沿曝气池池长分段多点进水,使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匀,从而均化了需氧量,避免了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的缺点;同时,微生物在食物比较均匀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还可减轻二次沉淀池的负荷。

延时曝气法:(完全氧化法)其工作长期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不但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而且氧化了合成的细胞物质,是污水处理和污泥好氧处理的综合构筑物。

动力效率(Ep):指1KW.h电所能转移到液体中去的氧量(kg/(kw.h))。

氧转移效率(EA)对鼓风曝气而言:也称氧利用率:指鼓风曝气转移到液体中的氧占供给的氧的百分率,即EA=R0/S ×100(%)。S供氧量,R0吸氧量。

充氧能力(对机械曝气而言):是指叶轮或转刷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重量。(kg/h)

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变异,称为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组成的一个生态系。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和工作过程:①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污泥表面积大,且表面多有多糖类粘质层,污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②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污水中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原生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的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在进行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③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污水中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一部分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合成细胞物质成为菌体。为使菌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必须使其凝聚成为易于沉淀分离的絮凝体。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https://www.doczj.com/doc/6511815326.html,/thread-3105-1-1.html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指标及相互关系:MLVSS /MLSS一般0.75左右,SVI =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污泥干重=SV%×10/MLSS(100ML 量筒)

影响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因素:①溶解氧2mg/l左右为宜②营养物BOD:N:P=100:5:1③PH值6.5-9.0④水温:20-30度⑤有毒物质:重金属、H2S等无机物质和氰、酚等有机物质。会破坏细菌细胞某些必要的生理结构,或抑制细菌的代谢过程。

衡量曝气效果的指标及适用范围:动力效率(Ep)、氧转移效率(EA)对鼓风曝气而言即氧利用率、充氧能力(对机械曝气而言)

活性污泥法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①污泥膨胀:防止办法: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等。解决办法:缺氧、水温高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整PH。若污泥大量流失,则可投氯

化铁,帮助凝聚。②污泥解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鉴别是运行方面的问题则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等进行检查,加以调整;如是混入有毒物质,需查明来源,采取相应对策。③污泥脱氮:呈块状上浮,由于硝化进程较高,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解决办法: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岭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④污泥腐化: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气体,从而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防止措施:a、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b、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区;c、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⑤泡沫:原因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措施: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泡剂等。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有过滤田和灌溉田逐步发展来的。废水长期以滴状洒布在块状滤料上,在废水流经的表面上会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成熟后,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摄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作为营养,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即在生物滤池中以一系列转动的盘片代替固定的滤料。

生物接触氧化:就是在曝气池内填充块状滤料,经曝气的废水流经填料层,使填料颗粒表面长满生物膜,使废水和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生物的作用下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水力负荷:q:即每单位体积滤料或单位滤池面积每天所处理的废水量。m3/(m3.d)或m3/(m2.d)。有机物负荷M:即每单位容积滤料每天所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m3。d)。

回流比:高负荷生物滤池回流水量R与原水量Q之比称为回流比。

塔式生物滤池:是新型高负荷滤池。在功能上与高负荷生物滤池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构造、净化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微生物提供的方式不同。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所需氧气一般直接来源于大气。活性污泥法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培养基,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通过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所需氧气是通过曝气装置提供的。所以生物膜法又称为生物过滤法。

普通生物滤池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滤床、排水设备和布水装置三部分。滤床主要充填滤料;排水设备用以排出滤水,且保证滤池通风,包括渗水装置(支撑滤料、排出滤水)、集水沟和总排水渠等;布水设备:布水均匀、使空气在布水间歇时进入滤池。

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机理: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

单极和多极生物滤池的主要运行系统:

生物滤池水回流的作用:①稀释进水浓度,使BOD5处于200mg/l以下,并借以均化、稳定水质;②增大进水量,冲刷生物膜,抑制厌氧层的发育,使生物膜经常保持活性;③抑制臭味及滤池蝇的过度滋长。

塔式生物滤池的结构和生物相的特点:①构造:塔身、滤料、布水设备、通风装置和排水系统组成。②生物相特点:自塔顶向下,生物膜明显分层,各层的生物相组成不同,种类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布置形式:构造:主体部分由盘片、转轴和氧化槽三部分组成。布置形式:单轴单级、单轴多级和多轴多级,级数多少根据废水净化要求达到的程度来确定。

