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4. 墙体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6. 楼地面渗漏水防治技术措施

7. 外墙渗漏水的防治技术措施

8. 门窗渗漏水的防治技术措施

9. 屋面渗漏水的防治技术措施

10.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11. 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2.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2005年6月

1 总则

1.1 为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各环节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的住宅工程,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1.3 本导则是针对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状况,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水室内标高等较为普遍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1.4 住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督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导则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主体应按各自责任和义务履行本《导则》规定。

2.2 通病防治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列入工程概预算中。

2.3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4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计划,作为重点监督内容。

2.5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编制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监理细则。

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3.1 建设单位

3.1.1 建设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

3.1.2 督促参建各方制定相关的通病防治方案和细则。

3.1.3 按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应保证其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的要求。

3.1.4 应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住宅设计标准,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批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3.1.5 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将通病内容列入验收项目之一。

3.1.6 在保修期内发生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的,建设单位负责查明责任,并组织有关责任方解决质量问题。

3.1.7 建设单位在做好一户一验收工作的前提下,应向用户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明确住宅建设的质量责任及保修制度。

3.2 设计单位

3.2.1 针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出具体的设计措施。并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优化细化设计作法。

3.2.2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作相应的设计交底。

3.2.3 参与工程质量通病的分析,并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通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3.3 施工单位

3.3.1 在开工前制定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方案。

3.3.2 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预拌混凝土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应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明书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必要时,还须做相关检测。

3.3.3 应做好容易产生通病部位的技术交底工作。

3.3.4 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3.3.5 必须做好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实体检查和检测工作。

3.3.6 做好卫生间、屋面及易产生通病部位的蓄水试验等重要使用功能的检查工作

3.3.7 做好通病防治的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3.8 总包单位应审核分包单位提出的通病防治方案。

3.4 监理单位

3.4.1 审查并批准施工单位提出的通病防治方案。

3.4.2 编制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3.4.3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及预拌混凝土作有效的质量控制。

3.4.4 对容易产生通病的部位加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

3.4.5做好通病防治部位的隐检工作,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4.6 定期召开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的通病防治工作例会。

4 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4.1 设计

4.1.1 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4.1.2 建筑变形(沉降)缝或后浇带设置间距不大于40m。

4.1.3 砖混住宅构造要求:

1)顶层和底层应在窗台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2)其它层次每500mm墙高设置通长配筋砂浆带,配筋不少于2φ6,并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

3)斜屋面应在檐口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4.1.4 框架填充墙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时,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m,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每500mm墙高设置通长配筋砂浆带,配筋不少于2φ6,并应与构造柱可靠连接;门窗洞口左右应采取浇筑芯柱或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加强措施,上部设置过梁。

4.1.5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4.1.6 外墙、屋面均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符合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要求;屋面内檐沟应有保温构造。

4.2 施工

4.2.1 砌筑砂浆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4.2.2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施砌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宜大于40d);必须控制好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4.2.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

4.2.4 砌体灰缝应厚度一致,砂浆饱满,竖向灰缝应插捣密实,竖向灰缝饱满度得不应低于8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4.2.5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应与原结构有可靠连接,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

4.2.6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常温条件下的日砌高度应控制在1.6m 以内。

4.2.7 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15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砌体同级砂浆填满挤实。

4.2.8 斜屋面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4.2.9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用设置加强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并应位于抹灰层中部。墙面抹灰应在墙体砌筑30d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面应设分格缝。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4.2.10 顶层框架填充墙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加强网粉刷等必要的防裂措施,加强网应位于抹灰层中部。

4.2.11 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必须开洞、开槽时,应采用专用机具钻洞、切槽,避免捶击、打凿;管线埋设、回填应采用适当的材料,保证密实牢固,抹灰层设置加强网等防裂措施。

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技术措施

5.1 设计

5.1.1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板厚与跨度比值取值宜为1/35-1/30。

5.1.2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φ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5.1.3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现浇板中应设置双层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φ8@100,长度为梁长的1/3,且不得小于1.5m。 5.1.4 在板的温度、收缩应力较大区域应配置控制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抗温度、抗收缩的放射钢筋宜采用密布的配筋方法,其间距不宜大于100mm,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

5.1.5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5.1.5. 1 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5.1.5. 2 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5.1.5. 3 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向外墙相邻的楼板;

5.1.5. 4 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5.1.5. 5 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5.1.6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面个方向的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5.1.7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5.1.8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5.1.9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5.2 材料

5.2.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5.2.2 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5.2.3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和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5.2.4 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2.5 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5.2.6 混凝土配合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5.2.7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

5.2.8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

5.2.9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 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 mm。

5.2.10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 kg/m3。

5.2.11 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5.2.12 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5.3 施工

5.3.1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5.3.2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5.3.3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5.3.4 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高层住宅楼板、屋面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50mm。

5.3.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5.3.6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现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5.3.7 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 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5.3.8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5.3.9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 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 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

5.3.10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5.3.11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5.3.12 现浇板的底板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6 楼地面渗漏水防治技术措施

6.1 设计

6.1.1厕所间及有排水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间应有标高差。

6.1.2 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板厚宜大于等于 90mm。

6.1.3厕所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6.2 施工

6.2.1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6.2.2靠近厕所间的烟道、井道四周和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50mm。

6.2.3 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6.2.4管道穿过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

6.2.5穿过楼板的管道、地漏四周堵洞应密实,分二次嵌填,在管道四周形成10mm×10mm 的凹槽,用防水油膏嵌实。

6.2.6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6.2.7 整体面层施工时,墙面与地面交接处宜做成半径为10mm的小圆角。

6.2.8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6.2.9穿过楼板的管道、地漏留洞封堵密实后,以及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蓄水检验。

7 外墙渗漏水的防治技术措施

7.1 设计

7.1.1住宅工程的外墙立面应简洁,减少凹凸形状。

7.1.2外墙结构围护应采用低吸水性材料。

7.1.3外墙抹灰砂浆中宜掺用聚丙烯纤维(或其它抗裂材料)。

7.1.4外墙装饰涂料宜采用防水性能优良的弹性涂料。

7.2施工

7.2.1凸出外墙的挑板、雨蓬嵌入墙体处应做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小于150mm。

7.2.2外墙砌体砌筑应灰缝饱满,头缝密实,斜砖挤紧砂浆塞实,脚手眼、洞口堵塞填实。

7.2.3砌体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梁底、柱边)抹灰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7.2.4外墙抹灰用的砂应采用中、粗砂,水泥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

7.2.5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湿润。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

7.2.6外墙粉刷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表面应密实、光滑,无砂眼。

7.2.7外墙粉刷停息点应留置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并且各粉刷层的停息点相互错开。

7.2.8外墙粉刷层如由于结构偏差或装饰需要,抹灰厚度大于30mm的应采取加强措施。

7.2.8外墙面砖铺贴粘结牢固,无空鼓,勾缝密实。

8 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8.1 建设单位

8.1.1 建设单位应将建筑门窗专项工程纳入总承包工程范围。

8.2 设计

8.2.1设计单位在门窗施工图中,应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要求在施工说明中标明建筑门窗抗风压等级标准及相关要求,并标注选用门窗图集型号、规格,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单位要求进行门窗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在工程验收时进行审核认可。

8.3 施工

8.3.1提供到工程现场的门窗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并满足设计要求。严禁在施工现场制作门窗。

8.3.2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

8.3.3 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8.3.4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8.3.5 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8.3.6 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

8.3.7 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9 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9.1设计

9.1.1、小高层及高层屋面应设计二道防水设防,并应有一道卷材防水,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厚度不应小于1.2mm。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厚度不应小于3mm

9.1.2、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5%,材料找坡不得小于3%。天沟、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1%。

9.1.3、采用柔性与刚性防水层复合使用时,应将柔性防水层放在刚性防水层下部,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置隔离层。

9.1.4、铺设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3m,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层当采用水泥砂桨时,其强度不得小于M10,当采用细石砼时,其强度不得小于C20。

9.1.5、块状、散状屋面保温材料,应设置隔气层,并应在屋面与墙面交接处沿墙面向上连接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小于150mm。

9.1.6、保温层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保温材料不宜用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等水溶性保温材料,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应设置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宜进水的位置。

9.1.7、刚性防水屋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小于c30、厚度不小于50mm,分格逢间距不应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刚性防层与山墙,如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缝做柔性密封处理,并铺设高度宽度均不小于250mm卷材泛水附加层。

9.1.8、有反梁的屋面结构。穿过梁的预留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并应在设计图上注明反梁过水孔孔底标高,不允许在梁内形成积水槽。

9.1.9、屋面女儿墙、高低跨、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

9.1.10屋面女儿墙、压顶等过长的纵向构件,应沿纵向每3米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粉刷层每隔3米及易产生变形开裂部位设分格缝,分格缝宽为10mm,缝内嵌填密封材料。

9.2施工

9.2.1 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9.2.2 出屋面洞口、管道、井(烟)道等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开洞。

9.2.3 屋面隔气层、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保温层、防水层不得在雨、雪天及五级大风天施工。

9.2.4 屋面防水层施工与伸出屋面结构的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9.2.4.1 屋面水落口,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在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留20mm×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层处理。

9.2.4.2 出屋面管梁,井(烟)道应用柔性防水卷材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9.2.4.3 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锥台。伸出屋面井(烟)道及上屋面楼梯间周边应该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砼防渗圈。

9.2.5 卷材防水层泛水收头施工,当女儿墙为砖墙时,泛水高度不小于 250 mm,防水层收头应在砖墙凹槽内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当女儿墙为钢筋混凝土时,泛水高度不小于 250 mm,防水层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 mm ,密封材料封边,再在上部用金属覆盖保护。

9.2,6 屋面变形缝施工时应采用卷材粘贴封盖。变形缝两侧(或一侧) 泛水矮墙宜与屋面结构一起整浇,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缝内填充聚笨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顶部加扣混凝土盖板。

9.2.7 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9.2.7.1 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9.2.7.2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设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压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混凝土振捣且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抹压时不应在表面加浆或撒干水泥。 9.2.7.3 分格缝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桨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涂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左、右均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9.2.7.4 保水养护不少于14天

9.2.8 屋面防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10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10.1、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检验,由专人进行测量。

10.2、主体施工阶段,为控制好主体结构垂直度质量,六层及以上建筑,结构工程至多每隔三层应用经纬仪或垂准仪,从底层控制点通过预留孔向上投测出楼面控制点,不得采用逐层吊线方法,以免产生垂直度累积误差。楼面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0m,控制点连成的矩形应闭合。

10.3、每层楼面应根据楼面控制点,弹出轴线,每层楼面应测一次平水,并据此进行上层楼面施工,严格控制上层混凝土楼面的标高。

10.4、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标高,砌筑前每层楼面应用水平仪测一次平水,存在高差,应用砂桨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10.5、严格按照设计墙、柱轴线位置及几何尺寸立模,墙、柱模板的立模限位,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纵筋外侧,按弹线位置,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

10.6、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1.5m 2的范围内宜设置一处。

10.7、有防水要求的楼面与室内其它房间楼面标高有高差处,现浇楼板面层钢筋应分离式配置,以确保设计标高的准确。

10.8、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做好灰饼、标筋和护角,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抹灰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当厚度大于30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10.9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楼板厚度的测量,每三层为一个检验批,测量后认真填写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楼板厚度测量记录。

10.10、室内标高,轴线位置、垂直度及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房间数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

10.11、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楼板数且不少于5块进行抽查。

10.12、监理应对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不定期进行平行检验,并及时抽验施工单位测量纪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 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1.1 管道渗漏

11.1.1管材、管件的品种、规格、压力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产品质量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1.1.2选择正确的连接方式,规范操作,确保管道接口的牢固性和严密性。

11.1.3阀门安装前,应按规范要求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11.1.4管道经过建筑变形缝应按GB50242-2002第3.3.4条要求采取保护措施;有热伸长的管道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装设热伸缩补偿装置。

11.1.5给水管道施工完毕(包括隐蔽的给水管道隐蔽前),须按规范GB50242-2002第4.2.1条要求进行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11.1.6雨水管道、隐蔽的排水管道隐蔽前须按规范GB50242-2002第5.2.1条、第5.3.1条要求进行灌水试验。

11.2 管道堵塞或流水不畅

11.2.1管道安装前,应认真清理其内部。

11.2.2管材切割及连接时,不使管道产生缩口,保证断面不缩小。

11.2.3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管口的临时封堵,防止异物进入管道。

11.2.4管道坡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第GB50242-2002第4.2.7条、第5.2.2条、第5.2.3条要求,严禁出现倒坡。

11.2.5对三通、四通、弯头等管件的选用,应符合规范GB50242-2002第5.2.13条、第5.2.15条的要求,亦可采用直角顺水三通或直角顺水四通。

11.2.6排水管道检查口、清扫口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1.2.7给水系统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冲洗并做好通水试验。

11.2.8排水系统须按规范要求进行通球试验。

11.3 排水管道臭气不能正常排放

11.3.1排水立管应设伸顶通气管(顶端设通气帽)。

11.3.2不得用吸气阀(补气阀)代替通气管。

11.3.3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通气管出口4.0m以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侧;经常有人停留的平面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

11.3.4通气管不得与烟道、风道连接。

11.3.5存水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卫生器具排水口下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11.3.6地漏水封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

11.4 管道支、吊架及管卡

11.4.1支、吊架选型合理,安装位置正确。

11.4.2支、吊架间距合理,标高准确。

11.4.3支架、管卡应平整,固定应牢固,与管道接触紧密。

11.4.4金属支架防腐完好。

11.4.5塑料管道与金属支架间应衬非金属软垫或套管。

11.5 管道保温效果不良

11.5.1保温材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1.5.2保温材料与管道接触紧密,结构牢固,接口严密,厚薄均匀,表面平整。

11.5.3对法兰、法兰阀门的保温不应遗漏。

11.5.4保护壳表面应平整光滑,伸缩缝留置正确。

12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2.1 接地装置

12.1.1准确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施工图施工。

12.1.2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GB50303-2002第24.2.1条)。

12.1.3高于避雷网的金属设备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30m以上的金属门窗、栏杆等与防雷装置相连,均压环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12.1.4TN-C-S系统中电源进户处,从接地装置引上的接地母排应直接与接地保护线汇流排相连,中性线汇流排与保护线汇流排相连做重复接地。严禁接错。

12.1.5保护接地支线须单独与干线相连,不得串联连接。

12.1.6接地装置施工完毕须做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不能满足,则应提请设计出具补救施工方案。

12.2 电气配管

12.2.1导管的品种、规格、敷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须按规范要求验收合格(材质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同一系统(回路)不同品种不得混用。

12.2.2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回路及规格配管,不得随意更改。

12.2.3连接方法必须正确。管与管、管与箱(盒)连接应紧密、牢固,管口平直光滑。

12.2.4金属电线导管必须接地,管与管、管与箱(盒)连接处应做好接地跨接。

12.2.5金属电线导管的防腐应符合规范GB50303-2002第14.2.4条的要求。

12.2.6进入落地式配电柜的管口,应高出基础面50~80mm。

12.2.7绝缘导管于砌体剔槽敷设时的保护砂浆强度等级≥M10,保护层厚度>15mm。

12.2.8明配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符合规范GB50303-2002第14.2.6条的要求。