生物转盘的优缺点:优点:①操作简单,没有污泥膨胀和流失问题,没有污泥回流系统,生产上易于控制;②剩余生物污泥量小,污泥颗粒大,含水率低,沉淀速度大,易于沉淀分

离和脱水干化;③设备构造简单,无通风、回流及曝气设备,运转费用低,耗电量低;④可处理高浓度废水,承受BOD的浓度可达1000mg/l,耐冲击能力强;⑤废水在氧化槽内停留时间短,1-1.5h,处理废水高,BOD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⑥比活性污泥法占地少。缺点:①占地虽比活性污泥法少,但仍然较大;②盘材昂贵、基建投资大;③处理含易挥发有毒废水时,对大气污染严重。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①使用蜂窝式或列管式填料,上下贯通,废水在管内流动,水力条件好,能很好地向管壁上固着的生物膜供应营养及氧,因此生物膜上的生物相很丰富,除细菌外,球衣菌类的丝状菌、多种种属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系。

②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形成了生物膜的主体结构,有利于维护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还能够提高充氧能力和氧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持高度的生物量。③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的危害,能够保证出水水质,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不产生滤池蝇,也不散发臭气。④具有多种净化功能,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质外,还能脱氮和除磷,用于三级处理。缺点:填料易于堵塞,布气、布水不均匀。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https://www.doczj.com/doc/6511815326.html,/thread-3105-1-1.html

活性污泥法日常运行7大指标(二)

活性污泥法日常运行7大指标(二) 上周我们讨论了好氧系统日常运行中的4个常见指标,今天我们来接着讨论其余三个常见指标的日常控制。 1、剩余污泥排放 随着处理水量的不断增加,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也会不断增长,MLSS值和SV值都会升高。为了保证曝气池内MLSS值相对稳定,必须将增加的污泥量及时排出,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应大致等于污泥的增长量,排放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曝气池内MLSS的波动。 剩余污泥排放量与采用的活性污泥法及具体的进水水质有关,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可大致按进水量的1%左右排放剩余污泥,确切适宜的排放值应根据一定时期的实际运行结果来确定。 2、回流污泥量 调节回流污泥量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曝气池内MLSS值相对稳定,而污水处理厂的回流量一般也是相对固定的。活性污泥法的回流污泥浓度一般介于7-10g/l。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回流污泥浓度可超过15g/l,回流污泥沉降比一般在90%左右。因此在进水水质水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根据每日测定的SV值为依据,

通过调整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来达到维持污泥回流量固定的目的。在进水水量发生大的波动时,就需要调整回流量,以保证曝气池内MLSS值不因进水量的增大或减少而出现大的波动。 3、观察二沉池 应经常观察二沉池泥面的高低、上清液的透明程度及液面和出水中悬浮物的情况。正常运行时二沉池上清液的厚度应不少于0.5-0.7m。如果泥面上升,往往说明污泥沉降性能差;如果上清液浑浊,说明进水负荷过高,污水净化效果差;如果上清液透明但带有小污泥絮片,说明污泥解絮;如果液面不连续大块污泥上浮,说明池底局部厌氧或出现反硝化;如果大范围污泥上浮,说明污泥可能中毒。 上周和本周,我们连续讨论了好氧系统日常运行中的7个常见指标,希望对大家的日常运行具有参考意义。下周,我们将继续介绍生物相观察的相关内容,若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欢迎在公众号留言,我们将尽快回复。