12.2.9施工中管口应临时封闭,防止管内积水或垃圾进入。

12.3 配线

12.3.1导线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其材质须经验收合格。

12.3.2导线颜色选择应正确,符合GB50303-2002第15.2.2条的要求。

12.3.3导线于管内不得有接头,于箱、盒内余量适当。

12.3.4线路绝缘电阻须逐个回路测试,测试值以≥0.5MΩ为合格。

12.4 配电箱(柜)

12.4.1设计选型应合理,位置应正确。

12.4.2箱、柜及其内部元器件须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对空气断路器等主要器件的质量有异议时,应取样送检。

12.4.3箱、柜安装应牢固,与电线导管连接开孔大小合适。

12.4.4箱内结线整齐;接线正确;与器具连接紧密可靠,无松散断股;零线、地线分别经汇流排连接;回路标记准确完整。

12.4.5接地可靠,箱(柜)门启闭灵活,箱体防腐良好。

12.5 开关、插座

12.5.1产品质量须经验收合格,同一建筑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产品。

12.5.2安装位置正确,开关位置应便于操作,不得设于门背后。潮湿场所应采用防水防溅型开关、插座。

12.5.3接线正确:开关断相线;插座接线符合应符合规范GB50303-2002第22.1.2条的要求。

12.5.4观感良好:相同型号并列安装及同一室内开关安装高度一致,开关插座平整牢固,紧贴墙面,周边无空洞。

《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释义

住宅工程质量问题一向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工程质量投诉居高不下,已影响了社会稳定。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由来已久,此起彼伏,司空见惯,通病类型多,影响因素广,出现周期长,这里既有技术原因也有非技术原因。当前我市通病控制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有所不足,不能满足通病防治的要求。为提高我市住宅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有必要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进而达到降低住宅工程质量的投诉率、明确参建各方主体对质量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的目的。

《导则》是在汲取兄弟省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与防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工程建设界多年实践积累,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进行了规范。

1 总则

1.1 《导则》制定的目的。

1.2 《导则》适用范围是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包括各开发区新建的住宅工程(含商住楼、公寓、别墅);改建、扩建的居住工程可参照执行。

1.3 防治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主要对象是指渗漏水、裂缝、室内标高控制、水电安装质量缺陷作为质量通病的重点(以下简称通病防治)。

1.4 住宅工程在设计、施工、监理、监督验收过程中,应将《导则》作为重要依据。

2 基本规定

2.1 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中起主导作用。各参建单位在通病防治中应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工作。

2.2 指建设单位必须承担通病防治中所发生的工程费用,并在施工合同中充分体现。对施工合同已经签定的工程,应在工程竣工决算时予以列支。

2.3 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杭州市行政区域内住宅建设工程施工图时要依据《导则》进行把关。

2.4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指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以及各城区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站必须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计划中,加强跟踪管理,加大检查力度,严格验收程序,监督各项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2.5 明确住宅工程开工前,由建设单位与各方责任主体签订《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责任书》,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签订《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责任书》。

2.6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设计交底后必须编制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监理细则。

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3.1建设单位

3.1.1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住宅工程质通病防治工作中

起主导作用。在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时,应配备专人负责。

3.1.3以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为前提,对于哪些材料和设备由建设单位采购,哪些材料和设备由施工单位采购,要在合同中约定,谁采购的材料,谁负责保证其质量3.1.4在通病防治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随意压缩工期将影响工程质量,从而影响防治效果。同时,严格图审制度,既是对设计单位的成果进行质量控制,也能纠正参建各方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3.1.5列入验收的主要内容指: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防治工程的质量情况和工序报验情况等。

3.1.6对在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发生质量问题的,一般应先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保修方案,由施工单位负责保修。

3.1.7建设单位在工程交付前,应做好一户一验收工作。

3.2设计单位

3.2.1按照《导则》要求深化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3.2.2新建的住宅工程防治通病的设计措施与图纸交底一同进行;在建的住宅工程采取补充防治措施后,应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

3.3施工单位

3.3.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本《导则》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通病防治方案。

3.3.2对新型材料,除提供有关质量合格证明外,还应进行检测。

3.3.3对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3.5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实体检查和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层高、轴线。

3.3.6必须做好每户、每间的蓄水试验,并做好外窗性能、室内环境检测、住宅节能检测等使用功能专项验收制度。

3.3.7通病防治的资料由施工单位作为专项资料按本条文的内容收集整理。

3.3.8专业分包单位依据《导则》提出的通病防治方案,必须经总包、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提供样板参照,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3.4监理单位

3.4.1将通病防治方案的落实融人工程监控的全过程,主要工作内容有:审查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3.4.2将通病防治工作纳入《监理细则》;将通病防治方案的落实融人工程监控的全过程,实施平行检查和工序验收。

3.4.3严格材料报验制度,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严禁使用。

3.4.5当防治措施没有落实或验收不符合要求时,现场监理必须责成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4 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4.1 设计

4.1.1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墙体产生结构性裂缝的主要原因。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内的强制性条文3.0.2条的要求,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和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以及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必须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对建筑物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沉降裂缝。通过这几年的工程实践,并参考了兄弟省市的相关规定,提出本条要求。

4.1.2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内的6.3.1的规定,对有保温层或隔热层和无保温或隔热层的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分别为50m和

40m。此外,由于房屋墙体裂缝成因的复杂性,根据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尚不能完全防止和杜绝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砌体的温度变形、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考虑到杭州地处冬冷夏热地区,地区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比较大,及目前的很多保温措施、施工方法、材料、工艺、管理等不完善,因此,变形缝的留臵采取了从严控制,选用40m。

4.1.3 建筑物顶层和底层是墙体裂缝的常见部位,温度影响敏感;窗洞口是墙体受力的薄弱环节,墙体在洞口削弱处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易出现裂缝并产生渗漏。窗台标高处设臵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可有效地改变墙体受力性状,控制裂缝的产生;规定圈梁的砼强度及最小断面和最小配筋,是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其余楼层每隔500墙高设配筋砂浆带,同样是为了增加墙体整体性,控制裂缝的产生;同时,由于配筋量与墙体拉结筋相同,只需将原拉结筋贯通即可。圈梁、砂浆带钢筋均应直接锚入构造柱内。

4.1.4 由于砼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砼砌块等轻质材料线膨胀系数较大,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墙体的变形较大,易产生裂缝。增加砼构造柱和配筋砂浆带的目的,是改变墙体的受力性状,使之成为约束砌体,减少膨胀和收缩量,从而减少裂缝;门窗洞口是砌体的薄弱环节,同时门窗框边由于门窗开关的动荷载作用,易于出现开裂和松动,因此,对轻质砌体门窗洞口采用芯柱或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强是解决此部位裂缝的有效措施。

4.1.5顶层墙体出现裂缝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根据以往部分工程的经验,当砂浆强度提高到M7.5时,即通过提高砂浆的抗拉和抗剪强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裂缝状况,减少裂缝,因此提出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4.1.6外墙、屋面均进行保温设计既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温差,从而控制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详细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J116-2001),以及浙江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内的有关规定。

4.2 施工

4.2.1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的6.3.8条蒸压灰砂砖、砼砌块和其他非烧结砖砌筑时,采用传统的砌筑粘土砖的混合砂浆从实践经验看是不适当的,普通砂浆和轻质砖的性能有较大差异。国外均有适合各种材料自身特性的专用砂浆。我国已编制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等专用砂浆标准。采用专用砂浆,不但能提高块材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改善砌体的力学特性而且还能减少墙体的裂缝。

4.2.2 轻质砌块多为水泥胶凝增强的块材,以28d强度为标准设计强度。龄期达到28d之前,含水量过高,自身收缩较快,28d后收缩趋缓。为有效控制砌体收缩裂缝,对砌筑时的龄期进行了规定。根据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吸水、失水特性,合适的含水率分别为:空心砖为10%—15%;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宜为5%—8%。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时的含水率约为35%左右,以后砌块逐渐干燥,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