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控制方面问题

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控制方面问题 问:污泥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进水量之比,相关专业书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回流比应该相对稳定,如果这样的话,回流污泥量就要根据进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运行中是否应该这样控制? 答:不能这样做,在运行管理中,污泥回流比只能起参考作用,我们说的回流污泥量也不含有浓度的概念,实际上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 问:为什么你说回流污泥量不含浓度的概念? 答:这就要说到二沉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主要是泥水分离和回流污泥浓缩,如要增加回流污泥量,必须增加二沉池的出泥量,这样二沉池的污泥层会下降,使污泥在二沉池的浓缩时间减少,此时,进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虽增加,但回流污泥的浓度却下降,回流至曝气池的污泥绝对量并不会增加。 问:按你这样说,如果进水水量增加了,为了使污泥负荷相对稳定,又如何来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呢? 答: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的办法就是停止剩余污泥排放或少排泥。 问:不少专业书上都介绍了回流污泥量的估算式,如:用污泥沉降体积、污泥指数等方法来估算回流污泥量,按你前面所说的,难道这些估算方法都不对吗? 答:也不能这样说,书上的这些估算式中不可能都考虑到污泥性质和二沉池的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的,是纯理论性的,它可使我们了解主要参数的相互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错,如果在日常运行中完全按估算式来控制,那就错了,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问:能解释一下“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这话的意思吗? 答:由于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是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循环流动的,按前面的计算法,污泥沉降性能差是就要增加污泥回流比,这样的话,由于回流量增加,废水在曝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相对减少,而进二沉池混合液量又增加,使二沉池进水水能增大,严重影响泥水分离,更易造成漂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问:以你之见,在日常运行中回流污泥量应该如何控制呢? 答:尽可能稳定回流污泥量,污泥回流比可以变化,当然回流污泥量的稳定也是相对而言的,可根据二沉池污泥层的高度来小范围调节,而不是有些专业书说的根据进水量来调节。 如前所述,二沉池的作用主要是泥水分离和回流污泥浓缩。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不影响泥水分离的前提下,二沉池的污泥层应该适当高一些,这样回流污泥量虽然减少,但其浓度会提高,进入曝气的污泥量并不会减少。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 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① 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 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 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Volatile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VSS = M a + M e + M i ;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③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 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④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 /()/((%))/()/(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10?==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 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50~150 ml/g ;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1、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1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得重要性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Combined And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工艺、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而言,氧化沟工艺流 程短,设备及构筑物利用率高,投资小,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但就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得问题。包括: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得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 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得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得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得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针对污泥膨胀得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得,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 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 加石灰调节;漂白粉与液氯(按干污泥得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 合水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通过增加曝气池 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她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要得就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得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化 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 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得混合与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得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0。15m/s,不发生沉积得平均流速应达到0、3~

活性污泥法参数表

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在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现将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最新制定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A131中关于生物脱氮(硝化和反硝化)的曝气池设计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A131的应用条件: ≈2,TKN/BOD5≤0.25; ①进水的COD/BOD 5 ②出水达到废水规范VwV的规定。 对于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处理过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希望达到的脱氮效果; ②曝气池进水中硝酸盐氮NO -N和BOD5的比值; 3 ③曝气池进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 ④泥龄ts; ⑤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X; ⑥污水温度。 图1为前置反硝化系统流程。(无) 1、计算NDN/BOD5和VDN/VT NDN------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 VDN------反硝化区体积 VT-------总体积 NDN表示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它与进水的BOD5之比决定了反硝化区体积VDN 占总体积VT的大小。 由氮平衡计算NDN/BOD5: NDN=TKNi-Noe-Nme-Ns 式中 TKNi——进水总凯氏氮,mg/L Noe——出水中有机氮,一般取1~2mg/L Nme——出水中无机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排放控制值。按德国标准控制在18mg/L以下,则设计时取0.67×18=12mg/L Ns——剩余污泥排出的氮,等于进水BOD5的0.05倍,mg/L

由此可计算NDN/BOD5之值,然后从表1查得VDN/VT。 表1晴天和一般情况下反硝化设计参考值 VDN/VT 反硝化能力,以kgNDN/kgBOD5计,(t=10℃) 2、泥龄 泥龄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即 ts=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从曝气池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tS=(X×VT)/(QS×XR+Q×XE) 式中 tS——泥龄,d X——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即MLSS,kg/m3 VT——曝气池总体积,m3 QS——每天排出的剩余污泥体积,m3/d XR——剩余污泥浓度,kg/m3 Q——设计污水流量,m3/d XE——二沉池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kg/m3 根据要求达到的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从表2选取应保证的最小泥龄。 表2处理程度及处理厂规模和最小泥龄的关系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 (一)基本概念 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 (二)工艺原理 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 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 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 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一)形态: 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 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

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 {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 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 (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 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 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 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 四个阶段: 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参数实践应用

巧用SV30在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的尝试 肃宁第一污水处理厂张亚锋SV30 测定方便、快速,在了解工艺运行状态方面有无可代替的作用,除了解污泥的结构和沉降性能外,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参考依据。 污泥沉降比的定义,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测定SV30就是为了解30min后的测定结果。但SV30并不仅仅是测定30min后的污泥百分体积,在测定过程中还要观察沉降速率、污泥外观、泥水界面是否清晰、上层液是否有悬浮物等情况,这些表观情况对于了解和判断运行状态很有帮助。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不需其他数据,只根据污泥沉降试验就可大概判断整个生化过程的运行状况。 污泥沉降试验也不必遵循30min的规定,不同的污泥测试时间也需要改变。有的专家建议检测SV ,这是因为不同的污泥在5分钟 5 相同,而初始阶段5min的沉降速度不同,其沉降性能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无机污泥下沉时体积差异最大。而且如果两种污泥的SV 30 速度要大于有机污泥。虽然污泥沉降试验的测定时间统一为30min,但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例如为了解沉淀池运行状况,可以采用延长沉降试验时间来判断,如果污泥在量筒中出现整体上浮现象,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导致: 1、在有硝酸氮的情况下,将三十分钟沉降试验结束,再继续让其静止一段时间后下沉的污泥会在缺氧时伴随便氮气泡沫上浮; 2、负荷较高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气温高,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酸化时,也会有气泡沫伴随便污泥上浮,这些气泡通常是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氨引起的; 3、当曝气量过大,而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后空气不能充分释放,也会造成沉淀池漂泥等现象。 根据以上原因再根据其他相关因素可以对二沉池漂泥现象做一个初步判断。 下面以肃宁一污一期、二期百乐克生化池污泥以及二沉池缺氧污泥为检测对象,研究不同的污泥在5min、10min、15min、20min、

活性污泥法运算指标

2、活性污泥法运算指标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供氧(曝气)及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性能应具有良好的聚凝结构和分解有机物能力,以及在()时与水迅速分离,活性污泥性能可用下面几项指标来表示: (1)污泥沉降比(SV ) 污泥沉降比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混合液,静置沉淀30min 后,沉淀物与原混合物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污泥沉淀比(%)=混合液体积 静置沉淀后污泥体积混合液经min 30 由于,污泥经沉淀30min 后,沉淀污泥可接近最大密度,因此以30min 为依据,沉淀比的大小与污泥凝聚与沉降性有关。若凝聚性差时,上清液混浊,污泥难以下沉。在通常情况下曝气池混合液宜保持沉淀比在20%--50%范围内。(一般表曝SV 高,射流曝气SV 低些)。 (2)污泥浓度(MLSS ) 污泥浓度是为IL 曝气池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MLSS )的重量,单位为g/L 或mg/L 。MLSS 值得大小,间接地反映出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重量。保证适宜MLSS 的对处理效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常MLSS 控制在2-4g/L 为宜。 (3)污泥容积指数(SVI )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置沉淀后,1g 干污泥所占沉淀污泥容积毫升数,其单位为mg/L ,其计算公式 g 1000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SVI SVI 值能反映活性污泥凝聚性和沉降性。若 SVI 值过高,证明污泥颗粒松散,不是沉淀,将发生污泥膨胀或已经发生了污泥膨胀。如 SVI 值过低,证明污泥颗粒紧密、细小和吸附性也差。在正常情况下, SVI 值一般在50-100之间为宜。 SVI<100 沉淀性能好 SVI=100 沉淀性能一般 SVI>100 沉淀性能差 由于工业污水中成分各异,SVI 正常值也略有不同,若污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大时,正常的SVI 值可能偏高。若污水中无机物含量大时,正常的SVI 值可能偏低。 3、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及其变化规律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组成的。在净化废水时,它们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食物链。最初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养型细菌和腐蚀性真菌。如在高糖、低pH 值、低磷以及某些特殊的有机物多时,会促使真菌的生长繁殖。大部分细菌形成菌胶团。原生动物吞食活的细菌,是细菌的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类、肉足虫类、纤毛虫类和吸管虫类。但这些原生动物并非同时出现,而是随条件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曝气的初期,肉足虫和鞭毛虫占优势;接着是自由游动性的纤毛虫(如豆形虫草履虫)占优势;随着活性污泥的逐渐成熟,固着型的纤毛虫(如纤维虫、盖纤虫、等枝虫、钟虫等)又相继占优势,特别是钟虫出现且数量较多时,则说明污泥成熟,所以原生动物的演替变化,可以用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及废水处理的情况。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活性污泥中的后生动物像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氧气很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所以后生动物的出现是水质处理相当好的标志。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 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 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① 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 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 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Volatile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VSS = M a + M e + M i ;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③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 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④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 /()/((%))/()/(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10?==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 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50~150 ml/g ;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1、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活性污泥法调试手册