4.2.4 灰缝将砌块相互粘结成整体,能储存和分散由于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微裂缝,故提出本条文,并从严控制竖向灰缝饱满度。

4.2.5 填充墙拉结筋留设目前有多种方法,为保证效果,应注意连接的牢固性、耐久性。拉结筋若折弯压入砖缝,钢筋拉结力的作用将大大削弱,因此必须符合砖模数要求,不得弯折使用。

4.2.6 砌筑砂浆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当未达到硬化龄期之前均有较大的徐变,因此在砂浆干燥前上部砌筑过快,易使砌体上部沿灰缝产生阶梯形裂缝。控制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日砌高度,让墙体充分完成沉缩变形。

4.2.7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3.7条规定:“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填充墙砌完后,砌体还将产生一定变形,施工不当,不仅会影响砌体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还会在该部位产生水平裂缝。将间隔时间延长到15天,主要是针对在以往的很多工程上,尽管按规范规定的时间

进行了施工,但仍然在此部位出现较多裂缝,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减少裂缝,使砌筑砂浆的沉缩进一步稳定,延长到15天。

4.2.8由于顶层温度变化较大,砌体和坡屋顶卧梁刚度以及线膨胀系数的差异,此部位极易产生错动,如在此部位采用砂浆等材料找平,易形成一个滑移面,从而产生裂缝。因此,在此部位,砌体应砌成踏步形,确保砼和砌体的结合,同时增强咬合力。

4.2.9本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进一步处理,确保该部位不出现或少出现裂缝。以往工程中采用加强网措施的较多,但由于往往设臵在了基体表面,未能发挥作用,效果不明显,故提出应将加强网设于抹灰层中部;墙体充分地沉实稳定后再抹灰,能确保抹灰质量,否则砌筑砂浆收缩未稳定,极易产生裂缝和空鼓,因此,应尽量延迟抹灰的时间。

4.2.10 顶层是砌体裂缝的多发处,故从严要求。

4.2.11 砌体上随意开洞、开槽,削弱砌体截面,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

5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技术措施

5.1 设计

5.1.1 设计改进措施是一个避免出现裂缝的重要措施,主要是提高楼板的抗拉强度及变形能力。在使用荷载大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使板厚与跨度比值得到提高。双向板的厚度取不小于短跨的1/35。

5.1.2楼板内的PVC管宜埋设在圈梁内,尽量减少穿过楼板,对无法避免而必须穿过的,首先应选用尽可能小管径的PVC管,并将管线上部紧绑在楼板的底筋上,同时注意防止管线纵横叠压,以保证管线上部混凝土断面的厚度,并采用增加网片的防裂措施。

5.1.3板中配臵双层钢筋是在混凝土结构中配臵适量的构造钢筋,无论对温度应力或收缩应力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对控制裂缝扩展,减小裂缝宽度有一定作用。特别是顶层和边单元由于温度应力较大,跨中虽然没有负弯距,但采用此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控制裂缝扩展。

5.1.4采用钢筋密布的配筋方法,即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直径小,较小的布筋方法。这种配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楼板的抗裂能力。这是一种比较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5.1.5考虑到下列部位是住宅工程裂缝常见的多发部位,由于这些部位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条文要求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臵温度收缩钢筋。均宜比按计算需要量适当增加配臵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数量。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臵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5.1.6楼板开洞时,当洞的直径或宽度(垂直于构件跨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300mm时,可将受力钢筋绕过洞边,不需截断受力钢筋和设臵洞边附加钢筋。当洞的直径较大时,应在洞边

加设梁或在洞边每侧配臵附加钢筋。每侧附加钢筋面积应不小于孔洞直径内或相应方向宽度内被截断受力钢筋的一半。

5.1.7由于边角处混凝土所受约束最大,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就高,因此容易产生裂缝。此条文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角部构造柱及圈梁对现浇板的约束,减小造成现浇板角部45。斜裂缝的拉应力。

5.1.8根据有关省市防治质量通病的经验,当混凝土强度过高,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势必增加,会导致现浇板后期收缩加大,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5.1.9对较长的住宅结构分割成若干结构单元,设臵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或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结构构件内部拉应力。并在后浇带增设除通常承载力计算所需结构构件配筋外的构造钢筋。减小结构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楼板协同变形部分的约束条件。5.2 材料

5.2.1尽量选用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如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所选用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正式使用前,必须进行水泥安定性试验,否则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必须严格控制。

5.2.2对混凝土的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应优选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骨料的含泥量对收缩是绝对有害的,骨料中的含泥量应尽可能降低。

5.2.3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应在其中掺入矿物掺和料,所用矿物掺和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112等规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对现浇楼板不宜超过20%。

5.2.4所用外加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混凝土防冻剂》JC475及《混凝土膨胀剂》JC476等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规定进行施工。

5.2.5严格按照《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减少拌和水量和增加粗骨料用量是配制混凝土的重要原则。拌和水量少了,导致收缩开裂的浆体也就少了,而且水胶比低的浆体本身收缩量小,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

5.2.6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一般应控制在450kg/m3。

5.2.7骨料体积含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值越小。混凝土的收缩值是随粗骨料含量减小而增大,粗骨料起着抑制收缩的作用,尽量选用有利于减少收缩的优质粗骨料。

5.2.8预拌混凝土中在砂子选用上应慎重,尽量选用模数偏大一点的中砂。粗砂拌制砼强度较好,可以节约水泥,但粗砂颗粒粗糙,≤0.63mm的粉砂又少,无疑又增加了混凝土和易性的难度。而采用中砂,其融合了细砂、粗砂的优点,容易解决凝土和易性、强度问题,又兼顾了节约水泥用量的原则。

5.2.9坍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对预拌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坍落度的变化。

5.2.10尽量减小拌和水量和增加粗骨料是配制混凝土的重要原则。拌和水少了,导致收缩开裂的浆体也就少了,而且水胶比低的浆体本身收缩量就小,有利于防止混凝土裂缝。

5.2.11水泥用量增加会带来水化热高、收缩加大等弊端严重增加混凝土开裂的趋势,因此尽量减少的控制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5.2.12 要求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关键之一是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5.3 施工

5.3.1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除满足通常所要求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外,还

应该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为此,事先要妥善制订好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应进行技术交底。在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配备相应技能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

5.3.2 减缩剂是通过减小孔隙水的表面张力而降低在干燥过程中表面应力的产生,从而控制早期自收缩裂缝的产生。减缩剂效果的发挥对养护条件的依赖性较小,符合目前施工期要求。减缩剂不仅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和总收缩,对掺粉煤灰和矿粉混凝土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与其他混凝土外加剂有良好的相容性,是控制、解决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5.3.3关于纤维混凝土的理论研究表明,纤维对混凝土综合性能改善的主要贡献可能不是增强而是抗裂增韧。根据纤维阻裂理论(纤维间距理论)说明纤维对裂缝发生和发展的约束作用。纤维间距理论认为在混凝土内部存在固有缺陷,如要提高强度,必须尽可能减小缺陷程度,提高韧性,降低混凝土内部裂缝端部的应力集中系数。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合成纤维,是解决混凝土早期裂缝问题的技术途径之一。

5.3.4施工现场为方便泵送混凝土的浇筑,现场任意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加水不仅使水灰比变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地对此应严格控制。当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

5.3.5本条文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5.2条要求,梁、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位臵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有重要影响。通常施工过程中现浇板支座处的上部负弯矩钢筋绑扎后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被踩踏下沉,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使板厚的实际有效高度减小,结构抵抗外荷载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5.3.6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

5.3.7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对使用掺和料、外加剂的混凝土尤为重要,制定养护方案,由专人负责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具有良好的混凝土养护条件,是解决混凝土早期出现裂缝的关键步骤。