生化工艺单元调试规程
1. 目的 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 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常规生化工艺处理单元,特殊工艺及企业可参照执行。 2.2 特殊工艺的工艺控制与常规工艺有较大差异,工艺控制参数不在控制范 围之中,不能完全按本规程控制相应过程指标,可适当选取参照执行。 3. 工作程序 3.1 工艺调试技术要求 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 参数,通过化验分析、生物镜检、表征观察、闻气味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 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 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 整个工程项目概况。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 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 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 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 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 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 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 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 工艺设备运行状况。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 工作。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 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和活性污泥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活性污泥法污泥产量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摘要对活性污泥工艺的三种设计计算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数学模型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建议现阶段推广采用泥龄法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泥龄法基本参数的选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活性污泥工艺泥龄法污泥负荷法数学模型法设计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它的设计计算有三种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三种方法在操作上难易程度不同,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同,直接关系到设计水平、基建投资和处理可靠性。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专家都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力求找出一种精确度更高而又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 1污泥负荷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设计方法,几十年来,运用该法设计了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充分说明它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污泥负荷法的计算式为[1] V=24LjQ/1000FwNw=24LjQ/1000Fr(1) 污泥负荷法是一种经验计算法,它的最基本参数Fw(曝气池污泥负荷)和Fr(曝气池容积负荷)是根据曝气的类别按照以往的经验设定,由于水质千差万别和处理要求不同,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设定只能给出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我国的规范对普通曝气推荐的数值为Fw=0.2~0.4 kgBOD/(kgMLSS·d) Fr=0.4~0.9 kgBOD/(m3池容·d)