5.3.8近几年,已出现多起因模板支撑失稳而引发倒塌事故。由于追求赶工期,不顾混凝土的幼龄强度,任意踩踏、支模加荷,都是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沉降或受震动而产生裂缝的因素。防止混凝土裂缝,模板支撑必须牢固,拆模时混凝土要达到规定强度。

5.3.9应按设计要求合理设臵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周后再行浇筑。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沉降差异过大而设臵的“沉降后浇带”应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值后,方可浇筑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同时应加强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3.10加强对模板及其支架的技术复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实施。模板的支撑立柱应臵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对发现拼接不够严密以及钉结不够牢固,或者有反弹现象的模板应及时返工。在模板支撑时,横档宜采用木质,不宜使用钢管,木质横木应有足够强度。

5.3.11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或支撑,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产生裂缝,这是结构受荷引起的裂缝。施工现场应严格控制拆模强度,避免造成支撑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化而产生裂缝。

5.3.12由于现在工程上使用的模板质量普遍较好,混凝土底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光洁度,为了避免板底粉刷起壳、裂缝、脱落,对现有混凝土底板在接缝处进行必要的打磨批嵌。同时也可以减小楼板荷载、提高室内净高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6 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6.1 设计

6.1.1标高差的设臵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积水流入非防水设臵的地面而产生渗漏,粗装修的住宅工程厕所间及有排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标高差应考虑装饰面层的厚度,同时还应注意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统一,避免造成混乱。

6.1.2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比较好,具有一定的自防水能力,目前杭州市的住宅工程的楼层结构基本上都采用现浇混凝土,这对防止厕所渗漏起很大的作用,但在住宅工程中厕所间现浇板厚度的设计偏薄,加上施工原因可能使实际板厚更小,以及板内管线的影响,很容易使现浇板产生裂缝而发生渗漏,所以建议现浇板设计厚度大于等于90mm。

6.1.3《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8 条规定“厕所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臵防水隔离层”,这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有防水要求地面的防水等级和防水能力。防水隔离层材料的选用不仅要考虑防水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与建筑面层材料的相互粘接效果和方便施工。

6.2 施工

6.2.2出自《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8条“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 mm。”该条为强制性条文。目前在厕所间四周的翻边一般都能比较好地落实,但在烟道和井道位臵的翻边往往遗漏,所以要特别注意。为防止翻边根部接合不密实,翻边应与楼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并且在施工时应保证翻边的位臵、尺寸和浇捣质量。

6.2.3 出自《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8条“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臵应准确,严禁乱凿洞。”(强制性条文)。住宅工程厨卫间管道预留孔洞的留臵普遍不够重视,存在位臵不准确、成形尺寸过大、乱凿乱打等现象。本措施规定现场应按照穿管的直径大小制作标准件,保证洞口成形尺寸,标准件大样见(图6.2.3)。标准件制作成上大下小形状,施工方便、洞口混凝土封填易密实。

6.2.4出自《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第3.3.13条,厕所间在管道穿过楼板处设臵套管,由于套管与混凝土一起整浇,对此节点的防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设臵套管时,其顶面高度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和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6.2.5出自《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9.3条“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厕所间地面渗漏很大一部分是发生在立管穿楼板处和地漏四周,所以在上述位臵的堵洞嵌填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在凹槽内嵌填防水油膏也是为了增加其密闭性能和防水效果。(见图6.2.6)

6.2.7 出自《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4.10.4条“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200~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针对烟道壁厚较薄,施工过程中根部易出现破损、渗漏的质量通病,本条强调了对该节点部位的防水加强处理。

6.2.8若阴角做成直角,易出现渗漏质量通病。为确保阴角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引用屋面防水层在阴角处的处理方法。(见图6.2.7)。

6.2.9 出自《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5.1.4条和第5.1.6条的规定,合理的养护对保证整体面层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6.2.10 蓄水试验是检验厕所间地面防水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直观的。第一次蓄水检验是在穿过楼板的管道、地漏留洞封堵密实后进行,目的是检查留洞封堵节点的防水效果,如有渗漏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并应重身蓄水检验;第二次蓄水检验是在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目的是检验防水隔离层的整体防水效果。蓄水检验施工单位应逐间进行,监理见证,并详细做好蓄水检验记录。

7 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7.1 设计

7.1.1住宅工程的外墙立面应简洁,减少凹凸形状。

7.1.2外墙结构围护应采用低吸水性材料。

7.1.3长期以来,外墙粉刷龟裂,渗水现象较普遍,现场控制手段不多,本条要求在粉饰砂浆中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或其它新型的合格抗裂材料),对上述质量问题能加以有效的控制,该方法在通病防治示范工程和其它许多工程中得到使用,费用增加不多但效果比较明显。据了解,按目前市场价格,每平方粉刷费用约增加1元左右。

7.1.4目前建筑工程的涂料使用很大部分选用硬质型涂料,它们以装饰性和防水性为主要功能,一般不能遏制弥盖建筑物外墙体表面的龟裂纹,反而会随之开裂、剥落、腐蚀墙体,造成墙面渗漏。这就严重影响了涂料所应该具备的对基层的保护功能与装饰效果。弹性外墙涂料以特种丙烯酸橡胶乳液为基料,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和拉伸强度,可在 +80度至–20度气温下保持高弹性,能有效地弥盖墙体表面的龟裂纹,从而提高防渗效果。施工时应注意深层厚度的质量控制。

7.2 施工

7.2.1 凸出外墙的挑板、雨蓬容易积水,在嵌入墙体位臵做混凝土翻边起挡水作用,高度不小于150mm(见图7.2.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湖州爱家皇家花园二期工程 地下车库(非人防区)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专 项 方 案 主要编制人: 审核人员: 审批人: 上海德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 一、 1、工程地址:湖州市织里镇中华路

2、工程名称:湖州爱家皇家花园二期工程 3、建设单位:湖州爱家房地产有限公司 4、勘察单位:上海海洋地质勘查设计有限公司 5、设计单位: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上海德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监理单位:德清县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湖州爱家皇家花园二期工程,本标段由地下车库(非人防区)组成。地下车库(非人防区)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本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彭圣浩主编 3、按《湖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规定(暂行)》(湖建发2008-301号)的通知要求及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与强制性标准及施工现场实际进行编制。 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砌筑砂浆应采用粗砂,严禁使用石粉。 2、混凝土多孔砖在砌筑时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宜为45d),存放时不得露天雨淋,且 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状态下施工。 3、混凝土多孔砖应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砂、石为主骨料,其线性干燥收缩率不应大于 0.045%。 4、框架填空墙砌至梁底150~200mm处即暂停砌筑,间隔10d以后,方可补砖;补砖时, 应注意砂浆饱满,并对其双侧竖缝用砂浆嵌填密实。 5、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6、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应在30d 后抹灰。 7、内墙抹灰面及顶棚基层腻子应平顺、坚实、牢固。 8、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9、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10、主体与混凝土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优先采取予埋,也可采用化学植筋(需做拉拔检 测),位置、数量应正确。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 不得低于12%。严禁预拌混凝土出厂后加水或在施工现场加水。 3、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提供使用外加剂各项性能的第三方案检测报告,报告的检 测项目应包括收缩比率的指标,出具报告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为有效。 4、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收缩率较小

《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1 总则 1.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的住宅工程。 1.3 本导则是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1.4 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导则。 2 基本规定 2.1 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导则》的规定。 2.2 通病防治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列入工程概预算。 2.3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4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重点。 2.5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2.5.1 由参建各方会签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录1)。 2.5.2 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附录2)。 2.5.3 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附录3)。 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3.1 建设单位 3.1.1 在开工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1.2 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3.1.3 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4 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3.1.5 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3.1.6 应明确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 3.2 设计单位 3.2.1 在住宅工程设计中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 3.2.2 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3 施工单位 3.3.1 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3.2 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3.3.3 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3.3.4 根据经批准后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样板引路。 3.3.5 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3.6 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3.4 监理单位 3.4.1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lO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 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二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是土质边坡坍塌、滑坡、雨后冲刷严重(甚至出现浪窝),石质边坡塌落、崩塌等。 一、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预防措施 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 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 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 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 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 1、人工挖孔桩钢筋笼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控制好钢筋笼保护层的厚度,对于满足设计要求和确保钢筋不被锈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以往类似工程经常出现钢筋笼下放偏位的质量问题。我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将采用如下施工方法: (1)钢筋笼的加工制作质量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保证钢筋笼不产生较大的变形。可采用钢筋或型钢增加钢筋笼的刚度,待吊起入孔固定后拆除。 (2)在吊放钢筋笼前,先沿桩(墩)孔孔壁均匀地放4根钢管或钢轨。钢管的直径或钢轨的高度应等于钢筋笼净保护层厚度。在灌注砼到适当位置时,要将吊放的钢管等部件拔出,此法经过多栋例似工程的实践,使用范围广,能精确保证基桩保护层的厚度。 (3)钢筋笼吊环的设置对保证钢筋笼在孔内不倾斜和正确定位非常重要。 可在钢筋笼顶端对称设置两个吊环,用两根钢管横担分别穿过两个吊环,把钢筋笼悬挂在井壁上,使钢筋笼借自重保持标高、垂直度和保护层正确。其中吊环的长度需经过计算确定。 (4)钢筋笼吊放入孔前应先用验孔器验孔,检查成孔直径和倾斜率,在验孔合格后再将钢筋笼吊放入孔。 (5)在浇筑砼过程之中,应防止钢筋笼被顶升和碰动而影响保护层厚度。 (6)在施工中,还要摸清地质情况,防止软弱土层处孔壁缩径,从而影响桩身砼质量。 2、钢筋绑扎通病的防治 在砼结构工程之中,钢筋绑扎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对于重要的部位,本项目部将设置“质量控制点”,不合要求时,项目部将一定作到整改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主梁上有次梁作用时,附加箍筋的构造如图(一)所示;常见问题:通常为50?100mm具体应按设计要求,加密宽度不足。应严格按照上图所示进行箍筋的加密。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 1总则 1.1为进一步提高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克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规范电力建设(发电、输变电)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规定。 1.2本工作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新建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 1.3本工作规定是结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状况,在《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基础上,针对电力建设房屋工程的混凝土、砌体、粉刷层、楼地面、门窗、屋面防水制作等项目或方面存在的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编制的。 1.4在电力建设房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工作规定。 2基本规定 2.1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工作规定》的规定。 2.2通病防治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列入工程概预算。 2.3施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4各级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重点。 2.5电力建设房屋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国家和行业工程技术标准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2.5.1由参建各方会签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录1) 2.5.2施工单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附录2)。 2.5.3监理单位《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附录3)。 3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3.1建设单位 3.1.1在开工前下达《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1.2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3.1.3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4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3.1.5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3.1.6应明确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 3.2设计单位 3.2.1在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设计中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 3.2.2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3施工单位 3.3.1认真编写《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3.2必须做好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 3.3.3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砌筑工程 1.砌块排列不合理,组砌方法不对。 (1)砌筑前,应根据建筑物平面和墙体情况绘制砌块排列图,尽量采用主规格砌筑,上下皮砌块错缝搭砌,纵横墙交错搭砌,保证砌体强度、整体性。 (2)砌块上下皮错缝搭砌的长度控制在不小于砌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90mm,如个别排列不开,无法满足搭砌长度要求的,应按规定在水平灰缝内放置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3)大于30mm的竖缝应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大于150mm的竖缝用整砖镶砌,镶砌部位不应集中,应均匀分散分布,墙角部位不得镶砖。 2.灰缝砂浆不饱满 (1)配制砂浆不用细砂或含泥量过高的砂,配合比计量应准确,一般稠度控制在5~7cm,应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砂浆随拌随用,不准用隔夜砂浆。 (2)灰缝应均匀,灰缝控制在10~15mm 范围内,砌筑时随砌随用原浆勾缝,应密实。 (3)水平灰缝宜采用“坐浆法”,铺浆,一次铺浆长度不宜超过800mm,铺浆后应立即放好砌块,一次摆正找平;竖向灰缝应采用“端面铺浆法”,即将砌块侧端面朝上,满铺砂浆,四边抹成八字形,与前面已砌好的砌块挤紧。 第二节外墙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1.填充墙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渗漏水防治 (1)填充墙墙体拉结筋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设置。 (2)填充墙体所用材料在施工前应浇水湿润。 (3)填充墙与剪力墙交接处砌筑饱满,勾缝应密实。砌筑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80%,不得有瞎缝、丢缝、开裂及勾嵌不实现象。 (4)填充墙上部斜砌部分应待其下部沉降稳定后再行砌筑,严禁一次砌至顶。

(5)建议室外装饰时在填充墙与剪力墙交接处加钉20cm宽钢丝网,以防止因两者收缩率不同而拉裂。 (6)为防止屋面楼面梁板与顶层外墙砌体交界处开裂渗漏,在顶两层楼板外侧梁模板装订时梁底按图做滴水线,再进行砌体施工。 2.外墙窗及窗框边渗漏水防治 (1)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分层填塞密实,固定窗框的木楔要及时取出(防止引水),并用砂浆填嵌。 (2)抹灰时内窗台应做成内高外低,高差为2cm。泛水应坡向正确,不得有咬框。 (3)窗外框外侧周边在抹灰时留设5×8凹槽,并用防水胶密封。填嵌防水胶时凹槽内应清洁干燥,防水胶封闭应连续饱满,不得有缝隙、砂眼、气孔等。 (4)外窗下框在安装时宜采用两侧固定法且在外抹灰施工时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窗下框被施工人员踩踏而造成填缝不严。 (5)外窗各节点应设计合理,加工安装规范。窗下框冒头处应设置排水孔。窗各拼装节点缝隙均应采用防水胶填嵌平滑密实。 第三节保温层质量通病的防治 1.“热桥”现象 “热桥”现象:房屋外墙转角、内外墙交角、楼屋面与外墙搭接角的区域范围,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时,产生水雾吸附于墙面,并继而出现渗水、墙皮脱落、发霉等现象,大多出现在秋末冬初(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发生于柱子和梁处,砖混结构多发生于圈梁处)。 2.原因: (1)建筑结构因素 混凝土梁柱部位因外观造型需要无保温层,使局部“长毛”结露。 坡屋面设置老虎窗时,为了顾及建筑立面效果没有对裸露部位的混凝土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210修改

质 量 通 病 防 治 措 施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9月28日 目录

一、质量管理机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 2、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二、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3、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理措施………………………… 4、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5、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6、门窗渗漏防治措施……………………………………………… 7、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8、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一、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以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泸住建函《2011》70号及392号文件和相应程序文件为管理制度,以规范、

标准、为准绳,强化工艺纪律,加强“三检制”和“样板制”,重点对人的质量意识和行为进行培训、教育,克服质量通病,实施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创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业主要求。 1、质量目标 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确保整个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2、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1、依据《泸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及泸住建函《2011》70号及392号文件和公司所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撑性文件在本工程中将据此制定并执行《工程质量各级管理责任制》和《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检查试验计划》,遵照有关施工与安装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实行“全、细、严”的项目质量标准化管理,即制度全,措施方案细,管理严,重点突出“严”字;精心施工,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速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合格品,达到合同规定和承诺的质量要求。 2.2、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总工程师及副经理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各施工项目组长及兼职质检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项目质保体系及项目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层层监控,并配合公司、监理、业主等质量监督部门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 2.3、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和奖罚制度,在员工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各种形式QC小组,就工程中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为目标开展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消除质量通病的发生。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最完整)

恩施州怡嘉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工程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单位:重庆市万州清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A栋) 恩施州翔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B栋) 恩施州宏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C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D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E栋) 编制组人员:

审核单位: 编制日期:二0一0年十一月三日 目录 一、施工概况··2 1.1.工程项目名称和参建单位名称··2 1.2.工程概况及说明··2 二、质量通病防治保证管理体系·3 三、编制依据··4 四、防质量通病实施目标·5 五、工程质量通病各项防治措施方案·5 (一)外墙渗漏防治措施··5 (二)变形缝渗漏防治措施··13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开裂控制与防治措施··16 (四)墙体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26 (五)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32 (六)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37 (七)室内标高与几何尺寸控制质量通病防治方案··41 (八)屋面渗漏防治措施··43 (九)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50 六、质量通病防治管理措施·54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项目名称和参建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恩施州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工程 建设单位:恩施州蓝盾城市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恩施州同欣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威斯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恩施州天工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中南勘察设计院 恩施州天工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参建单位:重庆市万州清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A栋) 恩施州翔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B栋) 恩施州宏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C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D栋) 恩施州兴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E栋) 1.2.工程概况及说明 恩施怡嘉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工程位于恩施市学院二巷,地势平坦。整个小区包括有5幢建筑物,拟建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161.70㎡,其中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3200.00㎡,总建筑面积约为59100.00㎡,地下面积约3500㎡。

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2、《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新市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河源市源城建筑工程总公司;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三、通病防治特点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应做好以下几个项目的通病防治工作:1、钢筋砼现浇板裂缝防治;2、填充墙裂缝防治;3、楼地面工程渗漏防治;4、外墙渗漏防治、5、门窗渗漏防治;6、屋面渗漏防治工作。 四、主体工程中的通病防治措施 一)、钢筋砼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 a、裂缝原因分析 1、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砼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砼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不规则的龟裂缝; ○2、砼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开裂; ○3、砼流动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引起收缩开裂; ○4、由于板面负筋被人为踩踏后未复位,降低了受力筋的有效高度,影响板的强度和刚度,导致裂缝产生。 ○5、由于整个楼板干燥收缩不均匀,板角部位的变形受到相邻柱梁及墙体的约束,以及板面的板角构

造筋被人为踩踏变形,偏离设计规定位置。施工马虎,板角部位的板厚小于设计规定,以致板的刚度不足,发生板角斜向裂缝。 ○6、由于楼板砼浇筑后,在其强度未达到1.2MPa时就在板上进行施工活动,使砼结构受到扰动;拆模时间过早,使板尚不能承受载荷;跨中部位遗漏设置砼垫块,浇筑砼时又随意往上提钢筋网,造成此部位砼保护层超厚,板的承载能力降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板底跨中处容易产生裂缝。 ○7、梁板砼尚未达到脱模强度,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材料,使梁板受到振动或超过比设计大的施工荷载作用而造成撞击裂缝; ○8、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不牢,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在松软土上;以及过早拆模,常导致不均匀沉陷裂缝的出现。 b、防治措施 1、加强商品砼供应的质量管理: (1)认真实行“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制度。预拌混凝土站应按子分部工程分混凝土品种和强度等级,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 (2)在施工前与砼厂家做好技术沟通工作,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签定砼技术协议,在开盘前一天应将水泥出厂合格证资料送到,报监理核对资料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 2、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如下预防措施: (1)应严格控制现浇砼板的厚度与标高。具体控制措施如下:①控制好楼层标高:每栋楼设置两个基准点作为楼层垂直传递与标高复合,并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合,标高精度误差控制在4mm以内。②模板标高控制:首先要控制好墙体模板的上口标高,在墙体模板垂直度与上口标高校正完后再铺设顶板模板,避免墙体标高不到位,出现局部板边不平,影响板面标高的控制,然后板面标高应通过竖向钢筋上提供的水平线来控制,钢管排架上口带通线,板底尽量采用通长木方垫平铺稳,变形木方需经压刨平直后方可使用,严重变形的不得使用。顶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合板,铺钉时要确保与木方结合牢固平稳,不得有翘曲、晃动等现象。将板面标高偏差控制在4mm以内。③砼浇筑厚度控制:砼浇筑时预先准备好厚度标识杆,控制放料时的厚度,在刮平前通过标识与钢筋上的水平标志斜向通长带线,用标高标识杆控制砼板面标高,再用3m长刮杆将砼表面刮平,平整度要求不大于5mm。 (2)严格控制现浇砼板内钢筋、管线的位置,管线布置好后应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必须保证管线之间有不小于25mm的缝隙,原则上板内管线管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如大于1/3板厚时需在管底沿管线方向垂直铺设ф6@150长度为500mm的加强筋,且对管线密集部位也应设置加强筋,管线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保护层均采用塑料垫块,板上部筋保护层采用塑料支架固定牢固,支架间距不大于800mm,平台砼浇筑前,预先铺设好脚手板,防止踩塌钢筋产生变形移位,造成板面保护过大,降低了板的有效高度,以及出现板面裂缝等现象,砼浇筑时派专人值班,保证板内钢筋、管线位置正确。 (3)、浇筑五层以上平台砼时采用地泵送料,布料机出料,必须避免泵管砼集中堆放在模板上,造成模板或支架变形,布料机基座部位下部支撑必须加固牢固,不得在泵送时振动模板支架,从而影响模板整体刚度。墙体砼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在墙体砼振捣密实后适当间隔一段时间再浇筑顶板砼。 (4)、现浇板浇筑时,严禁在罐车内加水,砼进行拍打振实后,用长刮杆刮平,赶走表面泌水。在砼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砼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避免砼产生收缩裂缝。

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

1 砌体结构裂缝防治 1.1 产生部位 1.1.1 砖砌体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柱接触处产生竖向裂缝。 1.1.2 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1.1.3 在错层砖砌墙体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1.1.4 顶层墙体产生水平或斜向裂缝。 1.2 形成原因 1.2.1 砌体材料由于膨胀系数不同、收缩量比不均匀、伸缩变量不同,受温差影响而引起的裂缝。 1.2.2 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的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是由于窗间墙与窗台墙荷载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边产生剪力,而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造成的。 1.2.3 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胀缩或其他因素而产生推挤,形成在楼板错层处出现水平裂缝或在纵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1.2.4 顶层墙体因温差产生变形,或屋面、楼板设置伸缩缝而墙身未相应设置,以致墙体被拉裂产生斜向裂缝,或在女儿墙根部产生水平方向裂缝。 1.2.5 设计及其他原因 1.3 施工技术措施 1.3.1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

1.3.2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品停放期宜为 45d(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28d的龄期不应小于 1.3.3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1.3.4 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1.3.5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1.3.6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1.3.7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1.3.8 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1.3.9 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的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合肥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施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导则。 第二条本实施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工程(含公寓楼、商住楼等)。 第三条本实施导则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条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实施导则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等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五条工程建设各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实施导则的规定。 第六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重点。 第七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本实施导则规定,加大对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特别要加大对经济适用房、旧城改造回迁房以及城乡结合部商品房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工程建设各方违法违规降低住宅工程质量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章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第八条建设单位 (一)应当贯彻执行实施导则,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相关措施。 (二)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必须保证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造价和住宅设计标准;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如对施工图设计提出工程经济控制性指标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具有充分依据;不得将门窗、防水等工程肢解发包。 第九条设计单位 (一)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定,强化各专业协调配合,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当按本实施导则落实相应的设计措施。 (二)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三)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有足够的可靠性,住宅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地基变形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桩基及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的检验。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二次装修承载控制值。 第十条施工单位 (一)在图纸会审时应将不符合本实施导则的情况及时告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二)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落实设计图纸会审中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对容易产生空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的部位提出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必须将本实施导则规定的内容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部门审查、建设单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XXXX小区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编制人: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 XXXX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质量通病的概念 (03) 二、工程特点及概况 (03) 三、工程质量通病项目及内容 (05) (一)模板工程 (05) (二)钢筋工程 (06) (三)砼工程 (07) (四)砌体工程 (08) (五)楼地面工程 (09) (六)卫生间地面工程 (10) (七)木门窗工程 (11) (八)铝合金工程 (13) (九)外墙渗水 (14) (十)瓷砖墙面工程 (15) (十一)屋面工程 (17) (十二)水卫安装工程 (18) (十三)电器安装工程 (20)