可以看出,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倍以上,幅度很宽,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选用最小值算出的曝气池容积比选用最大值时的容积大一倍或一倍以上,基建投资也就相差很多,在这个范围内取值完全凭经验,对于经验较少的设计人来说很难操作,这是污泥负荷法的一个主要缺陷。 污泥负荷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位容易混淆,譬如我国设计规范中Fw的单位是kgBOD/ (kgMLSS·d),但设计手册中则是kgBOD/(kgMLVSS·d),这两种单位相差很大。MLSS是包括无机悬浮物在内的污泥浓度,MLVSS则只是有机悬浮固体的浓度,对于生活污水,一般MLVSS=0.7MLSS,如果单位用错,算出的曝气池容积将差30%。这种混淆并非不可能,例如我国设计手册中推荐的普通曝气的Fw为0.2~0.4kgBOD/(kgMLVSS·d)[2],其数值和设计规范完全一样,但单位却不同了。设计中经常遇到不知究竟用哪个单位好的问题,特别是设计经验不足时更是无所适从,加上近年来污水脱氮提上了日程,当污水要求硝化、反硝化时,Fw、Fr取多少合适呢? 污泥负荷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污水水质的差异。对于生活污水来说,SS和B OD浓度大致有数,MLSS与MLVSS的比值也大致差不多,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污水一般包含50%甚至更多的工业废水,因而污水水质差别很大,有的SS、BOD值高达300~400 mg/L,有的则低到不足100 mg/L,有的污水SS/BOD值高达2以上,有的SS值比BOD值还低。污泥负荷是以MLSS为基础的,其中有多大比例的有机物反映不出来,对于相同规模、相同工艺、相同进水BOD浓度的两个厂,按污泥负荷法计算曝气池容积是相同的,但当SS/BOD值差异很大时,MLVSS也相差很大,实际的生物环境就大不相同,处理效果也就明显不同了。 综上所述,污泥负荷法有待改进。因此,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AWQ)组织各国专家,于1986年首次推出活性污泥一号模型(简称ASM1)[3],1995年又推出了活性污泥二号模型(简称ASM2)[4、5]。 2数学模型法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原理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原理 一、活性污泥的形态、组成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法工艺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图2-5-1)。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机物需先转化成溶解性有机物,而后才被代谢和利用。废水由此得到净化。净化后废水与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进行分离,上层出水排放;分离浓缩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其余为剩余污泥,由系统排出。 2.活性污泥的形态和组成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有时呈铁红色)絮绒状颗粒,也称为“菌胶团”或“生物絮凝体”,其直径一般为0.02~2mm;含水率一般为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一般为1.002~1.006g/m3;活性污泥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一般为20~100cm2/mL。 活性污泥由有机物及无机物两部分组成,组成比例因污泥性质的不同而异。例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其有机成分占75%~85%,无机成分仅占15%~25%。活性污泥中有机成分主要由生长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群体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如图2-5-2所示),其中以各种细菌及原生动物为主,也存在着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轮虫等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上还吸附着被处理的废水中所含有的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在有机固体物质中包括某些惰性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物质。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大全 迄今为止,在活性污泥法工程领域,应用着多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7)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8)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 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10)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下面分别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各种工艺,其设计参数见最后附表: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表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1)工艺流程:2)供需氧曲线:3)主要优点:A.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95%;B.对废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可根据要求进行调节。4)主要问题:A.为了避免池首端形成厌氧状态,不宜采用过高的有机负荷,因而池容较大,占地面积较大;B.在池末端可能出现供氧速率高于需氧速率的现象,会浪费了动力费用;C.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弱。5)一般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处理城市污水):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合建式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1)主要特点:A.可以方便地通过对F/M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反应控制在最佳状态;B.进水一进入曝气池,就立即被大量混合液所稀释,所以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C.适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2)主要结构形式:A.合建式

(曝气沉淀池):B.分建式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或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 污泥法1)工艺流程:2)主要特点: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B.废水分段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主要特点是将活性污泥法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两个过程——吸附、代谢稳定,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1)工艺流程:2)主要优点: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基建费用较低;B.具有一定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当吸附池的活性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的污泥予以补充。3)主要缺点: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特别是对于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处理效果更差。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完全氧化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 泥法1)主要特点:A.有机负荷率非常低,污泥持续处于内源代谢状态,剩余污泥少且稳定,勿需再进行处理;B.处理出水出水水质稳定性较好,对废水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C.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设初次沉淀池。2)主要缺点:A.池容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高,而且占地

IC厌氧_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废水实例

科 技 天 地 42 INTELLIGENCE IC厌 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处理高浓度废水实例 安徽中粮生化环保公司 张绍祥 摘 要:对于高浓度COD 的污水,宜采用厌氧/好氧污泥法处理工艺,该工艺主要有能耗低、产泥量小、适应高浓度污染物等特点,同时,厌氧生物处理还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通过沼气的回收利用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运行结果表明,原水COD为 5000~6000m/L,出水COD为200-300mg/L,达到《污水 综合排 放 标 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 准 ,产生的沼气、污泥可用于电厂发电。 关键词:高浓度废水 IC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 1、厌氧发酵过程:厌氧发酵过程分成四个阶段:(1)水解阶段;(2)酸化阶段;(3)酸性衰退阶段;(4)甲烷化阶段。在水解阶段,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的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产酸阶段(酸化阶段),碳水化合物降解为脂肪酸,主要是醋酸、丁酸和丙酸,水解和产酸进行的较快,难于把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产酸菌;第三阶段是酸性衰退,有机酸和溶解的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胺和少量的CO 2、N2、CH4等,在此阶段中,由于产氨细菌的活动使氨态氮浓度增加,氧化还原势降低,PH 上升,PH 的变化为甲烷菌创造了适宜的条件,酸性衰退阶段的副产物还有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第四阶段是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2、IC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特点:(1)容积负荷高:IC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 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 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 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IC 反应器高径比很大,所以占地面积少。(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 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4)抗低温能力强:IC 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 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5)具有缓冲pH 值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高负荷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 转化的碱度,对pH 值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 值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或不投加。(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IC 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7)出水稳定性好:由于IC 反应器内的特殊结构,保证可以产生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保持反应器污泥量,从而保证反应器处理效率,出水稳定,水质好。(8)启动周期短:IC 反应器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9)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10)便于维护:反应器无任何动力内循环搅拌装置,故易维护。(11)污泥产量小。 目前,IC 厌氧反应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柠檬酸废水、酒精废水、造纸废水、制药废水、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等废水处理,其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污泥易于处理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循环发展。 3、IC 厌氧反应器在酒精废水应用的实例:某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年产20万吨。生产流程为玉米通过侵润、提胚、粉碎、调浆、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蒸馏液蒸发、烘干。主产品为燃料酒精,副产品为玉米油、DDGS 饲料、沼气。在此生产过程中车间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废水,由于该废水可生化行较好,设计利用IC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 A)废水处理流程: B)废水处理设备:废水调节池(01) 池体尺寸12×24×7m 钢砼(内防腐)、一二级反应器(02、03)池体尺寸φ15×22. 0m 碳钢防腐 、一体式氧化沟(4)池体尺寸φ75×6.0 m 碳钢防腐 C)废水运行指标: 进水 COD (mg/L)6000BOD (mg/L)3000SS(mg/L)350NH 3-N (mg/L)100PH 值3.5进水量5000m3/天出水 COD (mg/L)250BOD (mg/L)150 SS(mg/L)50 NH 3-N (mg/L)20 PH 值7.5 出水量5000m3/天 D)结论:该案例成功将IC 好氧/厌氧反应器运用到处理酒精生产废水中,运行稳定,COD 去除率达到85%,系统COD 去除率高于95%,,氨氮去除率达80%,处理过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由于该系统利用了IC厌 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法节约大量的资金和场地,生产中的副产品还能到电厂发电,产生了很客观的经济效益,能够抵消运行费用。参考文献:[1] 张宝军:《水污染控制技术》,北京环境工程出版社,2004年。 [2] 周正立:《污水生物处理应用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1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重要性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Combined And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工艺。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而言,氧化沟工艺流程短,设备及构筑物利用率高,投资小,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L。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s。但是由于转刷浸没深度有限,导致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加装上、下游导流板是改善流速分布、提高充氧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最方便的措施。另外,通过在曝气机上游设置水下推动器也可以对曝气转刷底部低速区的混合液循环流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而解决氧化沟底部流速低、污泥沉积的问题。设置水下推动器专门用于推动混合液可以使氧化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这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作者:————————————————————————————————日期: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工程技术规范 1 目次 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1) 1.1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1) 1.2 法律和技术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 A/A/O 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特点及现状 (3) 2.1 A/A/O 工艺的发展及国内外应用现状 (3) 2.2 A/A/O 工艺的主要特点 (8) 2.3 A/A/O 的主要工艺形式 (9) 3 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14) 3.1 A/A/O 工艺的适用

性 (15) 3.2 A/A/O 的适用处理规模 (15) 3.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15) 3.4 预处理的选择 (16) 3.5 普通A/A/O 工艺设计参数 (16) 3.6 A/A/O 工艺的曝气设备 (17) 3.7 搅拌装置 (17) 3.8 监测与运行管理........................................................ ............. 17 4 实施本规范的管理措施建议 (19) 1 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1.1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一五”规划指出,用5 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 范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化及管理水平。到2008 年,

基本完成基础规范、 通用技术规范、工艺方法类规范的编制工作,到2015 年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技 术规范,逐步建立中国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2005 年国家环境总局下达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承担《A/A/O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研究、编制 任务,参编单位还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编制工作从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的资料调研开始,对国内外氧化沟相关的规范、技术 资料和工程实例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编制了开题报告和编制大纲。2006 年9 月,国家环保 总局科技司在京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认为工作基础扎实、技术路线合理、编制方 案可行,同意开题。2007 年10 月,形成了规范初稿,经专家讨论、修改后,于2008 年2 月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08 年3 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召开初审会,会议认为考虑 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水质、气候差距较大,主要设计参数还应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