一、质量通病的概念: 所谓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常而易见的质量问题,它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甚至影响到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速度。“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此对工程质量中出现的通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防治、消除,确保工程质量。 二、工程特点及概况: 1.项目名称:XXXXXX 2.建设单位: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3.工程项目地点:XXXXXXXXX 4.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XXXXXm2。

5. 设计单位:XX有限公司 XX及地下车库施工单位:XX有限公司 XX施工单位: XX有限公司 XX 施工单位:XX有限公司 6.工程抗震、防水等级及其他: (一): 地下车库工程: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上结构形式为剪力墙;建筑面积为5870.59平方米,总停车位为266辆;抗震等级为三级,F轴至2#车库区域抗震等级为为二级,其余与主楼相连的部分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为三级;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防水底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防水等级:变配电室、屋面按防水等级一级设防其他二级;地下室防水工程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和地方的有关规程和规定,设防做法为L06J301-34。地下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按防火分类为二类。根据规划定点要求及使用功能要求,车库在场地北、西两侧设两个出入口。地下车库机械停车部分为三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600平方米,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防火分区之间用防火墙和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大于3小时)分隔GB50067-9751.1.1,51.2条规定;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如开门则门为甲级防火门。 (二): 3#、6#、8#: 本工程地上6层建筑高度19.59m,总建筑面积3233.90平方米,工程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人孔万控桩基础;抗震设防烈度:7度;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砌体:非承重的外围护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 1.总则 1.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住宅工程。 1.3本导则是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外观裂缝、渗漏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1.4在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导则。 2.基本规定 2.1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导则》的规定。 2.2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3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列入监督计划。 2.4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2.4.1由参建各方会签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录1) 2.4.2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附录2)

2.4.3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附录3) 3.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 3.1建设单位 3.1.1在开工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1.2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3.1.3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4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不得将建设工程支解发包,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 3.1.5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 3.1.6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3.1.7应明确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 3.1.8住宅工程初装饰的项目、做法和技术质量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通过施工合同确定和实施。 3.2设计单位 3.2.1在住宅工程设计中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方案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传统的施工工法已不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例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阳台栏杆过低,电器设备无防雷接地等。这些质量通病,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功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住宅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已成为了广大业主质量投诉的热点。因此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减少质量通病,提高住宅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为加大我司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工作力度,维护公司品牌,进一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针对目前我司住宅工程发生的质量通病,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整理出团《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以下简称《防治措施》),其中土建工程11条,建筑设备安装工程9条。 《防治措施》可作为指导施工、施工图审查等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之用。 请各部门在执行本防治措施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工程管理中心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二、基本规定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的基本规定: 1、适用于我司各项目新开工的住宅工程,其它工程可参照执行。 2、在住宅工程的施工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防治措施》。 3、项目部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实施情况。 4、应将本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向施工班组等相关单位进行交底。 5、技术质量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列入重点审查容。 6、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项目公司和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并严格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一公局渭武高速土建第十一合同段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目录

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 (一)、超厚回填 (1) (二)倾斜碾压 (1) (三)挟带大块回填 (1) (四)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 (2) (五)带水回填 (2) (六)不按段落分层夯实 (2) (七)路肩边坡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2) (八)边坡过陡 (3) (九)路肩积水 (3) 二、路基排水及防护 (4) (一)、边沟、排水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 (二)路基排水无出路 (4) 三、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4) (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 (4) (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 (5) (三)路床上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 (5) (四)路床土层含有机物质 (6) 四、软土地基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6) (一)、砂石垫层表面不平整;砂石垫层不密实,粗细分离,表面松散,有凹坑,车辙等。

(6) 五、涵洞通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 (一)、换填换土后的地基,经夯击、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6) 主要原因 (6) 六、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7) (一)蜂窝 (7) 主要原因 (7) (二)麻面 (8) (三)孔洞 (8) (四)露筋 (9) (五)表面不平整 (9) (六)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0) (七)泵送砼常见问题及解决 (10) 七、涵洞防水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4) (一)涵洞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14) 八、桥梁桩基 (14) (一)桥梁挖孔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14) (二)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4) 九、粱板预制与安装 (19) (一)、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9) (二)预防措施 (20) (三)后张法T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专篇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专篇(试行范本) 一、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 为全面贯彻执行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按照《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湘建建函〔2014〕73号)、《湘西自治州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州住建发〔2014〕82号)要求,本院成立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治理工作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工作小组负责组织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设计措施的研究及技术措施的制定,协调落实各专业在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的设计责任, 对本 单位承接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设计专篇工作进行审核管理。 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说明 (一)本设计专篇重点针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提出专项设计防治措施,专篇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国家及省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本工程其他 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执行。 (二)设计依据:列出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采用的现行国家规范标准、《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 (DBJ43/T 306-2014 )、《湘西自治州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办法》(州建发〔2006〕21号)。 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 (一)墙体裂缝防治设计措施 1、墙体采用材料说明。(注:按照规范规定对砌体结构块体材料外形尺寸和承重砖折压比、块体材料最低强度等级、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等提出设计要求。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砌块)及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有未切割面,其切割面不应有切割附着屑。) ?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住宅建筑举例说明: 本工程墙体采用190mm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见结构设计说明,砌块孔洞率w 40%最小外壁》30mm最小肋厚》25mm表观密度》1280kg/m3。 2、墙体结构构造防治措施。(注:施工图中已标注的不列入;结构设计说明已注明的,为避免重复,建议在本章节集中进行设计说明。) ?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住宅建筑举例说明: 本工程砌体结构构造加强措施如下: (1)窗台下增设小梁,断面尺寸为200x200,主筋4①12,箍筋①6@200 伸入窗台两侧长度600mm门窗洞口两侧砌块墙体采用Cb20砼灌实一孔至洞口顶。底层窗台梁下墙体设置通长钢筋网片2①4及横筋①4@200 竖向间距400mm (2)砼小型空心砌块墙体长度超过 4.5m时,在中间增设一根构造柱。 (3)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 (4)墙体上预留洞口宽度在300mn及以上时,设置过梁。 (5)构造柱、框架柱与墙体交接部位沿墙高每隔400mn设2①6拉结筋焊接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处采用与主砌块同强度等级的K3馒头砖实砌,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700mm (6)砌体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90mm当不满足要求时,在水平灰缝内设置2①4焊接钢筋网片,伸出该缝每边》300mm (7)砌块墙与后砌墙交接处按图一所示施工。 (8)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Cb20 砼灌实通咼。 (9)下列部位未设圈梁或砼垫块时采用Cb20砼将孔洞灌实:格栅、檩条和钢筋混凝土楼板支承面下》200mm咼砌体;屋架、梁等构件支承面下》 600mn高、 >600mn长砌体;挑梁支承面下,距墙中心线每边》300mm高度》600mm?体。 (10)顶层墙体加强措施:①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每 200mm 高设一道)焊接钢筋网片,纵筋2①6,横筋①4@200钢筋网片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各1m;②顶层墙体门窗洞口过梁上砌体每皮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 网片,纵筋2①6,横筋①4@200并伸入过梁两端墙内600mm③顶层构造柱与墙体拉结钢筋网片伸入墙体1000mm④顶层楼梯间横墙按1.6m间距设置构造柱。 3、温度伸缩缝设置说明。(注:建议房屋结构单元长度不超过规范规定。当房屋结构单元长度超过40m时,必须说明采取加强墙体抵抗温度应力和墙体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